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语文听课笔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语文听课笔记

第1篇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积极思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搜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通过开展语文课外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可以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互联网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表现出来,语文教学与计算机的应用整合是相得益彰,两美两赢之举。教师在运用媒体时,要做好以下事情:①帮助学生掌握常用技巧;②推荐、介绍合适的语文学习网站,如中小学语文教研网、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室,名篇欣赏、单元笔记、新闻、听力p学法指导等等会给学生以兴趣和收获;③鼓励使用网络图书馆,适时完成研究性任务;④用好网络交互性,增强口语交际水平和笔头写作能力。

二.教会学生“读”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正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要求,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尽可能地获取大量信息,开拓视野,提高新区,扩大词汇量.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阅读,在单词已过关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快速阅读,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生活节奏快,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有效时间内迅速查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防止“偏食”;防止“猎奇”;防止“求速”,在考试中指导学生“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三.教会学生记笔记

要求学生做到读记结合,教会学生用符合批注,自觉摘录字、词、句;要求学生自问自答,让学生把每堂学的内容进行小结;要求学生整理整章、整节的知识,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优劣度.

课前预习记,学习新课以前学生要预习,把预习中学会的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解决的字、词等内容都在这时完成,这是语文笔记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课堂听课记,这是语文笔记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课上,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栏,把预习中理解不准确的现在得以更正的内容记在右边备注栏。

课后巩固记,语文课上过以后,学生要整理笔记,课文中已经解决了的疑问要追记,落下部分要补上,心得体会最好是概括地记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凭兴趣摘抄。通过课后的整理和修改,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得到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该课书后面的部分练习题,如要抄写的词语,要解释的字、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含义,填括号,造句等。这样做,每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归类,便于复习查找;学生省得另外再拿本写作业,可把语文笔记当做作业交;老师在批改语文笔记时,不但验收了该课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做法,在形式内容上都不强求一致,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求异思维能力。

四.教学生自检自查作业,建立学习分析制度

第2篇

们常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那几道坎,过了那几道坎,乘风破浪,也就畅通无阻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必须掌握的三种技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须掌握的三种技能一、高中语文内容更加广泛、丰富

从高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几乎包括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各个时期的作品。例如: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看,将涵盖从《诗经》到明清的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而其中的作家做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范围之内;而外国文学则重点学习历史上著名作家、政治家的有较大影响的诗歌、小说、散文、演讲词等作品。从风格看,更是不拘一格,例如:在二战后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也选入教材中。

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

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较注重学生感性的认识和积累,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已上升到能够对有关内容进行知识性、系统性的理解和领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文本中的问题通过知识体系解决。比如学习诗歌,初中要求是读读背背,形成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初步理解诗意,而高中则要求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学会初步鉴赏和感悟。

三、语文学习时间相对减少

初高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比初中少了三分之一。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中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四、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自主能力、发展自主能力。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高一语文高效率学习方法(1)预习

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为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

a、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e、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a href='//xuexila.com/fanwen/shiji/' target='_blank'>事迹梢钥朔?a href='//xuexila.com/naoli/' target='_blank'>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g、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目光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提高语文学习的三种技能1、学会快速阅读

2、学会快速书写

3、学会快速笔记

同时,巨人专门推出了初高中语文衔接课程,以期使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首先,本课程解决了初高中教材本省知识体系的脱节问题。严格按照初高中《课程标准》对知识点进行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阶段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更加入了对初高中教材脱节知识点的讲解、初高中对接知识点的点拨,让同学们进入高一学习之前,在知识结构上得到无缝链接。

第3篇

关键词:初中 高中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2、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1、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2、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4、多练。高中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有的学生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有的学生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生问卷 促进 教学工作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进一步感知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带给广大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同学们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促进新课程教学工作,下面拟出了30个问题,你的答案只表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答出你的真实想法、真实情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谢谢!

学校: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请对下列问题选择你认为适当的答案上打“√”,每个问题只打一个“√”,多打或不打的无效。

1、你对新课程改革的关注程度如何?( )

A、非常关注 B、关注 C、一般 D、不关注

2、新课程背景下,你最喜欢的老师类型:( )

A、喜爱学生,喜欢和学生交流,对学生公正。

B、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了解学生心理及性格。

C、让学生全面发展,不只注重成绩。

D、文化程度高,知识渊博。

3、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模式( )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需要改进

4、在你看来,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否发生转变?( )

A、根本改变 B、较大改变

C、基本没有 D、根本没有

5、在语文学习遇到难题或困难时,你会( )

