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础医学专业就业去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法医学本科专业办学现状及经验
法医学本科专业作为温州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唯一专业,温州医学院也是我省唯一开设法医学专业的院校,现设有法医病理实验室、法医物证实验室、硅藻实验室、法医图象分析实验室、法医毒物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依托公安局、检察院、附属医院和多家司法鉴定机构作为实习基地,为法医学专业提供了优良的办学条件。通过十年实践,积累了医学院校举办法医学专业的办学经验,并显示出自己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医学院校办法医学专业有一定的优势,如: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及临床实习均可以在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内实习,法医学专业实习与各个县、市及厅级公安局建立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培养法医学专业人才具有医学背景的,能从事于公安、检察、法院、社会保险及司法鉴定机构法医学鉴定及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具有法医学技术专业人才。
(二)、教师队伍现状:法医学专业专职教师现有10名,包括硕士生导师教授1名,副高级职称教师2名,中级职称教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名,硕士学位教师8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学位占80%以上;兼职教师来源于不同单位如:温州市精神病院、温州市公安局等。
(三)、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基础医学为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重要基础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皮肤科学、麻醉科学、五官科学等学科。专业课程为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化学、法医精神病学、刑事科学技术等学科。
(四)、实验室建设及法医学实验教学:现设有法医病理实验室、法医物证实验室、硅藻实验室、法医图象分析实验室、法医毒物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法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五)、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在浙江省内各地区建立法医学实习基地,如杭州地区、宁波地区、绍兴地区、金华地区、丽水地区、台州地区及温州地区等。有条件的话,应该向省外建立法医学实习基地,如:北京市、武汉市、上海市、沈阳市、太原市等省外大城市建立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
(六)、毕业分配去向:在全国省厅级、市级及县级公安、检察院、法院、社会保险及司法鉴定机构从事法医学鉴定工作及在医学院校、科研部门从事于法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或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二、法医学本科专业今后发展规划思考及对策
(一)、组成国内一流教师队伍,定期送法医学专业教师到国内外有名院校学习进修,引进国内外有名法医学专家教授,法医学博士,来组成国内一流法医学教师队伍。逐步办成有特色,在省内及国内法医学界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检案三结合的法医学专业教师队伍。
(二)、加大对法医学专业资金投入,建立法医学科研实验室,为法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提高法医学对社会服务内涵,使法医学系,司法鉴定机构,基础医学院,整个学校在国内法医界有一定知名度。
(三)、利用本校设有司法鉴定中心的优势,实行“司法鉴定助手”,进行检案的见习及其他司法鉴定的学习,加强在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切身体会法医工作的职责和意义,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四)、大力推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我校法医学专业学生的调查,案例教学的反响甚好。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检案过程中,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也为将来实习检案打下基础。
(五)、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实行法医学专业老师担任班主任这一办法,由此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因为专业缘故,也更加了解学生在学习上要注意的重点,同时在生活上,也能更好地去关怀学生;学生也可以有更多地机会向老师了解更多法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跟随老师进行科研活动的机会。
(六)、为更好地解决法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可邀请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谈谈自己的经验及当今社会就法医专业的新动态,也可邀请校外法医学专家谈一谈参加公务员考试及面试的技巧及考研方面的经验。
(七)、加强对法医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如:到浙江地区如平阳瑞安等革命老区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活动,如篮球比赛、羽毛球等比赛,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全面成才;同时也要成立法医学专业科研兴趣小组,提高和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论文的书写技巧,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友谊和感情,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
温州医学院法医学专业建立已有10年的时间,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温州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从无到有,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在课程安排上,创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设置;在师资力量上,积极地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作为教师;在实习基地的资源方面,积极同省内各级公安、检察院、法院、社会保险及司法鉴定机构取得联系,给学生创造实践理论知识的有利条件。总之,温州医学院法医学专业在校党委领导关心下,基础医学院领导支持下,我们的法医学事业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一定能取得更多的突破与发展。
在我国,基本上所有以医科大学或医学院命名的高等院校,都以西医为主攻方向。其中有诞生于西学东渐之风中底蕴非凡的老牌名校,有各地医学教育支柱性的头牌,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生力量。这些院校开设专业众多,就业去向宽泛,科研成果较卓著,年年受考生热捧。如此众多的医科院校,又有何特点呢?
医科院校的五驾马车
特色突出,打造自己的王牌
毋庸置疑,医科院校的最大特色在于医学类专业,但医学类专业又可细分为名目众多的专业或方向。各医科院校立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优势专业的投入力度,使得学校特色更加突出。徐州医学院坐镇历史古城,麻醉学专业同样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在,它与医学影像学专业成为学校的“镇院之宝”。其实从1993 年起,学校在麻醉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就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地处山城的重庆医科大学,其临床医学的实力不容小觑,强势专业――医学检验,在全国范围内罕见对手。重医更在其基础上大力发展传染病学、临床医学,从而形成了“一超两强”的专业发展特征。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广西医科大学打出临床医学加耳鼻喉的主打专业,并围绕这两大特色专业申报新专业,进行学科群建设,在该领域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涉猎广泛,成就医学通才
从专业设置来看,医科类院校的专业门类主要包括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但从其开设课程来看,这些专业并非孤立的,而是在学习内容上,互有涉猎。因为,没有哪个医生只懂得一门科学。临床医学专业以实践操作为重点,既要有西医知识,又要学习一定的中医内容,以解决实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问题为主要任务。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学习开药方治病的能力。基础医学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广泛,既要学习解剖、生物学,又要了解细胞、组织方面的内容,中医、中药的一些知识也需要掌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要是为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卫生行政管理机关、检验局培养人才,处理比较大规模的疾病问题,特别是传染病。预防医学专业的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同时,还要处理大量疫情数据,统计学的知识就必不可少了。
潜心习医,做好吃苦准备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似乎就注定了医生这个职业是份“苦差事”,在医科院校,学生们也差不多要过上几年“苦行僧”的生活。在学校,我们要翻看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医书,背诵一个又一个从未听过的专业名词,做一次又一次在常人看来恐怖异常的实验,毕业后漫长的成长岁月,我们要忍受坐穿冷板凳的煎熬,平复第一次上手术台的紧张,精神和生理上巨大的压力自始至终都会伴随着我们的职业成长。
记得中山大学医学院的一位同学就这样感慨:“中山医里都是学习的狂人!”因此,也才有了“学医最苦,当兵最累”的坊间传言。每每采访医科院校师生,他们总会说:“想当医生?先做好吃苦的准备。”的确,短则五年,长则八载的学医时光,耐不住寂寞的人又怎能熬得住那其间的酸甜苦辣。如果仅是从事医药类的商业活动,那么本科水平便基本足够,但如果是想投身医疗事业,那便要考虑打“持久战”。
实践性强,在学校和医院间成长
在医科院校学习,实验、实习是常常挂在嘴边的词。医学类专业是实践性超强的专业之一,这也使得他们的实践课程比别的专业多出近一倍。医学院校的学生基本从大四开始都要到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课程的学习,有些院校甚至更早;大五时到各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进行实习,跟随医院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观摩学习。这时的实习就跟做大夫一样,前期的理论知识全部派上用场,这也要求习医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着高度的责任心,以医者的妙手仁心为己立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态度应对问题。
不要简单地以为医科院校数量众多的附属医院只是为学校创收和给学生提供实训场地而已。实习医院和非直属的附属医院负责培养学生实习,直属的附属医院则负责所属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因此对于医科院校而言,其直属医院等级越高,对学习和研究越有利;数量越多,选择也越多。所以想深造的同学一定要关注直属医院的数量和等级。
就业多维,但需积累经验
医科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理想似乎很单一,几乎每个学生毕业后都想进入公立的大型医院工作,他们看中的多是大医院的先进条件和更多的专业培训。但事实并不是如此美好。越是大型的公立医院,其人员流动性越小,对人才的吸收就越有限。更为重要的一点,临床类的工作不仅注重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越是知名的医院自然越看重这一点,这对应届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
