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范文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1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来自高校艺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大多数教师都没有社会实践和教学经历,都是一边自学一边教授学生。因此,教师自身能力有限,给学生传授的知识也有限,这也就造成了上课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从而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低下。再加上大部分教师比较懈怠,一次认真的备课可能会在多年的教学中使用,一成不变。[1]

1.2教学方法单一

当下社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并快速发展的专业学科,具有传播速度快、灵活多变和个性鲜明的特点。目前的专业课本,虽然每个人都有,但它的知识侧重于基础性理论教学。各个高职院校在规划教学计划时,往往都是以单一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通常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活动。按照这样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1.3设备资源缺乏

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缺乏资金资源,因此各种实践教学需要用到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进度跟不上,设备更加稀缺,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很少,很可能造成学生知道这幅图应该怎么画,但却不会实际操作的现象。而外出考察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就更加稀少了,从而造成学生眼界狭隘,创新意识低等后果。所以,学生空有一身武力却无用武之地,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难以得到落实,导致学生在上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大多都是停留在纸上,实际应用能力很低。

2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建立优秀师资团队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实践学习,选拔优秀的骨干精英教师到国外进修培训,或者聘请其他普通高校的教授来本校开办讲座,指导本校教师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的自我素养和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骨干教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调研团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对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所涉及的知识点十分广泛,而且其应用的技术手段更新很快。所以,要成立一支专业的调研团队,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学科提供有用的建议,每时每刻把握市场发展方向。通过不断调查研究,对教学实践的知识内容做出有用的改进和更新。[2]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所开设的学科与市场需求不符的状况,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保障学生的就业。

2.2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管理的控制工作是为了让实践活动符合计划。只有拥有完整的教育计划,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的创新,高职学校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增加教学的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市场所需为目标,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机制,从而促进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例如,对学生进行评定时,采取课内学分与实践学分加权平均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为培养社会和国家所需的优秀人才和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篇

关键词:新时期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方法

当前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化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多元化需求,追求生活环境的艺术审美及其实用效果,成为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理念。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要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优化课程资源配置,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成为新时期强化人才教育的重要措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一门艺术教育课程,面对时展的人才教育形势,加强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模式研究与探讨,尤为重要。

1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特点分析

环境是主体事物周围存在的客观条件,通常由多种要素构成。相对于人类而言,环境艺术是艺术家依托具体环境并通过其作品表达理想和观念的艺术形式,艺术设计是以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审美创造活动的行为过程。环境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构建适于人类活动的具有一定艺术氛围或审美意境的物质空间的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环境美学、建筑学、装饰文化、景观艺术、人体工程学、心理学、城市规划、社会学、材料学等诸多方面。

作为当前艺术教育的一门新兴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是立足于现代环境科学基础上融合艺术、科技、经济于一体的多种造型艺术并存的边缘性学科,它将传统的建筑、园林、雕塑、壁画、广告等各类艺术多层次的有机结合,共同创造整体空间艺术氛围与意境,就其专业理论广度及多样化专业技能而言,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属于兼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艺术教育系统工程,具有多种专业内涵和属性,体现了学科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特征。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新世纪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它是根据当前社会发展以及人才资源全面素质教育与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前提而开展的艺术设计课程教育,具有前瞻性特点。创造是设计的灵魂。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设计教学注重强调人文内涵、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与创新,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的重要环节,相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来说,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 新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模式的应用

环境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由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存及生活环境的需求逐步多样化,美化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代人们生活水准的共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注重课程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注重学生人才培养的人文性和适用性,在艺术氛围里重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能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是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同样需要有效教学模式和方法来落实。

2.1 情感激发式教学法

教育倡导人性化教学,情感激发式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对于深化学生个性情感、完善学生个性人格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理论与技能相对抽象枯燥,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一定的情感认识,更需要艺术灵感的进一步激发。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最佳情绪,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做好基垫。

2.2 互动探究式教学法

互动探究式教学是基于学生自学能力基础上所实施的一种问题研究型教学方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相关问题为切入点,采用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互动方式,让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环境艺术设计内容,以案例教学方式将实际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并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互动探究。

2.3 交流合作式教学法

环境艺术渗透于人们生存与生活环境的诸多方面,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综合性较高,跨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尤为彰显,很多问题往往需要依靠多元化的知识能力进行解决,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针对相关学习内容,结合自身实际能力架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研究,让学生借助集体智慧与力量,充分发挥和提升自身个性化学习思维能力。比如像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等艺术设计学习中,发挥团体合作交流学习的效能,效果明显。

2.4 实践体验式教学法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对环境美化与装饰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拓展和利用有效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与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和乐趣,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建筑装饰、园林美化、室内装潢等实际媒介为载体,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直接渗入社会,在实践中深化自身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思维及能力素质。

2.5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拓展和应用,促进了课程教学方法模式的飞跃,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空间造型思维效果及立体表现效果尤为凸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展示环境艺术设计的图片影像等相关信息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中让学生观摩环境艺术设计的优秀作品、线上相关环境艺术的广告动画设计视频等视觉感受形式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学习和互动沟通,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适于时展的具有多元化综合型能力素质的建设人才,成为新时期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作为人才教育的一门新兴课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或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环境艺术教育是能够很好的体现一个时代风貌的一种教学,主要是以环境艺术设计作为媒介,与纯粹的艺术教育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这门学科是在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目前来说,其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信息时代背景解析和环境艺术教学模式分析

(一)信息时代背景的解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开始,二十多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不断完善,二者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好,很多效果都非常理想。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信息技术之处越来越多,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实践,信息技术发展也越来越喜人。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教学模式分析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对教学形态进行改善,无论是形式还是手段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所谓信息化教学,简单理解就是借助一系列的计算机科技将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成非常有趣的视频,在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观念、过程和方法等各个方面、层次让该门课程变得更有内涵。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来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加良好的体验,同时可以为学生更加直观的呈现知识点。比如,在利用FLASH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声音、视觉都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加逼真的教学氛围,增加“代入感”,课程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并且可接受性强。总之,信息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充分发挥其传输速度惊人,内容丰富可选的优势,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其全面发展。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加强实践

