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

班级活动建设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班级活动建设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班级活动建设

第1篇

在此为同事们介绍2个经典的心育活动以供参考。

一、心有千千结

(一)活动目标

1. 建立团体凝聚力。

2. 感受团体内部的相互团结和问题解决以及相互支持。

(二)活动内容

1. 所有人手拉成圈,记住自己左右拉手的人。

2. 主持人喊:“散”,所有人无规律、无规则的走动,直至喊“停”。所有人不得再动,开始连接刚才拉过的手,随后开始解结。

(三)活动步骤

1. 将全班分成人数大致均等的若干组,分别进行解结活动。

2. 组与组之间合并,进行解结活动。

3. 全班合在一起,进行解结活动。

4. 分享、总结。

(四)活动建议

1. 应该加入时间的限制,制造危机时刻,激发全队的战斗力和团结力。

2. 活动场地应选择室外。

3. 应该确定一个指挥者,有人指挥,才有人服从。

4. 活动中一定要记对自己左右手,不能拉反。

5. 活动时间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要充分发挥活动的各个细节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体验。

6. 分享总结环节应该是最重要的环节,此环节是建设班级文化的最佳时机。

二、盲人与哑巴

(一)活动目标

1. 感受信任与责任。

(二)活动内容

1. 两人一组,一个扮演盲人,一个扮演哑巴。

2. 教师要提前选好一条路线,不能太过于简单,要设置障碍。

3. 跟着教师所带路线,哑巴为盲人带路,过程中不能有言语的交流。

(三)活动步骤

1. 将学生随机进行两两分组,其中一人使用眼罩或布条将眼睛蒙住。

2. 跟着教师所引导的路线,哑巴要把盲人安全带到目的地,不能磕着或碰着盲人的任何部位。

3. 到达目的地后,将所有的盲人和哑巴分别聚在一起,让盲人寻找到刚才帮助自己的哑巴。

4. 分享。

(四)活动建议

1. 教师的引导路线要具有一定复杂度,但要注意安全性。

2. 路程中间设置观察员,监督各组的情况,记录特殊的帮助方式。

第2篇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开展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班级中活动小组开展的各项活动,班主任只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不干涉学生的工作。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建立公司并进行操作管理。如成立班级演艺公司,让有特长的孩子成为这家公司的各种组合,如“歌唱家”、“相声”、“小品”组合,并设立公司的组织架构:有董事长、总经理、业务开发部、技术部、后勤工作部等。公司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并制定了详尽的考核制度和考核表,还制作了非常有吸引力的聘书。像模像样的一个公司成立了,还举办了成立大会,会上有节目、有游戏、有奖品,让大家对他们的公司充满了期待。

这个公司承办了自己少先队活动课的演出任务,还在校级的各种演出中担起了大梁,并策划校外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去到福利院送温暖、献爱心演出。演出的剧本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个公司的活动一方面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增进学生的创新及参与精神,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在选择题材、确定主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出自己或学生心理的困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身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同时,演艺公司节目的创作是集体的创作。在创作中,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这就需要同学们之间互助合作,从而增强合作精神。在“演艺”公司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位同学都能够找到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如设计板画、制作头饰、修改剧本、当导演、后勤服务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每次演出前,同学们就会自主写上,分工合作,充分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孩子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本着展现自我、为班级服务的精神,发展到了有组织、有制度的演艺公司,形成了班级特色文化。

二、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班级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行动”、“学习”、“实验”、“创设”、“创作”、“设计”、“反思”、“想象”和“体验”等系列活动中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发展他们社会性活动力。建立班级有传统的环保项目:在校园内护绿,到社区你丢我捡,在社会上“弯弯腰”行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许多孩子对环保公益非常感兴趣。笔者就势推出“水的秘密”系列假日综合实践活动。让社会的“五水共治”形成有特色的“让每一滴水成为生命之光”社会实践活动,让对环保热心同学组成的小队完成的实践活动。由他们设计问卷调查、走进社区采访居民、走进污水处理中心实地调查、邀请专家指导等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环保小队走进污水处理厂、水文站、气象站、社区等,看有关水与人类生活相关影视作品。在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们亲身经历了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在“做”、“考察”、“实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实践能力,也对环保出了一份力。从环保小分队的小活动到环保实践活动,形成以环保为主题的班级文化。

三、以亲子活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为了更好地做好班集体的建设,家长是活动的生力军,其实亲子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爱父母”为亲子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起缘于班级主题文化建设的亲子小活动,既承接了家校互联的优良传统,也是对实践活动开展的继续,更是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与班级文化的创建。这些小主题都是在班级主题文化建设中产生的一些活动,笔者巧花心思把他们都组织成为一次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并且形成了小学阶段以“爱父母”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观察、访问、体验等方式,对父母的生活、工作进行深究。按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安排了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活动。这样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的过程,还是学生学会关爱别人的过程。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Class Activities of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lass Culture

LONG Sizhen

(Li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6)

Abstract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source of spiritual strength of classes, and class activities as a carrier class culture, 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conduct classes with professional features cultural brand activities that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cooperation, etc. , to further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class culture.

Key words colleg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class activities

在高校大学生思想领域阵地里,班级作为最基层的学生组织之一,是学生相互交流的平台,而班级文化则是班级精神力量的源泉。如何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重要思想领域,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理念为指导,如何创新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对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形成“一班一亮点,一专业一品牌”的班级文化体系,对于形成班级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以及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等。许多研究者认为班级文化可以包含四个方面,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笔者认为一个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活动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较大。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成立以专业为核心的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化校园系统平台,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品牌活动,创造积极向上、富有内涵和特色的育人环境,让学生们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改变整体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合作等能力,从而进一步丰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2 目前高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各高校中,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高校不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未形成鲜明的文化个性或文化特色。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来实现,而它作为一个精神载体,又起到了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作用。但是在班级活动召开中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缺乏班级活动的物质载体,活动参与对象的多样性,活动组织的质量与数量呈反比,活动组织者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够强等。

2.1 参与班级活动主体的特性给主题活动带来了新的挑战

“90”后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一支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活跃、有自信、个性张扬、喜好新事物但又缺乏集体主义、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喜欢以寝室或者小团体为单位自居、在某些特定场合能体现责任感,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弱、对电子产品热衷但又喜欢沉迷网络世界、喜欢网络交友但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又较欠缺等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枯燥单一的内容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活动效果不理想。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如何设计以专业或者班级为特色的班级活动,把他们独特思维、张扬个性融合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是一个挑战。

2.2 缺乏一支综合素质高、复合型的学生干部队伍

活动举办是否成功,关键在于组织者的能力是否具备。学生干部队伍所缺乏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中班级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在校满一年的大二学生,还是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学生干部队伍流动性很大,虽然成功竞聘的干部们有着满腔为同学们全心全意服务的热情,但在实践中,因缺乏相关的工作组织经验、不够丰富的思想文化知识领域、创新意识低、抗压能力差的特点,给班级活动的举办带来新的挑战。

2.3 学分制的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班级观念开始淡化,班级文化建设宣传缺乏物质文化平台

在校的学生对传统的班级活动有依赖心理,他们认为班级应该是定时、定点的,能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在统一的时间内,学生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组织带领下,开展的活动才称为班级活动。但在新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育格局已经受到了冲击:教室与课程均出现了流动性,无固定的教室,课程也是实时更新。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有选修课程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存在着:在同一行政班级里,各个成员之间就会出现选课科目不一、学习时间不一、业余时间不一的特点,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下,班级活动的特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班级文化建设阵地严重缺乏,使得班集体概念在学生们的脑海中逐渐淡化。

2.4 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元素的引入导致班级活动建设质量严重下降

自从各高校提倡开展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以来,系部、社团、班级根据自己的特色纷纷开展了各项常规性、教育性的业余文化活动。虽然学生们在选择上多了份自主性,但是活动过多,学生容易产生情绪抵触与审美疲劳。与其说在积极参加活动,还不如说是为了完成第二课堂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散漫参与态度严重影响了班级活动的质量,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

