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人工智能在英语教学的应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隐喻的认知
(1)隐喻
隐喻的基础是概念,人们常用隐喻来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或者熟悉的形象组织起来。隐喻是在反复出现的体验形式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一个纽带。隐喻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而产生,可能随着其发展逐渐消亡。胡壮麟(1993)认为“认知”应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思维过程,即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二是世界通过大脑对人们思维的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认知主要通过语言的方式,非语言的手段在认知过程中稍逊于语言手段。
隐喻是借助语言表达出来,但隐喻的源头却落在思维概念上。如果讨论隐喻不深入到思维概念的源头,就不能真正地认识隐喻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冷落了不少原本应该在译文中反映出来的隐喻。隐喻化成分在语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莱考夫的Metaphors We Live By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莱考夫的经典之作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比喻和翻译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他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A事物来进行理解和体验B事物。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一社会的文化、隐喻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许多深层文化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此外,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隐喻使用上有较大差异。隐喻是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掌握隐喻的功能特点在现代外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
隐喻比如有一个常用的比喻:Argument is war.辩论本身并不是战争,但这两个现象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首先在战争中,一般有甲乙双方,辩论中也是这样。另外,战争可以有输有赢,辩论也可以有输有赢,战争有攻有守,辩论时也可能有攻有守。但战争毕竟是一个有具体形式,可以有不少物理特征的过程,而辩论就不见得那么具体了。这个例子就是用较具体的战争来构造辩论的概念就更便于说话者表达,也更便于读者理解。这种从思维概念衍生出来的比喻表达法如下:
1)You disagree?Okay,shoot!
2)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
3)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he target.
4)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5)I demolished his argument.
6)I’ve never won an argument with him.
7)If you use that strategy,he’ll wipe you out.
8)He shot down all of my arguments.
?摇?摇?摇?摇?摇?摇(Metaphors We Live By,p.4)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表达战争时使用的一些概念都被用来表达争论了。这种借助一种较为具体的概念来看另一个不那么具体的概念的方法,使人能以一种更熟悉的经历为基础来理解另一个不那么熟悉的事物,这恰恰是比喻的本质。正如莱考夫所说:“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
很多抽象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概念的边缘比较模糊,不容易把握。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具体的、可以触摸的,可以感知的东西作为理解抽象概念的中介,那么进行思维就比较方便,表达起来也就更容易。莱考夫用inflation这个词为例,可以看出实体比喻的概念在我们生活中俯拾皆是:
Inflation is an entity.
1)Inflation is lowering our standard of living.
2)We need to combat inflation.
3)Inflation is backing us into the corner.
上面的例子中,inflation这个完全是抽象的经济概念被当成实体。把上面句子中的比喻去掉,作一下对比:
1)Because of inflation,our life is not as good as before.
2)We need to do something against inflation.
3)We are in a very difficult situation because of the inflation.
在1),3)句中inflation就好像一个人,在比喻用法中变成了动作的实施者。而combat inflation中的inflation就如同敌人。2)句中的inflation就变成了被把握的对象。可以看出用比喻的句子文字优美生动,更是为了便于把握意义。这些实体比喻都是隐性的。莱考夫在书中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类隐喻的普遍性。比如:
1)Our influence in the world has declined because of our lack of moral fiber.(entity)
2)He went to New York to seek fame and fortune.(substance)
3)My mind just isn’t operating today.(mind as an object)
4)Life has cheated me.(life as a person)
这些是隐性的,属于文化的,属于语言体系的,约定俗成的比喻。
2.隐喻认知功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语言层面
人类的语言是以词汇为基础,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中首要先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核心。比喻不只是语言的表达形式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思维方式问题。语言表面上的表达形式都有深刻的原因,比如目前在高科技文化中有人说data warehouse。这种表达方法实际上是说话人在使用这个语言表达法之前先将data比作了一些实物,而将储存data的地方比作一间间有形的仓库,思维概念上这么一比,一个语言上的隐喻就出现了。这个比喻相对来说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翻译成“数据库”,而没有必要说“所有的数据像放在仓库中一样”。有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用比喻说话,因为有些比喻说法由于使用的时间较长,比喻色彩已经没有那么浓厚了,不再如当初开始使用的时候那么引人注意。但仍然是以比喻为基础,比如“Jack is in depression.”,很难意识到其中有一个比喻。in本来是表示三维空间的,我们可以理解为“杰克处于失落之中”。把in所体现的三维氛围在译文中体现出来,比如:“Lily is in the classroom.”但当我们用同一个in来表达depression的时候,实际上是借用表达空间的in来描写情感。in是一个“隐蔽”的隐喻.但有时隐喻是比较明显的,容易被忽略。比如“There is a farm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其中foot表示说话人将mountain比作人,所以才用foot。也可直译成“山脚下”。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从教材中多讲解隐喻结构的语言点。比如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中,“A Valentine Story”这一单元中“Each letter was a seed falling on a fertile heart.”。其中seed很形象地把书信的频繁、密集的联络表现出来。letter和heart的关系,通过隐喻的表现成为seed和soil之间的关系。而seed最终也会萌芽结果,意味着letter也会带给寄信人感情的升华。人类总是喜欢借助较直接的物理性经历来把握非物理性的经历,而这种用一种经历来理解另一种经历的方法恰恰是各种比喻说法的思维基础。比如“Mary is in the classroom.”是纯粹表达物理方位。把in 借用来表达love,实际就是一个比喻。把love变成一个有三维的空间,某人正在这个空间中。在日常生活中,将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引入另一个领域,使其看得见、摸不到。比如,“I have a cold.”,这时cold就像是一个可以用手把握的实体。我们说“我头疼得要裂开了”,是将头比作实体,在内部压力下快要破裂了。还有download a program,是将program这个看不见的计算机软件当成了可以从车上卸下来的实体(如机械)。如果比喻只在语言中存在的话,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美化语言,使语言锦上添花。
在英语教学中如要求学生用较抽象的思维方式,用事物内在的一些特征来组织经历,有时会抓不住想要表达的概念,一用比喻,把握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He is at the peak of his career.”其中的peak一下子就生动地把他目前事业如日中天的状况表达出来。如果不用比喻,可以这样表述“He has never been so successful in his career.”没有比喻的这个说法没有第一个更有表达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运用隐喻进行思想的语言表达习惯。在教学上尽量创造轻松又要求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有情趣的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以声、形、图、景等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兴趣。
(2)文化层面
在课堂教授中,教师应该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联合起来。在讲授语言现象时穿插英美文化内容,由于比喻不少都是借助方位、实体等基本思维概念来表达,不同文化的人在基本思维概念上有相通之处,直译的情况很常见。如in love(在恋爱中),foot of the mountain(山脚下),peak of his career(事业的顶峰),the income rose(收入上涨),seek fame and fortune(追求名利),the seed of his great ideas(他伟大思想的种子),framework of his theory(理论框架),at the crossroad(在十字路口)。但英汉两种语言毕竟不同,有些比喻就不宜搬到译文中来,如虽然可以将under his control译成“在他的控制下”,却不能将control over her译成“她上面的控制”,而应该译成“控制她”。much more inflation不能译成“更多的通货膨胀”,“He is on top of the situation.”不能译成“他在形势之上”。慢慢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培养学生用隐喻思维进行语言表达。重视文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与目的语语言文化密切相关的价值观、交际规则等。语言表达是否得体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是否掌握交际规则,这些都植根于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文化现象。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Civil Rights Heroes”这一单元中,指导学生了解在当时背景文化下的知识和信息,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介绍它所反映的更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文化。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民族的、意识所形成的文化,表现不同的民族在崇尚方面的文化倾向。课文中出现了Quaker(贵格会会员),Methodist等宗教名称,对学生举例一些宗教的词语,如Pandora’s box(比喻灾难、麻烦和祸害的根源),Prometheus(热爱人类、反抗压迫的象征)等。这些隐喻都源自于古希腊文明或基督教文明。课文中出现的underground railroad,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已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地下铁路,是一个协助黑奴(用passenger代替slave)脱逃的地下组织,废奴主义者(conductor代替helpers)通过这个组织,以隐蔽的方式,经由秘密的路线和食宿站作为避难所(station代替refuge),指引和协助黑人逃离南方。文中大量地使用隐喻,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强调要区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属于集体的,还是属于个体的。上面讨论的那些所谓的“隐性的”比喻大都是一种文化中的人约定俗成的,反映的不是写作者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而是一个群体的思维模式。在翻译中保留这些比喻可以揭示原文说话人所处群体的集体思维模式。比喻如果为了交流的目的而写,为了充分达到交流的目的,就要尽量提高可接受性,不必去照顾模拟源语的思维模式,比如在实用性的科技、经济、法律等语篇中就没有必要去反映思维模式,而应着眼于信息的交流。当然纯粹反映思维模式而进行的翻译是不多见的。
3.结语
隐喻的研究可以揭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教材中的隐喻式,教师应该把认识语言学有关隐喻的研究成果熟练运用,准确地把握隐喻所表达的意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隐喻环境下的背景文化知识。用比喻就更容易把握住想要表达的事物的实质。正如莱考夫所说,不少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的概念都是十分抽象的、不容易把握的(如情感、想法、时间等)。但我们又必须把这些概念紧紧抓住,所以只有求助于另一些概念,用另一些更容易把握、更有物理形状或更能从基本的物理感觉上理解辨识的概念(如方向、物件等)来把握抽象的概念。即用有形的、容易把握的概念来解释抽象的、不容易把握的概念。这就要求教师要把隐喻概念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注重传授西方文化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背景进行因材施教,多讲解一些在语言文化教学中适合学习者领会的隐喻形式,帮助学生掌握隐喻的分析方法,通过表面的语言现象深层次理解其包含的文化内容。
参考文献:
[1]Byram,M.& Risarger,K.Language Teachers.Politics and Culture[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9.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守元,刘振前.隐喻与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2003,(01).
