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光电前沿技术范文

光电前沿技术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光电前沿技术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光电前沿技术

第1篇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广播电视传输;优势;应用策略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光纤通信技术深刻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光纤通信技术以其诸多优点而逐步被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传输中,在很大程度上有力的提升信号传输质量,进而很好的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的健康发展。因此,新形势下深入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推动广播电视传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光纤通信技术的内涵解读

光纤通信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认识和解读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内容,可以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下面将就光纤通信技术的概念、系统构成以及优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1.1光纤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

光纤通信是一种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其主要依靠光波或者光纤进行信息传输,其是其于“光的全反射”的原理,借助光纤、光源和光检测器为传输载体,以光信号代替传统的电信号,从而顺利实现信息传递。

1.2光纤通信的系统构成

系统构成(图1)是光纤通信得以高效运转的重要核心,只有各个系统之间实现有机配合才可以充分发挥光纤通信技过的积极作用,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一,光纤发射设备。光纤发射设备是由光源、驱动器以及调制器共同组成的,其将直接影响到光纤通信的传输质量。首先运用调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将其转化成为可以进行光纤运输的光信号,从而顺利实现信号传输。应该说,信号驱动和调制装备在整个信息转化和传输过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促进不同信号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第二,光纤接收设备。光纤接收设备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光纤传输过来的光信号转化成为可以被解码的视频、音频或者电信号,然后再借助率放大装置将电信号进行放大,然后将信息顺利发送到用户接收端。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具体传输过程中必须合理使用光信号检测装置和光信号放大装置对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测。第三,光纤输送设备。在光纤传输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光纤,将光维进行聚合,以便顺利实现信息的传输,这就需要对数据传递进行科学分析,以确定光纤的合理组合方式。第四,光纤连接设备。必须架设科学合理的光纤才可以实现光纤通信,因此光纤连接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容易各种光纤混杂的情况,进而导致信息难以顺利进行传播。这就需要借助先进的光纤连接设备如耦合、连接器来解决光纤架设问题,进而实现不同环境间的信号传输任务。第五,光纤中继器设备。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弥补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出现的衰减现象,同时还可以科学调整因为波形变形、失真而出理的质量降低问题。

1.3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优点

光纤通信技术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优点:第一,抗干扰能力强。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和传统通信技术相比之下,可以更好的抵抗各类信号传输干扰因素,进而使整个通信系统得以较为稳定的运作,说明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往,传统通信技术都是使用电路作为传播媒介,但电路的称定性很容易受到磁场、电场的干扰,进而经常出现信号缺失、失真等问题。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则消除了这种局限性,光纤具有极强的绝缘性,不会受到磁场、电场的影响,进而使信息传输的稳定得到有效保障。第二,通信容量较大。光纤通信技术的通信容量远大于传统电路技术,由于传统电路技术的宽带容量决定了通信容量,就是宽带容量配置再如何提升也难以完全满足当前通信传输需求,同时由于传统电路技术的信号传输方式始终受限于终端电子,进而导致传统电路技术容易较小。而光纤通信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增加光纤通信容量,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终端电子大小的限制,而这些辅助设备和传统电路技术却难以兼容。第三,使用成本较低。光纤通信技术所采用的光维通常以透明玻璃,这种原料制造成本较低且较易获取,同时光缆线路相对而言较轻,便于施工。此外,光纤通信技术和传统电路技术相比之下,其损耗表现优异,有利于降低使用成本。第四,有极强保密性。光纤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都是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纤维中进行的,这样和传统电路技术相比更安全,较难被拦截,其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2.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实践应用

2.1非压缩传输应用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要以视频格式进行传播,主要使用非压缩传送技术进行信息传输。非压缩传输工作原理是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发射出且直达终端,在这一信息传输过程中没有对信号进行优化处理,这就对广播电视传输物理距离方面有很大的要求。非压缩传输技术不仅可以快速传送实时信号,而且还可以使广播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因此,非压缩传播方式较为适用于节目直播、新闻报道等具有较强突发性质的广播电视节目中,比如当前十分火爆的体育赛事直播。但是,如果要充分非压缩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直播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双光缆,使直播节目信号传输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因此,直播工作人员要同时准备好两套设备,一套主设备种一套冷设备,从而防止出现意外事故而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直播质量。

2.2压缩传输应用

压缩传输通常指的是在发射传输出信号的过程中,运用压缩设备对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压缩,不仅有利于降低光波信号的实际占用空间,而且可以更好的满足大规模广播电视传输需求,从而有效满足不同信息数据传播要求。虽然压缩传输下生成的广播光波信号的质量相对较弱,但这种影响在实际广播电视传播中的负面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

2.3非压缩传输和压缩传输有机相结合

除了使用非压缩传输和压缩传输这二种方式之外,在现实中还可以将非压缩传输和压缩传输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在广播电视传输应用中实现取长补短的目的,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而且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在社会公众对广播电视传播节目要求不断发展的今天,更是深入研究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应用。例如,目前许多大型晚会如央视春节晚会都设置了不同分会场,在直播过程中需要在不同会场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这就需要将压缩传输和压缩传输有机相结合起来,合理应用以便确保直播信号得到可靠传递,从而保证晚会直播传输信号的最佳状态。但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预先备好冷设备,以应对直播中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

3.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趋势

新形势下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必然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主要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第一,呈现智能化发展趋势。目前,光纤通信技术以信息传输为基础,不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传输的智能化水平。第二,全光网络发展趋势。目前,虽然光纤通信技术已经不断发展进步,进而使光网络传输速度得到较快提升,但仍然极度依赖电器件,不利于提升光纤通信容量。因此,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不断将光纤通信技术向全光网络进行发展,逐步形成光网络层。第三,光器件集约化发展趋势。要顺利实现全光网络,就必须依托光器件集约化发展,进而才可以在技术上使光纤通信技术得以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有效应用。

第2篇

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该技术的传输频带宽,其可容纳广播电视的通信信息,扩大通信时的容量。光纤通信时,线路上的能耗损失非常低,即使在远距离的广播电视传输路径中,也不会产生较大的损耗,整个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具有足够强的抗干扰能力[1]。由于光纤通信技术适应能力强、抗干扰、抗化学腐蚀的特征,拓宽了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广播电视的传输资源,优化了信号传输的过程。

2广播电视传输中光纤通信技术构成

2.1光发射机

光发射机,负责电信号到光信号的转化,采用耦合技术,促使光信号能够最大化地注入到光纤通信链路内。光发射机的使用中,核心是光源,转化过程中,电信号调制光信号,实现了整个转化的过程。

2.2调制方法

广播电视传输的光纤通信中,调制方法有直接、间接两种。直接调制时,运用驱动电流的方法,促使光跟着电信号变化,在直接调制时,要考虑到激光器频率特性对调制速率的影响,以免影响光纤通信的水平[2]。间接调制区分了激光的产生、调制,采用独立的调制器,高效输出光信号。在调制中,可以根据广播电视传输的需求,选择可用的调制器,如电光调制器,工作原理是改变折射率,提高转化的水平。

2.3光接收机

光接收机在广播电视传输的光纤通信技术中,其参数具备足够的灵敏度,灵敏度是光接收机的性能指标,促使光接收机能够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光接收机在光纤通信应用中,要重点考虑灵敏度参数,灵敏度容易受到设备噪声的干扰,科学解决光接收机中的噪声,才能提升灵敏度,在此基础上提高光接收机的工作效率[3]。光接收机的灵敏度还会受到误码率、信噪比的干扰,注重光接收机的维护,在根本上提高光纤通信的效率,满足广播电视传输的需求。

3广播电视传输中光纤通信技术应用

广播电视传输方面,光纤通信技术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有差异,在经济稍好的地区,光纤通信技术应用比较广泛,致力于带动各个地区广播电视传输的发展,深化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内的应用,以地面的卫星台为主,全面实行广信通信传输,因为光纤通信传输的效率较高,所以采用光纤覆盖的方法,能够提高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4]。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采用中继传输的方法,强化地面卫星的主体特征,促使广播电视中的有线电视网、发射台、地面卫星,可以构成统一的整体,保障广播电视信号的稳定性,方便广播电视中的直播传输,完善广播电视传输的工作环境。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方面,光纤并联也是一项重要的实践内容,如3个光纤并联,就可以实现同一个地面卫星,同时控制3个地方的广播电视直播,提供优质的信号支持,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能够与光纤并联下的地区实现在线连接,不仅提高了广播电视传输的效率,更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内容。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中的应用,解决了传输噪音的问题,保障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时的质量与效率。由此,广播电视传输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光纤通信技术的构成,规范各项组成设备的性能,合理设计组成,保障链路工作的稳定性,同时根据链路的工作特征,分配链路适配器的应用,避免光纤通信的连接方面出现问题,积极应用光纤通信技术,以此来增强信号的传输能力,杜绝发生抗干扰的情况,降低光纤通信的传输损失。

4结语

广播电视传输的过程中,提高对光纤通信技术的重视度,结合光纤通信技术的优势,完善技术的构成,进而落实光纤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广播电视传输发展中,对光纤通信技术的需求很大,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光纤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积极提升光纤通信技术的实践水平。

作者:杨刚 单位:新疆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春生.论广播电视的光纤通信传输技术[J].新闻窗,2011(4):133.

[2]刘哲彬.广播电视传输中光纤通信技术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6(24):30-31.

