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

心脏健康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心脏健康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心脏健康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预见性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大多由于心脏本身疾病、劳累、感染导致心排血量明显下降,以致不能满足组织器官代谢的需要,从而表现出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和淤血、肿胀等一些列症状。目前发病率占心脏病的20%,但死亡率高达40%。因此,其预见性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对1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5―2009年收住心力衰竭的患者150例。男性81例,女性71例,年龄58―70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心力衰竭61例,左心衰竭58例,全心衰竭33例。

2 病情观察

2.1症状观察 150例患者有61例明显表现出疲乏、头晕、失眠、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左心衰的症状。58例患者均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脾肿大、尿少、双下肢浮肿等右心衰竭症状。另外33例患者均有上述左心衰竭的症状。

2.2诱因分析 发生心衰的患者有诱因者达90%,如能及时识别这些诱因,及早加以预防控制,可减少心衰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预后。

2.2.1 感染 体力劳动与情绪激动,冠脉供血不足,心率增快或心律不齐,肺栓塞,均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控制肺部感染,很有可能导致肺水肿而发生死亡。

2.2.2 钠盐摄入过多,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停用洋地黄使用过量,均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另外,治疗配合不当,如亲属不能细心照料,漏服药和中断用药,体力活动未限制,这些因素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3 护理对策

3.1一般护理 缓解呼吸困难,帮助患者采取半卧位及氧气吸入。氧流量2―4L/min,肺源性心脏病者1―2L/min,心衰I°和心衰II°患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减少活动中国。心衰III°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作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当病情好转恢复起床活动时,活动应循序渐进护理论文护理论文,如果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心率加快等不能耐受征象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

3.2饮食护理 应给低热量、低钠、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不胀气饮食,如水果、蔬菜、牛奶、瘦肉、鱼等。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饮食中钾的含量,保持大便通畅,用力排便时,可增加心脏负荷和诱发心律失常,饮食可增加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缓泻剂或肛塞开塞露,避免用力并增加心电监护。

4 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4.1洋地黄药物 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其治疗和中毒量很接近,且用药的个体差异较大。护士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方法、时间,用药前后监测心率、心律。给药前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乏力、色视等听心率、心律,若心率过快、过慢,节律变为不规则或规则心律突然变为规则,为洋地黄中毒表现。应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并报告医师处理,不宜与奎尼丁、心痛定、抗甲状腺药物合用,以免增加毒性,定期测定血中地高辛浓度,静脉推注速度要慢。

4.2利尿药物 能抑制钠水的重吸收,使体内过多液体排出,减轻或消除水肿,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心功能。用药期间要观察利尿剂不良反映,查血电解质注意脉搏和血压变化,及时发现低钠、低钾、低镁的临床表现,报告医师处理。

4.3血管扩张药物可减轻心脏前后复合,改善心功能。用硝普钠时须用微量泵,且避光,严格控制输入速度、浓度并监测血压及心率,避免低血压发生。

5加强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使患者全面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护理的有关内容。强调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劳逸结合的重要性,保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刺激,气候变化时要注意增减衣服,以免冷刺激引发心脏病的发生。

第2篇

大气污染对我们的心脏健康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近来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5环境中,会让我们的心脏发生早期心衰样改变,而心衰则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

科研发现:

PM2.5可致心衰

美国心脏学会在《大气污染颗粒物与心血管疾病的更新声明》中指出,1999年~2002年,PM2.5增加10?g/m3,同日心衰风险会增加1.3%;而1986年~1999年,PM10增加10?g/m3,同日心衰住院率增加0.7%。为什么空气污染会导致心衰的发生率增加呢?专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5环境的大鼠会发生肌球蛋白重链异构改变,导致心肌肥厚标志物升高、心室负性重塑,使心脏收缩功能储备降低、舒张功能障碍;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功能亦下降;心脏发生早期心衰样表型改变。这一实验通俗来讲,就是长时间大量吸入空气中的PM2.5以后,会让心肌细胞的收缩舒张能力下降,会导致心肌肥厚,心室重构,而这些都是心衰的表现。  

心力衰竭:

生命的绊脚石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台水泵一样,能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一旦发生心衰以后,心肌的收缩舒张能力减弱,心脏的“泵”的作用就会发生故障,不能将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泵出去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营养,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而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夜睡不能平卧、胸闷喘促、尿少浮肿、疲劳乏力等一系列症状,患者活动后这些症状往往会加重,严重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被称为“生命的绊脚石”。近年来研究发现,心力衰竭从表面上看,是心肌受损以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患者出现水肿和瘀血,其实,该病的根本在于人体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

以一顶四:

让患者不做“药罐子”

心衰发生后,除了那些症状令患者痛苦不堪,还会面临一大痛苦,那就是从此变成了“药罐子”,需要大把吃药。患者需要服用强心药来激发心脏的舒缩功能,服用利尿药来消除水肿,服用扩血管药为心脏提供更多的血液供应,常常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药等四大类药物联合应用,每天要吃八九种,甚至十几种药物。

芪苈强心胶囊具有强心、利尿、扩血管三大作用,同时具有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减少心室重构的效果,拥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标本兼治的治疗优势,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胸闷气短、夜睡不能平卧、浮肿等症状,让患者不再做“药罐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究证实,该药组方中所含的人参、黄芪、附子等药物能增强心脏舒缩功能;葶苈子、泽泻等药物能够利水消肿、通小便,使体内多余的水分从小便排出,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利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减轻周围血管阻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表明,芪苈强心胶囊中配伍的益气养心药可以有效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配伍的活血通络药和利水消肿药可以改善心脏的供血、消除心脏络脉中停滞的瘀血和痰饮,可使心衰增大的心脏缩小,能有效抑制心室重构。因此,该药治疗慢性心衰可以一药顶四药,标本兼治。

美国评价:

第3篇

双酚A广泛应用于婴儿奶瓶、光盘、食品、饮料容器等塑料制品,可谓无处不在。此前,已有动物实验显示,接触到双酚A的老鼠身上出现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发病征兆,引发人们对双酚A安全性的关注。

此次,英美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美国卫生部门2003年和2004年间收集到的1455名美国成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资料。

研究发现,90%以上被调查者的尿液中检出双酚A。在双酚A含量最高的一组成年人里,罹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人数比含量最低的一组多出1倍多。

美国密苏里大学生物学教授弗雷德里克・冯扎尔说,这是迄今针对双酚A人体影响的最大规模研究,首次指出双酚A与心脏病和糖尿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不过,冯扎尔同时指出,研究未能证明双酚A就是导致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元凶。

研究论文作者之一、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研究员戴维・梅尔泽说,研究未能证明双酚A是造成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唯一可能。虽然其他因素致病可能性不大,但研究人员未能排除。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也无法解释双酚A与心脏病和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健康政策和临床实践研究所研究员莉萨・施瓦茨说,不能排除被调查对象原本就患有心脏病或糖尿病,导致身体对双酚A抵抗力下降、双酚A增多的可能。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进一步研究,找到双酚A致病的直接证据。

