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数学教学素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数学教学素养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57-01

把“数学素养”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初中教学中实施数学素养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数学图形是物质世界和人类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完善形式。数学语言是全人类共同使用并可以传授给机器人的一种交流手段。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在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着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领悟,去解决问题,有助于知识的透彻理解。把竞赛式教学方法引入数学课堂,也能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师传生受的教学旧框架,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因为现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优秀的学生独立完成或相互讨论是能够完成课堂的探索,但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很难独立完成课堂的探究过程,甚至在分组合作时也是一言不发,基本不参与课堂的讨论,有的后进生学习习惯较差,在课堂讨论时不但不参与讨论,反而借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没注意时,在下面搞小动作或是与其他同学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

二、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现在的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教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备知识,自己备自己的,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所涉及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课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才能得到体现。我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音乐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抓住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数学教学的核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要想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身边的数学事例总结数学中知识的发展与形成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教材列举与生活相关的题材和图表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们还要使学生先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数学中丰富的情感内涵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才会有气氛,学生才会逐渐喜欢数学,从而才能对数学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总之,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素养

把“数学素养”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初中教学中实施数学素养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数学图形是物质世界和人类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完善形式。数学语言是全人类共同使用并可以传授给机器人的一种交流手段。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在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着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领悟,去解决问题,有助于知识的透彻理解。把竞赛式教学方法引入数学课堂,也能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师传生受的教学旧框架,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因为现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优秀的学生独立完成或相互讨论是能够完成课堂的探索,但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很难独立完成课堂的探究过程,甚至在分组合作时也是一言不发,基本不参与课堂的讨论,有的后进生学习习惯较差,在课堂讨论时不但不参与讨论,反而借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没注意时,在下面搞小动作或是与其他同学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

二、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现在的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教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备知识,自己备自己的,很少去交流。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所涉及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课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才能得到体现。我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音乐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抓住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数学教学的核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要想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身边的数学事例总结数学中知识的发展与形成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教材列举与生活相关的题材和图表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们还要使学生先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数学中丰富的情感内涵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才会有气氛,学生才会逐渐喜欢数学,从而才能对数学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总之,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颖.让“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现代校长,2007(11).

第3篇

一、注重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思维主要是指学生独立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制造发现问题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虚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动地去发掘情境中所包含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独立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转换教学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不妨转换一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配角.鼓励学生在课堂讲解,而教师则在下边听讲,当学生讲解出现瑕疵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讲解完毕时给予指正,这样的指正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牢记这个错误,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为了在课堂上有一个良好的表现,需要课下独立预习那些新的数学知识,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会主动与同学讨论.当学生讨论出现争论时,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和学生认真地去解决问题,即使是学生的计算或者方法出现问题,也不要盲目地给予批评.经过讨论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方式等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与进步.

三、培养构造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数学模型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实物的数学化的产物.它将现实与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人说,数学服务现实,但现实也在无时无刻地对数学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例如,数学问题中的抛物线问题,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拱桥原型,数学抛物线的知识对桥梁的建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对学生数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关键核心.就像通向目的地的捷径,它可以让我们减少以不必要的付出.在一些数学问题中,找不到正确的方法,要想解出来正确的答案,就比较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经典的例题,让他们明白方法的重要性,让他们独立地寻找简单的数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思考在前,下笔在后”的做题习惯,虽然有时会浪费一些时间,但是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许,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不适应,会感觉没有什么真正的作用,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渐渐就会减少思考的时间,从而快速地解决问题.对于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把那些自己做错的数学问题总结在一起,并且进行定期的回顾,防止再次出现同样或类似的错误.有些学生,只是做到了认真地记录,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步骤“回顾”,因为如果没有进行回顾,错题本就相当于仅仅利用了10%,同样的、类似的错误有可能再次出现.如果能够正确地使用数学错题本,那么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减少师生隔阂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素养;核心素养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仅仅当前所有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程,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拓展,为增强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思维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学生缺乏数学思维,便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拓展,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增强数学核心素养。