A、认真对待,动手动脑,尽自己所能去突破、克服或解决。

B、经过看书或思考仍不能解决,就去问老师和同学。

C、想一想就算了,反正老师会讲。

D、经过一番努力,无论解决与否,总喜欢去和同学讨论交流。

6、在语文课堂上,你( )

A、经常主动提问,老师也鼓励提出问题。

B、偶尔提出一些问题,但老师很少认真对待。

C、认为提问是老师的事,学生没有必要提出问题。

D、有时不知道怎么提问题,有时感到题目太死,不好提问。

7、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情况是( )

A、很少提问,只顾自己讲解。

B、有个别提问,但主要在老师与优等生之间进行。

C、有提问,但很少有个别提问,且大都是记忆性和机械性提问,老师一问就可以马上回答。

D、经常提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而且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8、下面情况的哪一种,会使你的注意力不集中( )

A、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

B、受其他有兴趣的事物吸引。

C、上课内容听不懂。

D、上课内容已经懂了。

9、你在语文课堂上最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是( )

A、以被动的听记为主(如听讲、记笔记)

B、以积极思考为主(如跟上老师的思维节奏)

C、以讨论活动为主(如小组讨论,同桌交流)

D、以个人活动为主(如不听讲,自我安排)

10、你认为老师课堂讲授的时间( )

A、正合适 B、太多 C、太少 D、无所谓

11、预习方法多种多样,你常( )

A、把要学的问题看一遍。

B、阅读要学的内容,并划出不懂有疑问的地方。

C、阅读要学的内容,并归纳重点和难点。

D、阅读要学的内容,并查阅参考资料,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12、同学们有不同的听课方法,你的听课方法是( )

A、一面听,一面把老师要求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B、一面听,一面想,不记笔记。

C、一面听,一面想,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

D、听课时不记笔记,但喜欢对老师讲的内容提出问题,在课内课后和老师、同学讨论讨论。

13、复习方法多种多样,你采用的是( )

A、把学过的内容看一遍,或把学过的内容背出来。

B、根据老师布置的提纲复习。

C、把学过的内容回忆一遍,抓住要点和难点,找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弄懂。

D、除了平时弄懂所学内容外,每一单元结束后,还要系统的整理。

14、你是怎样完成作业的( )

A、做作业中碰到困难,就不能完成。

B、作业中有困难,需要参考同学的作业。

C、做理科作业,碰到困难,常用看例题,套公式的方法完成;做文科作业,常在教科书上找答案完成。

D、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作业中遇到困难,通过看教科书,后向别人请教,弄懂后再完成。

15、你能够全部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吗?( )

A、全部理解 B、大部分理解 C、小部分理解 D、不能理解

16、你对目前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和选修教材( )

A、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D、感觉有些内容设置不妥

17、你最喜欢课本中的( )

A、文学性阅读材料 B 知识性阅读材料

C、写作及口语交际材料D 综合性学习专题

18、你使用语文课本的情况是( )

A、自觉主动地独立阅读,配合教材作进一步地学习。

B、根据老师要求,完成指定的阅读篇目。

C、有时间就翻一翻,没时间就不看。

D、要没有时间,所以基本没有看过。

19、高中语文教材上的词语注释( )。

A、不一定完全正确 B、完全正确

C、或许 D、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20、你认为语文课中的理解性问题( )固定答案。

A、全部有 B、大部分有 C、极少数有 D、全没有

21、你( )愿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A、非常 B、比较 C、很少 D、从不

22、你认为高中语文( )需要个性化地阅读。

A、应该 B、偶尔 C、从不 D、无所谓

23、你( )喜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的学习。

A、非常 B、比较 C、一般 D、不

24、你个人拥有下列工具书吗?

A、《现代汉语词典》 B、《成语词典》

C、《古汉语常用字字典》D、其他

25、你每天是否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 )

A、充足 B、较少 C、很少 D、没有

26、下列学习能力中,你认为最需要培养的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有效学习

27、在你看来,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最大转变是:( )

A、学习理念 B、学习方式 C、学习能力 D、学习效果

28、你对目前语文课的效果感到( )

A、非常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29、到目前为止,你感到语文学习中最难的地方或内容是( )

A、语言知识和表达、应用 B 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

C、现代文阅读D、写作

30、你认为目前自己较为欠缺的是( )