这份研究报告遭到美国塑料制品生产商抨击。他们认为,新报告并不能证明双酚A存在危害。

代表塑料制造商的美国化学协会说,研究过程存在漏洞,结果也只是指出某种关联。美国化学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正如研究者所说,他们没有得出双酚A引发健康疾病的结论,他们只是说明了统计上的联系。”

然而,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员安娜・索托认为,研究足以引起注意,政府应该采取行动限制双酚A使用。“我们不能等到做完更多研究才行动起来保护人们健康”,索托说。

第4篇

心血管疾病“青睐”女性

心血管病之所以“青睐”女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论身材高矮,女性的血管一致比较细小,侧支循环较少,细小的血管就更容易阻塞,血管堵塞就会导致心脏疾患的发生。另外一个原因是,女性在未进入更年期之前,体内的雌激素具有保护心脏的功能,能帮助血管保持强壮、富有弹性和通畅,使血液能够顺利地流至心脏,雌激素还有助于增强女性体内“好”胆固醇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消除“坏”胆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避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但是到了更年期以后,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和消失,体内雌激素分泌日渐减少,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也就逐渐消失了,而且会因此导致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血脂尤其是“坏”胆固醇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的凝聚力和吸附力也会增强,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致使冠状动脉容易发生血栓,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另外,女性患心脏疾患的危险因素是在不断上升的,这也是女性越来越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比如年轻女性的吸烟率在不断上升,女性的肥胖问题较男性更为严重,女性糖尿病病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即在血脂、血糖等代谢危险因素方面女性高于男性,这些因素都导致心血管疾病容易“找上”女性。

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

女性心脏健康亟待引起关注的原因还在于,女性心血管病的症状不像男性那样典型,甚至比较隐晦不明或是疑似其他疾病,比如感觉虚弱无力,不明原因的极度疲劳感,呕吐,眩晕,胸部下方或上腹部等部位不舒服,感觉消化不良,背部疼痛等等,这些症状与典型的心脏病症状有一定差异,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值得引起注意。另外,进入更年期以后,很多女性把一些症状,比如胸闷、头痛、头晕、走路或体力活动时心悸气喘等当作是更年期的必然现象,不予治疗,往往等到身体特别不适时才去就诊,这就导致了女性患者一般都是在病情已经比较严重时才被诊断出来,延误了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女性心脏健康更应该引起关注。

通络治疗保心脏健康

第5篇

六年风雨,倾力区域学术交流

“‘第七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通知消息早在今年的2月份就已经对外了,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采访一开始,马依彤教授就率先介绍说;而在此之前的2012年8月17日至19日,第六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已在乌鲁木齐市圆满落下帷幕。

接着,马依彤教授便就“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相关背景介绍说:“众所周知,新疆地处我国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人口分布密度较小,相对于国内其他省市区而言,交通也不太便利。以往,我们新疆的地、州、县、市医院的医师们,因路途遥远去北京等内地参加会议十分困难,这就为新疆地区的学科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早在2006年,我便在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上和胡大一教授达成了共识,约定每年在新疆召开西部长城心血管病会议,以此作为北京国际长城会的分会。其目的就是希望能为西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交流与学习,以利于广大医务人员及时、准确地把握心血管病诊断、防治新动向,掌握新进展、新技术,获取新信息,从而促进心血管病预防和诊治的发展与提高,为提高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谈完“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的发轫背景后,马依彤教授接着介绍说:“此后,我们便在2007年举办了首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从那以来,这个会议的规模由最初的500余人参会,诸届都在稳步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覆盖西部、面向全国’的千人盛会。参会专家由起初的50余人,突破到目前的1000余人;会议的主题也由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到目前的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这些转变,无一不体现了西部长城会逐年的转变。到今年为止,已历经6年,一年一步、扎扎实实地往前走,到今年的8月份,就将迈出‘第七步’,即‘第七届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

谈到这里,马依彤教授感慨地说:“这6年来,我们为了新疆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可谓倾尽全力,风雨兼程。从已经落幕的第六届会议看来,我们这6年的执着追求,6年的辛勤耕耘,6年的呕心沥血,能有那样的盛况和成就,我想这离不开新疆地区内外专家这么多年对我们的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离不开媒体给予的关注,也离不开大会组委会的辛勤付出……”

西部最大,人文精神是不变的宗旨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习惯上简称的“西部长城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最重要的会议之一。这个会议除得到诸多专家的参与和关注之外,已经被业内公认取得了诸多瞩目的成就,有效带动了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学术发展的步伐。

作为大会组委会主席,马依彤教授回顾起去年闭幕的第六届“西部长城会”时详细介绍说:“西部长城心脏病学会议经过6年的锤炼,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磨练,的确如国内诸多同行评价的那样,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涉及学科最齐全、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心血管病综合性学术会议,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这个会议更是得到了以胡大一教授为首的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自治区卫生厅、新疆医科大学相关领导及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去年的会议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110余名。他们的莅临,使第六届‘西部长城会’成为心血管领域中的又一次年度盛会……”

谈及去年“西部长城会”的课题设置,马依彤教授简单介绍说:“去年的大会安排在汲取历年办会经验的基础上,在课题设置上作了一定的调整。那次会议的主题为:‘把握机遇,构筑人文、预防、整合、创新的西部长城’。这缘于胡大一教授等心血管专家一直大力倡导的‘预防为先’的科学理念。因此,‘西部长城会’立足于积极响应胡大一教授提出的‘未来的长城是人文的长城、预防的长城、健康的长城、医学整合的长城、创新的长城’的学科发展理念,在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的主导下,培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一起构筑心血管预防和心血管健康的‘万里长城’。所以,那次会议的很多代表来自于全疆各地州、市、县、乡及各团场,之所以到会这么多的基层医生,旨在将防控心血管疾病的主战场由大医院转向基层和社区,培训、指导基层一线医生,真正推动和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预防与诊疗水平,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马依彤教授继续介绍说:“此外,那次大会还设置了主题会场及分会场。分论坛均围绕会议主题设立了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医学论文写作论坛、影像学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主动脉疾病论坛、护理论坛、青年论坛等,同时开放了四个分会场。这些举措,是那次‘西部长城会’特有的‘焦点’及‘亮点’……”

“实际上,学科建设的‘人文精神’的外延很大,它几乎包括了医学领域的大部精神和宗旨。而目前,新疆心脏介入技术也需要更加规范化,技术操作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州医院迫切需要区域性中心医院对其心脏介入手术的指导面向基层大力开展,因此,培养心血管专科医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一直是‘西部长城会’不变的根本宗旨。”马依彤教授归纳说。

因地制宜,远程诊治形成“新疆特色”

如同马依彤教授所言,就学科建设和发展而言,与国内大多数省市区相比,新疆有着地处我国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交通不便等诸多的“不利因素”。但据记者了解,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12年3月27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与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却率先开展了全国首例实时、同步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新疆创出的这一“学科第一”,也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具体到新疆的地里地貌而言,结合新疆地区的地理特点、人文环境及心血管疾病诊疗现状,在该地区开展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无疑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上策之选,是具有非同寻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所以,在采访中,马依彤教授着重介绍了此项工作在新疆乃至以“地广人稀”为“特色”的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

