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财务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

财务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存在问题及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财务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1篇

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独立性不强。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都是由企业高级管理者控制的,并不具备独立性,因此并不能有效的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所以,为顺利实施财务审计工作,就必须使财务审计工作保持独立性。如果不具备独立性,财务审计工作将会受到限制,从而使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对上级领导产生敬畏之心,不能发挥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职能,更有可能在企业内部滋生腐败现象,不利于企业内部管理策略的实施。

2.审计内容不全面。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实行的财务审计主要是财务会计审计工作。这种审计方式并不全面。欠缺财务管理方面的审计内容。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同归于财务部门领导,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相互重合,知识社会和企业所有人员对企业财务审计产生质疑。一些企业在财务审计工作中,很少触及财务管理工作,这使得我国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并不高。

3.缺乏执行力。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在缺少独立性的前提下,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执行力。结合现有调查数据,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都是在财务审计过程中出现问题,以至于没办法对企业财务管理发挥有效的示警作用,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极大的风险。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与财务审计相关的审计条例,但因管理层不重视财务审计工作,使得财务审计工作的执行力度小。

企业财务审计的加强建议

1.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当前,企业想要实现有效的财务审计监督和评价工作,就需要保证财务审计具有独立性。结合现阶段企业发展的情况,企业想要实现财务审计的基本职能就必须建立既科学又合理的产权制度,以此保证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直接向企业总经理或董事会负责,与财务管理部门相分离,以此保证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改善企业财务审计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

2.扩充财务审计范围。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实行的财务审计工作仅限于财务会计审计,并不适应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不断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扩大企业财务审计的范围。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财务审计工作需要不断扩展审计范围,完善财务手段,并强化审计管理。一是扩展设计专业的审计业务,根据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并对企业各个部门和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价。二是完善企业财务手段,使传统的财务审计工作转为现代化财务审计管理,独立于财务部门,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强化审计人员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在财务审计中引入新技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发展进步。在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企业实行财务审计工作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此提高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一是搭建企业财务审计的信息平台,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整理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和会计悉尼型,简化审计部门的工作程序,对各个部门进行实时的动态财务审计,同时有利于规避腐败现象。二是一定要加强对企业财务审计信息的保护,以防止审计数据丢失。

 

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相关文章:

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企业财务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第2篇

关键词:消防部队;财务保障;改进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108-02

财务保障是消防部队后勤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货币形式对单位财务收支、资金运动进行的综合性管理。财务部门作为部队财经管理的职能部门,在本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担任着对部队经济活动、财产管理的具体运作。其任务主要包括贯彻执行国家及部队财经制度与纪律,合理筹措资金,正确处理财物关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保障能力。

一、消防部队财务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消防部队实行“双重领导制”,既有部队特点又有地方性质,部队特点是指它是现役部队,服从军事化管理;地方性质是指它作为行政执法者,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提供消防安全保障。特殊性决定了消防部队管理职能要求完全不能市场化。由此造成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不规范,计划定额流于形式,经费相互挤占,不能实施事前、事中与事后的有效监控,对财务的考核也只是停留在经费收支的表面平衡上,很少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跟踪问效,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

目前,部分消防部队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导致编制出来的部门预算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有的单位在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弥补基本支出不足,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地监督和考核。

综合预算管理所涉及的项目很多,不同的项目存在不同的业务特点与规律,因此,如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孤立地采用某一种方法来编制每一个预算项目,易造成预算严重偏离事实的后果,给部队党委的决策提供错误的信息。

(三)财务控制和分析体系薄弱

目前,部分消防部队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有限,思想比较陈旧,把大量的工作用于记账、报账上,较少对单位的经费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控制,有的即使有财务分析报告,但大多停留于表象,没有深刻揭示预算执行力的本质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改进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增强制度执行力

1.强化预算管理调控作用。经费预算体现着部队的发展方向、党委意图、工作重点和保障力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益和质量。各单位在编制年度综合预算时,必须充分考虑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专项任务完成进度、当年党委意图、保障重点、财力可能等各种情况,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经费。各单位年度预算一经党委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各单位要建立月度用款计划审批制度,按照工作进度有计划地执行好预算经费。财务部门在审核经费时,必须严格把关,按章办事,切实做到“预算之外不审批,超出预算不办理,特殊情况走程序”等要求,所有涉及经费开支的报告、请示、方案等,事先都必须经过财务部门严格审核后才能报领导审批,杜绝经费开支的随意性、盲目性。各单位应当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不符合工作实际需求经费标准差异,可以适当调整定额标准,使部门预算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

2.严格落实党委理财集体决策、宏观调控。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引领和推动财务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党委必须站位于讲政治、顾大局、谋长远发展的高度,加强依法理财,按照统一领导、集体决策、宏观调控、民主监督的原则,统揽年度预算、工程建设、经费开支、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对工程建设投资、大型设备购置、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经费支出和大项物资处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善于借助“外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真心诚意地聘请或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可行性、经费可能、预期效益等进行评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决策程序严密、财经管理规范、预算收支平衡、资产资金安全、监督控制有效等管理目标。

(二)注重财务分析与评价,检验资金保障效益

做好财务分析既是对财务活动的总结与评价,也是积累经验、完善管理方法、预测和控制经济活动的重要举措,在财务管理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重大灾害事故多发的今天,消防部队作为处置社会重大灾害事故的重要力量,得到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地方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日益重视,经费投入越来越大,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本单位有经济关系的各方,都迫切需要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因此,落实定期财务分析报告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各单位财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做好财务分析,客观评价经济活动,把握经济规律,总结管理经验,揭示存在问题,剖析根源,制定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方法,及时主动地向党委、首长汇报财务分析情况,使财务管理在广泛的民主上形成科学的集中,从而形成正确有效的决策机制,推动党委决策由“粗放型”向“精确型”、“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

(三)深入推进资预结合改革措施,提升后勤保障力

全面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改革工作,提高资产和经费的综合保障效益,是近年来消防部队深化财务规范化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当前,重钱轻物、重供轻管和资产闲置浪费、重复购置的问题还很普遍。大力推进资产管理改革,全面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实现资产编配标准化、存量资产管理动态化、资产处置规范化,最大限度发挥存量资产使用效益、科学配置增量资产,缓解经费供需矛盾,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为此,各单位必须准确核实存量资产家底,按照消防部队保卫任务和工作的需要,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资产配置标准,规范资产处置程序,并根据年度财力、任务要求等实情,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综合预算,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强化钱物结合,切实提升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

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健全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资产购置、报废审批及日常管理工作。明确单位主官为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占用、保管的固定资产负总责。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定期核对账目,确保账账、账证、账实一致。各基层单位要挑选一名品行端正、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的同志担任资产专管员,负责资产验收发放登记、清查核对、维修保养、统计上报等工作。要建立和完善资产个人保管卡制度。为每个官兵建立一份统一格式的资产保管档案,将个人保管的各种资产罗列其中,分别注明资产的品名、品牌规格型号、配置时间、单位、数量、金额、领导审批意见、保管人签字、移交接管等基本要素。配发时,先由资产专管员根据相关资料填写资产保管卡信息,报单位分管领导批准,资产保管者收到资产后再签字确认。一人一卡,使每个官兵都清楚自己的资产账,明白自己应负的职责。移交时,对照资产保管卡内容,逐条逐项进行交接,最大限度地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真正实现“领有登记,走有移交”,“人走物留,人走账清”的要求。

(四)加强内部审计监管,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依托纪检、审计部门,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坚决杜绝超标准、超财力盲目建设购置、相互挤占挪用资金、专项资金未能专款专用等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发生。审计监督要从细、深、实上下工夫,要端口前移,事前介入,向管理要效益,以服务促规范,切实把审计监督作为清正廉洁、规范财经管理,推动部队建设发展的重要手段。审计人员要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查纠与落实并举,采取边审计边帮扶边纠正的方式,重点强化预算执行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资产动态化管理、债权债务及时清理等问题,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财经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全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把审计结果与干部考核任用相结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有条件的单位还可聘请地方检察机关、国家审计署驻当地特派办等外部监督机构对重大工程建设、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处置招投标、拍卖等进行全程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李会娟.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7,(12).

