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电算化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一种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现代管理需求的表现,即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优势,来改善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具有自动化的特征;具体来说其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准确性。传统会计核算过程中要面临数据量大、准确性要求高、内容繁琐复杂和时间紧迫等问题,这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精神和能力都是巨大挑战。同时,手工记账的方式完全依靠人的能力,这其中就容易掺杂非工作性质要素,从而导致效率低下、错误率高,尤其在数据汇总和报表绘制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一些数据甚至需要电话联系才能获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中只需要保障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即可,可采取人工录入和自动采集的方法,省时省力,同时会计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报表、汇总、统计等文件,大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并能够保障完全正确。第二,高效性。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表现在整个财务管理范畴中。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财会人员要查找一个数据,需要翻阅大量的账本资料。而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只需要关键字搜索即可。相应地,在账目处理、发票开具、汇款等方面,电算化所展示出来的高效性都是手工作业无法媲美的。第三,便捷性。通过其他功能软件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配合应用,可以实现数据分享的快捷性,例如各种通讯软件、统计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短时间内就将数据功能作用到更大范围。
二、会计电算化对财会人员的要求
简单地说,会计电算化就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性与会计业务操作相融合,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改变是“质的改变”,其优势是相当明显的。一方面,它将财会人员从枯燥、繁琐、复杂的记账操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设备便捷的展开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工作成本。另一方面,将传统的纸质账务方式转化为电子账务方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流动性,更方便地在多部门、多领域进行共享,节约了大量社会资源。相应地,这对于会计操作主体的财会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传统会计工作是将一系列数据利用会计专业化语言进行分类、归纳、筛选和总结,主要反映出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也是反应财会人员敬业精神的主体要素。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和质量是并驾齐驱的,缺乏效率必然影响经济主体和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从会计电算化的“工具属性”角度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过有机组合、分配,为会计工作提供一个以财务信息处理为主的应用系统。会计核算是这个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监督是控制功能,最终所核算出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是工作结果,财务报告是这个结果的反映。在这种具体而又细腻的工作流程中,大量财务会计优秀的专业知识是不可欠缺的。相应地,会计电算化来临之后,财会人员的敬业精神要求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需要进一步强化。这是因为,先进地技术手段并不能代替职业道德担负职责,尤其是纸质账务转化为电子账务以后,无形中削弱了数据的直观性和保存性;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的会计信息是“无纸化办公”的必然结果,这种形势下可以通过搜索来查阅各方面账务资料,但原始财务资料(如凭单、发票等)功能则被逐渐弱化,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差错、等漏洞,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就存在所有数据丢失的风险。因此,新时期的财会人员必须同时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结合管理制度做好数据安全、数据备份、原始资料存档等工作。
(二)具备高超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和运用水平
顾名思义,会计“电算化”必然涉及到计算机和会计两门知识,对于财会人员来说,会计知识内容自然十分熟悉,但随着中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关于计算机及相关周边知识是否能够良好掌握,还是一个未知数。在我国,对财会人员一直要求严谨、细心、踏实等工作作风,以保障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和财务数据的精确性。无论是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环境,财会人员要想做好财务工作,就必须对本单位运转情况十分熟悉,这也就决定了其工作周期长的特点——年龄越大的财会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及涉及的知识掌握能力越低,这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除了对现有财会人员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运用的培训之外,更重要地是促进财会人员的更新换代。一方面,从业人员要掌握财务软件、报账系统、发票开具系统等实用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综合性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如系统安装、软件安装、杀毒、防木马等。除此之外,从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长远着眼,也应该多吸收一些年轻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单位工作。这部分人不但有青春活力,有较强的责任感,而且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电算化应用水平。相信在单位的老财务工作人员的传帮带下,一定能够使他们迅速地成为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精英。
(三)具备应对突发问题的技术能力
所谓“突发问题”,主要指一些现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无法预防和快速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围绕着“电”展开。任何的电算化都离不开“电”这一基本能源,计算机硬件需要电力驱动,保障电力之后才能进行一系列的系统操作。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应具备高超的电算化技能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常规的、传统的办公方式和办公技能,以应对由于电力缺失或其它不可抗力所引起的财务管理出现真空或休眠的突发事故。例如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时期,由于电力和通讯连续的中断,好多地方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就需要财务工作者能及时地用一些传统的财务处理方式来应对这些财务危机的发生;例如,雷电环境下立即关闭电脑、切断电源,在电脑硬件中加装UPS电源,或形成良好地数据保存习惯等;一旦系统瘫痪,能够具有恢复数据的技术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信息化要素全面渗透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必然出现的经济管理趋势,也是具体的财会人员工作模式创新,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不停地学习和深造,跟上时代脚步、与时俱进学习,才能满足职业需要、搞好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凤华.谈会计电算化有别于传统会计的优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22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会人员;优势;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一种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现代管理需求的表现,即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优势,来改善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具有自动化的特征;具体来说其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准确性。传统会计核算过程中要面临数据量大、准确性要求高、内容繁琐复杂和时间紧迫等问题,这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精神和能力都是巨大挑战。同时,手工记账的方式完全依靠人的能力,这其中就容易掺杂非工作性质要素,从而导致效率低下、错误率高,尤其在数据汇总和报表绘制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一些数据甚至需要电话联系才能获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中只需要保障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即可,可采取人工录入和自动采集的方法,省时省力,同时会计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报表、汇总、统计等文件,大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并能够保障完全正确。