“实践出真知”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真理,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环境艺术设计这门课程是一门应用型与实践型的学科,作为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找准机会让学生积极实践,增加“实战经验”,使其动手操作的能力越来越强,能够学以致用。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中存在着教学方法不科学,传统教学理念占主导等问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实践的环节,要将课堂教育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创新。如果不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施展,最终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会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危险。在具体措施方面,学校可以和企业长期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长期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社会磨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知道自己的缺点,积极进行改善,将自己培养成应用型的人才。

(二)变革教学思路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力与素质有所提升。在办学模式方面,过去实行封闭式的办学模式,而在信息时代,需要开放,与时代与社会接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够培养出为社会欢迎的人才;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向着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这门课程是一门边缘课程,同时也是新兴课程,应该发展多门交叉学科,培养综合型的人才,要向着增加社会职能这个方向转变,这样一来,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可以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满足多种社会需求,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必须要受到重视的,可以说环境艺术设计这门学科中,创新是灵魂,也是出路。设计所追求的是新的理念、造型、空间与环境。作为校方,可以为学生增设讲座,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可以邀请有着丰富社会经验的技师讲授社会上的实际案例,传授创新的设计思维与理念。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现代的设计语言的能力,其中包括现代的设计理论、观念、思维方法与表达形式等等。要培养这种能力,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教育视野方面,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作品展示,让学生吸收借鉴其中的精华,为其提供创新的灵感。

(四)加强技能要求传递

作为一名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包括专业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这两个方面。环境与人类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环境设计艺术教学初期,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环境进行学习,并且了解在环境中应该如何运用艺术。这也需要环境艺术设计人员熟练掌握物体的色彩、质感、实物写生等各种技能,熟练地进行手绘设计,具备良好的创新力,同时能够很好的运用相关软件,如PS、CAD等。

三、结束语

总之,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都在不断的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发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利用先进的科技助力人才培养,让更多的人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加健康的发展。

作者:贾广雷 单位: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敬允.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大众文艺,2015,(11):238.

[2]唐娜娜.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包装,2015,29(3):100-101.

第4篇

一、开展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意义

开展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生专业素养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高。一些学校按照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注重加强学生专业素养的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加强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政策。当前,在我国相关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都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的要求也十分吻合。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未来适应工作、社会和学生个人发展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问题

1.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待提高

目前,教学模式改革方法主要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指导教学、引导教学、演示文稿等。虽然有一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通过建立教学模式改革基地的形式来开展实践教学,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解决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脱离的问题,但仍与工作实践操作还有一定距离。

2.教学改革内容的选择有待进一步优化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所体现的层次是绝对不能等同于其他阶段的课程教学的。除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技能方面的要求。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近30多年来,中所使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材就达到上百种,种类繁多,导致各校间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形式和重视程度,以及教学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笔者也建议相关的要重点选择这些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教材确定的基础上,也要做好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处理,要做好教学大纲、计划,做到灵活、自由,使得课堂上的发挥空间更大,专业素养内容的定位和结合更多。

3.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是一门实用技术,所以在教师教学中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教学,就会出现误人子弟现象。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教学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极少。即使有一些从事过相关专业和行业工作的教师,但是由于他们深入实践时间较短,积累经验不够,实践能力不强,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将其实践的部分叙述清晰和完整。

三、搞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1.进一步优化调整课程设置和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要根据当前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前沿,瞄准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相关行业和市场的分析,进一步做好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的设计,以落实“求实,务实”的原则,做好教学课程设置与课程设计的调整等工作。使新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内容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要,改革一些不适应学生发展规律,市场发展规律的教学课程设计。注重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计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融合与渗透,注重2015年9月下旬刊•46•各课程的开设顺序,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了专业交叉、渗透与结合的特点。更加注重实践环节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符合教学模式改革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及社会用人的需求。

2.做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实施一般是不同的人采取的方式不一样,总体上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课堂的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拓展和特长发挥。二是要做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要积极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方式,通过他们积极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提升他们的能力。

3.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理念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培养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就是要竭力营造一个大环境,在全校达成共识、学校相关主管领导和教学部门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课时一般都压缩到很短,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把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活动、各类社团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

4.提高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第5篇

本文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双语教学为例,阐明了双语教学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双语教学实践中的五个重要环节,即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程考核方案等,探讨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双语教学;教学实践;课程评价

高职类院校办学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及市场紧缺的基础技能型人才,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职业技能课程开设双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双语教学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授课的传播方式。本文通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环境艺术设计》的双语教学,探索出适合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模式。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内涵是利用艺术设计的手段营造美好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双语教学是对现有教学手段的延展,通过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拓展专业视野。开展《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双语教学可紧跟专业理论发展的需要,将国外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及环境艺术设计的案例融入教学之中;加强双语教学能够满足行业国际化发展对高质量、高素质景观设计人才产生的巨大需求;加强双语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把握前沿的风景园林学科动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工具获取环境艺术设计知识的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专业学习来带动英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提高了教师在双语教学中自身的外语水平及整体素质。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思路

2.1教学理念

双语教学的定位是“专业学科教学”,而非“纯粹外语学习”。其教学的本质是将母语与外语相结合,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课堂教学,借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师生互动,营造更为轻松的教学气氛;课堂教学应以案例为引导,利用启发式教学,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和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的多重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双语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作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接轨的、符合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双语教学模式。

2.2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程建设改革的核心,这对课程建设改革是否成功至关重要。结合《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中英文双语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学习在景观设计和施工阶段中如何利用最先进的设计方案理念及施工材料和技术,并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及专业水平。

