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范文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数字化时代的利与弊

第1篇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人类的沟通和交流由传统书信的传递到现代互联网的数字化得信息传递,这一革命性的举措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改变,数字化时代也为档案计算机的管理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对于数字化时代的档案计算机的管理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这些研究能够为未来人们对于在数字化得时代下计算机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管理;档案管理

在数字化的时代下,人们的信息的处理和传输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档案计算机的管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在档案计算机的管理方面改变了以往的档案计算机的管理的方式,为档案计算机的管理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改变了单位办公的主要的方式,现在多是实行了无纸化的办公模式,计算机办公可以让传统的档案的工作人员从传统的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同时又节省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笔者接下来为数字化时代下档案计算机的管理进行主要的分析。

1数字化档案计算机管理带来的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行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将档案以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归档,这种归档的方式便于对档案的查找保存时间长,同时能够使信息快速地传递,又能快速地实现资源的共享,相较于传统的纸质的档案管理具有很多的优越性。数字化时代下的档案计算机的管理与传统的通过手写的归档的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档案计算机管理可以做到对于文件级别的管理,其中具体的操作的流程有:档案部门对档案文件进行归纳整理之后,会根据一定的文件的编号和相应的文件的整理的标准,对文件进行唯一的命名,然后根据文件的特殊性和保密性进行相关的文件的保密的处理,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标引。在平时如果需要对相关的文件进行查阅时,可以电子档案的系统的输入关键词的方式进行相关档案的调阅,这种调阅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纸质版的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又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传统的半自动化转变成全自动化。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电子档案全文,其中店址档案全文可以从网上下载或者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进行关键词的查找。其中档案的数据库包括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其中全文数据库是一个比较大的文件其中包含很多的文档,这些文档没有具体的大小的限制,可长可短,其中也可以包括声音、视频文件。全文数据库中包含声音、视频等文件时就是多媒体数据库。其中档案数据库会面对很多的对象,其中只是用来存储文件的数据库是关系型的数据库,对于数据的处理要用另外的程序进行。

2数字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未来的发展

数字化需要一定的网络来实现,其中在数字化网络的环境下,计算机将要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数字档案网络的计算机的管理对于网络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同时也依赖于一定的办公的软件。在档案的二次信息的管理时,一般都是采用专门的针对处理档案计算机的软件来进行处理,这种软件一般都是单机版的,同时功能简单、易于维护和操作。由于网络的出现,网络运行环境下的办公自动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种网络自动化改变了以前的单一的档案处理的模式。可以将文件从形成到归档到系统的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涵盖在其中,但是这种办公自动化得文档的管理比以前的计算机的档案管理系统要复杂。在未来档案计算机管理会实现文档管理的一体化,在网络的环境下,文件中生成到归档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文件在生成文档之后的电子档案,这种电子档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这种特性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系统维护和整理,以确保电子档案在保存的过程中的安全性,电子档案能在长时间处在可读性的状态中。其中在对电子档案的维护中的管理的工作可以在计算机的软件的平台上,查找电子档案的位置和信息,但是查找的前提下要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网络载体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定期检查,检测,同时定期进行转存和对电子档案的维护的工作。电子档案的保存的过程需要依靠一定的计算机的硬件,而且不同的电子档案的保存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会产生对于电子档案的可读性的问题,因此可以将不同的文件转化成标准的格式进行保存。

参考文献

[1]范英.浅谈运用计算机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的利与弊及其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15):64.

第2篇

一、服务教育改革: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一

2010年7月29日,《 教育规划纲要 》正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对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社会影响度。

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教育科学 》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教育的主题。这就意味着教育科学研究将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的变化。从当下中国教育现状来看,“增数量”的目标达成是顺畅的,但“调结构”、“提质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公用教育经费所占市、省和中央财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运用“改革”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虽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运行发展的主题,是实现“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的唯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试验甚至“乱冲乱撞”,改革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往教育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损伤概率却很高。因此,作为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主阵地的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积极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主动引导作者关注重大教育改革问题,促成和推动相关研究,并及时研究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还就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学前教育普及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债务负担问题;职业教育强化问题;素质教育改革问题;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问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等。分会倡议,教育理论刊物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设立专栏、编辑专刊等形式,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承担起使命,担当起责任。

二、应对数字出版: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二

十余年来,数字出版迅猛发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高速扩张。当下,以数字出版为基础的各种学术期刊网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强势媒体,不仅直接影响了传统纸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发行,而且逐渐危及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与会代表针对如下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问题之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必然,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网络阅读已经深入人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已成必然。从这个视角分析,数字出版是教育理论刊物发展的机遇。同时,伴随着数字出版这一“朝阳产品”逐渐走向强势,来自数字出版的挑战愈益彰显。其表现有:一是要求编辑部与其签订独家入网协议,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网,不能再加入其他期刊网。二是要求编辑部加入数字化优先出版系统,即在纸质版刊物尚未印刷出来前,就已经在期刊网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必须迎接这一挑战。

问题之二:数字出版的利与弊?

与会代表就数字出版的利与弊展开了充分讨论。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出版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其固有的长处,检索便捷、浏览简单、瞬间下载、库容庞大、资料丰富、省时省力。加之,有的学术期刊网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体产品策略,不断扩大延伸服务的范围。一是为查寻影响因子、下载量、转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过免费提供编辑部采编系统、学术论文不端检测系统等,部分满足了编辑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数字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网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资源。没有各家刊物提供源头活水,期刊网就成了死水一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期刊网有点“不劳而获”。二是上网下载费用相对高昂,没有实现免费化。目前,每页下载费用从几角钱至1元钱不等,下载10页左右,就等同于买一本刊物的价钱。

问题之三:是消极适应还是积极应对?