第二,高效性。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表现在整个财务管理范畴中。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财会人员要查找一个数据,需要翻阅大量的账本资料。而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只需要关键字搜索即可。相应地,在账目处理、发票开具、汇款等方面,电算化所展示出来的高效性都是手工作业无法媲美的。
第三,便捷性。通过其他功能软件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配合应用,可以实现数据分享的快捷性,例如各种通讯软件、统计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短时间内就将数据功能作用到更大范围。
二、会计电算化对财会人员的要求
简单地说,会计电算化就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性与会计业务操作相融合,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改变是“质的改变”,其优势是相当明显的。一方面,它将财会人员从枯燥、繁琐、复杂的记账操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设备便捷的展开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工作成本。另一方面,将传统的纸质账务方式转化为电子账务方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流动性,更方便地在多部门、多领域进行共享,节约了大量社会资源。相应地,这对于会计操作主体的财会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传统会计工作是将一系列数据利用会计专业化语言进行分类、归纳、筛选和总结,主要反映出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也是反应财会人员敬业精神的主体要素。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和质量是并驾齐驱的,缺乏效率必然影响经济主体和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从会计电算化的“工具属性”角度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过有机组合、分配,为会计工作提供一个以财务信息处理为主的应用系统。会计核算是这个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监督是控制功能,最终所核算出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是工作结果,财务报告是这个结果的反映。在这种具体而又细腻的工作流程中,大量财务会计优秀的专业知识是不可欠缺的。
相应地,会计电算化来临之后,财会人员的敬业精神要求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需要进一步强化。这是因为,先进地技术手段并不能代替职业道德担负职责,尤其是纸质账务转化为电子账务以后,无形中削弱了数据的直观性和保存性;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的会计信息是“无纸化办公”的必然结果,这种形势下可以通过搜索来查阅各方面账务资料,但原始财务资料(如凭单、发票等)功能则被逐渐弱化,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差错、等漏洞,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就存在所有数据丢失的风险。
因此,新时期的财会人员必须同时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结合管理制度做好数据安全、数据备份、原始资料存档等工作。
(二)具备高超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和运用水平
顾名思义,会计“电算化”必然涉及到计算机和会计两门知识,对于财会人员来说,会计知识内容自然十分熟悉,但随着中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关于计算机及相关周边知识是否能够良好掌握,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我国,对财会人员一直要求严谨、细心、踏实等工作作风,以保障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和财务数据的精确性。无论是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环境,财会人员要想做好财务工作,就必须对本单位运转情况十分熟悉,这也就决定了其工作周期长的特点――年龄越大的财会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及涉及的知识掌握能力越低,这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除了对现有财会人员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运用的培训之外,更重要地是促进财会人员的更新换代。一方面,从业人员要掌握财务软件、报账系统、发票开具系统等实用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综合性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如系统安装、软件安装、杀毒、防木马等。
除此之外,从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长远着眼,也应该多吸收一些年轻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单位工作。这部分人不但有青春活力,有较强的责任感,而且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电算化应用水平。相信在单位的老财务工作人员的传帮带下,一定能够使他们迅速地成为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精英。
(三)具备应对突发问题的技术能力
所谓“突发问题”,主要指一些现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无法预防和快速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围绕着“电”展开。任何的电算化都离不开“电”这一基本能源,计算机硬件需要电力驱动,保障电力之后才能进行一系列的系统操作。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应具备高超的电算化技能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常规的、传统的办公方式和办公技能,以应对由于电力缺失或其它不可抗力所引起的财务管理出现真空或休眠的突发事故。
例如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时期,由于电力和通讯连续的中断,好多地方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就需要财务工作者能及时地用一些传统的财务处理方式来应对这些财务危机的发生;例如,雷电环境下立即关闭电脑、切断电源,在电脑硬件中加装UPS电源,或形成良好地数据保存习惯等;一旦系统瘫痪,能够具有恢复数据的技术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信息化要素全面渗透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必然出现的经济管理趋势,也是具体的财会人员工作模式创新,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不停地学习和深造,跟上时代脚步、与时俱进学习,才能满足职业需要、搞好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凤华.谈会计电算化有别于传统会计的优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227.
一、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求
1. 对于学生来说,会计基础知识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为此,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会计电算化只是将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利用计算机处理罢了,如果没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甚至连会计分录都成问题,即使电脑操作得再好,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
2. 对于学校设施来说,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且实验项目不能仅用于会计核算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均应设置。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且在实验室中备有各种商品化财务软件。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示,利用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
二、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1. 展示案例
在这一阶段老师所要做的是向学生展示并讲解案例,指出分析案例时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案例。
例如:在会计要素教学中,资本公积这一帐户的应用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给出案例:某集团收到海外投资300万美元,以当日汇率1:7.8入帐,半个月后收到300万美元,当日汇率为1:8,应怎么账务处理?
案例思考:(1)半个月前确定有这笔投资时,折合成人民币记入什么账户?(2)半个月后收到投资折合为人民币,还和我们入账时的价值相等吗?
