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市政工程测量规范范文

市政工程测量规范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市政工程测量规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市政工程测量规范

第1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工程测量;精度控制

前言

市政工程(包括城市道路、桥梁、给水排水、堤防护岸、涵闸泵站及煤气管道等)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是直接为设计服务的,同时也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因此市政工程设计对市政工程测量的精度和测量内容有一定的要求。而测量精度对市政工程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忽视测量精度,就可能造成拆迁已有建筑物或平整大片土地,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如果片面的强调精度,又会造成时间与经济上的浪费。所以只有按照各种市政工程对测量的不同精度要求进行测绘工作,这样所得的测绘成果成图资料,才能满足各种市政工程设计的需要,又为施工测量提供了方便,加快了市政工程的建设速度。

1 市政工程ζ矫婵刂撇饬烤度的要求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如果布设地下管道较多,用地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每一种管道都要按其最小的间距要求布设。如:下水管道离建筑物的水平净距不小于2.5m;汇水管径小于或等于200mm时,汇水管道离下水管道不小于1.5m;道路侧石边缘离下水管道不小于1.5m;中压煤气管道离下水管道也不小于1.5m等等。如果原有建筑物的位置不准确,则有可能将管道布置得小于上述规定的最小间距。因此设计人员认为对于原有的建筑物所施测的解析坐标,其最大点位误差不应超过10cm。如果布设的地下管道不多,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超出了最小水平净距,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与邻近已有构筑物以及与平面控制点的相对位置误差也不应大于10~20cm。

根据上述设计人员的要求,在一般市政工程(如汇水排水管道、煤气管道、次要城市道路、堤防护岸等)建设中,布设四等以下各级平面控制网时,可按最弱点点位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士10cm的精度进行施测。这样相邻同级点的点位误差会小于土10cm,能够满足设计或施工单位对一般市政工程施测线路交点,测绘地形图和纵横断面图或用解析法测定地物点坐标的精度要求。

2 市政工程中影响工程测量精度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测量规范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测量工作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规范是影响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测量工作是一门具体的学问,具有科学的测量体系及理论依据,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采矿业胜任,要做到保障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必须建立一个共性的行业规范。目前在实际工程测量工作中,没有标准的测量规范,测量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许多测量人员不专业、测量设备质量差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市政工程的质量。

2.2 测量设备操作不当的影响

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问题在于测量人员对于测量设备的错误操作,人为的操作不当、错误记录使得测量结果准确性大幅降低。在具体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测量技能,其中一部分测量人员职业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感;还有一部分测量人员甚至达不到测量资格,一些测量工作由实习人员、兼职人员进行,这些人员大多对测量设备使用规范不熟悉。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很容易造成市政工程的测量精度不准确。

2.3 设备质量误差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施工单位对测量工作不重视的情况。众所周知,工程测量所使用的设备价格普遍很高,但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投入,往往购买质量较差的测量设备,这些测量设备相对落后、精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工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另外,许多测量人员对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重视,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缺乏合理的维护保养,使得测量设备精密度下降,这也是影响测量设备的重要原因。

2.4 测量技术问题的影响

工程测量的准确性不仅仅依靠测量人员的操作和设备的优劣,测量技术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技术也是不断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了工程测量工作中,测量技术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以此判断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多施工部门信息技术的缺乏,导致测量精度无法得到保障,丧失了市政工程建设问题的判断能力,由此直接影响了市政工程的质量。

3 市政工程中控制测量精度的措施

3.1 专业的工程测量规范

建立一个专业的工程测量规范是落实工程测量精度的必要措施,有利于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首先,政府机构或专业机构应当构建相应的职能部门,通过职能部门对市政工程的施工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加强测量环节的有效控制,达到对工程测量的引导规范的作用;其次,对监测人员、监测设备的资质进行严格限制,确保工程测量的基础条件达到规范要求。通过测量规范的监管作用,避免工程测量环节形同虚设,规范了工程测量程序,有效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度。

3.2 专业的测量技术人员

专业的测量技术人员是保证市政工程中控制测量精度的关键,不能因测量的技术人员专业能力不达标而影响测量的精度。在工程建设中要定期组织测量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在测量技术人员团队中要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保证测量人员技术与时俱进,同时也要注重“老带新”的方式,加强测量技术团队建设,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测量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外,要保证测量技术团队的稳定性,减少人员变动,保证测量工作的效率。

3.3 优先选用先进的测量设备

市政工程主管部门通过加强工程质量的硬性要求,促使施工单位加大工程测量设备的资金投入,以此确保检测精度更加准确。另外加强检测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在施工单位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后,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得到及时的保养维护,必将大大缩短检测设备的使用寿命。检测设备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规范,检测工作完成后,检测设备需及时安放储存,避免受到损坏,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做到及时解决,保养维护工作要做到长期规律,降低设备检测误差。只有确保检测设备的质量和后期保养,才能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精密。

3.4 选用最新的测量技术

市政工程施工部门要重视先进测量技术的引用,并且通过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不断促进自身测量技术的研发,以满足部门自身实力的提高。目前国际先进的监测技术包含PTK定位技术和GPS数字定位测量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引进,有助于实现测量误差的降低,大大提高了测量效果和工作效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工程测量发挥了基础作用,工程测量精度的准确直接决定了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所以施工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工程测量工作,做好测量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通过提高测量设备质量和引进先进的测量技术,因此,必须做好程测量精度的控制。只有做到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才能更好保障市政工程质量,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同样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树芬.市政工程测量过程中精度的控制及影响因素[J].建筑知识,2016(09).

[2]杜菊平.工程控制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15(01).

[3]俞黎斌.GPS技术在工程控制测量的应用及测量精度分析[J].江西建材,2015(02).

第2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GPS-RTK技术工程测量

前言

GPS-RTK技术因为其测量精度高、动态性好等特点,近年来在测量工程中应用较多。市政工程作为关系到民生的一项重要工程,其测量工作也应该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利用该技术可以很好的辅助实施。随着实时动态差分GPS-RTK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该方法在市政工程测量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GPS-RTK的原理

GPS-RTK的全称是Real - time kinematic,意为实时动态差分法。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突破。

该测量技术的基础是载波相位观测量结果,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GPS测量技术具有一定优势。GPS-RTK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连续观测所有可见GPS卫星,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发送给流动观测站。流动站上的GPS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差分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计算并显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在固定整周模糊度后,只要能保持4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2 GPS-RTK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优势

2.1 市政工程测量的特点

市政工程测量意即为市政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放样及竣工等所进行的测量工作。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阶段性规模化建设基本完成。现阶段市政工程的建设大多以改造完善居多,具有工程规模小且分散、工期要求紧的特点市政工程测量的工作范围通常为狭长的带状,位于城区或城区周边,建筑物密集,流动障碍物多,无线电干扰源多;位于地面的测量控制点常遭破坏,位于楼顶的高等级控制点又常常被后来建设的微波源所干扰,或因受阻挠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关系协调。这样的外部环境与作业条件,很大程度上会制约RTK测量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的应用,影响RTK的作业效率。

2.2 GPS-RTK技术优势

2.2.1 作业条件要求较低。其受地形和植被的通视条件、能见度、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和限制较小,不要求两点间通视。

2.2.2 作业效率高。一般作业环境下,作业半径为10公里,大大减少已知点的需求,减少仪器的搬迁次数,需要的作业人员少,劳动强度低,作业速度快。

2.2.3 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采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测绘功能强大,无需人工干预,辅助测量工作大大减少,减少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操作简便,数据处理能力强,大大减少人工的工作量。

2.2.4 定位精度高,没有误差积累。只要满足其基本工作条件,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RTK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而且测量成果都是独立的观测值,不会像常规测量一样造成误差积累。

3 GPS-RTK在市政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3.1 用于地形测量

由于RTK测量随时都能显示当前位置的三维坐标,因此可利用GPS-RTK来测量地形地物点,并记录该点的序号和特征值,内业采用数字化成图软件,实际作业中对独立地物的测量序号应尽量连续,如测量房屋,应围绕房角至少测2个(对角线)或3个点,测量池塘要连续测完,并注明从xx~xx详细代为何地物,和现场勾画草图。外业结束后,再根据草图绘制地形图。由于采取勾绘草图与清绘为同一个人,对自己所测过的点都十分清楚,很容易把一天所测绘地形地物进行成图。

3.2 用于控制测量

由于RTK测量在20km内点位平面标称精度为±3 cm,根据控制测量规范要求Ⅰ级导线点的点位误差为±3 cm,从理论上讲RTK测量完全可以满足Ⅰ级以下导线点的技术规范要求。

