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电磁辐射的检测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广播;监测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49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移动通信基站的数量不断增加。公众在充分享受现代通信设备为生活带来的便捷的同时,遍布各地的移动通信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威胁人体健康,也逐渐成为各个运营商和公众争论的焦点。[1]公众对移动通信基站周边电磁环境安全性的关注、焦虑、冲突及相关投诉逐年上升。
但应注意的是,由于中、短波广播具有影响范围广、发射功率大、场强大的特征,且大中型城市普遍都有大型的中波广播发射台,中、短波广播是城市电磁辐射环境的主要贡献源之一。非选频测量仪很可能在测量基站电磁信号的同时也测到了中短波广播台信号,导致最终测值比基站电磁信号场强值偏高[2]。若基站监测时不区别、排除中短波信号的干扰,依照基站限值对包含中短波信号的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值进行安全性评价,最终可能会得到基站电磁辐射水平不合格的错误结论。
2 监测方法
2.1 信号监测
实时监测当前测量环境中移动通信基站信号是否存在干扰信号,该干扰信号包括:中波信号或者短波信号;选取包括中短波频段和基站频段的综合电场探头,使该综合电场探头连接监测仪主机,得到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将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垂直架设,使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中的综合电场探头和监测仪主机的连线垂直于地面,记录该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的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将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水平架设,使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中的综合电场探头和监测仪主机的连线平行于地面,记录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的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根据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与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的变化幅度,监测当前测量环境中是否存在中短波信号。
2.2 干扰信号的判断
在监测到当前测量环境中存在移动通信基站信号的干扰信号时,分别测量当前测量环境中包含移动通信基站信号和干扰信号的综合场强以及干扰信号的干扰场强;计算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与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的变化幅度;当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大于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以及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存在任意一方向的最大值,且变化幅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判定当前测量环境中存在短波信号;当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大于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且变化幅度大于设定阈值时,判定当前测量环境中存在中波信号;当变化幅度小于设定阈值时,判定当前测量环境中不存在中波信号和短波信号。其中,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和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均为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测量时采用绝缘支撑架;该绝缘支撑架用于架设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和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以采集当前测量环境中的场强值;其中,绝缘支撑架包括:三脚架或者绝缘延伸杆。
2.3 干扰信号的监测
如果当前环境中存在中短波信号,则选取包括中短波频段的专用电场探头,使专用电场探头连接监测仪主机,得到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将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垂直架设,使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中的专用电场探头和监测仪主机的连线垂直于地面,记录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的垂直短波场强数据监测值;将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水平架设,使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中的专用电场探头和监测仪主机的连线平行于地面,记录专用电磁辐射监测仪的水平中波场强数据监测值。
2.4 计算与评价
根据综合场强和干扰场强,计算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在监测到当前测量环境中存在中波信号时,选取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的水平场强数据监测值作为中波综合场强测量值;在监测到当前测量环境中存在短波信号时,选取综合电磁辐射监测仪的垂直场强数据监测值作为短波综合场强测量值。其中,根据综合场强和干扰场强,计算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分别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
其中,Eb表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E1表示中波综合场强测量值;Em表示水平中波场强数据监测值。
其中,Eb表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E2表示短波综合场强测量值;Es表示垂直短波场强数据监测值。
将计算得到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与标准场强限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得到的比较结果,评价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场强是否符合国家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要求。
3 小结
本文介绍的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监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能够实现简单、快速、低成本地甄别基站监测过程中中短波广播的影响,减少检测人员工作量;并且,利用现有仪器及频段差异特性,通过间接计算得到基站准确测值,降低了监测成本;同时,排除了中短波信号的干扰以及中短波信号错误参与基站安全性评价,实现了准确、客观地评价通信基站单项照射剂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测试方法;辐射危害
1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其放射源
电磁辐射源通常分成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的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而这种电磁辐射源常常会被我们忽视和淡化!我们所一直关注的电磁辐射源,其实只是电磁辐射源的其中一种,即: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频电磁辐射源及工频电磁辐射源。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但归纳起来,我们可以把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三种。
3防电磁辐射服装织物及面料
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面料对于电磁波的防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选用电磁辐射防护服装时,应了解防护服装所采用的面料,及其工作原理。由于电磁辐射的频率高低不同,所以我们必须按其高频和低频辐射的特点,用不同的织物及面料进行防护。对电磁辐射的防护需要材料有好的导电性或导磁性,所以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银、镍、铜的电镀纤维或织物、填充炭黑、导电化合物和吸波添加剂的有机复合导电纤维便应运而生,而且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磁屏蔽织物和面料。
制成方法:利用金属材料,如采用金属丝网罩隔离装置和用金属粉处理过的服装;利用金属纤维和其他纤维混纺成纱,再织成布。
3.1防辐射织物、面料的一般分类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防电磁辐射织物有三种,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基料表面所形成的良好导电性能,使其具有抗电磁波的功能。通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而形成屏蔽作用:
(1)合金纤维混纺:采用不锈钢纤维与其他化纤、棉等纤维混纺形成电磁屏蔽织物,具有耐洗涤、耐磨、柔软、手感好、透气、抗静电、防电磁辐射等功能。
特点:透气性好、服饰感强、耐洗涤、手感好。
适用范围:这种面料目前使用最广,其可以被制成各类防辐射服装,如医护类、孕妇防护类等。
(2)多离子织物:采用多种金属离子涂敷粘附在普通织物上,形成一定的电磁屏蔽功能的织物能保持原普通织物的性能、颜色和手感。
特点:柔软、透气、服饰感强、服饰使用范围宽。
适用范围:可以制成T恤、内衣、床单、蚊帐等。
(3)金属化织物: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普通织物表面牢固地“镀”上一层高导电金属层,形成电磁屏蔽织物。
特点:镀膜薄、附着力强、柔软、透气性好、使用频率宽、屏蔽效能高。其中,金属化织物是目前国内外最新一代技术产品,比前两种织物更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工作频率宽、屏蔽效能高、使用领域广。
3.2屏蔽高频电磁辐射面料的类型
3.2.1混纺梭织屏蔽布
外表与普通面料一样,采用纳米金属屏蔽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成,屏蔽纤维直径只有头发的112,比蚕丝还细腻柔软。
此面料经过及测试中心检测屏蔽效果达到99.9%(30dB以上),同时保留了普通面料的柔软性、均匀性、透气性、耐洗性、致密牢固、使用年限长等特点。
3.2.2纳米离子屏蔽布
采用高科手段,将金属纳米离子置入到织物的内部,从而达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屏蔽率达到99.9999%(70dB以上),防辐射能力强,适合电子电器内部防辐射;电信发射机房、基站、电视广播雷达发射台等的电磁防护,可作为机器设备的覆盖物,或制成衣服的夹层,只可轻轻擦洗,不可揉搓。同时这种面料还可以起到远红外保健、抗静电、杀菌作用:能促进和改善人体浅表组织微循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对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3.3检测防电磁辐射面料的一般方法
(1)测导电性
用万用表检测到有良好的导电性,普通面料则没有导电性。
(2)用火烧屏蔽布
混纺布会剩下一层屏蔽丝网;而纳米离子布则剩下一堆金属粉末。
(3)使用手持式电磁辐射测试仪
有辐射时红灯亮,用防辐射布挡住后,绿灯亮,表明辐射已被屏蔽。
(4)包裹测试发
将手机等包裹在防电磁辐射屏蔽布或服装中,看其信号是否减弱。
3.4dB和屏蔽率的换算
dB和屏蔽率的换算率是:3dB50%;6dB75%;9dB87.5%;
12dB93.75%;30dB99.9%;70dB99.9999%;
3.5防辐射服dB值是否越高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作为防辐射服装,首先要有服装的基本性能,比如可洗涤,透气性,穿着舒适性,同时要能满足家电的防辐射。除非在雷达,发射台等特殊高辐射场合,美国军用标准规定大于15db。一般家用电器,如防电脑,微波炉等的辐射,由15db即可。大于60db,99%的织物表面上可以包住手机的辐射,但大多是电镀金属的织物,洗涤几次就不行了。
4防电磁辐射服装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目前市场防辐射服装品种单一的情况,但我们可以将研发制作方向分为:金融、广电、IT、电力、电信、民航、铁路、医疗、生活进行分类。在接下来的产品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产品的防电磁射功能,同时还可以增加服装的防紫外线、防风、拒水、防污、防蛀、抑菌、防臭的功能。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的一项研究将有望填补国内外空白。一直从事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和健康素质方面研究的姚穆教授带着博士生们,动手制作检测设备,从无数种检验方式中得到逐渐清晰的规律,三年来,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检测方法。他们研究的防电磁辐射纺织品的检测与标准制定项目,如果通过国家认证,将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生产、检测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标准。不久的将来,人们将穿上放心、舒适的防电磁辐射服。
关键词: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测试方法;辐射危害
中图分类号:O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343-02
1 电磁辐射的概念及其放射源
电磁辐射是一种普遍的物理现象,它是由空间共同移动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的。换句话说:电磁辐射就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由放射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电磁辐射源通常分成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的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而这种电磁辐射源常常会被我们忽视和淡化!我们所一直关注的电磁辐射源,其实只是电磁辐射源的其中一种,即: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频电磁辐射源及工频电磁辐射源。