第3篇

关键词:广电光纤;广电通信;接入技术;应用发展

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前提,要使沟通变得更加快速和安全,就必须在基础广电光纤通信技术上加以升级和优化,以推进社会的进步。广电光纤是目前最主要的通信技术,应当在通信技术传统基础之上逐渐提高通信技术的整体效率,其在未来还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

1光纤接入的概述

光纤接入即为FA技术,其主要是指宽带网络的接入性技术,通过光纤的利用,对终端用户实现连接的一种现代化技术。FA技术的应用种类划分需要通过光纤的连接实际深度进行考虑。光纤通信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通信容量大;第二是传输损耗低;第三是中继距离长。同时,石英是光纤通信的主要材料,其对配置资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具有抗干扰、抗腐蚀和可绕的特点。FA网是通过光纤媒质对大量信息进行传输,再以网络单元和用户进行连接,并完成光纤终端业务节点的连接,以使光纤通信有效形成。

2同步广电光纤网技术的应用

2.1同步广电光纤技术的特点

广电光纤广电通信发展至今,已经在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上有一定积累,所以,接入法也逐渐实现了多样化。同时,不同环境所采用的接入技术是有差异的。技术人员在选择接入技术时,首先要以环境作为实际参考,以最大化发挥出技术的实用价值。总体来说,当前广电光纤接入广电通信接入技术还有待完善,但不足之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察觉,只有对接入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加以掌握,才能在合理范围内应用接入技术,并促进接入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步广电光纤网是接入技术中实用价值最高的一种,其也被称为同步数字体系。该技术是以无线通信技术为主,其相比于有线通信是一次重大升级,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还能减少在接入中的麻烦程序。同时,同步广电光纤网具有较大电容量的特点,使传输效果更加优质,在接口方面的处理也非常专业,十分利于后期管理,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接入技术。

2.2同步广电光纤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在宽带利用上有局限性,其比特率的应用主要是四种,第一是155Mbit/s;第二是622Mbit/s;第三是2.5Gbit/s;第四是10Gbit/s。同步广电光纤技术由于发展时间较早,动态宽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当时的主要对象为固定宽带,随着当前动态宽带的覆盖,该技术逐渐表现出不符发展的状态。在用户发出应用请求时,其不能将回应及时做出,加上用户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同步广电光纤技术如果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必将在市场上面临淘汰。FA技术在传输信息领域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其属于一种新型技术。目前,我国发展产业的主要核心就是高新产业,要实现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FA技术可以提供有效作用,其中的无源光响应网络更是成为目前最为广泛一项使用技术。FA技术和高新产业的发展是具有相互关系的,高新产业需要通过FA技术来有效推动,FA技术也能在高新产业的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升级技术核心。在社会生活中,FA技术的影响力越来愈大,使研究FA技术成为很多研究者的主要目标,以不断优化和更新FA技术,满足社会大众对广电通信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同步广电光纤技术信号的接收适用于短距离,当距离太长就不能正常接收,如果要保持通信顺畅,就必须要将电再生器加以重新配备。但是要安装该设备需要的安装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利用电再生器实现信息的长距离传输并不是最具价值的办法,不仅要投入大量成本,信号的质量也不能有效保证,所以,这是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局限性问题。

3无源广电光纤技术的应用

目前,PON技术是广电光纤技术中的主要核心技术,即无源广电光纤网络,已经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根据实践应用情况来看,在光配线网络中,该技术不需要任何电子和有源电子器件,便能实现点对多点的优质传输,这对传统技术是一次有效整合。同时,PON技术在设备成本方面能够实现很大的节省,从而保证广电通信公司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由于该技术低成本的资金投入和较大的空间利益,使其成为当下最具价值的接入技术。总的来说,PON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如下两种,第一是EPON,即以太网无源广电光纤网络;第二是GPON,即千兆位无源广电光纤网络。这两种技术的共同特点是长距离、高宽带,并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同时,相比于其他技术的使用周期,EPON和GPON技术使用周期更长,并能对相似的网络结构进行兼容,是目前用户们最为乐意接受的一种。如果将EPON和GPON进行比较,EPON是GPON技术发展的起点和更新,这也使EPON技术的缺陷得到弥补,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发展。总体来说,EPON技术发展已有一定时间,其具有更加成熟的技术。所以,目前国内的生产厂家中EPON的数量是明显排在前面,且具有多种EPON种类,以满足广电通信网络的多方面需求。同时,EPON生产流水线已经十分成熟,加上目前技术化的大批量生产,导致EPON不仅成本减低,其竞争条件也愈加凸显。

4SDH有源网络的应用

在骨干网信息传送容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传输网的接入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需求量增大的基础上,接入层的传送必须具有如下几个业务:第一,TDM业务;第二,ATM业务;第三,IP业务,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所以,SDH系统是光纤接入的重要基础,可以为IP业务、ATM业务等提供相应的传送系统,从而达到有效、高质量传送的目的。一般情况下,SDH有源网络的具体应用,需要注重如下几个部分的可靠性:第一,网管;第二,网络拓扑;第三,光接口,才能确保其性能的最优性。其中,接入网还需要重视网络接口的有效映射、SDH系统的净负荷等,才能真正传送IP业务等,而SDH系统一般采用的是无连接网络机制,可以大大减少宽带的用量。

5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普及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也导致网络技术的使用范围愈加宽广,包括教学、生产、制造都离不开网络,各种资源的传递都需要通过网络来有效实现。所以,社会对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广电光纤接入技术能实现快速反应和跨区域的优势,加上目前较为成熟的各种接入方法,让其成为当前最具经济和实用价值的最佳选择。可以大胆预测的是,广电光纤广电通信接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无限的可能,势必会在广电通信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实现广电通信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6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因为广电通信技术而获得很大的便利,随着人们对信息量需求的不断增加,要实际满足大家生活工作的需求,通信技术还应当在当前基础条件上加以提高,使接入技术GPON和EPON等能更加成熟,发挥出更大的应用价值,以创新广电光纤广电通信接入技术,并提升电信运营商的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复荣.广电光纤和广电通信接入技术研究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8):49-49.

[2]王仁君.广电光纤广电通信接入技术发展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6,(5):64-65.

第4篇

关键词:光纤通信;发展现状;研究热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传输、处理速度的要求日趋提升,而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使得通信技术研究更为重要,信息化高速公路建设已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光纤通信技术依赖其高速度、高容量、高精确的特点,必将成为未来通信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光纤通信主要通过光导纤维进行信号的传输。其主体由包层和内芯构成,包层用于保护内芯,而内芯较细,属微米级,多束光纤聚集形成光缆。目前,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发展核心。

1光纤通信技术概述及特点

1.1光纤通信技术概述

光纤通信系统整体由数量众多的光纤组成,其主要制作材料为玻璃,本身属电气绝缘体,无需考虑接地回路问题。自光纤通信技术研发开始,该技术凭借良好的性能而发展迅猛,尤其在现今信息大爆炸时代,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对于通信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变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光纤通信的特征

1.2.1通信宽频带,容量高

在单一波段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通常会受到终端设备的影响,无法将宽频带这一特点充分表现,而通过光纤通信传输技术,这一缺陷可以得到完美解决。光纤通信的宽频带、高容量特点对于信息的传输意义重大,能够满足未来宽带综合业务的发展需求。

1.2.2低损耗,中继距离长

相较于其他传输介质而言,实用石英材质光纤损耗可在0.2dB/km以下,远小于其他介质,即使将来应用非石英材质光纤,其损害值也在10-9dB/km左右。光纤低损耗的特点便决定了光纤通信可以实现长远的中继距离,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大幅度降低通信系统成本,有利于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3强抗干扰性能

制作光纤的材质具有绝缘性能,受到雷电、电离层等的干扰作用较弱,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抗电气化设备和高压设备等工业电气造成的干扰,可用于与高压输电线进行平行架设、或者与电力导体复合组成复合型光缆进行通信传输。光纤这一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决定了其可广泛应用于军事、电气等领域中。

1.2.4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强

传统通信传输过程中,载体承载信息极易被窃取泄露,所以传统通信传输的信息保密效果较差。而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中,不存在干扰现象,信息很难从光纤中泄露。光波在转弯处,由于弯曲半径过小,容易泄露,但其强度也十分微弱。对于该问题,可采用涂敷消光剂措施消除,这样既可实现信息的保密,也能够满足屏蔽串音干扰问题。

1.2.5线径细、重量小

光纤内芯半径约0.1mm左右,为单管同轴电缆的1%。线径低这一特点使得整个传输系统占用空间小,具备节约地下管道资源、减少占地面积的优点。此外,光纤属玻璃材质,重量极轻,构成的光缆重量也较小,1m单管同轴电缆重量为11kg,而同容量下光缆仅为90g。

2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2.1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

光纤通信技术研发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最早研制的光纤损耗率为每千米358分贝。数年后,英国通信研究所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光纤通信最低损耗可降至每千米19分贝;随后日本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损耗率为每千米100分贝的光纤,较最初产品降低了50%以上。英国紧接着研制出了每千米损耗20分贝以下的石英光纤。而最新研发的掺锗石英光纤损耗为每千米0.2分贝,已接近理论损耗极限值。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光纤通信技术已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尤其在近十几年中,该技术达到了长足的发展,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传统意义上的通信能力大幅度提升,技术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光纤通信技术已由单一的通信行业逐步转向多元化层次,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信息通信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光纤通信技术从诞生的时刻开始便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几十年的开发研究,光纤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提出理论,到在工程领域的技术实践,再到高速光纤通信普及的发展历程,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大致上可分为5个阶段:(1)波段为850纳米的多模光波;(2)波段为1310纳米的多模光纤;(3)1310纳米单模光纤;(4)1550纳米单模光纤;(5)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技术。

