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校园安全管理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食堂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XXX(校长)
副组长: XXX
组 员:XXX,XXX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工作职责
1、每天进行食品质量验收和食堂卫生检查、并做好记录。
2、发现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和感官异常的食物立即停止使用。
3、每月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并与岗位考核挂钩。
4、每天做好食物留样的检查工作。
5、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后,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对有关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检查制度
1、学校专门设食堂膳食管理人员(徐元堂主任)负责食堂卫生检查。
2、定期7—10天至少一次,或不定期(突击检查、抽查等)。
3、 检查内容包括食堂内为清洁卫生、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操作过程、消毒、留样情况和学校采购、进货等。
4、对检查结果有问题的相关负责人员,根据情节轻重,按食堂考核进行扣罚款。
1、学校要和施工队签定治安和安全生产合同书,明确施工队具体的安全治安治理保障措施,明确学校监督协调安全管理的责任。双方必须遵守安全法律及规章制度。
2、施工队进驻学校内部必须缴验每个队员的居民身份证或其当地公安机关的证明,无身份证明者不得在学校内部住宿。
3、施工人员须在学校内部居住三个月以上者,保卫干部必须协助他们办理“临时居住证”。
4、保卫干部要回同施工队负责人,依据“身份证”编制施工人员花名册。并写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户口所在地等,如施工人员有变动要及时更正。
5、施工单位要给施工队伍安排固定的居住场所,并要求他们做好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用火,确保做好住所的安全和卫生工作。
6、施工人员必须凭施工单位发给的出入证进出大门,出入证不准转借他人,遗失必须补办。
提高,这彰显高校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对消防安全教育的相对忽视。如能做到消防文化的教育在师生中
普及,并能很好的与消防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这对高校的消防工作将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并能有效的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消防安全现状对策大学校园学生宿舍火灾常见原因
Abstract: high school fire facilities, equipment constr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 students knowledge of the fire is not synchronized
To improve, reflecting on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elative neglect of fire safety education. Such as can fire culture education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pularization, and very good with the fir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This on the fire control work will be a good push,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ire accidents.
keyword :of fire safety countermeasure of university campus dormitory fire causes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研究的任务,一旦发生火灾,会导致无辜的学子伤亡或者科研资料毁于一旦,这不仅仅是社大学校园是人员聚集场所也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造就现代化建设人才和进行科学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也会严重地影响教学秩序、社会稳定和科技进步。因此,找出院校火灾频发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灭火措施,有效地遏制高校火灾频发的势头,为广大莘莘学子和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不仅是各大学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责任,更是消防部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校园内火灾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大学是教学、科研场所,许多教职员工和学生因潜心研究学问,对其他事情关心较少,消防安全意识往往比较薄弱,消防法制观念不强,思想麻痹,缺乏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纪律松弛,违反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规定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用火用电不注意安全规范,火灾诱发原因众多。如乱拉乱接电线和保险丝,因电线短路或因接触不良发热而引起火灾;个别的因为用电经常超负荷常跳闸,图方便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使电路过载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熔断而造成电线起火。或在床上点蜡烛,吸烟者乱扔未熄灭的烟头和火柴等,在宿舍内焚烧杂物,在宿舍内使用煤气、液化气不当,使用煤油炉、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不当等导致明火引燃。还有电灯泡靠近可燃物长时间烘烤起火;使用电热器无人监管而烤燃起火;长时间使用电器不检修,电线绝缘老化、漏电短路而起火等。
(三)老式建筑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多。在有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高校中,有不少木结构建筑仍在使用中。一是这些木结构建筑年代久远,屋面老化,破损严重,屋脊和封山脊开裂等现象随处可见;二是由于当时建筑设计防火等方面的规范尚不完备、法制不健全,导致建筑留下布局不合理,消防通道不畅通,防火间距不够,大型建筑无防火分隔,内部装修和疏散走道大量使用易燃材料等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三是旧式建筑普遍存在着电源线明线铺设的现象,有的电线还被直接固定在木梁或木椽上。同时这些老房子的电力配置也跟不上时展的需要。一旦房屋漏雨造成漏电或因发热的电线烤燃这些已风干多年的木料,其后果不堪设想。
(四)大学校园情况复杂,人员流动性大。火灾场所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食堂、体育馆、宾馆、家属楼、学生宿舍、教职员工宿舍、校办工厂、出租门面房等,可以说涉及到校园内的各种场所。大学校园是一个浓缩、开放的小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从建筑来看有高层、多层民用建筑,有厂房、仓库,有的还有地下人防工程。从用途来看,既有教学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业网点,又有实验室、宿舍和办公楼。建筑物相对集中,人员相对密集。有的学校中既有生活区、教学区,又有家属区,甚至还有附小、附中等附属单位,客观上形成了大学校园内人员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大学校园中多种经济体制共存创造了有利条件,出租校园建筑或者沿街门面房的现象普遍,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五)建筑物人员密度大,安全通道少。大学生在校教育有别于中小学生就近入学教育,高校因生源来自全国各地而实行在校学生集中住宿。目前大部分在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一般每幢在3000平方米左右,有的甚至更大,一幢楼内居住学生数额1000人上下。
(六)校方在消防安全上投入少。大学是事业性单位,每年的经费开支主要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在国家财力有限,重点保障教育经费支出的情况下,用于消防安全方面的经费十分有限。在大学管理体制有所变化的今天,各学校之间竞争更加激烈,重点是将经费用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设备的竞争上,很难投入到人们不易看到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火灾隐患整改上。
做好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的措施
第一、做好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首先要从领导抓起。上海商学院的火灾发生以后,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坚决贯彻“一保安全、二保发展”的指导思想。各类学校都组织了防火安全工作的全面检查。公安消防部门要利用消防安全大检查的时机,对学生宿舍、食堂、锅炉房、燃气取暖设备、供电设施、仓库、实验室、阅览室、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或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尤其是对校园内的危旧建筑、电网线路等进行重点排查,不留死角。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大学生们的身上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学生宿舍一旦发生火灾并造成学生人员伤亡,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衡量的,影响也将是十分巨大而恶劣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领导应从保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消防,加大消防投入,经常性组织学习消防知识参加消防演习,提高消防管理和战胜火灾的能力。
第二、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层层落实防火责任制。公安消防部门要督促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牢固树立消防安全防范意识,狠抓消防安全制度建设,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同时要健全安全防火长效的机制,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组织机构,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特别要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对学生公寓的违章用电、用火问题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要广泛发动宣传,使广大师生员工心中牢牢绷紧安全弦。要建立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不定期进行安全抽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关键词: 高校 安全管理 安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的隐患增多,影响高校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变,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也就显得日益严重和突出。云南的“马家爵事件”、四川的“王豪事件”、2006年2月份至3月份华南农大的4名学生连续自杀等恶性案件的发生,其严重程度达到了我国历史上大学生恶性案件之最。而学生中一般的被偷、被骗、被抢等现象,更是频频发生。由此可见,高校学生面临的安全形势严峻,高校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一、我校安全管理现状
1.我校规模扩大给安全带来新压力。
2005年,我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在新形势下,高校扩大规模是必要的,不但顺应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顺应了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并为高校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增强竞争优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同时给我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
随着规模的扩大,各种贵重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增加,例如多媒体设施及相应的投影仪、摄像机等设备,教师、学生的手机、电动车等。这些东西体积小,价值高,犯罪分子行窃容易得手,销赃又容易出手,已成为盗窃作案的重要目标。
2.我校内部体制改革给安全带来新麻烦。
随着我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后勤管理服务社会化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给安全管理带来隐忧。首先,我校聘请大量的外来人员在校内打工,增加了校内工作人员的数量,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难度。这些打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纪观念不强,行为习惯不好,安全文化知识甚至日常安全常识缺乏,加之流动性大,不易管理。
3.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给我校安全带来新冲击。
当前的在校学生独生子女多。这些独生子女虽然有他们多方面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健康心理。他们往往自我意识强,唯我观念重,互助精神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独立生活能力低等等。虽然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但其心理还处于父母的监护状态下,相当幼稚,也相当脆弱。
4.我校安全教育管理和安全队伍建设滞后。
我校安全管理队伍普遍学历低,没有经过职业培训,没有从业资格要求,因此他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水平以及处理事情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理念落后,难以胜任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部门间由于重视程度不同,认识不一致,也难以做到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可见,我校现行的学生安全工作在许多方面跟不上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二、我校安全管理新举措
1.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坚持“以学生为本”,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安全管理,使他们由安全管理的局外人变成参与者,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我校在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同时,建立起“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立体防范体系,“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巡守整体素质、加强内部管理和硬件上推行校园监控系统、校园报警系统等高科技设备物防、技防的基础上。我校成立护校队,把学生参与安全管理作为一个重要层面,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摸索,通过多次尝试和长期观察,认识到学生参与安全管理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及学校的发展有许多十分积极的意义。
