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特色文化小镇规划设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您提出的“关于保护特色老旧房屋、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搞得热火朝天,我市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更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您提出“关于保护特色老旧房屋、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议”表明您对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意义深远,值得我们去认真的谋划。
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院落闲置废弃,传统建筑损毁、优秀文化传承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使传统村落走向衰败,造成了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和土地资源的浪费,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瓶颈。我市这种闲置的老旧房屋几乎村村都有,正如您所说这些老旧房屋“年代久远、样式不一”,有的青山绿水环绕,有的隐于大山深处,将这不可多得的资源融于当前的特色小镇建设中定会发挥价值,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是小镇的内蕴力,生态是小镇的吸引力,旅游是小镇的辐射力,将乡村老旧房屋融入当地文化,结合山、水、林、田特色,建设旅游特特色小镇是乡村发展及精准扶贫的最佳选择。
二、坚持规划现行,注重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农村老旧房屋属于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了挖掘、打造这一资源必须制定系统的规划并把这一规划列入全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以闲置的老旧房屋复活为抓手,积极引进项目建设,切实打造生态良好、生活富足、基础设施完善、富有鲜活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的美丽乡村,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可持续、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根据乡村地域性、自然性、专业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独特的乡村旅游项目,把旅游产业贯穿乡村生产中。
三、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的战略的再定位,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的有效手段。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便捷的交通等优势条件,通过租赁村中散落、闲置的古旧住宅,对其进行科学创新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在尽可能保持乡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对院落实施主题式景观塑造,对房屋进行修旧如旧的除险加固,对房间进行现代化的生活设施改造和富有传统农家特色的装修装饰,使其在有效传承农村传统和特色文化的同时,成为富有现代气息,能够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健身等多种需求的古民居客栈、院落式乡村主题酒店、乡村会所等新型业态。在充分挖掘生态之美,传承文化之韵,塑造产业之特,提升服务之优的基础上,打造集乡居休闲、有机果品采摘、民俗文化和传统美食体验等多种业态为一身的乡村生活服务综合体,使市民与村民和谐共处、和睦为邻,充分体验和分享优秀的农村传统文化和原生态的田园风情。
散落在村内的闲置古旧院落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租赁给企业改造经营,迅速变废为宝,其文化价值、居住价值、建筑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成为吸引都市人群体验传统村落文化和传统乡居生活的鲜活载体。打造“一户一院、一院一景、连点成片”的园林式特色乡村体验区。
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外朴内雅的精致民居,为都市人群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的田园雅舍。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民居风格和对农村生活场景的全景体验,吸引大批游客来参观体验。
一、主要做法
(一)以特色小城镇为重点推进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
一是突出分类发展。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特点,分类指导、明确定位。如漳州角美、泉州水头等基础好、发展空间大的镇,定位为中小城市或卫星城培育型;福州荆溪、莆田西天尾等中心城市周边的镇,定位为中心城市拓展型;其他试点镇走各具特色、宜业宜居的中心镇发展路子。
二是强化产业支撑。抓龙头、铸链条,推动试点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如厦门灌口镇依托区位优势,引进上百家物流企业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引入微软、摩根大通、雅马哈等国际知名软件产商建设软件园;漳州角美镇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引入灿坤家电、联盛纸业等一批大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八成以上。
三是注重规划设计。制定试点镇规划导则,指导和规范规划编制,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百镇一面”。如泉州金井镇规划凸显闽南侨乡特色;厦门汀溪镇规划突出绿色环保、自然生态。梳理挖掘试点镇传统文化内涵,有效保护城镇历史风貌、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传承地域特色文化。
四是发挥政策效应。省政府安排每个试点镇省级债券资金5000万元,并实行新增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留、城镇资金切块安排支持、建立“一级金库”等扶持政策。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三旧改造政策,并与“造福工程”相结合推进旧村复垦搬迁。采取委托授权、机构延伸等方式,赋予试点镇更多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二)开展省级特色小镇创建
一是引导各地创建。今年6月份省政府出台实施《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旅游、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产业,兼顾工艺美术(木雕、石雕、陶瓷等)、纺织鞋服、茶叶、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部署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融合的特色小镇。经各地申报、部门联审、专家评审等环节,9月中旬省政府公布了首批28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二是加强组织协调。省级层面依托现有的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督促省直有关部门及时兑现扶持政策,并将特色小镇建设纳入省政府投资工程包进行跟踪推进,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二、成效明显
一是经济实力较大增强。据初步统计,2015年45个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4亿元;企业实交税金100.7亿元,比2010年增长50.9%。2014年试点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8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3元,均比2010年增长50%左右。
二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据初步统计,2015年试点镇建成区面积达2.9万公顷,比2010年增长16%;镇区公共绿地面积达3250公顷,增长230.3%。
【关键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城镇整治“蓝图”
坚持“先规后治”,高起点规划,精心绘制城镇整治规划“一张图”。一是增强规划科学性。坚持以县域总体规划为基础,按照“全域景区化、旅游主业化”定位和“一镇一特色”要求,突出目标定位、整治内容、整治项目三大核心内容,分类制定环境卫生、城镇秩序、镇容镇貌、生态搬迁等12张整治规划图,切实加强空间、平面、风貌等全方位融合引领,形成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格局。二是增强技术支撑力。建立综合类、景观类、建设类3个规划专家库,为乡镇环境整治规划编制提供指导、咨询、服务,协调解决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同时,委托设计时建立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机制,邀请省市专家团“一对一”跟踪服务,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各环节,彰显自然、人文、资源等特色,形成差别化规划方案。如司前、筱村、柳峰等乡镇邀请台湾华梵大学建筑系主任萧百兴教授参与传统民居设计、城镇传统空间整理、挖掘传统生活与美学魅力、公共空间整体性整治等项目设计。三是增强审查严肃性。严格按照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评审技术要点,强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集中审查,确保规划成果全面符合《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技术导则》要求,体现地域特色,避免千镇一面。仕阳镇成为全市首个通过会审并作为全市唯一在德清现场会上展出的规划,司前、仕阳、竹里三个乡镇专项规划被市里推荐参加全省规划样板评审,仕阳镇还获得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优秀方案。
二、突出镇域特色,高品质打造城镇整治“样板”
注重彰显个性、产城融合、文化传承,坚持把彰显镇域特色贯穿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过程,努力将整治成果转化为发展基础、内生动力。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立通区位、人文底蕴、资源禀赋,合理划分城镇发展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统筹谋划小城镇发展方向,形成“一镇一品、特色鲜明”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如龟湖镇积极整合泰顺石资源,推进泰顺石文化创意园、特色街建设,促进泰顺石产业发展;竹里乡立足畲乡资源,创成全市首个整乡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6年营业额20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达5家,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探索出一条强乡富民的山区发展之路。二是加快打造特色小镇。按照城镇总体规划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方案,坚持把“特色小镇”作为产业和山区城镇化的最佳结合平台来抓,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资源,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强化项目包装和产业扶持,全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个性定位清晰、人居环境和谐、示范效应明显的美丽小镇、旅游风情小镇,氡泉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廊桥小镇、时尚体育小镇列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如,泗溪镇依托“世界最美廊桥”资源优势,深挖廊桥文化,全力打造“廊桥小镇”,入选全省首批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名单;百丈镇立足飞云湖水资源优势,完成《时尚体育小镇概念性规划》编制,全力打造飞云湖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列入省“十三五”体育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三是注重提升城镇内涵。深入挖掘廊桥文化、历史名人、传统习俗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精心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使城镇环境美化“量变”为内涵提升。
三、攻坚重点难点,高要求落实城镇整治“标尺”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全面实施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镇貌等整治行动,精准发力优环境,着力解决城乡脏乱差问题,创成竹里省级样板乡镇和司前市级整治示范镇。一是深入开展“大拆大整”、城乡危旧房再排查再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城乡危旧房整治拆除。二是率先推进“线乱拉”治理。完成乡镇环境整治“线乱拉”治理项目调查摸底,制定“线乱拉”治理基本标准,梳理“线乱拉”治理项目25个,并完成司前镇、竹里乡“线乱拉”专项规划编制。截至目前,完成管线清理15.2千米,司前畲族风情园农房集聚点、氡泉雅苑等10个小区强弱电管线完成“上改下”,真正做到“强弱分设、入管入盒、标识清晰、牢固安全、整齐有序、美观协调”,破除“空中蜘蛛网”困扰,提高城镇整体美观度。三是全面开展“道乱占”“车乱开”专项整治。制定实施“道乱占”“车乱开”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积极强化加密交警巡逻、增设违停抓拍设施、合理施划标志标线等举措,大力开展穿镇公路上乱停车、乱堆物、乱摆摊、乱开挖、乱建筑、乱竖牌和突出交通违法现象整治,完善支路网3条、打通断头路5条、改造卡口路7条,新增停车位610个,组织义工宣传队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出行等劝导服务,乡镇重要街区、重要地段、重要节点的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四是强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以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和环境卫生“百日攻坚”行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交通主干道、集贸市场、公园广场、车站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大整治,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全县农贸市场均达二星以上标准,百丈镇创成全市首个国家卫生镇;同时,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纳入“四边三化”专项常态考核,统一制作“早点夜市”流动摊车150多辆,全面取缔清除旱厕,建立“五星农户”评比、举报监督等制度,健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五是实施“低小散”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四无”整治,打好“低小散”企业综合整治攻坚战,对“低小散”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坚决关停违法违规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向园区集聚。累计排查“四无”企业4000多家,其中竹木制品加工、石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小作坊415家,关停取缔37家,拆除经营场地8.9亩,限期整改378家,已完成整改300多家。六是加快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健全完善小城镇基础配套政策,分类建立整治项目数据库,全力实施“五个一”整治项目建设,列入今年政府投资计划的小城镇环境整治建设项目105个,已完成项目前期初步设计25个,新建和提升市民休闲公园12处,改造立面23万平方米,司前、百丈、竹里3个乡镇沿街立面已基本达到整治要求。
一、“高尔夫庄园”模式
实践表明,将生地变成熟地的最佳办法,就是建设高尔夫球场,其对于休闲地产的带动作用极其明显,除了球场本身拥有极好的景观资源外,更为主要的原因是高尔夫球场是重要的高端政务商务休闲交流的平台,能够引发高端休闲人群的聚集,凸显品质性,从而带动了休闲地产的价值提升,并为休闲地产的销售创造优越基础,国内形成了以观澜湖高尔夫、富春山居高尔夫、春城高尔夫为代表的多个经典案例。
由于地块规模与政策压力的限制,高尔夫庄园模式未来的趋势,已经不再是球场规模的比拼,而在于主题化的创新,即赋予球场一种独特的文化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营造一种独特的景观意境,使球场不仅具有一般的功能与景观,更有不可复制的特色文化内涵,其吸引力与竞争力必定超越常规球场,从而为休闲地产创造更大的附加值,如富春山居高尔夫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意境打造蓝本,形成了国内少有的文化型高尔夫,在亚洲市场也颇负盛名。
二、“温泉会都”模式
温泉,是最具带动力的休闲引擎,已经成为全国休闲开发的超级热门,它对休闲地产的开发具有突出的作用。
“以特色温泉水疗产品为吸引,以会议度假酒店为核心,带动先售后租的温泉地产开发”的“温泉会都”模式在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有三:
一是温泉本身具有养生与休闲的双重特性,可以提升地产的附加值;
二是温泉可以解决酒店经营的冬季问题,并对会议经营有极大带动作用;
三是如果有观光景区在周边,则可以成为休闲消费的核心平台。
三、“文化度假酒店综合体”模式
悦榕庄酒店、安缦酒店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正以稳健的速度持续扩张。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们如此受青睐?文化的魅力!以生态别墅或古村落为载体,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在一种独特的文化意境里享受时尚度假的奢华体验,这种低调的奢华获得了世界范围内许多高端休闲人群的极大认可,造就了一批忠实的“全球粉丝”。
尽管这两家酒店的重点不在地产开发,但绿维创景认为,这些具有鲜明文化主题的精品度假酒店,其文化意境的地域性、其低调奢华的特色性、其时尚浪漫的品质性,一定对休闲地产的开发有着突出的带动作用。
四、“休闲Mall”模式
通过将品牌餐饮美食街、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家电商场、大型电影院、量贩KTV等不同的业态整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独具吸引力的区域性休闲消费中心――休闲Mall,以此带动写字楼和住宅地产的开发,此种模式称之为城市中心区休闲地产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或中心城拓展区的地块,如万达广场。
五、“主题文化小镇”模式
主题文化小镇,主要是古镇、古街区,或者新打造的小镇。其核心是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凸显独特主题风情的文化小镇,以小镇为载体,构建文化休闲平台,提升吸引力,进而带动小镇的休闲地产,如丽江大研古镇、成都宽窄巷子、上海朱家角古镇、成都芙蓉古镇、楚雄彝人古镇。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古镇进行休闲化升级与城镇化发展的主流途径。
六、“特色景区综合体”模式
这里所说的特色景区,包括主题公园或休闲景区。
主题公园带动模式,以华侨城和迪斯尼为代表,以游乐园带动休闲地产开发,已经成为业界经典,但需要强大的开发资金、品牌效应与运营管理等多方位支持,进入门槛较高,并非每一个企业都能够操作。
休闲景区带动模式,以安徽某木屋村度假区为代表,通过中国最大的珍稀乡土树木园的打造,以木屋为特色,带动木屋休闲地产的开发,获得了市场的青睐。此类模式,以稀缺性资源的占有或者打造为前提,投入相对较大,然而一旦开发成功,其开发效益回报将会非常可观,并对城市总体休闲水准也是一个巨大提升。
七、“多元休闲综合体”模式
付伟,1980年6月出生,建筑师。现任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分院院长、成都熙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文化艺术总监。先后主持了:成都市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新家园”、成都市彭州餮粽颉芭纤清江”、巴中市枣林镇“清溪沟”与灵山村“禅修小镇”等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其中: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新家园”和彭州餮粽颉芭纤清江”项目均荣获“成都土地综合治理与新农村示范项目”称号和“农村新型社区(村)规划类三等奖”。
早春二月,“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已暖意融融。记者来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彭州餮粽蚝退流县籍田镇采访,走进彭州餮粽颉芭纤清江”和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新家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特具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小洋楼。他们轻盈精巧、色彩柔和淡雅,联排或错落有致,自成一体。他们是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综合体――村民聚居点。慢步其间,平坦的道路,精致的小楼,农田、菜园、果园分布其间,绿树花草点缀道路两旁,翠屏掩映处一枝馨兰独放,青砖铺就一条曲径通幽……喝茶、聊天悠闲的老人和嬉戏追逐的孩子们脸上无不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好一幅远离喧嚣、浮华的田园风光画。
聚居点内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管理民主规范,村民们过上了“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的三新生活,共享统筹城乡发展的巨大成果。主持规划设计这两个“新家园”的是80后建筑师付伟和他带领的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分院这支优秀团队,村民们的“幸福新居”,无不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原系建设部直管建筑设计单位,公司拥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和城市规划设计乙级资质。2010年,公司在成都设立分院,依托本地高级专业人才,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展开了广泛的多项合作,设计工作已涉及规划、建筑、景观、市政、室内设计、项目运营等多个领域,并在本地业界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及业绩。对此,记者慕名对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分院院长、成都熙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文化艺术总监付伟进行了专访。
付伟给人的印象:阳光、睿智、谦逊、真诚。记者的采访话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了。
记者: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成都分院自成立以来,秉承“精心、精准、精品”的三精设计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客户提供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个性化设计。请您具体谈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付伟:精心设计――我们注重用心思考,用心策划,用心设计,用心服务;凭着一颗为客户服务的细心、一颗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心和一颗为社会负责的心,积极的为客户服务,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持着一颗诠释与超越的心为客户服务,并坚持用一种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决心去学习与进步。
精准设计――注重设计构思,进行严密的设计计算,符合各项建筑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将我们的自主创新更好更准确的融入到市场产品的定位中,把握准确度、合理度和平衡度,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做到产品市场定位的准确性、产品技术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产品造价平衡的准确性。
精品设计――建筑设计表达对文化、自然与人三位一体的思考,我们针对不同项目及产品定位,强调个性化、主题化、舒适化、艺术化,特质鲜明,反对同质化。每部作品都镌刻着我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抒发我们的情怀,闪耀着我们的思想光辉与灵感色彩。
记者:请简要谈谈您的从业历程和在此过程中对您影响较大的人和事。
付伟:2000年至今我一直从事建筑规划与设计工作,严格地讲这十多年的大部分设计工作是在农村与城乡旧城改造。只要看到是农村与改造的设计工作就很兴奋!可能有两个原因吧:一是根在农村、童年时光大部分在农村度过;二是八十年代末我父亲是贫困山区一名普通乡镇干部,那时乡镇干部都要对口负责一个村的联络与事务,有时我会陪父亲下乡,到处走走看看,所以对农村与乡镇情况有一定了解与特殊情感。
记者: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请您具体谈谈这个理念和您对这个理念的坚持和实践。
付伟:一个规划,不管是大的城市规划还是农村聚居点规划,还是小到一栋建筑,在我看来她都是有生命力的!什么才能支撑其生命力?灵魂!一个规划、一栋建筑失去灵魂是没有持久自然生长力的!灵魂有技术层面(如适用、经济、功能合理等等)的,也有文化艺术方面的,两者都很重要的前提下,我更看重文化、更看重民族传承下来的东西。比如前段时间做四川巴中兴文郑家山异地扶贫老百姓聚居点规划设计时,我们设计团队首先要深入实地考察、了解聚居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典故、地形地貌、自然特色资源等等。回来后快速梳理出思路:离城区很近结合总规做特色乡村旅游的可能性;了解传承的一些小文化、小故事融入到聚居点的规划中;现状的水塘、有价值的树木、成本较高的土方设计成“记忆乡愁”的场地等等综合思考后,再作出合适的定位。
记者:您为什么专注这个理念,原因是什么?请介绍下贵公司的设计作品及近年设计工作中的一些积累和优势。
付伟: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很享受这个过程,很喜欢把我们丢失的、毁坏的好东西找出来,看能否通过我们设计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意义,以示后人!我们自己还是有很多好东西,要好好珍惜与保护,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作品我主要说两个:一个是有一定传承文化的成都市双流县籍田镇“地平新家园”,是成都土地综合整理与新农村示范项目之一。通过聚居点本身的人文历史结合新村建设打造出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廉政文化、法制文化为一体的特色综合新农村。二是主要体现自然资源的成都市彭州蒙阳镇“畔水清江”老百姓聚居点,也是成都土地综合整理与新农村示范项目之一。由于聚居点有丰富的水资源,紧靠大型蔬菜基地,通过聚居点的建设打造出特色乡村旅游与产业互动的示范项目。
记者:如何打造让客户满意的设计作品,您是如何做到这个环节的?
