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目前的经济趋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儿童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模式;成就;未来走势
一、前言
从目前经济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儿童数量的增多,围绕儿童群体形成的消费模式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儿童经济也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儿童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后可知,儿童经济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都在显著提高。为此,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应对儿童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了解,并结合儿童经济的发展现状,总结儿童经济取得的成就,并对儿童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正确预测,保证儿童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效果。
二、我国儿童经济具有持续的发展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统计: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80后逐步进入生育高峰期,2007年至2011年年末,我国迎接了一波婴儿潮,每年出生新生儿1600万人左右。2016年前人口增长将保持每年1600万人至2000万人的水平。2011年年末,我国共有0~12岁的儿童19526.53万人。中国婴儿的高峰期将出现在2016年,人口峰值为2028年,到时中国将迎来第五轮“婴儿潮”。新的消费意识、育儿理念带来的消费提升,注定了孕婴童行业的未来将是20年的牛市。
正是基于这一有力基础,我国儿童经济的发展获得了持续的动力。目前来看,我国儿童经济的发展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总人数呈现快速增长状态。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儿童总人数在未来十年内将会呈现快速增长状态,这无疑给儿童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保证了儿童经济有强大的发展后劲。(2)四二一家庭持续增多。随着80后逐渐开始组建家庭并生儿育女,四二一家庭将成为我国家庭的主要模式,四二一家庭的增多,也给儿童经济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保障。(3)家长对儿童消费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加。由于目前独生女较多,家长有条件也有精力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儿童消费在数量上呈现了快速增长的状态。
三、我国儿童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婴童产业创造了9000多亿元的产值,2011年中国0~12岁的儿童市场总规模约为11500亿元,且未来几年儿童市场将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儿童市场可能会达到20000亿元,远景规模则可达30000亿元。
从我国儿童经济总量来看,儿童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状态在今后几年内不会发生改变。目前我国儿童经济增长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儿童经济规模逐渐增长。从我国儿童经济现有规模来看,已经成为实体经济中的重要经济形式。其增速常年保持在15%左右,整体增长率显著,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经济拉动作用突出。(2)我国儿童经济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目前我国儿童经济市场已经定型化,并逐渐衍生出特色的儿童经济形式及儿童产品,儿童经济市场得以细化,儿童经济市场已经呈现出较为成熟的状态,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3)我国儿童经济所占比重逐年提高。从我国总体经济总量来看,儿童经济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儿童经济俨然成了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商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我国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取得了积极效果
在我国儿童经济发展中,基于儿童需要而衍生出的特殊发展模式在商业实践中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儿童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成功。从儿童特色经济发展模式来看,更加注重儿童的实际体验,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推动儿童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取得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儿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色儿童产业,典型的代表就是“儿童职业体验馆”。 所谓儿童职业体验馆,简单说就是“专业过家家”游戏。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设立儿童职业体验是一种由3~13岁的儿童扮演各种职业角色的寓教于乐的游戏。通过体验成年人的职业角色,帮助儿童了解大人的世界,增强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理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等。(2)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抓住了儿童消费心理。在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中,对儿童消费心理的把握成了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成效的关键。通过对儿童消费心理的研究,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找到了发展方向。(3)儿童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推动了儿童经济的全面增长。通过采取必要的发展模式创新,儿童经济实现了全面增长,不但提高了儿童经济的整体规模,还提升了儿童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对儿童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五、我国儿童经济在未来的发展中所占比重将持续增加
从我国儿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看,儿童经济的增长对实体经济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我国儿童数量的持续增加,儿童经济在未来几年内将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儿童经济在整体经济中所占比重将会持续增加。基于这一认识,我国儿童经济的未来走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儿童经济发展规模将进一步增大。从现有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儿童经济的发展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大,儿童经济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将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良性的促进,保证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2)我国儿童经济发展速度将全面提升。由于目前我国儿童经济已经找准了定位,并在发展模式创新上取得了积极效果。因此,我国儿童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其发展速度将会得到全面提升,呈现快速发展状态。(3)我国儿童经济所占比重将持续扩大。考虑到儿童经济的特殊性,目前我国儿童经济已经形成了产业化发展,对周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儿童经济所占比重将持续扩大。
六、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儿童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式,其增长速度、发展规模和产业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儿童经济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我们要认清儿童经济的作用,做好儿童经济的研究工作,为儿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参考文献:
[1] 杨柳.沙岗村儿童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2] 简福平.儿童经济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 黄新.儿童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
[4] 李玉波.儿童经济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
引言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包括认识时滞、决策的内在实质、经济体系的外在时滞),政府失灵(包括信息不完全、利益干扰、效率损失、财政赤字、政府与“寻租”)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使得我国的宏观调控举措的各项措施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预期效果显现出来,宏观调控成效初步显现,但投资增幅较大、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 当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1忽视对环境的保护
首先是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开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房地产在发展中建筑密度过高,容积率过高,产生“钢筋混凝土”丛林。城市缺少绿色空间,市区污染不易向周围散发,城市空气质量差;人们居住、生活感到压抑紧张;人们远离自然,使人类与自然隔离。更有甚者,长江中游部分地市围湖造田,开发房地产,大大降低了湖泊的蓄排洪能力,对整个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经济造成潜在威胁。
其次是忽视了对文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房地产经济在高速发展中有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危险。房地产开发如果不注意从城市文化底蕴中吸取营养,塑造建筑精神和城市气质,那么建筑的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乡土特色将逐渐消失。
再次忽视了对社区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社区发展长期重安居,轻乐居。许多社区内缺乏中心绿地和活动区的规划,社区文化更是空白或半空白,非常不利于人们的身心放松和与自然的亲近。另外,社区缺少开放的生活空间,许多新的居住社区搞封闭式管理,社区与外界的交往被限制,社区中家庭与家庭之间也缺乏沟通和联系。
1.2 没有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空间资源鲜被认识,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
1.3 金融基础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已完成了基本制度建设,形成了一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有些问题如不解决,将影响房地产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首先是房地产信贷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房地产贷款长期倾向于开发贷款,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住房消费信贷一般占到整个房地产信贷总额的 70%左右,而我国消费信贷占房地产贷款比例最大的银行还不到 10%,仅占银行全部贷款总量的1%。同时,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也给银行资产安全带来隐患;房地产贷款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金融二级市场缺位。还有,住房公积金缴交范围和比率的扩大受到中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低进低出的运营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和显失公平。
二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2.1房地产投资.未来几年房地产投资仍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回落。在中央的宏观调控下,投资率上升速度已经有所减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控制投资增长仍将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预计未来几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2008 年将低于 2007 年增长速度,但估计不会低于 20%。之后基本维持在10%至15%之间。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的热点可能由以京、沪、穗为中心的三大经济商圈有所转移,西南地区的大城市如重庆、成都、昆明,沿海城市如大连、青岛、杭州等地区的房地产正处于上升阶段,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的投资热点。
2.2融资渠道出现多元化。除房地产企业通过股票市场上市融资外,还包括发行企业债券,即允许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开发商直接到公开资本市场上发行短、中期项目债券,债券投资者根据不同的收益预期承担不同的风险;具有股票性质的购房者与开发商“合伙建房”,即允许购房者直接通过“入股”方式和开发商“合伙”建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创新金融品种。
2.3宏观调控下,经济适用房的发挥作用。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住房供给和分配的商品化、社会化,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出正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措施。这里笔者提出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其一,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性,所以对经济适用房宏观调控的成效暂时没有显现出来也可以谅解。对于推出经济适用房政策,政府调控成本高,各地在执行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规避行为,因为各地都有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的压力。这些规避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一些政策效果。
三 房地产开发方面
3.1土地市场趋向规范,建设用地增量控制更严。中央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工作的监控要得到强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将更为严格,低价土地招商引资的行为将受到遏制。
3.2有效减缓商品房空置现象与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之间的矛盾。在一般的竞争性市场中,价格机制作用表现在:当产品供过于求,大量积压时,厂商将会降价;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厂商将会提高产品的价格。但现实情况是空置现象与价格持续走高并存(“双高悖论”)。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些地方土地分配存在严重的黑箱运作,无形中为每一个特定的房地产开发区域设立了很强的进入壁垒,有实力的企业无法迅速健康成长,而规模小、不规范的公司却依靠与政府的关系安然生存,甚至许多地方大量存在正规的大开发公司要从这些小公司手中购买二手地皮的情况。
四 房地产销售方面
4.1 房地产价格将继续上涨
从需求来看,近期影响其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国家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控制二次购房和投机性购房、控制拆迁规模等。在中国当前居住水平普遍较低,住房需求呈现很大刚性,房地产市场以首次购房需求和改善型需求为主的背景下,上调利率、控制二次购房和投机性购房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控制拆迁规模在影响需求的同时,也影响供给,对于供求关系而言,这一因素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两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持续旺盛。从供给来看,中央政府近期出台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和项目资本金比例、严格土地管理、控制拆迁规模等宏观政策都会对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
4.2房价增幅将有所减缓
