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儿童保健职责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基本情况
区面积75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10个乡镇、2个街道、179个行政村、20个社区,总人口约42多万人,其中0-6岁儿童约3万人。全区现有9个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平民医院、华侨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管理中心、消杀站),10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1个村卫生所。区妇幼保健院编制40人,现有在职人员32人,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妇幼保健人员26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215人。
年我区上报总人口数为428698人,出生数为4136人,出生率9.65‰。其中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96.1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69%;6个月母乳喂养率94.15%;5岁以下儿童死亡上报27例,死亡率为6.53‰;婴儿死亡上报20例,死亡率为4.84‰;新生儿死亡上报15例,死亡率为3.63‰;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为0。
通过贯彻实施“一法两纲”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新“两纲”要求,目前我区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妇幼保健人员不足;2、服务意识不够强,儿童保健观念滞后;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的目的和指标
通过实施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加强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规范化建设,加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0-6岁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管理,提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完成“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具体工作指标:
1、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达95%以上;
2、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0%以上;
3、高危儿筛查率3%以上;
4、高危儿管理率100%;
5、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9‰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降低到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9、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10、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
1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
12、出生缺陷发生率8‰以下;
13、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以下;
14、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
15、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5%以上。
三、项目的组织领导
成立区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有关部门安排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
四、项目的职责分工
(一)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区妇儿工委办职责: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有关政策及措施,协调有关部门根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各级妇联做好相关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区财政局职责:为做好项目执行提供资金保障。区教育局职责: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师生健康体检、安全防范、疾病防治工作。区民政局职责:把好婚前检查关,开展贫困儿童民政困难救助。区人口计生局职责:重点掌握流动人口对象,及时了解流动人口服务对象的流向。区卫生局职责:(1)管理本辖区内的儿童保健工作,负责制定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2)抓好各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建设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3)组织区围产协作组对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4)向广电中心和报刊等新闻媒体提供宣传和公益广告内容。区广电中心职责:每月免费播出一期有关儿童保健知识,结合有关事例,定期开展儿童保健方面的宣传。区公安局职责: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和保护权,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分工
1、区直各医院: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要求,设立高危孕产妇门诊,由主治以上医师负责诊治,接受基层高危孕产妇的转诊,重度高危孕产妇须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治,按规定完成好填写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分娩后应及时完整记录孕管卡的分娩情况,并立即将出生信息录入电脑,将孕管卡寄到区妇幼保健院或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产后访视。发现危重孕产妇擅自离院,应立即通知区妇幼保健院协助跟踪追访。
(2)建立多学科参与的产、儿科危重病人抢救小组,负责院内外重症孕产妇、儿童的抢救,危急重孕产妇应由医务科上报区卫生局。
(3)协助区卫生局开展围产协作组活动,协助卫生局做好产科质量检查及产儿科人员业务培训学习、业务技术指导等工作。
(4)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5)区医院要建立孕产妇救治中心和NICN病房,负责接收全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儿童的抢救工作,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区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等有关规定,负责全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业务领导。
(2)协助区卫生局组织开展围产保健协作组活动和助产技术质量检查。
(3)每季度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例会,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
(4)协助区卫生局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全区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的督导考评工作。
(5)做好全区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服务,主动与村(居)、妇联和计生等部门联系,尽早发现辖区内育龄妇女孕情,及时建立孕管卡,督促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负责高危孕产妇筛查、评分及专案管理。
(2)承担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按照《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的要求,为7岁以下儿童免费提供儿童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和健康教育等保健服务。负责高危儿筛查及专案管理。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详细情况,完成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统计、上报和反馈。
(3)每季度召开一次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人员例会,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等。
(4)对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区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省《托幼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好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
(6)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包括外地流入和本地外出)0~6儿童的调查、摸底、追踪、随访工作、流动人口迁入迁出的登记、委托管理备案和保健信息交换,做到资源共享。
4、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1)积极主动与村(居)、妇联、计生等部门联系,及早发现孕妇,动员孕妇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承担本村(居)妇幼保健工作,掌握村(居)孕产妇数、出生数、儿童数,协助调查村(居)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有关线索数据收集,按规定上报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督促产妇产后42天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母婴健康检查。
(3)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社区进村入户,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健康体检的动员,引导其自觉接受妇幼保健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
(4)参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的妇幼卫生工作例会。
五、工作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工作目标要求,落实增加财政投入,改善三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儿保基础设施,区妇幼保健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儿保科和儿童保健规范化专用门诊,配齐儿童保健各项基本设备,确保儿童保健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一是配齐区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区妇幼保健院配备4名以上儿保医生,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2-3名儿保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妇幼保健员;二是要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班,安排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参加省妇幼保健院举办的儿保医师培训班学习,区妇幼保健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督导,促进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3、加大儿童保健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发放宣传手册及上街开展义诊咨询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和妇幼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4、加强围产协作,加强产儿科建设,加强急救设备、药品配备。要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通道,提高抢救能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5、拓展服务项目,转变服务摸式。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保健促临床,从院内走到院外,进村入户,从疾病预防扩展到儿童生理、心理保健,广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五官保健、心理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6、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儿童保健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各街道、村居委会保健人员要配合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完善流动人口儿童的基本资料,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宣传,让流动人口儿童得到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保健覆盖面。
7、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档案。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应与村、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员联系,做好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掌握流动人口基本资料、服务指标和生命指标。凡常住一年以上非本地户籍人员可列入常住人口统计范畴,按照市儿童保健常规开展保健工作。
8、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责任到人,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项目达标。
施萍,1957年生,中国-澳大利亚《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国家级专家,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专家带你练,全科医师实用技能培训项目主讲人,中华预防医学会辽宁儿童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儿童保健和疾病诊治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制定了“儿童保健服务规范”,规范的实施对明确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提高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保障儿童获得基本保健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需求和意识明显增强,医学科学的发展也对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委托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自2006年8月开始修订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经多次调研、讨论和征求各地意见,于2009年10月30日定稿。2009年12月17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卫生机构,全科医生作为在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的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利用现行社区进行儿童计划免疫的有力条件,承担起全科医生社区儿童健康维护的任务,逐步实现全科医学赋予全科医生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等服务目标。
范围
本规范所涉及的儿童保健对象为0~6岁儿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包括出生缺陷筛查与管理(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生长发育监测、喂养与营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免疫规划、常见疾病防治、健康安全保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儿童保健管理包括散居儿童保健管理和学龄前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