一、认知法概述
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又叫认知—符号法(Cognitive-Code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卡鲁尔(J.B.Carroll)。认知法主张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并掌握语言规则,从而能从听、说、读、写方面全面地运用语言。它重新肯定了语法—翻译法(Grammer Translation Method),因此被称为“改进了的现代语法—翻译法”。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A.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该理论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而不是习惯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绝不能仅靠模仿记忆,而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运用过程。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
认知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如下:1.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操练外语,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3.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效果。4.适当地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时,适当地进行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可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5.学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对于影响交际的错误要加以纠正,对于一般性错误不必有错必纠。6.广泛运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使外语教学情景化、交际化。(张兼中,1983:191~194)
功能法认为成年人学习外语和幼儿学习母语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成年人学习外语一般是在人为的语言环境(教室)中进行的,学习者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来学习外语的,而且成年人的学习具有自觉、有意识等特点。因此,功能法的优点在于重视成年人学习外语的特点,强调智力的发挥,主张在理解语言规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二、功能法概述
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又叫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语法大纲情境大纲和意念大纲》一文中被首次提出。当时,西欧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这样的环境要求有更多的人能够熟练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同时,由于学外语的人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不同,对运用听、说、读、学能力的要求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教学目的的多样性。因此,功能法便应运而生。功能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社会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语言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是相互作用的。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韩礼德(Hallidy)则提出了“语段分析”(Discourse analysis)理论。功能法的心理学基础是心理语言学,代表人物是费利克和哈思。
功能法的主要教学原则有:1.以功能为纲,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且实用的语言材料。2.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3.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训练相结合。4.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于学生的错误要有一个容忍度,那些不影响交际的一般性错误可以不必纠正,不必过分苛求。5.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常见的方式是以话题来安排顺序,把功能和结构统一起来,每个话题要有几次循环,每循环一次就增加一次难度。(盛炎,1990:175)
功能法的优点是:教学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强,教学内容大都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选用的语言教学材料大都是本专业人员所必需的,在教学方法上也根据不同专业人员的需要而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不同的要求或侧重。
三、认知—功能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以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授课班一年级留学生为教学对象,下面是笔者的汉语综合课第三课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杨寄洲《汉语教程》修订本第一册(上)。我们将“认知—功能教学法”应用于对全英班留学生的汉语课程中,具体教学过程分析如下:
(一)教学过程展示
课文:第三课《明天见》
A:你去邮局寄信吗?
B:不去。去银行取钱。
A:明天见!
B:明天见!
第一步,展示。我们在PPT上通过图片展示有关的地点名词和行为动词,例如地点名词:邮局、银行、食堂、教室、学校、宿舍、厕所、超市、医院等;行为动词:吃饭、睡觉、学习、买东西、看病、寄信、取钱等。这些词语跟课文中出现的句型有关,是留学生为在中国学习生活急需习得的。
第二步,语言要点练习。我们从课文中提炼出了本课的重点句型——“Sb+去+P+V”①,然后利用各种方法进行练习,例如举例说明“你去邮局寄信”“我去食堂吃饭”“他去银行取钱”“妈妈去超市买咖啡”,或者通过使用是非问、特殊问等,要求学生用该句型回答。做这些练习,是为了让学生熟悉该句型的语言结构形式。
第三步,语境练习。通过游戏,将前面的语言材料放在有语境的游戏中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这个句型的结构特点,我们设计一个游戏,命名为“不可思议”。游戏操作具体如下:1.教师课前准备好三个纸盒,并在其中分别投入写有“学生姓名、地点名词及行为动词”的数十张小卡片;2.课堂上,每个学生依次从三个纸盒中抽出一张,并把所得的句子读出来,如“张红去银行睡觉”“李明去厕所吃面条”“王华去教室取钱”等。这样的句子既可以活跃气氛,也便于学生记忆和应用。
第四步,实际运用。要求学生在“打招呼”这个语境中,重新组织所学过的语言材料,自由对话。这一步是模拟性的交际活动,特点是无限制、完全自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过程分析
上述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主要是教给学生相关的语音、词汇等语言知识,如地点名词、行为动词;第二步主要是教给学生相关的语法结构,如重点句型“Sb+去+P+V”。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如果学生发音不清或错误,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交际活动;词汇是语言教学的基石,没有它作为建筑材料,学生就无法构建句子,也无法表达思想,所以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法即语言的规则,任何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规则,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言语都要受语法规则的支配和制约,学习语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现象,并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这两个阶段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相关的语言材料,掌握语言的结构、用法和意义,强调学习者智力的发挥及对语言规则的理解正是功能教学法的核心观点。我们将这种过程归纳为语言的理解。
在理解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则之后,学生还要有能力正确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教学过程的第三步就是培养语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进行“不可思议”这个游戏,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类似这种理解性练习还有很多,根据这课的重点句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可以进行动作反应练习,即老师说句子,学生根据句义表演。例如,老师说“小强在教室洗澡”,然后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将这个句子表演出来。这个阶段主要是运用了认知法的教学原则,但从教学方法上看,我们运用了听说法或视听法的某些练习形式。这种建立在语言理解基础上的语言练习过程,我们称之为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只表明学生掌握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交际能力,所以要进入第四步的实际运用阶段。如上文所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医学专业的留学生,他们对汉语技能的需求集中体现在听和说方面,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需要来设计相关的练习语境。自由对话是一种模拟性的言语交际活动,学生可以脱离课本,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对话。这些对话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旁边加以引导,并作必要的补充。在这一阶段,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还可以进行知识扩展,增加医学词汇教学环节,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因为留学生和中国人在意义的表达和言语的使用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适当介绍中国人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或进行中外语言文化对比,以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汉语的能力。根据不同专业人员的需要,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有不同的侧重,这体现了功能法的教学原则和优点,我们将这个环节归纳为语言的运用。
注释:
①本文的缩略语符号——Sb:某人;P:处所;V: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参考文献:
[1]邵菁,金立鑫.认知功能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王继根.外语教学中的三大学习理论述评[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2).
[4]薛燕华,刘桂琴.外语教学法流派的心理学基础[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1).
[5]曾怀琳.谈认知-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关键词:隐喻;认知功能;外语教学
一、隐喻的认知功能
对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亚氏把隐喻看做是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的替换,并且指出,诗歌中隐喻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Mahon,1999)。隐喻的认知功能在17和18世纪再次被Vico和Teasaoro提及,只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隐喻的认知功能才被贬低,隐喻被当成了一种静态的形式逻辑的符号。例如Searle(1977)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把隐喻仅仅看做是一种语用现象。为此,莱科夫和约翰逊一针见血地指出,“典型的看法都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特点,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思想或行为问题”(Lakoff & Johnson, 1980)。他们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大张旗鼓地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从而把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人的概念系统就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即所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本质上都是隐喻的” (Lakoff,1980)。自此,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卡梅伦(1999)也指出,隐喻具有语言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语用功能。国内学者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把隐喻功能划分为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字游戏功能。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指隐喻是人类认识概念系统的基础和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一般认为,隐喻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为从源领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表现为人的思维中存在的系统的概念隐喻。在特定语境中,这种概念隐喻常常意味着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而且根据Lakoff的“不变原则”,这种认知映射具有系统性特点,即源领域的结构系统映射到目标域时,原有的基本图式结构不变。
二、外语教学中隐喻的应用研究回顾
卡梅伦较早地探讨了具有认知功能的隐喻的应用。她认为,隐喻首先是一种语言使用现象,语言的认知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产生了语言行为。因为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语言资源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应用、加工,才能达到互动的目的。作为语言学者,应当揭示种种语言行为的内在过程。因此,研究隐喻,要把隐喻的社会层面和认知层面都包括进来。在此基础上,卡梅伦建构了隐喻的应用框架:1)理论层面;2)加工层面;3)神经层面(Cameron, 1999)。近年来,第一层面主要研究隐喻的认定和分类,第二层面主要指隐喻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作用和解释,第三层面研究处理隐喻时的神经活动。国外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已逐渐扩展到很多领域,例如Gwyn(1999)有关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医疗中的应用研究,Clarke (1999)对儿童话语中隐喻的分析,Forceville(2000)对广告中隐喻的认知作用的研究,等等。
相比之下,在外语教学领域里,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要少得多,仅有零星的研究散见在认知语言学著作里。在首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上,庞继贤和丁展平(2002)曾撰文讨论过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尝试把卡梅伦的三个层面应用于外语教学。王寅(2004)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的问题,蔡龙权(2005)也提出了把隐喻性表达作为一项外语交际能力的设想。但是隐喻的研究成果仍未在外语教学领域里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外的相关研究亦很少,且多为母语为英语的二语习得研究。例如Cameron(2003)对英语国家课堂中出现的隐喻的分析,Cortazzi(1999)对本族语教师与学生有关“教学”、“教师”等概念的隐喻性理解和表达的研究。另外,这些研究也都没有直接探讨外语教学和隐喻的关系。
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主要应用层面,分析外语教学中隐喻应用的可能性,以期为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探索路径。
三、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出现在政治、经济等各类语篇中(孙厌舒,2004)。我们的外语教材中也有大量的隐喻。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基于卡梅伦的应用框架理论,在中国文化语境下,隐喻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也可分为三个层面:1)语言层面;2)交际层面;3)文化层面。语言层面主要包括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对各种语言现象的提炼和组织的作用。隐喻在交际层面上的应用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外语教学中经常涉及的问题。文化层面上,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主要涉及到文化教学与语篇理解。
【关键词】 多媒体 初中英语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91-01
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不管是从教育内容上还是从教育目标、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讲,现代教育更加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此,将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引入现代教学模式中已成为必然趋势。现代教育环境中,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成为当今教育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策略做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手段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高效引用多媒体技术,能使英语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对于英语学习也一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目标取得预期效果。多媒体技术使集音频为一体的现代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创造与英语相关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从而激发兴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次,教学的目标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多媒体的高效运营,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英语单词、语法等内容的学习相对而言是枯燥无味的,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示英语的学习是有难度的,另外,老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很抽象,导致学生出现听不懂的现象,如果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英语教学中,英语学习的内容就能变得立体起来,变得生动形象,使得英语教学取得事半功陪的效果。另外,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能使英语课堂更加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能快速的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英语老师教学效率的增高也离不开多媒体教学。网上素材的运用,能为老师节省很多时间,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与教学效率。从另一方面来讲,多媒体只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初中英语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还应靠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网络资源,不断优化网络资源,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2.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概述
2.1优化课件制作水平
一般而言,多媒体教学科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直接采取网上现成的优秀课件,另一方面是教师根据自身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借鉴网上优秀课件,进行教学与课件构思,制作出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优秀课件。英语多媒体教学要想取得预期效果,是离不开一个优秀课件的,只有课件与本班学习特点相符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的。另外,教师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与水平。在原有优秀课件上,进行精心构思,把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宗旨等重要内容穿插到课件当中去,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科学化课件。同时,教师在运用课件进行讲课时,要彻底贯彻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使教学课件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2.2突出重难点
教学过程中,重难点是关键,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重难点内容的设计。在英语对媒体的教学中,把教学目标细化为不同部分穿教学重难点过程中,是提高英语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难点的设计要形象化与科学化,要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好知识,形成有效的理解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
2.3不断开创学生思维
多媒体技术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强化学生记忆,二是开创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中,课件的展示应结合学生的语言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语言的乐趣与自信,让他们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思维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在英语课件素材中,加入许多有利于学生思维开发的小游戏或小知识,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
