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纺织服装市场调研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环保服装;天然纤维;回收;品质
1.服装环保与品质的始源与发展
1.1 提倡服装环保与品质的必要性
之前,国家大力倡导建设“两型社会”的时期。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将可持续发展路线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将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的统筹作为发展的基本步调,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健康型的发展。我国是纺织品行业的大国,每年都有不少的纺织品被废弃。我们以提倡服装环保与品质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到循环再设计中去。这对促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非常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对保护全球服装类资源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
1.2 环保类服装的定义
众所周知,环保服装是指原料采用天然纤维而制成的衣服,选择环保服饰,已成为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服装品质优质的服装不仅耐看而且更有便于经久耐穿,同时好的服装品质,不仅质感很好,时尚度又不过时,总能在品质与流行中保持平衡,同时服装的品质对于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有着很重要的关系的,比如:传统的棉毛料服装设计出来的衣服也不缺乏时尚审美观,同时,这种服装被丢弃两三年后,会自动分解腐烂,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3 环保类服装的作用
环保服装的作用也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其面料的生产过程可以避免向环境排放含硫的有毒气体、废液;在纺丝生产中使用的溶剂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合理、科学地选用无害于人类健康的化学剂、色素,并且控制有害物质,实现自然与人类、技术的良性循环等等。这些都关乎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2.废旧环保服装的回收意义
对纺织服装废旧物而言,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率,延长废旧纺织服装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使其变成一项公益事业去推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行动来,我们需要把这样的慈善事业让它广泛传播,让它遍地开花,这不仅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同时,也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提供就业岗位等提供积极而有效的帮助。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所以,环境保护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普通类服装的对比性
基于环保类课题研究调研时候,搜寻到很多小店里,没有自己的品牌,但这些衣服即朴素也时尚,给人有品质的感觉,当准备选择合适的服装时,老板解释这件衣服质量很好且是出口的产品,首先,第一印象不错,老板继续解释他们店的服装因为某些原因而稍微有点瑕疵所以不能对外出口,所以就变为可以很便宜就能买到的所谓大牌质量,很多时候,当我们去选择衣服的时候,未必需要说是品牌就一定是最好的,衣服有瑕疵适当遮掩也是可以穿的很到位的,很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间接环保形式,因为,这样的一种选购方式比那些花几千甚至几万在商场里所谓正品,然后回来穿一两回就不穿的衣服要更有价值,从而避免过度浪费。这是在江苏市场调研时发现值得关注最深的地方,江苏省内的衣服普遍比武汉服装市场质量都好,武汉服装市场给人的感觉是时尚的衣服很多,但是质量却大多数不合格,这在一定意义上就等于是在间接浪费资源了,不难想象,当消费者把衣服选购回去,穿过一回,等洗了一次之后发现,颜色怎么变淡了或者衣服怎么没型了,这些都是很普遍的现象,但质量太差的衣服,可以用一次性来概括它们了,这无疑是很大的浪费,这也是非常严峻的一个问题所在,来到广州白马市场调研,这里都是成品批发,质量从好到差,但整体却超过了江苏部分服装市场,选择购买普通纤维制成的服装产品,无论从款式、品质还是可穿性,我们都需要考虑清楚,因为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念,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把握好环保与品质之间的平衡。
市场调研是目前服装专业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服装市场环境中,对消费者心理或需求、竞争对手以及销售环境的了解是服装企业开拓品牌、提高效益的必经之路,而当前把握服装市场的有效手段便是市场调研。由于每年每季的流行趋势不同,所以服装市场首先具有更新快的特点。另外,由于每个地区、每个商圈的不同,导致不同的消费习惯等,因此服装市场还具有很强的地区性特点。再者,服装种类日益增多,划分越来越细,市场调研涉及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多,因此服装市场调研又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2调研的组织
2.1带着目的去调研组织市场调研之前,一般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服装市场调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服装在服装市场上占有大幅的销售额,所以市场调研的内容包括与服装市场营销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和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需求调研、竞争调研及合作环境调研。调研之前一定要明确调研目标,根据具体调研时间的长短,确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不要盲目确定过大的目标。一般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的资料,要求学生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于服装市场的调研,一般建议人数在2-4人左右。因为在行业当中会有“同行相斥”的现象存在,适当的人数是为了“隐蔽”调研活动,人数太多容易被销售人员怀疑目的;另外,适当的人数也可以进行较为细致的分工,这样才能使调研过程更加有序、效果更佳,如有同学主要调研服装款式细节,有同学主要调研店面,还有同学专门针对服务等。对于学生来说,市场调研的最终目的除了掌握基础的调研方法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为将来的就业培养能力。目前,有一种获得大家普遍认可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该方法认为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因此要想把市场调研作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平台,就必须要培养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此建议是,可以把市场调研作为一个切入点,给出一个任务,让学生在此任务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市场调研完成任务。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参加一个服装设计大赛,目前,国内有很多不同级别的设计赛事,参加赛事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通过赛事为将来的就业提供机会。为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赛事,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赛事,学生在调研过程中目的就会更加明确,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在调研并完成参赛的整个过程中既可以熟悉市场调研的主要方法,又可以了解常见赛事的主要流程和要求,可谓一举两得,而那些脱颖而出获奖的同学还可以为今后的就业做一个铺垫。
2.2常用的调研方法市场调研方法有很多,如询问法、现场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等,由于服装市场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的局限性,比较适合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可以用于人流量等的调研,一般建议学生选择一些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店面进行观察,可以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如上午、下午、晚间、周末、节假日等,进而综合了解品牌的销售情况。当然观察法比较费时费力,非常磨练学生的耐心。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难免会虎头蛇尾,开始热情度高,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后就完全失去兴趣,对此建议是可以根据时间长短变换组内成员的分工,如观察客流量的学生可以在一个小时后和观察店面情况的学生互换,当然前提是这些都要在调研之前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否则就容易出现脱节现象。因此,根据实际调研情况每天甚至每半天调整调研计划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必要。面谈询问法也是服装行业比较实用的方法,如询问消费者、销售人员等,一般建议学生在购买、试衣过程中和这些人员进行沟通,可以是很随意的形式,太过正式的形式一般会被拒绝。这就需要不断增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怎样在看似随意的交谈中获得重要的信息,这是需要不断磨练的一个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市场调研其实不应该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去开设,因为作为一门课程,时间上必定会有所限制,而要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则需要长期的不断加强,因此可以考虑将市场调研课程拆分为不同的阶段,穿插至其它课程中进行,如在上设计课程中可以主要调研服装的外观设计(款式、色彩等);在结构、工艺课程阶段,可以重点调研服装的结构线条、工艺特点等等。问卷调查也是较为适合的方式,一般问卷要尽量简短,一页纸最好,让参与者能快速做完。问卷调查的难点就在于被调查者的配合度,现代人出于对隐私的保护一般不太愿意配合。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只是“懒”得配合,但从问卷中一般可以获得很大的信息量。因此,如何说服别人参与问卷的填写,这是难点,因为学生做调研不像企业,企业一般会有“奖品”或“小礼品”赠送,学生在这方面普遍难以达到。如何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让别人放下戒备,主动参与调研,这是在调研中必须要培养的学生能力。另外,不同类型的服装市场应该从不同的侧重方向进行调研,如调研大商场、大型批发市场、专卖店或夜市等,由于每一种市场针对的顾客类型不同,销售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调研一定要抓住该类销售类型的特色进行。大型批发市场一般货品较多,摆放多较为杂乱,一般以大量批发为主,偶尔做零售,货品质量不会太高,一般不会有特殊的促销活动,因此调研的重点可以是产品的款式、色彩方面或销售情况等。另外,对于那些档次价位较高的批发市场,还可以对其产品的质量、工艺方面进行调研,这类批发市场基本都会做零售,甚至和大商场的陈列、服务等类似,只是兼做批发,对于这类市场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大的商场产品质量一般较高,服务也比较全面,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商场的促销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各种节假日,商场的周年庆、传统节日,甚至是国外的一些节日都会有各种名目的促销活动,因此对于这类市场,除了可以对产品本身的质量、面料、色彩、款式、服务等进行调研,还可以做不同品牌之间的对比,尤其可以着重调研其促销模式以及服务方面。专卖店和商场类似,但一般主要以单一品牌为主,因此要对某一品牌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着重调研专卖店,因为专卖店一般货品比较全面,从男装、女装、童装,甚至配饰方面都可以进行调研,特别是一些大型的专卖店。普通零售市场,可以位于城市的任意位置,有集中的,如常见的地下商场,也有分散在各条街道或小巷中的,这部分服装一般档次普通,销售环境差别较大,可以着重调研起销售模式,或者服装的款式、色彩等方面。夜市也是服装市场较为特殊的一个分支,虽然夜市的服装一般品质较差,但其种类丰富,款式一般较为新颖,价格便宜,这些都可以作为调研的内容,另外,夜市特有的环境氛围和吸引顾客的模式也是值得研究。
2.3调研技巧在调研之前,除了基本方法的掌握,一般还需介绍一些调研的技巧,出于保护自身产品的目的,一般服装店铺都不允许拍照,调研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偷拍,因为实地照片可以体现很多产品的信息,这是在网络等渠道绝对获取不到。目前随着智能数码产品的普及,偷拍相对比较容易,此外现在智能产品的像素也较高,照片效果好。第二个技巧就是性别搭配,一般建议男女搭配,这样各类服装都可以调研,都可以试穿。第三点是穿着要正式,不要太过随意,目前,国内大商场和专卖店的服务比其他销售模式全面,销售服务到位,不管是什么档次的购买者只要进入店面就会被热情的招待,可以随意试衣,因此调研人员可以在试衣间进行拍照等,有的品牌甚至可以随意在店铺内部拍照,但大部分的拍照还是要隐蔽进行,一旦被发现都会劝阻,其中也不乏一些素质不太高的销售人员,可能会因此起一些正面的冲突,或者觉得调研人员不太像该品牌的消费人群,就不会热情接待,甚至被赶出店面,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一般建议根据商场的品牌档次,尽量穿着适合的服装。批发市场的销售服务一般较少,因此调研要进行的更隐蔽,尤其是拍照一定要注意方式,有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因为拍照被管理人员发现而被尾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本身的基本素质要提高,不轻易和销售或相关人员起冲突。
2.4调研实地的组织由于服装市场调研的特殊性,一般指导老师不能进行现场实地指导,所以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了解更多的内容。每一个调研任务结束后都要进行总结,看调研方法是否得当,在教学中一般是建议“一天一总结”,因为学生的经验一般较少,事先的调研计划可能会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经过每一天的调研都会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人员的安排不合适;或者调研的目的不明确;甚至由于各种原因,事先的调研计划完全无法进行的情况都会发生。因此,每次调研后的总结是必须要进行,如何快速有效地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需要指导老师本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3资料汇总
3.1数据处理调研结束后必须要进行资料汇总和分析,资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是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如SPSS等,但对于非专业人士,特别是偏艺术类的学生来说,SPSS略微显难,所以建议可以先用EXCEL进行处理,但该软件只能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处理,作为初学者是可以使用的。如果要进行非常专业的数据处理分析,专业软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对于那些将来致力于从事相关行业的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学会使用专业处理软件。
3.2考核方式实践课程的考核难度大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常见的方法是以平时表现加最终作业的模式。平时成绩一般较难把握,因为实地的调研往往指导老师不能在现场,就只能通过同学的评价以及当天工作量的检查来综合评定,难免有失偏颇,但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是尽量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另外,在考核当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如在调研结束后,可以让每个小组针对调研做一个全方位的汇报总结,全班同学都要参与,可以就汇报情况同学之间相互打分,既吸取好的经验,也可以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这部分成绩可以纳入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做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攀比心理,因为要相互打分,自然会在调研中更加努力。
4总结
一、服装市场营销的来源与产生
服装市场营销的概念,它是从一般的市场营销的概念派生出来的。那么,要了解什么是服装市场营销,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通过市场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市场营销这个词早在19世纪就出现,到目前为止,仍有多种解释。早在1931年,美国市场协会定义委员会给市场营销下的定义是“市场营销是引导商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或使用者手中的一切企业经营活动”。在这以后,美国不少市场营销学者都阐述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到了1985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又下了新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组织)对思想(或主意、计策)、货物和劳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从而创造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目标的交换。市场营销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商品,并使企业实现最大利润。整个市场营销活动是以调查研究消费者需求开始,到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止的全过程”。从以上的诸多解释可以看出,市场营销的特定内涵,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在研究“市场营销”的含义时,可以理解为市场营销是较广的一个概念,它将随着企业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多变的大市场环境中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对商品的销售目的。由此,我们从市场营销学的诸多理论中,可以概括出服装市场营销的理论,“服装市场营销是指服装企业对服装消费者的衣着生活方式的构想和研究,并对服装产品进行设计、生产、定价、销售,从而满足消费者的衣着需求和服务的整个过程及所有活动,以实现服装产品交换,谋求最大利润。服装市场营销同样要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从研究服装消费者需求开始,到实现和满足服装消费者需求结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服装产品的销路问题,达到服装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
二、服装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及在服装业的地位
1.服装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加工和生产组织过程比较简单,开办一家服装加工厂,使用较少的资本就能运行。加上学习制作服装的技术简便易学,因此,相对劳动力比较密集。2.缺乏明显的经济规模效应。由于开始建厂时,投入固定资产少,加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赚取低廉的服装加工费,使得服装行业的效益并不明显。3.服装运营环节多,流程长。尽管服装本身的加工流程不长,但每当一件服装新款式的推出,往往涉及很多环节(如:纺纱、织造、印染甚至开发新型纤维生产等多种环节),从服装的设计、研制、生产、销售再到消费者手中所要消耗的时间与时装流行的短周期产生了尖锐的矛盾。4.服装市场流行周期短。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服装企业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型服装面料,使服装的流行季节呈缩短趋势。5.服装市场需求的高弹性。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企业必须从款式、面料、辅料、色彩等方面去设计出多品种、个性化的时装投放市场,这种差异化经营也是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和份额的重要手段之一。6.服装产品的附加值。服装的商品属性与文化属性使得其价格与价值常常发生背离,这就是人们常常所不能理解的“品牌服装”和“普通服装”的价格差异。一些大的服装企业,为了做大做强,聘用名设计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型面料研制、开发,找明星代言,在电视台播广告等等。使得一件服装投放市场后,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价值。7.相关产业多。服装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服装业的相关产业多。一件服装从设计到产出,它连带了许多相关产业,如:纺织制造、服饰配件、信息广告、加工制作、零售服务等。以上这些服装业的特殊性与市场营销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服装市场营销在服装业中的地位。
三、服装市场营销的作用