3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构建,应该是有着良好班风、学风,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能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的机构。而有着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建设是关键。成功的班级活动建设体系应该是形式上新颖、内容上丰富、个体参与面广、建设主线明确、活动开展有特色,敢创新。在实现人人参与的原则下,产生一种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荣誉感;增进班集体的凝聚力。它应该有着完善的班级制度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系列带着专业元素的班级特色品牌活动以及一面彰显特色的班级荣誉墙。

3.1 规范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多举措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选拔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技术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班级活动的召开是否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立一个机制完善的学生干部队伍,应秉承公开公正原则,通过毛遂自荐、群众推荐、辅导员审核这几个环节进行,既选出了有群众基础、又具备综合能力强的班委,开展班级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干部们的培训教育工作,学生干部队伍如具备了思想先进性、行为规范性、能力特长性的特点,班级的工作才会开展得更顺利,成效才会更突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干部队伍技能培训,通过说、练、写系列技能比赛,锻炼他们的沟通交流、语言表达、文案书写、心理抗压能力,让广大干部们在学习和培训中,掌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方式、方法和技巧,在熟悉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3.2 树立榜样力量,健全各项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班级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可以有效地影响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可以包含如下内容: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安全文明寝室建设制度、班级奖勤补助贷工作制度、班务公开制度、班级会议三个一制度。

3.3 多途径丰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

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可以通过班徽、班旗、班级口号、班歌、班训等元素来体现,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则要通过各种类型的班级主题活动去实现。在班级活动召开中,组织参与主体上:从班级中到班级外、从专业里到专业外、以横向模式,由小单位向大阵地转移,跨班级、跨专业、跨系部来开展;内容形式上:由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到丰富多彩的业余课外的活动、从教室内到教室外、从被动接受教育到积极主动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特色,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从课堂上到课堂外,专业老师、辅导员都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结合精美的PPT、动感十足的FLASH制作,蕴含人生哲理的趣味小故事游戏,采取喜悦见闻的形式,如演讲、知识竞赛、辩论、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公益性志愿服务等活动,真正地从内容上来充实活动的内涵,从而吸引同学们积极参加,在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之余,也改变了“要我做,我愿做,我乐做”的观念,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集体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培育学生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营造良好的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

3.4 构建兴趣特色小组,创建班级物质文化宣传墙,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围绕学生的专业特色、个人特长,成立班级兴趣特色小组(比如“督学小组”、“计算机科技小组”、“电子科技小组”、“体育小组”、“游戏编程小组”、“书画小组”等),营造一个互帮互学的育人环境,以宿舍为单位、以网络建设为宣传阵地、创建班级博客、微博,每个兴趣特色小组长都是负责人,以纵向或者横向的交叉方式,把宿舍的学习文化与班级、专业的学习文化相融合。在张扬个性化宿舍的同时达到了宣传班级文化工作的目的。

4 结语

总之,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学生良好道德、健全人格、精神风貌形成的主要基地。优秀的班级活动具有陶冶情操、润泽心灵的教育功能,而结合专业特色构建的班级文化活动,更是彰显班级的个性文化建设,能让全体学生有以班为荣的自豪感与归属感,能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社会公德、心理健康、遵纪守法、诚信、感恩、文明礼貌、团队合作、敬业、奉献、自信、自立和自强等品质。

参考文献

[1] 甘贞洁.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

[2] 白光泽.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3(6).

[3] 张芳.怎样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班级文化建设[J].职业,2012(24).

[4] 陈朝魁.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与专业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第4篇

一、引导学生参与打造班级物质文化,促使学生发现美

班级物质文化是初级文化层面,也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促使学生一起来布置班级环境,用心装饰和美化班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且利用这些物品来美化班级,打造一种整洁美观的班级环境,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增强学生热爱班集体的情感,使学生获得心灵上美的享受。例如,老师每周五下午放学之后,都组织学生进行大扫除,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同时,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最美的物品带来装饰教室,或者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加工,制作各种优美而富有内涵的手工作品,用自己的双手来美化班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加强对学生创作作品的指导,让学生不但可以从生活中发现美,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变废为宝,体验创造美的快乐。另外,老师也可以通过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的形式,以“美”为主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生活中的美,让学生感受创造的乐趣,渗透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组织学生共同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教会学生践行美

初中学生恰好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尤其是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薄弱甚至缺失,一些学生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通过组织学生一起建设班级制度文化,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美丑形成正确的认知,学会正确审美,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让学生感受行为之美。例如老师组织学生一起制定班级文明行为规范,开展不文明行为的自查自纠活动。组建班级文明督查小组,制作文明行为规范的表格,让学生平常对照执行,并且接受同学的监督,做好记录,每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应定期对班级中的文明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对于班级中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让学生认识到文明行为的美好之处。同时,在班级同学中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树立班级文明标兵,给予大力的表扬,鼓励班级中在文明行为上有进步的同学,让学生正确认识美,学习同学中的文明行为之美,从而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鼓励学生营造班级精神文化,帮助学生体验美

班级的精神观念层面的文化建设对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思想观念决定行为习惯,班级的精神文化也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产生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老师通过以身作则,尊重爱护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来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学生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实现学生从思想观念到行为习惯的全面转变。例如老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生自愿结成学习互助小组,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课内外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也让接受帮助的学生学会感恩,促使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开展好人好事评比活动,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帮助别人,从行为之美上升为精神之美,感受心灵之美。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提炼一些体现班级核心价值观念的精髓,例如“平等”、“友爱”、“勤奋”等,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这些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使这些班级独特的文化观念得到每一个学生的认同,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的导航灯,让学生感受精神之美。

第5篇

一、班级通讯员的遴选

1、各班于3月17日(下周二)中午之前向学校团委办公室上报1名班级通讯员,要求该同学工作认真负责,有从事新闻报道的兴趣和爱好。

2、学校德育处、团委将对班级通讯员进行必要的写作指导和培训,并制发“温二十中学生记者证”。

二、班级通讯的题材和内容

班级通讯作为班级类新闻报道,以班级为范围,可以采集报道以下题材和内容:

1、班级最新举办的各类活动(包括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各类比赛等)

2、同学取得的荣誉和成果

3、班级好人好事

4、自己喜欢的老师

5、同学们最近流行热衷的话题

6、班级介绍和展示

班级通讯是以向大众展现班级风采和形象为目的,内容题材应健康向上,赋予积极意义,同时又要注重新闻的时效性、新颖。

三、班级通讯的

各班的通讯,可采用两种方式投稿:①文字稿可直接投送到一楼团委“班级通讯”邮箱;②可发送电子稿至z(为了便于,建议以电子稿发送为佳)。

班级通讯经审核后将在校园网“班级通讯”栏目,有价值和一定校内影响的通讯将晋级在校园网“校园新闻”栏目(评比时可折合成3篇班级通讯)。

四、班级通讯的评比和奖励

各学期末,学校将对一个学期以来,各班的班级通讯,以数和质相结合的原则,开展评比活动,实行奖励措施:

1、学校每学期末将在各年级段开展班级通讯评比,将结果折合成相应的分数记入班级最终千分制考核,并评选每年级段2—3个优秀通讯班级。

第6篇

在这次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过程中,各班班主任、班级同学都非常的认真,细致,齐心协力共同设计了自己班级的教室文化。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班级整体环境:包括室外走廊,教室地面、墙面、墙角,门窗、玻璃,电灯、电棒、风扇,讲桌布置、课桌椅摆放、桌斗物品,卫生用品等多个方面能做到清洁干净,摆放整齐,美观大方。

二、各班教室都进行了班级文化张贴区的设计与布置,各班在布置时主要分了三大张贴区——班级规范栏目、学生作品栏目、励志奋斗栏目,另外各班在其它方面也各有特色,有的班级剪贴了窗花,有的班级张贴了励志名言等等,可谓精彩纷呈。

第7篇

一、“走出幼儿园,拥抱大自然”,让父母和孩子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尽享亲情

1. 走进大自然,更深切地感受我们的环境,并且从自身做起维护我们的环境卫生,捡掉落的树叶。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组,各组成员搜集广场上各种树木的落叶,并一起把它们制作成漂亮的树叶粘贴画。大家共同把自己组的画合作完成,各有特点,各有主题。