[2]吴玲.谈消防部队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J].武警学院学报,2007,(4).

第3篇

一是资金资产闲置现象严重。两个“城中村”留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闲置留存在乡财政专户账上时间达三年以上。按政策规定,留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属于农民集体资产应当用于增加积累、发展生产和公益事业。某“城中村”物流项目规划、土地已立项、批复,前期已投资1000多万元,截止审计日仍未投入使用,闲置时间达五年以上。

二是征地往来资金账目不清。“城中村”土地征收是由市城司负责收储,征地资金由市城司拨到区级财政、再由区级财政拨到乡财政,最后由乡财政拨到村。由于土地征收批次多、加上市城司不是按批次足额付清、同时也未办理往来资金手续,造成市城司到底欠“城中村”多少土地征收款不很清楚。

三是经营资产出租收入未收到位。“城中村”小超市、加工厂、预制厂及场地等经营资产都很多,两个村经营性合同都达几十份,经过审计发现欠收租金十分严重。农村集体的经营性资产,要有明确经营责任,经营目标,做到资产保值增值。

四是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目前,“城中村”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存在挪用土地补偿费和“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现象,挪用的资金用于村级各项经费的支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有一定影响,村级公益项目建设受到影响。

五是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化。不按时报账,白条支付和假发报账的现象多,票据入账手续不完备,甚至有的支出凭证后竟无任何附件。

六是报账员财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城中村”从事财务的报账人员大都由村“两委”指定,有的还是村“两委”人员兼任,既是村官,又是报账员,加之没有经过正规业务培训,缺乏财务知识,会计资料不齐全,往来不清、账实不符等现象时有发生。

“城中村”是城市最基层的村民自治组织,管好、用好村级资金是一项事关城市化进程及和谐稳定发展的大事。针对村级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集体资金资产效益。要科学决策、找准项目,加强资金资产使用管理,发挥集体资金资产效益。明确集体资产的归属,科学评估确认资产价值,建立资产台账,完善集体资产的监管办法,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二是加强征地拆迁及土地两补资金管理。加强“城中村”征地拆迁及土地两补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按政策规定使用,加大征地拆迁及土地两补资金在市、区、乡、村往来核对清理,确保“城中村”征地拆迁及土地两补资金账目清楚,资金及时回笼。

三是增强村干部依法理财能力。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逐步提高村干部法治意识、规矩意识和风险意识,要让懂财务、会管理的人担任村级报账员,认真把好财务管理的源头关,最大限度地消除违纪违规的几率,规范村级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四是规范村干部经济决策行为。对重大经济事项要严格履行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制度,要求村级财务公开到子科目,让村民充分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真正起到对村级经济事项的监督作用。并建立和完善村干部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对村干部的考核,着力规范村级经济决策行为。

第4篇

关键词:基层财务管理 问题 解决措施

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及各级政府城镇与道路建设的开展,一方面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了涉农惠农资金的投入,一方面涉及村级济组织的资金量不断在增加。作为村级经济组织如何确涉农资金的专款专用及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是群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取决于涉农项目的实施主体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因而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纠正存在问题,堵塞漏洞,要从源头遏制腐败滋生。笔者结合近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1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从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村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根本就没有建立真正意义财务制度,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村级财务公开不到位、不透明,使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村务公开留有后门,以“其它支出”科目来概括一些村干部无法公示的支出,“其它支出”的开支到底用于何项工作,该不该开支,村民不得而知。

1.2 村级支出票据不规范、不合法 由于部分农村村干部纳税意识薄弱,部分工程款在结算时不开税票,白条直接支付,自制的现金付款条直接列支出,有的凭项目工程的预付款借据直接列“在建工程”做支出,甚至个别村在农路建设过程中单凭施工合同在 “在建工程”列支100多万元。

1.3 村级工程建设监管不严、操作不规范 农村集体的工程项目建设透明度不高,缺乏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些工程项目无预算、超预算,像目前农村兴修水利、建路造桥、村庄整治等村级基础建设工程不断增加,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发包,几万、几十万的工程和专项资金工程的实施都没有经过村委会集体讨论、研究和村民表决。工程没有公开招标,且施工合同没有签订。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专职人员进行跟踪监督,施工结束后更没有组织人员进行工程验收,就结清工程款。

1.4 专项资金的使用留有余地 在服务“三农”发展过程中,部分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直接到村,有的村干部为了分得一杯羹,就想方设法巧立名目挤占专项资金,弄点“加班费”、“误工费”、“协调费”等。对发放到农户的救灾、优抚、散养户补助、特困补助、计生奖励等专项经费大部分由村干部代领,且未能及时发放到位,由此引发许多不稳定因素。

1.5 征地补偿资金使用不透明 随着城镇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涉及到农村建设、征地、拆迁补偿越来越多,而补偿款中有一些公用面积的补偿没有及时公布于众,且没有作村级收入甚至游离于账外,一些相关费用在里面直接做支出,形成新的坐收坐支的现象。个别村干部身上动就存放几十万、上百万的土地补偿款没有及时发放到应补偿的村民手中,由此引发个别村民的上访。

1.6 村级资产处置监控不力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村都先后建起了农村服务中心,个别村在乔迁新服务中心以后,对原有的村部房屋和资产进行处置时,只凭一份协议书就将原有的房屋、办公资产处置完毕,现金收据入账资产处置款87500元。资产处置既不公开又不透明,对处置的资产没有分项进行评估作价,进行公开招标,更谈不上公示、公开、公正的原则,处置手续及不完备。个别村的村营收入、闲置资产转让费不入账,账外循环,甚至有关补助款进行公款私存滋生的利息收入不入账。

1.7 账务处理不及时、欠规范 有的村几个月甚至半年才集中报账,由于收支凭证结报不及时,处理账务拖拉,跨年度核算较多,最后只好记载流水账,加之村账目设置不规范,科目设置单一,收支往来无明细,漏记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年终无法结转,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糊涂账,为部分村和村干部违规操作、中饱私囊留下了制度上的漏洞。有的村现金账流于形式,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更谈不上日清月结,月底村辅导员到农经部门记账人员抄一份现金日记账,导致个别村在改水工程中重复列支的3万元,被村会计辅导员长期占有。

1.8 村会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会计辅导员要相对稳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会计辅导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委会换届,会计辅导员也跟着换人。另一方面,村级会计辅导员素质较低,年龄老化,还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

1.9 村级会计档案管理滞后 村级没有建立统一的档案资料室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会计档案没有实行专项管理,专人负责,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账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一两年就遗失了。有的村会计辅导员把会计资料存放在家里,任期结束,自然丢失,造成一任会计一本帐,导致个别村在居民集居点线路工程施工合同丢失,后补订合同又不准确,致使工程承包人多领工程款1.7万元。

