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范文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特征;实施策略;意义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中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一、案例教学实施策略

1.教师的“三导”角色

教师在整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当“三导”角色——“导航”、“导游”、“导演”。既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的诱导学生,或给予提示、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不发生偏题或跑题,同时也使讨论中的争论能深入开展下去,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当然,讨论中也要求学生能坚持正确的意见,勇于纠正错误的观点。

教师在积极扮演“三导”角色的时候,切记充当“三员”角色。一当“演说员”,从头至尾只顾自己发表见解,不注意调动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二当“评论员”,对学生的发言评头论足;三当“仲裁员”,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更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除案例的提供、课堂结束时的简短总结由老师完成外,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结论都要由学生来独立完成,当然教师要积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使学生能充分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地鼓励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发言。对那些观点不成熟甚至很幼稚的同学发言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打击其积极性。

3.案例的萃取

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材料的选取,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传统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例如在地理必修下册农业地域类型部分中就选取了一些具有明显代表性的案例,教材案例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不用。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2)从多种媒体中选取有用的案例。现代媒体多种多样,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他们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的优势,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弥补了教材上一些图、文、数据相对滞后的劣势,平时要注意搜集,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把一些媒体中出现的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信息及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地理知识,精选设计为典型案例。但是选取一定要遵循“热”(热点)“精”(不贪大求全)“度”(深浅难易)三字原则。

(3)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设计案例。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获取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只提高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例如,在讲气候与季风时可以提供给学生三国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破曹营火烧赤壁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案例材料,然后课堂讨论解决问题。

(4)模拟情景。在讲授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假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深入其中,通过对情景的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然后再把得到的结论运用与课本知识中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农业的区位时,可以假设给你十亩地,你如何利用好这十亩地?如何才能获得较大的产值?需要考虑哪些问题?等等。

案例教学是是一种独特的学习形式,它可以极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选择和决策,还要重视让学生从案例学习讨论中获得某种经历、感悟和学习的技巧与方法。

二、案例教学意义

1.能使学生对复杂的实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学生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而认识纷繁复杂的现象是前提。单纯的抽象讲授无益于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实际中的零碎材料来使学生了解实际,但是它们不生动、不系统,效果亦不佳。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从而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际的形象逼真的表象。

2.能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M·瓦·根舍因指出,在《帝宾根决议》中写得很清楚:“精神世界的本源现象是可以个别由学生真正理解的事实的例子来加以说明的”。案例具有典型、形象、直观等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易于学习、理解,通过案例教学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印象,有利于学生将教育知识内化为教育信念和能力。

3.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每个案例都有核心部分和技节部分。学生要排除枝节部分的干扰,重点把握实例的核心部分。核心部分与理论有密切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简单联系,有时一个案例对应着三四条教育观点。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案例中蕴藏的观点,也需要从案例的线索中引申开去,创造性地评说案例所反映的现象,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4.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阅读那些生动、还真的案例,往往能震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加之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励其情感,并使认识和情感有机结合,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

案例一般都按问题——后果——原因——可持续发展——参与意识的模式编写的。案例所蕴含的背景能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探究的兴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直观、形象、典型的案例,有利于将抽象地理知识形象化,地理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及原理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进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变换思维方式,大胆创新,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解决措施

将案例教学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一方面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运用案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培养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一、教学中注重地理案例的积累

从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现状来看,对地理案例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获取更多的地理案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周边存在的旅游资源等地理资料建立一个教学案例,如此一来既能够满足学生对地理学习的要求,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章节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的教学时,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日本富士山两个案例结合起来,学生既能够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又了解了冰山与火山的相关地理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师在讲“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个章节时,将第二节与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实现了联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我国的小麦、水稻两种主要农作物进行了特点分析与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二、加强地理案例的精选与优化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带有明显的目的性。精选出更加符合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中需要选择具有典型性、全面性、启发性的教学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全面理解。

例如,某教师在进行“钱塘江大潮”这个案例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钱塘江大潮的景观,特意播放了一段视频与图片,在这种刺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钱塘江之所以如此壮观是因为什么?在什么时候能够最好地观赏到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思考或集体讨论,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与运用以往学到的知识去思考老师的问题,同时在教师的指点下逐渐完成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

关于高中地理的案例分析,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主体,在日常教学中不仅需要积累地理案例,同时还需要精选与优化案例,再在此基础上加强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1.案例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每一课时的内容都有非常真实的案例,杜绝了泛泛而谈的现象,注重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借助经典的案例将知识点的概念、原理进行阐述。利用实际例子进行授课,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将教材的可读性进行了增强。例如:在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当中,《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习中,通过对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的比较、经济发展的比较举出实际的案例,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又例如: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主要以黄土高原、德国鲁尔区、南水北调三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不同的区域资源以及人类活动,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困难以及问题是不同的。其中,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可以利用以点概面的系统分析,借助成功的治理经验,对其它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在利用案例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中探讨的地理问题进行将探究,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以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当中《旅游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例进行授课。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们收集了所在区域关于旅游业的情况,进一步从积极以及消极的层面收集了旅游业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对旅游开发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探究。这些知识点在学生以往的学习过程中都有涉及,已经初步学习过农业以及工业、农村以及城市等人类相关的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具体的治理方式。在教材当中,所列举的例子,学生利用自己阅读便可以读懂,但是对于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对旅游开发进行分析,探究旅游开发在地理环境中造成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保护方案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欠缺。这样的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的非常密切,利用教师对课题进行教学之后,使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原因有感性的认识提升至理性的认识。该堂课程首先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之后在课堂之上与教师和其它同学进行讨论,对教师提出的“青山旅游开发”实际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以便学生总结为什么该项旅游业能够成功,借助以点概面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其它区域旅游的开发有什么积极的影响,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进行总结与分析。