2.3教材选择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进行高质量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在《环境艺术设计》双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材的选择,更要注重教材的专业性、科学性、新颖性与启发性,并通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充实教学内容。选用教材推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程(英汉对照)———EnvironmentalartdesignEnglishtextbook》;《环境艺术设计制图(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英语》等。

2.4学生培养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本身存在理论基础不强,英语基础薄弱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针对这几方面,建议从大一进校就关注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培养,努力营造双语课程开展的氛围。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多种教学手段,能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环境艺术设计》双语课程在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并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学过程缺乏互动的授课方式。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独立搜索信息、科学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课程双语教学中更应多借助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更加有趣、生动和形象,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双语教学过程中主要依靠最新版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英文教材为主,同时结合最新的国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及设计方案实施的现代化技术和材料,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教学信息化手段的优势。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语课程的考核方案探索

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形式应该打破传统、单一的“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双语课程的考核分为以下三部分:

(1)学生的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

(2)课堂学生之间的讨论、发言、团队合作及师生互动(占总成绩的60%);

(3)设计作业提交和汇报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占总成绩的20%)。这样通过多途径灵活的考核形式来鼓励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及团队协作完成设计项目,进而提高其专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实践双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环境艺术专业进行双语课程还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双语师资严重缺乏。高职类院校能够承担双语专业课程的教师是凤毛菱角,因此,在师资队伍培养上,建议鼓励环境艺术设计教师能去国外进修培训,提升专业英语和设计的能力,并邀请大型设计类公司的设计师前来参与授课。

(2)艺术类学生英语水平较差。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语课程是针对二年级学生开设,在平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英语状况,建议先采取学生选课的方式,面向英语基础较好且对双语教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单独开设《环境艺术设计》双语课,这样打破年级授课限制,确保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双语课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在双语课程的学生中积极性和参与性。

(3)评价体系单一。目前对于高职类双语课程的评价仍然采用和普通专业课程同样的评价体系,即以学生评教为主,督导处打分为辅的方式。针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估,应结合学生、教师同行、督导处评分及企业评价四个方面建立一个评价体系。首先是学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中的教材选择、教学形式、教师授课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是教师同行对于双语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外语表达进行评价;再次是督导处对于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授课效果等进行评价打分;最后是通过企业的反馈,通过对接受过双语课程教学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英语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史雅静.在高职园林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尝试[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S1).

[2]陈展川,侯则红.园林规划设计课互动式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3).

第6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具有实用性和基础性特点的课程,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还应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因此,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只有将课程教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相关课程才能具有充足的发展动力。使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工作,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课程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当前环境艺术教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同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层次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学校所使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材内容不同、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课程中所展示的内容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改革应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大纲更加合理、科学、灵活,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2.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采用的方法主要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引导式教学、演示文稿、指导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部分学校还建立了实验基地,将实践教学法引入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当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设计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效统一起来,但距离工作实践操作仍有较大差距,影响了学校市场竞争力的发挥。

3.教学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较强,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若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落后,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少数,即便有些教师从事过类似行业,但在行业内积累经验较少,实践能力不强,且设计经验往往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传授给学生具有实践意义的设计理念。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给教学者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各学校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纷纷开始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课程与市场接轨,实现产学一体化发展。本文将以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对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讨。

1.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立

我校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实现以上目标,该课程主要教学方向为室内艺术设计、建设设计和景观环境设计三个方向,并提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在“创新性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建设方向”政策的指导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为框架的教学体系,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创新型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新模式。

2.教学模式的改革

(1)实践教学内涵的确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进的核心理念是“贴近大市场,瞄准国际化,服务产业链”,在此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建立“跨学科、跨专业、大中心、精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思路,为课程的长久发展提供了保障。(2)教学体系构建。在实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以期建立系统性、多层次、模块化和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基本框架和各部分内容如上图。(3)教学内容改进。首先,合理组织基础性教学内容,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其次,通过校企之间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最后,利用科研活动推动人才的培养。学校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图教师一起开展课题项目研究工作,将师生的科研成果合理转化为教学内容。(4)教学手段改进。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具有跨专业性,因此教学时可采取多人授课、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模式,使不同专业、不学科学的教师合作教研,将环境艺术设计所需的各类知识有机结合到一起,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时可根据不同主题划分模块,对各个模块的内容进行层次设计,由浅入深地讲解复杂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消化和吸收相关知识;利用项目教学法,促进企业专家和学校专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改进考核方式,增加考核形式,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考察学生的设计能力。

3.实践及评价

通过此次改革实践,我校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成果一: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了“交互体现式建筑构造”虚拟实践教学软件的研发工作,软件的研究和应用解决了课程枯燥、难以理解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果二:建立了“智能化交互实验室”,利用该实验室,可将互动教学、学术研讨、产品展示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联系。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素养在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应立足于本校的发展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对环境艺术课程进行改革,以期建立“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的系统化教学体系。

作者:李亚楠 单位: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80-83.

第7篇

目前,针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方面实践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十分重要,是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环境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不仅需要精练、简单,更应具备全面性、系统性。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现代化管理目标,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能够自主完成一些小型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专业操作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除此之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还需要增添地方文化特色,注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确保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能够长远发展。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并融入一些地方特色内容,寻求既能够培养专业人才,又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对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将教学建立在施工操作技能之上,加强对学生施工技术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实际施工操作的过程,了解和掌握施工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施工技能,使其在日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就业率。最后,工程预算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市场和工程经济意识,并结合市场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熟悉现代化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就业率和从业率,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

2.教学方式近年来,部分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仍采取固有的教学方式,过度重视理论化教学,局限于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无法适应现代教育要求,与现代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的实践性特点,高校需要加强专业绘图等教室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软件进一步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针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础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将设计灵感应用到实践工作过程中。另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对设计材料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设计操作能力以及施工工艺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现教学目标。

