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计算机硬件方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由原来的毕业教育转向就业教育,要求毕业生要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具有一技之长。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及取得相应的成绩,就业成为评价毕业生优劣的标准,也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标准[1]。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我国人才培养方面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方面是大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位,另一方面却是相关用人单位难以找到满意的人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直是计算机学科教学的难点问题。几年来,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现状分析
从专业的角度,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具备的创新能力应该从计算机软、硬件两个方面体现。我们以培养学生在硬件方面的创新能力出发,推进在计算机硬件环节方面的教育,从课程群设置、教学大纲、实验设置、课程设计设置、毕业设计训练等方面,构建硬件类课程教学与实践体系等,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经过2004年教学评估过程以及近几年的质量工
程实施,我校在相关专业都增加了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从教学大纲、实验内容上都有所体现,但是实际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部分综合设计型实验从实验项目确定、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的开放模式等,还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实验。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提供的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为例,实验室开出了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存储器设计、运算器设计、总线设计等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但是从实验效果来看,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实验内容本身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实验内容本身的可实施性较差,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综合设计型实验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差距,有些实验虽然是综合设计型的,但到学生真正操作阶段,难于下手,实验起不到预想的效果;其二,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实验人员的配备不能满足综合设计型实验的正常高水平开出。实验室虽然列出了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但是这些实验项目大多是从公司引进的装置,对实验项目内容的开发有待进一步深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从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的角度,建立一套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及实验系统,包括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机制,从实验项目的确定、开发,到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以期做好计算机专业硬件类实践性课程综合设计型实验的管理模式,为创新型实验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作者简介:马礼(1968-),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分布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张永梅(1967-),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宋丽华(1979-),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
2具体做法
结合目前的状况和实验条件,通过调研、分析和比较等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2.1研究课程设置与修课序列
以计算机硬件类课程群相关课程为依托,通过与国内兄弟院校沟通、交流,建立了更趋合理的硬件课程群设置方案。从课程群的内涵出发,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意识为出发点,设置相应的课程并调整为合理的先后修课程顺序。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结合当前课时数相对紧张的实际情况,将“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等几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合理有机结合,深入探究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设置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通过“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环节,为学生学好硬件类课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于“数字逻辑电路”课程,受总学时和课程实际需求关系制约,我们认为以满足后续课程学习够用为止,安排并讲述数字电路的核心基础部分,并在集成电路特性方面重点加强,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应用集成电路芯片完成硬件电路的初步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核心硬件类专业基础课程,需要“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等先修课程支持。该课程是学生接触计算机硬件核心的第一门主干课程,以讲述通用计算机原理为重点,包括计算机硬件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组成原理,实现方法等。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交流沟通,学生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较为抽象和难于掌握的课程之一。我们从课程的内容入手,结合计算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计算机组成原理”之所以学起来困难,主要原因就是课程内容比较抽象,讲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计算机原理,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却根本无法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知识点是“控制器内部组成原理”,同学们接触到PC机时,往往看不到,摸不着其心脏。学起来就很枯燥,不易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将功能部件的实现部分加强,
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采用VHDL(超高速硬件描述语言)描述功能部件,将功能具体化到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电路中,学生在掌握各功能部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验设计完成控制单元的设计,并调试通过。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化,学生就容易接受,从而也就容易掌握。
在完成课内实验的基础上,专门设置了依托“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硬件课程设计。利用VHDL技术和FPGA技术,将组成原理的各功能部件进一步综合和具体化,从而为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完成之后,设置并逐步学习“汇编语言”、“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并逐渐接触并学习具体的应用系统设计,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训练。为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和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训练,为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系统结构奠定良好基础。
2.2界定课程内容
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多,技术发展快,而各课程学时数紧张。硬件类相关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交叉和依赖关系[2],单纯考虑某一门课程,从课程的系统性角度,往往力求知识点完备,但结合多门课程综合考虑,课程之间又具有内容重复设置的实际。在这一课程群中,我们认真研究课程的内涵,合理确立各门课程的授课内容,构建知识内容前后衔接、实验环节密切配合的一体化教学与实验体系,写出合格的教学大纲,为教学实施提供具体合理的依据。硬件课程群各门课程的内容界定以基础知识在某门课程中体现即可,避免在多门课程中重复出现相同的内容,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炼。通过整合,我们将“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接口技术”、“嵌入式技术”等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具体如下。
(1) “数字逻辑”主要讲述数字逻辑的基础门电路、逻辑表达式与化简、编码器/译码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集成电路基础等内容。
(2)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讲述通用计算机主要组成部分的组成原理。讲述数据表示与编码,运算方法与运算器实现,一般意义上的指令系统及其设计方法,控制单元构成原理与实现,存储器基本原理与存储器构成、存储系统的构成,输入输出部件与输入输出系统,总线系统等。特别指出,数据表示中的各种进制数表示与相互转化,由于已经在计算机导论等课程中已经讲过,在本课程中不讲,但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只提示,不深入讲述。
(3) “汇编语言”主要讲述Intel x86系列CPU的内部结构与寄存器组织、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等。本课程中不讲二进制数及其各种编码。
(4) “接口技术”以Intel x86系列CPU为原型机核心,讲述处理器与存储器、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方法,具体存储器的扩展、地址分配等,IO端口及编程方法,串行接口与并行接口,A/D与D/A接口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接口实现方法。
(5) “嵌入式系统”从应用角度出发,直接结合目前广泛使用的嵌入式系统,讲述一般的组成原理,以一种具体的嵌入式系统为例,从其内部结构、操作系统定制、驱动程序编写、具体的IO接口等部分,实现具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3研究创新实验项目
硬件类课程的后续知识点,可以有很多具体实用的项目。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保障,我院聘请相关教师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当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以支持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持续有效地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项目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通过学生参与提出实验项目,教师深入研究设置有意义的、实用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项目,通过这些项目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开始时,实验项目主要由教师根据实验条件和技术发展状况提供,在学生熟悉实验环境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实验项目,与实验室协商配套,完成实验。这种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完整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2.4研究实践环节的模式
建立一套适合管理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的管理办法,为实施创新型实验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实践环节从“课内实验―单独实验课―毕业设计”三个环节贯穿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从第4~5学期开始,逐渐将实践环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验证型
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设置实验项目,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 基础验证型实验:依托课程,完成课内的基本实验,以演示、验证实验为主。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科学研究和创新理念。
(2) 设计提高性实验:通过课内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设计、大型实验周等环节,以设计型、综合型实验为主,培养学生对依托课程进一步深入理解,熟练掌握课程核心理论,训练综合应用课程知识的技能,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该层次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创新意识。
(3) 综合创新型实验:第三层次的实验结合课程群,综合运用相互关联的几门课程内容,独立完成具有具体应用背景和一定难度的实验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的题目,项目可以渗透到课外和毕业设计过程中,使学生在具体项目的设计中,参加实际的科研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环节的具体安排上,结合课程,以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形式具体体现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经过这一系列环节的综合训练之后,通过参加各级电子设计竞赛等形式,将学习到的能力具体运用,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达到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5综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在许多方面,在对学生评价时,仅考察少数几个方面是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3]。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无法进行量化,而且存在大量的人为因素这种情况,我们给出了各种创新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开发了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系统。建立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确立评价模型,利用模糊数学将定性指标定量化,设计了多级综合加权评价算法,从评价因素中提取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存储、计算,并给出了考核分数进行量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并对比分析改革前后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调整改革中出现的弊端。
3结语
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4]。实践性课程的加强和创新能力培养在质量工程
中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硬件方向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对本科生进行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本研究得到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马殿富. 明确定位,培养高质量人才[J]. 计算机教育,2004(8):44-50.
[2] 邹逢兴. 关于创新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4(2/3):81-84.
[3] 古一,戴晓元,王志法. 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 中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 195-197.