3.案例教学中应用注意的问题

3.1案例教学不能取论学习。在高中的地理授课当中,虽然一直都在强调要将传统的授课进行改变,但是不能全完将传统的授课形式抛弃,要对传统授课当中的连贯性以及基本知识灌输继续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3.2案例教学方式的应用要与整体教学环境相互配合。为了更好的将案例教学当中的优势发挥出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不但要进行以点概面的系统分析,应用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教师还要具备非常强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讲授。例如:在《剖析自然灾害》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国内外著名的自然灾害实例进行讲解,如:印度洋海啸、巴基斯坦大地震、美国的龙卷风灾难、缅甸台风、中国四川地震等。借助一个地方的自然灾害的预防、灾后救援以及重建工作,以点概面的进行系统的分析。3.3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授课形式,当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学生还是会感到有一定的界限,对于自己的思想以及认识不敢完全表达出来。所以,教师要将自己的位置摆正,主动走进学生中间,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例如:在环保辩论会中,如果教师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动参与学生的谈论,而是依然用教导的姿态与学生进行节流,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想法完全表达出来,因为会害怕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教师对其进行批评。因此,教师要主动融合到学生当中,尽量消除学生的心理防备。

4.结束语

总之,在案例教学当中,要将教师的引导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进行充分的发挥。不但可以借助实际的案例进行授课,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还对学生有非常好的启发作用,有益于学生快速对地理知识有所掌握,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实现地理教学的目标。

作者:李露 单位: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参考文献

[1]宋成城.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

第4篇

一、对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主体进行充分了解

当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由此可知,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主体应当是广大学生。以下从学生角度出发,就教学案例的开发展开探讨。

(一)端正学生对案例开发的态度

作为学生对地理案例教学持有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因素,其一,行为因素。指学生针对教学案例开发存在的行为意向等,比如在上课前将一些素材提供给教师;其二,认知因素。指的是学生对教学案例开发的认识与评价等,比如对案例开发影响自身学习的一些看法;其三,情感因素。指的是学生对教学案例开发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比如对于案例讨论不够喜欢。由此可知,教师为顺利进行案例的开发工作,就需要及时了解学生有关案例开发的态度,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进而端正学生对教学案例开发的态度。

(二)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扎实的理解

分析相关实验得知,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这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同样适用。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其中有哪些知识会影响教学案例的开发,以及不利因素影响的有效避免方法,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的开发。

二、对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目标有明确认识

(一)以学生特点为依据开发地理教学案例

在对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进行开发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际个性特点、行为方式、态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确保案例开发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发展相符。例如,教师在利用“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这一教学案例时,可根据学生好奇心重这一特点,提出以下问题: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海平面近年来会上升得如此之快?人们可通过哪些措施将海平面不断上升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这一案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他们会主动寻找结论,积极学习。

(二)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开发地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师以教材内容及单元目标为依据,进而确定课程结束后应产生的效果。除了是教学顺利开展的依据与动力,教学目标也是各项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如果能设置科学恰当的教学目标,并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就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以学生反馈的信息为依据,实时调整教学进度。

三、对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渠道进行熟练掌握

(一)熟练掌握地理教材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出现了含有大量教学案例的各种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给地理教学案例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素材。例如,在开展有关“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这一案例,对工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并对其布局的主导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展开比较。除了高中地理教材,教师也可从初中等其他学段地理或其他学科的教材中开发并提取有用的教材。

(二)熟练掌握报刊、网络等信息化资源

当前,报刊、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重要工具与渠道。因此,在开展地理教学案例开发时,教师可利用现代媒体获取丰富的素材。例如通过互联网,我们可找出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地震的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缅甸等国,死亡人数超过16万,造成极为惨重的大劫难。通过开发此案例,从而将全球火山、地震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揭示出来。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地理案例 特征 成效 不足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传授学生“知识”的方法,还包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知识”的同时渗透“学知识的方法”;在让学生学“知识”中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整合,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

1.选编地理案例

这是实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选编高中地理案例,一是学习地理案例的编写知识;二是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高中地理教材和热点地理问题;三是在正确的原则指导下,符合地理客观实际,精选案例,切忌“信手拈来”。

2.高中地理案例的类型

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将所选案例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如《茫茫宇宙觅知音》、《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等;讨论式如《宁启铁路扬州段开通对家乡的影响》、《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式如《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身边的污染及人们的反映和能做的小事》;调查式如《扬州乡镇工业的类型、特点及发展方向》、《家乡河流的现状、变化、原因、危害及对策》等。

3.运用高中地理案例

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主要在课堂内展开和进行。首先是教师提供和呈现高中地理案例,呈现的方式是多样的,有印发地理背景材料;有学生、教师描述、介绍;有电教手段放映、模拟再现实际情景;有学生角色扮演、记者采访等形式。其次,分析和讨论高中地理案例,教师根据给出材料和相关的条件(包括课前),提出要求,进行师生互动分析:将高中地理案例的内容和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高中地理案例与道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规律。学生经过准备,包括阅读资料、调查访问(课前)、构建图示、分析资料、讨论问题、寻找方法、作出决策,进行发言交流。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研讨和学习、探索。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和评价:对前一阶段的案例教学进行概括和提升,即时表扬和肯定学生们的成绩,特别要鼓励那些虽有不足或明显错误但富有创意的发言、建议、想象等;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弥补。最后,给学生“布白”:提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留一段“悬念”,促使学生拓展视野、调整视角,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这一程序可以看出: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必须进行独立的思考,略结论、重思维过程的养成。这与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异曲同工。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三个鲜明特征

1.以学生为主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非常注意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能力,运用许多幽默、故事和儿童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地理问题,我就以极大的热情去组织教学:

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死亡人数超过16万,造成有史以来最为惨重的海啸大劫难。我结合到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一节的内容设计了《地震·海啸和高中地理学习》这一案例进行教学,满足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本案例全文发表在2005年1月4日《扬州晚报》)

再如2005年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学生对此比较关注,希望老师介绍有关背景知识。于是,我在6月5日前后结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途径”和第八单元“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两节内容,设计了《世界环境日的由来和历届主题》案例进行教学,还发动学生以“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中国主题)每人自编一份宣传的手抄报进行展出,学生们对地理课的兴趣更加浓厚。