第8篇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15102

1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问题

(1)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矛盾。我们现行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多数课程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授课老师的教材为核心展开专业教学,这种模式中教师的课堂讲授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欲望。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比较缺乏,甚至可以说一些课程的教学几乎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这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以致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学生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全国艺术设计专业急剧膨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报考人数更是居高不下。在如此背景下,考进的学生专业素质急剧下降、基本功较差、文化素质良莠不齐等。好在作为年轻人,还保有对新鲜事物敏感的一面,能迅速地捕捉到潮流和前沿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群体。我们迫切需要改革我们的教学方式,对他们良性引导,让其在四年大学本科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并努力实践的。

(2)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不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独有的问题,但是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的艺术类学科,这个问题更加应该得到重视。特别是在郑州航院这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是我们的办学的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以此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总结学习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要推陈出新,开辟新的、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途径。

2实验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

根据实际,我们发现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们才能逐步掌握某种技能。而能力的提高也都是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特别是创新的能力更是离不开实践的,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需要不断地创新的专业,就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

创新能力最为一种稀缺资源有诸多因素对她产生影响,但是实践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课程的教育,注重实践课程设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互动,“产学研”并重,激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和优秀的企业合作,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目标。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和锻炼学生的创造力,这不仅是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符合国家当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

3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的几点思考

(1)更加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在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体论课程的程度,逐步加入实践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理论学习的问题,从而巩固理论知识,同时验证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2)不断加强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创新当前的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规律,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而且可以使实践教学的过程更加的生动,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使实验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而是艺术设计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从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改革成一学生的学习为主,老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通过各种突进,将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素质扎实的设计工作者请到课堂,为学生的实践课程做指导和交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的交流和学习。当然我们教师自己也要和设计单位合作,提高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准,能结合实际为学生讲解设计方案,现场指导学生的创作,真正体现实践课程的作用。

(3)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学生角色转变,把学生身份向准职业人过渡,使学生不断深入社会,了解行业的职业要求。例如在低年级的材料与构造的实践课程中,可以设置课题让学生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角度进行材料的选择,施工工业的选择,真正让学生走进建材市场,走进工地,实实在在地了解材料的类型、价格等。在工地上,让学生与施工人员交流,了解施工的工艺,甚至参与到施工的过程中。在高年级的室内设计课程中,以实际工地为课堂,那室内设计的一整套理论教学都和实际项目结合起来进行实践教学。这比老师在讲台上讲解更为直观、有效,同时以高校为平台,也可以让老师不流于书本知识,不简单的照本宣科,也能及时更新老师的知识结构,对整个专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4)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技师队伍的培养。德国著名设计艺术理论家范登堡教授说过:“设计艺术没有不言自明的公理作为支柱,根本而言,设计艺术并不是一门科学,它只是一个实践”。这段话非常深刻的说明实践教学对于艺术设计学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对学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必要。作为艺术设计的教师,要想带领学生展开专业的时间学习,那教师自身必须身先士卒、从我做起,积极投身到社会的实践中。现在很多高校强调“双师”型教师,就是对教师本身实践能力的要求。实践课程的开展不想理论课程那样可以事先都准备妥当,依据教材来教学,实践课程的展开需要教师更具有现场的应变能力和驾驭能力,只有当教师自己本身拥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才能把握好实践教学的开展。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专业的实践活动中去。

(5)通过校际校企合作,实现实践课程的与时俱进与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与教师科研的结合,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其自身实践经验反过来辅助于更新实践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加强交流,实现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性发展。鼓励实践课程开展与企业的合作,既可引进企业的技术支持,也可补充技术队伍,让学生的设计创意直面社会企业。同样,高校也同样可以成为企业法人,建立研究所或成立设计工作室,为教师提供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更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这方便很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4结论

我们一直提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必须将实践教学贯穿其中,让学生走进工作室,走进工地。在个体创作与参加综合课题项目的过程中,在具体实践性学习的同时收获超越知识本身真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代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学生唯有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才能将灵感、创意以及关于社会问题的思想通过实践寻求解决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才能真正塑造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艺术院校应该成为最具有创新源动力的发祥地。

参考文献

[1]陈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教育,2011,(1).

[2]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3]张志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析[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3).

[4]韩钰.论当代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出路[J].艺术教育,2009,(03).

[5]汤少哲.解读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6]蔡倩.江苏省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第9篇

环境艺术设计是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共同作用的学科专业群。其中,美术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美术的审美观念始终贯穿到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二者关系非常密切。现阶段,各高校常用相应的指标衡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可行性。笔者研究发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即注重规范核心内容,鼓励拓展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新型教学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对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知识构架通常随着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和知识与技术手段的更新而发生变化。据美国教育部门调查研究显示,上述标准往往以五年为期限进行审核修订一次,因此要求国内紧跟国际发展步伐,保证各高校五年审核修订一次教学模型,与此同时,各校教学控制体系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根据教育部制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意见和学院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我院“学以致用”的办学指导思想及本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确定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在部分专业基础课中完成知识的传授,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中主要完成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专业选修课中适当扩宽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范围,在全院选修课中加强培养人文知识素养、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做到就业上岗能称职、创业发展有潜力、就业面向可扩展。这样的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是专才,在艺术设计领域是通才。

(二)国外的室内设计不等同于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

无论从经济角度看,还是从技术角度看,国内与国外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国结合自身的基本国情,有针对性地借鉴和汲取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为确保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控制体系构建的高效性,需要着眼于市场,结合我国各学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和需求,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构建。随着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与技术手段的更新,这一标准也将随之变化。根据美国的同行业经验:这一鉴定标准在5年之内根据新发展至少要进行一次审核修定。国内的各校教学模型一般也是5年左右修订一次,教学模型和教学控制体系的修订应该是同步的。

