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皮肤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皮肤管理知识培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皮肤管理知识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皮肤管理知识培训

第1篇

【关键词】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知识;作用和效果

作者单位:650051昆明市延安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其防治和管理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形式的糖尿病知识学习班、讲座的广泛开展,使内分泌专科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得到较大提高,但是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涉及多个专科,患有各系统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地收入全院各个科室[1],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相对缺乏, 使得护理这类患者成为一个难点及盲点,为了管理好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以及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血糖筛查异常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糖尿病专科护理,普及糖尿病专科知识,提升我院护士的糖尿病护理水平,我院于2009年6月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教育和更新,现将组建小组的作用及效果汇报如下。

1 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

邀请内分泌科主任及副主任担任专家顾问,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内分泌科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82名,分别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由各科室护士长,1~2名护理骨干组成。

2 调查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初期,设计“血糖管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调查全院临床护士对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内容涉及血糖知识来源、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饮食、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临床护士对血糖知识了解比较肤浅或掌握很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有:①糖尿病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涌现,糖尿病知识在教科书里略显贫乏,仅凭教科书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②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即使是为护士举办的培训班也过于强调专科性,客观上给大家造成一种误解,普遍认为有效控制血糖,获取糖尿病新知识属于专科护士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重视度不够。但是糖尿病与多种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其对人体的影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血糖一高,全身多个器官会逐渐出现变化,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所以临床护士有必要通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形式,全面提高血糖管理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

3 组织培训

针对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调查结果,制定培训计划,以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糖尿病小组成员本身的专业素质为目标,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糖尿病的基本概论、饮食误区,胰岛素的概论、发展、不良反应及初步的调节方法、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处理,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动态血糖仪的工作原理及如何安装等)有计划地传授给小组成员,使小组成员了解血糖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的专科发展动态;小组成员之间结合专科特点进行糖尿病知识学习,再指导本科内的护士, 以一带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在全院范围内提高提高临床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及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

4 培训效果评价

我院自“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以来,共进行四次专题理论授课,小组成员到课率达到75%以上,每次授课前后均对小组成员的血糖管理知识水平进行考核,总结分析小组成员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以此为根据确定下次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统计如下。

表1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到课率对比

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到课率(100%)

一、院内血糖管理82100

二、院内血糖监测的安全与精准7692.7

三、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临床应用6579.3

四、胰岛素治疗新进展7996.3

表2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对比

考核内容

培训前培训后

答对人次(人)正确率(100%)答对人次(人)正确率(100%)

第一次培训(82人参加)

1、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3947.682100

2、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3137.807591.5

3、糖尿病治疗的基础5769.517980.61

4、糖尿病运动锻炼的首选方式4251.227085.4

5、血糖护理管理与护理安全之间的关系6984.4182100

第二次培训(76人参加)

1、血糖仪清洁方法2532.8976100

2、血糖仪使用方法及流程3748.687193.42

3、测血糖前皮肤消毒方法6585.5376100

4、糖酵解原理1925.005471.05

5、血糖仪测试避免交叉感染方法2228.956889.47

第三次培训(65人参加)

1、胰岛素储存方法4467.6965100

2、胰岛素注射装置的测试程序4873.8465100

3、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使用方法及流程3655.385381.54

4、胰岛素注射方法5178.4665100

5、胰岛素注射部位6295.3865100

第四次培训(79人参加)

1、胰岛素的发展史2227.856886.08

2、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4658.237392.41

3、胰岛素的剂型3746.846481.01

4、注射胰岛素的好处3240.5179100

5、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方法1620.257797.47

从上表中可看出,小组成员在经过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后,“血糖管理知识”水平得到大幅的提高。

5 讨论

5.1 带动全院护士学习“血糖专科知识”的热情

我院自“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以来,小组成员努力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由于小组成员分布于医院的每个科室,她们把小组每次活动的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与大家分享,带动了科内其他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为其他病房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与内分泌专科病房一样的的高质量的护理,即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5.2 提高了全院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近年来,胰岛素在制剂的改良、治疗方案的更新、注射装置的改善、护理措施的完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内分泌专科护士对此掌握较好,而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由于使用胰岛素的频率相对较低,加之缺乏相应的知识更新渠道,因此对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尤其对一些新型的胰岛素注射方式如胰岛素笔、胰岛素泵缺乏了解。“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通过接受“胰岛素”相关知识培训,获取了当前胰岛素使用护理各环节中的最新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业务讲座、操作示教、考核指导等方式传递给其他护士,拓宽了全院护士获取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渠道。从表3看出,小组成员经过“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临床应用”及“胰岛素治疗新进展”等相关知识培训后,成绩大有提高。

6 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的运行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随着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院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水平和护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普及糖尿病教育得到了保障,既改善了护患关系,也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2篇

关键词 压疮;预防;品管圈;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6-0033-02

Study 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mode to improve the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junior nurses

YU Ying

(X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junior nurses ability of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essure ulcer.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ho were unable to take care or semi self care of themselves in the nursing ward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as a control group who were given the general nursing care and 78 cases of patients who could not take care or semi self care of themselves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of “skin care circle” were provided by the same group of nursing staff.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 of the two groups, evaluation of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management knowledge in the junior nurses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on nursing effect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ree and ten cases of pressure ulcers occurred in the observ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score of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the junior nurses was 5.8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7.5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78/78),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94%(75/80).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can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linical nursing self-confidence of the community junior nurses, which has a positive meaning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e

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改革,护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虽然,低年资护士(即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1~3年)作为临床护理队伍的重要补充,承担了大量临床护理工作,但存在经验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2]。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似的人员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最早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旨在调动圈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圈员积极参与管理活动,出谋划策,最终达到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及个人成就满足感的目的[3]。南桥镇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长期住院患者以卧床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因皮肤干燥、弹性差、皮下脂肪少、血管退化、活动减少等使皮肤易损性增加,因此,老年人的皮肤管理成为压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4]。提高护理人员的压疮预防能力和实施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关键[5]。本文报道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水平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南桥镇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照护病房2014年1月―12月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75~95岁,进行普通护理;收集2015年1月―12月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75~95岁,由对照组同组护理人员开展名为“护肤圈”的品管圈活动,观察活动后压疮预防管理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OCC活动原则,护理组自发自愿组成品质管理小组,由高年资责任护师担任组长,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组员为低年资护士8人(大专6人,中专2人),全部为已注册护士。以“提高低年资护士压疮预防管理能力”为主题定期开展活动,分析讨论低年资护士在压疮预防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有护士对压疮基础知识掌握不全或不能及时更新;临床实践操作不熟练,对压疮的评判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到位;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宣教力度不够,致使患方的压疮护理依从性不足。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实施方法。

1.2.1 压疮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①整理并发放压疮相关学习资料,内容有压疮形成的原因、压疮最新分期模式、压疮发生所致后果、预防压疮护理措施、健康教育等;②培训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采用自上级医院的压疮的评估监控表)的使用方法,解读评估标准,规范压疮护理文件书写;③定期强化考核,护士长每周1次晨间提问巩固压疮护理相关知识;同时特邀压疮护理专家、新型伤口敷料应用专家来中心授课,介绍处于国际前沿的“伤口湿性愈合管理”理论。

1.2.2 规范压疮预防管理流程

制定中心的《压疮管理制度》,并严格按流程执行:每例患者入院须填写压疮高危因素评估表,分值超过15分以上,须填报压疮高危预报表上交护士长,同时当班护士每日跟踪检查并填写跟踪检查表,护士长每3 d跟踪检查压疮情况并记录,每月填写压疮情况月报表,并做年度汇总登记表。