2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五大影响但归纳起来,我们可以把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分为: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三种。
3 防电磁辐射服装织物及面料
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面料对于电磁波的防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选用电磁辐射防护服装时,应了解防护服装所采用的面料,及其工作原理。由于电磁辐射的频率高低不同,所以我们必须按其高频和低频辐射的特点,用不同的织物及面料进行防护。对电磁辐射的防护需要材料有好的导电性或导磁性,所以不锈钢纤维、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银、镍、铜的电镀纤维或织物、填充炭黑、导电化合物和吸波添加剂的有机复合导电纤维便应运而生,而且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磁屏蔽织物和面料。
制成方法:利用金属材料,如采用金属丝网罩隔离装置和用金属粉处理过的服装;利用金属纤维和其他纤维混纺成纱,再织成布。
3.1 防辐射织物、面料的一般分类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防电磁辐射织物有三种,工作原理都是通过基料表面所形成的良好导电性能,使其具有抗电磁波的功能。通过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吸收而形成屏蔽作用:
(1) 合金纤维混纺:采用不锈钢纤维与其他化纤、棉等纤维混纺形成电磁屏蔽织物,具有耐洗涤、耐磨、柔软、手感好、透气、抗静电、防电磁辐射等功能。
特点:透气性好、服饰感强、耐洗涤、手感好。
适用范围:这种面料目前使用最广,其可以被制成各类防辐射服装,如医护类、孕妇防护类等。
(2) 多离子织物:采用多种金属离子涂敷粘附在普通织物上,形成一定的电磁屏蔽功能的织物能保持原普通织物的性能、颜色和手感。
特点:柔软、透气、服饰感强、服饰使用范围宽。
适用范围:可以制成T恤、内衣、床单、蚊帐等。
(3) 金属化织物: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在普通织物表面牢固地“镀”上一层高导电金属层,形成电磁屏蔽织物。
特点:镀膜薄、附着力强、柔软、透气性好、使用频率宽、屏蔽效能高。其中,金属化织物是目前国内外最新一代技术产品,比前两种织物更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工作频率宽、屏蔽效能高、使用领域广。
3.2 屏蔽高频电磁辐射面料的类型
3.2.1 混纺梭织屏蔽布
外表与普通面料一样,采用纳米金属屏蔽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织成,屏蔽纤维直径只有头发的1/12,比蚕丝还细腻柔软。
此面料经过及测试中心检测屏蔽效果达到99.9%(30dB以上),同时保留了普通面料的柔软性、均匀性、透气性、耐洗性、致密牢固、使用年限长等特点。
3.2.2 纳米离子屏蔽布
采用高科手段,将金属纳米离子置入到织物的内部,从而达到电磁屏蔽的作用。屏蔽率达到99.9999%(70dB以上),防辐射能力强,适合电子电器内部防辐射;电信发射机房、基站、电视广播雷达发射台等的电磁防护,可作为机器设备的覆盖物,或制成衣服的夹层,只可轻轻擦洗,不可揉搓。同时这种面料还可以起到远红外保健、抗静电、杀菌作用:能促进和改善人体浅表组织微循环,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对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3.3 检测防电磁辐射面料的一般方法
(1) 测导电性
用万用表检测到有良好的导电性,普通面料则没有导电性。
(2) 用火烧屏蔽布
混纺布会剩下一层屏蔽丝网;而纳米离子布则剩下一堆金属粉末。
(3) 使用手持式电磁辐射测试仪
有辐射时红灯亮,用防辐射布挡住后,绿灯亮,表明辐射已被屏蔽。
(4) 包裹测试发
将手机等包裹在防电磁辐射屏蔽布或服装中,看其信号是否减弱。
3.4 dB和屏蔽率的换算
dB和屏蔽率的换算率是:3dB50%;6dB75%;9dB87.5%;
12dB93.75%;30dB99.9%;70dB99.9999%;
3.5 防辐射服dB值是否越高越好
答案是否定的。作为防辐射服装,首先要有服装的基本性能,比如可洗涤,透气性,穿着舒适性,同时要能满足家电的防辐射。除非在雷达,发射台等特殊高辐射场合,美国军用标准规定大于15db。一般家用电器,如防电脑,微波炉等的辐射,由15db即可。大于60db,99%的织物表面上可以包住手机的辐射,但大多是电镀金属的织物,洗涤几次就不行了。
4 防电磁辐射服装发展现状及其展望
目前市场防辐射服装品种单一的情况,但我们可以将研发制作方向分为:金融、广电、IT、电力、电信、民航、铁路、医疗、生活进行分类。 在接下来的产品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产品的防电磁射功能,同时还可以增加服装的防紫外线、防风、拒水、防污、防蛀、抑菌、防臭的功能。
我们必须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防辐射服装仍存在一定的发展问题,如:品种太过单一、品种不全、屏蔽效果参差不齐且多为妇女防护用品如吊带、连衣裙等。二是针对防辐射服装世界上并未形成标准化的计算单位和检测方法。三是具有防辐射功能织物原理均为反射和吸收两种,而面料一般只有三种,要想达到令人更加满意的效果我们必须研发更新更好的材料,至于什么材料可以更好的使防电磁辐射功能在服装中进行应用,这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据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的一项研究将有望填补国内外空白。一直从事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和健康素质方面研究的姚穆教授带着博士生们,动手制作检测设备,从无数种检验方式中得到逐渐清晰的规律,三年来,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检测方法。他们研究的防电磁辐射纺织品的检测与标准制定项目,如果通过国家认证,将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生产、检测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标准。不久的将来,人们将穿上放心、舒适的防电磁辐射服。
参考文献
[1]刘国华, 王文祖. 电磁辐射防护织物的开发[J]. 产业用纺织品, 2003, 21,(6).
[2]王进美, 田伟. 健康纺织品开发与应用[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上海市现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上海电信有限公司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至2015年4月,上海市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3300万。基站总数截至2014年底全市约2.6万。
2基站电磁环境管理遇到的新问题
2.1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上海现行的这种基于基站设置年审制度的管理方式,试行多年来使多方受益,被全国环保部门赞誉为“上海模式”,但就管理程序而言仍有欠缺。由于缺乏明确的基站设置环保技术要求,在年审过程中对基站设置的指导作用还不够强。此外,在监管层面上对运营商的环保责任要求不够明确,没有提出每年通报基站设置完成情况的要求,使环保部门对全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信息掌握滞后。
2.2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行的移动通信监测规范为《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和《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2007年,无标准号),仍停留在室外宏基站技术阶段,明显滞后于目前多种设置形式共存的通信基站检测需求。且目前本市市场化检测机构数量少、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能力不高。
2.3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从数量上说,公众关于移动通信基站的投诉迅速增加,另一方面,随着通信基站的不断增加、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网络知识的普及,公众对电磁环境的理解能力从“一无所知”渐渐转变为“一知半解”,往往对身边电磁辐射源捕风捉影、对相关报道言论断章取义,甚至以讹传讹,因此,对环境监测人员和报告解释人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环境检测的时间节点应适当调整
《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规定,基站投入正式运行前,经营者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向市环保部门提出检测申请。但事实上基站在正式入网投运前,基本处于调试阶段,发射功率不能达到正常工作水平,此时的环境检测数据尚不能真实反映基站的实际电磁辐射水平,环境检测的时间节点应进行调整。
3对策研究
3.1改革管理模式
目前国务院正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工作。根据基站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和本市及外省的有益尝试,设计了以下三种移动通信基站监管模式的初步方案。方案一:取消基站环评、验收审批。环保部门取消基站环评、验收审批,改由建设单位自主建设,自行监测,主动向社会公开基站信息和监测结果,环保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建成基站进行抽查、抽测。方案二:降低环评类别为登记表并改审批制为备案制。项目建设前,企业填报环评登记表报环保部门备案,项目建成后,企业填报竣工验收登记卡报环保部门备案,环保部门对涉及纠纷投诉及重大敏感点的基站进行监督检查。由事前管理转为事中、事先管理。方案三:简化环评、验收手续。由环保部门出台基站项目环评及验收技术规范,简化基站项目环评报告表,环评按网评价其规模、布局、基站类型、架设方式等,无需明确单个基站的站址,通过验收阶段的监测和核查来确保基站环保达标。通过对三种移动通信基站监管模式初步方案的比较研究,由于基站建设量大面广、可研阶段站址不确定的特点,以及基站建设环境影响较小,上海可以尝试“方案一”进行基站环境管理,依托市无管局的基站年度审核计划,由建设单位自主建设,主动向社会公开基站信息和监测结果,环保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建成基站进行抽查、抽测,适应政府简政放权、企业强化责任的要求。
3.2制定技术规范
同时顺应审批制度改革要求,还应结合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的基站年度设置计划的强化和《电台执照》审批方式调整,制定基站设置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将环保技术要求前置到基站年度设置计划编制阶段,加强对基站建设的源头监管。对存在重大矛盾、群众反应强烈的基站,一般不得再增设新的基站天线。基站设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信息向公众公开,加强沟通。
3.3完善管理,明确企业职责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加强环保部门服务与监管的同时,更要发挥运营商的企业主力军作用。要求铁塔公司应在建设前对拟建站址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自测,通信运营公司应当确保建成后的移动通信台(站)的电磁场场量参数符合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关于公众暴露控制限值的规定。每年按时向环保部门通报新建基站和全网存量站设置情况,对各网络基站总量、分布情况、发射功率、电磁环境水平等信息进行申报登记。在基站正式入网投运、取得《电台执照》后由运营商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开展电磁环境检测工作,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费用由运营商承担。在《电台执照》三年有效期内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对于有居民投诉的基站,必须做到优先检测,做好解释工作,化解群众矛盾。对检测中发现的超标基站,应停止运行及时整改。
3.4探索对移动通信基站分类检测的模式
鼓励基站设置方和运营方依据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关于豁免范围的规定,对室内覆盖、小区覆盖、街道站等基站进行梳理,符合“等效辐射功率小于100W”豁免条件的基站可免于管理,不必开展检测工作。不能豁免的基站应依周边环境进行细分,区别对待,加强对环境敏感区移动通信基站的检测管理,优先对这些区域的移动通信基站开展检测、强化这些区域基站的测量布点和测量频度的要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优先测量公众投诉举报的基站。对于周边50m范围内并无敏感点的宏基站,可以简化适当检测要求,只需在基站入网运行后3年内完成检测。经检测合格的基站,在主要技术参数和环境条件无重大变化情况下,检测报告始终有效。
3.5加强检测机构与公众的沟通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建立一个常态的信息平台,及时向公众提供他们所关注的移动通信基站运营和周围电磁辐射水平的信息,同时,主动公布各电磁辐射环境专业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和检测质量水平,提升报告公信力。建立检测能力和检测结论向社会公开的机制,对报告结论错误、质量投诉率高的检测机构予以公示或淘汰;建立对检测机构的检查考评的机制,通过组织比对和监督性复测等方式,对各检测机构的能力和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实施优胜劣汰。
3.6规范检测方法
本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楼宇高度参差复杂,为确保覆盖质量,本市移动通信基站往往布设密集且多有临近敏感点,因此应根据本市基站布设特点,进一步细化现有的检测方法,特别是强化检测布点、仪器指标和测量人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使向公众公布的检测报告信息完整、数据可信。3.7提升对检测机构能力的要求积极引导检测机构提升能力,规范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不断增强检测人员的技术能力,除了要求检测机构必须有计量认证资质外,还需对机构的专职检测人员岗位能力、工作业绩、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指标和对不同类型基站检测适用性进行综合考核,从而做到数据科学客观公正,真正能对检测的结论负责、对调处负责,力争在检测阶段消除大部分的公众疑虑。
4结语
那么,GPS导航仪的辐射到底有多大?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呢?