2.2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光纤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的变革。现阶段,光纤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高速率、大容量传输,因此光纤本身的优势可以在实际应中进一步体现出来,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广泛使用。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通信行业的发展,光纤通信必将走向成熟并涌现出更多新技术,发展前景远大。

2.2.1光纤接入技术充分发展

传统的通信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通信业务需求,其更需要速率更高、技术性更强的通信技术来适应当今社会节奏。因此,光纤接入技术逐渐发展完善。光纤接入网主要分成主干和用户接入网两部分。光纤接入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传输速度难题,实现通信网络信息高速传输。目前,光纤接入的最终方式为FTTH(光纤到户),支持全光接入,光纤宽带特性充分展现,可提供无限制带宽,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需求。

2.2.2波分复用技术应用

波分复用技术基本原理在于不同波长光信号于发送始端组合,耦合后在光缆线路中一根光纤上传输,到达接收端后,将组合波光信号分离,经处理恢复到原形态后,出送到各个终端。该技术现阶段研究最多、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目前己逐步成熟,在通信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3技术存在难题,市场产业链不完善

目前来说,光纤通信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传输和交换各阶段技术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但网络核心架构的彻底改变,激化了光传输与交换技术的矛盾,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已成为光纤通信技术的一项难题。

由于光纤通信市场的形成发展时间并不长,其产业链的发展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除带宽提升外,如何扩大用户的带宽需求也是产业链完善的重点内容。当前现状为绝大多数上网用户倾向于浏览新闻、电子邮箱等等,很少存在大量使用高带宽服务现象。因此,光纤通信市场产业链的完善还需运营商和用户的共同努力。

2.2.4对应政策相对落后

虽然,当前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但国家政策方面并未出台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发展体系,各地区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处于一盘散沙状态,缺乏政府的鼓励性优惠措施和法律法规的制约。

3光纤通信技术研究热点分析

3.1追求超长距离、超大容量传输

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已经极大地提升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质量与容量,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已面向更加远大的目标,逐渐追求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效果。近年来波分复用技术逐步从长途网扩展向城域网,产生了粗波分复用,并以其低成本、短距离、超大容量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而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和光时分复用技术的相结合理论的提出,可以实现对通信系统容量和速率的进一步提升,达到Tbit/s速度传输,而多光时分复用信号可以更大程度上提升传输容量。目前该类技术正处于研究热门阶段。

3.2光孤子通信系统

光波传递过程中易发生色散现象产生损耗,使得在光纤通信过程中传输容量和距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也制约了光纤制作工艺的研发。经科研人员的不懈探索,最终发现色散现象可以被光纤非线性效应产生的电弧子抵消,从而解决了光波传输损耗难题。光弧子通信技术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通信技术。

3.3新一代光纤研发

新形势下,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必须依赖于光纤的更新换代,因此,加大新一代光纤的研发也将成为光纤通信技术研究热点之一。通信行业中在光纤研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突破,其基于干线网和城域网需求,已研制出了非零色散光纤和全波光纤,尤其是全波光纤,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此外,BPON技术对于通信技术的影响也颇深,但现阶段其距离实际应用仍有一段距离,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历程。

3.4全光网络

作为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全光网络的实现一直是科研人员们努力的目标,通信行业的未来也必将属于全光网络。当前,传统光网络虽节点光化,但网络节点依然采用电器件,通信网络容量提高受限。因此,全光网络实现已成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特点在于全光网络透明性良好,又兼具开放性,兼容性能好,可提供巨大带宽和超大容量,而且全光网络处理速度快,误码率低,结构简单灵活。目前,全光网络尚处于研发阶段,只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却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5篇

关键词:光纤技术;电力继电保护;融合

一、引言

电力部门承载着管控社会电力运行使用的重要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对数以万计的使用住户及工业园区带来损失。所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人物。面对当前电网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电力能源应用趋势的不断扩张,在进行电力系统的建设管理过程中也是变得日益繁杂。为了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运营的安全可靠性,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价值,对光纤技术与电力继电保护的融合研究工作就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光纤通道作为纵联保护通道的优势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各行业应用设备的换代更新,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电力使用需求的不断扩张,虽然电网建设的覆盖速度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实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业的生产,同时对电力能源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了提高电力能源的输送速度,提高输送的质量,对整个电网进行有效的保护,将光纤技术与电力继电保护合理的融合就成为了一种电力保护的发展趋势,以下将对其使用优势进行研究。

2.1传输质量高,误码率低

这种特点使得光纤通道很容易满足继电保护对通道所要求的准确性。即发端保护装置发送的信息,经通道传输后到达收端,使收端保护装置所看到的信息与发端原始发送信息完全一致。

2.2光波频率高

频带宽,传输的信息量大这样可以使线路两端保护装置尽可能多的交换信息,从而可以大大加强继电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3抗干扰能力强

由于光信号的特点,可以有效的防止雷电、系统故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因此,光纤通道最适合应用于继电保护通道。

三、电力继电保护与光纤技术的融合方式

在进行电力继电保护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合理的与光纤技术进行融合将能够有效的发现故障的发生位置,并在第一时间寻找到故障点,及时的排除相关故障。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进行电力继电保护与光纤技术的融合过程中,较为流行的融合方式主要为复用光纤保护方式与专用光纤通道方式,其未来应用价值也是无可限量。

3.1复用光纤保护方式

该种光纤保护方式主要特点是同时应用了光纤通信接口和电信号通信接口。保护室和保护设备之间的连接同时采用了光纤通信接口和电信号通信接口,而保护室和通信室之间的通信需要经过复用设备和数字复接接口,借助于复用设备的光纤通道完成了继电保护的光纤通信过程。复用光纤保护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增加复用设备这一中间环节,可靠性降低)都非常明显。但是因为复用光纤保护方式有利于提高当前电信号保护能力不强的局面,并月一改造成本降低,所以这一方式还是获得了广泛地认同和应用。

3.2专用光纤通道方式

在传输信号方面,直跳信号和允许信号都直接传输于光纤通道内;在接口方面,保护设备均直接配备了光信号接口,光纤直接将不同保护连接成为一个可以快速通信的整体。另外,专用光纤通道方式也不否定保护设备对电信号的连接和应用。相对于复用光纤保护方式而言,专用光纤通道方式的显著优点便是;咸少了光信号传输的中间环节,有效提高了保护动作的可靠性水平;其缺点是就是降低了光芯的利用率,并且线路较多。

对于光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通道形式而言,依照实际需求情况的差异,同时存在着采用复用光纤保护方式和专用光纤通道方式这两种形式的情况。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不论是复用光纤保护方式还是专用光纤通道方式,它们的区别仅仅限于通道介质的差异,光纤纵联的方向保护和距离保护一般均是应用允许模式,但是传统的高频零序方向与高频闭锁距离采用闭锁模式。在本质上,光纤纵联保护和常规保护没有差异。

四、继电保护信号的SDH光纤传输传输延时要求

在进行光线技术与电力继电保护的融合过程中,为了能够切实的发挥其潜在的应用价值,确保相关技术融合后效率的发挥,提升电力能源的供应质量,提高电网故障点的排查能力,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也应该夜以继日的进行不断的学习,针对技术融合的要点进行研究。经过长期的使用以及推算后,在进行继电保护信号的SDH光纤传输过程中,还应该满足一种光线传输传输延时要求,只有基于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的达到技术融合的应用目的。

4.1日光纤传输传输延时分析

SDH网络的传输延时几的计算公式为:TC=tc+tp*n+t0

在上述公式中,tc表示SDH设备的传输延时,传输设备及其传输速率的等级密切关系着其数值;tp表示终端设备的延时,取值lms; tr表示中继复用器延时,取值0.1ms; n表示光区间数;t0表示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的传输延时,t0=40*n*0. OO5

4.2日光纤传输传输延时要求

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所以对通道的传输延时要求非常严格,对此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我国要求为5ms针对微波和光纤通道,即要求

5ns≥Td=tc+tp+tp*n+t0=0.17+1+0.1n+40n*0.005

由此可计算出满足继电保护信息传输延时的最大传输光区间数和最大传输距离。最大光区间数:

取正整数n=12,最大传输距离:5=40*n=40*12 a

这一结果表明SDH光纤通信系统在480km距离以内可以满足传输继电保护信息的延时要求。对于更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如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光纤通信系统可采取提高输出光功率、增大中继距离的方法,减少传输延时。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光源、光接收机和光纤的性能都有很大的提高,光源的输出功率更大,接收机的灵敏度更高,光纤的无中继传输距离更长,目前己有光纤可达数百公里。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光路上增加光放大器、色散补偿器等方法提高再生中继距离。另外计算公式中各参数是按照最差情况考虑的,计算中也留有一定余量,如能减少传输过程中各个环节不必要的延时,还可以延长允许延时时间内的传输距离。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实验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结论:SDH光纤通信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电力系统传输继电保护信号传输损伤和时间延迟的要求,可以作为继电保护信号可靠的传输通道。当然重要的还在于提高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水平,以保证通信系统能够安全、可靠、迅速地传送各种信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光纤技术与电力继电保护融合进行了研究,面对电力继电保护中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目的,以及光纤技术能够高速、准确、传播继电保护信号的效果,二者的融合应用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事情。所以,做好继电保护与光线技术的合理融合,必然能够推动电力事业科学、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惠清 电力继电保护现状及发展的探究 广东科技 , 2011年04期