【关键词】英语教学;Web2.0;教学结构;学教并重
0 引言
教学结构(teaching structure)是遵循一定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并在一定教学环境中实施的教学活动形式,是“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1]。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不乏西方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渗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的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是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前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外界刺激,其学习行为是迫于压力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一教学结构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该发挥的作用;而后者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这两者都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教学的要求。“一场全国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2]。其改革的重点在于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结构,还原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及教师的教学主导角色,体现教与学的和谐并重。我们可以把奥苏贝尔的发现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作为“学与教并重”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Web2.0时代。诺丁汉大学的GordonJoyes教授认为,Web2.0技术将为教育教学提供能够实现协作性学习的环境和打造个性化的学习工具,“使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发生根本改变”[3]。我们可以把Web2.0技术作为“学与教并重”教学结构构建的实践环境。因为Web2.0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增强互动学习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的获取方式,体现以个性化和参与性为特点的学生学习主体作用;Web2.0为教学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交流环境,体现了以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为特点的教师主导作用;Web2.0的应用也为英语教学资源的共享、课后交互学习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都有助于“学与教并重”教学结构的构建,并使这一教学结构成为英语教学新的主流教学结构。同时,基于Web2.0的英语教学结构也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因为灵活多样、不受时空限制的教与学形式更便于体现职业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
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英语学科也曾经历了两种教学结构:一种教学结构是以教为中心,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种教学结构是以学为中心,貌似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
1.1 以教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结构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4]。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以口授,黑板书写为主的填鸭式灌输,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以听记为主的脑力记忆和手记。这种结构因为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特别是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注重的是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教师偏重语法讲解,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听说训练,这是与英语学习目的背道而驰的。同时,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现在大部分老师的教学结构还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另外教师的知识储备及教学态度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且教学手段的重复性和单一化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致使教学事倍功半。基于这一状况,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本校和周边院校的高职高专学生,其中包括笔者授课班级的学生。见表1。
从表1能够看出,55.56%的学生希望英语课堂是课堂面授与教学活动和网络教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6.67%的学生希望以面授为主,只有17.78%的学生希望教师只负责辅导答疑。因此大多数学生认可网络辅助教学这种方式。
1.2 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结构
当以教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结构不再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相应的学习方法的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结构应运而生。这一教学结构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能够营造图、文、声、像交互式学习环境,因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认知结构的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的教学媒体或其它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5]。为了了解网络的应用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笔者在学生中也作了问卷调查。见表2。
表2显示,认为网络的应用对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影响的为“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便捷的交流与分享”,分别占被调查学生的80%和64.44%,认为“更富于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和“更有效的知识管理和检索”均占53.33%,表明学生在学习中对网络的自主利用率较高,网络的应用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其负面影响,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大,自由度就越高。
学生在缺少教师及时、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容易偏离教学目标。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种教学结构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用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来优化教学过程和增强学习效果,从而形成一种教与学并重的英语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能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
奥苏贝尔的发现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要学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习者自己去发现出来”[6]。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7]。Web2.0技术及其体现的教与学理念正好与这两种“学与教”理论相吻合。在Web2.0 时代,博客(Blog)、维基(Wiki)等社会性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简称SNS)取得的成功以及web2.0在网络中表现出的互动性为“学与教并重”的英语教学结构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媒介支撑。
2.1 Web2.0教学平台
Web2.0是为了区别以往的门户为代表的Web1.0的称呼,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等网站为代表,以Wiki,Blog,RSS, Tag,SNS,等社会软件和“新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8]。见图1。
图1中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师生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使教与学具有开放性。Blog(Web 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师生通过博客进行知识共享,交流教与学,使知识显性化,并收入知识库以便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搜索和学习。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聚合内容的技术,可以提高师生查找所需信息的效率,并提高阅读效果。Tag是一种分类系统,能在教学活动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便于师生互访标签,共享资源。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了解学生群体不同时间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及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s)是一种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学中具有社会性、交互性、协作性和情境性。
2.2 利用Web2.0教学平台实施英语教学
在Web2.0教学平台上实施英语教学,既能促进“学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的构建,又能够突破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既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又方便教师课后辅导和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2.2.1 课堂教学
利用Web2.0教学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利用“直播课堂”等模块可以在同一时间聆听教师讲解以及进行师生间和同学间的的交互。教师首先把要讲授的材料,包括文本、图形、声音以及视频内容等以多媒体信息的方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上,课堂上通过Web服务器呈现教学内容并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利用内嵌在Web页面中的表格(Form)输入要提问的问题,反馈学习情况以及其它有关信息,然后利用与浏览器相连的CGI程序将表格上的信息送回Web服务器。教师端的Web服务器启动程序后读取信息并反馈给教师,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答疑解难。见图2。
图2是Wiki协作学习模式(The Wiki collaboration learning mode),一种基于Web2.0的实时教学系统,此系统通过网络、多媒体以及现实技术的结合,实现学生的协作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教学评价,通过实时交互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2.2.2 课后辅导
利用Web2.0教学平台还可以实施课后辅导。教师首先将编制成HTML文件形式的学习材料、测试题等存放在Web服务器上,然后要求学生通过Web2.0教学平台上的公共类模块和用户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复习和自我测试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可以通过“在线答疑” “在线讨论”等功能模块与教师互动。正如安德森提出的协作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在线学习模型。见图3。
安德森在线学习模型展示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情境,协作学习与独立学习方式可以形成学生、教师和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这种教学活动没有时空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内容、进度和地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下载学习内容或向教师请教,实现资源共享。如果师生双方或多方都在线还可以实时交互,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习进入最佳状态,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
3 “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的教学效果及优势
“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同样强调“以学为中心”,但它是基于Web2.0教学平台通过网络环境实施教学的,体现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同样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人机同步交互与异步交互相结合、教师控制与学生自主控制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凸显了“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的优势。作者在任教的教学班把传统教学结构与基于Web2.0“与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教学效果作了对比。见表3。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相比,基于Web2.0的“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还具有时空开放、多样、动态等特点。因此,这一教学结构优势明显。
首先,基于Web2.0“学与教并重”的英语教学结构,凸显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者。同时,学生得益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便于形成协作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中五项基本技能的提高。
其次,基于Web2.0“学与教并重”的英语教学结构,凸显了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基于Web2.0的教学平台不但成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学生利用它进行协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性,为师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教与学环境和在不同情境下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机会。
再次,基于Web2.0“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证明了书本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基于Web2.0教学平台能够扩展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势必事半功倍。
综上,基于Web2.0的“学与教并重”教学结构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与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特点。
4 结语
基于Web2.0的“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是基于发现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相应的网络技术而构建的一种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教学四要素的传统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和意义建构者,教材作为知识的来源,已经不再只是课本,还包括网络资源,作为学生认知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工具,教学媒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互联网技术Web2.0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带动了教学结构的改变,也引起了教学过程的变化。人工智能与协作系统相结合用于英语教学是必然趋势,但不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而是教育信息化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结果。“学与教并重”英语教学结构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还将为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以及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技术通讯,2001.
[2]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3]杨静,刘成新.WEB2.0与学习方式的后现代转向[J].现代教育技术,2007.
[4]何克抗.建构主义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
[5]宋宜贞.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2.
[6]David P. Ausubel. The Psychology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M]. Grune & Stratton,1963.
[7]J. Piaget. Equilibration of cognitive structures[M].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5.
[8]维客网http://wiki.en/[DB/OL].2007-9-18.
[9]Badrul Hokang.Web-Based Instructio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1997.
《财经天下》周刊=EW
胡郁=HY
EW:科大讯飞的业务布局情况现在是怎样的?
HY:科大讯飞现在的业务布局主要是两部分:第一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平台级业务,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授权给第三方,或者与其他公司合作。目前科大讯飞重点关注的领域是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电信运营商智能语音服务、智能车载系统和政府便民工程。我们与第三方合作是通过科大讯飞云平台实现的,这是我们的语音能力向各个行业输出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很容易发现平台上面的各种应用的优缺点,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有价值的数据。第二,科大讯飞正在将自己的技术与产业结合,目前我们在教育行业做得还不错。我们现在还有一个“讯飞超脑”的项目,这是科大讯飞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目标是帮助科大讯飞从机器“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预测”。
EW:创业初期遇到过哪些突出的问题?
HY:我们是1999年底成立的,到2004年才实现盈亏平衡,在这期间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那时候技术并不成熟。在2000年的时候,国内有很多语音技术创业公司,科大讯飞是唯一一家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的,因为我们当时选择的路径还算成功,语音合成在当时是相对成熟点的技术,虽然让机器说话也说不太好。那些选择做语音识别的公司,很多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当时这个技术太不成熟。
另外,在中国做生意,比较容易成功的商人,可能是比较懂人际关系的,有一定市场经验的,但我们那时候都是一群学生出来创业,包括董事长刘庆峰,1998年还在读博士,1999年出来,对商业模式、公司管理等方面没有什么概念,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摸索期。
在中国,做产品和市场的人,比做技术的人更容易成功,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在中国做技术,很多都是在国家体制内,像研究院这样的地方或者国营企业;如果要民营的话,那么在中国的环境下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并且做大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中国民营的科技创新公司不多。
EW:发展到现在,经历过哪些关键时刻?
HY: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关键时刻:第一个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能够把我们的语音合成技术卖给大客户,就是华为。那时我们的软件还很不稳定,经常崩溃,华为的团队说我们把他们当成测试员了。然后我们的创始人团队,三天三夜没睡觉,把软件做稳定了,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华为的测试。
第二个关键时刻是,我们在2004年实现了盈亏平衡。当时我们找到了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为一些大的客户提供服务,比如说呼叫中心、银行、电信等,赚到了一些钱。而同时期的很多同样的公司要么没活下来,要么就发展得很小。
第三个关键时刻就是我们2008年上市,这标志着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开始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我们可以更快地发展。
还有一个关键时刻就是,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注意到,移动互联网来得很快,手机输入这块将会有需求,我们就做了一个讯飞语音输入法,现在是国内第二大输入法,第一是搜狗。另外,我们做了一个语音云开放平台,现在已有16万开发者连接到我们平台上,连接的设备超过了8个亿。这两者让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也让我们在消费者业务层面有了很大的一个突破。
最后一个关键时刻就是,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开始在教育业务上有了突破。我们做到了可以用机器评价学生发音的准确程度,还可以评价英语口语的表达水平。另外,我们可以让机器识别出手写的卷子,实现自动批改。我们现在要攻克的是提高机器的理解能力,让机器人能够参加高考。目前机器人参加高考勉强能及格,我们原来的计划是10年内让机器考上一本,现在改成3年内考上一本。人和机器其实是相反的:人0到6岁学常识,这对人是比较容易的,人培养理解能力很容易,但是学习知识很难;而机器能够装下很多知识,但是它不懂常识,所以有人说机器达到了6岁小孩的水平,那是用人的成长阶段去衡量,其实是错的。
EW:为什么科大讯飞会选择教育这个领域?