2. 2013年5月,我班组织了亲子游园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并让幼儿感知大自然因受季节更替的影响产生的变化。而且孩子们和父母、老师一起拿起风筝,放飞梦想,拥抱大自然。

以上活动的开展,不仅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而且还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发展其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更加让幼儿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增强了集体意识、集体观念,促进了亲子感情,并进一步了实现家园共育。

二、废物利用,和幼儿、家长一起为环保做出努力

1. 把家长请到幼儿园,进行亲子手工制作。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变废为宝”,一批废旧的易拉罐、空瓶子、旧报纸、旧光碟、旧布,在家长和孩子的手里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手工作品。把这些作品悬挂到活动室和走廊里,让孩子们明白一些用过的物品并不是简单的把它们当作垃圾处理掉,而是可以进行再次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甚至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2. 家园共筑连心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为了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的宣传力度,我班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了以“家园共筑连心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为主题的亲子环保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家长和幼儿共同布置墙饰宣传画“细菌的传播”,让幼儿了解乱扔垃圾等现象的危害;通过游戏、观看录像、图片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鼓励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与家长配合引导幼儿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动物世界》、《绿野寻踪》等,通过直观的图象,让幼儿感受地球爷爷所受的危害,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促进家园教育的同步。

3. “我是环保小卫士”问卷调查。这是环保活动的总结和经验再现,给孩子和家长共同做的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宝宝回答的题和爸爸妈妈回答的题,宝宝和父母的题都相对有区别,各都适合于两类人群。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接受了环境保护的教育,而且在家园互动过程中,家长朋友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地球,给孩子、给社会一个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爱从这里出发”,请家长参与班级建设

1. 创设“爱从这里出发”的家长专栏。让家长朋友们切实的参与到我们的班级建设中,做到我们教师与家长之间和各位家长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来学习、交流,创造和养育这个板报,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我们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家长朋友们更多的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教育知识,希望开展哪些方面的活动,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安排一些“家园共育”的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更加鼓励家长朋友成为教育的真正创造者,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这个班级的建设者。

2. 积极开展亲子系列活动。

(1)征集班训。学期初始,首先向各位家长朋友们征集班训,以孩子的口吻说出,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具有对孩子们积极的引导作用。最终确定内容为:我能行,我真棒!我特别有礼貌,特别爱学习,特别爱劳动,特别讲卫生,特别守纪律,我爱我的老师,爱我的小伙伴,幼儿园就是我的家,老师就是我的妈妈!

(2)设立“好孩子信箱”。请家长投稿写关于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可以是孩子在家里的优秀表现,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困惑、心得、好的处理方法,家长针对孩子的某一现象、事件所作的思考等,可以每天都写,也可一段时间写一次,相当于对孩子的一份成长纪录。

第8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 强化 自主活动

活动是育人的有效载体,是丰富班级集体人际关系、

拓展学生生活经验、发展集体成员积极个性、引领集体价值、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大量重复的说教会使教育失去它原本的意义与色彩,而策划一些新颖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提高认识,锻

炼意志品质,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直是班主任努力探索的一个方向。总结以往班级活动的经验教训,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需要加强活动的主体化、系列化与特色建设。

当代学生的思维有“高、大、快、强”的特点,即开放程度高、接受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他们富有独立性,有强烈的主体性。因此,当前学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活动的最高境界是自主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能感染其他学生,让一切活动都更有活力、更有意义。

记得去年新年的前两天,平时调皮好动的王同学找到我,有些忐忑却满怀期望地说,班中同学让他做代表,问是否能把下午的最后一节语文课拿出来,组织大家办个新年聚会。

想想期末考试临近,复习时间分秒必争,此时开聚会,合适吗?况且开个主题班会,又是一项大工程:设计活动流程,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安排学生排演节目,准备发言稿,选择主持人……时间如此仓促,能行吗?我不禁有些犹豫。

王同学用近乎乞求的眼神看着我,说:“老师,就让我们办吧,这是我们初中阶段过的最后一个新年了。”“是啊,就让我们办吧!”不知何时,在王同学的身后已经围上了班里的其他几个同学。看着大家满脸的期待,想着学生已经九年级,能全班同学一块过节的机会确实不多了,我便无力拒绝,最终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但看着眼前桌面上堆着的一大摞作业本,我不禁有些为难,该怎么组织呢?既然这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要求,我决定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于是我提出活动前期筹备与活动过程全部由同学自己完成,但是活动

前必须先问我汇报所有的程序。

王同学一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拍拍胸脯,信心十足地说:“老师放心,包在我身上。”很快,王同学把活动程序交给了我:新年的由来—新年知识介绍—新年知识竞猜—说一说我的新年愿望—新年歌曲欣赏,五个环节已安排妥当,看来学生是早有准备,成竹在胸。但看着他离去的身影,我心中还是有些担心,他们会让我见到一个怎样的新年

聚会呢?

虽说不插手他们的筹备工作,但我却无法让自己置身事外。整个上午我的心都在打鼓,我是不是高估了他们的能力?搞砸了怎么办?活动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吗?……太多太多的担心,太多太多的不定数,让我如坐针毡,我借机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只见王同学和几个班干部一下课就急急忙忙地捣弄着讲台上的电脑。我偷偷地瞄了几眼,原来是在制作活动课件。其他几个班干部也凑在一起,叽叽咕咕地不知在说些什么,时不时地还在纸上写些起来……

好不容易挨到了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长的邀请下,我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踏入教室,眼前的一切让我惊呆了,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上了可爱的图画、新年的祝福语与五彩的花边交错,节日的气氛在画中流淌。桌椅摆放整齐,同学们一个个都笑眯眯地端坐着,而电脑操作员和主持人早已站在了讲台上。在一曲富有节日气息的歌曲中我们班的新年聚会拉开了序幕。动感的文字,可爱的动画,主持人娓娓动听的介绍,很快就把大家吸引住了。

第9篇

温度的骤降,才让人意识到冬季已悄然到来,不知不觉中10康复班的34人一起走过了3个月了。同学彼此之间早已熟悉,学习日上正轨,每个人都在大学的校园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活动。但是班级仍是我们的核心,相信许多人对班级的聚会期待已久!那么这周四,康复班聚会吧!

二、活动目的:

在圣诞与元旦到来之前,进行一次班级的聚会,让聚会驱除冬日的寒冷,带来过节的气氛,给班级文化增添一抹美丽的色彩,留给我们一个难忘的回忆。相信班级的聚会是班级内部建设最有效的方式。

三、主办单位:

深职院医护学院10康复班

四、活动方式:

班级聚餐、感情交流

五、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12月16下午16:30

地点:旺棠湖湘小院(火锅)、东区中心广场

六、活动流程:

1、16:30 全班于北校区门口集合,清点人数。

2、16:40 全班出发,步行至旺棠湖湘小院,进行聚餐。

3、18:30 聚餐完毕,散步去东校区中心广场

4、18:50 到达中心广场,准备进入游戏环节

5、19:00 依次进行游戏

①杀人游戏

②拍七令+真心话大冒险

③萝卜蹲

6、20:30 游戏结束,自由交流感想

7、21:00 集合,一起回北区

备注:

杀人游戏规则:

1.参加人数及警匪配置

参加人数限定在11~16人范围内。

其中玩家数在11~14人为3警3匪配置,15~16人为4警4匪配置。

2.基本原则

1)警察:找出杀手并带领平民公决出杀手。

2)杀手:找出警察并在天黑时杀掉。

3)平民:帮助警察公决出杀手。任何时候平民都不得故意帮助杀手。

3.游戏流程(以12人游戏为例)

1)裁判将洗好的12张牌(其中有各3个警察牌和杀手牌及6个平民牌)交大家抽取。自己看自己的牌,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你抽到的是什么牌。