(三)建立自负盈亏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监控机构

目前,国内需要加快成立起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监控机构,该机构内上至执行主席、项目经理,下至日常办事人员和鉴定人员均是兼职。同时,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监控机构所用的全部经费均来自于申请达标的学校所上交的费用和公司、个人及协会所赞助的费用。组织不同的人员组成理事会,理事会作为全权决策机构,承担着重大事务决策职能,其中理事会的每位成员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和实践的组织。另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监控机构下设三大委员会,包括鉴定委员会、标准委员会及研究委员会。鉴定委员会、标准委员会及研究委员会均参与环境艺术教学过程。其中,鉴定委员会承担着评定所有申请学校是否得以达标的职责;标准委员会承担着各项教学标准制定、修订及实施等职责;研究委员会承担着研究室内设计新课题等职责。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评定工作顺利开展,需要由鉴定委员会组织资深环境艺术设计师和教师成立鉴定人员机构,并明确该机构的职责权限。对于参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的相关人员来说,能够参与到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监控机构工作,不仅是一种重大责任,而且还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因此期望每位工作人员能够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为了使申请学校顺利达标,学校内全体师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因此需要鉴定委员会工作人员在不违背鉴定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尊重和珍视申请学校的劳动成果。申请学校应向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监控机构交纳一定的费用,得到各项标准手册,之后申请学校需严格按照手册内的各项标准开展工作,进一步提高申请达标率。除此之外,申请学校需组织优秀毕业生、专业设计师、资深教授及在校学生构建顾问委员会,并由其承担协助自身检验的职责。顾问委员会不仅能够准确评判申请学校的现状,而且能够帮助申请学校制定改善方案。环境艺术教学监控机构接收到申请学校递交的申请资料后,选派三位鉴定人员(一位是资深教育工作者,一位是专业设计人员,一位是代表教学或实践的任何一方)到申请学校实地鉴定。环境艺术教学监控机构需着重鉴定校方综合资料,因为这份资料详细阐述了申请学校将怎样达到各项标准。实地鉴定人员在前两个月获取到申请学校提交的“自我鉴定”资料,对申请学校形成一个初步了解。之后,依据环境艺术教学监控机构的鉴定标准,确定实地鉴定的重点,实地鉴定工作为期三天,在这三天之内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审查教师安排给学生的作业是否符合教学准则;审查教师和校长的教学态度是否违背教学准则;听课,审查其是否满足教学准则的要求;参观学校的教学设施,审查其是否达到教学标准等。鉴定人员完成上述鉴定工作后,需撰写一份关于鉴定过程和结果的报告,并将其提交到理事会,理事会经审核确定申请学校的达标年限,超过达标年限时,需要学校重新申请达标。

(四)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设计室内环境

第10篇

关键词:环境技术设计;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国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被各院校纷纷设立。然而,对于该专业应当如何开展教育和培养的问题,一直受到许多议论。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期望能够对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环境艺术教学的现实状况和弊端

(一)关于人才定位

设计教育的价值已经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不少政府已将设计教育列入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少世界企业也将设计看作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设计教育也应当要贴近时代的需求,当前设计人才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类:管理型、决策型和实用型。当亲各高校主要培养的人才是实用型人才,这是由社会需求所决定的,所以环境艺术设计所培养的人才也应当是这一类型的人才。实用型的设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知识,包括管理知识、工程知识、人机工学理论等等,此外还需要有职业道德和素养。

(二)关于课程设置

设计类院校与专业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其中之一就是“纯艺术类教育与艺术设计类教育的区别何在”。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就是探讨专业课与基础课该如何配置。纯艺术类以及设计类的基础课程,一般是指色彩、素描等等的课程,笔者认为,课程的安排应当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生源质量等都能因素来确定。然而一些地方艺术院校在生源质量、办学条件上都比不上国家部属的院校。国家部属院校的生源质量较高,每人都经过了几年的基础性艺术训练之后才入学的,他们在大学刚入学时不需要再进行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而地方院校的生源则比较差,在入学以前普遍只经过一两个月的艺术训练,对艺术的理解非常有限。因此每个学校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设置课程的安排,不能做一刀切的规定。

(三)关于师资和硬件

设计类专业的开设与十几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增长,然而在此过程中,不但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就连师生比也达到了非常不平衡的比例。十年前的师生比是一比几,然而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一比几十。师资不足的情况非常明显,这所直接导致的直接结果显然是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下降。教师在巨大的教学压力之下开展工作,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此外,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不少刚毕业的艺术院校学生刚从学校出来就变成了讲台上的教师,他们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学质量也有不少的影响。师资流失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流动趋势,分别是“从地方到中央、从内地到沿海、从沿海到境外”的方向。

二、关于教学改革的几点举措

第一,每个学校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生源质量、教学条件等等,在保证基础课程不被减少的基础上,对课程的顺序和设置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调整。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动手能力。重视计算机的运用,培养学生较高的计算机辅助使用水平。第二,贴合时代要求,结合当前市场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向学生传授更多关于现代企业管理和组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深入了解环境设计以及相关管理项目的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对于设计市场的经济意识和灵敏度。第三,将培养施工技能和操作技能作为教学基础,对施工技术进行强化性的指导,更多地开设可供学生操作和实验的课程,使学生在动手实验和课题操作过程中学习更多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有机结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第四,注重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师新人开展培训课程,以多种形式举办教师学习活动,比如举办公开课、征文比赛等等。新的师资队伍应当被积极鼓励参与培训,他们应当被安排更多的社会实践,以丰富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实践阅历,使得众多教师新人获得教学水平上的提高。环境艺术专业应当有自身的专业特色,应当结合社会的需求,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意义,安排更多实践课程,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应当让学校与企业合作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的机会,以提高操作技能,学习更多关于项目验收、项目管理、材料选择、投标报价以及工程决算的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被各院校所相继开设,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对该专业的完善和改进显得更加刻不容缓。虽然现实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生源质量问题、课程设置问题、人才定位问题以及师资队伍过于年轻的问题等等,但我们依然坚信,该专业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有找到科学合理的改革方向,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实践

