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当地的传统文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当地的传统文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当地的传统文化

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象征与隐喻

符号学,简言之就是研究符号理论的科学,它研究事物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变化、发展规律及符号的各种意义。基督神学时期的圣・奥古斯汀将符号定义为“使思考超出对事物感官印象的东西”。生活中存在着各种符号,如一般符号中的图像符号,语言符号中的声音符号,设计符号中的建筑符号等。通过建筑符号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再表达,可以使我们重新树立建筑文化中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探寻一条保护历史文化与现实城市发展的新路子。

1 建筑符号的定义

建筑本身的形式就具有其自身的符号意义,建筑符号在符号体系中属于最复杂,含义最丰富的符号之一。总的说来,建筑符号就是将主观领域中难以把握的经验加以客观化、形式化,使这种经验可以被人们直接掌握、理解和接受。并且建筑在为人提供空间的同时,也传达着一种场所感,使置身其中者产生独特的感知。建筑符号的独特之处在于建筑所提供的空间和功能性可以引导受众的一定行为。然而,这种行为的产生也时刻受到历史环境、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建筑所面对的人群具有不同时代特定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受众的改变、行为方式的改变都会推动着建筑功能乃至形象所传达符号意义的改变。

2 符号的象征与隐喻

在建筑外观所传达的视觉刺激中,符号意义一般存在于其原始意义即外延意义。如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柱造、台基和游廊等。这些具体的符号具有鲜明的传统意味和象征性,其内涵意义一般来自于其色彩、大小、地域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如厚重的重檐庑殿顶象征着皇家的高贵;而粉墙黛瓦则描绘着一副江南风情[1]。

建筑的空间所产生的场所感则带来更深层次的象征与隐喻。中国传统的围合式外部院落空间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深源文化背景,它暗含着中国人内敛、保守内收型的文化性格。其中由建筑外壁与周边环境共同围合而成的外部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不同于西方建筑的特色之处。在宫殿建筑中,建筑沿中心轴线排列形成充满序列感的院落空间,给人威严、规整的感受;而在江南苏州的文人园林中,采用朴素的自然轴随意放置,产生轻松、惬意的庭院空间。不同于西方开放式的园林所传达的信息,中国式的空间处理具有独特的东方魅力,并显现出独特的中国式传统空间文化符号。

建筑本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中人造符的一种就具有鲜明的符号特征。不仅在于传统文化符号所包括的古建筑、园林中,在当代建筑也发挥着重要的符号作用。从约会碰头的标志到一个城市的象征,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建筑在现代生活中的符号属性也逐渐为人所认知和接受。

作为一种产品艺术,建筑的形状、色彩、材质、空间等等元素在实现了自身功能的同时也传达着其符号象征意义。而这种意义,通过环境和文化背景、历史背景来传达。如理解宗教建筑就需要宗教文化背景,哥特式建筑的尖顶只有具有天主教信仰的信徒才能体会其救世主升天的宗教含义。同样是门,在中国的宫殿建筑中却具有不同的等级含义,其与中国传统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和儒家的等级观念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所以,进行地域性的设计必须对其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外界的文化环境才能得到适合的建筑设计。

3 传统文化与建筑符号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建筑符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证明了传统文化符号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说明了建筑的符号性表达。建筑作为一种具有使用功能的艺术创作,因其内部的使用性质往往具有更强的象征意义。比如天安门、太和殿就代表了皇家的权利;天坛、地坛等祭祀建筑象征了神圣与庄严;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的文化气质等等。所以,一座建筑所在的地域、文化背景、使用功能都成为了它的表意符号。现代的符号设计就要理解传统建筑的符号特性来表达自己的主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就运用了天安门这一建筑符号

靳埭强先生曾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为现代的标志设计提供的源源不断的思想养料,同时也需要时代的更新来延长它的生命力,传统文化符号中的建筑符也不例外。只有深刻理解传统建筑符的内涵,并且贴切的进行时代的创新,才能使中国的设计不断发展。

4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应用

传统文化符号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经过时代、环境、条件的更迭往往其原始意义已经逐渐弱化,而其象征意义被保留并得到强化。在象征符号的表达过程中,中介是必要条件。相似性、传承文化或文化解释又是中介的必要条件。建筑作为象征符号表达的中介之一,其自身具有复杂的结构特性。勃罗德彭特将建筑深层结构概括为四点:

4.1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

4.2 建筑是既存环境气候的调节器;

4.3 建筑可作为文化的象征,它从属于一定时代、地域;

4.4 建筑是各种资源的消费者,它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

可见任何一座建筑都必然将生活形式颇为基本的某些文化客体象征表现出来, 若想做出既传承地域传统文化又符合当代审美理解的建筑就必须准确认识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层上;不仅要认识传统文化符号的原始意义,更要把握符号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知识结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价值标准都发生了进步与变化,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理解也必然后产生相应的变化。梁思成先生早就提出,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任何新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都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只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传承的问题。

2008北京奥运会为世界所关注,位于北京中心轴线两侧的“鸟巢”和水立方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在它们的身边矗立的一栋龙形的建筑更是夺人眼球,光彩不逊于前者。这栋龙形建筑就是北京大观。大观的建设者,将龙形这一艺术符号付诸于建筑之上,在大观站起来的中国龙的造型中,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龙”是极具中国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中国人自古将自己称之为“龙的传人”。龙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精神意义,它代表着威严与神圣,吉祥和幸福。在古代,龙是君权的代表代表的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是一个集商业、办公、旅馆、居住于一身的综合性建筑。如此复杂的功能就要求建筑外观的大气统一。建筑抽象的龙的造型,即气韵古雅又线条流畅简约,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和谐的组合。大观正是用最简单的线条、颜色和材质,成功地彰显出东方文化隽永悠长的质感。

5 结语

一个时代的建筑,反映着这个时代人的审美,更深层次的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当今的社会,全球已经逐步在向“世界村”的概念迈进。经济的互通,文化的交流,技术的覆盖,信息的共享,使全世界的文化日趋同化。这是时代的必然,也是所有地域性文化的强大挑战。谁能够在跟上世界发展脚步的同时保持自身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谁就能使自身的文化永远保持活力。而这就需要每一个设计师都对于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设计都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对于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中的应用应该充分注重实际,尊重地域文化,使用恰当的文化符号。应深入的理解建筑的功能性质,以及建筑的内涵,从而把握使用符号的方向。在选择文化符号时,应全面了解符号的自身内涵和属性,避免符号使用不当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运用的时候注意与现代审美意象的结合,推动符号语义的发展。

第2篇

关键词:国学传统;《弟子规》;素质;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0-18 -03

一、简述《弟子规》、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员工的素质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员工素质的培养则是企业文化的体现。潜心学习弟子规,传承中华美德。

(一)《弟子规》的由来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弟子规》告诉我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规矩。对于企业来说,是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年轻人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二)员工素质

员工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和态度。通俗的说就是:知不知道做、会不会做和愿不愿意做。

(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二、《弟子规》与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的关系

《弟子规》的训导是构建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素质的基石。

(一)《弟子规》与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度,《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通过他律的约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和行为,从而帮助个人达到成德目的。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并结合企业的实践,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这就是企业文化。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 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

一个企业若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对员工的约束与开放的关系,那么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很难生存发展。一个企业对员工约束不够,执行力就不强,企业就会没有战斗力;而对员工约束过多,制度僵化,又会影响企业的灵活性,导致活力不足。因此如何把握这个度很重要,制度即“规”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对于孩子而言,他将在此约束下,逐渐矫正不良行为,健康成长;对于成人而言,他将在此约束下,认真工作,获得精神和物质回报。

1、上司和下属关系

《弟子规·入则孝》主要是教育小孩子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伦理关系,很具体的讲述了孩子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几乎涵盖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与父母发生关系的所有方面,并且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了孩子与父母发生矛盾之后所应采纳的方式方法。

站在企业的角度,把父母换做上级,那么《弟子规》就可以看作是对员工的一种教导。它告诉我们:要尊敬上司,对领导交代的任务要及时完成,如果有事外出,一定要向上司报告请假,回来后要及时销假。对于上司和公家的东西不要随便动,不要未经允许就拿走。和上司发生矛盾冲突,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当面冲撞,这样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如果能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带着关爱去处理问题,那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就会处理得很融洽。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弟子规》对父辈和上司的立身行事也具有启发意思,启迪父辈和上司要平等、慈爱地对待子女和员工。