1.2.3 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行压疮预报床位托管制

护士长根据压疮预报例数,将床位合理分配至低年资护士,实行压疮预报患者专人托管,并通过奖惩监管,督促低年资护士主动巡视患者,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做好压疮预防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1.2.4 重床边实践,落实皮肤状况跟踪观察及护理措施

安排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床边带教低年资护士,积极落实护理措施。①舒适的卧位及环境:抬高床头不应超过30°。半卧位时,床头抬高45°患者最易滑动,且增加了骶尾部的剪切力,易形成压疮,以5~15°为宜。30°侧卧身体比较舒展,承重面积明显增大,不易受重力影响而出现倾滑,也减少了摩擦力对皮肤的影响[6]。②每日常规皮肤检查,加强交接班。③定时翻身,间歇性解除受压部位的压力,制定翻身卡,每l~2 h翻身1次。翻身时应注意避免推、托、拉等动作并防止挤压臀部[7]。④整理床单元,及时更换湿污床单被套。⑤受压处皮肤常用温热毛巾湿敷,以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⑥加用气垫床,气垫床充气适当(手压气垫有弹性)。⑦肩胛、背部、脚踝等骨突处受压时加垫软枕。⑧饮食给予高蛋白营养支持。

评价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和低年资护士压疮预防管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患者家属对压疮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情况。

2 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压疮情况见表1。对低年资护士的压疮预防管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显示,对照组平均为67.54分,观察组为95.86分。对照组家属的满意度调查为满意75人,不满意4人,无所谓1人;而观察组为满意78人,不满意0人。

3 讨论

目前,品管圈已广泛应用于病房管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管理的层面,对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8]。

3.1 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压疮护理的理论知识

培养了低年资护士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遇有不解之处主动提问或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向老师请教等等,相互之间交流护理经验,形成了一种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高了新护士的压疮预防管理能力,保证了我中心整体护理水平。压疮发生在疏于防范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中常见,科学、细致的护理服务可以使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通过对低年资护士压疮相关知识的培训辅导,规范统一管理流程,再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从压疮评估预报到落实措施的全程带教、现场指导,保证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从而有效控制了压疮的发生。

3.2 提高了低年资护士对工作的自信心与责任心

针对压疮风险预测能力差、预防知识缺乏等特点,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使低年资护士从被动的执行护理治疗变成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主动护理。同时,通过床位托管的方法,增强了低年资护士的责任意识。低年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压疮预防经验,也获得了成功预防压疮发生的喜悦,这也有效提升了她们对自己护理技能水平的信心,增强了新护士们对护理事业的美好愿景。

3.3 锻炼了低年资护士的沟通能力

由于进入临床工作时间不长,表达能力或方式相对不强。通过对患方关于压疮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有助于取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和配合,p少相互之间的误解,避免发生护患纠纷,提升了我中心的整体服务形象。通过圈会议,积极鼓励新护士发言表观点,提问题,促进了与同事之间的和谐相处,合作愉快的团队精神。

中心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升了低年资护士的压疮预防管理能力,也培养了其护患沟通力、工作责任心与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了我中心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戈, 吴欣娟. 我国低年资护士成长阶段及其特点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31): 7-9.

[2] 张广清, 张小培, 罗丽霞, 等. 优质护理面临的难点与建议[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2, 19(3): 6-9.

[3] 梁萍.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能力中的应用[J]. 内科, 2014, 9(3): 331-333.

[4] 李相芬, 何英, 刘晓燕. 老年患者压疮预防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对策[J]. 河北医学, 2013, 19(11): 1755-1757.

[5] 肖爱华, 丁力. 压疮护理小组在低年资护士压疮预防能力培训中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18): 1670-1671.

[6] 徐曼. 责任小组制整体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压疮管理中的作用[J]. 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4): 523-524.

第3篇

【关键词】皮肤管理;压疮管理;评估流程;安全管理

27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24-03

压疮是由于外力(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而形成的,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压疮一直是国内外护理专家研究的难点。加拿大及美国最近的一项关于压疮的发病率及治疗费用的研究调查,表明花费金额与压疮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住院危重患者越来越多,护理压疮高危患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临床护士能否正确评估压疮发生风险、准确评估患者压疮护理效果、规范落实相关防范措施将直接影响压疮护理的质量。

1方法

1.1评估流程改进步骤

1.1.1改进项目确立的原因2012年对于我院住院患者进行皮肤高危因素上报325例,其中难免压疮上报47例,实际发生压疮30例,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为9.2%。从2013年1月起,结合Braden评分表,应用压疮评估量表准确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制定了入院患者“入院皮肤评估量表”和“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实施表”(表1)。全院全年评估总数达到20011人,其中皮肤高危因素患者上报528例,其中难免压疮上报68例,实际发生压疮30例,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为5.7%。国内外已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

1.1.2成立皮肤管理组(简称皮管组)培训组我们皮管组一名组长,5名组员,每个科室推荐皮肤管理员一员。启动皮肤管理相关知识培训及定期考核工作程序,包括皮肤解剖分层和伤口知识,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实施表,压疮管理流程,难免压疮管理流程及相关表格的填写要求等知识。首先对科室护士长和皮管员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和考核,科室内再逐个培训护士,要求危重症科室的护士全员掌握皮管理知识,确保对患者的皮肤评估准确无误。

1.1.3难点问题的推广Braden评分表的推广,护士掌握各有不同,内、外科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病情变化后,皮肤评估存在着认识不同。我们皮管组有计划的在神经内科、脑外科及ICU分别进行了疑难病例查房,结合Braden评分表和具体病情来集体研讨,准确评估,使全体护士掌握评估标准,进行准确评估皮肤变化。

1.1.4质量控制在皮肤管理过程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每月进行适时质控工作,包括入院评估,压疮实施细则的评估。检查每名护士实施风险预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相应护理计划的执行等。夜查工作,按计划抽查护士评估和管理能力,重点指导护士掌握风险评估技术。月末汇总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院通告,以确保皮肤管理的质量及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

2效果及体会

两年的皮管评估流程改进,采用Minitab软件计算得出:改进后压疮评估及防范措施的正确率上升至97.7%。改进前后两组数据进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Z值由原来的数值明显上升,说明改进措施有效。医院各环节的管理不能由科室管理者单独完成和改善,除了要有领导的重视和引导,还必须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项目团队的形式解决临床的一些难题。压疮的防治是一个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本文通过医院的各部门合作,将Braden细化评分表和改进后压疮评估流程在全院进行推广,形成规范,并将标准固化,提高了管理效能。

感觉1.完全受限:对疼痛刺激无反应2.非常受限:只对疼痛刺激有或躁动反应3.轻微受限:对口头指令有反应,但不能表达不适或需求。4.无感知障碍:对口头指令有反应,没有感觉限制及表达疼痛不适的感觉缺陷。

潮湿1.持续潮湿:由于汗液、尿液等刺激,皮肤总呈潮湿状。每当病人更换或翻身时均能观察到潮湿。2.非常潮湿:皮肤经常,但不总是潮湿的。每班至少更换一次床单位。3.偶尔潮湿:皮肤偶尔潮湿,每天需更换至少一次床单位。4.几乎不潮湿:皮肤经常性保持干燥,只需常规更换床单位。

活动1.卧床:限制于床上。2.坐椅:不能独立站立,必须在协助下坐在椅子或轮椅上。3.行走:能步行一段短距离,大部分时间卧床或坐在椅子上。4.经常走动:每天至少在房外活动2次,日间每2h在房间至少活动1次。

活动能力1.完全不能移动:没有帮助时,身体或远端肢体不能做任何轻微的移动。2.非常受限:身体或远端肢体能偶尔轻微移动,但不能独立频繁移动或做明显的动作。3.轻微受限:身体或远端肢体能独立进行小的频繁的移动。4.无限制:无需帮助即可进行大而频繁的移动动作。