付伟:这个问题分两个层面来讲:一、新农村方面结合我们的设计理念真真实实为老百姓着想,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居住的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的人文环境、什么样的配套,通过规划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等等,同时达到经济、适用、绿色、美观的要求。二、城市开发项目中我们的设计理念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住宅小区、酒店、办公等等都是有生命力、适合的定位。我们可能会给业主方提出一套结合市场的经济测算书以及体现人文、艺术、自然的景观概念方案,希望通过一点小小的改变与设计,增强我们的归属记忆感,而不是盲目的拿来主义、高大上。
记者:近年来,贵公司抓住契机在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请您具体谈谈正在做的巴中市巴中区枣林镇清溪沟“清溪谷”与灵山村“禅修小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情况?包括规划设计理念、项目定位、总体规划,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付伟:巴中市巴州区枣林镇清溪沟“清溪谷”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本项目位于巴中市枣林镇清溪沟,距离巴中市区10KM,地理位置优越,邻近巴陕高速,交通优势显著,地处巴中-南江红色旅游环线,得到了良好的旅游辐射,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优质条件。现状:清溪沟拥有美丽的梯田、河流、树林等自然资源。很多现状房都保留着传统的、极具风味川北建筑形态。设计思考:我们应怎么样来看待这个项目?我们要站在村庄、游客、村民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项目,对于他们来说,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得到或感受到什么。我们要做切合实际需求的设计。项目定位:“延续记忆的新乡土民居,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并取名“清溪谷”。面临的挑战:现状场地多为台地,高差较大,新建建筑很难做到现状相结合而不破坏山体景观;现状旅游资源较少且标识性低、参与性较弱;村民多以务农为主要职业,收入还存在提升空间。因此如何延续肌理、延续记忆;如何成为旅游目的地;如何为村民增收,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总体规划:在总平面设计上,我们采用“匠合”的设计手法并通过“顺应式、通透式、渗透式、围合式”等构思实现不破坏山体、景观,延续梯田、建筑机理与透景。结合现状,规划了水上乐园景观旅游带,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浅滩戏水、水上麻将、钓鱼、水上餐饮等特色娱乐项目。在河的南北,规划的不仅仅是村民安居房,更是乡村生活体验区,游客可以在此体验农家菜、乡土茶、乡村旅馆、捉泥鳅、农耕体验等乐趣横生的休闲项目。如何进紧密链接这三个区域?在河上中轴线位置以“舍”的形式坐落一座桥,连接两个片区作为主要的人行交通枢纽及便民服务中心。简洁优美的造型和充满张力的空间一定会成为旅游的一个亮点。希望通过这次新村建设,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清溪谷打造成有一定乡村名俗文化的特色自然新村。
“禅修小镇”地处川北著名佛教圣地阴灵山旁边,是巴中老百姓避暑地之一,空气、植被都非常好,又紧靠阴灵山场镇。作为景区的聚居点,在满足老百姓需求的同时,利用新村建设的机会融入养生、禅修、颐养等传统文化,打造出特色“禅修小镇”。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贵公司的发展前景?
付伟:设计是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我像热爱生活一样热爱设计,执着并创造性地为客户打造更美好的空间,设计会深入我的感情生活,根植于记忆里。我们公司会一如既往秉承“精心、精准、精品”的三精设计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的为客户提供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个性化设计,力争把公司打造成在民族文化、乡愁记忆方面有一定研究的、有一定社会责任和担当的一家专业设计机构!
关键词:近郊农业型城镇农业产业化 旅游 地产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郊农业型城镇是指位于城市边缘,大多数居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小城镇。近些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很多小城镇被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成为了城市发展和扩张的备用地,农业日渐萎缩,大量农民失地失业,城镇变成了城郊的居住区。
一、存在问题
伴随着各地城市化的进程,这种近郊农业型城镇小城镇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大都规模较小,发展模式雷同,初期基本靠房地产起步,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缺乏后续发展动力,便逐渐萧条。
另外,大量农民失业,也带来很多隐患和社会问题。
二、发展策略
1、保留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对近郊农业型城镇发展,应积极探索以农业产业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城市化的路径,全域统筹,全盘考虑,研究城乡公共资源的配置。并融入旅游规划、生态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内容,丰富发展理念和策略。
2、深度挖掘近郊农业型小城镇资源、历史和优势,开发相关产业
深度挖掘近郊农工型城镇的历史、名人、特色等内容,开发相关的旅游、参观等。结合农业产业化的旅游开发,丰富旅游线路的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3、寻找地产开发新模式
除开发传统意义的房地产外,应考虑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度假地产等多种模式,先期投资相关设施,带动相关地产开发,是地产开发具有持久的竞争力。
三、以大连市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发展规划为例
1、向应街道现状及背景
向应街道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北部,东与华家国家农业科技园接壤,南毗保税区的亮甲店街道,西与普湾新区的三十里堡、石河为邻。向应街道距金州新区中心时空距离为25分钟,距离大连城市核心区50分钟,在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把向应街道定位为大连市生态保育区,以发展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主。因此,在大连全域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在农业地区探索一条特色道路成为本规划的关键。
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但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统筹安排农民的就业、农村居民点整合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沿着主要道路建设是很多小城镇发展的传统模式,向应街道原本也是沿着主要道路建设发展的,但是这种发展模式显然不适合新时期的开发理念的定位,要求未来发展过境交通不能穿越中心区,对交通的重新梳理,及与周边地区的关系,也是需要认真梳理和研究的问题。
另外,同大多数农业乡镇一样,向应原有基础设施不成体系,但随着城市化的带动和开发建设,其设施配套需要尽快改善并与周边地区统筹考虑、共建共享。
2.指导思想
做足农业产业化文章,以农业产业化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和农村城市化。向应街道不适合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模式,而是要仅仅把握近郊农业地区的特点,以绿色食品生产、加工、配送、物流为主导的企业化农业生产基地模式和以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为主导的模式,探索农村地区的全域城市化的发展路径。
全域统筹、全盘考虑。把向应街道作为整体一盘棋统筹考虑,全域土地使用、居民点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落实到每个屯、每个居民点。
注重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站在金州区甚至大连市的高度考虑,实现与周边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规划策略
挖掘农业产业化及相关产业链条,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大连别具一格,具有独特风情的小镇,周边建设现代化都市农庄,建设特色鲜明的民居,高标准的服务社会基础设施,开发绿色农副产品生产、深加工、物流,结合旅游开发现代都市休闲农业旅游、教育基地等。
挖掘地方特色。向应街道具有红色爱国文化的特色和历史,现已有关向应纪念馆和故居等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策划建设关向应故居、关向应纪念馆、红色讲堂、红色文化展览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纪念品、红色酒店等项目,将向应街道打造成富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
向应街道很多居民保留有大量传统的农业劳作工具和具有满族文化的构件,利用这些资源,并深入挖掘包括满族文化在内东北文化,开发东北娱乐体验、东北餐饮品尝、东北民居参观等相关旅游产业,策划建设满族婚礼体验、剪纸展览、满汉全席、秧歌表演、高跷表演、皮影戏舞台、东北民居酒店等项目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利用小黑山风景区资源,进一步提炼田园特色,吸引城市游客,体验农家生活,感受绿色生态 。建设生态农庄、市民农园、山体公园、阳光牧场、珍贵花卉和新奇农作物基地等项目。
开发新型产业,引进建设高标准医疗和养老设施,开发养生、疗养、体检等产业,策划建设高端体检中心、银发农园、养老社区、养生会所、中医理疗、温泉理疗、老年公寓、康体公园、医疗康复中心等项目,打造银色产业示范基地。
此外打造具有视觉冲击的大地花田、农田、林田、滨路花带等视觉景观,带动向应旅游业发展。
4.规划定位
将向应建设成为集现代化都市农业、度假旅游业、休闲养老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精品田园小镇;以都市农业休闲、爱国教育、满族文化为主题的高品质休闲度假社区。
5.发展规划
向应街道规划建设“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结构。一心为综合服务中心,两轴为沿盖亮线的主要发展轴和沿华北线的次要发展轴,三区为休闲旅游区、红色旅游区和产业集聚区。
规划对现状村庄进行统筹,合村并屯,置换出用地用于中心区建设,同时便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
规划建设四大社区:城西社区,以休闲农业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带动村庄集中安置;图门子社区,以都市休闲农业旅游为动力,建设特色农庄和发展部分地产;望海社区,受保税区辐射带动,发展地产;大石棚社区,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带动村庄集中安置。
向应街道发展规模2020年,人口2.5万人,建设用地6.6平方公里;远景,人口4万人,建设用地8.6平方公里。
另外,规划还考虑公共资源低碳化,交通方面,提倡节能公共交通;资源方面,提倡利用和研发新能源;生态方面,提倡分散的绿地网络确保生物多样性。
此外,规划还对建筑开发强度、高度、风貌进行指引,以指导下一步建设,保证规划策略的有效实施。
6.后记
这种农业型城镇开发和转型,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找到属于自己的魅力,是规划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次规划对向应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目前向应街道已经建成紫云花溪等旅游观光项目,受到一致好评。向应的农业产业化道路虽然刚刚起步,但是也已初见成效。辽宁省乡村旅游现场会议在向开。樱桃节期间,向应接待海内外游客4万多人次,各种收入总计1300万,带动农民收入增长50%。
此外,小黑山风景区投资3000万进行建设,关向应衣冠冢建设也已启动。虽然目前向应的建设刚刚起步,可是带来的效益已清晰可见。向应的都市休闲农业旅游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向应所选择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已经得到领导及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并且已经带动向应走向致富道路。
参考文献:张丽梅,许倩瑛,高相铎.对农业型城镇城镇化发展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7(08):46-47.
吴秀英,刘海燕.生态农业型小城镇规划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1(09):10-11
作者简介:
关键字:身份认同 特色景观 本土文化 中国印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我们周围的景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我们身边所常见的,街道景观也好,小区景观也罢,功能至上而缺乏文化,这类景观从设计施工到使用者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是快速发展的时代产物;另一类,则是被追捧的文化景观和大师作品,这类景观与其说是试图充分的表达中国文化和地域差异,倒不如说是充分的表达了设计师的理想和背景,以及在此之上对于景观和文化的认识和应有的表达方式。不可否认设计是一个相对主观且瞬息万变的事情,所以首先我们界定一个时间,以近二十年为案例比较的时间范畴,同样,我们还需要界定一个对象,那就是那些可以具有强烈身份认同的景观,最后我们需要界定的是主观研究立足点,以案例为例,那么我们的视角无疑就是设计师的视角了。
1全球化的景观是否等于工业化的景观?