2.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到位。
学校各级领导应从维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和国家个人财产安全的高度,从维护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以对师生员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自从我校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学校成立安全委员会,由学校党委书记任安全委员会主任,该委员会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检查指导以及具体实施,做到从校领导到基层负责人职责明确。学校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稳定工作。通过签定安全责任书,对安全管理人人有责。学校突出以防为主的工作重点,处理好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关系,加强对重要物资、重要场所的安全管理和防范工作,特别是对涉及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场所和物品,坚持把责任落实到实处,使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得到消除。落实责任制,就是要求各单位做到“看好自己的门,摸清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
3.努力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板报、图片、标语等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动员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向师生员工普及安全常识,增强安全警觉性和自觉性,增强其责任感和法制观念、集体观念,使全校师生员工成为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强大力量。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消防灭火实地演练等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校师生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得到普遍增强。平时的工作中,切实地把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放到显要的位置,对各类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各宣传阵地的作用,通过及时学习通报上级有关安全工作要求,反馈学校安全工作情况。广泛宣传安全知识,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安全建设,为校园安全工作献计献策。只有调动起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人人树立起安全防范意识,群防群治,才能有力地保障校园安全。所以说,校园安全重在抓好安全教育。
4.加强安全检查,强化治理整顿。
坚持把安全检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采取定期与随时检查相结合,普遍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等多种开展检查工作,对安全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事故隐患的治理、设备设施的完好程度、通道的疏通、水电饮食卫生的安全、特种设备的检测等方面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纠正各类违章事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通过安全检查,解决我校安全工作中的问题,治理隐患,使学校的安全状态得到提高,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检查还常抓不懈地做好检查记录,并督促被检查部门继续抓好和改进安全工作。检查是为了改进,改进是为了提高。
5.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建设一支团结上进、勇于创新的保卫队伍,是做好保卫工作的重要前提。我校把保卫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通过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保卫队伍建设。我校保卫处是负责校园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履行校园安全工作规划、指导、检查等管理职能,并通过巡逻、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对校园公共场合治安秩序进行管理,向师生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维护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经过不懈努力,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同时学校加强校园24小时巡逻,制止和平息各类突发事件,保证学校安全、祥和的环境。
6.规范管理完善制度。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顶岗实习 安全问题 防范措施
1.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能够独当一面,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2+1”教育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专业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十二个月。教育部也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广大高职院校响应号召,积极开展顶岗实习工作。顶岗实习是把双刃剑,实习的顺利开展对于学生社会角色的转换与职业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实习中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会为企业、学校,尤其是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创伤。我们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针对顶岗实习中的常见安全问题,提出对策。
2.顶岗实习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我们对所在系部近三年的顶岗实习安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实习生大多分派在大型的物流或国际货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年均实习生人数达150。据统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易出现以下安全问题。
2.1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
在顶岗实习中,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达92.3%。事故的发生存在多种原因,如: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专业操作能力欠缺;未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定作业;机器故障,企业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与同事发生冲突;上下班途中或外出游逛遇到交通意外事故,等等。
2.2工作过程中患病。
这里的疾病主要指职业病和工作诱因疾病。学生实习虽非长期工作,但由于规定实习期限为半年到一年,时间长度已经达到能够形成职业病的期限。有些实习岗位因工作特点或受工作环境、设备、管理等限制,会给学生带来职业疾病威胁。还有的工作需要实习生久坐、久站、跑外、接触对人体不利的物质等。另外,有的学生本身患有隐性疾病或慢性病,在实习环境中由于受到工作条件或精神方面的刺激导致疾病发作,形成了严重的疾病风险隐患。在实习中,由于各种原因患病而放弃实习的占6.6%。
2.3其他原因造成的安全问题。
除以上两点,还有1.1%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感情纠葛引发矛盾冲突;业余时间外出购物、上网、娱乐、恋爱及去有安全隐患的场所而造成的人身安全事故;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被骗损失钱财甚至受到人身伤害,等等。
3.顶岗实习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为确保实习生能够顺利、平安地完成实习任务,实现平稳就业,必须本着安全重于一切的原则,在顶岗实习工作全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多环节、多层面地建立长久、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实习安全。
3.1做好上岗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顶岗实习具有实习人数多、实习时间长、实习安排复杂程度高、安全隐患多、学生经验不足等特点。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应把风险意识深入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对实习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识别监测、预防控制和处理,以达到有效化解潜在风险,促进学生健康、平安实习的目的。摒弃忽视安全教育的错误做法,将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提到事关稳定的战略高度,做到人人知安全,事事讲安全。
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安全教育,确保教学质量,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例如,定期开设安全教育、心理健康、职业道德教育等课程,保证足够的课时量,以及课程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把安全风险防范作为常识性知识在学生中普及;在学生中推广以饮食、交通、水电、校舍、消防、生活设施、传染性疾病、实习工具安全操作设施为重点的安全知识教育;针对岗位工作特点专门印制安全教育手册,搜集工伤事故、交通事故、财产损失等案例,图文并茂,便于学生学习;根据企业工作情境,安排安全事故应急模拟演练,包括事故报警、现场保护、安全施救等环节,提高学生自我救护水平和应急应变能力,教会其应对危险的方法和求助渠道,熟练使用各种安全工具及设备。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凡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方法都可以尝试。
3.2慎重选择实习企业,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
3.2.1深入考察,慎重选择实习企业。
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之前,要对拟实习企业的经营状况、业务范围、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用工制度、薪酬待遇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尽量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先进、制度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社会声誉良好的企业开展实习。考察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深入企业,选派适当人员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多方比较。遇到问题,与企业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与企业共同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实习环境。
3.2.2签订协议,明确校企权利义务。
在与企业达成实习意向时,应与企业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列明实习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实习报酬等基本要件,明确学生须遵循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安全事故的方案制订、及时处理、开展救援,以及事后的处理、安置、赔偿等事宜明确各自的责任,甚至可以要求实习生与实习企业签订协议,将工伤赔偿等重要权益予以明晰,直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另外,学生自行联系实习企业,应提醒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认真审查企业资质、资信情况,尽量签订书面劳务合同。如不能签订书面合同,口头协议应有第三人作证或有其他相关证据证明,并注意留存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务关系的凭据,如工资条、工作服、报销单据等。
3.3完善实习安全管理制度,贯彻责任落实。
3.3.1制度建设是保障顶岗实习安全的重要前提。
在顶岗实习工作中,学校是工作开展的主要责任方,应加强对实习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领导班子。在学校层面设立专门的职能处室发挥对顶岗实习各环节的监督、指导作用,规范管理过程,对历届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问题进行调研,从战略的高度引导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健康发展。在系部层面成立以系主任、支部书记、班级辅导员及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负责各系部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工作。
3.3.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实习安全的重要基础。
学校要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经验丰富,并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定期选派带队实习。明确学生实习工作的时间、地点、任务、工作标准、操作规范等,加强学生实习工作、生活的思想疏导,做好学生、学校、实习企业之间的协商和沟通,对实习工作进行全程的动态监控。另外,为了保证专业教师全力以赴开展工作,在带队指导实习工作期间,原则上不承担授课任务。
3.3.3贯彻落实是实习安全的根本保障。
制度建立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这也是最大限度地防范安全隐患的关键所在。能够实现“凡事有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考核必有效”的工作过程,从企业和学校两个方面加强学生量化考核,强化工作落实力度。在考核过程中,既要体现学生的“硬”技能,即业务操作水平,又要突出其品德行为、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团队合作等“软”技能的表现。
4.结语
顶岗实习安全是一项涉及企业、学校、政府、家庭等多个主体的系统工作,需要各方的共同协作,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不懈努力,建立起一整套顶岗实习的安全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解除实习安全的后顾之忧,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达到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朱丹.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7.