二、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内容的整体性

数学这门学科是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个知识点一体的一门学科,其同一部分的各个不同的知识点均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数学教学的内容,理清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链条,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和系统。

三、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显然必须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这是新课程对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基礎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学数学教育在其目标、课程、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面对21世纪数学教育改革的挑战,数学教师在提高数学素养的同时,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广泛涉取各种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1.提高自身的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一项职业能力,它不光是要求语言类专业的教师要做到一个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理工科类专业的教师也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知识,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工具。语言表达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不光是将你所要表达的知识表达、阐述清楚,还要考虑严谨的思维逻辑、以及对于文字的掌控运用和拿捏处理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更加丰富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2.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教材是教师的主要利用工具,但是在教材的使用上面是要讲究技巧的,教材也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平台,那么,面对教材中那么多的繁琐的知识点中,如何做到重点难点的划分格外重要。那么,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就从中可以得到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中是从来都不需要依赖教材的,因为他可以把教材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再加工再传授给学生。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学生做很多无用功的可能,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

3.过硬的专业知识。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教师拥有一个过硬的数学专业知识,是学生能够进步的重大支撑点,也是教师努力调整教学方法的基础,过硬的专业知识才会给教师带来更多的自信,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份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4.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素养。如今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普遍了,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教学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减轻教师的任务,大大地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水平。

四、体现数学学科的思想性

所谓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学生对各个数学概念、数学结构和数学方法的本质性认识,是学生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提炼的数学观点,对整个数学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所提及的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所蕴含的抽象的数学思想、推理思想和建模思想,以及由这三种基本思想所延伸出来的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换化规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随机思想和抽样统计思想等。同时,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涉及到很多具体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充分凸显出数学学科的思想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全面研究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体会到数学思想的教育价值。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所有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因此,便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升入研究教材内容,充分重视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相春.基于大数据的初中数学智慧学习系统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 刘晓旭.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第5篇

关键词:兴趣;提高专业素养;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96-01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到,目前的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的学习之后,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数学学科,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是越来越差。分析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没有兴趣,学不懂,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彻底的放弃。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所指出得:"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有兴趣,而是越学害怕,感到数很难。"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拥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数学素养。

教师素养一般包含三个层面,即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数学素养是数学学科所固有的内蕴特性,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的高低不能简单地用学了多少数学知识来衡量。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应该较好地掌握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基本数学知识。从能力的角度看,应该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看,应该有正确的数学态度、数学哲学,对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思想有足够的了解,热爱数学并能够不断学习和思考。

1."专业技能"作为我们数学老师来说主要就是指"教学技巧能力"

教学技巧也是一种能力,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组织课堂、控制学生注意力、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检查评价等能力,是我们数学老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我觉得专业技能是教师的灵魂,只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我们真正的教书育人。这就需要我们去钻、去学、去奋斗。一个教师要教好课和处理好各种偶发事件,必须以这"三熟"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情况。熟悉教材和教法,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让课堂教学灵活起来。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三熟",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还可以在妥善处理好偶发事件后迅速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得快而且自然。每位教师要重视每一堂课,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听课、出课、评课等活动,都会慢慢总结出不同的方法来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了。

2."专业知识"主要指"学科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数学知识的应用"等

不能认为现在拥有的知识教学已经足够了、绰绰有余了。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也告诉我们,我们数学教师现有的知识应该不断地更新,我们往往缺乏"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需要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的知识只有不断地递增、丰富,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掌握丰富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认真研读领会课程标准,理清数学课程每个领域的核心目标及其相应的数学内涵,以及每个具体的数学内容的课程教学要求。

3.信息素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技术为改革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软件的有效运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改进了教学方法,更对数学教育的观念、教学思想的更新、数学教学形式的优化等各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提供了条件。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更应该具有现代信息素养。

3.1 辅助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现如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大多数学校已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恰当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计算操作程序。