第6篇

[关键词]英语广告 语言特点 翻译

一、引言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广告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看到广告的影子。据统计,美国消费者平均每人每天面对的广告数目多达一千五百条。广告是商品战争的法宝,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广告英语在词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特色。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手段,广告用语必须简洁、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感染力。

对商标及广告的翻译可以说是“文字翻译”加“文化翻译”。“文字翻译”是初级目标,“文化翻译”是高级目标。文字翻译主要是指在翻译商品品牌与广告主题句的实践中,一是采取音译。二是意译。三是音、意结合。第三种技巧的使用尤为普遍。文化翻译则是在文字翻译的基础上贴近并融合到译语文化的习惯中,甚至有时专门服务于某一独特的客户群体。

二、广告语言的特点

1.英语广告的标题特点

广告的标题是表现广告主题的短句或短文,是广告的核心,由于多数人第一个读到的是标题,所以在标题中运用一些强烈吸引力的词语会增加广告的魅力。例如:

(1)American Tourister:美国旅行之家公司

Luggage that Cooperates(行“里”有我,利用谐音“里”通“李”营造友好,合作的氛围)

(2)Apple / Macintosh(标志设计:咬了一口的苹果)

Kids can’t wait.

“不尝不知道,苹果真奇妙。”(广告创意新颖,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突出Apple计算机易于操作,孩子们都会用,而且迫不及待地想用。)

(3)GE:通用电器

GE. We bring good things to life.

“哦!通用!便利生活通通用。”(通用电器不仅给生活带来光明,还给人们的心中描画出了绚丽色彩,让人体会到通用电器使生活尽善尽美。)

(4)Kodak:柯达相纸/胶卷

A Kodak Moment. “就在柯达一刻”(将胶卷的特色表现很充分,译文也十分强调效果)。

(5)Maxwell:麦氏咖啡

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2.英语广告的词汇特色

选用简单的词,特别是一些单音节词、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常见的有:

make,get,have,see,buy,come,go,know,keep,look,heed,love,use,try,take等等。

Time is what you make of it. (swatch手表的广告)

Start Ahead,(飘柔洗发水广告)

“成功之路,从头开始。”

人们对广告的要求永远是追求新字,经常喜新厌旧。以可口可乐为例,它的广告不断地推陈出新,如:

Coke follows thirst everywhere.

Wave after ware―dring after drink.

Can’t beat the feeling.

Things go better with Coca-Cola.“饮可口可乐,万事如意。”

CocoCola―It’s the real thing.

Olympics Forever;Forever Coca-Cola.

3.英语广告的时态特点

广告英语中多采用一般现在时,是为了表示商品的持久性和永恒性。

A diamond last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一般过去式用于广告中主要是为了进行对比,更加强调某个商品的优秀品质或强调某个老品牌的悠久历史和卓越品质。

Wonder where the yellow went.( 牙膏广告:“黄斑牙到底到哪里去了?”这种牙膏的优秀品质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I chose Bell because they still make them like they used to. (电话机广告:我选择Bell是因为它的品质依然如旧)。

一般将来时用于广告中是为了鼓动、诱导消费者,让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质量百倍的放心。

The system will reduce costs and improve efficiency.

Try it and you will like it ,and then love it.(办公设备广告:削减开支,提高效率。用了它你会喜欢它,爱上他)。

4.英语广告的修辞特点

广告如林,为了使自己的广告独树一帜,更有吸引力,广告撰写人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手段,增加广告的吸引力。

双关的运用会使广告更加突出,与众不同,更是广告常用的一种文字游戏。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可乐广告)

Can可作为情态动词也可理解为“一听”,“一罐”。

广告中的拟人是把所宣传的事物人格化,从而赋予它人所具有的情感、感觉,使消费者觉得亲切。

Flowers by Interflora speak from the heart.(Interflora.花店广告)

5.英语广告的句式特点

广告的一大功能就是劝说功能,最好能一下子打动消费者的心;所以祈使句广泛使用。

Let’s make things better.(Philips)

让我们做得更好。

Enjoy Coca-Cola.

请喝可口可乐。

疑问句在广告英语中使用也相当频繁,易于激起人的反映。

How the IBM Personal Computer can bring you the world subject?

(IBM个人电脑广告)

Are you going grey too early?(乌发乳广告)

三、商品品牌及广告的翻译要领

在商品品牌及广告主题句的翻译中,要求译语以符合译语文化为基础,以生动、明快、和谐、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翻译为表达方式。

例如,某些外国商标品牌的翻译。

Benz 奔驰。Safeguard 舒肤佳。Lancome 兰蔻。Clear & clear 可伶可俐洗面奶。Rejoice 飘柔。Goldlion 金利来。Puma 彪马。Master Card万事达卡等。

翻译中,除采取音译,发掘传统的字词意义外,信息得到最大化加强,有时甚至不得不牺牲一些字面意思,而把其深层的文化含义反映出来,体现明快、生活的风格,和谐地融入到译语的文化中去。商品的企业形象借着优秀的翻译也能插上有力的翅膀,翱翔在更多的国家中,为更多的消费者所享受。

参考文献:

第7篇

引言

光纤通信技术的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想要拥有良好的性能,就需要具有较为完善的安全技术,让车载电子通信真正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增加通信系统科学性管理。

1 车载电子通信系统定义

车载电子通信系统是在交通技术及传感技术作为基础构成的,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通过无线通信形式完成。车辆中安装车载电子通信系统能够将让驾驶人员在实际驾驶过程中进行信息智能化及及时性传递。车载电子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让驾驶人员对于路况上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增加驾驶人员在车辆驾驶中的安全性能。车载电子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信息网络环境作为载体,驾驶人员能够在驾驶中将信息资源及时性共享,降低车辆安全事故。车辆驾驶人员在没有应用车载电子通信技术以前,在实际驾驶中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造成交通事故较多,对于整个城市交通安全都有着严重性影响。车载电子通信技术能够在车辆驾驶过程中将通信要求进行满足,驾驶人员在有通信要求时仅仅按一个按键就可以完成通信要求,增加了车辆驾驶中的安全性能。

2 车载电子通信安全的重要性

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在能够保证驾驶人员在实际驾驶中拥有高水平的数据安全要求,对于数据安全进行保证。现阶段,我国车辆中的车载电子通信主要就是对于道路情况进行监控,驾驶人员对于车辆驾驶周围的情况全面了解,保证车辆在实际驾驶中能够拥有良好的通信环境。车载电子通信想要将驾驶人员对于通信要求全部满足,就需要能够将数据及时性传输并且能够对于数据信息较为精准表现,传输中的数据传输中能够对于外界环境中的干扰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保证驾驶人员在传输信息过程中不会保证信息内容的泄漏。因此,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信息传输中需要对于信息内容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在能够保证驾驶人员的传输的信息不变篡改,增加的数据的稳定性。车载电子通信中对于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也有一定要求,安全技术对于车载电子通信信息的完整性进行保障。

3 车载电子通信安全需求

车载电子通信想要在车辆内广泛使用,就需要保证驾驶人员在通信中对于信息安全、安全性能的权威性、信息内容完整性、便捷性进行保证。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对于车辆驾驶中的路况实际情况全天候及时性监控,积极调整车辆驾驶状况,满足人们能够在车辆驾驶中办公的要求,这种就需要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较高的稳定性能。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于驾驶人员的身份进行验证,防治驾驶人员在信息传递中出现信息篡改的情况,车辆中的信息内容也不会被第三方所侵入。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车辆在驾驶中出现交通事故后,车载电子通信还能够保证稳定安全运行。车载电子通信在实际运行中通常都是通过数字形式传输,这就需要对于数字网络环境进行安全性能保护,防治车辆中的信息被复制。

4 光纤通信技术

高速公路信息传输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光纤通信技术,对于高速公路信息中整个流程具有重要作用。光纤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涉及发的范围广泛,因此光线通信系统是一个十分繁琐的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将多个模块进行协调性使用。现阶段,光纤通信技术主要从通信系统使用的光纤及特种光纤两个方面研究。光线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低消耗等优势,因此对于高速公路信息系统能够带来较为良好的经济利益。

5 光纤通信技术在车载电子通信安全技术中的应用

5.1 车载电子通信安全协议

车载电子通信系统的安全协议是较为容易受到攻击的环节。安全协议所受到的攻击主要来自于路由链路。车载电子通信系统无线链路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导致通信过程极其容易受到其他节点的窃听,且这种行为还很难被检测出来。除此之外,路由链路的攻击还会造成安全协议的失效、链路被篡改等。为了有效应对链路攻击。SAODV是利用数字签名来进行信息的安全验证。在这种验证方式下,其他节点是无法对信息进行篡改的,从而起到了防止链路攻击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提高节点身份的可靠性以及链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实现信息传输端和接收端身份的同步验证,从而防止恶意节点的入侵。SRP协议则是通过共享密钥和安全链接的方式来防止链路的攻击。SRP协议通过对节点的身份进行一一验证来确保节点身份的可靠性,从而防止恶意节点对服务器的攻击。