[2]朱程.高职高专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
关键词:校园安全 制度保障 机制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校园安全更是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基础,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立足点。笔者学校连续十余年获得“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得益于坚持将安全教育放在学校德育一个有机而突出的位置,坚持将安全管理融合在学校管理的每个环节,坚持抓实日常安全、强化重点时段安全相结合的策略,使安全保障贯穿在学校各项工作始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构建校园安全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全员全方位安全意识
1.普及全员全方位安全法规常识
通过始业教育、每月专题讲座、每周国旗下讲话、图文资料展览、校园宣传网络等多种途径,以校级、班级及寝室三层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法规纪律(包括交通消防安全、校纪校规、反及国防安全教育)、教育教学安全(包括校内活动课及实验课安全、室内防火、绿色上网、食品安全)等,全面普及师生的安全法规常识。
2.针对性主题活动,提升自我防护意识
校学工处、团委针对社会热点、重要节日,将安全教育与时政结合,展开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按照教育时间顺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3月份的“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4月份的安全生产与健康教育,邀请卫生行业专家给大家分享临床案例,用专业知识来守护生命;5月份的防震救灾演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月,引导大家关注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还针对青春期男女生开展性健康教育;6月份的安全月活动及禁毒防爱宣传教育,借助省禁毒示范基地学校平台,与禁毒大队、禁毒义工及社区禁毒人员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防爱教育。
同时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针对性主题活动,如《拒绝校园暴力与冲突》《让女生远离害》《提高警惕,谨防诈骗》等,让学生在真实事件案例教育活动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融合“心育”特色,提升学生心理调适意识
因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件正逐年上升,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已成为学校安全管理中最难防范、最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为此,笔者学校建设并成功申报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规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一次的心理测评,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同学,由学工处、班主任和心理辅导站老师联动家长共同对上述同学进行重点关注、深度交流,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疏导;同时对于一些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辅导,如对人际关系不良的新生进行《打开心门交朋友》团体辅导,情绪自控差的学生进行《Hold 住你的怒火》团体辅导,考前焦虑的同学开展《放松心情,快乐面对》的团体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及宽容,用自律、自爱、自尊、自强来激励自己。综合《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在体验中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心理技巧,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全员管理制度
成立W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订《海宁卫生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将领导值周、教职工值班、学生信息与巡逻队伍的力量有序整合,以制度为约束,用考核做手段,人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将全员管理落到实处。
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对全校教职工实行分层次安全培训制度。如管理处室和班主任层面强化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具体措施培训;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进行医、药、护职业中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培训;体育专业教师进行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培训;实验实训老师进行化学品危害及使用方法培训等。
2.实施分时段管理制度,把握管理重点
(1)以“三早”管理为基点,延伸教学时段管理。“三早”指的是“早读、早操和早集会”,其管理重点之一即班主任检查学生到位情况、观察学生身体状况、察觉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及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情况及时作出处理和信息反馈。这种管理模式延伸至每一节课和每一位任课教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课前点名,课堂中观察学生身心状态,有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学生在教学时间段时时有人管。
(2)以“三晚”管理为重点,带动生活时段管理。 “三晚”即“晚餐、晚自修及晚就寝”,在值周、值班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组建“学生巡逻队”,实施 “学生巡逻” 的自主管理模式,实行分区域管理,在学生密集的区域加大巡逻力度,有效预防了学生违纪及安全事件的发生。以“三晚”管理制度和模式带动其他生活时段管理,如学生离校返校时间段,保卫处、学工处对寝室、教室、活动场地不定期进行安全巡查,把握动态,跟踪整改;宿舍区的管理以生活老师为主导,辅以楼层长、寝室长和学生安全信息员,经常性地进行安全巡查,及时消除生活区的安全隐患,将学生中较严重的纠纷、矛盾及时反馈给相关老师;学生就寝时除了常规查房外还需要生活老师、寝室长两人签名确认,明确职责,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和原因分析
1.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
(1)大学生社交安全现状。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实践中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也被大大强化。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并不懂得该怎样与他人交往,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也缺乏安全意识。有不少的学生认为交友过程中发生的恶性事件是小概率事件,平时小心一点即可,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此事与我无关。
(2)大学生勤工助学安全现状。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调查中,接近90%的学生都参加过勤工助学,因此大学生勤工助学呈现普遍化、低龄化以及涉及领域广泛化的特点。但是对于大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的问题,有一半学生表示没有得到保障,甚至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表示曾有过勤工助学的受骗经历。
(3)大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现状。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最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色。教育部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安排学生半年以上的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活动。绝大多数学生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能型工作,需要用到各种专业工具、设备,由于安全教育不到位、工作尚不熟练等因素,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现状原因分析
(1)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较弱。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在家庭的保护和关注下成长,在面对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时,没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在交通、住宿、饮食、消防、诈骗等方面的安全意识较弱,法律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在社会实践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2)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如,国务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实习生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而非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所以大学生实习期间、勤工助学期间的权益保护在法律上处于一个空缺状态。
(3)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不够。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教育指导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组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进行紧密指导,避免“放羊”的状况发生。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管理对策
1.社会实践前应该做好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一堂课,包括安全防范常识、人际交往教育、应急处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针对不同的实践类型,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并针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面对的各种安全隐患,通过案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依法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可把社会实践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编制成册,让学生带在身边,随时阅读。
2.社会实践中应该做好过程管理
学校应该设立相关制度,做好社会实践中的过程管理。教师从大学生离开学校开始,通过到实践现场检查或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跟踪大学生的实践过程,并要求大学生每天写社会实践日志,这样教师可掌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态,解决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3.社会实践应做好安全预案和应急处理
为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学校要制订安全预案。预案应包括社会实践队伍管理要求,社会实践途径路线的注意事项,以及关于突发事件的明确的应对方法。
关键词:顶岗实习 监管缺失 安全管理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的文件中明确规定: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就是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全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按照各自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都组织了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践。
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监管的缺乏
学生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确实锻炼了技能,提高了能力。学校发现了日常教学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学生发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监管不足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了,尤其是学生安全管理还没引起学校、用人单位的重视和注意。主要表现为:学生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掉入传销魔窟,被抢被骗,交通伤亡,坐黑车,进黑店,难以适应学校到企业的转换,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暴自弃,与人无法沟通产生失落等等。