营养1.恶劣:从未吃完一份饭,很少能进食超过三分之一份饭。喝水很少,未进流质饮食或禁食,或只能喝水,或静脉补液5d以上。2.可能不足:通常只能吃1/2份食物。偶尔能吃完一份饭。3.适当:能进食半份以上的食物。或以鼻饲或全肠道营养而维持营养需求。4.良好:能进食几乎整份饭菜。从不拒绝进食。

摩擦力/剪切力1.有问题:活动时需要中等到大部分帮助。不借助床单的磨擦不能完全抬起身体的某个部分。经常滑下床或椅。痉挛挛缩和振动导致持续的摩擦。2.有潜在问题:自主移动微弱或需要帮助。在移动时,皮肤可能与床单坐椅约束带或其它器械摩擦。相对来说,大部分时间能在椅子或床上保持良好的,只是偶尔会滑下来。3.无明显的问题:在床或椅子上能独立移动,在移动时肌肉有足够的力量支持。所有时间都能保持良好的。

Braden评分

评估者签名

预防措施:

1.定时变换;6.使用充气床垫/防压疮垫;

2.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发展趋势;7.指导患者加强营养,给予针对性饮食宣教;

3.保持患者皮肤清洁无汗液,衣服和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皱褶;8.结合病情,给予及时变换减压,局部手托或30°侧卧减压;

4.每班严密观察并严格交接患者皮肤状况;9.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保护;

5.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保持干爽,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10.其他

说明:评分≤16分,制定预防措施,每周评估1次;评分≤12分,每周评估2次;根据压疮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给予即时Braden评分,调整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瑞敏,杨春玲.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295.

[2]章哲华.压疮管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J].护理与康复,2012,1(1):77-78.

[3]张瑞敏,杨春玲.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296.

[4]詹秀兰,黎中良,曾雪玲.伤口护理新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4):74-76.

[5]金琦.美国纽约上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压疮控制[J].护理与康复,2011,1(3):275-276.

[6]谢小燕,刘雪琴.对护士压疮防治相关知识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67.

第4篇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系统中的基层管理者,在医院处于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人际关系中,而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广泛性和社会性,决定了护士长处于病区各种人际交往的中心位置,其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本病区护理单元的内外形象和各种关系。因此护士长应加强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外部系统的支持与理解,很有艺术地处理多位主任、医师方面的关系,做到公平、公正。

2重视管理培训,增强管理能力

实践证明,单凭经验管理是不能适应护理管理发展的。学习是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护士长应以学习护理管理知识及护理专业知识为重点。护士长有责任管理每天的工作、对员工授权、建立有效率的工作团队、进行质量管理、让患者满意。每月制定护士长工作计划和总结,质量检查,进行绩效考核,定时做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3护理管理技巧

护士长的作风民主、宽宏待人,对全体护士要公平、公正。不能偏心,对能力稍弱的护士要耐心指导。工作上必须严格,生活上像母亲、姐姐一样关心她们,尽全力为她们排忧解难。工作上多表扬她们,出现了小缺点不能当众训斥、批评,要维护她们的自尊心。重要的事务多征求高年资护士的意见,共同抓好病区的管理。要根据每位护士的特点和优点分配业务,如比较耐心的、性格温柔的担任总带教老师,能力强的、干活干练的参与病区的安全管理等。

4注重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护理部的培训指导下根据本病区的特色制定各年资护士培训计划。如毕业1~3年的护士,主要是学好三基训练要求的基本功,毕业4年以上的护士教学能力的培训;参与或主持业务学习;操作示教;科研上要有成绩等。在多学科的病区,病种繁多,要掌握各个病种的护理技术。熟悉各学科的专科技术操作规程。

5总结

第5篇

自查方面

自查项目

自查内容

自查情况

备注

医院感染管理

组织管理

1、是否健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是() 否()

2、院感委员会是否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有工作记录;

是() 否()

3、是否配备医院感染专责人;

是() 否()

4、是否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是() 否()

5、院感管理制度是否符合现在法律法规要求;

是() 否()

6、院感染专责人员是否开展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是() 否()

7、是否有院感暴发等方面相关应急预案;

是() 否()

8、是否对院感暴发事件开展调查处理,对责任人有行政处理意见并落实;

是() 否()

8、是否建立院感管理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

是() 否()

9、院感报表的填写是否及时并符合要求。

是() 否()

疫情报告

1、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是否运作正常;

是() 否()

2、疫情报告及时无漏报、瞒报、缓报;

是() 否()

3、是否不按规定履行传染病报告义务;

是() 否()

4、是否未按照规定报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是() 否()

消毒隔离

1、是否健全并落实消毒管理制度;

是() 否()

2、是否开展消毒技术培训,并有记录;

是() 否()

3、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是否完整;

是() 否()

4、监测监测结果是否合格,不合格是否有整改记录;

是() 否()

5、进入人体组织、器官医疗器械、器具、物品是否有效灭菌,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是() 否()

6、接触皮肤、粘膜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是有效消毒;

是() 否()

7、重点科室设置是否规范;

是() 否()

8、高危科室消毒隔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是() 否()

9、医务人员是否按照要求做好职业防护和健康管理。

是() 否()

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废物管理

1、是否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的组织、制度、应急预案;

是() 否()

2、是否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是() 否()

3、是否开展对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是() 否()

4、是否开展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防护的健康体检、预防接种并配备必备的防护用品;

是() 否()

5、是否对医疗废物及时进行分类收集;

是() 否()

6、封口是否坚实、严密,是否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是() 否()

7、医疗废物容器、包装物、是否起到防渗漏、防穿刺的作用;

是() 否()

8、是否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是() 否()

9、是否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达标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是() 否()

10、是否有医疗废物暂存设施设备,并有明显标识

是() 否()

11、暂存间是否有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是() 否()

12、暂存间是否有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制度和记录;

是() 否()

13、是否配备防渗漏、防遗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是() 否()

14、用后的血液、体液标本,病原体培养基等高度危险废物,处置前是否就地消毒;

是() 否()

15、是否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是() 否()

16、是否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是() 否()

17、是否对医疗废物种类或数量、交接方式、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进行登记;

是() 否()

18、是否与具备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并保存危险废物转运联单;

是() 否()

19、医疗废水处置装置运转是否正常,有相应的规范记录;

是() 否()

第6篇

结识雪罗兰品牌虽然很偶然,但是我要感谢它,因为是它成就了我的事业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

回想17年前,我的美容院经营几个品牌的产品,但因为选择的盲目,根本找不到经营思路,经营状况也很不好。恰巧雪罗兰公司的一位经理来我们这里做推广,才让我与雪罗兰结缘。

当这位经理拿出雪罗兰产品的时候,我就被其简约而不失品位的包装所吸引;当打开瓶盖,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当我滴滴水露在手上,感觉很温和,并迅速被皮肤吸收。那一刻我就想,这款产品一定是顾客想要的,于是决定加盟这个董事长名字(何雪芬)与我很像的品牌――雪罗兰。

从加盟雪罗兰开始,我变得特别有干劲,面对濒临危机的美容院没有了担忧,每天精神抖擞、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我的生意开始起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时候,我自己每天都使用雪罗兰的产品,一段时间后,皮肤就变得格外水嫩。我将这个神奇的改变跟顾客讲述,她们也欣然接受。渐渐地,雪罗兰产品的好,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宣传,而是真正地传播在顾客的口碑中了。很多顾客还带来她们的朋友,笑着对我说“你这里有一款这么好的产品,我当然要带好友们过来一起分享啊。”