尽管GPS测量的标称精度及实测精度完全满足Ⅰ级导线点5″点以下的规范精度要求,但目前的规范对利用GPS测量进行Ⅰ级导线甚至更高的精度的控制测量,其采集数据的方法,数量等等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还需要用大量的实践来证实。实际测量中还必须采取足够的检核手段,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 测量的误差及应注意的问题

RTK测量的误差同GPS静态定位的误差类似,一般可分为两类,即同测站有关的误差和同距离有关的误差。同测站有关的误差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变化、多径误差、信号干扰和气象因素影响等。其中多径误差是GPS-RTK定位测量中最严重的误差。同距离有关的误差包括轨道误差、电离层误差和对流层误差。

GPS作业由于每个测点都是独立的观测量,缺乏相关联的检核手段。因此,在作业前后,在测区内找均匀分布的已知控制点进行检核,是目前较好的检核手段。

坐标转换方法,如控制联测法,单点法等所测量的点位精度不同,作业时应依据任务要求,测区大小使用不同的方法。RTK采用VHF超高频无线电波做数据链,容易受到电信发射塔。无线电台。高压电以及地形起伏条件的影响、因此,基准站应尽可能远离干扰源,并位于地势高处,天气条件要好。

5 结束语

我国工程测量科技进步很大,发展很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展还不平衡,尚跟不上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大力促进工程测量的技术方法与手段的更新换代,积极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把传统的手工测量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相关学科的研究,不断拓宽工程测量服务新领域,开创工程测量发展新局面,为推动我国工程测量科技水平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RTK 技术市政工程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的市政工程测量工作中,全站仪已经取代经纬仪、测距仪等经典测量仪器,成为市政工程测量作业的主力军;而 GPS 技术的日益普及,使其以精度高、作业迅速、费用低和全天候作业的特点,融入到各种形式的测量工作中。用GPS 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网,为市政工程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施工阶段为路基、桥涵、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等建立施工控制网;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更进一步推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变革。

一、 RTK 技术原理分析

RTK 技术是载波相位差分急速,也就是将一台 GPS 的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并且对 GPS 卫星进行观测,并且将采集到的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面,之后经过基准站的电台发射出去。RTK 技术的关键就是初始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保证数据链的传输具备抗干扰性和高可靠性。虽然说该技术系统的原理过于复杂,但是从其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来看还是简单可行的。

⑴常规静态测量

这种模式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GPS 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两端,同步观测 4 颗以上卫星,每时段根据基线长度和测量等级观测 45 分钟以上的时间。 这种模式一般可以达到 5mm 十 1ppm 的相对定位精度。 常规静态测量常用于建立全球性或国家级大地控制网,布设地壳运动监测网,设立长距离检校基线,进行岛屿与大陆联测及构建精密工程控制网等。

⑵快速静态测量模式

该模式是在一个已知测站上安置一台 GPS 接收机作为基准站,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移动站接收机依次到各待测测站,每测站观测数分钟。其常用于控制网的建立及其加密、工程测量、地籍测量等。

⑶准动态测量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一个已知测站上安置一台 GPS 接收机作为基准站,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移动站接收机在进行初始化后依次到各待测测站,每测站观测几个历元数据。这种方法不同于快速静态,除了观测时间不一样外,它要求移动站在搬站过程中不能失锁,并且需要先在已知点或用其它方式进行初始化(采用有 OTF 功能的软件处理时例外)。这种模式可用于较开阔地区的加密控制测量、工程定位及碎部测量、剖面测量及线路测量等。

⑷实时动态测量模式

该模式又可分为 DGPS 和 RTK 两种。DGPS 通常叫做实时差分测量,精度为亚米级到米级,这种方式是基准站将基准站上测量得到的 RTCM 数据通过数据链传输到移动站,移动站接收到 RTCM 数据后,自动进行解算,得到经差分改正以后的坐标。RTK 则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 GPS 测量,它是 GPS 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它的工作思路与 DGPS 相似,只不过是基准站将观测数据发送到移动站(而不是发射 RTCM 数据) ,移动站接收机再采用更先进的在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精度比 DGPS 高得多的实时测量结果。这种方法的精度一般为 2 厘米左右。利用 RTK 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 2~10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即可按预设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

二、RTK 测量定位模式在市政工程各实施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等工作。

1)绘制市政工程带状地形图

市政工程设计一般是在 1:500 比例尺带状地形图基础上进行的。用传统方法测图,先要建立控制点,然后进行碎部测量,绘制成大比例尺地形图。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应用 RTK 实时动态定位测量技术可以完全克服这个缺点,只需在沿线每个碎部点上停留几分钟,即可获得每点的坐标及高程。结合点特征编码及属性信息,将点的组合数据导入的计算机,即可用南方 CASS 等绘图软件成图,降低了测图难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中线测量

利用 RTK 技术进行市政工程中线测量,可同时完成传统测量方法中的放线测量、中桩测量、中平测量等工作,基本作业方法是:在路线控制点上架设 GPS 接收机作为基准站,流动站测设路线点位并进行打桩作业。根据所设计的路线参数,利用路线计算程序和 GPS 配套的电子手簿计算路线中桩的设计坐标。在流动站的测设操作下,只要输入要测设的参考点号,然后按解算键,显示屏可及时显示当前杆位和到设计桩位的方向与距离,移动杆位,当屏幕显示杆位与设计点位重合时,在杆位处打桩写号即可。这样逐桩进行,可快速在地面上测设中桩并测得中桩高程。并且每个点的测设都是独立完成的,不会产生累计误差。

三、RTK 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精确的市政工程测量数据能够保证市政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说在测量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由于 RTK 技术的优势,其在测量中被广泛的应用。下面本文就从测量前的准备工作、地形图的测量、控制测量、排水测量以及道路顶线测量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基准站的定位:测量中基准站的定位除了需要满足 GPS 静态观测的条件之外,还需要将其设置在 RTK 技术测量能够触及到的范围之内,且要求该地区要具有地势高且开阔的特点,保证其周围不能够有磁场等影响。

外业测量准备:外业测量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将基准站的接收机安置在已知的基准点上,开机之后需要进行系统设置,转换输入参数,之后再进行流动站的设置,这样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市政工程进行测量。

内业测量准备:内业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将线路的起点、折点以及终点的坐标的资料提前输入到外业测量的坐标库中,要保证曲线上每隔十米一个点,直线上每隔二十米一个点,还需要具备建筑需要的楼角坐标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外业测量的方便性,以提高数据测量的精度。

(二)市政工程中地形图的测量

利用 RTK 技术在对市政工程地形图进行测量的时候,可以不用布设图根控制,可以利用少量的基准点就能够直接的测量出物体的坐标,再利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就能够实现数字化测图。利用 RTK 技术进行地形图的测量,在开阔空旷的地方,只要保证设站完成,就能够意的采集需要的数据。利用该技术进行测量,所需的人员少,且利用该技术,在以基准站为圆心、半径 20 千米以内的范围都能够实现精确测量,这样大大降低了测量的时间,也提高了数据的精准度,而且在遇到交汇点时,只需要跑三个方向就可以。

(三)市政工程中的控制测量

为了能够满足市政工程建设和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城市的控制网要具有控制面积大、测量精度高等优势特点,但是常规的测量方法对于控制点的要求较多,不仅费时,也不能够保证测量的精度,而 RTK 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解决测量精度的问题,同时在测量时间上也具有较强的优势。利用该技术布设控制点,灵活方便,也能够符合测量的要求,且能够根据测量作业的要求控制数据的精度。

(四)市政工程中的排水测量

排水工程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排水测量工作的力度十分必要。在全站仪时代,排水工程测量的数据采集工作不进行转战很难完成,且测量的精度也不准确,而采用 RTK 技术进行测量,能够省时省力,且可提高测量精度。例如在河道的数据采集中,尤其是在水下进行测量时,应用该技术能够自动的进行导航,并且能够按照距离和时间的间隔进行自动采点,这样能够高精度的实时测定水下的地形坐标等,得出精确的数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以 GPS RTK 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应用于市政工程测量不仅能够大大地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非常适合于地形复杂的市政工程测量,这是传统的市政工程测量作业方式无法比拟的。其中,GPS 技术应用于道路地形测绘、市政工程中线测量等诸多工作中,可方便地进行数据的传输处理,在市政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和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均有重要广阔的应用前景。总之,在市政工程建设领域我们应加强 GPS 卫星定位技术特别是RTK 技术的应用,以促进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测量;控制;