2、同事之间关系准则

《弟子规·出则悌》主要是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与同胞、同辈之间的伦理关系的。对于孩子来说,与同胞、同辈的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对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这是它未来处理社会关系的演练。

同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部分可以看作是如何处理同事之间关系的指南。它告诉我们: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果上级领导有事找别的同事,那么我就应当主动的代为应答,而如果他碰巧没在,我就应当主动去承担他的工作。如果这样去做,就有利于造成一种和睦而轻松的上下级和同事关系,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二)《弟子规》与员工素质提升

《弟子规》确有深刻含义,企业员工应潜心学习弟子规,通过提升个人素质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1、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弟子规·谨》主要是教育孩子学会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日常点滴中培养细心、耐心,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未来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人。这部分的内容亦适用于企业,提醒企业员工要注意各种日常行为细节,自觉遵守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做一个个人基本素质较高的有教养的员工。

2、员工品德才能修养

《弟子规·信》讲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不要讲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轻易许诺,因为这很容易养成坏毛病;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飞短流长造口业(人我是非的不恰当评论)。教育孩子不要与人攀比,要重视自己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的学习和培养,君子忧道不忧贫,养成良好的节操;如果不小心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去承认,并且努力改掉它。从企业的角度看,这部分也很有现实意义,是在提醒员工要加强个人修养,要在个人品德才能的提升上不断努力,清醒而正确的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坚决拒绝邪门歪道的诱惑。

三、如何通过国学传统《弟子规》提升当今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企业文化

(一)培养富有凝聚力、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奉献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

员工素质的核心是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这是职工所有素质的基础,也是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赖以不断提高的精神依据。而这一素质的持续实现,必须有一种强有力且成熟并能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为依托。

企业文化是企业一切行为的道德基础,它是企业人格化的外在体现,是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灵魂和源泉,是员工敬业奉献的道德依据。所以企业文化的成功和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强弱。

(二)必须建立能上能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

建立一种使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是使员工素质得以持续提高的重要外部环境,能上能下的制度是迫使现有岗位的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外在压力,平等竞争使得只要员工的素质提高到某一岗位、某一层次的水准,就可以通过公开、公正的平等竞争获得这一岗位,使得员工的素质提高得到了用武之地。

一旦这样的一种选人、用人机制得以建立和良性运行,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持续提高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还是现实的。那么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型企业就循序渐进的形成了。

(三)建立适合高素质人才发挥其应有作用的使用平台和薪酬机制

高素质人才是企业整个人才和队伍的精英,他们的使用和薪酬机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整个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简言之就是在使用上,要充分为其创造条件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其自身特点为其安排适当的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以使其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薪酬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其实际贡献和示范效应,可以适当就高安排其相应待遇,从而为次高素质人才尽快达到高素质增加动力。

对高素质人才的使用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使命,那就是带队伍。要根据不同高素质人才的具体特点及其待遇情况为其制定带队伍计划,而最终所带队伍的效果反过来又起到了修正其薪酬待遇的作用。

(四)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培训机制和氛围

学习型企业的机制是建立在一个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全体员工认识都统一到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广泛认知上,然后再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和计划,则全员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这里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重视,一是必须让所有员工都能清醒的认识到企业领导层推动全员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二是企业必须在员工求知的时间上和费用上给予尽可能的支持;三是决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培训的结果是使用,检验培训效果的唯一途径就是看其在岗位上发挥的作用是否得以提高;四是培训的规划和计划必须符合员工队伍的现状,正因为我们看到了差距,才必须脚踏实地,有的放矢。而好高鹜远、急于求成的想法则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的不良效果。

目前,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界,都存在一种“常识性”的谬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适合在所谓“员工素质低”的企业开展,一些人甚至认为,员工素质不高的企业,不应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对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路径的模糊认识造成的。

关于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我们应该明确一种观点,就是任何企业都有文化,企业诞生之日就是企业文化启动之时;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每个企业都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只不过这些文化有优质文化和劣质文化之分;因此,我们所谓建设企业文化,实践上是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同时,摒弃和消除那些劣质的文化。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企业文化并不是“建设”起来的,而是通过企业长期的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任何一项活动,既受特定的价值观指导,又会附着甚至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是同步进行的。

说明上述两点,就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相互决定与派生。员工素质高的企业,未必就一定会形成好的组织文化,员工素质较低的企业,也未必没有良好的文化。员工素质只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较好基础,却不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否导入和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那么,为什么会有“员工素质低的企业不合适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这样的说法呢?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弄清楚员工素质是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而不是在简单的、脱离企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二是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而不确定、不好理解的概念,素质较低的员工不太容易理解、接受和执行。后者可能是现实中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阻碍,但是却绝不能成为不合适建设企业文化的理由。因为众所周知,绝大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中,提出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这样一个目标正是由于员工素质存在问题,所以才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员工现有的素质基础上起步来进行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总结和设计,也是要与员工目前的素质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匹配的。企业文化的思想体系和建设实践,是指导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逐步提高员工素质的必要前提。

我们有必要对所谓员工素质问题进行分析了。许多企业都提出了关于提高员工素质的问题,但是对于员工素质这一概念的范畴界定,又存在许多语焉不详的地方。有一个调侃文人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文人坐船过河,为了显摆自己的知识,文人问船夫:“你懂哲学吗?”“不懂。”船夫回答。“哎呀,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了。那么,你懂历史吗?”文人接着问。船夫老实地回答不懂。“那你就失去三分之二的生命了。”文人说。话音刚落,河面起了风浪,船晃得厉害,文人感觉很害怕。船夫问文人:“你懂得游泳吗?”“不懂。”文人惊慌地回答。“哎呀,那你马上将失去全部的生命了。”船夫说。这里,我们想用这样一个带有一点工具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故事,来映射企业在员工素质培育方面的误区,就是只重视了员工技能性操作等工具理性的培养,而缺乏对员工价值理性的培养。

从企业管理实践角度和员工工作价值观角度出发,员工素质可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意识,二是市场意识,三是技能养成。所谓组织意识,就是要强化员工对于组织的存在与性质、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制度约束与个体成长、团队合作与个体努力等这样一些基本点问题的认识,真正从本源上启动员工通过组织成长实现个人成长的愿望,使员工在认清上述问题之后,逐渐降低对组织管理的依赖,而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自我驱动的能力。所谓市场意识,也可以称为职业意识,即强化员工职业过程中对自身“职业市场价值”的认识和定位,可以包括对能力的理解,对企业报酬与自身工作的对比,自身知识、资源的运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与先进分子的比较等等。因此,我们习惯理解的员工素质,只是表述了知识、技能等事实,是不全面的。或者说,只是说明了其自身素质,而未说明其“职业素质”。

毋庸讳言,上述两个方面的许多问题都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解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解决,并不意味着就是通过简单的企业文化活动及教育来解决,而是要与企业的有效管理结合起来。

因此,从组织文化角度看,员工素质的高低并不简单取决于员工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员工组织价值观、职业意识的高低。有了良好的组织意识和职业意识,素质再“低”的员工也会产生巨大的工作能量,中国历史上无数个从“奴隶”到“将军”的农民,就是我们这一结论的历史铁证。

时代的进步让一些弱化了圣贤经典学习的人,开始兴起了《弟子规》培训热,这也是文化的一种时兴,值得追捧,因为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提升了良好文化氛围的建设。如果我们遵守这样的规范,就能够让我们的员工和企业德业日渐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毓秀,李新路.弟子规[M].河南人民出版社编,2007.