HY:一方面,就是我们想为国家做点贡献,我们的技术能够帮助教育行业更先进;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觉得教育有比较广阔的商业前景。我们有的是政府采购给学校,也有直接卖给家长和学生的产品。我们是希望能够成为国内教育方面的人工智能的最大参与者。
我们进入教育行业,首先是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然后是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后来我们进入英语教学的课堂,提供一些智能设备和软件,然后我们又参与了考试,实现自动批改。学校里面会有很多智能化的系统,我们把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提供一个整体的方案。现在我们是国内教育领域用人工智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最大厂商。
EW:这些年来,科大讯飞有哪些事情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
HY:第一个我觉得是把语音合成能够做到实用化,这是公司成立的基石;第二就是把语音识别做到了可用化――我们不是最早做语音识别的,但我们是把技术做得最成熟的;第三个就是我们将语音测评带进学校,开创了一个新局面,这是我们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我们现在还在努力寻找其他新的商业模式。
EW:相较时下众多创业企业,你认为科大讯飞最为显著的特色是什么?它和别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有什么差别? 对于创业17年来公司营收仍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这一颇受争议的商业模式,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直言,这与以技术为核心的中国初创企业的特殊性有关,如果早期没有政府扶持,这类企业将难于生存。
HY:科大讯飞本质上是一个科技创新型公司,科技创新型公司的标准,不是看它赚了多少钱,而是看它的技术是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最突出的特点是,我们一直在做核心技术创新和原始创新,不是在别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微创新,而是在做核心技术的突破性创新。
我觉得我们和别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最大的差别是,我们比较沉得住气,方向很明确。很多公司什么方向热就做什么,比较浮躁,我们相对来说比较执着于自己原来确定的方向。
很多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做了十分才说七分。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大家对我们的印象是比较扎实的,缺点是影响力方面可能宣传不够。
EW:有人说你们在风格上更像一家硅谷公司。你认同这种观点吗?
HY:硅谷技术创新型公司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仅技术领先于全球,它的商业模式也是领先于全球的,而且美国公司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它们是全球化的公司。中国虽然现在有很多互联网企业,但在全球化方面还是不够。科大讯飞现在在语音技术方面,无论是合成还是识别,都能够在中文领域做到最先进,但我们也有需要突破的地方。很多人觉得我们低调,其实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商业模式不能够跟当前世界上最主流的商业模式吻合,所以这也是科大讯飞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EW:能否在商业模式上稍作展开?
HY:我们原来的商业模式是To B的,就是售卖技术,用技术跟别人合作。现在我们的目标是,用技术引起一个产业的突破,从而建造新的产业生态系统。我们现在探索的新的商业模式是,更靠近消费者,就是要着重To C。这不一定得直接面对消费者,我们可以用更靠近消费者的业务来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我们和汽车厂商合作,汽车内的语音业务就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
EW:国内语音市场这些年在你看来有哪些重要变化?
HY:2000年以前,语音并不被大家关注,那时还没有什么大的语音公司,主要是国外一些大企业像摩托罗拉、IBM等在中国做研究。那么在2000年到2010年之间,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国内公司逐步把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市场抢了回来,现在来看,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语音业务已经很少了。
近几年有两个新的变化:一个是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开始进入语音市场,并且投入了很大力量。但他们做语音是为自己的生态服务的,并不是想从这上面赚钱,实际上也赚不到什么钱。现在专业做语音的最大的公司应该是科大讯飞。另外一个就是,很多小的创业公司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但做得都不是太好,技术很重要。
EW:巨头的进入会给你们带来压力吗?
HY:当然。压力不是来自于技术,我们的技术是最先进的,压力来自于商业模式。这个没办法去模仿哪家公司,都要靠自己慢慢去摸索。一个公司如果想要长期保持领先,不仅仅是技术能力,商业模式上一定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并建立起自己的生态。
我们原来做的是To B ,现在To B 的公司很多,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生态的话,只有这个肯定不够。我们一定要让生态里有C端用户,这就会有很多变现方式,只要我们提供的服务是用户需要的,并且是高质量的,我们就可以从用户手里赚到钱。
现在我们还是免费的服务,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用户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来优化产品,当产品体验足够好时,用户会愿意付费。当然我们也可以有其他收费方式,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可以是全程免费的,在用户和我们的机器交互时,机器会记住用户的喜好和需求,这时智能终端可以给用户推荐产品,我们可以向产品提供商收取费用,类似于广告费。当然,交互是最重要的,将来在车上、电视上、音箱上甚至玩具上都能够实现人机交互。我们现在的语音合成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机器可以发出明星的声音,我们要不断增加语音交互中的用户体验。
EW:语音市场的竞争还不算太激烈吧?
HY: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大家朝着一个方向的话,自然而然就会有竞争。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知道将来的物联网时代会发展成什么样,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在一个新的时代里,观察过程会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混沌期,就是大家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第二阶段叫形成期,就是大家已经有方向、有规划地发展了;第三阶段叫决胜期,就是各家开始激烈竞争赛跑,像滴滴和快的当时一样。语音市场现在处于混沌期到形成期的过渡阶段,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干,还在互相观望,互相挖点技术人才,摸索摸索方向。
EW:科大讯飞会是第一个找到方向的吗?
HY:我们一定是,但是做出来怎么样,还不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现在的方向是,软硬一体化、云端一体化、技术服务一体化,我们不能做一个纯技术的公司,要把技术和内容和服务结合。比如说语音合成,我们就一定要和明星名人资源结合,我们现在可以达到让罗振宇给你读文章的水平。 语言是柄双刃剑,在挡住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同时,自己的产品进入其他国家也很难。胡郁介绍称,科大讯飞英语产品做得还不错,但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其他语言产品还不行。
EW:科大讯飞得到过一些负面评价吗?
HY:讯飞的体量在去年的时候只有二十多亿,今年也就四五十个亿。现在市盈率已达到150倍。我们的市盈率不太稳定,因为大家看好一个东西,但这个东西一直没出来,所以就会不稳定。很多人说我们都在靠政府补贴,其实是这样,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在中国如果不依赖政府,肯定成长不起来,但过度依赖政府,将来的空间会少一点。我们一开始的确就是依赖政府补贴,否则一下子进入市场,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只有在跨过一定的技术门槛后,我们才能靠市场养活自己。我们现在已经在找更合适的商业模式,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工智能公司,他们已经找到了赚钱的方法,但这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个挑战。
EW:其实现在很多人在怀疑你们的盈利能力。
HY:这种怀疑是对的,我们虽然说在很多测评上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并没有达到让大家信服的程度。事情还没成之前,你说你是英雄,谁信?武松打虎,得把老虎打死了,结果出来了,大家才把他看成英雄,现在我说我能打死老虎,谁信呢?我们现在就是在努力证明自己。
EW:相较北上广深,合肥的商业环境是不是差了一点?为什么一直留在合肥?
HY:坦白讲,合肥这个地方很适合做研究,但商业氛围和商业创新环境确实和北上广深杭相比是有巨大差距的。但我们还是一直留在合肥,如果我们不是在合肥,我们的人早已经被挖了七八遍了,在我们这边拿50万年薪的人,腾讯可以给150万。我们为什么能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深入,并且取得领先世界的水平,就是因为在合肥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做研究。在北京给他100万的薪水,马上就会有人拿200万来挖,工作一有变动,研究就会停滞下来。北上广太浮躁了,这些地方房价那么高,让人怎么安心做研究?我们现在在京津冀,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都有分部,但我觉得做研究的人,还是来合肥好,一线城市安不下心来。
EW:如果你们工资比其他公司低的话,用什么来吸引人才?
HY:追求。世界上还是有一批有追求的人,就是在中国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
EW:资本对于你们是一个什么作用?
HY:我觉得一个公司一定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资本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只靠追求来生活,我们要给这些做出巨大成绩和贡献的人体面的生活。有了资本,我才能真正吸引到优秀的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想要去旅游的时候就能够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去旅游,我们要给他们与能力匹配的薪资。
EW:除了受到资本的青睐外,你们自己也有投资。你们在投资上的构想是怎样的?
HY:战略投资是围绕着我们的战略布局来投。我们现在有三大战略板块,教育、智慧城市,还有消费者业务。
EW:科大讯飞的生态能描述一下吗?
HY:我们现在首先要在教育这个方向做成一个核心技术支撑的开放平台,大家有什么内容都可以放上来,可以对接到学校;在智慧城市方面,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交通、社会信息化管理、医疗等提供智能服务;最后在消费者业务上,我们要建立生态入口,让用户用语音的方式与机器进行交互,让机器越来越了解用户的需要。
EW:现在每年研发投入有多大?
HY:收入的25%。主要用于几个方面,核心技术、云计算和各个领域应用的开发。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像核心技术现在其实还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水准,我们还要持续努力,因为技术爆炸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说一瞬间的,而是在一点点改进中获得的。
EW:作为科大讯飞重点攻坚的领域,目前人工智能在你看来处于什么阶段?
HY:现在业界谈人工智能分成三个阶段,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人工智能目前处于感知阶段。人在计算智能上比机器人差,感知智能上好一点,认知智能上会更好,所以说,我们现在的切入点叫语音和语言为入口的认知革命。人类最早成为世界的统治者是因为人类发生了认知革命而不是农业革命。机器人也需要认知革命,机器人认知革命的第一i就是先理解语言,我们现在的使命是要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接下来我们把这个技术跟很多行业,如医疗、卫生、法律等结合起来。
EW: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两年这么火?过几年它还会这么热吗?