虽然大家的就业理想比较单一,但并不意味着专业的就业去向就是唯一的。如果学习基础医学,可以到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机构或大型医药企业从事教学、医学研究等工作。如果对疾病预防、食品卫生检验等感兴趣,就可选择预防医学,毕业后选择到医疗预防部门和卫生检验部门从事疾病预防、食品卫生检验和管理等工作。选择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的同学,就可到各级医院和康复医院从事诊治和科研等工作,也可到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就行业而言,任何工作都是跟经验分不开的。在医生这个“越老越吃香”的行当里,二者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要想做医生,新人需要更多的实践锻炼,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长。进小医院可能没有大医院那么好的培训条件,但可以有更多接触实际操作的机会,只有自身实力提升了,才有提高外界条件的基础。
医科院校列传
在我国,医科院校的分布极为广泛,作为强国的科学,基本上每个省、每座大中城市都会有一两所医科院校。以北京为例,就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医学部和首都医科大学等。目前,在我国独立建制的四十多所医科院校中,综合考量诸如学科实力、办学历史、录取分数等各方因素,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档次。
【第一梯队】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处于第一档次的这三所院校都历史悠久,学科实力和科研实力雄厚,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第一军医大学,现已划归地方政府管理。这三所院校录取分数相对较高。
【院校风采】首都医科大学,浓缩的精华
首都医科大学的学生提及学校时难免有些许抱怨:校园小、校门小,好在教学楼比高中的楼高。但他们也会用“我们不用担心迟到”来自我安慰。的确,在首医大,从学校一头走到另一头只需十分钟,就连学校的操场也是在校外的马路对面。但是,校园小,却丝毫不影响学校品牌和治学水平。
首医大拥有的附属医院遍布北京市,拥有10多所三甲医院。换言之,北京一半多的三甲医院都是首医大附属的,如此庞大和高质量的附属医院体系在全国医科院校中是少有的。同时,学校还拥有多个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005年,以该校王晓民教授为项目首席科学家的“神经变性病的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获得科技部制定和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立项,该项目联合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十余家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首医大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更是学校王牌专业,神经科学在国内独占鳌头,如此阵势不禁让我们叹服“浓缩才是精华”。
【第二梯队】南京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宁夏医学院、海南医学院等
这一梯队的院校多为省属院校,在省内具有较大威望和影响力。学校特色鲜明,注重产学研结合,毕业生在本地区就业具有较强优势。
【院校风采】南京医科大学
该校在省内知名度和报考热度都愈来愈水涨船高,规模不是很大,但学科在省属高校中全面发展的程度却令人惊叹,许多专业名列前茅。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的基础医学位列第九,临床医学位列第十四,口腔医学位列第八、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列第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认可。
此外,学校的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口腔医学三个七年制专业为本硕连读,第一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河海大学学习基础课。而法医学(医学司法鉴定方向)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法学方向)为双学位班,前四年就读于本校,分别获医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后两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这两个专业就业也不错,但课程较难,解剖学等某些教材是全英文版本的。
【第三梯队】徐州医学院、郧阳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广州医学院、沈阳医学院、温州医学院、济宁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川北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承德医学院、昆明医学院、长治医学院、赣南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等
第三梯队的医科院校基本上都是地方属的医学院,其主要职责是为当地培养各种急需的医学人才。虽然这类院校的知名度较之前面两个梯度要低一些,但这并不阻碍他们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
【院校风采】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的“温州模式”
临床医学硕士报考热度大于学术型硕士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专业学位的含金量并不如学术型学位,理由往往如下:因为中国的学位制度正处于转型期,专业学位刚刚设立不久,还是个试验品;因为专业硕士录取分数线相当低;很多考生都是考不上学术型硕士才不得不调剂到专业硕士;因为专业硕士通常要交学费且不享受奖学金待遇……
其实以上种种,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说是误解。
何为“临床”?原意是诊治必临病床,引申义是医生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疾病。而在现在,很多医科生从“临床”走向了“离床”,越来越偏重于理论,越来越看重发了多少论文、做了多少课题,而忽视了技能的操练,越来越重视病情本身而非病人。几年前,一条“临床医学博士不会做阑尾炎手术”的报道见诸报端,引起轩然大波。同时,又有大量数据表明每年的医学本科毕业生大量转行,很少有人愿意做医生,医院招到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医生越来越少。人们开始质疑中国医学教育,认为当代医学生只会背书而不会看病,重理论轻实践。几年后,临床医学硕士应运而生,大大弥补了医学研究生实践不足的问题。从目前的临床医学硕士就业的情况来看,在招聘硕士研究生时,各大医院的临床医生岗位更倾向于招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
相比于学术型的医学研究生,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恰好可以弥补实践不足带来的诸多问题,该学位专为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医生而设立,旨在提高医科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事实上,在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硕士报考热度要大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而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来看,读临床医学硕士进入医院做医生的概率要比学术型硕士大。
特别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般不接受跨专业推免和考研。根据最新的执业医师法规定,本科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不可以参加临床医师资格考试,所以即使本科毕业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相关医学专业,也很难如愿就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室轮转两年半的学习
教育部和卫生部设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临床医学硕士学制三年,一般的学校安排半年时间上课、做实验,两年半时间在医院各科室轮转。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在学的三年里不仅要完成系统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临床实践能力上有所提高,培养一批兼具精湛医学技术与人文素养的临床医生。
绝大部分院校的临床医学硕士都按具体的三级学科设置培养模式,学生在报考之初就可以按照自己对某一细化学科的兴趣去选择专业。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重点学科开设不同领域的医学专业课程,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院校和专业方向。下面,笔者就临床医学硕士阶段的课程内容作简要介绍。
首先,接受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这一阶段学生需要修读完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多门课程。尽管临床医学硕士属于偏重于应用的专业学位,但是医学理论仍是临床实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未正式进行医院科室的临床学习之前,各大高校的临床医学硕士均开设有医学理论和实验的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相关的实验,学生可以更理解医学和生命本身,了解疾病的发生机理,为进入正式的临床学习阶段做准备。任何正确的实践都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科学,医生承担治病救人的使命,更需要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只有实践与理论并重才是做好医生的基础。
其次,学习所选领域的专业课程。这一阶段学生会有明确的导师,硕士生导师同时就是自己的带教老师。学生的选课也有所侧重,大量地阅读本专业领域的中外文文献,做相关的实验等。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病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如果你选择儿科学方向,那么你的导师一定是儿科医生。在硕士期间,研究生至少有两年时间要和孩子打交道。不仅系统学习儿科知识,更要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做准备。同样,选择其他方向也是如此。笔者的一位朋友考取了精神卫生方向,入学后即在省精神卫生中心学习工作,三年后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非常了解,毕业后进入医院精神科工作也非常适应。
最后,临床实践。学生在明确分科后,会在相关的科室学习,有医师执照的往届毕业生会和在职的医生一样,承担一定的诊疗任务。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接触病人,培养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同时积极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为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打好基础。进入科室后,导师会着重加强对学生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使其具备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做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和医疗实践能力。实践是临床医学硕士教育的最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外科系统而言。医学本科生在最后一年忙于考研忽略实习,读研后很多又忙于科研论文,而鲜有动手机会,临床医学硕士能弥补这个缺口。外科的研究生跟着老师上手术台是家常便饭,他们不仅要站在老师身旁认真观摩,同时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从拉钩、剪线、缝合这些最基本的实践,逐步学会关键步骤的操作,很多研究生会在毕业前成为手术医生的第一助手。也正是因为这些实践的不断积累,学生工作后会更快成为主刀医生,而非单纯的“理论家”。
就业去向
关键词: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器官系统整合
