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地域文化的概念范文

地域文化的概念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地域文化的概念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地域文化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个性化朗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朗读是把文章用声音和感情读出来,是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在学习文章时,只有进行反复朗读,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感受、体悟文字所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刚刚进入小学阶段读书,阅读时注意力不够稳定,集中时间不能太长,如果出声地朗读能刺激听觉系统,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能更加稳定,有助于提高对课文的记忆。因此,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朗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老师把朗读当成一个贯穿新课教学的线索,或者说是训练的环节。但是从朗读教学的现状看,有些专家、优秀教师为我们总结了许多经验性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但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就是一个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原点:朗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笔者曾经随机在所任教的学校低年级段抽取,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86%的学生朗读达不到最基本的要求:准确说65%的学生达不到流利,能达到有感情朗读的更是聊聊无几,仅占6%。同时,接受调查的老师中,几乎是100%的教师认为朗读很重要,感叹学生不会读书,应该指导学生达到课标对于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对于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朗读,他们的策略却不是很明显,主要就是多读,缺乏具体有效的策略。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缺乏朗读的经验,因此,学生朗读水平低,与教师对朗读指导机械有重要的关系。教师通常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经常比较随意、单调,如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用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因此,有的学者[1]认为:朗读是一种表达而不是一种传达,它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进行朗读时,要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与理解,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地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朗读经常比较随意、单调,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把作家的思想感情以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出来。因此,个性化的朗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基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共性与个性

《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段的孩子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且低年段的文本主要涉及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等文体,这些文体整体性强,富有音乐性和情感性,适合学生朗读。而且低年段的学生习惯直观的感受事物,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尽量少分析、少解释,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接受信息的不同,比如有的喜欢大声的读,有的喜欢和声细雨,有的喜欢慢读,有的喜欢快读,有的喜欢跟很多人一起读,有的喜欢自己独自品味……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理解不同学生的情感特征及表现方式。

三、核心点:个性化朗读与实施策略

个性化朗读,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的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的朗读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位。”这就意味着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个性化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促进主体发挥,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

(一)因材施读,以学定读

新课程改革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就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及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开展朗读教学的时候,是否需要开展个性化的朗读,不是由教师个人来决定,而是由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具体有下面三种情况:

1.根据文本内容,确定朗读的形式。不必对任何课文都作感情朗读训练和指导,要注意课文语言内容的感彩,只有那些具有深层意义、开放性等文本内容,需要学生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和感受出来的内容才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2.要依据文本形式,确定个性化朗读的关注点。如诗歌之类的题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最好题材,可以进行重音、语调、停顿、缓急等方面的个性化朗读训练;又如散文、小说之类的题材,语言既清新优美又含蓄隽永,宜进行快读、慢读等训练,深刻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真切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3.依据课文特点,选择朗读重点,或优美句、或哲理句、或对话句、或特点突出句等,这些语句,简单、明了,结构优美,而且意义深厚,教师顺其自然引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想象下作者的身份及当时的情景,进入情景,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二)尊重个性,匹配方式

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文本的。对语言信息的不同感悟,其朗读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悟自读,从而产生有个性、有价值、多元并存的感悟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的读,只要学生专注读书,身心处于与文本的真情互动中,教师就应该去支持他们,去指导他们,而不应该以大众化的模式去束缚他们。如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想象自己和朋友分别时的场景,然后选择伙伴自由进行角色朗读,学生很快明白了在朗读时要读的坚定,从而极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需要,选择内容

由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理解、接收的个体差异,从满足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出发,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愿意读什么内容就读什么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自由选择的权利。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有相同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选择性学习,学生按小兴安岭四季的不同景色分成四组展开研读后,各小组自主推选代表,以不同形式分别向大家介绍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美丽的景色。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享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个性会得到充分张扬,潜能会得到充分发挥,能真正发现自我并发展自我,语文课堂将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