A、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写作能力D、鉴赏评价能力

二、简答题。(只答要点)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课前预习是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新课时不可以缺少的部分,它的主要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的旧知识,初步认识新课文,找出新课文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然而,因为学生往往会低估课前预习意义,导致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成效并不明显。对此,教师应该抓好学生的自主课前预习,将课堂繁琐的分析式教学进行简化,从而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1、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并且,抓好这个环节,教学的质量就好,抓不好,教学的质量就差。许多实践都可以证明,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仲,如果学生有认真预习新课,学生听课就会专心,积极发言,教学效果好。相反,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不强,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教学效果就差。因此,对于高中语文课来说,课前预习很重要。

1.1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不得不说课前预习就学生在学习语文这一门课时的一个良好开端。课前没有准备,学生听课就会显得被动,只能听着教师讲,跟着教师的板书去记笔记,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根本就抓不住,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就会费时费力。反之如果学生课前有准备,对于课文有了事先的了解,再加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就能很容易抓住这一新课的重点。课前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1.2课前预习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舞台。高中的语文课文需要学生自身去理解的内容比他们之前学的要更加多,如果仅仅靠老师去教育,他们很难把所有的知识吸收进去。好的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自学意识和探究动机,也会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和学习。如果他们在课前预习中遇到不懂的,会及时地去查资料解决。通过自身努力未能解决的,他们会有意识地记下来,在课堂上会更认真地、有侧重地听讲,经过老师的讲解或启发,深入地去理解问题。事实证明,在实际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都强,学习也更主动,学习效果也更好。

2、高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许多刚上高中的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他们认为既然教师会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一定要认真抓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2.1转变学生观念,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转变观念,知道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提前熟悉和了解新课内容,为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更清晰明了做好准备。其次,从吸引学生的兴趣开始入手,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课前预习产生去做的兴趣。而在预习的问题设计上,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主要需求来设问,调动他们阅读的愿望,唤醒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还可以结合课外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问题,当学生对某些课文中人物或涉及的知识感到陌生时,鼓励他们课前到阅览室、图书馆或网上查询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2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做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很大部分学生学了那么久的语文仍旧不懂得该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单纯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因此,在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功课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预习课文应该掌握些什么,从而围绕这个明确的目标搞好预习。

2.2.1预习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学生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阅读课文。读课文标题,学生可以揣摩一下课文的内容;读课文正文,学生可以确认自己的判断和课文的内容是否一致。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要由粗读、泛读再到精读。粗读课文时,学生要在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语句上,用笔标注出来;泛读课文时,学生就要大概了解一下课文传达的主要内容,如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怎样的情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精读课文时,学生就要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有了一定的印象,整体感知课文,并能够用普通话大声地朗读,加深印象。

2.2.2引导学会查阅资料。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必定或多或少会遇到不懂的字词,不好理解的语句,这就需要他们结合课文注释以及查阅字典把问题解决掉。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提到梁元帝《采莲赋》这首诗词,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传达的是什么感情?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符号标记出来,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你就可带着问题听,就会理解得更透彻些。另外如作者的的生活经历、背景等都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所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等进行资料查阅,更有利于提高预习的效率。

2.2.3引导学生总结预习内容。预习过程中随时做笔记,做出总结是个好习惯。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目,在课文中直接划出答案,必要时写上认为是这个答案的理解;将他们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做记号,写出自己的理解。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而实践也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阅读,并且查阅相关资料,大致理解课文主要思想后,让学生进行预习内容的总结对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2.3重视预习检查,总结学生的预习结果。预习光有布置不行,教师必须要加强检查,特别学生付出了劳动,更加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可以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的几分钟,通过提问或抽查的方式进行学生预习检查,给做得好的同学一些表扬和鼓励,给做得不认真的同学一些适当的批评或指导;另外,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好坏评定,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学生课前预习的动力增加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做好高中语文课的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大大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基础。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动力,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指导他们正确的方法,让预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温海燕.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探索[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01).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语文教学必须从其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思想认识。那么,如何才能利用这几十分钟的课堂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建议。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一改传统的教学理念,由教学中的主动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将教学的中心转向学生,引导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向学习的主动者转变,充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保证学生能够完整、高效的听课的重要前提,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好的教师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学生要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课文中好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或者抄写下来,等到复习的时候就能够抓住重点。只有先记住了优秀的词语句子是如何组成和运用的,自己才能真正写出好句子来。其次,在语文学习中,有一样必不可少的工具,那就是语文工具书。在学习中遇到生词生字,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运用工具书来查询,再想办法理解消化这些知识,将不懂的化为自己理解的知识。所以工具书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再次,学生要养成勤读书的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勤读书并不一定会记住书中所有的内容,但是一定会对书中精彩的内容印象深刻。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是每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后,要鼓励学生能够质疑。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因为教师比较严肃或者态度不够温和而不敢提出自己的疑问,所以教师必须要改正自身的缺点,鼓励学生在遇到不懂或者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时敢于质疑,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极有好处的。学生在遇到不能够理解的问题时可以将其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自己先进行研究,如果实在研究不明白可以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够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开拓思维,结合自己的所学得出结论或者答案。这样经过不断的积累,学生就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真正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好的学习方案会给学生的学习制造一个轻松的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够想自己所想,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习惯和兴趣,制定出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案。同时,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兴趣、思维模式,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尽管学生的有些看法是片面的,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加他们的信心,不能否定任何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方式也不同,教师应该纠正那些不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不能强制要求学生都以一个方式去学习,应该。