2.重视实践和归纳

案例教学的教育性寓于它的实践性,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教育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真切了解、认识实际状况,增长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地理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的教育价值。案例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尤其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查、访问和野外考察为重要形式。学生围绕一个个高中地理案例,收集地理资料、组织环境资料、分析地理资料来回答高中地理案例中的问题,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而且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拓宽学生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的渠道,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条件,完全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地理能力培养的目标。例如:当前农村中的河流污染相当严重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结合高中地理第八单元“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一节内容,,我设计了《家乡河流的变化、原因及对策》案例进行教学:上课前一周的周五将围绕案例的5个问题印发给学生(①观察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主要有哪些污染物?②询问家长或年长的人,20年、10年前河流的情况?③观察并思考引起河流变化的原因;④针对目前的状况,你认为如何解决?你自己将怎么做?),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观察、调查、访问,收集各种信息资料,进行思考想象。到了课堂上,因为有一手资料,学生们都有话可说,纷纷发言,相互交流和补充,教师再进行归纳、指导。如对河流污染的原因分析得非常全面,除了教材上介绍的乡镇工业、农业、农民生活污水外,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还发现:自从农村有了自来水后,农民们就不注意保护河流水的清洁了;养殖业、洗浴业、医院、诊所是当今河流污染的“新杀手”;解决的办法也很多。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3.明显有别于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强调知识学习的系统性、结构性,这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案例教学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创新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下表是两种教学方式的比较:

传统教学的弊端

案例教学的优点

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

依赖教科书

重理论

以演绎法为主

注重正确与详细

强调服从统一

强化考试

以学生为中心

灵活运用教材

重实践

以归纳法为主

注重生动和有趣味

强调创造个性

强化兴趣

学习方法

被动式学习

依赖老师

学生一元化

勤奋,强调记忆

服从听话

为考试而学习

主动式学习

依赖自己

学生多元化

开拓,发挥想象力

不接受教师的摆布

出于好奇而求知

课堂气氛

纪律性强

紧张、正规

严肃、艰苦

纪律性差

放松、随和

轻松、愉快

教材

单一,资料少

平淡一色

容易使学生厌倦

难度教大

多渠道,背景资料少

丰富多彩

较生动活泼

较容易

学习效果

考试分数高

独创意识低

理论基础强

动手能力弱

考试分数低

独创意识高

理论基础弱

动手能力强

转贴于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主要成效和不足

在三年多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主要成效

1.便于学生理解环境知识

高中地理案例具有相关的背景资料,而且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利于学生感知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了对抽象地理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2.培养了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是围绕着一个案例展开的,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这过程中,许多学生在开放性环境中如从图书馆、INTERNET上学会了自主收集和加工处理资料信息,能力得到了提高。

3.训练了思维能力

教学中选择的一些高中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实际,有些是热门话题,如温室效应、人口问题、城市化等,其中包含有核心部分和次要部分。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教师有意识地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扩展,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获得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案例教学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科学家探索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交流中,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关注地理时势,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以及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5.学会了沟通和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弘扬社会的人文精神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善于合作和交往、沟通的能力。

6.进行了思想教育

案例教学联系社会实际,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联系乡土地理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环境的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不足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初中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有:

1.高中地理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使高中地理案例的选择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是专职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的能说明一些问题的高中地理案例为材料;针对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我主要设计了讲解式案例、讨论式案例、活动式案例和调查式案例。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难。

3.高中案例教学因受教材、教学对象、教学辅助条件等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分科、应试教育的影响,给课堂分析、讨论和实践调查带来了困难;同时案例教学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方面的掌握效果不好。

参考资料:

1.《案例教学指南》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6篇

案例指的是教学内容里的实例,而地理教学案例则是一些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能够具体地体现地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从空间与时间上来具体进行展现。从广义上来说,地理教学案例包括所有典型的以及不典型的地理实例,而狭义的则专门指能够对地理的理论和方法作出解释的典型事例。文章首先介绍了地理教学案例的内涵,然后从了解案例开发主体和明确案例开发目标两个方面介绍了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其中了解案例开发主体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智能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而明确案例开发目标则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课程的标准和教学的目标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高中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策略

(一)了解案例开发的主体

开发地理教学案例需要对学生的参与足够重视,学生是案例开发很重要的一个主体,而不能只注重展示教师的作用,毕竟教育是以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所以本文也是主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探究案例的开发。

1.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

所谓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所保持的长时间的内在反应倾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知倾向、行为倾向和情感倾向。他们的学习态度既是进行地理案例所产生的结果,也是后来开发地理教学案例的重要前提。其中,认知倾向指的是学生对于整个案例的开发的一些理解、认识和评价,比如学生是怎样看待案例对提高个人问题解决能力的帮助的;而行为倾向指的是学生在开发案例的过程里表现出了怎样的行为意向,比如学生在课前积极地阅读相关的案例材料;情感倾向指的是学生在案例的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比如学生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表现出喜欢或讨厌的情感。通常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将学生分为俘虏型、好奇型和投入型三种,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态度,并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或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具体的促进措施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判断,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态度可能是怎样的;其次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交谈来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从而分析出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再次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开发的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一些看法,进而分析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最后是对第一节案例课进行足够的重视,以生动而富有悬念的内容和平等而紧张的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2.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

对于案例的教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些新知识需要与原有的观念或知识相关联才会被接受和运用。例如,学生在参与到某“商业区位选择”的教学案例的时候,假如学生原有的概念中连“区位”的概念都没有的话,就很难开发出好的案例出来。

所以,在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开发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方面教师要分析学生所具备的这些知识有哪些是错误的或是有偏差的,还有哪些固有的知识会影响到案例的开发,然后帮助学生改变和了解到这些问题,进而避免对案例的开发产生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对学生已有知识中那些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利的,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充分发挥其作用。

3. 学生的智能结构方面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智能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程度组合在每个人的身上,也就是说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此外,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所以相同的优势智能也会随着发展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并在引导学生开发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智能结构,通过组织具体的活动或情景来展现他们的优势。

