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除法的计算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除法用竖式计算时,从最高位开始除起,如若除不了,那么就用最高位和下一位合成一个数来除,直到能除以除数为止。以2835除以27为例,本题中先用2除以27,除不了,然后再用28除以27,等于1写在上面,余数1写在下面,以此类推。最终结果算出是105。
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 教学模式 方法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繁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可再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首先要做好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
二、教学方法
1.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呢?应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3.表扬鼓励法
现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大多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很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75-02
一、引言
Iphone的出现,android的普及,一些网游(唯美的画面以及高难度的动作画面等)游戏的出现、物联网的兴起,都代表着社会在发展、在进步,物联网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引擎。日常生活与计算机愈来愈紧密,在金融、物流、通信、娱乐、监控、科研、视频会议、网络教育、传媒、医疗、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计算机应用无处不在,改变了人的生活;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简化工作流程,节省大量工作时间,计算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完成大量的数据远程传输并能远程索取信息。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了解计算机基本操作及应用。
二、基础课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特别是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好好学习计算机基础,为以后的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目前,《计算机导论》等基础课程教学面临两大突出问题如下。
1.由于计算机基础课教课的对象都是大一的新生,都是刚从中学向大学的转变,家庭原因,地区差异等学生对计算机使用的水平层次不齐。有的学生从头到尾就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或者平时只是看着别人敲,自己没有亲身接触过,导致简单的开关机都不会;而有部分学生以前用计算机上过网打过游戏,他们存在的误区是自己已经会使用计算机,懂计算机,至于对计算机基础课并不是特别地在意和感兴趣。
2.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方式的不同。中学有任课老师跟着,督促着学习,和任课教师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属于灌输式教学。大学强调的却是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
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问题。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整体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教材问题将成为需要重点改进的问题。从调查统计,认为目前的教材水平为满足要求的占6%,不满足要求的占了24%,基本满足占70%。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
三、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改进教材的建设及使用。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教学,我们需要时不时地跟上时代的发展。把握住计算机技术发展与教材的更新关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及上课课件内容的调整,让学生获得更新的知识,让学生觉得老师们也在和时间赛跑。当然,我们要考虑到教材的使用时间,不可能不定期地去更换教材,那么我们就要注意教材的稳定性,可以在一些基础概念上多花功夫和时间,及时灌输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方法或者是最前沿的技术,在课程当中可以穿插一些当前社会的最新、使用的比较好的计算机技术。并且在教材编写以及理论课、实验课,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学生的层次问题以及专业的方向,在教学举例的同时可以偏向学生所在班级的方向及层次举一些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更加了解和应用。
2.分配课时比例。计算机基础的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分配不是很均匀,存在课时压缩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加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加实验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理论课时与实际操作课时的比例。
3.理论与实践结合,分层次教学。为以后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熟练运用学校所学计算机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好奇心。理论课与实验课进度要相统一,避免时间上的脱节,理论课上老师可以边讲述内容边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课上老师可以就上节理论课进行指导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应用。实验的流程一般都遵循不断的调试、修改、再调试的过程。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对入学前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好的那一部分学生,采用不同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鼓励他们学习更高层次的计算机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大学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的能力:通用素质与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
通用素质与能力是指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在信息技术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例如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信息表述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等。专业应用能力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基本工具,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工作中的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自主学习,深入研究,努力开拓,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发能力,能灵活自如地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专业研究课题。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中学到大学的转换,大学与中学的区别。教学内容其次,注重学习内容的全面性。最后,注重学习内容的深入性。优化组织形式,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开展计算机应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一个计算机应用开发项目靠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而要靠一个团队,靠组员的分工合作创造性的完成。我们的计算机教学要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团体协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解或布置有挑战性或应用性或有趣的任务、问题、或习题。用任务、案例、实例及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解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措施。适当加强作业的训练与交流,展示优秀的作用、示范与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和学生畅谈一些关于计算机当前的发展以及新兴的技术。创建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语
经过对学生进行层次化教学、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对学生一学期的专业课进行实训(考察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以及教材的选取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明显可以看到2010级的学生比2011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了很多,并且在对一些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加的深入,无论是理论成绩还是实验成绩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改变我们的观念,更多的为学生着想,更好地吸引学生,鼓励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利,刘祖照.计算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J].教学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4,(01).
