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西医急救医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急救医学 临床见习带教
急救医学是一门医学临床学科,研究和处理临床各种危重症患者的发病原理及抢救生命,它涉及临床各科室的危重患者和各种灾伤、意外伤害事故中受伤患者的抢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是示范-模仿的学习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严肃的教学环境和枯燥的反复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学习兴趣减退,学习效果降低[2]。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生动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为直观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我的追求和探索,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3]。我院教师在总结往年急救医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学院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在急救医学临床见习带教中采用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模拟疾病及就诊场景的情景教学法,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上海中医药大学2009级五年制本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73名,其中女生39人,男生34人,年龄19~21岁,于第四学年开始《急救医学》学习,总共56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见习课16学时。带教老师均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在见习课中将73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38人和观察组3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带教,观察组使用情景教学法带教,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及既往理论课考核成绩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理论课时均将临床见习教学内容相关视频及多媒体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其预习相关教学内容。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将急诊常见的中毒、心肺复苏、电击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等,由老师小讲座,采用挪威Laerdal公司生产的SimMan综合模拟人进行操作示范,学生通过模仿练习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1.2.2观察组 采用情景教学法。依据教学大纲,全面分析教学内容,借助情景设置"心脏骤停"、"急性酒精中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10个急诊抢救病例,与SimMan综合模拟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操作和练习。例如讲授"心肺复苏",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心脏骤停情景病例,先由教师简单演示操作和讲解,学生分成5~6人的若干小组,分别充当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等角色,先由护士发现患者(SimMan综合模拟人)意识丧失,判断是否心脏骤停,开始心肺复苏,同时通知医生、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等,由1人统一指挥抢救,2人分别负责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1人负责静脉给药,1人负责电击除颤,充当患者家属的学生可以向医生询问病情,医生要给予耐心解释,操作熟练后每个人进行轮换,体验不同的角色。模拟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对病例所涉及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错误。
1.3评价结果 课程结束,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闭卷测试,应用SimMan综合模拟人进行技能考核,各项成绩满分均为100分。考试结束后,对观察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的评价,有效回收率达100%。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变量间比较用t 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理论考核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观察组学生对情景教学法的评价 情景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受到学生的好评(见表2)。
3 讨论
3.1情景教学法应用于急救医学教学的优势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将认知与感情、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局面[4],有助于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符合急救临床技能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日显重要,新的教育模式离不开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医学现代化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需求[5]。情景教学法的可重复性,不但较好地弥补了医患关系紧张状态下可用于教学的患者数量的不足,而且在没有增加真实患者危险的前提下,学生通过演练临床场景,锻炼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带教老师组织讨论,共同总结经验及教训,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实际情况下对患者带来的伤害,对学生临床学习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采用情景教学法有助无医疗风险的环境中培养学生面对临床现场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可以体现合理的分工和配合,训练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临床思维、操作技术、指挥协同、配合能力及训练中信息传递交流等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使教师由过去的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教师的思维,真正是以教带学。
3.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情景教学法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形象与道德规范,教学工作也将从个体走向合作。教师在设计情景时要做到真实、贴切、具有适时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情景中扮演救死扶伤的医护角色,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患者,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适时适当的点拨来掌控全局,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维军.急救教学中的教法探索[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12):119-120.
[2]葛向煜.情景教学法在创伤急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6:1581-1582.
[3]刘建华,王建英.护患沟通情景教学的探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1):71-73.
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在中医急症中的应用,包括单味中药、复方以及中成药三类。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甘草“倍力气,金疮肿,解毒”之效,《本草纲目》曰:“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木毒”,《本草从新》誉本品“解百药毒”。现代亦有甘草水煎服,可于各种食物及药物中毒的报道。复方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凉开三宝”,《温病条辨•上焦》第16条“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神昏谵语者。清宫汤主之,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亦主之”。凉开三宝即指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三方中均配伍芳香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品,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之功,主要用于温邪热毒内陷心包导致的神志昏迷,但又各有专长。其中安宫牛黄最凉,长于清热解毒,兼能豁痰开窍;紫雪凉性次之,但镇痉息风之力优,且能安神;至宝丹凉性最次,但化浊开窍之力最强。正如吴鞠通言“主治略同,而各有所长,临证对证斟酌可也”。随着中医临床实践及中药基础研究的深入,不管是甘草的解毒药理学机制还是凉开三宝醒神开窍的作用机制均得以阐明,使其临床应用范围也得以扩展。为了适应现代医学需要,越来越多的复方剂型也在不断改进,如复方丹参滴丸已成为目前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理想的药物。另外,曹杰根据“证同治亦同”的原则,运用补心气口服液治疗心悸、气喘、大便秘结、浮肿、低血压、眩晕、全身衰竭等相关内科急症,芍甘注射液治疗虚性脘腹痛,金延注射液治疗实性疼痛,均得到满意疗效。当然,中药急救也要慎用,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煎煮方法及服药时间,中病即止,不可过量服用,还需要辨证施治。