一.市政工程测量概述

市政工程属于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范畴,它包括了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管道(渠)、给污水厂站、煤热厂站和管线、隧道防洪工程等。市政工程质量关系到城市居民千家万户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关系到城市政府的形象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诸多方面。市政工程的测量控制是能否真正做好市政工程保证市政工程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设计蓝图付诸实施并指导市政工程施工从开工直至竣工,这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测量控制,工程施工如果没有测量的控制和指导是不可想象的。市政工程测量控制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在施工阶段,要将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标设于实地,即给出建构筑物的空间位置,做为施工的依据,即测设部分;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绘制竣工图,即把已经施工完成的建构筑物实体的空间位置测绘到图纸上,供查询使用及改扩建和维修之用,即测定部分。施工测量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市政工程相关知识,掌握测量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正确操作使用测量仪器设备和工具,正确理解运用设计图纸并根据有关测量资料进行正确计算和标定测设,正确的指导施工为施工生产服务。

二.市政工程的测量控制

我们在采矿工程中常说“地质是尖兵,测量是眼睛”,可见测量工作是起到指引方向指导施工的作用。市政工程也是一样,市政工程测量控制的测设部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测量放线,这是比较简单但却又是十分严谨的工作,因为它是市政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把建构筑物的平面和空间位置即X、Y、Z标定于实地,根据所标定的位置进行工程施工,它是其他所有后续工序的基础, 在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市政工程的质量、成本及工期。施工测量人员要具有认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学习和领会并读通读懂施工设计图纸,牢记设计图纸中的数据和内容,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张无形的图,能够清楚的记得每个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及数据,这样施工中的标定测设才能得心应手。设计图纸是施工的依据,我们往往在读图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读错一个数据或看错一条线,从而导致测量放线的失误,必然会造成严重后果,较轻的可能对工程进行修补,较重的将造成返工直至重做,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还影响声誉。

在城市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中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做好开工前的测量交底工作

工程开工前,施工测量人员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并由业主安排勘测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现场测量交底,按设计图纸认清并标记现场水准基点、导线点、交点桩等,做好桩位交接记录和点之记。在测量交底时需要强调的是对位于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和点位必须采取妥善措施加以保护,即在设计单位交桩以后,应及时对桩位采用浇筑水泥混凝土墩或引出施工界限外等方法予以保护,以免丢失或损坏。这些桩一般位于居民区内,很容易被人为破坏,而一旦破坏,再让勘测设计单位来补测则既耽误时间又影响进度。

2)测量人员的资质资格条件及组成、数量是足否满足施工测量需要

原来有称测量工作是“角度加距离外加责任心”。的确测量工作是一门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测量人员的责任心及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对施工测量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市政施工测量人员应具备基本的市政工程知识及市政工程测量知识和理论,具有外业测量和内业计算的基本技能。需要测量人员有很好的耐心和很强的责任心。

3)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查与控制

在施工测量过程中,测量仪器精度会直接影响到测量成果的质量。施工单位应根据所承担的施工任务难易、工作量大小来确定所需仪器精度及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同时,为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除定期把测量仪器送到有资质的检定单位进行检测标定外,施工测量人员还应经常对测量仪器自行校核,检查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应将仪器的检定资料和校核资料进行存档备查。经常性的仪器校核比定期仪器检定更为重要。

4)施工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对市政工程测量控制来说,一个好的施工测量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和保证测量工作的精度,还可以节约测量工作的人力物力消耗,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测量工作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对于较大的工程应布置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施工测量人员应注意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确认方案中点位的位置布设合理、实用,通视条件良好。因为不论施工方案设计如何合理,如果现场条件不具备,该方案都是无使用价值的。在确认现场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测量方案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测量的精度满足城市测量规范和市政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5)城市施工测量设计文件的审查与控制

施工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定位放线的依据是施工设计图纸和己获批准的测量基准点,测量人员除认真审核业主提供的基准点数据是否可靠及有关设计数据是否与施工图一致外,还应会同各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对定位放线数据进行图纸会审,检查施工图中同一建构筑物相对位置关系描述的一致性,在定位过程中,应随时将图上位置与实际地形地物相对照和比较,看所放建构筑物位置与实际地貌是否相符合,以检核定位防样的准确性,以免出现放样错误。还应检查设计指定的基准点相对位置关系是否满足建构筑系统的精度需要,否则有可能产生严重不利影响,使前期测量工作功亏一篑。

6)施工测量的过程控制

测量的环境条件检查虽然可消除一部分影响施工测量质量的因素,但施工现场的情况是复杂的和不断变化的,施工方案中制定的措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能否顺利实现,还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核准和确认施工方案中各种措施是否得到了可靠执行,各种措施是否与外部环境条件相匹配;在施工测量的过程中应定期对控制点进行监测,对重要部位的定位放线,使用前应随时检测控制点的可靠性,定期检查控制点监测资料并对控制点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控制点处于可使用状态。

施工控制网或施工定位放线测设完毕后,应对外业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检核是否达到了精度要求。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所采用数据处理方法是否得当,并核查施工控制网技术说明书或定位检测资料,检查各项观测数据有无超过容许误差或误用的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正。对于可疑的数据,应到实地进行外业复查,以确保测量数据可靠,精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第5篇

比如,一些代表性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更新,主要包括《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308-)等,教学内容应该与相关规范衔接一致,保持同步。同时为适用测量设备和技术的进步,适当增加对于全站仪(测量机器人)、高精度数字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等的介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参加工作后能更加顺畅、快速的进入角色。针对土木工程类专业特点,压缩“测定”教学内容,强化“测设”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设置相关专业的施工测量教学内容,例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公路工程测量、桥涵工程测量、市政工程测量等,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方向有针对性的施教。

2针对性与时效性强的教材

教材在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鉴于此,我们专门编写了普通高等教育土木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与2012年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结合土木工程各专业的生产实践,突出以下五个特色:(1)以往传统测量教材通常重“测定”、轻“测设”,而土木工程各专业的实际需要与这种偏向于测绘的教材编排结构相反,因此,教材中压缩“测定”,强化“测设”;(2)将土木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中的测量控制标准引入测量教材;(3)关键词采取中英文对照形式;(4)突出工程安全监测的重要意义,将工程变形测量单独成章,并引入详细的工程实例;(5)根据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设置相关章节针对性介绍施工测量(测设)。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突出学生工程测量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1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信息量大的多媒体课件,采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讲解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大量的仪器操作动画和图片,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并为其它教学方法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2实践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含两部分:(1)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通过指导教师手把手的教和学生的现场操作,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水准测量方法、经纬仪的使用及角度测量方法、全站仪的使用等基本的仪器使用方法;(2)课堂教学之外的《工程测量》的课程设计,通过一周时间的《工程测量》课程设计,实践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测量任务,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测量技术;技术要点;控制办法

前言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我国城市建设提供有效助力,市政工程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市政工程是影响规划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作为城市的标志所在,只有控制好其整体施工质量才能展示一个城市的真正形象。因此,便要通过不断完善测量技术,使测量技术更加严谨、细致、高效,从而为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1市政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分析

1.1水准测量技术

在进行施工测量工作时,选择合理的水准点至关重要。部分设计单位会将交桩的水准点设置在500m以外,这便给施工单位的使用增加了一定难度。施工单位在认真勘察施工现场环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勘察情况,在路线方向约为200m左右的位置间隔设置施工所使用的水准点。水准点埋设在点位较为牢固的位置,同时要对水准点的具置进行详细记录并加密。工程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在使用之前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检定,同时要按照相关测量技术规范中的标准、要求严格进行测量工作。在测量过程中,对相邻的两个水准点要实施闭合测量,同时对加密的水准点进行闭合与复测。针对内业计算方面来说,首先要验证测量误差是否满足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要求,在利用闭合计算方式对每两个已知水准点进行附合计算。同时要对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在本合同段内进行全线核实,检查其闭合状态是否完好。下面将采用实际案例来分析水准策略技术。例:在某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其K1+200处有一个水准点为BM01,h=5.142,在K2+070处有一个水准点BM02,h=4.203,工程测量人员从BM01开始出发,经在中间加密转点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往返测量,共计转点站数为30站,并将其闭合水准点BM02中,并出示相关测量数据(由于测量数据过于庞大,为节省篇幅,本文只出示计算过程),将相关测量数据输入到专门的计算软件中,便可直接对其进行计算。F闭=H测-H设=4.191-4.203=-12mm;f容=±槡630=±33mm;f闭=-6mm<f容=±33mm,精度满足施工测量规范要求。