5月28日,河南省服装协会组织的“锦荣·2013千人峰会话升级暨河南服装大会”在郑州召开。会议以“开启河南‘大服装’征程,实现‘衣服天下’中原梦”为主题。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工信厅、部分产业集聚区、长三角部分地区服装协(商)会等领导,以及1000多家服装企业代表参加了大会。
“五大工程”助升级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在讲话中指出,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全国服装行业发展相对低迷,增速放缓,此种形势逼迫我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品质。与去年不同,当前市场条件、环境、基础都发生了变化,服装企业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当前服装企业最为关键的是提升内生动力,注重服装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河南服装协会执行会长李刚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全省服装产业要抓住机遇,创新驱动,以实施“五大工程”为重点,继续围绕“炒行业、推品牌、造环境、赢政策”开展工作,促进科技创新、品质升级、商贸繁荣,推动行业的全面升级。
一是继续推进“巧媳妇工程”。搭建订单对接平台,帮助各产业集聚区承接订单,推进“巧媳妇工程”,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二是实施“安家工程”,由锦荣置业开发建设的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已封顶,企业即将入驻,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用地。今年计划安置300家企业,让其安居乐业。
三是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加强质量管理。从20%做起,推动低端生产企业向中端发展,中端企业向高端品牌跨进。通过品质提升工程,使产品进入一线城市的百货商场。
四是实施“信用合作融资工程”,协会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力争实现30亿元低成本融资目标,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是实施“新兴市场拓展工程”,利用电子商务,开拓现代销售渠道。抓住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兴市场机遇,抢占终端市场先机。利用郑州时尚潮流新地标——建文汇美尚城,引入韩国经营理念,结合本土服装产业优势,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今年,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已获国家批准,引导企业率先导入,实现服装市场的多渠道、多元化。
“转”字当头显成绩
李刚指出:“回眸2012年,如果用一个字来盘点,那么‘转’字最为贴切,服装行业在转移中求生存,在转移中求提升,在转型中求发展。”河南省服装协会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助推省服装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了解,2012年6月,“巧媳妇工程推进办公室”成立,帮助本土企业承接沿海订单,协助政府和厂商把服装厂建到各县产业聚集区,把生产班组、流水线工段下移到乡镇、村庄,让农村大量的巧媳妇转化为产业工人。同时,把巧媳妇工程与加快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扩大产业规模创造就业岗位,促进企业与政府对接,推动产城互动,中原崛起。目前,“巧媳妇工程”在台前、荥阳等多个试点初见成效。与此同时,河南省服装协会还配合政府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话活动”;帮助县区招商,与信阳平桥区、扶沟、淇县、光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命名光山县为河南省“羽绒服生产加工基地。”
通过开展行业调研,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组织企业召开座谈会,分析形势,制定措施,应对挑战。例如,2012年6月份,协会兵分五路分赴广州、杭州、沈阳、株洲、重庆五大服装市场调研;针对行业热点、难点,组织两场峰会;开展用地需求调查,为企业安居乐业出谋划策。
2012年,协会启动“安家工程”,目前仅郑州就有700余家企业申报用地需求,300多家企业提出购地建房申请。去年9月,协会成立了“银企合作融资服务部”,现累计为300余会员单位从民生、中信等银行贷款3亿多元。
由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缝制设备、面料辅料展览会规模达到1.2万平方米,来自国内外的参展企业500多家,3万多个专业买家到会参观。组织台湾地区面料与河南服装企业对接和首届中国(郑州)·韩国服装周;总投资二十二三亿元的中部纺织服装品牌中心于去年10月开建。此外,协会积极开展品牌表彰、推介和宣传活动,提高了河南省服装品牌和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知己知彼 决胜千里
2012年,河南省服装销售总收入700亿元,服装总量保持30%以上的增幅,高出全国增幅26个百分点。然而,与邻近省份相比,销售总量差距仍然很大。例如,山东省服装年总销量为3130亿元,而江浙、广东更多。而且,河南省服装起步晚、底子薄,在产品结构、门类结构急需补足短板,特别是男装、休闲装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产品的档次与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之间仍然差距巨大。
尽管如此,河南服装行业发展迅猛,优势较为明显,前景非常好。陈大鹏分析指出,随着我国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河南服装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河南交通便利,辐射力强,物流成本全国最低;河南作为拥有1亿人口的大省,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河南省经济的发展迅速,为服装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天时、地利、人和” 为河南服装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河南服装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不仅如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重视服装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前所未有。在当前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省180个产业聚集区三分之一都拿出大量土地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园区”。
会上,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与全国十大专业市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促进河南服装市场拓展升级,扩大河南服装行业市场影响力。现场,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工信厅分别扶植政策信息,江苏苏美达集团、中国毛衫联盟分别了订单转移信息,为省内相关服装企业提供合作的机遇。
走进去的商机
南非纺织业起步较晚,二战前只有床单和毛毯等家用纺织品的生产商,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出现编织机织面料、棉纱、精纺毛(绒)厂商,服装是南非第11大出口产业。
南非本地产服装只能满足内需的60%,可见南非的服装市场潜力巨大。当地对冬夏两季成衣需求量大,进口服装中抢手货有合成纤维茄克衫及裙子、棉制长裤及短裤、棉制短袖衫及衬衫等。南非纺织服装市场的消费特点是白人与黑人两大消费模式并存,时装品味趋向欧洲风格,白人对服装需求特点是大方、传统及手工精巧;黑人则要求服装颜色鲜艳夺目,中低档产品较畅销。由于南非的劳动力成本较高,目前南非本国的服装企业主要生产订单数量小、交货时间紧、平均价格较高的高端产品。在南非,拥有固定客户或者具备采购差异性的、知名度高的企业才能生存下去,而且企业以设计力量和快速反应见长。
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走进南非并不陌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就在当地援建了一些纺织项目。随着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在90年代中后期,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受到配额的限制,一些企业为了躲避配额限制,规避贸易风险,纷纷走出去,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在南非等地开办工厂。
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国企业通过在南非设立工业园区,让国内的纺织企业以抱团式走进南非,为当地带去了完整的产业链,为投资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便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2009年7月,新光集团在南非豪登省的南非中国山东新光工业园建成开园,同时有华利抽纱、忠诚家纺、诚谊家纺等7家中国纺织企业进驻园区,累计投资额 1.1亿美元,每年可实现带料出口6000万美元以上。当年新光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全年毛毯产量达1100万条,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润7600万元,创汇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这是新光集团把工业园建到非洲带来的成果。
“走出去不仅是手段,而且是战略,如果当初不走出去,很难想象现在会怎样。”新光集团总经理钱春生深有感触地说。2004年,新光集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应诉企业,与南非政府打了一场反倾销官司,并最终赢得零税率,产品大举进入南非市场。从2008年起,新光在南非开设工厂,巧妙规避了贸易壁垒,并迅速发展壮大,产品占据了南非30%的市场份额。
钱春生同时表示,企业到南非创业,要有能吃苦、能战斗、敢打必胜的精神;有比其他国家成本低的优势;有融入南非当地文化的机制;有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机制;注重中南友谊实现双赢。
不能逃避的困境
中国纺织企业一边在南非开疆扩土,一边面临着生存的窘境。
一份香肠拌米饭,外加一个苹果或一瓶可乐,简单又实惠。这是南非纽卡索市老工业区内中国纺织厂大门外的一个日常场景。小店老板珍赫尔既卖水果饮料等日用品,又卖早饭和午饭,靠这个小店养活两个孩子。在这家中国工厂外,类似的小店就有5家。
这仅仅是中国纺织企业带动当地发展的间接贡献。纽卡索市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菲尔迪·阿尔伯特说,纽卡索是南非的纺织品之都,该市最大单一投资群体来自中国,中国在这里投资超过10亿兰特(1美元约合8.5兰特),企业超过120家,其中纺织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谈到中国纺织企业对当地的贡献,阿尔伯特说,纽卡索市失业率高达60%,目前这些纺织企业雇佣了7000多名当地人,高峰时期达到1.3万人,占纽卡索市工业就业总人数的1/3,每月上缴税收高达400万兰特,占当地税收的1/10。按当地1名员工要供养5至8人计算,中国纺织企业目前养活了3万至5万当地百姓。纽卡索市目前居住着2000多名中国人,大部分是工厂主、贸易商和店主。纽卡索市老工业区一半以上物业由中国人负责,城外马达德尼新工业区黄街上的大部分厂房租赁给了中国人。
然而,这些曾为纽卡索市带来繁荣的中国纺织企业眼下面临严重困难,留给它们的出路是:要么转行,要么搬迁到临近国家,要么转型升级,要么等待倒闭。
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南非纺织业整体走下坡路,雇佣人员从几年前的20万人下降到2011年的5.6万人。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利润逐渐缩小。纽卡索纺织与制衣行业协会会长严荣华表示,一个车工的工资已从2000年的周薪50兰特上涨到目前的400兰特,但服装价格变化不大,一件童装仍然只卖2.5兰特。南非执行计时工资,不允许实行计件工资,这不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加剧。早期南非当地政府优惠政策多,厂房租金、用工成本和汽油价格都很低,再加上中国人能吃苦耐劳,因此中国企业订单不断,发展迅速。瞅准这一商机,很多中国人来到南非,开办纺织厂。为争夺熟练工,企业们比着涨工资,为拿到订单,它们还打起价格战。
虽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严荣华认为,南非依然充满商机。中国纺织企业要想在这里立足,不能再抱着投机心态和淘金心态。中国纺织企业要加强行业规范、行业自律和行业道德建设;加强与当地的沟通与融合;提升自身素质,向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升级要效益,并加大市场调研。
劳资冲突的背后
南非的劳工和工资政策,令纽卡索因华商而兴起的制衣工业面临生死抉择。
南非没有唐人街,但纽卡索无愧于南非“华人纺织城”这一称号。这座位于南非西北部的城市,上世纪末随着华商的到来而兴起,如今拥有制衣企业约60家,每天生产成衣至少18万件,供给南非当地市场。然而,纽卡索华人制衣厂的利润空间,近年来被中国和东南亚的出口大大挤压,愈演愈烈的劳资冲突,更把他们推入存亡绝境。
1994年前,南非因种族隔离制度遭国际制裁,于是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当时正逢台湾制造业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向外迁移。大批台商企业来到南非,带来了纺织、印染、制衣一条产业链。如今,纽卡索城里老工业区一半以上的物业都由黄皮肤的华商拥有,城外马达德尼区黄街上的新工业区,大部分厂房也被华人工厂主租赁。早期来的台湾商人赚得盆满钵满,产品不仅供应南非本地市场,还出口到欧美。据一位当地华商回忆,纽卡索纺织业鼎盛时有70家台资毛衣厂。
情况在2000年后逆转。原因之一是兰特(南非货币)剧烈升值,其次是2000年开始生效的美国《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这一法案给予南部非洲成衣出口到美国免关税的优惠,但关于面料来源的具体限制,又将南非置于相对不利的局面。此后,纽卡索的华人制衣业发生了几大变化:成衣取代毛衣,内销取代外销,大陆厂商取代台湾厂商——纺织成衣业门槛并不高,之前打工的大陆人攒够了钱和经验,开始经营自己的工厂。
“这边大陆人都是这样,打工、筹钱、开工厂。有设备,有单子,就可以生产。”开厂一年的叶先生说,他打工五年,钱没寄回家,2010年9月自己弄了一条生产线,雇了15个工人,到现在投入20多万兰特(约合18万元人民币)。不料,刚刚起步的叶先生还没尝到多少甜头,便因未向工人支付合法薪酬遭到巨额处罚。
叶先生收到的罚单显示,他的工厂付给两类工人的合法周薪分别应该是489兰特和418兰特,但他只支付了310兰特和200兰特。事实上,由于给工人支付的薪酬低于合法水平,纽卡索大部分华人制衣厂都收到了巨额罚单。制衣厂规模越大,工人数量越多,收到的罚单也就越高。
纽卡索的华人制衣厂,眼下正引起南非举国关注。此前它们身背“血汗工厂”的恶名,现在更成为“违法先锋”,被指控拒绝支付合法薪酬而面临巨额罚单。2010年秋天,华人制衣厂与执法人员发生对抗,以集体关门威胁。为彻底南非全国制衣业劳资集体谈判委员会的管辖,五家华人制衣厂2011年又发起针对劳资委员会和南非劳工部长的。这是目前纽卡索制衣厂都要面对的头号问题。
劳资集体谈判委员会是南非独特的工资制度,适用于多个行业。集体谈判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弱势的单个工人,也是强势工会的典型产物。谈判决定的薪资水平具有法律效力,委员会还负责监督全行业企业执行,但是谈判委员会里头只有工会和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大厂商认为,小企业在薪资上不合规,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小厂商的利益在薪资集体谈判中并没有被代表。大厂商被小厂商抢走不少生意,有意借机排挤后者。此外大厂商更有机会获得政府补贴。
“消灭小雇主,它就变成只有工会和大型雇主之间才能玩的游戏。我们的诉求是争取一个合理环境,让企业可以继续经营下去。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因为被制裁,我们可求助的对象有限。”叶先生表示。
不能否认的是,如能胜诉,这将在制衣业这一局部,改变南非重要的基础经济制度,也是华人在南非参与政治的一大步。
政府推动下的大市场
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南非的金融环境不断完善。1999年南非从瑞士引入金融工具实时电子结算系统,实现与瑞士证券结算系统同步、无时差、最终和不可撤销的结算,可以为其他“金砖国家”提供与西方国家在金融、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的中转站。
(一)要素条件
1、服装业所占比重较大,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无锡向来有“布码头”之称,其服装业起步较早,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其在同行竞争中拥有诸多优势。2006年服装产业增长了8%,销售增长了10%.出口创汇951.9亿美元.这是服装产业品牌、竞争力的表现.也是跟世界各国同行共同发展的机会。2008年无锡市规模以上纺织及服装企业1044家,就业人员28.3万人,占全市的23.9%;主营业务收入1423亿元,年均增长11.1%,占全省的18.5%;利润55.6亿元,年均增长15.8%,占全省的20.5%;服装49896.2万件,占全国2.1%。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
2、出口型经济快速发展,服装出口比例加大
无锡市纺织产业开放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08年外贸出口约42亿美元,其中服装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18%左右;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逐步从粗加工及初级产品调整为以深加工产品和服装等最终产品为主。出口市场以欧美市场为主,同时向其他国家拓展,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1-5月无锡全市服装对美国出口1.7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178%,占全市服装出口的30.18%;对欧盟出口8007万美元,同比增长80.68%,占全市服装出口的14.24%;对日本出口1.8亿美元,同比增长11.85%,占全市服装出口的31.72%,比上月增长速度提高2个百分点。对欧美市场出口的服装占全市服装出口总量的44.42%,比去年同期相比提高15.5个百分点。
(二)需求条件
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实力增长,消费观念呈现多元化态势,对服装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且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市场增长停滞,对欧美等国的服装进口减少,增强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活力。根据2010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我国纺织业优势提升,服装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三成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前5个月,我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3.6%,其中,5月份当月同比增长14.4%,比4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
(三)竞争状态
无锡服装业加工生产能力强,劳动力素质高,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已具备一定经验,信息建设基础设施较完备,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集群,并毗邻港澳,承接单活跃,在全球和国内消费市场均具有竞争优势,且现阶段,国家大力发展装备业、物流业,部分纺织品出口额取消,地方政府支持产业升级,国内市场细分,市场潜力巨大。
二、无锡服装出口贸易遇到的问题
1、人民币不断升值,服装出口压力增大
服装业行业是我国出口创汇的第一大行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对汇率的变化也特别敏感,而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持续不断地升值,屡创新高,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人民币的升值,服装的出口产业的汇改承受力弱,导致其劳动力比较优势弱化,产品竞争力降低,附加值降低,利润下降,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业的利润就会下降2%-6%左右,在外销产品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很多服装企业自然而然地由外销转为内销,加剧了国内服装行业市场的竞争,随着人民币的升值的持续攀升,服装企业的接单将会变得愈来愈困难。
2、商品结构存在矛盾,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尽管近几年无锡市部分纺织企业和产品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总体来看,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高端化发展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纺织品发展落后于全国水平,产品类型单一,无法形成综合卖场的所需样品,制约了服装品牌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其款式设计也缺乏创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不仅仅只是追求耐穿和结实,而是追求时尚、个性,而保守的服装设计跟不上潮流,在设计创新、品牌经营等方面的能力较弱,不利于拓展消费市场。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各个企业积极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力度不大,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偏低,纺织服装出口多以贴牌加工生产为主,缺乏国际知名品牌,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较小,影响力不够,国内市场也缺少强势品牌,总体上品牌的进一步提升与产业发展还不相适应。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满足纺织服装消费短周期、快交货的要求。