[2]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第3篇

【关键词】地方课程教材;当地传统文化教育;民俗文化;问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而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所抛弃,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国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保护和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利用好地方课程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能够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指当地在长期的文敏演化中所形成的的反应当地文化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是一个地方文化思想、民俗习惯的集中体现,反应出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尤其是对于山东这一文化大省来说更是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地方文化特色。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地方课程的讲解时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点,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的教学中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积极的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中去,努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当地传统文化教学分析

1.1与孔子文化相结合

山东省是孔子的故乡,所以省内的各市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教学。比如在小学的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向学生讲解有关的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三字经》时可以以孔子的思想为中心,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尊老爱幼,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少年。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文化传统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讲解时需要更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掌握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巨大影响。比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还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这些简短的语句折射出深刻道理,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应学习时需要从文化本身入手,树立学生正确的文化态度,要求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弘扬和发展当地传统文化,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繁荣。教师还可以更具当地的传统文化的发展状况,鼓励学生做文化传播的小使者,向外国人或者自己的父母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种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更能够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进步,系统的形成文化产业链条。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孔子文化的讲解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当时文化思想发展的背景以及文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系统的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学习中能够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促进当地文化思想的创新。在学习时还能够与历史、人生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促进自身文化道德水平的提高,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2与孝文化相结合

对于山东生来说,孝文化历史悠久,这里的人们世代注重孝道,尊老爱幼,所以在进行当地文化教育时,教师需要与孝文化相结合。比如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时可以提高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要积极树立他们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从而促进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人们逐步形成了孝文化这一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在进行孝文化知识的讲解时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孝文化意识。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通过帮助老人等活动。来提高他们对孝文化的认识。比如说帮助自己的爷爷奶奶洗衣服,通过这种具体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老人的不易。逐渐学会去帮助和尊重老人。所以在这样的理念下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老人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尊老爱幼的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尊老爱幼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小的尤为重要,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越来越容易受到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时应该从小就树立学生的道德文化观念,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除此之外,教师要把家庭中的小爱幻化为社会中的大爱,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家里面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在外面也要尊重老人,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在进行学习时教师要树立学生的尊老爱幼意识,提高他们对孝文化的认识。认识到传统孝文化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历史中尊老爱幼的典范故事以及典范人物。但是教师在讲解孝文化时还应该结合时展的要求,提高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明辨孝文化中的精髓,提出孝文化中的糟粕,从而来大力弘扬和发展当地的传统孝文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孝文化的学习需要具体化,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孝文化的了解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传统孝文化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整理被褥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多彩的家乡先进的尊老爱幼模范人物,积极向他们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当地传统文化,为今后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3与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相结合

青岛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我国的地理位置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与当地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相结合。在以后,青岛人民就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保卫国家。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当地人民就与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抵抗,积极抵御外国侵略者的入侵。所以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时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料,展现当地人民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教师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历史时可以重点突出德国强占胶州湾,对当地人民进行殖民统治,在殖民统治时给当地社会带来的严重灾难,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们认识到国家的富强与自己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以及当地人民积极反抗的爱国行为,在日本侵华时青岛人民的抗争等。在这些历史性的事件中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再现当时青岛人民的无畏精神。有条件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树立爱国主义精神。青岛作为国家对外交流的大门之一,更需要学生增强自身民族热情,提高他们的素养,展现国人的自信心。

作为中国人,每一个人都需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历史讲解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认识,在进行对外交流时也能够做文化传播的使者,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以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所以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想国家强大,就必须要学习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努力建设自己的家乡和自己的祖国,促进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所以在教育中与当地的传统爱国主义文化相结合符合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是需要。

2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中利用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以及道德水平。这些传统文化都是当地历史人文的精髓,折射出当地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所以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更能够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提高学生对自己家乡文化的了解,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为自己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最终实现国家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孙燕飞.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第4篇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现代文明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愈发受到重视,并且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既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了古诗词,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笔者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激发学习兴趣,陶冶品德情操的目标。本文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究。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鲤鱼溪文化

一、探索与实践

怎样将古诗词教学与当地传统结合起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鲤鱼溪文化、民族图腾文化等精髓。笔者结合平常古诗词教学实践,进行了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尝试。

1.特色公开课,融入传统文化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学习与交流的最佳机会,也是将当地传统文化向外宣传的难得时机。古诗词公开课授课过程中,不仅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还要和当地极具特色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有计划的开展古诗词观摩课。如教学古诗《江南》时结合鲤鱼文化,可以先创设情境,出示剪纸画――“年年有余”剪纸图腾,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诗意。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感悟诗意。教学“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段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读课文,分析人鱼嬉戏的场景。师:看到采莲姑娘这么开心,鱼儿也来凑热闹做游戏和捉迷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从“戏”字可以看出。师:小鱼儿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面,你觉得小鱼儿怎么样?生:鱼儿欢腾跳跃,争相追逐,很开心。这时可以播放周宁鲤鱼溪《人鱼同乐》的视频课件,师:我们的鲤鱼溪中的大小鲤鱼在悠然自得地游弋,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请你说说你和鱼儿怎么相处?生:鱼儿见到我们就游过来摇头摆尾,我们用手轻摸鲤鱼,鱼儿不跑,鱼儿和人很亲。师:鲤鱼溪人与鱼同处一块儿,人鱼嬉戏,构成一幅美妙的人鱼同乐的和谐画面……。这样,课文就可以巧妙地结合浦源八百年来的护鱼文化来充实。从宋代开始,当地村民就已经形成规定,要保护家乡的鲤鱼,小学生对本土的护鱼风俗早已耳闻目染,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特色传统文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意,更能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的精髓。

2.古诗词擂台赛,传承传统文化

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班级每年举行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古诗词擂台赛。首先,组织诗词朗诵会。内容都是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近百首唐宋诗词和一些简单的古文常识,有些是小学课本中学到过的,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王维的《鹿柴》等。其次,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活动,设计一些诗词文化常识、名家名作,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解答。再次,以擂台赛形式推进比赛。学生根据事先分组推荐代表参赛,由教师出题,内容为小学课内外古诗词,还包括周宁本土的《怡园诗集》《乐天室诗草》等一批优秀诗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整首古诗,或整组背诵古诗词,不能重复,最后将这几轮成绩进行汇总,成绩高者胜出。通过这样的擂台比赛活动,学生不但更深入的了解课外古诗词知识,同时感受了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氛围。这样,使古诗词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弘扬了中华国粹,传承了本土文化。

3.诵读经典,同品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前人智慧结晶,反映着深沉历史文化。如今,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对本土文化的人文价值更不甚了解。因此结合古诗的经典诵读学习,会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土文化所蕴涵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时候,让学生思考:重阳节这天古人会做什么,而我们会做什么?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重阳节古人有登高和佩带茱萸的习俗,而我们当地会吃芋头,吃糍粑,孝敬老人,组织老人登山比赛。古诗学习是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平台,要让学生收集周宁本土传统节日古诗词,了解当地民俗,并在班级交流会上展示。例如,在一节展示课上,学生通过交流,他们了解到当地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绝不打井,因为浦源村地形像太极,形状酷似鱼,而郑氏祠堂形状为船,打井了无疑是船凿洞。除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还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三月三驼灯节、清明祭祖,及独特鱼葬习俗等。引导和提示他们,用古诗词,来描摹眼前看到的情节,使得古诗词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学习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4.联通实践,弘扬传统文化

实践出真知,结合导游活动开展“我是鲤鱼溪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让班级的小导游在课余时间置身导游实践。让学生根据景点的文化,加工撰写导游词,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结合,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拓宽孩子们的想象,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品格得到塑造。例如:小导游在给游客介绍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石牌坊――“孝子坊”时,结合唐朝孟郊的《游子吟》的诗句,《游子吟》写的是母爱,百善孝为先,在浦源这里有现实生活中的孝行,儿子为母敷药割股疗伤的事迹,可谓孝感动天,为后世孝子之楷模。

二、收获与思考

多年的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收到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兴趣更高涨。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古诗词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当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结合之后,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并且学习的负担减轻,学习的兴趣也提 高了。

2.学习气氛更浓郁。让每个教育墙都说话,在班级墙上教师设置了“传统文化区”和“古诗词学习区”,让墙壁潜移默化地发挥育人作用。当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古诗词教学的工作过程中之后,课堂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发言,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是非常浓郁的。

第5篇

1.1加大宣传力度

虽然满族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但是人们对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较少,因此客源地的范围较小。要吸引游客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传播媒介将旅游产品设计、民俗风情、体育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打造丰富独特的满族体育文化特点。近年来文化部门逐渐重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利用现代化手段宣传满族传统文化能够扩大文化传播范围。

1.2开发系列产品,提高满族体育文化的品位

满族的体育文化活动虽然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但是开发过程中比较片面,缺乏科学有序的指导和安排。目前我们应该着手对满族的体育文化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致力于开发完整、高品质的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将传统体育旅游进行分区域、集中有序的管理,结合旅游区周边的民俗特色、生活环境,使传统体育和当地的文化特色相贯通。同时还应培养专业的旅游指导性人才,将民族传统文化放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任务中,培养具有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知识型人才。在游客观赏娱乐的同时能根据当地的活动来源和民族风俗进行讲解,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宣传满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文化样式,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游客的游览兴趣。通过这些方面的建设形成综合性的旅游项目规划,提高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品质。