(二)明确案例开发的目标

泰勒原理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理论,任何课程的开发都应该弄清楚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什么;二是通过哪些教育经验我们才能实现这些教育目标;三是怎样有效地将这些教育经验组织起来;四是怎样可以确定这些目标正在一步步的实现。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的过程便是设计课程的基本程序,首先是确定目标,然后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最后是教育的评价。所以说明确开发目标是进行教学案例开发的重要前提。

1. 依据学生的特点

开发教学案例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地理教学案例不管怎样设计,最终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如果开发教学案例时,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很难被学生吸收,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外在物,很难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态度或行为。然而,如果结合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爱好来制定开发目标,让教育目标语学生的这些特点相协调,就会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还会帮助他们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 依据课程的标准

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了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的标准是课程编制和课程设计的重要指导,是处于学生的理想和期望之上的。可以说,课程目标是由专家和学者们认真地研究和思考之后而形成的,通过对社会、对地理学科本身、对学生的特点等的综合研究而最终制定的。所以在对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进行开发的时候,应该依据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目标。

第7篇

创造性课堂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这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实现师生之间的学业探讨及学习,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所谓的创造性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为基本,引导学生联系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创造性学习。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学习疑惑,敢于质疑各种学习难题,通过创造性课堂的营造,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合作默契,提升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现个人、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开展,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素质为目标,拓宽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上的辅导者,教师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辅助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世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营造创造性高中地理课堂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高中地理课堂的开展是提升学生思维素质的有效保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高中地理课堂的重难点,教师必须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比如,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首先考虑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专业术语,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当下时代的城市化问题,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需要以这种教学内涵引导其他的教学模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循环。创造力的培养是创造性地理课堂开展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问题。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理课堂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为目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评价是创造性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教师可以及时把握教学进度,有利于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期待、信赖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需要认真解答,悉心听取学生的学习心声,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问题,对于学生的正确肯定,是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推动力。通过对创造性课堂教学方案的应用,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

三、高中地理创造性课堂的营造方案

1.优化课堂教学模块

课堂的开头模块是整节课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头部分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对整节课却起到关键的作用,课堂的开头部分要像一块充分吸引力的磁铁,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深入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三国演义》:“落凤坡”的故事。又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及地中海间巧妙转换的故事。又如,在“行星地球”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姐姐的年龄比妹妹大,但有的妹妹比姐姐大。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开头引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思考、解惑、提问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性。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学习,学有所思,思有所疑,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通过对课堂开头模块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学会授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形成良好的课堂合作性气氛

创造性课堂教学是一门系统的教学体系,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边学习边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不需要过早给予解释,而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采取学生互助式教学法,让同桌之间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解决彼此的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探究,相互交流,通过对这种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思维互补,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在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刻板的回答式对话模式,教师要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而多应给予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指点及解惑,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助,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创造性课堂的重要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进行学生学习上的引导,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上的归纳总结,总结出重难点,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到自己现阶段的学习任务,要保证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难题。比如,在“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大气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比如日落后明亮的黄昏天空现象,晴朗夜里的霜冻现象等。

四、结语

通过创造性地理课堂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实践能力,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眼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种创造性实践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模拟性实践,课外联系性实践等,这些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宋杰 单位:山东禹城市综合高中

参考文献:

[1]邱永扬.五年制高职地理学科参与式教学策略研究———以福建省永春师范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4,(07).

第8篇

关键词:导学案;优点;弊端;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23-1

一、“导学案”的优势

1.教师问卷表明。

(1)教师们比较认同“导学案”教学模式,也表现出比较浓厚的研究热情。

(2)使用“导学案”教学后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对自学情况了解更详细了,课前准备更充分了,更加明确教师本节课要讲的内容。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增强,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出现明显的变化:发言的多了,小组讨论实了,展示的方法丰富了,后进生也能有表现了,优秀生更突出了,学生的兴奋点多了;老师不再独占课堂,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当堂检测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2.学生问卷表明。

(1)有526名学生赞同使用“导学案”,认为其能帮助到自己,约占所有人数的90%;能按老师要求认真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约有82%;认为教师教学方式改变的有92.97%;在半小时完成“导学案”的约有97%;认为自己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进步的约有94%;认为自己听课效率提高的约有91%。但是能做到日日清,在“导学案”上记笔记、学后记的比例仅有约52%左右;教师检查“导学案”的有约76%。

(2)在使用导学案后,预习有任务有要求了、能真的预习了,预习时会标记、概括大意了,能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了。自己完成作业的能力提高了、自信了。小组讨论时敢说自己的做法了、愿意参与了。课上敢展示、敢发言了。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提高更有信心了,习惯变好了。优等生的优势更大,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学习了。

二、目前还存在的弊端

1.教师方面。

(1)有些教师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制成一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

(2)很多教师对学生如何使用好“导学案”没有明确的指导,让很多学生对“导学案”不以为然。

2.学生方面。

(1)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依据学案,像割草机一样平稳推进,一题不落,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而不是着眼于我要“学什么”与“如何学”。

(2)很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用完前一节的“导学案”后就将其抛到脑后了,没有将其装订成册,导致再要用时其“尸体”都找不到了。

三、对策

1.导学新知。

从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入手,依据知识体系的构建,以“目标明确、任务小”为原则,通过问题、习题、方法指导、思路提示、需要的习惯、需要收集的资料等进行安排。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导学案”来利用教材等多种资料进行有效的学习。课前进行预习,为课中准确确定学习目标,为实现师生、生生等深度交流奠定基础。

学生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结构化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深度阅读,对教材的层次、结构进行全面疏理,理清教材呈现的概念性问题(是什么),原理性问题(为什么),训练性问题(怎么办),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会提炼问题。

阅读阶段,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指导学生运用“读、思、划、查、写、记、练”等方法进行结构化阅读。

第二步,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梳理出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和训练性问题。

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确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和自身阅读存在的问题。这里的阅读指导要体现在“导学案”中,学生有所依据。关于阅读目标的设计要求,要紧密结合地理课标要求,选取阶段性要求,逐步落实和提高。