马依彤教授认为:“由于新疆地域辽阔,新疆各族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此外,由于各地区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距离遥远,造成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转诊十分困难和危险,包括对实施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用药指导也很困难,而在临床上,病人的病情一旦有变化,是需要及时会诊和随访的。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一现实矛盾。”

随后,马依彤教授详细介绍说:“事实上,为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2012年我们医院已先后于2月24日与新疆兵团医院进行了全疆首例心脏介入手术转播,由北大人民医院王伟民主任手术演示,并实时向兵团医院转播了一例复杂心脏介入手术分叉病变支架植入及血管内超声介入手术演示。于2月27日与巴州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远程心脏介入会诊及远程手术指导工作,并在全国介入论坛上召开了新闻会。于3月27日与喀什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远程心脏介入、先心封堵术的术后3个月的远程随访工作。这一措施,为远在喀什的塔吉克族患者家里省去了两万元的随访费用。4月24日,我们又与巴州人民医院再次进行了远程对接,完成了全国首例急危重症介入患者的远程会诊工作,为一位60多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再梗塞的患者实施了远程会诊,会诊内容包括远程支架术后造影随访、远程介入手术指导、急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等数项工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一系列探索的成功,使‘远程诊治’逐渐形成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疆特色’,因此,到了4月25日,我们便召开了全国首家介入随访及质控网站成立的启动会……”

谈及能够实现这一具有“新疆特色”的远程诊治的学科基础条件,马依彤教授介绍说:“因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作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心脏介入培训基地及新疆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是负责全疆心脏介入医生的培训和心脏介入手术质量的控制工作的。我们有责任肩负起新疆心血管患者的健康和安危。所以,在今后,我们还将同新疆地区已经具备远程医疗条件和心脏介入手术条件的除巴州人民医院、喀什地区人民医院以外的兵团医院、伊犁州友谊医院、富蕴县人民医院、尼勒克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院,进一步开展远程心脏介入会诊、远程介入手术指导、远程介入术后随访、远程心血管疾病床旁查房、远程继续教育、远程会议等一系列的远程医疗工作。我个人相信,这一系列远程工作的开展,必将极大地惠及民生,必将更好地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也必将从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地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所造成的新疆地区三甲医院普遍床位紧张,患者等待住院时间过长,而地州医院患者明显不足的地区差异,促进新疆地区心血管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部分程度上的切实解决。”

马依彤教授还认为:“以上一系列远程工作的开展,既是为了全疆各族心血管疾病患者造福,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心血管介入诊治及心脏介入术后随访以及心血管患者健康的管理水平,保证心脏介入工作的质量,提升介入患者的满意度,对未来心血管介入手术及随访工作模式的转变,甚至对心血管医生的工作模式改变,其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我相信,随着远程心脏介入会诊、手术指导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随着远程心脏介入随访工作的开展,必将对新疆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健康规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造福全疆广大各族患者的同时,还会对全国心脏介入医疗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新疆“基调”,

为各族人民筑牢疾病防治基础

采访前据记者了解,由新疆科技厅资助的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课题――“新疆不同民族冠心病及外周动脉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资源库的建立”项目,在马依彤教授主持和带领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并于2012年度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重大课题项目的完成,在促进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科研、诊断及防治方面,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谈及这一课题的详细情况,马依彤教授首先介绍说:“近20年来,新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及生活质量,同时针对患者个体的各级医院的二、三级预防及治疗,消耗了巨额的卫生资源,并且难以在人群整体进行有效的防治,增加了我区经济建设的巨大负担。为了实现冠心病早期诊断方法和干预模式,降低发病率,减少慢性心血管疾病诊疗费用,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我们启动了这个项目。”

介绍完这个课题项目的背景之后,马依彤教授继续说:“这一项目从2006年开始,至2011年基本结束,一共历时6年,才得以基本完成。我们对新疆不同民族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横断面做了系统调查,共调查了8个地市,做了36个调查现场;调查涵盖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从1岁到101岁的人群、共计22000余人,完成了8个项目、227个独立指标的检测。通过调查得来的数据分析,系统地获得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压、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30余种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流行病学的基线资料。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库,开展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基因易感性分析。发现了6个和冠心病相关的新位点,研究了10余种冠心病的候选基因。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携带易感基因情况开展了冠心病的个体化诊疗工作。”

马依彤教授认为:“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我们现已掌握了现阶段新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本底资料和趋势,掌握了目前主要少数民族心血管疾病发病的本底数据,初步建立了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遗传资源库,为以后开展各项心血管疾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遗传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筛选和验证了一批和新疆不同民族心血管疾病相关联的候选基因。初步分析了新疆不同民族人群心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与SNP变异之间的关联性,筛选了候选基因,探索了冠心病相关基因在不同民族、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异质性及民族差异性,以为其寻求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防治措施。初步建立了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并在试点医院开始推广应用。这对于未来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防治策略,降低慢性疾病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具有明确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调查,对于了解上述疾病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及时制定防治策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加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马依彤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他领衔的课题组除在当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外,还为当地群众开展了多场义诊活动,印制了少数民族语言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万余份,对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同时培训当地医师,将健康教育内容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并对受试者进行回访,了解健康教育的效果。此外,每到一处,他们还为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基础的药物治疗,并参与当地医院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治疗200余例,并及时反馈检验结果、出具体检报告,对受试者后续治疗和生活方式控制提供指导。

由于这个项目的实施对新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心血管疾病流行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因此马依彤教授还认为:“课项目调研结果显示的新疆少数民族较高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较低的知晓率、治疗率问题,必将引起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调整及改革,对于新疆地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以及今后的干预策略,将会成为国家政策层面上新的导向,从而造福于边疆的各族人民群众……”

采访到最后,马依彤教授又提及了即将于今年8月16日至1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的第七届“西部长城会”。他简单介绍说,这届会议的内容将涉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肺栓塞、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电生理与起搏、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预防心脏病学、心血管护理及心血管相关学科等;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全面介绍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学科的预防、基础研究到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并对前沿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马依彤教授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继续秉承‘西部长城会’的学术品牌、学术水平,坚持服务的理念,以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的办会宗旨为火炬,将长城的火炬一直传递下去,与东南西北中‘长城会’一起,构建中国学术的坚固长城!”

