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国际商务知识点范文

国际商务知识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际商务知识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国际商务知识点

第1篇

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子信息行业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最初只局限在交易环节,然而经过长期发展,该种商务模式已经将整个商业活动囊括其中。电子商务的基本媒介为计算机和互联网,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完成合法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技术来完成采购和销售等传统商务环节,完全打破了商务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展了商务流通的范围。

实施电子商务的前提就是准备一个公共性质的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模式将互联网作为平台,集中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即在网络中创建了一个集市,商务活动变得更加简便,大幅度减少了成本,节省了商务活动的时间,使商务流通变得更加高效,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商务交易的利润空间。而且商务活动在该模式下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各大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商业的发展。

二、传统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商业活动区域进行划定,强调的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传统国际贸易是在国家特色与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展开商务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际贸易是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联络在一起,是将国家当做背景实施商务活动。

在确定商务合同前,交易双方需要长时间的磋商,主要流程为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确定合同。此外,双方还需要对合同的具体内容和生效时间进行确定。

在该贸易形式中通常不会涉及到现金,一般都是通过相关票据来完成贸易结算,票据就相当于实际金额的有效证?弧9?际贸易发展到现在,仍然将支票作为主要的结算工具。本票和汇票也是贸易常用的结算工具,主要是通过汇付来实现结算。此外,信用证、托收等也是贸易中使用较为频繁的结算工具。

三、两种商务模式的对比

从商务流通环节来看,国际电子商务和传统国际贸易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国际电子商务各环节都是在网络基础上完成的,在该模式下的商务活动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一)在贸易实务方面的比较

贸易实务比较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贸易准备、贸易磋商、合同签订及执行、支付环节。

第一,贸易准备:该环节基本上都是围绕商业信息进行,首先是商品信息,然后查询对方信息,再对信息进行匹配,让交易双方都能够对交易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信息、查询、匹配都是利用纸质材料来实现,手段比较传统。国际电子商务只用借助网络就能让交易双方了解到各方面的资料,不用花费精力去查阅资料,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贸易磋商:该环节是建立在双方彼此了解的前提下展开的洽谈。传统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口头磋商或者传递纸面贸易单据来实现双方意见交流的目的,利用传统的方式来达到双方洽谈的效果。该模式下的磋商方式主要包含邮寄、传真、电话等。而国际电子商务则是利用网络来完成磋商,各环节都是借助互联网进行面对面交谈,和传统国际贸易相比,国际电子商务能够让交易双方的商谈更加直接、有效,大幅度提高了磋商效率。

第三,合同签订及执行: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合同签订必须要交易双方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纸质商务合同,交易双方必须要从不同地方相聚到一个地点才能完成合同签订。国际电子商务则省掉了这些繁杂的过程,只需要借助网络就能让交易双方签订电子合同,电子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加上纸质合同在时间作用下会出现泛黄的现象,极易被损坏,电子合同则没有这些顾虑,而且其保管也更加简便。

第四,支付环节:在传统国际贸易中,基本上都是将实物票据当做结算工具完成支付,结算方式是以信用证为主,利用汇付、托收等辅助方式来完成资金计算。国际电子商务则是借助网络来完成支付,以电子化的方式借助第三方交易平台来完成资金结算。

(二) 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首先,电子商务实现了流通环节的精简化。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完成交易,在互联网中,客户不需要传统模式中的批发商、专卖店,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购商家产品,完成交易。

其次,国际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购物时间。电子商务提供的产品更加丰富,客户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且不用出门就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节省了购物时间。然而,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照片、视频等让客户了解商品,很多产品都存在一定的瑕疵,与实物存在较大的出入,不能让客户满意,传统模式下的购物,虽然需要花费客户大量的时间,但是能够让客户买到满意的产品,这也是电子商务交易存在的一大弊端。

第2篇

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子信息行业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最初只局限在交易环节,然而经过长期发展,该种商务模式已经将整个商业活动囊括其中。电子商务的基本媒介为计算机和互联网,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完成合法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技术来完成采购和销售等传统商务环节,完全打破了商务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展了商务流通的范围。

实施电子商务的前提就是准备一个公共性质的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模式将互联网作为平台,集中了大量的商业活动,即在网络中创建了一个集市,商务活动变得更加简便,大幅度减少了成本,节省了商务活动的时间,使商务流通变得更加高效,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商务交易的利润空间。而且商务活动在该模式下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各大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商业的发展。

二、传统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商业活动区域进行划定,强调的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传统国际贸易是在国家特色与区域特色的基础上展开商务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际贸易是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联络在一起,是将国家当做背景实施商务活动。

在确定商务合同前,交易双方需要长时间的磋商,主要流程为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确定合同。此外,双方还需要对合同的具体内容和生效时间进行确定。

在该贸易形式中通常不会涉及到现金,一般都是通过相关票据来完成贸易结算,票据就相当于实际金额的有效证?弧9?际贸易发展到现在,仍然将支票作为主要的结算工具。本票和汇票也是贸易常用的结算工具,主要是通过汇付来实现结算。此外,信用证、托收等也是贸易中使用较为频繁的结算工具。

三、两种商务模式的对比

从商务流通环节来看,国际电子商务和传统国际贸易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国际电子商务各环节都是在网络基础上完成的,在该模式下的商务活动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一)在贸易实务方面的比较

贸易实务比较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贸易准备、贸易磋商、合同签订及执行、支付环节。

第一,贸易准备:该环节基本上都是围绕商业信息进行,首先是商品信息,然后查询对方信息,再对信息进行匹配,让交易双方都能够对交易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信息、查询、匹配都是利用纸质材料来实现,手段比较传统。国际电子商务只用借助网络就能让交易双方了解到各方面的资料,不用花费精力去查阅资料,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贸易磋商:该环节是建立在双方彼此了解的前提下展开的洽谈。传统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口头磋商或者传递纸面贸易单据来实现双方意见交流的目的,利用传统的方式来达到双方洽谈的效果。该模式下的磋商方式主要包含邮寄、传真、电话等。而国际电子商务则是利用网络来完成磋商,各环节都是借助互联网进行面对面交谈,和传统国际贸易相比,国际电子商务能够让交易双方的商谈更加直接、有效,大幅度提高了磋商效率。

第三,合同签订及执行:在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下,合同签订必须要交易双方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纸质商务合同,交易双方必须要从不同地方相聚到一个地点才能完成合同签订。国际电子商务则省掉了这些繁杂的过程,只需要借助网络就能让交易双方签订电子合同,电子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加上纸质合同在时间作用下会出现泛黄的现象,极易被损坏,电子合同则没有这些顾虑,而且其保管也更加简便。

第四,支付环节:在传统国际贸易中,基本上都是将实物票据当做结算工具完成支付,结算方式是以信用证为主,利用汇付、托收等辅助方式来完成资金计算。国际电子商务则是借助网络来完成支付,以电子化的方式借助第三方交易平台来完成资金结算。

(二) 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首先,电子商务实现了流通环节的精简化。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完成交易,在互联网中,客户不需要传统模式中的批发商、专卖店,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购商家产品,完成交易。

其次,国际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购物时间。电子商务提供的产品更加丰富,客户拥有更多的选择,而且不用出门就能够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节省了购物时间。然而,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照片、视频等让客户了解商品,很多产品都存在一定的瑕疵,与实物存在较大的出入,不能让客户满意,传统模式下的购物,虽然需要花费客户大量的时间,但是能够让客户买到满意的产品,这也是电子商务交易存在的一大弊端。

第3篇

1、反思的季节:困难、迷惑、调整

2、“导向”的转换:技术 资本 ?下一个“导向”?

3、"主角"的转换:IT厂商 电子商务服务商 ?下一个“主角”? 二、 “正本清源”:看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运用网络进行商务活动。

2、电子商务的系统构成:

3、电子商务的模式

4、中美电子商务发展历程比较:

5、中国电子商务面临与美国迥然不同的应用与发展环境。例如,现代流通体系薄弱。 三、 电子商务的力量

1、Internet本质上只是一种信息交流工具,本身并不能创造奇迹。不要夸大电子商务的力量。

2、从信息交流的角度看,Internet的优势在于:

3、从商务角度看,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的优越性的本质是:降低成本,特别是交易成本。例如:

4、从信息交流的角度,看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的影响:

5、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

四、新世纪中国电子商务之路

1、新的导向:需求--来自现实市场、传统企业、不断增长的网民的需求。

2、新的主角:企业--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必将以其巨大而有效的需求成为影响未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走向、速度和规模的决定性因素。

3、电子商务本土化:从中国(传统)企业的需求出发,创造本土化的电子商务模式、解决方案和服务方式。

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制约因素 对策

电子商务在我国正处于持续增长和爆发的时期,一方面,2007年国家“十一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颁布标志着政府推动电子商务的总体布局已经形成;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在企业间开始大量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产生背景及三种模式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方式。