(四)保证酝酿,给予时间

当我们遇到疑难问题需要讨论交流时,总是事先给予独立思考的时间,等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讨论。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过程,很难保证学生有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的时间,要求学生有个性化的朗读谈何容易?事实上,在课堂中创设静静思考的氛围,给予学生尽情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更深入地理解阅读材料,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内化后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上《》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内容时,他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纪念的墓碑,为了让学生读好碑文,他除了先用图片、音乐渲染当时悲壮的气氛外,然后就让学生静静地思考,怎样读才能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这段时间安排得很充裕,学生相当投入。由此可见,给学生以独立思考、充分酝酿的时间是多么重要,这是实现个性化朗读的奠基石。

(五)自读自悟,放飞个性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每位学生感悟文本之后的真情倾诉,它是学生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应以自己对文本的处理或其他学生的体会来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应该珍视每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读出来。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朗读,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认可的语气,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朗读语气时,不宜过多地强求划一。只要学生对语意有自己的理解,对语情有自己的领悟,就要让学生大胆地读出来:“你觉得哪几句写得最美?”“你最想读哪几句、哪几段?”“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要把你所想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练读,最后读给大家听。如在教学《雪被子》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想把雪花读得怎么样?”学生有的想读出雪花的多,有的想读出雪花的可爱,有的想读出雪花的调皮,有的想读出雪花的轻盈等等,我于是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朗读。孩子们在自练、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2篇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 地域性概念 内涵 特性 延续

装饰艺术设计,是基于装饰的特性而做的艺术设计呈现,在设计过程中,因设计师个人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及地域背景不同,所作出的设计作品也即不同,故此呈现出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姿百态。同时因地域艺术文化的交融性,也形成了浩瀚的艺术世界。但是随着随着全球文化思潮的影响,当前设计门类的越来越多,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式样,在当前装饰艺术市场中已不再占据着主流地位,可是多年来文化地域内涵下所形成的特色装饰艺术,却不会消褪,仍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笔者通过自身对装饰艺术设计多年的浸了解,就装饰艺术设计的地域性概念做出了针对性的研究,旨在为广大设计同仁提供相关的借鉴思考。

一、装饰艺术设计地域概念内涵分析

自狭义而言,装饰艺术设计的地域概念是指人文环境及文化特征,包括了地理因素和气候因素及区域因素多个方面。而就地域概念单独来讲,其受到所处区域的人文环境及气候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将二者综合的话则可得出在装饰艺术设计中,地理及历史概念占据了整体地域概念的重要构成比例。

因受到多类因素及人们主观审美与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装饰设计风格韵味也故而被深深烙印上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同时一类具有典型性地域概念的装饰设计风格形成,不仅同地域历史文化的沉淀等因素相关,同时也和设计人员对特定环境的生活体验、观察、领悟及综合素质与设计理念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高度体现着设计者的思维创造性。

在装饰艺术设计中,地域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存在于多个方面,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是对传统及现代综合的双向探索过程,在经过持续的设计创新,文化融合中,有效地在时代设计内糅合进了传统的地域文化色彩。深化凸显了民族区域的文化特色,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的中和气象,为观赏者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视觉冲击,在文化传承的同时又遵循了事物客观的发展规律,通过合理恰当的文化元素借鉴,营造出了特有的艺术概念风格,并对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做出了进一步的创新。

通过对地域性的装饰艺术进行设计,能够有效使地域文化整体呈现出个性形态,达到持续的推陈出新效果,良性符合区域人群的审美诉求。因为装饰艺术元素的汲取,多源于基层人民的生活素材。在设计中对于地域概念的把握,应当保证既借鉴时代艺术设计的空间概念及构图形式、设计理念,又兼顾人们传统审美意识,最大化保留地域的精神元素和文化内涵,达到地域概念同装饰理念的完美融合。

二、装饰艺术设计的地域概念特性分析

在不同的地区,装饰文化的特色也即不同,但均同时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性,即分别体现着地域文化的持续性与延伸性。在进行装饰设计时,能否做到尊重地域文化结构,保留传统、设计未来,达到全方位多元化的设计,是地域装饰设计的本质特性。