3、服装面料不环保,节能减排压力重
随着排放标准的逐步提高,服装企业的环保成本不断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显现,对服装产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大。而无锡地处太湖流域,在服装出口过程中,尤其是在整理高档服装面料时,由于其处理的难度,其整理后的废水排放量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与现今倡导的“绿色经济”相违背,也与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相矛盾。
4、生产带有盲目性,品牌创建不到位
品牌代表质量与信誉。由于服装自身的社会属性,服装品牌已成为地位的象征。再由于信息极度不对称,消费者更多的愿意选择品牌。而无锡多数服装企业安于现状,仍停留在“要什么做什么”的初级阶段,在市场调研、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企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服装板型设计方面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和研究,缺乏有效的引导,自主创新不足,使得社会服装生产规模的扩张大都带有一定盲目性和短视性,缺少知名品牌,妨碍了企业及其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市场占有率的保持,因此才会出现服装供量过剩、价格猛跌的情况发生。
5、产品风格定位单一,影响服装市场转型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福利政策的提升,服装消费的年龄结构呈多元化发展,尤其是老年人消费群的增长,但目前服装行业的风格定位多以中青年居多,使许多老年人难以买到适合的衣服,很多企业只能靠打价格战来取胜,这种同质的消费年龄定位,人为加大了服装市场的竞争,严重制约了服装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无锡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
1、缓解汇率波动问题,谋求更远更好发展
人民币升值,给服装业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压力,为了解决无锡服装出口现在所面临到的问题,需要政府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以缓解当下面临的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谋求更加长远,更好的发展。
(1)宏观方面: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宏观调控服装业发展
政府出台了《无锡市纺织及服装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随着《无锡市纺织及服装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出台,江苏省无锡市纺织业通过努力,取得实质性进展。为适应新形势、构筑新格局、再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无锡市制定了《提升行动计划》。争取用3年时间,通过创新发展,把无锡纺织业建成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和完整产业链的纺织产业基地和全国新型面料、高档服装的研发设计中心、批发集散中心、长三角地区的信息中心。
此项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提高了无锡纺织企业的创新热情,大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纤维和新品研发,已有一定成效。如江苏阳光集团引进了30多个项目团队,攻克面料、设备开发、服装技术等领域技术难题50多个,研制成功全球首创的可喷洗西服,吸引了来自于西班牙、德国经销商5万套的订单,实现了“一匹精纺面料价值一辆车”的业内奇迹。与此同时,一批重大技改项目的建设,有力提升了科技创新在无锡纺织业的贡献率。
通过《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粗放经营的服装纺织企业先后被淘汰、转移或关停,原先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中已有80%的企业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电子产品或新兴产业的企业。
(2)企业方面:用文化提升附加值,降低服装出口压力
人民币的升值造成服装业附加值的降低,而服装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应用文化来提升服装商品的附加值,用无锡强大的经济实力提升其服装文化的身价。一方面,培养顶级设计师。顶级的设计师能用其独特的设计完美地诠释服装文化,自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中国传统的元素巧妙地融入服装设计中,将本土服装国际化。另一方面,培养德艺兼备的工人。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而服装出口更是无锡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部分个人在服装加工重化工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以次充好,使产品质量不过关,不仅商品的使用价值实现不了,更严重破坏了服装行业的形象和企业声誉,因此,要加强对服装工人的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劳动队伍。
2、加大先进科技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首先应加大服装的科技投入,加大引进国际先进装备,加快技术更新改造步伐,加速淘汰落后装备,提高我市服装行业的装备水平。装备改造的重点是智能化、高速化、连续划。既适合柔性生产,又符合环保、节能要求。要重点发展CFD、CAD电脑设计自动排料系统、自动裁剪系统、生产吊挂传输系统、立体仓储系统等。加快多功能、复合型差别化纤维的开发及应用,使我市差别化纤维的比重和品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重点发展非棉天然纤维、再生资源纤维原料和产品及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超细旦、混纤丝等高附加值聚酯短纤及长丝,推进具有“新合纤”特性的高档服装面料的一条龙开发;积极发展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和导电纤维、抗菌纤维等功能性纤维。通过行业政策导向激励节约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并扶持相关品牌行业的发展。其次坚持市场多元化原则。2008年,无锡市对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出口额有较大增长。这两个地区都可以成为新的出口渠道。应该在巩固原有欧洲,美国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开拓中亚,大洋洲,东盟乃至非洲等新兴市场,避免因市场过于集中锁带来的被动局面。
3、开发环保高档面料,降低产业环境污染
所选面辅料应不含有毒成分,选用无毒、无污染及易回收、可重新使用、容易降解的面辅料。通过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特种整理等,围绕市场需求,加大新一代高档服装面料的开发,以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以促进出口。开发功能性、高品质、新用途的混纺、交织、提花面料。扩大高端毛纺产品比重,开发高支、轻薄型、多种纤维混纺、花式线、松结构等高档精粗纺呢绒面料,增加出口,替代进口,采用各种功能性原料和功能性整理方法开发防皱、防缩、免烫、抗起球、阻燃、防水等功能性面料和高档纯毛面料以及出口服装所需的毛纺面料。
4、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的影响力
在现有品牌产品的基础上,有步骤地选择一部分基础好、有特色、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建设产品基地,带动全行业向高档化、时尚化发展。依托我市纺织面料精良、服装品牌高档的优势,强化面料企业与服装企业间的配套互补,采取剥离、集中、优化和资产组合等措施创品牌。培育中高端设计人才,提高服装设计开发水平,扩大新型高档品牌服装生产比重;支持自主品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品牌并购、品牌推广,争创国际知名品牌,提高纺织服装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比重,全面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无锡中润集团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20多年服装进出口贸易经验,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外贸集团公司,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会员。公司年出口服装600余万件,品种包括男、女、童,时尚、休闲装极其它种类的产品。 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贸易于一体的专业化集团公司,与日本、韩国、欧美、澳洲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148位客商、厂家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并以诚信服务深受广大客商、厂家的信赖。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出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呈下降态势,2007年,该比重已降至41.33%,5年内下降了10个百分点,内需增长已经超过了外贸增长速度,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内市场也逐渐成为服装企业的主要战场。海外品牌从奢侈品牌到大众品牌、从零售连锁到自营专卖,在2008年必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攻势。国内品牌间、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将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渠道网络的扩张、物流体系的完善、品牌推广的策略等方面都将有推陈出新的举措。在市场价格相对稳定而供货成本不断攀升的矛盾下、在市场供给相对饱和与有效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下,价值创新成为品牌生命力的一大支柱。
5、实现服装市场转型,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1)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无锡有实力的服装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向国际市场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服装企业应在国外设厂和联合办厂,收购企业,设立贸易公司和原料基地,利用各种区域性优惠安排,主动绕过贸易壁垒,规避贸易风险,在利用原有的资源,品牌和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主动进入发达国家的供应链和销售终端,并与国外的生产商建立双赢互补关系,谋求长远发展。
蒋衡杰:中国服装业出现“五个下降”
4月26日,在中国服装协会第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的《中国服装协会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受各种因素影响,服装行业出现“五个下降”,分别是产业规模扩张止步,服装总产量下降;小企业队伍萎缩,产业效益明显下滑;行业投资增速下滑;国内市场低迷,服装类消费增幅下降,消费结构生变;服装出口实际下降。
中国服装协会:企业不要轻易转型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企业不应当轻易向其他行业转型。这是中国服装协会在《中国服装协会工作报告》中向企业发出的提醒。
报告指出,2009年,我国服装业发展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PPI和CPI等经济指标走低的意愿增强,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因此可以预计,2009年我国服装市场销售增长速度将继续减缓。
调查
最新世界奢侈品与服装品牌价值排行
近日,市场研究公司MillwardBrown公布了全球品牌排行,在其研究的全球5万个品牌中排出了100位最有价值品牌,其中Google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一,超过1000亿美元。此外,该份榜单还专门为奢侈品和服装品牌排出了前十位。
政策
中国童装国家标准又新添3项
5月22日,从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悉,中国又有3项童装国家标准批准,8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悉,这3项国家标准分别是《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和《提高机械安全性的儿童服装设计和生产实施规范》,均为首次,分别规定了在14岁以下儿童服装上使用绳索和拉带的安全要求、上衣拉带的安全规格及儿童服装的材料、设计、生产的实施规范。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包括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安全标准等在内的童装标准体系,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鞋类检测中心与德国TuV SuD公司携手合作
5月15日,国家鞋类检测中心(莆田)与德国TuV SuD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全球顶尖检测和认证机构首次参与莆田市鞋业发展。
德国TtiV SLiD公司检测服务获德国TGR、德国KBA、美国RAB、英国UKAS、澳洲JAS-ANS(均是国际一流认汪机构)的认可。根据合作协议,国家鞋类检测中心(莆田)与德国TuV SuD公司将在鞋类和服装产品的检测市场开拓、项目研发、技术培训和能力验证等方面开展合作。今后,国家鞋类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将实现国际市场的认可。双方还就欧美等发达国家法规和技术要习之中有关鞋类产品检测要求,特别是对有关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生态环保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品牌
红蜻蜓进驻美国顶级商场
5月8日,位于洛杉矶西田(WESTFIELD)购物中心的红蜻蜓形象店盛大开业,这是进驻该购物中心的首个中国品牌。据悉,西田购物中心是美国顶级购物商圈。这次与红蜻蜓一起进驻的,还有人们熟悉的LV、PRADA、GUCCI、DIOR等国际奢侈品牌。这意味着红蜻蜓以高端品牌的形象直接进入了美国主流销售市场。据了解,此次红蜻蜓美国形象店的设计全权委托美国WEST COAST公司设计并施工,耗资200多万人民币,所售鞋款全部采用西班牙顶级设计师设计,部分选择在西班牙直接生产。凉鞋的主要价格区间为105-285美元,店面营业面积为1300平方英尺。
红蜻蜓国际、国内整体品牌形象的变化,来自2008年红蜻蜓谋划已久的战略性品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红蜻蜓品牌形象的更新,换新标行为已潜行推动半年多,但也彰显了红蜻蜓作为东方品牌的国际化愿景。
太平鸟欲首批赴台湾投资
5月17日,商务部和国台办披露了大陆企业赴台湾投资的办理程序,并宣布该程序当日起实施。5月20日,太平鸟集团的掌门人张江平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希望太平鸟能成为首批赴台投资的大陆企业。他计划在两年之内,让太平鸟的专卖店出现在台湾的街头。并在前不久,董事长张江平就已经派市场部一支小分队赴台北、高雄去做市场调研,他们此行就是在为下一步投资台湾“打前阵”。今后,太平鸟集团会在台湾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拓宽渠道等,并希望能与台湾著名服装设计师合作,让太平鸟的服装更时尚。
九牧王亿元打造品牌终端新形象
2009年秋冬新品订货会上,九牧王男装正式了品牌新标,并宣布将投入约1亿元,用于终端形象的升级换代。九牧王的新标识极似徽章式盾牌,融合了代表九牧王的“9”字,深咖啡色的标准色更典雅和大气,突显国际化。九牧王总经理陈加芽介绍说,“9”是极数,代表着完美之意;而盾牌形象,则蕴含着荣耀、勇气以及锲而不舍的求变精神。除了启用新标外,九牧王还将打出一整套品牌升级的组合拳,包括推出男裤专业店,强化专业定制服务等。其实早在去年明,九牧王就投入数百万元,携手国际知名终端形象顾问公司德国BBP。
产经
江西:225万元补助企业境外开“服装店”
从江西省财政厅获悉,江西省近期下拨225万元,无偿援助江西省内纺织服装企业在境外设立销售自有品牌产品专卖店,建立纺织服装售后服务网络、仓储物流中心等。此次下拨的225万元专项资金补助对象为在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设立3家以上境外企业的纺织服装企业。资助标准为:设立销售自有品牌产品专卖店的租金、装修费,按实际费用的50%予以资助,但总额不超过15万元。对企业在境外租用仓库和办公用房的租金、当地运输费以及对企业在境外设立售后服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或购置的费用,均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予以资助,但资助总额不超过20万元。在境外从事研发活动的场地租赁、高级服装面料设计人员聘请、购买相关资料等,按实际发生费用的50%予以资助,总额不超过20万元。
关键词:市场需求 服装教学活动 现状 前景
对于市场来说,服装不仅是一件消费品,更是能够体现自己品味的东西,对于每一个消费者而言,他们想要从衣服上找到自信,找到自己以前从未有过的品质以及特质。加入一件服装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那么服装的内涵意义也就存在了。
一、市场需求展开服装教学活动的现状
我们国家的服装是从建国以后才逐渐的发展起来,没有一定的基础,在教育方面,也没有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近几十年才开设服装教学活动,以前的时候这项根本就没有,近几年才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融入教学。全国出名的院校中,德州大学是最早出现服装纺织院校的,也是最早从专业的角度去进行教学活动的[1],它主要是以学生为主要的对象,将教学活动作为主要的纽带,教师师资队伍作为主要的中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体系。
市场需求历来在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只有充分的了解市场才能够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目前的市场需求的方向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还不是太完善,虽然每个学校都有了自己的服装学院,但是真正的主要的面向市场的还没有自己独立的专业。这也就是目前服装发展的一个障碍,只有建立起自己的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才能够完成自己的模式体系。目前这方面的师资队伍也是没有,没有专业的老师来引领会使得教学活动不够完善。
中国目前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已经占到了主动的地位,所以我们的服装模式已经由中国制造改变为中国创造,中国人有着自己的品味来征服世界,未来的服装模式将是由中国自己来决定,这就是行业发展产生的需求。对于每一个有梦想的青年来说,市场的重要性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只有了解市场,才能够设计出自己以及市场所需要的目标[2]。
各地区所占比例
二、未来的市场需求引领的教学活动
服装设计专业在整个课程中所缺的结构,结合以往毕业生在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学活动在市场需求方面应该进行改进。充分的对市场进行了解,遵循市场应该有的规律,可以根据需求将课程调整为以下这样:
教学内容可以在原来的课时的基础上加多,增加的可是为具体案例市场需求分析课,这样才能够身临其境的进行了解,对于这个项目,目前还没有学校启动,但是已经引起了社会的讨论,相信将它加入到专业课中的日子也将来临,只有对于市场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出现自己的独特的而又准确的见解。
教学内容应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从[3]大学生的身边的事情出发,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只有身边的事物才更加能够让自己接受,身边的事物就是市场,特别对于女生来说,市场就更加显而易见,教学系统应该从我们的身边做起,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教学活动设立在教室外,通过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只有教师提前做预案,提前了解市场,才能够达到引领学生的目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服装市场需求分析单独的设立为一个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4]够培养的起相关专业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新产品设计策划方案的独特的见解,才能够保留原有的服装设计的核心理念,才能够将设计方案完全的应用到教学内容上,它主要包括的几个方面,其中有,产品的主要定位、产品的品牌定位、产品的开发的思路和突出的特点,以及能够在市面上流行的根本的原因,找到它能够吸引市场的最关键的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动,在企划方面,要将企划做到市场的每一个细节,服装设计[5]产品开发的流程要尽可能的详细,这样才能够对以后的设计工作有本质上的帮助。
服装设计一直是这个社会的主流的,也就因此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大大增加,但是现在的很多的大学生不注重市场调研的作用,这也就失去了设计服装的灵魂。所以,开设市场分析科目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他们更加了解市场,学校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优异的人才。教学活动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未来的服装市场能够因此而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于小刚,马大力.谈我国服装商品营销管理的创新[J].纺织科技,2010(8).