1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改革的计划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采用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和临床实践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各学科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存在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缺陷。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三年级前缺少亲身接触临床的机会,对医疗管理的流程知之甚少,与患者沟通的方式一知半解,到医院实习后显得手足无措,无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近年来有不少学校在临床医学专业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3-5],我校依据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征求各利益方的意见,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计划。
1.1优化课程体系
围绕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处理好相邻学科、前修后续课程内容间的关系,通过对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删繁就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尽可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确保专业教学内容质量。
1.2鼓励自主学习
通过减少必修课和课堂讲授学时,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增强学生在知识建构与能力训练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1.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适当加大实践课比例,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将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纳入培养方案。适当增加人文素质等相关课程,促进文、理、医知识的有机融合。
2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
2.1优化重组设计课程
2.1.1从2013年下学期起,对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新的医用化学、医用物理学课程;将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重组形成医学科研基础与实践课程;以卫生法规课程为基础,融入医疗过程的风险、防范、法律应用等内容构成新的医疗风险及防范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从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中精选出基本的内容,形科学通论、社会科学通论两门课程;对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初级卫生保健以及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毒理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妇幼保健学等系列学科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医学统计方法、社区预防医学两门课程;建立医用生物学、医学基础、药理基础知识、临床合理用药四门课程,为器官系统整合的临床课程提供医学基础知识;并在2013级教改班开始实施。2.1.2以“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为主线,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科式课程进行优化重组编写整合课程教材,包括呼吸系统基础与临床、循环系统基础与临床、消化系统基础与临床、内分泌系统基础与临床、泌尿系统基础与临床、风湿免疫系统基础与临床、骨骼运动系统基础与临床、血液系统基础与临床、生殖系统基础与临床、神经系统基础与临床。成立了10个器官系统整合教学团队,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新教师试讲、教学能手演示和教学竞赛等教学活动。2.1.3重新疏理建立儿科学、感染病学、皮肤病及性病学、五官科学、精神病学和急诊及灾难医学等系列新的临床课程;优化重组原外科学总论内容,包括外科发展史、外科体液失调、麻醉、创伤、烧伤、移植、疼痛、显微等单元,形成新的外科基础课程。2.1.4紧跟相关临床课程的教学进度,实施独立组织的临床技能五年不断线教学,建立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体系。
2.2整合资源保障方案有效实施
2.2.1健全机构保障教学。分层建立健全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机制,为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定期举办教学管理干部培训班,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2.2.2优化师资促进教学。遴选优秀的教师为教改班授课,理论课教师95%为副高以上职称。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和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不断加大师资培训投入,通过短期培训和专项进修开拓教师的教学思维。每年举办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案设计比赛、课件制作大赛,切实提高教学水平。2.2.3优化生源提高教学。临床教改班每届只招收50人,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中精选优秀学生,学生主观上愿意参与教学改革,执行力强,保障教学行为顺利实施。2.2.4丰富教学平台建设。建设自主学习平台和自主学习教室,临床网络教学资源库、形态学网络资源库、医学网络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学术讲座视频库、手术直播观摩系统、医学影像教学系统、教学病案系统、电子标准化病人学习系统、虚拟学习系统、OSCE考试系统、医学数据分析实验系统,同时引入智慧树网络课程150门,初步实现了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拓展了教学空间,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3人才培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措施
3.1更新思路开展教学改革
3.1.1重视教育观念在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开展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大讨论,适时更新教育观念。3.1.2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案例导入、问题引导、图片索引等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改变。学校也在教学质量评价中设置教学方法的占比,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法。3.1.3通过内培外引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6],开展“TBL教学”、“PBL教学”、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讲座及培训,有效促进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2制定政策激励教学改革
3.2.1多举措探索和实施教学改革激励措施。教改班采用新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全英教学等标准课时的绩效增加。3.2.2激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教学改革项目一票否决制。
3.3项目建设推进教学改革
3.3.1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以国家、自治区、校三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为抓手,全面促进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推进了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各项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顺利开展。3.3.2教改班的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项目,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革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无纸化考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探索及实践,通过以点带面,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4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取得的成效
4.1为民族地区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可操作模式
构建特色鲜明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优化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优化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医教协同育人机制的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2培养民族地区人才并实现人才“留得住”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除需要大量“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支撑外,关键还需要下去的人才“留得住”。我校毕业生大部分走向县城乡镇,到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工作。五年来,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到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毕业生约65%。在调查百色、河池、崇左3个地区110所基层医院中,有校友1850名;对88家用人单位的669名毕业生抽样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的满意度高达93.2%,毕业3年内调离工作地点的人员仅2.65%。学校“扎根老区、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4.3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建成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5人,全国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自治区优秀教师8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广西优秀专家及广西特聘教授、卓越学者各1名。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更多的教师积极深化教学改革。
4.4获得一批教学成果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该成果为依托于2017年获得了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近三年来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5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5.1部分教师存在“重医轻教”的思想认识
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授课以临床教师为主,教师同时也是临床医师,由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问题,青年教师中存在重临床医疗轻教学的倾向,学校在资源建设、人才评估中将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建设、教学投入和效益评估建设,让更多的教师从教学中不仅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利益。