5月2日,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以“危险的GPS”为题,对上黑名单的企业进行了追踪调查。其中涉及GPS导航仪的辐射问题,一位汽车消费维权专家称,“GPS辐射跟手机辐射基本上差不多,也属于电子辐射的一种。过量辐射会导致头疼、头晕,睡不着觉,失眠,甚至如果对妇女可能还有生育的问题等等。”
报道还援引“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称,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同时也是造成孕妇流产、不孕、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此外,过量的电磁辐射将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并导致视力下降
GPS导航仪的辐射真这么厉害吗?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他们均表示,这是媒体和公众对质检总局报告的误读。
达尔问环境检测负责人赫晓霞博士表示,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主要是检测GPS导航仪的辐射会不会干扰其它电子设备的信号,而并不是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指标。因此,被检测的GPS导航仪如果辐射超标,只能说明该产品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大,而不能说明对乘车的人有影响。
专门从事电磁辐射检测的森馥科技公司工程师朱琨也告诉记者,抽查依据的是《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 9254-2008)、《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GB/T 19392-2003),其中有关辐射骚扰/辐射干扰场强的规定,均是针对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问题,而不是电磁场人体暴露安全,“两者属于不同的概念”。
朱琨介绍,《汽车GPS导航系统通用规范》(GB/T 19392-2003)中辐射干扰场强的极限值,主要引用于《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 9254-2008), 其中对于辐射干扰的规定为:30MHz-230MHz极限值为40dB(uv/m), 230MHz-1000MHz极限值为47dB(uv/m)。
而有关电磁场人体暴露安全标准,我国有《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其中频率段30MHz-3000MHz范围,限值为12v/m,如果将两者换算为相同的单位v/m,则前者47 dB(uv/m)约等于0.0002v/m。
“从中可以看出,两者相差上千倍,也就是说,适用于电磁兼容的标准限值与人体电磁暴露安全限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朱琨说。
赫晓霞说,事实上, GPS导航仪对辐射的要求非常严苛,因为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值,就会干扰车内的电子设备,比如收音机会有噪音,甚至去加油站,也可能会干扰加油站的电子设备。因此,为了保证GPS导航仪的灵敏度,也就是说,为了保证其能很好地接收到卫星信号,在生产的时候,一般都会考虑电子屏蔽设计,以减少电磁辐射的影响。
朱琨表示,GPS导航仪主要是接收信号,与能够收发信号的电脑、手机相比,给乘车人带来的辐射要小得多。而至于手机、电脑的辐射,本刊记者曾拿相关电子产品到清华大学电磁辐射测试实验室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电场仪的检测数值和检测前的数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这些产品的电磁辐射非常微弱。
对于质疑质检总局的报告,有评论指出,国家的行业管理机构在一些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产品质量报告时应该更加谨慎一点,的数据也应该更加充分有据一点,避免引起消费者的过多担忧以及对行业的负面打压。
记者也了解到,GPS导航仪目前还缺少相关的强制标准,产品自然就良莠不齐。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制定出可行的行业标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姜你军”肉眼难辨别
??近日,有媒体曝光山东潍坊市峡山区一些农民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高价姜“姜你军”摇身变成剧毒姜“毒姜军”,再次成为食品安全热门词汇。那么“毒姜军”到底有什么危害?
??神农丹即涕灭威,是一种高毒农药,只限于作物沟施或穴施,在播种前或出土后根侧土中追施。只准许在棉花、花生上使用,并限于地下水位深的地方。因为这种农药仅需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不能直接用于蔬菜瓜果。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院长周志强教授认为,涕灭威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很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传导到植物地上部各组织器官,撒药量过多或集中在撒在种子及根部附近时,易出现药害。人在食用“毒姜”的过程中,必然会摄入留存在生姜中的大量有毒残留物,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此外,涕灭威在土壤中易被代谢和水解,在碱性条件下易被分解。农民种姜时使用神农丹,通过不断浇水灌溉,会使得大量的农药成分溶解到地下水中。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研究员邓立刚表示,涕灭威非常容易被吸收,它主要存留于作物的茎叶表面以下,表层基本没有残留,也不会因为过度残留而使得姜表面变色,所以生姜是否含有涕灭威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目前瓜果蔬菜中涕灭威的常用检测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它通过提取蔬菜中的涕灭威及其代谢物,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梯度淋洗等步骤,定性定量地分析涕灭威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这种方法虽然快速而成熟,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操作起来并不现实,所以监管部门的把关就显得尤为重要。
??邓立刚认为,买姜不能光看模样,鲜黄鲜黄的、表皮光滑的很有可能是用硫磺熏过的。好姜表皮看得清纹理,比较粗糙,颜色淡黄,发点绿头也不要紧。此外,还有很多人认为生姜出芽不好,殊不知,俗话说“姜是老的辣”,出芽说明是老姜,是好姜。他还建议广大市民,在食用生姜前可以反复冲洗,去皮,高温加热久一点,这样即使生姜内含有毒性物质,也会分解掉。
洗面奶洗脸更清爽?
很多人都喜欢用洗面奶“去油”。其实,单纯地用清水洗脸才不会引起皮脂的一些过度分泌。因为清水不会刺激皮肤油脂分泌。但如果过度使用清洁剂,比如洗面奶等,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加重油脂的溢出。因此,频繁用去油力强劲的洗面奶会导致越洗越油。(西苑医院)
褐色面包就是全麦面包?
注意饮食健康的人,却经常被食品的颜色所迷惑。例如,很多人认为,褐色面包就是全麦面包。殊不知很多只是面包师烘制面包时添加的食用色素,从而使褐色面包更具有诱人购买的色调。因此褐色面包并不等于全麦面包,购买全麦面包应看清配料标示。
(《时代》杂志)
甜味剂有助于减肥?
关键词:雷达检测混凝土中钢筋直径 计算公式
一 概况
目前,混凝土结构内钢筋的质量检测方法主要采用雷达或专用钢筋探测仪,这两类方法的检测目标主要是对混凝土结构内预埋钢筋的数量和间距位置进行检查,而对于预埋钢筋的直径这一重要的技术参数却得不到检测结果,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现有的物探检测技术,对结构物混凝土内钢筋的直径参数检测方法进行探讨,以解决工程质量检测的需求。
二 测试原理
利用雷达检测技术进行钢筋直径的检测,从原理上是可行的。我们知道,雷达检测的技术原理是利用电子技术的手段,对检测目标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目标物体内进行传播时,由于物体的电磁特性不同,物质的介电常数εr 也会存在差异,在不同物体的交界面,会形成物质电磁特性差异的界面εr;物质介电常数的差异越大,则εr 的值也越大,我们称为介电常数的突变;当电磁辐射传播到这个界面时,根据电磁波的传播原理,会形成较强的电磁波反射信号。对电磁波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反射信号传播时间与反射界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从而达到对未知目标体进行无损检测的目的。目前,雷达无损检测技术就是基于这个基本原理实现的。
在对混凝土构件的预埋钢筋进行检测时,由于混凝土与钢筋的介电常数存在较大的差异,εr的值较大,因此,我们会观察到强烈的反射信号,在雷达剖面图上反射信号会有清晰的抛物线线型(如图1 示),这就为利用雷达手段进行钢筋直径的检测创造了技术条件。
雷达天线的电磁波以一定的发散角向检测目标表面辐射,随着天线的平移,当目标钢筋进入天线辐射的能量范围时,较强的反射信号就开始形成,这就是抛物线波形的尾部,当天线移动至钢筋的正上方时,此时的反射信号就是抛物线的顶部,由于钢筋直径的不同,抛物线的线型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我们通过对抛物线线型宽度和高度的时间及位置数据的分析,建立了钢筋直径与上述参数的数学分析模型,以达到利用雷达检测技术方法对预埋钢筋直径进行检测的目的。
图1
三 测试方法
由于钢筋检测的特殊要求,在进行该项检测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雷达仪器应采用高频天线,如1.5GHz 以上,确保检测的精度和分辨率。
2、雷达天线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应满足要求。由于雷达天线分辨率和精度的不同,所得到的抛物线图形也会不同,为此会造成数据结果分析上的误差,因此,对不同的雷达设备应进行前期的标定和校核,并与已知钢筋混凝土模块测量结果进行标定计算,得到雷达检测结果与实际钢筋直径的相关公式。
3、在检测过程中,应使用经标定的雷达参数,如天线电压值、采样率、采样周期、天线增益和采样长度等技术参数设置。
4、特别注意的是在采样过程中,为保证测试结果的精度,必须使用很小的道间距,道间距越小,数据的精度越高。若用道间距控制条件有限时,可以采用时间采集方式,天线移动速度要均匀缓慢。
5、雷达的采样精度应设置在1024 以上,以保证抛物线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 分析计算
钢筋检测的结果分析计算分为 2 个步骤:
1、雷达检测数据的读取:
雷达数据处理工作的第一步是数据读取,需从雷达检测所得的剖面图抛物线上读取 t1 、t2 和天线移动距离2d 。其中t1 为抛物线顶部的反射时间,t2 为抛物线尾部的反射时间(图1)。
2、数据分析计算:
根据天线和钢筋的几何位置关系(图2),设天线发射中心至钢筋直径反射线与检测表面的夹角为α 可以得出下述关系:
图2
sinα= (1)
cosα= (2)
根据三角关系:
sin2α+ cos2α=1(3)
代入可得:
2+ 2=1 (4)
r=(5)
其中: R= V*t1,h= V*t2,V= 代入公式(5)可得
r=(6)
式(6)中:t1 为钢筋雷达反射波抛物线顶部走时,t2 为钢筋雷达反射波抛物线尾部走时, 2d 为天线移动距离,εr为埋设钢筋介质介电常数,在混凝土中一般c = 0.3m/ns。
五 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对某隧道二衬中的Φ25的钢筋进行检测,现场检测如下图所示。