[2]徐寒锐.基于产品设计研发的服装模式[J].现代制造工程,2009(6).
[3]孙颖.服装产业在市场需求的活力[J].连锁,2006(6).
模式:市场运营先锋,商业实践蓝本
记者: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服装专业市场的思路是什么?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
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亨):我们以大视野,全角度、大产业的经营思路,按照“交流――民主――协作――共赢”四大国际化经营模式广泛开展产业合作,与国内外知名商业运营机构建立互惠顾问机制经过不断的努力,嘉享公司摸索、建立、完善出整套行之有效的商业经营管理方法,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商业地产运营蓝本――“嘉享模式”。嘉享以HICC为依托,逐步通过富有创意的市场运营,以行业论坛,展览展示、公关、促销、渠道营销网站平台创新服务等经营手段,为客户和商家传递品牌价值,促进财富增值,实现生意加速。
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国际时尚美丽组织,美国美人节国际文化传播机构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广东省纺织行业协会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了一个“时尚、创新权威,共赢”产业多元化联盟平台。通过织织交易会电子交易网站推广、创新俱乐部、研究中心等服务平台,举办了第33届国际比基尼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论坛大陆香港双十佳服装设计师高峰论坛及会中国流行面料动态展演等颇具国际知名度的活动,在纺织业内影起极大反响,吸引了众多专业媒体眼球,丰沛的人流量为经营商家带来了可观的客户资源和经济回报。嘉享努力在专业市场项目运营过程中创造顾客、厂商通路建设三赢的局面,致力于为国内优质纺织服装专业项目或产业集群提供专业经营服务,这也许就是我们取得成功的秘诀所在。
业绩:HICC全程运作,演绎经“赢”神话
记者: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管理专业市场中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取得的成效如何?
嘉享:作为一家全程策划&运营机构,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为HICC提供了包括前、中、后期在内的全程策划运营,物业管理,会展组织网络交易、二手租赁、顾问等服务。经过嘉享公司持续性的经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绩才是硬道理!
从2006年3月11日正式开业9个月以来,HICC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整体入驻率达85%,一楼品牌面料区入驻率接近100%,整体招商率达86.6%,开铺率为91.8%优质商户率90%以上,经营商户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包括浙江、福建,香港台湾、广东在内的1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纺织名企经营商家入驻,HICC立足虎门,流通珠三角、辐射全国的业态格局现已然成型。
据抽样调查,与3月份开业时相比,HICC商户生意成交额增长2.85倍,商户入驻增长率、优质商户增长率、商户生意增长率均有大幅提高。商城内现拥有十余万种流行面辅料精品,HICC现今的经营面积产品规模均占到了虎门面辅料专业市场的半壁江山,一大批国内外纺织名企在场内设立专门办事处。2006年10月第一次参评,就有15家商户入选“中国流行面料入围”评审。HICC已逐步成长为虎门面辅料龙头市场华南地区具影响力的新兴大型纺织专业批发市场。
HICC的成功经营,吸引了湖南长沙政府考察团、日本访问考察团代表等国内外参观团参观访问考察取经,学习嘉享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利益:致力做大蛋糕,商户利益优先
记者:在专业市场运营觉得最重要的商业原则是什么?
嘉享:公司在专业市场运营中,始终遵循一条规律,那就是经营户利益优先原则。嘉享认为:商业地产的价值链中,传统发展商占的权重并不是很大,占权重大的是后续的经营管理机构,如果说住宅地产是B-2-C模式(2即to,即开发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话,那么商业地产的客户关系链条要长得多,是B-2-B-2-B模式。第一个B是发展商,第二个B是投资者,即购买商铺的人,第三个B是商铺的经营户。在这个价值链条中只有商铺的经营者获得了预期的经营收入之后,才能够续租或者扩租商铺,那么第二个B,即商铺的投资者也才能够获得租铺的投资收益。一句话没有经营户的收益,就没有投资者的收益。只有在保障经营户的利益下的经营旺场,才是检验专业市场经营好坏的准绳。
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在实际经营操作中始终将经营商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嘉享积极组织大经营商户集体参加相关专业展会,筹划实施市场内的品牌商家推介活动。组建创新俱乐部,促进商家与行业、采购商、企业、媒体等多方的交流。成立广东省纺织服装市场(虎门)研究中心,打造专业市场内的商家品牌,商户的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同时反过来促进专业市场的招商与销售,形成“良性循环”与“互动效应”,实现与经营两户利益挂钩,一起将专业市场的蛋糕做大。
拓展:护航中山中南服饰广场
记者:能谈谈此次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中山中南服饰广场的合作情况吗?
嘉享: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增强,嘉享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已实现走出虎门,影响珠三角等地区的远景,据了解,嘉享现已与中山市规格最高规模至大的专业休闲服饰批发市场――中南服饰广场形成产业战略革命联盟,并为其经营管理提供服务性的保驾护航。
与之相反,在上游企业与夹缝中喘息求存的同时,品牌服装市场却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新品牌不断涌现,成熟品牌的品牌延伸也有声有色,“快速成长”成了品牌商2011年的集体特征,毛利率水平达到40%甚至更高水平的企业比比皆是。一时间,品牌服企的腰板空前的挺拔起来,OEM向ODM的转型理想再次成为行业议论的焦点。
品牌商的活跃在股市也有引人注目的表现。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或有近20家品牌服企登陆A股市场,还将有近10家企业实现海外上市。不过,繁荣的背后依然危机四伏:如今年2月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中国休闲男装品牌“左岸服饰”首日开盘报7美元,与首次公开募股价持平,发行价远低于指导价格区间每股10.50-12.50美元。左岸服饰在中国休闲男装市场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5.4%,但有点出人意料的是,“左岸服饰”首日发行的6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发行量较预期低90万股。很显然,冷静的海外资本市场并不买“中国市场第二”的账。梦想中的追捧与现实中的冷遇,不由得让国内产业市场及资本市场在ODM的热议中沉默并进一步思考:中国服企品牌的转型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悲观?
中国纺织服装业有三个NO.1:一是产能最大,纺织纤维加工量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二是消费量大,中国人均年纤维消费量15公斤,高于世界平均值,纺织服装消费总量居世界第一,三是出口最大,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世界纺织服装贸易额的30%以上。
这是中国纺织服装加工业带来的巨大财富。
因此,加工企业向品牌商的转型,成为一个公众认为“有实力”、“有机会”的合理梦想。尤其是近年来,品牌服企在国家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获益颇多,更让加工业感到自己“上升的天梯”已经垂到了自己的脚下一方面凭借内地庞大消费市场的优势,在外需萎缩时,加工企业能很快在内地市场空间找到新的利益平衡,二是得益于国内消费环境升级,企业“水涨船高”的品牌附加值为企业带来了较高的毛利率,为企业转型及扩展提供财力支持。不过,市场中始终存在种让人不安的感觉――经过多年的试水后,许多加工企业发现,即使发挥自身的面料、设计、生产等优势,制造业转型的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在扮演了多年“世界工厂”的角色后,我国的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得到的评价是对“制造情结”入戏太深,传统的生产理念正在暗暗销蚀他们本应具有的发展优势。
那么,这些恼人的“传统理念”究竟有哪些呢?
1.不具备完整的设计环节
在设计能力方面,虽然部分制造企业已经实现了ODM的经营模式,但其设计能力往往是集中在种或是几种类型的产品上,很大程度上是 个产品创意的品类延伸设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设计”。现代品牌企业已经意识并逐渐完善的“设计管理”更是无从谈起,比如前期的市场调研、时尚跟踪,后期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完整的新品开发体系等,这使得产品设计或是离消费者很远,或是离终端很远,很难实现产品,乃至品牌最终想要的商业价值。
2.重产品轻营销
制造企业通常更加重视产品本身,将终端消费市场的反应与产品设计要素、品质要素等简单、直接地联系起来,而轻视了渠道和品牌的力量――或许,他们并不愿意轻视,只是无奈于转型后对这领域没有专业思路,更没有专业团队去弥补这缺点。但是,也确有不少OEM企业的领导嘴边经常拄着“某某大品牌的东西一直是我们生产的,现在很多设计也委托我们未做,我们的产品也应该卖到差不多的价钱”,对品牌企业真正成功的精髓似乎浑然不觉。就拿Adldas和NIKE这两个品牌来说,他们开始价格下探及渠道下沉后,运动服饰行业迅速向两大品牌靠拢的市场变化足以说明渠道和品牌的力量。那些购买李宁产品的人,买的不是产品,而是“Make theChange”的体育精神,这是“产品”这一虽然本质,却又力量单薄的要素所不能带来的体验。
3.重批发轻零售
制造企业面对的客户主要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购买群体,该群体主要关心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速度等因素。而对于品牌服企来说,更重要的是直面品牌消费者。品牌服装消费市场中,消费者并不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对产品的质量鉴别能力不强。但消费者重视消费发生的地点、环境,重视消费过程的舒适、便利等特点,这就要求企业要有较强的终端渠道管理能力,以及分销渠道建立后,对企业管控、资本运作等方面的能力,而这正是制造型企业所缺乏的。有很多制造企业转型后,只是简单的进行产品多元化的试探,又将延伸出的新产品股脑的扔给批发商,开始原地踏步和多品牌孵化。可想而知,这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4.销售费用投入保守
制造环节的投入主要是机器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投入,而品牌的打造则更多的需要广告宣传、商业租赁等销售费用的投入。这类投入如果方法得当,对品牌的影响力将有很大的提升,但如果操作不合理,则有血本无归的风险。因此,对于品牌、渠道建设经验匮乏的制造商来说,大规模的销售费用投入将形成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普遍在此方面的投入较为保守。恶性循环之下,企业多次的浅尝辄止,不仅浪费时间、人力、财力、物力,更使得企业对品牌转型空生许多恐惧,成为企业升级的最大障碍。
因此,对于制造业转型品牌商,如果不能彻底从视野和思维方式上转变成“品牌商”,就是积累再多的加工业财富,转型之路也不容乐观。另外,国际三大精品服饰品牌LVMH集团、Guccl集团、Prada集团牢牢占据国际国内高端服饰市场,国际平民时尚品牌GAP(美国)、C&A(荷兰)、ZARA(西班牙)、H&M(瑞典)不仅在国际市场攫取大部分份额,也纷纷开始在国内快速圈地,这也加剧了国内品牌服饰领域的竞争。
加工企业转型的空间,似乎更增添了些悲观的色彩。服装品牌过去和现在的繁华,似乎都不属于他们――他们看上去离服装品牌时而触手可及,又时而遥不可及。
乐观?