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案例与案例思考题,便会带着兴趣和疑惑去分析,或是独立准备,或是小组以讨论的方式进行集体准备,对疑惑之处进行相互交流,以便为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打好基础。
2. 案例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根据学生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报告,各树己见,教师进行归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
例如:根据以上案例可以引导学生分析:(1)半个月前确定有这笔投资时,折合成人民币记什么账户?(学生回答:实收资本)(2)问学生:半个月后收到投资折合为人民币,还跟不跟我们入账的相等?(学生回答:不相等)(3)提出问题:能不能再记一次?(学生回答:那就重复了)(4)问题关键:多出来的怎么办?能不能补记实收资本?回答:根据实际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财产以实际取得时的价值入账,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给出正确答案:多余部分记入资本公积帐户。
通过这种引导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和理财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案例实践
根据有关调查发现,目前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应重视与手工会计处理的结合。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将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进行会计电算化实验,首先利用软件的初始化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再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会计改革;电算化;制度要求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1-0153-02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计改革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已成为现实,为实现会计数据信息的高速传递及上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这是规范会计工作及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会计改革贯彻新《会计法》,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迫切需要。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想认识程度不够。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外,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人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导致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再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出于使用习惯的制约,人们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2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也存在着阻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所以,我们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非常必要。
3 社会上大部分的会计基础工作也不符合电算化的要求。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
4 从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结构层次来看,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单位的会计人员接受新事物、创新观念的意识较低,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素质较差。只能机械性地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虽然商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做了系统的培训,但是,部分会计人员由于接受能力较差。在上机时经常出现错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者导致系统崩溃。
5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做的也远远不够。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厂家屈指可数。所谓加密,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嚣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不尽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6 当前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也存在相当的局限性。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蹒跚。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离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7 在会计电算化审计发展上还不能够与国际接轨。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指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手工审计方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获得审计证据。尽管有这种规定,但是,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实施计算机辅助技术,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操作。虽然手工操作取得的审计资料更直观、更具体,但是,影响审计结论的一些重大问题容易疏漏,因而审计风险比较大。导致电算化审计陷入疲软状态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审计人员尚未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仍旧沉湎于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其次是审计软件开发速度慢,由于受利益驱使,许多软件开发商并不看好审计软件的开发,而更热衷于会计软件的开发;三是相关审计准则的制定以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势。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途径
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动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治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要害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治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治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会计电算化怎样才能适应会计改革的要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经济过程的监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呢,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种途径:
1 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账务处理、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基层单位要基本实现会
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在摸清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电算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规划。
2 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要害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秩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培训抓起,逐步提高。具体要求是,力争使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级培训,把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技术。
3 加强会计核算软件治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我们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等环节的治理,推动会计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动会计软件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4 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治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治理的法制化。
5 改革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把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把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治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6 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薄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还有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例如,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明确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现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论文百事通总的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帐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在摸清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电算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措施组织实施。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逐步提高。具体要求是,到2000年,力争使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级培训,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技能;有10%~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有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知识应逐步成为在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其培训工作要逐步纳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证考试和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的相关课程中。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配合进行;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可以在财政部门的统一规划下,由业务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同时,,鼓励具备培训条件的其他部门、单位进行在职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
(三)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推动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进会计软件咨询、服务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一,继续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要在总结近几年来评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标准,以推动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使评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的组织今后逐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具备条件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进行,财政部只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在保证质量、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应注意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地区分布,积极扶持会计电算化较落后地区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的发展。要定期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人员的培训。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做好本系统推广应用的非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工作。
第二,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的管理。我国目前的会计软件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部门要及时研究会计软件市场发展的动向和问题,依据市场发展规律,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对通过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研制和销售单位的售后服务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对售后服务不好的会计软件公司,应根据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取消通过评审的资格;对进行不实宣传的会计软件公司,要及时予以纠正。财政部门对会计软件市场的管理,应积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新晨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法制化。
关键词:会计改革;电算化;制度要求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计改革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已成为现实,为实现会计数据信息的高速传递及上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这是规范会计工作及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会计改革贯彻新《会计法》,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迫切需要。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程度不够。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外,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人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导致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再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出于使用习惯的制约,人们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2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也存在着阻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所以,我们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非常必要。
3社会上大部分的会计基础工作也不符合电算化的要求。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
4从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结构层次来看,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单位的会计人员接受新事物、创新观念的意识较低,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素质较差。只能机械性地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虽然商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做了系统的培训,但是,部分会计人员由于接受能力较差。在上机时经常出现错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者导致系统崩溃。