3.2 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评价。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要求教师不仅能恰当地进行教学活动,而且需要教师能处理教学管理事务,运用现代数学教育统计软件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活动,找也教学中的不足,加以提高完善。

4.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做到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精神力量影响学生,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在事业上,教育教学至高无上,无私无畏,勤奋进取,热爱学生,献身教育;在工作中,勤奋、严谨治学,刻苦钻研教材,同时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有关知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便有的放矢、深入课改。教师间互相学习,团结协作,不断探索,微笑教学;在生活中,甘于清贫,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这片净土中无怨无悔地为社会辛勤耕耘,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5.具有广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第6篇

一、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知识点的教授、学习密切相关。思考环节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深。我国当前多版数学教材中都在例题后设立了“学生总结与反思”板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点中思考与回顾,使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内化数学知识点,同时改正思考中错误的地方。人文素养属于个体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并非单独的课程可以完成,每门学科对人文素养的发展都有一部分贡献。对于数学课程而言,数学建模能力是构成数学科目素养的重要模块,“反思”环节能使学生加深对模型的印象,逐渐构建完善的数学框架。反思环节能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模式具有密切联系。

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学习前思考,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即学生基于数学视角,借助数学语言解决各类问题的心理倾向,属于现代化教学中高价值的认知意识,当初中生遇到今后的数学问题后,能通过该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并非体现在单纯地数学应用题增设上,而是显现出数学本质,包括:联系生活、加强实践。数学应用意识能使学生获取解题思路,构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这个层面来考量,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也符合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譬如在讲解“三角形的边”前,数学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我们学过几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式,如何进行推导”,前几章讲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式,使学生在思考交流期间回顾所学数学知识点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的活动经验被唤醒,教师还应强调三角形面积计算中需要除以二。学生在度量三角形边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测量方式,从而发挥学习前思考的优势。

(二)学习中思考,巩固知识点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具备建构体系的功能,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的科学方式包括:专注听讲、实践探索、沟通协作等。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讲解知识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其中,在“沟通协作”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期间注重思考,使学生在小组探讨中巩固旧知识,增强对新知识点的认知能力。譬如在“三角形的分类”章节中,并让学生开展小组探讨活动,各小组在分类比较期间能提出一些观点,教师在点评时应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并引导学生将观点进行提炼,使其更简洁,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里的结论,并且反思以下问题“在锐角三角形中,为什么每个角都是锐角”、“为什么某个角为直角时,该三角形即可被证明是直角三角形”,值得注意的是,该思考环节不需要小组探讨,仅需让学生单独思考即可,使初中生加强对三角形各个结论的认知能力。著名学者斯根普指出当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占满后,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独立思考。又如在概率应用题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田忌赛马”作为切入点,将数学元素运用于故事情境中,将齐王的三匹马设成“A,B,C”,田忌的为“甲、乙、丙”,这几匹马的奔跑速度与历史故事中设置的相符,即A,甲B,乙C,丙。为了提高田忌赢得比赛的机率,应如何排列马的出场顺序。该题性质属于概率题,但是教师重创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点的总结能力,同时培养了初中生的应用意识。

(三)学习后思考,内化知识点

就数学学科本质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的学习技能,在感悟数学知识点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将感情渗透于学习环节中。数学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依据主体意识能锻炼思维能力。当数学知识点讲解完成后,教师应开展“质疑与反思”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思考知识点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在日常教学期间,教师应注重每个小节的“知识回顾”,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体系建构过程里,使学生构建更加完善地图式。“知识树”、“思维导图”、“韦恩图”都属于图式训练的科学模式,学生绘制图式的过程是对知识点的归纳梳理,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点内化,从而促进学生今后的思维发展。

第7篇

摘要: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建模训练;建立数学模型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教师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

2 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素质的教育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1.2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2.2 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2.1 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2. 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2.2.3 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教师 初中学生 基本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84

教师的素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而且对学生的行为举止等也会产生影响,新时期只有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的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如此重要,而对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进行的研究却不多,这就导致理论方面的缺乏。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师的素养有一定的帮助。