职责
妇幼保健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是辖区内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的技术指导中心,承担对下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工作评估,协助开展儿童保健服务。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儿童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广儿童保健适宜技术。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考核评估。做好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分析、反馈和交流等管理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建立健全婴儿及≤5岁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和报告制度,开展儿童死亡评审工作。对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与科学研究,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当地儿童保健工作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与机构职责、功能相适应的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技术服务。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完成辖区内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的收集、上报和反馈;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指导和质量控制。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工作评估。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或协助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收集和上报儿童保健服务与健康状况数据。
内容
胎儿保健 动态监测胎儿发育状况,为孕妇提供合理膳食、良好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指导,避免或减少孕期有害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开展产前筛查和诊断。
新生儿保健 新生儿出院前,由助产单位进行预防接种和健康评估,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开展新生儿访视,访视次数≥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进行,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
建立儿童保健册(表、卡),提供定期健康体检或生长监测服务,做到正确评估和指导。
为儿童提供健康检查,1岁以内婴儿每年4次,1~2岁儿童每年2次,≥3岁儿童每年1次。开展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和口腔卫生行为指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进行预防接种。
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
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提供心理行为发育咨询。
开展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及转诊工作,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与指导。
开展儿童五官保健服务,重点对龋齿、听力障碍、弱视、屈光不正等疾病进行筛查和防治。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要求
专业机构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机构必须为卫生行政部门已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
专业人员 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在岗人员需定期接受儿童保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
业务用房
县(市)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 儿童保健管理用房:开展儿童保健群体工作和信息资料管理业务,房屋面积各≥15 m2;儿童保健门诊用房:儿童保健门诊应相对独立分区、流向合理、符合儿童特点;应设立分诊区和候诊区,总面积≥100 m2;儿童健康检查门诊诊室≥2间;专业门诊用房根据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确定。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当地儿童保健需求、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业务量配置用房,面积参照本规范执行。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儿童保健相关专业门诊,根据业务工作量参照本规范执行。
各专业门诊设施设备 根据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配备必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
评估
(一)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以下称基层医疗机构)。
二、目标
(一)20xx年,启动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10%的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20xx年,40%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三)20xx年,所有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和80%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四)20xx年,所有的基层医疗机构儿童保健门诊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三、内容
按照《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评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见附件)的要求,建设工作的内容包括:人员资质、儿童保健门诊管理、诊室设置、房屋面积、设施设备、服务内容及质量等。
四、工作职责
(一)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和考核评估。
(二)市儿童保健所。负责全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及质量控制。
(三)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和考核评估。
(四)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及按照《标准》要求,设置儿童保健门诊,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及相应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
(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按照《标准》要求,设置儿童保健门诊,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及相应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
五、评估标准、权限、方法及步骤
(一)评估标准
依据《标准》对各级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标化赋分,得分85分以上(含85分)为规范化,70-84分(含70分)为合格,69分以下为不合格。其中机构执业许可、人员资质是评价的必备条件,有一项不达标者视为不合格。
(二)评估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察看、业务考核等方法进行评估。
(三)评估步骤
1、自评:开展儿童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对照《标准》进行建设并自评,自评符合规范化建设标准的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评估:市卫生局组织专家对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申报单位进行评估、认定。县(市)区卫生局组织专家对辖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申报单位进行评估、认定,并报市卫生局备案。
六、结果应用
【关键词】基层儿童保健;影响因素;对策;事业;发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7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598-02
儿童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做好基层儿童保健工作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以及促进妇幼卫生事业顺利进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1]。为此,本文就各种基层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思考提出几点对策。
1基层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1.1基层儿童保健机构建设不够完善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工作量比较大,范围比较广,且专业性也很强。这就对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还需要较强的责任心及综合职业素养。然而目前我国的很多基层保健机构中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缺乏投入,工作人员数量不够多、专业技能不够强,尤其是很多偏远农村及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儿童保健工作几乎都是由妇保医生或从事其他科医生兼职完成,甚至有些地方的儿童保健工作是由无医疗知识的村妇女主任担任,而村妇女主任要面临多项工作的管理,这无论是从专业水平还是工作范围方面讲都对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基层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2]。
1.2缺乏专业的基层保健队伍由于儿童体质和性格特点关系,儿童保健工作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人员才能完成。而目前很多地区由于基层儿童保健机构建设不够完善,对于专业队伍的建设缺乏投入,现有的保健人员并非专业人才,而是由医师兼任或者一些业余人员担任,这就使得保健人员往往比较缺乏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专业理论差,管理水平低,缺乏系统理论。而由于人员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缺乏,使得儿童保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相关资料收集整理不协调、不完整,缺乏逻辑性、准确性,同上级部门沟通能力差,致使工作衔接不上,造成工作被动等等[3]。严重阻碍了基层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
1.3资金投入少,见效慢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各种医疗费用也随之增加,这就使得基层财政时常出现困难,保健机构收入往往比较少,投入的资金也只能够做好日常的基础维护工作,比如设备维修、房屋维修、日常工资开支等等。资金的缺乏就使得对儿童保健工作的投入经费比较缺乏,且见效慢,开展相关保健人员的培训、学习深造也就无从谈起,有一些地区采用农村妇幼人员兼职方式,而由于工资比较少,使得兼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比较缺乏,加上兼职人员本身的技术水平就非常低,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4地理环境受限,管理存在较大问题这主要是针对于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使得道路交通的建设也非常缺乏,加上医疗费用在不断地上升,就造成了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典型的就是集居、散居儿童无法纳入系统管理中,使得存在很多漏洞,一些医院由于经济或者其他原因并没有按照国家颁布的政策开展日常儿童保健工作,没有积极的对儿童进行免疫、接种以及贫血化验等等,新生儿疾病筛查、访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而很多农村家庭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疏于儿童的日常保健,一些留守儿童及流浪儿童更无法接受日常的保健。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乡村地区大部分偏远山区5岁以下儿童均散居,无人看护,以致在智商、安全程度均大大低于城市儿童[4]。
2加强基层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对策
2.1完善保健机构,加强逐级管理任何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依靠建立管理机构进行引导和监督,要加强基层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对策,首先是要完善保健机构,加强逐级管理。在具体的实施措施上:应由县级以下逐级努力创造优越条件,建立健全儿童保健制度、常规和职责。尽量改变兼职现状以及其他不合理的现状。落实责任制度,加强规范流程管理,层层把关,分清责任,突出重点,对于农村众多思想观念较落后的人员予以思想引导和教育,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保健的认识和重视。在基层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结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要从这三个部分入手,找准切入点,完善保健机构,加强逐级管理,切实推动儿童保健工作的健康发展。
2.2加强保健人员的培训首先是要加强对各级儿童保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保健人员的专业水平,尽可能的为保健人员争取短期学习或进修的机会,同时要引进新力量,尽快提高儿童保健队伍的专业水平;其次是要加强保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保健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基层儿童保健工作应积极和各相关部门联系,调动起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让每一位村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儿童保健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积极投身儿童保健工作中来。
2.3加大儿童保健事业的经费投资这就需要引起各财政部门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加大经费投入使得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得到财力保证,以加强各项保健项目的开展、设备的维修,以及提高基层保健人员的工资待遇,从而提高保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从而促进基层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
3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基础医疗儿童保健事业由于受到人员队伍、机构建设、环境条件及经费投入的影响而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这就需要政府牵头,加大经费投入和宣传教育,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基层儿童保健工作,推动我国的基层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锐.一生致力于我国的儿童健康事业的儿童保健专家——钱倩教授[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02:95.
[2]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妇女发展规划和贵州省儿童发展规划的通知[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11,15:5-25.