1.2导线点复测技术

测量人员要对导线控制网中的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工作,对导线点坐标的复测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开展:在导线复测开始之前,设计单位提供给施工单位相应的导线控制点文件,测量技术人员要根据其所提供的文件,对标段范围内的导线控制点实施附合导线观测。在测量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第一,对光电测距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送权威检测部门进行仔细检验,使仪器的相关指标符合规范要求,为后续的外业测量提供技术保障;第二,如出现测量误差较大的情况,要及时查找出现误差的原因,一般来说,控制点的沉降和位移现象及仪器参数指标不合格是造成误差超限的主要因素;第三,测量主管与技术负责人要对测量数据及时进行审核,检查闭合差及闭合状态,保证导线可以满足导线长度的精度要求,如各项闭合差符合规范要求,便可以对导线控制点的测量结果及时计算并整理、上报。

1.3中线放样技术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都存在若干线元,而线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直线元、回旋曲线元、圆曲线元等。测量人员要进行中桩计算并放样,其控制点可利用距离放样中桩最近的导线点,后视相邻导线点,并通过坐标放样法将该中桩点放出。较为常见的中桩主点为直缓、缓圆、曲中、圆缓、缓直等。

1.4标段联接技术

进行设计单位交桩过程中,要在各个标段分界位置提供两个导线控制点,并将这两个导线控制点作为两个标段的主要导线边,并对其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工作。各个标段的起始边与终止边作为已知计算数据,按照附合测量的相关要求布设并测量本标段内的其他导线控制点,从而形成最终测量成果。测量人员要做好标段交界桩的点位记录。

2市政项目桥梁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分析

2.1桥梁工程测量特点

桥梁工程的测量工作主要是根据桥梁工程的细节部分,通过几何实体测绘研究形成的测量理论。而桥梁工程主要包括运营管理、施工建设、规划设计等,而测量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便是工程的安全检测管理、施工测量、工程勘测等。要想提升桥梁工程的测量技术,便要将测量的主要控制点放在提升精度级别方面,而影响其精度的主要原因有控制网不规则布置、施工区域分布距离较远、施工现场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因此,在进行测量时,特别要注意温度与气压系数的测量与改正。另外波浪与水面的起伏程度都会造成数据的变动,因此要选取适宜的时机开展测量工作。

2.2桥梁工程中各个阶段测量技术分析

提供规定比例的地形图纸是桥梁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水文地质的勘测力度,要对地质勘测与水文测量仔细校验。施工管理人员要意识到测量工作对工程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在过程中对变形的检测,同时要对竣工项目也要进行竣工测量。

2.3变形检测与桥梁工程放样技术

随着桥梁工程项目数量、规模的不断增加,因此,便要加强放样测量技术的准确性、高效性。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相关技术为激光、遥控、全站仪等,其主要作用于放样测设、桥梁施工、空间形态检测等。

3市政工程测量技术控制办法

3.1测量人员方面

测量工作中的主要内容是测量距离、角度,由于测量工作具备极高的专业性、操作性,因此,要加强对测量人员测量技术、测量知识的全方位控制力度,以提升测量人员的综合测量水平以及工作责任心。市政工程的测量人员要具备基本测量理论、路桥工程建设理论、路桥工程施工技术等相关知识积累,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市政工程通常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因此,会受到施工现场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便要求测量人员具备很强的工作耐心。

3.2测量仪器方面

测量仪器设备的精准度是影响测量工作整体精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测量设备、仪器的型号、规格、质量方面的控制力度。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可根据测量工作的难度、测量对象等因素合理选用适宜的测量仪器、设备,以提升测量工作的精度。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提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将测量仪器、设备交由检定部门进行标定、检测。保证测量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破损、测量精度偏低等问题。同时测量人员还要加强对测量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要对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校正,为测量仪器、设备的精度提供保障。

3.3测量方案方面

测量方案的优劣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因此,要加强对测量方案的控制,才能有效避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并有效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要遵循先控制、后随步的方案原则,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来说,要同时加强高程与平面控制网的设置。

3.4外界环境方面

测量仪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光电测量仪器,而影响其测量精准度的因素包括施工震动、电磁波辐射、气候条件等,因此,进行定位放线过程中,要将测量仪器架设在距离基准点较近的开阔位置,以提升测量的精准性。

4结语

市政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对市政工程的测量技术不断创新、完善、控制,才能保证路桥工程整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在工程测量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测量人员、测量技术、测量仪器等方面的控制力度,才能有效提升市政工程测量技术的精准程度。相信在广大参建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测量技术可以被不断完善、创新,并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帅.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6(10):107.

[2]周昌盛.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方法研究[J].工业c,2016,18(6):157.

[3]夏勇.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8(10):113.

[4]丁彬.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8(10):132.

[5]王潞宏.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J].建筑,2012,59(20):72-73.

第7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 GPS 技术,测量

中图分类号: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今GPS 技术在工程应用中更加普及,比如矿山测量,交通土建选线,城市建设等等。但是GPS 由于布设价格的昂贵,所以不会被大范围应用到一般的土建和交通建设中,它只是作为提供控制用,例如:在工程建设开始阶段,交付几个GPS 控制点,作为导线和三角网的基线,由它们向外扩展,用全站仪引出加密点或是作为静态的GPS 基线,配合RTK 来进行动态图籍测绘。但是在90 年代以后,平面控制测量基本都被GPS取代。

1、GPS技术概述

GPS定位是以GPS 卫星和用户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为基本观测量,根据已知的卫星瞬时坐标,确定用户天线所对应的位置,其实质是空间距离后方交会。在一个测站上只需3个独立距离观测量。GPS 采用的是时差测距原理,即通过测量GPS 信号从卫星传播到用户接收机的时间差计算距离,由于卫星钟与用户接收机钟不同步,因此,观测的测站至卫星间的距离称为伪距。卫星钟差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电文提供的钟差参数修正,接收机钟差难以预先准确确定,可将其作为未知参数与观测站坐标在数据处理中一并解出。在一个测站上,除了三个待定位置参数外,还需要增加一个接收机钟差参数,因而至少应有4个同步伪距观测量,即至少必须同步观测4颗GPS 卫星。

GPS 技术相对于其他的定位、测量技术,其技术优势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功能多、用途广。

GPS 系统不仅可用于测量、导航,还可用于测速、测时。测速的精度可达0.1 m/s,测时的精度可达几十毫微秒。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1.2 定位精度高。

GPS 可为各类用户连续提供动态目标的三维(立置、三维速度及时间信息)。随着GPS定位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其精度还将进一步提高。

1.3 实时定位。

利用GPS 进行导航,既可实时确定运动目标的三维位置和速度,由此可实时保障运动载体沿预定航线运行,亦可选择最佳航线。特别是对军事上动态目标的导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GPS 的定位方式

按定位方式,GPS 定位分为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差分定位),单点定位就是根据一台接收机的观察数据来确定接收机位置的方式,它只能采用伪距观测量,可用于车船等的概略导航定位.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是根据两台以上接收机的观测数据来确定观测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它既可采用伪距观测量也可采用相对观测量,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均应采用相位观测值进行相对定位,对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 而按照用户天线可分为动态定位和静态定位。

2.1 动态定位

在定位观测时,若载体上的接收机在跟踪GPS 卫星的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运动,接收机用GPS 信号实时的测得运动载体的状态参数,则称为动态定位。动态定位的特点:逐点测得,多余观测量少,精度较低。依目前GPS 定位的精度动态定位可分为:a. 20m左右的低精度定位,如用于车船等概略导航定位的伪距单位定位;b. 5m 左右的中等精度定位,如用于城市车辆导航定位的米级精度的伪距差分定位;c. 厘米级的高精度的定位,如用于测量放样等的厘米级的相位差分定位(RTK),其中实时差分定位需要数据将两个或多个站的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到一起计算。

2.2 静态定位

在定位观测时,若接收机在跟踪GPS 卫星的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则称为静态定位。接收机高精度的测量GPS 信号的传播时间,联合GPS 卫星在轨的已知位置,从而解算出固定不动的接收机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静态定位的特点;多余观测量大,定位精度高,可靠性强,在进行控制网观测时,一般均采用这种方式由几台接收机同时观测,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GPS 的定位精度。

3、GPS在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字头缩写词NAVSTAR/GPS的简称。其含义是导航卫星测时测距/全球定位系统。

GPS是全球性的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能够提供连续的实时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整个系统包括空间(卫星)、地面控制站和用户(接收机)三个部分。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因此,GPS技术率先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海洋测量、城市测量等测绘领域得到应用,并在军事、交通、通信、资源、管理等领域展开了研究并得到广泛应用。下面是GPS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本工程为某工业园工程,该工业园属于一个比较方方正正的地形,由于工业园里有很多树,而且通视比较困难,工期比较急,考虑种种因素,决定采用GPS测量。

3.1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1)设计依据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主要依据1999年建设部的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和应采用的《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及工程测量合同有关要求制定的。