与会代表就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代表赞成积极应对。概括起来其应对策略有:

一是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积极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请期刊法律顾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刊物的守护职责。

二是教育理论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发行纸质版的同时,重视出版发行电子版,并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以分会为平台,联合建立教育学术论文数据库、期刊网,利用行业优势及各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浏览、检索和发表的数字平台。

三是联合起来保护知识产权。有的代表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理论刊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对话位置。学术期刊网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数据库,就在于其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在学术期刊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任何一个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借助分会这一平台,形成合作联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与学术期刊网展开谈判,争取刊物应有的权益。

四是强化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的代表认为,学术期刊网的发展虽然方便了作者,但同时也直接侵害了作者的知识产权。例如,目前已经有作者对每页几角钱至1元钱的下载费用提出质疑。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充分利用与读者紧密联系这一优势,与作者联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拥有真正的力量。有的代表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教育理论刊物要求作者签署“作者授权书”的做法。

此外,与会代表还就各自的办刊思想、发行策略、经营策略、如何打击“山寨版”等进行了交流。

第3篇

一、服务教育改革: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一

2010年7月29日,《教育规划纲要》正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对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社会影响度。

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科学》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教育的主题。这就意味着教育科学研究将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到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的变化。从当下中国教育现状来看,“增数量”的目标达成是顺畅的,但“调结构”、“提质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公用教育经费所占市、省和中央财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运用“改革”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虽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运行发展的主题,是实现“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的惟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试验甚至“乱冲乱撞”,改革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往教育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损伤概率却很高。因此,作为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主阵地的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积极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主动引导作者关注重大教育改革问题,促成和推动相关研究,并及时研究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还就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学前教育普及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债务负担问题;职业教育强化问题;素质教育改革问题;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问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等。分会倡议,教育理论刊物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设立专栏、编辑专刊等形式,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承担起使命,担当起责任。

二、应对数字出版: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二

十余年来,数字出版迅猛发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高速扩张。当下,各种学术期刊网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强势媒体,不仅直接影响了传统纸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发行,而且逐渐危及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与会代表针对如下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问题之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必然,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网络阅读已经深入人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必然。从这个视角分析,数字出版是教育理论刊物发展的机遇。同时,伴随着数字出版这一“朝阳产品”逐渐走向强势,来自数字出版的挑战愈益彰显。其表现有:一是要求编辑部与其签订独家入网协议: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网,不能再加入其它期刊网。二是要求编辑部加入数字化优先出版系统:即在纸质版刊物尚未印刷出来前,就已经在期刊网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必须迎接这一挑战。

问题之二:数字出版的利与弊?

与会代表就数字出版的利与弊展开了充分讨论。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出版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其固有的长处:检索便捷、浏览方便、瞬间下载、库容庞大、资料丰富、省时省力。加之,有的学术期刊网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体产品策略,不断扩大延伸服务的范围。一是为查寻影响因子、下载量、转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过免费提供编辑部采编系统、学术论文不端检测系统等,部分满足了编辑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数字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网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资源。没有各家刊物提供源头活水,期刊网就成了死水一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期刊网有点“不劳而获”。二是上网下载费用相对高昂,没有实现免费化。目前,每页下载费用从几角钱至1元钱不等,下载10页左右,就等同于买一本刊物的价钱。

问题之三:是消极适应还是积极应对?

与会代表就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代表赞成积极应对。概括起来其应对策略有:一是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请期刊法律顾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刊物的守护职责。

二是教育理论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发行纸质版的同时,重视出版发行电子版,并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以分会为平台,联合建立教育学术论文数据库、期刊网,利用行业优势及各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浏览、检索和发表的数字平台。

三是联合起来保护知识产权。有的代表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理论刊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对话位置。学术期刊网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数据库,就在于其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在学术期刊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任何一个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借助分会这一平台,形成合作联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与学术期刊网展开谈判,争取刊物应有的权益。

四是强化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的代表认为,学术期刊网的发展虽然方便了作者,但同时也直接侵害了作者的知识产权。例如,目前已经有作者对每页几角至1元的下载费用提出质疑。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充分利用与读者紧密联系这一优势,与作者联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拥有真正的力量。有的代表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教育理论刊物要求作者签署“作者授权书”的做法。

第4篇

关键词:水彩画创作;电脑软件;借鉴融合;PHOTOSHOP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75-02

绘画艺术的创新、求变,是一个万古永恒的主题。这有观念形态的变,题材样式的变及材料技法的变。这种变在水彩艺术的创作,只仅仅局限于一般传统技法的不同表现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赖于对东西方艺术传统和其他绘画艺术精髓的继承、吸收、借鉴与融合,新思维,新方法,高科技的借鉴与运用。传统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要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沿袭下来的思想行为方式和艺术形态,是一个文化上的共同心理习惯。传统有其精华,也有可怕的习惯势力。我们要取其精华并结合现在科技为水彩艺术所用。中国水彩艺术百年发展的历史,也正是一部在继承、借鉴、融合中西文化和其他绘画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历史。

在水彩画创作实践中,为求得作品有独特的构思,经常采用“一题多画”“迁想妙得”的方式,同一主题,多画变化的构思草图,在不断变化的思考中,使预想表达的形象活跃清晰起来,能获得不同的创作灵感,最终经过筛选,确立一幅能够体现个人创作情感,表达艺术观点,独具新意的画搞来完成创作。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不同种类的创作材料和手法给水彩画的创作注入了新力量,开辟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丰富了其表现形式,增强了其表现力。

一、创作过程

水彩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人的画卷,波斯人富有异国情调的细密画,欧洲中世纪圣经手抄本的插图。及我国古代的传统洛阳东郊顾人残墓中布质画幔的遗迹,更早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时代阿尔塔米拉和拉思考(Altamira & Lascauxl)的洞穴壁画。许多古代人类用颜料、树脂调和水,作为记载他们的生活琐事,传述他们社会文明的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画家的表现对象不再拘泥于一般生活的记录,更多的拓展到宇宙空间,大到银河系、天体,小到细胞,都可以成为绘画表现的对象;摄影设备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对表现动态对象提供了方便,摄影的数字化,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游历全世界,海量的网络资源为水彩画家们获得图像提供了极大便利,丰富了人们的事业。

1、构图起稿。在传统的绘画上,在摄影没有出现以前,画家们主要通过写生的方式收集素材,依靠对结构、色彩的理解来表现世界。经常看到有些老一辈画家进行水彩画创作以前做的许多草图,大都反复推敲构图,费了很多时间,可看出老画家们的严谨治学态度。科技的不断发展让构图起稿变得容易起来,通过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被输进电脑后,利用PHOTOSHOP等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快速实现剪切、拼贴、复制、缩放、度量、撤销等操作。原来很费时的操作,现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安排好构图以后,可以通过冲洗照片或者彩色打印的方式输出,作为构图的参考。当然更为简便的操作是使用投影仪,直接把处理好的影像或者小稿投射到画纸上,创作者要做的就是用笔对照投影影像描出来即可,实现准确的放大。