四、教师在课下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架起心灵的桥梁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方法 有效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90

众做周知,语文是一门以汉语为载体的学科,教材内容综合语言和文学两部分的内容,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文可以说是最为容易的学科,毕竟,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接触到的都是汉语。但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语文也是众多学科中学习效果提高最不明显的学科,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这门学科来说。一方面,进入高中阶段,各科知识内容更加趋向于专业性,教材知识向着纵深方向发展,难度和广度大幅度提高,对于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这也就导致学习难度的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语文是一门非常慢热的学科,学生只有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能够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显现,任何突击性的学习都是基本无用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规定的语文知识以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进步,最终在高考中能够有优异的表现。

一、日常积累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尤其是关于字词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内容。在高中阶段随着学生智力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字词已经不是日常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也不会拿出太多的时间来进行字词的记忆。但字词依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奠基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性的引导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字词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口袋本”和一支笔,方便带在身上,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发现,随时记录,尤其是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陌生字词,或者是容易出错的字词,进行及时的整理和记录。口袋本方便随时带着,充分利用课间、等公交时间进行字词的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节省时间,避免大批量的字词记忆导致的学习枯燥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时时学习的好习惯,继而带动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二、学会听课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最主要的阵地。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缺乏目的性,仅仅是凭借耳朵和大脑进行记忆,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课下知识遗忘速度快。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听课。

在我看来,学会做笔记是提高学生课堂听讲效率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上文中提到让学生准备一个口袋本用来进行字词的累积,而课堂听讲过程中口袋本的容量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学生准备一个日常用的笔记本。当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提倡学生进行笔记,一是时间不容许,二是动手记笔记容易打断学生的听课思路。作为高中教师常有的习惯就是将课堂教学重点留在黑板上,而且通常情况下教师一般会将讲课时间限制在三十分钟之内,这样就留给学生足够的整理时间,学生可以在知识讲解完毕后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总结和记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避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只是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亦步亦趋,而是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所需来归纳总结重点内容。

三、多读多练

除了语言性之外,文学性也是语文这门科目的一个显著特性。尤其是对于高中语文来说,在历年高考过程中阅读和写作占据着整个语文考卷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比重,直接决定着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好坏,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性的扩大学生的文章阅读量。一方面,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不论是在结构还是题材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代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本文章为例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体会文章情感。另一方面,在教材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同一个作者的其他有代表性的著作,如教材中选择了《红楼梦》中的某个章节片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红楼梦》这本书作为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课外读物。学生读得多了,知识储备丰富,在文章分析和情感体会方面角度也会变得开阔,同时通过课外阅读还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性练习。写作是一门语言综合运用的部分,高中阶段的写作在字数和文采方面要求更高。所以仅仅是组织起语言去叙事或者是论证是远远不够的,作文中不仅要有情感更要兼具文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练习。一开始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观点切入角度、叙事方式、修辞方式等方面进行模仿,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转换和情感表达能力。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释放自身情感,逐渐从仿写走向创作,最终形成自己的写作模式和语言风格。

四、温故知新

知识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遗忘规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前进,则只能是学到的越多,忘记的也越多。尤其是对于语文这样一门记忆性内容较多的科目来说,有计划性的知识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看来,语文知识的复习可以遵循两个原则:一网打尽和查缺补漏原则。

第8篇

高中的课型主要是新授课和作业课及考试讲评课。教师要根据课型的特点安排好学生的预习。对于新授课,学生的预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求学生的预习工作要和教师的讲课速度同步,这样的预习有一定的时效性。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多,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要求教师在高中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完成。这就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如果不预习,或是阅读不到位,不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师预习的安排去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听课没有针对性,缺乏目标。正确的预习,可以了解语文教材内容的基本梗概,对疑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需要教师课上讲解才能明白的内容便于主动解决。预习是独立学习的重要环节,自己在预习时对内容理解是否正确,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握是否准确,在听课中得到检验,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不可忽视。对于作业课,是检查自己学习迁移能力的好办法。做作业存在的问题,必然表现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听课就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至于考试讲评课,更是对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测,做好预习,找到问题,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就能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学生学法的主渠道作用