银行、连锁店及制造业单位在多年的业务中已建立了和客户间的电子通信和业务处理关系。这种方式加快了业务反应速度,有助于实现最优化管理,并提高了对客户服务的质量,缩短了服务时间。Internet的发展在环境、技术和经济上都为电子商务创造了条件。电子商务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应用系统已经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情广告,电子选购和交易、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以及售后的网上服务等。与电子商务对应的模式有B2C(企业对终端客户)、B2B(企业对企业)和C2C(个人对个人)三种。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有四类:顾客、商户、银行及认证中心。

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2012年3月20日,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可知,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同比增长30.83%。其中,B2B交易额达6.25万亿,同比增长27%。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13205亿元,同比增长64.7%。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不可忽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

(一)中国企业本身对电子商务的意识还不强

2009年的时候,美国电商40家是线下的企业,只有10家左右是全互联网的公司。2001年泡沫破了以后,很多公司倒闭了,人才流失了,他们去了线下零售业,帮助他们发展网络上的企业。国内懂电商的企业还不多,线下的企业自己本身对电商的意识还不是很强,如果电商不去刺激线下的话,线下对这个事情的觉醒不会那么快。可是如果资本市场在未来两三年有变动的话,人才的流失还是会发生。

(二)电子商务人才短缺

近十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电子商务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中小企业也迫切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但我国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中小企业有68%还没有配备计算机,多数企业没有自已的产品宣传和交易网站,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应用的员工只占到总数的38.1%,利用互联网进行商品交易的企业就更少了,只占到企业总数的11%,85%的企业在互联网上还只局限于宣传企业形象。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步伐。

(三)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标准体系还不健全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环境不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二是电子商务中各种体系不够完善,如服务统计监测体系、信用体系、监管体系等有待建立。同时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网络购物时有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现象,网络交易纠纷处理困难等问题经常存在。此外,电子商务的地区发展极为不平衡,农村、中小企业、传统流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有等国家政策支持和扶持引导。

(四)成本相对太高

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虽然国民生产总值排到世界前列,但人均产值、个人收入还很低。相同的电子产品,在美国要比在中国便宜。如果想通过电子商务模式来产生效益,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客户,我国的上网费用也比欧美其它国家高很多。这在一定程序上制约了上网群体的数量。网上购物不一定像商家宣传的那么经济划算。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在网上购物并不比传统购买方式便宜,而且其价格变化频率和额度都比传统零售商店更高。

(五)电信体制问题

我国过去的电信体制一定程序上限制了Internet的发展。过去的体制集行政管理与经营于一身,在打击其它ISP业务的同时,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同时,高昂的价格又把大量的可能用户拒之门外。同样的流量,中国人花在上面的钱比美国人高出20倍,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的人均收入远低于美国,仅是美国的1/20。这种体制如果不改变,电子商务根本不可能普及。这种机制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挡了电信业自身的发展。

三、解决电子商务发展制约因素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企业电子商务意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企业意识到电子商务的作用和商机:一是在跟客户保持联系和与供应商加强合作方面,电子商务系统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快捷的渠道;二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节约了交易成本;三是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能为客户以便捷方式提品信息;四是提供了和用户沟通方式的销售渠道,使供应商能根据市场反馈信息改进工作;五是可以提供不定时、不限时服务。

(二)多渠道培养具有电子商务能力的多元化人才

不懂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人们体会到电子商务真正带来的方便,带来的价格和服务上的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了解电子商务,上网消费,为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各单位也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多种途径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加快本单位电子商务建设的步伐,从而提高国家的电子商务建设水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电商人才:一方面,在各类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电商专业人才,在其它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培养具有电子商务能力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网上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使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电子商务的应用技能和相关知识。

(三)制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事物,新的电子商务法规必须具有规范交易程度和行为、保障公平交易和安全、明确规定电子商务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

我国先后出台的重要电子商务文件有《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2号)、《关于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的意见》商改发〔2007〕490号、《商务部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商商贸发[2009]540号、《发改委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3]894号文件。先后出台的法律法规有电子商务法、电子商务主体认定的法律制度、电子签名法律制度、电子支付法律制度、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与争议解决法律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电子商务法律制度。

以上文件和制度对我国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有积极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充分认识了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意义、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开拓网上市场、促进商品批发环节应用推广网上交易,加快发展面向消费者的专业网络购物企业、推动实体市场交易与网上市场交易有机结合,规范电子商务信息传播行为,优化网络交易环境、规范电子商务交易行为,促进网络市场和谐发展。

(四)网站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1.网站安全保障措施。网络的安全保护措施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用户管理维护,即每天对网站的信息进行维护;二是对网站的安全进行维护,对网站数据进行定期病毒检测;三是数据备份,网站数据根据重要程序确定定期进行备份,避免网站被攻击或瘫痪所造成的数据损失;四是网站软件、硬件定期检测维护,确保网站24小时不间断运行。

2.信息安全保密制度。隐私权是客户的重要权利,客户向我们提供个人信息是基于对我们的信任。客户提供的信息只能用于帮助我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我们制定了中国信息保密制度以确保客户个人信息的安全。

(五)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电子商务

加快连接各地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和家庭的高速网络集合,建设新一代骨干网络和宽带网络,大幅度提高上网速度,降低上网费用。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实现内部资源整合,为推动全社会为电子商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建立电信监管制度

随着电信行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程的加快,建立现代监管制度的迫切性日益明显。如何协调改革的渐进性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建立我国电信监管制度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电信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电信改革的目标,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下,我国电信改革目标的具体体现就是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促进电信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是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除此以外,还必须考虑到电信市场发展与竞争的内在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是要在竞争中引入新的运行机制,满足提供普遍服务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二是对接入和互联互通政策的合理规制。目前,我国电信业的市场结构与市场监管体系已经初步确立,具体表现是电信垄断已经基本打破,电信体制正在逐步完善。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随时存在,只要我们客观地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是不难实现的。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子商务活动之中来,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也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逐步完善。相信通过一定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将越来越少,电子商务一定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席琳等.改进的电子商务协议逻辑分析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0(13).

第5篇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处理与传递已突破时空与地域的界限,网络化、全球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已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2000年以美国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烧钱”运动如瘟疫一般传向世界各地,完全电子商务陷入了困境,在电子商务热潮回落之际,另一支电子商务生力军———传统企业却在悄悄地崛起。对于我国传统企业走电子商务之路,就有必要对电子商务进行重新审视,立足我国实施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传统企业怎么走电子商务之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对电子商务的再认识

(一) 电子化是手段,商务才是目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给传统企业的竞争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是,光有先进的技术、迷人的网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竞争地位,纵观几年来世界各国实施电子商务企业的成败表明,市场竞争的规则没有改变,创造真正价值的能力仍然是评判企业之间竞争胜负的标准。实施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建网站,宣传企业的形象和产品,更要利用互联网的电子化通信技术,进行商务活动和企业的资源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虽然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但它毕竟是通过网络技术对传统商务活动进行改造的产物。其主要作用是在于使商务活动更有效率,开辟新的销售市场,针对不同的销售对象制订不同的销售策略。因此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立足点应该是商务,而不是电子,对传统商务活动进行电子化只是手段,更有效地开展商务活动才是目的。

(二) 电子商务不是万能,没有电子商务万万不能

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的国际互联网,促使了网络技术应用呈指数增长,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通过互联网开展商务的热潮,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公司争先恐后地上网开展电子商务。传统企业被人冷淡了,处于前所未有的寂寞,谈及企业发展,就是e 化,电子商务似乎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希望,困境企业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企业进入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并不意味着企业能成功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拥有一席之地。虽然电子商务有利于企业获得先动优势,但并不能保证企业获得成功。网络的建立仅仅是使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的可能,但并不能弥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弱势。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显然能在信息的传递、交易的方式、流通的渠道等方面比传统的商务活动更快捷、方便、简捷,可这些方式的改变对于企业间的竞争不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像生产的核心技术、员工的经验、有效的后勤支持系统等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些关键要素并未因网络技术的应用而发生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只是一种相对优势,虽然实施电子商务能获得一些优势,可这不一定成为核心竞争优势,因为竞争对手同样也可能获得同样的优势。此时企业要获得优势的途径在于企业如何将传统的资源有效地与电子商务进行整合。

毕竟电子商务是传统商务活动在计算机时代的一次创新,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是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商务手段,给传统企业的商务活动带来新的活力。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可以超越交易的时空界限,有效地将供应商与消费者连接起来,同时还能降低交易环节的成本,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共享,通过网络技术和EDI 技术将企业内部的采购、制造、财务、营销等部门及企业之间形成紧密高效的联系。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 及市场全球化,以美国为代表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推广与普及,我国传统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实施电子商务也是必不可少。

总之,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既不要被扭曲的市场信号所迷惑,认为实施电子商务可解决企业的一切问题,也不要因为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尝试阶段,而认为实施电子商务是十分遥远的事情、甚至不切实际。毕竟电子商务的优势决定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传统企业走向电子商务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因此,对传统企业来说,关键在于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用方式,才能取得成功。