[4] 袁木涛,王孙禺. 日本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概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58-65.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in Hardware of Computer Major Students
MA Li, ZHANG Yong-mei, SONG Li-hua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关键词:项目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077-02
随着最近一段时间网络技术的不断流行,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管理中使用了计算机软件,而从其最终获得效果上来看,也是十分令人满意的。虽然这种方式在我国起步的时间比较晚,但是整体发展速度却十分的快,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是我们应当明确的一点就是,项目管理软件终究只是一种项目管理工具,如果想让其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求操作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自己对于项目的管理理念加入到其中。因此这就需要项目的相关管理工作要对计算机软件使用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有效的提高管理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应用项目管理软件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相关工作是从20世纪50年代左右逐渐兴起的一种管理策略,在其产生的最初阶段就受到了人们广泛的使用,并且在很多比较大型的项目中都充分地发挥了作用,例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北极星潜艇研制计划等等。从其最开始一直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地走向了成熟,并且也为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改进策略。该方法在提高项目工作效率以及质量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政府部门还是在很多的企事业单位中,人们在对项目进行管理时,都更加倾向于采用这种方式。
从我国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转型和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也使得很多企业都感受到目前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因此如果企业想要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有效的迎合市场的需求。同时还要对自身的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配置,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不断地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逐渐地适应目前这种比较大的市场压力。为了有效地做到以上几点,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地完善已经成为了他们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项目管理也刚好满足了企业的这种需求。从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应用项目管理软件的实际效果上来看是十分好的,这些管理软件不但帮助企业理顺了项目内部各种繁杂的关系,还能够让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彼此良好的进行协作从而让他们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项目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分析
如果想让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对于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质量有这十分大的帮助作用。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网络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下开展这项工作最为有效的模式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将其良好的应用到其中。本节将针对目前经常使用的集中项目管理软件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1高档项目管理软件
随着软件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也让更多的软件制造商将自身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涉及项目管理软件方面,这使得最近几年,市场上的相关软件数量增长速度十分快。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使用的Primavera软件,其制作的基础是广义网络计划技术的相关理论。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运算速度十分的快,对于一个单独的项目就可以对其进行多大10万道工序的处理效果。而且相比于其他同类型的软件,其还具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在对每道工序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可使用的资源数也是一定的。除了上述优点,该软件还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对资源均衡的功能或者资源不足的问题进行自主解决。同时当相关操作人员需要自行编制节点号时,其同时也具备很多强的自主编制能力。而且当采取该软件对项目计划进行优化之后,也可以随时查看优化之后的结果,这就使得人们可以利用这个功能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制定出多个备选方案,之后对每个方案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从而选择一个最好的优化方案。
2.2低档项目管理软件
与高档相关管理软件相对的就是低档项目管理软件,但是这里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些软件并不是在质量上与其它软件存在不同,而指的是他们可能在相应的功能方面比较欠缺,并不是十分适合应用到比较大型的项目中。人们通常情况下都是将这个软件使用在一些简单的项目管理中。这些软件的一般供能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计划安排以及风险分析等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Proiect Scheduler 7,其供能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但是凭借着简洁的操作界面以及在成本和价格上十分突出的特点,在很多小型的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具体来说,这种类型有着他们独特的风格,虽然与高档项目管理软件在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他们可能在某一种功能上要比高档软件做的精细的多,而且还能比较顺利地与SQL数据库进行良好的对接,一同解决一些比较难以处理的项目。除此之外,其还凭借着灵活管理等等一系列简单的功能深受一些小企业的青睐。
3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管理软件在我国应用的较为广泛,并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但是其中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首先就是整个管理团队的协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问题。项目管理工作是需要企业不同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冲击,目前很多团队内部都出现了分工不明确、团队成员协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出现。再加上使用软件的过程中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这就使得经常会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发生,而这种现象并不利于项目管理朝着统一化的方向发展。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内部的部门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都是各自做自己的事情,缺乏良好的沟通,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下降,不仅影了项目管理的质量,还可能导致相应的责任制度出现一定程度上缺失。如果不能对上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的话,将会严重影响计算机软件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其次就是在使用相应软件进行项目管理中还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虽然我国最近几年计算机水平不断进步,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却不是十分的完善,而病毒就是一种最为严重的一个。从之前发生的很多事件中我们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对并对进行严密控制的话,将会给企业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对一个比较大型的项目进行管理工作中,可能会耗费比较长的时间,但是如果存放在电脑中的相关资料被黑客盗取的话,不仅会导致公司机密文件泄漏,还有可能使得之前做的工作前功尽弃,造成了整个项目的时间浪费,最坏的可能还会导致项目延期,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计算机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建议。首先,从培养人才方面来看,目前在使用计算机软件对项目进行管理工作时,往往需要的都是复合型的人才,即要掌握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又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软件。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两个方面培养属于本公司的技术团队。一方面可以通过招聘的方式从公司外部聘请来这方面的人才,这也是能在短期内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效率最为直接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对本企业原有的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真正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计算机软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
其次就是企业要让每个项目管理团队中的每个员工都清楚项目管理工作不是只靠一个人就能顺利完成的,需要整个团队进行良好的配合。要在日常工作中让员工养成积极合作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可以m当的和一些软件开发商建立合作关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对本企业所使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建立一个有效的病毒入侵防控措施。这样能够让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有效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有效地对企业效益起到保护作用。
一、工作目的
进一步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高处置肺炎疫情的能力,培养专业处置卫生应急队伍,实现集中核酸检测,排除可能存在的发病风险,提高全民防范意识,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二、核酸检测要求
当日采样核酸检测量约9000余人份,1天内完成所有居民的核酸采样工作。
三、工作开展
1.集中采样点设置在村部及移动大巴。每个区域标识醒目,临时隔离区远离其他区域,避免污染。
2.采样点现场布局。核酸检测采样点应按照下述要求分区,各区要有明显标识,公共区域需保持通风,每个采样点要满足“三区两通道”。
物资保障区:工作人员存放防护用品、消毒设施药品、穿衣镜等必要物资储存区域,进入工作现场前设置缓冲区;
等候区:地面设置1米线(可张贴或粉刷),设置引导线以确保各通道不交叉且相隔至少1米,方便被检测人员保持社交距离,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
登记(录入)区:收集并登记录入受检者相关信息,按照十户联防进行编号。
临时隔离区:位置相对独立、靠近入口处,标识醒目,用于发热等呼吸道症状患者的临时隔离。
3.物资准备。需配备取暖降温设备、桌子2张、椅子4张、大号医疗垃圾桶3个、小号医疗垃圾桶2个、医疗垃圾袋大中小号若干。
4.采样工作要求。采集样品当天送镇卫生院,由卫生院统一上交进行检测,按规范做好样品的保存、运输、送检、接收工作。
四、分组情况
1.物资保障组:负责采样所需的各类物资保障,第一时间送达采样现场。(镇卫生院)。
2.现场工作组:组织现场工作人员,做好宣传工作,通知村民按时参加检测,保障检测点环境整洁、安全有序。(镇村干部、派出所)。
【关键词】拱坝坝肩;影响因素;计算方法
1.引言
拱坝是一种经济优越、结构合理且体型优美的坝型,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高次超静定结构,当坝体的某一部为发生局部开裂时,拱坝自身将会自行调整,使坝体应力得到重新分配,这一特点使得拱坝具有很强的超载能力。迄今为止,拱坝几乎没有因坝身出现问题而失事的。但是,由于拱是一种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推力结构,坝体主要依靠两岸拱端的反力作用来维持稳定[1]。因此,相对于重力坝,拱坝对地形地质特别是两岸坝肩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坝肩山体的稳定也就成了保证拱坝安全的必要条件。