2、色彩处理。图像进入电脑以后,对色彩进行处理变得相当容易,简单的一个操作就可以实现原来看起来很复杂的工作,在PHOTOSHOP中可以改变画面的色相、明度、纯度,结合选择功能可以实现对部分的改变,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通过改变部分颜色或者加进某一种颜色来统一色调;通过“曲线”命令,可以对画面的不同色彩区域进行处理,产生部分改变或反色效果;通过颜色转换功能,可以把大师作品的色彩映射到自己的作品中……用一句话来评价PHOTOSHOP的功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PHOTOSHOP滤镜的使用为色彩处理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功能,版画效果、水彩效果、粉笔画效果、油画效果、马赛克、模糊等效果可以轻易获得,再加上丰富的外挂滤镜,更是效果纷呈,其中Auto FX Software Mystical Lighting能够为图像应用极为真实的光线和投射阴影效果。利用这个软件,创作者能因此提高图片在光影两方面的品质,并达到美化效果。

水彩画的技法有:干画法、湿画法、上蜡法、刮擦法、沉淀法等。画家们通过不同技法的运用营造出不同的绘画效果。电脑软件也能将这些技法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变现出来,从而形成电脑绘画的的一种新特色。画家们通过电脑软件,将事先的预想的构图效果,色彩效果经过反复的处理来表现出来,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给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新元素。

二、利与弊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科技高速发展,电脑等高科技软件在人们的平时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6岁小朋友,对电脑等科技产品都有很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运用达到熟练的程度,可以说是只要有一部手机和电脑,你就是个摄影家或者绘画家。在以往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在传统绘画中色彩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色彩知识,特别是复合色的使用更是有较大的难度,给许多初学者带来了困难。而电脑画中新颖独特的着色工具轻易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绘画软件中“调色板”工具里包含着丰富的色彩。绘画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喜好和理解,给图画添上或擦去各种颜色。电脑画能让绘画者在色彩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无拘无束。更重要的一点是传统绘画所不具备的时效性。艰难险地,未知的宇宙空间,一闪而过的瞬间美丽风景,都是通过这些高科技软件才得以保存,让人们认识。电脑软件的广泛运用扩大了人们对于绘画的兴趣,对于绘画艺术的扩展有着更直接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水彩画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先要有对生活的感受,网络照片资源只是客观对象的一个局部,且不连贯,难以体会到客观对象实际的精神内涵,与自己亲自体验拍照完全是两回事。另外,尽管摄影技术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对于画者来说,其局限还是显而易见的,人眼是有调节功能的,能对你感兴趣的对象自动聚集,印象派画家们对景写生出来的作品,其色彩的强大表现力是照片无法比的。

然而,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在构图起稿阶段提高工作效率,其好处显而易见,但负面影响同样突出。数字化的处理难免出现机械的感觉,对电脑的过分依赖会造成人脑的退化,投影方式的出现可以准确无误地表现出对象的形体,但不加处理的细节罗列也会降低艺术品的价值,投影时的机械描画,作画者的造型能力得不到锻炼。在人类知识的海洋中,用电脑制作“水彩画”,那真的是雕虫小技;而以这种方式所产生出来的,不但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且也可以说一钱不值,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上艺术作品。真正的水彩画艺术作品,是靠水彩画家头脑里的聪明才智以及一系列的材料、工具,并通过“手工”绘制出来的。切不可以电脑制作出来的“水彩画”冒充真正含意上的水彩画作品

总之,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有其坚实的物质基础。如19世纪光学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印象派的产生;摄影的出现促使绘画由具象写实往表现、抽象方向发展。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水彩画艺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在这种情况下,逃避、墨守成规是不对的,过分依赖也有不妥,只有不断深入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合理运用高科技成果,我国水彩画的繁荣景象才会以崭新的形式出现。

参考文献:

[1]数字绘画[J].数字生活,2004(06).

[2]钟远波,罗天昱.数字绘画艺术[J].艺术教育,2006(12).

第5篇

关键词:湖南;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74

前言

现在全世界都因为互联网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家就能知道远在千里所发生的事情,全球信息化为生活提供了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为国家信息资料处理也提供了新的方式。现如今对一切事物就不能墨守陈规,都要以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可以说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引导了一个社会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命运。若是将国家土地资源也与信息化融合在一起,土地资源将会更加便捷管理,使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所以更应该加快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与我国的国土资源信息管理结合在一起。

1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的内容

国家土地的信息资料系统就是把我们国家的土地的各个部分、各个区域,土地如何分布的信息资料都存在电脑的系统里,在对应的电脑中能够把和土地有关系的资料与信息进行删除增加和修改,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查看关于对应土地的信息资料,可以对其进行计划和评价。实际上,电脑软件系统的组成可以表现出该系统的性能和特点。国土信息资源信息化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其中包含了很多其他的科学与技术。能够看出,国家土地资源的开发在某种程度上很依赖于软件功能。

2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湖南省自从设立了国土资源部门之后,就在建设国家土地资源资料信息化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与开发。为了使这项巨大的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实施,湖南省严格的遵循我国颁布的相关土地资源资料信息化法律,以此促进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并且专门针对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设定了未来要发展的目标核计划,对发展的道路做出了精心的规划,使信息化体系出现了初级形态。到今天,湖南省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立了国土资源数据中心

湖南省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的信息化,针对这项计划建立了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累积了非常多的信息,将国土信息数字化并保存。省市国土有关的部门都建立了将国土资源变为数字信息的目标,在现在已经拥有的资源技术与资源的基础上,有关的部门都进一步加强了对基本资料信息数字信息化的执行力度,并且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个初级的收获为实现全面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了国土资源政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一项工作的完成效率是最关键的评估标准,为了能提高国家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的效率,湖南省的省市县的执行单位都开始加大对信息资料体系管理与建设的力度。而且现在也都在应用建立起来的体系,将所有的土地资料放入系统当中。在这个体系中可以进行检查和监测、统计和分析、进行许多复杂的工作,还可以检测因为土地质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在其他任何关于土地资源管理方面都有特别好的运用。