学生出现这些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和“心理安全”问题主要是各方面准备不足。一是企业准备不足。现在的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更多的是从自己缺人手,学生劳动力廉价的角度出发,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教学中,没有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安全管理方面除对学生的生产安全关注以外,其他方面没有,也不会花精力关注。二是学校准备不足。学校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基本上是对学生顶岗“工作”期间学习的管理,学生的安全教育、心理疏导没有跟上。而参加实习管理的很多教师根本就没进入企业工作过,也缺乏对学生实习企业所在地情况的了解,更缺乏带队管理的经验,顶岗实习前的安全教育空洞乏味,学生没有听进去,顶岗实习期间的巡回检查也主要是看看学习进度,听听学生和企业的意见,不出安全问题没人想到对学生进行安全“预防”教育。三是学生本人准备不足,适应能力差,沟通不到位让学生无法融入到企业中;社会经验不足,心智不成熟让学生无法辨别是非,自我防范;知识储备不够,能力达不到让学生抱怨、逃避,形成压力,导致心理疾病。
三、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学生安全事关重大,不仅影响学生个人人身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正常秩序乃至社会的稳定。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无论是由学院安排,还是由学生个人自找实习单位,还是由中介组织安排,结果是学生远离学校,远离教师,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社会,进入行业,进入企业。对学生而言,不只是教学场地的改变,更是学生心理的改变,自我管理的转变,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是正常的,但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
1.顶岗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安全责任教育,使学生明白顶岗实习期间的有关安全问题。
(1)邀请集中实习企业的技师为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请他们结合自身在生产一线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经历,针对生产操作安全、安全防护设备、触电安全、防火安全和环境与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讲解。
(2)邀请管片警察或法制校长就学生出行和住宿安全开展教育,用实际案例为学生列举出行时可能遇到的情况,介绍避免危险发生的方法以及危险出现时的应对措施。
(3)专业带队教师要根据顶岗实习的具体情况,为学生介绍实习环境以及实习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学校应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签订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明确学生本人、学校、实习单位的责任。
2.建立校企两条安全管理线,明确企业安全管理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建立学校和实习单位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
实习单位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让学生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带队教师驻企管理。对于实习学生比较集中的企业或地区,学校应选派社会经验丰富的教师住在企业,与企业一起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
4.系、辅导员、指导教师要通过网络、电话、QQ等方式定期与学生联系各个系院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挂到网站上,并提醒学生经常学习。
建立专业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实习生的顶岗实习状态,解决顶岗实习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指导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建立辅导员和学生经常性的实习信息通报制度。辅导员应主动与实习学生进行联系,每周用班级QQ群联系一次,每月用电话联系一次。
5.网上心理辅导。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面临新的环境,面临新的人际关系,面临毕业、就业压力,会产生心理纠结,这就需要有人疏导和解压,而现在的很多企业没有心理咨询师,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又不可能到每个学生实习的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疏导。因此,各个学校要积极运用校园网络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平台,成立专门的指导小组,利用网络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6.购买有关保险。保险虽然不能对学生的安全起到预防作用,但它是对学生出现安全问题后的补偿保障。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情况以及同顶岗实习单位协商的具体情况,由各学校组织实习学生自愿办理或由实习单位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
参考文献:
胡幸鸣,范建蓓.略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与督导[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作者简介:
关键词:信息安全;入侵检测;框架结构;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TP39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2-0110-05
引言
互联网的开放性为信息共享和交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作为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的传统集中式入侵检测系统由于固有的缺陷,即有效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方面都存在不足,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高速网络环境,尤其是面对分布式协同攻击时,它已显得力不从心。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如何建立具有分布式的入侵检测系统基本框架,并为检测系统的开发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一、设计思想
基于校园网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框架模型,其主要特征为“分布检测、协作分析、分布管理”。
各个监测域中的分析器互相平等协作,整个监测域内不存在单独的中心处理节点,目的是针对协同攻击的检测分析,有效地实现了检测任务的分布化。另外,在所设计的系统模型中,以层次式的体系结构为蓝本,针对层次式结构中分析器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系统的运行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提出了备份分析器的策略,引入了主备分析器的概念。
主备分析器的关系是当“主分析器”失效时,由“备份分析器”代替行使控制权,避免了系统的失效。在“主分析器”受攻击后的修复期间,“备份分析器”按对等式方式工作。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由于各管理域的相对独立性,增加了学习器功能部件,目的是使各管理域中的特征库能够智能升级并且处理协同式攻击。
二、系统特点
该模型框架基于校园网,其主要特点及功能性模块表述如下:
1. 分布式结构。因校园网络的出口流量比较大,所以在网络出口处安装的IDS设备不仅成了网络出口的瓶颈,而且IDS本身也无法处理如此多的数据。因此必须采用分布式的IDS结构,各区域中的采集器单独收集相应区域的数据,由区域分析器进行分析处理,处理结果交学习器进一步学习。
2. 误用检测。应用误用检测的方式来匹配攻击特征,依然是IDS 应用的主要方向,误用检测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特征库是否完善。在高校网络的应用环境中,特征库中必须包含足够多的攻击特征样本,否则误用检测功能则大打折扣。特征库中的样本值可以通过学习器不断补充,更新。
误用检测的实现方式是采用协议分析,检测是否有入侵行为的存在。将所有的攻击事件表示为入侵规则,将其存入特征数据库中,当采集到的数据与特征库中某种规则匹配,就说明有某种入侵行为发生。
3. 异常检测。异常检测主要是针对网络的未知攻击,是对误用检测的缺失性补充。
该系统模型采用基于网络流量分析。引入统计的方法为网络流量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并依据此模型检测网络流量的异常。因此,在采集网络流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为网络流量中的与时间相关的指标建立流量模型。其中,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消除由于作息时间而造成的网络流量的周期性波动,然后通过分析历史流量数据的特点为其建立合理的,流量模型。
4. 攻击源追踪。针对假冒源地址的分布式攻击,尤其针对恶意破坏等非法攻击时,攻击源追踪是必要的。通过攻击源追踪,可以有效锁定攻击者的来源,尤其对于内网攻击,应该能确定其大致物理位置。
伪造源地址来进行攻击是攻击者惯用的方法,因为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时,对源地址是不予检查的。比如,Dos攻击就时常伴随着源地址的伪造。该系统框架设计使用IP报文追踪的方式,利用路由器作为中间介质,逐步追踪到发送假冒源地址报文的攻击者位置。
5. 学习模块。定时收集交换不同管理域中分析器发送的异常数据特征模式,并存储到数据库中。目的是完备不同管理域中的误用特征库。
6. 管理模块。管理员作为一个独立个体,采用B/S结构的方式登陆到管理服务器。系统内置一个公钥证书服务系统,对管理员进行身份认证,认证合格的用户使用Https安全协议与管理服务器进行通讯,保障了系统的安全。
三、物理结构
系统在物理上主要涉及到三种主机,分别是采集器(Sensor)、分析器(Analyzer)和管理器(Manager)。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到,Manager控制并监测所有Sensor和Analyzer的运行状态(为了使上图看起来比较简洁,有些控制线没有给出)。由于考虑到Sensor的监测效率,所以在一个子网中可以安装多个Sensor,使其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做预处理工作。
通过被监测的子网网关端口映射的方法将子网的出入流量转发给Sensor,对于网络中存在的共享式拓扑结构环境,可以把网卡设为混杂模式来收集数据。同时可将校园网出入流量信息转发给另一台Sensor。监测的出入数据实时上传给主分析器,经过分析、筛选和统计,得到入侵检测结果,并发送给管理服务器。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服务器获得检测信息。各种主机的详细职能如下:
1. 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通过与分析器连接,获得警报信息,并且完成系统初始化配置管理。分析器和采集器的工作状态也由管理服务器负责监控。
2. 主分析器:主分析器接收到各区域采集器收集的警报信息,并对其进行聚合分析,而且分析器还可与其他管理域(这里我们把一个子网看作是一个管理域)中的分析器进行交互协作以检测大规模分布式攻击。
3. 备份分析器服务器:为主分析器服务器提供冗余功能,当主分析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时,自动切换到备份分析器。这样可以解决单点失效的问题。
4. 采集器:收集、过滤报文数据,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将生成的安全事件报告给所属区域的分析器。采集器中,应具备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采集器和分析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层次式的从属关系,不仅在一个管理域内可以对多个采集器进行管理,又便于分析器对多个分布式采集器所上传的数据进行提炼,以便及时地发现攻击行为。
5. 数据库:数据库主要用来存储各种数据,如入侵事件描述、入侵特征、检测规则等。数据库在入侵检测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涉及到事件之间的关联分析,还对入侵特征和规则库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6. 学习器:管理并升级各个域中的特征库,处理协同式攻击。
四、分布式IDS模型框架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框架,如图3所示。该模型框架具有如下几个要点:
1. 不存在单点失效,基于网络的检测系统和基于主机的检测系统二者分离,但又各司其职,不会因为某个系统的异常,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2. 多个采集器分散在不同位置(同一子网内),不仅可以检测内外网之间的通信,还可以检测内网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提高了整个内网的安全性。
3. 采用基于网络的分析器报警,不仅可以加强入侵行为监测能力,还可以对主机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4. 各管理域的分析器定时交换信息的学习功能能够有效地进行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自主学习。
五、分布式IDS关键组件实现
1. 设计标准。为了便于同一管理域或不同管理域功能部件之间的信息交互,采集器、分析器、学习器的接口要遵循统一的标准。一般而言,每个功能部件都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互动接口等三类接口。为避免数据格式的转换,输入输出的数据格式应该保证一致。分布式IDS功能部件设计模型如图4所示。
2. 采集器的功能结构。采集器的功能结构如图5所示。