5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做的也远远不够。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厂家屈指可数。所谓加密,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嚣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不尽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6当前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也存在相当的局限性。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蹒跚。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离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7在会计电算化审计发展上还不能够与国际接轨。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指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手工审计方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获得审计证据。尽管有这种规定,但是,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实施计算机辅助技术,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操作。虽然手工操作取得的审计资料更直观、更具体,但是,影响审计结论的一些重大问题容易疏漏,因而审计风险比较大。导致电算化审计陷入疲软状态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审计人员尚未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仍旧沉湎于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其次是审计软件开发速度慢,由于受利益驱使,许多软件开发商并不看好审计软件的开发,而更热衷于会计软件的开发;三是相关审计准则的制定以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势。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途径
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动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治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要害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治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治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会计电算化怎样才能适应会计改革的要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经济过程的监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呢,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种途径:
1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账务处理、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基层单位要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在摸清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电算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规划。
2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要害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秩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培训抓起,逐步提高。具体要求是,力争使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级培训,把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技术。
3加强会计核算软件治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我们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等环节的治理,推动会计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动会计软件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4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治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治理的法制化。
5改革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把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把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治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6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薄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还有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例如,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明确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认识以及很好的解决,关乎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实务操作的改进。本文尝试在总结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以期在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研究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不平衡
在全国范围内, 中央政府部门、沿海大中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普遍较迅速, 而地方单位、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为:第一, 受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第二, 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第三, 行业发展不平衡。这就可能引起, 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二)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各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 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 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从而给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带来不便, 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三)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
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需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 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程度。只有具备上述条件, 电算化会计才能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
(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核算程序规范、基础数据核算等内容。许多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不够健全, 核算程序不够规范, 基础数据核算不够准确, 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制造了困难, 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必须规范化、标准化, 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无法得到正确处理, 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一)改变认识, 转变观念, 努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认识的改变和观念的转变, 是保证企业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形成正确的认识, 才能产生足够的重视。这样,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企业可以专门设置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效果负责的管理岗位。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努力培养既精通财务知识, 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
(二)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企业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所做的各项基础工作, 不仅包括会计基础工作, 还包括计算机及网络正常运行所做的各项工作。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 不仅应该完善本企业会计制度, 规范核算程序, 保证基础数据核算的准确性, 还应该配备实施会计电算化所必需的各种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除此之外, 还应该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维护及更新工作, 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进而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统一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 依一定的原则选择财
务软件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 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 国家的有关经济管理、监管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 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的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因此,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 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 都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四)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指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 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 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 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加强电算化会计安全机制, 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会计信息安全的基础是密码学, 是利用现代数据加密来保护整个系统的所有数据。会计电算化软件各层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 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 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 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 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各模块也要设置相应的口令, 并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授权, 防止无权人员的操作。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黑客的浸入, 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采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防护措施, 同时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 不能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 对外来的软盘要进行病毒扫描, 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
(六)加强审计监督
通过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 并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 发现内控系统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 加快审计电算化的开发和应用, 以适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 不仅是会计核算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 而且也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重大转变。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是大势所趋。鉴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 理论研究及实务操作尚不够成熟, 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任重道远。
[关键词] 企业会计 会计电算化 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认识以及很好的解决,关乎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实务操作的改进。本文尝试在总结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期在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研究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据统计,美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却远远低于这个数字。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够,从而不能对会计电算化产生足够的重视。许多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相当片面,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对会计电算化的片面认识,导致企业管理者忽视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从而降低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速度。
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核算程序规范、基础数据核算等内容。许多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不够健全,核算程序不够规范,基础数据核算不够准确,这就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制造了困难。因为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无法得到正确处理,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及保密性存在漏洞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方式、储存形式、表现形式等特征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用必须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而计算机的稳定运行需要严格的环境,而且网络的安全性一直是困扰人们的棘手问题,这就使得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4.企业缺少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目前,国内众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只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大多只会机械的操作财务软件,而对计算机硬件知识及维护技术知之甚少,在计算机出现问题之后便无法进行恢复。而计算机专业维护人员又缺乏财务会计知识,在维护过程中还需请教会计人员。因此,缺乏既精通财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政策及法规滞后
在中国目前颁布的政策和法规中,存在着阻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因素。某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的规定,不仅不能起到推动作用,反而因为规定过于苛刻抑制了软件产业的发展,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由于缺乏会计电算化软件行业的统一标准,使得市面上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混乱。另外,现行法规中并没有专门维护会计电算化实施以及针对会计电算化犯罪的规定。这些法规及政策上的缺陷,给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及发展带来了隐患。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认识的改变和观念的转变,是保证企业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产生足够的重视。这样,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企业可以专门设置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效果负责的管理岗位。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既精通财务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从而进一步保证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