根据公式(6)计算得到的钢筋直径在23.1~26.5mm之间,根据规范可以推断为Φ25,由于检测钢筋直径有接近±2的误差,根据GB 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规范钢筋直径为6、8、10、12、14、16、18、20、22、25、28、32、36…,较小直径钢筋每一级也就是相差2mm,所以非常难判断钢筋直径;对于较大直径的钢筋如上图所示在钢筋尾部位置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t2 数值,从而使计算出的钢筋直径值的误差加大。
六 结语
1、严格来讲雷达波是呈仿锤体向地下发射,为便于研究和简化计算,在此假设雷达波是以球面波发射为前提条件;
2、不同雷达设备的发射功率及灵敏度不尽相同,要精确计算钢筋直径需对检测设备进行先期标定;
3、混凝土介电常数对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取值需准确;
目前,无线网络(或称无线局域网,即WLAN)统一执行IEEE802.11b标准,在物理层,IEEE802.11b采用2.45GHz的无线频率,最大的位速率达l1Mbps,使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传输技术。
在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802.11b使用“载波侦听多点接入/冲突避免(CSMA/CA)”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由于WLAN采用公共的电磁波作为载体,任何人都有条件窃听或干扰信息,因此对越权存取和窃听的行为也更不容易防备。
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在网络中设定监测来监听无线数据包,并利用检测引擎检测非授权AP和伪装MAC地址进行监测、记录和报告警告信息。
目前最常用的IDS检测方法是特征匹配,即把网络包数据与预先写在规则中的“攻击内容”或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数据包是否具有攻击性。多数IDS 的匹配算法都与开源入侵检测系统Snort的多模检测算法类似,异常检测方法是另一种IDS检测方法,通常作为特征匹配的补充方式。
面对多样化的网络攻击和入侵,这种技术需要不断完善。目前的无线网络安全产品是基于入侵检测而开发的,事实上,这类安全产品并不能从源头上杜绝外部攻击,尤其在发生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攻击时,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
对于普通的无线网络用户来说,无线网络的使用需要同时兼顾便携、高速、安全的特性,因此IDS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对于类似军队中的保密要求更高的应用来说,则需采用更加稳妥的解决方案。
2.电磁干扰和电磁屏蔽技术
电磁干扰(EMI)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的。
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一般也分为两种:即传导耦合方式和辐射耦合方式。任何电磁干扰的发生都必然存在干扰能量的传输和传输途径(或传输通道)。通常认为电磁干扰传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导传输方式,另一种是辐射传输方式。因此从扰的敏感器来看,干扰耦合可分为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两大类。
传导传输必须在干扰源和敏感器之间有完整的电路连接,干扰信号沿着这个连接电路传递到敏感器,发生干扰现象。这个传输电路可包括导线,设备的导电构件供电电源、公共阻抗、接地平板、电阻、电感、电容和互感元件等。辐射传输是通过介质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干扰能量按电磁场的规律向周围空间发射。
常见的辐射耦合由三种:
1.甲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被乙天线意外接受,称为天线对天线耦合;
2.空间电磁场经导线感应而耦合,称为场对线的耦合;
3.两根平行导线之间的高频信号感应,称为线对线的感应耦合。
电磁屏蔽是电磁兼容技术的主要措施之一。
电磁屏蔽的技术原理,即用金属屏蔽材料将电磁干扰源封闭起来,使其外部电磁场强度低于允许值的一种措施;或用金属屏蔽材料将电磁敏感电路封闭起来,使其内部电磁场强度低于允许值的一种措施。
1.静电屏蔽:用完整的金属屏蔽体将带正电导体包围起来,在屏蔽体的内侧将感应出与带电导体等量的负电荷,外侧出现与带电导体等量的正电荷,如果将金属屏蔽体接地,则外侧的正电荷将流人大地,外侧将不会有电场存在,即带正电导体的电场被屏蔽在金属屏蔽体内。
2.交变电场屏蔽: 为降低交变电场对敏感电路的耦合干扰电压,可以在于扰源和敏感电路之间设置导电性好的金属屏蔽体,并将金属屏蔽体接地。交变电场对敏感电路的耦台干扰电压大小取决于交变电场电压、耦合电容和金属屏蔽体接地电阻之积。只要设法使金属屏蔽体良好接地,就能使交变电场对敏感电路的耦台干扰电压变得很小。电场屏蔽以反射为主,因此屏蔽体的厚度不必过大,而以结构强度为主要考虑因素。
3.交变磁场屏蔽: 交变磁场屏蔽有高频和低频之分。低频磁场屏蔽是利用高磁导率的材料构成低磁阻通路,使大部分磁场被集中在屏蔽体内。屏蔽体的磁导率越高,厚度越大,磁阻越小,磁场屏蔽的效果越好。当然要与设备的重量相协调。
高频磁场的屏蔽是利用高电导率的材料产生的涡流的反向磁场来抵消干扰磁场而实现的。
4.交变电磁场屏蔽: 一般采用电导率高的材料作屏蔽体,并将屏蔽体接地。它是利用屏蔽体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反方向的涡流磁场与原磁场抵消而削弱高频磁场的干扰,又因屏蔽体接地而实现电场屏蔽。屏蔽体的厚度不必过大,而以趋肤深度和结构强度为主要考虑因素。
屏蔽体做好之后需要进行屏蔽效能检测。
TIPTOP无线网络阻断系统能够在一定距离内通过发送干扰信号,有效阻断指定网络信道内无线网络的通信,并同时保持预设网络信道的正常通信。它在满足无线网络一定的通信要求的同时,提供了一种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对信息的可靠保护。
TIPTOP无线网络阻断系统跳过通讯协议直接对无线网络信道进行分析,并且通过信号干扰来达到阻断目的,因此能够满足高级别场所的保密需要。其独到之处在于可以预设可信任信道,对可信任信道之外的无线网络信道进行电磁干扰,这种有选择性的阻断不仅可以杜绝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同时还保留了与外界的通讯。
TIPTOP无线网络阻断系统从网络物理层的角度,在网络通讯协议之上对无线网络信号实施控制,而同类无线网络安全产品通常是通过对MAC地址及协议进行分析,检测是否有MAC地址伪装和泛洪拒绝服务攻击,监控和分析AP,识别假冒AP,从而达到防止泄密的目的。相比下,TIPTOP无线网络阻断系统更加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抵御网络攻击。
4.结论
在无线网络的应用领域,保障信息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完善的无线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势必会阻碍无线网络本身的发展。TIPTOP无线网络阻断系统另辟蹊径,跳过网络协议直接对无线网络信道进行控制,因此具备非常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为用户带来安全可靠的无线网络体验的同时,减少甚至杜绝因泄密造成的国家利益、人民财产的损失。
国家保密局明文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严禁使用有无线功能的计算机、无线互联功能的网络设备、无线键盘和鼠标等无线互联设备,在无线网络设备广泛使用的今天,这样的强制性规定难于实现,同时还会影响工作效率。TIPTOP无线网络阻断系统将改变这一状况,为区域无线网络的军队,法院,监狱等行业的应用带来一场革命。 屏蔽效能的检测设备
:屏蔽效能的检测设备有变频信号源、射频放大器、发射天线、电磁场接收天线、衰减器、测量接收机、数据记录仪。 屏蔽效能的检测方法:
1)定位测量点;
2)校准检测设备;
3)测量无发射时的环境电平H;
4)在测量无屏蔽时,在测量点接收到发射机的电磁场强度W;
5)测量有屏蔽时在测量点接收到发射机的电磁场强度Y;
6)屏蔽效能SE的检测分析屏蔽效能SE计算式为
SE=201ogl0f(W—H),/(Y H)J;
7)计算后,将屏蔽效能sE与设计要求相比较,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安全余量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有过设计。如果达不到要求时,就要具体分析原因并加以改进,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如果有过设计,也要具体分析原因,并在以后的设计中加以改进。
3.无线网络阻断系统分析
TIPTOP无线网络阻断系统,采用一种可控的电磁干扰技术,是一套以干扰为手段、以屏蔽为目的的无线网络安全系统。
TIPTOP无线网络阻断系统使用电磁干扰技术,通过对2.4GWLAN无线通信网络(IEEE802.1Ib/g/n)进行干扰,能够达到全部或有选择性的阻断WLAN中无线接收器(AccessPoint)或个人工作平台(Station)无线信道,同时采用了智能分析技术,一旦环境中出现无线信号,即对其进行干扰,并记录干扰结果,供需要时使用。
TIPTOP无线网络阻断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检测部分、干扰部分和控制部分。
检测部分:
这部分包括信号放大,信号处理和检测通道强度。
放大部分包括输入放大中间级放大两个模块,主要作用是将信号放大以便处理,经过处理完成后输出的信号经过信号检测芯片检测出信号强度,之后传送给信号控制部分处理。
干扰信号:
这部分包括信号前级推动和末级功放两个模块。
信号处理完成后将输出干扰信号,经过后级放大处理。输出射频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强度大约为0.5W左右。
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接收外部程序指令,根据指令进行控制收发信号的处理,并确定收发的方式,然后根据指令要求来发射干扰信号。
干扰方式:
准备怀孕的文文周末和老公一起去挑孕妇防辐射服。可是,货比三家后,他俩脑袋都蒙了。一来是价格差异很大,二来商家各说自己的产品有特色,搞得文文夫妇不知道该以什么为选购标准了。
一般来说,购买孕妇防辐射服,可以从如下4点考虑、判断:
1、防电磁辐射效果。
正规的防辐射服装品牌都经过权威的检测机构检验。防辐射效果可以参考检测报告。可以直接查看在某一个频率点的电磁辐射屏蔽百分值。观察最高和最低的电磁辐射屏蔽率分别达到多少,两者之间差别有多大,就对这个品牌的防辐射效果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2、防辐射面料类型。
目前市面上的防辐射面料品种很多。有镀膜型、多离子型、金属纤维型等。在防辐射效果、舒适性、透气性、耐水洗方面都有很多区别。建议购买前先了解防辐射面料类型与特性。金属纤维型的特点是,防辐射效果和穿着效果均比较好,可以直接水洗。
3、防辐射服市场定价。
不同的防辐射品牌因布料、工艺、款式的不同,价格差别很大,这也给购买带来难度。建议在清楚该品牌布料和工艺的基础上,再了解具体的款式,以及整件衣服是否都是用防辐射布料做的。可以参考单层肚兜或吊带的市场价格。一般品牌都有这样的款式,用的布料差别不大,这样就可以有个粗略的比较。
4、防辐射效果检验。
在业余条件下,一般只能“定性”地检测出有没有防辐射效果,不能准确地知道防辐射效果有多好。一般防辐射服都会附带一小块样布,可以根据厂家提供的检测方法判断衣服的真假。如果是金属纤维型面料,可以燃烧这块样布,如果烧后可以看到非常细密的金属网格结构,就说明这块样布是有防辐射效果的。
比较直观的判断方法还有“屏蔽手机干扰实验”。具体做法是:打开电脑的音箱开关,手机在音箱附近拨打或接听时会有“哒哒”的脉冲干扰声,用防辐射衣服挡在手机和音箱中间,然后再拨打或接听,干扰声消失了。说明防辐射服屏蔽掉了手机产生的电磁波干扰。
保养篇
小蕾的防辐射服穿了半个月后,她用洗衣机给清洗了一次。晾干后准备穿时,她又做了一次“屏蔽手机干扰实验”,结果却发现防辐射效果差了很多。难道是衣服质量不过关?