2.3 建立了信息化标准体系

除了在以上2个方面取得了成果之外在建立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方面也做得很出色,使得信息化体系更加的规矩,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步发展。湖南省颁布了许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提升信息化的标准化的程度,相关规定提出建议应该构建出一个信息标准化的基本构型,计划好每一步应该达到的目标,做好实施内容的提前策划。如今,这个信息的管理体系已经呈现出基本形态,而且拥有了比较实用并且可用的实施方案,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等方面都做得很出色。

3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方面都有着不小的成功,可以说是初见成效。但是,在一些细节的方面依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下面就将这些不足一一罗列出来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更加顺利。

3.1 数字化信息积累不足

在数字信息化系统结构建设的过程中,有的相关单位一门心思只专注于建设单位的硬件设施,想采用最高级、最顶级的工具机器。但是在注重硬件设备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了设备中软件应该如何应用、如何应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将国土资源信息化做到最好,也不注重管理的方法应该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流程与实施规范。这种情况就导致了那些先进的设备不能物尽其用,白白浪费了许多的金钱与资源。

3.2 信息资源利用滞后

因为体制、机制和其他的种种原因,几乎所有的土地信息资料都是局限于个人和某些单位机构的使用,信息资料的相互联系相互交流做得不到位,网络覆盖率也不够大,能够获取的信息量也不够大。还有,由于湖南的数字资料相互交换交流的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网络系统仍然无法满足土地资源资料与信息共同分享的需要。而且,在已经建立起来体系的上面,这个体系的安全运转过程和运行的方法依然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3.3 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除了以上2个方面之外,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这其中包括土地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的构建进展程度和实际运用的不平衡。在发展的局面中,大致呈现着我国东部进展和应用较好,可以较好的应用先进的技术把信息化做得淋漓尽致;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国土数字信息化的进展程度和技术的应用也在慢慢的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湘西、怀化等偏远地区由于经济问题,相对来说就较为落后,和长株潭的水平相差甚远。湘西、怀化等偏远地区呈现现在的局面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偏远地区位置偏远,拥有相应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太少、没有足够的金钱满足设备上的需求;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土地资源的资料与信息缺乏,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以前的资料累积得也不够充足,造成了信息化构建的落后。

4 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国土资源的信息化是证明湖南省正在逐步向现代化发展,提高湖南省在国家土地管理方面上的水平,所以得到了省政府的重视,然而湖南省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要对存在的不足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4.1 加强宣传力度

为了信息化体系的发展,应加大宣传的力度,将信息化时代的概念和高科技管理的信念传播给每一个人,让所有人都能了解信息化对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这样有利于信息的整合与利用,使信息化的建设不断地快速发展。

4.2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做好基础的,就像建设一栋大楼,没有稳固的根基,即使大楼建设的再高也会面临随时崩塌的结果,建设得越高,崩塌的就会越严重。在建设信息化的这项工作上也是一样的,应该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第1步就应该彻底地了解这其中的利与弊,应该如何应对。此外,还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信息平台,使管理统一化,一致化,实现信息资料的共享和管理。而且应该扩大网络信息资料的覆盖面积,使湖南省的各个地区都能实行信息资料的交换和分析。

4.3 统一技术标准

除了建设信息化的基础以外还应该统一技术的标准。使各市州的信息管理都能够统一进行,发展的进程和步调能够达成一致,不会出现因为各个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负面影响。统一了技术标准,使得信息管理更加的规范,能够增加工作域管理建设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信息资料因为技术的不统一而丢失或者残缺不全。

4.4 构建区域互助

除了各个区域自身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意外,各个区域的互帮互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各个区域之间应该分享各自管理和建设的经验和技术。湖南省应该构建出这样的一个体系,不仅仅只依靠国家、省的帮助,还要每个区域都相互扶持,解决各个区域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得湖南省的每一个区域都能共同进步,使湖南省这个整体可以进步的更快。

4.5 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

虽然说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也是各个企业甚至国家竞争的筹码。因为一切高科技的产物都是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制造出来的,所以湖南省也应该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如果没有信息化的人才,就只能够一直跟在别的国家的身后,永远是人云亦云,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正是因为这样,湖南省必须加大培养专业人才的力度,使湖南省的人才资源能够源源不断,让湖南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设能够不断地发展。

5 总结

湖南国土信息化建设正在逐步的进行与发展,属于湖南省专属的信息化时代也即将到来。虽然在国土信息化建设的这一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但是仍然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应该早些针对这些不足做出相应的措施,对将来会出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守相关规定,并且规范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化、统一化、普及化。也要使我们普通公民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和高科技的重要程度。湖南省应该珍惜爱护人才,不仅要吸收别的地区来的专业人才,更应该自己培养人才,不能受制于人,这样湖南省的信息化管理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崔政军.省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山东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05):120-121.

[2] 范延平,吴洪涛,邓颂平等.面向SOA的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架构设计与实现[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06):9.

[3] 刘吼海,李浪聪,徐剑波,胡月明,陈月明. 国土资源信息采集更新平台的构建与多业务应用[J]. 南方国土资源,2015(06):89-91.

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商业模式;转型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一、博弈之下,纸媒商业模式基因重组

对于报业而言,多年来的商业模式一直依靠“发行”和“广告”这两条腿走路。但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诞生后,纸媒唯一的核心优势――内容,受到了严重冲击。由于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的单一,让纸媒在发行量已经触顶的现实下,面临着广告经营雪上加霜的困境。在种种因素促使下,传统纸媒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球报业对于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并在业内掀起了一股热潮。

从目前报业与新媒体的博弈进程来看,报业进行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的目的绝不是要取代传统报纸,也不是将报纸的原创内容移植到互联网上占领舆论阵地,其核心则是在纸媒优质内容基础上,通过多次利用和多元开发对原有盈利模式进行拓展,从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换言之,纸媒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否很好地利用数字化深度开发技术,让纸媒原创内容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服务获得多次销售的机会,从而实现传统报业商业模式的基因重组。