关键词: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 探索
1 工作开展
1.1 健康教育和儿童保健工作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健康教育贯穿在儿童保健的全过程。每年在爱耳日、预防出生缺陷宣传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爱眼日、爱牙日等重点时间点,我们向托幼园所老师、各级计生主任、妇女主任及乡村医生等重点人群,通过报纸、电台、宣传车、标语及深入群众心贴心、面对面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等妇幼卫生法律法规,尽可能地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及时宣传到千家万户,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开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儿童的早期发展,开创儿童保健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1.2 日常工作中,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积极宣传儿童健康促进、疾病的预防、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技术,转变家长的理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使健康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使儿童保健的观念深入人心。重点针对准备要孩子的未婚、已婚夫妇及家庭的亲朋好友,介绍如何孕育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宝宝?应该在身心状态、膳食营养、家庭环境等方面注意什么?对已经怀孕的夫妇及家庭,在建立了保健手册来院进行孕情查体时,我们主动和妈咪课堂协作,为他们讲解如何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怎样避免孕育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了解怎样迎接孩子的出生?科学的护理、母乳喂养知识,早期儿童保健的内容和流程,让“准父母”为新生儿的平安降临做好思想上、客观条件上的准备,为科学养育儿童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在“准父母”入院待产时,我们把儿童保健的内容和流程通过温馨提示的宣传页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在紧张、欣喜的时刻,熟悉家长的职责和任务,明明白白地了解何时、何地做听力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注意事项;待新生儿出生后,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如何观察新生儿的正常生理表现、科学护理、异常变化的处理及何时母乳喂养?如何喂养?在新生儿首次预防接种时,我们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发放手册,向家长宣传0-6岁儿童保健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注意事项,让家长感受到全新的保健理念,切实对儿童保健重视起来,把新生儿访视到421体检的内容全程记录,使祖国的未来接受规范的、系统的、全面的、连续的全程健康追踪服务。
1.4 在开展0-6岁儿童系统化保健的各个时间点,我们都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把健康教育规范化、常态化,从最初落实儿童保健手册要求的教会家长做婴儿被动操这种群体化宣教,逐步完善到开展一对一的婴儿被动操和婴幼儿抚触,我们的理念就是让儿童在保健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异常,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方案,接受贵宾式的保健服务,儿童保健医师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从而带动家长由转变理念到育儿知识、技术的提升,提高群众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完成了多少场次健康知识的讲座和宣传活动,更重要的是每次都要达到实效,开展宣传活动不一定都是我们讲,最好的形式是和服务对象展开互动,他们提问题,我们回答;我们定期对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进行效果评估,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和建议,收集群众的疑惑,作为我们的宣传内容。我们通过科室邮箱和服务热线,解答群众的问题,接受家长的咨询,不拘一格、不拘形式来实现健康教育的最大成效。
我市妇幼保健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妇幼卫生方针为指导,以降低两个死亡率为目标,以“科学育儿、女性健康”为主线,加强和规范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和管理,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强化技术培训和监督指导,实施妇幼保健项目带动,推广妇幼保健适宜技术,切实保障全市妇女儿童健康,促进我市妇幼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80%;
2、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8%;
3、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
4、孕产妇死亡调查上报率100%;
5、3岁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80%;
6、体弱儿管理率100%;
7、出生缺陷上报率100%;
8、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上报率100%;
9、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率100%。
三、实施措施
(一)加强和规范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与管理
1、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市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实行分口指导和专人管理,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围保和儿保专用诊室,购置专用仪器设备,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妇产科和儿科人员,实行围保与妇产科结合、儿保与计免结合的管理模式,确保妇幼保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行政村、居委会要设立妇幼保健室,配备1名妇幼保健员或女乡医承担保健任务,按时参加保健例会,及时收集上报有关资料,确保基本信息的真实可靠。
2、开展妇幼保健人员技术培训。市卫生局根据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举办不同层次妇幼保健适宜技术培训班,加强农村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市妇幼保健院要做好乡、村级保健员进修带教工作,协助乡镇卫生院、办事处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保健和临床业务;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和保健人员的需求,定期选派人员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市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保健例会开展培训或妇幼保健知识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保健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服务能力。
(二)进一步提高两个系统管理工作质量
1、围产期保健工作:
⑴实施降消项目带动,扩大服务领域。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早建卡,多建卡,提高建卡率。要严格按照围产期保健工作常规做好产前检查和高危筛查,特别是对家庭相对贫困和居住比较偏远的孕产妇,应重点加强管理和信息沟通,确保孕妇安全度过围产期。
⑵按照标准要求,实行分级管理。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辖区内的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管理,对建卡的孕妇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早、中、晚期的高危因素筛查,对查出的高危孕产妇要建立高危管理档案,实行分级管理,有效防范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
⑶市妇幼保健院建立高危孕产妇专家门诊,对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的高危孕产妇实行专案管理,并及时将管理结果进行反馈。同时还要定期派专家协助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孕中、晚期高危孕妇进行一次高危诊断和处理,帮助高危孕妇选择分娩方式和分娩地点,确保高危孕产妇安全分娩。
⑷逐步开展孕妇产前筛查及艾滋病筛查工作。凡孕14周~22周的孕妇,应到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筛查和HIV筛查。对产前筛查阳性者,到市级以上医院进行产前诊断,必要时终止妊娠;对HIV筛查结果阳性者,到市妇幼保健院实施母婴阻断,并建立档案。
2、儿童保健工作:
⑴充分利用计划免疫集中接种优势,做好儿童保健工作。要利用各接产单位分娩信息互通资源和计划免疫信息资源,做好辖区内0—6岁儿童的摸底登记和建卡工作,要把儿童免疫接种前的体检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及时进行儿童体格发育评价和体弱儿管理,确保儿童保健工作顺利开展。
⑵继续做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严格执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明确各级职责任务,认真做好儿童体检、幼儿园新生儿入托体检和教职工体检工作,确保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三)实施新密市残疾儿童预防与康复计划
1、建立网络。根据要求,建立新密市高危儿筛查、出生缺陷监测、残疾倾向儿早期干预和残疾儿康复网络。市妇幼保健院为网络中心,各接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络成员单位。
2、明确职责。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市高危儿筛查、出生缺陷监测、残疾倾向儿早期干预和残疾儿康复的实施工作;市直接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做好在本单位出生的高危儿筛查、出生缺陷监测登记上报工作;各乡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做好本辖区内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各单位要建立新生儿、出生缺陷儿、残疾倾向儿和残疾儿筛查、登记、报告制度,要把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和高危儿评价纳入产科工作常规,把残疾倾向儿和残疾儿童筛查纳入儿童保健工作常规并由专人负责;对筛查出的高危儿、出生缺陷儿、残疾倾向儿和残疾儿及时进行登记、填卡,定期上报。减少和预防我市出生缺陷儿和残疾儿童发生。
(四)继续开展以两癌防治为主的女职工保健和妇女病查治工作
市妇幼保健院继续开展企事业单位女职工保健工作,积极协助各乡镇卫生院和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以防治宫颈癌、乳腺癌为主的妇女病查治工作,有效降低“两癌”发病率。同时,要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基金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做好试点的后续工作和新试点2000人份子宫颈癌筛查工作,确保项目圆满完成。
(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镇人口、流动人口的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
1、要加大辖区内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管理力度,严格区域管理,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摸清辖区内孕产妇和0—6岁儿童基本情况,建立保健手册,实施保健管理。
2、市妇幼保健院要指导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两个系统保健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医疗保健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对市区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开展围产期保健与儿童保健服务。
(六)继续做好贫困孕产妇救助工作。各乡镇卫生院、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严格按照降消项目实施方案,做好辖区内贫困孕产妇的申报和保健管理工作。各接产单位要严格按照贫困孕产妇救助标准和资金发放办法及时给予补助,并按程序上报。市妇幼保健院要做好降消项目实施的督导和管理工作,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确保降消项目顺利实施。
(七)巩固爱婴医院和产科建设成果,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各接产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合理配备产科人员,更新设备,改善服务环境,加强产科人员的业务培训,规范操作程序,为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良好的条件,确保母婴顺利度过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