2.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企业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所做的各项基础工作,不仅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还包括计算机及网络正常运行所做的各项工作。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仅应该完善本企业会计制度,规范核算程序,保证基础数据核算的准确性,还应该配备实施会计电算化所必需的各种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维护及更新工作,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进而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法规及政策
国家有关部门应鼓励会计理论工作者加强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还应加快完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及政策,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软件产业的发展,激励开发商生产出既符合我国企业会计现状,又具有统一标准、功能齐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产品,从而加快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普及和发展的步伐。
三、结论与建议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不仅是会计核算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而且也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重大转变。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是大势所趋。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总结,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就成为会计理论及实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及实务操作尚不够成熟,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杨周南张瑞君: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现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帐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到2010年,力争80% 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在摸清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电算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措施组织实施。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逐步提高。具体要求是,到2000年,力争使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级培训,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技能; 有10%~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有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知识应逐步成为在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其培训工作要逐步纳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证考试和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的相关课程中。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工作,以各级财政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配合进行;行业特点较强的部门,可以在财政部门的统一规划下,由业务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同时,,鼓励具备培训条件的其他部门、单位进行在职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
(三)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管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推广、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推动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进会计软件咨询、服务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一,继续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要在近几年来评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标准,以推动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使评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的组织今后逐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具备条件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进行,财政部只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在保证质量、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应注意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地区分布,积极扶持会计电算化较落后地区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市场的发展。要定期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人员的培训。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做好本系统推广应用的非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工作。
第二,加强软件市场的管理。我国的会计软件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部门要及时会计软件市场发展的动向和,依据市场发展,适时采取相应措施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对通过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研制和销售单位的售后服务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对售后服务不好的会计软件公司,应根据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直至取消通过评审的资格;对进行不实宣传的会计软件公司,要及时予以纠正。财政部门对会计软件市场的管理,应积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是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法制化。
一、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和重要性。各单位使用电算化会计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没有注重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不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在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根本性的变革。
二、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相对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涌出的新问题、新课题的研究和确定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的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改变了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研究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系统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的新特点。电算化理论确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动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和会计档案等,全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会计软件的研制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理论只有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三、要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章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就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对于基础较差的企业,应不急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先着眼于提高会计理论水平,规范会计财务制度,改善基础工作,为开展电算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会计电算化不仅要使会计工作自身现代化,而且要使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高级管理人员重视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电算化的实施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企业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企业领导出面组织和协调。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也很重要,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和岗位分工,建立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工作,以上工作必须做好,否则不能正常开展,如果会计电算化不能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企业的整体效益将无法实现。
四、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任何一种先进的工具都必须由掌握先进技术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去操作,实现会计电算化也要求财务人员和有关业务人员具备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业务人员的工作手段是计算机硬件、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和其它软件。要保证会计工作安全、高效、持续、稳定地开展,业务人员就必须掌握使用这些手段的技术和知识。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的,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遇到与平常见到的操作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会计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对经常出现的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将导致系统崩溃。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一方面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要全面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技巧。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由于电算化会计对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形势,起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有助于促使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和“管理型”向“智能型”转变,企业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五、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作用;重要性;改进思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开始起步的会计电算化凭借计算机强大的信息记录及数据处理功能在会计行业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因为财务工作有自身的特点,加上不断出现很多的新鲜事物,这就使得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践中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然后找到进一步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方法和策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一)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及准确率。一般来说,会计核算的工作数据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又对数据的准确率要求很高。如果应用会计电算化,就可以把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直接输入计算机,然后让计算机自动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分析,最后得到想要的数据结果。这样不但可以及时的提供会计信息和有效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而且还能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和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二)可以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传统手工会计因为各个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无法在行业内形成统一的规范,这就造成了数据处理易出错的问题。但是如果利用计算机进行账务数据处理分析就能始终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这样不但会慢慢形成一整套规范和要求,而且还可以避免手工会计操作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水平。
(三)可以促使会计工作方法的改革创新。如果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就可以慢慢走出过去传统繁重的记账和报账等体力劳动,会计人员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改革会计工作方法,从而使会计工作方法更有效。其实,能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到会计领域的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会计工作方法方面的重大革新。
(四)可以大大提高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发挥监督职能主要就是对某些经济活动能提供数据上的指导或控制,而电子计算机有着非常强的信息储存功能,这就给会计充分发挥其监督只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外,因为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很多的过去繁重的会计工作会简便化,效率就会得到不断提高,这样以来会计人员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参与到对经济实体的经营管理监督活动中来。
二、当前影响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因素分析
(一)会计工作基础不牢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不清晰。首先,因为我国的会计工作起步是非常晚的,缺乏坚实的基础,再加上很多的制度不够完善,会计核算也不是太规范,这样就导致了很难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情况。其次,会计电算化问题还没引起国家及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国家针对会计电算化的政策法规还非常匮乏,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另外一方面,一些个人甚至企业都还没有能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把会计电算化当成就是使用电脑,只是认为会计电算化仅仅是一个记账工具,这样就导致了会计电算化根本无法达到管理的高度,这样的现状最终就会严重制约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软件不成熟,开发落后。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会计电算化软件,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还不成熟,各单位目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基本都是从本单位情况出发选择的,缺乏通用性和标准性,很多的软件中的会计功能还不完善,甚至个别的财务软件中的应用模块只能做最简单的财务处理和报表处理,没有能实现信息共享,这样的硬件硬伤也是制约和影响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重要因素。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会计电算化应用对会计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但要求他们能精通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他们能熟悉计算机操作。但是目前很多的会计从业人员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知识,但是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对专业应用及维护更是不熟悉。另外,对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方面培训也非常少,即使有些培训也只是几乎是停留在表面上,培训使用的教材也浅显单一。这样的人才现状是显然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应用实际需要的。
