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商业模式民主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没有好的创作能力,没有强大的制作能力,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营销能力—这通常是用来说歌手很难持续其影响力的原因,但这些若干能力的缺乏是什么的结果?
我喜欢这样的问题。它往往可以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它最大的好处可能还在于,它有助于我们找到真正的问题。
比如说,在这一期《大选中的电视网》的特写中,我们看到美国电视网面临的窘境,最糟糕的NBC,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2%,它是电视网收视率和关注度下降—观众人数下降—的结果,但观众群逐渐萎缩的原因是什么导致的呢?是电视从业人员做得不好,还是他们眼中的“第二屏”太强大?
如果回顾过去,一定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电视业能有最近几十年的辉煌成就,其所依赖的就在于它所带来的“民主化”—每个人都可以身临现场,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获得信息。“第二屏”相比于电视更民主化?至少从观众的行为上,似乎这是一个可能的重要原因。接下来可能就是要思考,是否因为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精英化和专业化的操作思路?而这种精英化和专业化的思路可能有助于保持对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但未必是赢得变化中的观众的有效手段。
上一期的大公司新闻,我们曾经报道CNN计划推出更有深度的更长的记录片—如果我们发现的问题是正确的,那可能意味着CNN是在用一种错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用这种方式可以提升自己面对福克斯新闻网的竞争力,但并没有真正触及观众的流失问题。当然,记录片会是一个好产品—它有点像我们愈看到信息碎片化,愈要推出承载商业新知的“单行本”一样,它会因为差异化而获得收益。但它不是解决电视屏与“第二屏”的“民主化”程度的真正办法。
我们会发现至少有三层错误导致它难以盈利:第一层就是“有多快走多快”的经营思路,它是一种只能通过规模和先发优势才能建立起来市场优势的商业模式,在早期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它曾经很主流,但这种必须借助持续不断的投资输血、通过上市才能完成退出的商业模式已被证明是背离最基本商业原则的。
第二层则在于它很难组织起来可持续的利益链条。在团购的这种商业模式中,最终消费建立在廉价甚至是低于成本价的基础之上,消费者实际上是通过风险投资者的补贴来完成消费行为;对于商家来说,在推广期后它很难继续以团购的方式来获得消费者,正常经营状态下它必须以盈利为目的;这时对团购网站来说如果想要保持增长,那么就要不断扩大市场覆盖,或以补贴的形式取得商家的支持—成本不断高企而客户不断减少,这显然是失败的商业模式。
我们这期的报道启发了我对第三层的认识:为不忠诚的顾客提供服务,永远不会成为一门好生意。团购网站所服务的大多数顾客往往以“便宜”为目标,它很难建立起来对产品和服务的忠诚。
公司运营建立市场、创造价值是商业社会的根本,但这个市场的完成和完善是所有参与者共同行为的结果,这其中包括每个环节的参与者以“付出成本”的方式获得收益,并且每个“付出成本”的参与者,他不但乐于为得到服务而付出,而且他也愿意通过它维持服务和产品的延续性—他不会做为了满足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把市场毁掉的事。
在我们以往的报道中,对于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服务和产品总是着墨很多,对于商业模式可能探讨的相对较少,这可能是我们以后要更多增加的内容—它会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商业的发展和趋势。
于是有了创新50人这个活动和本期的这个专题。我们希望把商业最有价值的部分―创新提炼出来,把推动创新、带动商业世界向前发展的人找出来,发现他们的价值,给他们舞台,让他们与我们一道推动这个价值、这种文明。商业文明的推动者,这应是我们一起做的事。
在梳理这50个创新人物和故事的时候,如我们专题文章中所表达的那样,所有的创新,最终指向的竟是一个最朴实最直接的东西:服务。这是一个有趣的事。28年前,彼得・尤伯罗斯在洛杉矶,他将奥林匹克与电视相结合,把商业、公司与城市和奥运会建起关联,形成一个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聚集上千亿美元和数十亿人目光的大生意。这是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样这个伟大创新也建立在一系列小的创新基础之上:电视普及率尤其是彩色电视机普及率的提高,电视直播技术的完善,基于卫星传播的有线电视网的形成……这让尤伯罗斯的奥运会创新有了一个最重要的基础。而这些把奥运会商业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创新也带来了奥运会消费的民主化。
这也与我们发现的创新的第二个原则有关。创新总是带来更广泛的服务。集中于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如何进入到二三线城市;历来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公司商旅服务如何为中小企业所用……广泛服务实际上就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这几乎是所有伟大创新的价值所在。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服务,或者是只有到现场才能看到的实时比赛,或者是城市方便的医疗服务,一直到以往只有特权阶层才拥有的权利,这就是商业带来的民主化。商业的价值也几乎全在于此。
当然,在我们的50人中还没有尤伯罗斯这么震撼的创新。不在这个榜单上的腾讯,在创新上被人诟病多年,但一直坚持的微创新同样带来可观的变化。我们在谈到“复利”时,总会感慨时间起到的巨大作用,对于创新也是如此。而持久的、制度化的创新更是不易。如同我们,在最初做杂志的时候会想到有一个新的市场以及内容上的创新,但轮到做活动时,就流于俗套,忽视了市场和服务,创新精神就荡然无存了。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