2加强体育文化节建设、开发体育旅游纪念品

体育文化节是当地民族旅游风情和深厚的文化氛围的集中体现,通过文化节能够加大不同地区对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宣传当地的民族历史和民俗文化。在建设体育文化节的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体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通过参观学习、互动演讲等形式打造高品质的“满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一旅游品牌,从而扩大传统体育的知名度。满足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发展旅游活动的同时开发旅游商品,能够加大文化吸引力,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比如满族传统的服饰、饰品、以及当地的比赛用品(珍珠球、冰车、冰陀螺等),都可以设计成精致的旅游产品,不仅能增加满足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的附加值,也能将其作为满足传统体育的载体,起到宣传效果。以冰嬉、珍珠球、赛马等传统体育文化形式为代表的满族体育活动具有独特的健身价值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方面逐渐显出劣势,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从培养文化继承者开始,完善文化继承人教育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源泉。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经济等方面相融合,打造科学、创新的传统文化品牌,实现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第6篇

一、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的现代影响力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社会主流思想文化在人身上由内在接受认同到外在自觉践行的转化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就要选择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2]。地方优 秀传统文化作为该地区人们耳熟能详的长期积淀下来的历史文明成果,其影响无处不在,同时,给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上了深刻的地方烙印,塑造了人们的经验和行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容易被认可、接受,特别是在精神认同上具有天然的亲和力。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感召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育内容的感召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长期扎根于当地人们的思想观念,不仅符合主流意识形态,还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丰富有效的教育内容以及互动性强的教育载体。同时,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既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有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渗透。因此,地方传统文化也应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社会或群体意识与精神的塑造,将教育对象的理想信念、精神信仰、道德规范统一到主流思想意识上来,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3]。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不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自觉认同是其根源。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区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是其地区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的来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容易形成共识,使得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奋斗目标趋向一致,进而形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滨州特色传统文化概述

滨州地处山东北部,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以孙武武圣文化、范仲淹忧乐文化、董永孝悌文化和杜受田勤廉文化为特色的地方傳统文化。

孙武,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被后世尊为武圣,滨州惠民县据考证为孙武故里。武圣文化,起源于其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即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看待战争发展和敌我力量。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其青少年时期曾在今滨州邹平生活过。忧乐文化,源于其名作《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先有国家和百姓的幸福安康,才有自己的乐可言,体现了爱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董永,汉朝千乘人(今山东博兴)。孝悌文化,源自汉朝《二十四孝》记载的董永孝行,即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友善邻里,知感恩、懂回报。

杜受田,清朝滨县人(现滨州滨城),道光进士,咸丰帝师。勤廉文化,是以杜受田为代表的杜氏家族文化,即做人要正直谦逊、做官要勤政清廉、做事要公正求实。

以孙武武圣文化、范仲淹忧乐文化、董永孝悌文化和杜受田勤廉文化为特色的滨州传统文化,不仅在滨州当地广为流传,也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相容,具有统一性。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宗同源,如孝悌文化与和谐、友善、诚信不谋而合,勤廉文化教育我们要敬业,忧乐文化更是深深的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二者从根源上看,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欠缺。我国上下历史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过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并成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力量源泉。但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足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地方传统文化教育,以致于在当前的德育工作实践中,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欠缺,缺乏系统化的整体设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共同追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但是,据笔者调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专门接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所占比重很少,接受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就更少了。在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有关传统文化的元素。

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转变思想认识,着力打造具有浓厚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工程,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有效的助推器,对个人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十以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像滨州特色传统文化这样的地方文化,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其爱国精神和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滨州市已将武圣文化、孝悌文化、忧乐文化和勤廉文化的弘扬和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应当将其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当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社会道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全过程,以此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传统文化的整体氛围,进一步强化地方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夯实文化育人的社会思想基础。

加大高校的重视,主动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有效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层次。高校应主动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中,在课程设置和教师素养上主动开展工作。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开设大学语文课,但在师资配备、教材水平上参差不齐,而且并未有列為必修课。因此,要开设系统化的传统文化课程,增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同时,要鼓励教师开设相关选修课、讲座,让大学生多渠道、系统化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激发大学生对理想境界和自身修养的追求,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自身文化素养。引导高校教师转变思想认识,积极挖掘所授课程的优秀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与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将传统文化精髓贯穿其中;同时,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深入了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水平,这样在开展授课、德育工作时,能够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现实性和生动性,避免大而空的泛泛之谈,切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

建设高雅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校园文化是高校大学生身边的人文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等人文素养有熏陶作用。因此,高校要结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地理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文化周教育活动;邀请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学者,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组织当地历史文化名人故居游览,并鼓励学生撰写有关论文;鼓励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实践基地。在此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形成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民间艺术

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因此,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打牢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拥有开放的文化心态的同时,拥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传人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课堂是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新教材改版后也着力于传统文化的呈现。

一、挖掘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

依托当地资源,整合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将民间美术引入到中小学美术课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探索民间美术在基础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利用,这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教学《脸谱的色彩及其象征意义》《紫砂壶》《汉民族服饰的历史与发展》时,渗透有代表性的如:中国传统剪纸、京剧脸谱、角色游戏、皮影、剪纸脸谱、印刷的快乐、中国古代建筑等。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在身边找寻可传承的文化。如,在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泥玩具》一课时,为了能够营造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先让学生欣赏陕西的《彩色羊》,河北的《大公鸡》等,通过欣赏,学生了解了在众多民间艺术品类中,民间泥玩具因其色彩鲜艳,造型简练、稚拙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此时兴致勃勃地抢着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同时学生也知道了艺术因传承而保留,艺术也因创新而发展。

二、在艺术欣赏中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应多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知识,对现有的教材上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进行合理地扩展和补充,用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和雕塑艺术的赏析,从器皿的纹饰、外形等各个方面欣赏古代陶瓷艺术和雕塑艺术的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给民间艺术加入新元素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现实生活中皮影戏离学生距离遥远,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皮影和卡通的联系,让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同时结合录像、视频,了解皮影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使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四、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性学习

从学生感兴趣又易于操作的剪纸、陶艺、面具、纸艺等入手进行系统教学展示民间工艺的博大精深。定期的作品展示极大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创意制作,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促进了学生了解品味广博厚重的民族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化选择观,展现多元智慧。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写一手好书法,学会了变形脸谱的制作方法,能在粉笔上、酒瓶上绘制脸谱,能做剪纸脸谱,更多的学生能制作精美的卡纸脸谱,作品中闪动着智慧和灵气。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充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中,不仅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还培养了艺术特长,他们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

总之,课堂是动态的、多变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尊重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和运用传统文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寻找有效途径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8篇

露天边坡不仅对自然生态是一种破坏,也给驾乘人员带来了视觉上的污染。一般来说,移植植物对边坡进行全方位的覆盖,不仅可以防止两侧水土流失、塌陷而起到保护生态的目的,也可以美化道路两侧,给过往车辆带来视觉上的轻松。但是,由于土质及气候的不同,有些地方不能通过移植植物来改变被破坏的生态。这时,就可以在开挖出来的边坡上塑造出当地历史上知名的人物等来体现其特色的传统文化。如郑少高速临近少林寺路段的边坡上就刻画出少林武僧对打的画面,向过往车辆展现了其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决不仅仅是上面的几种情况,更多的应用形式需要广大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者们去开发和创新。

2传统文化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应用的作用

2.1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然而,由于宣传保护力度不够,使我国很多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因此,需要对我国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宣传。将传统文化应用到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中,不仅能够大力宣传我国的传统地方特色文化,使其得到保护和发扬,还能使广大司机朋友们在行车过程中欣赏到特色的异域风光。

2.2可以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

我国的高速公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在建设中,由于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选线走廊较为困难,桥隧结构物比重大,不可避免存在大量的高填深挖路基。所以,大量的高边坡就随之而出现,这些刺眼的高边坡相对于和谐美丽的山区自然风光就是一种污染。这时,在这些的高边坡上,移植植被并伴随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进行修饰,就可以减弱甚至消除由于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高边坡,使修饰后的高边坡景观与临近山区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保护山区自然环境消除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3可以对行车安全进行保护