(一)人文性

每一民族和地区均存在着其各自的文化形态及信仰,若是在设计中设计者丢掉了这一人文特性,那么即相当于舍弃了地域装饰设计的灵魂,也说明了设计定位的失败。因此装饰艺术设计的地域特征必须就人文性做好充分体现,在设计的空间层次方面,应切实就地域文化做出考虑设置。且区域文化存在着极强的针对性及识别性,如少数民族区域文化,在装饰中对这类文化元素的提取、组合,能够使人们良好的辨别出设计的思想,了解设计所要表达的意图,且同时可以就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做到继承传播,令观赏者更深层次感受到设计的艺术水平。

(二)独创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区域划分相对完整的国家,民族融合下的各地区均存在着独立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在设计中应当就区域文化的独创性及标志性进行彰显,通过现代语境的营造,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的设计作品,做到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互补交流,体现独特的地域特征。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师要在绝对尊重地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对装饰作品诉求对象所在区域的文化进行全面了解,继而设计出大众接受并认可的标志性作品。

(三)传承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来受到了不同概念层次设计师的广泛青睐,诸如服装设计师喜欢借鉴传统中国图纹元素进行服装底纹设计,室内设计师喜欢选取中国传统明清家俱元素及室内格局的设计风格进行现代再现,平面广告设计人员也大量的将中国古典文化运用到现代广告画面诉求中。无论哪一类设计的借鉴再现,均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在装饰艺术设计中,基于地域特征的传承性特性要求,设计者应当着重把握好不同地域间存在的差异,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特色装饰艺术及传统艺术,同民族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大力就历史文化与民族传统精髓做出发扬,达到时代意义上的紧密切合。

三、装饰艺术设计的地域概念延续分析

装饰艺术的地域概念,是立足本土文化而进行的延续,因此其在发展中也面临着外来文化的侵袭,如何在有效抵御外来文化滋扰的前提下,保留原有地域优势做好地域色彩的发扬,成为广大设计者应着重深思的课题。地域性的延伸是新时代区域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其对当前形势下的装饰艺术设计做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首先必须就地域概念做出合理的定位运用,不能够对区域文化进行盲目的套用,一味的不切实际来追求所谓的“地域风格”,应当充分把握体现现实社会存在的实际需求,最大化的满足欣赏者和使用者的现实需要,并对不断出现的新兴元素作出补充。

其次应当持续就新兴的地域装饰设计方法做出研究,达到对造型中点、线、面等基本要素的造型关系合理设计,最大化彰显形式美感,依靠色彩的搭配使用及相关材质的辅助运用,为设计作品赋予深层的寓意,使其做出设计隐喻观点的阐述。

再者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就装饰艺术表现形式而言,也应作出工作创新,能够试着由二维表现空间向着三维立体空间形式过渡,以便充分的发挥地域环境中每一个有利的条件因素,达到对原始空间的调整,深度强化设计作品的整体装饰美感,使装饰设计艺术走向时代化,流通化,综合化、空间立体化,以此形式对装饰艺术做出更好的发展延续。

参考文献

[1] 彭超.浅析现代装饰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1,(7):106-106.

[2] 黄凯.传统装饰艺术设计美学的文化价值论[J].文教资料,2006,(7):91-92.

第3篇

关键词:城市CI 城市景观 地域性

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的地域空间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商品化致使城市风貌逐渐衰落和缺失。人们开始在城市景观创作中反思和质疑现代主义,寻求新的创作表现手法和理论依据。

一、城市cl理论

㈠Cl概念形成及演进

Cl设计是英语Corporate Identity Design的缩写,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即企业形象设计。

这一概念最初主要用于企业,即通常所说的CIS(Corporate ldentity System)一一企业形象战略,指将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统一的识别设计加以整和和传播,使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营造一种最佳的企业运作环境。

Cl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开始阶段是Cl导人目的的探讨与企业现状分析;以后又经过Ml(Mind Identity概念识别)、Bl(BehaviorIdentity行为识别)的阶段,最后是把Cl进行视觉化,即Vl(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视觉设计阶段。企业是通过Vl设计使社会认识自己。