(一)“付费墙”的利与弊

美国及欧洲报业最早进行了数字化盈利的探索,1995年1月22日纽约时报推出网站是其代表性事件。但数字化真正进展则是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最权威的发行量统计单位美国报纸发行稽核局(ABC)从2010年10月起改变了其发行量计算方式,将报纸的印刷版和数字版订阅合计发行量,

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也让人们享受到了免费的“新闻大餐”,但对报社而言,却意味着印刷版订户和广告收入的下降。为此,越来越多的报纸通过网络或移动媒体开始向读者竖起“付费墙”(Pay Walls)。1997年1月,华尔街日报网站设立付费墙,成为美国主流大报网站在内容收费方面的先驱,并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赢得20多万订户。默多克也于2009年5月12日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

由此可以看出,改变原先内容免费的战略,通过对内容收费并让其产生效益,已经成为许多报纸不约而同的选择。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付费墙”并非是所有纸媒的救命稻草,从目前看来,效果有好有坏,不少报纸在收费后流量大减、广告额下降,被迫恢复免费的案例也不在少数。2005年9月,纽约时报网站首次没立付费墙.然而却带来了网站访问量大幅下降,对当时主要依靠广告盈利的报纸网站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存2007年9月该网站暂停了对绝大部分内容的收费。

通过梳理全球报业在新型商业模式上的探索,可以看到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之中,几乎所有最大型报业集团都在建设付费墙之列,而且它们也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一种可进可退的收费方式,以便必要时回到原有免费形式或进行必要调整。

(二)延伸价值链条,提供资讯服务

不少纸媒开始寻求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新型商业盈利模式。由于纸媒在经过多年累积后拥有庞大的原创内容资源,因此,将所有资源重新整合,在新型移动终端上,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或是提供及时、有效的资汛内容服务成为一种新型的盈利模式。

2002年开始,日本读卖新闻就和出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推出了“读卖PDA”业务,向无线局域网PDA用户提供24小时的新闻服务,这项业务的收费为每月600日元。另外读卖新闻还和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一起与奥林巴斯合作推出“H-Studio”,向手机用户传送各大报纸新闻的语音版。这成为早期纸媒通过延伸价值链条,创新盈利模式的经典案例。

我国的纸媒也开始了以资讯服务为核心,对新型盈利模式进行探索。如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夕,南方都市报在iPad上推出“广州亚运指南”客户端。结合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为用户提供亚运赛程、参观、赛事资讯,还有亚运场馆周边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信息。根据动态位置调用GPS路线导航,有查询电话拨打,同时具备中、英、韩、日四种语言。这款资讯服务类应用在iPad上收费1.99美元。在苹果商店上架不到一周,跃升体育收费类销售榜第一位,成为南方都市报第一个实现收费的产品。

(三)分羹新媒体广告市场

新媒体广告颠覆了报纸传统的广告营销模式,报纸广告份额不断被蚕食鲸吞。在此背景下,纸媒开始打响自卫反击战。纸媒可以学习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优势,打造专业细分的网络信息平台,极力促成分类广告向网络平台的转移,或通过网络的二次传播提供增值服务,稳定客户资源,创新盈利模式。

在新媒体这一开放的网络空间中,用户通过超链接、搜索等穿梭于各大网站、各种服务和应用中。而互联网广告投放强调利用cookie等技术建立庞大的用户数据库,并针对目标受众进行跨媒体的、跨网络平台的跟踪性的、精准的整合营销。这种跨网络平台的互联网广告投放模式是与传统报业相对封闭式的广告营销完全不同的。

因此,报业流失的印刷广告大部分并未转投报业控制的新闻网站,而转向了新兴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目前,部分美国报纸已经开始与顶尖级的互联网企业、广告网络公司展开合作,如纽约时报与GOOGLE公司合作进行网上广告经营活动。但是,这种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受众的报业数字营销才刚刚起步,数字化报业是否能在互联网整合营销平台中分得一杯羹,仍是一个未知数。

(四)基于数据挖掘的盈利模式

在分析纸媒广告收益时,不免要涉及到“二次售卖理论”。报纸的二次售卖指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对于读者数据的处理和重视将推动传统纸媒的巨大变革。而这正是报纸的软肋。读者是谁,在哪里,有何需求,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变化的过程、趋势等此类问题,基本上凭借一种定性式的估计。但现在,人类社会已从信息时代进入数字时代,并向智能化时代迈进,对纸媒传统的盈利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一些高端报纸或者专业化明确的报纸,比如金融财经类报纸,在确保一定读者数量的前提下,更需要强调的是读者的质量和边界感。因此,纸媒需要对自有的数据库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通过数据库技术锁定核心读者,对行业或区域综合信息进行系统的整合,建立起分级管理使用的强大专业化数据库,可以大大提升报纸的营销能力。

而美国媒体研究机构PEJ也发现,2011年中,半数以上的报纸都开始做起数据生意,如根据报纸自身多年的数据积累,开办咨询业务,为商家、个人用户等提供网上咨询服务。盈利虽然不多,但是报纸能够借此成功盈利的比例却很高。

因此,要想通过数据库进行盈利,笔者认为纸媒首先需要构建读者数据库,要掌握详细真实的读者信息,并对行业或区域综合信息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起强大且专业化的读者数据库。利用品牌影响,报业机构在向社会提供专业数据库销售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读者共享数据资源,为其提供无偿服务。

其次,运用数据库技术,可以按照地区、收入、职务、年龄等条件,分类挑选需要的目标群体,对于广告主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例如,杭州19楼正是通过深度挖掘数据库资源,对所有用户通过年龄和需求这两个维度进行细分,让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效果更加精准,无论是对广告公司还是广告主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最后,在深度挖掘数据的基础上,纸媒可以对核心信息资源适当收费,以此聚合出庞大的数据库使用人群和数据平台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备的读者数据库,锁定核心读者,实现报纸的经营、广告商的诉求与读者偏好的三环重合。可以说,读者数据库是纸媒实现数字化盈利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完备的读者数据库不仅可以实现基于传统的报纸发行、广告,提高报纸精准发行率和广告有效达剑率;也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读者人群,准确设计数字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项目,吸纳高粘度用户;还可以与其他行业如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机构展开信息资源合作,实现数字化背景下的精准营销,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但是,对于报纸来说,要想依托数据而实现真正盈利,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面对:首先,纸媒需要整合各种渠道,为读者随时订报提供便利,提供全方位的订阅模式。其次,要解决数据挖掘的精准度问题,将订阅者信息进行细分,通过打标签的方式使数据库在构成和使用上更为方便,这对数据挖掘者有很高的要求,因为需要整合各种技术平台、数据平台,以及广告公司与广告主的需求。虽然面临两大障碍,但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盈利模式一但建立,除了广告方面的竞争优势,还具备提供更细分的增值服务内容。因此,对于纸媒而言,这条路是一条金光大道,只是有待于更好地挖掘和探索。