地形地质、稳定分析以及施工布置等是影响拱坝坝肩稳定的主要因素。在拱坝设计中,必须对坝肩岩体进行周密的勘探和详细的稳定分析;在施工中,对基础必须进行认真的处理,以保证坝肩岩体的稳定;在运行中,必须经常监视和观测[2]。近年来,随着各种研究的普遍和深入,一些未曾被足够关注的影响因素,以及弥补现有分析方法中不足之处的计算方法逐渐被提出,为拱坝坝肩稳定的分析结果增加了更多的保证。以下对此做简单介绍和概括。
2.影响坝肩稳定的部分因素
2.1 拱圈形状
在拱坝建设中,应用较多的拱圈形式有单圆弧、抛物线及椭圆曲线。在拱坝设计中,河谷宽度取决于地形地质条件,反映拱圈形状的其他特征参数则由设计者选择。不同的拱圈几何形状,对拱圈应力和拱端岩体稳定性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于单圆弧拱坝,最大拉、压应力一般出现在拱冠或拱端,这些部位T/L(T为拱圈厚度,L为相应高度处的河谷宽度)通常较小,若适当增大拱的中心角或厚度,将使拱应力大为改善;而在拱圈曲率半径不变的情况下,仅增加拱厚,不但不能改善坝肩的稳定性,相反还会更为不利。
对于抛物线型拱坝,在常用的T/L范围之内,合理调整F/L(F为抛物线顶点至端点沿河流方向的距离)值,可以显著改善拱应力。但在F不变的情况下,仅增加拱厚也只会带来不利影响[3]。
此外,当拱坝厚高比较小、断面较薄、坝肩开挖爬坡度较缓时,因接触面较小,基岩上部压重小,拱端推力沿建基面的滑动分力较大,易发生坝体沿建基面滑动的问题。
2.2 岩体的抗剪指标
在坝肩的抗滑稳定分析中,我们力求找到抗滑力最小的面,体现在数值上即是安全系数最小的面。在计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时,抗剪指标对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大,尤其对黏聚力的变化比较敏感。当岩体受成组节理切割时,岩体的抗剪强度存在强烈的各向异性。此外,在降雨、入渗情况下,黏聚力和摩擦系数都将会发生变化。因此用合理的方法选择和确定岩体的抗剪指标是很重要的,取值较大,则对安全不利,取值偏低则会加大处理工程量。
2.3 裂隙岩体渗流
渗流荷载是拱坝坝肩稳定分析中较为敏感的作用力。岩体是裂隙介质,土体是孔隙介质,两者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两者之中的渗流存在的巨大差异如下。
(1)由于岩体的裂隙分布不均一,在研究岩体的渗流系数时,其样本单元体积要比土体大得多,甚至可能不存在。因此对于每个具体的岩体渗流问题,需使用恰当的模型进行渗流分析;(2)由于岩体中存在产状较为稳定的裂隙,使得渗流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3)与土体不同,裂隙岩体的概化流速与实际流速相差较大,水位上升将对岩体稳定产生不利;(4)由于裂隙过水能力与其开度的立方成比例,因此应力环境对裂隙渗流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因此,选用适当的计算模型分析岩体的渗流参数对于拱坝坝肩稳定分析具有重要意义[4]。
2.4 其他因素
当采用二维(水平)抗滑稳定分析坝肩稳定时,由于扬压力折减系数一般根据经验公式取定,不同的经验公式得到的扬压力折减系数对坝肩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大。因此,扬压力折减系数的取值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5]。
此外,泄洪方式、施工开挖、爆破方法(由于振动而产生或扩大岩体裂隙)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坝肩岩体的稳定性。
3.改进和创新的坝肩稳定分析方法
3.1 拱坝坝肩抗滑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
计算拱坝坝肩岩体的稳定性时,传统的安全系数系数法不够科学,结构安全系数的增加并不能表示结构的安全性按比例的增加。因此,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6],可在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用可靠指标来度量可靠性,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来代替单一的安全系数设计。
在拱坝坝肩岩体抗滑稳定分析中,由于影响因素复杂,材料参数统计不完备,因此材料的分项系数难以确定。对于具体工程,可分析其安全系数与可靠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分项系数的确定提供依据。可取多组可能的材料的分项系数,计算坝肩可靠度(用可靠指标来表示)及计入分项系数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当两者呈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即加大结构的安全系数,结构的可靠度能按比例增加,然后统计线性回归残差最小的一组值即为可能取值[7]。
3.2利用变形资料评判拱坝稳定性
运行期的拱坝坝体和基础的工作状况会随时间呈动态变化。高拱坝的坝肩一般建有完善的位移和渗流监测系统,因此,如何结合实测资料分析拱座的实际安全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实测变形资料反分析得到坝体和坝基物理力学参数,利用反演的参数,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各种工况下坝肩临界稳定状态时的各监测点位移和相应的强度折减系数。在相同荷载工况下,稳定强度折减系数和考察点的位移值呈一一对应关系,且位移值是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连续函数。将计算的位移值和相应的强度折减系数作为样本,通过建立相应的BP神经网络映射模型,可实现基于坝肩实测位移场的拱坝坝肩稳定安全度分析[8]。
4.结语
拱坝坝肩稳定是影响拱坝安全的关键点。实际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坝肩岩体中各种连续或不连续的结构面的存在使得对岩体的正确模拟尤为困难,再加上荷载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各种坝肩岩体稳定计算方法的不足,要得到更加合理可靠的分析结果,还需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完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林继镛.水工建筑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王毓泰,周维垣,毛健全,等.拱坝坝肩岩体稳定分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
[3]李守义,杜效鹄,王选平.拱圈形状对应力和坝肩稳定的影响[J].西安理工大学报,1998,14(1).
[4]张有天.裂隙岩体渗流与拱坝坝肩稳定[J].西北水电,1992,(3).
[5]蒋德勇,陈健康,等.拱坝坝肩二维(水平)抗滑稳定分析[J].四川水利,2004,(6).
[6] GB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
关键词 内容推荐;内容过滤;项目特征空间模型;用户兴趣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8-0245-02
0 引言
自互联网出现和普及以来,互联网的用户就开始学会了在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1]。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用户一般只能从各个门户网站中做好的分类目录来一级一级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在初期信息量不大的时候是可行的。随着互联网信息量的逐渐增多,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得用户在搜索信息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便利,这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主动定制筛选信息的条件,使得信息的查找和获取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信息量的大幅增长,即便是搜索引擎也无法完全使得用户在面对海量信息时还能获得对自己真正有用的那部分信息,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又降低了,再次引发了所谓的信息超载问题。
于是个性化的推荐系统开始被提出、设计并实现。个性化的推荐系统就是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来满足不同的需求。通过分析用户历史的操作记录的方式推算其兴趣点,对每个不同的用户都会有特定的兴趣模型设计,在进行推荐服务时将会结合其兴趣模型来计算推送内容,也因此对于每一位用户来说,推荐结果都系统是根据其兴趣点所特别定制的,不需要的内容便不会被推荐,这极大地节约了用户在查找筛选信息上花费的时间,并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现有的主要推荐算法,主要有基于内容过滤的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以及组合推荐等等。基于内容过滤的推荐是建立在项目自身属性信息基础上的一种推荐算法,其主要依赖的是项目自身的属性信息,而不去考虑用户反馈的项目评价和偏好。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算法则是利用最近邻技术,利用用户的历史偏好信息来计算用户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目标用户计算出的最近邻居用户来对项目评价的综合评价值来预测目标用户对某一特定项目的偏好程度,系统从而根据这一偏好程度来决定是否对目标用户进行推荐。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算法是以项目间的关联规则为基础,把用户已确定偏好的项目作为规则头,规则体作为推荐其对象。
基于内容过滤的推荐有着很多优点,如无项目的冷启动问题和矩阵稀疏的问题,对于偏好小众的用户依然可以进行推荐,在推荐时容易例举出推荐的理由等。
1 项目特征空间模型
为了能够明确的表明用户对于某个项目的兴趣度或者偏好度,首先需要建立该项目的特征空间模型。所谓特征即是指项目自身可以与其他不同项目作为区分标准的属性,所以在选择具体的项目特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避免选择无用的亢余属性作为过滤标准。多个特征可以组成项目的特征空间模型,每一个特征称为是该特征空间模型的一个维度。
通常来说,一个项目的一个特征可以有多种选择值,例如颜色可以有红、黄、蓝等选择值。为了将某一特征进行量化表达,可以将可选的特征值按系统规范的标准排序,则可以获得一个对该特征的值表示为空的向量。此时特征向量中的元素仍未赋值。
之后需要根据该具体项目所具有的特征值给向量进行赋值。对于所有排序的特征值,项目符合的值置1,不符合的值置0。例如,对于一个项目,其颜色为红色,系统规定其特征向量中分别表示红色、黄色和蓝色,则,其特征向量的具体值应当为。将项目的多个特征向量值都求出后,由这些像两只组成的多维向量即是该项目的特征空间模型。
2 用户兴趣模型
在获取了项目的特征空间模型之后,则需要获取用户对于该类特征空间中各个特征的偏好值,即用户兴趣模型。用户兴趣模型指的是该用户对某一类项目所共享的各种特征的具体值得偏好度,而非对某个具体项目的偏好度。用户兴趣模型的基础数据来源包括用户注册时填写的问卷回答,用户历史操作数据的分析结果,或者结合协同过滤算法依据其最近邻居的偏好来对其偏好进行模拟等。
根据用户的基础数据资料,可以获取对某一特征向量上各个特征值的偏好,该偏好可以用向量来表示。这里与中同一特征的索引应当相同,并且两个向量征元素的数量应当相等。这里向量的赋值应当由用户基础数据资料计算,将用户对该特征值的每次关注可以累积加1,从而最终获得的是以绝对值表示的向量。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将绝对值表示的向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不同用户在对同一项目进行偏好度计算时可以进行统一标准的比较。
在获取项目的特征空间模型以及用户对于该类项目的兴趣模型之后,便可以结合这两个模型进行排序计算。将向量与中的特征值元素一一对应相乘后累加,则获得的值为该用户对于该项目的偏好度。对于t个项目,每个用户应当可以计算出t个w的值,对着t个w的值进行降序排序,便可以根据系统需要输出需要的推荐结果。
3 模型影响因素
对于使用项目的特征空间模型和用户的兴趣模型进行的内容过滤算法,有两点因素会影响最后的排序结果。一是项目特征值的坐落范围,二是项目特征空间模型的维数。
某些项目的特征值跨度范围可以比较大,这多出现于使用数值表示的特征值中。对于这些项目,其某些的特征向量中可能出现多个特征值为1的情况,从而导致最后计算偏好值时该特征方面获得的分值较高,但是并不符合用户期望的情况。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办法是合理进行可选特征值的规划,使可选特征值尽少分布于多个区域,从而最终计算的偏好值集中于用户真正关心的特征项上。
而项目特征空间模型的维数则会随着其数量的增加而对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当选取的项目特征数量较少时,可以用于计算的数据较少,可能会导致计算出的分值都较低,差异小的现象,这样会使计算出的结果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在用户需要的特征项上缺乏计算补充。而当维数增加时,随着计算数据的增多,计算出的分值最后差异会增大,容易分离出用户真正需要的特征项,从而提高推荐的准确性。
但是当维数增加超过一个阈值时,反而会导致结果出错。这是因为当维数过多时,进行内容过滤的条件过于严格,甚至会出现所有项目都不符合用户高期望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系统计算出的所有项目偏好度都是极低甚至为0分,排序出的项目也不是用户所期望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让系统逐步学习哪些特征项应该是被添加的,而哪些特征项的权重较低是可以省略的,以保证项目特征空间模型的维数维持在合理的阈值内。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使用内容过滤推荐算法进行用户偏好计算的方法及对结果的影响因素,在对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的项目上使用内容过滤算法来获得对用户的推荐结果效果是比较显著地。同时有两点因素会影响着计算最后的排序结果,项目特征值的坐落范围和项目特征空间模型的维数,通过合理的规划项目特征项的数量与特征值区间的分布可以有效避免这两点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胜华,董利红.基于内容过滤的电子商务推荐算法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7): 146-147.