纺织服装行业可以细分为户外运动、女鞋、家纺、正装、休闲装等子行业,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不过很多专家预测,大部分男装、女鞋、家纺品牌未来三年有望保持30%以上利润成长,只有少部分运动细分市场的利润会摊薄。因此,加工企业转型,可以根据细分市场的消费容量和企业发展速度,进行产品设计和渠道铺设,对细分市场的现状越是了解的透彻,转型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从细分市场发现机会
从细分市场的发展阶段来分,“休闲男装、
家纺、户外”处于行业第发展阶段,市场容量大,份额分散,属于正在进入五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期(男装品牌市场总额是运动品牌市场的2.5倍,但是品牌门店数量只有运动品牌市场的1/3)。“运动行业市场”处于第二阶段,属于过度竞争,门店过多争相打折,各大品牌难以超出行业平均增长的尴尬时期。而“女鞋”处于第三阶段,领先公司已经胜出,行业竞争格局稳定,有序发展。
再结合行业发展历史来观察,目前已经具有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多是在细分市场分裂初期进入市场的,如商务服饰行业的雅戈尔、杉杉、七匹狼,运动品牌中的李宁、安踏,户外用品行业中的探路者,时尚服装中的美邦服饰、真维斯,家纺行业中的罗莱、富安娜、孟洁、水星等……这给了希望转型的加工业些启示:转型应尽量选择处于行业第发展阶段的细分市场进入,因为裂变过程容易造就新的龙头企业和创业英雄,市场越不成熟,成功的机会就越多。“乱世出英雄”――同样适用于裂变过程中的商业时代。
因此,“商务服饰、运动服饰、女鞋”等细分市场,品牌格局基本尘埃落定,不太可能骤然出现多个重量级品牌。转型的机会还是多存在于时尚服饰、品牌家纺等高增长的大众细分市场。未来五年,大众市场容量将大大超过高端市场,这过程更容易产生由小到大、获得爆发式增长的品牌公司。
品牌发展模式
品牌发展模式,也是加工企业转型的个切入点。
我们将品牌划分为梦想品牌与大众品牌,国人心目中的梦想品牌多为定位中高档的国际品牌,具有定品味及阶层归属象征,此类品牌比较典型的是美国的P010,通过贩卖“美国梦及生活方式”而大行其道。大众品牌则具有更广泛的消费群体,高性价比的定位,不仅仅是价格便宜,它们还非常注重质量、款式和价格的平衡,快时尚如此受欢迎就是因为其高性价比的特点。本土高端品牌把自己划为“梦想品牌”这一类,未来将以打造“新奢华主义”为主要目标,余下的大部分本土品牌将走上“大众品牌”的路线,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很多人都相信,两级分化将越演愈烈。“梦想品牌”需要历史的积淀,传奇故事,甚至需要时代天才的辉映,加工型企业转型自然应该规避“步登天”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主攻大众品牌、快时尚的课题。
未来的增长核心
据麦肯锡的调查分析,国际上对于年收入5万以下及20万以上的家庭,服装服饰的消费是其最容易提高,也最喜欢提高的消费项目。相对于国际平均水平而言,我国的富裕人群在服饰鞋帽的消费比重更高,服装服饰甚至成为日常消费的第支出,占比超过30%。这对于重心由出口转内需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是大利好。因为,同样的消费支出,我国消费者的服装鞋帽的支出比例更高。抓住细分市场的增长核心,是转型企业最值得挖掘的宝藏。
A、男装市场
男装市场总量约为3000亿元,竞争格局弱于运动装市场。备品牌仍处于跑马圈地快速增长阶段,市场竞争舒缓,机遇多多,但也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品牌运营商多以批发经营模式为主,轻资产经营,利润率高(正常情况下,毛利率高于3%,净利率高于10%),资全周转较快。目前,业内比较活跃的品牌如雅戈尔、报喜乌,以及近十年涌现出的闽系商务休闲男装品牌七匹狼,利郎等,都是国内中档男装的代表。中档定位的男装品牌性价比高,内生增长和门店扩张都较快,门店数量仍有2―3倍的提升空间。
B、青少年休闲服
我国休闲服装市场总量水平约为5000亿元,占服装总消费40%以上,是运动市场的5倍,其中青春休闲服市场销售额占3000亿元以上。但据Euromonitor统计,我国休闲装仍有很大增长空间:(1)消费比例仍然偏低。在中国,休闲服只占到男士服装销量的30%,女士服装销量的45%,而在欧美休闲装消费占到服装消费总量的60%以上。(2)市场集中度低。我国最大的休闲服品牌市场份额不足2%,在欧美优秀的休闲服公司市场份额可以达到5%,甚至10%以上。(3)门店数量尚低。中国最大的休闲品牌门店数量不足4000家,远未达饱和水平。休闲装市场容量大于运动装,现在运动品牌李宁在国内已经拥有近8000家门店,休闲装应该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C、品牌家纺
品牌家纺的市场教育刚刚完成,正处于渠道模式变化
渠道渗透决定了品牌外延扩张维度的增长力,根据运动品牌经验,全国开出5000家店才可达到较好覆盖,以这个标准计,男装、女鞋、家纺、品牌化消费初期阶段,规模基数小,行业增速快。国家每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计划出台,直接利好家纺行业。按照户均消费1000元计算,每1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成可拉动家纺消费需求增长17%。另外,目前国内床上用品消费结构是“婚庆占比为33%、家居占比33%、其他34%”。根据国内床上用品的消费结构,以及各个消费群体的需求增长,我们可以预计未来国内床上用品总市场仍将以19%的速度继续保持增长。根据刚刚完成的明年春夏季新品订货会数据显示,罗莱、富安娜、梦洁均同比增长达50%以上,订货会上的新品促销品大概占总销售50%左右。预计,3家公司明年业绩增长在40%左右,并极具超预期的可能。
D、户外装备
尽管户外装备这个细分市场规模很小,不足百亿,但年增长率高达40%以上,且未来3~5年仍将保持。这与多年市场消费习惯的培育密不可分――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户外装备的生活消费习惯刚刚“养成”,它很自然的处于最容易成功的“市场裂变时期”。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品牌的收入增速可达50%以上,实现爆发式增长。户外运动展会的日益繁荣,也在预示着这领域的发展,正进入破土而出的商业春天。
E、女鞋
中国女鞋市场的规模约为1000亿,女鞋上市公司品牌零售业务毛利率都高达50%以上,优秀的公司女鞋营业利润率可做到20%以上。根据clllc数据显示,2000年~2008年户外等子行业均有提升空间。渠道扁平化可更好的实现终端管控,建立内生增长,抵消店铺租全和人工成本的提升,成为终端盈利的保障。由此女鞋市场前十大品牌分别按销售量和销售额计算的市场份额分别由30%、35.3%增加到42.15%、38.44%,充分说明女鞋市场已出现集中趋势,领军公司已胜出,行业秩序稳定。行业前十大品牌所占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业内前三大公司分别是百丽、达芙妮和星期六,本土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百丽的多品牌遥遥领先,在全国十大女鞋品牌中占据六席,门店数量近7000家,年销售额超百亿。与此同时,公司耐克、阿迪达斯等十余个运动休闲品牌,经营近3000家门店,年销售额超过80亿。
F、运动服饰
自2008年奥运会之后,国内运动行业开始显示增长乏力。2009年国际品牌率先曝光
库存问题,采取折扣促销等多种形式清理库存,终端门店整合。2010年以来,一些国内品牌如李宁、中国动向相继报出库存及销售渠道问题,同店增长较慢,订单大幅低于预期。2011年二季度的订货会数据,也不容乐观,拖累中国动向及李宁H股被大单抛售股价狂泻……运动行业门店过度供应激烈竞争问题已显著影响品牌经营表现,预计这 状况至少还要持续1~2年,在此期间市场激烈竞争整合调整仍将继续。
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品牌实现A股或海外lPO,募集了大量资金,这些公司的营销拓展战略十分激进。尽管它们大多已经开设超过6,000多家门店,实现了市场全覆盖,但很多国内品牌计划继续保持每年开800~1,000家店,过度的渠道建设,使得竞争环境恶化,门店体系濒于崩溃。可见,10%以上的内生增长对于全国性品牌来说较为安全。随着行业细分格局的明朗,以及竞争的加剧,渠道模式也产生了些明显的变化趋势。
A、渠道下沉
从人口规模上看,我国超大线城市人口仅占14%,二三线城市人口占到35%,四线及以下城市人口占到51%,三线以下城市将是品牌服装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区域。尤其是随着工资水平的上升以及个税起征点上调,对于三四线城市人群,以及 二线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有明显上涨趋势。
粗略估算,如果个税起征点从2000元上调至3000元,税率不变,则3000元以上收入人群每月减少纳税75―450元不等。如果起征点确实上调至3000元,根据目前各省市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和生活水平估算,则绝大部分的中低收入阶层均可不用纳税。我们做个简单计算如果有1亿人每月减少纳税100元,一年则减少纳税总额1200亿元。若转化成为购买力,则消费市场一年可增加1200亿元的消费总额。以主流消费人群服装鞋帽支出占比11%计算,相当于行业需求增加132亿元。这一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本来就高,政策的引导有利于服装类大众消费品的销售增长。因此,自阿迪达斯和耐克等提出渠道下沉政策之后,国内服装品牌也纷纷开始渠道下移,目前看来,利郎、七匹狼等渠道下沉较好的品牌,已将60~70%门店开到三线及以下城市。
以2010年的数据计,全国青春休闲服市场销售额约为3389亿元,其中三、四类市场为1964亿元。到2012年,预计全国和三、四类市场销售全额将分别达到4653和2601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7%和15%。此处的三、四类市场销售统计中还并未包括农村市场,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这个市场的实际销售应该更高。
我国、二类市场包括近40个城市,目前竞争格局激烈,不仅国内品牌争相圈地,国际品牌也竞相划定势力范围,市场规模相对饱和,竞争残酷。三、四类市场覆盖了333个地级市,2859个县城以及发达城市的城郊结合部,服饰企业虽然较 、二类市场多的多,但以杂牌、运动品牌和中低档品牌为主,竞争集中度不高,市场空间更大。因此,三四线城市未来五年时间的竞争态势依然是以覆盖空白市场为主。举例来看,目前国内从事青春休闲服销售的上市企业中,美邦(75亿元销售,3000家左右店铺,2.21%市场份额)主要以二、三类市场为主,森马(63亿元销售,超过3500家店铺,1.86%市场份额)主要以三、四类市场为主,以纯(约60亿元销售,3000家店铺,1.75%市场份额)亦扎根于三、四类市场,搜于特(6.3亿元销售,1116家店铺,定位于三、四类市场)市场份额仅为0.省略上线,为客户提供网上购物的途径,2004年RLHomepolo.省略,同时在美国地区开通移动商务,为客户提供新的有趣的购物方式。
2、从模糊至清晰:
瞄准奢侈品牌的七匹狼
2010年以来,七匹狼推行了多项内部管理改革,如设计研发方面,强化“买手”企划、产品系列化,营销方面,继续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跨界整合营销,多代言人模式的“名士堂”玩的风生水起,终端方面,改善终端店铺形象、升级ERP系统、强化精细管理,渠道扩张策略,提高直营占比,提高对加盟又分别给出了两条不同的道路,分别通向品牌运营和高端产品拓展。
其实,加工企业向品牌转型,依然存在很多机会,依然可以保持“乐观”的理想主义,只是,在乐观的道路上,加工企业需要一种“从零开始”商补助激发其扩张动力。
2011年3月,七匹狼更是收购肯纳服饰,涉足国际奢侈品品牌业务。七匹狼以7000万元收购杭州肯纳服饰有限公司100%股权,涉足肯纳服饰拥有世界顶级服装品牌康纳利(canall)、范思哲(Versace collection)和著名珠宝品牌乔治杰生Geo rgJenaen等在华的权。尤其是肯纳服饰在东北和华东的销售布局,更可以弥补七匹狼在这两个地区的销售劣势。
3、群狼战术:
多品牌互补的报喜鸟
自2010年10月以来,报喜乌系列对外投资公告,通过参股和收购方式,培育众多新兴小品牌 大公鸡品牌定位中低端时尚运动服,配合渠道下沉,分享三、四线城市成长,融苑时装韩国知名电子集团旗下的快时尚潮流品牌,迎合都市年轻人口味,FRANlSTlON(法兰・诗顿)品牌定位高端,向顶级商务男装延伸,欧爵公司意大利高档商务男装品牌MaurizioBaldassari(巴达萨利)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4、六大品牌夯实品牌架构:
“最近几年,我国的户外用品产业零售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50%,出货额年平均增长率也达到了50%。”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榕告诉记者,公司非常看好未来的户外休闲服装市场。
陈榕认为,户外运动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因此已被世界各国誉为“未来体育运动”,这无疑是一片“新蓝海”。
2010年,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悦达纺织把户外休闲服装作为品牌创建的切入点,创建“LUCK&JOURNEY”品牌。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内市场拥有400余个专业户外品牌,其中本土品牌约占其中的三成;专业户外用品零售店达到了近2000家,百货商场零售点达到了1600余个,其他销售模式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发展着;专业户外运动俱乐部超过400个。
过去,户外运动对于许多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在我国进行户外运动推广的主要还是户外运动的组织者、网站、俱乐部以及一些户外装备公司。
不过,最近几年我们身边的大型超市,悄然出现了帐篷、户外桌椅、遮阳伞、烧烤炉等户外休闲用品。
“这让我们嗅到了普通人家走向户外休闲的气息。”陈榕说。
在他看来,城市化加剧,人口激增,城市工作和生活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居住环境跟不上城市经济和人口的发展步伐;城市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多;尤其是汽车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范围开始从室内延伸到户外,这些都为“户外休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大环境。
陈榕表示:“只有广大中低收入家庭也能够实现休闲度假的梦想,才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户外运动正从专业变得大众化,从“时尚”变得“日常”,中国将迎接大众户外休闲时代。
不要都想做专业第一
“户外运动行业要跳出‘挑战生命,挑战自然,探索险境’的旧框框。试想,能够整天去‘挑战生命、探索险境’的人有几个?大众化的方向不能被忽视和放弃。”陈榕强调指出。
因此,“LUCK&JOURNEY”的品牌定位是都市户外休闲,其主要产品不是专业的户外,而是在上下班都可以穿的休闲户外服。
其实,目前大众市场,哥伦比亚已经关注,并这样做了,近期,哥伦比亚“畅游户外,风雨无阻”的广告挂满大街小巷。
回顾一下至今仍活跃在中国的一些名牌,其实都是因为它们在开创之初,就代表着某一个品类,或者说它们开创出了某一个品类,所以至今仍是行业第一品牌。发现一个行业或品类,率先进入,并抢占行业第一。这是打造品牌的“第一法则”。
在专业的户外运动品牌里,开创者是一些国际名牌和国内的先行者,很多国内户外品牌都是后来者,因此,“第一法则”不一定适合。适合国内户外品牌的,或许是“开创新品类”。很多国内户外品牌往往都在某一种户外产品方面占有优势。
在市场中最为本质的一点就是创造某一个类别的市场,使得自己能够在该类别的市场中成为第一。如果你不是第一个进入某一个类别的市场的品牌,不要放弃。在市场中新创造出或者细分出一个新的类别的市场,使得你成为第一个就行了。也就是说,国内户外品牌如果希望在整个户外运动行业里成为品类第一,其机会是不大的;但是,如果另辟蹊径,去开创一个能让自己成为第一的新品类,那么,成为第一就有可能。
户外运动行业至今仍然游离在体育运动、休闲等行业之外。由于专业户外运动的消费群人数稀少,所以行业始终做不大,仅仅在一个狭窄的市场空间里游弋。
“坚持专业户外的品类,并不是我们做大的最佳方向。”在陈榕看来,“中国户外运动行业要做大,最佳的道路,应该是以专业户外为根本,向外扩张以做大。”
“LUCK & JOURNEY”就是以城市SUV汽车为概念导入品牌形象,定位于以户外休闲服装为主与汽车相关联的旅游用纺织服装产品。
打造全新营销模式
当今,众多的户外休闲服装企业在营销上,还比较初级和短视。面对时下超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不能够再按照常规的单点式的、见招拆招的营销方式来建立营销系统,而是必须转变营销思路,确立正确的营销模式,重新结构化地组合自己的营销策略。
2009年,成功上市的探路者先后推出“保护藏羚羊”、“我要读书”、“母亲水窖”、“保护滇金丝猴”等多项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当日,公司即派出两支救援队深入到一线参与救灾工作,并捐款捐物价值260余万元;2008年,探路者为“神七”相关人员提供户外服装及装备;2009年,探路者户外用品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独家专用产品。