业内人士说,防辐射效果不好可能是产品质量的问题,也可能是清洗过程中磨损了防辐射的金属丝纤维。要知道,在清洗时,防辐射服可要跟普通衣物区别对待哦!
1、金属纤维型防辐射服的清洗。
目前市场上的防辐射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不锈钢丝纤维与布纤维一起混纺制成的。这种防辐射服可以清洗,但由于它是混纺制成的,无法分离,不宜多洗。
在清洗的过程中,混纺制成的防辐射服一定要用中性肥皂轻轻手洗,绝对不要用洗衣机清洗,手洗后不要用力拧,直接悬挂晾干就可以了。清洗防辐射服时对水温的要求是必须遵照一定标准的,最好不要太高,更不能漂白或者使用含漂白成分的洗衣粉。这样可以减少在清洗过程中磨损不锈钢丝纤维。
即使做到这些也要尽量少洗,最好3个月左右洗一次。
2、镀膜型防辐射服的清洗。
镀膜型防辐射服是采用镀膜工艺,在原有布料的基础上镀上一层防辐射的金属膜,这种防辐射服不能清洗,以免清洗过程中的揉搓使表面的金属颗粒剥落,影响防辐射效果。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这种镀膜工艺的防辐射服现在有很多都是双层拆卸式的,可以分开洗涤。
如果防辐射孕妇装不是双层可拆的,就一定不要清洗。否则直接揉搓,对表面损伤很大,影响防辐射的效果和使用寿命。
Tips:
Abstract: Nondestructive bridge cable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And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magnetostrictive technology,magnetic flux leakage technology,the detection principle and the use of the status of current research are emphasized 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rs.
关键词:无损检测;缆索;损伤;磁致伸缩;漏磁
Key words: nondestructive testing;cable;injury;magnetostriction;leakage magnetic
中图分类号:U4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230-02
0引言
近年来,缆索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其中包括悬索桥的主缆、吊索,斜拉桥的斜拉索,中承、下承式拱桥的吊杆。缆索系统作为长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承重结构,一旦出现损伤,将降低结构的使用性和耐久性,并且可能造成桥梁结构发生灾难性的突发破坏事故,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和惨重的经济损失[1]。
本文介绍了桥梁缆索损伤的人工检测方法和无损检测方法。并着重总结分析了各种无损检测方法包括磁致伸缩技术、漏磁技术等的检测原理及当前的研究运用现况。可为以后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1无损检测技术分析
在缆索无损检测技术方面,国内外开展的研究较多。主要有振动法、电磁法、磁致收缩法、弱磁检测法、声学监测法、超声法等几种手段[2-4]。
1.1 振动法
振动法测索力是目前索力测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振动法检测的一般原理及步骤为:一、进行现场振动测试,采集响应数据;二、进行数据分析,识别出索的自振频率;三、索的拉力与其自振频率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于是索力就可由频率经换算而间接得到。
但是对于化学腐蚀、应力腐蚀及腐蚀疲劳等引起的锈蚀、断丝等病害,振动法的检测则力不能及。
1.2 电磁法
电磁检测法的准确度和实用性相对较高,一直是世界上钢丝绳/钢索无损检测技术的主流。电磁检测法基于钢索的磁特性,当采用永久磁铁励磁回路对缆索磁化后,缆索便相对于励磁回路运动,若遇到断丝则断口处将产生向外泄露的漏磁场;当缆索中金属横截面积总和发生变化时,励磁回路中的主磁通量将随之改变。因此测量这些磁场的变化将获得缆索的缺陷状况信息。检测缆索缺陷时采用两种磁性检测手段:一种是漏磁检测法,主要检测缆索中的断丝、锈蚀、斑点等局部缺陷(Loss of Fault,简称LF);另一种是磁桥路检测法,主要检测因缆索磨损、锈蚀等引起其金属截面积总和发生变化的缺陷(Loss of Metallic Cross-sectional Area,简称LMA)。
电磁法用于检测直径较小的缆索,其效果还是较理想的。技术目前主要用于石油管道、钢绳检测,检测需要样本标定或采用实际结构间接标定,可较好进行损伤定位、损伤量值判断。
但是其用于检测直径大且外部有聚乙烯保护套层的缆索时,由于磁化效果变差,对于缆索靠中心位置的损伤状况不容易检测出来,同时漏磁检测方法需全索范围爬索检测,有彩灯等干扰时不可检。以往研究表明,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通过合理设计磁化回路、精心布置传感器指向和位置,还是能够较好地实现对缆索的检测的。对于漏磁检测而言,只有传感器通过缺陷部位才可检测出,并且断丝周向位置不同,检测信号表现的通道数是不同的,因此通过周向布置多个检测探头,漏磁检测方法可具有周向分辨力。
1.3 磁致收缩法
近年来也有通过磁致伸缩效应(MsS)原理来检测钢索损伤的案例。磁致伸缩效应是指铁磁性材料受到外加变磁场的影响,物理长度和体积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由此可通过控制磁场的变化等因素来产生各种机械波(如纵波、扭力波、弯曲波、表面波等),波沿着结构件有限的边界形状传播并被构件边界形状所导向,在传播途中导波若遇到破裂或缺陷,则部分信号发生反射,导致信号波形发生变化,通过传感器接收并由处理系统来判断损伤的程度。
检测设备主要包括激励信号发生系统、功率放大系统和导波检测系统三大系统。MsS法检测速度快,检测距离较长,并且可以长期在线检测钢索健康状况的变化,有着电磁法检测所不具备的优势。目前此项技术主要用于钢索、管道、棒材、板盘件的损伤检测。
对基于磁致伸缩导波检测,传感器无需通过缺陷部位,远距离即可检测出缺陷,因此导波检测精度与缺陷和传感器之间距离有关,在导波检测范围内,传感器越靠近缺陷,检测精度越高,可较好的同时进行缆索中多处缺陷的检测并实现损伤定位,但无法区分断丝在斜拉索的周向分布位置。
1.4 弱磁检测技术
弱磁检测技术是发现空间磁场矢量态势的变化和运动规律后在检测领域的应用。这项技术基于空间磁场矢量合成理论、弱磁检测新方法和窦氏元件新技术,它可以对钢丝绳进行损伤检测。目前,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电梯、起重机、索道等裸索的无损检测,可较好进行损伤定位、损伤量值判断。检测需要制作样索标定,标定后可分辨各种类型损伤,包括断丝、锈蚀、磨损等。
目前弱磁检测技术尚未在桥梁缆索检测上正式应用,还需要各种试验来验证其在桥梁缆索上检测效果,其对于不锈钢不可检。并同漏磁技术一样,需全索范围爬索检测,对于缆索锚头无法实现检测。但与漏磁技术不同的是其检测结果不可分辨同断丝束缺陷的不同的分布方式。
1.5 声学监测法
声学监测法采用声发射原理,当斜拉索中的钢丝束突然断裂后,储存在钢丝束中的应变能就很快释放。这个释放的能量使得该钢丝束的声学特性发生变化。安装在拉索上的传感器将测到的声学响应传递到附近的数据采集单元保存,然后再通过局域网或拨号网络传输到中央处理设备上。可用来监测高拉力的钢丝、钢丝束和拉索的断裂。但其传感器必须在断丝发生前便已经安装,因此对于已经发生断丝的缆索系统的断丝检测无能为力。
声发射技术具有实时动态检测、连续监测及对整体结构缺陷敏感的特点,因而在大跨桥梁缆索健康检测系统中,具有其它无损检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1.6 超声法
用可收发纵波的探头接触露出锚头末端的缆索芯线端面,使超声波沿芯线纵向传播。在遇到断丝时,芯线中传播的超声波作为反射波从断丝部位返回。通过检测这种反射波,便能推断有无断丝及断丝位置。用超声法检测断丝的基本原理是接收断丝部位的反射波,因此应掌握断丝部位的反射特性。出于放射等因素,在芯线中传播的超声波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用反射波检测远离超声波入射端的断丝部位是困难的。缆索损伤除了断丝之外还有腐蚀。通过对腐蚀部位的反射特性实验证明,用反射法检测芯线腐蚀是困难的。
日本神户钢铁公司研究了根据超声波沿缆索纵向传播的特性检测断丝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波长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超声法能够判断出缆索的断丝位置,但是无法检测缆索的锈蚀。
1.7 布拉格光纤光栅传感器
布拉格光纤光栅(Fiber BragGing)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干涉原理的光纤传感器。它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根光纤的内表面刻出一个光栅,当该光栅在的区域发生应变时,就会引起光栅发生变形。通过该光栅反射的光的波长就会发生变化,分析探测器所接收到的光信号波长的改变可以得到光栅所在区域内的应变值。光线只是起到传光的作用。采用布拉格光纤光栅(Fiber BragGing)传感器进行断丝监测的优点在于,光栅传感器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不受电磁辐射的影响。但其不足也很明显:目前的试验只是用在直径很小的索上,如果索的直径较大,很少的断丝对拉索应力的影响较小;并且实际桥梁中拉索的应力受自然情况的影响,经常发生改变,很难区分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拉索应力的变化。
除了以上几种检测缆索方法外,常用的还有液压式和电阻式传感器检测索力方面的技术研究。
2总结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声发射技术相对在缆索断丝监测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的应用,但其要求进行长期在线监测,不仅代价高昂,而且不具备对已经发生断丝的缆索进行无损检测的能力,也不具备缆索腐蚀检测的能力;其他的几种方法对桥梁缆索的锈蚀、断丝进行检测,在检测原理上可以实现的方法有电磁法、磁致收缩法和弱磁检测法,这三种方法中在其他领域中对钢索的检测都有较成功的应用。但这些方法在桥梁缆索检测方面应用时仍需进一步结合桥梁缆索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电磁法、磁致收缩法、弱磁检测法在桥梁缆索检测中的应用较有前景,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和工程价值。
参考文献:
[1]Ming L. Wang, Zhen L. Chen, Steve S. Koontz, George M. Lloyd, Magnetoelastic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 for stress monitoring in steel tendons and cables, Proceeds of SPIE, Vol. 3995, 2000.