5.2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部分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不清晰,缺乏职业规划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学校将继续深入推行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制度,全面掌握学生的毕业去向和就业满意度,根据需求及时调整,设置更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课程教学、技能培训、实践学习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拓宽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渠道,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牙医,五年的本科学习只是一个基本的入门。口腔医学看起来只是嘴里那二三十颗牙的事,但它又不仅仅是那二三十颗牙的事。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士首先需要掌握足够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这就需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这样的基础学科。
而相比于中医的“望、闻、问、切”疗法,或者内科医生擅长的药物治疗。口腔科医生对医疗器械的依赖较多。像口腔内窥镜、牙科扫描仪、X光牙片读取机等仪器也是诊断治疗牙科疾病的必要工具,这些都需要该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或操作的。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口腔医学专业不招收左撇子同学,一般不接受乙肝携带者报考,双眼矫正视力度数不能超过800度。
全国有不少高校开设了口腔专业,其中口腔专业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高校有: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等。
虽然个人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是将来就业的决定因素,但在同等条件下,出身名校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名校毕业的优秀研究生更容易受到教学医院、高档诊所的青睐。
口腔专业大学生包括口腔医学本科生和口腔医学技术高职生两个层次。选择专业的时候,考生可要看仔细了。因为你可能面对“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两个专业概念。简单来说,口腔医学是治牙的,从业者是口腔医师,将来可以考执业医师,从事治牙、拔牙、镶牙、正牙等工作。而“口腔工艺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与美容”等则属于口腔医学技术的范畴。口腔医学技术从业者是口腔技工,不能考执业医师,只能考技工证,一般不接触病人,而是根据医师的要求制作假牙,和口腔修复学联系紧密。
所以,如果你希望和病人打交道,针对不同病情进行诊断、设计治疗方案,请记住你应该选“口腔医学”;如果你喜欢工艺制造,能够耐下性子来雕琢一颗惟妙惟肖的假牙,那么“口腔医学技术”才是你所要的。
目前市场对这两个层次毕业生的需求量都很大。当前我国口腔医师人数与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17000,明显低于1∶300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
口腔医学毕业的学生,多数人首选还是当口腔医师,这就需要在拿到学位后参加全国统一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一般都是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每年一次。如果没有考取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那么你从事的医疗行动就属于“非法行医”的范畴。
口腔医师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三个:一是教学医院,不仅从事口腔医疗活动,还进行口腔医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二是口腔医院或综合性医院口腔科,从事口腔各科的临床诊疗;三是口腔诊所。
近年来,口腔医学本科生就业已经出现供过于求,专科生就更不用说了。另外,由于过去口腔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部分口腔医学毕业生由于专业优势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紧迫感。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部分口腔医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仍然陈旧,没有把目光投向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或者口腔相关行业。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教学质量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是指初中毕业后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就读五年全日制大专护理专业获取高职大专文凭的学生。该类学生文化层次较低(入学时大多数人为初中毕业生),大多对专业的认识较低,对自己充任的社会角色难以适应。药理学是一门桥梁科学,是以基础医学如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为前提,内容复杂,为医学专业中较难掌握的一门基础课。针对该类学生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对提高和加强学生药理学知识的掌握有重要意义。
一、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特点
1.年龄与心理特点
五年制学生在年龄和心理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学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自我照顾能力差,还不能真正使用逻辑思考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时片面、冲动、缺乏冷静,许多方面缺乏自主与独立。在心理上,想要摆脱约束,企图蜕变成成年人,从而不能保持该年龄段的特征,模仿欲望较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该类学生与三年制护理学生相比,缺乏明确的就业目的和自我调控能力,不能根据将来的职业需求,来调整和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
2.学习方法特点
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动机特点:因为个人兴趣的占33.8%,父母愿望原因占15.0%,就业原因占30.9%,其他原因占20.3%;兴趣特点:一般的占到60.4%,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有8.5%,喜欢的有31.1%;学习时间偏爱:45.4%的同学属于猫头鹰型,36.9%的同学属于百灵鸟型,13.3%的同学在上午的学习效率最高,偏爱在下午学习的仅占4.4%。可见,学生学习动机以个人兴趣和就业因素为主,以就业因素为主的学生容易被就业所需的必要技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对护理专业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较多,表现学生尚未能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调整自己的兴趣,另外也表明本类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需要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学生主要学习时间为清晨和晚上,应该合理调整教学任务和作业量,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
二、药理学教学方法特点
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师角度讲是教的方法,从学生角度讲是学的方法,所以教和学是紧密关联的两个环节。药理学教学应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与专业特点,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注重学生基础
五年制高职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基础知识较差。讲解过程中应注意对基础内容的补充,如讲解抗心功能不全药物时,应分配较多时间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机制的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药物的作用原理,从总体上了解各类药物在治疗该疾病时的特点和地位。而对于重点药物强心苷的强心作用的分子机制则可以略讲,防止学生出现为难情绪。
2.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就业动向,结合药理学的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就业的最常见去向为基层医院,根据基层医院内科、外科、妇科等用药情况,对部分章节进行重点介绍。如本科课程中的一些非重点内容:消化系统药、呼吸系统药、性激素、等,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对其中部分章节重点介绍。药物内容的讲解同样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进行调整,如强心苷类药物的毒性较大,中毒发生率高,应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对强心苷中毒的先兆现象、诱发因素、中毒的解救等重点讲解。
3.调整教学方法
五年制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照顾能力差,还不能真正使用逻辑思考的方式及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时不能采用本科生的“放养”模式,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首先,药理学内容复杂凌乱,可采用课堂提问方法,督促学生学习,加强要点记忆;其次,注意布置课下作业,并定期进行测试。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兴趣表现一般的占大多数,如果想提高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必须提高该类同学上课的注意力,一些与药物相关的边缘话题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介绍β受体激动药时,可以简单介绍一些体育比赛的兴奋剂,以及各届奥运会上发生的一些兴奋剂事件;介绍平喘药物时,可以介绍一些关于瘦肉精的事件。这样将课本枯燥的知识与我们生活中的比较关注的事情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和艺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及对象的转移而有极为丰富的变化。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药理学做为一门临床基础课,以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为基础,而学生基础差,这就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可以随时解答学生各方面的疑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总之,药理学作为一门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科学,对医学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学生都很重要,不同层次的学生(中专、高职、本科)以及相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上均有不同的特点,只有认真分析学生专业特点、学生背景情况、学生学习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赖术,何胜,许小林.民族医学生对药理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原因调查与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176.