二、商业模式创新,悲观与乐观的争论

传统媒体的广告垄断地位已被新媒体打破,而广告主在做预算以及购买时,也更加注重多种媒介形式的组合,以此谋求传播效果最大化。而数字化是否能够拯救目前报业经营危机,最终还是要看其带来的利润是否能够弥补纸媒传统收入的不断下跌。

虽然学界对纸媒新型商业模式有不少悲观论调,如建议报纸向非营利或者低盈利的公共机构转型,但也有不同声音,认为应当将焦点放到如何促进纸媒数字化带来更多利润上。美国新闻研究所在关于报业转型的大型报告《下一代报业:转型的蓝图》认为,大部分报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只是“用新技术复制旧产品”,忽视了“非媒体消费者”的需求和“媒体消费者”的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报业必须采用新技术,增加互动功能、搜索功能、可扩展功能、可定制功能等,掌握数据库、网民交流、网上社区.-三种新的基础建构能力,生产“新闻之外的内容”来吸引受众。

虽然全球报业涌现出了不少新型的商业模式,但在最关键的、最深层的数字营销层面尚未突破。目前看来,无论新旧商业模式,广告始终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受众付费阅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美国皮尤数据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微博等新兴媒体出现后,直接通过报纸等阅读新闻的受众数量在降低,但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获取新闻的人数却在上涨。而这类新媒体凭借新监测体系使得广告商对广告投放的精准度、收益更加关注,这也成为付费报纸发展的方向。但确定收费内容一定要慎重,要能准确判断哪些内容对核心受众来说最具价值,然后才能收费。读者细分也至关重要,既要划定核心读者,又不能将收费人群扩大化,流失潜在读者。

其次,对于传统展示广告来说,网络并非理想的传播环境。但网络也有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比如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建设,能够使广告受众定位更加精准,内容高度对象化。与此同时,广告受众还能够一定限度地自主选择广告内容,有利于减低对广告的抵触。

综上所述,对于传统纸媒而言,在激烈的内容同质化竞争的今天,必须要提高信息质量、突出报纸特色、明确未来发展定位、打造不可替代的品牌才能够克服整个报业衰退期中的收费困境,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而在新型商业模式探索中,也必须要有清晰的发展路线和良性现金流,才能熬过这场没有硝烟的内容大战。

第7篇

为了能够真实地了解目前国内高中的信息技术数据库教学情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收集了一些数据库课堂教学网络视频。同时,也把近期参与的学校国际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预科课程(以下简称:“新大预科”)信息技术数据库课堂教学片段进行了记录。在此,将通过中外课堂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就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

问题一:数据库该如何定义

案例1:某一年江苏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获奖教学视频(数据库教学第一课时)。一位获奖者在授课时直接向学生引出了数据库概念。其中对数据库是这样定义的: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只不过这个仓库是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

我们十分认同授课者把数据库形象地比喻为仓库,使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建构起数据库这个信息技术术语。但如果把数据库视作是计算机产生后出现的技术,是有歧义的。相信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定义数据库概念时,也会不经意地和计算机挂钩,因为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数据库就是和计算机紧密相联的。在近几年的数据库教学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教师主要是通过教授如何使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来进行数据库字段、记录等基本要素的教学。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Access只是数据库管理软件,不是数据库,但一谈到数据库,学生总是马上反应到Access软件的使用。

我们在学习我校国际部新大预科计算机课程教学用书《计算机学习》和由英国CGP出版社出版的英国高中《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学习用书时,发现这两本书中的数据库教学内容——数据库基础概念与Access软件的实践操作之间的教学层次非常分明。学生在学习数据库基础知识时,完全不涉及进入具体的某一数据库管理软件。案例2中呈现的是我们在新大预科信息技术课堂随堂听课记录的教学片段。

案例2:新大预科的数据库教学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databases(数据库)。

授课对象为已通过当地高中入学考试,同时英语水平达到新大预科要求的学生(层次相当于国内普高一年级的学生)。

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任务,由学生通过小组活动(Group Activity)讨论生活中的数据库应用实例并填入教师设计的表格中(如下页表1),并概括出数据库的概念。

令人振奋的是26位学生中有89%列出了至少5个在生活中遇到的数据库应用实例,其中有学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火车票实名购票、QQ网上注册、百度音乐库、飞机航班信息实时查询、银行ATM取款等。学生讨论并完成表格填写后,授课教师在教学PPT上呈现了两组图片,一组是耶鲁大学史特林纪念图书馆借书大厅图片,同时提出了一个概念:Paper-based Database;另一组来自于任教学校图书馆借阅大厅图片,并提出了另一个概念:Computerized Database。(我们对以上两个术语是这样翻译的:纸质化数据库、数字化数据库)。随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提炼数据库概念。学生是这样提炼出数据库概念的。学生甲:数据库像仓库,用来存储数据;学生乙: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有一定规律的;学生丙:通过一定的规则,人们能使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学生丁:通过计算机使用数据库,能大大节约使用者的时间。

教师十分肯定学生对数据库概念的提炼。同时,在最后总结学生提炼的概念时,他特别纠正了许多人的错误认识,即数据库是计算机的产物。

从案例2,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数据库概念的提炼完全可以依托学生的知识背景,把握其认知规律,由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与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而不应由教师直接下定义进行填鸭式的概念灌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仅凭一时的臆想把数据库的产生与发展放入计算机的发展中去认识,将会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概念理解上出现偏差。因此我们认为,教学中进行数据库概念提炼时,应该与“计算机”这个名词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构建出准确的数据库概念。