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关键在课堂。听课效率的高低就看学生会不会听课,它直接关系着学习效果。一节课上,学生精力集中,能够紧紧跟随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要善于将讲课思路、解题方法乃至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渗透到讲课内容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举足轻重。对于新课,要弄清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前后联系。哪些是基本的方法,哪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对于作业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知识的来龙去脉,听教师的分析问题过程。在听课的过程,学生要用心听,用心去领悟,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为什么,更要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应该怎样作答,作答的思路又该怎样。还要进一步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对于现代文阅读,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要求越高。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动笔,善于做笔记,尤其善于整理错题,或者是典型的类型题。一次好的听课笔记,对于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今后复习起来也会轻松自如。教师指导学生听课,能够明确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使自己对问题有更全面地认识,把知识学得透,运用得活。

三、做好课后复习巩固,保持长久记忆

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克服遗忘,是使知识持久保持的重要措施,它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一节新课,课后要及时复习课上的知识要点,及时做好相关作业,这既是消化新课知识,巩固相关知识点。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教师还要进行课本知识的扩充,适当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既是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又是新知识的扩展。做语文题,讲求一个字,就是精。把一类题做精了,相关的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四、善于把书读活,灵活运用

语文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就是先将书读厚,不断积累丰富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重在活用,根据需要取其所需。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是“由薄到厚”的过程,需要大量阅读,需要大量积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概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对于知识的纵横联系,目的在于使知识系统化,能够学会提炼出文章的精神实质。一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线索,并掌握基本思想方法,对全文有一个系统地掌握,那么,就会对知识有一个居高临下的理解,这是读书“由厚到薄”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与否,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自信,对不过关的知识或者还有疑惑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解决,不能有侥幸心理。

五、关注细节,养成习惯

第9篇

高中的课型主要是新授课和作业课及考试讲评课。教师要根据课型的特点安排好学生的预习。对于新授课,学生的预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求学生的预习工作要和教师的讲课速度同步,这样的预习有一定的时效性。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多,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要求教师在高中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完成。这就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如果不预习,或是阅读不到位,不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师预习的安排去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听课没有针对性,缺乏目标。正确的预习,可以了解语文教材内容的基本梗概,对疑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需要教师课上讲解才能明白的内容便于主动解决。预习是独立学习的重要环节,自己在预习时对内容理解是否正确,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握是否准确,在听课中得到检验,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不可忽视。对于作业课,是检查自己学习迁移能力的好办法。做作业存在的问题,必然表现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听课就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至于考试讲评课,更是对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测,做好预习,找到问题,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就能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

2、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学生学法的主渠道作用

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关键在课堂。听课效率的高低就看学生会不会听课,它直接关系着学习效果。一节课上,学生精力集中,能够紧紧跟随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要善于将讲课思路、解题方法乃至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渗透到讲课内容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举足轻重。对于新课,要弄清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前后联系。哪些是基本的方法,哪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对于作业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知识的来龙去脉,听教师的分析问题过程。在听课的过程,学生要用心听,用心去领悟,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为什么,更要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应该怎样作答,作答的思路又该怎样。还要进一步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对于现代文阅读,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要求越高。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动笔,善于做笔记,尤其善于整理错题,或者是典型的类型题。一次好的听课笔记,对于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今后复习起来也会轻松自如。教师指导学生听课,能够明确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使自己对问题有更全面地认识,把知识学得透,运用得活。

3、做好课后复习巩固,保持长久记忆

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克服遗忘,是使知识持久保持的重要措施,它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一节新课,课后要及时复习课上的知识要点,及时做好相关作业,这既是消化新课知识,巩固相关知识点。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教师还要进行课本知识的扩充,适当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既是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又是新知识的扩展。做语文题,讲求一个字,就是精。把一类题做精了,相关的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4、善于把书读活,灵活运用

语文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就是先将书读厚,不断积累丰富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重在活用,根据需要取其所需。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是“由薄到厚”的过程,需要大量阅读,需要大量积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概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对于知识的纵横联系,目的在于使知识系统化,能够学会提炼出文章的精神实质。一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线索,并掌握基本思想方法,对全文有一个系统地掌握,那么,就会对知识有一个居高临下的理解,这是读书“由厚到薄”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与否,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自信,对不过关的知识或者还有疑惑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解决,不能有侥幸心理。

5、关注细节,养成习惯

第10篇

摘 要:将课堂阅读教学作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手段。笔者将结合在校教学经验,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反思;措施