一、科学定位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素养,就是能够从整体上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进行科学定位,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在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有科学的认识,为教师更加有效地展开教学提供指导。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数学学习,而初中阶段,是对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常识性的数学学习的一种深化,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J识,同时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又是学生高中阶段进行数学学习的铺垫,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打好了数学基础,才能在高中阶段顺利的进行难度更大的知识点的学习。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有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进行科学定位的意识与能力,进而更好的指导自身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提升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奠定基础。

二、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不断学习,作为肩负着重要教学使命的初中数学教师,更是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初中数学教师的学习应该有多样性,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方法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要通过广泛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更加具有艺术性的展开教学。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认识不清,在教学的过程中进取心不足,既不注重学习专业知识,又不注重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结果教师逐渐难以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可见,新时期教师有较强的学习意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

三、科学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肩负的职责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还要科学的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教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把握,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或者常识,而是要切实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要有效的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而且要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与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这才真正使数学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结合了起来。

教师的教学不是随心所欲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状况才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最大的实际。数学教师要对初中阶段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实际进行研究,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进而使教师的教学能够与学生成长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有效把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实现知识的传递,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是应该引起每一个教师重视的。尤其在实现知识点传承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习,更加有效的把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教师能够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并不代表教师就能够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毕竟不同教师的课堂,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专业知识点学习,从更加系统、全面的角度去掌握知识点,不仅对单个的数学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有深入的理解,进而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五、能够充分认识数学学科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而且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同时,又有较强的实际意义,通过数学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得到提升,而且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数学被视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可见数学理论知识点学习的重要性。数学同时又是一门具有较强实际意义的学科,尤其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要对数学学科的意义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进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

六、有效的与学生沟通与交流

第9篇

数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认识上,应该如何适应素质教育思想?在理论上,应该如何来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在实践上,又应该如何来落实素质教育思想?这是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的战略问题。

一、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数学素质教育要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潜能,促进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数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地对待所谓数学“差生”,只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没有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数学素质教育不管考什么、如何考,提供给学生的是学科中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对生活、工作有用的知识和能力,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知识和经验。数学素质教育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和数学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开发智力,而且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做人,还要教学生生存。也就是说: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素质教育重点应该放在教会学生学习和学会创造。

二、数学素质教育培养的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实践表明:数学意识是掌握数学知识和发挥数学能力的心理条件,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又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隐含目标。如何落实数学意识的教育,应该是多渠道、多途径、多方位的,比如,从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寻求数学公式或定理的实际应用,构造数学的实际模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使用数学,在其它学科中使用数学等,都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模式来看,问题教学模式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在数学教学中,用数学来解决各种问题才是数学意识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我们要在注重数学知识系统学习的前提下,树立“以习题演练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主导”的教育目标,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这是达到中学数学教育目的、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就社会所需要、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举措。

2.加强数学思想的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新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加强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新举措。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而搞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数学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时,必须遵循的总原则是:既要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还要符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初中生自身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具有“三性”: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渗透以下数学思想方法: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分布于教材各个知识点中,教学中很难把握。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对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分成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层次。实践中,我们认为同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在不同的年级(或不同的章节)中,要求的层次也应该不同。如:分类思想在代数第一册只要达到了解这个层次,而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就要达到掌握的层次。