2)裁判开始主持游戏,众人要听从裁判的口令。

3)裁判说:天黑了,请大家闭眼。

4)等大家都戴好面具后,裁判说:杀手请睁眼。

5)抽到杀手牌的3个杀手轻轻将面具摘下,辨认自己的同伴。

6)确认完同伴后由任意一位杀手或众杀手统一意见后示意裁判杀掉某人,如果意见无法完全统一,则由裁判取其中多数人的意见(不给任何意见者被裁判判视为同意其他人的意见)。注意不要发出声音让别人察觉。

7)裁判在示意确定死亡的人是谁了之后说:杀手请闭眼。

8)(稍后)裁判说:警察请睁眼。

9)抽到警察牌的3个警察以相同的方式睁开眼睛,相互确认自己的同伴。

10)确认完同伴后由某一个警察或警察们统一意见后指出一个其认为是杀手的人,并由裁判给出相应的手势来告知警察被指认人的准确身份。

11)(指认完成后)裁判说:警察请闭眼。

12)(稍后)裁判说:天亮了,请大家睁眼。

13)待大家都睁眼后,裁判宣布这一轮谁被杀,同时,裁判指示被杀者留遗言。

14)被杀者可以指认自己认为是杀手的人,并陈述理由。遗言毕,被杀者退出本局游戏,不得继续参与游戏进程。但如果其仍留在包房内,则在其他活人闭眼时亦必须闭眼,以防止影响活人正常继续游戏。

15)裁判主持由被杀者右手边第一人开始逐一陈述自己的观点,发言必须说“过”以表示发言结束。每个人每轮只有一次发言机会,且除自己发言时间以外不得发表任何意见。

16)发言完毕,由裁判主持投票。从本轮被杀者右手边第一个人开始进行投票,裁判叫到谁,想投票给他的人可以投票。每个人只有一次投票机会,也可弃权不投。

17)投票完毕后,得票最多者视为被公决出局,可留遗言,然后退出本局游戏,此时,本局游戏第一轮结束。

18)按照上述顺序进入本局第二轮游戏,同样由裁判宣布天黑闭眼,然后重复以上过程。

19)留遗言人数与警匪人数相同。即如果是3警3匪配置,则前面3个死人(包括被杀者和被公决者)可留遗言。其后死的人没有遗言。

20)直到某一种身份者全部出局,本局游戏结束。此时依照游戏胜负判定方法由裁判判定本局结果。

4.游戏胜负判定方法

1)杀手一方全部死去,则警察一方获胜。

2)警察一方全部死去,则杀手一方获胜。

3)平民全部死去为平局。

4)平民的胜负与警察相同。即,警察赢则平民为赢;警察输则平民为输。

5)在投票过程中,如出现得最多票数者达到一人以上,则由平票者进行再一轮的发言,发言过后再对平票人进行投票,得票多的人出局;若再次出现平票,则由平票人以外的其他人逐一发言,之后投票,得票多的人出局;若仍然平票,则本局将被系统硬性判定为平局.

拍七令规则:

首先人要多一点,5人以上。任意一人开始数数,1、2、3……那样数下去,逢到7的倍数(7、14、21……)和含有7的数字(17、27……)必须以跺脚代替。如果有谁逢7却数出来了,就输,有谁没逢7就跺脚的,也输。

萝卜蹲规则:

将参与者分成四堆以上,每堆人手牵着手围成一圈,给每堆人以颜色或数字命名,任意指定一堆萝卜开始统一下蹲,同时还要念词,再指定别的萝卜堆做同样动作,目标要一致,依此类推但不能马上回指。

以一实例加以说明。有红、白、黄、紫四堆萝卜,白萝卜先蹲,蹲的时候念“白萝卜蹲,白萝卜蹲,白萝卜蹲完红萝卜蹲。”念完后所有白萝卜手指一致指向红萝卜堆。红萝卜们马上要开始蹲且口中一样要念念有词,之后他们可以再指定下一个但不能是白萝卜.

七、所需准备:

一副扑克牌

八、注意事项

1、 吸烟者自觉,不在聚会包间中吸烟。

2、 吃火锅时注意,小心被油或锅子烫伤。

3、 虽然火锅好吃,但也别吃太多,对肠胃不好啊。

4、 聚会期间不喝酒,男生要自觉。

5、 在步行时虽然相对比较自由,但是不要脱离大集体,避免危险发生,同时要注意过往车辆。

6、 做游戏时不要过于兴奋,注意听游戏规则。

第10篇

关键词 研究生 班级建设 参与体验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85

Abstract As the basic organizational form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the class is the main organization carrier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self education, self management and self service,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themselves determine the traditional class construction guidance mode has not adapted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lass construction work.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graduat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put forward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ence activity boost on the whole process of class construction mode, namely in the establishment phase to be guided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to provide a platform, and make good use in the mature stage.

Key words graduates; class construction; participate in experiential activities

研究生班级的建设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研究生作为一个文化水平高、民主参与意识突出、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群体,加之群体内部年龄层次差异大、生源结构复杂、学习生活习惯不同等特点,研究生班级往往缺乏活力和凝聚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作为行政事务的通知工具存在,无法真正发挥研究生班集体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开展“研究生班级建设情况调查”,借以了解开展研究生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有效问卷890份,其中758份来自硕士研究生,132份来自博士研究生。调查内容包括班级设置情况、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活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和主观评价等。

1 研究生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建设不完善,过程不透明,执行不到位

班级制度不仅是班级建设水平的标志,而且是班集体得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有力保障。在调查中,39.66%的研究生认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积极推动研究生班级的管理和建设,34.88%的研究生认为完善的制度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达到效果,仅有5.09%的研究生认为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建设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仅有19.17%的被访者所在班级的班级制度健全并得到了严格的贯彻实施。而表示自己所在班级有班级制度的研究生中,仅有19.03%的人积极参与了班级制度的制定,其他人或从来没参与过,或仅参与过公示过程,或者参与了没有发言,导致班级制度并不代表成员意愿。研究生班级制度的执行力也大打折扣,致使班级制度没有任何效力和意义。

1.2 班级活动缺乏新意,参与度低,活动流于形式

班级活动是班级建设的直接载体。但是研究生在经历过本科阶段的各种学生活动后,一般的班级活动如讲座、参观、体育活动等已经不能再吸引大家的注意,调查中,36.40%的研究生认为形式老套、缺乏新意是目前班级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有36.97%的研究生认为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与此同时,班级活动参与度低是研究生班级建设中存在的普遍而突出的问题。调查显示,35.51%的研究生班级的活动参与度在50%~70%。参与度低又直接影响到班级活动开展的质量、影响力以及成员积极性。

1.3 班级软文化建设乏力

班级文化包含班级制度、形象设计、班级管理等,最能体现班级个性和班级整体形象。从调查情况看,研究生班级软文化建设严重乏力,仅有23.03%被访者的班级拥有统一的班级标识。在班级统一形象缺失的情况下,班级凝聚力建设失去了文化基础,班级成员不容易从统一的形象符号中产生认同感、找到归属感。

1.4 班级联络方式网络化,利弊兼具

调查中,90.90%的被访者班级以QQ群作为班级共同的展示窗口;57.19%的被访者采用短信或电话形式与班级成员进行联系;66.07%的被访者采用飞信、QQ等网络工具与班级成员进行联系。这种网络化的联络方式既有优点也有着对班级建设不容忽视的弊端。

网络、电子通讯方式可以即时、快速、便宜地与班级成员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联系,这解决了研究生群体因学业繁忙、经常出差等问题对成员间联络造成的麻烦。但是网络、电子通讯工具的共有弊端就是,容易疏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息误读、情感淡化。网络的人―机―人的传播模式,让班级成员之间的印象仅停留在了文字、语音等抽象符号上,很难加深成员之间的了解和情感。

2 影响研究生班级建设的因素

以上问题的产生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研究生群体的特性和班级建设之间的矛盾、研究生学习生活群体和班级划分群体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交叉影响,导致研究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困难,班级活动组织乏力等根源性问题。