(2)设计精度

根据工程需要和测区情况而定。

(3)设计基准和网形

控制网共6个点,其中联测已知平面控制点2个。采用4台GPS接收机观测,网形布设成边连式,等级为一级。

(4)观测计划

根据GPS卫星的可见预报图和几何图形强度(空间位置因子PDOP),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卫星多于4颗,且分布均匀,PDOP值小于6),并编排作业调度表。

3.2 GPS测量的外业实施

(1)选点

GPS测量测站点之间不要求一定通视,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因此,点位选择比较方便。但考虑GPS测量的特殊性,并顾及后续测量,选点时应着重考虑:①每点最好与某一点通视,以便后续测量定向使用;②点周围高度角15。以上,不要有障碍物,以免信号被遮挡或吸收;③点位要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电线等,以免电磁场对信号的干扰;④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交通方便、有利扩展、易于保存的地方;⑤选点结束后,按要求埋设标石,并填写点记之。

(2)观测

根据GPS作业调度表的安排进行观测,采取静态模式定位,卫星高度角≥15。,时段长度45min,采样间隔10s。在4个点上同时安置4台接收机天线(对中、整平、定向),量取天线高,测量气象数据,开机观察,当各项指标达到要求时,按接收机的提示输入相关数据,则接收机自动记录,观测者填写测量手簿。

3.3 GPS测量的数据处理

GPS网数据处理分为基线解算和网平差两个阶段,基线解算采用随机软件,网平差采用武测宝威GPS―Adj3.0软件完成。经基线解算、质量检核、外业重测和网平差后,得到GPS控制点的二维坐标,其各项精度指标符合技术设计要求。

4、结束语

GPS 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包括GPS卫星静态和RTK都深入到生产生活中,随着GPS,GIS,RS及其他科学的不断相互渗透,它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这里也有我们需要注意的,GPS由于参数设定的问题,在测量高程是产生的误差也是很大的,这个跟球体有关。总的来说现在的GPS 可以用在,土建,交通,地籍测绘,海洋测绘,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空间测量,急救等等领域,是一种多元化学科,以后的发展会更加的广阔。

参考文献:

[1]黄声享,郭英起,易庆林,等、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2]王立富,王永国,周晓愚,GPS 基线评估与优化[J];东北测绘;2000年04期;

第8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精度控制;含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人类的建设工程离不开测量,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测量技术的深化发展。在当前的工程测量中,应用了很多新设备和新技术,如地面测量仪等,这些新设备的应用必然对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关于工程测量的概述

1、工程测量的含义

所谓工程测量,就是指人们在工程建设与资源开发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运营管理与变形观测的各个阶段中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工作的总称。它直接为各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勘测、施工、竣工、安装、运营管理、监测的一系列工程工序所服务,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与图纸,并积极的与建设单位进行合作,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工程测量的分类

按照工程建设的对象进行划分,工程测量可以划分为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公路测量、矿山测量、隧道工程测量、海洋工程测量、城市市政工程测量、铁路测量、工厂建设测量以及军事工程测量。按照工程建设的工作顺序与性质进行划分,工程测量可以划分为勘测设计阶段的工程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施工阶段的施工测量和设备安装测量;竣工和管理阶段的竣工测量、变形观测及维修养护测量。

三、工程测量精度误差组成与影响因素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加,测量精度对工程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笔者看来,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测量仪器设备、测量流程等因素对控制测量精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现阶段的工程测量工作而言,全站仪、GPS 为最重要的工程测量仪器,在此对 GPS-RTK 测量精度误差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以下分析:

1、影响GPS-RTK测量精度误差组成

对于 GPS-RTK 测量技术的精度控制而言,是指为了达到数据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措施。对于影响GPS-RTK测量技术精度控制的误差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仪器、GPS 卫星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轨道参数、钟误差、天线相位中心变化与观测误差等。

(2)与卫星传播有关的误差。主要包括对流层误差、电离层误差、多路径效应以及信号干扰等,在实际的测量工作过程中该误差可通过各种校正来进行削弱。

2、影响GPS-RTK测量精度误差因素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工作过程中,影响 GPS-RTK 测量精度的误差来源主要包括参考站的信号质量、基准站与流动站的设置,转换参数精度以及外界环境影响等。对于具体的影响因素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参考站的信号质量。基准站数据质量、无线电信号传播质量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于同信号传播的误差而言,误差大小随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 GPS-RTK测量的有效作业半径多在 10km 以内。

(2)流动站测量限差设置。对于流动站而言,应正确设置平面、高程中误差的限差,以避免造成较大观测结果的出现。

(3)环境影响。对于影响 GPS-RTK 精度的环境因素而言,主要包括地形因素、平面覆盖、多路径误差、电磁波干扰、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障碍物等。

四、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1、测量仪器的操作不正确。

一般来说,施工测量所用的仪器肯定都属于精密仪器,相对价位也比较昂贵,但由于测量人员不够专业、实践经验不足,在仪器的使用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按照手册操作,这样就会导致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在每使用一次后就降低,而且有些建筑企业的测量员平日里根本不会去维护或及时维修仪器。这样久而久之,仪器的精度越来越低,就是在熟练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也会出现错误,而非误差。所以建筑单位的仪器应该由个人管理负责到底,是谁的责任谁就来承担。新的测量人员应该先向老的测量员学习,并且认认真真的去认知测量仪器,从而也变为一个熟练的测量人员。

2、仪器管理混乱,测量人员不固定以及测量人员能力及素质相差太大

现在的建筑市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专职的测量人员,绝大部分都是由其他技术员(如施工员、材料员等)兼职,而且这些专职的测量人员中有些测量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这些所谓的专职人员和业余选手,都不是很懂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维护,还有操作、性能及测量方法,由此可见这些人根本就不能圆满的完成检测工作。还有些新人在没完全认清仪器的时候,没有按照手册随便去操作仪器,从这点就可以充分的认识到这些技术人员的素质,因此,对这些新进职的人员进行培训是有必要的。

3、施工过程中三方沟通协调不畅

传统的施工管理中,测量人员以及设计和技术部不是很顺畅,但随着大型及超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出现,慢慢的技术建筑工程师也已经不能独立的完成施工放样、模板的安装位置检查和隧道断面测量等等工作,工程测量对先进仪器的使用和精度要求上日益提高,而需要测量建筑工程师的全程参与测控。可见,三方的及时沟通协调是多么的重要。

五、工程测量中精度的控制措施

1、依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案

第一,在工程开始建设之前,首先要对工程建设的地点进行初步的勘测,测量工程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其次,要根据设计单位设计的工程建设图纸上的内容,全面的进行考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以点确定线,以线控制整个面”的布网规定,即在工程测量之前,根据测量的实际状况与要求设置一个经过优化的整体工程测量控制方案,尽全力确定工程测量可能会产生的误差参数和测量精度。

第二,在进行工程测量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工程建设需要的进度与工程质量并制定一个初步的测量方案,作为外业测量操作的依据;其次要在现场勘探的过程中,对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所提供的需要观测的地点进行细致地测量,获得相应的数据之后,再进行审核校正,最终得到最精确的测量结果。

第三,在进行布点测量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测量所选择的点要稳固安全;二是所选择的测量点要做到不在已经被破坏的征地红线的附近;三是选择的测量点的透视性要好。

2、对施工过程中控制网的精度进行分析

在进行工程测量之前,首先要在工程施工的地点设置施工控制网,其次根据设计单位提供图纸中的要求确定工程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测量数据,最后在进行放样。准确的测量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将有助于整体施工测量工作的进行。在进行施工测量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地点现实状况与工程施工建设方法的限制,是无法取得精确的数据,可能会产生误差。但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熟练的仪器操作技术将误差控制在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由于对工程施工放样的观测时间较短,观测的次数较少,观测的条件也有着很大的限制,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与工程放样测量相比,控制测量的时间长、次数多、条件没有刻意的限制,产生误差较小。因此施工放样中观测条件引起的误差,可以占时忽略不计,待有条件进行测量时进行复测,如误差超出规范要求应做适当调整,提升测量的质量与水平。

3、对施工放样精度的分析

在工程施工的测量中,影响施工放样精度的因素包含以下几种因素:一是测量角度本身产生的误差;二是测量目标偏离中心产生的误差;三是测量仪器产生的误差;四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误差;五是经纬仪器的对中所产生的误差。其中测量角度误差与外部环境误差在性质上属于偶然性误差,其他三种在性质上属于系统性误差。用钢尺测量距离的过程中,偶然误差主要用来测量由于倾斜、标定尺子、温度与拉力不准确所产生的误差;系统误差则被用来测量由于扭曲、定线与尺子的检测所产生的误差。极坐标法是一种应用最广范、效果最好的放样方法,它具有方便实施、操作方便、数据计算简单等优点,对工程测量精度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结束语