新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明确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突出素质教育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达到掌握、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程度。另一方面,数学思想方法是渗透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之中,教材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去领悟教材内容隐含的思想方法,从而把握教材的实质,使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研究表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突破口,构成思维品质的五个不同方面是: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批判性与独创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及事物规律性联系的思维品质。在解题教学中,一要深入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二要注意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讲一题得一种方法,达到解一题得一法、明一类的目的;三是在解题后要提炼出所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四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满足于个别的结论而注意探讨更一般的规律。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各种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或改变原来思维方向的思维品质。思维的灵活性主要靠发散思维、变式教学以及经常进行灵活性较大的题组训练来培养。在讲解例、习题时,切忌就题论题。要加强变式教学,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各种形式的恒等变形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广阔性也称为思维的广度,即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他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在解题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探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善于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定的思维品质。主要表现为不盲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怀疑,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解题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落陷受难,提高其辨误水平,辨析对比,锻炼其评价能力。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造精神,是在新颖的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通过观察、猜想、类比等方法,寻求最简洁解法,来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总之,学生思维品质的各方面培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思维的广阔性给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条件,只有具备了广阔、灵活的思维,才能使思维的批判性更为准确和深刻,更能揭示出规律和本质,思维的独创性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反过来,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会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升华到最佳程度。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以期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大凡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畏劳苦,有钻劲、敢创新者,无一不是在学习上脚踏实地、意志表现极强之人。一个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不断进步的需要。因此,数学教育在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必须使学生具备丰富自己知识的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意志。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可就数学的繁、多、杂、难四个方面加强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顽强的意志。

“以简驾繁”,寻求简便方法是数学解题的一般性原则。这就要求正确对待数学上的“繁”,要教育学生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数学知识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统一的整体,认知结构如不完善,易于发生混乱与矛盾。在学习过程中,如能按知识前后联系和逻辑结构,把所学的知识组成一个体系,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因果关系,数学概念的从属关系,各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上的互相渗透,并隔一段时间又按顺序重温一次,养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良好素质,这无形中培养了自身的意志力。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化 初中数学教师 专业素养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74-01

前言

教育信息化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方式和途径,如果能有效的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初中数学课堂,这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此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阻碍了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老师在专业素养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专业素养发展的建议,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思想观念落后

影响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思想观念主要包括学生观、发展观、教育观等。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或者为数不多的谈话等来获取,要想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校外生活方面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教师全面发展,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许多初中数学教师没有树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念,对于教师本身的自我发展认识不够。

1.2专业素养发展过程实施中的不足

教育信息化极大丰富了学习平台和教育资源,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多样的发展途径,但如果不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再好的条件也难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素养发展计划,要主动坚持自我发展,学校也要对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给予帮助。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常用手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教师自身缺乏主动性、缺乏专业指导和创新精神、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低等。

1.3考核评价制度的不足

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强大动力,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让教师看到自身专业素养发展中的不足之处,让他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可以发展的方向。但实际情况下,很多数学教师对现有的考核制度不满意,这些考核制度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够人性化,导致教师的自我成就感比较低,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现有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分析,造成初中数学老师专业素养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来分析。

从个人因素来看,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被传统的教育方法和观念束缚,对专业素养缺乏自主持久的发展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重视知识的传递,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起来对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进,简单的认为讲一次公开课或偶尔反思一下就是对专业素养的发展。

从环境因素来看,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如领导的重视、学生和家长的配合、学校政策的支持等。但在实际情况中,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学校重结果清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将教学成绩和教师工资和升职挂钩,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培训的知识不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得不到后续支持等等,这些原因严重阻碍了初中数学老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3.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建议

3.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自我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供多种手段和途径,如教师在进行专业素养发展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论坛、Blog交流、网络培训等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技术和名师、学生、家长等教育参与人面对面交流,教师应注意在这个过程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避免走向闲聊、诉苦、脱离学术专业的庸俗化。

3.2加强自我专业素养的意识,改进观念

教师要具备自我发展专业素养的意识,这样才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提高自身水平,马斯洛认为“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和帮助潜能的实现,环境并不赋予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者胚胎的形式具有这些潜能”。外部环境给与的条件再好,教师缺乏主动进行专业素养发展的意识,这也是不够的。

3.3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

构建合理的教师专业评价体系,应该要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教师评价为专业素养发展服务的意识。学校要把教师评价的作用从奖励筛选、职位晋升扩展到为教师行政管理服务、激励专业素养发展服务等。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手段监督初中数学老师专业素养发展,检查和反馈教师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激发和促进教师发展专业素质的积极性。