由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行驶路程一般比较远,舒适平稳的路况加上单调乏味的车窗风景很容易使司机感到疲劳,稍不留神就很容易出现行车事故,再加上高速公路上的车速是非常大的,所以一旦出现事故将是非常大的行车事故。如果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加上前面我们所讲的集中传统文化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形式,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善。首先,在行车过程中,道路两旁形式不一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使司机朋友们耳目一新,心情顿时兴奋起来,避免出现疲劳驾驶,增大行车安全性。其次,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的驾驶后,司机朋友们可以到当地特色的服务区进行休息和调整,领略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食物和服务等等。经过一番游玩和欣赏之后,司机朋友的疲劳早已消除。这时开车上路,行车安全性将会大大增加。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农家乐旅游 发展历程 影响 结合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面对日益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工作压力,都开始向往乡村淳朴的民风、休闲的田园生活以及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而农家乐旅游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本文从农家乐概念的提出及发展、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历程、传统文化对农家乐旅游的影响以及传统文化与农家乐旅游的结合原则等四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农家乐旅游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农家乐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农家乐旅游最早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开展的乡村游,而我国内真正意义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的。农家乐旅游行业基于农家乐的基本特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农家的日常生活,同时还涉及到民间文化以及民俗特色。我国地域广阔,由56个民族组成,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所呈现出的农家乐旅游效果也不同。

农家乐旅游行业作为我国旅游行业的新兴行业,属于生态旅游行业的同时,又不同于生态旅游。在农家乐旅游中,游客追求的是回归自然、感受农家田园的生活气息,同时能够更多的了解农家传统文化,达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农家乐旅游更侧重游客的内心感受。在农家乐旅游中,主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其分别为:

广义的农家乐源于农业的概念,它包括农、林、牧、副、渔。它是以城郊农民家庭为依托,以田园风光和别有情趣的农家生活为特色,吸引市民来此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

而狭义的农家乐,从购买者的角度来讲,它是指游客在农家田园寻求乐趣,体验与城市生活不同的乡村意味;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讲,它是指农民利用自家院落所依傍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市民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的旅游形式。

现当代特色旅游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在迅速兴起。农家乐旅游行业的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将城市文化与农村的传统文化互为融合,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相互沟通、融入。与此同时,在农家乐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使城市居民感受到农村的特色,同时能够暂时脱离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以及工作压力,身心得到放松。

我国最早的农家乐旅游形式出现在四川省郫县的农科村,当地农民利用自己家栽种的花卉苗木,吸引城市居民来此参观,中午或晚上再为游客提供一餐地道的农家饭。游客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生态的悠美,而且可以体会到浓郁的农家风情。

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家乐旅游已经遍布全国,由于各地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因此农家乐的经营内容也风格迥异。

传统文化对现当代特色旅游的影响

(一)推动旅游发展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不同的地域、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换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民族特色,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精神风貌。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一些传统文化也逐渐被城市的现代化、经济化所替代、遗忘,而一些农村地区却由于思想保守或发展进程缓慢仍继承着当地的传统风俗。城市居民在农家乐旅游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为了追求当地的田园生活,感受“归园田居”的生活境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多的了解当地的人文风俗以及生活习惯,达到双方文化上的互补。例如:在贵州贵阳市周边的农村中,当地的苗族人们充分地利用自己少数民族的优势,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的过程中,向游客展示自己本民族的芦笙舞、织锦以及刺绣,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还能够与游客形成互动。这不仅传播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提高了游客的参与性,从而推动了当地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家乐旅游中的不足,推动了农家乐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丰富旅游内涵

农家乐旅游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旅游,在农家乐旅游中,更多的是注重游客的身心感受以及精神享受。然而农家乐的一切田园活动、农田风光只能带给游客精神上的放松,却无法吸引游客的兴趣,久而久之,游客就会回归到原来的城市生活中。若在农家乐旅游中结合着当地的传统文化,不仅能从根本上增加游客的旅游内涵,同时还能促进文化交流。例如:四川的变脸是我国戏剧文化中的瑰宝,在城市生活中,除了在戏院几乎看不到变脸这一神奇的艺术。然而在四川成都周边的农家乐旅游中,游客除了能够感受到当地的田园风光外,还能欣赏到川剧中的变脸艺术,不仅增加了旅游的内涵,同时还吸引了游客的好奇心,使其流连忘返。

第10篇

关键词: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 区域活动 可行性策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浩瀚无垠,博大精深,是我国人民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夯实幼儿生命的基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必要而有难度的课题。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实施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优选哪些内容作为幼儿传统教育的切入点,以什么教育形式作为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等成为我们需要深思和探究的问题。为此,我就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和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等问题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总结了一些可行性策略,现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探讨。

一、区域活动是开展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之一。

区域活动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使其成为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同时,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其特有的美和乐趣使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获得有益一生发展的知识与体验,成为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有效的、积极的承载方式。

二、以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为载体,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区域活动同行。

民族传统文化是个大的概念,它包罗万象,涵盖文学、艺术、体育、建筑等各个领域。因此在3到6岁的幼儿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要找准切入点,从局部入手,从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入手。据此,我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渗透、延伸到区域活动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使原本枯燥、深奥,幼儿不易理解的教育内容,变为生动、有趣、幼儿喜爱的自主游戏,让幼儿在开心、快乐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根据地方文化特色开设特色区域。

在设置区域时,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开设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使整个区域活动与当地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机结合,凸显传统文化的特色。如:结合山西的饮食文化特点,开设了角色游戏区“三晋拉面馆”、“晋南蒸馍房”、“汾酒专卖店”等;结合民间艺术特点,开设了美工区“美丽新娘剪纸”、“小小布老虎”等;结合民俗文化,开设了表演区“小小秧歌队”、“小小旱船摇”等;结合地产特色,开设了自然区“山西煤炭、矿产自然角”,等等。每一个活动区都赋予了地方传统文化的新内涵,而使区域活动拥有了新的魅力,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浅显的方式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2.把握幼儿兴趣点,有选择地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区域活动中。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于幼儿教育阶段的孩子领悟其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区域活动中的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一定要以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幼儿的兴趣点为依据,选择一些形式活泼、操作性强、形象生动、难易适当、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1)可以有选择地把主题活动中部分内容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如在晋商文化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在建构区融入山西特色建筑的活动,孩子们了解山西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创意搭建,兴致盎然。

(2)可以选择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某一特色活动为载体,进行区域活动。如:在山西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社火”这一民间活动,人物形象丰富,活动形式活泼多样,色彩艳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表演、装饰的欲望。美工区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运用自己的想象装饰旱船;动手区的孩子们用各种美丽的亮片和串珠等材料为秧歌服设计富有创意的图案;表演区的孩子们随着秧歌曲尽情地投入表演;角色区的孩子们为所有工作者准备着丰盛的山西面食;建构区在为社火活动搭建舞台;语言区的孩子们在为社火活动制作宣传册……孩子们情绪高涨,在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创造性的活动中,在与周边区域的互动中,感受着民俗活动传递的快乐情感,感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民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收到了非常好的活动效果。

3.特色区域的材料投放。

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做到“三结合”、“四根据”,即结合传统文化主题教学投放材料、结合传统节日活动投放材料、结合地方特色活动投放材料;根据特色区域设置的需要投放材料、根据幼儿特色活动的需要投放材料、根据幼儿发展情况有层次地投放材料、根据活动发展情况阶段性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应包含图片、制作原材料、音像制品、成品与半成品等,以支持、满足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需求为原则。

三、教师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指导策略。

1.只有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游刃有余地创设、指导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

2.支持幼儿在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对外来文化要适当接纳,形成客观、平等的态度。

3.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为目的,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积极的内容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展现传统文化的精华。

4.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把握好区域活动内容和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5.传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要以传统文化特色主题活动为铺垫,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

6.活动后的小结,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特色区域活动从表面的形式提升为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传承的层次,把握这些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从中折射出的民族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第11篇

一、可理解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特定的时空语境,原样向外传播一方面加大了正确理解的难度,容易使接受者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与当地人们的实践相脱离,不易产生共鸣感。有效的交流只能建立在接受者已知信息的基础之上,因而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要能够与当地的文化特色、固有价值体系相融合,提高认同感,实现跨文化创新。同时,对外传播过程中的表达方式,即语言翻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中国传统文化不能被正确理解。或生硬直译,重表面意思而忽略核心本质,使得翻译能被中国人意会但外国人却不知所云;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传统文化进行详尽解释却语言啰嗦,不符合他国表达习惯。有效地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会表达,还要能够用当地视角、当地习惯进行表达。李安作为唯一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华人导演,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能够运用西方思维讲中国故事,能够用西方表达方式传递中国文化。仪式是某种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内化该思想、增强成员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它具备外在可见性,可以进行二次传播,引起非接受者的兴趣。基督教徒每周的“礼拜”,就是以独特的形式将宗教思想进行外在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需要将一些思想通过外化形式表现出来,在形式的模仿过程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中国新年的对外传播就是通过一些独特的仪式,如看春晚、包饺子等,将家文化、节日文化传递出去。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仪式化表现,用“声势浩大”来制造舆论热点,形成流行趋势,将传统文化从“外”向“内”地被传播。