5.2 车载电子通信密钥管理安全技术

在车载电子通信系统的安全保护中,加密技术也是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车载电子通信系统研制出特有的密钥管理方式,分别是局部分布式认证、完全分布式认证和自发认证三种方式。局部分布式采用的是公钥加密方式,再使用共享算法的形式进行密钥分配,从而确保每一个节点都能获得相应的安全证书,最终再组合成一个完善的证书。这些证书还能进行定期更新,从而确保证书始终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但是,这种密钥管理方式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就是没有证书的撤销机制,且对证书的同步性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处于离线状态,公钥的管理效果就会下降,实用性并不强。完全分布式认证也使用了密钥共享机制,但是不局限于特殊节点,而是将密钥在所有节点中进行平均分配。因此,即使处于离线状态下,管理的效果也有较好的保障。缺陷则在于密钥的初始化和更新过程较为复杂,耗时也较长。自发式认证改变授权中心认证这一流程,而是直接由节点认证,从而提高系统工作的效率和灵活性,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5.3 车载电子通信入侵检测安全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对上述安全保护技术的补充。它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检测、分析,一旦发现数据存在不符合安全策略的现象,就能启动安全保护机制,对通信系统进行实时保护。车载电子通信的数据收集和传输都仅限于在无线通信环境下进行,因此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就仅仅局限在局部和本地检测,而无法对系统的异常状况进行深入检测,特别是在系统入侵和系统故障的分辨上还存在着较大缺陷。

6 加强车载电子通信安全的措施

6.1 完善车载电子通信系统的安全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车载电子通信系统,就需要有良好的科技创新水平作为支撑,才能研发出更加优良、更具推广性的安全保护机制。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大对资金的投入。

6.2 做好车载电子通信系统数据资料保密工作

车载电子通信系统通过一定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实现车辆在行车过程中的无线通信。车载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能够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路况和车辆信息,以及车辆周边的环境情况,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城市的交通状况和行车的安全性。在这一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要确保系统的功能得到有效实行,就要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良好的数据保密工作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好、更及时地披露信息。

第8篇

【关键词】智能光网络ASON

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光网络已显现出数据业务带宽分配不灵活,传送效率低等弱点。智能光网络作为一种更加高速、安全、且高效地支持大容量数据业务的新型网络,就应运而生。

一、智能光网络的特点

随着光网络中密集波分复用的广泛应用、波长数目的不断增加,对网络带宽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开始对光网络植入“智能”,通过软件使光网络的资源形成动态配置,使得光网络的核心由环结构向网状结构发展,把一些原来是人工操作的业务变成自动提供。当复杂的光通道路由功能和交换功能引入到智能光网络,提供端到端的特色波长服务的关键将是嵌在光网络中的智能交换。这种需要推动了智能光网络的发展,以智能化光交换为基础构建新一代光传输网,使光通信产业进入又一个新阶段。

目前ASON代表了智能光网络的主流方向,它可以极大地增强光传送网络的生存性、扩展性和灵活性。总体来说,ASON具备两大主要特点:①由用户实现连接的建立、修改和删除;②完善的网络生存技术。控制平面是ASON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标准化研究:国际上智能光网络标准化研究主要由3个组织在进行―――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和光网络互连论坛。这3个组织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其中,OIF的用户网络接口协议是目前制定得最为完善和成熟的业界标准协议。它不仅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UNI信令协议(资源预留协议或标签分发协议),控制信道的实现(随路信令、非随路信令和准随路信令)和维护,以及相应帧封装标准,而且还提供了一套业务发现和拓扑发现机制。

实施情况:随着ITUL、OIF和IETF等组织逐步完成标准的制定和ASON技术的不断发展,ASON技术已在长途传送网与城域骨干传送网上获得应用,并已经应用到骨干层中各种业务数据的传输。以往ASON的管理能力仅能覆盖十几个到几十个网元,现在ASON网络的管理能力已经突破了100个网元的水平。

二、智能光网络标准最新进展

智能光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及研究进展:我们分别从构成智能光网络ASTN/ASON的三个逻辑平面:即传送平面(TP)、控制平面(CP)和管理平面(MP)的角度来探讨光网络的智能性。

1.传送平面。传送平面由作为交换实体的传送网网元(NE)组成。主要完成连接/拆线、交换(选路)和传送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的双向或单向信息传送,同时,还要传送一些控制和网络管理信息。目前,传送网中的”智能”只集中在统一的网管上,而构成传送网主体的网元则只是一些被动的调度单元。与之迥异的是ASON的传送平面具备了高度的智能,这些智能主要通过智能化的网元光节点来体现。现在研究倾向认为,这些网元是一些具有OXC结构的波长路由器,并具备MPLS信令功能。这种结合了第三层IP路由与第一层光交换功能的网元,可对路由功能和转发功能进行分离。2.控制平面。光网络智能化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同现有的传送网络相比,引入了一个控制平面。ASTN/ASON智能光网络内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的功能都是由控制平面完成的。控制平面由信令网络支持,由多种功能部件组成,包括一组通信实体和控制单元及相应的接口。这些功能部件主要用来调用传送网的资源,以提供与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释放网络资源)有关的功能。而这些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信令功能和路由功能。3.管理平面。管理平面对控制平面和传送平面进行管理。在对光传送网及网元设备进行管理的同时,实现网络操作系统与网元之间更加高效的通信功能。管理平面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确认和监视光通道,并在需要时对其进行保护和恢复。由于ASTN/ASON在传统光网络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控制平面,这也给智能光网络的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路径管理功能:该项功能要求在多运营商环境下,为了完成网络管理功能,必须统一规范路径建立控制结构,即对控制平面的同一管理域(AD)内光通路的建立以及不同管理域之间光通路的建立进行统一的规范。(2)命名和寻址:由于命名和寻址涉及到用户域名和业务提供者域名之间、以及层网络名之间的翻译和转换。因此在ASON智能光网络环境下,对命名和寻址的要求主要有名的独立性和名的唯一性。(3)网管平面与控制平面的协调问题:由于ASON智能光网络的3种连接类型有的是由网管系统建立的,有的是由信令系统动态建立的,有的则是由两者共同合作建立的,因此需要研究网管平面和控制平面之间的结合问题。此外,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都要维护一定的网络状态信息,它们之间如何协调和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三、智能光网络的发展及关键技术

1.关于智能光网络的生存性。智能光网络的生存性是网络的生存性的关键技术之一。网络的故障恢复包括保护和恢复―――保护是利用节点之间预先分配的带宽绕过网络故障,而恢复是在发生故障后,利用节点问的可用资源动态地进行重路由来替代故障路由。ASON的特殊性在于比传统光网络多了一个控制平面,利用控制平面可以对网络实施动态的资源配置,并对业务故障进行动态重路由恢复。2.传统网络与智能光网络的结合。由于网络的覆盖面太广,考虑到网络业务的连续性,网络的发展只能逐步推进。实际上,在光网络从传统向智能转变时,并不是抛弃以前所建的网络另搞一套,而是一个步进的融合过程,尽可能保护了原有的资源。目前,基于SDH的ASON设备和网络应用仍是主流。该接入方式确保了整条端到端业务均得到保护,其中流经SDH网络部分采用传统保护方式,ASON部分则采用智能保护方式。在传统的SDH网络部分,如发生网络故障,系统按照配置的SDH环网保护类型进行倒换;如果故障发生在ASON网络部分,系统按照配置的服务等级进行倒换或者重路由恢复。传统光网络与ASON边缘的节点承担了由传统网络与智能网络瓦联互通的关键工作,节点本身故障将可能成为网络保护和恢复的瓶颈,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解决。3.路由计算。路由技术对网络智能化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是实现控制平面功能的核心技术。ASON技术引入控制平面后,它能根据用户和业务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灵活的连接方式,并通过路由和信令协议的交互,实现自动、快速的连接建立功能,实现网络资源实时按需分配,使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与传统的SDH网相比产生巨大变化。采用分层路由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但是人工网络规划将不可用,所以需要智能光网络规划软件,因此产生了研究分层路由问题的需要。

四、结束语

光网络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要求光网络更灵活、面向用户和成本更低。智能光网络是光网络的技术发展方向,通过研究智能化的光联网技术,可以解决面向未来互联网在光层上动态、灵活、高效的组网问题。

参考文献

[1]吕雪峰,邹郁.智能光网络及其发展方向[J].现代通信. 2004(01):11-13.