2.1 研究生群体与班级建设之间的矛盾

(1)研究生群体特性和班级建设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基本稳定,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注重自主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崇尚务实,讲求实际,对自己未来的设计较为重视。另一方面,研究生群体的年龄差异大,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群体内部个体差异大、心理发展不平衡。这容易导致研究生组织纪律松弛,集体参与意识淡化,不愿意接受统一的集体行动。

(2)研究生学习生活群体和班级划分群体之间的矛盾。目前,大部分高校采取以年级横向建立研究生班级――学生入学时间、毕业时间相同,便于行政事务上的管理;也有利于不同研究方向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但是以科研学习为重的研究生往往在实验室、课题组的时间较多,这又导致班级功能弱化为通知发放等行政功能,部分同学游离在班级外部。

面对此类问题,部分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人员提出了研究生班级纵向建制,即将同一导师和实验室(或科研组、课题组)的研究生划入同一班级。纵向建制虽然能够加强成员间的交流,但是这种建制必须充分发挥导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而且不利于成员的对外沟通交流,同时会降低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2.2 研究生班级活动经费多来源于个人

调查显示,74.83%的被访者班级的经费来源于同学上缴的班费。这种收缴班费的形式存在着经费数额不稳定、收缴花销不透明等问题,也容易让班级成员因班费开支对班级产生抵触。针对班费问题的调查中,68.43%的研究生认为经费有限是目前班级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比例高于其他选项;23.71%的研究生会因为“费用自理,加重经济负担”而不愿意参加某项班级活动。尽管班级建设情况和班费不是正相关关系,但数据说明班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班级的建设。

2.3 班级日常工作缺乏系统性指导

在本次调查中,31.12%的被访者所在班级在日常工作中无人给予指导;43.71%的指导来自于辅导员,24.61%来自于高年级同学,21.35%来自于导师;无人指导的班级占到了被访者的近1/3。从结果可以看出,给予班级最多指导的是年级辅导员老师。单一的指导通道一旦不畅通,将造成班级建设无方法和经验可依,容易偏离思想政治教育主线。

3 将体验式活动引入研究生班级建设全过程

3.1 班级建立阶段

一是通过活动,树立班级意识。在开学之初即班级建立之初,以研究生新生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活动,让研究生在活动中尽快熟悉自己的班级成员,有一定的班级集体感,帮助研究生班级迈出集体建设的第一步。二是通过项目,确立建设目标。由于研究生个体差异大,班级建设缺乏主动性,需要有一股外力的助推和约束。可由学校层面建立“研究生班级专项建设基金”,既为研究生班级建设提供了专项支持,也可以有计划地指导班级开展相关活动。这样,将主动权交给研究生班级,可以充分发挥班级的集体创造力、在活动中提高班级凝聚力。

3.2 班级发展阶段

一是通过训练,培养骨干团队。研究生班级干部骨干是研究生班级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班级建立之初,对于新上任的班干部要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一要让班干部认识了解研究生班级的特点和工作难点;二要培养班干部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三要培养班干部的创新能力,能够创新班级建设形式,提高班级建设水平。二是通过展示,打造示范班级。研究生班级建设没有固定的教材和统一的模式,班级取得的成绩不容易展示出来。这就需要学校为发展阶段的研究生班级提供一定的展示、交流平台,让研究生班级在展示中汇报成绩,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如开展班集体答辩会、班长论坛等展示、观摩类的活动,提升班集体成员的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活动中的经验、案例还可以作为素材进行编纂整理,指导之后的新生班级开展班级建设工作。

3.3 班级成熟阶段

研究生班级在经过研一、研二两年的建设之后,基本进入一个成熟的运转阶段,班级活动频率相对减少。此时,学校应该善于利用成熟班级的建设成果,发挥班级在就业、毕业教育阶段的作用,让研究生感到来自班级的力量和温暖。比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就业经验交流会;通过班级信息平台就业信息,引导班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择业风气。

研究生班级作为“组织育人”的基础组织形式,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群体中的学风建设、软环境建设。而研究生班级一般只有二至三年的周期,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做好研究生班级建设工作,学校需要根据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在体验式活动中指导研究生班级开展建设工作。同时,学校的整体引导工作还需要学院的配合,在建立阶段加以引导,在发展阶段提供平台,在成熟阶段善于利用,才能为研究生班级的建设“护航筑能”,让研究生班级在引导和指导中切实发挥班级的主体性作用,真正实现研究生班级内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 钱广,王守伟.高校研究生班级管理精细化探索与实践.研究生教育,总第191期.

[2] 王轶,陈怡露,何晓琼.工科类研究生班级建立形式分析与探讨.文教资料,2007(2中).

[3] 吕淼华,劳俊华,郑秀娥.规模化培养条件下的研究生班级建设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4(9).

[4] 徐.涟漪式硕士班级共同治理模式.文教资料,2009(2上).

[5] 于淑华,庄岩,于德华.发挥网络优势 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新探索,2005(9)总第137期.

第11篇

关键词 共青团 团日活动 团干队伍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团日活动就是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的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效果良好的团的基本活动,主要任务是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强化团员的政治意识和组织观念,提升青年团员的政治文化修养,培养其健康身心。作为团组织的传统活动,团日活动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主题团员大会、模拟招聘、志愿服务活动、联谊联欢、校园现象调查、重要节日与纪念日专题活动等。

1 高职院校班级团日活动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开展团日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有关时事政治、德育教育等综合方面的知识,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意识,使他们自己从身边做起,带头践行。在通过一系列团日活动的开展之后,一方面,同学们对团日活动开展的目的和认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可以有助于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进步。另一方面,随着学院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和深入,高职院校班级团日活动质量将会以更好的状态、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2 积极组织团日活动,推进班级团支部建设

2.1 明确团日活动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团日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主题鲜明、立足青年、形式新颖、与时俱进、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有形的活动为载体,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拓展、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领域、工作形式,增强团员意识,不断增进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2 确定切实可行的活动主题

高职院校主题团日活动是增强团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在确定活动主题内容方面可以结合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件、学院党政的中心工作、部门的工作等确定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学习活动,也可以结合团员的组织生活以及组织团员面向校园、社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2.3 明确团日活动的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职院校团日活动开展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调动广大班级团员的积极性,同时开展会议对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深层内涵,从而使主题团日活动成为教育团员青年的重要载体。

(2)突出主题,注重实效。本着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创新能力、贴近学习生活的原则,确定适合的团日活动主题,同时主题团日活动要有明确的意义和目的,充分体现思想性、教育性、针对性、时代性。

(3)立足基层,全员参与。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要深入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和考虑各方面实际情况,例如我们开展主题为“同学,你别掉队,让我们帮助你”、“青春同路人”、“撑起一片天,当好一座山”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广大青年团员的素质培养需求和自身成才愿望。

(4)及时总结,树立典型。团日活动结束后,在团学工作例会上要以此为例鼓励大家在今后多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同时,院团委和系部团总支要将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及时总结、树立典型来提高各团支部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2.4 制定详细的团日活动方案

(1)活动计划阶段。在团日活动计划阶段,团支书可以先组织班委召开班委会,由班委讨论并制定团日活动的主题、背景、目的、形式、时间、地点等。接下来根据班级会议的讨论结果,团支书做好团支部内部分配工作,并拟定本次活动的策划书,注意策划书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预测活动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预防工作,确保活动圆满成功。在团日活动计划阶段班级团支部宣传委员加大宣传本次活动,传达本次团日活动的开展形式及重要意义,提高同学们参与兴趣,积极鼓励让同学们参与本次活动。

(2)活动开展阶段。高职院校基层团支部团日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上级团委或者系部团总支要进行及时跟踪与指导,以确保主题团日活动的质量。在认真组织具体实施过程中,团日活动能否成功,在具体的组织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可以把团支部成员分成相应的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安排相应的负责人,以便在具体活动的展开中始终保持信息畅通,将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②正式活动,全程跟踪。团支书要亲自主持活动,或者也可由专业主持人来主持;活动过程中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记录活动经历和保存材料以及照片资料制作保存工作;并且正式活动中,一定要全程跟踪,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3)活动总结阶段。团日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可以交流活动心得,团支书书写本次活动的工作总结,总结本次活动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只有精确细致的总结和认真深刻的反思,才有利于在下一步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只有以“出精品、出成果”为指导思想,才能真正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不断推陈出新、达到教育人的作用。