1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问题

1.1传统教学观念的改变

环境艺术设计它是应用型极强的专业,在艺术的领域中不断超越着,我们国家因地域不同而导致办学条件和学习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艺术的理解也存在很多不同见解,纯粹的艺术也是包含了个人的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艺术的表现形式需要更多的方面来体现。一味的按部就班教学模式始终将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环境设计专业要求是适应社会发展步伐,同时也是服务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需要的新型人才。

1.2实践教学理念需要提高

实践是理论的另一种诠释,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关键所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这个专业则更多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实践的根本意义。

1.3缺乏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

目前此专业的教师因长期受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不自觉的维持固有思维,保持自己受教时的观念和授课方式。加之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到高校传道受业解惑,缺乏实践技能和对待本专业未来社会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忽略了理论教学导致学生毕业无法很快的适应社会,教师也未对实践重视,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慢慢偏离行业发展需求。

2教学改革思路

2.1教学改革的体系优化

以人为本,各尽其才的教学体系是创造人才的主要战略,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和其他非艺术类学生不同,其主要在于学习的方法及所学的东西兴趣爱好都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重点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新思维设计表达能力,这些方面都需要我们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挥空间,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更好的练习和锻炼专业素养,通过这些让学生体会自己的专业,不至于盲目的选择专业,给自己增加压力。

2.2依据教学特点构筑专业知识点

作为实际应用型的学科,环艺专业受市场的影响极大,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同于市场及时代的需求,那么如何适应教育模式的发展规律,又能寻求真正的培养方案呢?那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成为解决该问题的答案。对此,学生还要具备发散思维能力,思维提升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本质就是设计创新、创意创新和产品样式创新等。教学中尽可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就是教学的本质所在。环境艺术专业具有学科间交叉碰撞多的特点,所以,本专业设计教育必须使设计者掌握专业的多个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学生能够掌握严谨的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养成是学生掌握逻辑性思维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通过某种媒介来表现对作品的独到见解,学生对环境设计实践过程的整体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根本意义。

2.3教学改革新突破

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新的艺术形式的奋斗目标,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知识理解为主,再通过虚拟的课题加以修饰来完成的,对于学生而言,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虚拟的基础上开展的。这种传统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注重专业知识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匮乏。所以我们要从本质上改变教学模式,通过一些课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达到领会知识的同时也能开发自我潜力,并能渐渐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环境艺术课程的实践性

实践环节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最重要环节,之前也说过本专业性质具有较强的交叉性,而国内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形式主义,对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的现象,理论教的多,实践应用的少。实践环节其实是环境设计这个专业最重要的环节,社会实践本质是走入社会,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上就要不断进行社会实践,来验证自身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是新时代的国之栋梁,总之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这也要求学校在校外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单位,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和实践,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快的掌握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快融入到第一线的专业需求方向,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也是自我提升的体现。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校和校外企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这种实践性教学对教师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第12篇

关键词:乡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一、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出现了一种现象:“小城镇建设的城市化,大城市建设的欧美化”,大量城镇、乡村的自然风貌遭到破坏,乡土人文特色也渐渐消逝。因此,对于地方乡土景观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以及对地方乡土景观设计的探索就变得至关重要。高等院校是培养和输送各类各级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摇篮,其以人才集中、知识水平高及技术力量雄厚为优势与特点。大多地方高等院校目前都在秉承“立足本地、积极参与、全面深入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着力研究乡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校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继承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创造宜人生活环境的重要社会任务,无疑会在“乡土文化复兴之路”上担当重要角色。所以说,将乡土文化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二、改革的方法策略—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

信阳行政区包含2区8县: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息县、淮滨县、光山县、商城县和新县。自古是南北过渡地带,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地貌以山为主要形态,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倾斜,独特的地质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孕育了灿烂的城市和地域文化。信阳师范学院坐落在信阳市贤山北麓、浉水之滨,西临“长淮明珠”南湾湖,南望“云中公园”鸡公山。师院一直坚持科学研究与促进教学相结合、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在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师院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厚的科研政策、丰富的文化积淀,为环艺设计专业的乡土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沃土。1.信阳的乡土文化特色首先是茶叶文化,信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素有“茶叶之乡”之美誉,它的茶俗文化、茶馆文化、禅茶文化、茶艺茶道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目前,信阳地区通过茶产业、茶叶观光园建设,打造了一批生态茶叶观光园和景观带,实现了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业互促发展。其次是红色文化,信阳属于大别山区,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所在地,被誉为“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革命根据地发展时期,队伍达到近50000人,地方游击队伍达到20万人,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其红色革命遗存数量众多,分布较为广泛。第三是民俗文化,信阳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地方特色浓郁的皮影戏、花鼓戏、嗨子戏、灶戏、推剧、光州大鼓等戏曲种类;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寓意吉祥的剪纸艺术;采撷北汴南苏艺术之长的淮滨绣品;兼具中原、荆楚特色的饮食风俗等。第四是建筑风水文化,信阳有“背山面水”“水聚明堂”“隔河望虎”“阳不对顶,阴不对岙”“歪门斜道”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选址规划方法;有排架、龙门架、五架、七架、九架、八字架、七字架等多种传统民居木构架形式,地域特征极为显著。2.信阳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信阳师范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互动与课下独立探索两个层面开展教学改革活动。(1)调整授课思路,将信阳乡土文化渗入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典型的信阳乡土文化知识作为素材,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红色旅游景观设计时,可以利用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素材,这样不仅可以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可穿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乡土文化小知识,例如讲到建筑规划设计时,适时讲述信阳传统民居所具有的“背山面水”“水聚明堂”“隔河望虎”“歪门斜道”等有趣现象,并讲清楚这些外部表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依据,从而使学生能够了解信阳传统建筑特色,并对信阳乡土文化产生客观的认识。在考试时,将信阳乡土文化知识以名词解释、论述题等形式加入其中,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积极性,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教学质量。(2)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学习信阳乡土文化的积极性除了课堂知识传递外,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主要通过组建科研小组、设计实践小组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课题”为核心组建研究小组。第一,通过团队成员的合理搭配,实现优势互补。第二,选定适当的研究题目,如信阳的传统民居艺术研究、乡土植物研究、民俗艺术研究等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深入探讨的课题类型。第三,设计恰当的调研计划,通过合理安排调研时间、明确调研任务、着力运用先进调查手段,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掌握第一手素材。第四,归纳总结调研成果,最终形成完整的研究报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秀研究成果开发成教学课件、音像、视频等制品,以实现信阳乡土文化的广泛传播。以“乡土设计”为主题开展设计实践活动。通过对信阳地区自然景观和民居建筑、民间风俗等人文景观构成要素的发掘和研究,提炼出最具地域特色的乡土元素符号,并将其应用于具体设计项目之中,通过不断实践,探索出信阳乡土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三、小结