2 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原因

村级财务违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①财务管理重视不够。目前一些乡镇干部认为村级自治,村级财务实行“村账镇管”了,因此放松了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也没有认真去调查处理,及时纠正,结果导致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不断,而且越积越多。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村级会计基础工作差,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签字手续不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存在。报表不齐。有的报表数字是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和任务倒算出来的,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方式上报的,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③财务管理监督不严。目前“村账镇管”的工作由镇农经站负责,镇农经管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管站人员难以对其经济事项实施全程监督,对票据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就要给予报销,很难发现是否有用合法票据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的情况,镇财务管理职能严重弱化,不能起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的作用。④村干部素质不高。个别村干部党性观点淡薄,缺乏为民服务意识,同时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对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村干部不学习、不去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则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也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加上民主监督措施不力,村民理财小组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使监督流于形式。

3 解决问题的建议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建设发展的需要。全面加强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措施,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办法,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财务审计、监督、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

①健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结合财经法规,制订一些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细则,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制度,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来进行完善细化,使财务制度在执行中具体化。②建立村级会计辅导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对村级辅导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不经镇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辅导员。对村辅导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统一管理。③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收支决定权在全体村民,只有村民最了解村级经济情况,每个村应该充分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职能,代表全体村民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同时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每月定期在村部的财务“公开栏”向村民公布当月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情况,公开的内容要全面、村务公开不能留有后门,要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接受村民监督。④建立村级财务定期监督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镇财政和农经及内审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考核,点评、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力争把一些违规现象控制在萌芽状态,使村级财务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切实规范村账镇管。⑤建立村干离任审计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严肃财经法纪,规范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建立村干离任审计制度,工作调动必审,任届期满离任必审。对村干部任期内各项工作客观公证的进行评价。增加村干任期内工作的透明度,增强村干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⑥建立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项目的实施要做到公开透明。村级工程规模虽小,但事关村民切身利益,为确保村级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运作,各村要成立了招投标领导小组,由镇纪委和农经技术人员组成招标小组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监管,严把“标前”、“标中”、“标后”三道关,做到标前把关、标中规范、标后严管,把惠农工程做成群众放心的工程。⑦建立建全相关资产处置制度。为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防止村级集体资产流失,规范村级集体资产处置行为,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合法的原则。处置村级集体资产,要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必须办理公证、鉴证手续,严禁“口头协议”。并同时报农经站备案,村级集体资产处置结果,按村务公开的要求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对违反规定处置村级集体资产的责任人和对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失监失管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追究责任。⑧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违纪违规现象的惩罚力度,做到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举;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问题。对因工作失职、把关不严,致使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出现严重问题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颜廷君,杨宁宁.浅议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2).

[2]郦琴.当前农村基层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改进[J].改革与开放,2011(22).

第5篇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工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15-1

随着农村经济活动的深入发展,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又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事关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事关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1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债务问题

当前村级规模都很大,是撤并后的大村,历史的财务遗留问题也不少。近几年来,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特别是“村村通”设施,各村又形成了新的举债。

1.2收支管理及预算问题

在收支管理方面做到了规范设立账簿,使用规范票据,规范登记每笔收入、开支,支出条据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签字后才登记入账。每笔收入村报账员都必须交由村主任核销。村级预决算制度缺乏刚性控制,在资金使用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财务开支有随意性,投入规模超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承受能力,没有做到量入为出。

1.3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及财务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部分村级领导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村财务人员工作专业性不强、工作负担大;财务管理队伍不稳定。村委会换届选举,村干部变化频繁对财务人员的稳定形成压力。三年一届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村委会成员频繁变动,不能保证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资产管理混乱。村级集体资产来源渠道多,既有历年购置积累的、也有上级专项补助形成的,还有联村单位建设的实物资产等。因此,村组织在资产管理上漏洞较多、流失严重。

1.4“村级记账”模式规范问题

村级会计委托是农业部在全国倡导推广的一种新型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模式。服务实行“属地化”管理,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的基础上,乡镇政府设立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但也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行政成本高且手续繁琐,有时为支取现金,村报账员要跑上二三次才能如愿;村级不能及时准确的得到相关会计信息;村级不能准确把握本级财务状况;记账有越位侵权之嫌,村级财务不规范的行为并不能得到有效监管和控制。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部分村干部素质较低,主管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村干部法制观念淡薄,视集体财产如家财,带头违反制度,使制度形同虚设。部分镇办领导对加强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以致于对政策文件的宣传执行不到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只有监督的职能,而无处罚的手段和权力,致使监督力度大打折扣。

2.2财务公开形式化,公开内容过于笼统

尽管早已普遍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但有的地方在实行财务公开的过程中,却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公开的内容含混、笼统,只做表面文章。这样一来,农民如“雾里看花”,“公开栏”反而成了少数村干部的“挡箭牌”,使财务公开名不副实。

2.3约束机制不健全,财经纪律贯彻不力

农村财务管理有一套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但由于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完善,部分领导和财会人员素质不高,贯彻落实比较困难。一些干部自搞一套,财会人员听之任之,或同流合污,造成财会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违章不究。

3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3.1健全规章制度,抓好规范管理,坚持财政服务农村

抓好财政服务机制的创新,提高财政管理及服务的质量,不断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3.2硬软件双管齐下

提供并优化村级会计平台。在办公场所、人员配备、办公用品和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给予必要配备,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村、服务于广大群众。

3.3加强队伍建设,保持农村财务人员工作连续性

规范财务管理,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财会队伍。加强培训学习,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会计中心人员和村报账员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村级财务人的工作稳定,村财务人员撤换必须经镇会计中心批准,村委会没有正确理由不能撤换财务人员,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3.4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

第6篇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经济形势的利好发展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我国企业要想在这种经济的大潮中做大做强,引入全面预算是其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全面预算是企业方针及战略的具体化,包括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及财务预算等多方面。而财务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的一部分,而且在全面预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性作用。企业要想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要从战略导向的视角来构建企业的财务预算。虽然近些年,在我国财务预算管理得到政府、学术界、各类企业的广泛关注,甚至被放到战略管理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但是,我国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务发展上都尚未到位,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上至企业领导,有的认为有了财务计划就不必编制财务预算;有的认为财务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下至普通的员工,他们的预算管理意识不强,也没对预算实施过程提供任何建议与改进措施。

(2)财务预算管理的执行控制力不足。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缺乏专门的预算。一部分已经执行财务预算管理的企业中并没有专门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而是交由财务部门兼任,可能会因为受到其他相关部门的阻力而无法真正控制实施。预算执行过程欠缺考核与激励。企业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缺乏对财务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激励,对预算执行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不及时,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3)财务预算管理缺乏足够的考核机制。虽然有些企业制定了财务预算的管理制度,但是预算指标和考核指标并不具体,并且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奖惩也不合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预算的执行过程,当企业支出超过预算时,使参与预算的人相互推卸责任;而当支出低于预算时,使参与预算的人相互争功。这不免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受挫,并使企业员工内形成相互斗争,不利于企业总体战略的实施。预算管理过程考核不公平。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以预算标准考核责任单位、责任人,并以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时,不仅考核方常常参杂着个人情感,而且被考核方也往往过多的地强调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客观、不公平。考核结束缺乏奖惩措施和约束机制。在考核结束后也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有些企业虽然对预算进行了考核,但其并没有针对考核结果给予一定奖励与支持,或是激励措施没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的企业针对预算管理的奖励过于单一,只通过物质奖励,对预算取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很少奖励,对在预算中存在问题的违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也很轻微,因而妨碍了预算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我国财务预算管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全员参与的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领导应重视并亲自抓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让全体员工参与和认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尤其是财务人员的素质。