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数据,数据筛选模块将无用的信息过滤掉,接着对数据进行分类,合并同类数据信息,在合并的过程中又可以去除一些冗余,之后判断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要转换成统一的格式,最终生成事件传递给分析器。
3. 分析器的功能结构。分析器的功能结构如图6所示。分析模块是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组建,借助特征库完成对事件的分析和处理。
特征库是否完备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为了弥补误用检测的不足,这里引入了基于流量分析的数据检测模型。如果被检测的事件认定是攻击,则产生报警,否则,给出怀疑度。分析模块是否将怀疑的数据给关联模块进行数据融合,要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决定。数据融合模块是要集中各分析传送上来的可疑事件来判断是否存在分布式攻击。最后分析器将所分析结果送至管理器。
4. 学习器的功能结构。分析器首先对进入网络的数据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异常,则报告给学习器。学习器应具有不同管理域的特征标识,通过学习,自动更新各个管理域的特征库。下面是学习器的功能结构,如图7所示。
5. 管理器的功能结构。管理决策模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尤其在分布式协同工作时,该模块负责相关组件的有序运行,检测分布式攻击,进行入侵追踪。管理决策模块处理分析器送来的警报事件,根据制定的策略做出响应,如果对事件不做出响应,则将其传递给管理员。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进行系统的配置和管理,并且可以查看系统的运行状态,必要时,可以做出手工的响应。管理器的功能结构如图8所示。
6. 攻击源追踪的功能结构。攻击源追踪子系统分为追踪控制模块、报文记录模块和追踪执行模块,其整体框架如图9所示。
追踪控制模块是整个子系统的核心,配置和指挥报文记录模块和追踪执行模块的行为。报文记录模块对数据报文进行记录,追踪执行模块执行追踪功能。要完成攻击源的追踪任务,三者之间必须要协调工作。
尽管网络攻击者可以通过伪造IP源地址对目标来实施攻击,但是有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一个数据报的发送者很难改变数据报经过一系列中间转发节点。然而追踪子系统恰恰就是利用这点找到攻击源的。
结语
对于整个网络和网络资源来说,网络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对提高整个校园网的防护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被动管理到主动防御管理使得安全管理层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关于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实际应用目前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普及程度,但随着网络应用的进一步深化,伴随着用户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普及和应用会逐渐融入市场。
参考文献:
[1]罗守山.入侵检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唐正军.入侵检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安宁,杨义先.大规模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框架结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4.
[4]史卫军,马建峰.基于入侵检测理论的系统安全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14-39.
[5]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Technical report,James P Anderson Co.,Fort Washington,Pennsylvania,April 1980.
[6]D.E.DENNING,“An Intrusion Detection Model ”,IEEE Transaction on Software Engineering.1987,SE-13;(2):222-232.
[7]王强,蒋天发.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8):154-156.
[8]胡大辉.一种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
[9]宋继军.校园网中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设计[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6,(3):40-43.
[10]黄梅珍,邱志宏.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在校园网络的应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71-75.
[11]赵宣.基于对等结构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沙:中南大学,2007:24-32.
[12]林龙涛.高速网络环境下入侵检测系统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7.
一、女生宿舍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女生宿舍是人际关系矛盾集中的场所
作为以95后为主力军的高校女生宿舍,突出的安全问题之一就是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频发。据调查,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集体生活的经历,加之受地域、文化、家庭、教育的不同,以及女生普遍存在的思维活跃,但缺乏合作,心理敏感,情绪多变等问题,使得在人际关系相处上表现各不相同。以物流管理系为例,在半军事化管理中,宿舍管理作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学会宿舍内务整理恰巧成为了学生迈入大学后的第一个挑战,众多的女生在渴望宿舍能够成为最舒服的生活场所时,因在宿舍内务卫生打扫和分工上出现分歧等问题,又会表现出担忧和焦虑,加之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宿舍成为人际关系紧张和矛盾频发的场所,不安全因素就此产生。
(二)女生恋爱交友问题是引发宿舍安全问题的诱因
不正确的恋爱观和盲目的攀比心理导致女生在恋爱和交友中的一些行为或想法成为宿舍出现不安全行为的诱因。首先作为步入高校的女生大多渴望恋爱,重视感谢投入以及自我感受为主的体验。二是恋爱动机简单化,宿舍成员之间的鼓励或者攀比、调侃或讽刺,需要爱或者被爱都可以成为谈恋爱的缘由。三是不成熟与不稳定性,陷入热恋之中的女生,往往依赖恋爱对象,对于自己感情缺乏理智的思考出现冲动。有些女生因恋爱问题受到挫折会出现情绪低落,难以自拔状态,诱发心理问题,无法完成学业严重影响生活。因此因恋爱问题出现夜不归宿或者擅自离校的,心情不好哭闹的,影响宿舍其她同学,自毁自伤的,引发男生矛盾而动手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女生宿舍存在的安全用电隐患问题
女生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情况多发,安全用电管理则成为是宿舍管理的不可忽视的重点,违章电器主要为电吹风、电夹板、电锅、电暖手宝等,而冬季更是使用违章电器的高发期。其次是宿舍内热水器使用的安全隐患,表现在学生未断电的情况下使用热水器。手机、充电宝、笔记本等电子产品在宿舍内的使用频率最高,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充电设备的安全,插排质量问题、多项用电设备同时工作等情况都是存在的安全用电隐患。
(四)女生宿舍内的常见的其他安全问题
除了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之外,学生留在宿舍的时间是最长的,女生在晚上突发疾病的情况会特别明显,一旦救治不及时就有可能出现不可预估的后果。此外,由于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在节假日期间,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以学生装扮混入宿舍楼内进行推销或者盗窃,导致女生上当受骗的丢失财物的情况也多有发生。
二、女生宿舍安全管理的实践做法
(一)规章建制,建立健全安全培训和管理机制
女生宿舍的安全是学生工作中关键、薄弱、敏感的环节,也是最难管、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女生的安全稳定与否,决定了整体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首先在女生宿舍方面要贯彻“女生安全无小事,抓好小事保安全”的安全宗旨,加强组织领导,把女生宿舍安全工作抓牢抓实,定制度、讲方法、重教育、有预防、勤监督、严考核。其次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如《关于女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关于学生宿舍使用违章电器的处罚条例》、《关于女学生宿舍安全隐患的应对措施》、《关于女生宿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制度促安全。再次开展以系部、班级、宿舍为主的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如应急消防演习、应急救护培训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逃生和急救技能,提高自救和救护能力。
(二)多措并举,创新女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注重培养女生树立“我的安全我负责”、“校园平安我承诺”的自我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注重以持续不断的正面教育,在每月一次安全主题团课时间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的案例形式,同时开展以交流谈心、集体讨论、典型发言、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女生正确处理矛盾纠纷,教育警示女生遇事要冷静学会谦让,把安全意识作为一种个人素质去培养;组织开展以“女性就业观、恋爱观、人际关系交往、心理和生理健康”等为主题的女生讲座,让女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分析,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做一个阳光女大学生,系统的开展女生安全教育。此外女辅导员在做好女生的教育工作中,针对不同班级的女生、女生委员、女学生干部开展深入宿舍的谈心工作,也是帮助女生解决思想问题重要途径,心贴心的交流在加强女生思想教育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六级管理模式,发挥两支学工队伍作用
根据女生多,难管理等特点,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了六级管理体系,分别为:一是系领导为决策领导层,负责全系学生的宏观教育和管理,组织召开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周例会和月例会,通过例会总结布置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二是辅导员班主任为教育管理层,主要是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要求,结合班级实际认真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特别是重点加强班级女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三是住楼辅导员为组织指导层,主要对学生会女生部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同时密切关注女生的思想动态,负责对女生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组织等工作。四是学生会女生部为检查考核层,主要负责宿舍楼内每日例行检查和考核工作,对宿舍内使用存放违章电器,管制刀具,抽烟,酗酒,晚归及夜不归宿等违纪行为的检查和考核工作,维持就寝秩序。五是班级女委为贯彻执行层,女生委员是班级女生寝室和女生部之间信息传达的重要桥梁,女生委员的责任、服务、沟通是协助女生部开展工作的良好保证。六是宿舍长为具体实施层,宿舍长每天负责本宿舍的安全、卫生自查、督促、上报等工作,既是信息员、管理者也是具体实施者。通过落实各级责任,明确分工的六级管理模式成为在女生宿舍安全管理上的重要法宝。
(四)打造优质服务团队,助力精品活动开展
以提升女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女生文化活动。以打造宿舍成员“家”的共同归宿的集体理念,促进形成宿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宿舍管理寓于宿舍文化建设之中,组织开展以活跃气氛、培养情趣、增强体质为主要内容的女生特色文化活动,通过每年一届的女生节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陶冶情操,让女生度过一个缤纷灿烂的大学生活,极大促进宿舍安全管理。此外以打造一支吃苦耐劳、工作精细、甘于奉献的女生学生干部队伍为标准,建立沟通平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学生会女生部在女生宿舍安全管理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女生部以“学生满意度”为目标,设立了“女生部意见箱”、“心语箱”、“女生信息公告栏”,充分接纳意见和建议完善宿舍管理体制建设,畅通渠道、及时掌握女生思想动态,了解女生的诉求,帮助女生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事事有反馈,人人有监督,以高质量的服务让广大女生感到从上至下无微不至的关怀。
三、总结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Internship Standards Research Program