这一切的营销活动都围绕探路者“保护生态环境和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品牌文化开展。
另外,一种“社群营销”模式在户外行业广受欢迎。如今国内高校户外社团发展蒸蒸日上,面对大学生这样的潜在消费群体,NORTHFACE、探路者等品牌纷纷以不同方式进入校园商圈。
其中,福建弗仑斯潘便赞助厦门大学登山队15名会员,成功挑战了海拔6330米的唐拉昂曲雪山。圣弗莱赞助北京林业大学赴新疆博格达地区雪莲生态保护项目活动,冠名2009―2011年中日韩大学生环保登山体验活动,赞助两岸清华大学联合攀登格拉丹东峰。
“针对不同的高校社团群体,圣弗莱将采用不同的方式与高校社团展开合作。”圣弗莱品牌负责人陈桂源表示,圣弗莱看中的不仅仅是这样一两次单一的合作,更希望能与高校建立并保持一种长期的合作互动关系,通过校园网内的口碑营销,逐步使品牌理念渗透到高校学生这个年轻消费群体心目中。
与弗仑斯潘、圣弗莱不同,江苏悦达纺织集团则冠名“LUCK & JOURNEY杯”户外休闲装设计大赛。
“‘LUCK & JOURNEY’的品牌定位是都市户外休闲,所以我们选择与高校的合作方式是举办设计大赛。”陈榕表示,服装院校的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时尚生活方式的群体,同时他们也是最具有创意的全体。
关键词:现状;金融危机;营销战略
中图分类号:F416.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尼尔·鲍顿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的12个要素,即“产品计划、定价、厂牌、供销路线、人员销售、广告、促销、包装、陈列、扶持、实体分配以及市场调研”。对于外贸服装的中小型企业,我们先着手眼前的客源招揽,开辟出一些销售渠道,同时制定相关的销售战略来扩大需求。
二、中国外贸服装企业现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是出口竞争力增强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贸易摩擦,目前形势比较严峻。近年来,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混合形式的危机,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外贸服装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因人民币汇率以及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叠加影响,外贸服装企业出口综合成本一下增加,加上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出口订单萎缩,出口结汇风险加大,还时不时被客户要求延迟交货期,消费市场低迷使欧美采购商变得更挑剔,动辄挑一些小毛病来退货,退货索赔等纠纷骤增。
三、营销战略
1.打造包装,开设网店,招揽回头客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因循守旧,死气呆板的服装,而偏好一些包装精美、个性突出的服装产品,同时若有小礼物赠送更会激起他们购买的激情。因此。实体店铺可以靠促销活动以及包装,店面装修吸引新顾客,再保持与一些老顾客的合作关系,这个关键就是回头客,小店的经典营销方式。虽然老旧不够新颖但也算是颇有成效的,所谓一单生意一个朋友。将店铺搬上网,网店很累人,如果实体店能先做起来可以考虑将店铺搬上网,这样通过努力关注店铺的人会更多,小店做大的机会比较大。不过搬上网店,店铺装修,促销活动以及售后的包装都需要做好。
2.品牌战略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国内服装市场需求比较低迷,服装企业不太景气,但品牌服装和个性化服装却受经济影响不大,原因在哪里。随着服装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层次在逐步提升,服装竞争也走向品牌竞争.“得品牌者得市场,得渠道者得天下”,对没有品牌和销售渠道对市场没有掌控能力企业会越来越难生存。尤其是服装行业,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早已不再是为了蔽体遮暖的目的,而是树立自身形象。服装成为标榜自己文化种群的一种外在标志。因此,服装品牌对于文化内涵的要求,比起其他商品来就显得更加重要。品牌的沟通就是要建立顾客心中所希望的印象,说出顾客心里所想的话,从而赋予品牌一定的意义与联想。所以在将服装推向校园的同时我们要树立自己的服装品牌。
3.积极宣传销售主题,招揽销售人才
既然已经找准了销售对象,就确定一下品牌主题:“看我,看时尚”。其次展开广告创意。广告创意可以从“时尚女生”入手,宣传理念有别于其它服装广告,注重于自信,骄傲,霸气的品格塑造。树立起“21世纪新女性女装典范”的形象,将购置服装与消费者的文化素养、生活品质及品位联系起来。广告口号、广告主题:“看我,看时尚”,副标题:“21世纪女装品牌女装典范”。此主题强调了“**”服装的高档和与众不同之处,希望一下子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以“自信,果敢,独立”的形象深入人心。其次要注重促销包装,也可以做一个促销广告,礼品广告,适合于送给不同身份宾客的有宣传性质礼品。若是要将服装销往校园,销售人才必不可少,所以要在校园里找到非常好的也是很难的,这个需要倾注一些时间和精力。当店铺经营进入轨道后,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增设公关环节,提供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工资报酬待遇,招揽更多的销售人才。
4.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做地域性销售,实行定价策略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市场,如上所说在经济危机的今天只有一些品牌服装跟个性化服装的销售没受什么影响,而且消费的很大的群体在校园,学生时代不用工作还是会有固定的资金用作服装购买,经济危机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所以针对这样的一群消费群体我们要做出针对性的销售。在服装店还是一个小店的基础上,能将服装做到校园应该算是一个成功。宣传也很重要,前期宣传,海报,宣传单,卡片,网络宣传,这些是一个店面打出知名度必备招数。同时要选择最合适、具有足够灵活性的定价策略,对不同地区根据地理位置实行不同的定价,针对不同的款式、面料、订货量,制定单一整批出售或混合式整批出售等不同的定价策略,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也要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
5.实施战略联盟
要想在中小型企业竞争中获胜,必须做到能以比别人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确立,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和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更为激烈。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单靠一个企业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推出用户满意的产品是很难的,这使传统的以消灭竞争对手为目标的排他式竞争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成功。只有基于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因为,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企业,既不可能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上都拥有一流的技术,也不可能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获得最低成本,产品价值链的竞争力已成为一组相关的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企业之间通过构建战略联盟,共享资源、寻求共赢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四、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开放型经济,是对外贸易。而中小型外贸服装企业因其行业特性,更是遭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残酷冲击。在外贸环境尚未完全好转的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诸多中小型外贸服装企业应该审时度势,准确定位,提升产品及品牌价值。企业只有在经历过艰难的磨砺之后,才会更有魅力。中国外贸服装企业要发展壮大,还是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些,将产品技术创新、品牌塑造等作为重点,加大投入,攻坚克难,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参考文献:
[1]宋晓健.战略联盟应是外贸服装企业的理想模式[J].岱宗学刊,2006.
[2]何桥,施慧玲.外贸服装企业应对金融风暴的策略[J].产业纵深,2009.
关键词: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形成,演变,趋向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逐渐呈现出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生产环节的分工、从单纯的对外直接投资到以投资、外包和中间品贸易重组生产链条的特点。新型国际分工模式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分下网络,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大量涌现,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vc)和全球商品链(gcc),大量的研究涉及价值链或商品链的治理、布局以及东亚和拉美、非洲等地的供应商升级等问题(波特,1990;humphrey & schmitz,2000;ger-effi,1994、1996;cibbon,2000)。二是研究国际生产体系(又称全球生产网络gpn、国际生产/分销网络ipn)的形成以及主导企业(nagships)向当地供应商的技术转移、当地供应商在网络中的成长等问题(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2003;ernst&kim,2002),研究行业涵盖机械行业(ando & kimara,2003)、信息产业(poon,20n)等。表面上看来,两大研究层面中,cvc/gcc侧重研究链式生产环节的分离与布局、治理与升级等内容,gpn/ipn侧重以主导企业为核心的国际生产网络的构建和组织创新,但从研究内涵上分析,两大理论分支都在探讨8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新型国际分工关系,以及相应的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变化。
大量的研究显示了这样一种事实,国家和地区按照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等因素分化为三个层次:欧美日作为第一层次,其企业主要是作为主导者;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nies)作为第二层次,早期主要从事加工装配环节或生产制造,后来逐渐演变为中间商,甚至部分企业上升为主导企业;处于第三层次的主要是中国大陆、东南亚其他国家以及北非、中东和拉美地区,这一层次进入的时期较晚,由于低工资等优势日前主要从事加工装配业务或中间产品的生产。三个层次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生产网络,其中在纺织和服装产业中形成的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尤其典型。
东亚三角形生产贸易模式起源于杰里菲提出的“三角形制造”(triangle manufacturing),其内涵是指欧美等纺织品服装的大买家向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发出订单,接到订单的企业把部分或全部的生产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越南、印尼,中国大陆等地,“当最终产品直接运往国外买方时,就完成了三角形制造”。究其实质,这种三角形制造是一种国际分工网络,它属于杰里菲所定义的全球商品链中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反映的是三角形的生产和贸易关系。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东亚三角形生产贸易模式也呈现出不断的创新和变革。
二、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的形成
1.形成过程
20世纪50年代开始,北美和西欧的纺织品和服装产业逐渐向日本转移,然后又进一步转向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香港、台湾和韩国的纺织和服装产业在六七十年展较为迅速,承接了来自欧美的大量订单,在本地完成生产后直接出运。这种生产安排的形式只涉及两方,一方是处在发达国家的买方,包括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服装品牌商如nautica等不同的企业形式;另一方则是nies的生产企业。双方生产贸易关系较为简单和清晰。
然而,随着东亚nies面临的经济形势的变化,纺织服装产业逐渐呈现出向外迁移的趋向。80年代以后,由于工资和地价水平上升、货币升值、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阻碍,造成东亚nies的纺织和服装产业的优势不断削弱,而此时象中国大陆、印尼、泰国等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竞相推出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的进入,发展了大量的加丁贸易基地。内部的推力和外部的拉力使得东亚nies的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地把生产环节外移,仅保留自身具有优势的设计、质量控制和物流等环节,部分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了“前店后厂”的转型,还有相当部分企业则完全转为贸易公司,从事转口贸易,主要业务流程是接单、转包、交货。香港从80年代开始,制造业逐渐萎缩,与此同时大量的外贸公司不断出现。在接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订单后,东亚nies的企业把订单转移到位于泰国、印尼、中国大陆甚至中美的一些国家去完成,货物最后直接发运到欧美的最终订户,从而形成了三角形的生产贸易网络。其中东亚nies的企业和从事生产环节的企业可能是通过投资形成的母子公司关系,也可能是通过外包形成的长期合作关系。从企业区位和国家层次的角度解释三角形分工网络的构建,这种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箭头①表示最终订户(a类企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中间企业(b类企业,包括贸易商、制造商、或兼具两种功能的企业)发出订单,最终订户可能只对产品的款式作简单说明,由b类企业进行具体的设计、打样并组织商品链去完成(此时b类企业实质上成为商品链的主导者);也可能给出具体的设计或样品要求定制,这种情况下b类企业承担的主要是组织生产、质量控制和物流环节,商品链中的设计和营销环节由a类企业控制。箭头②则是b类企业组织c类企业(可能是b类企业的子公司或长期的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包括安排生产计划、从各国订购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并运送到某国进行最终产品的生产(当然也可能全部在一国内完成)。各个生产环节的分解和分配,主要根据产品特性和各国要素禀赋、技术条件来在各国或一国内各地区进行布局。生产过程中,b类企业会进行质量监控和检验,必要时会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箭头③是最终产品从c类企业中最终加工者直接出运到a类企业指定目的地,其中的运输、订船等一系列物流环节均由b类企业承担。箭头①、②、③构成了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如果从商品链内企业分工的角度来看,箭头①、②、③的关系可用图2表示。可以看出,a类企业和b类企业掌握了商品链中高附加值的环节,剩下的低附加值生产加工环节在第三层次的同家之间进行分配。
需要指出的是,b类企业组织生产时,也可能会从nies的企业中甚至发达国家的企业中选取部分厂商承担某个生产环节。整个生产过程并非都由c类企业完成,而是涉及了三个层次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但这种生产组织的形式仍然属于广义的三角形生产贸易网络。