(二)加强对企业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

建立职责分工明确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将各方利益相关者(如股东、董事会、管理当局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进行量化的制度体系。企业应不断加强对财务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定期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调整财务预算。同时,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通过对企业各环节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检查企业各环节对财务预算的履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进行财务预算的积极性。企业只有建立了责权利明确的管理机制,才能使财务预算管理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实施。

在财务预算编制时加强其工作的科学有效性。企业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既要结合以前年份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总结历史财务预算的经验,又要对企业当前的市场情况等外部环境进行调研和预测,按照切实可行的编制程序,运用科学的编制方法,编制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财务预算。同时强调预算过程的全面性,避免财务信息的失真,并且还要及时对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行修正。

要大力运用和发挥信息技术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当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环节多,工作量大,因此,企业有必要充分借助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系统的支持,如建立ERP系统,实现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必要时,企业可以购买有关的软件系统。

(三)完善企业财务预算考核体制

企业可以通过细化和明确各部门的预算目标及其项目,做到细致量化到人,明确各部门各人的责任。企业的考核过程要保证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进行,使各部门各人的考核情况更加客观真实,尽量避免因考核人员因个人感情及能力问题使考核过程出现偏袒的现象。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客观公正的预算责任考核和评价制度,将单位和员工的预算执行情况与其切身利益相联系。此外,要根据财务预算执行的效果制定一套完善的激励和惩罚指标体系,通过预算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激励各部门和员工共同努力,促使经营活动按照预期的计划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Chen,Bozorgzadeh,Srivastava,Sarrafzadeh. Budget Management with Applications. Algorithmica, 2002,(03).

[2]Yakun Wang,Haoyuan Liu. On Budget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IT Enterprises in Economic Crisis------ A Case Study of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2009,(03).

[3]邓晓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

第7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的职能分配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日益趋于完善与合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是基层单位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基层单位救死扶伤的工作是财务管理部门不直接参与的,但其发展情况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社会大众服务的责任与义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承担的,并且基层单位的长远发展需要基层单位内部提供的不竭动力进行支持。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应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不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内控制度不规范、不完善是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内控制度缺失,他们甚至用单位内的管理制度将其替代,导致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没有依据支持自身的行为,一些会计人员做事情的标准仅仅是个人经验或者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导致管理情况的不严谨,工作很随意。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国家利用财政资金购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设备,采取集中招标采购的形式,有效的控制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的购置工作,但是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方面,内部控制措施仍然缺乏。配备的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投入使用不及时,定期财产盘点制度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建立,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责任人等情况经常出现,以上种种都是造成资产账实不符以及资产流失的原因[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收入管理以及支出管理上都存在问题,如其收费时下没有医药发票的开出,入账的依据仅仅是收入日报表,因此漏洞百出。与此同时,关于各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很多单位没有详细制定的,很多支出的经费都采用实报实销的制度,即只要开销上面有单位负责人签字,那么会计人员就会对其进行报销,这样最终导致了财务监督与控制功能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

(2)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缺乏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财务管理条件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机构中工作的财务人员的其晋升途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常情况下,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是医院的财务人员晋升的两种主要方式。其中,职称晋升的实现需要经过国家的统一考试,但是因为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财务工作人员大都不对职称晋升抱有希望,由于相关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考题的难度比较大,很多人通常都过不了规定的标准线。但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其他的工作人员,如卫生技术人员,他们在晋升职称时,如果他们达到了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参加统考(不是全国性的)获得晋升。由于此种晋升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导致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对工作失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财务人员较差的业务素质

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由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因此其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同时新形势下推行的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特别一些乡镇卫生院里此种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现阶段,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里工作的财务工作人员存在较低的素质,代表了这些工作人员具有较低的财务理论水平,这些人员当中油盒大一部分并非专业的财经类专业毕业基本上都来自于单位中的非医疗人员,由于这些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在岗位上不能发挥"在其位,谋其政"的作用。由于他们对系统的专业性知识的缺乏,因此,一旦推行了新的会计制度,他们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更有甚者有些人连现代化的电脑等辅助工具都不会操作。除此之外,因为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些人没有接受正式的岗位培训,因而其不能将最好的状态发挥在工作中。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

(1)新型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

财务管理改革方案制定的初衷是建立相应的财务运行机制,保证此机制可以实现明确的责权界限、可以实现有效的监管、进行适度的管放,已达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目的[2]。因此,以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情况为依据, 寻求突破财务管理的关键点。第一,坚持"三权"、"四责"不变的原则,将管理权限进行明确。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就是所谓的"三权",保持这三种权力的不变, 各个卫生院仍然拥有资金, 各个卫生院按规定程序审批、合理安排使用事权范围内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责任、债权债务管理责任、财务收支平衡责任、会计主体责任是所谓的"四责",保持这四种责任的不变, 会计法律责任主体仍然是各个卫生院, 依法管理拥有的资产、债权、债务和年度收支盈余、亏损等工作。第二,严格遵守重点监管与直接支付的制度,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严格的监管。如果各卫生院的相关设施与区卫生局监管的金额起点保持一致,经过区卫生局的研究同意后,才能对其基本建设、医用设备及交通工具配置金额进行组织实施。第三,实行"票据统管制度"以保证收费行为的规范、透明。

(2)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被激发

只有将激励机制建立起来并不断的推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才有可能实现赏罚分明,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忱充分的调动起来。然而,当相关的激励机制被建立起来并得到完善时, 必须采取措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进行加强,使其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得到提高[3]。因此,为了调动财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需要带头学习并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将自身的主观随意性减少,特别是要严格以会计法为依据,将财会人员配备齐全,同时将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以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得到保证,同时财务监督工作也要严格实施。

(3)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要加强,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学习是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下问题的有效手段。首先,财务人员培训学习需要引起单位领导的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单位领导只对临床业务人员的培训学习非常重视,而忽略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所以各单位要安排相应的资金,采取措施支持、鼓励财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其次,财政部门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财务人员的学习培训进行督促。不管是兼职的财务人员,还是专职的财务人员,不管有没有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各单位中的所有采取人员都要参加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每年卫生主管部门都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专门培训学习,学习的重点内容很多,以此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极其重要,由于现阶段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若想在新形势下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采取措施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意识提高,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34-35.

第8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财务管理 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民营企业是指个体、私营企业、自然人和私营企业控股或由其运营的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民营企业1000万余家,占我国注册企业的90%以上。然而,当民营企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进入发展阶段,其在投资能力、融资能力、成本核算、财务控制、日常核算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企业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

因此,民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民营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是我们当前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融资困难。由于近两年来,我国实行了从紧的银行货币政策,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没有规模,贷不上款,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即使银行放贷有规模,现有的民营企业往往也达不到银行信贷等级的要求,担保又有困难,而且银行的信贷等级门槛也在不断的提高,贷款变得越来越难。仅就房开企业贷款来说,2007年要求自有资金达30%,2008年就要求自有资金达到35%以上,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贷款困难,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2.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盲目追求多元化

目前,我们的民营企业主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以后,往往把目光瞄向其他行业,以求拓展事业领域。主要表现:一是想通过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分散或规避风险。二是想通过多个行业达到另外一种境界的融资。三是想满足自己做大的成就感等等。然而由于从事其他行业存在经验的欠缺和财务管理的缺位,其结果必然是招致更大的风险。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管不力

二、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鉴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建立较好的融资制度,拓宽融资渠道,讲求融资策略

2.投资决策要合理,讲求科学性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1)招聘及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首先,会计人员要专业化。其次,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第一,会计岗位的合理设置。第二,会计岗位的定期轮换。第三,严格遵守会计核算程序。