第6篇

在这篇文章中,来自格莱斯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BenoitBruneau博士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采用干细胞技术、新一代DNA测序和计算工具拼凑出了心脏如何成为心脏的“基因组蓝图”。这些研究结果为战胜如心律失常和心室间隔缺损等危及生命的心脏缺陷提供了新希望。

格莱斯通研究所新血管研究副主任Bruneau博士说:“先天性心脏缺损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类型,在美国每年累及超过3.5万新生儿。由于研究侧重于一小组基因,一直以来很难确定这些缺陷在遗传水平上是如何形成的。在这里,我们通过观察赋予心脏细胞独特特性的全部遗传物质从广角探讨了心脏的形成。”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从小鼠处获得了胚胎干细胞,在培养皿中模拟胚胎发育过程,将其重编程生成了跳动的心脏细胞。接下来,他们从发育中和成熟心脏细胞中抽提出了DNA,利用一种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ChIP-seq使得科学家们“看到”了DNA中书写的表观遗传学标记。

论文的主要作者之一、格莱斯通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JeffreyAlexander说:“然而仅找到这些标记只是取得了成功的一半。我们接下来不得不破译它们编码了心脏形成的哪些方面。为此,我们利用了格莱斯通生物信息学核心(GladstoneBioinformaticsCore)的计算能力。这使得我们能够将从基因序列中收集的成堆的数据整理成一个可读取的、有意义的关于心脏如何成为心脏的蓝图。

研究小组生成了一些意外的发现,他们发现在心脏细胞中基因群似乎以一种协调的方式共同起作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在指定的时间作为一个群体开启和关闭。科学家们不仅确定了一大堆与心脏形成相关的新基因,他们还精确探究了这些新发现的基因是如何与从前已知基因相互作用的。

绘制心脏基因组蓝图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科学家们了解了这些基因如何控制了心脏,他们能够开始了解心脏病是如何破坏这一调控的。最终,他们可以寻找到预防、阻断或消除罹患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内这些破坏的治疗方法。

Boyer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心脏形成过程中复杂的遗传和表观遗传模式如何受到精确调控的新线索。尤其是,我们确定了有助于这一进程的基因组的关键部分,将有希望让我们确定许多形式的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原因,这是对抗这一破坏性疾病重要的第一步。”

第7篇

【关键词】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心脏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11 

AST及m-AST广泛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肾等器官的组织细胞中, 以心肌细胞含量最高。m-AST作为AST最常见的同工酶, 现阶段研究表明, m-AST水平的变化与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关系密切[1], 提示可能对细胞的变性坏死产生影响。目前, 关于检测m-AST水平评估对心脏病患者心肌细胞功能的报道尚未发现, 为探讨心脏病患者血清AST及m-AST检测的临床意义, 现收集本院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心脏病患者, 均满足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诊断标准[2]。将此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包括先心病14例, 冠心病47例, 风心病19例;男46例, 女34例, 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38.9岁;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排除急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等情况。对照组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20~70岁, 平均年龄50.2岁;两组研究对象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对本次调查表示知情同意。本次调查过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并备案。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取清晨空腹血5 ml置于5 ml抗凝管中以3000 r/min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待测, AST测定采用速率法, 试剂由上海华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m-AST测定采用速率法, 试剂由西安安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仪器采用HITACHI 9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AST、m-AST水平高于对照组, m-AST/ AST值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包括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在内的多种心脏疾患, 凭借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3], 已经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据统计, 2013年, 我国各类心脏疾患总发病例数超过5000千万, 发病率高达3.8%[4]。随着心脏疾患发病率的不断攀升, 关于心脏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强。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我国对心脏疾病制定的三级预防机制。其中早发现是早治疗的基础与前提。准确筛查, 及时发现、诊断心脏疾患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血清AST主要来源于心肌细胞及肝细胞, 对心脏疾病的诊断意义缺乏特异性[5], 可以作为器官损伤程度评估的参考指标之一。m-AST是AST同工酶, 存在于心肌细胞及肝细胞线粒体中, 当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时, 细胞内线粒体崩解, m-AST释放入血, 造成血清中m-AST水平升高[6]。有文献曾报道[7], m-AST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意义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相当。炎症反应伴随冠心病病程的始终, 炎症反应又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会造成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引起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从而造成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坏死。当心肌细胞坏死凋亡时线粒体崩解导致血清m-AST含量增高。从本次统计的结果分析, 心脏病患者AST、m-AST水平较正常人群均增高(P<0.05), m-AST/AST值对比亦升高(P<0.05), 说明血清m-AST水平及m-AST/AST比值的变化与心脏病患者心肌细胞的受损程度存在相关性, 提示了将血清m-AST水平作为心脏病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 心脏病患者血清AST、m-AST水平及m-AST/ AST值与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有关, 可作为心脏疾病诊断以及检验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 

参考文献 

[1] 刘晓艳, 王勤富, 殷建华, 等.血清中m-AST同工酶匀相免疫抑制测定法//肝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研究——肝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研究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4:250-251. 

[2] 温秋萍.术前ALT和/或AST异常患者术后ALT、AST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福建医科大学, 2013. 

[3] 陈炎, 庞文晶, 周立波, 等. m-AST与AST比值在冠心病、肝脏疾病患者病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5(11):1269-1271. 

[4] 宋红美, 陈春华, 赵义刚, 等.冠心病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AST)、线粒体天门冬氨酸(m-AST)的变化及m-AST与AST比值的临床意义.海南医学, 2009, 20(11):123-124. 

[5] 杜宗孝, 李富荣, 朴文花, 等.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检验医学, 2012, 27(9):732-735. 

第8篇

【关键词】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规范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即为冠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即为肺心病, 这两类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常容易发病,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对这两类疾病来说, 单一疾病的诊断就目前而言并非难事, 但是如果两类疾病合并发生, 将对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此类疾病简称肺心病合并[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冠心病。目前我国尚未出现有相关诊断标准方面的确切研究结果, 国外的研究也尚未得出结论。一般若患者同时患上冠心病和肺心病, 那么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相互影响、掩盖等现象, 这些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等情况[2]。本次实验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武汉新江南医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88例患者,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本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88例患者, 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均接受相关检查, 其都符合我国对肺心病和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这些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持续性房颤、较长时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胸部压迫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这些患者中有60例男性, 28例女性, 年龄分布在52~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7.1±3.4)岁。患病时长为4~16年, 平均时长为(11.2±2.9)年。在这些患者中有45例患者有长期吸烟的习惯。

1. 2 方法 对这些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治疗, 之后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有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通常可以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则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 对患者的心脏负荷起到减轻的作用, 同时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左、右心室起到改善功能的作用, 对心输出量的提高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使用强心剂、利尿剂对心力衰竭等情况进行改善治疗。使用适当的氨茶碱和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进行静脉滴注, 以达到对患者的支气管起到扩张的作用。本次实验的患者进行为期15 d的治疗, 同时记录对应时期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及血糖、肝肾功能等基本情况。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实验的疗效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

1. 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 组间计量数据采用( x-±s)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88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 有30例患者得到治愈, 有29例患者治疗后为显效, 有22例为有效, 5例治疗无效, 其余有2例患者出现死亡情况, 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4%, 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肺心病和冠心病在中老年人中常容易发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对这两类疾病来说, 单一疾病诊断就目前而言并非难事, 但是如果两类疾病合并发作, 那么将对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此类疾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3, 4]。总体上来说, 肺心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发绀、水肿等, 这些临床表现不会因为患者同时患上冠心病而出现消失或是减轻等情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已有研究表明在判断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上, 从冠心病的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如心绞痛等, 同时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可以基本确定患者是否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这一研究结果在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5]。