HY:人工智能能火起来,主要是因为核心算法、数据量和应用模式三个方面成熟了,因此它在技术上可以大规模应用于产业。科大讯飞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比较有优势,在数据的收集上,现在的“讯飞语音云”用户超过8亿,开放云平台的应用项目8万多个,我们正在尝试各个场景的应用。人工智能过几年是不是还能这么火还很难说,现在大数据已经不那么热了,就是大家接受了这个概念以后就没人天天喊了。
EW:现在你们的挑战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HY:一个就是核心技术还需要时间来突破;另一个就是我们要寻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第三就是我们需要很多综合性人才,不仅仅是技术人员,还需要会市场的、懂产品的、懂宣传的、会做品牌传播的人。坦白讲,我们原来是一个To B的公司,在品牌宣传方面没什么经验,现在需要更多这样的人。
EW:在产品出口方面,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
HY:问题很大。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还没有产生什么效益。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语言是个双刃剑,我们可以挡住外国产品进入中国,但是我们进入别的国家也很难。我们现在英语做得不错,但在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其他语言国家,我们就不行。
一
、教学任务:
1.本年主要继续担任科技英语的教学。第一学期继续承担的是《电子商务》的教学。这是我第二次带这门课,这次除了认真备好课外,继续不断扩展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课外知识,争取在讲好课文本身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和电子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次比上次讲解更详细,而且讲解章节覆盖更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学期承担的是《计算机科学概论》的教学。这是我第四次带这门课。但是为了精益求精,我把课本详细地进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在课件上补充了一些图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增加讲授课人工智能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针对大一新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每节课布置作业,坚持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情况,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重点讲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在讲授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确,另一方面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所要求的教学速度上未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是在新学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帮助下使得科技英语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2. 担任了信管083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信管0834班是我从大一第二学期接班的,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他们以前的成绩,课下也和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尽快完成我和学生互相的了解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完成了从比较基础的《新概念英语》到难度加大的《新视野英语》再到四级强化的教学任务。结合上次的经验,针对各个学生鼓励教学,及时总结学生成绩情况。
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
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语课的不同。公共英语课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词汇和应用的培养,而且小班教学更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所以虽然担任的都是英语课的教学,但是要因材施教,学会在不同的课程中转换角色,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承担了06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和07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的教学任务,翻译是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这门课之前请教了同事,参考了多本资料,教学中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例子讲解翻译的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这门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面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改进教学方法;
总体来说,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尤其是科技英语老师,在教学上不能浅尝辄止,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毕业论文指导
圆满完成了2010届毕业生论文指导的工作。这次所带论文涉及经管类经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方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加强了这方面的涉猎,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的初稿、中期到终期答辩都给予学生认真的指导,最后十个学生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并有几名同学获得优秀论文的荣誉。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都选择了大方向、大角度入手,缺少贴身的、时效性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分析。所以,在论文的深度把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一门学业,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我们老师也看到了学生们是如何看这个世界,感受着每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心灵闪现的火花。与其说是老师指导学生,还不如说是我们师生共同上了一回社会大讲堂。
二、班主任工作:
10年下半年接任了英语0612班的班主任工作。这对我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领域。刚接班就面临着校区搬迁的工作。在学
校和系部的缜密安排下,我积极和同学沟通,向同事请教带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搬迁的任务得到圆满的完成。后来在学校的严密部署下,在甲流期间坚持每天按时到教室测量体温。后半学期和考研学生一起拼搏考研,及时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他们及时交流,不时为他们鼓劲。在这虽然不长的一学期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一名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和工作的不易。
一、教学任务:
1.本年主要继续担任科技英语的教学。第一学期继续承担的是《电子商务》的教学。这是我第二次带这门课,这次除了认真备好课外,继续不断扩展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课外知识,争取在讲好课文本身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和电子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次比上次讲解更详细,而且讲解章节覆盖更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学期承担的是《计算机科学概论》的教学。这是我第四次带这门课。但是为了精益求精,我把课本详细地进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在课件上补充了一些图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增加讲授课人工智能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针对大一新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每节课布置作业,坚持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情况,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重点讲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在讲授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确,另一方面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所要求的教学速度上未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是在新学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帮助下使得科技英语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2.担任了信管083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信管0834班是我从大一第二学期接-班的,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他们以前的成绩,课下也和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尽快完成我和学生互相的了解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完成了从比较基础的《新概念英语》到难度加大的《新视野英语》再到四级强化的教学任务。结合上次的经验,针对各个学生鼓励教学,及时总结学生成绩情况。
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语课的不同。公共英语课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词汇和应用的培养,而且小班教学更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所以虽然担任的都是英语课的教学,但是要因材施教,,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承担了06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和07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的教学任务,翻译是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这门课之前请教了同事,参考了多本资料,教学中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例子讲解翻译的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这门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面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改进教学方法;
总体来说,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尤其是科技英语老师,在教学上不能浅尝辄止,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毕业论文指导
圆满完成了20xx届毕业生论文指导的工作。这次所带论文涉及经管类经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方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加强了这方面的涉猎,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的初稿、中期到终期答辩都给予学生认真的指导,最后十个学生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并有几名同学获得优秀论文的荣誉。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都选择了大方向、大角度入手,缺少贴身的、时效性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分析。所以,在论文的深度把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一门学业,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我们老师也看到了学生们是如何看这个世界,感受着每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心灵闪现的火花。与其说是老师指导学生,还不如说是我们师生共同上了一回社会大讲堂。
二、班主任工作:
一
、教学任务:
1.本年主要继续担任科技英语的教学。第一学期继续承担的是《电子商务》的教学。这是我第二次带这门课,这次除了认真备好课外,继续不断扩展和电子商务相关的课外知识,争取在讲好课文本身的同时,给学生介绍和电子商务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次比上次讲解更详细,而且讲解章节覆盖更广,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学期承担的是《计算机科学概论》的教学。这是我第四次带这门课。但是为了精益求精,我把课本详细地进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在课件上补充了一些图片,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增加讲授课人工智能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针对大一新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每节课布置作业,坚持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情况,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重点讲解,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教学过程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在讲授计算机和电子商务相关知识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确,另一方面在教学进度和学生所要求的教学速度上未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些问题是在新学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帮助下使得科技英语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2. 担任了信管0834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信管0834班是我从大一第二学期接班的,针对这种情况,积极和班主任沟通交流,了解他们以前的成绩,课下也和学生保持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尽快完成我和学生互相的了解与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地完成了从比较基础的《新概念英语》到难度加大的《新视野英语》再到四级强化的教学任务。结合上次的经验,针对各个学生鼓励教学,及时总结学生成绩情况。
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深刻地体会到
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语课的不同。公共英语课强调的是英语基础词汇和应用的培养,而且小班教学更需要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所以虽然担任的都是英语课的教学,但是要因材施教,学会在不同的课程中转换角色,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承担了06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和07级英语专业汉英翻译的教学任务,翻译是英语专业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这门课之前请教了同事,参考了多本资料,教学中补充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例子讲解翻译的理论,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这门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面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意味着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改进教学方法;
总体来说,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尤其是科技英语老师,在教学上不能浅尝辄止,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毕业论文指导
圆满完成了2010届毕业生论文指导的工作。这次所带论文涉及经管类经济、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方面,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加强了这方面的涉猎,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的初稿、中期到终期答辩都给予学生认真的指导,最后十个学生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并有几名同学获得优秀论文的荣誉。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都选择了大方向、大角度入手,缺少贴身的、时效性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分析。所以,在论文的深度把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一门学业,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我们老师也看到了学生们是如何看这个世界,感受着每一位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心灵闪现的火花。与其说是老师指导学生,还不如说是我们师生共同上了一回社会大讲堂。
二、班主任工作:
10年下半年接任了英语0612班的班主任工作。这对我而言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领域。刚接班就面临着校区搬迁的工作。在学
校和系部的缜密安排下,我积极和同学沟通,向同事请教带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得搬迁的任务得到圆满的完成。后来在学校的严密部署下,在甲流期间坚持每天按时到教室测量体温。后半学期和考研学生一起拼搏考研,及时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与他们及时交流,不时为他们鼓劲。在这虽然不长的一学期的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一名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和工作的不易。
一、新媒体概念及其特点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互动便捷交流的需求日益增长,新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它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与生活。
对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
一是互动性。新媒体在传播过程当中,使接受体和信息源产生互动,人们拿手机看视频、读新闻,还可以发消息,直接进社区去讨论某个话题,这使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二是快捷性。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人们通过手机、电脑或者其他智能终端能够快速信息和及时接收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定时传播的规律,真正具备了无时间限制和无地域限制的传播。
三是大众性。新媒体由于形式多样,使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主体。
四是多元性。新媒体不断的涌现,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示形式表现出日趋多元化的特征。
由此看来,大众媒体时代正逐渐让位于个人和参与性媒体时代,这将改变整个社会包括教育行业。
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
在当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模式,虽然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旧存在着其固有的不足。
一是缺乏双向性。因为传统英语以一对多的单向灌输的模式,学生学习中获取信息渠道过于单一,学生上课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 而没有更多的被给予用语言思考和交流的机会。
二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学生学习上的自发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必须是按部就班,没有更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的可能。而且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知识内容的领悟能力不同,学生这一个体差异性没有能够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充分重视和有效解决,同样地也就限制了学生学习上地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直接在学习效果上面打了折扣 。