关键词 儿童保健 实践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儿童保健学(child health care)是以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为基础,研究儿童身心健康、生存、保护与发展的综合性医学学科。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越来越高,社区卫生保健越来越深入,儿童保健医学将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儿童保健内容也将成为重点教学内容。目前一般医学生的实习都在医院,并没有安排专门的儿童保健实习内容,使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涵不足,医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效率低。②激发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③教师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实用性卫生人才。④⑤⑥对其教学改革的探讨,⑦⑧也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如何让教学内容生动、别致?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归纳总结出理论?如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⑨直接在幼小机构中开展儿童保健实践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1 儿童保健内容的要点和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1)儿童保健内容包含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托小机构儿童年龄多在1~12岁之间,是儿童生长发育较为稳定时期,儿童生长发育常见考查的指标有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胸围、皮下脂肪厚度、牙齿发育、血压、心率等多项,具有儿童特征的发育特点,都是儿科教学的重点内容。传统方法都是在教室讲解公式,如果改为实践教学,可操作性强,对学生相关内容教学影响深远。操作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对一个班的儿童进行测量,将结果与年龄结合起来,学会统计学处理和线性分析,充分理解均值、方差等统计描述方法,大大加深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2)儿童保健内容包含营养、饮食要求。托幼机构的儿童饮食一天至少有两餐以上在托幼机构进行,其营养成份的计算,在营养相关教学内容中,也是重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短周期(一周)计算营养是否失衡,需要补充哪些食物。设计相应的计算表格,教师协助指导计算方法。这样医学生对儿童营养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能学到更实际的营养知识和营养配膳方法。
(3)儿童保健内容包含疾病筛查。幼儿时期常见疾病的筛查和保健,也可以在托小机构实践中进行,如龋齿与牙周病、寄生虫、视力低下与近视、脊柱弯曲异常、肥胖与营养不良、贫血、沙眼等,这些疾病的筛查技术要求不高,设备一般教学单位都能提供。对儿童进行常见疾病筛查,加深了学生对常见疾病的理解。
(4)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心理、运动发育规律。儿童心理运动发育,包括语言的发育、粗细动作的发育、感知觉的发育、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想象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性格的发展等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部分。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如动作的发展、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等,能加强学生对“虚幻”的心理学术语的理解,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可以从幼小机构学习到不同年龄段幼小儿童的教学特点,包括设施设备的要求、幼小儿童教学方法、体格锻炼的方式等等。
(5)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儿童交往能力。儿童的气质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也是儿童保健教学的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儿童保健内容既有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也有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既有躯体保健和心理保健,也有正常状态和疾病筛查,既是临床工作内容,也是社区工作内容。 (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56页)
2 儿童保健内容教学在幼小机构进行的方法
(1)把幼儿园、小学等设定为教学单位。通过文件或协议的形式,把相应区域内的幼儿园、小学等定为教学单位,明确教学改革需求的实际意义,取得托幼机构的支持。(2)合理分解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制订好实践内容的计划。根据专业的要求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明确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内容分解和学时分配,并完成考核。(3)加强教学单位之间的学习与合作。医学与教育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小教师对儿童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儿童发展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医学生也能看到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理论在幼小教学中应用。(4)可以学会简单科研课题的开展。部分简单、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横向或纵向调查,让医学生学会初步的统计知识,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儿少卫生学科研课题。(5)可以与幼小机构实行教学互助。可以利用医学教学资源,为托幼、小学儿童开展人体认知方面的实物教学,解答儿童对身体方面的疑问,开展幼小机构的第二课堂。
3 在幼小机构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1)与幼儿机构教师充分交流,积极学习。教学开展前,要充分与托幼教师交流,明确教学内容和目的,取得支持和合作。(2)要指导学生与幼儿交流的方法。要求实习中不穿白大褂,尽量穿有卡通图案的衣服,或者粉红色衣服,得小朋友的认可。与小朋友说话,要注意语气、语速,交流时要下蹲保持与小朋友平视水平。提倡以参与游戏的方式,加快与儿童的亲近感,有利于实习顺利进行。(3)以合理的参与形式,带着儿童保健实践内容为目的,融入幼小教学课堂。这样的实践教学,不能走马观花,要相对长时间与实践对象相处。(4)加强实践学生的考勤与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式能吸引大多数医学生的兴趣,但仍然可能存在不愿参与的同学。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后,使学生实习内容的针对性强,设计一定量的作业进行检查,加强考勤考核。
走出传统课堂,把儿童保健课堂教学改革成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⑩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尊心与自信心,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出努力。
注释
① 石淑华,黎海芪,潘建平.儿童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② 李晓南,池霞,童美玲,等.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84-85.
③ 王丙增,张宏,张旭亚.基于素质教育的儿科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2):84-85.
④ 刘团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J].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0):750-751.
⑤ 王群.新职业教育形势下的儿科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17:246.
⑥ 刘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儿科教学质量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 (17):234-235.
⑦⑩张忠浩,马兰,崔红.儿科教学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1756-1757.
⑧ 黄小勇,史海燕,惠清法.谈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6):1309-1310.
⑨ 刘晓莉,郝青英,张银芳.阶段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74-76.
【关键词】 基层;儿童;健康管理;缺陷分析;对策探讨
在我国,儿童健康管理理念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随着近年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0-3岁儿童)》及卫生部2009年12月《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相继出台,儿童保健工作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我院儿童保健实践工作已近20年,作者在儿童健康保健管理的实践中发现了诸多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儿童健康保健管理的工作,如何组建系统管理的质量体系,怎样提升儿童健康管理水平的问题,如何制定监测——评估——指导——干预与治疗——信息平台为一体的操作流程,以达到卫生部《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要求。现本文对儿童健康管理的现状、缺陷及风险因素等进行分析讨论,探索对策,以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儿童健康管理的目的。
儿童健康管理包含了:儿童亚健康、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操作。现在直接针对儿童健康管理的表述文献所见不多[1]。我国儿童健康管理的实践工作已有20多年,但理论研究发展较晚,2009年国家卫生部才正式出台《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规定(试行),本文作者通过20多年的保健工作讨论分析后综述如下。
1 基层儿童保健管理的实践与现状
目前,基层儿童保健的管理模式多样化,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医院、社区乡镇等的管理模式各自为阵,其保健内容不尽相同,尤其是社区基层,基本是检查最基本的内容,过去常以单纯的“查病“、年度例行体检等为主的体检模式;保健内容简单,未能做到长期有序的监测及指导,0-6岁各年龄段的心理行为评估、营养促进、疾病筛查、意外伤害防范以及五官保健,高危儿、特殊儿专案管理等均不完善,现在单位之间相互没有信息交流的平台,均以过去的常规操作持续进行工作,相当一部分仍沿用全纸质档案管理。
2 儿童保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保健工作者对儿童保健管理的理念认识不够,管理模式较为陈旧,思维拓展不够,对管理的内涵、操作流程、运行模式、技术指导、实施标准、风险干预、质量保证等均不完善。基本属于实践中探索管理经验,均缺乏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支撑体系[2]。
2.2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属地内无统一规划要求,管理体系尚未健全。例如:基层妇幼保健医院、医疗机构、社区与基层诊所等到底该如何划分职责、有序互动,怎样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力[3];就竟该如何管理健康档案,而程序化、合理流程、各自的优势与潜力,无信息沟通平台,保健功能模糊致儿童保健漏检。
2.3 信息服务平台未建立,未建立网络平台共享,内容各自为政,流程各异,标准不统一,存在管理模式不规范,大多数由电脑由公司开发,缺乏专业人士参与设置流程及内容,一些基层仍然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明显落后。
2.4 一部份儿童保健管理的人员,大多数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业务水平及技术操作参差不齐,兼职人员比例大,因而不能真正有效保障健康保健质量,导致检查和评估欠规范,指导和干预不到位。
2.5 特殊儿童管理尚不规范,各基层医院、妇保院、医疗机构缺乏信息沟通,缺乏有效的转诊或双向转诊流程、无具体指导意见,导致区域内流动的婴幼儿保健脱管或未受随访。
3 探讨及对策
3.1 建立科学而规范的管理系统,优化儿童保健流程 建立科学而规范的儿童保健管理体系,注重儿童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0-3岁儿童)》和2009年国家卫生部《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的规定(试行)》标准,以0-3岁的婴幼儿体格发育正常、行为能力较好、社会适应力良好、有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情感、具有主动、高效的学习和博奕能力,发育商高达到或超过生理年龄等为目标,优化儿童保健流程,把好保健管理质量关。
3.2 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目前,国内儿童保健管理的实践已有20多年,但其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还不成熟,比较滞后,虽然现在的国家、卫生部、行业相关专家,提出了管理内涵、技术操作、运行模式、管理内容、保健指导、风险预防干预等,但目前仍未出台规范而完善的理论系统。所以需进一步加大其管理理论的研究。
3.3 提升行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其培训学习 从事儿童保健管理的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应尽快提升行业人员的素质,对未经专业培训学习的人员进行儿童健康管理的理论学习机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并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3.4 加大地方经费投入,配置相应的基础设备 希望政府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基层保健管理,特别是市级以下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落后[4],应予重点投入,给予相应的经费投入,配置基础设备,确保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二0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3):141-143.