LUO Dayo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226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of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professional post effect,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immin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ost. In this paper, for the study and formulation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standard provides program guidance, has certain theory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ternship;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方案制定的意义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符合顶岗实习岗位要求的岗位数量较少;(2)老师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不足;(3)老师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到位;(4)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不够。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因此,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效果,必须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本文为制定高等职业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了方案指导,本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国内外在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发现顶岗实习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从中找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理论,拓宽研究视野,提供研究思路。归纳总结当前国内外在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访谈交流法。针对理论研究分析出的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的办法。(3)问卷调查法。通过理论研究和交流访谈,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设计问卷调查表,在教师中、学生中和企业现场指导教师中开展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提供依据。
3 研究内容
3.1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学校现状调查研究
(1)根据研究目标选择调查样本学校,设计问卷与调查方式及内容。(2)深入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有效性,高职院校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安排到位情况,学生本人对顶岗实习生的认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3.2 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现状调查研究
主要就实习的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态度,顶岗实习企业希望的目标、顶岗实习企业管理的难点企业对顶岗实习的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动力、校企合作的障碍等问题调查。
3.3 校企合作机制建立问题研讨
通过召集教育专家、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建立的方法、保障体系等问题研讨。
3.4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分析研究
(1)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前续工作环节。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素质教育、文化浸润等方面分析。(2)分析研究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职业认知适应期,技能熟练波动期,心理稳定成熟期,情绪倦怠浮躁期等方面分析研究。(3)分析研究顶岗实习后续管理工作环节。主要从及时总结、奖惩分明,树立榜样、传承优秀,以赛促学、巩固成果等方面分析。(4)分析研究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流程关键节点。从学生实习分配环节关键点,实习过程管理环节关键点,后续管理过程关键点等方面分析。
3.5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分析
主要从管理主体,顶岗实习学生身份,实习地点,管理时间,管理内容等方面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
3.6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研究
(1)顶岗实习的实习质量分析。通过对调查样本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分析顶岗实习的质量。(2)顶岗实习校方管理现状分析。从实习阶段教学全过程系统性,培训教育及时全面性,校企合作机制有效性,实习基地选择的科学性,师资选派和管理情况,兼职教师管理学生的体制,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等方面分析研究。(3)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质量评价分析。
3.7 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的构建
(1)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内涵研究: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2)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研究: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和校内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对顶岗实习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进行研究。
3.8 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1)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研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准职业人。因此,在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时应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研究。(2)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研究:采用学生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统一在一张评价表中进行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实习实训标准进行评价,构建高职院校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考评表。
3.9 研究制定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
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该标准吸取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该标准应有利于安全技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标准应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该标准应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该标准应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4 实施步骤
4.1 项目申报阶段
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项目申报书,进行项目申报。
4.2 项目研究的准备阶段
充分利用图书、报刊、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尽量多有用的理论文献资料理论学习,集中课题组成员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及时掌握最新教研动态和相关资料,为本项目找到理论依据,以及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具体做法。
4.3 项目调查、探索阶段
通过问卷、访谈调查全国范围内部分涉及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相关高职院校,分析、研究目前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制定解决方案。
4.4 项目实践阶段
(1)以本校学生为实验的载体,对初步形成的高职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进行实践。(2)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各班学生顶岗实习,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3)形成实践结论,形成阶段报告。
4.5 项目完善阶段
(1)将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本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推广,进一步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效果。(2)完成最终成果报告,并提交报告。
4.6 项目结题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所有的项目研究资料,做好结题的申请准备工作。(2)申请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5 预期成果
(1)研究分析找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顶岗实习效果欠佳的原因。(2)研究分析清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从顶岗实习前续工作、顶岗实习过程、顶岗实习后续工作等方面研究得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流程。(3)分析研究得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4)研究分析得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特点。(5)构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校内标准体系。研究得出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内涵,校内实习实训标准体系的评价方式。(6)构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体系。研究得出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指标的内涵,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标准评价的实施方法。(7)研究制定出高职院校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标准。该标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吸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符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条件,适应我国安全生产企业实际条件,具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就是制度大而全、虚而空、不健全,不适用的问题突出,人员管理极为混乱,制度得不到落实。一是管理制度上存在严重的缺失,个别制度缺少或与上级文件要求相违背,如客运段没有运输安全奖惩办法和安全信息分类标准,只是一个绩效管理办法全部代替了上述文件。二是人员管理混乱。存在着大量的岗职不符、出工不出力,私划、乱划考勤的现象突出。三是应急处置上存在严重不足。没有针对库内看车发生火灾的问题制定应急处置办法,存在的严重的管理失误。
2.两纪松散。一是现场两违问题高居不下。1-5月份,上级(安监系统)检查信息199件,其中 A类157件,占78.7%;B类42件,占21.3%,平均每月近40件信息。二是群体违章违纪问题突出。库内以及折返站存在不按规定位置休息等行为,在现场中仍然大量存在。三是惯性两违、倾向性问题突出。仅1-4月份,上级部门和我段共检查这些问题就有371件之多,而未加锁列车各室门、早退场等较严重的问题又占了近一半的比例。四是长期存在的两违问题很不到有效解决。尤其是从前年保洁移交生活段管理以后,由于管理上的不理顺以及保洁职工队伍年龄普遍偏大、老弱病残多、外劳返岗人员比较集中等客观因素,保洁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一直是困扰全段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3.过程失控。一是过程控制“两层皮”。简单地把过程控制看成了工作留有痕迹,而没有真正体会过程控制的实质。二是职工自我约束能力差。职工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做不到“干部在与不在一个样”,明显存在看着干部的行为,作业随意化,远远达不到自控的要求。三是干部作用不挥发。部分干部没有认真地去深抠每一个细节,去认真地盯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点。浮在上面,不能深入现场,不能正视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状,干部责任意识严重缺失,致使现场处于失管状态。四是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无论是职工的现场作业,还是干部的检查巡视制度,在现场都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尤其是一些定量检查和定时检查没有按要求落实。段级干部的巡视检查由于时间单一,已经被职工摸透了套路,根本就起不到监控的效果等等,造成对现场的失管、失察。
二、采取的措施