三、实施电子商务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实施完全电子商务主要还存在以下障碍:11 社会信用:市场规则欠缺,消费者保护力度不够,市场交易中诚实信用度不高,全社会商业信用的缺乏是最大的障碍;21 支付体系:目前,我国购货人主要采用货到付款的购买方式,信用卡在我国尚未普及,因此实现在线支付还存在较大的困难;31 配送体系:配送系统不健全,物资配送速度低,差错率高,各个配送点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且大量雇用劳动力,工作效率低下,使得商品的周转时间变长,产品的成本反而变高,商品的流通性受到限制;41 地区差异:我国电子商务目前仅是区域性地集中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所形成的是一个区域性市场,此外,我国地区经济条件相差较大,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农村,基础设施亟待改善;51 观念障碍:在中国,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买原则上,对眼见为实的商品尚且存在疑惑,又如何相信网上的“虚拟”商品。此外,在通信设施、法制保障、融资渠道、信息技术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国1995 年开始导入电子商务的概念,最早的推动者是IT 企业和媒体,后来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许多企业加入对电子商务的探索与研究。随着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大型企业纷纷以不同的方式加入电子商务行列中,现仍处于尝试与起步阶段。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完全电子商务模式,可失败的不少,成功的不多,表明现阶段我国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还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商业模式,因为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现状决定了传统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必须与现有的业务流程相结合的道路。

四、实施电子商务企业内部现状分析

(一) 实施电子商务企业类型划分

由于不同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提品和服务的不同,对信息的反应程度不一样,所以不同企业对实施电子商务的敏感程度就有所差异,这种敏感程度可用企业对实施电子商务的速度和深度来判定。速度就是行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快慢程度,也就是该行业实施电子商务企业的数量状况、交易金额的大小。深度指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程度,也就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质量,可通过企业供应链改造的进程情况进行衡量,决定了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所付出的代价。根据不同企业对实施电子商务的敏感程度,可将他们分成四种类型(如图1 所示) : 适应型企业、摧毁型企业、迟钝型企业和互补型企业。

互补型企业是指能够利用电子商务全面改自己的业务流程,但是改造速度相对较慢,如零售业、出版行业的企业。摧毁型企业是指在目前的网络经济中,企业原有的核心业务可以完全通过网络技术,利用电子商务而进行,并且可以快速地实现电子商务,如金融业中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迟钝型企业是指虽然可以利用电子商务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但影响业务流程面窄,效果不甚明显,电子商务化进度较缓慢,如建筑行业的企业。一般来说,与信息服务相关的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敏感度较高,对信息依赖较强的企业往往会成为网络时代摧毁型企业,而那些对信息要求不高、自身改造力不强,而且外界对它冲击也不大的产业,通常可以归为迟钝型企业。

(二) 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层次划分

鉴于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外部环境和内部现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企图一步到位,跨越企业发展阶段,则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同企业对信息的整合能力不同,开展电子商务的成熟程度也不一样,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中级和高级。

初级层次: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信息是隔离的,不能形成完整的信息流,对信息的整合限于企业各部门之内。对于这一层次的企业,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为电子商务奠定基础,如建立企业内部网———Intranet ,利用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和管理部门连接起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内部信息传输和交流效率,降低管理费用,通过信息流来有效地配置资源,弥合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差异。中级层次:企业内部已形成完整的信息流,实现了信息流和物资流的互动,企业的内部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但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与外部信息的及时传递及资源的充分利用。处于这一层次的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包含网络联盟企业、供应商、顾客、其它服务提供者的信息网络,实现电子商务在局部环节上的应用,如建立外联网———Extranet ,进行业务伙伴间约定文件或单据的传输,以及市场调研、市场开拓、向供应商订货、开展售后服务等。

高级层次:处于此层次的企业最为成熟,已将整个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能够很好地进行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跨越种种业务,和外部网络联盟企业形成互动,这种层次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完全通过Internet 进行,具有领先优势,应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与企业的核心能力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和外部交易电子化连接。

图2  传统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策略框架图

五、实施电子商务的策略

传统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关键要从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类型、实施电子商务的成熟程度及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特色,实施电子商务一定要与企业的业务流程有效结合,围绕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找出一条适合本企业应用的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一)B2B 作为首选类型

鉴于我国目前存在社会信用不足、配送体系不完善、对电子商务认识不充分等问题,B2B 形式的电子商务是国内大多数企业的首选。因为B2B 商务活动只是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可在局部超越发展电子商务各种不可控制的障碍,此外,这种半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不可测定因素较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就相对较低。

(二) 先商务电子化,后电子商务化

传统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应立足于如何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实现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的结合,这种结合必须建立在传统经济的业务良好运行的基础上。发展电子商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存在不同的层次。目前我国传统企业大部分对信息整合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成熟度不够,业务流程活动还不能较好地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因此,从实施电子商务的进程上看,应是先商务电子化,然后实现电子商务化。

(三) 企业实施策略框架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实施电子商务的策略就存在差异。结合企业类型和成熟度,形成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框架如图2 所示:

1. 摧毁型企业:由于其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较高,因而面临的竞争形势最为严峻,必须尽快实施电子商务,时间非常紧迫,否则只有退出或面临生存的危险。处于初级、中级层次企业应尽快信息与业务的整合,寻求与网络企业建立合作联盟,以加快电子商务的进程。

2. 适应型企业:其所在行业实施电子商务的速度较慢,对企业供应链改造所付出代价较大,这种类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时间较为从容,但不可无动于衷,转化为摧毁型企业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要努力提高企业的成熟度,抓住时机,积极采取行动,加快网络技术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处于高级、中级层次的中小企业可采取服务外包,大型企业可构建内联网、外联网、独立网站,为业务活动提供服务。

3. 互补型企业:这类企业危机不大,可利用网络技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关键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发挥互补效应,努力实现在线交易,离线支付。处于高级层次的企业可利用互联网进行B2B、B2C 等形式的商务活动,实施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

4. 迟钝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对他们似乎很遥远,可其未来命运也最不确定。目前可利用网络技术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如构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简单信息的) ,提高对外、获取信息的能力,适当时候,可尝试性地调整经营策略,为未来发展做出积极准备。

六、结束语

总之,在网络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竞争中,传统企业走向电子商务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传统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要有正确的心态,此外,在时间的把握和方式的选择上,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全面规划,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开展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 张 炯. 传统企业如何电子商务〔J 〕. 中外管理,2001 , (2) :24 - 25.

〔2〕 易卫平,宋亦平,李鑫. 网络时代的企业战略思考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 , (10) :17 - 20.

〔3〕 郑友敬,[美]拉塞尔·派普. 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决策〔M〕. 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

〔4〕 王学义,张永清,刘 辉.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作方案〔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6篇

关键词:施工资格预审文件;商务标文件;编制过程;重难点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对施工资格预审的重视度在逐渐提高,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开展施工资格预审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对相关施工申请人的业绩情况、施工经验、财务实力、技术水平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调查,从而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项目的施工单位具有充足的工程施工能力,因此,在工程项目招投标的过程中,对施工企业的施工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进行施工资格预审文件及商务标文件的编写,本文就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一、施工资格预审文件编制过程中的重难点

在施工资格预审文件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是要进行两部分内容的编写,即必要的合格条件证明材料以及附加合格条件的证明材料,下面就对这些内容编写过程中的重难点予以简单说明。

1、必要合格证明材料的编制

必要合格条件证明材料主要是指,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之下,相关的施工申请人所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在资格预审的过程中,首先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的相关条件进行核对,如果有其中一项不能满足,则施工企业就没有资格进入到下一轮的预审中。资质等级;企业合法的营业执照;最近三年内施工企业是否具有重大工程质量问题承诺书、严重违约以及骗取中标等行为;是否处于财产被接管、投标资格被取消、责令停业状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都是施工企业资格预审过程中的必要合格条件。

在对企业的资质、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进行核实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有效日期、是否经过年检等信息进行严格的核实,并且施工企业中的项目经理的建造师证书的等级要求要能够与资格预审文件编制过程中的相关要求相符,并要附录相关的安全考核证书,并要将有变更事项的变更页、证书的有效期页等附录,上文中所述的所有文件都必要要加盖企业的公章,这是施工资格预审文件编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必要合格材料的准备工作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做好各项材料的准备工作,防止出现差错。

2、附加合格材料的编制

附加合格条件主要指的是招标人在开展招标工作的过程中,会根据相关的项目特点及项目施工要求,对与项目施工有关的权重、量化分值、评审标准等在资格预审文件中予以详细的说明,具体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的信用情况

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记录、合同争议纠纷引起的诉讼等,申请人应该将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法院的裁决等法律文书附后,如果没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出示相关的承诺书。

2.2 联营体情况

如果相关的招投标项目允许施工单位进行联营体投标,在进行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过程中,一定要附上联营体协议书,并且其相关成员的资质等级最低的一方应该能够高于资格预审文件中的最低要求,并且联营体中的各方成员都应该编制一份完整的施工资格预审文件。

2.3 专业施工能力情况

专业施工能力情况包括新承接工程情况表、在建工程情况表、近年来承接的类似工程的情况表等内容,对于在建的类似工程,应该对其持续经营能力、资源占用情况等进行考核,而对于已完成的类似工程,需要提供业主证明文件、获奖证书、竣工备案核验单、施工合同、中标通知书等证明文件。