关键词:卫生检验与检疫;课程设置;培养特色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是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水平卫生检验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任务,被誉为预防医学的“前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卫生检验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卫生检验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素质的专业卫生检验人员短缺;大多数从业人员是非专业或低学历职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知识老化,对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技术不甚了解;在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时期,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同时具有预防医学、微生物检验、物理化学检验及现场处理技能的人员明显不足。卫生检验人员知识的不断更新、新技术的掌握、高级检验队伍的充实,是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1我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卫生检验高级人才的正规培养起始于1958年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开办的卫生检验专业。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开办卫生检验或卫生检验方向的院校大约有20多所,每年招收约1000余人[1]。2006年,根据卫生检验专业本科教学的需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分析化学》、《食品理化检验》、《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水质检验》、《空气检验》等卫生检验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10种,规范了卫生检验专业课程的教学[2]。然而,国内各院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办学方式多样,现有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卫生检验学专业”;二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的“预防医学专业”后期分流的“卫生检验方向”[3]。2001年,南京医科大学设置预防医学专业(卫生检验方向),培养五年制医学学士,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模式。该模式前四年所学专业与预防医学专业相同,仅仅在第五学年开设检验专业课程。经过4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由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趋向、职称评定等要求不同,五年制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方向)培养模式已不适合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此种培养模式的学生检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够完全胜任用人单位对检验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四川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高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成功开设四年制卫生检验专业。我校于2009年起设置卫生检验学专业,培养四年制理学学士。2013年至今,已有3届毕业生,培养的学生对于检验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更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更强,岗位胜任力更高。2012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正式将卫生检验学专业名称更名为卫生检验与检疫[4]。
2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目前,国内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院校不乏少数,各具特色。南京医科大学自2009年起设置四年制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每年招收35名左右的本科生。根据学生毕业就业去向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我校在卫生检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体系,培养了一批“具备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疾病预防控制、食品检疫、职业卫生检验、环境监测、商检、质检等检验检疫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从事理化、微生物、免疫学检验或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1制定培养目标,确定教学计划
卫生检验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开展各项业务的重要技术支撑,它不仅为现场调查、疾病监测、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结果和监测数据,而且为贯彻《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一系列的卫生法规、标准,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提供可靠的定性和定量执法依据,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及生态环境安全研究、防止和消除各种职业危害等提供基础资料。因此,我校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卫生学及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强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理论及分析检测技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卫生检验与检疫专门人才”。按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加强对学生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并充分发挥我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资源优势,以理为主,医、文兼修,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经过充分调研,分别制定了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大纲和各类实践性环节的规范文件。加强学生的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的实践能力训练,专业课程设置中实验课的比例较高,实验课理论课比例接近1∶1,有的课程甚至超过1∶1;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了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科研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引入课堂,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按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
2.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该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培养目标,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着重于培养具有卫生检验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然而,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直接将预防医学的课程体系纳入卫生检验专业的培养模式中,几乎没有考虑到课程之间的交叉性和互补性,盲目根据规划教材的内容设置课时数,从而导致了内容的重复性。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科发展迅速,因此,该学科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需要适应快速发展的变化,并要求我们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教学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课程建设体系仍然不断在完善和改进中。目前,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共开设必修课41门,167学分。必修课分为四大类,即公共基础课程、医学相关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医学相关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专业课程在第三、第四学年开设;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第四学年进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开设的医学相关课程是该专业的特色之一,医学相关课程共5门,包括人体结构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人体机能学、临床医学概论、人体寄生虫学。专业基础课程共10门,包括分子生物学及实验技术、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仪器分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动物学、传染病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包括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了解公共卫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专业课程共10门,涵盖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相关课程,包括卫生微生物学、细菌学与病毒性检验、实验室管理与生物安全、免疫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学、空气理化检验、生物材料理化检验、卫生检验检疫学。除了必修课外,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要求学生选修10学分的选修课,其中人文艺术类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学习阶段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共20周。学生主要安排在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所、省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我院进行毕业专业实习,主要进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实践,包括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卫生微生物检验、常规医学检验、卫生理化检验等内容。通过毕业实习的实践,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卫生检验能力,能够掌握检验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常用的现代分析仪器的结构、性能。
3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培养特色
3.1明确主干课程,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确保有条件开设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所需的核心基础课程。将卫生检验与检疫的基础理论融入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课模块的教学及实践中。合理设置每学年的课程进程,并随着相关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不断充实反映本学科领域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把理、工、医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加入教学内容中来。
3.2突出教学重点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根据医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给公共卫生带来的挑战,科学规划专业建设。突出“一个理论、三种技能、五个模块”的重点内容:即卫生检验与检疫理论、卫生理化检验技能、卫生微生物检验技能、生物学效应检验技能以及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实习与实践模块、实战与发展模块。
3.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我校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的突出特点是与国家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验教学队伍、仪器设备、实验室资源等方面融合共享。实验教学采用分层次并渐进提高的方式: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除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论文)等校内外实习与实践基地(模块)外,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卫生分析检测中心独立第三方实验室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平台(模块)。这些条件和措施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打下了基础。
3.4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我校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即指定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科研思维的培训,专业导师的指导贯穿整个本科阶段。第二学年的暑期,开设大学生暑期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介绍专业文献的检索和阅读技巧,从而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推动了能力和素质的发展。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项目,通过资料查询、项目申报书的撰写、项目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研实践训练。第四学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工作,更加深入地进行科研训练。这些创新能力培养的环节,不仅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学科发展技术和最先进的实验设备,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参考文献:
[1]谢惠波,雷章恒,刘杰,等.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现状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5-18.
[2]张凯.构建应用型卫生检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190-192.
[3]谢惠波,雷章恒,陈润,等.对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28-31.