近年来, 随着肺心病和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 同时患有两类疾病的患者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 并且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关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 但是就目前而言, 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诊断标准, 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类疾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相互影响、掩盖等现象,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误诊或是漏诊等情况, 这就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相关检查。

本次实验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本院接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88例患者, 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治疗, 同时对治疗的效果及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本次的研究方法主要为首先对患者实行常规的基础治疗, 之后对患者各自的具体病情实行个体化治疗, 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 其病情不断加重主要是由于肺部感染造成, 因此在治疗时首先需要对肺部感染进行有效的控制[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dylw.net], 本次试验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则使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 这可以实现良好的控制感染的效果, 对患者的病情起到改善作用。使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对于有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在参与本次实验的88例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 通过常规基础治疗结合差异化治疗后, 有92.04%的患者治疗有效。综上所述, 在对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人群中, 越早的诊断治疗对患者越有利,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死亡等情况, 对改善病情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礼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8):138-139.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60岁)在生理功能及生化反应上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故对药物的反应及体内过程也发生了改变,对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不良反应一般较青壮年表现更为明显[1]。因此,对老年人合理、安全和有效的使用药物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针对老年人的高血压及心脏病用药所注意的问题,浅析如下:

【Abstract】Along with the age growth senior citizen i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the biochemistry responded on has had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 therefore has also had the change to the medicine response and in vivo process, to the medicine sensitive enhancement, responded not good compares the young adults to display obviously generally.Therefore, to the senior citizen reasonable, safe and the effective use medicine research appears extremely importantly.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one of senior citizen's common diseases, pays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in view of senior citizen's hypertension and heart disease medication, the brief analysis is as follows.

【Key words】Senior citize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ensitivity; Responded not good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的进步,人民生活和卫生保健事业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显著延长,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长,老年人疾病的药物治疗研究已成为关注的课题。老年人因身体生理、生化的改变,使抵抗力降低,疾病也随之增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等。在临床上,许多老年人在服药的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间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种种危险,因此患高血压及心脏病的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生化功能的改变

1.1 心脏:老年人心肌细胞内脂褐质沉着,心肌胶原样淀粉样变性增多,心内膜增厚与硬化,造成心脏的生理功能普遍减退,心输出量降低,心搏出量减少,心肌收缩力与顺应性减退,心室收缩减慢。

1.2 血管:

老年人无论是动脉、静脉还是毛细血管表现在弹性纤维进行性磨损、断裂、钙盐沉积于血管胶原纤维交联,致使血管弹性减弱,外周阻力增大,血流速度减慢,从而造成脑、冠状动脉、肾与肝脏血流量减少。

1.3 血压:

由于老年人动脉弹性降低,扩张度减退,其收缩压随着年龄而升高,再加之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反射性调节机能降低,所以老年人易发生血压的波动变化[2]。

2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对药效学的影响

老年人每搏心输出量和动脉顺应性下降,外周阻力和脉压差明显增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心脏对缺氧、高碳酸、儿茶酚胺等刺激的反应性明显下降,特别当给予β受体阻断药、亚硝酸盐类扩张血管药、抗高压药和利尿药时引起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及程度均比青壮年高;由于老年人对β1和β2受体的反应性减弱,所以老年人机体不仅对β受体激动药的反应性降低,对β受体阻断药的反应性也明显降低,这可能与老年机体腺甘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和β受体数目减少有关。

3 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特点

3.1 抗高血压药:

老年人重要器官多有硬化变化,血管口径变小,血管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而对降血压药耐受性降低,尤其是对降压效果较强的降血压药物,如卡托普利等,易致低血压、心脏供血不足和脑缺血性晕厥,有甚者可能发生心绞痛和脑血栓等。因此,老年人降压应首选β受体阻断药及钙拮抗药等,如阿昔洛韦、硝苯地平等,它们的降压效果较好且安全。老年人对中枢性降压药非常敏感,可发生极度镇静,嗜睡和眩晕等不良反应,停药后可出现焦虑、激动、心悸、出汗、血压突然升高等停药反应。而临床常用的复方利血平,久用可致老年人反应迟钝、嗜睡、记忆力减退和溃疡病的发生。目前临床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联合应用,效果较好,但一般宜采用作用缓和的降压药物。

3.2 强心类药物:

强心类药物以强心甙最为常见,但大多数老年人对强心甙非常敏感而易发生中毒,典型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不一定会出现,而常见的却是精神错乱、中毒性精神病、精神抑郁症等,这是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减少,强心甙清除率降低,相对血药浓度增高,半衰期延长的原因,故老年人强心甙的常用剂量是临床上的1/2或1/4。

4 总结

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本身心血管系统已经发生了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甚至存在着某些其它老年性疾病造成的病理状态,从而影响着心血管系统药物对老年人的药物药理效应,甚至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临床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实践充分表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在老年人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它组病人,老年人一般同时可患多种疾病,加上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甚至差异较大,故其用药不能完全按体重和年龄折算,应根据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状态等特点,在加上心理状况和生活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个别的、具体的综合考虑[3],从而选用适合老年人的药物的用法及用量,减少或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华,陈文.浅谈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用药注意要点[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60(2):157

第10篇

失眠,尤其是长期失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经现代研究证实,近90种疾病与失眠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长期失眠也会诱发或加重各类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失眠会影响人体各系统的休整,甚至直接使血压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提升,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受损,增加心脏病及中风发生的危险。失眠也是心脏疾病的重要先兆症状之一。有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各种心脏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其中,猝死于睡眠的高达30%。

英国沃里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分析47万多人的健康数据后得出结论,如果经常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且睡得不安稳,那么患心脏病或死于心脏病的概率高达48%,患中风或死于中风的概率高达15%。美国的研究成果也显示,睡眠不足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影响心脏健康,每天睡眠少于7小时可使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挪威科技大学研究小组对全国近5.3万名男女参试者的睡眠习惯进行了为期11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每天都睡不好觉的参试者,其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加45%,其中入睡困难者的心脏病危险增加30%,睡醒后不解乏的人心脏病危险增加27%。“美国护士研究”调查了71 617 名年龄介于45~65岁之间的美国女性医疗工作者,结果显示,排除其他干扰因素,每天睡眠7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

笔者在长期失眠专科临床中发现,失眠患者伴有心脏疾病的较多。一方面是心脏疾病本身会影响睡眠,如有些心脏疾病患者在夜晚心脏射血功能减弱,全身血液供应不足,尤其对脑的供血不足,导致脑缺氧而失眠;或服用了某些治疗心脏疾病的扩血管药,而这些药物却有影响睡眠的不良反应等。另一方面,心脏有疾病的人往往会出现早醒,难再继睡,甚至彻夜难眠,同时也会出现烦躁、焦虑、烘热、出汗等症状,使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等,从而加重了心脏疾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良好的睡眠对心脏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失眠在祖国医学中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寐”等,中医理论素有“心主神明”“心藏神,主血脉”之说,因此心与人体睡眠功能关系非常密切。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如果心的“藏神、主神明”功能失调,就会发生失眠。反之,失眠会扰乱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心烦、心慌、胸闷、早搏等症状。中医临床常见的心系功能失调伴失眠有如下四种基本证型,如能正确地辨证施治,及早进行中医药干预,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疗效。