全球化之下的景观特点是什么的,西方的简洁的线条和开敞的空间,重金属的介入还是参数化设计的不断被使用?当代中国景观对于自身特点的挖掘并不深入,很多的手笔都借鉴了先进的一些设计经验和新鲜的设计元素。以岐江公园代表的一些现代性的公园,似乎都无法抹去受西方设计思潮所影响之下的影子。站在更广的范围之内,我们可以对比欧洲的景观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所熟悉的巴洛克时代的园林特色,现在已被极简主义,浪漫主义等其他的思潮所代替,以德国的鲁尔后工业区为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和推崇的景观,已经不再是豪华和繁琐,而更多的是一种纯粹性、原真性和表达方式的直接性。做这样的对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并非谁影响了谁,而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于景观和美的认识的整体的阶段性的改变。
全球化的景观代表就是工业化的景观,但是不能说是完全等于的,因为与之同时诞生也有像泰晤士小镇这样文化集锦式的景观,像迪斯尼这样国际品牌的景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身份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一方面会影响到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人们的归属感,我们在哪儿,我们是谁。
2中国特色的景观是否等于古典主义的景观?
2.1中国的不止是古典的
谈到中国特色的景观,无疑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亭台楼阁,也许我们还会想到意境的表达,但是我们还能想到些什么呢。世博会的亩中山水园,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传扬中国文化,体现中国风格,最后也是采取了古典园林这种方法来得以实现的。所以可以说,我们达成共识的中国风格就是一池一山一亭一水。
2.2中国古典的一定是中国的
古典主义园林在中国园林的发展史上,乃至世界园林的发展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不可否认古典主义的景观一定可以代表中国特色的景观,但是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我们固然是要保护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要不遗余力的探索和研究新时代下的中国印记。
2.3什么的才是中国的?
“主客交融,冥合天人,物我两忘,能所俱泯”,我们所一直倡导的人与环境的微妙的和谐关系从古至今一直贯穿于景观设计当中,但是在现代的思潮和西方的设计理念的影响之下,似乎略显模糊,有时候一种风格或者说文化的形成是是一种强势性的表达,强势性的植入,而中国的传统的中庸的思想,让我们对于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明缺少了一些更为坚挺的叙述。
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为什么在设计之中很难去融会贯通呢,有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我们当代设计师对于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太少了,那些古典园林的设计师和拥有者们往往都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且通音律的人,意境的创作,应该不仅仅是一些元素的组合排列,更重要的是把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感知空间。
3景观的身份认同从何体现
身份的认同和再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一个地标性的景观,到一个乡土树种的使用,再到一个本土故事的景观叙述。
3.1传统思想的体现
把传统的思想贯彻的最为彻底和具代表性的当属日本现代景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野俊明的设计作品中清晰的看到,在他的作品之中总是可以构建起一种宁静幽玄的宗教氛围,使每一个遇见它的人尘怀顿释,在与黑松流泉的对话中发现素朴的生命之美,这种园林形式是日本禅化园林的一个很完美的传承。从户田芳树的日本津南中央庭院到野俊明的瀑松庭,我们可以看到在普通的简洁的设计元素之中流露出的日本气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在日本而言,是传统思想的一脉相承。
3.2特色文化符号的提取
从英国丘园中的六和塔到中国的方塔院,还是世博会中中国馆的设计,都分别提取了不同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亭台楼阁的代表性已经被广泛的认可,我们现在逐渐的开始向多学科发展,不同领域扩散,比如中国以绘画著名,那么在设计之中所谓的散点透视的应用,就不失为另一中较为抽象的文化符号,在成都的鹿野苑的设计当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中国绘画文化对于景观设计的一些启迪。这种文化的符号化是目前运用比较娴熟的体现景观身份特征的手法,但是有时候不乏流于表面,也许更多深层次的文化符号有待发掘。
3.3时代与地域的双重性
在时间维度和地域维度之下,景观便具有了一个特定的气质,身份的认同也首先我们要明确是在哪里的,同时也要明确是什么时候的,古典的永远都无法代表现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地域文化的解读才是真正具有特定身份的文化解读,在这两者之间需要有一个平衡点,在这一点上既可以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本土的文化烙印。
4结论
当代世界的技术传播已经很难使景观固守在一个地域的传统资源中发展,而文化的交流、社会的多元化态势以及商业世界的扩张也很难阻止设计风格脱离地域“游走他乡”,所以我们需要在保护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基于全球化的设计手段,设计和创作之中打上中国印记,今天的文化景观就是明天的历史遗存,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反思,需要对于古老文明的不断求索,需要对于世界文化思潮的批判性的吸收,更需要设计师将景观的身份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表达。
参考文献:
[1]陈立旭著.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中外城市文化比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
[2]卢永毅.地域主义与身份认同的文化景观.同济大学学报, 2008.
[3]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景观设计,2002.
[4]易兰规划设计事务所.“亩中山水”演绎当代中国情韵.园林.2010.
[5]周向频,郑春燕.从传统中蜕变――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08.
[6]张云彬.心灵与自然的对话.现代园林.
[7]张振.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3(8)..
2018年以来,二七区严格落实省、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会及文件精神,坚持以融合化、生态化、智慧化、现代化为战略方向,以“定布局、固优势、增供给、优服务、补短板”为主攻路径,加快推动二七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科学谋划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了《二七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我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目标和举措。
(二)组织举办民宿培训活动。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旅游专家对我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负责人详细讲解旅游民宿的有关政策、标准以及乡村旅游民宿开发与运营探索,并赴赴修武县、栾川县考察学习,引导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进一步丰富我区旅游服务功能。(三)开展乡村旅游文化提升。贯彻落实《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欧转型升级的意见》(郑政〔2018〕8号)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了书法楹联增色乡村旅游、农耕文明扎根乡村旅游、非遗文化入驻乡村旅游三个活动。目前,书法楹联增色乡村旅游已完成各申报单位楹联主题的创作审定,农耕文明扎根乡村旅游、非遗文化入驻乡村旅游已与相关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到申报单位实地查看,正在规划设计各申报单位的方案。
(四)稳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严格按照年初旅游厕所申报计划,督促指导旅游厕所建设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加快推动旅游厕所建设。截止目前,我区共完工5座,开工24座。
二、重大旅游项目推进情况
(一)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项目:该项目东起人和路办事处,西至侯寨八卦庙村,干渠两侧各200米。公园按照“一级水源保护地绝对安全、生态保护、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可持续发展”五大原则,建设景观型、公园型绿地,打造集“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休闲游憩”于一体的二七区生态文明魅力风景长廊。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绿化总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占总建设用地的85%以上。
(二)华侨城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项目位于金水河上游两岸,郑登快速与绕城高速辅道合围区域,总占地约8000亩。项目由华侨城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约200亿。项目空间规划为“三园三带四组团”,布局31个文旅产品和一个大型生态修复示范区,涵盖体验商业、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三大板块。截止目前,金水河以西区域控规已获市政府批复,以东区域控规已通过市政府联审联批会;首批4宗建设用地226亩即将挂牌出让,7宗土地(426亩)正在进行征收;起步区游客服务中心两个场馆正在加紧施工,A馆一层主体结构已完工,B馆基础施工已完工。
(三)瑞光创意工厂:该项目是河南省瑞之光文化产业集团利用瑞光印务公司老厂房改造创办成立的具有瑞光自我特色的文创产业园。园区占地近40亩,由三个院落组成,建筑面积3万方米,一号院为主办公区,二号院为原貌特色项目区,三号院为生活配套区。目前园区已入驻的创意设计、广告传媒、书画摄影灯项目近百家,招商完成率80%以上。
关键词:星座文化;主题公园;年轻群体;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67-02
一、星座主题公园的构想
(一)我国主题公园现状
所谓主题公园,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下进行设计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目的地形态。它具有普通公园所不具备的规模性、风情体验、乘骑和表演形式等特点[1]。
我国的主题公园发展较快,从数量上,我国的主题公园已经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但在质量上,往往都不尽如人意。据2009年监测,全国的2 500多个主题公园,投资金额达1 500亿元,但这些公园中70%亏损,20%运作,只有10%盈利[2]。从数据不难看出,大多主题公园生命周期都很短暂,本是朝阳产业却夕阳西下无疾而终。我国主题公园普遍存在很多的弊病,比如,内容单一、缺少创新和文化内涵等。近些年,渐渐兴起极地海洋公园热,各大城市都建起了极地海洋主题公园,但是收效甚微得不到长久发展。追根究底就是,缺少创新和特色,没有真正满足游客的需求。试想,这样的公园怎么会有旅游的吸引力呢?
(二)星座文化概况
1.星座文化的由来。“星座文化”是本土化了的西方星相学,抽取太阳星座的概念,用精炼直白的形容词进行总结,描述十二星座在不同时节出生的人的性格特点和个人喜好等[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星座分析自己的爱情、事业、运势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特别的文化体系。
2.年轻人对于星座文化的需求。2010年12月1日新浪网调查显示:47.5%的人“经常关注星座”,29.7%的人觉得星座“很有意思”,只有1.48%的人对星座“不感兴趣”[4]。星座文化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满足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心理需求、个性化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3.星座文化的商业化广泛传播。星座文化在我国不单是受热捧的大众文化的社会性传播,并且,它也具有市场价值和商业化传播的特点[5]。现代传播方式主要以网络营销为主,例如,淘宝上星座衍生品日益丰富,搜索以星座为关键词的商品共有16.61万件商品之多。也有以星座为噱头的商业活动以及广告,都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三)主题公园与星座文化的结合
综上所述,我国主题公园缺少文化内涵、主题特色和对顾客需求的认知,致使主题公园的发展滞后。星座文化的结合弥补了这些不足,同时丰富了旅游细分市场的维度,也明确了目标市场和受众群。星座文化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旅游吸引物,将娱乐性和营销娱乐化形势结合,借用星座文化的理念进行新的体验创新。比如,设计科幻的冒险模式、刺激的7D动感体验以及气氛浓厚的“童话小镇”等不同的情景模式或特色表演,为游客带来全新的风情体验。如此看来,主题公园与星座文化的结合是1+1大于2的,既有其创新性和吸引力,也有稳定的客源市场。
二、星座主题公园的可行性分析
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游客不再满足单一的游玩观赏,而是想要获得更大的体验感受。星座主题公园的体验项目,就是按照不同星座游客的体验要求,进行针对性研究。而现在的主题公园大体都缺乏创新和文化内涵,所以需要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星座主题公园的主题创意,立足于具有发展前景并且受到广大年轻人喜爱的星座文化,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星座文化热普遍存在,年轻客源的旅游需求一直在增长,这使得目标人群得到了确定。
三、星座主题公园的规划与设计
(一)宏观规划设计
1.星座主题公园的设计理念。主题公园的设计,基于西方成熟的星座文化理念,同时融入东方特色文化。中国自古就有“圆”文化,不管是儒道圆心,还是古典美学,“圆”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主题公园将用圆形的“八卦图”作为宏观园区形象,中间穿插着十二个星座主题园。公园设施力求以主题吸引人,以设施活动招揽人,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休闲娱乐的具体要求。
2.星座主题公园的宏观设计。“八卦图”的S曲线将设成园区的一条S形小火车,十二个星座小园区分散开来,要想全园游览会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小火车在主题公园中行驶,全天十八小时开放,带游客游览整个公园风光并且抵达目的地星座小园区。
“八卦图”的两个小圆形,将设置成两个饮食区域。位置不偏不倚,满足每一个区域人群的饮食要求。
3.星座主题公园的区域功能。划分整个园区将分成五个
星座主题公园宏观规划图
功能区(见上图),分别是入口区、高级体验区、中级区、普通体验区和餐饮区。园区考虑到不同游客的星座特点及个人喜好,将各有特色的星座园区进行大致的划分。
(1)高级体验区。园区内最具特色的当属高级体验区,也就是科幻冒险区,给游客最强的感官刺激和体验感受。引进西方冒险刺激的游乐项目和设施,比如高难度过山车、极速攀岩以及“星球大战”等科幻冒险项目。这个功能区将放置具有冒险精神的星座,分别是射手座、白羊座、双子座好狮子座。(2)中级体验区。中级体验区面向的是喜欢大众娱乐的游客,这部分游客虽然不能接受高强度的娱乐体验,但依然期待个性化体验感受。参考十二星座的特点,符合条件的星座是处女座、天秤座、摩羯座、金牛座和双鱼座。中级体验区所面向的是占绝大多数的,喜欢娱乐体验、爱好热闹的大批游客,所以这一园区是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设置符合这五个星座特点的互动参与和娱乐体验的设施活动。(3)普通体验区。普通体验区主要是针对喜欢安静游览的游客所设计的,在园区所占面积最小。由十二星座的性格特点分析,并且参照十二星座统计的排行榜,最喜欢安静的是巨蟹座、水瓶座和天蝎座。所以,园区内将放置这四个星座形成一个功能分区,主要是益智和游览的活动项目。并且,根据每个星座的其他主要特点再进行具体化规划设计。(4)入口区。一个园区最重要的就是入口区,所以要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方便游客进入,并且可以让游客清晰地了解整个园区。入口区的景观要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体现整个园区的文化内涵和自身特色,计划放置一个LED彩色显示屏放映星座动画。(5)餐饮区。园区东西两边分别为两个圆形餐饮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预示着东西文化的相互交融。主题公园一侧的餐饮区以东方特色餐饮为主,另一侧的餐饮区则以欧洲特色饮食为主。两个饮食区不仅各具特色,并且为游客就餐提供了方便。
(二)体验项目设计研究
体验的过程,就是求乐、求知、求美、求新和求异相融合,使游客获得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的体验感受。园区会为游客设置不同的角色,星座个体之间、星座与星座之间相互转换,体验“试试新,时时新”游乐项目,玩转十二个星座园区。主题公园的体验性项目设计将秉着游戏性、互动参与性、个性化和独特性的特点进行建设和安排,满足游客体验的人性化和情感化需求。比如,射手座崇尚刺激冒险的体验,园区将会在射手座所在区域,重点放置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和设施,比如引用美国荒野求生类游戏,虚景模拟与实景景观相结合。
四、总结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对于旅游需求也日渐强盛,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更是让人们有了更高的旅游体验要求。我们要从迎合市场向创造市场迈进,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星座主题公园的研发,在区域功能划分上综合考虑了游客个性化和情感化需求。不仅以星座主题吸引人,而且在主题公园体验项目规划设计上也做了“”多角度分析。星座文化的运用具有针对性和很强的吸引力,这将是星座主题公园最大的特点和卖点。
参考文献:
[1] 曹锋.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刘姣彤.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4).