[2]王嫣然,陈梅,王翰虎,等.一种基于内容过滤的科技文献推荐算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2): 66-69.
[3]岑咏华,甘利人,丁晟春.基于内容的 Web 个性化推荐技术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3(8): 30-34.
[4]方春晖.“内容过滤”的客观需求及其实现[J].中国数据通信,2005,6(8): 14-18.
[5]王翠平.基于用户兴趣度的网络信息过滤模型研究 [D].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2007.
[6]刘建国,周涛,郭强,等.个性化推荐系统评价方法综述[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9,6(3): 1-10.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正确地处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下面从课堂改革、考核改革、答辩改革和课外改革四个方面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案。
一、 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1.n堂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为此我们提出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即将课堂教学转移到机房中去,可以采取屏幕广播的形式来学习课件、微课视频,并在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后,马上让学生进行练习。这就很好地结合了理论与实践。
2.考核改革
传统的考核以平时作业、考勤和期末试卷为评价指标,缺乏对实践操作的考核。因此需要对教学导向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地方美院可以通过上机考试的形式进行测试,但上机考试时间有限,学生能做的操作一般比较简单,不便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便于紧密结合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因此还需要对答辩这一环节进行改革。
3.答辩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布置一项综合作业或者作品。完成作品后,引入答辩环节,通过学生讲解、老师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测试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由于采取了答辩的方式,学生不仅仅需要制作作品,同时也必须熟练掌握其中的制作过程。这就避免了部分学生复制别人作品的可能。
4.课外改革
为了加强课外的实践练习,在保证充足的实践学时的同时,可以通过世界大学城的方式课外作业,利用学生的课余零散时间进行训练。为了加强这部分的管理,课外练习的情况也应作为考核的一部分。
二、实施与效果
通过对我们所教的班级实行上述的课堂改革、考核改革、答辩改革和课外改革等四项改革,有效地改进了地方美院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学生成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专业课程的支撑等方面进行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地方美院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提出的针对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的课堂改革、考核改革、答辩改革和课外改革等措施,适合地方美院的具体情况,有助于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日照影响;高层建筑;遮光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107-02
0 引言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地处东北亚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辽宁省十四个省辖地级市之一。近几年由于棚户区改造、铁西工业区外迁、商住房地产开发、公共建筑设施扩建等城建活动的全面开花,铁岭市城区面貌日新月异,高层建筑迅速增多。高层建筑虽然具有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容积率节约城区用地等优势,但也有由于规划及设计的不合理而导致的高层建筑遮光、高楼风等缺点。高层建筑遮光影响不仅仅是指拟建高层建筑群对周边原有建筑的遮光,而且还包括拟建高层建筑之间,以及原有高层建筑对拟建建筑的遮光问题。从近年高层遮光的事件来看,拟建建筑之间遮光和原有建筑对拟建建筑遮光的投诉均不在少数。根据铁岭地区日照条件,通过研究高层建筑遮光的影响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可以实现避免或减少高层建筑日照影响的目标。
1 建筑遮光计算方法及日照标准
1.1 建筑遮光计算方法 建筑遮光计算方法是通过计算建筑光影长度和建筑光影角度来确定建筑光影范围,光影长度取决于建筑高度和太阳高度角。光影角度取决于所在地日出日落时间和日出角度。
1.1.1 光影长度计算
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1.2 铁岭地区日照标准 由于各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经济水平,不同国家对于住宅日照的要求均不一样,但是大多以日照时间作为标准。我国当前对日照的要求也是通过对住宅建筑连续日照时间的规定,根据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铁岭地区属Ⅰ建筑气候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为:大寒日≥3h,冬至日≥2h。
2 高层遮光影响范围计算实例
日照影响范围是以光影的长度为半径,以光影的不同角度为夹角所围成的面积。以铁岭市调兵山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为例,该楼为10层建筑,楼高38.7米,楼型为板式楼。取9:00~15:00逐时时间,计算大寒日和冬至日楼体阴影长度,见表1。
取9:00~15:00逐时时间,计算大寒日和冬至日楼体光影角度,见表2。
根据楼体尺寸及方位、不同时段光影长度及光影角度,可以确定日照影响范围。大寒日9:00~15:00逐时时间,楼体阴影长度为74.6~167.5m,投影角度为48.7°~133.2°,冬至日9:00~15:00逐时时间,楼体阴影长度为84.9~206.6m,投影角度为46.2°~143.1°。该楼体大寒日日照影响范围和冬至日日照影响范围分别见图1和图2。
根据上述实例可以看出,铁岭地区日照影响范围应按照大寒日进行确定。城区高层建筑实际的日照影响更为复杂,因为日照影响不仅仅由楼体高度、长度以及建楼角度决定,还和楼体样式(比如塔式楼)、被遮挡建筑朝向等有关。从影响类别上包括拟建高层对周边原有建筑的日照影响、拟建高层建筑之间以及原有高层建筑对拟建建筑的日照影响三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日照影响范围,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的防治对策。
3 高层建筑遮光影响防治对策
3.1 加强高层建筑规划管理 首先在城建规划上进行管理和控制,城建部门可依据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易于操作的建筑规划设计办法,在办法中明确各类建筑间的最小间距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新建建筑之间以及原有建筑对新建建筑的日照影响。在审图过程中,应要求高层建筑与其受影响的周边地区统一规划,并将日照分析做为审批图纸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
3.2 从建筑间距和建筑造型上减少日照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建筑间距的增大和建筑造型的改变是减少日照影响的切实有效办法。建筑间距增大的原则是满足日照标准即可,过度增大间距会造成城区土地资源的浪费。而降低楼层高度,错落布局高层建筑实质上就是增大建筑间距。建筑造型也是日照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铁岭处于北方,冬季漫长,板式楼的采光要比塔式楼效果好。所以在建筑造型上尽量采用板式楼,尽量正南向布局,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大楼体的采光量,相应地这种建筑造型可以实现楼体间的最小间距。
3.3 合理补偿措施 对于已造成事实的遮光事件,应在被遮挡室内进行采光测量,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铁岭地区往往被遮光的建筑都是列入动迁计划的老旧建筑,在未动迁的这段时间内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接受。对于已造成遮光又无法拆迁的建筑,这类建筑被遮光的部分多为一层二层居民,三层以上大多满足日照标准,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改变一二层建筑使用用途等方式,并合理补偿居民搬迁或改装的费用。运用补偿手段最终目的是解决日照影响问题,并在新建项目上避免新的日照影响。
4 结论
日照影响是环境影响的一部分,不但是城建部门审批项目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环保部门审批项目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通过计算调兵山人民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日照影响范围的实例,得出铁岭地区日照影响范围应按照大寒日进行确定。并从加强高层建筑规划管理、在建筑间距和建筑造型上减少日照影响、合理的补偿措施三个方面论述减少日照影响的对策,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解决好日照影响问题,为构建和谐铁岭、建设美好家园做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建荣主编建筑构造,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50.
[2]闫循涛.塔式高层住宅日照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建筑,2008.[7].