2.5 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为更好的开展好高职院校团日活动,促进班级团日活动不断充实和完善,需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活动结束后,对在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表现优秀、积极的同学予以表彰,对不积极甚至起到反作用的同学予以批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层层管理,步步落实,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3 结束语

在当今渐趋开放的社会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趋多元化,高职院校团学工作者应正视开展团日活动的育人功能,广大团学干部应群策群力,积极调研,在实践中学习、总结,努力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开展喜闻乐见的班级特色团日活动,力争将团日活动建设成为基层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阵地,从而不断推进班级团支部建设。

参考文献

[1] 巴佳慧.高校团日活动育人功能及组织模式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53-56.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素质拓展活动 班级凝聚力

随着国家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加快推进,广大的学生家长也在转变着孩子上学不是一定要上名牌大学,技术也是时代需要的思想,特地将孩子送往职业技术类院校,因此高职院校将迎来多样化的生源。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新生入学门槛低,刚入学的新生在班级中存在着多样化的差异,这就给学工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挑战。素质拓展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目前已被广泛引入学校,但在学生中开展时间不同,效果却有很大不同,大一新生作为刚入大学的新群体,班级的凝聚力不仅会对他们的大学生活有重要意义,甚至对他们的的一生都会有影响,因此,本文就素质拓展活动对班级凝聚力的作用做一综述。

1 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的特点

1.1高中学习基础差,高考失利,通过优惠政策等入校

高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成了他们上大学的捷径,一般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都存在有自身的学习能力差,厌学,找不到学习的兴趣等特点。他们上大学后面对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相对高中自由的管理制度更加的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与课堂中的气氛和教学的活动完全融入不到一起去。此外,通过国家优惠政策进入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沟通、文化差异等很难融入大学生活。

1.2独生子女偏多,不喜欢群居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计划生育的严格要求,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家庭的原因,很多独生子女在性格、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又从不同的地方来到大学,在学习、生活中很难融入同学中。

1.3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已经从高中的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所以很多大一的新生很难从高中的教学模式中转变角度。在高职院校的课堂里,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很多的教学内容老师都是引导型的学习,对于课堂的内容要加深理解,还需要同学们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对于刚进校的新生在自主学习和合理安排时间这一方面还有待提升,所以导致了他们对教学模式的不适应。

1.4没有学业规划和专业认知,出现“忙、茫、盲”现象

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目标也发生了改变。很多的新生入学后不知道该干嘛,没有学习的目标,总觉得自己需要学的东很多,但不知道从何学起,怎么学。很多人在入校的时候虽然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但对于自己本专业的认知不度够,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陷入迷茫状态。

2 班级凝聚力对大一新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2.1 转变思考角度,取长补短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一个同学是组成这一个单位的基本个体。也因为班级这个名词将很多的个体凝聚在一起。当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这一个集体中,自己的生活范围和大局观也会更随的改变,小到做的每一件事,言行举止都关系着班级的荣誉,关系着大家的荣誉,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才能让更多的同学找到存在感和亲切感,能充分的让同学们在班级中互相学习,提高自己。

2.2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习兴趣

课堂上简单的科任老师讲授内容无疑是枯燥的,但是因为一个班级中总有那么一些思想活跃的同学能够带动课堂的气氛,而凝聚力强的班级总会因这些同学带动全班同学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3树立团队意识,提高自信力

在高职院校里面,会开展很多的活动,比如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开展运动会很多的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班上有同学去参加长跑,同班的有的同学会呼喊他的名字,有的会陪他一起跑,等到同学跑到终点的时候会去迎接他。当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代表班级参加演讲,台下有本班的同学在为他鼓舞,他就会觉得很有信心。通过长时间的这种团队的鼓励与激励,团队意识就会越来越强烈,自信心也会有所提高。

2.4学会协作,学会分享

在班级开展团体活动的时候,领导者会把班级的同学召集来商量活动的分工和步骤,刚入学的新生对学校的基本情况都还不是很了解,有的新生甚至还有些胆怯的心理,所以他们对于班级领导者的话都会特别的信任。通过这样的一种团队协作的形式参加活动,在下次开展活动的时候,他们就会慢慢的学会协作分工。每经历一次团队的相互协作,班级领导者都让每个人对一件同样的事情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对于一些比较好的意见给予采纳,让同学们知道他们的意见有对集体有用,在下次开展的活动的时候,他们就会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慢慢的他们的成功感就会让他们分享自己一些比较好的意见和看法。

3素质拓展活动对班级凝聚力的意义

3.1打破男女同学的界限,拉近同学间距离

对于大部分的新生而言,进入一个不熟悉的班级体,对于陌生环境和人的排斥,加之多种心理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男女同学之间关系分化比较明显。通过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拉近男女的同学之间的距离,比如让男女同学搭配玩完成“两人三足”的游戏,这个活动男女同学必须紧密搭配,把左右脚有一个明显的分工,才能很好的完成这个游戏。在游戏中通过一些肢体和近距离的接触,让男女同学之间的那种对异性的排斥感得到解除,打破男女同学之间的界限,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塑造良好的班级凝聚力。

3.2带动班上同学的积极性

素质扩展活动一般都是不会限制同学们的思路,大多数的活动都会告诉同学们的规则,但是不会规定完成的方法。比如让大家做一个剪纸游戏,不同的人剪的方法和角度不一样,剪出来的图样也有所不一样。利用不一样这一特点引起每个人注意,让同学们寻找和自己图案一样的人在一起交流一下他们为什么剪出来的图案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转变对这个游戏的体会角度,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带动他们对这个游戏探索的积极性。

第13篇

【关键词】民办院校 活动 对策

近几年来各高校为实践校园文化建设都做出过不懈的努力, 也总结了许多经验, 特别对于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中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各本科院校更是倍加重视, 各类校园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相对于民办院校而言,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就要逊色得多,所以必须总结不足,采取对策进行改进完善。

一、民办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现状

由于民办院校历史短, 学校文化积淀明显不足, 加之职业教育整体处于探索之中, 因此造成民办院校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定数, 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运行环节探索的全力投入,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成了一个并不被十分看重的问题, 相当一部分民办院校对校园文化活动根本不进行计划和设计, 可以说大部分民办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完全处于随意性和盲目性之中, 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功能的实现。

(一)校园文化活动缺少文化内涵

目前由于民办院校学生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他们对高雅的校园文化采取漠视的态度, 加之活动指导者们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认识不足, 没有针对民办院校学生具体情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使得校园活动普遍缺少文化内涵, 现有的一些活动多是一些通俗的娱乐性活动, 所有活动都只是以一种偶然的、个别的形式为满足学生在过于呆板的生活中对娱乐的要求而进行的调节性活动, 这种活动只是让学生自己去玩、去乐, 没有引导学生去体味文化内蕴, 无法起到育人的效果。

(二)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

民办院校的生源中, 既有文科又有理科, 既有普通高中又有对口职高(中专), 既有中专、高中起点的生源又有五年一贯制的初中生源, 这种文化基础的差异加上一部分学生对文化内容无兴趣或少兴趣的现状, 使得民办院校文化活动指导者们感到无从入手, 为了迎合学生, 他们只是组织一些单调的娱乐性活动。殊不知, 这种浅层面缺少文化引导的单一形式的娱乐性活动, 长久延续会导致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误解, 甚至导致对严肃文化的拒绝。因此, 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浅层的活动局面, 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与活动所渗透文化内容和形式, 不仅要注重活动内容的多样性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 使活动成为既包含娱乐又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活动。