阅读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议论文、散文还是科普性文章的阅读,都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一剂良药。如何将课堂阅读教学有效地实施下去,需要语文教师找到课堂阅读教学的突破口,以领路人的身份引导学生步入作者所构建的文学世界当中,体验字里行间的魅力和作者的真挚感情,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1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反思

1.1阅读内容单一,阅读材料有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材料往往包括必修课本和现代文、古诗词、戏剧类三种类型选读课本,而实际的教学计划迫于升学的压力却只涉及必修课本和古诗词课本,这就造成了课堂阅读内容单一的现状,也造成了阅读资源的浪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些有思想、有灵魂的读本、杂志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例如读者、特别关注等,应当引起语文教学小组的重视。

1.2课堂阅读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受限于提升学生成绩,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也受到总的教学目标的限制,因此,造成了课堂阅读教学进退两难的情况:开展阅读教学,教学计划无法完成;不开展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此外,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往往也无法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服从于语文教学小组的安排,忽略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3学生忽视阅读任务

迫于各科学习的压力和迫切提高成绩的心理,学生往往会将阅读任务居于次要位置,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三大科和理(文)综的学习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身为人师,我们也能理解;但事实是语文试卷中,阅读分数所占比值很高,而且失分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忽视阅读学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答题能力,而且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课堂阅读教学要创造文章中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引导,创造出与文章相称的文化背景来,用音乐、诗词、设问等,让学生与文章融为一体。例如,在教授《兰亭集序》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书法大家临摹的文章,或者播放有古典色彩的歌曲等,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融入教学情境中。

2.2教师要从文章作品本身入手,做足功课

《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小说中的任务形象丰满而又贴近现实。“他把眼前这个小世界和外面的大世界一比较,感到他在这里不必缩头缩脑生活”。这是高加林的心理活动,为什么他会有着这样的想法,他又想要干什么大事业?教师一定要做足文章、作品的功课,围绕其内容设置几个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展开深层次的讨论。

2.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拥奶骄渴窖习,将阅读作为每日任务去完成,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课、被动做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前熟悉作者写作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对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并在每节课后进行课堂总结和自我反思,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3结语

让学生在高中就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生会受益无穷。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工作,让学生从沉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激发起他们阅读的兴趣,进行自主式学习,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改革要“以生为本”,通过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艳敏.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实践探讨[J].语文建设,2016,(35):7-8.

[2]蒲政伦.构建多元课堂教学情境激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8):70.

[3]陈丽.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6,(15):167-146

第11篇

一、创设情境,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语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不同课堂情境,有着不同韵味,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是不同的课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缓慢呆板、无起伏波澜,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呈无规律的急促跳跃,教师情急急,学生心慌慌。这样的课堂教学节奏与新课改的课堂节奏是背道而驰的。如我们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诗时,围绕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师可先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深情的语气给学生展现文本凄楚悲凉的意境,然后通过配乐朗诵营造氛围,进而让学生明白诵读好文学作品,要做到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整堂课目标明确,张弛有道,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提供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长久的。所以,学生要上好语文课,就要做到听觉和视觉并用,边听边思,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三、课外延伸,巩固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教师在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让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学生可以到社会中去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的问题。可以到网络上读书,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老师可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可组织开展读书活动。阅读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选择,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或散文,也可由教师指定,读后展开讨论,报告阅读的心得体会;可指导他们办墙报、板报、手抄报等,以各种形式宣传展示学生课外读书的成果。

第12篇

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了语文教学模式的变革,打破了以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一统天下的语文教学格局,实现了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黑板静态教学模式到“互动式”的动态演示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它还拓展了高中语文学习的空间和视野。

一、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颇受中学师生的欢迎。近年来,在观摩了校内外及省内外的一些高中语文优质课的比赛活动后,发现很多参赛教师在进行公开课和观摩课教学时都喜欢使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但是,有不少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否则,将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影响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使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过分地追求教学课件的“形式美”。忽视其“内在美”

有的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变成了纯技术层面上的操作,将语文教学课件背景设计得色彩缤纷,眼花缭乱,其间还穿插大量五颜六色的图片,甚至是音乐,以此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活跃和调节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其结果导致学生的兴趣点不是集中于语文课程内容学习本身,而更多的是集中在这些图片、音乐及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操作上,忽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内容。