二、选择性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种类丰富、博大精深,全方位地同时对外传播不利于在接受者心中形成统一形象,更会因其复杂性而被厌烦抵触。同时,某些传统文化因其产生于特定的时空语境,与他国固有的思想价值体系相矛盾,盲目推向国外容易引起误解,不利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并且人们的态度常常具有自我防御功能,表现为拒绝接受甚至否定与自身固有认知体系不一致的信息,以此减少焦虑。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加以选择,将一些普世价值思想作为先遣队,吸引人们去关注中国智慧,由易到难,逐渐传播中国文化。在此过程中,选择一系列具有较高辨识度并拥有统一形象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形象代言对外进行深度传播,形成独特的中国气质,进而在接受者心中形成较高的中国文化认知度。选择性传播意味着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必须有所舍弃,用少而精的部分传统文化形成整个中国文化印象。或许会有部分学者对此做法持反对意见,但笔者主要是想运用这个统一焦点形象在接受者心中留下印象,并引起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进而能主动学习中文,去进一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选择性传播的传统文化只是先遣队,用以“诱使”外国人主动学习中国这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多样化传播

第12篇

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其目的是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教育理念上,立足文化源流与文化精髓;在教育抓手上,完善文化窗口教学体系;在教育路径上,探索优化资源与开放教学。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优化资源;开放教学;教育实效性[摘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现代商业街的繁荣,环境设计是商业街繁荣昌盛的重要工作。本文从传统文化的继承现状出发,分析与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的现状,并为加强商业街环境设计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

传统文化;商业街;环境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城市发展水平非常高,我国的各大小商业街,更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长沙的黄兴路,最早建于1930年,如今有几十年的历史,自从21是初黄兴路南段改为步行商业街之后,这里一下子成为城市最热闹的地方,非常繁荣昌盛,沈阳的中街作为当地最著名的商业街,早在明朝就开始改建,曾经的东北第一街,如今成为东北历史悠久、交易繁华的商业区,在中街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商店。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作为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不仅有着近现代的特色,成为名扬四海的步行街。还有南京的新街口,作为当地商贸商务中心,南京新百、中央商场、金鹰国际、商贸百货、大洋百货和东方商城等大型商业企业,在“都市圈”市场中形成了较强的集聚辐射功能。还有广州的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等商业街,有着非常显著的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城市的发展也开始模仿西方城市,上海、广州、南京等地方的建筑也可以模仿国外的建筑设计,一些商业街的环境设计也是参考西方的商业街风格。总的来说,现代商业街越来越少传统文化的色彩。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增加现代商业街环境的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国内的城市发展也开始走西方化路线,法国、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设计风格开始受到欢迎。国内很多商业街出现了意大利式风格、巴黎风格,例如广东佛山某商业街、清远某步行街等地,出现了大同小异的意大利式风格,走在这些步行街,可以看到步行街的地面、商店橱窗、街边的照明以及植物花卉、雕塑等都是纯西方化。很多游客及当地老百姓都反馈“现代的商业街都变成的西方商业街,没有本地的特色。”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的融合,有助于增加当地的商业街特色。例如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这里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挤满了人群,北京路步行街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的商店或者高档的百货才会吸引这么多人,答案是否定的。北京路步行街的商店也主要是麦当劳、肯德基、耐克、匹克、乔丹等品牌店,同时还有一些老广州的小吃等,这种商店与小吃在广州各步行街到处都是,但是为什么北京路会变得如此火。经过深入调查,很多老百姓反馈到来北京路除了逛街之外,更是体验老广州文化,这个步行街的环境设计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例如北京路的牌坊设计、千年古道还有挂在树上的灯笼等,一到晚上这个步行街就变得非常迷人。因此,每天都有大量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北京路游玩,感受这个步行街的特色文化。

(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变得非常缓慢,特别是当代青年人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支持力度比较小。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对国内商业街的影响非常巨大的,很多城市的商业街充满了西方文化,例如很多城市商业街摆满了外国的雕塑,这种现象对于青少年来说影响不大好,许多儿童在跟父母逛街的时候,一下子认出了米老鼠唐老鸭、麦当劳叔叔、柯南等,但是儿童对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却一点不懂。因此,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的融合,增加现代商业街的传统文化元素。例如广州的上下九步行街,这里不仅有“鸡公福”卖揽,西关、东山旧文化,同时也有岭南“落雨大,水浸街”等民谣,上下九商业街还有岭南山水豆腐、芝麻糊、猪脚姜等南方小吃,可以让游客真正体验岭南文化。佛山的祖庙步行街商业环境,除了有西方风格的橱窗、路灯,同时还有岭南的雕塑,包括黄飞鸿、咏春拳、李小龙等,商业街同时有佛山的醒狮展览,让广大游客可以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岭南文化。各大传统民族节日到来,商业街就弥漫着浓厚的过节气氛,例如中秋节,商业街摆放着中秋节的灯笼、月饼以及对联等,春节更是充满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

(三)有助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增加归属感

俗话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很多时候在外面拼搏的游子回到家乡的时候,发现家乡面貌已经完全改变,难以找回童年的思念。例如很多东北的年轻人南下打工,两年后回到家乡,走在商业街的时候,发现当年的各种旧建筑、当年的风貌也完全改变,因此很多提到“家乡不再是过去的家乡,商业街已经没有家乡的味道”。加强传统文化与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增加商业街当地特色文化,例如大理古城商业街,在原有古城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大理州的特色文化元素,包括各种锦旗、当地小吃等,一些大理州从小离家的老百姓回到家乡,一下子能够找到童年的影子,增加归属感。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有助于陶冶人的思想情操,例如南京路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人过来,经常有人在这里举办书法展览。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措施

(一)在保护文化古迹的基础上进行商业街环境设计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现代商业街的环境设计风格多样,不管是华东地带的南京路,还是华南的北京路,甚至是东北的中央街等,都颇有自己特色。商业街的环境设计,包括街道、路灯、橱窗、外墙等,在现实中很多地方大肆改造商业街,要对一些建筑物进行拆迁。例如当年的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就是因为商业街的改造导致拆迁,并没有及时重建,名人的古迹自此消失。在我国,每年都会有很多城市的商业街进行改造,各种旧的建筑物以及文化古迹开始遭受到各种破坏,例如广州某商业街在08年改造,当时仅仅重视商业街的环境设计,将一些当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等进行拆除,整个商业街看起来很华丽现代化,但是再也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商业街环境的设计,应该要在保护文化古迹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例如广州的龙洞步行街的商业环境设计是很成功的例子,当年龙洞要改建成商业街,邀请了很多环境设计师进行设计,最终整个商业街的街道、橱窗以及路灯都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但是唯一不变的是龙洞步行街老牌坊以及耕牛雕塑,老百姓来到龙洞步行街,不仅可以感受到现代商业街繁荣,同时能够体验到龙洞步行街的过去的历史与文化。九升国际商业广场,是淮安当地著名的商业中心。淮安市,不仅是总理的故乡,更是古代南船北马的交汇之处,这里能够体验到南北方的文化。淮安市商业街,不仅有大型的商业建筑、华丽的超市餐饮娱乐场所,更重要的是九胜国际商业广场是淮安古城内非常重要的商业建筑。这里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主要是淮安商业街的环境充满了厚重大气的文化气息,走在当地商业街上,可以看到屋顶设计颇有传统特色,屋顶坡度适中、檐口处理简练,运用玻璃体将传统屋顶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总的来说,淮安商业街的环境设计,始终是以保存当地文化特色为基础。

(二)加强传统元素符号在现代商业街的应用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文化元素符号,包括一些传统民族节日标志、宗教标志以及各种图腾标志等。例如拉萨一些古镇商业街,由于这边有着比较浓厚的宗教朝圣习俗,因此商业街有着喇嘛教、天主教等符号标志,整个街道挂满了喇嘛教标志的图案,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文化。而在兰州一些商业街,就会将名扬四海的兰州拉面符号作为街道的重要标志,让游客来到这里就感受到浓厚的拉面文化以及兰州传统习俗。南方的福建泉州,商业街的设计,也有带有泉州文化元素符号,包括泉州的丝绸图案等。西安、开封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商业街的设计更是布满了各种文化元素符号,例如西安兵马俑附近的商业街到处挂满兵马俑图案,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兵马俑文化。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角度看,要在设计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出尊重本民族传统元素,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特点,具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特色的现代商业空间环境。

(三)运用色彩与光线营造颇具特色的商业街氛围

商业街的设计,色彩与灯光的运用非常重要,很多时候老百姓在晚上逛商业街,容易受到灯光的吸引。例如北京路步行街的灯光,不仅有现代城市特色,而且有着传统文化特色,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现代商业街的环境设计,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选择合适的灯光及色彩,例如商店墙面的墙纸、以及地面的砖块颜色等,如北京的王府井,以红色为基调,色彩浓重,可以让人领略到强烈的民族气息以及生动的韵味。

三、总结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商业街的繁荣昌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当今青年的责任与义务。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的融合,有助于增加现代商业街文化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其次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最后有助于陶冶人的思想感情,增加人的归属感。加强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街环境设计融合,首先要保存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环境设计,加强传统文化元素在环境设计的运用,最后运用色彩与光线营造颇具特色的商业街氛围。

作者:龚京美 单位: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瑶婷.以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重庆步行商业街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2]杜雁.历史性步行商业街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3]林楠,王葵.传统商业街的文化性修复———北京东四北大街环境整治的设计与实践[J].建筑学报,2007(5):23-26.