3.4改善校园环境、创造专业素养发展空间

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是教师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积极创立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任何疑惑或困难时能够自由的交流讨论;对教学过程不强加干涉,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学校还要注重对教师的人为关怀,营造轻松的生活气氛。

结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教育领域的变革,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自我反思、不断进行知识扩充、多加强培训和同行交流,促进自身教育素养的发展,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实施“问题解决”策略,它将是我们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我国的升学考试制度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的走向。国家虽然也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措施,但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升学考试指挥棒的“绝对权威”将仍然存在,这就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办法之一就是实施“问题解决”策略。我们天天在解题,但我们所解的问题,有别于“问题解决 ”中的问题,这里的“问题”,一般是指对人类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的方法程序或算法可以直接套用的那类问题,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包括非传统的文字题及智力游戏等开放性问题。问题解决已成为世界各国数学教育的重要议题,随着对它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数学开放题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开放题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一种新题型。其特征是题目的条件补充分或者结论的不确定(多样性) ,也因为这样,开放题的解题策略也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样的“问题”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对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好处,我们应大力推广。

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既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发现问题的能力;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五、心理素质的教育

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第12篇

主题词:数学教学 培养 科学素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都不同程度地提出要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渗透,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实验操作和技能,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树立实事求是,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内容广泛,层次性强,适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数学教育与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崭新课题。但是科学素养无法向知识那样直接的进行传授,需要在知识的探究、学习、应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如何在数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数学教师必须面对而又困惑的问题。为了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协调发展,我做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一、抓好课堂教学,结合数学教学进行科学教育

1、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

数学学科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这些内容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例如:在《概率》这一章的教学的起始课上介绍由投掷骰子的问题,数学家帕斯卡、费马等人如何展开思考、讨论、研究形成最初的概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产生了学习的浓烈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中当即提出问题:谈谈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存在知识,在遇到问题时要寻求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任何知识的发现都需要克服困难,需要科学的探索精神。

2、训练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科学方法是从事学科探究活动所必须采用的一些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刀真枪搞科学”的真实本领,就能在数学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新知、发展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论证假设——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推理等基本的科学方法。

从具体的认识活动来说,就是要训练学生遇到问题认真审查题目给出的信息,明确解题的目的。(即看到了什么?)把握解题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进行多方位的科学的思考。(即想到了什么?)通过猜想、推理、实验等方法得出新结论。(即得到了什么?)从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4、训练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科学方法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但是学生在分类时往往出现漏或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不能确定分类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只要遇到分类问题时一定先让学生确定分类标准再实施分类。比如在《圆》一章中无论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还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在探究分类的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找不同,确定分类标准,再观察、比较,实施分类,在汇报时先指明分类标准。

二、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勇于参与、经历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自行探究科学,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并让他们在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1、抓住学生特点,激发科学探究欲望

华罗庚说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探究意识的培养是打开数学知识的金钥匙。在《圆》一章中“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这一结论的探究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首先提出问题: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几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引导学生展开研究:作过已知一点A的圆。学生通过作图发现这样的圆有无数个,究其原因圆心、半径都不确定。也就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圆心、半径要确定。学生自然的开始探究作过已知两点A、B的圆。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对圆心的位置有了限定:必须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但是仍然不能确定圆,但是这个研究过程实际上为下面的探究奠定了方法。学生自然转到探究作过已知三点A、B、C的圆,学生并没有分类的意识,只探究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过A、B的圆的圆心位置?过B、C的圆的圆心位置?得出圆心在两垂直平分线交点处(确定圆心)。如何确定半径?学生经过观察推理很快发现,交点到点A、B、C距离相等(确定半径)。于是总结出自己的结论:三点确定一个圆。教师提出问题:作过在同一直线上A、B、C三点的圆。学生按照上述方法发现两垂直平分线不相交,无法作出过这样三点的圆。于是发现探究过程和结论的瑕疵,赶快修改,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但是探究并没有结束,“过任意四个点是不是一定可以作一个圆?举例说明。”引发“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让学生课下完成。这样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探究,主动去探究,在探究中慢慢的形成一种意识,胜过记住某些定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会自己走进科学研究领域。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猜想是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猜想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科学上许多“发现”都是凭借直觉作出猜想,而后去加以证明或验证。“歌德巴赫猜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数学研究里面,“先猜测后证明”几乎是一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分析)--猜想—证明”的科学思考方法。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时,提出问题: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采取先让学生自己画图、观察、分析、动手做实验,再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3、创设和谐环境,营造科学探究氛围。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课堂上,民主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人际环境,都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深入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保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互相“说一说“,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发自肺腑的赞美都将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入不竭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权威。