(3)加强成本核算。一是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成本核算,每月都要做成本分析,要奖励节约,惩罚浪费,要做到成本——产量——利润的分析,贡献毛益与盈亏临界点的分析,目标利润的分析;二是从管理思想上理解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益,任何一种产品从投入到产出,一定要做到筹资预测、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一种产品的生产一定要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部门,形成产品的责任成本控制,做到层层有人把关、层层有人核算,层层有人控制,从而使每一种产品都得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4)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制度。我国的会计监督制度是由国家、社会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体系。第一,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的,以指导工作,提高民营企业素质,促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为目的,加强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第二,社会监督主要是会计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他们的主要工作也是为企业从财务上把关,建议民营企业不要吝惜自己的小钱,每年做一个审计报告,做一个税务报告,为企业的发展做有力保障。第三,企业内部监督,笔者认为企业的财务部门为执行机构,执行财务的日常工作,企业还应设置审计委员会或财务总监这样的监督机构人员,他们不要也不应参与管理,按照职责分明的原则,他们的职责就是监督,他们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财务部门的工作,包括对现金、银行库存等核查,也包括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包括对产品成本的考核,以及对税金的计提与缴纳是否合理等都应进行相应的监督。

(5)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第一,要建立严格而科学的覆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二,要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财务组织结构。

(6)加强资金的计划使用。企业资金计划年有年计划、季有季计划、月有月计划,从收入到支出要严格控制,定时做好资金的预测、分析、总结;控制好企业的现金流,不要让大量现金闲置,造成资金成本的加大;杜绝让资金出现大量的浪费现象,不应当让资金出现缺口、也不应当让资金链断裂,以防影响生产的正常周转,以致影响企业的停产停业及消亡。

第9篇

关键词:财务报告;现状及问题;产生原因;建议及对策

在当代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财务会计已经成为一个闪亮而活跃的角色,它不仅仅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经济行为到了须臾不可分离的地步,其在资本市场上的积极姿态和重要影响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如今“不懂得会计和财务工作的经营者,就好比是球场上一个不能得分的球员、不懂规则的教练”。同样地,对于那些看不懂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的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恐怕他们在历史车轮的进程中留下更多的失败的经验而不是成功的足迹。

财务报告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外界各种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进行观察和透视的一个“窗口”。在现代资本市场上,财务报告是受人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可以看成是上市公司之外,在市场上公开获取上市公司经营信息的唯一“正规”渠道。从理论上讲,财务报告作为会计的作品,既融合了会计技术手法、社会公共合约以及资本市场游戏规则于一体,又具有有极其复杂关系背景的规范性框架。从应用上讲,它是通用的“商业语言”,其主要使命就在于面向社会,向外部使用者尽可能“深入浅出”的讲述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绩效和发展境遇等。

综上所述,财务报告对于企业、投资者亦或是政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的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力、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以及上市公司相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上市财务报仍然不甚完善的背景下,通过理论方法分析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试图改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问题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现状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具体包括会计报表主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至少应该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以及附注。如上面分析所示,上市公司及时、公允、完整的定期编制企业的财务报告对于保护相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整个资本市场的秩序、实现市场中资源的优化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各种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内容不合理,不能充分披露企业相关会计信息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量超载的问题屡次被提及,所谓财务信息超载是指企业所披露的财务报告内容过于复杂、无序,使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就造成理论界的一种困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只有披露越来越多的信息,囊括丰富的表内信息和大量的表外信息,这样才能使信息更加全面,但是这样一来带来的问题就是如此多的会计信息和难懂的专业术语给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甄别带来了困难,使其难以根据现有的信息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这种矛盾在我国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体现明显,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形象,会仅仅披露该公司各关联方的基本情况,却不披露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交易的重要信息;再诸如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使用信息以及上市公司预测信息等层面的东西,在财务报告中却体现很少,因此造成现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量很大,有用信息却十分有限,内容显得很丰富,但真正能读懂用上的信息却少之又少。

2.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多是静态的,对于动态信息缺少相应的披露

现在会计理论上会计分期是一个基本假设,是对于会计活动在时间上的一个基本限定,它将企业的存续作为基础,按人为划分的期间来计量费用收入等,这样的基本假设下,企业财务报告所反映的是企业财务方面的历史信息,对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历史价值固然是重要的,但对于未来生产经营的预测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信息使用者最关心的,但是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下,使得上市公司等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从根本上缺少相应的时效性,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3.在我国上市公司当中,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方法口径不甚相同

在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涉及很多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各类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样就导致在很多经济事项中,不同企业的处理结果产生差异,尽管在企业的财务报表附注中企业会给予详尽的解释,但正如上文中提到的信息超载现象一样,繁琐冗杂的信息会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产生很多误读,导致财务信息出现市场反应不一致的现象,严重的会导致企业面巨大的信任风险。

4.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披露信息不充分、不完整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与企业交易活动不直接相关的竞争优势、企业形象等类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上未得到反映;其次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对于企业的相关非财务信息缺乏相应的披露;再次现行上市公司的会计报告重点关注企业的物质资产和物理资产,忽视了企业相关智力资产、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本等信息的披露;第四是缺乏对于企业未来经营信息的预测性披露;最后对于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

5.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时效性差,明显滞后于企业的现实状况

从财务报告本身来看,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会计历史信息的汇总表,是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年度报告已明显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而伴随着企业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等产品的使用,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 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的改变,企业的信息使用者在信息的时效性上要求是很高的,这样才能帮助其及时抓住商机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保护信息使用者自身的利益。显然,现行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时间与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这就要求我们对上市公司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进行必要且恰当地改革。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剖析

上面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既有微观层面的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整个宏观环境中的深层次原因,笔者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内部成因

(1)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现问题最直接原因是由于利益的驱使。首先,制造有利于企业的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益;其次监管部门制定的处罚措施有限,使得对于企业造价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企业会顶风作案;最后对于企业行为的监管不严还来自于地方发展、税收、就业等多个利益相关方的考虑,在实际的经济生活甚至存在个别地方政府采用各种保护手段和措施纵容上市公司造假。

(2)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成本与取得的效应之间的矛盾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上市公司固有的机制,企业管理当局把披露信息作为降低经营成本的手段,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只有在信息披露行为所带来的利益超过其所付出的成本时,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才会付出更高的成本在披露本公司的财务信息上。

(3)不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在多数公司中国有股份占绝对控制地位,造成事实性的内部人控制状况,内部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与监督机制,这会直接导致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2.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外部成因

(1)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企业的会计规范存在问题,相关会计准则修正的速度较慢,具体会计准则缺乏统一性和前瞻性,而具体会计准则也存在着表述内容上的不严谨,部分会计准则的规定原则性太强,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滥用;另一方面我国的审计准则体系不够完善,规范审计人员行为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有些审计人员未能充分贯彻独立性原则。

(2)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当下我国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无论是类型还是内容,都在不断的创新当中,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复杂的经济业务无法纳入现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同时企业会计人员在法定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中进行选择是并不严谨,导致出现某些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来粉饰财务报告。

(3)证券监管机构的体制不够完善,证监会等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我国还没有证券市场的自律机构,证监会在监管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证监会一般只有在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后才开始调查相应的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证监会的监管能力,导致财务报告出现一系列问题。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监管,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措施

(1)整体上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体系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在重视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同时应当加强对于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而伴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与人才对于企业更加重要,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对于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更加详尽;加强未来事项的披露,编制相应的预测性财务报告,满足投资者需要了解的,在公司现状基础上的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同时注重实时性报告系统的建设,以保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现及时性和有效性。