[2]叶觉明.缆索用钢丝的断丝问题[J].钢结构,2003,3(18):25~27.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人体健康;防治措施与对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 建筑室内装修所造成的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有大部分的时间留在家中、办公室或处身其它室内环境,室内环境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本人根据2009、2010两年中天津武清区 36户室内环境污染进行检测的结果,通过对室内甲醛等污染物分析论述了室内污染物的种类、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
一、室内环境检测过程及结果分析
1、检测样本的抽取、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
检测样本的抽取:
在大量的委托检测的数据库中,本人对2009、2010两年中武清区12个居住小区中每个小区随机抽取了3个样本,12个小区分布在全区34个乡镇。
检测的方法:
甲醛---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苯---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析气相色谱法 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36个样本的检测, 甲醛浓度范围值为0.02 mg/m3~0.19mg/m3之间,超标值范围在 0.10 mg/m 3~0.19mg/m3,甲醛浓度超标率达82%;苯检测值范围在0.06 mg/m3~0.66 mg/m3之间,超标值范围在0.11 mg/m3~0.66 mg/m3之间,最高值为0.66 mg/m3, 苯超标率为40.1%;氨浓度为0.03 mg/m3~0.23 mg/m3,超标范围值为0.20mg/m3~0.23 mg/m3,氨超标率为21.2%。从检测的结果看, 甲醛、苯、氨等污染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 甲醛污染最为严重。室内污染物还有许多是我们因技术条件的限制没有检测或者检测不出的,如:氡、氯仿、四氯乙烯以及电磁辐射及各种致病菌等。
二、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下列六种。
一是建筑物自身污染。此类污染正在逐步检出,一种是建筑施工中加入了化学物质(如北方冬季施工中加入的防冻剂,渗出有毒气体氨)。
二是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这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氯仿等,以上物质都具有相当的致癌性。
三是室外污染物转移到室内。主要包括: 建房前已经受到的工农业废弃物的污染,而又未得到彻底清理,如某些农药、化工燃料、重金属等; 质量不合格的生活用水,淋浴、加湿空气等,可能存在各种致病菌和化学污染物,如军团菌、苯等; 人为带入室内,如将工作服带入室内,另外干洗的衣物带回家后可释放四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养猫养狗养鸟也带入有害生物污染物。
四是燃烧产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做饭与吸烟是室内燃烧的主要污染,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成分及其复杂,他们中有许多物质具有致癌性。
五是家用化学品和床上用品的污染。人类日常使用家庭卫生用品,如消毒剂、干洗剂、香水、洗涤剂,蚊香等,可产生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甲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人类使用的化妆品、纸张、纺织纤维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被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细菌会诱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等疾病。
六是家电和办公设备的污染。家电及现代办公设备,如冰箱、电视、电脑、打印机等,可产生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乙苯、苯等有毒物质;而且产生的噪声、静电、电磁辐射等带来的室内污染已逐步上升。
三、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致病因素的头疼、焦虑、失眠、孕妇流产、哮喘、肺炎、皮炎、咽喉炎、过敏、眩晕、食欲下降、遗传物质突变等等恶疾,现在认为: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并芘、氨、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臭氧 、可吸入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细菌、氡、家电辐射、室内温度、湿度等等,这些环境污染因子相互作用,构成我们居室的小环境安全程度的大小。并通过呼吸、进食和皮肤接触对我们的肌体发生作用。暴露在这样环境里的时间的长短,污染因子强度的大小也直接导致受害人的疾患爆发时间和轻重程度。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是甲醛对人体的危害。这是目前室内最主要的一类危害。甲醛是一种无色但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泪、打喷嚏,甚至出现结膜炎、咽喉炎等,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细胞具有强大的破坏作用,能致人死亡,甲醛对人体还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并且还是导致胎儿畸形和妇女不孕的潜在威胁物;
二是挥发性有机物(TVOC)主要包括如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酮类和醛类、氨和胺类、卤代烃、硫代烃、不饱和烃类等,能引起人体免疫功能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使人食欲不振。
三是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细胞增殖,能影响人的生殖系统,表现为男性质量降低、孕妇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还能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等,电磁辐射还是造成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并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静电可使人体受到电击,严重时还可引起痉挛,静电还可引起信号失误、控制失灵,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
四是生物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微生物,建筑室内一般存在着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这几种细菌和病毒。
四、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
一是提高室内环境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刚装修好的房间不要急于入住,应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入住。由于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具中甲醛、苯释放是个缓慢的过程,入住后仍需要每天开窗通风换气,以保证房间中有足够的新风量,或选择确定有效的室内空气净化器和空气换气装置。
二是选择环保的装修材料和家具。室内材料主要包括石材瓷砖类、胶漆涂料类、木质板材类等,这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选用石材时要注意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在选择胶漆涂料和复合地板、胶合板,纤维板、大芯板等装饰装修板材及家具时, 应把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作为选择的主要条件之一。尽量选用无毒和少毒的材料,最好是选择天然材料或接近天然材料的产品。总之,室内装修材料的选用不能只图便宜,要尽量使用经过有关部门认证的绿色环保合格产品。
三是采用合适的空气净化技术。目前的室内净化技术主要包括:以活性炭作为吸附介质的吸附法,;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法;高压电负离子法;目前国际公认的室内空气治理的一种常用、安全的物理方法为臭氧氧化技术,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净化空气,杀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这一技术已被医院等公共场所广泛采用。
四是室内种植花卉植物。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
五是科学使用家庭或办公电器。 尽量远离电磁场源;限制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停留时间,以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安装防护装置,削弱电磁辐射的强度; 食用具有抗辐射、保护视力、抗疲劳、具有补充脑力营养素的保健食品。
六是当感觉室内空气质量不好时,可请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关键词】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检测技术
0 前言
从地球上的生产生活至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运行都是电磁破在起作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电磁能有着巨大的利用价值。人们可以利用电磁能发展科技、网络、航天、通信。但是电磁能也具备一定污染性和伤害作用。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产品越来越多,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通过研究和解决电磁环境中设备之间以及系统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可以促进电磁兼容技术的迅速发展。
1 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的概念、作用以及检测技术
1.1 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的概念
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是随着科技逐渐的进步而发展起来,是一种电子设备在特定的环境中如电磁环境中能够达到要求并可正常运行的能力,要求电子设备在特殊环境中的不受的电磁干扰。如果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频谱条件下,多种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表现为互不干扰,一起工作,效果最佳。按规定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规定在满足电子设备正常工作时,需要对其在所处环境中产生的电磁干扰有一定限制,不可超过其干扰临界值;另一方面的要求为电子设备自身对所处环境中的的一些电磁干扰具备某种抗扰度,即对其他设备的电磁有着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1.2 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在市场的流动,电磁兼容的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一些厂家把电子产品做得越来越精巧、缜密,也产生了一些关于电磁兼容的漏洞。电磁兼容可以帮助信息传递、实现产品设备的能源节省,又能够干扰其他信息来源、并侵犯别人隐私。联系实际,电磁兼容的问题由很多:如干扰电磁、收音机接受信号,网络传输信信息等问题。通过对电子、电器产品的电磁辐射、电磁传导对环境和电网的污染程度进行电磁兼容测试,可以很好排除电磁干扰,保证通信安全运行。
1.3 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的检测技术
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的检测技术可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对电子产品电源电磁兼容检测技术分析,即对其控制能力进行性能检测,实质上是观察电源性能在受到外界不良压力干扰时是否会出现工作状态不佳或损伤的情况,主要方法为对电源线施加波形电压,同时也对电源外壳施加同样大小的波形电压。如若出现电源在很快时间被击穿的现象,则表明电源装置中抗干扰原件不合格。第二个方面是对电子设备绝缘性检测技术分析,主要检测方法为静电放电测验,利用静电射频发生器,依照电子设备实际需要的电压,对电子设备开展接触型放电检测,需要重复三次。若出现绝缘体被弄破,部分元件被损伤等现象,就可以表明电子产品的绝缘性存在一定问题。第三方面是对电子设备产生辐射检测技术分析,对电子设备的辐射的检测,一般较为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利用一个可以接受AM频道的收音机来辨识不同噪音来进行辐射检测,从而判断设备辐射对人体或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程度。第四个方面为电子设备抗外来磁场干扰检测技术分析,主要方法为进行射频电磁场辐射试验,其操作方法为:保证在黑暗条件下的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当人为对电子设备施加一适当的频率后,需要静止一段的时间来检查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确定其工作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
2 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的检测的必要性
2.1 提高电子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由于电磁兼容性中存在电磁干扰,会在电子设备工作时引起不必要的有害电磁波动,并导致电子设备性能下降,电磁敏感度上升,阻碍电子产品正常工作,在干扰程度严重情况下还会损损伤设备中的某些元件。为了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需要合理利用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预防和阻止外界环境中的电磁干扰。除此之外,要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还需要电子设备自身不会或很少程度对其它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提高电磁兼容技术的工作效能,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环境对设备的干扰和设备自身对其他设备的干扰对设备造成损伤和破坏。