[2]杨露,等.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
[3]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4]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教学与研究,计算机教育,2003,(12).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87-01
1教学模式
1.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更为牢固。这样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操作主动的思考。
1.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1.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还是有其可行性的。
2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2.1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2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瑞士研发出防铁路噪音的计算机程序
瑞士联邦政府日前宣布,他们委托有关专家,成功研发出用于防治铁路噪音污染的计算机程序,以减少噪音对铁路沿线居民的侵害。
由埃帕声学与噪音控制实验室专家领衔的研发小组受瑞士政府委托,耗时近4年完成了该计算机程序的研发。研发小组在建立程序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列车车型、车速、周边地形、建筑、路基结构和天气等变量。为确保程序的精确性,他们收集了在瑞士铁路网上运行的1.5万辆列车的噪音,形成了巨大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程序可以得出降低特定地段噪音污染的最有效办法。a
据介绍,该计算机程序不仅能为现有铁路网降噪,还能在新铁路网的规划中发挥作用。研发小组希望它能成为瑞士乃至其他欧洲国家的标准。此外,他们还打算将该计算机程序用于降低公路和射击场等公共设施周围的噪音。
转贴于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兼顾二者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呢?我在几年来从事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 教学模式
1.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问,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更为牢固。
1.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问题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和决心。
1.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2 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2.1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一--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2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2.3表扬奖励法
关键词:创新;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结对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18-02
1引言
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如何改变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转到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动手、形成能力上来,转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型学习、探究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上来呢?为此,笔者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采用结对子方法进行了尝试。
2采用结对子方法创新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践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校的公共必修课,其实践教学环节占该课程教学总课时的65%以上。笔者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发现,当以大部分同学都能接受的速度清晰地操作演示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后,全班60%的同学能够较快熟悉运用操作命令并自主完成操作练习题,而40%的同学却无法完成,或者需要举手询问若干次甚至要手把手引导操作才能完成。后对该班级进行详细摸底发现,该班级46位同学中有22位同学学习悟性高、主动性强、掌握快、学得轻松,而其余24位同学学习兴趣相对较低、接受慢、动手能力较弱,有些甚至都不愿动手。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了结对子方法,组织全班学生按学习状况好坏情况搭配并允其自由选择结成23个对子,上机操作时临近而坐进行学习实践。
在每个章节的教学课时(90分钟)中,笔者安排15分钟演示操作授课内容,用10分钟示范配套例题的操作步骤,余下的65分钟课时留给学生动手练习。在前25分钟内,教师把握讲课的速度,讲清操作命令并详细示范,并与部分同学进行互动。在后65分钟内,引导同学们熟悉之前示范的操作步骤,再动员同学自己摸索其他的操作步骤。同时,号召全班学的好的同学在熟悉操作步骤并完成操作练习题的前提下去指导帮助不好的同学,不好的同学又主动去询问他的“对子”同学来学会操作。对操作最有困难的学生亲自加以指导。
笔者还观察到同学们在练习时有所放松,就在全班组织了“对子”小组操作技能比赛,鼓励学生相互比试。评测发现,这种方法大大了提高全体同学的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学生学习的兴趣比以前更高。特别是结成对子的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得到了共同提高。课后很多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法让他们学得好,学得轻松,让他们真正掌握了计算机操作!