2针灸在中医急救中的妙用
对于针灸急救,历代医家应用最多的穴位当属“孙思邈十三鬼穴”之一的人中,《肘后备急方》记载“救卒死方,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丹溪心法》曰“腰曲不能伸者,针人中”;《类经图翼》总结人中穴“主治中风口噤牙关不开,卒中恶邪鬼击,不省人事,癫瘾卒倒”。现代临床证实刺激人中穴可醒神开窍、镇静安神,实验研究表明刺激人中对大脑中枢神经具有强烈的兴奋促醒和镇静止惊双相调节功能,故对中风、昏迷、中暑、癔病、癫痫、急性腰扭伤、一氧化碳中毒及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都可选用人中穴作为急救首选要穴。另一重要穴位就是内关,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八脉交会穴之一有宁心安神、舒膈理气、化瘀止痛、调畅气血的功效,是治疗心胸疾患的常用穴位,《四总穴歌》云“心胸内关谋”。《甲乙经》有“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又: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标幽赋》云“胸满腹痛刺内关”;《针灸大成》记载“杨氏医案,蔡都尉女患风瘸,甚危,邀予治之,酒针内关而苏”。临床针刺内关穴治疗心血管急症及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药物反应、输液反应等,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常用穴位还有涌泉、合谷、神阙、足三里、十宣穴等;除了针刺,还有点按法,如按压至阳穴治疗心绞痛,紧压少商穴止呃逆,艾灸固脱法、独灸大敦一穴治疗癫痫夜发的昏厥证,艾灸治疗痛经等报道,临床均体现了其独特的治疗优势,医家已经对以上方法进行过详细解说,此不再一一分列。
3其它中医急救法
“中风”历代医学称为“四大难证”之一。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饮食不节,劳逸不当,及环境影响使“中风”成为目前的高发病。但是在现阶段对中风患者的救治方面大都“出血止血”“梗塞活血”,把中医辨证论治的朴素维物主义变为机械主义,此项目的目的是继承和创新中医学,更好地为发挥中医学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特色优势。
技术力量:龙川县麻布岗中心卫生院是地处龙川县北部,是一所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二级综合医院。拥有先进的仪器,如经颅多普勒、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CT等。近年来我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协调发展,特别是成立中医科后,有院长和中医执业医师以及相关(中西医结合)人员加强和促进中医建设,已完全有能力实施这一项目。
技术来源:沿革于“反治法”和“活血止血”的中医学传统理论。我院成立中医科。以“中风”病为攻坚课题,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已获得初步经验并取得确切效果。
技术先进性:针对中风脑出血患者运用活血化瘀药所具有的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并具有具有快速、敏捷、无创、实惠等特点。从而降低致残、病死率,大大提高救治康复率。
实施方案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服务中心,把救治中风脑出血患者的重要责任作为立项的指导思想。
2、坚持中医特色,立足中医传统理论的根基,着眼创新发展。
3、既要继承中医传统特色,又要尊重现代科学和实验依据。既要“四诊合参”,也要现代设备的诊查。此项目是“综诊合参”,是创新中医学辨证法。
4、发挥人力资源,组织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秀人才承担项目,在管理上有领导负责,主要执业人员承担常务专项工作。
5、保证本项目的中医临床研究和实验基金。建设和完善中医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专科病床,设置实验室,提供现代诊疗设备。
6、项目计划在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进行临床病例的收集,分组治疗,生存质量的观察与评价。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资料收集,病人治疗随访跟踪,撰写论文,结题。
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学有“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脑出血还选用活血化瘀之中药,近年来在中医药急诊探索中,以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确切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出血必成瘀血,必须祛瘀止血,瘀血除、出血止,病得救治,以突出中医特色。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中药多富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了颅内应激状态,使中风症状缓解。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对提高中风的急救成功率和治疗康复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研究开发内容和要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
(一)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的选择。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3、研究的分组。4、观察指标的确定。5、疗效的判定。6、安全性观察
重点解决的技术线路:
临床研究方面:1、活血化瘀用药的时间点。2、临床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即纳入及排除标准。3、疗效的综合判断,结合安全性指标
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目前有关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比较散在,未有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而且对于临床用药的时间点也不是很明确。临床研究结合实验研究的文献报道也比较少。本项目临床结合实验研究,同时选择不同用药时间进行对照研究,以寻求最佳用药时间,并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机理。本项目自拟益气活血固摄汤为主,在根据病症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减运用,救治中风属脑溢血患者具有独特的功效。研究不仅要达到省内领先地位,而且此项目为我院的攻坚课题,突出中医特色。学科经济指标能提高到年增长率11%,经济效益能促进全院多增加六个百分点。更主要是能使大多数中风脑溢血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增进人民安康,提高我院的学术品位和声誉。都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
临床研究方法:
1、病例入选标准:
诊断依据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有病例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的诊断;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要点,所有病例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并经CT确诊。纳入标准:发病48小时内入院,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检查颅内有血肿,出血部位全为幕上,且出血量为中小量,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者,出、凝血时间正常,无昏迷(可有嗜睡、意识模糊)的患者均可纳入治疗观察对象。 转贴于
2、分组及治疗方法:
分为A、B二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综合治疗,A组、B组并于不同时间给予活血化瘀治疗,A组于发病24-48小时内、B组于发病1周时给予活血化瘀治疗。疗程30天。
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二组病例治疗前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病死率等。
安全性观察包括治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4、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拟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
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上。死亡: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分别于4周时进行头颅CT复查,比较血肿吸收情况。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本课题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了相应的工作,论证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以活血祛瘀方药救治中风脑出血病人具有抗脑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
以中医学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指导下,辨证论治,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救治疑难重病的优势,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和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药中多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颅内应激状态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