测量的精度是直接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针对测量精度不高的原因,有些是人为的原因,有些是技术原因。不管哪种原因,都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严谨的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使测量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工程项目,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秋生、郭明建.土木工程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9篇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RTK技术;高精度定位。

一、简介

1、近年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实时动态测量技术(Real Time Kinematic,简称RTK)以其地高精度,实时性,轻便灵活等优点,已逐步应用于城市图根测量、工程测量、工程放线、碎部测量、地籍测量等诸多方面,并且正在向城市一、二级导线、GPS控制测量方向拓展,

2、性能及精度

以本人近两年来所使用的美国产动态R8、R6系列RTK为例:

RTK动态测量精度:

水平:±10 mm + 1 ppm RMS

垂直:±20 mm + 1 ppm RMS

初始化时间:一般少于10秒

初始化可靠性:>99.9%

二、GPS测量的优缺点:

应用GPS进行工程测量中有许多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优点包括如下方面:

1、减少人力费用。因为GPS仅仅需要一个人来操作,在要测量碎部点上呆上一、二秒进行一些处理即可完成工作,而常规的测量方法要求至少两个人来实施。

2、定位精度高,测站间无需通视,在没有现成基准点的遥远地区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计算,且定位不受人眼视线的限制。

3、操作简单便捷。随着GPS接收机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体积也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现今市场上的GPS测量设备使用起来相当容易,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操作。

4、精确的3维系统,24小时都可以随时定位,全天作业。卫星信号覆盖全球,不受用户数量限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观测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缺点包括如下方面:

1、 根据测绘单位的购买能力来看,费用还是较高。

2、 卫星可见度问题。当卫星系统位置对美国是最佳的时候,世界上有些国家在某一确定的时间段仍然不能很好地被卫星覆盖。

3、 天空中的卫星仍然受到障碍物如大树、高大建筑物、高压电力设施等干扰。

三、实时动态GPS(PTK)运用于工程测量

GPS技术的发展已经先进到能在野外实时获取点位厘米级的水平精度。实时动态GPS分为两台(常规)RTK同时应用,也就是两台仪器之间应有无线电遥测通信线路。其中一台接收机被指定为基台,另一台接收机作为漫游。基台接收机被安放在已知点上,用它跟踪GPS码和进行载波测量,然后通过无线电遥测线路将测量的数据迅速送给漫游接收机。

随着GPS测绘技术的不断更新,现在很多城市的国土和规划部门都有自已独立的基准站,覆盖城市的范围越来越大,被更多的网络RTK用户所共享,减少上基准站的成本,直接采用一台移动的漫游接收机就可以实现外业数据采集了。

整个GPS载波相位的计算是通过漫游接收机对载波相位模糊度求解。当正确的载波相位值得到后就可以进行数据的获取。使用实时动态GPS测量,测量师只需站在感兴趣的点位几秒钟,就能快速、高效地完成测量。将GPS获得的数据经过数据传输软件,直接传输到计算机中,再转换成可成图的数据格式。

在外业一般还可通过RTK实时的进行测定界桩、放样工程建筑物、及在现场测定点的范围进行面积等几何计算,且方便快捷。

四、一个人可操作的设备

常规的测量方法与GPS野外作业方法主要区别在于,GPS基本上可由一个人操作完成测量任务。单独一名测量师可以完成涉及地籍测量的所有操作任务。以下是常规PTK测量方法与网络RTK测量方法就涉及到的每一个处理过程进行的讨论和比较。包括三方面:

1、 确定起始点;

2、 导线测量;

3、 通常的野外测量方法。

五、确定起始点

通常在测量工程中第一步是确定现有已知点和定出起始点。大多数规范要求,从以前的测量中选定至少3个精度较好的控制点作为已知点。当用GPS测量时,确定起始点具有双重目的:

1、 有常规测量结果作依据,确定起始点就能够检验现有已知点间的关系和可靠性。

2、 它能在GPS参考框架WGS-84坐标系和当地的国家坐标系之间建立重要的联系。

GPS测量很容易比较3个现有的已知点间的坐标差,而不是角度和距离。这样确定的起始点就分为两步:

1、 将WGS-84坐标系转换成当地参考坐标系。这涉及到多个已知点,由于GPS是一个全3维定位系统,通常要求有4个点。这第4个点用来做检核点,以便确定根据3个控制点计算的布网是否正确。

2、 利用坐标差值来检核起始点。现在的大多数GPS设备都具有标准功能,能现场进行坐标系间的转换。测量员从来不需要看WGS-84坐标,他完全能在直角坐标系下工作。

六、导线测量

使用GPS测量的优点是,它具有减少导线测量数量的功能,导线不要求布设成闭合线路。而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导线要闭合到起始点或以前测量的已知点上。和常规测量仪器相比,使用GPS测量更加灵活,并且通过采用适当的点检核测量值,GPS测量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提供高精度的成果。

七、通常的野外测量方法

在野外测量中,使用GPS设备计算很快。随着观察位置的不同,GPS设备能在快速动态初始化下实时计算出系统坐标并将坐标直接存储在仪器的内存储器中,随时调用。在较复杂的居民区内可用来做图根控制,配合全站仪联合使用。

测量规范要求检核桩点的位置坐标,这通常是利用许多原有的已知点或最近刚测量过的坐标点,通过双重连测来实现的。随着GPS测量的进行,接收机可能被迫放弃对卫星的自动跟踪,这就会迫使接收机重新初始化,然后重新观测每一个新的坐标点,作为野外检核。这些新坐标是从由基准站传送来的初始化的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获得的。

尽管野外检核非常重要,但是大多数常规的计算都是在办公室完成的,根据基础测量图核对各项限定要求来证实或否定已知测量控制点的点位可靠性。把所有相关的测量坐标装入手提式控制器中可以更有效地使用GPS。更重要的是,一旦贮存了这些坐标,就可以实时检核和确定原有的已知测量控制点和采用点的可靠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附加信息有助于测量师在野外作出决定,节省时间和费用。

八、结论

当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测量工作中得到应用,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就是一个实例,GPS具有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GPS应用于工程测量的全过程已逐惭成为一种不可代替的趋势,它将推动测绘行业向更进一步深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字:勘察测绘;规划;工程测量;城市

Abstract: The urban planning bluepr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t is the basi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volving political,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Urban planning the deployment of the cities of the building and its contents is in many aspects, the planning of these projects have to make a scientific layout.Key words: survey mapping; planning; engineering survey; city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勘察测绘是城市建设的先行工作,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通过地形图来实现,专门为城市规划测绘的地形图,也称城市建设用图,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资料。地形图的绘制必须经过对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的准确勘测才能完成。所以,通过规划测量完成准确的城市建设地图,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

本人通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城市勘测如何为城市规划提供现状精确的地形图,重视城市地下管线测量建立城市综合管网档案,处理好城市导线布点与规划道路的相互关系以及协调规划和勘测部门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1、勘测如何为城市规划提供精确的地形图

为城市建设单位提供规划精确的地形图是规划部门的要求,也是供图单位的职责。目前,城市勘测一般为城市规划提供1:1000或1:500地形图,这样的地形图既有利于城市规划部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也便于对建设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为了增强地形图现势性,及时把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反映到地形图上,规划部门与测绘部门可根据规划进行放线定线测量,然后在基槽开挖或出地面时进行验线无误后即可补测到底图上。既能使规划部门监督建设单位按图施工,对单位的建设,规划部门与有资质的测绘单位发放放线通知单,要求建设单位竣工后通知测绘单位,以便及时补测竣工后新的建筑物。

为适应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及时为城市建设、规划、土地管理等各有部门提供高质量的测绘成果,近几年来,测绘系统的主要任务已经有测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逐渐转向测制大小比例尺1:500地形图。目前一些测绘单位利用航测图的方法测制较大面积的大比例尺地形图。航测图有其优越性,但也存在大比例尺成图精度难以达到要求的不利因素,只能用作总体规划或片区规划,不能满足详细规划和设计要求。规划管理部门对新增地物不仅要求界线清楚,便于量算各类地面积和确定规划红线,而且强调地物注记。比如,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古建筑物、名树名木等。 而航测图对建筑物的阴影、数冠、遮挡下的建筑物,上、下水井、检修井等市政设施,由于影象不清无法准确判其位置,这就必然直接影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确,以至不能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发挥其效能。