[2] 黄建始,陈君石.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溯源[J].中华健康管理杂志,2007,1(1):8-12.
婴幼儿的管理
对0~7岁儿童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连续性健康管理。对在新生儿访视、定期体检和生长发育监测中发现的体弱儿童要建立体弱儿保健册(卡)。保健卡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住址、疾病名称、治疗方案及随访记录。一般是0.5~1个月检查1次,逾期未来检查要逾访或上门访视。各种疾病的治疗按该种疾病诊疗常规进行,达到彻底治疗,预防复发的目的,体弱儿恢复健康或治愈后再转入正常儿童定期体格检查。随访发现有不良症状反应的及时与孩子家长联系,并及时处理。多年来,凡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4小时内乙肝疫苗、卡介苗提供免费服务,免疫率达100%,同时办理免疫接种证,给孩子家长讲解基础免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预约下次时间,进行连续性预防保健工作。
散居儿童的管理
重点掌握地段的0~7岁儿童及流动人口适龄儿童情况,常年开展预防接种的冷链运转工作,每年不少于12次,每次接种率达100%。同时我们还现场向儿童家长宣传有关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在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多年来,对“五苗防7病”及时接种,本地段内的婴幼儿未发生1例传染病死亡,使该7种传染病全部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对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按时对适龄儿童预防接种,正确掌握预防接种禁忌证,是预防接种中的重要一环。对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的反应是较轻微的发热、局部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采取治疗措施,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发热同时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待续1~2天,很少超过3天。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部分受种者体温升高,接种减毒活疫苗出现发热的时间稍晚,如个别受种者接种麻疹疫苗后6~10天出现中度发热,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发热37.5℃以下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发热达到38.5℃以上,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采取对症处理。注射部位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5~5.0cm)、强反应(>5.0cm)。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有疼痛,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可能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红肿和硬结一般不需任何处理,较重者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0~15分钟。皮内接种卡介苗,多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后形成瘢痕,这均属于卡介苗的正常反应,可在局部涂擦龙胆紫,利于干燥收敛。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针对0~7岁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1岁以内婴儿在生后1、3、6、9、12个月各检查1次,1~2岁小儿每半年检查1次;3~7岁小儿每年检查1次),并建档建册,受检率达99%以上。对喂养不当引起的营养不良、小儿腹泻、小儿肺炎、佝偻病等,通过体检观察,结果发病率占儿童总数的5%~10%,针对这些病变,我们对孩子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卫生知识,纠正喂养不当的习惯,多晒太阳,多吃富含钙剂的食物。连续3年内发病率逐年下降5%左右。
集体儿童管理
对幼儿园、托儿所等督促检查,落实卫生保健制度,有合理的生活日程,有必要的设备和娱乐场所,对多发病、常见病以适合年龄特点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及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学习自我的保健的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使每个儿童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学会了新的知识。
实践证明,搞好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工作,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是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民众对疾病预防的需求逐年增高,对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的要求也不断延伸扩展,这就需要努力加强现在的疫苗接种和儿童保健的宣传和推广,这不仅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也是广大儿科医生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王令仪.儿童保健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白庆瑞,陶黎纳,胡家瑜,等.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5(3):166-172.
3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卫生部,2005.
4 杨锡强,易著文,等.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关键词:保健护理;早期儿童;发展;作用
儿童的健康及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每个儿童有权拥有最佳人生开端",让儿童接受系统保健管理,以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是儿童保健工作者的职责。早期儿童发展是通过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的全方位护理指导、建立科学的育儿知识、促进早期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的工作。
1 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基本概念
儿童早期国际上是指0~8岁的儿童,其中0~3岁是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儿童早期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体格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促进儿童早期发展(early child develop-ment,ECD)是指针对处于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的儿童身心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丰富的良性刺激、平衡的营养、满足儿童需要、预防疾病,充分发挥儿童的潜能,使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发展的内容包括:促进营养、预防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等。
2 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的对象
2.1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早期干预 针对儿童的干预是一种直接干预,即将儿童送到当地保健机构,由专业人员直接对儿童进行促进认知发育心理刺激,干预强度较高。
2.2以父母为中心的干预 针对父母的干预是一种间接干预,即直接与父母接触,通过改变父母育儿行为,提高父母的育儿技能,改善家庭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刺激,达到改善和促进儿童发育水平的目的,同时母亲在干预活动中也有所收获。如家庭访视等项目。一项探讨儿童保健与认知和语言发育关系的研究,对来自美国10个地区的0~3岁的儿童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单纯培训母亲与对儿童进行干预效果无区别,早期家庭儿童保健经历比其他类型保健经历与3岁时儿童较好的表现更相关。这种关系未随家庭收入、环境质量、性别或种族而变化。
2.3儿童和父母共同进行的干预 将以上两种干预方式结合起来,一种结合是在家庭干预过程中也同时进行针对儿童的干预;另一种结合是在婴儿时期(12月)以家庭干预为主,如对低出生体重儿或未成熟儿的干预,当小儿长大一些后,再进行针对儿童的集中式干预。
父母与儿童相结合的干预比单独儿童心理发育干预效果好;同样,当将儿童强化教育项目与家庭支持相结合时,比只有家庭支持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更强的影响。
3 资料与方法
3.1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06年5月参加我中心健康体检的240名4个月~3岁的正常儿童(会员)及家长。
3.2方法
3.2.1建立儿童健康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测评图表、智能测评表、体检表。
3.2.2全面体检与评估 ①干预前全面体检:躯体指标,整体发育、营养指标、测试(Ca、Fe、Zn、Hb、微量元素等);②干预前智能测评: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商(DQ)的测定。
3.2.3发育状况及智能的阶段性评估 每月测头围、身长、体重1次,根据生长发育图并结合儿童身体状况进行发育评估。每6个月进行智能测评1次,针对儿童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交行为等五大能区发展情况与亲子活动指导老师沟通,并提出活动侧重点,为个性化活动方案给予指导。对家长提出配合要求,确保儿童在各能区均衡发展。针对测评总体状况由儿童保健、营养、心理、早教等领域的专家根据每个儿童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与具体问题提供专业性咨询指导。
4 结果
对参加我中心早期儿童发展促进活动4个月~3岁的240名儿童在活动前、活动6个月、活动1年这三个阶段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商(DQ)测定。见表1、2。
5 讨论
综上,对五大能区的评估由表1、2可见:活动6个月时,DQ平均提高了11.96分;优秀率提高了14.17%;中上等率提高了15.83%;中等率降低了10.83%;中下等率降为0.00%。1年时,DQ平均提高了21.08分;优秀率提高了32.5%;中上等率提高了35.83%;中等率降低了49.17%;中下等率降为0.00%。结果显示,上述方法极大开发了儿童潜能[1]。在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培训及健康教育中,100%的家长参加了培训指导。通过每周亲子活动后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及咨询中发现:有90%的家长能够掌握并运用于育儿过程中;5%的家长感觉应用有困难;2%的家长觉得难以掌握;3%的家长认为无所谓,仍按原来的方法育儿。绝大部分家长通过科学育儿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这说明保健护理在早期儿童发展促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60
妇女儿童占兰州市安宁区总人口的2/3,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妇女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对每个家庭越来越重要。为了做好妇幼保健工作,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兰州市安宁区妇幼保健站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临床与保健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拓宽服务内容,增强服务功能,全面开展了妇幼保健各项工作。
临床资料
2010年,兰州市安宁区妇幼保健站共有职工19名,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名,行政及其他工作人员5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副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6名,初级职称7名。下设两科五室,即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检验室、婚检室、B超室、放射室及宣教室等基础科室。
现状分析