[3] 李正良,黄琼.“星座文化”在中国的创新扩散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旅游区;规划设计;综合价值;和谐构建;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into new towns at the paper to the rock fortress Forest Park and Dongshan tourist attractions tourism planning, for example, discusses how to not only protect the natural landscape in the tourist area, min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but also with business, tourism, vacation, health and other industries to develop clever fusion, so space and urban history and symbiosis of nature, culture and people of interest.
Keywords: tourism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integrated value; harmonious build;
[F292]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小城镇建设正方兴未艾。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实际上是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的建设,是城市经营与旅游区域开发的全面结合。目前众多旅游专家一致认为,生态、绿色、极限、人与自然、度假、文化、体育等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主题。观光旅游已被体验式旅游所取代。一、设计理念篇
01、项目背景
磐石市处于以长春为中心,松辽平原向长白山过度地带,属于丘陵半山区。沈阳、哈尔滨三小时经济圈中心地带,交通十分便利。沈吉高速和沈吉铁路是磐石最主要的对外联系通道,哈大高铁的开通,使交通更加的便利。02、设计定位与目标
汲取当代“文化旅游新城”开发建设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以可持续城市主义为核心理念与指导,建设具有地域传统文化特征与山水环境资源的文化旅游景区。
具备精品文化项目、精品旅游景点、旅游集散等功能的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商务会展、娱乐、居住等功能融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宜居名城。
以创意文化为依托,以都市旅游为主线,打造独具生活魅力的山水宜居新市镇。
集合当地的多民族性、文化各异、宗教多元性特征;使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打造具有城市门户区域形象标志和便利完善配套设施的度假休闲山水城。
建设磐石市度假休闲、娱乐观光、郊野康乐和文化教育综合性风景区。是人们日常、度假首选之地,营造便利宜居的城市高尚生活。
03、项目解读
周边用地分析从磐石用地分析图上了解到,基地的东侧和南侧为居住用地,项目开发将与周边用地形成互补,满足城市自东向西发展策略。另外从沈吉高速下道,经过永盛大路进入磐石市中心,景区作为城市门户,必经之地,可以说是磐石市一张重要的生态名片,一个重要的示范区。
04、基地概况项目主景区西山景区位于磐石市西北部山地区域,东山景区位于城市东南区域,与西山风景区隔着磐石市区遥遥相望,两基地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西山景区毗邻沈吉高速和202国道,占地约450万平方米,与209省道相连,永盛大路作为进入市区的主干道路横穿基地。风景区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交通道路、功能定位等不可代替的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成为磐石市向西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进入城市中心地段的首要名片,其特有的景色展示着磐石市独有的文化和地域风貌,让人流连忘返。东山景区位于磐石市东南部,七个顶子山坐落于此,刘菜籽水库东西贯通,明镜一般倒映着如画美景。
05、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协调本旅游区与老城、开发区、以及现有村落之间的发展关系,有效整合旅游景区与磐石市的旅游资源,从而利用独特的项目建设来带动地区发展。
平衡保护自然资源与本旅游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应对基地相对贫瘠的土壤和受到破坏的自然资源的现状,严格保护和恢复基本山林资源,通过旅游开发尽可能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途径。
经济发展的问题,当地政府仅依靠自身的经济力量来发展旅游产业难度较大,作为与外部交流密切的产业,需要有超越小城镇范围的投资眼光,外部资金和外来投资者会对本区域的发展发挥深刻的影响。
这些,将作为规划设计改造的重点问题,在总体构思中着重思考和解决。
06、设计主题
本次设计从山、水、城、人这四个主要的小城要素出发, 提出“山水田园,碧水串珠”的总体构思, 引入“山水园林城”景观主题——突出磐石山环水绕的城市整体发展格局,让山体成为城市优美背景,通过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的组织,达到“远山、近水、郊野农田、城镇公园”之间的有机融合。完善特色生态与文化气息并重的旅游休闲度假新城。
07、旅游发展策略
交通——组织区内循环交通,打造绿色出行模式区网络化内电瓶车、自行车、徒步系统,区外城市公交、绿道系统。
四季皆可游——分区域、分季节开发旅游模式、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节。
吸引外资——创造条件和提供优惠政策,通过景区的不断建设丰富城市经济来源。
旅游富民——利用本地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开发旅游产品,带动区域发展。
二、规划篇
01、功能分布
根据现状空间、规划及景观特点,把景区分成四个功能片区,其各自的景观特点和功能,满足市民及游客出游、纪念教育、登山观光、休闲娱乐、信仰文化交流等等需求。
02、总图构架
土地利用规划
针对西山和东山风景区进行了局部的土地利用规划,在原有居住用地和生态上体用地的基础上,增设娱乐用地、度假用地、旅游用地、公共文化用地、滨水用地等,丰富基地用地种类,促进区域综合发展。
绿化景观规划
在尊重和保持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对重点区域进行精心设计,打造疏林草坡、密林景观和公共景观想结合的公园绿化形式。
道路交通分析
东西两侧整个风景景区在交通的组织上,设置有主要游线、休闲漫步道以及滨水步道。每种步道都各具特色,做到人车分流。主要游线可以引导人们快速的到达各个活动点;而休闲漫步道则可以让人们避开大量的人群,独自逍遥;滨水步道则满足人们亲水的乐趣,欣赏碧水蓝天山体一线美丽景色。
岸线景观分析
驳岸景观设计注重软质与硬质的搭配与穿插,丰富了驳岸形式。利用微地形及水生植物的分隔,形成自然地形的浅水池。滨水硬质铺装与地形结合而自然形成的剧场或者滨水广场。
木质平台探入水体成为观赏水景和水生植物的场所。
滨水的大草地形成了软质的休闲空间,稀疏种植的小乔木提供了局部荫凉,可以在此遛狗、休憩、野餐。
季节性旅游
春夏季节整个景区的各个区块将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场地如有氧活动、水上运动、场地活动、滑草运动、采摘等。
秋冬季节以组织冰上运动为主要特色,结合滑雪、场地运动、室内活动等,丰富人们冬季活动的需求。
03、服务设施分布
为了更好的完善景区综合发展,我们在划分功能区域种类的同时,在不同的功能区也合理的设置了相应的配套设施,例如:停车场、游览车乘坐站、公交乘坐站、餐饮设施、购物设施、银行等,为不同的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04、功能布局
规划强调功能的多元与复合,通过体验式的休闲娱乐、情景购物,特色化祈福、养生、多元化的文化体验以及全方位的健康运动主题,是本项目具备全季节性的持续活里,多元功能穿插互动,构建四大功能板块,即养生祈福休闲游 主题度假体验游 现代生活户外游 文化教育纪念游四大主题景区。
05、景观功能分区
西山景区(石城森林公园)
度假旅游是综合性旅游,可分三个层次进行开发:
建设富有吸引的休闲地,开展新颖的时尚活动,开发周边村落。
建设充满想象力的度假地,建设会馆、市民广场、体验基地和度假中心,作为西山度假旅游的发展重点。
建设独具魅力的居住地,抓住度假旅游和房地产业的互动,开发养老产业,建设高品质的养老院和养生度假公寓。改造独具特色的民俗村落,推广地域特色文化。
东山景区
作为常规的户外活动目的地,可分以下几个层次适度开发:
打造核心入口区域空间为前景,强化与周边区域的景观和空间联系,使其成为人流聚集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
加强交通组织的梳理,形成便捷交通网络,以不同的步道形式和铺装材料相结合,为市民提供一个完善、连续的充满趣味的生活化活动空间和文化交流场所。
建设生态绿化共生系统,以台地花园、生态林地、水生植物走廊等营造一片都市生态展示场所。在展现不同植物群落景观的同时,还具有生态科普教育的功能。
06、交通组织
在整体城市交通路网的依托下,景区内交通系统规划充分考虑地形的制约因素,因地制宜,随行就势,注意土方平衡。强调各功能区之间交通联系的特性,内部交通的相对独立性。合理组织车行、步行系统,并与绿化、水系、地形相结合,创造景观多变的游览线路。
西山景区
景区车行路网,在原有现状路的基础上形成的,景区内部形成“十字加两环”结构体系。
“十字”——东西向是入市区的主要道路-永盛路。南北向是连接仙人洞山和石城森林公园中心路。十字路网主要起到景区与城市相互联系的作用。
“两环”——指仙人洞山和石城森林公园各有一条环路,通过车行环路将景区内部各个功能区紧密连接,规划车道宽7米,提供游客可以临时停靠欣赏景色的同时,也保障景区内部游赏路线安全与舒适性。
景区人行路—以网状分布,分为主要登山路和次要漫步路。主要登山路通过研究景区内部功能区之间的距离和位置,选择最方便最省时的路网,使游客能够畅游每个景点。次要漫步路精心选取相对私密、观景最佳的路网进行规划,达到一步一景,流连忘返。
东山景区
因靠近城市中心,户外活动以市民登山为主,景区从功能上为步行交通。
在市民登山习惯以及不破坏周边地貌的前提下,将路网系统做主次之分。主要登山路,材料上规整大方。
08、绿化布局
绿化设计整体上强调人工与自然状态的对比和融合,力求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主要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1)广场绿化
广场绿化即强调核心广场的礼仪,又兼顾了市民游客驻留休憩的需要。
2)街道绿化
欧陆风情街、民俗文化街的绿化以硬质场地为主,通过种植高大乔木的方式,形成硬质景观林荫空间,为大量人流的活动提供适宜的空间。
3)滨湖林荫区
环湖保留原有的树木格局,补植乡土树种,强化原有的林荫硬质场地空间。
4)疏林草坡区
结合地形地貌,与建筑有机穿插结合,形成疏林草坡式的建筑场地绿化。
5)五彩花卉带
广场区域可临时摆设不同颜色的盆花,配合活动需要。
6)梯田花海区
以观赏性的花卉乔灌木为主,创造层层叠叠的台地绿化景观。
7)生态林区
林地和草坡的有机结合,纯粹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大尺度的自然场景。
8)湿地绿化
绿化与水体相互渗透穿插,创造出具有磐石自然风情的景观氛围。
09、分期开发建设
根据基地现状考察,考虑城市发展及景区建设,我们将景区由周边向中心分期建设。景区周边地势完整,施工方便快捷,同时周边景点与城市道路相连,建设后还能提升城市形象,可谓一举两得。而景区的中心由于城市以往建设留下的痕迹比较严重,以及现有的村庄覆盖面积大等,都需要长期的建设的维护,将景区分为三个期限来完成。
景观篇
石城森林公园
滨水风情区,水库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滨水特色空间色营造是吸引游客和塑造城市活力的关键要素。滨水风情区担负着城市广场、道路景观、滨水体验、游览展示等多重功能,因此在设计上尊重自然,建立生态平衡的滨水生境。
梦幻欢乐谷,该区现为采石场,北部山体因开采所致,出现断崖现象。规划设计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这块自然地貌遭到破坏的场地改造成为内容多样化的娱乐中心,并与周围的森林,茂密的山地环境形成和谐的对比。人工构造物的设计包括东西两个新的停车场、售票处、入口前广场和情景商业街。
梦幻欢乐谷内的设计划分为三大部分:主题中心广场、成人游乐区及儿童游乐区。
主题中心广场主要突出迎宾和展示功能,通过树阵的围合提升欢乐谷入口气势,同时该区域也通过建筑小品等展示梦幻欢乐主题效果。
欧陆风情街位于欢乐谷南侧,是进出游园的前广场。规划街区长500米,宽30米,主要以临街2-3层欧式建筑围合构成,建筑风格上由半圆拱形的门窗、暖色调的墙面、红色的瓦砖构成偏地中海式的风格,同时局部设有塔楼、角窗丰富街面效果。
藕遇芙蓉,位于大坝西侧比邻大榆树水库。因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池,园区以水池为中心,改造成以市民休闲娱乐为主的和荷花公园,其取名为“藕遇芙蓉”。区块内环境富有特色,功能齐备,满足多层次消费对象。
生态体验区,整个区域与滨水风情区相连接,邻近水系。由于人类的破坏,山体局部破坏,现将其规划为“生态山地体验区”, 通过对该区域修复与利用,稳固山体,境地水土流失,同时开展各类创意文化活动,矿坑温室区、创意中心区和自然林保护区等。同时根据地形的特点与优势还规划了滑草区和划船区。两区的建设使游客及市民来到此处感受动静结合的游览模式,流连忘返。
仙人洞山,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丘起伏缓和,山体众多,降水充沛,空气湿润,山林较多,海拔480米,具有一定的地标性。临近山腰处有慈恩寺和卧龙禅寺,两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道家寺庙,市民主要以步行登山为主,且局部路坡较大。
形象与特色营造:旅游规划以道家文化和古盘文化作为设计的切入点,着力打造区域道教名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扩建道教建筑群,利用道观宗教活动进行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2、把道观中和古盘石的神话传说有机地引进旅游点,能有效增加旅游的宗教文化内涵。
3、引入道家与古盘文化的特色符号、文物古迹、和奇观来吸引众多的游客。
4、利用山地条件,突出仙境,以道家五行、八卦思想和追求吉祥、如意、长生成仙的思想来规划养生居住、度假疗养区域。
近年来,由于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为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这不仅解决了宫观的自养问题,还带动和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使道教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东山风景区
基地位于磐石的东南部山林地带,周边绿树环绕,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由于临近市区是当地居民户外健身的首选之地。景区由烈士陵园和七个顶子山共同组成。
七个顶子山,磐石最早景之一,海拔550米左右,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生态观光和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开展风景观光、爬山、慢跑、徒步、湖畔垂钓、滑板等活动。设计着力改善和优化市民户外活动的环境质量,除规划出两处登山特色入口广场以外,结合不同材料、形式和趣味的登山路径、观景平台、休憩游园,使整个山林路路相通,处处有景。
四、建筑篇
设计上,对建筑风格做分区考虑,统一于现代技术和地方材料的应用,满足新城镇形象的要求。无论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建筑物的细节处理上,力求简洁明快,形式上与功能相吻合。组团设计欧陆风情街,色调以暖色调为主,尺度亲切,简约大气,突出滨水建筑,强调都市简约时尚风格。东蚂蚁屯农家乐、阿里郎民俗村,传统的形式与现代的材料完美的结合。东北及朝鲜建筑风格完美的体现,围合式院落的建筑布局营造出安宁的氛围,山间小镇的理想生活使游客,感受回归大自然的快乐。“民俗文化”这一概念完美诠释。单体设计
体现了综合、统一、灵活、合理的原则。建筑元素协调:和谐的立面元素(如门、窗、檐板、里面的处理),在形体变化的同时,保证形象风格的统一。单体设计中除考虑日照、通风等基本因素,还突出考虑与场所环境的结合,充分考虑地形和广场、水系、绿化、停车及建筑,从而实现景观、功能的完美结合。
五、结语
石城森林公园及东山风景区涵盖了城市郊野公园和城市边缘的旅游区,其规划设计从内容和方法上均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或旅游规划,二是兼有两者不同的特点,本次设计对此进行了一定探索:一方面注重贯彻生态理念,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民生等方面落实与推行旅游区域综合开发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继承、文化发扬与文化创新,以文化内涵促进旅游区域综合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现代主义住宅发展浅析
1.柯布西耶的现代主义住宅思想
20世纪20年代,由于大工业城市造成的人口膨胀以及战造成的经济困难,住宅建设成为整个欧洲最为迫切的问题。柯布西耶在1923年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观点。
1924年柯布西耶设计的福胡让居住区包括150幢住宅,以基本单元为主组合出五种类型的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每层设计功能分区,强调出屋顶花园的重要地位。福胡让住宅的结构适应工业化批量生产、打破传统的建筑模式、注重实用功能。而重要的是在整个福胡让住宅区“关系性的设计”上有所尝试。塔式住宅与另一侧错位住宅形成动态均衡;利用色彩变化加强建筑空间组合。建筑每一处形态变化都为居民带来灵动。柯布西耶也提出了自己的城市规划思想:功能分区明确;底层透空,解放地面;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
2.现代主义住宅思想的片面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欧美国家的住宅建设浪潮中人们并没有得到舒适的体验,住宅如“机器”般冷漠而强调功能。“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被片面的使用了,一批集合式住宅因极度格式化、高密度化,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孤独、走廊问的犯罪行为、污染等。现代主义建筑在1972年3月15日下午死亡,以美国居住区Pruilt-lgoe炸毁为标志。虽然这句宣言有失偏颇,但这里所谓的死亡是指现代主义过于强调工业化、功能化层面的死亡,缺乏人文关怀的住宅区终将走向失败。
新都市主义――现代主义的反思
1.基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变革