2.4 机械设备情况

在进行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的资格预审时,一般会审核其拟投入机械设备、闲置机械设备、自有机械设备等几方面的内容,在进行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过程中,投标人要按照具体项目的施工特点,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资源,并要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2.5 施工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财务状况的编制环节,投标人应该提交近3年来审计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其中应该包括现金流量表、损益表、负债表等内容,以便于招标人能够对申请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总体财务状况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能够为资格预审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及财务能力的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据。

2.6 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

人力资源是施工企业项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含主要项目的管理人员、拟派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人员情况、企业组织机构等,其中的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在资格预审为文件中提供完善的个人资料,包括获奖证书、社保缴纳证明、劳动合同、身份证、毕业证、职称证、安全考核证、建造师证等彩色的扫描件,并要提供各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上岗证书等;技术负责人及项目经理在资历及相关的资质应该能够超出预审文件的相关要求,并要能够在资格预审中提供相关人员在完成类似招标项目的企业任命文件、业主证明文件、获奖证书等证明材料;在业主考察的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就是拟派项目经理部,在施工资格预审文件的编制过程中,企业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

在实际的施工资格预审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资格预审方式是有限数量制,其主要的实施方法是:在资格预审的过程中,评审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制定好的预审量化标准,对企业的预审资格进行打分,并按照分值的大小,对申请人进行排名,最终只会按照分值的高低,选择其中的前七名的申请人作为投标人,如果在评审的过程中,出现了分值相等的情况,会依据施工企业中的项目经理部的人员构成情况来对其先后顺序予以重新的确定,在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中,通常会要求中高级职称的项目人员能够占到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2.7 施工企业的主体资格及基本情况

在对施工企业进行资格预审时,需要从整体上对施工企业的主体资格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这需要对施工企业的公司名称、办公地址、注册地点、组织形式、营业执照、企业法人代表、经营历史、资质等级、主要负责人等情况予以详细的了解,这部分内容的编制过程中,要求按照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编制,在内容上不会出现太大变化。

二、商务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的重难点

商务投标文件是施工项目投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其编制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要求来进行编制,并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格式要求,在其编制的过程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投标函、投标函附录、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联合体协议书、投标保证金、项目管理机构人员配备情况、投标人基本情况等各方面的内容,投标人在进行投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要对相关的招标文件予以详细的、全面的分析,根据相关的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相关投标文件的编制,并要注意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的要求,并要对施工业绩及企业的社会信誉进行合理的安排,对本项目中任职的主要人员的简历要予以完善,并要对历次的投标经验进行总结,提高企业中标的概率。

结束语

施工项目的招投标是施工项目开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此过程中,相关的投标单位需要进行施工资格预审文件以及商务投标文件的编制,以获得施工资格,本文就对施工资格预审文件编制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及重难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简单阐述了商务投标文件的编制,对于施工企业的投标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封云洁.浅谈工程商务投标文件的编制[J].云南科技管理,2012(1).

第7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MIB;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82-02

为适应社会对国际商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我国在参考和导入发达国家模式的基础上,设置了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MIB,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是我国唯一直接面向国际化的专业硕士学位,是针对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国际商务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专业学位类型。根据国家商务部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分类,我国所称的国际商务人才,是指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商务营销人才、国际投资管理人才、国际经济法律人才和国际商务谈判人才等五类专业人才。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能够迅速进入实践岗位的国际商务人才是当前最紧缺、最急需的人才类型之一。

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决策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案例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一、MIB的学科属性与定位

国际商务并非简单地将企业的商务活动扩展到国际空间,而是在全球性、区域性、国家、地区、产业与企业多个层面上开展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国际生产制造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活动。因此,国际商务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应用型的学科。它涉及面很广,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有很多交叉,其学科属性可定义为商学学科。

邓宁曾指出,“(国际)商务实质上是一个整合学科的知识体。确实,它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整个知识体要大于它的每个单独部分知识的总和。实际上,虽然大部分的国际商务研究都要使用到各门学科的方法论,但商务学者的比较优势就在于他们意识到了单一方法论的方法具有局限性,并且尝试将自己的学术训练、倾向和学习经历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相结合。所以在过去二三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学科范围都开始出现明显的相互交叠,例如组织学和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和产业经济学、地理和企业国际战略、商业历史和跨境企业的进入模式、公司治理及伦理和社会学、文化研究和国际关系、营销技巧和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人类学、外商直接投资及腐败和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些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因此,知识的宽广性和整合性是国际商务的学科特点,以整合和综合的方法,才能学好国际商务。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并非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但在实践中,因对其认识的不同,其开展的效果也大有不同。从“教”的角度讲,案例教学的本质特点是“问题导向”和“集成性”。“问题导向”是指教师通过案例,将所要传达的重要知识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的过程。“集成性”体现在一个案例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很多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掌握。从“学”的角度讲,案例教学的根本特点是“情境化学习”(contextualized learning)和“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情境化学习”是学生通过完整的案例故事,了解决策情境,结合所学理论和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的经验,将自身置于情境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完成决策过程。“主动学习”是指学生为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决策问题,不断碰到新知识,需要带着问题学习,边用边学,养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三、MIB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

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知识的传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点的讲解为重点,考核也主要是测评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快速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最新的知识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找到,传统教室里的教学也受到大规模开发在线课程(MOOCs)的冲击与挑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日益显现出其局限性,而另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训练,甚至越学越僵化,缺乏创造力。

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心,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也越来越多地尝试各种方法,例如通过案例讨论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演讲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但在一般本科教学中,知识点的传授仍是主要方面,软能力的培养作为补充。

作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来说,能力培养是核心。除了具备相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外,国际商务人才还应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考核方面,测评重点在于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技巧等等,而不是考核学生的记忆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从而提升其领导力和决策力,这是学生日后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需具备的根本素质。因此,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逻辑分析、缜密决策的能力,以使其能够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

四、MIB课程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优势

案例教学的优势无需赘述,而前述分析也说明,国际商务需要整合多学科方法,以整合和综合的方法来学习,因此,案例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恰好能够很好地满足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需求。尤其是,在以领导力和决策力为最终目标的培养要求下,案例教学是最适合MIB课程的教学方法。

首先,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和“情景化学习”的特点通过将学生置身于企业决策过程的真实场景中,通过模拟的管理实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运用所学来分析和解决贴近现实的、复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碰到知识链断裂、沟通不畅、观点冲突等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修复自身知识链;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的沟通力和说服力也得以提升。总之,案例教学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深度学习,同时还可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锻炼和塑造。

其次,由于MIB学生已完成了本科学业,有些学生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更适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MIB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已积累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往往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MIB学生往往对自身具有较高的职业期待,其进一步学习的目的就是提升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因此更乐于表现自我,也具备更强的表达能力,愿意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和同学间的互动思辨展现自己,这也更好地保障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五、MIB人才培养中开展案例教学的难点

案例教学的成功受制于很多因素,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是否拥有优秀的案例,以及教师是否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由于我国于2010年刚刚开始设立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相比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MIB课程建设还在逐步完善中,MIB课程案例的开发才刚刚起步,适应教学内容需要的优秀案例,尤其是国内企业的优秀案例还非常稀少,而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经验的MIB授课教师也十分稀缺。这都制约了MIB人才培养中案例教学的开展。为克服这些困难,MIB课程的授课教师首先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积极开发案例,编写案例,并做好案例教学设计,才能使案例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案例开发方面,案例故事是关键。找到能够适应课程所需的案例线索及选择合适的议题,是案例开发的首要步骤。在选用国外企业的经典案例的同时,还应积极关注和选用我国企业的案例。当前中国企业的海外贸易与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各个市场,涉及各个产业领域,企业的国际市场参与程度和自身的国际化程度都逐步提高,因此可以开展相应的研究与跟踪,为课程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案例。一个优秀案例的开发很难由一人完成,如果能够组建案例开发的团队,充分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的优势,并通过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一个案例开发的持续机制,就可以为案例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案例教学准备方面,教学设计是关键。案例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借由案例教学开展自主式学习,是案例教学的主角,但教师却承担引导与掌控的任务。为此,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需明确知识点、确定详细的教学方案,最好能够提前向学生发放教学案例,并布置阅读题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如何问问题,以及问问题的顺序,以便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甚至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鼓励学生间的互动与争论,使案例教学课堂产生热烈的氛围。在问题讨论环节之后,教师应进行总结,一方面根据案例补充相关理论知识,一方面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总之,案例教学过程的课堂环节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也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案例教学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炜瀚,王健,梁蓓.国际商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1-38.