(四)会计电算化信息共享性差,数据存储缺乏安全性。一方面,目前许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基本只是保留在单个用户级的应用水平,还没有能形成信息共享。另外一方面,目前很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的数据保密性非常欠缺,在多数软件中的数据只要能打开电脑就可以随意查询,甚至还可以随意更改或破坏数据。
三、当前改进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思路探讨
(一)积极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法规,加强认识,转变观念。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政策法规,从而使目前的会计电算化相关政策法规更加合理,更加规范,以便能确保会计电算化应用有据可依。其次,必须要采取切实措施转变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落后认识思想,让人们对会计电算化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尤其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或者对他们进行培训等方式让管理层及财务人员都能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从而慢慢让他们摆脱掉对传统财务核算方式的依赖心理,用科学的态度去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
(二)不断加大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力度。首先,过去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基本都是属于管理型的,所以目前对于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开发必须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要积极完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各项使用功能,加大对个性功能的开发力度,以便能使其适应不同的财务制度。其次,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最好是能制定统一的会计行业标准,然后在这个统一标准下尽力开发研究普及性强和使用范围广的应用软件。最后,在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开发中必须要坚决避免重复低水平开发的情况出现,要注意广泛吸收其他先进成果,并且要使开发出来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具有更高的兼容性,只有这样才能 不断提高和满足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
(三)培养适应会计电算化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会计电算化要求的财务人员不但要熟悉掌握财会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求他们必须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所以在会计电算化应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培养适应会计电算化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以便能有效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正常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单位可以通过积极与相关财务软件公司合作进行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并且要注意对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的及时更新。其次,要构建内部人员相互学习的学习机制及帮带机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体系。最后,单位还要尽力创造条件让会计从业人员有机会学习会计技术方法,以便能加深他们对电脑知识和管理技术的掌握,从而确保会计电算化能够健康发展。
(四)构建完整科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体系。首先,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需要制度的约束,所以要从会计电算化的实际特点出发来制订会计电算化岗位责管理制度,为全面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提供保障。在具体的管理体系中要落实任务,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提出明确的质量水平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其次,为了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安全准确必须要努力建立和健全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为了确保会计数据的准确性,要对人员的职能进行必要控制;另外一方面,为了提高会计数据的精准性,要加强操作管理方面的控制,以便能有效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的情况出现,从而确保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会计电算化数据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实践中必须要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因为电子数据是完全依靠电脑存储的,如果因为机器故障或人为破坏数据及泄露机密数据就很可能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所以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的风险控制管理。具体来说,首先为了要做好数据的保密安全工作必须要建立数据专门保护机构,对与数据无关的人要坚决避免其随意查阅数据的机会。其次,要通过防火墙及信息加密等高技术手段来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最后就是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除了要求自己树立起坚强的安全风险控制意识,另外还要尽力防止外来影响因素非法破坏数据信息。
参考文献:
【1】周莉,会计电算化在当前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6
【2】张津,论会计电算化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应用,现代经济信息,2009/0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事业单位;信息质量;财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082-02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使用计算机会计应用软件系统取代了算盘、账簿以及纸笔的大部分应用,成为会计业务处理分析的主要工具和物质基础。
会计电算化,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将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中,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会计电算化决不仅仅是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的改进,它必然会引起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的改变,促进会计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提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解放会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推动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进步,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大幅度增加单位的经济效益,使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方方面面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一、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
1.提高效率,减轻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工作的处理是通过各种业务处理程序,指挥计算机进行各种指令操作完成的。例如,原始数据的录人;建立数据文件代替手工操作的账籍;打印各种财务报表;进行日常管理所需的数据查询等。这些原来靠人工进行的大部分计算,抄写等工作均由计算机来完成,而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的速度是人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提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整个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于电子计算机不仅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而且可以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为日常管理提供了更为详细、更加及时的信息。因此,会计电算化可以使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有更多时间学习新的业务理论和管理知识;另外通过学习掌握电子计算机有关知识,知识结构得以更新,素质得以提高。
3.会计电算化是实现整个管理系统现代化的基础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各部门必将实现全面计算机管理,而会计是整个管理活动中数据最集中、资料最复杂的一个子系统,会计电算化是整个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基础工作之一。
二、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一些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当今信息化时展的趋势,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进入信息化的基础,实质上也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是事业单位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技术和财务管理实现现代化的切入点。由于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水平的局限,致使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淡漠,有法不依。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作了较详尽的规定,但长期以来经济领域的法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由此造成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在工作中就造成对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够严谨,随意性大,再加上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不懂《会计法》,为追求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弄虚作假,逃避国家有关法规和纪律的监督,而会计人员又受单位负责人的聘任和管理,在工作中很难坚持原则和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又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清,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掌握不够,对电算化管理、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比较陌生,因而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事业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
3.财务工作人员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财务人员的素质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财务知识比较缺乏,财务人员只能对日常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但对如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二是财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财会人员接受了电子计算机的培训。但一般还只懂得怎样去使用电子计算机,谈不上进行开发和利用。
三、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建议
1.积极推广普及会计电算化管理。目前,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已经具备相当规模,成为中国计算机应用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因此,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要转变观念,理解会计管理的发展,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对电算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要积极面对,攻克难关。
2.因地制宜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应区别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促进基层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各基层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对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初期的单位,应当鼓励其采用通过评审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和业务主管部门推广的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对于已经有一定会计电算化基础,而且一般通用会计软件不能满足其会计管理要求的单位,应当鼓励其自行开发或委托开发适用于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要在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制度建设的同时,逐步与单位内部其他管理系统联网,推进单位
整个管理系统的现代化。
3.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1)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拓宽渠道,培养人才,是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人才教育培养的相关制度,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会计电算化所需各个层次的人才。相关的大、专院校,要根据时代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2)加强从业人员的再教育。一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软件也向网络化和管理型的方向发展,因此,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管理知识将成为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3)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中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基本知识培训抓起,逐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应逐步成为在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之一,其培训工作要逐步纳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证考试和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的相关课程中。