由于雪罗兰产品温和与安全的品质,我美容院里的忠诚顾客越来越多,新的客源也渐渐增多,美容院的生意变得红红火火。此后,雪罗兰继续不断地创新,推出了多款高档优质的产品,例如新近推出的普罗旺斯系列,给我的美容院带来了新的生意与希望。

一个品牌能在一家美容院生存15年就已经很难得了,而我的美容院与雪罗兰合作了17年,甚至以后还将继续,这足以证明雪罗兰产品的品质之好以及顾客对它的厚爱。

除了产品,雪罗兰公司的教育模式也是我非常看好的一点,对我的美容院经营很有帮助。当初美容院起死回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及时地学习了雪罗兰提供的营销管理知识。雪罗兰会派专门的培训导师亲自来美容院为美容师上技术培训课,并及时地安排一些管理课程帮助我们提升管理水平。

第7篇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 糖尿病、高血压病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根据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特制定2020年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大力培训村医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管理知识,使村医能够熟练掌握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管理知识,利用村医对现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及时进行每年至少 4 次面对面随防管理,精准扶贫慢病人员增加4次面对面随访。原始资料上报卫生院,及时录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对35岁及以上居民每年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量血压。

4、加强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高血压病并发症的发生。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高血压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糖尿病、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 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5、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 80%

6、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7、根据卫生局年初下达的慢病筛查、管理目标数积极的开展慢病工作。

二、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管理

1、利用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卫生院及各村卫生站的诊疗、免费测血糖、血压、主动检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

2、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登记,将检出的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以及高危人群做登记管理建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管理登记薄,并将所有信息录入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电子档案管理。

3、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对检出的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并进行必要的体格和实验室检查,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 版的服务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防,对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1)测量血压、空腹血糖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 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 100 次/分钟,体温超过 39 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在 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血压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血压《140/90mmHg ,65岁以上血压《150/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 7.0mmol/L/血压〉140/90mmHg或65岁以上血压《150/90mmhg,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降压药物2 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 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1、对确诊的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每年进行 1 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2、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确诊的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每年进行 1 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5%。

五、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按照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予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六、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辖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本镇广泛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发生。

1、在镇及各村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宣传专栏。制作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糖尿病、高血压病健康主题宣传日咨询活动发放。

2、在公共卫生科每季度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中最少有 1 次糖尿病、高血压病专题讲坐。

3、院健康教育展架上放置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资料。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七.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

按照社区有关糖尿病管理规范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在糖尿病管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保健治疗,每年中医健康管理不少于一次。

八、培训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版服务要求对村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的管理质量。

九、评估

过程评估

糖尿病、高血压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糖尿病、高血压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效果评估

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糖尿病、高血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糖尿病、高血压病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十、督导和考核

1、由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组织督导和考核,每月进行一次对村医的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村卫生站,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考核指标

1、辖区内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辖区内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参加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辖区内糖尿病、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糖尿病患、高血压病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第8篇

关键词:骨科手术;急性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是大部分骨科疾病的共同特点,也是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1]。且骨科手术创伤较大,会对机体各系统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出现一些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时、有效、正确地处理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是骨科医务人员乃至整个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查阅文献并梳理了术后的镇痛管理,以期对临床骨科疼痛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1疼痛的概念

国际疼痛协会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感受,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2]。按照疼痛持续时间与损伤组织愈合情况,可将疼痛分成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在原发疾病与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急性疼痛持续时间不足1个月,且和手术创伤、疾病状态及组织损伤相关。术后疼痛指的是手术之后立即出现的急性疼痛,是临床中最急需处理、最常见的疼痛类型,也是骨科患者术后共有的表现[3]。若未在术后疼痛初始状态进行控制,就可能发展成难治性慢性疼痛,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躯体上的双重打击。及时、有效地处理术后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管理的关键。

2国内疼痛管理现状

在深入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下,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是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与2011年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将“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列入评审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疼痛控制的最终目标是疼痛的完全缓解,当前临床中疼痛控制手段虽有了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但术后疼痛管理不善仍存在。鄢建勤等[4]调查显示,有56.1%的患者术后疼痛未做任何处理;43.9%的术后患者镇痛不全。此外,有文献报道,术后疼痛超过中度的患者约为58.27%[5],以上各项数据均提示我国的术后疼痛管理质量尚不理想。

3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

3.1与手术创伤有关的因素

手术创伤是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疼痛程度与手术类型、切口深度等有关[6-7]。一般而言,手术类型不同,对组织造成的损伤程度也不同,而脊柱、开胸、开腹、骨关节矫形等手术造成的术后疼痛最为严重[8]。这类手术切口往往深达深部组织及肌腱,甚至出现骨膜剥离等。XU等[9]在“Pain”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在小鼠足底切口模型中,单纯皮肤切口组在术后第1天引起防御痛,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而皮肤加深部组织切口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防御痛更严重。这说明深部组织才是形成防御痛的主要部分。骨科手术患者综合具备了以上的因素,术后随着麻醉作用的消失,感觉切口即开始疼痛,超前镇痛是解决这类疼痛的最佳管理实践。

3.2与患者有关的因素淤

对术后疼痛观念及态度错误。疼痛属个体化的主观感受,患者的主诉是评估疼痛及其程度的金标准[10]。在临床实践中,因患者性格、年龄、文化水平、个人经历等存在个体差异,对疼痛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遍认为术后疼痛不可避免,经常强忍,不主动说明;不相信疼痛是可通过各种干预手段而得到控制的;甚至害怕药物成瘾而拒绝镇痛治疗。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态度是影响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因素[11],如患者不能如实主动主诉疼痛,医生、护士便难以实施有效的镇痛。因此,普及疼痛知识、改变错误的疼痛观念尤为重要。向患者普及疼痛知识,增加患者对疼痛的理解,进而改变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知,纠正对止痛药物应用的错误认知,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疼痛管理。于对镇痛药物认知障碍。王峻等[12]研究指出:约25%的患者在感到疼痛时,经常会选择忍受,当忍受不了的时候,才会告知护士;约45%的患者担心服用止痛药物会上瘾或者损伤大脑;约20%的患者对疼痛存在恐惧;等等。宋仙英等[13]研究显示,术后失眠患者中约73.9%的原因是疼痛,不35.3%的患者拒绝或减少功能锻炼的原因为疼痛。这些都由于患者对镇痛药物缺乏认知、对镇痛技术不信任所致,担心药物有副作用,影响伤口愈合等,进而造成很多患者均选择强忍疼痛,不愿配合功能锻炼与肢体活动,导致便秘、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频发[14]。事实上,当患者了解了镇痛药物发生成瘾性几率较小、不会影响伤口愈合、有助于术后早期康复时,多数患者均愿意接受镇痛治疗,并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术后的疼痛管理。因此,良好有效的疼痛教育是提高患者疼痛认知的关键。

3.3护士综合素质因素

在日常疼痛管理中,护士和患者的接触最为亲密。为此,护士的技术水平、疼痛知识对疼痛控制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有研究显示,国内81.3%的医务人员从未接受过疼痛管理培训或继续教育[15]。据叶赟等[16]研究显示,在外科护士中仅41.2%参加过疼痛知识培训,29.1%从未意识到要接受患者的疼痛主诉。此外,目前无规范的疼痛护理管理标准也是原因之一[17]。以上种种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护士的疼痛知识仍比较匮乏,疼痛管理理念未及时更新,导致疼痛护理实践无标准参考,部分护士在施行药物镇痛时,常夸大药物危害性,特别是成瘾性方面,评估疼痛时普遍认为患者高估了自己的疼痛等。护士疼痛护理知识匮乏的原因主要有:疼痛知识培训不不系统、不专业;缺乏有指导作用、最新的疼痛知识资源;大部分医院仍普遍缺乏疼痛专科专职护士[18]。由于条件限制,护士深造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护士获取疼痛知识的途径主要为临床实践、查房、专业知识讲座、专业书籍等。同时也存在忽视自身知识学习的问题,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流于表面,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洞和不足,易造成医疗事故出现,影响患者术后手术成效[19-20]。