现代主义住宅区的发展模式破坏了传统社区内部的有机联系。在现代主义之后,住宅区的设计开始真正走向关系性的设计――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20世纪80年代新都市主义吸取了高密度住宅的教训。相较于现代主义住宅区的变化,一是交通导向开发模式,人们大量依靠步行和自行车就可以方便地生活,这和柯布西耶将底层空间留给交通开发的思想对立。二是传统邻里社区发展理论,创造社区的归属精神,由安德雷斯・杜安尼夫妇提出。福胡让社区初步关注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传统邻里社区理论基于这个层面进而关心人与人问的交往方式、家庭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2.佛罗里达海滨镇――传统邻里开发模式
(1)邻里的理想距离
邻里最佳距离是从中心走到边缘400米,人们的日常需要都可以在步行范围内解决,减少了对车辆的依赖,也鼓励了社区交流。相较于现代主义过度依懒汽车、将底层空间留给交通、人行道边缘化的做法更加亲和人的本性。对于不会开车的人们来说,日常活动的距离平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骑自行车上学,减少父母开车接送负担;老年人方便地使用轮椅,不必担心拥挤的交通带来不便;减少汽车使用,污染也会降低。
(2)优先考虑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是整个社区的标志,人们可以汇集于此交流感情。准则要求所有私人物业在建造时必须与红线找关系,以此限定街道的公共空间。。海滨镇给居民们强化了公共空间的概念,使人人具有社区责任感,使公共空间得以和谐共享。而在现代主义住宅区,公共空间没有被放在首要地位,则容易出现私人侵占、破坏公共空间的行为,引发邻里问的不和谐以及犯罪行为,这和柯布西耶希望公共空间成为居民交往空间的初衷背道而驰。
(3)保护地方特色
海滨镇具有强烈的海滨社区特点,社区中游廊和便道最终都通向海滨或镇中心,人们能光脚舒服地走到海边。而那些现代主义高密度住宅区失败的案例,几乎没有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来设计的案例,基本是套了一个现代主义思想的规矩外壳,去强硬地规划设计人们的生活、城市的功能分区。这也是现代主义住宅区使人感到生硬、没有归属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新都市主义的借鉴意义
1.当前中国的社区建设
新都市主义的基本理念是与现代生活特征相结合,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中国当前住宅区建设定程度上受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走上世纪50年代欧美高密度住宅的路线,例如在北京出现回龙观、天通苑这样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大型社区,而新都市主义这种回归邻里关系、具有强烈归属感的社区在逐渐丧失。以此,中国社区建设可以预见定的未来,当前也出现批尝试实践新都市主义思想的社区,但住宅造价高,也仍限于富人问的体验,依旧远离普通居民。
2.保护历史街区的思考
也许在经济发展优先的我国现阶段,新都市主义的思想暂时不会成为社区建设的主导思想,但是新都市主义在经历了现代主义之后,对传统邻里模式、地方特色的尊重值得我们学习。
我国有着为数众多、分布广泛的小城镇。这些小城镇极具传统特色,有着独特的天然环境、历史感厚重,小镇街区有着值得珍惜宜人尺度,完全可以实现日常活动的平衡和步行交通。然而可惜的是,近些年些地方政府昧地更新改建、引进商业,完全破坏了原有的生活模式和秩序。保护当地传统文化特色、恢复传统邻里关系、增强街区居民归属感,进而留住原住民,仍是首要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在历史街区保护工作还是地方社区建设中,新都市主义社区建设的思想是值得借鉴的。
(一)游步道的建设
我国对于游步道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至今仍没有一个完整的步道建设系统。位于杭州的西山游步道、黄山风景区的游步道和宁海的游步道系统是我国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游步道系统。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中国登山协会向全国推广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首个完工项目。
(二)生态游步道及其功能
1.生态游步道
景区道路一般分为主要干道、次要干道、游步道。主要干道是连接景区与景区主要景点、主要建筑、游憩娱乐的道路,划分了各个景区,道路一般宽3.5-6.5米;次要干道是景区内各个景点连接的道路,对主要干道起辅助功能,道路一般宽2.5-3.5米;游步道是具有引导游客深入各个景点和供游客行走、休息功能的道路,单人游步道一般宽0.8-1.2米,双人游步道一般宽1.3-2米。游步道是景区建设最基础的部分,广义的游步道指使游客能到达景区内各景点或观景点的所有道路或交通线,如普通的步行小径、通往景点的公路、水路以及直升机航线;而一般意义上狭义的游道则仅为景区中连接各景点及观景点的步行道路,包括原始的小路及人工特意修建的小道。本文是就狭义的游步道而论的,指的是游客以相对原生态的游玩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骑马等),贯穿于景区各个功能区、景点景物,为游客提供休息娱乐的自然步道和人文步道,包括人工步道和非人工步道。
2.生态游步道的功能
一是有序串联景点的功能。生态游步道规定了游人的行进路线,从而向游人传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让游人按规划好的顺序依次进入各景点。二是审美功能,游步道通过不同的形式、形状、铺装和材质组合形成景观融入环境,并将景区最美的景点景观联系起来向游人展现。三是对游人安全和景区资源具有双重保护功能。生态游步道约束游人游览的随意性,在让游人远离危险的同时减少随意践踏给景区带来的破坏,保护旅游环境。四是文化提升功能。“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景园的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生态游步道建设融入文化,有助于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
(三)生态游步道产品
生态游步道是连接各个旅游吸引物,满足旅游者游览体验需求,让旅游者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而根据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性所设计出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步行道路。生态游步道产品是依托景区景观和环境,贯穿各种旅游吸引物,为景区总体结构布景,并且通过步道景观的规划设计,功能价值的挖掘与体现,满足旅游者游览、健身、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需要的景区旅游产品。产品的核心是注重游客消费的体验和经历,以及道路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在功能价值上的提升。生态游步道产品可分为核心产品、有形产品、无形产品。核心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基本层次,有形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无形产品是核心产品的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是指旅游者购买某种旅游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是旅游者真正想要买的东西,因而在整体产品观念中也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生态游步道的核心产品包括观光、锻炼、回归自然、养生等,提供健康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方式。有形产品是游步道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旅游者提供的实体和服务形象。生态游步道的有形产品包括游步道实体的风格、曲线、色彩、选材、型式等景观因素以及步道配套服务设施。无形产品是有形产品所附带的全部服务和利益,包括景区的文化、科教、审美、疗养、人性化设计等。游步道的设计既要满足于基本需要,也要满足于内在需求。
二、梧州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产品的文化视角分析
(一)基础情况分析
苍海公园位于梧州新建设城区龙圩区,龙圩区于2013年3月成立为梧州市新成立的市辖区,位于梧州市城区南部,南广高铁、南广高速等7条交通要道交汇于此,并与梧州新机场相连。梧州是广西东大门,处于“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上,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两广咽喉”,是我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是西部地区12省(区、市)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的城市,也是连接珠三角与北部湾的主要通道城市。梧州享有“绿城水都”、“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美誉,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大城市”等。梧州计划将苍梧公园打造成城市名片、生态宜居新城,一个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养生于一身的多功能旅游地,而“生态新城、西江明珠”是梧州近阶段为苍海公园所拟定的发展目标。苍海公园规划范围为东起东部山体山脊线,西止蝴蝶山路,南起古凤南四路,北至浔江一路,总用地21.3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为11.97平方公里左右。苍海公园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平坦,部分区域落差较大。苍海公园旅游景区主要是围绕苍海湖分布,东侧景点有浔西湖、浔西公园、跨湖桥、日月湖、苍梧风情旅游小镇、石林公园、山地度假区、皇冲顶、皇冲顶森林公园、交通桥、龙母湖;西侧景点有古凤城市湿地公园、古凤创意民俗村、半岛酒店、水上乐园、李公堤、茶仙岛、济深湖、济深公园、梧州科技馆、苍梧水城、苍海公园、西江文化博物馆。
(二)基于文化视角分析
游步道产品设计的精髓在于文化,文化是支撑游步道产品的灵魂。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的设计要体现梧州浑厚的文化,才能让这条游步道“活起来”。因此,要对梧州及周边的文化进行挖掘、梳理、凸显、整合,使游步道形成完整有主题的有机产品。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水城,孕育了以龙母文化、骑楼文化、水文化、粤语文化、美食文化等为主体的文化。自古以来,炎黄子孙便以龙为图腾,对龙有着很高的敬仰,龙母文化体现了具有岭南特色的龙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民间文学的流传(包括典故、诗歌、戏剧等),梧州无论从建筑方面还是从商业方面,都体现了西江流域民众对龙母的崇拜,并形成了具有独特民俗民风的龙母文化体系。龙母文化体现了龙母助人为乐的善良形象、龙母育子的慈母形象、龙母护佑西江的女神形象。骑楼城孕育了梧州繁华商业贸易,也衍生了独特的市井文化。骑楼不仅有着欧式建筑风格,还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骑楼上为楼下为廊的风格,体现了梧州人的古生活方式、生活状况、生活乐趣。澄清的浔江和浑浊的桂江交汇形成了黄绿分明的鸳鸯江,两水交汇处,一浊一清、一急一缓,泾渭分明,恰似戏水鸳鸯,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沉淀,最终孕育了梧州的鸳鸯秀色和水上文化。水文化蕴含了梧州人依水而生和依水而活的生活方式、生存之道、水上民歌等。粤语是从梧州流传出去的,西江流域大部分居民均以粤语为母语,粤语文化是梧州的特色文化,包括了粤剧、粤曲、舞狮、舞龙、鹿儿戏等文化品牌,还包括粤域民俗风情、风俗礼俗、习性等。梧州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美食和独特的佳肴(如冰泉豆浆、纸包鸡、酸笋田螺、艇仔粥、龟苓膏等)令食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更有“食在梧州”的说法。而且梧州美食不仅在选料方面讲究、制作工艺精纯,有些更是具有药用价值。
三、梧州苍海公园的生态游步道产品设计思路
(一)设计原则
1.文化性原则
梧州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百年商埠,有着底蕴丰富的历史文化,而文化是生态游步道的灵魂与竞争核心。游步道设计将地方文化细致化,趣事扩大化,将相关联的文化集合并与景区的游步道景观融合规划开发,使游客在游览时不仅能回归自然、体验自然,更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景观气息。
2.创新性原则
苍海公园为新开发区,创新不可或缺。生态游步道从形式、景观、材料、色彩等方面创新,在体验、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并适时融入新科技,改变景点景观单一的布局,让游客感觉到舒适、新鲜。古板的文化展现方式让游客处于被动方,这会让游客排斥,起到负面效果,应让游客主动接受文化,以文化体现方式的创新和内容的多样化,来激发他们探究文化的欲望。3.生态休闲原则苍海公园游步道设计应注重分析森林、山地、湿地、湖泊等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尊重当地原始生态环境及场地,以“精花钱、少破坏、原生态、重保护”为准则,物尽其用就地利用原材料,因地、因景而设,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宜的生态材料,开发最大效用的生态游步道,使之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与环境更好地相融合。
4.体现主题原则
主题是苍海公园区别于其他景区的标准,也是规划开发所遵循的思想原则,更是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设计的目标。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设计以当地的文化作为依托,以当地文化、环境特征、服务、建筑等为主题,每段游步道设计一个鲜明的主题,加强绿化,树立生态游步道的品牌形象,适应旅游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广、宣传和强化景区的形象。
5.安全舒适原则
苍海公园森林、山地、湖泊相对来说属于危险地段,生态游步道设计要站在游客的角度解决游玩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舒适问题,主要采取生物治理加以工程治理辅助;当安全与景点审美发生冲突时,安全放首位,尽量避免危险区域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可以设置加固、防护栏、警告牌等;游步道选材时也应注意安全性,避免表面太过光滑、有棱角的材料等等。
(二)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产品定位
1.核心产品定位
生态游步道核心产品应满足游人体验风情小镇、山地休闲度假、沐浴森林、体验田园生活、异国风情体验、娱乐游玩、特色商品游购、休闲养生等多种旅游目的,适合当地居民休闲游和外来游客度假体验游。一方面,生态游步道引导游人远离喧嚣城市前往一个生活节奏慢、休闲的地方;另一方面,生态游步道可以使游人达到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保健、放松的目的。
2.有形产品定位
生态游步道有形产品的设计应与整体风格相协调,突出景区主题,多种风格相融合,避免游人因单调而产生视觉疲劳;路线根据景点布局、地形、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多变设计,最好做到“一步一景,不走回头路”,从仰视、俯视、远眺等角度观景;铺装色彩和图案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色彩简单、图案线条分明,特殊区域可根据区域性质选择图案和色彩,如游乐园选择活泼有趣的图案,色彩多变鲜艳;选材因地制宜,优选当地生态材料,就地取材;步道型式根据环境地形设置,可设阶梯、观景台、廊道、桥等。步道配套服务设施设置的数目、距离、风格等应根据景点环境、步道长度、客流量等决定,风格尽可能与景区风格协调,紧急标志、必要设施要醒目。
3.无形产品定位
文化是一个景区的灵魂,以当地文化融入游步道设计,贯穿于整个景区,注重在细节方面加入文化,使步道具有灵魂。审美是旅游景区最基本的功能,游步道设计具有标志性、凸显主题能提高审美功能。游步道的路线根据景点而设,贯穿了古镇、山地、森林、湿地等多种景观,也使游步道附加了锻炼、科教、疗养等多种无形产品。
(三)基于文化视角下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产品设计
游步道建设以符合审美、布局合理、保护生态为要求,对于提升旅游区的品位、创造一个温馨浪漫的旅游生态环境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苍海公园旅游游步道以民俗风情旅游区、山地休闲度假区、创意生态湿地区、异国风情休闲区、特色水街商业区“五区”作为设计中心,将各景点有机连接,从线路设计、文化融入、材料选用、色彩挑选、景观设计等多方面对苍海公园生态游步道进行设计。
1.民俗风情旅游区
民俗风情区位于苍海公园的东北部,东侧是连绵的山地,西侧是苍海湖心区,处于新城北部入口与山地度假区之间。民俗风情旅游区主要是以本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题材,打造出苍梧民俗风情小镇和梧州文化旅游区,是苍梧文化展示的窗口。所以,民俗风情区游步道的设计要尊重梧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质朴醇厚的民俗小镇风情,体验岭南文化。民俗风情旅游区与半岛CBD相对,地势起伏大、高低落差较大、观湖观山视线良好,可设计怀古步道和观景游步道。在苍梧风情小镇可设计“苍梧风情街”,以怀旧为主题,设置多个生态廊道,供游人休息、品六堡茶、听粤曲等。生态游步道设计统一选择显旧的青砖、石板、卵石等材料,根据小镇的建筑布局,设计成不同线型的游步道,铺砌成间隔式或全铺式,种植高大的树木或对身体有益的树木花草在步道中间或旁边,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除此之外,生态游步道与苍梧风情小镇的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相接,避免游走客在游览时走回路、走偏或者看无可看,以此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小镇主要以粤剧、牛娘戏、鲤鱼舞、麒麟舞等民俗表演展示苍梧的文化、节日礼俗;以买卖龟苓膏、六堡茶等来展示梧州的特色产品;以开设居民客栈、粤菜餐馆等方式来展现苍梧人民的生活状态、饮食习惯。民俗风情区与皇冲顶森林公园之间主要以观景为主,可设计为“望江游步道”,地势起伏大,地势陡峭的地方设计“S”或“Z”型的线路来缓解上坡疲劳,坡地平缓或视线良好地段设置多处专门的观景平台,与半岛CBD遥遥相望。路线尽量选择已有的小道,材料选用最好是就地取材,以最小的资金、最小的破坏来开发游步道。