(2)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帮助企业提供实时的财务报告

在当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效、高速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企业信息若不能获得及时披露,就会变成没有价值的信息,这样上面提到的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滞后性成为一种很大缺陷,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要求的披露时间已不能适应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当试图利用网络这一先进的工具来解决这一矛盾,即我国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应以定期披露为主,辅以一定的实时财务报告。换言之,上市公司的定期财务报告只需对过去的会计信息进行简要的汇总与评价,重点突出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信息,至于具体数据等方面信息,可以借助实时报告提供的网络进行在线实时查询,以满足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及时性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互联网财务报告语言日也会很快得到快速的发展,它使非常详细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取得和交换变得更为快速、成本更低。

(3)提高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

扩大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范围,争取做到充分提示风险,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确定性信息和上市公司整体信息等,而且要尽可能多的披露非财务信息、不确定信息和上市公司分部信息,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有全面、透彻的了解。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上市公司前景的判断。这些信息一般包括: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信息,如市场份额、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背景信息,包括上市公司经营业务、资产范围与内容、主要竞争对手以及上市公司发展目标等;有关股东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信息。

(4)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

要从根本上防止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需要建设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因为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而要健全企业内控体系,就要求上市公司合理、有效的设置自己的相关会计机构,同时建设内部制度体系,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企业内部的岗位轮训制度,完善内部员工的技术考核和业绩评价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这一系列制度建设都有利于促进内部员工严格主动的进行相关信息披露,从而保证企业有效控制财务报告中出现的风险和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蒋顺才、刘雪辉,胡鞍钢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10篇

[关键词]杜邦分析体系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13-02

一、传统杜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传统杜邦体系仅用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若增加负债,使负债比率上升,在平均股东权益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权益乘数就会变大,便能简单快速地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这容易助长企业的短期行为,而忽略企业长期价值实现的重要性。

(二)指标分析结果欠缺说服力

1.净利润。以净利润来衡量企业受益,而计算净利润既要扣除经营成本,又要扣除利息支出和所得税税额,还要考虑资产减值因素与投资收益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状况,从而使销售净利润和总资产净利润既受经营效率的影响,又受财务政策和所得税税率高低的影响。当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净利率发生变动引发净资产收益率变动时,很难分清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指标中的分子“净利润”是归股东所有者的收益,而分母“资产总额”则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两者显然缺乏一致性,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的回报率。

3.权益乘数。以权益乘数来反映企业资本结构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但权益乘数只反映负债程度,不能直接体现由此产生的债务成本和财务风险。进行财务评价时,仅从计算出的财务比率无法判断是偏高还是偏低,难以评价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地位。

(三)缺乏对财务报表的充分利用

当代经济是“现金为王”,现金流量表在准确评价企业经营状况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杜邦分析法缺少对现金流量表的使用,得出的财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由此降低。

(四)无法体现企业的发展能力

传统的杜邦分析法主要是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而忽视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分析。企业只有具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保持持久的盈利能力、长久的偿债能力和良好的营运能力。

二、杜邦分析法的改进建议

(一)替换净资产收益率的来源

改进后的杜邦体系仍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分析的核心指标,通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和杠杆贡献率表示净资产收益率的来源。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杠杆贡献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分别为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它们分别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有息负债的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是一个比率指标的组合。如此调整后,使得整个杜邦分析体系变得更全面具体。

(二)引入现金流量表信息

改进后的杜邦体系引入了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率反映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和股利支付的能力,本是股利总额与净利润的比值。改进后的杜邦体系,公式为:股利支付率=分配股利额÷经营活动现金量

用经营活动现金量代替净利润有以下好处:第一现金流量表是动态表,比静态利润表更适合现代用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二可以检验净利润的含金量;第三由此引入现金流量表信息,使得结果更具说服力。

(三)引入风险指标

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把风险指标引入财务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改进后的杜邦分析体系涉及公式如下:

杠杆贡献率=经营差异率×净财务杠杆

经营差异率=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净利息率

杠杆贡献率是经营差异率和净财务杠杆的乘积。以“净负债/股东权益”衡量的财务杠杆,表示每一元权益资本配置的净债务。分析它的高低,应当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如果企业进一步增加借款,会增加财务风险,推动利息率上升,使经营差异率进一步缩小,因此说明了依靠净财务杠杆提高杠杆贡献率是有限度的。经营差异率是净经营资产利润率和净利息率的差额,它表示每借入1元债务资本投资于经营资产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后剩余的部分,该剩余归股东享有。利息越低,经营利润越高,剩余的部分越多。经营差异率是衡量借款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经营差异率为正值,借款可以增加股东收益;如果它为负值,借款会减少股东收益。从增加股东收益来看,净经营资产利润率是企业可以承担的借款利息上限。

(四)引入可持续增长率指标

市场竞争越趋激烈,企业越趋于重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改进后的杜邦体系引入了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公式为:

可持续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1-股利支付率)

引入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后的杜邦体系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比起传统的杜邦分析法更适合现代的财务管理要求。

三、新杜邦分析体系图

四、新杜邦分析体系的应用(以五粮液为例)

表1 调整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表2 调整利润表 单位:万元

从表3得知,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较2012降低11.38%。由表4看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1.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的降低,使净资产收益率减少21.58%。2.净利息率降低,使得净资产收益率减少2.20%。3.财务杠杆的降低,使净资产收益率减少12.56%。因此得出结论,五粮液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的大幅度下降。

进一步分析净经营资产利润率下降的原因:

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经营利润率×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

与2012年相比,五粮液2013年的经营利润率增长了4.62%,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减少了5.24次,说明引起变动的主要是经营资产的周转速度的减少。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杜邦分析法比较,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是贴近现代财务管理目标,以企业可持续增长率为起点逐层展开分析,更符合时代性。第二是不仅考虑了企业风险因素,而且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第三更全面反映了财务报表的内容,改进后的杜邦分析法引入了现金流量表。第四是不仅保留了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关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的分析,还增加了企业成长能力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刘春涛.杜邦分析法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J].审计月刊,2012(6).

[2]靳萍.杜邦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视角,2006(2).

[3]张梅,曾韶华.财务报告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6).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成本;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20-1

目前,我国国内的建筑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而各建筑企业自身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各不相同,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考验。如何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企业潜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际,认为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的中心内容。因此,如何制定招待企业的成本控制制度成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

1 建筑企业的特点

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地点固定,人员构成主要是建筑工种,工种与工种之间衔接密切,流程性明显。一般情况技术难度不大,现代建筑企业工程机械种类很多,省去了不少人力。现在的建筑行业因支付工程款项不及时,需要建筑企业垫付大量的资金,这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形成显著的特征,资金成本过大,就要求建筑企业合理利用现有资金以及合理筹措资金,从而显得财务管理职能尤其重要。从计划、决策、执行各环节都需要财务部门介入,并贯彻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2 建筑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建筑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不能够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建筑企业主要是以测算以及核算方面的管理多,而对财务的综合统筹与资金内部调解,资本运作意识不强。很多建筑企业财务只介定在会计核算上,在经营活动中的很多环节财务介入力度不够,从而反映出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意识的淡薄。

2.2 建筑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建筑企业的财务人员很大一部分只懂得一般的会计核算,做为建筑企业的项目评估能力,项目预算很大一部分人不懂。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活动更无从以财务管理方面给领导以建议。另外,由于企业领导不注重,对于财务人员的内部培训做得也不够系统,对新的会计法规学习与认识都不足,这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在的建筑企业,有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多,一个完整成形的建筑企业需要有一个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利润最大化,规范各个环节不必要浪费,增收节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方法,是财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领导重视