转贴于 4、引导鼓励学生,加注科学探究活力。

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活动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引导和鼓励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结合学校春游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游览计划。面对大量的相关信息(乘车所需时间、车型及 租车费用、每个同学需要缴纳的费用等),学生要学会科学整理信息,学会倾听别人的需求,学会全面的考虑问题,从而创造性的设计活动计划,对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重视实践,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基本的科学方法

实践,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指出“不该说,读书努力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有潜能的学生。”数学课中很多知识都为动手实践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善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按一定的要求对研究客体,包括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实验和操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更清晰、印象更新的认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训练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学生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创造发明等打好不可缺少的素养基础。

四、课外延伸,拓宽学生实践和创新的途径

第1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87-01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 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着不断学习的过程。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取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代喜欢博览群书,他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找到了几何学与代数学之间的桥梁,利用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创立解析几何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例如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 已知弧0,b≥0,且+b=1,求证:(+2)2+(b+2)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b=1(弧0,b≥0) 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把

(+2)2+(b+2)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因为d2=,所以(+2)2+(b+2)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2 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怎样设计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培养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C+C,一般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n个元素中取m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有

C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有C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4 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第14篇

一、 什么是数学素质

国外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素质包括:懂得数学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我国传统提法包括: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建立数学模型能力。

二、 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

(一) 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技能、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教师要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增强数学意识,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并会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不断实验,大胆猜想。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遍实用性,抽象概括性,知识容易遗忘,而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很大作用。

初中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分为:具体技巧型——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逻辑型——分析与综合、演绎归纳与猜想、反证法、直接法、间接法;宏观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数学模型等。

(二)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数学素质的核心。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的指导,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在知识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引课策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介绍知识的背景,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

(三) 注重数学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任务不仅是掌握数学知识,而是掌握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问题进入课堂,以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要使学生经常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让数学联系并应用于实际。

第1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素质 培养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谈谈个人看法。

一、在教学中要注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

二、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着学生可接受的原则,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十分系统完整,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选择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

三、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著名猜想、科学发现的重大作用。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四、在教学中要注重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概念教学,丰富学生语言词汇,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数学概念、表示符号,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其所揭示的具体内容。近年中考高考频繁出现语言互译、阅读理解、学科内小综合问题,学生失分率很高。由此可知,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起重大作用。随着社会数学化、科学数学化程度日益提高,数学语言必将成为人类交流和信息存贮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存的一种工具。

五、注重数学的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教师进行应用数学方面的培训,开展应用数学的研究;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深入实行调查,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可大幅度地提高解应用问题能力,培养国家更多的创新人才。

六、注重心理指导,创设良好环境,严格养成教育

中学数学心理教育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两方面来实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观察、监控和调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学数学心理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心理教育因素,有心理教育的意识,以渗透和小专题讲座形式,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心理教育。

养成教育是社会、家庭要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本身要有良好的校风、学风、教学管理制度;班级要有优良的班级文化、班风;社会要在人才选拔、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在重教的同时,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家庭要有正确的子女成才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根据孩子的禀赋,顺其天性,积极引导,使学生都感到自己能成为有用之才,从而养成自愿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逐渐开发自己的数学潜能,以达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七、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