立足重点,夯实妇幼保健基础服务:儿童保健工作不断巩固:2010年,兰州市安宁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2.08%,超过甘肃省13.53%;5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5.49%;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12%,低于兰州市平均水平0.19%;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为75.04%,比较2009年有所上升;新生儿访视率为99.93%,母乳喂养率为90.43%;新生儿死亡率为4.43‰,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为6.64‰,新生儿死亡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低于甘肃省水平3.38‰、3.36‰、4.71‰。
妇女保健服务稳步上升:2010年,兰州市安宁区孕产妇早孕建卡率为91.88%,系统保健管理率为90.04%,早孕建卡率及系统保健管理率比较2009年均有提高,同时,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位居兰州市排名第1;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100%,高危孕妇占总产妇数13.81%,全部进行了重点监护及住院分娩;低体重儿发生率为3.99%,比较2009年低体重儿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率为4.42‰,低于2009年4.4‰。妇女病普查率为78.24%,患病率为50.24%,超出甘肃省7.92%,其中宫颈癌患病率为45.76/10万,比较2009年上升了3.13/10万,比较同期甘肃省宫颈癌患病率高出13.67/10万,尖锐湿疣患病率为99.19/10万,比较2009年明显上升了77.88/10万。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一步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主要措施之一。安宁区妇幼保健站定人定岗,委派专人负责全区“新筛”工作。2010年,全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率PKU和CH均为72.84%,不仅两病筛查比较2009年均高出10.94%,而且分别超出省级水平19.30%和19.21%;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为25.31%,比较2009年明显提高17.54%。
婚前医学检查率逐步提高:严格按照《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意见》,坚持“认真、严肃、亲切、守密”的婚检原则,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工作。2010年,婚前医学检查率为100%,明显高出甘肃省49%,达到了《两纲》终期目标。
主要措施
互相促进,实现妇幼保健系统化服务:安宁区妇幼保健站以发放《出生医学证明》为结合点,要求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居民出具孕产妇保健卡,加强了孕产妇早孕建卡工作的开展;同时,办理“儿童四•二•二系统保健”服务,通知家长按时参加儿童系统保健,使“两个系统化保健”更加趋于合理化、科学化、系统化。
规范管理,保障保健工作有序进行:安宁区妇幼保健站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认真执行“站长职责”“妇女保健科工作制度”“儿童保健科工作制度”等各项卫生制度;规范《婚前医学检查流程图》《孕产妇建卡流程图》《4.2.2儿童体检流程图》等检查程序;强化基层督导、培训、例会等妇幼卫生管理制度,基本做到了督导有重点、培训有计划、例会有记录。
广泛宣传,提高人群保健意识:妇幼保健具有周期长、效果慢、经济效益低、社会福利性质强、群众缺乏认识的特点。2010年,安宁区妇幼保健站努力做到健康教育“全面化、细致化、广泛化”,妇幼保健知识宣传覆盖面超过90%,提高了全区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参与意识。
科学发展,确保保健队伍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高科技的经营实体来说,实力与后劲不是看这个实体的资本与规模,而是他的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人力资源始终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动力。安宁区妇幼保健站始终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先后选派适宜人选参加“甘霖计划”人才培养项目、“降消”项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等省、市级培训班10人次,区级业务管理培训班16人次,举办基层妇幼保健知识培训班5期,参训人员达213人次,有效的提高了全区保健队伍整体服务水平。
讨 论
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妇幼保健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把妇幼保健纳入公共卫生范畴,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正是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经费上的保证,才使县(区)级妇幼保健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分析2010年兰州市安宁区妇女病普查情况,随着妇女病普查力度的增加,妇女病患病率也在上升,特别是育龄妇女宫颈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加强育龄妇女保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县(区)级妇幼保健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健络、完善机制,全面覆盖、规范管理。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村居、社区、专业机构三级管理网络,不断创新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城镇化建设,运行有效的以村居为单位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
三、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加强网底建设
加强乡医管理,强化乡医公共卫生职责,根据《关于在我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的通知》精神,在社区公共卫生工作中充分发挥乡医作用。根据村居人口和城镇化进程,结合乡医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每个村居设1-2个乡医负责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其中张贵庄街、丰年街及新立街、万新街部分居委会等没有乡医设置的地区,工作由社区站医生承担,充分发挥居委会、社会工作者作用。根据《*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对乡医或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居委会或社会工作者进行补助。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体制机制
⑴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门诊建设
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门诊职能建设,合理配置门诊人员和设施,明确工作职责,加强质量管理,切实提供优质的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服务。完成儿童疫苗接种信息的汇总、上报、接种反应监测与处理,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做好儿童疫苗接种管理,及时登记和核对接种信息,完成儿童系统保健服务和信息收集工作。
⑵完善妇女保健和计划生育科建设
按照妇幼保健相关工作要求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要求设置和完善科室建设,合理配置人员、房屋,强化工作管理,高质量完成辖区内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妇女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以公共卫生项目为主线,以村居为单位,统筹中心工作人员,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包村(居)制,根据单位和辖区内实际情况,设置专人包村或专组包村。组织和实施相关工作,提供以健康为中心的优质健康服务。
⑷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科(团队)
统筹中心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职责,建立公共卫生管理科或者是具有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团队,负责辖区和本中心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技术指导检查,做好辖区内乡医和社区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与管理,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和工作培训。并负责做好院内传染病疫情报告、门诊登记管理、慢病和死因监测、健康教育及基础档案管理。
⑸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建立信息核对制度。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门诊、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科每月定期核查工作完成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到管理科,由管理科组织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乡医或社区站医生组织实施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
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中心工作例会、乡医例会,沟通信息、研究和部署工作。
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定期对工作完成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评估。
3、强化专业机构职能
疾控中心与妇幼保健院要切实履行专业机构职责,发挥专业机构龙头作用,加强业务指导,提高业务指导效能,定期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评估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业务的研究,制定科学的公共卫生管理策略,有效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
4、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制定《*区卫生局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明确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标准。定期组织社区公共卫生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拨付社区公共卫生专项资金。
各社区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对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兑现乡医补助和中心职工个人分配和年终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5、完善责任体系
建立责任追究制,明确工作职责和责任。根据职责与分工,对照工作进行奖惩。对不达标的单位予以通报;连续考核不达标的单位予以警告和责令限期整改,对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以上工作责任中如因专业机构不能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导致,追究专业机构负责人或相关人员责任。
四、组织实施
1、明确责任乡医(去年12月15日-26日)
各社区服务中心根据辖区情况和乡医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每村根据村居人口及城镇化进程情况,设1-2名乡医负责相应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其中张贵庄街和丰年街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或居委会、其他社会工作者承担。12月26日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乡医和社区站名单。
2、召开启动培训会(去年12月25日)
启动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各岗位和乡医职责,明确经费补助标准,明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3、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去年12月26日-31日)
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明确单位公共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各项工作制度。
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乡医和社区站医生建立辖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底册。
4、强化实施(今年1月1日-今年7月31日)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运行三级管理模式,专业机构和卫生局相关科室加强工作督导与检查。