4.努力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原始会计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所有录入到电脑里面的会计信息必须代码化,以便于电脑集中处理。同时,所使用的代码必须与财政部规定相符,与网络环境对会计数据的传输要求相一致,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加强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组织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管理制度,提高组织管理要求。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在会计电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第一,应该强化的是企业的领导必须支持会计电算化这一自觉认识,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一定要充分到位,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必须大力支持。具体说来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①在本企业内部高有专门主管领导来负责会计电算化的实施;②主管领导必须对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效果进行负责;③根据本企业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出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工作规划。第二,企业的财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①确定系统的目标与规模;②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③编制实施的计划和方案;④明确规划出各个处理权限的职责;⑤用最小的成本,换取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二、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众所周知,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如果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一定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所以,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和推动会计电算化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的指南。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模式。所谓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指的是企业购买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各种软件和硬件系统,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的各项管理制度,组织相关的实施人员的培训,做到自己能够全面地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系统维护工作。诚然,该种模式要求企业必须具备 :①充足的资金;②对实施会计电算化有正确的认识;③能够正确构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④有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⑤必须有较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能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日常运行出现的各种问题;⑥能够进行电算化系统分析并利用该系统帮助企业预测和决策。这种模式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优点是能够充分满足企业需要,数据安全可靠。缺点是投入的资金过高,要求财会人员的水平较高,要求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健全。
四、完善软件开发业的统一标准。国家工信部,要为会计信息电算化软件开发行业,制订一个适合大多数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行业标准,要求各个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企业要认真遵照执行,使各个单位有一个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通用的软件服务协议,让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的接口。这样,即使不同的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地使用,也可以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最大化。
五、重塑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知识经济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加工与输出的要求很高,那么对于操纵硬件与软件的人的素质要求就更高。它要求软件设计者要具有很高的科学交叉知识。与现在的会计软件相比较,未来的会计软件,在实现网络处理与输出信息以及在信息的处理与输出上采用的处理方法更新、更专业,而且还要适应更为复杂的软件和硬件。如果在计算机和会计两个领域没有专长,是不可能胜任的。所以,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要求,尤其需要大批的会计软件工程师,而要达到这一点,现在就要扩大会计研究生教育中电算化研究方向的教学规模,特别是在财经院校,一定要增设电算化的专业。如此,就可以从理工科吸收一大批人才从事这一工作。
六、提高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系数。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且高速发展的今天,做为一个企业,必须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的每一个层次都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必须建立起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唯有如此,才能使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具体的措施有:①设置用户权限和密码并定期进行更新;②对相关的数据使用传输前,必须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再进行相应的解密处理;③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④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来防止网络病毒侵入等。
七、必须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所谓的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它是二十一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它的优点是:①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可以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②企业可以建设自己的电子账薄与电子银行帐户进行资金划拨;③企业的采购和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④它的成本低面效率却极高。目前正因这些优点,吸引着大多数的企业。而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在一起,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和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各方面进行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有效控制经济活动。所以,在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必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八、加强系统安全运行的法制建设。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法律、政策、道德等问题。所以,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法制建设,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是相当重要的。它的重要义就在于:①提供准确的、完整的、可靠的、合理的会计数据;②保护资产和资源;③防止违法行为的产生;④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⑤提高管理决策者的正确性。因此,国家必须成立专门机构,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法规,用法律的手段,对会计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护,进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放心地、大胆地使用它,使它发挥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姚晓宇:《浅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07年第27 期。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对策分析
计算机的高效准确符合现代社会对会计发展的要求,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明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情况及优势,以及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针对具体的问题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演变,提高会计行业的效率,满足社会对会计行业的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简介
1.会计电算化的概要。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电子计算机在会计行业的应用,是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工作的预算、记账、核算等具体工作中,通过对相关技术的研发,以计算机的工作代替人工作,实现会计的电算化发展。然而,会计电算化并不是完全脱离人的操作来实现,而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大数据快速计算的优势以及人工智慧的优势相结合来建立的人机结合的会计系统。
2.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是对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开发和利用。会计工作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在企业的运行中,会计是贯穿于各项活动始终的经济管理活动,主要包括经济活动的前期预测与预算、日常经济活动的记录与监督、经济活动后期的核算与分析等等。会计电算化的内容是将会计的具体工作通过对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来实现,以计算机的运算来替代部分人的工作,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实现还应包括,与会计相关计的算机设备与软件技术系统的研发,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会计电算化相关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等方面。
3.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的人工智能机器,在大工作量的数据处理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能够解放人类劳动力,同时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率,是未来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单位应当对会计电算化的实现给予充分的认可和重视。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中的问题
1.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支持不到位。会计电算化的实现相对于传统会计的操作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然而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真正实施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推进的限制,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技术支持仍不到位,相关软件技术、硬件设备的应用便利性不强,这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造成了阻碍。
2.我国会计电算化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会计电算化是集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交叉应用型学科,而在现阶段,我国会计人才与计算机人才往往是相互独立的,这将导致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过程中,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无法完全满足会计工作的要求,在后期的操作过程中也会造成会计对计算机无法充分利用等情况。而在后期的反馈与反复改进的过程中,势必会影响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实现的信心,一些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的企业领导者甚至会认为对会计电算化的资金投入是一种浪费而不愿再购买会计电算设备,这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3.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现阶段,与我国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中,没有具体的法律制度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行为,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不足时,甚至会有黑客入侵窃取公司的核心数据,造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损失。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时,相关制度体系也存在不足之处,企业职员的责任不明确,在出现问题时追究方式混乱,也无法起到制度的警示与引导作用。
三、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发展对策
1.加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力度。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的技术水平,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动因素。有关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实现的巨大优势,会计电算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应当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从符合会计工作的专业设备和专业软件的开发着手,对会计电算化技术进行探索和开发。加强对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技术的革新,提升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避免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为会计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会计风险。
2.培养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国电算化的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会计电算化的技术研发阶段,对人才进行培养时,要着重培养兼具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同时针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进行问题分析,鼓励人才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创新发展,建立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企业的会计人员中,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电算化设备的操作指导,会计工作人员应当熟悉会计电算化设备及软件的操作方式,充分利用好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优势,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作用。
3.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法律制度。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实现,离不开相关的国家法律和企业制度的科学制定与完善。法律应当加强完善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要求的规定,引导企业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同时对会计电算化的各项细则进行制定,规范企业人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企业也应当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工作,明确岗位人员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要追责到个人,科学合理的制度也是对岗位人员行为的规范和警戒,促进会计电算化的更好应用。
四、结语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其发展现状仍有些差强人意。要想充分利用好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优势,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先进性以及其实现的重要意义,做好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工作,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研究力度,以技术硬实力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加紧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多管齐下加快会计电算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曙光.目前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化工之友,2010(02).