3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结对子方法实施教学的优势
3.1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结对子方式,创设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完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填鸭式”的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管理者和帮助者。通过结对子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同时教师对“对子”小组进行有效引导和积极评价,形成一个比学赶帮的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更加愿意学、愿意问、愿意亲自动手。
3.2通过讨论式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结成对子来实施教学,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了更广泛的师生、生生讨论对话,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结对子学习也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合作意识的交融,促进学生更为全面的提高。
在学生练习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子”小组中间学习困难的同学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好的同学以仔细的操作步骤和示范给以指点,有些问题甚至促使好的同学去深入思考其他操作步骤,对于特别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教师进行讨论。这样就自然的促使“对子”同学、周边的同学甚至是师生相互间讨论、交流与合作。
3.3学以致用,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
学以致用之所以难以真正实现,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通过采用结对子方法,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具体的练习题进行操作,让学生在练习、熟悉操作的同时完成练习,从而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
4结束语
事实证明,在实践活动中采用结对子法是激发活动主体参与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主体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把这种方法引入到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 王乐夫,郑国强. 广东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与发展研究[M].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3] 李学军. 计算机应用基础[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0 引言
计算机操作技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它已经贯穿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数少、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对要求掌握的技能眼高手低、对要求掌握的知识背多思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切实的物质基础[1]。我们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精选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的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课时为40学时,理论与实践各占20学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2]。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最优化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把教学方法当作一个多种方法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科学地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第二,在教学功能上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替代“教给学生知识”,不仅让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还让学生获得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方法;第三,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课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改变课堂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建立课内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外以教材与参考材料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同时,组织教师进行调研与研讨,探索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技能竞赛与课外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
2.1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常常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讨论,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3]。我们采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任务,明确目标,逐渐展开,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操作学会各个知识点。每一个案例都是精心设计,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每个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理解。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分四个步骤。步骤一展示案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屏幕上,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步骤二案例讨论,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主要是观察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质疑,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此时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帮助者、促进者。步骤三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此时教师充当组织者和主持人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步骤四是总结,分两个方面总结:一是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员自己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二是教师对整个课堂讨论进行评价分析,肯定学生的成绩,分析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整个案例的解决方案进行操作演示,以使学生对案例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3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4]。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好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电子教案、习题库、图片库、视频库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例如很多学校正在使用的世界大学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后的自学与复习,不断积累知识。
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用观察和引导学生的讨论,是学生的引导者。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助学习,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4 自学辅导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时少,我校只有40学时,这使课堂教学内容受到限制。为了扩充、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自学辅导法,针对每章内容布置多个任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完成任务,并交给教师进行批改,不定期举行几个学术交流会,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综合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5 竞赛式教学法