2.学案编写应有层次性[1]。

学案编写的核心是让每一位学生能参与其中并学有所得(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中等生收到激励,后进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3.学案的情境创设应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情境的创设应有明确的目的。情境不是摆设,不是赶时髦的“点缀品”。一个好的“导学案”,其教学情境一定是为其教学目的服务的,同时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所学新知的需要,设置一定的相关已经学过的旧知、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情景。要注意学生做后找出规律和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迁移的基础。

4.学案的“讨论交流”不能变成“放任自流”。

有些教师不管时机是否成熟,问题是否值得讨论,都交给学生讨论,导致学生围成一团唧唧喳喳地讨论,走上“放羊式”。学案设计时教师要深思熟虑,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讨论时,教师启发诱导;讨论后,教师要全面总结,并概括出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案的最大作用。

5.学案实施应有递进性。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层级训练”是有效实施学案的四部曲。学生应依据能力进行层级训练,基础题必做,拓展题稍加难度,大多数学生都要完成,拔高题综合性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做。

第9篇

就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给出了导学案的相关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学方案,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方案,因此,导学案具有双重性,总体概括来说导学案是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目标,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方案。

导学案的“导”可以分为“课前导”、“课中导”、“课后导”三部分,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具体就是“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合作探究、课后导总结巩固以及复习时导思路”三个环节,教师通过导学案的“三导”部分引导学生组织教学。[1]

二、调查的背景与意义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为课堂注入了新活力。那么,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取得哪些成效?存在问题有哪些?为了解清楚这些问题,本文选取渭南市某中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初步成效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调查内容及结果

调查对象为渭南市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及地理组教师,该学校高一年级总共有24个班,本次调查随机抽取10个班,每个班发放50份问卷。学生问卷发放500份,回收492份,有效回收率为99.2%,教师问卷发放10份,回收1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导学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初步成效分析

1.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10位教师的问卷结果显示,导学案在编写和设计时,有7位教师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观念来进行编写和设计,3位教师以“师生双中心”观念来进行编写和设计,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新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上课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互学,小组讨论,融入到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改变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使其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

1.2施展学生学习个性

调查结果显示,42.3%的学生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更能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36.3%的学生认为与传统课堂差不多,还有21.4%的学生认为比传统课堂的学习紧张,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能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热烈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整个课堂随时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感悟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展现,使其富有个性地学习。

1.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尽可能使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其本质追求就是知识的获得,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调查结果显示 44.6%的学生认为导学案使用后最大的优点是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在与同学的相互交流中,学生可以获得平时从课本中得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之间沟通、理解和加强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样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在合作中体会合作的快乐和成功地喜悦。

1.4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果说教师是“演讲者”,那么学生就像是“听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上课枯燥并产生厌学心理,而且使得教师教学负担沉重,更重要的是教学效率低。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0位教师中有6位教师都认为使用导学案教学能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可以得出随着“导学案”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教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改善了高中地理课堂中“教”与“学” 的关系,更加凸显学生“学” 的自主地位,使原先的“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

2.导学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2.1课前预习不到位

课前预习属于课前导部分,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即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有任务有目的自主学习,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框架,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如何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时”有53.8%的学生选择的是根据导学案的问题对照课本找答案,20.8%的学生选择不预习,对“课前预习时是否会把导学案中不理解的问题标记出来”的问题,有51.6%的学生只是偶尔做标记,29.2%的学生经常做标记,还有19.2%的学生从来不做标记。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在现实的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课前预习不到位,这样很难清楚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把握程度,就导致呈现在面前的导学案,更多的只是纯粹的知识抄写,缺乏思考空间,[2]

2.2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程度有待加强

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探究活动”属于导学案的“课中导”部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合作,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你是否会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的问题,有48.8%的学生只是被点到时偶尔的参与以下,23.2%的学生都是不参与,怕自己说错,只有28%的学生经常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总结出:在导学案教学的课堂探究这一环节中,真正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发言。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小组探究的问题毫无意义,趁着课堂探究的时间讲无关紧要的话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好意思发言,甚至不敢发言,这样的课堂,实际上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3课后巩固复习使用率低

课后的纠错、总结和复习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能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以及更近一步掌握所学习的内容。然而,据调查结果显示,对“结束教学的学案”47.6%的学生都只是偶尔纠错,25.8%的学生基本不纠错,抱着学完就算了的态度,以及对“你课后能整理并自觉复习当天学习过的导学案吗”有56.7%的学生只是偶尔整理复习一下。因此,可以总结出:在课后使用导学案进行巩固复习这一方面,多半数同学都没有合理利用导学案。事实上,课堂结束后,部分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还是有疑惑或未完成的,缺失了课后温故导学案的这个过程,导学案的作用也相应地减弱。[3]

2.4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

导学案是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并互相作用才能达成预设的导学目标。这种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重在组织和引领。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此有抵触情感或者运用不当,他们担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只会浪费时间,并且取得的效果不明显,因此,“导学案”又变成了教师的“教案”,教师把自己当成主角,自导自讲,学生则是听众。教师的角色不能正确转换,课堂教学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四、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优化策略

1.教师加强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指导

导学案的“预习检测''部分考察学生自主预习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做准备,如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尝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如在预习任务的安排和布置上最好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再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适时适量,学生根据各小组的任务预习了解所学内容,标记疑难点,这样便使学生有思考的阅读新内容,有目的的查阅、搜集、整理信息,为课堂上的集体活动做好准备,提高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注重灵活性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实施课堂导学案教学的渠道,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方式,不能被导学案所束缚,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如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趣”中学、小组合作,在“辩”中学’的教学方式,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2中“城市化”时,教师可将合作探究题“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组织成辩题为“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分为正反方(正方: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让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这种形式,不仅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积极思维、互帮互学,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加强课后的巩固复习

学习的成长往往离不开课后的反思,课堂中师生互相作用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并不等同于完成了教和学的目标,学生课后应当依据导学案的内容及时总结、巩固和复习,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督促学生去复习导学案,如在完成每一节教学内容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整理导学案,完成导学案中的疑难点,并写出自己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收获和存在问题,统一交由教师批阅,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能检查学生的纠错情况又能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及时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教师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第10篇