第9篇

关键词:电视传播机构 广播电视技术 维护设备

中图分类号:TN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093-01

伴随着北京奥运会,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的举办,显示了我国正处在公共影视事业繁荣发展的阶段,由于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壮大,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任务也日益严峻。因此,建立和完善电视技术维护管理保障体系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了解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维护技能。

1 当代自治区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的特点

发射质量的稳定与完美一直是本台追求的目标,通过转播央视及内蒙古电视台蒙语节目,并且结合本台新闻综合和影视娱乐频道节目,丰富了广大汉蒙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受呼伦贝尔市民喜爱的《呼伦贝尔新闻》、《绿野长风》、《索日娅》等知名节目为提高呼伦贝尔知名度、推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在日趋复杂的线路系统中,提高电视传输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越来越重要。

1.1 传输系统与播控系统复杂化

伴随着大量节目的增加,信息化,数字化等新一代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推广与普及,面对群体更加专业化,细分化,同时播出时间也逐渐向全天候播出转变。为了保证实际播出的需要,各台已经逐渐普及了综合性播控系统,此系统可以让节目播出信号调度更加灵活顺畅。

1.2 传输系统容量的不断扩大和日渐丰富的传输手段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数字压缩,光缆传输及卫星传输等技术日趋成熟,这些技术的不断普及,使得传输覆盖面及传输容量不足的影响越来越小。

1.3 网络化智能化系统的出现

电视技术在21世纪取得了巨大突破,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成熟,电视信号传输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智能化是电视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1.4 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应使得传输系统能够有效防范和抗击非法信号的侵入,除了电视媒体工作人员重视自身运行与维护安全,做好日常监控工作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

1.5 设备安全与收发信号安全

安全生产始终是重中之重,保障媒体信号传输和传输设备正常运行是传输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内容,安全意识应该贯穿制作、播出过程的始终。作为保障党和国家信息传播,人民言论自由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承担着引领正确价值取向,引领先进文化和引导社会舆论等多重重担。

2 广播电视日常维护设备方法

本段主要集中介绍播控机、上载机、监控仪的日常使用方法,使得广播电视技术设备日常维护规范化、模块化。

(1)正确的输入登陆密码然后进入员工登陆系统是上载人员每日必须经历的工作,登陆系统后应该注意选择正确的上载信号源。

(2)名称、类型、频道、时段、切入切出点都是设置素材的重要要素,最晚播出时间的设置也是值得注意的。

(3)正确处理外来信号,通过矩阵自动切换。

(4)上载人员应该及时发现问题,迅速上报处理。除非必要,一般不应该选择手动将素材复制到视频服务器中。正常情况下素材应该自动复制到视频服务器中(如表1)。

3 结语

在本市建设两个文明的形势下,电视媒体技术的可靠性必须得到保障。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最基本原则是强力屏蔽干扰的外来信号、减少干扰时间、减小非正常播出影响。广电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应用性较强。其媒体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故障和事故出现会造成广泛的不良影响,所以达到安全质优播出节目的可靠保证在于广大广电科技工作者的长期努力。我们广电工作者应该按照国家广电总局09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认真落实第63号令,为呼伦贝尔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要,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任艳梅.应用电子技术[J].探析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维护管理,2012,(1):47-48.

第10篇

关键词:强化培训;光学工程;虚拟仪器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46―03

一、引言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任,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实现民族复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由基础课程教学、课程考核、社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诸多环节组成的一个缜密、严谨的知识架构和体系,它直接服务于研究生培养目标。为了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采取优化顶层设计、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和强化学位论文研究等多种手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为推进研究生培育机制创新,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启动了“硕士研究生强化培训计划”。计划以满足“拔尖创新人才成长需求,以夯实数理基础,培养实践技能,提升外语水平,拓展学术视野,强化创新能力”为主要着眼点,进行专题性强化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奠定基础。本论文以主要面向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虚拟光电仪器与综合实验》强化培训课程建设实践为例,从硕士研究生强化培训课程设立的必要性、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过程应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探索硕士研究生强化培训课程建设。

二、硕士研究生强化培训课程设立的必要性

多年来,国内研究生培养单位对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和改革,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中知识性课程仍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我校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课程学习要求24个学分,其中实验课程仅3个学分,可选的课程也只有2门。这导致一般硕士研究生在专业实践能力上培训不足,在进入课题研究时,对专业研究所需的重要手段、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部分研究生课题开展前期进展缓慢。其次,课程设置普遍性较强,针对性不够。近年来,国内研究生培养单位鼓励跨学科人才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来源比本科生和博士生都要复杂,学生经历也千差万别。有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即经过了创新实践训练,动手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则完全没有基础。跨专业报考学员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少,部分导师会要求学生选修部分本科生课程来弥补专业知识的缺失。面对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的生源,我们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和方案设计。第三,教学内容与前沿技术脱节。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以基础专业知识为主,虽然有部分涉及学科前沿的800级课程,但多为介绍性质,而相应的研究手段、测试技术以及实验方法几乎没有涉及。硕士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的学科研究技术与实验室实际使用的技术存在较大差别。

产生以上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现有课程体系灵活性不足,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改革通常要求一定的稳定性,改革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最新的学科发展成果不可能及时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其次,研究生进入课题后的研究方向比较分散,不是所有学员都对某方面技术感兴趣,组织开课比较困难;另外,最新的科学仪器和实验技术通常价格昂贵、数量有限,科研工作安排也非常繁重,科研人员一般不愿将其投入到教学中去。

但是我校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通常以教研室当前项目为依托,一般要应用到最新的实验仪器、测试手段和研究方法。而这些学员又没有得到培训,这就造成了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之间的脱节。学员需要较长时间,通过边干边学的形式逐步掌握。但是这种方法的不足是培训效率低,学员进入角色慢,加之硕士研究生课题研究时间有限,在掌握专门技术后用于真正课题研究的时间就不足了。我们调研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光电研究中心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物理系对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发现他们研究生跨学科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不少跨学科研究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独立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与他们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专题技术培训有关。他们采取的措施是针对研究生课题研究中可能用到的实验技术和科学仪器,结合前沿研究内容开展集中培训。该培训既可以让学员在短时间内对研究室的研究内容有一个深入了解,又可掌握最新的实验技术和科学仪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以往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同时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三、硕士研究生强化培训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案例分析

1.基础性

强化培训课程虽然是一种专题培训,但目标是针对特定学生群体的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教一些具体的技巧。同时为了扩大收益面,应尽量选择适合面更广的教学内容。我们在《虚拟光电仪器与综合实验》硕士研究生强化培训课程内容选择过程中,通过调研发现,虽然我们光学工程的学员在本科阶段都学习过c、fortran等编程语言,但不少学员从来没有利用这些语言解决一个实践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语言与硬件结合困难,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学员往往会选用单片机、DSP或FPGA来实现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完成这一任务需经历硬件知识学习、电路制作及软件编程等几个阶段,同时要开发硬件,导致开发周期长,甚至会让部分学员望而却步。虚拟仪器技术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LabVIEW是集成高效软件和模块化硬件的开发平台,可以充分发挥虚拟仪器技术性能高、扩展性强和开发时间短的优势。硕士研究生如果掌握了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技术,配合必要的硬件模块,对于完成课题研究将会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选择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技术作为强化培训课程的基础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专业实验仪器和测量技术的教学工作。

2.实践性

在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多认同性而缺乏创造性。分析原因,除了长期“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的惯性外,硬件制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研究生专业方向多,实验仪器要求多样,使得配备实验设备困难。加之仪器设备更新速度较快,易使实验设备过时。另一方面,这些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实验条件更难满足需求,最终导致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实践性较差。《虚拟光电仪器与综合实验》强化培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开展研究生课题研究奠定技术基础,因此非常重视实践性,要求每次课都有操作或练习内容。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的模块化硬件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实践操作所需的成本,缩短实验的时间。在讲授数据采集技术时,我们购置了一批NI公司的MyDAQ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并结合实验室已有数据采集设备,保证上课的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甚至可以把设备带回去继续练习。在仪器控制与远程通讯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员笔记本电脑配备了USB转RS232数据线,使学员不仅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串口通讯,还可以带回实验室对光电仪器进行通讯和远程控制练习。

3.针对性

针对性是强化培训课程的重要指标。强化培训课程教授的内容应该是针对传统课题教学的薄弱环节、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短板进行有益的加强。我校光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计算机测试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一般学员只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或数据处理,但是不会用计算机进行信号采集、信号处理和设备控制。《虚拟光电仪器与综合实验》强化培训课程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计算机测试应用能力不足,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并结合典型光电测试系统开展信号采集、数据处理和仪器远程控制方面的培训。

4.前沿性

我国研究生教育非常注重前沿性,一方面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与时俱进,另外开设专门课程介绍学科前沿技术。但是,一般课程教学以前沿技术理论介绍为主,对最新的实验仪器、测试手段和研究方法涉及较少。不少硕士研究生会感觉当前科技很先进,但是自己掌握的手段很落后,很难完成课题研究。其实,我校光学工程学科通过985和211项目的支持,已经建成了非常现代化的实验室,各种先进实验仪器已频繁地在科研中得以应用,《虚拟光电仪器与综合实验》强化培训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向学员介绍一些常用先进光电仪器的操作和应用。

四、《虚拟光电仪器与综合实验》研究生强化培训课程实施

1.招收确实需要的学员

强化培训课程是面向各个学科方向的有特定需求的学员开设的专题选修课,目的是提升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尤其是在课题研究中所需的能力的提升。比如,生物学方面的学生希望采用光学的方法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这种强化培训课程对他们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我们采取广泛宣传和导师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招生。我们通过宣传让学员和导师准确地知道本强化培训课程的定位和教学内容,学员根据自己能力提升或课题研究需要,并经导师同意后申请报名。通过这种形式,基本保证学员都是带着目的来学的,不要浪费学员自己的时间和宝贵的教学资源。

2.实践环节成为课程主题

强化培训课程是针对硕士研究生某方向能力的专题培训,目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员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并具备在后续课题研究中应用的能力,因此实践性尤为重要。《虚拟光电仪器与综合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员掌握光学工程相关研究中的数据采集、仪器控制、基本信号处理和简单控制反馈方法,因此每次课我们都安排了课堂练习。比如在数据采集教学过程中,我们配备了数据采集卡给学员,让他们在课堂上对实际信号进行采集;在仪器控制教学过程中,我们利用USB转RS232数据线,让学员实现相互之间的计算机通讯和与多种光电仪器进行数据通讯。最后我们还设计了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要求学员利用学习的知识实现信号调制、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报告生成完整过程,充分体验科研实践的全过程。