问题二:数据表、字段、记录一定要在Access等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实现吗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中记录、字段等术语,会进行表结构的设计是建立数据库的关键。许多教师在为学生构建这些知识的时候,总是借助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来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数据库中的表、字段、记录。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强,便于学生实践操作。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把数据库的基本要素误认为是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有的要素,而产生了概念上的混淆。

案例3:接案例2新大预科课堂。

在完成了数据库概念的提炼后,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列出了Libby6个朋友的信息(如表2)。

在分析表2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把记录、字段的概念向学生进行了解释。然后请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利用给出的朋友信息,其中包含他们的全名、地址、出生日期,设计一个名为“Libby”的数据库,完成数据表“friends”的《数据字典》的相关内容的填写;同时强调:考虑建立哪些合适的字段才能够高效地显示和查找该数据库中的信息。

《数据字典》设计如下(如表3)。

在当时听课时,我们心中有一种担心,认为学生肯定不能胜任这项任务。没想到,当教师汇集了学生的表格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评价时,我们意识到刚才的担心是多余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教师给出的《数据字典》的表格填写。其中,还有一个学生在《数据字典》中添加了“朋友ID号”。

我们认为,正如在信息技术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通常先和学生讨论算法的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算法后进入某一种程序语言的编程一样。同理,数据库教学中如果能够借鉴案例3中的教学方法,把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建立表结构的实际操作进行抽象化,利用《数据字典》构建数据表结构,将能引导学生从数据库学习一开始就建立起正确的数据库各项基本元素的理解,正确厘清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

问题三:“数据库应用体验”该如何“体验”

案例4:某中学开设的大型公开课现场。

授课教师开设了《走进数据库》的对外公开课。在课堂的前一半时间,她创设了一个保护濒危树种的场景,让学生体验了濒危树种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在该活动中,教师抛出了一个个小问题:如何查询现有濒危树种的信息?发现了一个濒危树种的信息,如何添加进信息库?如何删除一条信息?从而为紧接着的数据库建立等技术的学习内容打下伏笔。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学生先体验濒危树种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Access进行表结构、字段、记录的建立操作。

案例4中数据库应用实例与地理学科内容的有效结合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学生从中了解到了这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然而,我们观察到学生在整个体验活动中,似乎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进行的。数据库体验仅仅定位在了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使用上,体验的过程仅是完成教师设定的一个个教学步骤。而数据库在数字化时代已悄然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却回避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数据库应用实例,而特意设计某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让学生进行体验,显然忽视了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本文的案例2教学中,新大预科的学生在对身边数据库举例的同时,“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实现。同时,我们能够感觉到学生对数据库的了解程度已经超越了国内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数据库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不像十年前那样还局限在某些行业了。当“云存储”等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术语已经进入学生的生活中,数据库课堂教学如果依旧停留在教师举例、学生“被动体验”的年代,将会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形成隔阂。

我们认为,课程标准提出的“体验数据库应用”教学要求,不应该仅仅让学生在教师指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实现被动体验。放开学生,让他们的思维走出课堂,与时代握手,实现信息技术社会中各种形式数据库的真体验,如淘宝购物、机场航班查询、图书馆图书借阅,等等。学生将能够体验到数据库已无处不在,也能够对数据库应用形成自己的见解与反思。

问题四:数据库应用除了“优势”,还存在其他影响吗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必修部分的内容标准其中一条是:感受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方面的优势。我们认为:数据库的利用优缺点并存。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中强调: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分解课标内容的时候,明显忽视了这一点。

在近几年兄弟学校教师开设的《数据库》相关公开课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有授课教师提到数据库应用中存在的缺陷。而在国外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却经常要对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大讨论并陈述个人观点。

第8篇

说明文阅读是初二阅读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熟悉考点,掌握对策,才能在考试中拿到理想的分数,而对文段作用的考查是近几年的考点之一。所谓“文段作用”就是说明某一段或某句话的作用。把握文段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结构、内容上的作用

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如(2008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小品建筑》中第一题:文章开头从一种文体的名称“小品”写起,有什么作用?答案:作用是说明“小品建筑”名称的由来。文章由大家熟知的“小品”这种文体名称写起,目的就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名称的由来。

2.结合说明方法谈作用

通过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起到了某种说明作用。如:2009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气温变化的利与弊》中第二题: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本句话使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准确地说明了气温上升或下降1℃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

3.结合具体语境阐明其作用

分析文段的作用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这样答题才能准确、全面、不偏题、不跑题。如(200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漫话溜索》中的第二题: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答案:表明溜索的历史久远,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趣味性,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典例回放

(200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

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

赵建国

多数电子产品的文本内容与播放器是分离的,比如录音带和录音机,移动硬盘和电脑。报纸杂志只要保存下来,人们就可以随时翻阅;而如果没有相应的解码器,一些电子、数字存储装置几乎就是一堆废物。设想一下,如果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文艺作品、科技知识被存储在已经或即将淘汰的电子、数字存储装置上,那么如何完好地还原它们将成为问题;而且时间越久,还原的难度越大。

随着电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5寸、3寸软盘已经被淘汰;随着数字录音、录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也正在逐渐被淘汰。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现在公众普遍使用的U盘、移动硬盘是否有一天也会被淘汰?

现代高科技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更新换代的频率很高,而且是以加速度的方式。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大约从2000年开始的25年内,主干网的宽带每6个月增加一倍。随着微处理器和主干网宽带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关器件也需要不断升级换代,U盘和移动硬盘发生新变化在所难免。由此可以想象,我们现在保存在U盘和移动硬盘上的文档数据也许有一天就会无法打开,正像现在人们很难找到带有3寸软盘插口的电脑一样。

如果有一天,更新的存储和解码技术出现了,你手里的光盘不能播放了,你想过会因此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吗?

科学界人士正在探寻着各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首先,电子解码器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应当尽可能与已有的存储器件兼容,否则可考虑限制上市销售。也许这样做会使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有所减慢,并可能使电子产品的功能变得繁杂,但为了数据资源能够完整、有效地保存和传播,这样做很有必要。在现实商业活动中,部分上市的新存储器件(比如光盘)已经这么做了。但这些生产者并非有意识地要完整保存数据资源,而更多是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这样一来,势必使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件上得以保存。当然,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也是必要的。这套备用系统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虽然此举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很值得。另外,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数据库机构以及民间有心人应当有意识地收藏已经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的状态――这一点很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真正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在当前提出“使现代文明在数字时代能够完整、可辨识地保存下去”,不是杞人忧天。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

(选自《光明日报》)

1.第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主要说明了 。

2.第四段的作用是什么?