2.山地休闲度假区
山地休闲度假区位于苍海公园东部,依山傍水,西依苍海核心湖区,东靠山脉,北连民俗风情旅游区,包含山地休闲度假村、山地运动地。公园大部分用地为林地,平均海拔较高,包含苍海公园最高峰皇冲顶,与半岛CBD一湖相隔,180?观湖景观视线,观湖观山视线良好。山地旅游度假区形成以休闲养生、度假、健身运动为主题的现代旅游区,利用地势最高点打造地标景观———龙母望江台,展现龙母文化,体现当地特色。山地休闲度假区开展山间温泉、避暑、登山、攀岩、漫步旅行、山地冒险、露营、漂流等多种山林休闲活动,使游客以一种最放松、最简单的方式休闲养生。山地休闲度假村和山地运动地以“养生、度假、探险”为主题,步道连接各个山地景点,选用卵石、混凝土或石质材料,平铺为主,加强景区网络信号,使用二维码扫描系统提供山地各个景点游览图、方向导航、景点介绍、安全提示等信息、视频。在皇冲顶设计“健身休闲步道”,以阶梯为主,采用曲线型线路,宽阔视野,并选用木质材料或石板铺置。山地是个难管理、易迷路但锻炼养生价值非常高的地方,所以要配置有完善的信息引导系统、照明系统,合理设置工作站并在岔路多设路标,长路段多设休息凳、凉亭、公厕等。不仅如此,危险地带还需设立护栏和危险提示牌,运用红外线探测警报设备,防止有人踏入危险地带。前往龙母望江台的游步道设计为“龙母登山道”,采用庄严、纯白的石质为阶梯材料,以直线为主,显现出望龙母的神圣和艰辛,护栏雕饰龙纹,给人以崇敬和震撼的效果。皇冲山顶部可通过描绘龙母治水、龙母育子等内容的文化牌、龙母雕像、凉亭、诗词篆刻等方式展示龙母文化。下山游步道不要与上山游步道合一,避免景色重复。
3.创意生态湿地区
创意生态湿地区位于苍海公园东南方向,北面苍海核心湖区,南连南广高铁。创意生态湿地区的旅游地包含古凤城市湿地公园。现状多为基本农田,生态环境保存较好,地势平坦,海拔较低,高低落差较小。创意生态湿地形成以创意文化、生态为主的特色公园,依托现有生态资源,塑造创意文化艺术村,打造特色湿地公园,力争在广西区内成为以生态湿地、艺术创作为主题,集艺术展示及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古凤城市湿地公园与山地度假村之间多为农田,游步道的设计为“田园步道”,可以采用竹子、木板或细石沙粒搭建桥梁,采用“d”形路线,在中心点设计鸟形的观望台,远远地看就像是翱翔在农田间,使游人能亲身置于田间,观赏一望无际的田野。设置农作物购买点,出租农具、展示农耕文化、买卖农作物等,让游客体验农耕生活和农民的辛劳,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以及采摘的乐趣。此外,合理利用农地建立六堡茶茶园、苍梧文化娱乐园、翠竹花园、南国果林等景观板块,让游客体验更多梧州特色产品。古凤城市湿地公园以当地丰富的物种种类和生态资源为载体,开发建造百鸟园、九曲垂钓捕鱼园,驯化繁殖野鸭、水鸡等野生水禽鸟鱼类,供游客观鸟、垂钓捕鱼,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环境之中。湿地公园定期开展生态保护活动,让游客了解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湿地游步道以石质、沙粒、卵石铺置为主,穿梭于物种与湿地中,线型可根据物种的分布来设计,以分隔物种或区域。多种植能吸引蝴蝶等可观赏性昆虫的植物,道旁可陈列湿地的物种图片、物种基本知识、注意事项等,将物种创新设计成各种图案的动植物花纹用于摆放或修建成塑像、标识、凉亭等,使整个公园充满新奇和艺术气息。
4.异国风情休闲区
异国风情休闲区位于苍海新城西南方向,北面苍海核心湖区,南临南广高铁,西接古凤二路,紧靠创意文化生态区,滨湖景观面宽阔,观湖观山视线良好。异国风情休闲区以滨水休闲为主题,以别具特色的李公堤、水上主题乐园、半岛酒店、德国风情旅游小镇等塑造雅致的休闲环境,成为吸引文化人、时尚人士的去处。基于此,异国风情休闲区适合设计综合型游步道,可以将游步道设定为“休闲文化街”,自南向北形成德国风情旅游小镇-半岛酒店-水上主题乐园-李公堤的景点排列。南部地段以休闲异域文化为主题,德国风情旅游小镇为载体,通过慕尼黑酒吧、德国音乐餐厅、柏林墙涂鸦等特色品牌,打造以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及巴洛克建筑为主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休闲文化街,生态游步道材料主要采用砖石、木板、卵石、石板等,设置德国名人雕像、休息凳、遮阳伞、观景平台,使休闲氛围更加浓厚。中部地段以德国特色餐饮为主题,半岛酒店为主要载体,开设古堡式餐馆,展示德国美食如葡萄酒渍鲤鱼、巴伐利亚的正宗烤猪肉加酸菜、巴登人的斑鳟鱼片等,生态游步道可选用木质材料,种植德国国花矢车菊于步道两旁,营造一个原生态的餐厅环境。北部地段以娱乐观光为主题,水上主题乐园、李公堤为主要载体,打造梧州滨水文化水上乐园和苍海水廊景观,生态游步道以石质材料为主,水上主题乐园游步道铺设活泼、灵动的图案,颜色可选用鲜明色彩,李公堤地段步道设置水上曲折廊道式生态游步道,种植荷花于廊道下,并多设滨水平台、休息凳、遮阳伞、照明灯等,与苍海东部的景点相呼应。
5.特色水街商业区
关键词:旅游规划 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地域是一个非常广义的名词,它有一定的界限,但没有大小的界定,地域可以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邻里单位,每一个地域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习俗、空间形态等。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旅游规划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从更大的范围去研究,探求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与旅游规划相结合,提取地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符合现代需求的旅游规划之中。
1潼南崇龛镇地域文化资源
1.1区域简介:崇龛镇位于潼南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琼江河27.35公里穿境而过,东靠双江、南靠柏梓、西靠四川的安岳县,北靠四川的遂宁市,全镇幅员面积87.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2万人,总耕地面积4.7万亩。
1.2历史发展由来:616年,隆龛镇升建为隆龛县,712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名崇龛县, 967年,崇龛县降为崇龛镇,境内史家坝是古县城遗址。民国时期名崇龛镇,又叫漏孔场。1951年建崇龛乡,1967年改名光辉,2001年复名崇龛。崇龛镇自隋代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其间曾设立县城,县址在瓦子堡。道家创始人陈传老祖就出生在这里,如今他的塑像供奉在崇龛镇玉佛寺。琼江河的秀丽风光孕育出了无数优秀儿女,如恩威集团公司总裁薛永新先生、琼海集团总裁张燕先生、首都拉格斯特公司总经理夏洪生先生等。
1.3地域文化资源:陈传老祖所传的道家文化在海内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老祖故里,崇龛镇当地千百年来亦有着相当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烟坡岭道教文化基地。同时当地还有自己特色风格的琼江河、风景优美、群山环绕,搭配上当地的特色民居建筑,形成了崇龛镇特有的地域文化资源。
1.3.1陈传老祖:陈传 字图南 唐末宋初人氏,他是道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当时道教门徒都称陈传为陈传老祖,他是继老子 张陵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物。 陈传年轻的时候就理想着,自己通过科举走向仕途,他虽然才学过人,满腹的学问,但最终名落孙山。从此以后陈传就将自己的精力,转向了修仙得道的修炼上来,以摆脱世间的纷争。 当时武当山是道教第一名山,陈传在道士孙君仿的指点,来到武当山九室岩隐居修炼。在此修炼长达二十年之久。宋太宗赐陈传为 希夷先生 称号,此号是宋太宗取之老子的两句话:听之不闻为希,视之不见为夷 以此来赞赏陈传高深的道行。 陈传最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概括了陈传的为政之道 为人之道:优好之处勿久恋,得志之处勿再往。
陈传老祖故里即是崇龛镇,千百年文化传承中的历史积淀成为崇龛镇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基于对陈传老祖的崇拜而形成的具有道家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以塑像、祭祀庙宇等为物质文化载体,以祭祀、传说、文学等为传播途径,寄托了人们对老祖的修生养性之道的憧憬和崇拜。在当地,陈传老祖信仰是一种文化、一种人生,早已成为民俗的一部分,成为地域性的一大特色。
1.4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4.1特色建筑群的新建与保护:陈传老祖纪念庙宇作为对老祖民俗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十分重要的地域特色文化之一。因此,本规划的主导是在与自然景观保护不冲突的基础上对陈传老祖的纪念庙宇做重点保护和恢复性重建,将陈传老祖文化的物质载体做一个有效的组合,凸显其主体和特色,更好的发挥其作为信仰中心的作用。
1.4.2陈传老祖民俗活动的继承与发展:对陈传老祖的崇拜和纪念经过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民俗活动。每年陈传老祖的诞辰日,崇龛镇都回举行系列的纪念朝拜活动。发展至今,除了传统的纪念活动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也融入了很多商业文化和现代文化。例如纪念活动已不是仅仅的祭祀,而是发展成为带有商业社交等等性质的一种综合社会行为。因此,在此方面也应该加以引导和保护,一方面应该继承传统的民俗活动,一方面要加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使其能够充满鲜活的生命力。
1.4.3崇龛镇传统民居的保护:传统民居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源,具有高度的经济、文化、社会价值。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传统民居建筑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崇龛镇范围内许多村子都历史悠久,本有着许多传统民居,但是近几十年来的无序发展,造成了许多传统民居已经被陆续拆除了,现在仍然保留下来的已经不多。而传统民居一旦被拆除,就无法再恢复,它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也将随之消失。因此对现存的传统民居建筑应该进行抢救性保护,依照当地的风俗特色,对其加以整治,恢复原貌。在整体布局中对其进行整体的统一规划保护,对新建建筑加以限制,并适当的统一风格,使整个建筑布局上有一个延续性,呈现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
1.4.4特色自然特色的保护与开发:区域范围内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两河环绕、群山围抱,自然植被丰富。在旅游规划中首先要对河流、森林等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商业旅游开发,托山体、河流、道路等为载体,划定景观视线通廊,保证崇龛镇整体风貌与结构完整性。采取水陆多种方式,增加游客体验性。由青杠村向白沙村方向开发强度逐渐降低,各个区域划定容积率、建筑高度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依托自然资源形成特色农业旅游。
2崇龛镇旅游建设与规划
2.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地域整体性考虑:区域内有陈传老祖这样的地域文化遗产、有琼江河、植被丰富的山体这样的自然遗产、有纪念活动等人文遗产,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得到有序发展,也没有使彼此之间产生有序的联系和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且未能够有效吸引外来游客的到来,未能产生旅游吸引力、产生经济效益,未能带动休闲度假旅游业的发展。
(2)用地不合理问题:风景区、度假区与村镇建设用地互相混杂,干扰严重,没有明确的分区。镇内建设缺乏总体考虑,建筑风格缺乏特色,缺乏保护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考虑,造成旅游景观用地不明确、不足,也影响到了该镇自然资源的保护。
(3)交通缺乏问题:该镇已形成五条出境干道:即到柏梓、姚市、大安、双江、龙台的公路,但是路况还不够理想,部分路面还不是全硬化路面,班车普遍缺乏,和外界联系不够。镇内交通方面,几乎为零,只有少量农用车摩托车等作为内部交通工具。不论是对外交通还是内部交通,都不能满足旅游观光的需要。
2.2旅游规划发展对策:
(1)整体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传统地域文化来说,合理的、适度的利用是最好的、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充满活力。在保护好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发展特色旅游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是旅游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应依托陈传老祖传统地域文化、琼江河和山体自然资源、原生态农业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探寻之旅、河滨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现代服务旅游产业,并带动崇龛镇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提高旅游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崇龛镇的环境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
(2)统筹考虑用地规划:对村镇建设,不同旅游用地进行有序的规划和控制,使其有所分区、避免互相干扰,以烟坡岭道教文化为山体基质,由林地、山地、等自然植被和道教人文文化组成。以琼江河为水体基质,由水体、滨水景观、水上游乐设施等组成。以琼江河以北的建设用地城市基质,主要新农村建设。
(3)加快道路交通发展:随着崇龛镇旅游的发展,镇内外交通的瓶颈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对于外界的联系交通,应该加快路面的建设,改善路况,增开与外界联系的车辆班次;同时积极建设的士系统。对内交通方面,在主要的游览区采取特色交通模式,游客代步工具可采取电瓶车、小火车、马车、游船等,并鼓励当地居民和游客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使交通成为一大特色,同时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营造出宁静、安全、神秘、浪漫的旅游环境。
(4)规划中原住民的参与:国内的很多旅游项目,由于缺乏对原住民的利益考虑,欠缺了原住民的参与,往往会造成对原有地域资源的毁灭性破坏。因此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原住民的参与,要给原住民提供就业机会,使其有机会和条件参与到整个旅游发展事业中来。使原有居民获利,才能够使他们自发的参与到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中来,才能够真正的使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和可持续的基础上。例如原有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应该让其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机会、原有的渔民应该有发展特色渔业的机会,同时在旅游雇员中也应该向当地人倾斜。
2.3崇龛镇旅游规划总体布局
崇龛镇旅游规划按照全局规划来进行,对全镇的规划做一个统一的布局,按照原有城镇建设情况、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和人文景观分布情况,将用地分为风景名胜区、特色农业旅游区和城镇建设区。
(1)风景名胜区:崇龛镇风景名胜区是以陈传老祖文化为特色,以烟坡岭自然风光为依托的,以观光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风景区。风景名胜区即为烟坡岭道教文化基地,对区域内应该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严禁建设与保护区无关的设施,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风格,尽量保持原滋原味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风貌。
(2)特色农业旅游区:该部分用地为琼江河和沿河的新农村建设用地,沿琼江河形成带状分布,该部分注重特色农业的建设,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形成菜籽花等不同颜色的花卉分区。建筑的风格与传统风格相协调,形成特色休闲旅游区,建筑的风格、体量、高度、造型等均应满足旅游的需要,严格避免建设城镇化和过度商业化。
(3)村镇建设区:该部分用地结合原有居民定居点和场镇,适当引导居民由散居过渡到聚居。原有的场镇区域应集中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设施,是全镇旅游和社区服务的中心。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从建筑风格、规划布局方面进行提升,使小镇、美景、人文达到融汇和谐。
3结语
任何规划建设的设计与实施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崇龛镇旅游规划也不例外,它也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1任何规划都应该是尊重当地地域特点入手。如何与地域文化特点相协调,进而利用、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是规划设计的关键点。
3.2地区规划建设必须找到传统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不顾及现实经济发展的规划也不可能得以实现。
3.3在尊重地域性、照顾经济型的同时,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 联合国人居署编.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张建萍.旅游环境保护学.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
4徐军.探析旅游环境保护内涵.旅游学刊, 1998(5).