1.全面开展安全“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改”活动。一是组织全员开展大反思。由班子成员带头,组织全段职工讲教训、谈体会、论危害,全面查摆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深打安全第一思想烙印。二是全面开展安全风险研判。组织全段各部门、车队、车间对各管理和作业岗位风险责任制进行全面细化,制定了段级安全风险控制表,确立了段级安全风险点21个,车队(车间)级安全风险点68个。印制下发了包括列车长在内的共计34个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卡。三是全力整改安全管理问题。由班子成员牵头,逐项制定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采取“日分析、周汇报”的形式,持续跟踪整改情况。同时,加强了自查问题的整改力度,先后下发各类通报15个,对50多名责任人按规定进行了处理。
2.大力强化现实安全控制。一是全面加强现场检查监控。按照“班子包块、科室包项”的原则,从系统负责、专业负责角度,全面细化实施干部包保检查和写实制度,组织全段干部大下现场,集中发现和整治现场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现场写实的方式,对干部的工作轨迹进行跟踪,将干部作用与业绩考核相挂钩。二是集中整治职工“两违”问题。对干部纪律做出了九条硬性规定。出台了《库内停留车相关人员作业硬性卡控措施》,对保洁人员库内作业违章违纪行为提出了明确的处罚要求。
3.狠抓基础制度建设。一是出台了《哈尔滨客运段运输安全生产奖惩办法》和《哈尔滨客运段安全信息分类标准》,重点对运输生产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的奖惩标准进行了重新规范。二是修订了《哈尔滨客运段堵漏保收奖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将堵漏保收奖金全部奖给生产一线班组,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三是规范了《领导干部包保检查制度》,对领导干部包保的范围和职责进行了重新的规范,强化从安全生产以及人员稳定一包到底责任的落实。四是出台了《特殊情况下干部上岗制度》,对列车大面积晚点、发生事故等16种突况要求干部第一时间到岗到位,参与协调组织工作。五是规范了《旅客列车库内(折返站)看车管理办法》,对原制度中的看车人数、看车程序等项点进行了重新修订。六是建立完善高铁管理制度,制定了《和谐号动车组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置预案》。
4.全面理顺劳动生产关系。一是集中整治岗职不符问题。共清理规范工人职名岗职不符人员130多人,干部职名岗职不符人员11人。同时,将各车间、车队管理的长病停薪及经劳鉴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在岗人员150人交由劳人部门统一管理。二是合理优化劳动组织方式。对调度室、派班室、门卫等实行轮班间歇制职工的工作地点、倒班方式、间歇时间进行了重新规范;成立了库乘分离质量鉴定组,对各次始发、终到列车的卫生标准进行全面的验收,解决卫生整备质量不高和信誉交接、不交接的问题。
三、几点思考
1.只有切实解决职工期盼、关注的问题,才能凝聚人心。职工是推动铁路发展的根本力量,依靠职工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只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发挥职工的创造性。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必须做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思想工作”相结合。我们通过为职工解决大量生产工作中的困难,得到了广大职工的一致认可,职工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爱岗敬业意识明显增加,职工两违明显下降。
目前,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以专业和班级的为主,学生公寓为辅的组织管理形式。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对学生公寓内党员、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没有深入,而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将管辖区域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按照学生公寓管理实际需求及特点入手,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针对公寓工作中的活动开展,信息数据采集,安全管理都有较好的管理作用,能将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入。针对目前学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实际情况,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和研究,初步形成了学生公寓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
一、公寓安全管理存在的现状及原因
(一)人身财产安全
近年来由于学校扩招学生增多,导致学生公寓的治安管理方面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学生自我防盗意识不强,公寓防盗设施不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学生公寓失窃事件频频发生。且被盗财物主要集中在现金、手机、电脑等不易查追查的物品,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在社会上对学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公寓内学生们在寝室的集体活动主要集中在聊天、上网、打牌甚至喝酒聚会,导致酗酒、赌博、打架、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和群体性哄闹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给给公寓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二)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是学校公寓安全管理中重点。由于学生的消防意识不强。很多学生在寝室内甚至床上抽烟;为了熄灯后上网、打游戏,在寝室内私拉乱接电线;在寝室内使用热得快、电饭煲、电热毯等大功率用电器,使公寓消防安全危机四伏。另外由于部分学生恶意损坏公寓内配置的消防设施,如:应急灯、安全疏散标志等,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心理健康安全
少数学生由于家庭、成长等环境原因导致他们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并且这一情况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学习和生活中随时会突发,预防和管理难度大。同时,还有少数学生存在情趣贫乏、心里孤独、情绪烦躁等方面的心理亚健康症状,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甚至存在由于心理问题而在学生公寓内引发自杀、自残等安全隐患。
(四)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公寓安全管理隐患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不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学生社会视野更加开阔,但是其安全意识却有待加强。由于学生自我保护和保管能力明显不足,防范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给公寓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对与自己不相干人员的不闻不问,看见有人违规或犯罪的行为也漠不关心,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学校在公寓安全管理中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不健全,造成对公寓内信息掌握的不及时,也是造成公寓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公寓学生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的思路
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公寓所处地点不同和公寓楼自身特点,将全校的学生公寓按楼幢划分成若干网格,由学校宿管中心统筹,后勤和保卫部门配合进行管理。每单独一栋楼为一网格,每个网格下设立一级网格长、二级网格长和三级网格长,每三到五个网格组成一个片区,设片区长。片区长由宿管中心人员担任,一、二级网格长由辅导员担任,学生担任三级网格长。网格划分思路:在每一一级网格内,将10-15个宿舍划分为一三级网格,每8―12个三级网格组成一二级网格,每个一级网格分别安排后勤和保卫部门人员负责联系。通过网格的建设,明确责任,将公寓管理的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三、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一)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依托网格层级划分,逐层实现信息传递和收集。由最小网格单元的各寝室提出需求或服务请求,反到三级网格长或二级网格长,再有二级网格长将信息进行整理后反馈给一级网格长,最终由一级网格长向学校宿管中心反馈,各级网格长是信息反馈和传达及公寓管理的关键节点,要求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各寝室所提出的建议、要求等汇总后反馈并将学校或者公寓内相关信息及时快速传播。作为各级网格长还需全面的掌握所管辖网格学生的信息,包括寝室数量、人员、有无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等等,并做好信息的及时跟新。各级网格长对于在公寓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在权限范围内的及时处理并汇报。
(二)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管理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的顺利进行,公寓安全管理网格化建设需要有队伍、物质及制度的保障:
1.队伍保障,首先,强化角色定位,突出各级网格长综合管理服务作用。其次,制定三级网格长队伍的选拔制度,保证学生组织和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和威信,同时还要制定好网格管理队伍的换届制度,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2.物质保障,公寓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要完备,比如公共活动室,会议室,心理沟通室等便于学生与公寓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3.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网格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对各管理网格的职责进行明确,制定网格管理的片区长职责、网格长职责和寝室长职责,规范日常检查和走访工作,实现分片包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公寓管理规范和标准。并且需要打破二级学院管理概念,实现大学校管理体系,实现统一统筹安排。
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关系重大,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做实、做细、做好,学生公寓安全工作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关系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学校必须不断加强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学生公寓的安全,为广大学生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黄飞凯. 高校学生公寓网格化管理研究[J].企业研究,2013年10月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91-02
在高职院校当中,实训基地是开展学生技能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场所。特别是化学类的实验实训基地,因为会使用许多具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只要使用方法稍微使用不当,就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使师生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随着如今高职院校课程的不断拓展,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以及使用次数不断升高,安全问题也更显重要。在当下社会大安全体系的发展趋势下,研究和探索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对策,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
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各项试验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各项试验当中,由于要使用不同的相关仪器以及化学药品,多发安全事故。据有关调查,在工科院校出现的安全事故当中,由电的使用不当所引发的占35%左右;源于爆炸、火灾的事故占43%左右;而出于机械事故占8%左右。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化学实训基地而言,其主要的安全隐患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路隐患。对于化学实验实训基地来说,已经装好的供电线路基本上是不做改变的。然而,随着新仪器与设备的不断购置。而新设备对供电线路的要求又各不相同,很可能出现原有的供电线路满足不了新设备的需求的现象;原有的供电线路也可能出现老化或者漏电的现象。