[3]宋小冬.基于方位角的建筑日照间距控制.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
[关键词]升温曲线 钢构件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153-02
钢结构凭借其自重轻、整体性能好、变形能力强等优势在仓库、厂房、大空间以及超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钢的耐火性能差,因而设计者要特别注意钢结构在火灾中的升温问题。钢结构在不同的升温计算方式下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本文主要讨论了几种不同的空气升温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升温曲线下空气的升温以及钢构件的升温过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得到各计算方式的适用性。
一、火场温度计算方法
(一)标准升温曲线
(三)区域模型
区域模型是将着火房间划分为几个区,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双区域模型,假定两个部分之间的分界线高度在各处均是一致的,上部为热气层区,下部为冷气层区。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得到火灾时每个时间点建筑内的温度以及烟气分布情况。该模型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有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未考虑竖向烟气层的温度梯度分布。
目前采用的模型有:美国NIST开发的用于计算门窗关闭的单个房间内热烟气层温度和高度的模型ASET;哈佛大学Emmons和Mitler等开发的单室区域模型HARVARD-V,美国NIST在此基础上开发了FIRST模型,它可以计算在用户设定的引燃条件或设定的火源条件下,单个房间内火灾的发展情况;人们普遍关注较高的是CFAST模型,它是由早期的FAST模型发展而来,并融合了NIST开发的另一个火灾模型CCFM中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从而将CFAST模型和火灾探测模型DERECT、人员承受极限模型TENEB及人员疏散模型EXIT组合起来,形成功能更健全的HAZARD1模型。
(四)场模型
场模型又称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FD),将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网格,从各种能量守恒方程出发,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得出火场各时刻各个空间点的温度分布。场模型能计算出更小空间单位或着火空间内某一点的火灾特性参数,故其分析结果更为准确。但场模型的计算数学方程十分驮樱计算量大,需要使用具有良好的性能和机能的大型计算机。
JASMINE模型是由英国火灾研究站(Fire Research Station,FRS)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PHOENICS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专门用于火灾过程场模拟计算的模型。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是美国NIST开发的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一组描述热驱动的低速流动的Navier-Stokes方程,重点计算火灾中的烟气流动和热传递过程。其他还有BFSM模型、COMPF2模型、DETACT-QS模型、ASCOS模型、FASBUS模型等等。上文提到的大空间火灾经验升温公式就是基于场模型模拟而得到的经验公式。
二、钢构件升温计算公式
三、对比计算
分别采用三种标准升温曲线和大空间的升温经验计算公式计算火场空气升温、有保护钢构件升温和无保护钢构件升温。其中,使用大空间经验计算公式时分别取火源功率为1MW和20MW,计算火源中心正上方的温度。计算结果可知当钢构件没有防火保护时,其升温稍滞后于空气升温,但最终将与空气温度趋于一致;当钢结构有防火保护时,将逐渐缓慢升温。
表1列出了5种火场温度计算方法下不同时间时有保护钢构件与空气的温度,钢构件截面形状系数,其中温度折减值是在导热系数为0.1,25mm保护层厚度下钢构件、空气的温差与空气温度的比值,即。
从表1中我们能得到,在火灾发生后15min时,除了火源功率较小的1MW大空间火灾外,在其他火场升温计算条件下保护层对钢构件的保护能力基本一致,大约在91%左右。随着火灾时间的推移,热量逐渐向钢构件及其保护层传递,保护层的保护抵抗能力下降,钢构件温度升高,在ISO834、ASTM-E119、20MW大空间升温条件下的保护层保护能力相近,约为53%。而对于由烃类火灾升温曲线计算得到的较高火场温度下的保护层的保护能力略低,为48%;当采用火源功率较小的1MW大空间火场升温公式计算时,火场温度较低,保护层的保护能力也略低,为4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不同的火灾升温曲线下,通过计算得到所需的钢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大空间火灾的钢构件升温,由于火场温度计算受多种因素影响,进而影响钢构件的温度值,大空间火灾在不同情况下钢构件的升温与标准升温曲线计算得到的值差别较大,故在使用升温曲线计算火场温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对应的升温曲线,再根据式(2.1)~(2.5)来确定钢构件的温度。
四、结论
通过计算分析可知,不同的火灾升温曲线计算得到的火场温度不同,进而影响钢构件的温度,最终会影响钢构件的保护层厚度。选取正确的火场升温曲线对于准确确定钢构件的保护层厚度,确保建筑的耐火性能,节约材料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的几种火场温度计算方法各有利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最优的计算方法来确定火场温度:
(1)标准升温曲线适用于易于发生轰然的室内火灾,计算简单,对火场温度值没有精确要求时可以使用。其中ISO834、ASTM-E119适用于一般室内火灾,烃类火灾标准升温曲线适用于由烃类可燃物引发的室内火灾;
(2)大空间经验升温公式适用于占地面积较大或净空高度较高的大空间火灾;
(3)当需要通过确定室内空间各点的温度分布来确定钢构件的温度时,可以采用区域模型或者场模型软件模拟计算。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杜咏.实用大空间建筑火灾空气升温经验公式[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3):283-287.
[2]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CECS 200:2006)[S].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2006.
关键词:旅游业; 旅游卫星账户; 投入产出; 价格影响
1.1方法体系构建传统意义上而言,一组企业群是否构成一个“产业”,需要满足三个标准,即生产相对同质性的产品、使用基本相同的技术、企业数量及其产出价值达到必要的规模,这一传统理解直接指出了旅游业宏观统计缺失的原因所在。史蒂夫·史密斯(2003)指出,旅游卫星账户(TSA)作为一种隶属于国民账户体系基本原则的新方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测量旅游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标准模型。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将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领域来测量,并可以与传统产业进行有效比较,是一种将传统产业中生产旅游商品的各部分结合起来的方法,进而形成一个“合成”的旅游产业,而如果将这一“合成”的旅游产业在投入产出表中予以体现(目前学界还无相关的尝试),就可以在相对完整的旅游业视野下,考察其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产值波及、价格影响等方面的关联关系。以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卫星账户核算框架为基础,本文构建了基于旅游卫星账户和投入产出的旅游业价格影响研究方法体系(见图1)。其中,虚线部分为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卫星账户核算算法体系(世界旅游组织,等,2001),实线部分为本文搭建的研究框架。
1.2数据预备及处理由于我国2010年投入产出表还未公布,本文以目前可以获得的最新表——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进行相关分析,因此,基于旅游卫星账户方法的相关产业旅游份额核算也采用2007年的截面数据。根据《2008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列明了对约42000名入境游客抽样调查所得人均旅游花费及其构成(见表1),以及《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统计,2007年我国共接待入境一日游客和过夜游客分别为7715.35万人次和5471.98万人次。用这两个人次指标,分别乘以表1中相应的人均花费,所得的全年旅游外汇收入仅为132.44亿美元,与国家外汇管理局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372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贸易贷方(即旅游外汇收入)差距明显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的规定,旅行贷方包括非居民在访问某经济体期间(一年以内),从该经济体处购买自用或馈赠的货物和服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可见,理论上而言,由国际收支获得的旅游服务贷方统计数据,较花费抽样乘以人次得到的旅游外汇收入数据更为准确。
图1基于旅游卫星账户和投入产出的旅游业价格影响研究框架
表12007年入境游客人均花费及构成入境一日游客人均花费(美元/人)44.14入境过夜游客人均花费(美元/人)179.79构成(%)1.交通16.32.餐饮143.景区游览8.84.娱乐7.75.购物34.66.邮电通讯4.37.其它14.3构成(%)1.长途交通28.9其中:飞机22.8火车2汽车1.8轮船2.32.住宿15.43.餐饮8.54.景区游览3.95.娱乐4.86.购物24.27.市内交通1.88.邮电通讯1.69.其他10.9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资料[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据上述分析,本文以200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372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贸易贷方数据为全年外汇收入总值,按照表1列示的相对构成,可得2007年我国入境游客消费数据(见表2)。《2008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分别列明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国内散客旅游的平均花费和支出构成。理论上而言,虽然旅游产品购买及支付方式不同,但散客花费构成与团队游客的花费构成应该较为类似,即便结构上的略微差异,也不会对本文的宏观统计结论造成明显影响。因此,本文以散客花费构成代替全体游客支出构成,计算合并出国内游客旅游花费(见表2)。
借助2007年135部门投入产出表,将表2列明的关于旅游产品的消费额对应至相关产业,同时,为重点考察与旅游关联紧密的产业和研究的方便,本文将135部门投入产出表归并调整为41部门表(具体部门分类见附表)。在由产品向产业关联对应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表2中2485.94亿元的其他项旅游消费(表2中其他项合计)的产业去向。同时由表2可知,作为最为纯粹的旅游业所属行业,旅行社业从游客总消费中分得的份额没能得到体现,赵丽霞、魏巍贤(2001)对这一问题也未给予适当的重视和处理。根据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7年全国各类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639.30亿元,而2007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列明的旅游业(即附表说明的旅行社业)总产值为1623.23亿元。由于两组数据来源和统计口径略有差异,但不到0.1%的差距属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因此本研究以投入产出表为基准,以1623.23亿元作为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消费购买,并从其他项产品支出中提扣。进一步根据德尔菲法,将剩余的862.71亿元其他项旅游消费按照2∶3∶5的比例分别归入保险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公共服务、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按照《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中的旅游企业成本费用构成汇总表的核算原则,旅行社营业成本中交通费(即旅游产品中包价的机票、火车票等)的采购费用中,40%应计入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由于这部分费用虽然由航空公司、客运公司等企业主体收取,但需要转付给燃料生产部门)。另外,文娱费按照2∶8的比例分劈给文化艺术业和娱乐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本文按照以上比例劈分相关旅游消费,结果见表3数据首列。表3第二列数据为旅游相关产业的总供给,即投入产出表中包含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总产出,但由于表3首列消费数据来源于住户调查,很大程度上仅反映居民的旅游消费,政府旅游消费基本不含在内。如前文所述,以旅游消费与总产出的比值作为旅游份额系数得出的比值必然偏小,而仅仅从总产出中简单扣除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将其作为计算旅游份额系数的分母也值得商榷,因为此分母数据也包含了用于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的中间消耗。本文从最终使用中扣除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利用X=(I+A)-1Y计算不包含政府消费、资本形成、生产政府消费和资本形成需要的中间消耗,调整后的总产出(见表3第三列数据),使得作为分子的表3首列旅游消费与作为调整后的分母的总产出同属一个范畴,因而具有符合经济意义的可比性。依据以上数据处理方案,可获得各相关产业部门旅游份额如表3第四列。
2.1旅游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业价格水平及物价总水平的影响利用以上调整得到的包含“合成”旅游业的投入产出表,以旅游产品价格波动为外生变量,经由式(1)可计算旅游产品价格上涨10%,可致使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产品价格上涨(见表4)。可以看出,旅游产品价格上涨对服务业产品价格影响更为明显,其中对保险产品价格影响最为显著(1.08%),其次为传媒及文化艺术业(0.61%)、体育业(0.6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60%)、租赁及商务服务业(0.50%)等部门,但对住宿(0.48%)、餐饮(0.25%)、娱乐(0.46%)等部门产品价格影响并不突出,主要原因为本文所讨论的旅游业已经包含了住宿、餐饮、娱乐等产业中旅游的成分。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我国大学课程密度很大,但强度很小。我国大学本科四年的课程一般规定50~60门之多,而哈佛大学只有32门,芝加哥大学有42门。我国大学生每学期甚至可以选学10门以上的课程,而哈佛大学的学生平均每学期选学4门课程。我国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是高、大、全,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可以通过课程群和方向课程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置。课程群方法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的课程开发技术,其基本思想是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同―个培养能力范畴的同一类课程作为―个课程群组进行建设。
2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中,应该突出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曾经一度受到社会青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多,办学的实验环境跟不上,实践内容陈旧,造成了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到社会上求职难的局面。那么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具备那些网络能力,这需要面向社会去寻找答案。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获悉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的就业面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小型企业或单位,它们需要能够建设网站、编写网页、组建简单的局域网,能够配置一般的服务,对网络能够进行维护的人员。二是中型企业或单位,这类单位拥有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它们需要能够配置各种网络服务,包括对交换机、路由器进行配置和管理,能够维护网络安全,优化网络性能,具有网络规划能力的人员。三是大型企业,它们要求除了上述在中小型企业需要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网络编程,网络入侵检测,网络存储,无线网络,网络冗余设计等人员。
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我们把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的实践能力抽象归纳为三点:建网、组网、管网,如图1。其中建网和组网是基本能力,管网是在建网和组网之上的提升。
建网、组网、管网对应的能力如图2所示。
3构建网络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
有了能力的准确定位,下面就可以依据能力构建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课程教学体系。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方向的选择是在三年级进行的,在选择方向前需要让学生对专业了解,以及培养专业兴趣,这样学生到了三年级才知道自己的兴趣以及如何进行方向的选择。学院从一年级到四年级规划了能力培养路线图如图3所示。