心肾不交型

症状: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心悸心烦,烘热盗汗,口干咽燥,腰酸膝软等,舌苔薄少,舌质红,脉象细数。

治疗原则:交通心肾安神。方药可选交泰丸化裁,方中以黄连清火为主,反佐肉桂之温以入心肾,取引火归元之意。

心肝火旺型

症状:卧床难眠,心烦易怒,胸胁胀满,目赤口苦,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舌苔黄腻,舌质红,脉象弦数。

治疗原则:清心泻火安神。方药可选龙胆泻肝汤化裁,如心火较甚者,可加川黄连、竹叶、莲心以清心泻火等。

心脾两虚型

症状:失眠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饮食无味,面色少华等,舌苔薄,舌质淡,脉象细弱。

治疗原则:养心健脾安神。方药可选归脾汤化裁,如心血不足者,可加熟地、白芍、阿胶以养心血;失眠较重者,酌加五味子、柏子仁养心安神等。

心胆气虚型

症状:失眠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疲乏气短,小便清长等,舌苔不腻,舌质淡,脉象弦细。

治疗原则:益气宁心安神。方药可选安神定志丸化裁,如血虚阳浮,虚烦不得寐者,可合用酸枣仁汤。

我们的心脏,每天24小时不眠不休地工作着,为了让您的心脏更好地工作下去而不受“伤”,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自然界的昼夜节律和自身机体的睡眠规律,规范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平衡饮食结构,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等,以预防失眠病症的发生。失眠患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积极治疗,使自己尽早恢复健康睡眠。

专家简介

施明,著名中医失眠专家,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药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自1988年起开始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探索并揭示了当今失眠病症的发病状况、诱发因素、临床症候特征,以及常用安眠药的应用状况及其不良反应等临床规律。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编、合编失眠专著3本。擅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类型的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戒除镇静催眠类西药(安眠药)的依赖,社会上有“有失眠,找施明”之称誉。

(作者每周二上午在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周六上午在万德路49号浦东新区中医医院罗山分院,周日上午在张虹路123号上海尊然医院有失眠专科门诊。预约电话:4006120509)

茶疗方

以下三种可自制的助眠茶谱,均有较好的助眠安神作用。如果你已有睡眠不足或质量不佳等失眠现象,不妨根据自己的体质类型和饮食爱好,自制冲饮一杯助眠茶来改善自己的睡眠状况。

龙眼冰糖茶

配料: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

制作: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加杯盖闷30分钟,即可饮用。随冲随饮,水饮尽后吃龙眼肉。

作用:补益心脾,安神益智。

适用人群:失眠,同时伴有头昏、心慌、健忘、易疲乏,手足欠温者。

莲心枸杞茶

配料:莲子心2克,枸杞子6克,生甘草3克。

制作:将莲子心、枸杞子与生甘草洗净沥干,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30分钟,即可饮用。随冲随饮。

作用:清火养心,宁心安神。

适用人群:失眠,同时伴有口干、口苦、咽喉疼痛,小便色深,大便不畅者。

甘麦大枣茶

配料:淮小麦(炒焦)12克,大红枣3枚,炙甘草3克。

制作:将淮小麦、大红枣、炙甘草洗净沥干,放入杯中,沸水冲泡,加杯盖闷30分钟,即可饮用。随冲随饮。

第11篇

心衰已成世界健康问题

心衰又叫做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冠心病等因素致使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心功能受到损害,造成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或舒张能力不充分而难以推动正常的血液循环,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活动时加重,严重者出现端坐呼吸、咳嗽并伴有大量泡沫样痰、食欲不振、双下肢浮肿等。心衰的这些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随时面临死亡威胁。

据相关统计,目前心衰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我国每年大约会新增50万心衰患者,心衰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死亡率占40%,病情复杂,预后凶险,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因此心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需要积极干预。

干预危险因素预防心衰

心衰危害巨大,因此要积极预防。专家指出,心衰的预防,关键在于干预心衰的危险因素。首先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据调查显示,20年来,我国由风心病发展而致的心衰所占比率由46.8%降至8.9%,由高血压和冠心病导致的比率则由33.1%升至69.6%,这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已成为心衰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第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心功能恶化,有心脏疾患的人群,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不能随意换用药物或擅自增减药物用量,否则不仅收不到治疗效果,甚至还会让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心功能恶化,引发心衰。另外,冠心病等心脏疾患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切不可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

第三,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心肌,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因此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发时节,心血管病患者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

第四,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心脏功能。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会加速这些患者心脏功能的恶化,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保护心脏的功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加强和改善心脏功能;饮食上需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且应做到三餐有节,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保护心脏功能也大有好处;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一大因素,因此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遇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通络可标本兼治心衰

随着心衰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医学界对该病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心力衰竭从表面上看,是心肌受损以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患者出现水肿和瘀血,其实,心衰的根本在于人体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心室重构。因此,治疗心衰既要改善心脏舒缩能力,消除水肿、瘀血以治标,还要解决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抑制心室重构以治本,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消除心衰的各种症状,减轻心衰的程度,控制心衰进程。近年来,中医络病理论在指导心衰的治疗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络病理论中的通络疗法对心衰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能有效缓解心衰症状,改善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为患者解除痛苦。

通络疗法的代表性药物芪苈强心胶囊,含有人参、黄芪、附子等药物能增强心脏舒缩功能;葶苈子、泽泻等药物能够利水消肿、通小便,使体内多余的水分从小便排出,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值得一提的是,中药利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丹参、红花等活血通络药物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减轻周围血管阻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研究证明,芪苈强心胶囊强心、利尿、扩血管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心脏舒缩能力,消除慢性心衰的各种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12篇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20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2~45岁,本组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16例发病前2~3周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11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胸闷、心前区不适、心悸及心脏杂音等非特异性症状,9例表现为阿-斯综合征、心源性昏厥和心跳骤停,5例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

1.2治疗患者均休息1~3周,进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给予心电、血压、呼吸等综合监护,营养及改善心肌细胞代谢(维生素C、辅酶Q10、黄芪等)治疗。在治疗初期应用青霉素400万~800万单位/天,静滴1周。(2)抗病毒治疗,α-干扰素200万U,肌肉注射,1次/天。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黄芪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天;保护心肌,改善心肌代谢,大剂量维生素C5g/次,1次/天,辅酶Q10,10mg口服,3次/天;中间穿插免疫调节治疗,并逐渐减量停药。心力衰竭者,按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但洋地黄用量偏小,贝那普利5~10mg,口服,1次/天,倍他乐克25mg~50mg,口服2次/天。心力衰竭者给予利尿、扩血管为主的纠正心力衰竭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者给予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