5、工作验收与总结(今年8月1日-今年9月30日)
组织专业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估三级管理模式运行效果。总结和推广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五、经费补助
1、补助标准
根据《关于在我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乡村医生作用的通知》和《*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准》进行补助。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居委会或社会工作者补助参照乡医补助标准。
2、经费支付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对工作考核结果,依据工作量和补助标准计算额度,采取年初预付和年末结算方式进行核算和支付
六、工作要求
1、提升社区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
各单位和专业机构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认真研究工作,明确各岗位和乡医职责,明确经费补助标准,明确单位内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加强对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指导检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2、不断创新与完善,提升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工作质量。
我院对“两纲”中妇女、儿童保健有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监测、评估、分析,以便掌握大安区妇女儿童保健发展趋势,为“两纲”指标的终期评估打下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0~2005年大安区各医疗保健单位上报的妇幼保健统计年报表。
1.2 方法
参照《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四川妇女发展纲要》、《四川儿童发展纲要》、自贡市实施《自贡妇女发展纲要、自贡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卫生目标监测方案,对上报数字监测评估,报表人员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妇幼保健人员承担,进行层层审核,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妇女与健康
2.1.1 已婚育龄妇女妇科检查率、患病率和诊治率见表1
2.1.2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2.1.2.1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69/10万、0/10万、190.48/10万、142.78/10万、88.3/10万、96.56/10万;2005年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42.86%。死亡原因为产后出血、再生障性贫血。
2.1.2 .2 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住院分娩率、农村消毒接生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以上目标均已达到“两纲”目标。见表2
2.2 儿童与健康
2.2.1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2.1.1婚前医学检查率。2001~2003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均为100%,2004年以来由于婚前医学检查不再是“强制、必须、”而是“知情、自愿”,因此2004年和2005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分别为1.72%、5.03%,距“两纲”目标要求甚远。
2.2.1.2 出生缺陷发生率。2001~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37‰、9.34‰、15.06‰、14.26‰、13.10‰。200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较2001年上升了39.8%,距四川省“两纲”目标9.2‰还有较大差距。
2.2.2 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2.2.1 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5年婴儿死亡率为7.0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1.59‰,与2000年相比分别下降53.60%和47.98%,完成了“两纲”目标。见表3
2.2.2.2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2000~2004年监测发生率为0。2005年发生1例,发生率为0.03‰,低于全省1‰的控制目标。
2.2.3 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2.2.3.1 5岁以下儿童中重营养不良患病率。2000~2005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分别为6.48%、5.6%、6.00%、6.85%、7.23%、7.85%。2005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7.85%,低于全省13.1%的控制目标。
2.2.3.2 出生低体重发生率。2000~2005年出生低体重发生率分别为,2.97%、2.49%、3.67%、3.19%、2.47%、1.92%;2005年较2000年下降了35.35%。
2.2.3.3 4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2001~2005年4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分别为 89.45%、90.52%、90%、86%、89%。
2.2.3.4 儿童系统管理率。2000年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2.72 %,2005年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3.00 %,上升了0.34%,已达四川省“两纲”目标。
2.2.3.5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2000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 89.92%,2005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87.12%,下降了3.11 %,但达到了四川省“两纲”目标
2.3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2.3.1 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000~2005年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78‰、0.59‰、0.17‰、0.36‰、0.23‰、0.51‰,完成了目标任务。
3 讨论
2001年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将新“两纲”监测工作与妇幼卫生工作和“三网”监测工作有机结合,做好实施纲要的各项工作。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大安区妇女和儿童健康状况有较大提高,妇幼保健大部分指标已达四川省“两纲”目标。未达标的指标是:婚前医学检查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妇女病普查率。
3.1 统计结果显示,大安区2001~2005年在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大安区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方案、制度、职责,制定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干预措施,通过实施“降消”工作,因此较好的完成了“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3.2 婚前医学检查率下降明显
婚前医学检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自2003年10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以来,婚前医学检查从“必须”变为自愿后,2005年我区婚前医学检查率只有5.03%,与四川省“两纲”目标相距甚远。由于群众文化素质不高,自我保健意识不够,许多患有不宜现阶段结婚生育的青年夫妇产下疾患儿童,影响了下一代的整体素质。
婚检工作瘫痪归根结底应为支付问题。婚前检查本来是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全民都能受益。所以婚检应属公共卫生范畴。在现阶段,群众意识和社会经济还未跟上的情况下,我们建议政府应为婚检买单。
3.3 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其原因
一是诊疗技术水平提高;二是漏报减少;三是否与婚前医学检查率低等。
3.4 妇女病普查率和诊治率偏低,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市大多数厂矿企业破产、倒闭,农村妇女外出打工;二是单位不重视女职工保健;三是妇女自身卫生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四是由于计划生育部门每季度查孕检查,并规定必须在计划生育部门进行检查,因此,造成妇女不原意进行妇科普查。要做好妇女病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和各部门配合。建议由政府牵头,妇联、卫生局、计划生育、劳动局、工会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搞好妇女病普查工作。
参考文献
队伍建设①人员配备和管理:市妇幼保健院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结合业务发展实际配备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乡级根据各乡服务人口每乡配备专兼职妇保、儿保人员2~7人,与妇产科结合在一起成立妇幼保健科(室);村级每村配备儿保和妇保各1人。②人员技能培训:市妇幼保健院通过送出去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乡卫生院保健人员通过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和接受培训提高技术;村级保健员主要通过接受县乡培训提高技术。每年市保健院都要组织免费对乡村保健员进行1~2期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防治等适宜技术培训及专题培训,利用保健例会以会代训等方式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乡村保健人员技术不断提高。③切实提高妇幼保健人员待遇:市妇幼保健院主要靠妇幼保健服务收入解决人员待遇,市财政解决保健人员的养老和医保统筹和工作经费,医改政策出台后也正在争取增加财政投入,以解决保健人员工资待遇及业务经费;乡级保健员工资待遇通过市财政和服务收入解决;村级保健员待遇2009年郑州市和新密市财政每级拿出100元,对每个村保健员予以发放200元劳务补助,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增加收入,2011年起从妇幼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解决。各级人员的工资发放都实行绩效管理,有效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房屋设施配备市妇幼保健院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妇幼保健院建设标准和业务发展需要不断扩大业务用房,达到了16000平方米,增添和更新了设施设备;乡、村妇幼保健的业务用房屋和设施设备通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得到了更新。房屋设施配备的改善,有利于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