乡土文化是由地域自然环境条件和传统文化积淀融合所产生的,是当地居民长期适应自然环境以求得最理想生存条件的结果,值得被继承发扬。将信阳乡土文化应用于信阳师院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从实际出发,将乡土文化视为教学资源,以恰当的方式植入实践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利于文化的传承创新,同时也为其他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于兰兰.信阳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张晓峰.信阳市红色旅游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5,39:202-203.

[3]郭瑞民.豫南民居[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第13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优化策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和科技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随之人们对美的精神需求也更加迫切。艺术与文学绽放出迷人的光彩,人们的审美趣味愈加倾向于人性化。在这种背景下,景观设计逐渐成为现代装修行业的代表,受到了消费市场的追捧。景观设计适用于大空间如广场、公园等的设计,涉及对材质、软装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规划,从而使景观更加宜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带给人们心灵的抚慰。景观设计要考虑人的需要,将以人为本贯彻到整个设计理念中,涉及人体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从多方面满足受众的需要。景观设计行业热度的提升,促进了对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旨在培养专业的景观设计人才,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并使其掌握景观设计流程与具体的设计操作方式。如何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质量,进一步拓展其课程建设的创新维度,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各国都在大力推动本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标准下,部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仍然相对滞后,需要根据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一定调整。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更倾向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观念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囿于对书本知识的被动学习,而缺乏结合实际工程的具体理解;同时,测试体系围绕测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难以考查学生的具体设计能力。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消费市场的审美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仍然遵循旧有的艺术审美价值理念,未能将新的审美体系纳入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迎合时代的需要、满足消费市场的审美需求。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的落后,影响了高校对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专业人才进入社会后在具体工作实践中的能力发挥,难以让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设计出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景观设计作品。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理念与当前人才培养需要、设计风格需要之间的不一致,阻碍了景观设计人才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2.教学设备有待更新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艺术设计教育打开了更为宽广的维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操作能力,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具有边缘化和多元性的特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更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介入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令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投影、计算机等设备,学习专业涉及的软件操作,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讲授的专业内容。目前,一些高校的教学设备难以保障实际教学的需求,计算机设备老化、实践操作设备陈旧等问题突出,一些教学设备形同虚设,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跨学科领域的特殊性,学生要学习更多相关专业的知识,以满足日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如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甚至还有建筑手绘、3D建模等专业知识。因此,对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设备的强化不应仅限于设备的组建,而应该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领域作为一个整体,构建包含各领域相应设备的工作室,从而真正满足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需要。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设备建设中,部分学校难以实现工作室制的一体化设备构建,更谈不上对系统性硬件设备的整体维护,很难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优化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被动学习专业知识,教师本位的思想成为教学的主导。在国家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当下,素质教育理念得到广泛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教学宗旨。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固有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陈旧思想,而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转变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营造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接纳和吸收专业知识。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为侧重,课程检验方式多为检测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试卷测试,难以考查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景观设计要求学习者不仅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应对实际设计项目的能力,同时具备相当的审美能力。因此,以往的授课与测验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改革景观设计课程测验方式,从单纯的理论测试转变为项目操作测试,真正让学生能够通过测试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并在一次次测试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2.与市场挂钩,理论结合实践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是输送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端口。高校对社会与国家的人才输送,决定着国家与社会的未来发展。走向社会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生力军。因此,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相当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在企业进行新的培训后才能真正投入实际工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与社会项目挂钩,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设计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自身的综合专业能力。高校可以考虑构建景观设计工作室模式,让学生自主分组,参与到工作室中,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参与社会项目或相关的专业比赛,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一方面,在参与社会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消费市场对景观设计的审美需求,并在实践中学习项目设计流程;另一方面,在工作室的项目小组结构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在团结协作中体会步入社会后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而提早锻炼自身的社交与专业素养。

3.提升教师能力,转变传统思维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心理,从而影响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与学习心态。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同样受到这种新的信息传输与接受方式的影响。信息时代为人们带来的知识共享的便利,使人们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深入探究知识的内涵。相较于以往,学生能够接触的信息更为广泛,思想更加活跃,但相对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研究。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就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首先,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并提升专业素养。一方面,知识面的拓宽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生成为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共同推进课程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新想法、新观念,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深入发掘景观设计的内涵,并不断吸纳新的景观设计精髓,以扩展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教师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并在景观设计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思路,拓展学生的设计维度,担当起课堂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深度。

结语

景观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企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巨大需求。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我国景观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创新改革刻不容缓。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满足时展的需要和国家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具有完备硬件设施的工作室模式,等等。因此,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进行适当优化,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同时,改革测试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校与市场项目的结合,促进学生尽早实践,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并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强化其知识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景观设计课程的优化,提升了景观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景观设计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助益。

参考文献:

[1]李洁,刘捷.批判性教学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时代教育,2014(11).

[2]申迎迎.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1).

[3]黄艺.谈景观设计快速推演的教学探索.现代装饰(理论),2013(1).

[4]夏远,党亮元.浅谈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尺度观念的培养.美术教育研究,2013(10).