(三)课堂教学与文化活动的相互渗透不够

大学校园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 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必需的, 但如果仅有这一种文化形式和内容, 对于实现民办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却是远远不够的。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以外, 还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将一些教学内容渗透到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使理性的文化内容之外, 增加更多适合于青年学生兴趣的文化内容。对于民办院校而言这一环节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民办院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些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内容, 必须通过学生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而促使它们完成的最合适的形式就是校园文化活动, 情趣性的文化活动与课堂的理性文化融为一体, 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携共进, 从而真正实现民办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 目前我们很多民办院校还是改变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只是采用课堂教学传输知识的单一模式, 从不将课堂内容引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因此, 民办院校应该把富有情趣、适合青年学生性格特点的文化内容引进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二、民办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对策

(一)制定相关制度,构建和完善院、系、班三级校园活动组织体系

民办院校起步晚,处于转型、磨合过程,各种制度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文化活动制度更显薄弱。因此,制定相关制度使文化活动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工作挂钩是不可或缺的,且必须下大力气抓。校园活动相关制度的建立涉及多个方面。其中,构建和完善院、系、班三级校园活动组织体系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开展好校园活动的有力保证。院系班三级组织体系包括院团委学生会、系团总支学生和班团支部班委会。院团学在校园活动中主要是规划、主办全院性的大型活动。每个学期应该根据国家、社会、学院的要求提出学院校园活动的指导性和建设性意见,对整个学期的活动有一个宏观的安排和策划,并结合社会、学院实际需求举办两、三场大型活动。

(二)形成校园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体育民办院校的特色,校园活动的内容很广泛,诸如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军事训练、新生入学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咨询、技能、娱乐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科学合理地分成不同系列、不同层次。例如,可以分成思想教育、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三大系列,形成院级、系级、班级三种层面。可以是传统活动系列、创新系列;还可以是个人赛系列、团体赛系列等等。活动形式依附于活动内容而存在,形式的设计要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要与他们的“体育”特色相契合,并与时代氛围、季节、场合、人数、环境相协调。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增强活动意义的可接受性,满足学生社会交际、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的需要,还可以敦促学生求知、好胜、向上,自觉地在活动中塑造健康的人格,陶冶道德情操,发展自身素质。譬如,思想教育类的活动可以采用主题演讲、讲座、参观访问等形式;专业技能类的活动采用现场比赛或成果展览等形式;综合素质类采用“艺术节”的形式,每年每次具体内容可以不同。另外,建设校园活动离不开创新、离不开时代氛围。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学生的急切需求等举办专题讲座、模拟招聘、信息。

总之,以发展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和归宿,是校园文化活动设计者努力的方向。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制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有特色的校园活动,不仅能达到寓教于乐的育人目的,而且对民办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冯清华,杨东峰.寓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增刊):168.

第14篇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会;主题实践活动;设计

目前的主题班会有几种不良倾向:1.以灌输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以学校说教为主,缺乏德育实践。表现在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往往只是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2.学生自编自演相声、小品、诗朗诵、舞蹈为主。3.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完全将主题班会交给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在班会课上读一读、说一说,缺乏指导、提升。 这些类型的主题班会有一些弊病:一是学生缺乏实践活动,没有直接参与探究,没有深入体验,没有自己真实的体会,仅仅是靠听一些道理,显得枯燥无味,没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有时过多的、机械的节目表演,太过形式,花时间效果不大。

而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理念的主题班会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以系统的德育知识的灌输为基础,而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形式。把主题实践活动引入主题班会,创新主题班会的形式,这有利于防止传统主题班会不良倾向和弊病,提升班级德育的实效性。现就如何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理念,设计和开展主题班会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题确定与实践活动的创新设计是关键

主题是实践活动的中心,主题的确立与活动的设计对整个实践活动来说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是由班集体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开展的实践活动,在这过程中如何确定主题和设计实践活动是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的关键,它将引导实践活动向预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

主题的确定应来源于社会需要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可以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如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等;也可以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的教育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行为教育等;还可以针对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如缺少自信,课堂秩序差、不良学习习惯等。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下面结合一些案例予以说明。

1.针对班级学生存在问题,设计班级主题实践活动

针对班级学生存在问题,班主任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班级存在问题,从中确定主题,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设计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一位小学班主任,发现班级有些学生不能按时、保质完成规定任务,缺乏责任心。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拟定了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我的岗位我负责》,设计了主题实践活动的系列活动(分4次班会课完成):深入探究,认识岗位;交流研讨,分析问题;实践体验,珍惜岗位;归纳总结,拓展延伸。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任务以及认真完成岗位任务的责任心。

2.抓住热点问题,确定主题设计班会课

抓住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确定主题。如,龙岩一中分校从教育新闻热点“践行福建精神(指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设计了七年级上学期各班以“我爱闽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又如,围绕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问题,永定二中确定了“汲取客家土楼文化精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了“客家土楼文化精华”“土楼道德礼仪”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课。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的班会课,使学生了解客家土楼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汲取其思想精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

3.结合当地资源选择主题,创新设计实践活动

要想让德育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开掘利用当地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闽西有众多的红色资源,通过探寻,可以弘扬革命历史,学习伟人精神,进而达到育人效果。结合文化遗产、名人足迹等,我们可以选择保护环境、爱国爱乡等众多的德育主题。

如,长汀河田故名柳村,后因洪水泛滥及森林大砍伐,水土流失连年加剧,致使“柳村无柳,河比田高”,故把柳村称为河田。1988年至今,河田人民群策群力治理水土流失,昔日烈日炎炎的“火焰山”重新披上了“绿装”,基本实现长汀人百年绿色之梦。被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南方治理的一面旗帜。为此,长汀县河田中心校确立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的“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增强水保意识,建设美丽家园。围绕这一主题,依据班级实际,班主任设计了“水土保持 从我做起”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分三个部分:1.主题的确定。2012年12月,确定《水土保持 从我做起》活动主题,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2.活动的实施。2013年1月――2014年5月,根据《水土保持 从我做起》活动方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调查、采访、宣传、美化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3.活动交流汇报。2014年6月进行这一主题活动成果的展示汇报。

该活动经历一年半,班级以该主题为主线索,深入社区调查、参与实践活动。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当地的地理、时代特色,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同学们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达到了独特的德育实践活动教育效果。

二、实施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形式开展主题班会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不是一节课就能够完成的,必须经历一个实践的过程,确定主题和设计实践活动这一环节完成后,如何组织实施是实现德育效益的根本。只有将方案得以实施才能将班集体的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到位,才能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体会、有感悟、有行动。所以以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的教育活动应该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班会形式,或运用选择主题,或采用讨论交流,或让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或让学生将主题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可谓是形式丰富多彩。

1.情景切入式主题班会课

情景切入式主题班会课常在主题确定课时使用,通常选择相关视频片段引入问题、思考问题;也可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访谈情况引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情景切入,达到显现主题的目的。接着围绕主题分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如,龙岩师范附小有位班主任发现班级同学中买零食现象严重,为了引导同学们对正确使用零用钱,拍了不少该班同学买零食的一些镜头,在主题班会课上,作了以下安排。

第一步,播放同学们随意消费的图片、视频片段;

第二步,学生们认真对照自己的行为,分小组思考、分析片段,反思存在的问题,各小组代表剖析问题;

第三步,教师正确引导,如何正确使用零花钱,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出问题:我们学校各年级同学使用零花钱的情况如何?如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获得零用钱?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消费方向得以纠正,在这个过程当中注重学生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品质。同学们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对零用钱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的;周末进行体验挣零用钱;“我是小小理财家”等实践活动。

2.集体讨论式主题班会课

班级学生通过“考察” “设计问卷”“调查”“访问” “反思”等活动,形成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了亲身经历,有了体验和感受后,这时可采用集体讨论式,开展主题班会课。通过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在班会课上发表,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其他小组提出看法,彼此互相完善经历实践的成效,教师适时点评,提升教育实效性。

比如,龙岩高级中学七(1)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展了《学雷锋做文明学生》主题活动,围绕该主题确定了两项实践活动:1. 通过学习雷锋事迹,了解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2.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中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刻不容缓。该阶段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调查访问,对雷锋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设计问卷,了解目前学习雷锋精神的现状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主题班会上,学生踊跃发言,对雷锋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目前学习雷锋精神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该节课,作为总指导的班主任最重要的是组织交流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将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同学交流,进而生成一些新的问题,将研究不断深入进行,同时集思想教育于其中。激发学生明确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新时代雷锋精神,为行动提供思想基础。