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必须要从领导到员工共同重视。更新观念,让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流程方式,把财务管理重要的理念深入到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提高财务在企业运行过程的地位,挖掘潜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2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首先要注重品质的培养与教育,其次是业务能力的培训。业务能力是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把企业的财务账目记录清楚,核算明晰,让财务核算清楚地反映企业资金状况,给企业领导的决策合理安全的建议。而职业道德教育在企业财务人员中的教育更为重要,财务人员接触企业核心,以及大量的资金,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有更高的职业操守,因此相对于职业技能来讲,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显得更重要。另外,需要企业财务人员不断学习,跟上国家会计法规的步伐,能够及时掌握国家的会计法规的变化与动态。

3.3 建立严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3.3.1 按照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合理设置财务工作岗位 制定相应的责权利财务规定,不同人任职不同财务职务,权责利相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3.3.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明晰财务审批权限 明晰财务审批权限,就要建立健全财务的审批流程,按照公司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与方式对财务活动进行干预,使企业的财务责权利明晰有序。

3.3.3 实行预算标准制度 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应当建立预算控制制度。预算的制定要以实际为依据,执行要以实际为标准,合理有效协调好预算与实际的差异。预算控制对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指导、监督,使企业的财务责权利明晰,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予最大限度的指导。

3.3.4 财务处理要实现账实相符 建筑企业往往容易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因此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对出纳、保管员、计账员进行合理的规范。保障企业的资产不流失,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3.4 建立企业财务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是一个企业有活力,积极向上的一种标制,建筑企业财务的重要性如果被领导重视,那么财务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但还需要在培训、荣誉,甚至是物质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奖励。这样将形成一个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

第12篇

[关键词]油田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财务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02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39-02

1 油田企业会计财务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针对油田企业而出台的内部会计制度虽然不少,但是在内部监督的执行过程之中却都流于形式,无法发挥企业内部监督的重大作用。在会计集中核算体制下,财务人员从根本上脱离了各委派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不能详细了解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监督企业内部出现的问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油田企业中大多数的核算人员都同时负责多个单位的账务,无力掌握所有单位的业务细节,这就给核算工作人员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则会计监管部门形同虚设。

1.2 油田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

目前,油田企业中财务人员的知识层次还是比较低的,很少会计工作人员接受过大学专业教育,大多数财务人员是半路出家,这对财经政策与财会知识缺乏了解,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知识性,影响了油田会计的工作质量,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大多根据以前的经验开展工作,不能与时俱进,使用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作为会计核算计量的基础,以其他计量方式为辅的计量方法。计量方法的落后给油田企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人才是油田企业发展的软实力。

1.3 相关环境事项往往合并,不单独核算

目前,油田企业虽然已经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对于环境支出也做出了非常细的分类,并据此进行核算,但是环境相关事项还是与企业中的日常会计事项合并反映。所以,在油田企业的会计报表上,不能直观地看到油田企业因为环境事项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的确切情况、因环境事项产生的收益情况和环境事项带来的现金流情况。这使企业不能掌握自身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保护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利益,势必造成我国环境的过度污染,对企业的长足发展也不利。

1.4 财务部门的核算方法不科学

传统会计核算都是对会计盈亏进行分期计算,以前年度的经济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造成了现阶段环境费用的增加,这使现阶段的会计盈亏与以前年度的会计盈亏不能完全与实际相符合;企业现阶段的经济活动和产品都可能与以前年度的不相同。

2 针对油田会计财务制度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2.1 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监督管理体系

油田企业首先要充分发挥稽核人员的作用,认真审核会计凭证的合法性与真实性、票据开具的真实性、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以及科目选择的正确性等,对于稽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告知单位负责人进行整改,稽核人员还要跟踪落实整改的进展,对稽核报告进行存档。此外,不断提高所有工作人员对稽核结果及稽核业务的重视程度,解决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其次,油田企业要加强对于会计资料的管理。为了更好地对会计资料进行管理,我国财政部很早就已经出台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这一规范很好地适应了会计工作的新环境。再次,油田企业可以实行集中核算,集中核算又称为一级核算,它是一种把企业所有的会计工作都集中到会计核算部门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要求企业下属的各个职能部门只针对自己部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原始凭证,然后定期地交给会计部门,并以此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填写明细分类账、编制财务报表。这一核算方法对于减少核算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利。

2.2 提高油田财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油田财务工作水平是否提高和会计工作改革的顺利进行都要依靠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所以,油田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选拔、培养、使用人才的机制,充分调动全体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抓好在职财务人员的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开展财务专业知识在职教育,在油田的统一规划下,鼓励油田财务工作人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在职学习,提高油田企业财务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油田企业要制定严格的油田财务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宣传,不断加强财务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教育,整体提升油田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2.3 针对环境事项实际情况,单独核算

对于油田企业有关于环境的各种事项,企业必须单独核算。首先,企业要明确责任,保证已经对所核算内容的书面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对单位的负责人与业务人员进行调查,确保掌握关键情况与线索。此外,还要适当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确保审计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依靠审计结果追究经济责任,依法进行处罚。其次,企业针对环境事项可以建立财务集中核算体系,通过建立健全财务核算标准体系与会计信息化系统,分别建立起环境事项、非环境事项两个会计信息集中平台,建立交易平台与标准管理平台,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环境事项和非环境事项会计信息的集中。再次,国家应该制定详细的会计制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污染程度,制定出不同的会计制度,规定不同的资产摊销年限,尤其对于国家给予的环境补助,必须重点说明其入账方法,这既可以让一些油田企业无机可乘,也保护了环境。

2.4 运用科学财务核算方法

有些人觉得油田维护费支出中既包括收益性支出也包括资本性支出,起到了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作用,有的甚至起到了扩大再生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会计处理上不能一概而论。但实际上,油田维护费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它的主要作用是扩大再生产。所以,应该采用和无形资产、递延资产一样的处理方法,计入到以后的产品成本中必须通过折旧或者摊销。这就显现出财务核算方法的重要性。事实证明,虽然目前实行的油田财务制度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利用科学的核算方法,在加强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上,在推进我国油田企业的发展上,在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控制上都会显现出核算方法的优越性与推动性。整体上来说,它是一项重要的且适合我国油田企业基本情况的最好方法。同时,油田企业还必须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按时落实对应节点的审核,加快关联企业交易的结算速度,保证内部业务在完工后的结算率。此外,采购部门还必须做到材料账款随时结算,不要无故拖延。通过企业内部的共同努力,保证成本预算和投资信息的真实、可靠。

3 结 语

我国的油田企业财务制度正在与国际接轨,和国外的跨国石油企业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差距就是我们的机会,就是我们行动的方向,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资本项目自由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及信息技术多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油田企业发展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快。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睿.企业内部环境视角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J].科学之友:B版,2008(3).