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好办法[5]。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竞争意识强烈,我们采用的竞赛式教学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比赛主题、内容、形式、时间及评分标准等,并将比赛规则课前通告各小组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讨论,上课时直接进入比赛环节;第二种是组织学生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第三种形式是学校每学期都举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分个人比赛与团体比赛,如自主制作个人简历、制作课程表,制作成绩统计表、制作企业宣传册等等。比赛的成绩需通过专家和网上投票相结合而定,比赛的结果在海报和学生设计的网站上公布。
实践证明,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学是一种深化和检验。同时,比赛加强了学生和企业的沟通,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竞赛机制引入课程教学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
3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6]。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未完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育教学探索性、创造性的发展。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中,我们主要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传统黑板教学为辅相,对于重要的内容用黑板书写的形式加以突出。备课、上课与课程辅导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备课时,以教材为蓝本,以案例为主线,以网络资源为补充。课后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主,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在网络上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解惑。
4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我们近5年的课程考核结果中,85%的学生熟练掌握了该课程的基础理论,8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了76.49%。
根据我院督导室提供的5年测评数据,在教师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三评活动中,2015年的40个班近2400余名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测评分数均在95分以上,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
现在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对实习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显示,对2012届、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单位满意率为95%、96%、96%、98%。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人才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十分必要,因此,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为期5年的摸索,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灵活地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改革的高度与深度还需加强,例如将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制作手机APP在线学习系统,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胰岛素是所有1型糖尿病和很多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药物,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目的是为了模拟生理性胰岛的分泌以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无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无论患者的胰岛功能状态如何,只要采取合理的方案,就能将血糖控制在目标之内[1]。在胰岛素治疗时,患者饮食热量总量及运动量应相对固定。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血糖、尿糖、是否有酮症等估计胰岛素的每日初始用量。表1介绍了临床常用的按体重计算初始用量的原则。对于一个从未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以从他的实际体重开始计算每日所需要的胰岛素总剂量,但不同的患者用量不同。
2 基本原则
2.1 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注射方法有每日注射1次、2次 、3次和多次的不同方法,其中对1型糖尿病、妊A糖尿病患者不推荐采用1/d注射方法或2/d注射方法,由于这两种方法对三餐后高血糖多控制不良,并可能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而应避免。
2.2 胰岛素治疗的对象应有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必须经常检测血糖的变化以指导剂量的合理调整,尿糖测定不能发现低血糖。
2.3 胰岛素给药次数和制剂的选择应根据患者血糖特点,尽量在患者体内模拟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模式,即考虑到基础胰岛素的需要(抑制空腹状态下肝糖输出,从而抑制空腹高血糖),又要考虑到进食后需要大量的快速起效胰岛素的,最后才是考虑方便患者的工作生活[2]。
2.4胰岛素治疗优良的效果应当是:患者全天血糖(三餐前后,睡前睡后)与HbAlc均达标,没有低血糖。
2.5胰岛素治疗目标应逐步达到,根据血糖测定结果每2~3d调整1次胰岛素剂量,每次曾减1~2u。超长效胰岛素可每3~5d调整1次。
3 给药方式
3.1 基础胰岛素给药方式。
3.1.1 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NPH)或长效胰岛素 (PZI)1/d,或早餐前注射NPH或PZI,1/d。
3.1.2 早、晚餐前注射NPH或PZI,2/d。
3.1.3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CSII)。
3.1.4 超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每日注射1次 。
3.1.5 预混型胰岛素2/d注射,其中的中效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
3.2 餐时胰岛素给药方法。
3.2.1 采用短效胰岛素三餐前给药。
3.2.2 超短效胰岛素三餐时给药。
3.2.3 也可采用人短效+中效胰岛素预混型制剂,2/d注射,其中的短效胰岛素提供了早、晚餐后需要的大量和快速起效的胰岛素,但不提供午餐时的需要。
3.2.4 也可以采用预混型超短效胰岛素制剂(诺和锐30,优必乐25/75),2~3/d注射,其中的超短效胰岛素提供了早晚或三餐餐后需要的快速起效的胰岛素。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处理;教学方法;变革
中图分类号:TP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1
Effective Change of Teaching Methods in Comput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Xia Changqing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Wuhan430062,China)
Abstract:The comput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non-critic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in a core curriculum ,it is a universal good,the application is strong,hands-on ability to highlight the common basic course.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methods of teaching comput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everal ways.
Keywords:Computer information processing;Teaching methods;Change
一、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传统教学法和示例