在进行观摩课和公开课教学时,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观摩课、公开课”的思维定式,也有些评委在听课和评课时,只注重授课者是否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者大加褒扬,一味给予好评。尽管这些教学设施和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特点,可是在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存在“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讲解、以屏显代板书”的弊端,仅仅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而已。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应将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得严丝合缝,恰到好处,而不应一味突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不顾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教学课件和语文课堂中,去追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讲究教学课件的外在美形式美,更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内在美,突出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二)语文课程被信息技术完全占领。忽视了语文课程本身的学习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观摩公开课教学时,许多老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施教的教学课堂,常常是被课件的放映展示所垄断。教师不仅为教学课件编制形式所累,而且易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临堂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无从发挥。同时,学生的学习也是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学生只能顺应课件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地应答,没有足够的时间做深入的思考,更不用说与教师进行交互活动。甚至在一些课堂上,有些学生只是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本身感兴趣,他们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好奇心远远超过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

另外,教师一味追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时课件演示速度又较快,画面停留时间短暂,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做课堂学习笔记。语文课堂原本非常强调学生做课堂笔记,这样可以使他们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课后按照课堂学习笔记及时复习和总结,还可以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对比学习,做到融会贯通,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一些教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施教的语文课堂,没有准确把握好课件演示的频率和速度,导致有些语文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课根本听不懂教学内容,也无法做课堂学习笔记,只凭课堂上看那么一点,听那么一点,学生对语文课程需要识记的内容也很容易忘记,如此会使学生记忆难度加大,引起学生的反感和疲惫感。这也就是有些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或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只是希望课后将老师的课件拷贝一份完事的根源。

语文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而有些语文老师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的语文课程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究,只注重语文教学课件的演示过程,缺少对学生有效思维的引导和教师的随机点拨,缺少对文本内容的有效感悟、阐发和挖掘,没有真正引导学生去学习把握文本内容。笔者认为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既没有学习到语文课程应该学习的内容,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也没有发展,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笔者认为,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时,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像黑板、粉笔一样,只是辅助教师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一种工具,不能让语文课堂被多媒体信息技术完全占领。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是一个得力的”助教”。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也应当在“启发点拨”学生方面下工夫。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要简化。对学生难于理解的学习内容,也不能全部用教学课件演示给学生看,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注意逐步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

第13篇

一、提高认识,重视学法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不能仅靠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美好的愿望。它是一门科学,是需要方法指导的,其作用自不待言,诸如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最起码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教师的课上指导不可忽视,它是任何的课外辅导读物所取代不了的。这种方法的指导是渗透在教学中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现在各种各样的语文辅导用书铺天盖地,各种方法的指导应有尽有,但学生语文学法的形成还是要依赖教师的指导。语文学习的方法是靠积累,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形成要靠教师的指导培养。

二、课前充分准备,做好预习工作

高中的课型主要是新授课和作业课及考试讲评课。教师要根据课型的特点安排好学生的预习。对于新授课,学生的预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求学生的预习工作要和教师的讲课速度同步,这样的预习有一定的时效性。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多,既有必修内容,又有选修内容,要求教师在高中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完成。这就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如果不预习,或是阅读不到位,不能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师预习的安排去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听课没有针对性,缺乏目标。正确的预习,可以了解语文教材内容的基本梗概,对疑难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需要教师课上讲解才能明白的内容便于主动解决。预习是独立学习的重要环节,自己在预习时对内容理解是否正确,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握是否准确,在听课中得到检验,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方法,不可忽视。对于作业课,是检查自己学习迁移能力的好办法。做作业存在的问题,必然表现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听课就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至于考试讲评课,更是对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测,做好预习,找到问题,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就能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学生学法的主渠道作用

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关键在课堂。听课效率的高低就看学生会不会听课,它直接关系着学习效果。一节课上,学生精力集中,能够紧紧跟随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要善于将讲课思路、解题方法乃至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渗透到讲课内容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举足轻重。对于新课,要弄清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前后联系。哪些是基本的方法,哪些是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对于作业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听知识的来龙去脉,听教师的分析问题过程。在听课的过程,学生要用心听,用心去领悟,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为什么,更要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应该怎样作答,作答的思路又该怎样。还要进一步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和技巧。对于现代文阅读,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要求越高。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求学生勤动手、勤动笔,善于做笔记,尤其善于整理错题,或者是典型的类型题。一次好的听课笔记,对于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今后复习起来也会轻松自如。教师指导学生听课,能够明确学习的思路和方法,使自己对问题有更全面地认识,把知识学得透,运用得活。

四、做好课后复习巩固,保持长久记忆

对知识的及时巩固,克服遗忘,是使知识持久保持的重要措施,它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一节新课,课后要及时复习课上的知识要点,及时做好相关作业,这既是消化新课知识,巩固相关知识点。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语文学科,教师还要进行课本知识的扩充,适当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既是对课本内容的延伸,又是新知识的扩展。做语文题,讲求一个字,就是精。把一类题做精了,相关的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五、善于把书读活,灵活运用