内容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 发展对策
会计电算化就是以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具和一些实用技术,来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目标应是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相统一,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完整和准确的财务信息,提高了管理者的决策效率,从而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财务工作的自有属性限制,使其在发展中难免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间隔越来越短,会计电算化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的需要。
与国外会计电算化实践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原本就起步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毫无疑问的,其当前的工作重点应是正视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在实践中获得不断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持。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发展对策,以期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我国财政部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目标作了具体的规定,即到2010年,我国80%的基层单位要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人们的思维观念中对会计电算化的地位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会计电算化对很多企事业单位仍然是一种新兴事物,对其的认知度较低,更别说普及应用了。
特别是对于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自身实力所限及降低经营成本的考虑,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更是有限。即使对于那些已经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来说,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的一种工具而已,只是简单地替代了手工核算,应用的重点一方面是为会计人员减轻工作负担,另一方面是提高企业财务的核算效率。然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发展规划中有什么意义、其对于企业发展有什么长远影响,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二)会计电算化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的内容
在传统的会计活动中,会计工作人员对于经济活动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都是通过手工会计系统进行记录的,这种方式由于受限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的发展要求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有办法为企业管理者在做出决策前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信息。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对传统手工会计的一些处理手段和方法等进行了改进,能够实现数据的分类以及集中存放,同时有效地实现了会计资源的共享,使企业财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当前,很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看到了这是会计实践的发展趋势,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实践中却忽视了从自身现实情况出发,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另外,会计电算化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其提供的仅仅是核算功能,只是将会计报告由传统的手工提供改为计算机提供,浪费了会计电算化的资源,更别谈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撑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如何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对决策进行预测、控制和总结分析,是企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并在实际中加以切实的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而不能简单地流于形式,造成浪费。
(三)软件开发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催生了会计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但是,大多数会计软件开发企业过于关注会计软件使用平台及环境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联方面的提高,却不重视对会计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拓展。这不利于会计活动的规范发展,给一些人提供了进行非法会计活动的机会。
当前,会计软件企业没有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对于核算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往往是推出一套软件之后,希望其能适用于不同类型以及规模的用户;会计软件的集成化程度较低且通用性比较差,也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受到限制的原因之一;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绝对机密, 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然而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大多考虑的是如何对会计功能进行完善,却对财务数据的保密问题欠缺深入思考。这对于财务信息的保存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如果不加以切实地解决,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基础便无从谈起了。
另外,会计软件的开发应当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增加且日益频繁,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在增强,然而我国的会计软件在多国语言及多货币处理方面的能力不足,而且在与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的接轨方面还做得不到位。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文化,为跨国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也是我国会计实践需要重视的方面。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
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职业,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会计电算化更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具备计算机及会计软件应用方面的知识。当前,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人员虽然在传统会计经验方面比较丰富,但缺乏计算机知识,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使计算机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虽然计算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会计电算化的相应培训内容仍然比较落后。会计工作人员作为企业会计活动的主体,在会计实践中具有主导作用,其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会计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下,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全面提高,在满足基本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之外,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等知识,企业应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与重视程度并加强宏观管理
在会计实践活动中,会计电算化不是仅仅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存储方式、处理方法与程序,也对会计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尤为重要的是应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也是一种会计观念的改变,对会计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会计电算化实践过程中的宣传工作很重要,要使会计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意义及其要达到的目标,并提高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使其从思想上对会计电算化形成正确的理解。唯有如此,会计电算化的成功实施才能具有思想基础。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并不是只关涉到企业的财务部门,而且会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大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会计电算化活动的实施并给以积极的推动和支持,使企业各方面力量能够行动起来,同心协力建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尽快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在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意识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的主管部门与机构应对会计电算化实践进行引导。在制订有关会计电算化制度时,应当考虑电算化会计信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以及在相关专业间的交流需要,对制度中诸如专业词汇、格式等的规定要做到统一规范,以实现会计电算化在全社会的推广以及相关信息的交换和应用。与此同时,要组织开展会计软件开发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会计软件开发企业之间共享信息,统一软件规范,以提高会计软件的集成与通用性,这样在企业层面能降低单个企业的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在行业层面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企业是否应开展会计电算化以及如何开展,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在综合各部门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及具体实施细则。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企业间更趋向于软实力的竞争。对很多企业来说,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的要求,因此企业亟需实施会计电算化。然而,这不是一概而论的,对于一些规模较小、业务较少的小型企业而言,也许其不实施会计电算化,也能维持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那便不用盲目开展以节约企业成本。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相应的中长期规划。
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要有效地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对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具有正确的把握和认识。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应对其进行独立的开发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由于会计电算化目标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存在一致性,因此应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使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以促进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三)提升会计软件开发质量并规范会计软件市场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品种很多,又由于在通用性及兼容性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给会计电算化活动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会计软件开发的监管力度,统一行业标准和规范,为会计电算化实践提供技术支持,维护良好的软件开发和应用环境。
应加强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方面的意识,因为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使会计数据处理手段和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保证会计软件在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中的信息安全。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提升企业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权限进行明确规定等。
会计软件企业应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完善售后服务,加强行业协作。会计软件企业在为企业开发出相应的软件之后,并不是一个工作周期的结束,因为加强售后服务,通过与用户的深入沟通,能够发现自身产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为之后的技术改进提供依据,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如果将此理念和做法推广至整个会计软件行业,就能够营造良好的软件开发氛围,为推动会计电算化实践的开展和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同时也能促进会计软件行业的规范发展。
(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有序推进和健康发展,企业必须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之外,还需要具有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和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会计电算化实践中将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为企业管理者在预测和决策时提供数据信息支持。由于每个工作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不同,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以充分发挥每个会计工作人员的特长,在工作能力上互相补充,使整个团队的组成人员能够相互协作。在完善会计工作人员掌握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和理论结构体系的同时,也要使其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及企业发展对会计工作人员知识和能力的动态需求。作为会计电算化实践的推动者,企业要在内部营造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学习和应用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支持会计工作人员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将自身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岚.对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J].品牌(理论月刊),2010(6)
2.杨循杰.会计电算化的历程与展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5)
3.董虎斌.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 科技信息,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