3.解决学员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虚拟仪器技术不仅具有强大的功能,而且具有巨大的灵活性,可以解决硕士研究生课题研究中的绝大部分问题。如果一门课程可以解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将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引发学员探索钻研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开课初期就对学员征集科研过程中的工程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整理,我们提炼出典型案例,并给出初步解决方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让学员知道哪些课程内容可以解决相应问题。比如,有学员提出多光路大功率激光泵浦的安全监测问题,我们设计了用NI6251对32路温度传感器进行同步采样,通过LabVIEW平台进行信号处理,并用电脑内部音频输出设备发出报警信号的方案。还有同学提出如何对飞秒激光器相位补偿单元进行控制的问题,结合系统的硬件条件我们提出了利用LabVIEW图像处理插件进行误差量解算,再通过多功能卡输出控制电平调整相位补偿单元的方案,学员对整个工作豁然开朗,明白了自己的核心工作应该在误差信号的解算上,其他问题通过虚拟仪器技术就可以完全解决。学员带着问题来学习,主动性会大幅增强,问题得到解决后成就感也较高,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灌输式教学方法。

五、结束语

硕士研究生强化培训课程是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创新探索,通过专题培训的方式可以对硕士研究生能力薄弱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使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本文以《虚拟光电仪器与综合实验》硕士研究生强化培训课程的建设为例,探讨了硕士研究生强化培训课程建设应该重视的特点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的重点,为硕士研究生强化培训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述,龙云飞.本科生与研究生仪器分析实验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3).

[2]王庆,蒋小满,张斌荣.地方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0(03).

[3]林军,邓艳,王昆.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第11篇

近期,海淀区政府和北京理工大学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北理工光电技术平台建设”成为转化科技成果的新探索。该项目由北京中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发起设立,创建了“中关村光电技术实验室+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光电孵育基金+中关村光电产业园+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五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新体系。

中关村光电技术实验室,将依托北理工光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基础,引入高校专业研发团队,依据产业发展方向攻关核心产业技术;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将以从数百余项科研成果所筛选出的可转化项目为抓手,成为产业技术孵化平台,生成项目公司,实现项目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运作,从而对接市场、资金等资源,并发挥战略规划、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光电孵育基金,将通过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按照商业化基金方式进行管理运作,对所筛选出的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投资;中关村光电产业园,将接纳该体系所成功孵育的光电企业,并吸引光电领域上下游企业入驻从而形成产业聚集;北京理工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将成为实验室、研究院、基金、园区等一体化市场运营的载体。

新体系呈现市场化、资本化和国际化三大显著特点。从研发领域看,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技术,缺乏市场化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将不列入该体系研发范畴;从产业化角度看,可产业化项目筛选标准突出市场需求这一重要因素;从运行机制看,科技成果转化各项功能以平台公司为载体进行市场化运作。

通过专利评估作价、现金入资以合作公司股权分配的形式体现各合作方权益。对于研究院所孵育项目公司,根据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将股权按比例分配给核心研发及管理团队、投资方、研究院等主体。

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UTD)建立密切交流与合作关系,构建两国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新体系显示出四大优势:提高科研人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科研人员既是研发者,更是整个产业化体系的参与者,科研成果由“一纸论文”转变为“研以致用”。对于有产业化价值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员可作为项目公司核心研发人员享有一定比例的股权,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的“阳光化”。

提升院校的影响力和科研资源利用率。通过该项目的推进,北京理工大学在光电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将在产业化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其在军工领域的科技优势也将借助该平台实现“军民融合”。同时促进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生成,实现研发与实践的统一,参与孵育项目的青年学生及科研人员有望成为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专业人才。

带动资本的活力。通过设立光电孵育基金,以政府引导资金的形式,撬动社会资本,为优秀光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使更多资本投入到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从而孵育和衍生出一大批光电领域具有核心前沿技术的初创企业。

第12篇

背照式AlGaN/GaN基光电探测器的结构设计及性能模拟

红外面阵旋转搜索系统作用距离方程

目标反射环境红外辐射的模拟研究

直升机后机身内埋式红外抑制器隐身性能分析

采用脉冲红外成像法的表面下暗藏物蓄热系数的测量

采用尺度空间特征点匹配的红外目标跟踪

具有像素累积功能的384×288焦平面读出电路

非均匀磁光光栅干涉结构的磁场灵敏性

光克尔效应提高全光纤前端系统信噪比的理论分析

高功率光纤放大器中的受激布里渊散射

894nm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GaAs基半导体激光器热特性

二维圆柱层状复周期光子晶体的透射谱

全光纤高功率1091nmMOPA激光器

脉冲式DFB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的气体检测系统(英文)

基于瑞利散射的测风激光雷达研制

束转动90°环形非稳腔抗系统失调性能研究

星载激光雷达点目标最大测程标定技术

激光成像系统中高耦合效率单模光纤耦合器设计(英文)

HJ-1B卫星IRS传感器热红外通道交叉定标

电阻阵列辐射输出特性评估

“2010国防空天信息前沿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红外成像在羽流撞击平板热效应试验中的应用

改进神经网络的红外成像测温算法

低噪声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驱动电路的设计

条纹管激光成像雷达水下探测成像研究进展

PbSe量子点光纤激光器的数值模拟

空间目标激光雷达散射截面仿真分析

《红外与激光工程》第十四届编委会名单

中心带雪崩光电二极管的InGaAsPIN四象限探测器

光子筛的色散特性和多波长聚焦功能仿真

日盲型AlGaNPIN紫外探测器的电容特性

用于半导体激光器的温控电路设计

自适应交互多模型滤波在INS/CNS组合导航中的应用

光栅大小对琅奇光栅泰伯效应的影响分析

激光雷达测距系统中滤光片的制备(英文)

PTR微晶玻璃的光热敏性能

Rh-6G/DNA-CTMA薄膜的制备与光电特性表征

Sm/Cu共掺包边玻璃性质的研究

红外成像制导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空间遥感用近红外InGaAs焦平面组件(英文)

舰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新体制研究

中波红外火情遥感的大气辐射传输特性

利用声波法重建舰船排气温度场及红外辐射强度

基于光电特性参数的典型地物类型反演方法

电阻阵列稀疏网格非均匀性修正

大气中的光学涡旋及其传播

利用变形反射镜和激光导星扩大校正视场

单层与双层谐衍射元件的衍射效率对比分析

非傍轴部分相干平顶高斯光束的传输性质

切变聚合物网络液晶光阀

Nd3+:YAG固体激光器电光调Q激光脉冲的时域分析

合成孔径成像激光雷达旋转目标成像

激光雷达逆合成孔径成像技术现状及关键问题

GPS/INS系统误差对空间激光通信对准算法的影响分析

湍流尺度对大气激光通信系统误码率的影响

临近空间“空-空”激光通信链路传输特性分析

第13篇

1 《发光学与发光材料》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1 教材选择问题

目前发光材料已成为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由于发光材料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各异,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许多新的具有发光特性的新材料不断出现,因此发光材料的研究内容非常庞杂,其教材内容应该做到内容精练,注重基础,兼?前沿。目前,《发光学与发光材料》这门课程可选择的优秀教材较少,同时现有的教材偏重点各有不同,要根据各个学校的专业特色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加以选择。同时,光电材料领域具有新材料不断涌现,知识更新飞快的特点,这也给教材选择带来很大的难度,往往对于发光原理讲解比较深入的教材,在内容的新颖性和前沿性上就比较欠缺。

1.2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发光学与发光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讲授法、演示法讲授理论知识,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有助于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演示学习理论知识,但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现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涉及面要广,而且教学内容要新,并能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这一教育理念也应当反映到发光学与发光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中来。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建立现代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实现高素质高级人才培养目标。

2 《发光学与发光材料》课程教学方法优化与创新

2.1 教材建设

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教材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教材建设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级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部分。针对发光学与发光材料教材选择问题,需要选择一种内容较新且比较全面的教材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同时使发光学与发光材料课程内容体系呈现多样化趋势,如2O12年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发光原理与发光材料》。同时,还可以提供4-6种中外文参考书目,供学生自学,以加深理解,并扩大知识面。各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特色,自编教材 ,从而课程内容可以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创新之处。同时教材内容应及时结合科研项目,补充本领域的前沿技术,使基础知识与科技发展互相补充,这种理论结合前沿和实际的多元教材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很有帮助,可以让材料专业学生了解和认识该类材料,并培养他们在发光材料方面的创新能力,对照明、光电转换器件、光学检测和传感领域储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发光学与发光材料》这门课的教授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努力在教学方式上做了一些尝试,主要探索了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板书相结合在发光学与发光材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首先教师从整体上对发光材料类型、发光机理进行理论讲解,同时留出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教材,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与学生讨论当前光电功能材料的科学前沿和实际应用,并要求学生查阅一定的参考资料,对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给出自己的看法与理由,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研究小组,不同小组自由选择相关的专题内容,然后组织各个小组就自己所研究专题做一个较为详尽的综述报告,鼓励学生之间就相关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发现新的现象并提出新的问题,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可加深理解。