[关键词] 临床教学;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164-02
高等医学教育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临床教学三部分。而临床教学阶段由临床理论教学、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临床教学阶段是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医学院校学生从学校跨入工作岗位的桥梁课程。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质量[1]。各教学医院的教学工作是学生医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基础医学教学的延伸,又是不同教学形式的转换点,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初始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过程中价值取向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等,临床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值得学校、医院、教师共同关注[2]。因此,研究此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深化临床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制定合理的教学质量控制规则,是保证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1 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增多过速,病员相对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健增长,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政府部门实行快速扩招政策。其结果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修生等各层次学生数目急剧增长。与此同时,虽然医疗教学资源在不断增加,但比不上扩招所致的学生增加速度,而导致教学用病种、病源相对不足,每个学生管的床位数达不到要求,医疗文书写作和操作均不够。
1.2 价值取向偏离
由于思想观念、独生子女、个人兴趣爱好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导致临床学习中的不到位。医学专业学生中有些人对选择医学专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后悔,认为做医生风险大,太辛苦,收入不高,与付出不成比例,而且学习压力大,工作自由度低[3]。由于这种价值取向的偏离导致部分学生在临床学习中不愿多干,不愿做脏活累活,重利轻义,缺乏献身精神,不能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等。
1.3 伦理、法律中的问题
由于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而医院、医生也在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于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心理的变化,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患者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非常强。而医学生由于年龄、阅历、伦理道德及法律等修养和教育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常将“病”与“人”分离,只重视局部器官、组织,将患者当成单纯的实习对象,因而在工作中易受挫折和委屈,不被患者理解,甚至遭到非难。无疑,这将影响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特别是临床操作能力。
1.4 教学方式的僵化
现行的理论教学仍以“填鸭式”教学法为主,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使之灵活运用能力差,创新能力低。应付考试能力强,但不重视应用,实践能力低。在临床实习中学生往往对某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纵向思维清晰,而具体面对病人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横向思维十分欠缺。在考试考核方面,学生关心的是考试成绩,而对临床工作热情不够,而且临床考试仅包括病历书写、诊疗计划制定、基本技能操作等,考评制度的内容不够全面。
1.5 就业、考研的影响
由于就业市场不乐观,由原来的供方市场转为需方市场,医学生从一入校就面临着压力而不得不考虑毕业去向问题,越往后越表现明显。为摆脱就业压力的困境和达到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很多学生将精力放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备上。在一份调查中发现,有88%医学生报考研究生,有53.3%认为考研或找工作更为重要,20.5%认为实习更重要[4]。特别是在临床实习阶段,一部分学生以报考研究生为主要目的,他们用于外语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准备时间远远多于临床学习时间。另一部分则忙于外出联系单位,使实习时间大打折扣,即使在临床也只是应付,出工不出力,能少做则尽量少做。
1.6 临床教学主体(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临床教学与课堂教学有重要区别:教师皆是临床一线工作者,在完成繁重医疗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难以完全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教学,难以满怀激情地融入教与学的交流中;临床教师教学理念更新较慢,教学技巧培训不够,教学手段不甚超前,易固守多年既定的模式。临床教学是现场教学,对教学质量自身影响大,病人不配合,病人条件不允许,医疗保护制度使教员现场阐述不能充分、准确,病人不可能由多个学员反复地询问、检查和操作,使得实践性极强的临床教学不能体现实践――学习――再实践的经典教学模式。加之近年来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教师明显增多,而这些教师的临床教学训练不够,对教学原理、教学规律的掌握欠缺,所以也导致其教学能力差,教学效果不理想。
2 临床教学质量管理思考与对策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已制定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职业价值观、态度、职业行为和职业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技能;临床技能;人群健康和卫生保健系统;信息处理;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要求以“能力导向的教育”为宗旨,指明了全球化背景下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临床教学质量关系到高等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针对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设计考核指标,明确考核时间,量化考核标准,确定评估的原则。
2.1 建立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系统
包含三个子系统,即教学管理质量控制系统、教师质量控制系统及学生实习质量控制系统。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构成了系统性评估模式的内涵。临床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本理论、临床知识和实践技能,加强学生临床诊疗技术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它要求实习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广阔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防治常见病的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及外语水平,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等。因此,临床实践教学是为实现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为学生今后从事医教研打下扎实基础的阶段,全面性的质量控制目标应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三者不可偏废。
2.2 全员性质量控制和全过程性质量控制
质量不是由某一或某些个体来决定的,也不是由某个群体决定的,它势必涉及到教学管理人员群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各个方面。只有提高个体素质,充分发挥个体工作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有机地整合成群体,再通过各群体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合作,才能使临床教学管理质量得到保证与提高。
学生的质量不是原来就具备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出来的。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临床实践教学是学生质量形成过程的一个“组装”阶段,是由一系列教学环节来保障的。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规范的临床教学活动,完整的带教过程,严格的教学管理,必备的教学条件,就不可能有好的实习质量[5]。某一环节的故障就可能导致教学管理的质量滑波。对临床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性质量控制不仅包含了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包括了对教学管理质量形成过程的监控。
2.3 全局性质量控制和反馈性的质量控制机制
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动态过程。它可细分为若干阶段,而每个阶段的矛盾又不尽相同。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既善于抓住全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善于抓住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如临床实践教学后期考研、供需见面与正常教学计划的冲突),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才能实现质量的整体控制。在建立好完善的教学质量考评机制以后,对教学质量实施效果的评估及相关信息的反馈,可以进一步评价该系统的完善及可靠性[6]。同时,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也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差距,还能评判教师实施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状况,也便于管理人员了解教与学的需求、现状及问题,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评估教学质量,针对教学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2.4 改变人才评价方法,引入竞争机制
对学历、文凭的重视体现了国家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但如果过分看重学历和文凭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医学是强调临床实践的,也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才有立足于社会的资本,才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如果为考研或为了找工作单位而消耗太多的时间,肯定影响临床学习和实习,影响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将来的临床工作造成损失。因此重文凭而忽略实际工作能力的用人体制不利于人才培养。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教学方式
要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应当具有较好的临床工作能力,外语水平,科研素质,还要具有很强的教学意识。因此,教师应当有较高的学历,合理的专业结构,包括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以通过教师的期望、举止影响学生,达到以身示教的效果;医学院校要给学生创造优秀的学习环境,实验场所。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教学研究,开展医学教育学术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在临床教学中,结合临床学习一些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和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社会学内容,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改变单纯被动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有趣、多种多样的灵活方式,如引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标准化病人等方式进行临床教学。
加强临床考核工作,在理论考试时增加口试方法,注重学生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技能,及临床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病史采集、体查、辅助检查的选择、结果的解释、疾病的综合分析的诊治水平、医德医风、医患交流与合作技能、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方法。
高等医学教育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教育,而是人们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临床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对传统知识的继承,还要为其继续学习、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应高度重视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使其适应新的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永鹏,王华.加强临床教学管理促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0,20(9):40-41.
[2]杨作成,陈淳媛,邓长柏,等.临床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614-615.
[3]刘铁桥,郝伟,徐利敏,等.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态度职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8(10):1399-1440.
[4]常淑芳,钟玲,昝志,等.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7):893-894.
[关键词] 临床基地;教学质量;对策
[Abstract] Clinical practice stage is the important segment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l education, the bridg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students, the change from passive education to active learning, the spanned phase from students to doctors. The clinical teaching quality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This paper analyzes multiple factors which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teaching, and finds out the common reasons,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Meanwhile, this paper aims at solv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ding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teaching.