1.3护理严格按照本院对入院患者制定的医护条例执行。

1.4结果经过我院科学积极的治疗和护理,15例患者临床治愈;3例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随访发现心脏进行性增大或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弱;2例死亡。对我院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上,许多问题应引起心内科医护人员的关注,其治疗和护理应当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2护理干预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疾病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完善相关护理,对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2.1一般护理嘱咐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休息,这是减轻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的有效措施。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无并发症可卧床休息一个月,合并心力衰竭严重者可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脏功能恢复正常。症状好转后方能逐步起床活动,室内应保持空气清新,注意保暖。

2.2饮食指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避免着凉、腹泻等情况发生。禁食刺激性食物,禁烟酒,对心力衰竭的患者还要注意低盐饮食。

2.3心理护理心肌炎患者病情轻重不一,易出现两种相反的心理状态:一种认为自己症状不重,掉以轻心。忽视休息治疗;另一种缺乏信心,产生悲观恐惧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当向病人做有关本病的常识介绍及各种使用仪器的必要性。使之能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焦虑急躁的情绪,保持健康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4合理用药在急性期应用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ATP、辅酶A、肌苷、1.6-二磷酸果糖等药物静脉滴注。用药原则谨遵医嘱。

2.5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应定时给患者测量体温、脉搏,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时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少数患者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病的同时还有其它疾病或症状,在治疗过程中难免遇到突况,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医生,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护理。

2.6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合理休息、适当锻炼、加强营养、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3护理体会

绝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经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后是可以治愈的,但由于误诊或护理不当而引起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发展到扩张型心肌病,最后心功能不全猝死。因此护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时应首先熟悉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病程及愈后的相关知识,应强调一般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分散或转移其注意力,患者更应重视皮卧床休息,减轻心脏压力,劳逸结合以及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配合综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冯冲,陈国伟.病毒性和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26(5):196-120.

[2]赵建萍.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J].中医药研究,2001,17(4):33-34.

[3]陈怀生,温隽珉.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及相关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6):510-512.

[4]周红艳.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J].中外医疗,2008,7:79.

第13篇

乔岩,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擅长冠心病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应邀到全国医院指导开展介入手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的主要研究任务承担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SCI收录期刊《Eurointervention》等发表论著3篇,3项研究成果分别在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年会(ACC)、2012年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和2007年美国心血管介入会议(TCT)交流。

2015年7月9日上午11时许,一名28岁快递小哥在北京安贞医院病房综合楼一层大厅突然倒地,呼吸心跳停止,经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医护人员及时抢救,命悬一线的快递小哥转危为安。近年来,猝死事件屡见报端,社会竞争愈加激烈,节奏快,压力大,过度疲劳,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都是生命的隐形杀手。

心脏性猝死最为常见

世界卫生组织将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猝死的原因有心脏原因和非心脏原因,其中心脏性猝死(SCD)最为常见,定义为突发全部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终止,约占80%以上,多发生在1小时以内。冠心病、主动脉夹层、严重的心力衰竭、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暴发性心肌炎和遗传性心律失常等都可能发生猝死,其中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约占30%以上。SCD每周一的发生率最高,早晨6时至中午这个时间段是高峰期,冬季的发生率最高,常于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

预警信号:

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晕

心脏性猝死分为四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

前驱期:虽无明确预警信号,但也会留下些许蛛丝马迹,只因不特异而被忽视。超过50%心脏骤停前数天到1月会发出预警信号,胸痛最常见约占56%,呼吸急促13%,4%为头晕、晕厥或心悸。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左肩背部疼痛、憋气乏力、心慌心悸、晕厥,以及上腹部胀痛不适,恶心呕吐,咽喉紧缩疼痛,牙疼下颌疼痛不适等不典型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

终末事件期:心血管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前的时间,通常在1小时内。表现为胸痛、心律失常、心悸、低血压、呼吸困难和头晕。

心脏骤停:急骤发生,心脏失去有效机械收缩,丧失泵血功能。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抽搐、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大小便失禁。医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呼叫120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媒体上报道救治成功的心脏性猝死,多数是指这一期。

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4~6分钟内发生不可逆脑损害。心脏骤停后未获得及时心肺复苏抢救或心肺复苏失败,经数分钟到数周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预防猝死9提示

1.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加班熬夜成为常态,睡眠不足等都会增加猝死风险。

提示:长期感觉疲倦,停下来休息放松一下。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地球离了谁都照转,但家庭失去你,却是永远的痛。

2.过量饮酒害死人。有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应酬较多,喝完了嗨歌,危机四伏。过量喝酒诱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饮酒时兴奋激动,升高血压,诱发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提示:美酒虽好,不可贪杯。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绝不多喝。

3.不健康饮食习惯。祸从口出,病从口入。长期高热量高盐高脂饮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就会悄悄找上你,不知不觉在身体中埋上了定时炸弹。

提示:清淡饮食,适量吃鱼,少吃牛羊猪肉,多吃豆制品和新鲜的果蔬,每天一小把坚果。

4.别不把感冒当回事。感冒病毒会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导致猝死病例也不在少数。

提示:感冒后1~3周内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浮肿或晕厥一定要看心内科。

5.打鼾不可忽视。打鼾医学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几率大大增加,从而诱发猝死。

提示:注意减肥控制体重,及时就医。

6.千万不要小瞧普通的便秘,用力排便时升高血压,诱发脑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

提示:多运动,多食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果蔬,少吃刺激性食物。大便困难可局部用开塞露,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切忌太过用力,以免发生意外。

7.关注气温变化。秋冬和夏秋交替时节,气温下降,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心肌梗死、脑卒中及主动脉夹层等危重症发生率增高。冬季寒冷的气候、雪天和呼吸道感染都是心脏病促发因素,猝死风险明显升高。

提示:季节交替时每周测2~3次血压,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胸闷不适及时就诊。气温零度以下和雪天避免户外活动,注意保暖。

8.剧烈运动、桑拿浴、饱餐;吸烟、嘿咻运动以及愤怒、抑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都会诱发猝死。

9.心脏病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各项指标,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健康人群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

阻击猝死4部曲

心脏骤停后前4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抢救越早成功率越高、后遗症越少。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如遇有人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喘息样呼吸,不要自行送往医院,立刻就地抢救。

第一步:只有一人的情况下,先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99,简要说明一下情况和所处的位置。如果有别人在场,让别人拨打急救电话。

第二步:立即胸外心脏按压。跪在病人一侧双手重叠,手掌根部正中置于胸部中央双连线的中点连续用力快速垂直按压,频率每分钟100次以上,按压幅度至少5厘米。未经心肺复苏培训者可只按压,不必吹气,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第三步:下颌抬起,头部后仰,开通气道。

第14篇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表的《首个总膳食研究报告》,引发了人们对烹制蔬菜的担忧。该中心共收集了133种食物样本,包括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结果发现样本中47%的食物含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类所含最高,平均达到每千克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千克含53微克。

该中心又将22种蔬菜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烹制。结果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检测结果无异。