三、新媒体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经由新媒体技术的帮助,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1. 消除传统教学形式化矛盾
通过新媒体技术,教学内容能以立体、集成的方式呈现,而不再总是线性的、平面的;如果需要,既可以无限放大以深究其细节,又可以无限缩小以观其全貌,察看与其他部分或要素的完整关系,端看教学目标之追求。就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不仅可以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而且由于虚拟体验、3D打印技术的介入,传统媒体时代在课堂上难以做到的"亲身"体验也能轻易实现。可以说,新媒体有可能帮助教学更好地解决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矛盾,即人类历史文化成果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换言之,在数字化新媒体的帮助下,学生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去体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这样便弱化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抽象、枯燥、形式化的弊端。
2. 解决传统教学僵硬化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新媒体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交流的机会,学生的话语权在新媒体的支持下延展,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
举例来说,利用新媒体的技术特性,教师可设置主题关键词或分组讨论,同学们利用微博平台或手机媒体对同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各种观点平等地呈现在平台上,交流碰撞,激发更多的思想火花,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共同建构知识内容的参与式教学 。
四、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变革以应对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样也让其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新媒体并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还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改变。仅仅改变教学手段并不能提高教学效果,也不能实现推动教学信息化的初衷。推进新媒体下教学改革不仅要实现新媒体教学方式,还要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和培养创新人才。
1.推进学科教学改革
在云平台和云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混合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利用新媒体传播技术支持学科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1)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内容应包括:能使学生了解创造活动过程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能使各门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知识内容;能够让学生思考、补充、发展的不完整的知识内容等 。
(2)学习资源的开放。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学校云资源平台等途径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
(3)教学空间的开放。加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人才整体培养,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更大的灵活性,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4)思维训练的开放。通过课堂提问、课后思考题、习题作业等环节,培养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视开放性问题,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创新思维训练。
2. 促进教师能力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还必须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在知识可以借由新媒体的帮助轻易获得的情况下,教师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回答是肯定的,教师的作用显然不限于传递知识。在新媒体时代,由于新技术的帮助,教师得以从重负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发挥本应有的丰富多样的主导作用。但是主导作用并不是有了新技术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实现,教师只有自觉改变长期以来把自己当做知识"二传手"的态度,努力改变教学作风,主动发挥更多样的作用,才有可能在新媒体时代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1)具备更加广泛的知识结构
新媒体英语教学对课堂内容的充实性、丰富性和趣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能根据教学实际和教学计划,运用多媒体资源库中的视音频材料,增加教学趣味,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要懂得其他多个领域的知识,综合运用,更好地向学生讲解教材和传授知识
(2)着力提升技能水平
新媒体教学要求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新媒体技术,为此教师应该不但懂得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 ,而且能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开发,将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新技术融会贯通到课件制作过程中,具备"会制作、会使用、会维护、会教学"四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大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给出态度,要积极适应并作出适当改变。无论是旧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能天然地应用于教学,必须通过有目的的、自觉的改造,才能使其服务于教学。
论文摘要:面对中职学生进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困惑,深入分析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突破口,以创新设计为手段,详细设计了计算机英语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过程。实际教学表明,创新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中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质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强调职业教育要以岗位需求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经验,真正担负起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一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引入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技术手段,把创新设计贯穿于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层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显著提高了计算机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简称C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是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教学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CAD的范畴,准确地说其应称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功能。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实现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由于可以做到人机交互,因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使用辅助教学软件的教学,其效果要优于电视、录像的教学。因前者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学生的学习是主要的、积极的,有利于调动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而积极的教学气氛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而后者的交流是单向的,仅限于被动的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
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使英语教学变得活泼起来,不再乏味、枯燥,让学生由怕学变为爱学。CAI教学技术使教学手段趋向于全方位、多层次,声音、图像、文字多种刺激并重,使师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从而收到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中,优质的课件设计成了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
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要从引导学生的土观能动性上「功夫,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课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课的方法,并不断地在学习中让学生培养起爱学习的习惯。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总结三个方面。现在以“Unit12:WhatIsaNetwork?”为例,创新设计一该课的计算机英语课件。
(一)教学准备的创新设计
教学准各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中专生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差,没兴趣学英语,但是他们对计算机及网络却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比如,他们经常玩电脑游戏、网上聊天、下载音乐、网上看电影、搜索资料等等。按照常规,对这样的学生就是批评教育,但是往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喜欢玩游戏等作为学生学习的突破口,从创新设计的角度设计计算机英语课件。
选用的教材为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职业英语系列之《计算机英语》。本教材以培养听说技能和交际能力为主,综合、均衡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使其能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运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于第12单元《WhatIsaNetwork》中的听说部分。木课时主要学习用英语来描述网络的应用,其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职业场景,有利于他们在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对教材的认真分析,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用网络情境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载体,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在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中,能力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本课的场景,使学生在情景交流中学会基本句型的使用。知识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知识重点,通过充分的联想、大脑风暴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情感目标是计算机英语课件创新设计的德育教育,通过在学习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网络的正面情感,抵御不良习惯,即健康网络,远离网瘾。
(二)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
复习:把复习的内容做成蕴含娱乐性的幻灯片,通过提问和点击幻灯片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复习Unit1I所学过的重点内容,检查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导入:在导入部分中,给予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包括10个专业词汇和4个典型句子,以同桌为单位扮演学习伙伴。在课件中,选择学习的角色,使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情境中。故任务型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地把兴趣与新知识“网络”联系起来,从而不知不觉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教学呈现的创新设计
1.单词学习的创新设计
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重点掌握network,bus,present,ring,spur,via,global,server,arrange,prefer。在计算机英语课件的创新设计中,用图片和实物进行演示教学,把单词的一记忆方法同课件的创新设计结合起来,把词汇的学习与场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读一认一记”(大声朗读一辨认实物一用心记忆)来学习并掌握专业词汇。在课件创新设计中,这种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加快了学生习得语言的速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1)释义:
networkn.网络;网状物:广播网;电视网
①演示法:呈现图片T:WhatdoesitmeaninChinese?Ss:说出这个单词一一net
②拆分联想记忆法:net表示网,在网上的各个节点放上电脑,成了可以工作的网,即为network
③应用举例:Howtoreject`networkforce''''?如何拒绝网络暴力?
(2)领读单词,由2一3个学生示范读单词。
(3)利用图片学习单词bus,ring,spur,server,via,globalo
(4)利用专业词汇分辨4种网络连接类型。
设置问题:Thestarnetworkisthebest.Why?~下次课将会学到。
2.教与读的创新设计
在教与读的创新设计中,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创新设计的着力点,按照“教—学—练”的步骤进行教学。先讲述一个一与网瘾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地联系起来,不断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再以学生为主进行朗读练习,然后围绕四个句子采用问答情境(现场)教学,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当场打分予以鼓励。
(1)Explain
①Tellastorietteaboutnetaddiction.
②Showsomepicturesandexplainthefoursentences:
Icanplaycomputergamesagainstmylittlebrother.
Ourschoolnetworkallowsustoaccesstheschoollibrary.
Theysharedataalthoughtheyareindifferentcitiesallthroughthecountry.
Myunclerunsadotcombusiness
(2)Study
①领读。
②学生跟读。〔鼓励学生勇于开口)
(3)Practice
围绕四个句子提问:
T;Whatarenetworksusedto?
S:Icanplaycomputergames/downloadmusic.
(学生利用网络教室里的设备进行回答,现场打分,鼓励)
3.听与练的创新设计
在听与练的创新设计中,以练作为创新设计的着力点,通过具体的生活及职业情景来展示材料,为会话表达和口语练习提供范例,将听与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按照“教—学—练”的步骤进行教学,并把枯燥的语言学习以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聊天的形式来进行,即转化为学生的动脑、动嘴、动手的活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记忆。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Explain
Explainthedialoguematerial.
Keypoints:
Icanplaycomputergames.
Networkscandoalotforus.
Youcanmakenetworksworkbetterforus
T:Isitgoodtoplaycomputergames?
Ss:…
(2)Study
学生用此材料练习对话,模拟句子的使用。
Sample:
A:Whatarenetworksusedto?
B:Icanplaycomputergames/downloadmusic"""
A:Wherearenetworksusedfor?
B:Theyareusedathome/school"""
(3)Practice
学生打开网络聊天工具,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4.角色扮演的创新设计
在角色扮演的创新设计中,以具体的电脑游戏“星际争霸”为教学的突破口,对星际争霸引出的相关论点展开辩论赛。在这项活动中,所有学生全面参与,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易于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活动中暗藏枯燥的语言知识练习,不仅让学生勇于开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通过辩论也让学生明确了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最后,在放录音环节中,有了前面大量的口头训练作基础,学生很容易听懂并辨别对话中的句子,这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1)Explain
活动:辩论赛,正方一家长,反方一孩子
议题:玩电脑游戏好吗?
要求:尽量使用刚学过的简单的句子。
正方:Itisgoodtoplaygamesonline.
Icanplaythegame`StarCraft''''
Ithinkplayinggamescanletmerelaxandforgetaboutthebadthings.
IfeelpleasantwhenIplaygamesonline.
反方:Itisnotgoodtoplaygamesonline.
Idon''''tthinkso
Playinggamesistowastetime.
Somestudentsskipschoolforplayingcomputergames
Weshallplaythegoodgames.
Wecan''''tforgettodoourthingsthatweshallespecallyfin-ishourhomework.
(2)Practice
①以电脑游戏“StarCraft”为例,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②展示漫画图片,教育学生不能沉迷于网络及游戏。
HealthnetworkFarfromnetaddiction(健康网络,远离网瘾)
(3)Listen
放录音,学生辨别句型。
(三)教学总结的创新设计
总结的创新设计是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顺口溜、动画、联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真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单词学习、短语、对话中的重点句型及其运用。通过总结,学生复现和利用新知完成任务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新知。为加深并巩固新知,强调学生温故而知新的能力,课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可安排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长的组织,把学习和预习的内容编成小故事或情境剧,来加强课后创新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图式理论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知识积累 英语教学 推理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on rearch, Scheme Theory has gradually been applied
to English teaching.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ideas of Scheme Theory, and
explains its effect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emphasize students’ knowledge
accumulation in the process English learning, help students set up some more schemes and
combine established schemes with substantial contents. Consequently, they can improve their
study efficiency.