另外,由于在nies的部分企业仍然可以直接生产并出口,这即是图1中箭头④和⑤所表示的生产贸易关系。这意味着虽然东亚地区形成了显著的三角形生产贸易网络,但是从纺织和服装产业来看,由于并没有发生完全的产业转移,因此仍保持了部分的生产能力。
因此概括地讲,在纺织品和服装产业中形成的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是指,由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中间商所连接的,涉及欧美买家和东亚地区生产企业(主要在第三层次国家)的分工网络。三类企业由于处在不同区位并在商品链中占据不同的环节,从而导致三角形的地区分丁和商品链内的分工格局。
2.形成的主要原因
欧美从东亚采购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贸易模式从原来的直接采购发展为经过中间商的间接采购,即两角关系发展为三角形关系。深入分析主要原因,除了上面分析的产业转移和第三层次国家的开放及兴起等原因外,还在于此时由于采购中由于涉及几百种纺织品、多个国家的配额使用情况,造成欧美买家直接从产地采购的过程变得较为复杂,采购成本太高。另外,在第三层次国家的纺织服装企业较为分散,也造成直接订购的交易成本高企。而东亚nies的中间商一方面较为了解东亚各国配额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而具有信息成本优势,另一方面靠近产地易于寻找生产企业(有些就是自己的工厂承担订单的生产),同时,部分中间商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分支机构.接受多家欧美企业的订货并集中处理,通过合理高效的生产安排、物流安排(如集装箱配载)获得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三、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的演变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利润率的下降,欧美大买家在寻求更简便、环节更少的交易形式。从生产企业直接订货、跳过中间商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因此,90年代以后,从东亚地区纺织和服装的生产和贸易来看,部分中间贸易商的退出使得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逐渐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1.演变的特点
一是最终订户不断靠近供应商带来的变化。欧美的纺织品与服装买家为了节约成本,纷纷到海外设立直接的海外采购机构。这些采购机构主要建立在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原因在于这些地区不仅本身的纺织和服装产业基础好,而且也具有便利的运输条件和良好的服务及设施。运作模式是采购机构向当地制造商直接下订单,当地生产全部或部分产品,处于第三层次国家的企业完成一部分。
二是部分欧美订户直接从第三层次国家的企业订货。这样的交易形式中,订户可以直接对生产企业提出具体的要求,由生产企业按订户设计进行定牌生产,或者生产企业承担设计、制造等关键环节也就是进行odm,也有可能是订户直接采购生产企业拥有品牌的产品。90年代以来,诸如耐克、nautica、the north face等国际知名品牌纷纷与中国大陆、泰国、印尼等地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生产企业按订单生产后直接出运订户所在地或其指定市场。在我国,这类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拥有大量的熟练工人、较好的纺织服装工业基础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而发展起大量的民营或外资纺织服装企业。
在上述两种交易形式中,欧美买家跳过了b类企业中的中间商,直接与东亚nies的制造商或第三层次国家的制造商接触,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的变化见图3所示:其中欧美买家的海外采购机构的贸易模式用与箭头①、②、③表示的贸易模式同方向的1、2、3表示(也有一部分由采购机构订货,在nies当地生产后直接出运,这与④、⑤表示的贸易模式没有实质差别),但没有东亚nies中间贸易商的参与;欧美买家与第三层次国家企业的直接贸易即箭头⑥、⑦所示。
在东亚三角形网络的演变中,虽然b类企业中的部分中间贸易商被跳过,生产重心更多地移向东亚第三层次的国家,但值得重视的是,在第三层次国家中,承接订单的生产企业大部分仍是来自东亚nies的外资企业。这些外资企业有些还保留了在原所在地(比如台湾)的公司及生产厂,有些则完全转移到低成本的中国沿海等地。这些企业比本土企业具有更强的与国际企业联系沟通、建立业务关系的能力,也有长期从事纺织品服装生产的经验和技术,因此具有更多的优势,其运作模式主要是“公司+工厂+外包企业”的形式。在面向欧美订户的出口订单生产中,占主要地位、连接欧美与当地企业的仍是东亚nies的企业。这即意味着虽然从贸易流向和信息流向上看,图三中箭头⑥、⑦所示的贸易似乎提升了c类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但在原来的主要贸易模式(箭头①、②、③构成的三角形生产贸易网络)中,b类企业起“节点”的作用,现在在新的贸易模式中仍是起“节点”的作用(但是单纯的贸易商活动的空间日益变小)。或者可以说,表面上看c类企业承接了大量订单后直接出口,但实质上并非完全是本土的企业受益,而是有大量的来自东亚nies的b类企业(主要是制造商)迁到第三层次国家,进入了c类企业,因此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的演变意味着,只是东亚nies的部分中间贸易商被跳过,其制造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只不过有很大一部分制造商把生产地转移到了第三层次的国家或地区)。单纯的贸易金额与比重的上升并不能完全表现第三层次国家贸易地位的提高。商品链中第三层次国家的企业从总体看生产链条延长(包括了组织生产、物流等环节),但本土企业仍是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2.演变的原因
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的演变显示了三角形贸易关系的逐渐弱化,重新向两角的直接贸易模式回归。不同于早期的两角贸易模式的是,早期是东亚nies的企业承担制造的功能,90年代以后出现的趋向则是第三层次国家的企业开始越来越多地成为直接的供应商。中间企业被跳过是欧美订户追求更多利润的结果,而这种转变能够实现,主要是由于中间商原先的优势逐步削弱。这表现在一是各国的配额在逐步减少。按照1993年底乌拉圭回合达成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的规定,从1995年开始各成员国开始逐步取消纺织品与配额限制。配额的削减使得原先复杂的采购过程逐步得以简化,增强了欧美买家自己直接采购的可能性。二是第三层次国家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与产业发展加快,不但在产品质量与技术上不断改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较多的出口加工集群,从而为欧美买家寻求合格的供应商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三是互联网和电讯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信息交流的日益便利。供应商可以与欧美买家直接联系,促成了更多的直接交易。因此,在条件逐渐成熟后,欧美许多大型零售商进入东亚市场与生产商直接接触,当地采购量和品种的增加使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采购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将原来由中间商分得的部分利润转为自己占有。
四、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的发展趋向
从上述分析可知,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演变的内在动力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所直接导致的产业转移和订户向供应商的靠近。这些因素会继续推动东亚纺织服装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的发展。同时,从外部因素来看,后配额时代的来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第三层次国家经济环境的改善等也不断地作用于国际分工网络,推进其进一步发展。
1.欧美买家的采购机构在东亚地区进一步靠近供应地
虽然目前香港、台湾、韩国仍是许多欧美买家海外采购机构的集中地,但部分大买家的采购机构已经开始向中国沿海地区和东亚其他地区转移。以沃尔玛为例,最初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大部分是通过中间商美国太平洋贸易公司采购,金额只有几亿美元。2002年2月,沃尔玛将它在香港的全球采购中心搬到了深圳,全面负责沃尔玛在全球采购的任务。同年10月,沃尔玛全球采办上海分部挂牌运作。也就是在这一年,沃尔玛在中国的采购额突破了120亿美元。沃尔玛、家乐福等48家采购机构已经落户上海。这种趋势会使得位于nies具有优势的转口贸易进一步下降,订户与第三层次国家的直接贸易趋于快速上升。另外,从2005年1月1日起纺织品和服装配额的取消,标志着后配额时代的来临。这一重大变化将使得第三层次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欧美的阻碍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但也不排除新的贸易壁垒的涌现,比如欧盟和美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设限),同时也有利于简化欧美买家的直接采购工作。
2.东亚第三层次国家的部分企业逐渐升级,经济环境不断改善
随着生产经验的不断积累、外资的不断涌入以及本地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东亚处于第三层次国家的部分企业除了实现产品升级、工艺改进之外,也逐渐由简单的加工装配向oem(原始设备制造、代工或定牌)甚或odm(原始设计制造)和obm(自有品牌制造)转化,即在全球商品链内逐渐实现升级。oem相较于加工装配而言,生产企业可以自己采购原材料、自己组织生产,生产链条有所延长,但是仍然按照主导企业的设计和技术标准来生产主导企业的品牌产品。在熟悉相关流程和技术要求后,有些企业承担了设计环节和技术改进的工作,这就进一步演变为odm。当企业在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等环节都能胜任之后,有实力的企业会转向obm,推出自己的品牌。这种升级将有力提升企业在商品链中的地位。欧美买家采购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选择定牌生产,也可以选择购买直接购买已经有品牌效应的商品,等等。
同时,从产业发展所需环境来看,东亚第三层次国家在基础设施、物流、相关服务方面的改进特别是信息交流日益便利,也使得欧美买家更愿意跳过中间商直接采购。以我国为例,近年来政府推出了不少推动跨国采购的新举措。例如:2002年成立、设在上海世贸商城内的上海跨国采购中心更是有政府支持、实行企业化运作的跨国采购平台,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货运等部门的入驻极大地提高了跨国采购中心的吸引力。这些措施的竞相实施,使得本地企业与国外采购商有了更多直接的接触渠道。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使得欧荚买家将加快转换区域市场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欧盟东扩、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南延、东盟“10+1”及“10+3”等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对国际经济造成了深刻影响。由于最终订户追求生产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欧美买家不断地从周边地区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原欧盟15国与中东欧地区、北美与拉美之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近年来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亚洲向欧美的出口。与此同时,原欧盟15国内部和亚洲地区内部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也迅速发展。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3年世界纺织品总贸易额达1690亿美元,其中亚洲区域内贸易达418亿美元,占总贸易额的近四分之一,居各区域贸易(包括区域间和区域内)之首。原欧盟15国的内部贸易额达411亿美元,紧随其后。另据unctad统计,从1985年到2000年,在北美服装市场上,墨西哥和洪都拉斯的市场份额分别上升了12.9%和3.9%,而同期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仅上升了2.9%,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则出现了从14.5%到9.9%不等幅度的市场份额下降。欧美买家向区域内产地靠近和亚洲区域内贸易的发展将会削弱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
综合上述三方面的分析可知,纺织品和服装产业中形成的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将不断削弱,欧美订户更多地与生产企业(包括本区域或东亚的生产企业)直接接触,东亚nies的中间企业生存的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东亚处于第三层次国家的生产企业在商品链中的地位趋于上升。与此同时,东亚区域内的贸易量将随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而不断增长。欧美买家的采购特点呈现出从全球化采购向当地采购转变的趋向。从最终订户、东亚中间商、东亚生产商三者的发展来看,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善,都在谋求自身的调整与转变:最终订户谋求更直接、更近距离的采购模式;中间商在中间业务趋于萎缩时,开始涉足品牌、市场调研、营销等更多环节;生产商则开始在组织生产、物流等新的领域中进行尝试,并从最初简单的加工向oem、odm甚或obm不断升级。从商品链内的分工来看,中间商与生产企业都在努力占据更多的环节并谋求商品链内的产业升级,试图在商品链中获得更多的增值。
五、结语
东亚三角形国际分工网络连接了三个层次的国家和地区,每个层次的国家参与了商品链中不同的环节,其中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中间企业作为商品链中的“节点”,一直起着连接欧美买家与位于本地或我国大陆等地生产企业的作用。但随着欧美订户越来越多地跳过中间商在海外进行直接采购,三角形生产贸易网络中逐渐形成多种贸易模式并存的局面,总的趋势是三角形的生产贸易关系和分工格局逐渐削弱,最终订户与东亚生产企业的直接贸易趋于上升,但还会受到中东欧、拉美等地强有力竞争者的较大影响。因此,东亚与欧美的纺织品与服装贸易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呈现出两角——三角——两角的发展轨迹。最终订户从在本土寻求采购,逐渐转向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设立采购机构,再发展为到东亚其他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采购。对于中间商来说,寻求新的贸易渠道、创造新的贸易模式或者进行角色转型是必然之举。对于处于第三层次国家的大量生产企业来说,谋求在国际生产分工网络内的升级特别是本土企业的升级,借助政府对跨国采购模式的支持(包括采购中心的建立、采购大会的举办以及与之配套的信息化工程、国际物流体系等跨国采购支撑体系方面的建设)主动进入全球商品链中并逐渐升级,是顺应趋势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k.y.鲍德温和k.b.克拉克等,(2001)《价值链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2)ando,m.,kimura,f.,(2003)“the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east asia,”nber working paper 10167.ernst,d.,kim,l.,(2002)“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knowledge diffusion,and 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reasesrcb policy (31),1417-1429.
(3)gibbon,p.,(2000)“global commodity chains and economic upgrading in less development countries,”cdr working paper.