1、继续加强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贯彻落实课程改革各项要求,在高中一年级教师中树立新课程意识,在认真做好高一地理必修I模块教学的基础上,切实做好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I模块培训工作。

2、继续贯彻高考的改革精神,在高中一、二年级教师中树立高考意识,在认真做好2009年高考试卷分析的基础上,切实制定2009年高三地理复习计划,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3、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以教学设计研究为载体,针对新课程实验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新课程实验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高中地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做好高中地理研修班的工作,加强对新课程实验专题性的教学研究,继续推进校本教研,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验工作中不断成长。

5、加强高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做好市直高中地理学科的双周教研活动,组织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叙事、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努力做到教研活动主题化。

二、教学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通过集体调研、听课、教学反思、教学研讨会,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以校为本,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了解情况,研究对策,结合我市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2、通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与研究课题实验小组活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调研,通过活动设计、报告、小案例的征集、评比,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社会实践、社区活动案例。

三、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践与研究

教研活动表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地点参加对象

18.28~9.3市直社会实践社区活动调研市直学校教研员

29.4~910市直高中地理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温州十四中市直地理教研

组长或备课组长

39.11~9.17市高中地理、历史教研员会议瓯海各县市区教研员

49.18~9.24高中教研室集体调研市教师教育院附校高中教研员

59.25~10.1高中地理研修班活动省高中地理教学评比论文上交待定高中地理

研修班教师

610.2~10.8国庆节

710.9~10.15市区高一地理必修I模块

教学观摩活动温州二十二中市区高一

地理教师

810.16~10.22市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会待定高三地理教师

910.23~10.292009年高考学科研究指导小组会议市教研院研究小组成员

1010.30~11.5市区高三高二地理课堂教学观摩及研讨活动温州二高市区高三

高二地理教师

1111.6~11.12市课改样本校校本教研活动课改样本校有关教师教研员

1211.13~11.19期中考试

1311.20~11.26高中教研室集体调研温州十五中高中教研员

1411.27~12.3市区高一地理必修I模块教学调研

有关学校高中教研员

1512.4~12.10市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暨高中地理研修班活动省样本校部分教师代表

1612.11~12.17省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成果评比暨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年会乐清中学各地市教研员

及部分教师代表

1712.18~12.24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I模块培训

杭州部分教师代表

1812.25~12.31

191.1~1.7元旦市文科综合能力竞赛温州二十一中部分高三学生

201.15~1.21一模审稿会市教研院研究小组成员

211.15~1.21

221.22~1.28市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II模块培训暨高中地理研修班活动待定高一地理教师暨地理研修班学员

第1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二地理;具体应用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出台了新课程改革政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我国高中地理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中学的地理教学不再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以案例研究为对象,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分析理论知识,有力促进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教学理念发生明显转变,注重联系实际成为当前教学的时代特征,案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案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教学即教师依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加以选择设计典型案例,为学生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推广应用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并且在便于学生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方面显示出了强大优势。因为地理案例教学不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它可以提供更直观、典型的数据和背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简单具体化,从而进一步降低学习难度。但是不能否认,目前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在运用案例教学时依然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有待深入探究。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并且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下文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学生的基本地理常识严重缺乏

我们对我校高二的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的测试,发现学生的基本地理常识严重缺乏,这就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正常应用。因为案例教学是为学生提供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学生地理常识严重缺乏,因此在典型案例中不能将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从而影响了地理案例教学的效果。

2.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根据对部分高二地理课堂教学现状考察发现,我国大部分高二地理的授课方式依然是灌输式的讲课方式。即使新课改明确规定了要大力推广素质教学,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教师仍然主导课堂,使得案例教学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潜在优势,这严重阻碍了地理教学的健康发展。

3.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中地理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这就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由于案例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但是由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不是很熟悉,而且没有接受专门的教学培训,因此很难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这就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促进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下面针对上述列举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地理案例教学的健康发展。

1.加大学生地理常识普及力度

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学生地理常识的普及力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基础水平,为其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地理问题提供坚实基础。我们可以在编订地理教材时注意基本常识的注入,或者在制作视频课件时注意加入地理基本常识。

2.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我国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只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引导者。比如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发言,给学生互动、交流、讨论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应该改变传统理论传授的教学方式,在进行理论教学时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

3.建立健全教师的培训体系

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教师的培训体系,通过定期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其案例教学水平。还应该为教师构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加强教师在案例教学理论与实际问题上的探讨与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案例设计的水平,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模式。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进入21世纪以来,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客观来讲,我国在案例教学法在高二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案例教学理念,并结合我国的教学特点,加以吸收利用,并不断发展创新,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遂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以开封市为例地理教育.河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

[2]王运菲.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以人教版旅游地理为例.学科教学(地理)河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

第12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生活化

“乡土”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解释为“一般指县一级行政区域”。教学中的“乡土地理”就是师生所在区县为教学内容的“区县地理”。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行,以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星球版等各种高中地理教材纷纷出版并在全国使用。各版本教材各有特色,其中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以专题式、多活动、案例丰为其特色,深受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但有的地理知识专题理论性太强,教材中帮助理解地理知识的案例往往又是学生不熟悉的地方,导致教和学效率不高。本文通过对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的研究,以专题式和实用性选取教学内容,精选 “对生活有用的家乡地理案例”、“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家乡地理案例”整合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中心,重视地理与生活联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实际的生产生活,使学生时时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