Key WordsScheme Theorybottom-uptop-downknowledge accumulation
English teaching reasoning
1 图式和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Scheme Theory)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是于1781年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提出的。后来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e)将图式概念运用到记忆和知识结构的研究中。他认为图式是输入并储存在头脑中所有对世界的一般认识,是人们头脑中的常识性概念,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
图式理论是关于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1] 因此这种运用图式知识进行语言理解和文本解读的阐述就是图式理论。图式理论强调两种基本的信息处理方式,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前者是一个从部分到总体的过程,这种方式又称“材料驱动”。后者是一个从总体到部分的过程,利用图式的预期作用对总体进行预测,这种方式又称“概念驱动”。
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认识的基础,是储存于人脑记忆中用于表达一般概念的资料构架。是人们对于新知识的理解, 是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和信息对新知识进行选验、预见、验证、肯定或修正的思维过程[2]。同时这一过程又是理解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过人工智能专家的努力,图式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近年来,该理论被心理学家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和学习质量。
2 图式理论的作用
图式理论的作用在于对场景做出解释,以验证是否能够合理地解释某一特定场景中变量所代表的具体事务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当人们处理新获取的信息时,把新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为认知提供依据,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图式理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理”。语言习得者可以从潜在的众多图式中推理出适合文本情景的一个来帮助解释文本内容,从而达到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
3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习得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包括听、说、读、写和译,这些过程均涉及到语言理解的问题。因此,如何把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运用,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学成为国内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3.1 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主动的交际过程。根据现代阅读理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示范者、辅导者、信息提供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与篇章内容有关的图示,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向阅读材料所涉及的场景,使其头脑中的相应图式知识处于激活状态,为加工储备信息做准备,当这种准备与阅读内容相吻合时,学生便会快速有效地理解材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如文章的标题以及给出的问题,预测文章内容,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激活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某种图式,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新信息进行预测和假设。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练习中所给的关键信息词,展开联想,调动已有的背景知识图示以使学生同时运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种信息处理方式,使阅读理解真正成为学生被激活的相关图式与阅读材料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
3.2 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一般认为,听力理解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感知过程、解析阶段和使用过程。对于听者而言,图示建立得越多就越能正确透彻地理解材料。对教师来讲,在听力教学过程中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不断充实学生的图式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习惯表达法,平时要注重文化背景知识如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和语言情景知识及其语言特点知识的传授,这不仅需要上课时教授,还需让学生课下多听、多看,鼓励学生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设法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储存的相关知识图式,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要理解文本没有一定的知识是不可能的;而有了知识不去使用也是毫无意义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激活学生的知识图示,使新信息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的图式,才能丰富头脑中图式的内容,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听的文本材料。
3.3 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英语写作是一种输出性的语言应用能力,它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根据Paul Davies所提出的“四步法”,写作的过程大致分为四步:首先,收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第二,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信息和观点;第三,以文字的形式组段成篇;最后,修饰文字并最终成稿。写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与信息的接受、重组和储存密切相关。人们在输入信息时需将输入信息与已储存的内容图式联系起来。写作过程主要是形式和内容图式与输入语言、语篇信息相互作用、相互匹配的思维过程。写作需要适当的形式与充实的内容有机结合,即需要两种图式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经历了多年的英文学习,已经储存了一定的写作图式。如果教师能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成功地激活这些图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写作效果,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速度。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善于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创建新的图式。教师可以通过直接传输一些图式,让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相关知识有更多了解,以便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合理运用。其次,对学生掌握的零散的写作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其系统化而转化为一定的图式。再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动脑筋思考,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积累充实自己的内容图式。
3.4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活动,它将一种语言载体(原语)所承载的信息输入另一种语言载体(目的语),即用目的语去传达原语文本的意义。只有充分理解了原文的意义,才能产生好的译作。
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中,对原文语义的理解离不开图式的作用。语义等同于概念化,译者的思维是概念思维,译文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译者的理解准确与否。翻译要寻求两种语言的语义等值转换,实现功能对等。
在翻译时,译者需同时激活两套图式:一套是异族文化的图式,另一套是本族文化的图式。图式的作用已经告诉我们,人脑中储存的图式越多,概念越丰富,就越容易理解问题。要善于将两种语言文化图式进行研究比较,找出各自的规律。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对语言材料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文化背景等有足够的了解,即译者的头脑中储存有丰富的相关内容图式,理解就比较容易,翻译过程就会非常轻松,翻译效果随之大大提高。
4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图式理论的内容,作用以及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为语言教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新视点。启示英语教学要加强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更多的图式知识,积极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图式,并把适当的图式与充实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教材; 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0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专业英语已成为其学好众多计算机课程的重要基础。如何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成为关系到能否及时有效地获取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能否正确地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动向的关键。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显得尤为重要。它既不同于基础英语课那么注重讲解语言学的内部规律,又比一般专业课多了一道“英语障碍”,这使得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其特殊性。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若干普遍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探讨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提出较合理的课程改革方法。
1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与重要性
1. 1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1. 1. 1 专业性强
相比基础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而这些专业词汇又来源于基础英语,只是在不同的专业中表现出不同的含义,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以register 为例,在普通英语中指的是“登记簿、名册、挂号信”
等,而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则指“寄存器”,在电学中指“记数器、记录器”,在音乐中指“音区”等。虽然来源于普通词汇的专业词汇已经具有了新的词义,表示的概念与原词已有所不同,但我们往往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1. 1. 2 时效性高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可谓是日新月异,大量的专业术语随之产生,而这些新技术大多来源于英语国家,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新技术时往往受到语言的制约,严重影响到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消化。尽管现在有些软件出现中文版,但是当成熟的中文版出现的时候,该技术也可能已经落后甚至即将被淘汰了。
1. 1. 3 涉及面广
计算机专业英语不同于其它的计算机专业课,它基本上覆盖了整个计算机专业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数据结构、编译原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应用软件等。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不仅具备专业的英语知识,也必须掌握足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否则很难将英语和计算机融会贯通。
1. 1. 4 缩略词多
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硬件中经常能见到很多缩略词。所谓缩略词,即取词组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来进行组合,代表这个词组构成新词。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性,使得很多术语都很长,所以为了简练起见,在使用这些术语时经常用其缩略形式。
1. 1. 5 语法相对简单
由于科技英语文章要求叙述准确、推理严谨,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中对于单个句子的成分而言,句式相对容易。而且在一些技术资料中,为了满足技术人员快节奏的阅读和交流,人们往往更喜欢采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意思。
1.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管是在校学生、教师还是IT从业人员,都切身体会到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大中专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部分国内、国际IT 认证考试的主考课程,如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考试中都有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内容; 同时还是使个人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国外计算机技术动态信息的语言工具; 还可以帮助我们在离开学校后继续进行自我提高。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而这些技术大部分来源于英语国家,等待译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掌握新技术的时间。而且国内很多行业在引进新技术时,往往受到语言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到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消化。
2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1) 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应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
目前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并没有向职业能力教育靠拢。
( 2) 教材陈旧,内容安排不合理。一本好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到计算机的基本体系及常用操作,同时应该紧跟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尽可能地覆盖整个专业面,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词汇量。然而现状却是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而教材却依然是那一本,缺乏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流行术语等内容,从而导致和现实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没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这样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 3) 教学观念与模式落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师“教”为主,教师更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际技能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参与、使用和演示英语的机会,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很大一部分时间浪费在已经掌握的基本语法和课文分析上,弱化了专业性。在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过分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差,形成了只会看而不会写、听不懂、说不出的“聋哑”英语。漠视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必将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无法与国外同行进行顺畅的沟通与交流。
( 4) 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主要由英语教师或者是计算机专业课教师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不管是哪种授课教师,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英语教师在词汇和语言的讲解上必然会胜出一筹,但是他们没有受过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教育,在专业知识的展开上就要逊色一些; 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虽高,但是有可能会受到自身英语水平的局限,导致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
3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整改措施
3. 1 教材方面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应具备以下几个要求:
( 1) 全面性。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精心设计听力内容,配备听力光盘,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进而做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 2) 层次性。教材中的专业文章可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对于难度比较大的文章采用精读,以教师为主体,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向学生详细讲解重要的专业术语及翻译技巧等; 而相对比较简单的文章采用泛读法,以学生为主体,几个学生一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完成对文章的理解。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 3) 扩展性。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必须要兼顾行业考试。在之前已经提过,计算机专业英语也是部分国内、国际IT 认证考试的主考课程,那么,在教材中应该要有所体现。可以将历年考试中涉及到的词汇、句式等运用到课文或习题中,让学生提前熟悉各种认证考试的题型与考查点。
( 4) 先进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实用工具,就必须考虑教材的先进性。
( 5) 趣味性。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往往比较枯燥、抽象。我们可以根据基础知识的体系关系,增加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专业知识小故事与情景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2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方面
3. 2. 1 融入科学的教学理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根本上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水平。
3. 2. 2 教学方法多样化
激励法: 在课堂上通过讲解一些计算机专业成功人士如何学好英语的案例,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采取加分手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讲英语,在同学与老师之间用英语相互交流。
情境法: 在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事实证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与学双边互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2. 3 教学手段多元化
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每一节课的内容用课件、音频、视频及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由于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介绍的都是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内容,很多都比较枯燥、抽象,如果单凭学生通过思维去理解这些知识,肯定比较难,而且与实际应用有偏差。
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将课程内容用趣味性的方法演示出来; 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立体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 向学生推荐学习网站,建立QQ 群,开通群空间,以达到学用结合、相互促进的目的。
3. 3 教师素质方面
培养人才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方面的广博知识,而且还要懂语言教学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既可以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丰富和完善知识储备,又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改善教学效果。另外,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还要定期下基层,实地接触毕业生的工作环境,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需求,使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
4 结束语
要不断地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任课教师必须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能力,解决一些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想方设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针对课程的特点,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手段,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俊荣. 计算机专业英语[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2] 董艳芬,张得生.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不足及整改方法探讨[J]. 教育研究,2010,( 6) .