2、重视城市地下管网测量,建立城市综合管网档案

近年来,本地频频出现地下管网被开发商施工破坏的现象及重复开挖道路埋设各种管线的情况。民众怨声载道,纷纷指责规划不严谨,因此,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水平,避免盲目性,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地下综合管网档案、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管理是规划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特别是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不仅地上建筑物和构筑物林立,而且底下管线纵横交错,如给水、排水、天然气、电讯、电力及其它管线等,因隶属于不同专业部门,建设维修和管理都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一个城市的各种地下管线既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因而对城市管线工程的管理就成为了城市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管好工程管线必须正确地了解地面,特别是地下工程管线布局,这就需要把各种工程管线测量绘制在城市地下工程管线综合图上,形成地下综合管网档案,纳入城市规划的综合管理。

所谓地下综合管网档案。主要包括:地下综合管网现状图和各种专业地下管网的表格文字材料等。为了保证综合工程管网的准确性,必须要测量绘制到1:1000或1:500地形图上,各种工程管网的走向有关规定、填埋、建设日期等要用不用的图式和数据注记清楚,绘制这种综合图,测绘单位应配合城市规划部门会同有关工程单位进行施测。地下综合管网图,就是把地下各种专业管线的位置、走向、管径、埋深等同时在一幅大比例尺1:1000或1:500地形图上反映出来。管线表格分专业记载管线及检井、罐等设备的材质、规格、压力、流向、埋深等详细数据。文字材料是管线调查中形成的书面材料。重视地下管线工程的测量,是测绘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由于有关部门对地下管线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及费用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地下管线的施测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线混乱,常常给相邻的管线以至总体规划,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建立地下综合管网档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城市勘测应为城市规划提供详实而精确的地形资料

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开展城市地下管网综合业务,城市规划、勘测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在审批地下管线工程和放线等工作时,应要求建设和施工单位报送工程图纸和资料。勘测(规划) 或城建管理部门根据图纸,资料绘制地下综合管网现状图。

2.2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测量工作,建立城市地下管网综合档案

作好坚持“跟现状”的勘测工作,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变化,要不断地修测,补充地下地上的建筑物和建档工作。城市勘测部门要配合城建管理部门适时进行普查和测绘,经检查后测绘各种建构筑物,管线再回填,这种“跟现状”的措施,可以使地下管网的变动及时反映到综合管网现状图上。

2.3测绘部门要积极承担解决目前一些市镇因受资金的制约,而缺少大比例尺1:1000或1:500地形图的状况。为了达到要求,在外业调绘中采用一些可行的方法进行补充,提高城镇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

3、正确处理好城市导线测量布点与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工程建设都对城市测量工作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测量工作中现都使用高科技测量仪器,如GPS、全站仪、红外测距仪等先进仪器,在城市控制测量中保证地形图精度。对于工程施工而言,控制测量可以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工程的全局,使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和高程位置在一定精度范围内保持正确的关系,以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城市各等三角点和三、四等导线点大多位于自然地形的制高点或高层建筑物上,而城市一、二级导线往往沿街道路敷设,城市导线的标志和点位大部分和城市的建构筑物结合在一起,因每条城市道路只能有一条规划道路中心线街口,并在实地埋设标志,这样做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城市导线施测完毕后,规划道路的起始点、转折点、交叉点的坐标与高程基本也就出来了,以免规划部门再去施测一次,另搞一套测量标志:通过地形图上注记的城市导线的联结,便于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找出道路中心线和规定规划道路控制红线,便于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现场找到规划道路中心线的位置,避免发生误差,造成违法建筑等。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结尾

城市勘测部门,必须确保城市建设实行统一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以及统一图幅分幅和编号,以确保分区规划、用地红线、建筑移位用图,以及城市市政工程测量,拔地定桩测量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按城市测量规范技术标准为城市规划提供建筑有利和不利区段,提供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质污染,水位下降、地面沉降、陷落、滑坡等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使城市勘测资料有统一的图纸、图式和统一的数据,以利于规划和建设同步进行。确保《城乡规划法》的正确贯彻执行和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11篇

关键字:徕卡TC307全站仪;垂距;误差限差

一 引言 在当今城市规划测量中,常要进行一些市政工程测量,包括工程线路测量及规划道路的定线等工作。本人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结合单位的现有仪器设备,介绍一些小经验。

在徕卡TC307全站仪程序中,有一个放样的程序,能够在已知某点坐标的情况下,很方便地放样此点,方法简便,高效,且不须手工计算。我在实践中发现还可巧妙利用放样程序中的dQ,dL放垂距,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 测量方法与原理 按全站仪说明手册,利用dQ,dL的放样方法为正交放样法,现在先简单介绍一下正交放样法及dQ,dL的含义。正交放样法方法如下:首先将P点,A点坐标输入徕卡全站仪中,如图1所示。全站仪架在P点,在放样程序第三页中,放样点号(PtID)选A,则当在任意点C立棱镜,并测距后,仪器将显示dQ,dL两项,若dL为正数,dQ为正数,则从C点延PC方向移动dL,再沿垂直 PC方向向左移动|dQ|即为A点。若dL为正数,dQ为负数,则从C点延PC方向移动dL,再沿垂直 PC方向向右移动|dQ|即为A点,若dL为负数,dQ为正数,则从C点延PD反方向移动|dL|,再沿垂直 PC方向向左移动|dQ|即为A点。若dL为负数,dQ为负数,则从C点延PD反方向移动|dL|,再沿垂直 PC方向向右移动|dQ|即为A点。以上为正交放样法。实际上从A点向PC 直线作垂线,垂足为E,则AE垂直PC,|dL|=CE,|dQ|=AE,若dL=0,则C点与E点重合,若dQ=0,则表明A点在PC方向上。若dL=0,dQ=0,立棱镜点C即是A点位置。以上是dL,dQ的含义。那么我们如何利用dL,dQ来放垂距呢?

图1 图2图3

考虑图2,已知直线AB,在P点架设全站仪,要求放出垂足E点,则须计算PE长度。原来手工计算多采用坐标转轴公式:d=(YP-YA)cosφ-(XP-XA)sinφ(φ为直线AB方位角)来计算,非常麻烦。用徕卡TC307的放样程序,则将使此放垂距工作变的非常简单。我们观察图1与图2,会发现它们很相似,不同的是图1中PD为任意方向(因为C点为任意点,D点为PC延长线上一点,所以PD为任意方向),而图2中PD为垂直AB方向,则我们就会想到当PD垂直AB方向时,我们可以通过使dL为零,来得到垂足E,由此得到新的放垂距方法。

如图2,已知两点A,B的坐标及AB方位角,P为导线点,Q为后视点,AB为要放的直线。则放垂足点E的步骤如下:

一 将全站仪架于P点,定义一个新作业,将P点,A点坐标输入作业中。

二 进入全站仪放样程序,设置作业,设置测站为P点,设置定向,选定向测量后,输入定向点号为Q,仪器自动计算出PQ方位角,并显示于屏幕上,此时照准Q点按回车键,仪器定向完毕。仪器显示水平角即方位角,当水平角为0°00′00″时,仪器十字丝方向为坐标系北方向(X轴方向)。

三 由于在放样程序中,不显示水平角,故退出放样程序,到常规测量下,将仪器转动到AB的垂直方向上(即AB方位角加或减90度),设此方向为PD。

四 在PD方向上立棱镜于C点,如图1,进入放样程序,放样点号(PtID)选A点,对准棱镜测距,若dL>0,则延PC方向移动dL即为垂足E点,若dL

以上是放垂距的步骤,另外须注意:如图3,如果测距后,dL=-20米,而PC距离小于20米,则棱镜延PC反方向移动20米后,将移到全站仪的倒镜方向,此时,可将仪器旋转180度(或倒镜)再进行测距即可。

三 精度分析:如图1,全站仪dL项计算原理为:dL=PE-PC,根据坐标转轴计算公式,设PE方位角为α,则PE=(XA-XP)COSα+(YA-YP)SINα(1)

PC为仪器计算出的平距,若垂直角为β,S为仪器测出的斜距,则PC=SCOSβ(2)

故 dL=PE-PC=(XA-XP)COSα+(YA-YP)SINα- SCOSβ。 (3)

根据误差传播定理,mdL2=(XA-XP)2 SIN2αmα2/ρ2+(YA-YP)2COS2αmα2/ρ2+mS2 COS2β+S2 SIN2βmβ2/ρ2 (4)

由于SINα≤1,COSα≤1,COSβ≤1,SINβ≤1,故上式可变为

mdL2≤(XA-XP)2 mα2/ρ2+(YA-YP)2 mα2/ρ2+mS2 +S2mβ2/ρ2

即mdL2≤[(XA-XP)2 +(YA-YP)2 ]mα2/ρ2+mS2 +S2mβ2/ρ2(5)

设PA之间距离为D,则D2=(XA-XP)2 +(YA-YP)2。

则mdL2≤D2mα2/ρ2+mS2 +S2mβ2/ρ2(6)