从上述对供求关系的分析可以判断出来,近两年房地产价格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不过考虑到以下因素,我们认为房地产价格的升幅将会有所回落:第一,市场经济自身具有通过价格机制来调整资源配置的功能,高房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供给,挤出部分需求;第二,政府正努力通过增加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供应、控制投机炒作等手段抑制过高的房价;第三,政策变动初期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最大(市场预期供给减少是 2007 年房价上涨的深层原因,这种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小。
4.3二手房可以平抑新开发楼盘价格升高
2006年以后,二手房市场以房源趋于丰富化、购房人群趋于多元化、消费需求趋于升级化、热点区域趋于扩大化为特征。但是银行“惜贷”导致申贷难度大, 使得二手房房源未能充分释放造成有效供给不足。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二手房交易管理政策的完善和实施以及已购公房的大量上市,房源继续放量,购房需求持续增长,二手房市场将增加活力,价格平稳上升。二手房市场的发展, 对平抑房地产价格升高、稳定房地产市场发挥重要作用, 有利于我国房地产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无论是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开发还是房地产销售,指标分析的结果基本都是绝对量仍然保持上升趋势, 对近几年内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持乐观态 度,只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彻底贯彻方针政策,相信房地产经济将会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规范健康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个人认为:首先,房地产投资方面,未来几年房地产投资仍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有所回落。其次,房地产开发方面,土地市场趋向规范,设用地增量控制更严,商品房空置现象与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矛盾将会减缓。最后,房地产销售方面,房地产价格呈上升趋势,但升幅会有所回落。总体而言, 预计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能够保证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前提下,房地产经济将会朝着宏观调控的预定目标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l] 孟晓苏.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农村牧区;信息交流渠道
在教师培训工作中,信息交流是学员将培训目标、要求、结果、困惑、反思、经验等,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与培训者、本校教师、当地或外地名优教师以及专家等进行沟通和探讨,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成果分享,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作为培训机构,我们从农村牧区的基本现状出发,努力构建信息技术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对有效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保障信息交流畅通
科右前旗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经济尚欠发达。全旗各小学教师均分布在农村牧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比较闭塞。在非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只能在培训中利用开班会、学员座谈会、问卷调查、学员评教、学员反馈表、作业与考试等形式进行信息交流。学员回到任教学校后,在信息交流中有诸多堵塞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为此,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要依据现有条件,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促进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使得双方都能够共同得到提高,来促进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1.建立局域网、光盘播放系统
依托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把各农村牧区小学的计算机等设备组建成局域网、光盘播放系统等。同时各小学都上因特网,实现农村牧区具备“天网、地网”等信息技术环境。
2.建立教师进修学校网站
建立网站为信息交流提供教育的政策法规、学科前沿知识等教育教学信息。
3.建立进修学校QQ教育群组
各小学都要申请QQ号、学校的E-mail,加入到进修学校的教育群组。在群内进行交流,或在群空间中,使用论坛、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交流方式。
二、结合实际,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精心设计符合教师信息交流的渠道
开展网络信息交流,我们本着符合农村牧区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际,着重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探索了以下几种信息交流渠道。
1.QQ视频会话
开展QQ视频会话,主要是由进修学校做专题讲座,基层学校组织收看的形式,使广大农村牧区教师不出校门就能接受专题培训,拉近了学员与培训者之间的距离。
2.利用“地网”交流
在进修学校建立的QQ教育群组内,由进修学校教师牵头,群内学科教师自愿参与,利用QQ视频、语音、文字等进行信息交流,便于随时随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困惑,便于教学同步地展开,交流研讨。比起传统的交流方式,“地网”交流更具有及时性、广泛性。通过这种交流,能引发双方思想的碰撞,认识的共同提高,效果非常明显。
3.网上自学与辅导相结合
学员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网络资源和信息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专职辅导教师或其他教师给予必要的辅导和引领,解疑答惑,启迪思路。这样,学员可以把问题用QQ留言、E-mail发到QQ群组或进修学校邮箱。由进修学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回复、在线答疑的方式,与学员进行专题探讨,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为他们提供专业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较好地完成教师的培训工作。
4.学习资源共享
教师在学习中发现好的资源网站、成功的教学体会或教学课件等,发到QQ教育群组或群组的共享里,便于交流使用和资源共享,大大丰富了教师以及学习者的资源获取渠道。
5.博客
博客作为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培训中,我们让教师或学员将自己学习和研究教学的经验、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学心得、遇到的真实故事、诗歌、散文、对联、随笔等记录在自己的博客里,并邀请同行来参与自己的博客,共同分享、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学习。既在教师之间形成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促使教师将自己的反思活动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不断调整自身反思差距,不断引发反思欲望,又解决了自身在农村牧区教师交流圈子狭窄、无法展示个人能力的问题。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反思、交流反思的氛围,加速教师素质提高的进程。
6.送教上门
送教上门是解决接受培训教师的工学矛盾、减轻教师的经济负担和有效指导教学教改实践的有效途径之一。进修学校建立了资源较为完善的资源库,定期把一些好而适用的、农村教师需要而无法接收到的新的教育理念、学科前沿的教改信息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送到基层学校,供教师学习和交流。我们不仅送学习资源,而且还要求送教者要在帮助基层学校发展建设、教育教学、校本研修等方面献计献策,帮助教师进一步优化教改方案,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等。要参与好基层学校的讲课、听课、评课、指导教学、教研等活动,在培训内容上进一步做好调研,了解基层教师的需求,解决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信息交流是教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为信息交流缩短了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促进了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基层学校教师内部的信息交流工作,使得双方都能够共同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