20世纪60年代企业形象设计理论(cls)在欧美企业界被广泛推广运用,最早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企业之间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使自己牢牢占有一定份额,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在社会上确立自己的形象。由德国一家“AEG”通用电气公司启端,1 907年“AEG”公司将培特伦斯设计的“AEG”3个字母形象的构成作为标记统一使用于产品及办公用品等方面,成为统一化的整体形象识别。1933-1940年由艾德瓦·琼斯顿等人完成的英国伦敦地铁建设中的整体形象设计,在票面、站牌、系列海报及环境设计方面导入统一化形象识别,被称为贯彻了一种“设计策略”。这可以说是这一理论最早用于城市建设上的例子。

(二)城市Cl概念理解

所谓城市Cl理论,是指城市决策者在认识到城市形象在城市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围绕塑造好城市形象这一主题,从全局角度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并付诸实施,以便有效的推进城市发展的一种战略形式。这里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借助企业CIS理论,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应用于地区和城市形象建设,从文化入手,找出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内在联系,建立一套城市的形象识别系统。借鉴企业Cl三要素的划分,城市Cl系统可分三部分:城市理念识别(City-M1)、城市规划识别(City-BI)和城市视觉识别(City-VI)。

二、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内涵

在弄明白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内涵之前,我们有必要理解“地域性”的概念。

(__一)地域性概念

地域性,即本土性,个性。

地域性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挪威建筑理论家C.诺伯格一舒尔兹把它概括为“地方精灵”一词是有很深刻含义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的“风水”和“气”的概念是与此相近。但是“地方精灵”所包含的不只是地理、气象等自然特征,也包括当地人文因素所创造的传统,如色彩、材料、建筑尺度和形态特征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地域性往往不仅表达文化环境,如自信心、历史传承、社会性质和固有的文化基因,也会反映出特定的地域环境,如地理状况、气候条件等。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地域性是在一定范围的地方的自然条件、文化习俗、等要素特点的总称。

由此,地域性的概念可定义为: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建筑因其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特定关系而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对应城市景观也一样。

(二)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目的

寻求城市景观多样性的创作手法,发掘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融入传统精华,导入现代生活的内容,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地方特色文化与城市环境文脉得以延续,创造出既有地域特色又具有时代性的城市景观;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人们对环境文化的认同感和心理的归属感,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

三、城市Cl理论与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的关系

(一)目标一致

不论是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创作,还是城市Cl理论,目的都是为了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突现城市个性魅力。城市景观的地域性研究是针对当前城市面临“国际风”现象,对文化趋同与地方特色消失的反思。希望借助于城市景观的研究,寻求城市正在失去的记忆,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而城市Cl理论是通过宏观的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和理念Ml,借助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对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确立城市的发展理念Bl,然后,对城市的视觉形象Vl进行整合,形成本城市的地域特色,解决城市个性问题,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二)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

城市Cl理念里体现了整体性的原则要求,而城市景观景观的地域性研究是特性研究、个性研究。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两个矛盾的方面,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地域性本来就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建筑因其与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特定关系而表现出来的共性特征。从概念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形成的过程同样也是整体化的过程,只是地域范围大与小的关系。

1.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是城市Cl文化的具体内容反映。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Cl文化的载体,对其地域性的研究为城市Cl文化形成提供了依据,丰富了内容。一方面,对于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创作使得城市形成独特的建筑景观、道路交通景观、商业景观、旅游景观、人文景观等,给人以最直观视觉感受。可以说,城市景观是城市Cl文化的部分体现。另一方面,城市景观地域性创作也是城市Cl理论的执行者和体验者,城市cl理论往往是以景观的形式为人所认知。通过对城市景观的地域性创作的研究,了解自然环境、文化、经济技术对市民行为的影响,为城市的发展理念制定提供了反馈信息,极大的帮助了城市形象建设,所以说它丰富了城市Cl文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