又如,上文中有关长汀河田中心小学的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水土流失给河田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再现当年水土流失的情况,感受水土治理的成效,感受家乡美丽山河的巨变。通过学生深入交流研讨,将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与大家分享,进一步了激发同学们深刻认识保持水土的重要性,树立水土保持的责任感。

3.情感体验式主题班会课

情感体验式主题班会课是以学生在付出与坚持中情感体验为主,展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教训的感受,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积极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道德情感、意志、行为、能力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比如,龙岩一中分校以《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为题开设了一节魅力班会课,称为魅力是因为经过主题实践活动后的展现,不是简单的一节课,而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再现。其流程如下。

情境引入,情感体验成为这堂课主要活动环节:第一环节――走进父母,感悟爱。这个环节是在音乐、视频的渲染下,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父母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爱,深沉的爱;让学生把父母的爱找出来,并告诉他们要珍惜身边每一个爱他的人,同时也要坚强的去面对人生中的任何突如其来的变故,拓展、深化了主题。第二环节―― 体谅父母,理解爱。这个环节是在歌曲《儿行千里母担忧》的背景音乐中,妈妈深情地念着她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从一个个很熟悉的学习生活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告诉学生,要从学会感恩父母开始,要感恩你的亲人、师长、朋友和帮助过你的人;第三环节――关心父母,回报爱。通过学生与父母心连心的交流,全班同学向父母表达感恩宣言,把班会课推向最,使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努力奋斗的内动力,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并在一首与主题相关的歌曲中结束。

4.总结汇报式主题班会课

该课型是主题实践活动完整结束后的汇报课,既要对各个小组整个活动进行简洁、有效的展示,又要求师生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汇报,所以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是总结汇报课的保障 ,是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德育效果的重要环节。为了达到更加有益的教育效果,应事先组织小组对整体活动进行反思,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有了体会,小组进行总结、撰写心得体会,结合一些成果展示,甚至可以准备简单的节目,以丰富汇报课内容。

如上文《我的岗位我负责》主题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在总结汇报式主题班会课上,开展了以下环节的活动:

(1)各组汇报岗位体验的情况、展示一些成果、提出思考;

(2)班主任围绕学生的成果展现,结合德育教育主题进行点评;

(3)小结深化,点明主题:我的岗位我负责。

5.拓展提升式主题班会课

该课型是在主题汇报课的基础上的拓展提升,重点是实践活动的德育实效进一步具体化,这个环节更需要学生文字表达、概括,通过该节课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总动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将活动效果推向。

如,上文《零用钱的正确使用》案例在这种课型中是这样拓展提升的。

第一部分,通过前期实践活动,形成文字材料,充分认识正确使用零花钱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从学生小组参与挣钱体验活动中的感悟中升华,提出重视劳动果实、珍惜父母为孩子的付出;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拓展提升,进一步思考“如何当好小小理财家”;

第15篇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学生在高考或中考中基本处于弱势,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接受高职教育总感觉是无奈的选择,所以学生心理特点除具有一般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外,还具有着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考试中的失败者,在成长的道路上体验了更多的失败和被忽视,在体验了多次的失败后其负面情绪不断积累,自我意象较为消极,一部份学生存在人格缺陷,诸如自卑、封闭、空虚、懒惰、急躁、孤僻、抑郁、虚荣等。

其次,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较差。学习困难、知识贫乏、缺乏学习自觉性、经常逃课,有的因为缺课太多超过学校规定不能参加期末考试却满不在乎,考试中弄虚作假,想尽各种办法抄袭,更有甚者,几科不及格也无所谓。这些学生虽然不擅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但是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却不比其他学生差,动手能力强。

第三,人际交往困惑。自卑是阻碍高职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首要因素。因为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同度与期望值不高,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自卑心理,他们不自信,觉得低人一等。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状态,以及常常伴随的惭愧、畏缩、悲观等消极情绪,很难做到敞开心扉与人真诚交往。许多学生比较封闭自己的内心。

第四,就业压力重。面对研究生、本科生就业都很困难的现实,高职学生觉得自己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不占优势,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很多学生情绪不稳定,焦虑、缺乏自信与竞争勇气。甚至由于缺乏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加之对职业世界的不了解,对未来充满迷茫与混沌,从而变得消极,得过且过。

此外,高职学生同样存在着同龄人的问题,诸如学校适应问题、恋爱情感困惑问题、职业规划问题等等。

二、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指导的有效途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

目前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开设,但是收效甚微,原因有师资的问题,有的学校由政治课教师担任;更有教学方法的问题,任课教师生搬教材,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概念到概念,脱离学生实际,无法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引起学生反感,把它当做是另一门“政治课”。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笔者觉得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更适合高职学生。因为高职学校的心理辅导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是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而进行的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更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要实现此目标,学生必须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把感悟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教学目的也就得以实现了。

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课堂文化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如果心理健康课过于死板,上纯理论的讲授课,势必使学生失去对课程的兴趣。相反,如果以活动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会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参与进来,而不是单纯地做观众,必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本文论及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在学校教学计划内,列入“素质教育课程”板块的,以教学班为辅导单位、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它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施途径

经过探索、比较,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更适合高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侧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这种效果更好。因为学校的学生对传统知识的接受方式有抵触、有困难,也有点不相信,他们更愿意参与、操作、自己体验。

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要授课形式排入正常课表,有专门教师担任。也可以在班会中安排,与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公民教育等结合进行,由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活动的辅导老师。注意辅导后的反馈,并同时开展“心语手册”活动,加强团体辅导后的个别辅导,以保证工作的深入。

通过实验,我们感到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辅导在某种程度上比任课教师更有优势。因为,首先班主任非常熟悉学生的情况,容易把准学生的心理脉搏,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其次,班主任更易注重心理辅导与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习辅导,也关注对学生的人格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此外,心理辅导活动课在班会课上设置,便于将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动班集体的建设有积极意义。

但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活动课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知识缺乏,容易造成辅导中的一些不深入或随意性等等。

为此,我们一方面为每位班主任老师配备一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供其自学提高。另一方面由学校的心理学老师设计一些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公布在学校网页上,供班主任们参考、使用。

当然对于专业师资较为充裕的学校,把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均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形式进行,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四、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形式和特点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要活动形式有:

1.情境式。为了让学生理解、体验某种情境下的不同角色的心理,由教师假设某种情境,设计小品表演、运用图片录象让学生观摩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表明态度,采取行动。

2.讨论式。围绕某个问题或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并澄清错误观点的目的。讨论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班级。

3.游戏式。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技能、理解某个道理或体验某种情感,由教师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的使学生心理得到愉悦的游戏活动方式。

4.讲授式。对一些知识性、技能性或活动后需要深化的内容,则由教师讲解或进行训练。

5.调查测试式。让学生按量表或自编测试题做出选择或写出答案。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一个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应该是教给学生三方面的知识:关于自然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和关于自己的知识。现行的学校课程中很少体现第三项知识。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这类知识的获得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只有经过自我探索才能获得经验,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2.心理辅导活动课强调体验和感悟。心理辅导活动课是解决自身的问题,它需要以个体的经验为载体。按照杜威的观点,儿童的成长就是个体的经验不断改组与改造的过程。这种经验既然是个人的,那么个人的自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对学生有意义的自我体验可以通过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来实现。学生从体验中获得有意义的东西就是感悟。心理辅导活动课是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成长。

3.心理辅导活动课以互助、自助为机制。心理辅导活动课既然是自我教育活动,就必须积极调动学生自身的教育资源。心理辅导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心理辅导活动课一般都有主题和目标,它依据学生一定的心理需要制定,容易被学生接受,形成共识。作为集体的一员,学生在辅导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这种互助可以增进学生对自信、自尊的体验,从而达到自助。

五、对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的评价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所以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它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钟志农.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育”的重要载体[J].大众心理学,2001:(9).

[2]吴增强,沈之菲.学校心理辅导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