第13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 管理

一、 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及目标

1、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企业的财务、资金活动,处理企业各种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资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投资、预算、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其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企业财务管理是整合企业再生产的关键环节,对于整合企业资源、分配资金活动意义重大。

2、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企业的资金流能够合理正常的运转。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生产经营就活,一“活”带百“活”,一“通”就百“通”。如果资金不流动,就会沉淀与流失,得不到补偿增值。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特点

1、涉及面广。首先就企业内部而言,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每个部门也都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上接受财务的指导、监督和约束。

2、综合性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的每个环节和人、财、物的各个要素。

3、灵敏度高。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扩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着人、财、物相应增加。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

三、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还不成熟

在我国现有的理论体系当中,还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融资理论。对于相对成熟的优秀融资理论而言,它更适用于西方的经济社会。我国的企业股权融资比例较高,这是我国特有的状况,与西方市场经济有很大区别,由于股权融资的比例较高,股权融资的危害进一步扩大,使中小投资者危害严重。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权融资几乎就是不需任何成本的,无须担心资本成本问题,这就造成了财务管理在上市企业中的忽视现象严重,忽视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2、 企业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

财务预算是企业未来发展重点与方向的表现。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整体的财务预算体系,导致了企业财务预算的混乱状态,不能科学、整体的规划企业的未来资金使用分配方案,起不到预算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另外,企业内部仍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预算部门,不能确保财务预算的专门化进行,使财务预算得不到很好的重视与发展。由于企业中的分层复杂,即使有了专门的预算部门,预算方案也很难有效、快速的在企业中进行传递。失去了预算的预见性与超前性意义,使财务预算得不到很好的贯彻。

3、 财务信息在财务报告中的失真现象严重

企业的财务信息汇报是逐级进行的,由各个部门递交给子公司,再由子公司提交给总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差别,部门在进行财务汇报时难免出现错报、漏报的现象。出于子公司自身的利益与现状,在向总部汇报时又会出现种种虚假的信息,这就导致了企业总部最终获取的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导致了决策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这样,企业整体的财务战略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信息报告中的信息失真现象过于严重,则有可能导致公司的决策失误,使企业蒙受损失,从而降低了财务管理的作用。

四、 完善财务管理的建议

1、 树立全局意识,加大财务管理服务于企业全局工作的力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门都会有所涉及,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状况会更加明显。而随着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必然会萌生出更多的财务管理相关的部门,这就使得财务管理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树立全局意识,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不能局限于一点。

2、 建立“集约型”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的改进与完善必须先从理念上入手,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理念,建立“集约型”理念。这就要求企业的发展理念由传统过渡到全新,建立“集约型”的管理理念——精干的工作队伍,规范、标准的管理方法,高的服务标准与质量,这种“集约型”的思想是财务管理部门运用现代化的思想、高效履行职能的具体体现。

3、 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操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决定了管理工作的成效。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人力资源的竞争力,使其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以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

4、 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财务管理层次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财务管理层次,首先应拓展财务管理的内容,这主要包括金融风险、税金管理、知识资本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要更新管理的方法。除定性的方法外还应多使用定量的方法,以更加客观的说明事实。再次,要改善管理的手段,促进新技术在管理中的使用,使传统的管理手段得到更新,提高管理的效率,使其与市场做出快速的互动。

第14篇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141-01

一、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从法律上作了明确规定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石,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基础工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如果原始凭证、会计账簿、实物款项、财务报告、财务收支发生问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其后果不堪设想。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各单位要建立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依法行使监督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会计资料要实行定期的内部审计;要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在整个经济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共同完成对经济活动监督的任务。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它与会计核算相互交叉密不可分,会计不能离开核算而孤立地进行监督,所以一切财务活动只有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这一重要程序之后,才能得以认可和实现。

新《会计法》在强调了会计监督的同时、也为内审监督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它的颁布和实施为内部审计监督的健全提供了契机,使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有了更为科学完善的尺度。内审监督是内审人员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是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专门的专业技术知识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效益性以及反映经济活动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鉴证、评价并提出改进工作建议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二、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我们把会计与审计的职能、对象、任务、原则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控制和监督费用开支,审计的最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会计的对象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运动,审计的对象是财务的收支和经营管理的效益。会计的任务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是审计监督,完善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性、真实性、政策性、社会性,审计的基本原则是独立性、依法性、权威性、客观性。

三、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这就造成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轻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因而使得这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长期处于无人监督、无人检查的状态。因此,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与制度要求存在诸多的不符。

2.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尽管近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体制也不够灵活,会计教育也同样如此。不少单位和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资格要求管理并不严,有些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知识只知皮毛,从来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还有一些会计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会计基础规范得不到重视,只满足于记账不出错为原则,忽视了最基本的会计规范,造成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混乱。

3.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一些单位因为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甚至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消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对今后财务会计工作提出的建议

1、进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方面,内部审计能更深入组织内部,从而达到防范会计舞弊目的分析会计舞弊的行为实质上是主观化、个性化的,如果刻意掩饰那就很难被观察到。内部审计人员根植于组织内部,对单位管理理念、经营哲学、人员素质最为了解,在有效防范舞弊发生等方面,内部审计具有外部审计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督促各级管理人员及单位员工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并及时地真实地披露会计信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其次,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实现,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做好财务会计工作是为实现企业和单位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财务会计是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为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如企业:要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必须有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人们通常认同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三个: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科学合理。而会计记录反映这种经济活动。企业之间需要相互交易,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交易者之间的交易行为,形成了经济空间的联系。财务会计工作是对交易行为中的交易时间、交易内容、交易数量、交易价格等进行记录,实际上是对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记录。所以,做好财务会计工作是为实现企业和单位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的。

第15篇

一是预算内外收入解缴不及时,普遍存在着年底应缴款账面有余额,系当年未缴数;或者开票收钱不记账,次年元月再记账上缴。

二是负债数额比较大,存在向银行和个人借款,主要用于购置固定资产的问题。

三是各项收入水平低,通过审查收费情况发现收费远远达不到省物价局省财政厅2005年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调整计量收费标准的通知》的收费标准,个别单位有些项目年收入只有几千元,有些企业每年应收4万多元,而实际收费不到2万元,有些收费规定应收5千元,而实际只收2千元。

四是各单位收入支出不均衡。全市质监系统在职人员2007年人均收入4.98万元,最高人均8.05万元,最低人均2.66万元。2007年收取行政性收费385.97万元,最高的收取145.68万元,最低的9.99万元;收取罚没收入119.07万元,最高63.68万元,最低0.35万元。

五是基层财务基础薄弱。有些基层单位人员少,财会人员都

不是专业人员,财务工作都是兼职,只能边学边干,因此财务核算工作不能按照规定做到日清月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财务核算工作滞后现象。个别单位账面数字反映不真实,记载不完整,如账面未反映固定资产购置费、装修费等支出,使收入支出数不能真实反映财务收支状况。

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由于质监系统划归省直管时,基数核定比较低,省财政拨入的经费特别是职工工资未按照工资额全额拨付,有些列入自筹,公用经费的拨付按照完成收入数进行核拨,而各单位由于收入完成不均衡,收入完成好的单位,财政拨款数额就大,相应的支出数也就大,未拨付的工资用专项经费和公用经费发放,而收入完成不好的单位职工工资足额发放难以保证,使单位之间差距较大,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省财政拨款不及时,使各单位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导致坐支应缴专户款和向个人借款的问题存在。

三是质监部门各项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收缴是由下层层汇缴到省质监局再上缴财政,省质监局年底在完成当年任务的情况下,通知各地州市提前扎账,使当年应缴的收入退后到第二年收缴,影响了当年的收入完成情况。

四是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制定的计量收费标准过高,对西部不发达地区不相适应,企业和个人无力承担费用,收费单位只能降低标准收费,一方面影响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由于收费弹性大,造成执法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的过大,存在人情收费或者其他问题。

五是由于质监部门经费比较紧张,搞基本建设和购置固定资产就要向银行贷款,或者和收费单位协调,资金由单位解决,收入支出都不记账,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是质监部门虽然组建时间短,人员少、条件差,工作难度大,但应该克服各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检验检测收费如数到位,上、下级之间应签订具有一定约束指标的责任书,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根据各单位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奖勤罚懒。同时为保证财政收入的严肃性,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收入任务,切实做到收入应收尽收,不能进行人为调整。

二是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职工培训步伐,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尽快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督促基层单位加强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经济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