一年级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导论、C语言等课程了解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参加兴趣小组、素质拓展平台以及各种大赛来培养对专业的兴趣,挖掘自身的潜能;三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选择方向,当然这些方向并非完全独立,某一方向的学生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一个方向的课程去学习;四年级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注重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面的拓宽,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注重实用性,不过分强调深层次的基础性知识;要注重实践知识与能力,不过分强调理论上的精深。总之,要强调“学以致用”。课程配置及课程内容的取舍应遵循“够用性”原则,即前修课的设置和其内容的取舍,要以后续课的需要为原则。网络方向模块化体系如下图4:
网络方向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和其它方向是共享一个基础教学平台的。我们在制定网络方向课程体系时,重点是要突出上面所定位的三大能力,课程体系制定如表1所示。
建网课程主线的龙头课程为“WEB技术”;组网课程主线的龙头课程为“网络工程”;管网课程主线的龙头课程为“网络信息安全”,如图5所示。
4构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实验课程体系是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重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是要素的关键。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有利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尤其是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对不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验项目进行删除或更新,做到少而精,整体优化。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精心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重融入本学科发展的最新科技知识,渗透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能,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相当的比例。要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教学内容各自独立、零散、重复的现状,建立系统优化的、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与实验室的关系如图6所示。
根据“建网、组网、管网”能力培养路线,我们整合相关课程,删减重复内容,更新实验内容,优化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如图7所示。
5结束语
课程是教学中的核心,它可以看作是一个载体,所有改革的问题都要在课程这个舞台上进行检验。课程群的科学合理设置是整个专业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根据市场需求,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可以按职业倾向设置专业方向并设置课程进行培养,最后按职业倾向毕业。这种由的“专业取向”向“职业取向”的转变,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职业化”程度,培养出具有社会适应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万森. 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 计算机教育,2006(2):3-7.
[2] 吴林根.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10-14.
>>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高职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实验和计算机软件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项目在高职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计算机软件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应用教学实践探析 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在本科生工具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计算机软件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计算机软件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TSPi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Application of Introductory Project Teaching in Computer Softwar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Chong
(Computer Department,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0037, China)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 模块化
[作者简介]侯琳(1983- ),女,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天津 30045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40-02
“面向一线,服务地方”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在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特质的前提下,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各大高校纷纷设置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但是,由于对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概念模糊不清,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业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合理等现象,同时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课程建设,从而造成学生专业技能差、知识结构不全面、难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如何对专业课程进行科学化分析,改变目前课程密度大但强度小的现状,让学生能够掌握真正的网络技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社会需求性原则。要时刻以社会和经济的需求为导向,明确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要求,然后进行分析归纳并整合,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这样,学生在学期间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企业要求的网络基本技能,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学生为主导原则。目前大多数高校教育形式模式化,教学内容并没有根据人才培养的层次要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制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不同以及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要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达到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的目的。
3.人才培养保障和评价体系具备可操作性。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合格人才,所以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能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教学活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归根结底就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对应的实施方法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培养目标中,应该尤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要真正从企业的需求着手,明确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对当地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后,将企业的需求总结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面向小型企业,他们要求学生能够组建简单的局域网并进行相关网络维护,能够编写网页和制作网站;第二种是面向中型企业,他们要求学生能够组建中小型局域网,对常见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进行熟练配置,能够维护网络安全,优化网络性能,具备对网络进行规划的能力;第三种是面向大型企业,他们除了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外,还需要学生具备网络编程能力,能够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对应企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我们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总结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让学生能够具备建设网站和组建中小型网络等基本技能;第二层是让学生能够对大中型网络进行维护、管理以及优化;第三层是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掌握最前沿的网络技术并能够进行网络应用开发。
三、构建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
在遵循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下,有了对人才能力培养的准确定位,我们可以用模块化的形式来构建网络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所谓模块,是指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组合,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在内容上和时间上自成一体的教学单位。模块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从而实现专业建设的多样性。模块构建的前提是要明确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养目标,然后再提出单一模块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理论课程体系总体上可分成三大模块,分别是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职业定向模块。
1.基本素质模块。基本素质模块的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具备相应的语言运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等。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如何思考。该模块包括应用文写作、美学欣赏、职业生涯规划、大学语文等课程。基本素质模块是专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
2.专业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具备从事网络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将来就业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业技能模块应该包括专业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专业理论模块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基本技能模块包括网页设计、网站维护、计算机信息安全、Web技术、专业英语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课程;专业选修模块包括手机程序开发、网络仿真技术、软件工程、数据库开发、Java程序高级设计、计算机系统集成、网络认证考试培训等课程。
3.职业定向模块。职业定向模块以培养学生能直接上岗为根本出发点,实现应用型本科强调的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因为掌握专业技能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所以该模块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定向模块包括网络项目实践和毕业设计,实践项目的设计要尽可能地做到精而专,可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网络案例,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从而适应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培养应用型人才,应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拓宽知识面为基础,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动手能力,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模块,逐层递进,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技能。要以“够用”为授课原则,重点突出知识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避免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理论知识的研究。做到“学以致用”,不光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构建课程体系结构时,要注重全面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和将来的就业倾向来选择学习方向和选修课程。
四、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朝一体化的趋势发展,这就要求教学必须要与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在授课的时候,不仅重视理论基础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实践教学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并且放在重要位置上。增加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也就是将计算机网络实验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能力训练模块和创新能力训练模块三个类别。(1)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的内容依托于网络基础课程的实验,多以演示验证性实验为主,要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感性认识,通过实验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基础应用能力。该模块可包括网络基本操作、网站规划、图片处理、ASP技术应用、动态网页制作等实验项目。(2)专业能力训练模块。专业能力训练模块的内容包括网络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实验与实训。内容以设计性强的综合实验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网络专业技能,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块可包括复杂路由配置、三层交换配置、综合网络设计规划、复杂网络组网、网络流量分析等实验项目。(3)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包括项目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内容以创新性或研究性的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项目实践内容可包括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实训、服务器的综合配置和网络信息安全综合操作等实训项目。
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要,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将现有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整合,去掉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和论证性的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强的实验,能够让学生通过一个实验理解多个知识点,将所学知识相互联系贯穿起来。同时,改变目前实践课程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让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真正融合在一起,从而建立一个完整、优化的课程体系结构。
五、结语
教学的核心关键是课程,同时,它又是一个载体,检验着所有的教学改革成果,所以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整个专业能否良性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目前网络工程是一个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发展迅速并且知识复杂的特点,因此在设置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按照职业选择设置专业方向,逐渐由“专业取向”向“职业取向”转变,学校的教育要真正做到“职业化”,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守平,张雯,陆武魁.应用型本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21).