关键词 框架理论 英语写作 语言框架 内容框架 文体框架
引言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写作教学是其中一个要求最高最综合的子系统,它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统一体。写作教学是由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及其写作手法和技巧等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近年来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也很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训练相对滞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单独开设的写作课极为有限。在有限的作文指导时也只是要求学生模仿一些范文的写作,背会其中教师勾画出的重点句型和表达法。在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学生写出的文章如出一辙,极少有创新。教师大多只注重写作的结果――习作。没有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写作框架,也就未能为学生后面写作降低难度,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惧怕写作的心理。大学英语作文写作训练也就走进了死胡同。因此,探索一种新的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思路就迫在眉睫。
1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frame semantics)作为一种认知理论,近年来在语言输入性的阅读和听力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笔者认为,该理论对语言输出性的写作教学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它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和多媒体等手段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已有框架,从而大大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语言学的“框架”,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所做的研究。计算机专家明斯基将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应用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认为人的知识是以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的,用以表征常见的定型化了的情况(刘宇红,2005)。多个序列相关的框架就可以说是个脚本(script)。因此,框架在许多方面与Rumelhart1975年提出的图式理论以及schank和Abelson 1977年提出的脚本(script)理论相似,schank和Abelson明确提出“框架理论是‘脚本理论’的前身”(转引朱永生)。我国教授王寅认为(2005)“脚本”是框架理论或图式之一,它是一种共有信息的原型代表,其内部所含信息往往呈有序列排列。
最先把框架理论引入语言学中的是Fillmore。他将框架定义为能与典型情景相联系的“语言选择”的任何系统,1985年他说框架是统一的知识框架或统一的经验图式。Fillmore认为框架起码有如下要求:(1)能体现情景或事物的特征。(2)原则上独立于语言表达。Fillmore还认为,在同一个框架中,要对任何一个概念的意义进行阐述势必要涉及这个框架内其他相关的概念。在不同的框架之间,可能存在多种联系方式,其中主要有等级关系和次框架关系两种。
框架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研究人类如何通过词语的意义,在大脑中搜索相关的概念框架,激活与这个框架紧密相关的成分。在此过程中,框架理论把语篇意义的产生看作是对框架成分的填充,如果所有的成分都得到了填空,语篇就是完整的,否则是残缺不全的。此外,框架理论不仅要发现框架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而且还力图分清这些成分当中哪些是必备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同上)。
2 框架理论和英语写作教学
大量的认知理论证明:人们在理解和吸收新输入的信息时,会将输入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框架联系起来,对新输入的信息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有的知识框架。因此知识框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英语学习过程首先是输入与词汇相关的信息,当语言符号与这些信息相关的框架被找到后,就产生了理解。只有当头脑中形成了语言符号与框架之间的稳固对应关系,学习者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由此可知,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框架对于他们对新知识的吸收和运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框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新信息更容易地被理解和吸收到已有的框架中,丰富头脑中框架的内容,则无论是写作的哪个阶段都会比较得心应手。
根据框架不同的特点,我们可将框架分为语言框架,内容框架和文体框架。语言框架是指语法范畴或型式结构将其框架强加给构建框架的材料(Fillmore 1982:123)。内容框架也就是概念框架,是”关于话题的一般背景性知识,它给写作者提供有关事件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就是概念框架之中的各种概念。例如“饭店”框架之中包括“服务员、顾客、厨师、餐桌、食物”等。文体框架是“关于语言的修辞结构和读者关于某一特定类型结构的知识,如新闻报道,期刊文章等。”(Richards et al,2005:604)是关于文本篇章结构的知识,是对文本格式的排列和结构的安排等。。写作过程就是在充分激活已有框架的基础上,再补充进新的内容,建立新的框架,以书面的形式将新的框架中的概念和一系列的事件和行动表达出来的过程。
目前,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当中的困难除了“词汇匮乏,搭配不当”(这跟英语学习的基本功有关,也跟框架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暂不涉及)之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句型误用,语法不通;(2)写作思路不清,文章意义不连贯;(3)缺乏文体意识。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信息处理凌乱,缺乏逻辑性,跑题现象频繁出现。这三个方面都跟框架有关,分别对应于语言框架、内容框架和文体框架。
写作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编码过程,及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和重组之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输出过程。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写前阶段:写前对与主要观点相关的信息收集的过程,主要是激活写作者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认知框架。第二个阶段是对第一阶段中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逻辑组织和加工,要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框架组织段落和文章,这一阶段叫做写中阶段;在第二阶段之后,就进入了写后的修改和检查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对照内容框架和文体框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复的修改,最后形成定稿。可见,写作的每一个步骤都与人脑中的框架知识紧密相连。在三个阶段的辅导中,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写前阶段要根据具体的作文题目开展两个方面的指导:(1)着重帮助学生确定文体类型并就确定的文体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文体框架;(2)就作文主题帮助学生分析内容框架及其具体概念,设法建立概念系统或概念网络。在写后阶段的辅导中,主要在语言框架上下工夫。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思维创造过程,学生记忆中与作文主题相关的认知框架能否被有效激活是成功构建英语文章的关键。因此,将框架理论运用于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认知框架能够被真正激活并进而形成完整的写作思路,学生不仅不再,瞑怕英语写作,而且能够为写出符合文体要求、意义完整和语句通顺的文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宇红,2006,《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一、认知语言学简述
1.认知语言学含义。认知语言学已经发展到30多年,现在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尤其在一些语言应用过程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人工智能、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学者对认知语言学提出是根据语言天赋,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都需要人类文化知识进行解释,认知能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在英语翻译中引进认知语言学,对提高学生英语的翻译能力,由于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的理论总称,对学习语言有促进作用。
2.认知语言学基本原则。
(1)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语法性辨别是有一定规律的,具有渐进性特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一个语法与语义、语法环境有一定关系,认知语言学与其它语言的语法有本质区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渐进性、可变性的特征,根据认知语言学特征,要实现语法学家的目标是有一定难度,必须科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语法性辨别与范畴化,掌握其基本原则,能更好的学习英语翻译。
(2)语言与其他认知。认知是认知语言的功能,必须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进行认知,除了常规的认知,还需要具有特色的认知,以提升认知语言学的特色。认知语言学是要在常规的认知中不断寻找语言现象的类似物。认知语言学家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吸收心理学关于人类范畴化、注意以及记忆性的研究成果来不断完善理论,进而使认知语言学更具有活力。认知语言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能促进其实际应用的效果。
(3)句法的非自主性。句法是一种模式,英语在学习过程中有多种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实际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企业用人的标准。句法的模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知识的应用能力,句法有一定格式,具有一定的非自主性,根据其句法特征,可以让学生根据规则进行模式演练,对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3.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的区别。人类的语言丰富,认知语言学与形式语言学是两种相反的语言形式,认知语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句法为基本结构,语法与语义,词的结构都有一定联系,是一种有效的结合体。对语义的研究涉及到语法,还受一定语言的环境影响。
二、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特点
1.体会性特点。体会性是认知语言的特征之一,人类的认知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展现出英语翻译观,这对英语翻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英语的翻译作品,翻译者与作者需要沟通,进行体会,体会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知语言学应用的能力,是否能对英语的翻译能力得到迅速提高。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具有体会特征,在教学过程洪,要引导学生正确应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特点,对英语的翻译能力进一步提升,体会性特点制认知语言翻译观的体现,让学生体会到翻译中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工作。
2.互动性特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具有互动性特点,英语翻译本身就应该具有互动性,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学生在学习平台中进行英语翻译练习,遇到困难也可以与平台进行有效互动,互动是学习好英语翻译的有效方式,翻译者与作者进行互动,能体现出英语翻译作品的原创性,现在很多译文在翻译完成后,没有体现出原创的精髓,在翻译过程中改变了作品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英语文献的应用最能体现出认知语言翻译观的互动性特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及时与作者进行有效沟通,完善其实际应用意义,翻译后能体现出作品的特色,符合现代认知语言翻译观的特点。
3.创新性特点。创新性是认知语言翻译观的核心特点,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现代高校对大学生培养的目标,高校在各个层面都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对英语文献作品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的水平能体现翻译者的创新能力,在翻译前,要对作品的思想,社会背景,应用的意义等要有所了解,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就能翻译出优秀的作品,也是对作者的创新能力的检验,符合现代大学生人才培养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意义。
三、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问题
1.词汇、语句与文章含义的关系。词汇与语义是文章的终于组成部分,对提高英语文章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认知语言学也非常重视词汇与语义在文章应用的重要性,正确应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词汇与语义,对提高学生英语的翻译能力起到重要保障。英语词汇、语句的涵义主要是上下文的相关内容,是联系英语文献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认知和态度。整篇文章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其表述的内涵是由词汇与语句融合为展现出来的。众所周知,词汇是语句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语句是整篇文献的组成部分,这就使得语句表述的含义对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词汇、语句和整篇文章之间的含义通常不具有一致性,例如使用隐喻后,在对文章进行理解时,就不能从文字表面的意思进行理解。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在进行翻译时,就会对翻译文献的内容产生影响。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要充分地将原有词汇进行理解,将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式进行深人的探讨,进而明确作者想要表述的含义。并依照原有的含义在另外一个语境中重新找到适当的词汇或者语句进行代替,进而能保留和传达原英语作品的文献价值。学生要能准确翻译文章,必须理解文章的含义,才能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促使文章偏离正确的轨道,对学生翻译起到促进作用。
2.文本含义与作者意图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重视文本含义与作者意图的关系,翻译出来的作品不能脱离作者写作的意图,要充分了解文章的语义,是科学的翻译中重要环节,符合现代英语翻译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完善其中的应用意义,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在文献中,文本的涵义是相对孤立和机械的。通常情况下,文本自身的涵义要最大化的解释作品原创作者真实的意图,而对文本的解释要以作品原创作者实际意图为标准。但是在不同文章篇幅中以及文学创设的环境下,文本的涵义具有差异性。例如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在表述的过程中就会展现出不相同的涵义。在翻译过程中,文章的历史背景,文化的差异性都要考虑,这是保障翻译准确性的基本含义,文本含义与作者意图是一致的,必须深刻理解作者意图与文本含义,要科学的理解其中含义,这是保障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
3.翻译者文学加工和内用忠实性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在翻译中的应用,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实际在翻译的过程中,作者不仅要有雄厚的外语理论基础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翻译过程中,要考虑文章的文化差异性,历史背景性,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要对作品有充分的认知基础上,在进行适宜的翻译,这样才能保障翻译的科学性。在翻译者对英语文献作品进行翻译时,基于翻译者对作品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同,就使得在翻译后的文献作品与原创作品的含义的有一定的出人性。很多时候翻译者为了能将作品更好的表述出来,很多情况下会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加工。由于对原文内容进行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很好的翻译原创的文献,并非改变原文文本,这种创新后的文献,没有与原文真实性发生冲突,也可以说,对原创文献文字进行加工只是对翻译工作的一种补偿的行为。同时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如若要使文本在另一个环境中准确地展现出来,在这样的状况下就不需要对文本的文字进行加工。文字加工是对文本的有效处理,是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尤其翻译完成的作品,必须需要进行文字加工,加工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字处理能力,这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英语翻译能力。
四、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应用探索
1.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深刻理解文本内涵,是进行翻译的首要任务,翻译不是简单把英文翻译成汉语,或把汉语翻译成英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对文章内容有所理解,不是机械的翻译,必须结合作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翻译,保障翻译的质量。认知语言学应用在英语翻译中时,翻译者首先要对文献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了解,不要只根据文本语言文字表面的含义进行翻译,应摆脱文字表面含义的误导,通常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对的失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原发于和目的语之间有很多相似语义产生的误导,这些语义相似的语言具有隐蔽性,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体制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性,这些都使得在一种语言下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和思想,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进行理解就会很吃力。翻译具有整体性,认知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国,需要对文章从各个层面进行了解,根据作者的意图,有效根据文本含义,科学的,有效的进行翻译,提高翻译的质量。
2.以作者意图准确重构为导向。翻译是一项复杂工作,必须从多个层面进行考虑,科学的准确进行翻译,保障翻译的质量。一作者意图就是翻译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翻译工作这需要以作者意图准确重构翻译的方向,引导学生正确翻译,认知语言学的应用,从各个层面进行认知,能更好的对文章进行理解,充分了解作者意图,能科学准确进行翻译,有效提高翻译的质量。
3.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创作。在对文学类的英语文献进行翻译时,要将适应主题为翻译的第一要素,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服从原著所要的表述的内容和思想,同时在刊语言文字进行加工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能辅助读者理解原著的修辞方式,同时还能有利于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之,认知语言学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认知,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认知语言学在英语翻译中的英语,对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起到促进作用,翻译是一项复杂过程,需要从不同方面進行考虑文章内容,需要结合作者意图与文章含义,科学有效的进行翻译,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丽.谈语域理论和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才智.2015(26).
[2]王晓燕.隐喻理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4(21).
[3]宋薇.概念整合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梧州学院学报.2014(04).
[4]姚吉刚.象似性翻译观在英语委婉语汉译中的应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5]吴晓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行动研究与实验分析报告——谈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
[6]胡家英,闫卓琳.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