3.4医生疼痛知识掌握程度因素

医生对术后疼痛管理不够重视,疼痛管理知识不足[21],从某种程度而言,医生对疼痛知识的了解影响术后疼痛管理质量。随着镇痛治疗的普及和镇痛模式的更新,医生只有真正的重视患者疼痛,主动了解和掌握疼痛控制方法及措施,不断更新疼痛管理知识,才能满足临床需要,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往往更注重疾病治疗与康复,只在患者主诉疼痛或要求使用止痛药时,才会给予镇痛治疗。郑儒君等[15]对医务人员关于KASRP问卷的调查中,医生的疼痛管理知识答对率仅为54.8%。

3.5其他因素

护理人力、医疗服务体系、疼痛管理制度等均是实现有效疼痛管理的重要因素[21],同时也都有可能成为疼痛管理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力不足,工作任务繁重仍是当下一些医院的临床困境;部分镇痛药物不在政策报销范围内,且费用昂贵,患者难以承担;我国目前尚缺乏科学、规范的术后疼痛管理制度及评估体系。这些因素终将制约疼痛管理的发展,需要管理者们从源头抓起,从根本上解决。

4术后疼痛管理的内容及措施

4.1正确的疼痛评估

淤疼痛体验是个体性主观体验,护士在处理患者疼痛时,应将自己的评估和患者的疼痛体验相结合作出正确的评估。于术后疼痛评估不仅是对患者静息痛的评估,即休息疼痛,还包括患者咳嗽、功能活动、深呼吸时的疼痛,只有将患者功能活动疼痛控制在臆4分[5],患者才会配合术后功能锻炼,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盂采用合理的评估工具评估患者疼痛。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有:文字描述评分法(VDS)、数字评分法(NR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法、McGill疼痛调查问卷评分法(MPQ)和术后疼痛评分法[22],这些方法适合于大手术术后或气管插管无法说话者,在使用时,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手势表达训练,以了解患者疼痛情况,目前尚未普及使用。此外,特殊患者可使用特殊疼痛量表,如患儿可使用“儿童疼痛评估工具”等。每种工具都有其特性及优劣,使用时应参考患者的主诉及个人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对疼痛的耐受性等,来选择适合的镇痛药物,制订个体化疼痛方案[23],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

4.2疼痛评估的频率

相关疼痛指南[24]推荐的疼痛评估频率:淤对所有入院患者予以疼痛评估;于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疼痛情况予以动态评估;盂以下情况需要再评估:更改镇痛方案后、非消化道给镇痛药30min后、口服镇痛药1h后,倘若疼痛再次评估结果理想,可恢复常规评估,在患者可正常睡眠时,无需再疼痛评估,以免影响患者睡眠;榆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时,不仅要评估静息痛,还要评估活动时的疼痛程度。

4.3疼痛护理干预措施

根据《骨科常见疼痛专家处理意见》[25]总结出以下措施:淤疼痛宣教;于合理评估;盂超前镇痛;榆多模式镇痛;虞个体化镇痛。在患者入院时,评估其疼痛情况,了解患者疼痛认知,以给予疼痛知识教育;在术后的镇痛过程中,针对患者手术的性质及部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镇痛处理;患者术后疼痛剧烈,在药物镇痛作用未彻底消失之前,给予超前镇痛,对于使用镇痛泵(PCA)自控疼痛的患者,要告知其提前有效按压泵;通常可将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联合使用,达到协同或相加镇痛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采用个体化用药方法,以最小镇痛药物剂量取得最佳镇痛效果。

5结语

综上,今后在骨科术后疼痛的护理管理实践中,需加强医、护、患的沟通及多科协作;加强疼痛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认知;医护人员应加快对术后疼痛管理观念的转变,准确、及时地推行有效的镇痛模式;综合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案,及时追踪和评价患者的镇痛效果,使术后疼痛管理持续有效改进;管理者应从高层面分析制约疼痛管理发展的诸多因素,培养疼痛专科护士,采取多形式教育提高床边护士疼痛护理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逐步提高术后疼痛管理效果。

作者:韦美爱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金城江区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

[3]徐建国,吴新民,罗爱伦,等.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3):190-196.

[4]鄢建勤,王英,唐岸柳,等.湖南三大省级医院术后疼痛现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1):1384-1387.

[5]童莺歌,刘敏君,刘冬华,等.5所三级医院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24-28.

[6]刘胜男,张春理,高小雁,等.骨折患者疼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50-251.

第9篇

腹膜透析是一种长期、家庭治疗为主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所以要求腹透患者对疾病知识、自我护理和治疗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而在腹膜透析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依从性,这种情况主要时由于患者对腹透相关知识的理解不足所致。因此对腹透患者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是保证透析充分性、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我科自2008年开展腹膜透析以来,共有68名患者,女性32例,男性36例,平均年龄51岁,基础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所有患者采用家庭腹膜透析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教育对象

1.1患者本人;

1.2患者家属;

1.3如伴有视力障碍、手部不灵便等无法自己操作的患者应同时包括他的护理人员。

2教育工具

2.1教学者手册;

2.2居家透析指南;

2.3挂图、幻灯片、录像等;

2.4患者换液记录本;

2.5培训记录表;

2.6考核表。

3教育方法

3.1口头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病人讲解慢性肾衰竭的有关知识及腹膜透析的目的、原理和优点。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解除其恐惧心理。向病人讲解有关无菌方面的知识,教给病人怎样洗手、戴口罩。指导病人如何加热腹透液、正规的操作步骤及出口护理和管道护理。指导病人正确测量体重、记录24 h超滤量、观察透出液颜色以及处理引流不畅的方法[1]。

3.2书面教育:发放有关腹膜透析方面的书籍及材料,或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所需求的健康教育知识制定文字及光盘形式发给患者,以供病人或家属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3.3因人施教:由于腹膜透析病人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地位及家庭条件不同,对健康教育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因此,因人而异,对老年人和文化层次低的病人采取口头家书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通熟易懂,并反复提问检查指导;对文化层次高的接受能力快的病人,可根据需要增加教育内容。

3.4肾友会:定期组织腹膜透析患者进行交流,通过放图片、讲课、病友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介绍相关经验等方式,让其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并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给予集体纠正和指导,增进治疗信心。

3.5定期随诊:通过电话、家访及组织活动来帮助居家透析患者建立自我管理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如营养不良、体液不足或过多、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

4常见问题及处理

4.1腹透液引流不畅:可能是透析管路受压、扭曲、折叠,透析管移位、纤维蛋白条堵塞等引起,可通过检查透析管路各部位有无扭曲、受压;改变或近日有便秘者,通过排便来解决,如果仍无效,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处理。一般用肝素10 mg加生理盐水40 mL推注导管,以冲开纤维蛋白,同时可轻压小腹部,嘱患者改变。如不通畅,可能为透析管末端被大网膜包绕或腹膜透析管移位,做腹膜透析管辖导管造影可得到证实,必要时需重新置管[2]。

4.2营养指导:每日蛋白质摄入量1.2-1.5g/(kg/d),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尽量少用植物蛋白。根据生理需要以及代谢状况补充必需氨基酸和足够的热量146.4-159.0 kJ/(kg/d),以有利蛋白质的充分利用。注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多食蔬菜水果。如发现体重迅速增加、高血压和少尿的等,限制水、钠摄入,注意电解质调节[3]。