[Key words] Clinical base; Teaching quality; Countermeasures
临床实践阶段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也是在此阶段逐步形成的,为由学生转变成合格的医师奠定基础。近年来,追踪医学生的毕业质量,“临床实践能力较差”[1]成为反馈的重点问题,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分析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解析产生影响的原因,制订提高实践培养质量的有效对策,对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学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现状分析
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包括医学生的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毕业实习等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和试用期医学毕业生的临床实践活动;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在临床教学基地进行,在临床带教教师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活动,实现学习目的。我国2013年招收医学生23.9万人,在校医学生约106.4万人[2],临床教学基地承担此类人才培养过程中约50%[3]以上的教学任务,决定着医学毕业生的质量。
1.1 国内现状
法律建设是权益有力的保障,但教育类法规在阐述时未规定学生的医疗职责,医疗类法规也是如此,导师医生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从事医疗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者”才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则指出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诊治疾病的医师以及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宽口径医学专门人才的一类专业。2008年教育部原卫生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教高〔2008〕9号)中强调,加强医学教育质量监控,是培养高质量人才、更好地为人民提供医疗相关服务和保障人类健康成长的需要。临床实践阶段是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阶段,使其从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成长为临床医生,该要求对医学教育质量监控提供参照与衡量的标准。当下随着我国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2003年我国招收医学生11.9万人,在校生41.6万人,到2012年此数据增加到28.2万人和100.6万人。与此同时《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我国拥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80万所,到2012年此数据仅增加到95万所。数据虽然未单独统计教学医院数量,但从总体增长速度来看,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的增长明显低于学生的数量的膨胀性增长。临床实践资源缺乏导致的教学质量下降,在医学生扩招与医疗资源发展相对滞后问题突显后,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学者归纳出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缺乏,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减少;毕业后就业压力对实习生的影响逐步加大;考研带来的压力不断提升;管理方式方法的滞后等因素对医学生临床实践质量存在负面影响[4]。其中,教学资源的缺乏在众多问题中位居首位,但资源的补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善的,所以有学者认为从教学对象着手,能更快地改善存在的问题。
1.2 国外现状
1984年至今,爱丁堡宣言、医学教育峰会和制订并实施全球通用医学教育标准(包括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三项成果已先后面世。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着手临床实习质量考试的标准化和客观性研究,在临床实践教学的课程中加入患者安全内容,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临床思维[5]。英国则更重视学生与患者沟通技能的培养,提倡早期接触临床,增强医学生博爱、人道的责任感。澳大利亚在医学生培养中强调三大要素协同发展,暨知识、能力、素质,其中以素质为三要素的核心,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医学复合型人才[6]。日本各医学院校以6年一贯制为原则,多数医学院校从4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实行以小组为单位的问题解决型教学,并加强临床技能的演习,以增加学生临床诊断实际操作的机会,并进行资格认定[7]。
? 2 发现问题
目前我国无论从执业法规还是教学规定都只是对医生和学生提出了规范,但是却缺少了对患者配合教学的要求。由于医患关系、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怕担责、教学意识减弱、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的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临床教学质量。大型医院(特别是医学院校教学基地)在医学教育工作中承担着大量的任务,只有了解目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才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2.1 法律法规不健全
普通高等教育由教育部主管,医疗卫生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由于架构和职能的区别,致使教学和医疗形成两条不同的线条,法律也分别对这两方面进行了单独的阐述。针对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医疗暨教育,治病与教学同步”,法律不能很好的保护在医疗活动中的带教老师和学生,也没有规定患者配合教学的义务。临床实践阶段出于学习的需要而让学生在病患身上的操作缺乏法律保障,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增强、医患关系紧张,这些问题将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配合教学,直接影响到临床教学质量[8]。
2.2 扩招与临床教学资源的矛盾越演越烈
首先,从硬件上,随着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实习任务也日益增加,医院承担的实习生教学任务不断加重,某些学校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盲目扩充教学基地,导致未达到标准的医院混入,加之医院的声誉导致实习去向不均衡,出现高声誉基地的学生“扎堆”现象出现。其次,从软件上,教师精力投入难以保证,各临床科室的教学工作由临床医师兼职,没有专人负责,医生在医、教、研三线并行的机制中定会做出权重选择,将教学放在第2位或更后的位置已成不争的事实[9]。相应的精力投入有相应的成果产出,缺乏精力投入已严重影响带教效果。
2.3 多头管理反致管理不到位
医学人才培养跨越了教育和医疗两个领域,学生在临床实践阶段身兼学生和医生双重身份,顶着学校与医院的双重管理。学校与医院存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不同。学校追求以学为本,考试的手段最终将学生逼回到书本中;医院把学生视为医生,并参照卫生人员法规管理他们,更是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时学生穷于临床劳作,无暇顾及理论的复习。学校管理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问题,而医院却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临床实践,一个管学一个管做,缺乏有机结合,不能达成功能互补。
2.4 新形式下的医患关系带来的冲击
医学临床实践教学需在教师、学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患者也是临床教师。患者虽疾病缠身,但疾病相关的资料却隐藏其中,必须通过与患者的深入沟通和开展必要医疗操作才能获取到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出临床思维。部分患者及其家属无法正确理解临床实践教学的意义,不愿履行配合医学教育的职责。随着患者及家属的隐私保护意识增强、法律知识的不断积累、追求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导致医患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不愿配合学生的问诊、查体,尤其是抗拒由学生对其开展医疗操作,实习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在某种意义上讲,目前的医患关系已经阻碍到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10]。
2.5 学生自身认识不足,思想准备不到位
学生从大班式授课、被动灌输式接收的模式下,转向小组或一对一式、主动、自主的寻求知识的临床分散式求学模式,学习方式未能及时由被动受教调整到主动学习,没有掌握临床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固化、准备不到位等导致主动性学习积极性的下降[11]。临床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管着患者,却无诊治疾病的权力,产生了矛盾心理,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临床诊疗工作中去,导致积极的学生逐渐演变成在临床科室埋头看教科书,不积极的学生则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另一种现象是,在实习中盲目服从,产生自己是“免费劳动力”的思想,大部分时间用于跟随,缺乏自我学习规划,思维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12]。
2.6 迫于压力,脱离培养轨道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面临着考研、就业的压力,有研究表明,此类压力已成为影响实习效果的第一要素,高达51.83%[13]。一般情况下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都安排在学业的最后一学年开展,而临近毕业正是找工作、面试、试工的高峰期,直接冲击着实习效果。还有部分学生以更高学历为目标,或由于现行医疗事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偏好,临床实践期间,备考所占的时间最多,学生争分夺秒的学习,无论在何处只要有空闲都能投身于考研题海之中,临床实习精力投入不足,搁置了本应在此阶段完成的任务,对系统培养造成干扰,严重影响着临床实习的质量[14]。
2.7 临床教学标准难统一,培养学生质量参差不齐
教学基地级别多、分布较散,与医学院校关系复杂,且医院作为独立机构拥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学校难以统一所有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标准。有研究表明,在不同医院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终末临床技能考试(OSCE)成绩不同,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10]。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分管的病床数量、受到老师关注与教导、医院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均无差异的情况下,医院提供给实习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医院临床教学的管理水平和硬件水平三个方面存在差异,会对实践教学质量产生影响[15]。