第13篇

【关键词】关键词]传统文化;重要性;当代平面广告设计;影响因素

通过平面广告设计可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是企业打造良好品牌形象的主要途径,平面广告设计自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艺术美和文化性的特征。如果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可有效提升平面广告的文化气息,而也可以达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效果。但我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实践,对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如下分析。

1、将传统文化融入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

我国拥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诞生了很多独具特色且具有意义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弘扬、继承,形成了一套具有当地特色、包容性、统一性的文化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软件实力,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理念、新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文化要想得到不间断的发展和应用,就必须跟着时展的潮流,进行适当调整和发展。当地平面广告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设计效果会受到设计人员自身文化思想和文化底蕴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则是众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最深远的一个因素。传统经历过多个朝代更迭的洗礼,不但包含着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理念也博大精深。因此,如果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不但能进一步充实广告的形式,而且还可以促使平面广告的内涵和精神更加丰富多彩。

2、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2.1传统民间艺术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各个传统民间艺术都包含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文化和精神的传统,将其应用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可大幅度提升平面广告设计的借鉴价值。同时还能使当地平面设计作品中拥有更多的人文魅力,比如:西周到先秦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唐代的金银器物、明清时代的盛行的瓷器等,都可以的应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比如:国航的企业标识由一只艺术化的凤凰以及英文“AIRCHINA”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国航的企业标识展翅欲飞的凤凰就是取材于一件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凤凰是中华民族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拜的吉祥鸟,无论飞到哪里都会给哪里带来吉祥和安宁,而从凤凰的外向上看又似“VIP”的艺术变形。用传统中国红绘制成展翅欲飞的凤凰,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意义,深得国内外游人的喜爱。

2.2中国传统水墨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目前很多企业平面广告设计时,就充分应用了水墨画随意触笔、虚实相间画风,把水墨画不规则的特性和商业广告设计的严谨性巧妙融合到一起,可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我国传统文化水墨画从其表现形式上而言,属于一种不可逆的创造思维,一旦落笔就不能见第二次修改,因此,从水墨画中可以清楚体会到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由的向往。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都比较偏爱水墨画此种意义而发的特点,比如:中国旅行社的标识在设计时,就是通过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把一个行走的人表现为自由自在、随意而为、无所拘束的状态,虽然开起来非常简单,则是黄维教授苦心经营的结果,充分体现人在旅途就应该放松身心,不去管世俗问题,亲身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2.3中国传统书法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传统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书法艺术形式非常多,包括:草书、行书、隶书、楷书等,虽然我国经历了过个朝代的更替,但书法一直被人们广泛喜爱。如果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融入传统书法文化,则可以设计出独具文化特色的广告设计作品。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舞动的背景”如图2所示:

从如2中可以看出,会徽由两部分共同组成。其中上部为中国的传统印章,是印章上刻着一个奋力向前奔跑的运动员,正在迎接比赛胜利的喜悦,又像现代文字中的“文”字,也像北京的“京”字,即体现了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融入了奥运会的举办地,非常形象深刻。下部为采用毛笔书写的“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把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起来,同时也表明了奥运会的时间和地点。

2.4构图时处理方式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平、和、中、庸”,对我国传统文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中”指的就是的恰到好处,对我国千百年来各行业的发展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中线排版是当地平面广告设计时经常应用的方法,就是一条中心线从上到下贯穿了整张画面的构图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一种均衡的状态,此种观念根深蒂固,对当地平面广告设计人员有很大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深入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年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将传统文化应用到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可大幅提升广告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是实现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房丽娜. 论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2]龚敏敏.试析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48-49. 

第14篇

【摘 要】本文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为主,分析了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是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并结合高中美术教学特点提出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传统文化

“知识决定命运,文化决定国运”。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得到认可和延续,优秀的传统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本人认为有必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

1. 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是当代美术教育发展的关键 高中美术教育要想在今后愈发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必须要以继承和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契机,充分结合高中美术教学特点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同时,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才能够把美术教育发扬光大。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艺术瑰宝,各类文化古物数不胜数,更有位列世界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幅幅名画得到国内外名家一致好评。这些无疑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不仅为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辉煌也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穿插对这些优秀瑰宝的鉴赏,可以充分激发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培养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同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因此,高中美术课堂教育中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时展的需要。

2.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就是将民间传统艺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积极鼓励学生创作。

第15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传统民居;民居保护;扬美古镇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162-03

一、传统民居概述

(一)传统民居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民居”的定义是:“中国在先秦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开始,宫室才专指帝王居所,而弟宅专指贵族的住宅。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1]龙炳颐先生《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定义为:“民居不单指住宅,在中国的农村社会中,民居建筑还包括祠堂、庙宇、书塾、戏台等;在城市中则包括一层或二层的临街店铺,有按行业分类的专门商店,如医馆、药铺、钱庄、客栈等,也有供应居民日常生活的米店、蔬菜水果和杂货店。”[2]

在本文中采用下面的定义,即传统民居是指分布于广大农村或城市中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公用建筑,在一些保存完整的古城镇,甚至涵盖了古城中的所有传统建筑,因为它们与传统民居一起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旅游者在其中游览时也不可能将它们与民居分开来欣赏,但不包括在这些古城镇中兴建的现代民居建筑[2]。

(二)传统民居的价值

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具有反映特定地域历史特性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特定时期建筑艺术特色的艺术审美价值、呈现特定区域社会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的社会风俗价值等。

1.历史文化价值。传统民居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保存、传承下来的,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留下了历史的印记,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所存在的悠久时间,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特定时期和文化下所具有的建筑形式,所以它有着自身内在的历史文化内涵。广西文化是中国著名的民族区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性,扬美古镇传统民居是广西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的产物,是广西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不可再生性,研究扬美古镇的传统民居能够推动对广西的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艺术审美价值。传统民居作为传统建筑艺术的一种,秉承了传统建筑的空间造型艺术,具有艺术观赏意义。扬美古镇传统民居以明清建筑为主,保留较为完整的名人民居,可以清晰看到当时的建筑风格和特色,这些传统民居的内部构造及外部图案的使用等方面都体现着明清时期的建筑美学和艺术特点,具有很好的艺术审美价值。

3.社会风俗价值。广西扬美古镇的传统民居在时代变迁过程中适应了当地的文化、民俗及自然等方面的环境。现在所看到的传统民居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运用适应当地环境、社会发展的建筑技术,体现了现如今当地居民生活的文化特质及风俗习惯等;传统民居建筑上所使用的吉祥图案如宝瓶、如意等,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的信仰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因此,传统民居具有较大的社会风俗价值。

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及社会风俗价值等对现代旅游者来说具有很好的吸引力,传统民居作为旅游资源来看,它是有形资源(自然山水、农田、传统建筑)与无形资源(村寨历史、聚落文化、传说逸事)的完美结合体,因此它还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3]。

二、乡村旅游开发与传统民居保护的关系

(一)正面影响

1.经济方面。传统民居作为一项独具魅力的人文旅游资源,也能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2]。如杨美古镇元明清三代遗留下来的民居建筑,现作为景区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建筑知识研究者和当地学生前来观赏,游客的消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2.保护民居建筑。一方面,因要作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促使当地政府自觉地保护传统民居建筑,以发挥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因发展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了物质基础[2]。如杨美古镇的黄氏庄园、五叠堂、明清代民居、举人屋、魁星楼等民居建筑在旅游发展的基础上现都保存较为完好。