4.3腹膜炎:是腹膜透析严重并发症之一。腹膜透析护士在教育培训患者时应教会患者观察透出液的状况,识别腹膜炎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发现透析液浑浊、引流不畅、腹痛、腹胀、发热等情况,即将透出液保存送检,同时尽快到医院就诊[3]。护理上用透析液1000 mL连续冲洗3-5次;暂时改作IPD(间歇性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液内加入抗生素及肝素等,全身应用抗生素,若经过2-4周后感染仍无法控制,应考虑拔出透析管。加强操作的无菌意识,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4.4腹痛:常见原因可能为透析液的温度酸碱度不当,渗透压过高,透析液流入或流出过快,腹膜炎等。护理时应注意调节好透析液的温度,降低透析液的渗透压以及透析液进出的速度,积极治疗腹膜炎等。

4.5皮肤瘙痒: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内衣,不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沐浴;减少进食含磷高的食物,保证透析的充分性,纠正电解质问题,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结合剂。

5用药指导

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服药习惯,结合具体病情及医嘱指导患者在适当的时段服用适当的剂量,监测并记录血压、血糖变化及其自身感觉的变化,对不重视服药或常忘记服药的的患者,可帮助其设定闹钟或手机铃声进行提醒。定期家庭访视,监督服药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少数患者因费用问题或凭感觉自行减量或换用药品[3]。

6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生活自理,走出家门,多与人交往,适量活动。向患者宣传有关的健康和知识,让其参与到疾病治疗中去,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7小结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病人传授腹膜透析有关知识,通过评价和反馈,是多数病人掌握腹透的正确操作及注意事项,能正确处理常见并发症,使腹透感染率越来越低,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志勇, 袁伟杰.居家腹膜透析指南[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0, 65-661

第10篇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70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55-02

在临床上,医院感染就是指住院患者由于在住院期间患者发生感染后出现一些临床症状,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对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几年以人为本医疗服务模式的实施,使得人们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近几年关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对策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建立健全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以及各种制度

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中,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为先决条件,在手术室内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并科室主任、麻醉医生以及护士长、护士等组成,对该手术室内的感染控制工作予以负责,并给予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2]。对手术室的各项预防、控制感染发生的规章制度予以建立健全,保证感染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定期展开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教育,可采取放录像、案例讨论以及讲座等形式,使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得以提高。并定期组织相应的考核与知识考试,将考核成绩作为科室质量评估的一项指标。针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应加强消毒、隔离、灭菌以及职业防护等基本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3]。

3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管理

3.1空气灭菌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应实现:布局合理、对功能流程、洁污分区等要求予以满足,分界清楚,标识清晰明显。将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以及污物通道予以明确标识。对手术室人员流动尽量减少,保证手术室正门关闭,人员进出均走侧门,污物通道应严禁打开;在手术室按照层流式空气过滤装置,使手术室空气洁净度能够符合标准,若是条件有限,可对手术室展开紫外线照射消毒[4]。

3.2物体表面手术室内壁表面以及地面应光滑无缝隙,避免出现尘埃沉积现象,且不会被化学消毒剂腐蚀;手术过程中应减少不必要物品的摆放,因紫外线无法将物体表明的细菌污染予以彻底清除,因此需要对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工作予以加强。

3.3麻醉用具麻醉用具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譬如说湿化瓶、麻醉机罗纹管等,因此应在应用后接受严格的消毒,一般需将其浸泡在消毒液中30分钟,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尽量实现“一人一用一消毒”[5]。

3.4术后处理在手术结束后,应对所有应用过的器械、敷料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科学的处理,避免造成污染扩散。针对非感染病人的手术器械应送达清洗室进行处理,术中产生的垃圾应直接装入到医疗垃圾袋中并封闭,由专人经专用通道运出。

4无菌技术的管理

4.1无菌操作技术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无菌操作技术为一项必要措施。在手术室中所有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均需要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避免因无菌操作技术不当而诱发感染的发生。配台护士应对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并积极参与,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展开处理[6]。在手术中医护人员应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科学的工作态度,使手术的安全得到保证,这对于控制医院感染而言意义重大。

4.2手消毒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正确的洗手操作步骤,将病原菌予以彻底杀灭,从而使手术切口感染得以切断。在洗手后应经高压灭菌后的毛巾进行擦拭,洗手间的水龙头应采取感应式或者是肘式,在洗手时应采取有效的消毒剂。

4.3皮肤黏膜消毒手术室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皮肤黏膜消毒,正确顺序为自中央部位向周围皮肤进行均匀擦拭,在对感染皮肤进行消毒时应自无感染区向感染区逐渐消毒,并且应对皮肤清洁工作给予重视,在剃毛过程中应避免造成皮肤损伤,并经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7]。

4.4手术器具的灭菌在手术过程中,各种手术器械的应用均会造成一定的交叉感染,因此应加强手术器具的灭菌管理。凡是耐高温的物品均应接受高压蒸汽灭菌,在灭菌前应做好消毒与洗刷工作。在消毒灭菌以及干燥工作结束后采取无菌手术包进行包裹,并做好标记。针对不耐高温的用具如导管、电刀等可采取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处理。

5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

医护人员应加强医院感染认识,在各项灭菌消毒工作中尽量降低或避免各种伤害的发生或者是诱发感染因素。手术过程中若是手套发生破裂应及时进行更换,且操作应稳重有序,急而不乱,有效避免刀割、针刺或者是血液溅到眼睛里[8]。医护人员还应提高对外源性感染因素的认识,实现全面控制感染的效果。

6小结

临床手术室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重要部门,临床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其给予重视,从而使手术工作的顺利展开以及安全得到保证,这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娜.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13(05:334-335.

[2]魏宗赛,杨芳.加强护理管理,降低院内感染[J].医院管理论坛,2009,12(01:443-445.

[3]李媚珍,陈玉琴,付爱红.洁净手术室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9,11(07:1023-1024.

第11篇

【摘要】检验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每天都要接触大量检验标本,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造成感染,给工作人员和病人都带来健康威胁。为此,做好医院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检验科易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

【关键词】检验科;医源性感染;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也是一个很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科室。做好检验人员和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定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 医院检验科易发医源性感染的原因

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大量检验标本,如果对其生物危害性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并做好预防感染和管理工作,就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1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检验标本的生物危害性认识不足,操作时不戴手套、帽子及口罩,检测后标本随意处置,受污染的台面地面不及时消毒,检验人员的手污染严重。

2 规章制度不健全:医院感染知识教育滞后,检验科内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无论教科书或是实习教学中,均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导致检验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匮乏。

3 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不当:检验人员在工作中遇到标本洒漏、标本污染眼睛、皮肤意外被刺伤等意外,不会正确的防护和处理。

二 检验科医源感染的预防措施

1 加强自我防护教育:应定期对全科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预防职业性接触性感染的发生。

2 制定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定具有检验科特色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发生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等,任命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担任检验科的感染监督员,负责监督和管理科内的医院感染工作。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组织全体检验科工作人员定期学习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实施医院感染标准预防。

4 检验科室内环境的消毒:每天对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指定专人负责废液和废物等的消毒工作,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检验报告单通过计算机传输在清洁区打印或采用微波、紫外线照射、化学熏蒸等进行消毒后发送。

5 计划免疫:在检验科岗位上工作,是HBV、HIV、TB等病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均应注射疫苗。通过上述的各项预防措施与管理方法,提高了检验科人员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控制了检验科内医源性感染,保障了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检验条件。

三 总结

医院检验科室由于其工作的要求,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检验标本,如果对其生物危害性降低防护意识,容易出现医院型感染,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笔者分析了医院检验科易发医院型感染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卫良,杨毓. 加强和提高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防范措施[J]. 中国医药导报,2011,(2).