关键词:天线阵列;波达方向;MUSIC算法;阵元间距;空间谱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6-0012-03
在大多数的超分辨阵列测向技术中,各种算法利用阵列天线阵元间距产生时延所引起的相移信息来估计波达方向角度。然而相位信息是以2为周期的,所以对于普通的常用等距线阵来说,其阵元间距不能大于空间入射信号波长的一半,使得阵列方向矩阵的各个列向量线性独立,以保证波达方向估计的唯一性。对于宽频段的测向设备中,空间入射信号的波长的波动范围较大,这样阵元间距选取不当将会存在两个严重问题:对于高频段的空间入射信号而言,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的空间谱上将出现虚假谱峰,估计角度模糊;对于低频段的空间入射信号而言,虽然保证了波达方向估计的唯一性,但是阵元间距与空间入射信号的半波长相比过小,造成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空间分辨率和估计精确度的降低。
针对空间谱上将出现虚假谱峰,估计角度模糊的问题,Zoltowski等人首先提出了采用的非均匀线阵的方法来解波达方向估计角度模糊,在此基础之上,王激扬等人提出了一个可以实现信号到达角解模糊的具有最小冗余度的非均匀线阵阵元间距的配置方案和相应的信号到达角解模糊算法。但是这类方法需要设计较为复杂不规则的非均匀线阵,不利于算法的扩展。Kim等人提出了采用对实际的物理阵列进行多次虚拟扩展,然后平均多个具有不同扩展参数h的虚拟阵列的空间谱的方法来拟制虚假谱峰;然而这样必然需要进行空间自相关矩阵的估计、空间自相关矩阵的特征分解、噪声子空间的构造、空间谱的构造等多次计算,导致巨大的运算量,增加了算法复杂度,影响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的运算速度,使得算法的实时性变差。
本文以最为经典的MUSIC算法为例,提出一种基于等效变换阵元间距的宽频段自适应波达方向算法,该方法在不改变均匀线阵物理拓扑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一定空间分辨率,同时有效避免波达方向估计角度模糊。
一、基本原理和思路
从原理上来说,等效变换阵元间距法拟制空间谱上的虚假谱峰,解除角度模糊问题,也同样是通过参考文献[4]提出的扩展参数h改变阵列的方向向量来达到目的的。图1、图2是对于8元均匀线阵、和均匀圆阵的虚拟变换示意图。
实际上,通过变换后的阵列方向向量为:
这也就是说,虽然阵元间距和载波频率所对应的波长之间满足d/>0.5,会产生虚假谱峰和角度模糊,但是只要我们选取恰当的扩展参数h
首先,采用普通MUSIC算法进行波达方向估计(此时不需要做任何的虚拟阵列扩展,即阵列的扩展参数h=1),在空间谱上搜索到P( 0 )个谱峰,同时通过MDL或者是AIC准则估计出信源个数P,然后比较空间谱上搜索到的谱峰个数P( 0 )和估计出的信源个数P之间的大小。接下来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若P( 0 )
(2)
此时,可以再把扩展参数h扩大2倍,对物理阵列进行一次虚拟扩展,再次应用MUSIC算法进行一次波达方向估计,此时不需要搜索(-/2,/2)区间上的所有角度,收缩谱峰搜索角度域的范围在上一轮每一个估计角度p( 0 )所对应的谱峰附近空间谱谱值比谱峰下降3dB的方位内的(,)区间上。波达方向角度所对应的阵列方向向量变为:
(3)
此时算法的空间分辨率将增强,记搜索到所有波达方向角的个数为P( 1 ),P( 1 )≥P( 0 )。这里不在全角度域进行谱峰搜索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再次全角度域搜索浪费了上一轮估计给出的信息量,没有必要的增加了宝贵算法的时间;其二,也是更加重要的,对于上一轮波达方向估计过程中能够很好分辨的信源到达角度而言,在完成采用2倍于上一轮的扩展参数后,进行的本轮估计将有可能在别的角度上出现虚假谱峰,造成角度模糊,甚至使得本轮搜索到所有波达方向角的个数为P( 1 )>P,增加算法检测是否还有别的角度由于本轮算法的分辨率不够而还存在没有分辨出来的波达方向角,同时也增加排除虚假谱峰的难度。此时若仍有P( 1 )
2.若PP( 0 )=P,那么这些谱峰在角度域上所对应的角度即为所求的波达方向估计角度,波达方向估计完成。
3.若P( 0 )>P,意味着必然出现了虚假谱峰,产生了角度模糊。为了能够在尽量少的虚拟阵列变换过程中,查找真实波达方向角度,同时又具有较好的算法分辨性能。对于扩展参数h的选取问题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扩展参数h过大,则将仍然存在着虚假谱峰和角度模糊问题,不能有效分辨真实谱峰;扩展参数h过小,那么有可能使得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的空间分辨率下降,以至于不能有效分辨上一轮能够分辨出来的波达方向角度。因此为了选取一个大小较为合适的扩展参数h,进一步考察空间谱上搜索到的谱峰个数P( 0 )和估计出的信源个数P之间的关系。由上一小节得出的虚假谱峰的个数和阵元间距的关系,我们可以把阵列虚拟扩展参数h取值定义为:
(4)
然后,可以再把物理阵列进行虚拟缩小扩展h倍,再次应用MUSIC算法进行一次波达方向估计,利用上一轮波达方向估计的信息,此时同样不需要搜索(-/2,/2)区间上的所有角度,收缩谱峰搜索角度域的范围在上一轮每一个估计角度所对应的谱峰附近空间谱谱值比谱峰下降3dB的方位内的(,)区间上[101],那么必然有P( 0 )-P个(,)区间上将不存在谱峰,仅有P个区间(,)分别有且仅有唯一谱峰,这些谱峰在角度域上所对应的角度即为所求的波达方向估计角度,波达方向估计完成。
二、等效变换阵元间距算法步骤
具体算法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初始化扩展参数h=1,进行普通MUSIC算法估计得到空间谱谱峰P( 0 )个,信源数P个。
步骤2:比较空间谱谱峰个数P( 0 )与信源数个数P之间的大小关系,当P( 0 )P,则转向执行步骤5。
步骤3:把扩展参数扩大一倍后,再次应用MUSIC算法进行估计得到空间谱谱峰P( 1 )个,并把这轮估计得到的谱峰个数P( 1 )与信源个数P相比较,当P( 1 )
步骤4:本轮空间谱谱峰搜索得到的P( 0 )个谱峰在角度域所对应的角度即为波达方向,算法结束。
步骤5:令扩展参数 ,并再次应用MUSIC算法进行估计后必有空间谱谱峰个数P( 0 )与信源数个数P相等,即P( 0 )=P,本轮空间谱谱峰搜索得到的P( 0 )个谱峰在角度域所对应的角度即为波达方向,算法结束。
等效变换阵元间距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三、仿真实验
对于宽频段中的两个空间信号分别从20°和40°入射到阵元间距为一倍波长的8元均匀线阵上,线阵的阵元间距大于空间信号对应的半波长,信噪比均为10dB,快拍数为128。采用h=1和h=1/2的两组不同的虚拟变换参数进行空间谱估计,如图4所示,进行了一次等效缩小阵列变换方法的MUSIC算法完全消除了虚假谱峰。
四、结论
为了避免设置非均匀线阵和平均多个等效虚拟扩展阵列空间谱而带来的巨大运算量,本文提出采用等效缩小阵元间距的变换方法来,使得等效阵元间距变小来拟制虚假谱峰和波达方向估计角度模糊。该方法在能够在出现虚假谱峰的情况下,仅仅只需要通过一次阵列虚拟扩展就可以把空间谱的真实谱峰提取出来;并且在虚拟扩展阵列所对应的空间谱搜索上也不需要全角度域的搜索,仅仅只需要在几个上一轮已经存在的谱峰周围进行搜索,有效地避免了不必要的运算。
参考文献
[1]M.D.Zoltowski,C.P.Mathews.Real-time Frequency and 2-D Angle Estimation with Sub-Nyquist Spatiotemporal Sampling[J].IEEE Trans,1994,SP-42(10).