5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编著.城市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6王军、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资源科学, 1999,,2(2).
关键词:空间结构设计;国家区域发展;格林纳达
中图分类号:F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格林纳达国家发展空间结构设计的作用与意义
格林纳达位于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的最南端,属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农业和旅游业是格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业居多,所占份额较小。伊万(2004年)和艾米莉(2005年)两次飓风使格农业遭受毁灭性打击,使格国农作物出口经济严重受挫。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格林纳达的旅游业收入又大幅下滑,进一步影响了格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格国政府于2014年提出将“保持财政稳健、创造就业和保护贫穷弱智”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启动了“格林纳达2030远景规划”。因此,当前制定格林纳达国家发展规划,是重组格林纳达国土发展的区域空间结构,维护格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
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是实现格林纳达经济振兴和社会就业的现实需求。2010年之前,受台风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格国经济环境严重受挫,旅游业收入大幅下滑。虽然近年来开展了道路、医院、学校等设施建设,经济有所恢复,但是产业发展缓慢、高额外债、低就业率的发展困境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制定格林纳达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将厘清格国当前发展态势,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思路,促进格林纳达经济社会振兴发展。
区域空间结构设计是支撑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框架和重要内容。区域空间结构是实现地区资源、产业、资本、政策制度等基础发展要素实现空间优化配置的重要技术手段。格林纳达作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国土幅员较小、资源环境约束力较强,制定符合格林纳达地方特点的空间结构,将有助于构建合理的产业布局,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构建功能协调、产业空间一体的产业辐射区。良好的区域空间结构设计能够结合格林纳达的地方性特征,通^合适的空间组织形式将国家范围内的资源和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空间生产效益最大化。空间规划设计作为格林纳达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体系框架,能够通过空间结构设计来引导土地利用方式、平衡不同区域的功能关系,促进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空间开发,促进格林纳达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二、区域空间结构设计的内涵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经济社会活动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其空间组织形式,是不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陆大道,1995;陆玉麟,1998;崔功豪等,2001;李小建等,2006)。它反映了区域间经济社会空间组织的架构和脉络、城市规模和中心地等级体系、城郊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演变关系(陆大道,1988)。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和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布局、政策制度等内生要素直接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Masahisa等,2001),地方间贸易、人口流动、规划引导与控制、宏观经济环境等外生要素直接影响其演化状态与趋势(李国平,2009,2013;王维工,2003)。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兰克・费特尔的商业区位论是区域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的经典理论。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城市演变形态、区域网络空间、区域走廊发展等方面,如Edward Taaffe等根据加纳和尼日利亚的发展,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以海港和铁路系统扩展为主导的空间结构演化模式,认为区域最初的发展在于港口贸易,随着区域铁路线的建成,两者相互交织共同引导了港口、内地中心和内部居民点之间的复杂联系,促进了大型经济中心的形成(陆玉麒等,2011)。在这些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中,逐步树立起了关于区域产业集群、交通经济带、城市经济区、区域廊道等各种经济空间组织方式的统一认识,即地理空间是经济社会要素共同作用的物质平台,经济社会空间又反之根植于地理空间。不同经济社会要素的差异化组合,能够演化形成不同的地域空间结构。虽然这些物质空间的表现形态不同,但其根本的要素仍然归结于空间节点、空间连接线及其共同连接而形成的空间网络联系。
从根本上来看,区域空间结构是具有空间形式的节点、层次、网络或渠道、流、面五部分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吴传钧,1994)。哈格特将空间结构要素分解为运动、路径、节点、节点层次、地面、扩散六类几何要素(王维工,2003)。节点、线路、域面和网络是空间结构形成的四个基本要素,节点即各类城镇或交通点等;线路是联系经济活动的线状物体,如交通线路、通信线路等;域面即是由节点和线路交织共同形成的吸引范围;网络是由劳动力、资本、信息流等在节点和线路上流动所形成的空间形态(孙久文,2004;陈修颖,2005;樊烨等,2006)。空间结构的要素具有层次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其动态演化中,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通过中心节点的空间扩散作用,又呈现出明显的点轴结构、双核结构、核心结构、圈层结构等发展规律(张莉,2008),使得区域要素借助空间流动而作用和组合,形成不同的区域空间结构形态。
结合区域空间结构的基础要素和组织演化特征,在格林纳达国家发展的空间结构设计中,首先要识别决定国家经济社会实力增长的主要节点和线路,如主要的城市、港口、景点、产业园区、公路和铁路线路等。识别重要节点或节点集聚群的经济腹地范围,确定大致的功能区域;再者,通过节点的大致辐射方向和范围,确定未来发展的空间联系方向和线路选择,或者确定拟建线路;第三,在选定节点、线路的基础上,布局重要的产业项目集群,通过集群对基础发展要素的集疏作用来带动划定范围区内的物质作用联系,达到形成有机整合的域面和网络体系,以激发区域发展活力。通过以上节点、线路、域面、网络的体系化布局,实现对格林纳达国土空间发展的政策调控,促进国家发展的有序化、可持续化。
三、格林纳达国家发展空间结构设计的思路与内容
充分结合格林纳达国家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和人文经济特征,确定一定的设计原则来划分不同的空间单元,进而引导不同空间单元的未来发展。
(一)格林纳达国家基础环境特点
格林纳达是位于中美洲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型岛国,共由格林纳达主岛、卡里亚库岛、小马提尼克岛等岛屿组成,陆地总面积约 344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11.07 万人。格林纳达位于加勒比海东部的小安地列斯群岛南部,西濒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是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东部门户。格林纳达主岛格林纳达岛南北最长34公里,东西宽约19公里,南距委内瑞拉海岸约160公里和特立尼达与多巴哥隔海相望,东北是巴巴多斯。
1.国家四周临海,圈层结构明显
格林纳达整个岛屿成椭圆形,四周临海,中间为山地,近海、滨海和中央山地呈现出典型的三圈层特征。环岛滨海地带集中了格林纳达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渔业等。中央山地集中了大片天然热带林木和灌木,山区有大热带雨林,动植物资源丰富,林木种类多样。主要种植有肉豆蔻树、香蕉树、可可树。
2.区域划分明确,地域特色鲜明
格林纳达全国划分为6个教区和卡里亚库岛、小马提尼克岛,六个教区分别为圣乔治、圣马克、圣帕特里克、圣约翰、圣安德鲁和圣戴维。各个教区都具有自身特点。如圣乔治区是格林纳达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圣戴维教区多缓丘和石质海湾,农业发展条件较好,中格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即位于圣戴维。圣马克教区主要以圣马克小镇、圣马克河为主体形成了旅游业。
3.城镇体系清晰,职能分工明确
格林纳达六个区都各有城市(镇),从南到北依次是圣乔治、圣戴维、格伦维尔、古亚夫、维多利亚、蒂沃利和索特尔,所有城市布局、主要交通和基础设施都临海分布。其中,圣乔治最大,它位于格林纳达主岛的西南端,人口约1万人,是格林纳达的首都。希尔斯堡是卡里亚库和小马提尼克岛的首府,也是该地区的零售和行政中心,主要经济活动是旅游业。
从以上分析可知,格林纳达南部拥有良好的滨海资源、商贸港口和基础服务设施,宜重点发展滨海邮轮旅游、城市旅游、港口物流、高新技术等现代服务业经济,发挥圣乔治在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和旅游集散地的作用,增强综合实力,辐射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部丘陵地带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加强森林植被和水源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林业经济、生态旅游、城镇商贸服务业等。重点建设国家公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西北部依托良好的岛屿滨海资源,重点发展邮轮经济、酒店住宿业、文体娱乐、度假疗养、商业餐饮等产业,推动滨海岛屿特色旅游项目建设。最终形成以旅游业、现代农业和商贸物流为起飞点,构建旅游度假业、现代休闲农业、港口运输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体的国家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成为绿色循环经济国家、东加勒比地区经济贸易及旅游度假中心和国际绿色经济示范岛。
(二)格林纳达国家发展空间结构设计的原则
1.圈层布局,立体开发
格林纳达主岛和卡里亚库岛的地理地貌和社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圈层结构特征,沿海地势较低、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往岛中间方向则地势起伏较大、不宜开展工农业活动。规划空间布局需要尊重这种圈层分布格局,充分考虑岛屿的立体结构,对经济和产业布局作出相对应的安排。
2.点轴布局,重点推进
格林纳达点轴式的经济活动特征较为突出。首都圣乔治是全国最大的城市(镇)和居民分布区,多数经济社会活动也在此开展。除此之外,格伦威尔、桑托斯、维多利亚和古亚夫等城镇是人口分布较多的城镇。环岛公路作为联系沿海城镇主要的发展轴,将海岸和内陆、城镇与乡村以及工厂与码头联系起来,构成了格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格局。空间结构设计应基于这种点轴式空间结构,谋划主体功能区建设,引导经济要素和资源在城镇之间有效流动,提高城镇之间的协作水平,以点带面,推动经济和产业发展。
3.资源支撑,模块整合
格林纳达的旅游、农业以及工商业之间存在高度的关联度。应充分利用这种关联度,并根据资源特征和发展条件,识别主要地域的功能导向,更好地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不同地域功能和产业模块之间的整合发展。充分利用格林纳达现有的城镇布局和交通条件,以资源格局来规划产业和市场,以功能模块集聚资源要素,从而实现产业、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高度融合。
4.功能衔接,一体发展
根据格林纳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划定性质各异的功能集聚区,理顺区际和区内关系,形成产业协作、功能互补的空间布局,以及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资源配备高效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格国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三)格林纳达国家发展空间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格林纳达的基础环境特点,结合国家战略发展的定位和目标,设计为“三带、一心、两园、五区”的空间构架。其中,“三带” 指近海旅游带、滨海产业带和中央生态带;一心指圣乔治的首都经济中心;两园指格林纳达中央国家公园、卡里亚库岛和小马提尼克岛休闲度假园;五区指圣安德鲁高新循环及商贸产业区、圣戴维现代农业及海上休闲旅游区、圣约翰现代农业与渔业加工产业区、圣马克休闲旅游度假区、圣帕特里克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区。
1.“三带”发展引导
从发展重点来看,格林纳达空间发展的“三带”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展产业建设。通过这三个圈层的协作分工,形成产业集聚带,集合资源优势,引进重点项目,统筹不同园区的一体化发展,为国家范围内的资源、产业、交通等要素整合提供平台。
2.“一心”发展引导
圣乔治首都经济中心应以建设格林纳达国家经济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交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为目标,完善以圣乔治为中心的国家公路网建设,打通圣乔治至圣戴维、格伦维尔、古亚夫、维多利亚等环岛沿线城市的交通联系,打造环岛高速公路和观光车交通体系,提高交通接驳、邮轮游客机动性和停留机会,实现城市、园区、旅游区之间的有效联系。 建设圣乔治城市现代商业区,打造城市中央集聚区,完善商务办公、市政及生活配套;进一步优化工农业、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依托滨海旅游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港口运输、物流仓储、大宗商品交易、转口贸易等)、旅游度假业(邮轮滨海旅游、医疗度假旅游、免税购物旅游、旅游商品贸易等)和旅游房地产开发。优化圣乔治地区同周边的交通设施和产业协调布局,通过辐射带动、区域联动,推动格林纳达的全域经济联系和协同发展。
3.“两园”发展引导
格林纳达中央山地国家公园应以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为主,建设兼具科研宣教、休闲旅游利用功能的国家公园。实行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工程建设,维系分布格国中央山地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开展林业资源科研、保护与传统利用,充分挖掘山地自然资源的生态、文化等价值,合理利用中央山地休闲游憩资源,开展生态科普教育、森林生态游憩等活动,实现国家公园对于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功能。
卡里亚库岛和小马提尼克岛休闲度假园应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和肉豆蔻休闲农业,鼓励发展新兴旅游业态,重点发展休闲旅游、滨海度假、邮轮旅游。依托卡里亚库、小马提尼克岛的滨海旅游资源,建设海滨度假区,发展海滩日光浴、海滨酒店、游艇俱乐部、酒店休闲娱乐等海滩度假业。建设圣乔治、圣约翰、卡里亚库等港口邮轮旅游线路,通过组建或引进豪华游轮公司,融入到加勒比海地区国际邮轮航线。
4.“五区”发展引导