2.2 接轨国际,促进经济发展
伴随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际化贸易的增加,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技术也在不断改革,突破自我,并在电子设备设计的重要环节部占据一定地位。目前电磁兼容的已经通过国际的达标认证,并为更好发展和利用这个项目设立相关法规。如今进口电子设备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指标之一就是电磁兼容性是否达标。我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发展较为缓慢,1999我国开始年对计算机、收音机、电视机、音响、显示器等电子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检测。在2002年下半年,我国才大规模对安防电子设备、低压电器等实施电磁兼容达标认证。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开展,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检测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想更好发展国家,必须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检测的水平,并提升综合实力与国际社会有效接轨,从而更好的步入国际市场。
2.3 提高电子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电磁波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无处在,它关系和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们在利用电磁波创造财富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遭受到电磁波的侵害。电磁如果遭受到其他电路的干扰并发生反应,就会形成干扰电流,引起爆炸。如今电子产品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吃饭需要电饭煲、通话需要移动电话、上网需要电脑、洗衣服需要洗衣机等,如果这些电子产品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在使用中产生的电磁波,造成一定人身伤害。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电磁能量不仅会于其他电子设备作用,还可直接与人体产生有害的物理化学反应,影响人的生理机能或产生一些由于辐射造成的疾病。因此,为了保证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安全,需要不断加强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和监控,避免严重后果出现。
2.4 当下及未来战争的需要
对电磁波的利用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中,在国际形势紧张的当今,电磁波还应用在军事中。一般情况下电磁波会作为干扰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而在电磁波遭受其他环境压力影响的情况下,电磁波本身就会遭到破坏和摧毁,甚至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引起爆炸,对环境和人类造成更大的伤害。核武器爆炸时,产生的电磁脉冲威力巨大,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在瞬间摧毁物体。当电子设备接触到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辐射作用时,便会遭到干扰,受到损伤,甚至毁坏。利用电磁脉冲可以攻击也可以作为防御,从而干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避免战争发生带来伤害。因此在军事电子设备在电磁兼容方面的指标要更加严格,从而确保武装系统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
3 结语
要想电子设备能正常工作并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损伤,则要保证电子设备电磁兼容的可靠性、安全性。为了提高电子产品利用的有效性,还需要相关部门引导相关技术人员创造更适合社会安全的电子产品,并对电子产品进行管理和监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子产品的结构问题或电磁辐射问题给人们带来人身伤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磁波;辐射;检测
意大利的马可尼在1895 年成功以自制火花放电发报机在实验室里传送无线脉波,并于1901 年将无线脉波传越过大西洋,顺利的在英国和加拿大间进行通讯,从此便正式开启了无线通讯的时代。短短几十年,无线电波随即被大量的应用在广播及军事用途。
1 电磁波
电磁场是一种物理场,由相互依存的电磁和磁场的总和构成。电磁和磁场两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 磁场随时间变化时产生电场,电场又随时间变化时产生磁场。电磁波是在高频电磁振荡的情况下,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从空间传播出去形成的电波与磁波的总称,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没有辐射出去,几乎全反回原电路。而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电能、磁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能量不可能全部反回原振荡电路。电磁波为横波。电磁波的行进方向及电场、磁场三者相互垂直。电磁波的传播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还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波长越长的地面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其衰减也越少。空中波有中波或短波等,其传播是靠围绕地球的电离层(电离层在离地面50~400公里之间)与地面的反复反射。振幅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变,波本身带动能量,速度等于光速(每秒3 ×1010厘米),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光波就是电磁波,无线电波和光波有同样的特性。当它通过不同介质时,也会发生折射、绕射、反射、吸收及散射等。
电磁波的能量和频率高低成正比。当高能量电磁波把能量传给其他物质时,有可能撞出该物质内原子、分子的电子,使物质内充满带电离子,这种效应称为游离化,而造成这种游离化现象的电磁波就称为游离辐射,它对生物体有明显的影响。电磁波游离辐射不具电荷,就像光一样传送,但是波长更短,能量更高,包含γ 射线和Χ射线。这些具有游离能力的电磁波,其频率均高于1016 赫兹以上,低于此一频率的电磁波就属于非游离辐射。非游离辐射的能量不足以造成生物组织的分子游离化,一般将电磁波对生物的影响分为热效应与生物效应,所谓热效应是指电磁波照射到生物体,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体内生理或病理的变化。如果电磁波的强度过高,使得所产生的热量超过生物体所能散发的热量,就会对生物体造成危险。日常生活周边防战士几乎无所不在的电视、广播、通讯等电磁辐射,由于其能量远低于人体可承受的程度,一般不致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凡不是以热效应方式造成生物体生理变化的都称为非热效应,或称生物效应,无线电波发射设施发射的电磁波就属于非游离辐射,不具热效应,常见的移动电话基地台的电磁波是属中高频,其频率大约介于800-1900 MHz(1 MHz=106 Hz),变电所或输电线等的电磁波是属低频,其频率大约为60Hz,皆属于非游离辐射。
2 用电磁场强度计检测
选择电磁场强度计时依测量环境与对象不同应考虑的条件:
2.1 频率范围
依所欲测量的电磁波信号频率选择电磁场强度计的工作频率范围。如AM广播535kHz~1605kHz频段、FM广播88MHz~108MHz 频段、移动通讯的900MHz、1800MHz 频段、或部分工业如半导体制程中所使用的13.56MHz 频段等。在侦测这些环境的电磁场强度时,需选用可涵盖其频率的感测头及场强显示计。若无特定已知的场强频率,则以使用较宽频带的场强度计为宜。
2.2 场的种类
依所要测量场强种类选用电场或磁场的感测头配合场强显示计使用。尤其在对低频信号进行测量时,须分别以电场及磁场感测头分别对环境中的电场及磁场作测量,以能确认电磁场的整体强度。
2.3 场强度大小
各感测头及场强显示计均有其可测量场强度大小的上限,因此使用时须依所欲测量场强的约略范围选用可涵盖此强度的感测头及场强显示计。电磁场强度计的操作并不困难,但若要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仍应注意下列步骤:(1)测量前的规划作业:预估所欲测量电磁场的特性,包括可能辐射源的位置、 频率、功率大小、辐射方向、辐射源与测量点的距离、以及测量现场环境对电磁场分布的影响;依预估的电磁场特性选定测量的位置点,并决定测量的方式是由人员直接于测量点进行测量或以信号传输线于较远距离进行操作。(2)选择适合待测电磁场频率及强度范围的场强度计及感测头:使用错误的感测头,将造成无法感测到信号或是造成仪表过载的情形。(3)调整校正因子:若测量对象为一个已知频率之单频电磁场信号,则可以输入感测头于该频率的校正因子,以能直接读取正确的场强值。(4)依测量需求选择适当的测量模式:即时显示模式、峰值显示模式、或时间平均值模式。(5)电磁场强度计应定期予以校正,以确保工作性能正常与准确。每次使用前,务必先检查其功能。如此方可避免操作人员误入高场强区域而不自知,导致伤害。
3 电磁波检测方法
3.1 架空高压线路、变电所、落地型变压器环境中电场与磁场检测方法
3.1.1 测量方法
每一空间测量点的测量时间长度、取样点数、取样数据的处理与报告方式,视测量目的、仪表是否具自动定时取样与资料储存和处理功能而定。
(1)线路跨越空旷地区:
测量工作包含横向分布与纵向分布两项,测量工作原则上由横向分布测量开始,之后才进行纵向分布测量。所有取样点离地高度以1公尺为原则。横向分布可于跨距之间任一特定的纵向距离处沿线路的左右两侧测量,一侧回路最外侧导线的横向距离以不超过30公尺为原则。横向与纵向分布测量所需的取样间隔与测量点数,以测量结果能描述场强分布的细节变化为原则(通常为1-2公尺间隔)。进行测量的时间应加以记录,亦应对现下地物照像存档。测量电场时应避免靠近物体,一般建筑物的建材对电场具有遮蔽作用,因此电场的测量仅需于室外区域进行即可。为避免室内配线与家用电器的干扰,进行室内测量时应关闭家中总电源。测量时由高楼(或与室外跨越线路等高之楼层)往低楼进行,测量高度离地面1公尺。室内空间取样范围需事先与建物使用者协商拟定,原则上以个别建物使用者正常活动的范围为限。室外跨越电线距测量建物>=5公尺时,室内取最大长方形空间对角线交叉点及长方形顶点共5点为测量点。室外跨越电线距测量建物
(2)变电所周边电磁场测量
变电所周边电磁场环境测量应于变电所,人可正常活动的空间进行。 所有的测量点以离地面及墙面皆为1公尺为原则。沿线取样间隔以能显示出场强变化细节为原则。测量点靠近线路进出变电所的区域时,取样间隔应较小(1公尺或更小),测量点离进出变电所的路线较远时,取样间隔可较大(不超过2公尺)。
也可视测量区域的实际地形地物状况加以调整。
所有的测量皆以60Hz 磁通量密度的合成值为测量对象。测量结果整体测量不确定度在±10%之内时,测量结果不需修正即可被接受;整体未确定度超过±10%时,测量结果即需修正至所允许的不确定度范围内,或视之为无效结果。空间分布的测量结果可以绘图方式呈现。描述性统计量,例如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或中位数,亦可增加测量结果的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粮食水分;检测技术;传播特性;测量装置
我国是一个粮食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仅用全世界7%的耕地就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1],我国每一年收获的粮食产量巨大,所以粮食的安全储存问题一直以来国家都极其重视[2]。谷物含水量是仓储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参数[3],谷物水分含量过高会使谷粒生命活动旺盛,消耗谷粒中储存的营养物质,加快粮堆内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粮堆发热、霉变和损耗等,对粮食造成巨大的浪费。谷物水分含量过低,导致谷物整体重量减少,会破坏有机质结构,从而降低谷物品质。在粮食生产、加工过程中,各工序对谷物含水率都有严格要求。作为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含水率测定对于粮食的收购、运输和贸易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4]。谷物含水率的测定是确保仓储安全的主要依据,也是粮食加工的重要工艺参数[5],因此,对粮食水分做出精准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粮食水分的检测技术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电烘箱法
电烘箱法是利用电烘箱对被测样品进行加热,直接去除粮食中的水分,通过比较加热前后样品重量的变化来检测样其含水量[6-7],其含水率公式为:(1)式中,W为含水率;M1为加热前样品重量;M2为加热后样品重量。电烘箱是一种传统经典的检测方法,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宽,可用来作为其他方法的检测标准;缺点是测量时间较长,实时性差,效率低,不适合用于在线的检测[8]。
2电容法
常温下,水的介电常数高达80左右,而干燥谷物的相对介电常数小于5,它们之间的介电常数存在很大的差异,粮食水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粮食介电常数的变化[9-11]。电容法将粮食谷物比作电介质,并根据水的介电常数远大于粮食谷物的介电常数这一特点,通过测量出粮食谷物的介电常数,就可以计算出粮食中水分含量[12]。电容法优点是成本低,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可用于在线检测。缺点是测量影响因素比较多(受环境温度、物料品种、空气湿度等影响),工作稳定性不强,需要进行数据补偿。
3微波法
微波是频率介于300-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具有频带宽、透射、抗低频干扰等特性[14]。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能够被极化成偶极子,并沿着电场方向定向排列,水偶极子频繁换向,不断从电场中吸收能量,又不断释放能量[15-17],因此,通过检测微波与粮食作用后相关参数的变化,便可以间接测量粮食含水率[18]。微波法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动态检测;缺点是其热效应明显,不但影响种子的活性,而且影响测量精度,仪器复杂,价格昂贵。
4中子法
中子法测量粮食水分是中子源发出的快中子与谷物中氢原子核进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中子每次与氢核碰撞,损失很多能量,根据谷物中含氢量的变化便可推算出谷物中的含水量。(2)式中,W1为中子损耗的能量;W2为相互作用前中子的能量;M为发生相互作用的元素的质量数。当M=1时,相互作用的元素是氢,这时损失的能量最大发射的快中子就减速为慢中子。中子法检测快速,线性度高,不破坏被测物自然结构,工作状态稳定。但其造价极其昂贵,且标定较为麻烦,还需要严防射线泄露,因此未能推广使用。