徕卡TC307全站仪测角精度为M=±7秒,测距精度为±2mm,故mα=mβ=±7″,mS=±2mm。按不同的D与S依(6)式计算mdL列表于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PA的距离D小于1300m,PE的距离S小于500m时,E点在垂直AB方向上的误差小于5cm。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铁路,汽车专用公路中桩横向误差限差为10cm。故符合误差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P点距A,E点距离近时,误差小,当P点距A,E点距离远时误差大。故采用此法时,所测站点P离垂距点E,已知点A不要太远。我们放线时要注意,一是将导线做在所放直线附近,使PE距离比较近,二是在已知直线上多个点位坐标时,要在放样程序中选择距离测站点最近的点号(PtID)。这样可以使误差很小。

四 示例:如图,已知A点坐标为x=3350.732m,y=6280.579m。B点坐标为x=3980.563m,y=6850.725m。P点坐标为x=3532.178m,y=6531.289m ,Q点坐标为x=3735.220m,y=6740.370m ,则AB方位角为42°09′09″,P点到AB直线垂距为64.097m(实际放线时,不须计算此距离)。

放垂足点E的步骤如下:

在P 点架设仪器,定义一个新作业,设取名为“LINE”。

进入全站仪主菜单,再进入“数据管理”项,再进入“编辑数据” 项,再进入“已知点” 项,选“增加” 项,将A,B,P,Q点的坐标输入全站仪作业“LINE”中。

进入放样程序,设置作业为“LINE”,设置测站为P点,设置定向,选定向测量,定向点号选Q点,仪器自动计算方位角为45°50′22″,照准Q点按回车键,仪器定向完毕。

由于在放样程序中,不显示水平角,退出放样程序,在常规测量下,将角度转到42°09′09″-90°=312°09′09″的方向上,则此方向垂直于AB直线,在此方向上立棱镜,假设立棱镜点为C点,则PC垂直AB。

再进入放样程序,放样点号(PtID)选A,翻到第三页,在此页上有两项,dQ,dL。对准棱镜,并测距,假如立棱镜点距P点30米,则 dL=34.097米,为正数,则将棱镜远离34.097米即为垂足点。假如立棱镜点距P点70米,则 dL=-5.903米,为负数,则向仪器方向返回5.903 米即为垂足点。

在移动棱镜过程中,可边移动棱镜边测距,反复地测距并移动棱镜,直到dL=0时,即为垂足E点。

第12篇

关键词:RTK技术城市道路断面数据获取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TK(Real Time Kinematic),即实时动态卫星全球定位。其主要是由一台基准站与若干的移动站共同组成,基准站与移动站共同接受卫星的实时测量数据,在接受的同时,基准站还将修正之后的数据通过两者之间的无线连接进行传送,移动站将接受的两者数据进行整理比较,以便取得更加准确的测量数据。RTK测量技术是采用CPS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卫星定位中的最新科学技术,通过载波的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步法,来保证测量数据精准到厘米单位,大大的提高了测量数据的速度与精准度,RTK技术在地质测量工程中的运用,是测绘行业一个不可忽视的里程碑,下面我们进行详细分析。

一、RTK技术与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断面数据测量是整个道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体数据的影响程度无可置疑。在城市道路的改扩建工程中,其纵横断面的测量与线性设计是与新城市道路的建设不同的,改扩建工程中的道路断面无章可循,实际测量难度十分大,数据获取难度高。在传统的测量方法中,主要是用电子全站仪与水准仪作为基础,在实际断面中采用其他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这样的测量方法限制性十分大,对于测量人员的综合要求高,工作量大,且获得数据的准确度差,误差大,严重影响了道路纵横断面测量的结果。

在目前需要改扩建的城市道路中,由于以前施工技术的限制与多年的营运效果推促下,其纵横断面已经严重偏离了竣工时的线形,传统的测量方法想要测得准确的数据,无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实时动态卫星全球定位系统之上的,由一台基准站与若干的移动站共同组成的,基准站与移动站共同接受卫星的实时测量数据,在接受的同时,基准站还将修正之后的数据通过两者之间的无线连接进行传送,移动站将接受的两者数据进行整理比较,以便取得更加准确的测量数据。整个过程以计算机处理为核心,确保了实时数据的处理结果准确性与速度,同时,测量过程中,不需要繁琐的测量工具,工作量相对于传统的测量方法少了很多,误差小,测量结果一目了然。

二、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在所有的工程测量过程中,地质工程的测量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的限制让整个测量过程体现出强度大、效率低、周期长、结果误差大等特点,因此,在同样的基础上如何克服以上特点是工程测量人员一直思考的问题,RTK技术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测绘技术上的缺陷,下面进行阐述:

(一)、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RTK技术是工程测量的新一代产品,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用户站的三维坐标与精准度,同时,通过强大计算机处理系统得到定位结果,便于整个基准站与用户站监测测量进度与精准度,从而可以根据数据判定整个测量过程是否偏离航向,是否产生冗余观测,控制在最少的工作量得到最大的工作效率。

(二)、RTK技术的工作原理

基准站在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基础上接收到观测位与观测站坐标的相关数据,将接收的数据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接受基准站数据的同时,也接受由GPS观测到的相关数据,在移动站数据处理系统中将接受到的两者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再经过数据的转换,坐标的转换,最终给出精确的坐标位置,实现三维坐标的处理结果。

(三)实际工程举例说明

某城市的二环路是修建于二十多年前,集绿化、景观、交通为一体的城市主干道,由于城市的发展迅速,二环道路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路面出现部分下沉,无法达到城市道路使用要求,因此,对该城市的二环道路进行整治。

3.1、改造前期准备工作

工程测量依据:《城市测量规范》GJJ8-99,市政工程测量的要求,整体的道路中线桩位与曲线测设的限差如下表:

表一:道路中线桩位与曲线测设的限差

纵断面测量:相邻水准点的高差与纵断面检测的限制误差在2cm之内。横断面测量的方法在直线部分必须与中线相垂直,在曲线部分必须在法线上。

3.2、控制网的布设

该工程的整体二环路长28.327km,采取每隔3km布设一个控制点,整体数据的处理按照E级网控作为参考。基准站的地理位置选择在地势比较开阔,位置比较高的控制点上面。

在测量过程中,RTK中桩放样与纵断面测量的时候,尽量都采取初始化测量两次,以此减少误差。整个工程采用一个基准站,两个移动站的测量模式,在基准站设置道路测量软件,输入测量主要要素,一台流动站需要进行中桩放样与纵断面的测量,另外一台移动站专门做横断面的测量,分工测量,综合汇总,大大提升了测量效率。下图为部分中桩、纵断面测量数据结果。

表二:部分中桩、纵断面测量数据结果

横断面测量:横断面的测量主要是沿中线方向大约每隔20m的距离,垂直于中线,在中线的两侧分别测量一定距离宽度的地形变化数据。在整个的测量过程中,RTK都采用同放样线路模式进行测量,横断面的流动站可以放置于任意的位置,基准站都会根据数据显示移动站距离中线的垂直距离,移动站只需要移动到设计程序中的移动桩号对应的位置,就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情况采集相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前面基准站记录的中线测量数据,计算出相应的桩号与横断面的数据即可。

就目前的RTK测量技术,在测量过程中一般为三种主要的应用模式,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工程测量: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动态定位测量、准动态测量。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主要是应用于静止状态的数据测量,对于客观的环境要求比较大;动态定位测量:一般是分为两步进行测量的,在开始测量之前锁定一个固定的静态点,进行一段时间的测量,在采集数据之后,发送到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再对其他地方进行测量;准动态测量:准动态定位是在动态定位测量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基本原理与动态测量一样,其在接受基准站数据的同时一方面也根据初始阶段的样本数据,对每一个的观测站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确定每个观测站的三维坐标,此测量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准度高、使用环境广泛等优点。

结束语:

RTK技术运用于城市道路断面数据的测量工程中,是GPS技术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其不但吸取了传统的测量方法中的优良部分,还结合了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新技术,具有:基准站架设次数少,测量工作量少,获取数据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点。

在实际的道路断面数据获取过程中,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用RTK一体化技术作业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作业方法,大大的缩短原有的工期,同时,纵横断面的数据不会因为所测地形图的变化而产生矛盾,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野外工作量,节约工程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测量工程中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光耀.基于RTK技术的城市道路断面数据的获取[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4):236-237,247.

[2] 姚连璧,朱照宏.RTK技术在道路定测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0,13(1):14-17.

[3] 叶积龙,张维宽.关于GPS 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2,31(10):183.

[4] 余小龙,胡学奎.GPS RTK技术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J].测绘通报,2007,(10):39-41,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