一、直接使用教材中乡土地理的案例

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直接使用的乡土地理案例,分别以“你们家乡”、“本地”、“你居住地”、“你所在城市”、“你学校附近”等词语表述“乡土活动”开展的区域范围,用“分析”、“调查”、“查找”、“谈谈”、“讨论”等动词表述“乡土活动”开展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地理教材内容要求,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乡土地理活动。“表1”是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明确提出乡土地理活动开展的案例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教材中明确提出对乡土地理知识运用内容分布在每章活动中,共有10项,其中以“调查”活动最多,为8项。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开展调查活动的方法、文明用语及注意安全等事项,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家长带领下,最好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通过实地调查,学生直观、真切地感知家乡的地理事物,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回到学校后在老师指导下,运用书本所学的地理理论及地理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家乡的合理发展出谋划策。乡土地理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把教材内容与自然及社会实际结合,更加扎实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运用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的案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含有大量而丰富多彩的地理案例,这些地理案例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虽然教材中这些案例选择典型、实用,但这往往是学生不熟悉的地方和事物,学生所见所闻比较遥远,易导致学习失去热情。为更好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可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认识和理解地理理性知识。“表2”是对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教材中可用乡土地理案例替换教材中案例的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共有23个地理案例,涉及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环保、工程建设等方面,分布在所有章共10个节18个框题中。有世界的案例:欧洲、巴尔干、巴黎等地区和城市;有中国的案例:海口、武汉、西安、上海、深圳、扬州等城市和三峡工程、宝钢企业、珠江三角洲专业镇等,往往是以一些文字材料配以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等方式呈现。这些学生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的地方作榻萄О咐较难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所以,教材中的这些案例都可以用乡土地理案例以文字材料配以示意图、景观图、分布图等方式替换。就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走访观察,也可以组织学生以科考形式通过采访、调查、拍照和视频等收集教学案例素材,运用于课堂为学生学习提供乡土地理中的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环保等鲜明案例素材,替换教材中当地学生不熟悉的地方案例,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易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在课堂开展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能踊跃表达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合作探究的价值。

总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乡土地理案例具有宝贵的价值,它是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用手摸到、周围人们经常谈到的,学生最熟悉的、最具有亲切感的地理事物。用于课堂教学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极大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和科学探究欲望,也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生命课堂”、“活力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II第4版.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1-109.

[2] 万明春.环境教育七年级下.第1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5-6.

[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1-31.

[4] 杨新.地理尝试教学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年第9期:12-13.

第1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提高;优化;完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45-03

【作者简介】朱学尧,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43)教师,高级教师,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德育带头人。

地理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对具有完整情景的案例进行剖析和研究,进而生动呈现教学内容、深刻揭示地理规律、有效训练学生能力的情景式教学方法。经过广大地理教师的种种实践探索,案例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并极大地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提升了地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然而,新课程已实施多年,很多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理解和使用仍较为混乱。

为了能使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益,笔者以本校高二、高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余份,问卷涉及三类问题:选编案例质量优劣、教学实施环节完整性、学习评价合理度。

调查显示,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度普通较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有一定的理解并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是接受的,学生也认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合作小组的异质组建方式。同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三类问题。

1.选编的案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评价案例优劣的首要标准是案例的典型性,而且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质量一般,16%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质量比较差。近30%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案例质量较低的原因是“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背景材料复杂,缺乏典型性”,25%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选编案例质量较低的原因是“教师所选编的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总是缺少思维量”。

2.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存在困难。50%的学生认为案例材料应该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做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而近70%的教师是在上课前才将案例学习材料发给学生做课前准备工作,而事实上只有近10%的学生课前认真阅读了案例学习的材料。

3.案例学习评价不合理。从调查中得知,只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笔试评价形式是合理的,超过50%的学生认为此种评价形式不合理或很不合理;超过50%的学生认为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评价形式不合理的原因是笔试形式的评价过于简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在今后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案例选编质量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高质量的案例,案例的类型、案例的内容和案例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课型来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所提供的案例是教师教学的首选,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面临两个困境:一是教材的案例与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不是完全匹配的;二是案例思考题的答案已经明显地出现在案例中,因此教材案例没有太多的思考价值和讨论空间。所以教师常常要自己选编案例。

那么什么是高质量的案例呢?研究案例的著名学者(Towl A. R.)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是以案例的存在为基础的,而有效的案例教学是以高质量的案例为依托的。

事实上,案例教学实施的困难之处不在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而在于如何选编适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案例。那么,教师如何才能选编出高质量的案例呢?首先,教师选编案例的前提是吃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第二,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基础、思维能力等条件;第三,教师在选编案例时必须在案例中包含教材所阐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第四,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能真实地反映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免学生通过案例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现实不符;第五,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种可能路径,不能用唯一的、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所选编的案例要有足够的思维量和启发性。基于以上六点教师选编案例的大致过程是:“撰写案例说明书、草拟案例、关键评估、编辑修改、配置教案、案例定稿等环节。”

二、优化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包括:精心选编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充分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及时对案例教学进行评价总结,组织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五个环节。教师和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保证案例教学顺利进行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调查中得知,目前导致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是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除了教师要选编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做好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如果学生对研讨案例所包含的地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或根本不熟悉,课前没有认真阅读和分析案例材料,对思考题没有认真分析和思考,要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对相关问题的见解是不可能的,这会严重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的课前,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师布置的案例材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围绕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写出个人发言提纲,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划分的合作学习小组或学生自愿组合的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需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保证。目前高中学生每天可以自主安排的学习时间平均只有半个小时,而根据调查得知,学生要做好一节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平均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在课业负担和高考的双重压力下,学生投入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教师首先必须精简案例的篇幅和内容,压缩学生阅读案例的时间,把相关内容纳入课堂学习中;其次提前一周把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最后给出3~4个相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了解案例。只有教师和学生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案例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构建一套与案例教学法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保证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但这历来是一个难点。因为,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从调查中得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笔试形式不合理或很不合理,原因是笔试形式过于简单。所以,在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价中,要兼顾案例知识的习得和案例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学习历程,将教师规定的全部学习活动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跃度、参与度、讨论的焦点与案例核心问题的相关度、观点的深度与广度。重点考查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判断、决策和交流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学生的个人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学生的案例准备、课堂表现、讨论深度及协作配合程度等构成,期末成绩由笔试成绩构成。在笔试方面,丰富考试形式,除了传统的选择、问答等题型外,选择案例题分析作为笔试的题型,通过针对案例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来考查学生对案例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在案例教学的评价中,充分运用发展性评价机制,通过持续的、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使学生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更加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会使学生素质得到提升,教学效益和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然而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优化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还需要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探索。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相信经过地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会越来越完善,也必将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尚正永,陈炳飞.地理案例教学的利弊分析与灵活运用[J].地理教学,2011(24).