第14篇

关键词:发展前沿 前沿技术 战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295-01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同志对当前国际经济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曾做过这样的估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形成,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一日千里,在这一形势下,世界各国都在争先恐后地采取积极的和有效的措施发展他们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据统计,美国每10年科技人员约增加一倍,西欧每15年翻一翻。预计未来100年中全世界科技人员将增加一倍还要多。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作用也是越来越大。

一、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前沿

由于高技术具有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潜能等特征,因此,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其中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被看作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1.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的先导

信息技术是高科技的前导,它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1.1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被称作“神奇的芯片”的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的核心产品。现在的集成电路已能够把整套大百科全书的内容存储到一块芯片上。目前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开发可支持更高集成度的新的半导体材料,实现光电集成和光集成、研制生物芯片和功耗低的绿色芯片。

1.2计算机技术

最近10多年来,混合计算机和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十分迅速。进人21世纪,计算机技术正在酝酿一系列新的革命,各种新概念计算层出不穷。未来的讨一算机不只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且还将有分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智能化的计算机出现。归纳起来,计算机技术主要朝高性能和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发展。

1.3通信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电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是实现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大容量、低损耗的光纤网将发挥它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许多国家的信息网正朝着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智能和个人化信息网发展。我国“863”通信主题“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BIP-ISDN)”反映了未来电信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2.新能源――高新技术的支柱

发展重点是开发高效的节能技术和未来的新能源,特别是氢能、可再生能源、第四代核能技术和未来的热核聚变能等,为解决未来能源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在发展新能源和采用能源利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更有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而“节能”则被国际能源界称为“第五能源”。

3.新材料技术――高新技术的基础

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纳米技术将取得革命性突破。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征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征的高新科技。纳米技术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分子以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的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生产方式发生飞跃。

4.生物技术――高新技术的核心

生物技术是应用于有生命物质的技术。它涵盖了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在内的许多方面的内容。生物技术又叫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是21世纪高科技的核心。

二、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

1.科技创新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把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后发达国家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但如不能抓住机遇,也可能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最终被边缘化。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

2.1指导方针

2.1.1自主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各组成部分的核心行为,是指导方针和总的精神。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们提出自主创新,就是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以后的再创新,综合起来形成国家的总体创新能力。

2.1.2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是当前的重点。

2.1.3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说明科学和技术要和我们国家的基础建设相结合。

2.1.4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兴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方针是我国半个多世纪科技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抉择。说明基础研究要适度超前。

2.2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2.3发展重点

2.3.1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21世纪,开发利用清洁、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是人类必然的选择。从长远来看,从兼顾能源和环保来看,随着制氢技术、燃料电池和储氢技术的进步,以氢为燃料的电动车可能在城市,特别是在大城市成为未来的绿色交通工具。

2.3.2要掌握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竞争力的突破口。

当今世界制造科技有四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绿色制造。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

趋势二,高新技术制造。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纳米、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制造科技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制造业是高技术的重要载体,高技术又为制造业前瞻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趋势三,用信息技术提高制造技术水平。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有机结合,即将进一步给设计与制造技术带来深刻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更好、更快、更省、更可靠地制造出创新产品。信息产业是我们提高竞争力的途径。在通讯技术方面,我们已经是生产技术大国,我国现有有线电话、无线电话的容量以及因特网用户总量都已经是世界第一,华为、中信,还有一些其他企业,形成了一批有自主核心产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信设备企业。

趋势四,极端制造。就是特别大或特别小,大的比如,三峡70万千瓦的水轮机的装置,光轮重就有430吨,在整体制造过程中如果没有计算机那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就是计算机数字制造的好处;小的比如微型的计算机,可以在手上放置。还有纳米齿轮,小得让人肉眼都看不到。

2.3.3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技术产业的重点

第15篇

关键词 科技投入产出 影响因素 提升途径

一、科技活动经费投入

(一)提升核心竞争力

“十二五”以来,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比率逐年加大,科研实力呈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其核心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具有鲜明技术特色和竞争优势。火炸药和毁伤技术引领地位也不断增强,我国已形成世界知名的以先进火炸药技术为基础的,国家级高能常规毁伤技术科研机构。

1.基础研究是研究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对创新能力长期提升和科技发展未来十分重要。新技术对发展的贡献日益突现,新技术和新产品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技术增长点。

2.应用研究领域经费的投入增长速度较快,预先研究工作涉及面广、研究有深度,与应用结合紧密。重点攻克对武器装备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前沿技术,突破一批影响火炸药发展的关键技术,解决了部分制约火炸药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对装备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的新兴技术,形成了新的技术增长点,表明科技活动越来越重视研究的应用性和向生产力转化。

(二)提升创新能力

加大自主科技经费投入,实际军品科技自主投入创新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不断地增强了火炸药、毁伤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创新能力。“十二五”军品科技研发自主投入预算比“十一五”提高58.55%;民品科技研发自主投入提高44.23%。

(三)提升可持续发展

为了持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与活力,有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的激情,实现了事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在项目立项阶段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奖励。

二、科技活动人员投入

截至2015年底,基础科研人员投入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5.2%、应用研究占44.2%和试验发展占30.6%。投入科技活动的人力总量相对稳定,投入结构逐步优化,与科技活动的经费投入结构和趋势相互匹配。人才情况与行业比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从事火炸药及毁伤技术的团队力量、技术平台、专业资源比较集中;二是有一支紧跟世界前沿、不断适应国内装备需求,在国家及行业层面的领军人才;三是无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还是试验研究等方面,既有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又有综合业务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四是内部团队作战的工作方式弥补了专业上、知识上的差距,有利于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竞争;五是基础研究的平台有利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引进,是总体技术创新发展的源泉。

三、科技活动成本控制

从2014~2015年数据对比来看,在人工成本增加、固定资产使用费增加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增长21%。2015年成本费用占总收入比例为88.69%,比2014年下降2.23%,其中,科技活动可控成本占总收入比例为31.57%,比2014年下降2.07%。研制费用和管理费用中可控成本占总收入比例为5.41%,比2014年下降0.33%。公用费用,2015年会议费用比2014年下降了275万元;差旅费用比2014年下降4万元;交通费用比2014年下降了160万元。

四、科技活动产出水平

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十二五”以来,累计申请受理专利476件,其中国防专利231件,国内发明专利239件;有效授权专利191件,其中国防专利66件,国内发明专利120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申报发明专利及国防专利195项;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136篇,位居国内科研院所的前列。主要基础理论研究、产品设计开发、重要试验测试等专著、手册的产出共出版14部,其中外文专著4部。科技成果转让13项,其中军品科技成果对外转让11项。

五、影响未来发展因素分析

(一)战略层面

目前,现有的专业领域难以适应国家和军队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须在现有的专业基础上进行扩展,增加高能燃料及光电材料等三个专业方向。

(二)创新层面

作为国防重要的基础火炸药研究领域,很多的研究项目成果属自主创新,但相当一部分继续进行研究的课题都不能进入国家的专项科研项目,自主科技投入远远不足,缺乏上级层面的经费支持。同时,火炸药与毁伤技术由于行业特殊性,在国外受到限制,缺乏沟通平台和对外的技术交流渠道。

(三)条件保障层面

原有科研生产能力发展不均衡,不能完全适应从“跟踪仿研”到“引领发展”的要求,缺乏在数字化协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新技术探索与已有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必须要完善科研能力布局和建设。

(四)人才队伍建设层面

火炸药行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诸多实际困难。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不仅人才流失严重,而且缺乏引进能力和后备生源。同时,由于行业的高危险、高污染、高强度等特殊性,很多毕业生宁愿转专业也不愿在火炸药行业学习或是进入火炸药企业工作,这些都是火炸药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六、未来发展策

(一)拓展专业领域,顺应发展需要

“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含能材料、炸药及装药、动力技术装置及推进剂装药、发射药及装药、高能燃料、战斗部、军民融合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投入,为适应国家和军队的需求以及自身发展需要,在现有的专业基础上进行扩展,增加高能燃料及光电材料等三个专业方向。

(二)适应“引领发展”方向,突出创新和引领能力

火炸药产品朝着“功效性能”和“非功效性能”兼备的先进火炸药方向发展。“功效性能”主要考虑武器装备的射程、威力、精度和可靠性等相关的火炸药技术;“非功效性能”主要涉及火炸药制备和使用的安全、节能、环保、低成本等相关技术。在发展产品技术的同时,对基础技术、工艺技术、安全技术等技术更加重视,火炸药技术必须体系化发展已形成共识。

(三)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为进一步提升研究所总体的能力,应在数字化协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新技术探索与已有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完善科研能力布局和建设,协调发展,整合科研资源,打造专业化研发团队,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集中构建一个开放的、配套齐全的国家级研发平台。

(四)向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研发模式转变

目前,以基础研究为依托的数字化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传统的以试验为主的科研模式已无法适应火炸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火结构―性能仿真预示及综合设计的通用技术。实现从传统“画加打”的试验研究模式,向“优先预示、设计覆盖、过程控制”的先进数字化设计模式转变,逐步形成火炸药产品综合性能优化设计能力,提高火炸药技术整体创新的综合效益。

(五)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积极推进职业技术专家岗位体系建设。按照两院院士―中国兵器首席专家―集团公司级科技带头人―所级科技带头人―科技骨干五级科技人员职位层级建设,畅通职业技术专家发展通道。实施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强化职业技术专家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完善职业技术专家在项目研制中的资源调度权,落实其在重大科研项目中的决策参与权,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的自主立项权。

(作者单位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