5高频电磁波法
[关键词]红外无损检测;表面温度;红外辐射;热传导
中图分类号:TP27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363-01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广泛的一种新兴检测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的无损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医疗、石化等领域.常规的无损检测技术例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磁粉和渗透探伤等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仍存在高空、地下架设等无法满足检测要求的情况,具有一定局限性。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的创新性在于使用红外测温的方式,不接触被测物体,不破坏温场,以热图像的形式直观准确的反映物体的二维温度场分布,使材料表面下的物理特性通过其表面温度变化反映出来。近几年红外无损检测技术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传统检测方式如激光、超声等技术的补充及替代。该技术也可以与其他检测方式相结合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及可靠性。与传统的检测方式相比,该技术的特点如下:
(1)适用范围广,可检测金属及非金属材料;
(2)测量结果的可视性,可以通过图像显示测量结果:
(3)非接触式测量,不会对物体造成污染:
(4)检测面积广,可对大型设备进行整体观测;
(5)检测设备携带方便,适用于现场在线检测;
(6)检测速度快。
一、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原理
(一)基本原理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是根据红外辐射的基本原理,通过红外辐射的分析方法对物体内部能量流动情况进行测量,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显示检测结果,对缺陷进行直观上的判定。此方法以热传导理论和红外热成像理论为基础。当物体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存在差异时,就会在物体内部产生热量的流动。如果向该物体注入热量,其中一部分热流必然向内部扩散,使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发生变化。
1、对于无缺陷的物体,当热流均匀注入时,热流能够均匀的向内部扩散或从表面扩散,因而表面的温度场分布也是均匀的;
2、当物体内部存在隔热性缺陷时,热流会在缺陷处受阻,造成热量堆积,导致表面出现温度高的局部热区;
3、当物体内部含有导热性缺陷时,物体表面就会出现温度较低的局部冷区。
由以上三种情况可看出,当物体内部存在缺陷时,就会在物体有缺陷区和无缺陷区形成温差。且该温差除了取决于物体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外,还与缺陷的尺寸、距表面的距离及它的热物理性质有关。由于物体局部温差的存在,必然导致红外辐射强度的不同,利用红外热像仪即可检测出温度的变化状况,进而判断缺陷的情况。
(二)检测理论依据
1、红外热成像理论
高于绝对温度零度的任何物体都会不停地向外界发射电磁波,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是建立在电磁辐射和热传导理论基础上的一门无损探伤技术。根据物体辐射的特点可以将物体分为绝对黑体和灰体两类,被检测物体辐射都属于灰体辐射。灰体辐射总辐射强度等于同一温度黑体的总辐射强度乘以灰体的发射系数,即灰体辐射满足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1)
式中―灰体发射系数
―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
―物体辐射强度
―物体绝对温度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正是利用这个公式,通过红外热像仪接收来自物体的辐射,从而测定物体表面的温度场分布,然后根据温度场的异常分布情况来识别物体内是否存在缺陷。因此,物体具有不同的温度和发射系数,红外热像仪接受来自物体的辐射,便可测定物体表面的温度场分布。
2、热传导理论
热量从物体内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位,或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与之接触的另一温度较低的物体,此热传递过程称为热传导。物体内部产生导热的起因在于物体各部分之间具有温度差,所以只要确定物体内部温度场,根据傅里叶定律就能确定物体内的热流。
(2)
―单位面积上在温度降低方向上单位时间的热流量
―被测物体导热系数
―被测物体内空间、时间温度分布
上式揭示了热流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对于稳态场和非稳态场都适用。通常用热传导微分方程来描述温度场时空域的内在联系。
(3)
―加载热源项
―被测物体密度
―被测物体比热容
在给定温度梯度的条件下,热流的大小正比于物体的导热系数。因此,在热传导分析中,物体的导热系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物体内热流的大小。各种工程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悬殊,最大的是纯金属,最小的是气体和蒸汽,非结晶绝缘体和无机液体的导热系数介于两者之间。
二、检测方式
(一)主动式检测
为了使被测物体失去热平衡,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时为被测物体注入热量。被测物体内部温度不必达到稳定状态,内部温度不均匀时即可进行红外检测的方法即为主动式红外检测。该种检测方式是人为给试样加载热源的同时或延迟一段时间后测量表面的温度场的分布。从而确定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内部是否存在孔洞、裂缝等缺陷。
(二)被动式检测
被动式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利用周围环境的温度与物体温度差,在物体与环境进行热交换时,通过对物体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缺陷的一种方式。这种检测方法不需要加载热源,一般应用于定性化的检测。被测物本身的温度变化就能显示内部的缺陷。它经常被应用于在线检测电子元器件和科研器件及运行中设备的质量控制。
三、总结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不同于常规的检测手段(如射线、磁粉、超声、涡流、渗透等),可以快速扫描,提高检测效率。作为目前较为成熟的检测技术,脉冲红外热成像技术脉冲能量大,单次检测面积大,检测速度快。锁相红外热成像技术所得的位相图不受物体的表面情况等影响。对于深层缺陷,疲劳损伤和微小缺陷可以达到较好的检测深度,同时锁相红外热成像的位相延迟和物体的缺陷深度和锁相频率有关,当知道锁相频率和位相延迟就可以求出缺陷的深度。
在实际应用中,两种技术可以互补使用,对于具体的物体和具体的检测要求可选择不同方案。由于被测物体温度场变化迅速,仪器精度和灵敏度受外界影响较大。而且对仪器的设置、环境和被测物体表面等要求严格,这些因素决定了使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方法后,可使用常规无损检测手段进行复检,以提高检测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 梅林,王裕文,薛锦.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缺陷的一种新方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0.
[2] 王康印.红外检测[M].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
[3] 宗明成,全宏庆.红外热成像无损探伤技术的应用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3.
[4] 王迅,金万平,张存林.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及其发展[J].无损检测,2004.
[5] 程玉兰.红外诊断现场使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 杨黎俊,耿完祯.红外热像检测中的缺陷大小评估[J].无损检测,1999.
关键词: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验;质量监督
0引言
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一直是锅炉质量管理中倍受重视的部分,受设备设置、粉尘、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严重危及锅炉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导致多各不同类型事故的发生。
1锅炉压力容器的常见危险及事故类型
1.1设备、设施设置缺陷
锅炉的结构比较复杂,其中涉及到多种设备、设施的安装设置。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设备设施存在密封不良、设备设施的强度及刚度稳定性不足、防护设施缺陷等问题,就会对锅炉压力容器检测造成负面影响,如出现中毒、烫伤、坠落等安全事故。
1.2电、电磁辐射等危险
锅炉设备的驱动离不开电力驱动,如果带电设备出现因非安全电压或漏电、受到电磁放射源辐射等问题,就会对检测人员造成触电、辐射等损伤。
1.3锅炉生产物质等危害
锅炉生产不可避免产生一些高温蒸汽、煤粉、煤灰、烟尘、燃油燃气等物质,这些物质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高温蒸汽会导致人体烫伤,煤粉煤灰等会导致视力、呼吸道受伤,烟尘、烟灰会引发爆燃、爆炸等危险,对于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1.4环境因素危险
锅炉的结构设置是以生产为基础安排的,其作业环境普遍存在内部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等问题,这些因素会造成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过程中对工作人员造成缺氧窒息等身体损伤。
1.5人为因素危害
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负责检测的人员出现健康问题,导致工作情绪、专注度受到影响,出现错误指挥、违法指挥的情况,从而使检测的过程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程进行,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型主要有人身伤害、坠落、爆炸等。
2加强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的质量监督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锅炉压力容器的质量,确保其正常运行,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达到严格有效的质量监督:
2.1选择无损检测质量参数
锅炉压力容器不可能完全没有制造缺陷,要求其完全没有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相关质检部门对锅炉压力容器的质量要求也提出了相关规定,其中有一些缺陷只要保证没有超出标准允话范围,是可以通过相关检测的,但如果缺陷问题比较严重,那么就被视为不合格产品,需要进行返修或判废。在进行检测时,需要对相关规定进行深入了解,通过自检、互检、专检等多种手段的结合,由专门的检测工作人员对锅炉压力容器进行无损检测,以保证容器产品的质量。
2.2制定无损检测方案
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是一项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因此需要制定严格的检测方案。目前针对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较多,但是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并不适合所有工件和缺陷的检测,如钢板分层、折叠等缺陷的检测应选择超声波检测,奥氏不锈钢表面的开口缺陷检测就采用渗透检测等。在制定方案之前,需要对被检测锅炉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掌握产品的生产标准、技术规格,并结合锅炉压力容器的设计、材质、使用环境等各项参数,找到最适合的检测技术,并进行检测方案的制定。
2.3无损检测设备、设施和器材控制
进行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相关的设备、设施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这些设备器材的选用时,应根据检测方案编制的情况,选用最适合被检测锅炉的检测器材,并进行前期的检查,确保相关设备的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方可使用,这样不仅能保证检测的结果能够真实反映锅炉压力容器的质量情况,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2.4确保检测人员的资格和管理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锅炉压力容器的质量检测成果。如果检测人员对工作不了解,无法根据检测方案的要求正确执行检测操作,就会对检测的数据造成直接影响,甚至可能会因为违规操作造成对锅炉和人员本身的伤害。因此,在进行检测之间,需要对检测人员的资格进行检查,确保其具备进行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能力。同时,用人单位还需要结合锅炉的技术升级情况,对检测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以保证其在技术层面能够达到不断提升的检测要求。
2.5保证检测的可追溯性
在检测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保证整个检测过程的可追溯性,这其中包括无损检测记录、报告和射线底片的质量控制及保管等各项内容。通过进行检测的可追溯性记录,可使检测的操作尺可能的控制在检测方案的要求范围内,保证检测工作的各个环节符合原本的检测设计要求,并保证各个检测环节的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3结语
锅炉压力容器的技术性要求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在日常使用中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只有加强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及时找到锅炉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才能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赵丹.浅谈锅炉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及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7(13):71.
[2]谢浪涛.特种设备安全及检验工作管理平台开发应用[D].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