3.乡村传统文化的载体。进行旅游开发就要满足游客对乡村文化体验的需求,而在现代文明冲击下使得很多乡村旅游地太过于商业化,进而忽视了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和物质载体,对其进行旅游开发能够深度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并使其得以传承。

4.增强居民保护意识。当地居民意识到古老民居能够帮助改善经济条件时,会萌发对传统资源保护的想法,随着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会增加对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届时,居民就会意识到独具特色的古老民居的真正价值,而自觉进行保护。

(二)保护与利用间的矛盾

通过对一些著名的古镇、古村落旅游开发实例的了解,发现:第一,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经营者往往会忽略对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初衷――保护与传承,为了获得最大收益,自动忽视对传统民居等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盲目进行旅游开发,过度利用,对传统民居等遗产资源造成破坏;第二,旅游经营者为了迎合游客需求,对传统民居进行大肆整修,而失去原来样貌,影响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第三,欠缺保护意识的游客的进入会对传统民居本身及周边环境带来破坏,而对环境的破坏会影响其美学价值。

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对传统民居造成的破坏反过来又会影响旅游景区质量,降低其旅游吸引力,影响传统民居旅游价值的呈现,当旅游资源价值没有充分展现时,就会影响游客满意度。

三、扬美旅游开发现状与传统民居保护

(一)旅游开发现状

扬美古镇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的西南部,距离南宁市区仅36公里,公路、水路、铁路俱通过这里,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建镇到民国年间,一直是近百公里范围的商品集散地,繁荣一时,素有“小南宁”之称,扬美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遍布全镇,现有200多处,大多分布在古镇内的各街巷里,特色鲜明的明清民居有的还完好无损,因此今天又得名“扬美古镇”[4]。

扬美古镇凭借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的优势,2003年评为南宁“十大景观”之首,主要人文景观和古代建筑物有明代民居(七柱屋)、举人屋、黄氏大院(黄氏庄园)、五叠堂、清代青石板街、清代古镇碑、清代圩市禁碑等;2004年荣获南宁市“十佳旅游风景区”称号;2006年扬美古镇旅游景区通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审;2006―2008年,扬美古镇旅游景区被南宁市人民政府授予“南宁市优秀旅游景区”称号[5]。

经过多年的发展,扬美古镇旅游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4年春节黄金周迎来游客潮,正月初一至初七,景区共接待游客达9 380多人次[6];2014年6月举行扬美古镇旅游品牌活动――扬美古镇龙舟上水节,接待游客1 600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6 460元[7];2014年“十一”黄金周游客量为1.3万人,同比增长26%,创扬美古镇黄金周游客量历史新高[8]。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扬美古镇的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支撑因素,旅游发展也已初具规模,在南宁甚至广西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但是,扬美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旅游项目缺乏体验性以及传统民居建筑资源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扬美旅游发展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扬美古镇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状况

扬美古镇保留着南宁市最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是南宁著名的以传统民居和文化为主要依托的文化性旅游景区,它的大部分作为旅游资源的古民居建筑保留原有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气息。如明代民居七柱屋、举人屋、黄氏庄园、五叠堂等古代民居都保存较为完好,虽部分构件由于破损而重新休憩,但也保留了其原有的样貌,可以清晰地看到元明清时期的建筑形式,感受当时的人文气息。

以上古民居建筑作为旅游资源很好的保存下来了,但是,当地大部分居民的住房形式正在发生变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都市游客来到这里,给当地居民的文化意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来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弱势文化很容易受到大都市文化的冲击。现在去到扬美古镇,可以看到很多带有浓重现代建筑风格的民居,当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正在被渐渐地冲击掉,随其而来的是当地传统文化的丢失。所以,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更要注意对传统民居的保护。

(三)扬美旅游开发与传统民居保护存在的问题

1.当地居民保护意识薄弱。对扬美古镇来说,当地居民不仅是传统民居的居住者和使用者,更是重要的保护与传承的主体。但是,通过对当地传统民居的观察和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发现他们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首先,很多传统民居的外观已经被改变,大街小巷出现很多现代化感较强的建筑,破坏了其应有的民居氛围;其次,扬美古镇的居民大部分是老人、孩童,偶尔碰见的年轻人也是前来旅游的游客,虽然扬美的旅游在发展,但是当地居民并没有参与其中,他们更愿意出去打工,挣钱回来改造他们的居所,他们向往城市里的生活,所以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独特的传统民居不以为然。

2.旅游发展与传统民居保护关系失衡。对扬美古镇这一类的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古镇进行旅游开发的初衷是在对我国重要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同时,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但在现实发展中,旅游各主体往往对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重视不够,一味地注重经济收益,在扬美古镇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其旅游开发与传统民居保护之间的关系已经失衡,这样不仅会传统民居造成破坏,同时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扬美古镇的持续发展。

3.割裂了乡村生态景观与传统文化间的关系。扬美古镇的旅游开发侧重点是对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挖掘,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融合于旅游发展中,但扬美古镇的传统文化存在于乡村大环境下。在发展传统文化旅游的同时,也要关注乡村生态资源的开发,并有机结合两个景观,形成资源互补以丰富其旅游产品。扬美古镇作为乡村,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资源,但从其所呈现的旅游景观来看主要是人文景观,忽视了对乡村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割裂了乡村生态景观与传统文化间的联系。

四、实现传统民居保护与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村民参与来强化传统民居保护意识

乡村传统民居的特色演变虽然受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淡薄。乡村居民是当地传统民居文化唯一的传承者,旅游对其文化的影响最终是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9]。走在扬美古镇的大街小巷,看到的当地居民大部分是老人、孩童,偶尔碰见的年轻人也是前来旅游的游客。从这可以看出,虽然扬美的旅游在发展,但是当地居民并没有参与其中,他们更愿意出去打工,挣钱回来改造他们的居所,他们向往城市里的生活,所以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独特的传统民居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却并没有实现他们的利益。所以,在今后的杨美古镇旅游开发中,要更加注重当地村民的利益,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其中,增强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促进旅游与民居保护的和谐发展。

(二)处理好旅游与传统民居保护的关系

当地政府、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当看到发展旅游与传统民居保护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可以为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资金支持,旅游的大众性可以对传统民居相关及保护意识的宣传起到重要作用;其次,传统民居作为当地主要的文化性旅游资源,是其旅游发展的主要吸引力,传统民居保存的完整性对其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只有处理好旅游发展与传统民居保护之间的关系,扬美古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从乡村生态景观系统的层面上认识传统村落与民居建筑的地位

乡村生态景观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两大类型,乡村的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居民、村落与民居建筑等要素构成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环境,这一生态系统的平衡构成了特色乡村景观[9]。旅游开发者和政府人员应站在生态景观系统的高度,看待居民、村落和民居建筑环境、生产环境、山水农林环境的关系,意识到传统村落与民居建筑在乡村生态景观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注重协调好整个系统的平衡关系。实践证明,不完整的乡村生态景观系统或者遭到破坏的景观系统对于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而保护好人类生态――传统村落与民居是保证乡村生态景观系统完整性的重要环节,所以充分认识到传统村落与民居建筑的地位对于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非常重要,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条件。

五、结论

近几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兴起,传统民居作为乡村主要的旅游资源之一,越来越多学者专家认为传统民居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是,传统民居作为较为脆弱的文化资源,在今后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更要注重的是对它的保护,要在科学的开发理念和规划依据指导下进行合理的保护性开发;经营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不要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政府在充分认识到传统民居建筑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当地居民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同时,当地政府要切实考虑到如何让当地居民成为旅游发展最大受益人,改善居民生活状况,改变他们的抵触心理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旅游发展中。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 蒋慧,黄芳.传统民居进行旅游开发的理性思考[J].经济地理,2007,(2):331-349.

[3] 刘韫.旅游背景下少数民族村落的传统民居保护研究――以嘉绒藏族民居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55-158.

[4] 扬美古镇[EB/OL].扬美古镇官网,http:///.

[5] 扬美古镇[EB/OL].新华网广西频道,2014-05-16.

[6] 韦珊珊.扬美古镇马年春节黄金周迎来游客潮[EB/OL].江南区政务信息网,2014-02-17.

[7] 韦珊珊.江南区扬美古镇举办“2014年扬美古镇龙舟上水节”[EB/OL].江南区政务信息网,2014-06-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