3.第五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答:

4.最后一段中的黑体词语“这个”指代什么?

答:

5.下列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报纸杂志上保存的文化信息,人们任何时候都可解读,因此它是比数字化存储方式更值得推广的文化传承形式。

B.由软盘已被淘汰,录音、录像带正在被淘汰,可以想到U盘、移动硬盘和光盘将来也可能会被淘汰。

C.市场需求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样势必使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上保存。

D.已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建立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以及对说明内容的归纳。第2题考查的是文段的作用,学生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答题,缺一不可,同时还要结合上下文和全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来答题。第3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及概括能力。找对关键性的提示词,结合题意筛选、概括,就可答对题。第4、5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定要从文中找依据。

失误警示

1.没有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有的考生答题时只答一方面,或忽略内容或忽略结构上的作用,答题不全面,致使不能得满分。

2.没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作答。说明文在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会在文中有明显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学生在作答时只有文题相结合才能得高分。

3.概括不全。做阅读题时,如果没有细致分析、综合概括,往往会遗漏某些要点,而这常常是失分的关键原因。

模拟训练

触摸变色布

李春才

在中国科技馆,有一件神奇的展品。从远处看,这个展品是一个色彩鲜艳的装饰画,图案抽象而耐人琢磨。走到近处,想看个究竟,如果不经意间,将身体某个部位,如手、脸贴在布面上几分钟,您就会惊奇地发现:接触部分的颜色变了,清晰地留下你的手印或脸蛋的印记。试一试再用手在布上摩擦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咦,也变色了,这是为什么?

原来,这个装饰画是用热敏印花技术印制的。由于布面中加入了变色剂,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变色剂中的高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在英国曾经举办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时装表演,模特们身上穿的衣服就是经过热敏印花技术处理过的。伴着美妙的音乐,当模特婀娜多姿、徐徐走过T形表演台时,随着身体的摆动和起伏,引起衣服的贴服和飘扬,服装便变幻出彩虹般的动感视觉效果;微风袭来,吹凉了裙袂和飘带,模特身上的衣服又呈现出新的色彩,将时装展示会的气氛推向了极致。观众在享受到服装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的妙趣。

在诸多热敏印花织物中,有一种变色T恤衫,变色温度介于体温与室温之间,图案色彩鲜明,变化明显,过渡协调,颇具风格。热敏印花的游泳衣则利用水温与体温的差异,形成色彩变化和图案变化,非常醒目。用热敏涂料染色制作的工艺绢花,室温改变,花的颜色也会改变,具有显示温度的作用,为室内装饰增添一份情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织物都是要反复使用的,所以热敏印花技术中使用的变色剂是可逆型的。也就是说,当温度改变达到变色温度时织物出现的颜色,温度降低后会消失。但是,当温度再次恢复到变色温度时,同样的颜色还会出现。还有一种变色剂是不可逆型的,当温度达到变色温度时颜色改变,随后这个颜色就固定下来了,不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

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假设将七八种代表不同变色温度的涂料相间地刷到航天器的表面,这样,不管它在天上飞,还是已经回到地面,看到它的颜色,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局部温度。如果我们的想法能够实现的话,那就可以省去一套温度检测系统,尤其可以省去多如满天星斗的测温探头和布线,从而减轻航天器的重量。亲爱的少年朋友,你有兴趣和信心将这一设想变成现实吗?

(选自《大众科技报》)

思考练习

1.本文第一段有怎样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 多媒体 优化

21 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有机整合,是广大教师、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提倡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介入,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实现英语教学的突破与发展的目的。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

1.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1.1 有利于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教学中如果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以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如在新课开始前,播放几首跟课文有关的英语歌曲,朗读简单的英语谚语或运用多媒体做个有趣对话让学生表演,有助于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为听、说、读、写。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靠录音机和教师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过于单调,控制不便。计算机的应用,弥补这些不足。优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优点。并且网络上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较大。在语音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在播放中,可以任意前进、后退、重复。如果学生对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重听。这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等感官,把“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再加以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很容易就得到了提高。

2.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学教学中

信息技术能保证将生动的场景、具体的形象呈现给学习者。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这是一种捷径。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乃至其他学科的教师热衷于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图文并貌的教学方式使课程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然而信息技术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当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而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的本质及辅助功能。

2.1 适当使用,适时而用

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信息技术要恰当地为课程目标服务,绝不能为使用而使用。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多、技巧性也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重点,教学目标,选准突破口,选择媒体和运用媒体的最佳时机,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信息一定要适度,内容一定要有代表性,并留足学生和教师充分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2.2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难点、疑点,如果内容太多、信息量过大,必然会冲淡中心,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如Madam Courier这一课,本课的中心议题是通过阅读了解Courier的成长经历,使学生懂得:只有勤奋好学,勇于拼搏,创新工作,才能勇攀高峰。有的教师在讲授本课时,搜集了许多关于Madam Courier的趣闻轶事。这样做不仅无增加了课程的容量,也冲淡了本节课的教学中心。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时,一定要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统一的资料,要找准本课的重点、难点,要选那些如何将抽象化为具体、将难点化为易点的资料,切忌牵强附会、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发生。

3.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事项

一要务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优势,良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是信息技术无法取代的,我们不能为用而用。有的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请专人或多人做课件,搞得一堂课乱哄哄的,看似异彩纷呈,实则绣花枕头,上过之后学生什么也说不出来。

二要有选择性的使用,不搞一刀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许多年来一直采用的实物演示,讲解和操作是行之有效的,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是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计算机的确有传统教学工作的一切功能,但是不是说有了计算机,传统的教学手段都要统统抛掉,像录音机、录相机、投影仪等都不见了踪影,一切由计算机来代替,这样多媒体就变成了独媒体。任何一种工具都有它的利与弊,我们要用其长、避其短。如单独的一张图,幻灯用起来就比较简便,清晰度也高。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变革课堂教学的结构,优化课堂教学,但也要注意,它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不能泛泛而用,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要适时而用,适度的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