圣安德鲁高新循环及商贸产业区应建设成为格林纳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循环产业基地、历史文化旅游胜地。充分利用丰富的肉豆蔻、可可、香蕉等农业资源,开展农产品加工和种业培育,融合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园。 开展飓风防灾减灾技术、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风电产业园、循环材料研发、信息通讯技术等建设。依托风力发电设施,开展风电景观观赏、风电知识展示馆建设,与滨海观光旅游公园和滨海观光公路一起,形成观光旅游重要节点。
圣戴维现代农业及海上休闲旅游区建设以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和海上休闲娱乐为主题的功能区。开展科技园区、培训园区和教育园区建设,以及旅游商品企业的加工和生产功能。大力推动特色农业设施化,实现农产品的工业化、规模化、订单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绿色有机食品等。配套打造农业产业会展中心、加工中心与生态养生中心,结合地方特色发展文艺节庆、摄影等旅游活动,形成 综合开发的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模式。
圣约翰现代农业与渔业加工产业区为农产品加工特色的休闲旅游区。依托肉豆蔻、可可等农业种植园,开展农业景观园建设,开展系列性的农业体验旅游活动。扩大肉豆蔻、可可等农产品生产加工规模,把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和休闲旅游结合起来,拓展农业功能,构筑融合创意农业产业链,开辟农业旅游新空间。开展小型渔业加工产业,引进水产品自动化生产线,提升附加值、扩大供应市场。
圣马克休闲旅游度假区以圣马克小镇和圣马克河为主体开展河流旅游、小镇旅游和节日节庆旅游。整合圣马克小镇、圣马克河及其两岸旅游资源,建设圣马克休闲旅游度假区。依托圣马克小镇的发展基础,发展以农业休闲产品、茶馆、餐厅、特色商铺为主}的休闲旅游小镇。依托圣马克教堂建筑,发展教堂文化体验、教堂观光等文化旅游活动。以圣马克河流风光带为主体,重点打造河流观光、沿河步道、两岸景观走廊灯场所,形成集休闲散步、餐饮咖啡、水上游船等旅游活动的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展示圣马克地方特色文化的旅游场所。
圣帕特里克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区发展以医疗养生和文化创意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区。建设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城市商业中心,发展商贸服务业。促进医疗养生和文化休闲旅游,推动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建设、推动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以旅游观光为先导、购物为基础、服务为重点的体验型发展,积极完善景区商业服务设施,延伸商业服务产业链,实现商业、旅游、文化跨界融合发展。
四、格林纳达国家发展空间结构设计的实施保障
(一)建设环岛快速交通体系,实现岛内直连
格林纳达国土面积较小,可优先打造快速交通体系,保障人流、物流运输的便捷性、畅通性。可打造环岛一级公路和观光车交通体系,形成南部以圣乔治为中心、北部以桑托斯为中心的环岛快速公路和铁路通道,形成环岛2小时通勤圈,提高要素、信息的交流效率,提高居民交通便捷性以及邮轮游客机动型和停留机会,实现格林纳达的全域经济联系和协同发展。
(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优化格林纳达产业发展空间
以港口、机场、商业街、景区、酒店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包括在国际机场、旅游支线机场、邮轮港口、环岛旅游铁路、环岛旅游公路、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旅游酒店、商务购物场所等进行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对外服务和接待能力。根据岛屿圈层发展结构,由海滨向岛内延伸发展,打造度假游憩圈,使岛内发展实现一体化。
(三)示范先行,分期建设,渐进发展
格林纳达国家经济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短期内大面积的建设具有较大困难。可根据格林纳达国家开发建设的现实需求,制订格林纳达国家发展的分期实施计划,优先选择示范性建设项目,推动政府体制改革,探索支持空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给企业和投资机构树立信心。在示范建设之后,循序渐进、有序开发,避免盲目推进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利益冲突。
(四)完善国家发展项目落地的政策体制保障
根据格林纳达国家发展的空间结构设计和分期建设计划有关安排,近期制定规划实施的建设机制、相关产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给予产业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发展以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充分保障相关项目的落地建设。
参考文献:
[1]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陆玉麒.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等.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陆大道.空间结构理论与区域发展[J].科W,1989,41(2).
[6]Masahisa F,Hu Dapeng.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1985-1994:the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Liberalization[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01, 35(1): 3-37.
[7]李国平,杨军等.网络化大都市――杭州市域空间发展新战略[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8]李国平,王志宝.中国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态势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13,50(3).
[9]王维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发展结构及其系统学研究[D].东华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2003.
[10]陆玉麒,董平.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的发生学解释――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理论
地位的判别[J].地理科学,2011,31(9).
[11]吴传钧.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0(3).
[12]孙久文.区域经济规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3]陈修颖.区域空间结构重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4]樊烨,姜华,马国强.基于交通因子视角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
地区为例[J].河南科学,2006,24(2).
[15]张莉.区域空间结构的点-轴式分析方法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D].南
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关键词:风景道;线形设计;附属设施;小品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道路是人类改造自然,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创新工程。以往的公路设计重视交通通畅、便捷的功能性要求,而对公路的景观生态特性相对要求较低。随着工程建设对景观生态环境的重视度逐步提高,“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新理念为交通部公路司所提出[1],景观道的设计在我国被大力提倡并积极推广。
一、风景道的基础概念
美国交通部1991年的关于风景道的报告中指出,风景道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风景道:兼具交通运输和景观欣赏双重功能的通道;狭义风景道:各种具体形式的风景道路,包括风景公路(小道)、绿道和公园道、风景路和自然风景路、遗产廊道和文化线路等。[2]
二、国内外风景道建设情况
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很多国家针对风景道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结合本土的地理风景状况,建设了多条著名的风景道,列表如下。
表1 国外著名风景道基本情况
风景道 国家 所在区域 道路基本情况 特色
蓝岭风景道 美国 位于美国东部,连接北部谢南多尔国家公园和南部大雾山国家公园 500英里(805公里),景观道横跨4条大的河流,100多个山凹和6条山脉 除了美妙的自然风景,还有特色文化景点:户外圆形剧场的蓝岭音乐中心,经常举办音乐会;名为“马布里-米尔”的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磨坊;保留20世纪30年代风格的约翰逊农场;极具文化底蕴的小镇,如弗吉尼亚州的洛伊德、北卡罗来纳州的阿什维尔。
为了保留自然淳朴的风景道特征,全路段很少设置广告牌、站牌或交通灯。服务信号不稳定,处于没有广播、没有手机的世界里,游人尽情享受聊天、游览的乐趣。在这里,似乎有与现代文明脱节的迹象。
大部分路段限速为每小时45英里(约合72公里),很多拐弯限制全路段低车速,游人能够慢慢行驶并同时欣赏美丽的风景。
景观道上随处都有值得驻足的地方:远足小道、野餐地点、停车观景平台等,满足游人随时下车及游览。沿途的小镇内分布农田、有牧场,使游人充分享受田园风光。
佛兰科尼亚诺基州立公园风景道 美国 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佛兰科尼亚诺基公园内,是洲际93号高速公路横穿公园的路段 11英里(17.5公里) 多功能交通廊道。
公园和游憩设施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置。
浪漫之路风景道 德国 位于德国南部,法兰克福和慕尼黑之间 220英里(354公里),穿越巴伐利亚森林,第一国家公园,多瑙河、美因河及其支流 沿途分布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镇、城堡。
水域优美,包括湖泊、葡萄园河流、碧溪。
泰晤士河公共小道 英国 英国泰晤士河沿岸 途径名胜地,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等。
海岸修建绿道 法国 海岸沿线 宽至10米,中间白线划开:一半跑步或散步,一半骑车 名胜由绿道串联,厚重的文化氛围由绿道的田园风味烘托,赏心悦目。
城市绿道多由细沙铺筑,晴天无尘土,雨季不泥泞。
沿海骑行绿道 新加坡 海岸沿线 专供自行车骑行 通过绿道将绿地、水域、公园、名胜、学校、体育场和政府部门串连。
2000年以来,我国的风景道建设也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已在我国的东北、珠江三角洲及内蒙古地区试行建设了一系列风景道,列表如下。
表2 我国已建风景道基本情况
风景道 所在区域 道路基本情况 特色
伊春小兴安岭风景道 黑龙江省宜春市,南起铁力市,向北至五营原始红松国家森林公园 长200公里,宽8米。途经汤旺河、伊吉密河、乌马河。 风景道沿线有桃山、带岭、金山屯、美溪、五营等淳朴的林区小城镇。
风景道铁力段沿线分布农业观光区,供游客采摘,体会返璞归真的感觉。
设置红松景观、白桦景观、湿地景观及中华秋沙鸭等动物景观区。
设置水上项目,开发水边步行道、漂流点,设置漂流、滑水、捕鱼、水上游乐等项目
宁德滨海风景道 福鼎至宁德 长142公里 以山与海湾的自然景观为主,在景观点设置渡假中心
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景道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 长210公里 穿越沙漠与草原,为了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采用生态设计手段
毛乌素沙漠景观带、沙地灌木群落景观带、牧民生产生活景观带、梁地草原群落景观带、多元文化融合景观带。
大青沟风景道 通辽市科左后旗西南部 穿越20公里长的大青沟 将大青沟和彰武大青沟水库有机结合。
兼有半干旱荒漠沙丘、半湿润森林草原、固定及半固定沙地、林地和沙漠盐碱滩地风光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的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这些优势条件是风景道建设的先决条件。下文结合北京市延庆县玉渡山保护区风景道的规划及设计,提出风景道建设的一些新理念和经验。
三、玉渡山保护区基本情况
延庆县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部,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邻官厅水库,中部凹陷形成山间盆地,距离北京市城区约80公里,在北京市生态规划中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是祖国首都西北部的生态屏障。
玉渡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延庆县最西北部张山营镇内,南北长14.7km,东西宽14.4km,总面积11907.5 hm2,北靠河北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接,东与太安山自然保护区相连,是延庆县乃至北京市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景区风景道设计
风景道南起现况玉海路养护桩号K2+750处,路线向北,于山沟处设置回头曲线将路线折向东南,在设计桩号K1+200附近转过山体后路线折向东北,依次设置短隧道、桥梁,通过长隧道穿过青寺顶,出隧道口后路线绕过山体折向西,设置桥梁跨越古龙河后,路线总体沿古城河北岸布线,在玉渡山水库大坝以南200米处设置桥梁跨越古龙河后路线折回南岸并穿越两山体之间的低地,最终到达后河景区桥头,路线全长5.85公里。
4.1风景道路的线形设计
根据现场调查和勘测资料,古龙河北岸地势较缓,布线的空间充足。且地处山体阳面,日照时间较长,冰冻季节时积雪积冰易于融化,有利于对车辆安全通行,便于道路养护。因此线性设计选取北岸进行布线。
4.2景观步行道附属设施
项目穿越隧道后布设沿溪线,道路一侧沿溪、一侧临山,风景秀丽,适合于步行游览。根据现场调查及测算,道路布线处山坡以平均17%的坡度倾向古龙河,这个坡度对于徒步及骑行都是很理想的。且根据布线结果,沿溪线全长2公里,海拔在800~900米之间,属于徒步旅行中的羽量级线路,适合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及柔弱妇女行进。因此在设计中主路两侧间或分布景观步行道,采用防腐木、卵砾石或片石铺设,形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地纹,也可结合本项目地域的风景特色进行步行道的铺装。
4.3 亲水景观小品设计
本项目北邻山地,南接古龙河,属于“一水一岸”的景观特色,具有较强的亲水特性,表现在:空间的开阔性给大范围的亲水活动奠定了基础;古龙河水流速度较缓,便于人们亲水互动。本文的景观小品,是指适用于景观道的专供休憩、景观展示的构筑物,用以展示“水景”主题,主要包括亭廊构架、亲水平台、栈道汀步,并在各水景小品中设置休憩设施。
设计桩号K3+900处设置亭廊构架,当进景区的车辆驶出隧道后,亭廊印入游客眼前,即刻感到别有洞天的仙境美景,观赏性较强。设计桩号K4+800~K5+000处路段坡面较缓,紧邻路家河水库,根据现场调查,此处的河道水域较宽、水流较浅,设计与水位持平的亲水平台,使人有悬浮于水域的亲水感受。栈道、汀步是常用的亲水景观,指在浅水中设置架空的通道或者按一定间距布设块石,栈道、汀步微露水面,使人沿水面跨步而过。
K5+300~K5+700路段位于山谷地带,现场踏勘山坡坡度较缓,道路北侧距离山坡有一定距离,道路自西向东呈下坡走向,直至5号桥上跨古龙河。由于本路段地处山谷,两侧山坡积水必沿本道路顺流而下进入古龙河。为了保障古龙河水源,在此路段北侧临山处设置湿地,并在湿地内设置平行于道路的栈道、汀步,游客利用此设施步行于湿地中,能零距离接近水面和水生植物、生物,领悟水域自然之美。
结束语
风景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作者介绍了一些设计经验,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风景道建的深入研究及创新。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司. 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