第8篇

关键词:国际商务环境;360度;分析框架;应用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139-04

[作者简介]景瑞琴(1973-) ,女,汉族,山西襄汾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商务;还羽茜(1993-),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国外更广阔的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国际化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两门以上的语言,更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以及跨文化意识。对具体的企业来说,国际化人才还需要了解甚至熟悉掌握世界前沿的技术。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目标旨在通过构建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使学生了解国际商务环境可能对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产生的影响,并能够运用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分析具体国家的商务环境,从而为企业选择是否进入及以何种方式进入某个具体国家市场提供借鉴。

一、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面向中澳合作专业的国际商务和物流专业的学生,开设时间为一年级第二学期。这个学期的学生还不具备专业素养,对国际商务可以说没有任何概念,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学习肩负着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重任。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模糊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尽管属于国际商务和物流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但是该课程与国际商务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如国际商务、国际商务问题等)的交叉度很高,甚至和经济学科的国际经济学、管理学科的跨文化管理等课程也有一定的交叉。以往的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体系在设计上基本是按照国际商务课程中“环境”部分的框架进行设计的。对于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缺乏一个完整的设计思路,国际商务环境究竟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每一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也不是很清晰。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逻辑发散,课程缺乏系统性。

(二)可选择的教材有限

由于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加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度较高,国内独立开设这门课程的高校非常少。国际商务环境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是在国际商务课程中有所涉及,一般都是前半部分讲国际商务环境,后半部分讲国际商务运作。因此,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教材非常有限,相关内容也是在国际商务或者国际商务管理中略有涉及。即使是单独开设这门课程的院校,也面临教材选择的困境。截至2016年,国内市场上只有三本教材是针对国际商务环境的。其中,一本是英文版本,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窦卫霖主编的《国际商务环境》;另外两本都是2011年出版的,其中一本是齐绍洲、刘威、亢梅玲等主编的《国际商务环境》(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本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杨言洪主编的《国际商务环境》。但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教学参考资料的严重缺乏使预习和复习受到很大的限制。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交叉度高、课程体系难以明确等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反映难以把握课程主线,知识点较为分散,逻辑性不强。这必将导致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学生仍旧不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如何确立国际商务环境的分析框架,并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是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 国际商务环境360度分析框架的构建

国际商务活动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各国政治(P)、经济(E)、社会(S)和技术(T)等方面环境的差异会对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产生影响。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即通常意义上的“PEST”分析。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跨国合作的加强、各国开放领域的扩大,国际商务环境也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涵义。除了前面提到的“PEST”等环境,文化(C)、自然环境(E)、法律(L)、金融(F)等环境对企业开展商务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具体分析一国的商务环境时,应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该国的商务环境,为企业的国家评价和进入方式选择提供有力的论证。

尽管现有教材包含了以上各方面的内容,但是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教学必然会存在逻辑性不强、知识点分散的问题。经过教学探索发现,企业要想顺利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就要全方位了解国际商务的各种环境。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360度”评估反馈法给构建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提供了思路。构建国际商务环境的360度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可对一个国家的商务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图1是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360度”评估反馈法构建的国际商务环境360度分析框架。从图中可以看出,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需要了解国际商务的各种环境,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和金融环境。这些环境构成了一个360度的圆形,但各自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它们之间的箭头是双向的。在自然环境和金融环境之间用了省略号,其表示的含义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企业可能还会面临比目前更多的商务环境。

三、国际商务环境360度分析框架的应用――以捷克为例

在“一带一路”60多个沿线国家中,中东欧国家约占1/4。捷克有着欧洲“心脏”之称,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节点,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16+1合作”重要成员。可见,捷克是中国企业开展与中东欧十六国商务往来的重要突破口。因此,以捷克为例,采用360度分析框架分析企业进入捷克市场面临的各种商务环境及影响。

另外,中资企业要在捷克长久、成功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应积极了解并正确对待两国间存在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差异,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和文化禁忌,认真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商务活动提供了重大机遇。了解国际商务环境,熟悉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是企业顺利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框架,完善课程体系,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对于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国际商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360度分析框架的确立有助于学生掌握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核心思想和课程体系。尽管该课程的知识点较为分散,但是只要理解“360”即全方位的含义、每个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还是可以系统地把该门课程的知识串联起来,并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陈广嗣,姜P列国志:捷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驻捷克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捷克)[M]北京:2014

[3]陆志强 捷克十多年来的对外贸易政策和经贸状况[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2):38-40

[4]捷克投资与经贸风险分析报告[J] 国际融资,2012(4): 62-65

第9篇

【关键词】微课;高职国际商务谈判翻转课堂;设计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国际商务谈判成为了各大学校教学的重点科目之一,高职同样如此。随着社会教育领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传统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教学效率及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在微课视角下,对高职国际商务谈判翻转课堂进行了设计,希望能够使高职英语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使高职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

(一)微课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在录制时间在3—5分钟内简短的视频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将视频,以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当前教育领域所提倡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即将课上与课下翻转,将学生的地位与教师的地位翻转来完成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将其与微课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课下通过对微课视频的观看进行预习,在课上,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完成学习过程,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都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学方法单一,当前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方法,以传统的填鸭式为主,教师利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讲授基础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少思考以及提问的空间,没有将经典游戏引入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其次,师生缺乏互动,当前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教师一直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存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长期以往,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谈判素质的提高不利。最后,技术手段应用不足,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虽引入了多媒体设备,但教师往往将其作为黑板的替代品而利用,多媒体无法发挥其价值,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往往较低。

(二)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应将微课应用到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课程中,对教学方法加以改革,深入渗透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促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一是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方法的丰富性水平,进而解决高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二是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能够为高职师生的互动搭建桥梁,进而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技术使用类型,可与多媒体相互配合,减轻教师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基于微课视角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设计

以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一课为例,基于微课视角,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出发,对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进行了设计。

(一)课前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内容包括本节课重点概念以及本节课重点难点等。视频制作应精炼简洁。其次,建立微信群组,将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并记录问题,以备课堂提问以及交流所用。最后,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将观看体会以总结知识点的方式向教师陈述,使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课中教学设计

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一小组分别阅读不同的谈判技巧,组内总结观看微课视频时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问题。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内容以不同的谈判技巧产生不同的谈判效果等为主,将问题展示在多媒体中,每一小组以抢答的方式作答,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总结各小组答对问题的数量并记分。接着,展开课堂下一环节,要求不同小组学生针对“黑红经典游戏”的感受,编排一段对话,并为其他学生表演,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有关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谈判沟通能力。

(三)课后教学设计

教师总结每一小组的答题情况以及对话编排情况,针对表现较好的小组,给予奖励,针对表现略差的小组,给予鼓励,避免打击其自信心,提高學生学习积极性。然后,要求学生在课下,以微课的形式,总结该节课知识点,并发送给教师,教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再一次制作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能够使教学时间得到翻转、使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得翻转,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学效率。将微课应用其中,可有效提高知识点总结的便利性,提高教师对学生知识盲区的了解程度,对于其备课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国际商务谈判素质的培养,都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10篇

“国际商务合同”课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必选课,它首先是一门语言课程,它以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首要目标,同时这些教学目标放在商务合同语境中来实现,以期通过学习达到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合同相关活动的最终目的。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国内合同法、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系统地了解国际贸易合同的类型和各种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条款的内容等,使学生对日常商务合同中的问题基本能进行适当的处理,为学生能够掌握合同这一国际贸易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打好坚实的基础。该门课程旨在把国际商务合同活动和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技能培养密切结合在一起,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起源于工商管理等专业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国际商务合同教学也是值得推广的。案例教学法适用于国际商务合同的教学,案例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储存表征商务合同的信息结构,增加学生记忆中的相关商务合同知识的储存,以备以后提取用于理解新的合同案例,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国际商务合同”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实践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国际商务合同强调实用性,其语言活动以信息为焦点,任务为引导,模式以合同的基本知识为一个教学单元,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转让和终止的过程就是教学过程,教学带有“叙事性”。其语言的训练也是融合性的,听、说、读、写、译按事件发生的顺序交互进行,具有整体教学的特点。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国际商务合同”教学中,仅仅依靠传统的归纳演绎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将复杂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难以达到“国际商务合同”的教学目标。而引入案例教学法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把商务合同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在一起,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与总结,模拟真实合同形成的发生过程,将有助于学生对合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语言学习更富有实践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二、“国际商务合同”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国际商务合同”的案例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步骤,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调整,但只有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实施,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地参与其中,本文以“国际商务合同”课程中第二章合同的订立为例,具体阐述案例教学法在该门课程中的应用。

(一)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掌握有效合同成立的要件,辨析要约与承诺和相关术语的英文表述),拟订具体的教学计划,针对合同订立的知识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力争做到选材得当、描述真实、语言生动,以此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在辨析要约和要约邀请两个概念时,教材指出一般的商业广告(如寄送的价目表)属于要约邀请;但是同时指出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商业广告,视为要约。学生很难理解什么样的商业广告符合要约规定,教师可选择下列案例加以说明。甲公司通过电视广告,称其有100辆某型号汽车,每辆价格15万元,广告有效期10天。乙公司于该广告后第5天自带汇票去甲公司买车,但此时车已全部售完,无货可供。法院判定甲公司的行为构成违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甲公司的广告中说明了汽车的型号、价格、数量等,内容具体确定,而且还确定了广告的有效期。因此,甲公司的广告是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商业广告,视为要约,而不是要约邀请。乙公司于该则广告后第5天自带汇票去甲公司买车,符合甲公司要约的要求,构成承诺。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因此,此时在甲乙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合同关系。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以节约时间、高效阅读为原则,教师可将案例和资料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好笔记;也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学生应在熟练掌握相关合同成立知识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师下发的案例资料,了解案例发生的背景,在此过程中对于发现的疑惑之处和关键问题做好记录和初步分析,在必要时,查找相关资料和数据予以佐证,对于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应做深入剖析,并撰写发言提纲或工作底稿,为案例讨论做好准备。