妇幼保健工作管理首先,明确各级职责任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范和制度。建立乡、村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市保健院组织一次乡级保健员例会,乡卫生院组织一次村保健员例会,报告上月工作和报表,布置下月工作,以会代训培训相关业务技术。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市卫生局每年与各乡镇卫生院、市保健院签订妇幼保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下发妇幼保健工作计划。建立督导考核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乡卫生院每月对村保健员进行一次考核,市妇幼保健院每季度对各乡保健工作进行一次督导考核,市卫生局每年对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表彰。通过加强管理使全市的妇幼保健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降消项目,开展孕产妇保健服务依据卫生部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要求,村级负责建立围产期保健卡和宣传教育,乡级负责系统保健及高危筛查,县级负责高危孕产妇管理治疗、产前筛查、住院分娩等服务。根据降消项目要求,重点加强高危孕产妇和产前筛查管理,建立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乡卫生院查处的高危孕产妇转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管理,高危评分超过5分的一律转上级医院住院分娩。各接产单位要不断提高产科技术和质量,保障母婴安全。开展儿童保健服务,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按照卫生部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全面开展儿童系统保健服务。村级负责建立儿童保健卡,乡卫生院负责进行系统的儿童保健、高危儿及新生儿疾病的一般筛查,发现的高危儿转县市保健院进一步确诊治疗;县妇幼保健院负责高危儿及新生儿疾病,如儿童“两病”、听力、神经行为的筛查治疗管理,进行儿童早期教育和干预、疾病的康复治疗,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进行统一管理,开展新生儿疾病救治和儿童综合疾病防治工作。开展妇女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健康水平通过政府主导,卫生、妇联等部门共同协作,开展辖区妇女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群体筛查和早诊早治,与生殖道感染防治相结合,有效防治妇女疾病,为广大妇女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既履行了基层群体妇幼保健的职责任务,保障了妇女健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妇幼保健的社会地位。开展婚姻保健及其他保健服务新密市妇幼保健院与民政部门合作开展婚前卫生咨询指导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开展更年期保健、生殖健康等保健服务。
强化妇幼保健院管理
科室设置设置原则:符合妇幼卫生方针要求、便于工作开展和落实职责任务、有利于院内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管理便捷有效。县级妇幼保健院主要有两大职责任务,一是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保健医疗服务,二是负责对基层妇幼保健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管理。根据上述原则要求,该院按职能和服务群体设立业务科室和职能管理科室。业务科室有婚前保健科、围产保健科、妇女医疗保健科、儿童保健康复科、新生儿科及门诊部(主要是功能科室)等,负责医疗、保健、护理、医技、药品管理、基层保健培训指导等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同时设立保健、医务、护理、经济、行政等职能科室,负责全院业务工作的计划制定、监督实施和基层保健组织管理工作。
建立妇幼保健院管理体系
明确院长责任,进行科学化管理妇幼保健院院长应当是一个管理者,职责是探求保健院的发展规律,找出发展问题,寻找发展机遇,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保健院自身实际,进行科学管理。
促进保健院的发展结合该院的实际情况,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创新活动:①管理创新:一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职工行为规范,并严格执行,实行制度管人。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良好舒心的工作环境,院长让员工满意,员工让服务对象满意。二是改革人事制度,建立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和绩效管理制度,运用现代企业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劳动分配与绩效挂钩,实行按劳取酬,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经济管理实行全成本核算,增收降耗,增强医院经营效益。四是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通过管理创新,逐步建立竞争上岗,分配讲贡献,管理靠合同的竞争激励机制,推动保健院的健康发展。②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目的要从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出发,引进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技术,为辖区内的妇女儿童服务。围绕女性健康、科学育儿两大目标进行全面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既满足了妇女儿童健康需求,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技能,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③服务创新:服务创新的目标应要满足服务对象需求,让服务对象满意。改变过去以医院为中心制定的工作流程和模式,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适应服务对象需求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模式。不断改善服务环境。以服务对象满意为宗旨和最高目标,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通过不断创新满足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p#分页标题#e#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①建立行政管理体系:要建立由行政、业务、财务、后勤等人员参加的管理队伍,明确职责任务。医院发展有规划,年度工作有目标。实行院、科、员工三级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实行PDCA管理即年度目标计划目标制订科学可行,落实措施有效,督导考核评价及时,不断改进提高。通过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保健健院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②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从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出发,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制订岗位技能标准和学习提高措施,利用自学、临床带教、院内外集中培训、进修等形式进行学习提高技能,以适应和满足技术服务的需要。定期进行技术考核,把技术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打造学习型保健院。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院、科、个人三级质量管理责任制和跟踪督导管理制度,实行制度、常规规范化管理,按照PDCA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制度、常规、规范、工作程序等质量管理标准及实施措施,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和奖惩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质量问题〔3〕。促使工作质量不断改进和提高。④建立服务管理和医院文化体系:以让服务对象满意为标准。从每个人的工作细节和操作环节抓起,实行人性化全方位服务。制定服务行为标准,建立服务和管理责任制,进行经常性的服务满意度调查及跟踪考核,严格考评,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效果。在实践中建立和打造保健院文化和服务团队,提高团队服务水平,促进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4〕。
效果与体会
取得的成效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管理率不断提高。②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下降。③新密市开展以“两癌”检查为主的妇女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两癌死亡率不断下降,得到了新密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市政府把两癌检查列入“十二五”规划加以实施,2010年投入50万元、2011年投入220万元用于两癌检查。两癌检查有效保障了农村广大妇女生命健康。近10年来,坚持以保健为中心开展服务,围绕保健工作需要开展临床服务,业务人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保健院走上了保健促临床、临床助保健、保健与临床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道路。保健院年门诊接诊204799人次,其中医疗接120458人次、保健接诊84341人次,出院13556人次,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服务满意度达97%。
1 掌握出生信息、促家长登记
及时准确地掌握新生儿出生信息、促家长来所登记是做好定期健康检查工作的前提,我镇主要通过以下5个途径来完成。
1.1 分娩医院
儿保医生每周去辖区各医院产科抄录新生儿出生信息,包括新生儿出生时间、出生体重、性别、有无出生缺陷及产妇姓名、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住址、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同时在院内对产妇进行产后及时访,并告知其家属须及时到镇卫生所儿保门诊登记。分娩医院出具给产妇的接生临时证明上有备注,提醒家长须在新生儿出院后5 d内到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手续。
1.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本镇有31个行政村,各村均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有准确的新生儿出生信息即及时上报至卫生所儿保科,并通知小儿家长及时到儿保门诊登记。
1.3 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和计划免疫门诊
小儿家长到儿保门诊来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手续时,儿保医生能掌握到一些未在辖区内医院分娩的出生信息。在计划免疫门诊又能掌握到个别前来预防接种而尚未在儿保门诊登记的儿童出生信息。
1.4 镇计划生育部门和派出所户籍登记部门
儿保医生每月与镇计划生育部门和派出所户籍登记部门核对出生信息,能掌握到极少数遗漏的出生信息。
1.5 镇民政部门
儿保医生每月与镇民政部门核对未来镇卫生所儿保门诊登记的抱养儿童信息。
2 登记管理、建立《儿童保健手册》
及时登记管理、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是做好定期健康检查工作的基础,此项工作由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各自保健职责来完成。
2.1 镇卫生所儿保门诊
通过前述途径,小儿家长均能及时到镇卫生所儿保门诊登记。儿保医生将儿童信息逐一登入《婴幼儿系统管理、发育筛查登记本》,该登记本用来登记全镇农村7岁内儿童的系统管理、发育筛查信息。然后为小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该手册用来详细记录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所有内容,儿童入园前该手册由儿保门诊管理,入园后转至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毕业后交给家长保存。
2.2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将主动掌握的新生儿出生信息及时登记入村《孕产妇、婴幼儿保健服务及生长发育监测、生命监测登记本》;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将服务站未能掌握的出生信息及时反馈至服务站进行登记管理。
3 追促儿童健康检查
3.1 预约
3.1.1 预约单 儿童健康检查预约单是儿保门诊为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时与出生保健卡同时发放。由儿保医生在预约单上以表格形式清楚写明应健康检查的月龄及相对应的日期,使家长一目了然。
3.1.2 口头预约 儿保医生每次对儿童进行健康检查结束时口头预约下次健康检查的月龄及日期。
3.2 通知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于每月初核查本村《孕产妇、婴幼儿保健服务及生长发育监测、生命监测登记本》当月应健康检查对象,并逐一通知家长在当月相应日期带儿童去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健康检查。
3.3 电话追促
儿保医生于每月末对当月应健康检查而未来的对象逐一电话追促,询问家长未定期健康检查的原因,并告知补检的日期。
4 形式多样的宣教
4.1 儿保医生与家长面对面宣教
通过儿保医生在产后及时访、产后家访、产后42 d产妇健康检查及儿童来儿保门诊检查时对儿童家长面对面地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使家长了解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家长携带小儿前来健康检查的自觉性。
4.2 通过媒体宣教
通过基层保健网络的宣传栏、发放宣教资料以及电视、广播、报纸媒体等形式对儿童家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等保健知识的宣教,积极营造健康检查的良好氛围。
4.3 开展亲子益智互动游戏
镇卫生所儿保门诊定期开展适龄儿童亲子益智互动游戏,在游戏中进行保健知识的宣教,提高儿童健康检查的积极性。
5 保质保量做好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