[2]A.T.Moffer.Minimum Redundancy Linear Array[J].IEEE Trans,1968,AP-14(2).
[3]王激扬,黄佑勇,陈天麒.空间欠采样信号DOA估计的解模糊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1999,14(4).
关键词:内力影响线 通用有限元软件 桥梁结构
1、引言
当结构上作用有与杆件主轴正交的、沿结构跨度移动的单位集中荷载(P=1)时,用以表示确定的截面或位置上某一特定的受力效果(内力、位移或支座反力)的变化规律的函数图形(曲线),称为该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某一截面特定受力效果的影响线,简称影响线。计算影响线的经典理论方法有静力法、机动法、力法等。但当所需计算的结构较复杂,包含成百甚至上千个单元时,运用理论方法计算影响线的工作量很大,一般很难实现。
而通过通用有限元软件,例如ANSYS,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将大大节约计算工作量,对计算比较复杂的结构十分有利,具有很大的实际工程意义
2、运用有限元软件求解影响线的一般步骤
运用有限元软件求解影响线有如下的一一般步骤
(1)根据所需计算的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注意材料和单元类型以及实常数的选用。
(2)根据实际情况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并求解。
(3)进入后处理,找出对应节点的各挠度得到所求影响线。
3、分析实例
为了简单起见,本文以跨度为50+90+50m的连续刚构桥为例,主要目的为叙述运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影响线的基本方法,该桥桥墩高40m。主梁和桥墩横截面都为2.5mX2.5m的实心矩形。运用ANSYS进行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运用位移互等定理,可以在跨中加载一个所需外力,则得到的其他各个位置的位移值等于在这些位置加载集中力时跨中的位移值。于是,将跨中加载时其他位置的位移连起来便等到跨中截面的位移影响线。
内力影响线的求法相似。
模型采用beam44单元进行模拟。对左边桥墩与基础处连接,约束其y,z方向平动;右边桥墩与基础处的连接,约束其x,y,z方向的平动和转动。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如下:
求解过程的APDL代码如下:
1:位移影响线
Finish$/clear$ /prep7$et,1,beam44$mp,ex,1,2.1e11$mp,prxy,1,0.3$sectype,1,beam,rect
secdata,2.5,2.5$k,1$k,2,50$k,3,140$k,4,190$k,5,50,-40$k,6,140,-40$k,7,-1000,1000
k,8,94.9$k,9,95$k,10,95.1$l,1,2$l,2,8$l,8,9$l,9,10$l,10,3$l,3,4$l,2,5$l,3,6$dk,5,all$dk,6,all
dk,1,uy$dk,1,uz$dk,4,uy$dk,4,uz$allsel$latt,1,,1,,7,,1$allsel$lesize,all,1$lmesh,all$allsel
/solu$f,192,fy,-1$solve$/post1$plnsol,u,y,1
2:弯矩影响线
Finish$/clear$/prep7$et,1,beam44$et,2,beam44$keyopt,2,8,10!!!!!!!单元Y轴约束释放
mp,ex,1,2.1e11$mp,prxy,1,0.3$sectype,1,beam,rect$secdata,2.5,2.5
k,1$k,2,50$k,3,140$k,4,190$k,5,50,-40$k,6,140,-40$k,7,-1000,1000$k,8,94.9$k,9,95
k,10,95.1$l,1,2$l,2,8$l,8,9$l,9,10$l,10,3$l,3,4$l,2,5$l,3,6
dk,5,all$dk,6,all$dk,1,uy$dk,1,uz$dk,4,uy$dk,4,uz$lsel,u,,,3$latt,1,,1,,7,,1$lsel,inve
latt,1,,2,,7,,1$allsel$lesize,all,1$lmesh,all$allsel$/solu$d,102,rotz, 1$d,194,rotz,-1
Solve$/post1$plnsol,u,y,1
3:剪力影响线
Finish$/clear$/prep7$et,1,beam44$et,2,beam44$keyopt,2,8,1000!!!!!! 单元Z方向约束释放
mp,ex,1,2.1e11$mp,prxy,1,0.3$sectype,1,beam,rect$secdata,2.5,2.5
k,1$k,2,50$k,3,140$k,4,190$k,5,50,-40$k,6,140,-40$k,7,-1000,1000$k,8,94.9$k,9,95
k,10,95.1$l,1,2$l,2,8$l,8,9$l,9,10$l,10,3$l,3,4$l,2,5$l,3,6
dk,5,all$dk,6,all$dk,1,uy$dk,1,uz$dk,4,uy$dk,4,uz$lsel,u,,,3$latt,1,,1,,7,,1$lsel,inve
latt,1,,2,,7,,1$allsel$lesize,all,1$lmesh,all$allsel
/solu$d,102,uy,-1$d,194,uy,1$solve$/post1$plnsol,u,y,1
4、计算结果
经计算得到的影响线如下:
跨中截面的位移影响线:
跨中截面的弯矩影响线和跨中截面的剪力影响线读者可自行计算提取。
5、结语
可以看出,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影响线求解确实可以大大减小计算工作量,且不论对于什么类型的结构都具有统一性,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方法,值得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模式;工作过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2009年开始推进实施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载体,突出体现“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项目教学法的载体是项目,通过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信息收集、团队合作等多种工程应用能力。通常一个完整项目的实施会包含多个学科的知识点,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合理的制定是一个需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1.项目化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以程序设计为主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页设计师方向)是一个注重工程应用实践极强的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工程应用项目的支撑,必然需要企业的参与,同时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在制定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将企业因素及与企业相关的方案实施均要考虑进去。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页设计师方向)为例,在制定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有别于基于学科的传统课程。传统学科课程,在知识点上相对独立,课程体系设计时只考虑知识点内在逻辑的先后关系即可,而项目化课程中的”主线项目“有可能是跨学科的。如:ASR NET程序设计课程,该课程由网页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等多个学科课程组成,并且项目的进度与课程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先后关系。如何优化组合符合项目化教学的课程体系是制定基于项目化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_。
1.2企业参与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项目完成情况为考核点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将教学理论进行职业培养转化。企业是人才培养质量效果的最终评价方,企业真实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项目”基础。制定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企业的参与。企业采用什么样的途径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才能使培养效果最优化,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之一。
1.3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项目为主线。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的方式按照学期先后分散式开设己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跨学科式的课程体系,特别是无法满足企业的共同参与。研究适合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方案是本文的另一重大问题。
2.项目化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关问题的研究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自2009年推进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以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基于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效能、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与实践。
2.1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项目化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2.1.1岗位工作及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网页设计师岗位为例
所谓“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基于工作过程”的着力点在“基于”,其并不完全等同于工作过程本身,而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工作过程进行包装设计,使其满足教学化需求,同时使课程内容尽可能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
通过对IT软件开发类企业的调研,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页设计师方岗位)主要包括需求分析、UI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等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能够确定网站的功能和风格、能根据网站需要进行内部或外部的CSS样式进行UI设计、能根据网站功能需要进行数据库表创建、能够根据客户需要完成网站功能开发、能够掌握网站测试的工具及方法等核心工作能力。具体如表1所示。
2.1.2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页设计师方向)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了领域划分,分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同时又依据课程与项目的关系将课程划分为外延辅助课程与核心课程。外延辅助课程的功能是用来延伸提高网页设计师工作技能,拓展就业出口。如: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设计等。核心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如:PHP程序设计、数据库建模、数据库程序设计等。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时,要明确有企业参与研讨及设计。
2.2强化校企合作效能
企业是项目的来源。企业是以最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兼顾企业利润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是最理想状态。另一方面,基于工作过程也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为目的,与企业生产具有共同点,可以产生效益。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计算机应用专业(网页设计师方向)课堂+工作室模式实现两者的结合。课堂教学采用将真实项目是进行分割重组实现项目的仿真教学。工作室则在老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下进行项目外包服务,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在这种模式下既提供了学校的项目化实践平台同时也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3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在实施时采用的是并行式的开课方式,比如:PhotoShop平面设计与网页设计等其他课程同时开设。并行式的开课方式知识点分散,而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某个阶段需要多个知识点共同支撑。经过几年的实践,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页设计师方向)采取了集中分段是教学。可以根据模块涵盖的知识点多少,安排多名教师或企业人员共同参与。集中分段式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更能使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更加有利于学校教学与企业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