甚至,有些强企直言不讳:这两年是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洗牌时期,优胜劣汰后存活下来的优秀企业日子将更加红火,现在其实就处在一个最大的机遇。
为此,我们对七匹狼集团、孚日集团、上海中大科技公司、际华三五四二公司这四个行业内的佼佼者进行归纳分析。他们分别属于服装行业、家纺行业、科技行业和棉纺行业,规模上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型企业,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探究他们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或许可以让众多纺企悟出一些道理。
成功难以简单复制,但可以揣摩学习。
成功者共性
企业失败的原因往往多种多样,但成功的原因大多是相似的。不难看出,上述几个企业都有着相同的发展因子,基本可以归结为:加强创新能力,推进新产品的技术研发,推进品牌建设,开发不可替代产品,提升市场议价能力和产品利润。
这样的总结话语似曾相识,在无心人的眼里或许有些乏味无趣,但在有心人的眼里,结合到企业的具体情况,还是能有所启示。
第一个关键词是技术。上海中大和际华三五四二都很重视技术研发,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比较强大,以实际的行动为行业的产业提升作出了示范。上海中大更是一家以“实验室经济”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研发视为生命。
第二个关键词是品牌。多年来,有品牌的企业比没有品牌的企业生存状况要好,名牌企业也比普通牌子的企业发展更好,一个成功品牌为企业带来的产品溢价力和影响力,是其他任何有形资产难以比拟的,品牌的巨大附加值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七匹狼和孚日在其所在行业里,都属于代表企业之一,在竞争越演越烈时候,分别推出了“生活馆”和“大家纺”的概念,可算是品牌运作上的一个突破,体现出强大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为传统行业,纺织业其实也蕴藏着很多机会,首先是我国人力资本优势不会在一夜之间失去,同时,纺织业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升,部分纺织企业也可朝着“知识+服务”的方式转型,努力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培育新优势,其实七匹狼生活馆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雏形。
七匹狼“生活馆”文化制胜
福建七匹狼作为国内服装龙头企业之一,一直深受业界广泛关注。综观七匹狼的发展历程,品牌创新 直是它主打的动作,这也是七匹狼在竞争激烈的服装市场上赢得先机的手段。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我们看到了“生活馆”概念的推出及不断完善。
2007年6月,作为福建第一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七匹狼股份公司公开发行3000万股,募资6亿元用于投资销售网络升级项目,升级项目主要是在国内一线大城市投入建设生活馆、旗舰店和专卖店。在这个销售网络的升级计划中,将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发展单店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的七匹狼“男士生活馆”,承载本区域内形象展示、新品、服务示范、员工培训等功能,同时并配套拓展200家单店面积在300-800平方米的七匹狼旗舰店和600家七匹狼专卖店。
据了解,“生活馆”在国内是个新概念,它还原了日常着装环境,提供中高档服装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并配有专门的着装顾~口]。顾客进入“生活馆”,日常的着装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这里不仅有服装,还有配饰、鞋子、皮带和手表。在生活馆里,男士们不仅可以体验时尚着装潮流,更有机会体验七匹狼的休闲、运动、商务等各种时尚前沿的文化品位生活。
董事长周少雄表示,七匹狼对生活馆的定位是,除提供传统的男装外,还配有男性装饰、家居用品以及女装、童装等衍生产品。生活馆内将是与现代男性事业、家庭、休闲等多方面生活相关的产品,恰到好处地诠释现代男性生活的真实情境。以后,生活馆里还将有情侣装、父子装、母女装等,七匹狼提供的将是一个完全家庭形态。
作为一个概念,七匹狼生活馆的推出,让市场看到新的思路和新的策划形态。对于一个生存无忧的企业,该怎样进行新一轮的发展?也许七匹狼给出了答案。
点评:毫无疑问,七匹狼生活馆概念是一个超强的“大手笔”“生活馆”所倡导的理念,其实可以理解为一利,男士生活文化在衣着上的延伸大打文化牌,提升产品的层次,七匹狼已经走在许多服装企业的前面 在国内服装界趋于白热化和同质化的竞争中,七匹狼推陈出新,其气魄和敏锐的洞察力让人折服。
“孚日大家纺”领先一步
2008年4月19日,孚日集团在北京、上海、济南设立的孚日大家纺旗舰店开业活动在三地同时隆重举行,加上去年在山东高密总部开业的首家旗舰店,孚日大家纺已经在全国设立了4家旗舰店。至此,全国各地的1000多家专卖店、专柜等构成了孚日大家纺的庞大营销网络。这是我国家纺龙头企业孚日集团全面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建设优秀销售终端、全面进军国内家纺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
虽然近年来国内纺织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孚日集团稳步发展壮大。公司20多年来从一个只有30多名员工、30万元资产的乡镇小厂,发展成为拥有全球最大生产能力的家纺企业之一,也成为世界家纺产业领域中一个重要角色。
在这样的情形下,企业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坐享其成还是锐意进取?孚日的答案是后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消费者已经对家纺产品的品牌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全球家纺消费市场方面,预计高科技家纺市场规模将由2000年的500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750亿美元。
对此,孚日把消费者的新需求以及世界家纺市场的扩大,看作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做大做强的最佳时机。于是孚日紧紧把握这个机遇,逐渐加大了在国内的营销力度,在内销市场上坚定不移地实施“孚日大家纺”品牌战略。
孚日在国内同业中拥有着产业链的优势,从原材料棉花采购,到纺纱、织布,一直到染色、印花、后续整理都比较完备,甚至包括电、汽、水等均可自行配套,这是同类企业难以企及的。“孚日大家纺”便结合这样的独特优势,生产涵盖毛巾、床上用品、装饰布、窗帘等各个领域的产品,采用“大家纺”概念打造国内销售网络,并在店内配有高水平的设计师,为消费者提供设计服务,包括生活中需要的细节,如卫浴巾袍、厨房用巾、床上用品、窗帘墙壁等。
点评:孚日在同业中首先抢占
大家纺的概念,有利于在众多的家纺品牌中脱颖而出,有利于同步提高企业各品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孚日大家纺是企业致力于发展的前进方向,大家纺广告只是一切才刚刚开始,孚日会结合品牌战略、紧扣市场脉搏。
上海中大赢在科技
上海中大科技发展公司董事长潘跃进曾感慨说:“一些企业,已经做得很大了,产品品牌也很响亮,但很快,又在竞争浪潮中沉沦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昙花一现?我经常琢磨,并做了调查,发现,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相同的原因,那就是不注重科技投入,设施落后,产品的科技含量跟不上发展。”
在潘跃进的带领下,上海中大对科技投入极为重视,去年企业的科技投入占到了销售总额的6%。据统计,这几年来上海中大共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和改造了建筑面积为11000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和中试车间,各专业实验室配备的实验设备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中试车间的感光制版材料中试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涂层整理中试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在人才引进方面,企业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学府招纳一大批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骨干,并聘请了15位本领域著名的院士、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验证技术中心中长期目标,对项目开发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并为攻克重大技术难关出谋划策。
高度的重视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使企业获得了喜人的成果。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大公司研发的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对公司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肯定和褒奖。该项目是现代印花制版关键技术的新材料,它的成功开发结束了高档印花制版感光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了印花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降低了印花企业的成本,增加了国际竞争力,累计为印花企业节约外汇3亿多美元。
目前中大科技拥有专利及核心技术200多项,制订行业及地区企业标准20多项,并受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制订了印花行业新职业标准,专利实施率80%以上。
点评:上海中大在动辄上万人的纺织企业、规模并不算大,但一个企业的强大并不完全体现在规模上,多是体现在企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上,上海中大以科技研发占领市场,为我国中小纺企提供了一个榜样。
际华三五四二创新至上
在相当部分人的心目中,棉纺织业是非常传统的产业,也许很难进行更新层次的创新。然而,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北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以出色的答卷告诉行业,棉纺织业的创新大有可为。
在董事长胡福生的掌控下,作为国有企业的际华三五四二依靠创新走出困境,一跃成为棉纺织行业的佼佼者。
具体探究际华三五四二的创新,可分为技术创新和观念更新。胡福生认为:“国有企业从来不缺制度,缺的是执行力。所有的创新都在于是否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执行力就是生产力。”
在观念的更新上,为了使职工摆脱在老国有企业中养成的不良习惯。胡福生把工作重点放到了管理创新上。从1995年开始,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先后两次减员分流,一般干部从347人减到72人,中层干部从108人减到42人,厂级领导从12人减到5人。虽然实行大力度的改革,但企业的生产经营却始终保持正常运转,原因就是管理到位。举一个具体例子,曾有某中层领导,因为迟到10秒钟被就地解聘。 系列的管理创新举措,使企业制造成本降低了5-7%,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了76%。
10年来,悦达纺织苦练内功,创新管理方式,先后建立了ISO1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安全标准化、内控体系、Oeko-Tex standard100国际生态纺织品管理体系、乌氏特国际质量管理体系、OE/GOTS 有机棉管理体系。按照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从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质量控制、人力资源、财务审计、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变革,从企业战略策划、企业文化、运营模式、管理体系等各层面采用创新的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悦达纺织管理模式。同时,在生产上建立了在线检测系统,利用控制图、散点图、排列图、矩阵图和织物模拟等多种方法进行质量分析与改进;全面实现ERP系统管理;建立设备数据在线监测系统;建立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采用OGSM年度经营计划进行日常管理;公司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推进精益生产方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悦达纺织发展的原动力。10年来,悦达纺织一直十分重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每年都有不低于销售收入3%的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引进新技术,率先使用了包括紧密纺技术、涡流纺技术、汉麻、量子能等新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自动落纱的长车技术、托盘式络纱技术、单织轴技术、自动分色系统、在线检测技术、计算机配棉系统、全面系统的ERP管理系统等近20项行业领先的技术与工艺,使得公司的产品与质量水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技术创新方面,建立了由研究所、品牌中心、信息中心、中心试验室和打样车间等五个单位,棉纺、织造、染整三个板块组成了新产品研发体系;与台湾研究机构、台湾南纬公司合作成立纺织研究院;设立了江苏省新型纱线及织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了盐城市新型纺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武汉纺织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成立悦达纺织科协。至目前悦达纺织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外观设计专利,已申报1项国家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汉麻家纺面料及制品被国家专利局评为金奖。公司已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3项。现有7只省高新技术产品, 10只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1只新产品已申报国家级新产品。目前在研的有1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个国家星火计划项目,1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个省双创人才项目。悦达纺织新产品销售以25%的速度递增。
圆梦起航品牌建设促转型
如果说建司的前5年悦达纺织的发展还在探索中前行,那么建司的后5年,悦达纺织在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势如破竹,阔步前行。
做大做强,一直以来都是悦达纺织人的梦想。在定位于“做纺织强国的栋梁”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悦达纺织没有走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老路,而是在创新的征程上不断求索。
“打造品牌一直是我们的梦想,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优秀供应商,江苏悦达纺织集团顺应市场发展创建自主终端品牌。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是谨慎的,是在严格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逐步推进的。实施品牌战略是纺织服装企业持久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悦达纺织纱线已经跻身中国名牌,走出了悦达品牌建设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要全力打造悦达纺织系列服装品牌。”江苏悦达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如华坚定地说。
LUCK&JOURNEY(路凯·杰尼)品牌是悦达纺织打造的自助服装品牌。“悦达”家喻户晓的知名度和文化背景,给LUCK&JOURNEY品牌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更为LUCK&JOURNEY驰骋沙场提供了一个“护身符”,使LUCK&JOURNEY少走了别人所不能省却的“弯路”。要知道,一个知名品牌所繁衍出来的新枝,在服装市场的培育、终端的维护等方面,都比新品牌市场过渡期短、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强,效果也好。当然,一个品牌的成功,其消费定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检验品牌生命力的重要依据。LUCK&JOURNEY以城市SUV汽车为概念导入品牌形象,引人悦达汽车休闲元素,走中高档定位。同时,在包装及服务等方面又有所创新。LUCK&JOURNEY服装,正从众多的服装牌号中脱颖而出,以“黑马”的姿态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
历史凝练精神,沧桑铸就传奇。“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悦达纺织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品牌建设的投入,扩大品牌宣传的广度,构建LUCK&JOURNEY营销网络,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大力推进质量、创新、快速反应和社会责任“四位一体”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价值创新体系,提高品牌价值对公司发展的贡献率。
更高追求两化融合谋发展
2003年初创时期,悦达纺织就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建设,充分认识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与园区建设一体同步规划实施,明确以打造数字化悦达纺织为更高追求,以战略眼光从企业布局开始,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建立一流纺织强企提供有力支撑。
2005年,悦达纺织制定了《悦达纺织信息化发展规划》,未雨绸缪,在设备购进时就对供应商提出了开放设备通讯接口便于联网实现在线监测的要求。在设备安装的同时进行了弱电管道的预埋工作。为了规范公司信息化建设程序,确保企业信息安全,编制了《悦达纺织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汇编》。先后完成了园区弱电管道预埋工程、园区计算机局域网、计算机中心机房、电子门禁考勤系统、园区安防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虚拟网、广播会议系统、LED 电子屏信息系统等项目的建设,为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和推广使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在已实施的USTER Sliver GUARD 和USTER QUANTUM 2 在线质量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将推进纺纱全流程生产在线监测,建立能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开发在线监测系统与ERP信息系统的集成接口,实现生产监控系统和ERP 系统一体化管理。按照“全悦达纺织集团一套系统、一个平台、一个门户、二级应用”的总体建设思路,以协同办公(OA)系统为平台,将各类信息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实现单点登录、数据共享。同时在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基础上,借助第三方平台与自建商务网站相结合进行网络营销与促销,实现网络采购、网络销售。并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
10年磨一剑,悦达纺织经过10年的努力,在两化融合方面开了一个好头,有力地提升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强势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2012年被评为全国两化融合示范单位,并作为全国纺织行业唯一代表参加了工信部全国两化融合成果展。
心悦至上诚达天下聚英才
今天的悦达纺织所取得的成就,不仅来源于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市场运作能力,更来源于以“心悦至上,诚达天下”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支撑。
以“诚”达天下,至“悦”心上和。悦达纺织努力形成共同追求的大团队精神,并以纺织行业后来者的角度,提出“扬长后发优势、跻身后起之秀、力争后来居上”的奋斗目标。这种自信、和谐、乐观、向上的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合作伙伴和每一名员工的心里,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岗位的员工接受到的是同一种文化,有着一样的信念和目标,员工与悦达纺织一起共同和谐发展。
“与巨人同行”是悦达纺织发展的战略理念之一。悦达纺织先后与中国台湾南纬以及德国艾文德、韩国量子能、日本大伸、众翔针织印染等公司企业合资合作。随着悦达纺织对外合作力度的加大,各种海内外文化的影响纷至沓来。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在这里汇集碰撞,如何在悦达国有上市公司前提下进行外资、民资等多元化、多文化的融合,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这是摆在悦达纺织人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悦达纺织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合资公司的章程办事,保证公司运营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让外商发挥优势独立自主运作。
在悦达纺织,每年都迎来上百名莘莘学子和更多的员工一起参与共事。目前,悦达集聚了一支可观的人才队伍,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技术管理骨干500多人,硕士研究生科技研发人才30多人,还有一批高层次多领域的领军人才。在“硬件”优势的基础上,悦达纺织进一步做好“软件”文章,在“人和”上下功夫。为此,公司制定了《悦达纺织人才激励十大措施》。提出大力营造以“五崇尚”、“五提倡”为内容的成才软环境。为发挥人才优势,悦达纺织对组织架构和人才机制进行了优化提升,着力建立“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机制,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为员工建立“行政职务”、“技术职务”、“营销职务”、“工人技师”四个成长阶梯,营造阶梯式人才培养、多通道的职业发展空间,有效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树立“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培训就是给员工最好的福利”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途径,如:安排高层人员参加高等院校EMBA和MBA学习;与天津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纺织工程硕士班;成立悦达纺织学院,对中层与技术人员定向培训;对员工开展正常的技能提升培训等。采取各种方法,保障员工的权益,创建舒适的工作环境。定期组织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促进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