(二)课上实施

案例教学法并不否认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应在传统的讲授部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案例,结合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和传统讲授两种方法并用,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交融互补的作用。教师系统详细地对相关的合同成立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把教师选择的案例,用刚学到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这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分析讨论也会发现问题,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组织形式来看,课堂展示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开的全班讨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并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方式能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该阶段,教师应让学生成为主角,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拓展思路,深化对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总结并不是要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应确定倾向性的意见,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明确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其依据是什么,通过讨论受到哪些启发。在案例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思路、再现知识点,强调难点、重点,并将该知识点放到系统知识体系中再回顾。

(三)课后总结

通过小组、全班讨论、教师总结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分析、讨论结果写成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的最后程序,也是学生总结案例,将其所知由口头表达转为书面表达的重要阶段。学生应根据对案例讨论的思考、总结和所做的课堂记录,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独立撰写分析报告,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分析报告中,应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引用相关合同法条款予以证实。教师要进行认真评阅,还应给学生加上简短的评语,根据优劣给出得分,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并将意见反馈给学生。通过这种评价反馈的方式,学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查缺补漏。

三、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难点与对策

案例教学在“国际商务合同”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要保证案例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用,除了正确组织实施案例教学,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教师配备问题

“国际商务合同”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课程,案例教学的最大难题就在于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那些既有商务实践经验和合同专业背景知识,又有扎实的外语功底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师资是“国际商务合同”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但由于中国职业流动性较低和收入差距等问题,很难招聘到这类教师。该类教师缺乏的问题可以通过对本校经管类教师进行语言培训或对外语类教师进行商务实践观摩和调研等方式克服和解决。

(二)案例选择问题

教材乃教学之本,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和依据。案例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合适教材。收集大量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真实案例对于教师个人来说也是不容易的事,除了自己的经历,还需到各类商务实践一线做大量的观摩和调研。同时,鉴于各院校对案例教学投入不足的现状,要加大投入,组建学校案例库。一方面,学校应开展“产学研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让案例教学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案例,丰富案例库;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从而获取最新的案例资料。

(三)教学互动问题

由于中国学生长期适应于被动的灌输式教育,在课堂互动中,会出现发言集中在某几位学生中,多数学生缺乏发言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运用充分的课前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互动的驾驭式管控来改变这种状况。借助自主编写的案例教程,给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案例素材、背景资料以及相关的文献;在课程教学之初,重视学生检索资料和专业文献技能的训练;在讨论之前,先在课上或者课前讨论题,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发言准备。教师也应由“接受”走向“导学”和“对话”,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接受型教学范式向现代的对话和导学教学范式的转变。

(四)评价机制问题

课程成绩评定依赖于集中考试,缺少对学习过程的关注。高校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的主流模式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一般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大多依据学生到课率、课程作业完成情况和期中考试成绩评定,很少关注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情况。在这样的教学评价模式下,不少学生高度关注期末考试范围和期末复习,而对平时课程学习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严重不足,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互动积极性更是不高。这就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可以将每个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与期末成绩挂钩。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即使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佳,也可以通过优异的案例讨论成绩予以抵销,另外,对于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培养,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学科竞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外贸单证;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外贸单证工作贯穿进出口贸易全过程,单据制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出口企业能否顺利结汇。但是,传统的注重传授单证纯理论知识的教学很明显已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外贸人才的需要。本文主要以“贸易流程”这条时间轴为主线,将流程中不同环节分若干项目进行课程设计,实施项目中设计背景资料和任务,也就是“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1 《国际商务单证》传统教学模式特点及弊端

1.1 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满堂灌、填鸭式教育。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喜欢不喜欢、接受程度如何,虽然老师很负责,但效果不佳,因为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类型,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很显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却缺乏主体意识、自觉主动性、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探索问题的愿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与高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外贸人才的要求也是相悖的。

1.2 课堂教学单纯重理论, 不能适应市场对专业技能的需求

一些院校在讲授《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这门课程多采用以概念讲解、作业练习为主,按照课本第几章第几节课本顺序讲授,有点照本宣科,甚至讲解的均来自教材本身,没有企业的真实素材、贸易单据与实际脱轨。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市场对专业技能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不能胜任工作岗位。

1.3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就是为了期末考试及格、顺利毕业、甚至不关心所学是什么学科、什么知识、也没想过学的知识会在将来的某工作岗位上用得上。学习目标好像很不明确、没什么目标。《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全日制学生,未接触过国际贸易,而且外贸单据多数是全英文,学生学起来又感觉英语基础不够好,没有信心担心自己较一般的外语基础影响这门课的学习,缺乏学习兴趣。

2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2.1 依托高职高专国际商务、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目标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要求学生能熟悉外贸单证工作中收证、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业务流程,能根据外贸合同履行过程中各个业务环节独立完成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一系列的外贸单证工作,具备外贸单证员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有能力参加国际商务部组织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并取得外贸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实务》的课程目标不仅设置了工作任务目标,使学生明白所学要完成那些具体工作任务。还根据外贸单证员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设置了课程的职业目标。最后提出实现工作任务目标具备职业能力的关键能力。

第一、工作任务目标:能独立从事出口贸易流程中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一系列外贸单证工作、能进行进口贸易流程中开证、报关、报检单据缮制。

第二、职业能力目标:(1)能进行国际贸易磋商,会自拟进出口合同,选择结算方式;(2)能申请开立信用证;能分析理解信用证的基本内容,会依据合同审核信用证;能根据不符点和修改意见撰写改证函并处理信用证修改;(3)能根据合同、信用证和货物的实际情况,正确缮制发票、包装单据、出口托运单、产地证明书、出口报检单、出口报关单、运输单据、保险单据、汇票等出口单证;(4)能按进口流程规范缮制全套进口单证;(5)能快速审核相关单据并找出其不符点;(6)能将各类单证及时归档。

第三、具备较强沟通能力、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较好英语能力等关键能力。

2.2 以国际贸易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项目

课程内容设计三个项目“制单准备”、“出口单证缮制”、“进口单证缮制”。“制单准备”项目是营造工学结合氛围的基础,同时是单证缮制的依据;“出口单证缮制” 项目按照信用证项下出口合同的履行过程进行设计,强调具体环节中的单证缮制、审核及交单归档的能力;“进口单证缮制” 项目培养学生开立信用证和主要的进口单证的缮制、审核及归档的能力。每个项目下设若干子项目,子项目设计则按照贸易流程的时间轴这条主线展开设计。

2.3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多种教学方法

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则是执行者,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根据高职学生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通过导入项目,布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导操作,鼓励学生之间讨论、分析任务要求,教师则根据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分析知识点、讲解技巧、知识。再让学生对任务进行处理进行和实操,教师总结整个过程中的应注意事项。最后再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相关任务拓展,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

2.4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

教师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去进出口企业进行实地锻炼,积累相关的单证工作经验,这样专任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且具备外贸企业工作或顶岗实习经历。教师要考取具有外贸单证员职业资格,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兼职教师来自企业一线,对学生教学指导,提高学生学习与实际相联系,明确学有所用。

3 结论

总的来说,《国际商务单证实务》的教学改革务必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课堂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职业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融入《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教学中。教学中课堂要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渴望。另外,教师要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学生单证操作能力提高,才能适应时展需要,培养出高技能型、应用型对外外贸人才。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务合约;课程建设;全过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对外贸易管理模式下,“国际经济合作”涵盖了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以外的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工程承包等内容;与此相应,全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院校普遍设置了《国际经济合作》课程。这本应是一门内容丰富且实践意义较强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课程,然而由于缺乏核心理论体系的支撑和国际上同类课程的借鉴,课程体系发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步伐比较缓慢。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传统《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的任务十分迫切。

一、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知识点庞杂。传统《国际经济合作》课程只是蜻蜓点水般地介绍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加工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国际工程承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和国际发展援助等国际经济合作现象以及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现状,课程知识点庞杂,具体教学内容难免肤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与其他课程知识点重复。传统《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涉及的“国际投资”内容与《国际投资学》重复、涉及的“加工贸易”内容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重复、涉及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内容与《国际经济组织》重复,导致《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特有的内容仅仅限于国际技术转让、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发展援助等,而有的院校若增设了《国际技术贸易》和《国际项目管理》课程,那么《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的开设意义就不大了。

(三)教学手段单一。传统《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还是以文字灌输的方法传授知识,学生对之兴味索然。为了活跃课堂,教师往往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案例,但由于课程核心理论体系的缺乏,案例分析往往难以深入经济现象的本质,因而也难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回应。在实践中,《国际经济合作》课堂沉闷的现象并不鲜见。

二、课程建设目标及实施方案

(一)以“合作”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从国际贸易专业学科体系的角度来看,《国际经济合作》涉及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以外的对外经贸业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构成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和国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基础知识模块,是国际贸易专业高年级的综合应用型课程。针对传统《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知识点缺乏联系主线的问题,新建设的课程以“合作”为主线,即以“国际合作现象识别――国际合作理论解析――国际合作策略与解决方案――国际合作合约拟订”的思路整合国际合资、国际并购、国际战略联盟、国际外包、国际特许、国际技术许可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贷款等教学内容。