[5]华琴.基于体验和感知为主导的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探究.现代装饰(理论),2013(10).

[6]张雪.高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读书文摘,2016(24).

[7]姚辉.景观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园艺,2016(14).

第14篇

网络资源琳琅满目,但开发者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资源进定位与建设。从对目前涉及环境艺术设计的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大体可以分为教学型、研究型、商业型三类网络资源。

1.1教学型网络资源利弊分析

教学型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各教学机构建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教程等。该类型资源具有开放性、研究性、自主性学习的特点。目前高职院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大多内容和功能与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资源库偏重素材库、交互程度低、内容更新速度慢、与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脱轨等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使用率。

1.2研究型网络资源利弊分析

研究型网络资源主要包括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及专业团体建立的网站,如设计在线、中国室内设计网、以及有关设计论坛等。该类型网站主要政策法规、理论研究、国内外行业动态、最前沿的设计思潮以及各级设计竞赛信息。它具有前沿性、学术性、交流性等特点,但该类型资源偏重于理论与概念性、高端性设计,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才有所帮助,普及性不够。

1.3商业型网络资源利弊分析

商业型网络资源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咨询机构建立的盈利性网站,如室内设计联盟、装饰材料网等。网站主要用于企业与设计师宣传、工程招投标、案例欣赏、装修知识介绍等。该类型资源更新快、针对性强、与市场接轨最为紧密,但因其商业性特征,服务对象主要是客户,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不多,学生很难参与其中。

2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建设思路

网络化的开放性特点可以将专业教学的优势与劣势都展现在公众与行业面前,接受透明公开化的监督,这无形中提升了专业与企业发展一样存在的生存危机感。用课堂、工作室、公司这些面对面的小群体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到网络大群体交流的立体信息化教学模式。具体思路如下:

2.1建立网站对同行业网站、装饰企业和装饰建材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后,结合专业课程及内容合理划分版块,按版块内容设立项目组,让学生走向市场,通过资料收集、实际参与等方式,完善各版块内容。

2.2建立工作室(实体公司)工作室实行导师制,在网站上设立专栏,及时展示在校师生和毕业生的优秀作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接受公众的考核,打造特色的教考分离,进一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3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内容

基于网络平台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就是以教学与商业相结合的网站为平台,以工作室(实体公司)为基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各种“专业信息”的传递,进而扩展教学内容,最终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

3.1“装修建材”版——基础知识积累平台

该版块可将同城装修建材市场搬入网站,实行实体店与网络店一对一关系。由一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市场进行网站宣传、信息收集,经整理分类后上传。该版块为《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装饰工程与材料》等课程的学习作铺垫,方便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同时,了解工程材料知识。该板块为收费项目,广告费一半用于网站建设与推广,另一半作为学生勤工俭学的收入。

3.2“案例欣赏”版——设计前期调研平台

该版块定期更新国内外最新的设计参考案例,由2年级学生按设计风格进行收集并整理上传。该版块为《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作铺垫,为学生做虚拟案例设计与实践型案例设计提供丰富的调研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与设计表达能力。

3.3“装修服务”版——基本技能训练平台

该版块可为同城客户提供免费测量、制图及咨询服务,主要为学生在学习《设计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提供实践训练机会。二年级的学生要在该平台上注册个人信息,建立个人平台,完成的服务内容及时上传,教师定期检查,以其服务数量和客户评价作为相关课程的重要考核依据。

3.4“寻找装修”版——实际项目操作平台

该版块定位为同城企业、设计师、包括专业能力强的在校学生展示和业务联系平台,客户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招标信息。该平台为学生完成《室内空间专项设计》、《室外空间专项设计》《、施工预算与决算》、《毕业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实战平台,三年级学生个人或团队通过承接或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结实的基础。

3.5“精品家园”版——实践成果展示平台

该版块主要为校建企业、工作室师生和优秀校友提供展示平台,重点展示完成的实际项目、优秀学生(包括已毕业学生)的作品,并及时国内外各类专业设计比赛,展示我校学生的参赛作品,这也是办学成果重要展示平台。

3.6“专业论坛”版——行业学习交流平台

该版块主要是行业知识学习与交流平台,校内外专业人士可通过该平台上传专业知识,交流工作心得,客户也可以参加提问交流。该板块内容涉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有课程知识。

4结语

第15篇

“环境艺术设计”是我国最近几年才设立的新专业。由于是新专业,因此新专业的建设目前只能是在实践中积累。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认为,高职层次的教育是不同于本科层次的教育的。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不是“设计师教育“。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具备正确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能尽快适应本行业就业岗位的“准设计师”或“准人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丰富,能解决环境艺术设计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情况

我院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时间也不长。具体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安排和规划该专业的项目,同时对现有师资进行了大量的授课培训和辅导,通过课程-项目-任务-评审等过程,对该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从目前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反馈情况看,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教学组织形式多样。项目教学的组织不同于一般教学法的课堂组织。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本身要求其组织形式必须是生动的、多元的。项目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往往以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力应用,直接丰富了该专业教学的组织形式。

(二)学生学习热性高涨。我们常说最好的老师是兴趣。通过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个项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回归。项目教学法赋予了学生表现才能、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教师的执教能力变强。再好的教育方法,也需要老师来引导和实施。师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法”推行的关键。项目教学法对教师在课堂把控、课堂组织、知识讲解、项目解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推出的教师下企业锻炼和年轻教师下企业挂职以及教师企业工作站等方式对提高教师项目构建能力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项目。项目是否适合,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是否具有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教师必须深入到行业企业。通过对行业企业各岗位职能要求的认知和熟悉程度,根据工作过程化的理念,对项目进行合理的构建和安排。只有被行业应用的项目内容,才具有教学的价值。

(二)构建新颖的师生课堂关系。项目教学法对师生课堂关系提出新的要求。项目教学法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提高项目处理的能力。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师是负责引导学生、负责解答学生的困惑。并且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带着项目,带着问题,来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