语文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读书就是先将书读厚,不断积累丰富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重在活用,根据需要取其所需。学习的初始阶段就是“由薄到厚”的过程,需要大量阅读,需要大量积累。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完后,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概括,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对于知识的纵横联系,目的在于使知识系统化,能够学会提炼出文章的精神实质。一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线索,并掌握基本思想方法,对全文有一个系统地掌握,那么,就会对知识有一个居高临下的理解,这是读书“由厚到薄”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与否,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自信,对不过关的知识或者还有疑惑的地方,要及时进行解决,不能有侥幸心理。

六、关注细节,养成习惯

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是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它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它靠学生平时学习的一点一滴的积累,要在习惯中累积功夫,培养素质。而习惯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把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之后,积累知识获得能力就会迅速。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如果没有良好习惯为基础,任何理想的大厦都难以建立。

第14篇

【中图分类号】G2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51-02

1 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呢?我觉得至少有以下五个理由:

第一,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英语也是语言学科,自然与语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及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第二,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第三,因为高考要考语文。

虽然我们天天在批判“应试教育”,然而,既然高考还存在,我们就无法逃避它,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它。全国的高考方案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一种方案,语文都是主要考试科目。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必须学好它。

第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第五,语文是一门很美的学科。

语文课本本身就是美的所在,它汇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经典之作,那优美的语言,优美的画面,神圣的情感,时时处处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2 高中语文学法指导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高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

2.1 制定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2 主动预习: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一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是要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3)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4)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2.3 专心上课: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

2.4 及时复习: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3 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3.1 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围绕课内学习,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尽量多地阅读比较优秀的课外读物,边读边思、边读边记,读写结合,并定期归纳整理。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养成积累语文材料的习惯。通过不断的积累、感悟,语文素养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3.2 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1)摘抄、摘录;(2)做卡片;(3)钩玄提要;(4)写读后感。

3.3 勤查词典资料: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3.4 勤于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

第15篇

1.切实加强研究高中、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做好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前提。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准绳,也是完成高中初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为了使高一语文能顺利地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语文教师在接手高一新生之前极有必要自觉研究高中、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两个学段的目标要求。初中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来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课标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中、高中的目标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高中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全面拓展和延伸。深入研究、比较初中高中的课程标准,了解初高中教学的连贯性,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能力层次的梯度问题,分析比较其异同及断层之处。教师只有真正做到对初中、高中课程标准心中有数,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衔接教学的效果。

2.研究高中、初中语文教材。

研究高中、初中教材是做好教学衔接的保证。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凭借和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高一语文教师主动去研究高中、初中教材,深入分析课程标准目标在教材上的分布点,对高中、初中几册教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分类梳理,分析比较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了解高中教材中哪些是在初中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哪些又是高中、初中之间断层的地方。研究透了高中、初中教材,教师在开展高一语文教学时便能做到“瞻前顾后”,从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如果高一语文教师不重视研究高中、初中教材,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学的衔接上就会有不当之处,这就会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应从宏观角度人手把握高中、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思考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高一语文教学效率。

3.查漏补缺,强化语法知识的衔接。

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解决语句修改、长短句变换、句子衔接、仿写、文言文实词的活用、虚词的作用、特殊句式,甚至阅读理解都直接或间接要用到语法知识。而学生进入高一时一遇到语法问题,特别是学习文言文遇到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问题时则显得困难重重,无所适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语法知识太缺乏了。初中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基本”所包含的范围和对象,加上初中语法只学不考,所以目前初中教材没有“语素”、“句群”等知识的介绍,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法知识也得不到保证。而高中课标中也只是提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要求,既没有提及对初中语法知识的补充要求,也没有进一步的“语义、语境、语体、语用”等知识的介绍,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要时时用到语法知识。因此,高一语文教师要在学生中作一些问卷调查,了解高一新生的语法知识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哪些需要补充,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补充相关的语法知识。如结合“理解句子”的训练介绍一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知识,让学生从语法的角度把握句子的结构、理解句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补充语法知识,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断层处形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从而有利于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4.温故知新,加强高中、初中教材教法的衔接。

较之初中,高中教材一般课文长,容量大,内容涉及复杂的人生哲学,思辨意味重,理性色彩浓;文言文比重增大,学习的难度加大。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把“知新”和“温故”结合起来,前引后连,以旧引新,以新带旧,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知识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广度也相应得到发展,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