3 对策分析
随着法律空白等问题的日益突显,教学资源分配与使用等矛盾越演越烈,诸多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到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威胁到医学人才的规范培养,有效的对策能够从根本解决问题。法律法规的完善必须从上至下,教学师资和教学设备的完善可以从自身出发,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3.1 完善法律法规
我国对医师也即临床教师的执业要求有《医师法》,而对临床医生参与带教的规范并无明确的法规可依,可供参考的也只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等条文。原卫生部曾设立课题组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调查研究得出可通过部门政策法规的形式弥补空缺,实现对临床实践教学的规范与保护,同时也能对实施者起到保护作用,并明确相关的义务和责任[16]。希望相关部门法规能尽早面世,对临床实践教学进行规范,也行保障责任。
? 3.2 修改教学计划,顺应时代变迁
现行的实习培养模式已跟不上时展的需求,应合理安排实习时间,解除学生困惑。以往实习培养阶段是放在最后一个学年,刚好与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等重要时期重叠,针对此种情况,可考虑把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调整到倒数第二个学期,此学期可以安排学生自选的“定向实习”,使实习时间更充裕,同时可以缓冲学生就业压力。合理安排实习计划,做到实习、考研、就业“三不误”,给学生更充足的找工和备考时间,将压力分散在不同阶段,让学生能在实习阶段集中精力投入到临床学习中,提升实习质量。
3.3 开拓新资源,加大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
医学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把医院视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同时也履行着教学的职能,教学条件和教学能力也成为医院评级的重要指标,医疗机构已不再是单一的提供医疗服务,培育医学人才也成为了它们光荣的使命。但并非所有的医疗机构都符合教学的标准,应建立临床教学基地的准入制度[17],协助医院完成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最大化的将社会现有医疗转变为医学教育资源,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扩充学校的教学资源,让医疗资源转变成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实现双赢的局面[18]。
3.4 加大投入,升级教学设备
医学实习生动手难、动手机会少、患者不配合是目前医学人才培养的不可忽视的障碍。发展模拟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也能弥补不足,应多途径提供真实的模拟操作机会。近年来医学模型发展迅速,完全可以用于模拟临床,实现教学的需求,但此类产品大多贵重,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基地重视建设,在基地构件上提供经费资助。应建立模拟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操作机会和能力培养机会,解决动手难题[19]。
3.5 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在保障教学质量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队伍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培养出来人才水平的优劣[20]。带教老师的选拔必须放在教学改革的首位,新时期新要求,老师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应该从医德医风、带教责任心上对教师队伍提出要求。应加强现有带教老师的在职培训。医学知识日新月异,老师需站在知识的前沿方能引领学生看得更远。再有,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适当在临床案例教学中加入PBL教学方法。最后,应重视带教老师的考核。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始发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21]。
3.6 统一标准,严抓出口关
标准的制订是为了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质量符合要求,教育的高层次目标是同一层次的人才培养能够产出同等水平的人才,虽然在现实执行中会有偏差,但是“求同”仍是标准制订的最终目标,所以“”将是统一临床教学基地标准的核心。一个医学教学系统由不同的基地组成,医学院校在这个教育系统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应制订纲要性标准,为学生的培养定好规矩,制订流程。同时,应该允许不用的基地可根据自身的特点细化制度,但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合格”应该由出口这个最后的关卡来评定。人才的培养多种多样,制度的执行千差万别,严格的出口能让一切的不同趋向统一,达到培养的目的。
3.7 完善教学督导,重视评估体系
质量管理的循环必须有反馈和监督才能获得不断改善,监控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最后的管理环节就是构建综合评估体系[22]。一方面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另一方面是构建督导制度和激励机制。制订确实可行的指导方案,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巡访制度,建立学校与实习医院的联系沟通工作是搞好实习管理的前提。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23-25]。有学者认为临床教学可引入目标管理思想,把教学任务逐层分解,为教研室制订目标,为每一名承担教学任务的医师建立教学档案,考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岗位评聘、工资收入挂钩,能有效提高老师和教研室层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综合分析各学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大部分研究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单独由一所高校或一个临床教学基地来完成所有问题的实证研究并不现实,唯有大家合力,逐个击破,各基地以一到两个问题为抓手,开展实证研究,再通过交流平台将成果和经验进行展示,共同学习探讨,才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临床实践阶段,培养出能敏捷地捕捉新知识、灵活分析解决工作中碰到问题的实用性医学人才,才是实践教学最终的目标。医学为保护人们的健康不断发展,医务工作者为人们的健康保健护航,而医学生则是医学与医务工作者沟通的桥梁,教学基地教学质量充当着桥梁重要的基石,只有筑牢基石,掌握影响桥梁质量的因素,才能稳固桥梁,才能让更多优秀的学生到达彼岸成为杰出的医务工作者,为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景波,陈自强,孙梯业.搭建临床实践培养平台提高临床教学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2):214-216.
[2] 谢焕忠.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4.
[3] 吕兆丰,张成兰,郭述贤.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实践面临的法律困境与对策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1):5-8.
[4] 李来,温海青,张威.影响学生临床生产实习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5,22(3):269-270.
[5] Tim JW,Christopher MF. Comprehensive undergraduate medicalassessments improve prediction of clinical performance [J]. Medical Education,2004,38(10):1111C1116. [6] 曾嘉霖.新型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系统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7] Kneebone RL. Simulation and clinical practice: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J]. Medical Education,2004,38(10):1095-1102.
[8] 郑树森,吴李鸣,陆定.加强教学管理与创新提升临床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5):57-59.
[9] 顾寒多,姜秋泉.教学医院实习教学管理的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03,14(2):377-378.
[10] 杨娟,龙文仪,杨绍田.医学生临床实习现存问题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8):364-365.
[11] 周庆红,李红,王杉.北京大学七年制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医学教育,2003(6):13-15.
[12] 潘敬新,黄子杨.实习医生独立临床工作能力培训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2-13.
[13] 王常玉,朱桂金.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2):60-61.
[14] 纪武昌,刘冰.合理化解实习矛盾创新实践教学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411-413.
[15] 许贵强.不同教学医院学生毕业实习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8.
[16] 梁勇.我国医药卫生法律法规现状与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48-49,56.
[17] 薛宇,王锦帆,黄华.医学生临床实习内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5-6,68.
[18] 王锦帆,季晓辉,达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50-51.
[19] 林红.医学生临床实习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3):189-190.
[20] 黄伟灿.军队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0-23.
[21] 鄢启军,高显清,李瑞斌.临床实习管理工作体会[J].淮海医药,2000,18(3):235-236.
[22] Justham D,Timmons S. An evaluation of using a web-based statistics test to teach statistics to post-registration nursing students [J]. Nurse Education Today,2005,25(2):156-163.
[23] 范秀玉,李晓华,王琳娜,等.加强学生医患沟通技巧培养的必要性及途径[J].中国医药科学,2014,4(4):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