[2] 赵劲松,李满元,王爽. 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防范措施与管理方法[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2).

[3] 徐兰,郭玉杰,张鑫. 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与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7).

第12篇

【摘要】近年来内镜相关性感染的报道持续出现,随着人们对各种疾病的重视,各种内窥镜检查、治疗的逐步普及,尤其对消化道、呼吸道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意识增强,内窥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如何合理、规范地进行内窥镜的清洗、消毒,一直以来是医院比较棘手的难题,如何做到合理、规范?这要求我们根据目前常见的传染病,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控制措施,尤其是强化对清洗、消毒全过程进行细节管理,才能有效降低通过内窥镜检查治疗途径发生的传染风险。现将内窥镜清洗、消毒细节控制的情况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内窥镜 清洗消毒 管理

一、通过内窥镜检查途径传染的常见疾病

目前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通过内窥镜检查治疗导致感染的病原体包括HBV,HCV,HIV、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等多种。有关资料报道,我国HBV感染人数在1.3亿,HCV感染人数在3000万,HIV感染人数在100万以上。艾滋病自1981年首次发现以来,引起了严重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后果,在国际社会受到了广泛关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恐慌。近年我国因各种原因造成艾滋病传播呈上升趋势,同样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HP(幽门螺旋杆菌)目前已经被认为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有关,人是HP的唯一宿主,消化内窥镜的检查、治疗是HP医源性感染的一条主要途径。

HBV、HCV、HIV、HP等在内窥镜检查过程中的传播方式大致有2种方式:

1、活检与刺伤,主要是带病毒的活检钳重复使用,或使用后的带病毒活检钳刺伤医务人员;

2、皮肤、粘膜破损,医务人员暴露部分皮肤有破损,内窥镜或活检钳黏附的粘液及患者呕吐物,污染医务人员破损皮肤造成感染,或未充分清洗的内窥镜、活检钳携带病毒、病菌造成感染。

消毒灭菌时间参见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或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产品使用说明。但严格监控清洗消毒的每一个环节,是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落实的保证。

二、内窥镜清洗、消毒的细节管理

目前使用的内窥镜,消毒采用人工全浸泡式消毒方式或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全程的细节监控应贯穿整个工作的全过程: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专业清洗、消毒人员应每年参加1次省内内窥镜清洗消毒与设备保养学习班,以保证专业人员随时了解内窥镜清洗、消毒工作的进展情况。制定和完善内窥镜室的工作制度和人员职责,设定考核管理细则,每月由医院感染管理科随机抽查监测内窥镜清洗消毒效果,抽查结果每月以简讯方式向全院通报,并与科室质量考核挂钩,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从而调动人员对《规范》与制度的执行力,使《规范》的遵从性深入人心。

2、加强内窥镜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清洗消毒专业人员在做内窥镜的清洗消毒前应穿戴好防护用品,戴口罩、帽子、护目镜、乳胶手套,穿防护塑料或皮围裙、防渗漏的鞋。对事先筛查的HBV阳性患者,应放在每日所检查病人的最后进行,HBV阳性患者或结核患者使用后的内窥镜消毒时间不少于45分钟。每日晨对当日拟使用的内窥镜应重新进行清洗消毒,每天结束检查后进行终末消毒。如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前应在四槽内进行手工清洗。我院配备有3条软式内窥镜,为了保证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内镜室每天预约病人数不超过极限。

3、内镜及配件每次清洗消毒细节。(1)检查完成后,立即使用湿纱布清除内镜外表面的污物,流动水冲洗并持续吸引,避免内镜孔道堵塞。(2)用多酶洗液清洗后,进行测漏,此过程时间不少于5分钟。(2)消毒应将内镜全浸泡在2%戊二醛液中10-20分钟。(3)浸泡消毒结束后,用高压气枪吹内镜全管路,排出管路内的消毒液,捞出内镜置于流动清水槽中,以高压水枪反复冲洗内镜全管路,此过程不少于5分钟,以无菌水再次冲洗。(4)冲洗结束后,内镜吹干备用。此过程中控制细节的关键点在于:(1)送气送水帽、活检孔帽及清洗刷要有2套,交替使用,保证这些存在细小空隙的部件有更长的消毒时间;(2)活检钳每人使用1把,避免交叉感染机会,活检钳清洗消毒程序与内镜相同,但浸泡灭菌时间为10小时,达到灭菌要求。(3)多酶清洗液应当每清洗一条内镜后更换,不能重复使用。(4)注意监测戊二醛浓度,低于2%及时更换。

第13篇

两年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引入并推广“以一线医护人员为主体、以品管圈为载体”的质量改善活动后,成立40多个圈组,活动范围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药事、管理等多个部门,改善主题包括医疗质量、患者安全、服务流程、护理品质、自身管理等多方面,有400多名一线医护人员通过参与自主管理,个人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医院管理层积极推动将取得的有形成果转化运用于医院的常态化管理,营造了“质量兴院”的良好氛围。其血液内科BBC(Blood and Bone marrow Cycle)血缘圈“降低免疫力低下患者肛周感染发生率”的主题活动,荣获了第二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综合组一等奖。

BBC血缘圈

由血液内科4名医师、2名护士及1名检验医师、1名质管人员、4名学生志愿者、多名圈友(病友)组成的BBC血缘圈,以其独特的PHS(Patient-Hospital-student/ Society)共赢模式,将QCC应用于解决血液内科层流病房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感染。

大剂量化疗和移植后患者免疫力低下,其中性粒细胞接近于零且持续至少两周,此时极易发生各种感染。感染是此类患者的头号死因,尤其是肛周感染极易发生。北京人民医院和德国血液肿瘤协会开展的观察性研究均显示,此类患者肛周感染率可达60%以上。血液科调研改善前半年层流病房大剂量化疗和移植后病例274例,结果表明,在多种措施防治的情况下,肛周感染发生率仍达17.20%。通过检查发现,因“肛周感染认识不足”“缺乏清洗标准化流程”“未使用规范的清洁物品”导致肛周感染的累计频率达80.85%,通过分别行鱼骨图分析、要因圈选、真因验证、对策拟定,最终将对策整合为“肛周清洗措施的落实与标准化”和“肛周清洗物品标准化”两个改善重点。

针对免疫力低下患者对肛周感染认识不足的问题,圈员们首先针对医患双方开展培训。制定了圈员们清洗查检监督表并进行效果评价。但结果显示病友对清洗的依从性并不高。进一步调研表明,其原因在于细菌残留概念较抽象而不易被病友理解。于是,圈员们进行了肛周拭子细菌培养实验(图1),将实验的结果形象地展示在病友面前,从而使“肛周清洗每日3+X次(X为大便次数)”得到有效执行。

针对病友肛周清洗措施无标准化的问题,圈员们以手指皮肤细菌培养数为标准,进行了8个高锰酸钾浓度梯度、4个温度梯度和3个浸泡时间梯度的实验,最终确定了浸泡浓度、温度和时间的相关参数,并以宣教音乐CD等多种形式每日在病房传播。

针对肛周清洗物品缺乏标准化的问题,圈员们自行研制了比色卡等小工具,设计了“爱・清洁”套装盒(已申请专利),有利于病友精确、简便地控制肛周清洗的各关键参数,为病友们提供了完善又贴心的服务,满意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上述对策实施后的半年,圈员们对253例病例做查验,肛周感染率降低至5.93%,与改善前半年比较,肛周感染减少28例。经院、科两级标准化文件的推广,大大降低了医院此类患者肛周感染的发生率。