其中,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千克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大蒜、洋葱在高温烹调后,平均每千克分别释放200微克、150微克丙烯酰胺,位列第二、第三名。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灯笼椒(140微克)、茄子(77微克)、芥蓝(61微克)、丝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进入前十名。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千克低于10微克。

O型血,癌症复发少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在2004年~2010年间患有前列腺癌的555名病人进行了追踪随访调查后发现,O型血的男性在外科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很低;相比之下,A型血的男性在手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最高,为35%。

研究者认为,血型是由不同的抗原和抗体所决定的,抗原和抗体相当于血液抵御外来物质侵略的天然屏障。血型不仅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而且也与治疗后的结果和复发率有关。

每周吃胡萝卜

有效保护前列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浙江大学的学者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色彩鲜艳的蔬菜能将男性患上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近25%,特别是胡萝卜。发表在《欧洲营养学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每周至少食用3次胡萝卜的男性患上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会减少18%。

研究者认为,胡萝卜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这两种物质都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造成的损伤,从而起到抗癌的效用。

叶酸可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员科研组新近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膳食来源的叶酸摄入水平在153微克/天至400微克/天的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低于摄入量小于153微克/天的女性或高于400微克/天的女性,由此提示过多或过少摄入叶酸均对乳腺癌的发生存在不良影响。对于有饮酒习惯的女性,摄入比普通人群高的叶酸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发生。研究还发现,服用含有叶酸的维生素片(通常为400微克/片)的女性与不服用维生素片的女性相比,其乳腺癌发病风险没有显著降低。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英国癌症期刊》上。

每天吃7种果蔬

降低癌症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最近在《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月刊上发表研究报告说,2001年至2008年,他们分析了超过6. 5万名35岁以上英国民众的饮食习惯,以及他们的医疗记录。结果发现,与每天只吃1种果蔬的同龄人相比,每天至少吃7种果蔬的人整体死亡风险要低约42%,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也相对较低。

具体来看,新鲜蔬菜对健康保护的益处最大,其次为凉拌菜和水果。果汁并没有表现出此类健康益处,而常吃水果罐头反而会增加心脏病等风险,这可能是因为罐头中的糖浆含糖量过高。

长期饮用绿茶

可预防冠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连生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日前临床研究结果,长期饮用绿茶可预防冠心病,但喝红茶预防冠心病的证据不足。相关研究论文先后刊发在日本《循环》杂志和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

王连生认为,绿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抑制斑块中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及迁移的作用。绿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够增强血管柔韧性、弹性和渗透性,预防血管硬化。绿茶的咖啡碱能促进血液循环。

“管住嘴迈开腿”确能预防心梗、卒中

对于“管住嘴迈开腿”等生活方式干预能够预防心梗、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在上述高危人群中的发生的说法,此前一直缺少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证据。近日出版的《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发表了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李光伟教授领衔的团队推出的“大庆研究”数据,在世界上首次弥补了这一短板。此次研究共纳入438例糖耐量减低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同时纳入138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分析,整个生活方式干预持续6年,此后又进行了23年随访。最终结果显示,在生活方式干预组,心血管疾病累计死亡率为11.9%,全因死亡率为28.1%;对照组的上述数据分别为19.6%和38.4%。论文提出,在中国糖耐量减低人群中,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率。

阑尾可保持肠内细菌平衡

日本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对比研究了切除阑尾的实验鼠和没有切除阑尾的实验鼠,发现切除阑尾的实验鼠大肠内一种免疫细胞减少了一半,肠内的细菌平衡也失调了。他们因此确认阑尾对于保持肠内细菌的平衡发挥了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肠内细菌平衡失调,就可能导致溃疡性大肠炎和节段性回肠炎,还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因此不要轻易切除阑尾。

吃西瓜

对心脏大有益处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选取了13名患有肥胖症的中年男女志愿者,他们在最近12周被查出患有高血压。研究人员随后给其中一半的参与者每天服用了西瓜汁的提取物,另一半参与者只服用了安慰剂。六周过后,两组参与者互换了角色。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西瓜可降低血压和减轻心脏不适,即使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也是如此。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吃西瓜对心脏大有益处。

牛奶保护膝关节

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美国风湿病学会会刊《关节炎护理与研究》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女性膝关节炎患者经常饮用低脂或脱脂牛奶,有助于缓解关节炎病情。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吕兵博士及其同事对2148名膝关节炎患者经过全面研究后认为,经常喝牛奶的女性可降低关节炎进程,这可能与牛奶中丰富的磷、钙和蛋白质等营养素有关。

第15篇

论文作者、美国塔夫茨大学傅莱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的戴瑞什・莫萨法利安博士主导进行了上述研究。研究人员针对2010年涉及186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发现,全球超过71万例心脏相关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死亡是源于欧米伽-6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足;死于“坏脂肪”摄入过量的约为25万例。该研究第一次证实了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足会导致心脏相关疾病增加。

脂肪摄入不足反而危险

据介绍,脂肪分子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又可以大致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大类。脂肪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保护内脏、维持体温,并参与机体各种代谢活动。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副会长周春凌指出:“脂肪摄入过多会造成肥胖,带来一系列代谢相关疾病,但摄入不足也会危害健康。”

营养不良。脂肪参与人体代谢活动,脂肪总摄入量不足时,很容易造成能量营养不良,尤其是老年人,食物摄入量减少,消化能力衰退,更易出现营养不足问题。

湿疹等皮肤病。必需脂肪酸缺乏也可引起湿疹、皮肤粗糙等皮肤疾病。

代谢能力降低。磷脂本身参与脂肪的转运和代谢,胆固醇是性激素、维生素D的重要合成原料,而植物固醇能够促进脂肪的代谢吸收和利用,长期缺乏上述脂类,人体脂肪代谢会受到阻碍。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脂肪不足,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缺乏,出现干眼病、夜盲症、骨质疏松等。

此外,女性腿部和臀部脂肪属于能量储存的一种方式;对男性来说,雄激素的分泌也离不开脂肪。如果长期过分坚持低脂饮食,就易导致疲劳乏力。

掌握好脂肪摄入的原则

一般认为,饱和脂肪酸分子相对稳定,可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但也会直接导致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常被称为“坏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种,其分子不稳定,进入人体后可起到调节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多被称为“好脂肪”。

“目前公认的‘坏脂肪’多指反式脂肪酸。”周春凌说,它是已知的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膳食独立危险因素,常见于加工类谷物,如饼干、糕点、曲奇中,还存在于超市、饭店反复使用的食用油里,这些是日常饮食中必须控制的。

从不同种类的脂肪含量来看,橄榄、花生、杏仁、榛子、鳄梨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葵花子、南瓜子、大豆油和玉米油富含欧米伽-6脂肪酸;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等深海鱼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都属于较好的脂肪摄入选择。富含亚油酸或亚麻酸的食物,如亚麻子油、紫苏油等,可提供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需脂肪酸;椰子油、母乳、牛乳所含的中链脂肪酸能较好地为人体供能,也是不错的选择。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