[2]康小军.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7).

[3]康星.中学地理“变式案例”教学研究及实践[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2).

[4]李茂森.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04).

[5]戴黍.参与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写作――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04).

[6]王玉萍.心理学案例教学法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04).

[7]夏正江.案例教学法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项持续四年的行动研究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有效探究

为了呼应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号召,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由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逐渐地向现代的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靠近,地理教学贴近生活,对于教师、学生、地理授课本身都有益处。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地理,对于授课也能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生活化地理教学,他们可以建立起对于地理更加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运用地理,培养一种地理学素养,这对于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究。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转化,仍然有一小部分的问题存在,包括:(1)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比较被动,有些教师不断重复课本,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被降低了,他们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也就低落了,因此地理也就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生活,地理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2)现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学习了知识之后,习惯做题和练习,没有仔细思考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而忽视了地理在生活中的实践。(3)在我国当前的地理教学形势下,太多的地理知识都偏向于知识型,而不是生活型,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到的生活地理常识也就变得十分有限了,不会容易运用到生活中。

二、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方式及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完善高中地理教学教学方法,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地理教师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来探究高中地理教学策略。(1)地理知识生活化,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地理知识生活化,就是让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通过这种方法导入教学课堂。例如,老师可以让他们去探索身边的地理,在活动的地点选择上,教师可以与专家们进行探讨,选择一些安全方便学生进行地理探索的区域,在旅游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查看地图的能力,又能够学习各个地域的气候、植被,这些对于学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机会,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方法。(2)实际举例导入法。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存在的例子来进行地理教学,这也十分符合人教版教材的思路。对于一些十分重要而且有意义的地理案例,学生又不可能亲自去考察体验,案例教学就成为了一个值得采取的方法,教师应该精心准备和挑选案例,这些案例应该是源于生活,贴近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时,应该抓住案例的要点与特色,把案例讲活,提起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要相互沟通,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彻底了解案例中的地理知识。(3)创建沟通平台,引入地理教学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老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导入教学课堂的知识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组织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知识型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于地理方面的许多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因此,要让他们以课本为起点,联系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互之间交流提问,让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来回答和解决问题。当学生进行过许多次交流活动之后,可以适度地让他们探索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古今中外的许多地理未解之谜,奇怪地理现象,比如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等。虽然问题不一定能够得到解决,但是通过学生的激烈探讨,他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周边的知识,这对于整体地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也能提高他们的口才,培养他们的演讲能力。(4)教师自身实践和探索。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是引路人,只有通过教师,地理知识才能够系统地、完整地到达学生的大脑中,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对于地理授课不断地探索创新,实时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探索出学生适合的授课方式。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双方要不断地为地理学习而努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创新和研究教学方法,善于与学生沟通,除此之外,学生要善于大胆地运用地理知识,善于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探索地理知识,更要善于与同学、老师不断讨论所学习知识的疑难点,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虚心请教比自己懂得多的人,共同营造一种地理学习的氛围。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为地理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金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的课堂导入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第1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标;地理学科;案例教学方法;

1.前言

众所周知,着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多年来都没有度过的瓶颈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上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种种问题都表明,高中的基础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式,亟待改革。

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这是一个理论性很强,同时需要学生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实践能力的专业,这就需要基础教育上的双重侧重,不能只注重理论,也不能只注重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

2.教学的相关概念和当前现状

2.1涉及到的相关概念

2.1.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是近年来政府和教育部门提倡的,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水平、能力、身体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素质,来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打下基础的教学方针和教学模式[1]。

2.1.2新课标

新课标是指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最根本的标准,也是在政府和教育部门各方面专家齐心协力地努力下制定出来的,代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总要求和总方向[2]。新课标不仅包括宏观上的教育方针,覆盖各个阶段的教育工作的执行,同时也包括微观上的每一学期、每一周甚至是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2.1.3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在学习西方以及总结我国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布置课题,同学分工合作查找资料,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老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3]。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紧密结合,老师摆脱了过去一味“灌学”的现象,学生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为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地理学科教育的现状

过去在传统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只重视基础理论的教育,课程设置古板而缺少变化,致使学生经过专业的培养却根本没有掌握实际的能力,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所学习的东西却根本没收到成效,最终由于缺乏必要的地理学素质而与地理无缘。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尝试探索案例教学的新模式,致力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实现全方位的利用,也根本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方面,上到领导下到老师,案例教学的方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应用上也不成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论脱离实际、课堂陷入混乱的弊端。

另一方面,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不适应素质教育政策下开展的新课标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采用,反而使得学生不能抓住重点、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同时由于合作学习能力的缺失,也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了很多无用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成果。

3.建议措施

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推进高中基础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建立合乎素质教育政策下新课标教学的新体系,真正将案例教学这一先进的方法应用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去,以促进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是摆在政府、学校和学生面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3.1对于政府来说

首先,在政策上,坚持素质教育的理论不动摇,坚持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相结合的总方针不动摇,鼓励高中在大的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寻求个性发展,同时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使学校地理教学呈现与现阶段教学不同的风貌。其次,在资金上,加大政府对学校的资金投入,为学校发展案例教学提供资金保证。

3.2对于高中自身来说

3.2.1加强实践工作

地理学科可以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构建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而能力培养可以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3.2.2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再教育

教师要自觉地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习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标的各项要求,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这种学与教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水平自然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3对于学生自身来说

学生必须自觉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根据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课程要求,自觉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现有的一切资源,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卓越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成为新时代社会上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4.结语

综观全文所述,发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以来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随着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政策战略性调整,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目前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还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在政府、学校以及学生的参与和努力下,这种僵局终会被打破,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终会寻找到融合的途径,达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2008,(06):2-4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的案例教学研究[D].2006,(08):2

[3]侯建成.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误区与价值建设取向[J].地理教学.2013,(01):40

[4]王春禹,常丽.基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探究[J].教学研讨.2012,(1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