QCC三大特征

高效运作是QCC的重要特点之一。规模恰当、自愿组成的团队机动性更强、更易协调;人员安排QCC不唯上不唯权而追求“打赢”,较为合理,沟通反馈及时,可迅速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在选题、查检、拟定对策等过程均强调“5-3-1原则”投票、“二八原则”判定,公平民主的氛围提高了一线工作者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同时品管的十大步骤科学、稳定,甘特图、PDCA等可迫使计划-时间-任务得到有序完成。

效益显著是QCC第二大特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开展的改善项目都是从临床实际问题切入。解决这些问题既可减轻病友痛苦,又可增加医院和科室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以BBC血缘圈“降低免疫力低下患者肛周感染发生率”活动为例,持续半年的活动,使血液内科免疫力低下患者肛周感染率从17.20%(47/274)降至5.93%(15/253),降低患者药费消耗78.4万,增加层流病房床位周转33.6轮,增加病房收入321万,扣除活动成本0.91万元,半年的持续改进项目为科室带来了320万元的附加经济收入。

良好的人文关怀是QCC第三大特征。党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点在医疗服务中至关重要。医疗在“有时治愈”的同时应当“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但现实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很多医务人员看似寻常的现象,都可能给患者带来恐慌或不安,而焦虑的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疾病的发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多个改善项目中均增加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改进服务流程,并给予患者科普知识和安抚。由于医务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有限,BBC血缘圈组建团队时特意纳入大学生志愿者和病友,“多做一点”追求PHS共赢,对改善当下的医患关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关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在听取汇报时指出,PHS共赢模式对改进医疗行风具有重要意义。

QCC策略探讨

品管圈作为质量改进的先进工具,已越来越受到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但在开展品管圈活动的过程中,仍有亟待改进之处。

首先,应强调成果的维持、交流与转化。国内众多医院已开展品管圈活动,但医院间缺乏交流、分享及成果推广,甚至同一家医院内部选取相同主题的现象屡见不鲜,重复工作造成资源浪费与效率低下。为了医管圈健康、长久地发展以及质量管理的全面提高,可运用新媒体与传统网络工具,同时增加医院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促进QCC活动成果的迁移。医院、科室及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有助其成果的维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疗品质的提高有赖于这些优秀成果的长久维持。

其次,注重科学的组圈,尤其是医疗类品管圈的组建。医生等医务工作者受训水平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较高,但其缺乏管理知识及工作繁忙是限制医疗类品管圈开展的两大主因。缺乏管理知识将使活动中QCC工具的应用局限和生硬,因此建议组圈时加入质量管理专业人员,或经专业人员培训、指导后再开展活动,以提高活动质量。

第14篇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3、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三、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4、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如有流行暴发倾向及时报告。主要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1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3)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新进灯管90 uW/cm2

5、建立严格的科室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对不同传染源引起的感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7、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登记、交接、运送、焚烧等流程的管理,

8污水污物排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个管理环节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主管医生要认真学习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初步诊断。

2、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3、科室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感染管理科于每月定期到各临床科室调查和收集院感病倒报告及漏报情况。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除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外,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5、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提交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讨论,做好记录,

6、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7、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五、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1、药剂科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2、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涂片、培养),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伍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准确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4、药剂科对于细菌耐药性高的抗菌药物有权提出暂停使用的建议。

六、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2、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3、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4、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7、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8、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在取物时接触容器外部而污染。

9、消毒物品(如:呼吸机管道等)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10、治疗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进行细菌微生物监测。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

11、输液、输血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后勤部回收焚化处理。

12、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病人随地乱扔或带出院外。

13、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灭菌。器械浸泡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要标有消毒时间以及保存时间。

七、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非工作场所。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3、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1:10084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6、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

7、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8、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9、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或消毒。

10、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消毒药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4、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置。

十、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2、医疗废物收集、存贮专人管理,交接责任明确。

3、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4、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工作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5、存放地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6、暂存设施、设备每天定时消毒。

7、暂存处负责,转运,焚烧。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教育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该年度的培训学习计划

2、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学时。

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临床科室每月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5、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6、积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学术活动,鼓励全院医护人员撰写医院感染方面的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加强我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十二、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高压锅消毒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有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含氯消毒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3、紫外线强度及日常监测:凡使用紫外线灯的科室,(1)按标准按装,(2)坚持日常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3)每3-6个月对照射强度监测一次(强度高于90uW/c㎡,6个月监测一次;70 uW/c㎡-90uW/c㎡3个月监测一次;(4)对合格灯管发紫外线灯强度监测评价卡,不合格灯管及时更换。

4、、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治疗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微生物监测,保障医疗卫生环境安全。

5、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和反馈:院感科对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做到月汇总,季分析,年度总结评价。

十三、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十四、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2、医护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六步洗手法)为:

A.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G.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或自动凉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3、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4、医护人员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5、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6、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第15篇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第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

第一节 卫生行政部门

第四条 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落实专人兼管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六条 卫生部成立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协助卫生部拟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三、协助卫生部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四、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研究。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省内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八条 省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省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咨询意见。

二、根据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拟订实施细则。

三、对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协助对本地区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五、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六、完成省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它相关任务。

第九条 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第七条、第八条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咨询组织,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二节 医 院

第十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科)、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预防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等科室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四、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第十一条 各级各类医院应根据本院的规模、性质设置医院感染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由兼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院长或副院长直接领导。 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设医院感染管理科,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应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1000张床位以上的大型医院不得少于5人,500 张床位以上的医院不得少于3人;300—500张床位的医院不得少于2人;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不少于1人。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指定专人兼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同)负责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为赋予一定管理职能的业务科室,协调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与监督。

三、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单位的培训,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岗位培训证书》,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四、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晋升、聘任等享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二条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下同)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三、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四、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六、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有条件的省市级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可建立实验室或研究室。

八、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第十三条 医务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三、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统筹协调感染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的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第十四条 护理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三、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

第十五条 总务后勤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负责组织医院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二、负责组织污水的处理、排放工作,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要求。

三、监督医院营养室的卫生管理工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

四、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第十六条 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二、 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三、 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第十七条 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

二、 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三、 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第十八条 临床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第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 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三、 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四、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五、 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六、 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第三章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第二十条 省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制度,指定具有培训能力的单位承担本省医院感染管理岗位培训任务。培训单位的师资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的专职人员应经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培训。

第二十一条 医院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对各级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 管理知识包括:职业道德规范、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各类人员均必须掌握。 专业知识:应根据专业/职业的特点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 作及理论的进展和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及相关管理知识;医务人员 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正确 使用和标准预防等相关知识;工勤人员应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相 关消毒药械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

第二十二条 医院必须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 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三条 医务人员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年不少于15学时,其它管理与医务人员每年不少于6学时。

第四章 医院感染的监测

第一节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第二十四条 医院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十五条 医院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二、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三、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300张的其它医院,应逐步开展监测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对监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

第二十六条 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

一、省(市)级以上医院及其它有条件的医院每年应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二、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三、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300张的其它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四、每项目标监测开展的期限不应少于1年。

五、应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应有总结报告;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第二十七条 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1%、0.5%和0.5%。

第二节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第二十八条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一、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 应同时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二、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三、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四、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m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m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0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五、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第二十九条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见附录三)中4.2 规定。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

第三十条 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标准值为: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第三节 环境卫生学监测

第三十一条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见《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卫生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中4.1规定。

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控制

第一节 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第三十二条 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第三十三条 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条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和控制。

第二节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

第三十五条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二、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确定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卫生行政部门;省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第三十六条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1、 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 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