(二)基于真实合约的全过程案例教学。为了增强课程的应用性,新建设的课程以真实的国际商务合约为每一教学单元的基本素材,首先以简要陈述案例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程内容之中,而后向学生介绍特定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基本原理,接着详细介绍合作双方的经营背景和合作动机,然后分析合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最后解析相关解决方案并指导学生拟订关键合同条款。

在采集真实商务合约方面,课程教学团队一方面通过网站收集国外有关国际经济合作的合同文本作为案例教学素材;另一方面采集与我国对外经贸活动紧密相关的案例并收集相关合同文本,从而进一步增加课程教学内容与经济现实的联系。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商务合作思维方式。新建设的课程通过对多种国际合作方式的深入解析,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合作成败的内因与外因,并运用相关理论设计解决方案和合理拟订合同条款。如,国际战略联盟教学单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企业不同的商务战略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国际特许教学单元引导学生分析引起特许商和加盟商利益分歧的根源,并学会如何拟订合同条款以达到协调双方利益的目的。

(四)着重培养学生对合同(英文)的经济分析能力。目前,在国际贸易专业的商务语言应用课程序列中,有关商务合同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对合同法律词汇和相关条款的翻译和解释,经济法学和语言学特征比较明显。而本课程应侧重对商务合同的订立背景、订立动机和发挥的作用进行经济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商务合作的内在经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结语

传统《国际经济合作》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与其他课程重复且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课堂体验不佳,而以“合作”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并采用基于真实合同文本的全案例教学模式,可以达到提升课程的理论层次和实践意义的作用,是进一步完善该课程建设的一条途径。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第13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协作式,国际市场营销

如何能够真正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一直是高职教育中重点研究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中的国际商务专业,由于其学科所属经纪类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一直是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头痛问题,但是培养出高动手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特别当前随着国家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提高商务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采用协作式教学方式在商务专业中进行教学,在能够培养出熟练运用营销知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国际市场人才,同时也为探讨出一条可行的高职教育之路打下基础。

协作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来源于协作式学习理论,协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最早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走上了系统化的道路,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协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指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黄荣怀.2003)另外,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文件中,明确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更需要提高学生对社会生产的适应能力,对实践的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好学生,更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合作,从而能够更加快的适应社会。协作式学习就是针对高职学生在要求较高的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在教的同时,能够不断让学生通过小组式的协作,把所学的东西得到运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根据教育部要求,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从“产学研结合”到“任务驱动”,无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外贸分院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在就业方面多从事市场开拓等职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和该门课程的特点,主要采用协作式教学进行教授。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分析课程特点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特点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特别是地处浙江的大量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国际,参与国际竞争。这些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迫切需要大量了解和掌握开拓国际市场的基本知识的操作性人才,并且要求他们能够不怕吃苦,能够深入一线,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成功开拓市场,而高等职业院校则是培养中小企业所需国际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教给学生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让他们能够进行实际运用,因此,高职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需要体现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特点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基础性人才,学生需具有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操作性专门人才。所学习的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礼仪与谈判等,除了能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很好的沟通的能力。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数量的掌握一门外语,和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业务开拓能力,因此要求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和表现自己,能够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由于高职专业是作为第三批高考生进行录取,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的能力是稍逊于本科学生,但是高职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相对来说要比本科学生更活跃,因此,在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了解他们的特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因此针对于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采用协作式教学更能够适应他们的学习状况。

三、国际市场营销协作式授课方式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主要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九章内容,从国际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的引入、市场调研、环境分析、营销策略的选择到最后的营销组合的运用,除了第一章偏重于理论知识外,其余各章都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大部分章节都可以采用协作式教学方式。在采用协作式教学的过程中,一般的授课过程如下:

下面就以品牌策略这节来阐述协作式教学方式的运用。

1、首先通过海尔品牌的国际推广案例,给让大家了解品牌的概念及重要性

2、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知识,了解本节内容的知识,如什么是品牌,品牌有哪些内容构成,品牌的含义,品牌如何设计,在做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应采用何种策略进行品牌推广,另外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注意些什么方面。

3、接下来让大家针对海尔的品牌进行内容的核对和讨论,了解海尔品牌在整体设计和推广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采用了什么策略,还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4、在大家讨论过之后,教师进行内容的讲授,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针对海尔品牌运用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案例分析,贯穿讲授本节知识点,同时让大家反思和改进自己在分析中的不足点。

5、知识点学习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所学习的品牌知识,针对嘉兴某公司的服装,在出口到印尼的过程中进行品牌的设计、推广。同时,教师要求配以漂亮的图片、PPT甚至品牌推广的故事情节,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演绎,只要是本小组同学认为该种形式最能够诠释该品牌的内涵。

6、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之后,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每个小组都在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品牌进行了演绎,小组通过歌曲、小品、情景剧等的形式对其品牌进行诠释,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小组都获得了其他同学的掌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教师进行总结,首先对大家所做的功课表示肯定,漂亮的PPT,新颖的表现形式都是非常值得表扬,但是在整体的表现中,还是有些需要进行改进的,首先,大家资料都准备非常充分,但是表现的还是不够,也就是说营销的能力还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其次,整体的配合,大家在用不同的形式在诠释自己的品牌的时候,配合不是很默契,还是需要改进的;另外,PPT和表演形式的配合不到位,没有根据表演形式来做自己的PPT。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同时,在品牌的设计中,形式相对单一,想象力不够,需要进一步开拓思维,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给同学们展示导入案例海尔品牌在国际市场推广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差距,从而在下次能够做的更好。

四、协作式教学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优劣势

优势:首先,嘉职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作为高考中第三批的录取生,学习成绩相对一般,但同学们活跃度相对很高,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动手能力较强,协作式教学恰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这一特点;其次,高职院校现在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嘉职院的口号就是“培养应用型的高职人才”,因此,协作式教学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再次,协作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符合了大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教育理念;最后,作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以后是需要进入商业领域,通过团队的形式进行市场开拓,而协作式教学方法在学校就开始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能够使同学们在进入学校之后能够更加顺利的适应社会。

劣势:协作式教学是需要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讨论,踊跃发言。但是,同学们的能力参差不齐,参加的踊跃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大部分同学通过协作式教学得到锻炼的同时,还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充分的参与和发挥。因此,协作式教学不能够照顾到所有的同学;同时由于课时所限,同学们一般都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协作式教学作为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促进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协作式教学,能够让同学们主动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在该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同学们学会实践和反思,改进自己,并且学会欣赏和学习别人优点。有利于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励同学们积极进取,形成一个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贵芹 张志坤 杨开诚. 协作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2(4)

2 黄彦. 国际商务专业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J]. 教学研究,2007(9)

3 张皓明.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 现代教育技术,2005(29)

第1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协作式,国际市场营销

如何能够真正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一直是高职教育中重点研究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中的国际商务专业,由于其学科所属经纪类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一直是国际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头痛问题,但是培养出高动手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特别当前随着国家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提高商务专业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采用协作式教学方式在商务专业中进行教学,在能够培养出熟练运用营销知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国际市场人才,同时也为探讨出一条可行的高职教育之路打下基础。

协作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来源于协作式学习理论,协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最早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走上了系统化的道路,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协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指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黄荣怀.2003)另外,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文件中,明确把“产学研结合”作为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外,更需要提高学生对社会生产的适应能力,对实践的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好学生,更要让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合作,从而能够更加快的适应社会。协作式学习就是针对高职学生在要求较高的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在教的同时,能够不断让学生通过小组式的协作,把所学的东西得到运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根据教育部要求,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从“产学研结合”到“任务驱动”,无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外贸分院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在就业方面多从事市场开拓等职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高职教育和该门课程的特点,主要采用协作式教学进行教授。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分析课程特点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特点。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特点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特别是地处浙江的大量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国际,参与国际竞争。这些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过程中,迫切需要大量了解和掌握开拓国际市场的基本知识的操作性人才,并且要求他们能够不怕吃苦,能够深入一线,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成功开拓市场,而高等职业院校则是培养中小企业所需国际市场营销人才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需要教给学生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让他们能够进行实际运用,因此,高职专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需要体现理论的系统性和知识的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特点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基础性人才,学生需具有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操作性专门人才。所学习的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礼仪与谈判等,除了能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能力外,还需要具有很好的沟通的能力。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数量的掌握一门外语,和较强的人际沟通和业务开拓能力,因此要求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和表现自己,能够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由于高职专业是作为第三批高考生进行录取,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的能力是稍逊于本科学生,但是高职学生的动手和思维能力相对来说要比本科学生更活跃,因此,在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了解他们的特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因此针对于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采用协作式教学更能够适应他们的学习状况。

三、国际市场营销协作式授课方式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主要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九章内容,从国际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的引入、市场调研、环境分析、营销策略的选择到最后的营销组合的运用,除了第一章偏重于理论知识外,其余各章都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大部分章节都可以采用协作式教学方式。在采用协作式教学的过程中,一般的授课过程如下:

下面就以品牌策略这节来阐述协作式教学方式的运用。

1、首先通过海尔品牌的国际推广案例,给让大家了解品牌的概念及重要性

2、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知识,了解本节内容的知识,如什么是品牌,品牌有哪些内容构成,品牌的含义,品牌如何设计,在做国际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应采用何种策略进行品牌推广,另外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注意些什么方面。

3、接下来让大家针对海尔的品牌进行内容的核对和讨论,了解海尔品牌在整体设计和推广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采用了什么策略,还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4、在大家讨论过之后,教师进行内容的讲授,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针对海尔品牌运用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案例分析,贯穿讲授本节知识点,同时让大家反思和改进自己在分析中的不足点。

5、知识点学习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所学习的品牌知识,针对嘉兴某公司的服装,在出口到印尼的过程中进行品牌的设计、推广。同时,教师要求配以漂亮的图片、PPT甚至品牌推广的故事情节,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演绎,只要是本小组同学认为该种形式最能够诠释该品牌的内涵。

6、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之后,在下节课上课之前,每个小组都在课堂上对自己所设计的品牌进行了演绎,小组通过歌曲、小品、情景剧等的形式对其品牌进行诠释,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小组都获得了其他同学的掌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教师进行总结,首先对大家所做的功课表示肯定,漂亮的PPT,新颖的表现形式都是非常值得表扬,但是在整体的表现中,还是有些需要进行改进的,首先,大家资料都准备非常充分,但是表现的还是不够,也就是说营销的能力还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其次,整体的配合,大家在用不同的形式在诠释自己的品牌的时候,配合不是很默契,还是需要改进的;另外,PPT和表演形式的配合不到位,没有根据表演形式来做自己的PPT。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的,同时,在品牌的设计中,形式相对单一,想象力不够,需要进一步开拓思维,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给同学们展示导入案例海尔品牌在国际市场推广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差距,从而在下次能够做的更好。

四、协作式教学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优劣势

优势:首先,嘉职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作为高考中第三批的录取生,学习成绩相对一般,但同学们活跃度相对很高,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动手能力较强,协作式教学恰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这一特点;其次,高职院校现在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嘉职院的口号就是“培养应用型的高职人才”,因此,协作式教学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再次,协作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符合了大学教育中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教育理念;最后,作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以后是需要进入商业领域,通过团队的形式进行市场开拓,而协作式教学方法在学校就开始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从而能够使同学们在进入学校之后能够更加顺利的适应社会。

劣势:协作式教学是需要同学们在课堂上热烈讨论,踊跃发言。但是,同学们的能力参差不齐,参加的踊跃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在大部分同学通过协作式教学得到锻炼的同时,还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充分的参与和发挥。因此,协作式教学不能够照顾到所有的同学;同时由于课时所限,同学们一般都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协作式教学作为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促进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协作式教学,能够让同学们主动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在该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同学们学会实践和反思,改进自己,并且学会欣赏和学习别人优点。有利于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励同学们积极进取,形成一个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1 张贵芹 张志坤 杨开诚. 协作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2(4)

2 黄彦. 国际商务专业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践[J]. 教学研究,2007(9)

3 张皓明. 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 现代教育技术,2005(29)

第15篇

关键词:国际商务;工作过程;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134-02

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基本流程是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类教学的首要目标。进出口业务流程作为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架构的主线,贯串了国际商务专业的各个子专业,包括国际商务、报关与货运、国际航运管理、物流管理、涉外会计、商务英语、商务日语专业。如果继续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则会出现教学内容理论强于实践,学习氛围枯燥,学生厌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的要求。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加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探索专业与工作岗位、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专业课程改革,而专业群的构建则是一个重要切入点。笔者试以构建高职国际商务类专业群实证研究为题,结合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建设进行探索。去到企业,与行业专家一起对课程的任务,进出口对应的工作岗位,以及与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技能与知识点的分析与归纳,结合教学与工作过程,探索构建合理的国际商务专业群,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一、探索国际商务专业群的研究方法

(一)试以协同学方法论为指导

协同学是以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有序与无序之间相互转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分析系统功能的内在机制和结构,优化系统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推动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状态转化。协同学的鼻祖哈肯教授认为,事物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动因,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协同效应的规律。这个规律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系统协同性。协同学认为,一种事物总是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从而成为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任何一个子系统又自成为一个特定系统,其中也包含着本系统中的子系统,尽管子系统具有千差万别的属性,但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有机联系,并推动事物的发展。二是结构协同性。协同学认为,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

试以协同学将宏观与微观的研究予以有机地结合,强调有机层次与功能互补的高度统一,揭示事物从旧质向新质的转变规律,对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以工作过程导向论为路径

企业向终端客户提供最终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链称之为工作过程,其涵盖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能力和工作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教理念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规律,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也是专业群构建的重要基准。其主要路径为两个层面。

1.以工作过程集群专业或专业方向为依据。专业群所涵盖的若干专业或专业方向可以是同一专业目录内的,也可以是不同专业目录内的,但必须是面向同一个产业链工作过程中的岗位群。通常是一个工作岗位针对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而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岗位链,则对接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

2.以工作过程关联性知识技能作为专业群的基本教学内容为依据。专业群的教学内容是面向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并根据共性与个性的特点将其区分不同的课程模块,依据课程模块设置课程,形成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以产业链工作过程作为集群的主要依据,以产业链工作过程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作为专业群的基本教学内容,是培养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和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根本前提。

二、国际商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

(一)构建国际商务专业群的架构

构建国际商务类专业群架构要重视实现教育目标各专业要素的协同关系,发挥各专业子系统的教育功能,确立专业群的主体专业和两翼专业的架构,形成合理的结构层次,发挥群内不同专业的集聚效应。学院商贸系开设(含新申报)国际商务、连锁经营管理、会计、金融事务管理、工商管理以及商务英语,商务日语7个专业,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商贸系的专业设置及师资队伍情况,基于协同学方法和工作过程导向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协同要素、对接工作岗位链,探索形成以国际商务包含(商务英语,商务日语)的主体称为一体;工商管理专业与连锁经营管理作为左翼;会计与金融实物管理作为右翼的国际商务专业群的“一体两翼”结构。

(二)明确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及岗位群

国际商务类专业群是基于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中为完成最终产品交易服务所面向的若干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实施教育目标的教学系统。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及岗位是国际商务类专业群建设的基础,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解。若根据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一体两翼”架构,可确定国际商务专业为主线,明确其主要工作过程、岗位链和主要相关课程(图1)。

(三)建立国际商务类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国际商务类专业群,必须以协同学方法论为指导,要重视专业知识的点与面的合理布局、专业技能的层与面的有机组合、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同衔接。国际商务类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以商贸服务链为纽带的课程模块体系,通过课程模块对接基于工作过程中的相关岗位,通过课程内容链接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国际商务类专业群指向性培养目标。

(四)建设国际商务类专业群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在研究课程体系结构的同时,还要建设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群管理责任制度、专业群专业“双带头人”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机制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完善师资结构的合理性,增强人才培养的多元性。

三、探索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构建方法

(一)协同工作岗位、课程性质和授课对象的三者关系

1.加强专业群模块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匹配度。国际商务类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结构不再是按照学科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针对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岗位群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设置相关课程。学生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学习后,不仅能掌握工作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能习得迁移的学习能力。

2.加强专业群模块课程与通识文化课程的整合度。专业课程主要是职业岗位工作中指导行为的专业理论知识、业务过程知识和业务操作知识。通识文化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心理学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文化课程,教学目的是提升人文素养。设置通用文化课程不仅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还要重视与专业课程的适度整合,立足点是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持续的学习能力。

3.加强专业群模块课程教学与高职学生认知特征的吻合度。高职学生不擅长抽象的概念、原理和逻辑思维的学科体系知识,而是擅长形象思维、动手等感性活动。因此,高职专业课程的知识形态、结构和施教要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性课程以过程性知识与技能型知识为主,融教、学、做一体,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仿真业务操作、综合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感,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

(二)构建“动与静”、“个性与共性”协同的课程模块

国际商务类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是多元的、复合型的。反映在教学目标上,有对接工作岗位的、适应工作岗位变化的直接要求,还有为学生提供终生学习条件的间接要求;反映在课程性质上,有通识课程、专业群核心课程、专业群独立模块的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等;反映在教学管理层面上,涉及到不同的专业的学生和任课老师。国际商务类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要满足多元要求,必须构建动与静、个性与共性协同的“模块”架构。“通识模块”是商贸类专业群的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课程,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专业群模块”主要是针对不同岗位要求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其分成必修模块(核心课程、独立课程)和选修模块(拓展课程)。“必修模块”是共性与静的属性,主要实现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选修模块则是个性与动的属性,是专业培养的迁移目标。构建动与静、个性与共性互动结构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图2),有利于不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学管理的实施,还有利于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群的构建,应该以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流程和岗位需求为基础,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专业岗位知识,运用专业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近岗位,走近企业。国际商务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去到基地,积极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何 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72-74.

[2] 黄盛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4.

[3] 吴小蕾.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3)28-29.

[4] 刘 方,何玉宏.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