(二)化学药品的隐患。化学实验实训基地当中所涉及的化学药品种类众多而且数量也巨大。各种不同的化学药品在性质上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易挥发、有的易燃易爆、有的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一旦在储存、管理、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将极易引起爆炸、火灾、中毒等严重的安全事故。同时有些仪器在使用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类似氢气、甲烷等气体,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再者,实验实训基地的人员流动性大,时间也不固定,这也加大了对各种化学药品管理的难度。
(三)设备操作的隐患。在化学实验的过程当中,经常要求使用到高温、高压以及高功率等来满足化学实验的反应条件。所以,在使用创造这些条件的设备时,很可能会因为对设备机器的操作不当而对人身造成伤害。
(四)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隐患。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当中,经常会使用酒精灯这类有明火的化学仪器,而一些化学药品又具有遇到明火易燃易爆的特性。在我们做化学实验的过程当中,有些人员由于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导致操作失误或者不按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从而造成安全事故。而在目前的很多实验实训基地也缺乏类似灭火器、喷淋装置等安全防护措施,或者由于长时间没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使得在出现紧急事件的过程中,安全防护设施无法使用。
二、健全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对策
(一)立足整个社会大安全体系,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安全问题历来都是非常受国家重视的。经过国家多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国家监管,行业管理,单位负责,社会监督”的社会大安全体系。高职院校在这套体系当中属于单位负责这一块。所以,高职院校做好自身的安全管理,对于社会来说就是一份相当大的贡献了。高职院校的安全职责除了遵守国家的规范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对师生等人员意识上的教育。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开展诸如消防训练、应急演练等演习。
(二)加强实训室管理标准建设。化学实验实训室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它涉及面广,每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到,这项工程虽然复杂,但是它确实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切不可马虎大意。加强实训室管理标准的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设置相应环节的负责人,做到一一对应,专人专项负责各个方面的安全检查措施。落实到每一个房间、每一瓶试剂、每一个开关等细节,从而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并且还要将实训安全工作纳入高校各教职员工的考核当中,这样才能使得各部门、各人员充分重视。
(三)加强实训室安全设施建设。在建设实验实训室的前期,就要将安全问题纳入其中。比如消防栓、灭火器等基本配置切不可少。而且,建设化学实训室所使用的材料也要采用耐腐蚀、防滑等针对化学药品特性的材料。在实验实训室当中,明确标好废水、废物的统一处理方式。而在对相对较老的化学实训室进行改造的时候,也要定期的检查线路、排气装置、消防设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同时也应该多加一些相应的安全设施,对一些危险的化学药品进行标明,并且在每个化学实训室都应该设置专用的逃生通道以及安全区。
(下转第115页)
(上接第91页)
三、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在化学实验实训室最重要的就莫过于化学药品的管理问题了,这里将其单独列举出来。并且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性地对于危险化学药品的操作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一)制定应急预案。对于危险化学药品可能产生的诸如爆炸、中毒、着火等情况,都要对应设置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二)确保规范操作。在进行试验之前,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试验的时候必须要将各药品的特性说明清楚,并且老师亲自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清楚试验流程,并且加以细心指导。
(三)防中毒。对于中毒,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皮肤和呼吸道。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当中,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试验,合理使用药剂。绝对不允许用口尝、直接用鼻子闻气味等方式来检测化学试剂的特征。而且,在试验结束之后,必须要用肥皂将手洗干净才能离开。如果学生感到不适,应该立即向老师反映,不能怕老师责罚而闷不做声。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40
1造成人员危害的不良因素
1.1工作人员自身因素:工作人员的自身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工作人员对操作常规、工作态度观念不强;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不能有效地利用防护用具来很好的保护自己;没有形成很好的防护意识与行为习惯,都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特别是下收组,负责全院各科室使用并可回收的物品,工作量大,手套经常破损。每天接触这些物品,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很大,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1.2生物因素:临床使用后受污染的医疗器具都携带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许多物品带有血液、体液和其他污物,使用单位往往未作初步处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清点、去污、消毒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损伤及污水溅到眼、口、鼻、黏膜,器械损伤率较高,有的还带一些针头、刀片等锐利器械,有刺伤的可能,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BV)、丙型肝炎病毒((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1.3理化性危害:高温、潮湿、噪音、辐射、粉尘及纤维絮等物理因素是工作人员每天都必须接触的。高温环境操作,易发生中暑、烫伤;洗涤区的潮湿加上冬天的寒冷环境可使工作人员患不同程度的风湿类疾病;噪声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听觉器官的损害;折叠包装敷料等产生的纤维絮、粉尘,长期吸入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紫外线直接照射可导致皮肤、眼睛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对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物体表面的消毒,经常使用含氯消毒剂、洗涤剂等化学物质,对皮肤黏膜、眼睛及呼吸道都有刺激性,极易通过吸入、皮肤接触而产生危害。
1.4生理性及社会性危害:下收下送、灭菌装载搬运重物、长期站立操作等,容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下肢静脉曲张、腰部损伤等。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是服务于临床无直接创收,长期以来待遇不如临床科室,而且工作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职业危害因素较多,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易导致心态失衡。
2安全防护措施
2.1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对回收污染物品一律以传染性物品对待,防患于未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了经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收集有关安全防护信息,每月组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学习,每月理论考试1次,并做总结,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掌握防护方法和措施,减少不安全因素。科室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
2.2预防器械伤害: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回收及处理前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工作中要谨慎、小心,动作要轻、慢,坚持戴手套,克服怕麻烦和侥幸心理,手套破了及时更换。取锐利器械时用血管钳、镊子进行操作。如果在清洗、包装时被锐利器械刺伤时要马上进行伤口处理,轻轻挤出伤口血液,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再用3%碘伏消毒,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溅到脸上、眼睛时,用洗眼器冲洗10分钟。消毒供应中心全体人员都应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2.3手工清洗时防护措施:正确戴帽子、口罩、面罩、护目镜、双层手套,穿防水衣、防水鞋。清洗时在水下操作,防止产生气溶胶。戴、脱手套前、后正确洗手,安装方便、适用的脚踏式水龙头、使用一次性纸巾,取消重复使用的擦手巾,并配备足够的快速手消毒液,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但也是平时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应加强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正确掌握洗手方法和洗手时机。每个月对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抽样监测,纠正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洗手质量,确保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效果。
2.4化学因素的防护:超声清洗时随时盖上盖子。紫外线消毒必须是封闭空间,人不在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分钟后才能进入,应尽量安排在下班后人少时。消毒过程中如必须进室取物,应关上紫外线灯。
2.5物理因素的防护:高压蒸汽灭菌器要由培训合格的消毒员负责,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压力未降到0以前不能开门,开门时不要面对锅门,应站在门后或门旁,以防锅内涌出的热汽烫伤,夏季最好不要手臂,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灭菌物品出锅后必须冷却30分钟才能卸载物品。按规定定期维修,保证各个阀门、排汽管道的良好状态。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前安装隔音板,可降低一部分噪声,为了减少噪声,操作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避免长时间的噪音对人员的损害。
2.6配备设备:配备洗涤装置、高压水枪、搬运车、运送车等仪器和设备,尽可能减少手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工作人员的运动性伤害。通过空调系统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各种敷料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用材料,减少制作过程所产生粉、纤维絮在空气中的漂浮,保证工作环境的洁净。
2.7正确使用消毒剂及洗涤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消毒剂、洗涤剂的配制方法和注意事项,在配制使用消毒剂、清洗剂时,应根据不同消毒剂或洗涤剂的特性,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避免溅到眼睛、皮肤或吸入呼吸道致伤害。配备有盖的消毒容器,使用时应注意加盖,避免消毒剂散发于空气中,长期吸入,引起呼吸道伤害。
2.8锐器伤的防护: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粗心、注意力分散、警觉性不够、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教育工作人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熟练掌握各种锐器的操作技术,减少不安全操作。使用耐刺容器收集锐利器械,清点、清洗时坚持习惯用持物钳夹取,戴手套操作,使用容器盛装器械传递,保持工作区光线良好,降低误伤几率。同时,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合理排班,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通过经常培训和抽查提问,使工作人员均熟练掌握锐器伤的应急处理措施,减少刺伤导致感染的机会。
工作人员加强业务方面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防护能力。严格遵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增强了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积累并总结经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分管领导足够重视,勤于监督,使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更规范。
参考文献
[1]俞茹云,周俐.临床护生职业危害行为认知情况调查及措施分析[J]. 江苏医药. 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