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只要老师讲完课就可以了,然后再去做练习题。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以实践论证为载体,提示就是证明例题的正确性从而进行的教学。这种传统方法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使学生与现实脱节,也造成了学生只会学习的情况,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的结果。所以,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参考引入新的教学法对传统信息处理教学法进行有效地改革是很好的选择,这样一来就可以打破以单纯的计算机信息为基础的上课内容。为了探讨该方法是否可行性做了以下问卷调查:
所以,经学校论证该方法可行,并且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支持,是一套很好的改革方案。
二、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教学改革
改革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改革方法: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开展多媒体教学这种新颖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很好的将我们教育方法和目的相结合。
改革过程:计算机信息处理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是具有互动性的,它包含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信息处理课堂提高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知识形态。计算机信息处理得知识理论性较强,所以对于上课的内容和方式采用幻灯片的形式更为直观,这样效果更好。老师一边讲解课程,一边演示文稿,将理论和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如果老师在课堂还有剩余的时间可以带领同学动手做实验。
改革结果:通过这种模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于理论的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是主动过程,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法的优势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多媒体的引入也为学生们选择教学资源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多媒体资源,对于学习进度和方式做适当的调整。对于学习中发现的缺点及时改正,加以完善,从而达到计算机信息处理教学学习的最优效果。
三、计算机信息处理新的教学法变革
方法一,改变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教学中传统教育观念,发挥计算机的本身的优势。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学科知识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方法只注重学习而忽略了实际,因此,为了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现代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为了抛弃传统观念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老师应注重把新观念引入课堂,循序渐进的是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不急于求成,只让学生慢慢适应就可以了。例如可以把计算的局域网特点利用上,当老师在大教室中上课时,可以使学生每人一台电脑并且切换到老师的屏幕内容上,方便学生观看教学内容并且记得更扎实。
方法二,重视理论教学和扎实的基本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一门有着较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要求的课程。计算机的信息资源和软件更新都非常的快,所以对于老师的要求也很高。老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将新的软件和课件资源分享给同学们,并把好的教程放给同学们看。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打下牢固的基础为今后学习更专业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做进一步的铺垫。作为当代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拥有牢固的知识水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方法三,要以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水平为主要原则。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的主要任务是:用已学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用软件处理文字和图片的能力,将文章制作成幻灯片的能力,利用数据分析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软件问题能够顺利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以及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重信息的能力。学习计算机信息处理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用高科技工具去解决问题,从小的方面说,是提高了个人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水平和素质,从社会的角度去说,是为了更符合社会的用人要求和社会的发展,使自己的竞争力更强。
方法四,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在大多数的专业课中,使用计算机的课程有很多,而计算机信息处理又是基本入门课,所以他的知识被使用的频率很高,如果将这样的方法很好的利用,那必定对专业课有很大的帮助。计算机的知识点不必十分深入,只要在这个专业课上提一提就好,知识是通过时间长的慢慢累计的,所以只要找到适合的方法即可。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处理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所以在课堂浓缩精讲很重要,运用现代教学十分符合情况的教学情况的,是课改的最佳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阳光.互动式教学在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5,4
[2]程全洲.王兴.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低成本性和快速性使其成为进行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之一,但在享受其便捷性的同时,也常受网络故障的困扰,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便,带来各种经济损失。因此,日常网络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对网络维护的意义重大。
1.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分类
网络故障一般分为物理故障和逻辑故障。物理故障,又称硬件故障,包括线路、端口、集线器或路由器、主机等硬件的故障;逻辑故障,又称软件故障,如因网络设备的配置错误而导致的网络异常或故障,包括路由器逻辑故障和主机逻辑故障等。
1.1物理故障
1.1.1线路故障
网络维护中,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约占发生故障的60%以上。线路故障包括线路损坏及线路受到严重电磁干扰。线路损坏导致的常见的现象是线路不通,通常是工程施工、老鼠啃咬,人为不小心破坏等,造成网络连接线断线开路。
1.1.2端口故障
端口故障属比较常见的现象,包括插头松动和端口本身的物理故障。网络各个接口的插头(尤其劣质产品)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插头松动、接触不良等,影响与其它设备的连接,出现信号时断时续,网络时好时坏,另一种情况就是网络插头误接,是网络管理和使用者在没有搞清网络插头规范或没有弄清网络拓扑结构的情况下导致的。
1.1.3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集线器在局域网中应用广泛,多用于星型与树型网络拓扑结构中。集线器的常见故障HUB烧坏等。线路故障中很多情况都涉及到路由器,因此也可以把一些线路故障归结为路由器故障,只涉及其本身典型故障是路由器CPU温度过高,往往导致路由器烧毁的危险。
1.1.4主机物理故障
主机物理故障包括装于主机内的网卡松动,网卡物理损坏,主机的网卡插槽故障和主机其它的硬件损坏。
1.2逻辑故障
1.2.1路由器逻辑故障
包括路由循环,路由器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太小直接影响网络服务的质量,比如路由器上丢包率会随内存余量的下降而上升。
1.2.2主机逻辑故障
主机逻辑故障所造成网络故障率是较高的,如主机配置的IP地址与其他主机冲突,或IP地址根本就不在子网范围内,导致该主机不能连通。主机故障包括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网卡设备有冲突、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故障等。
2.网络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2.1物理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2.1.1线路故障
如果是短距离范围内,判断网线好坏简单的方法是将该网络线一端插入一台确定能够正常连人局域网的主机的RJ45插座内,另一端插入确定正常的HUB端口,然后从主机的一端Ping线路另一端的主机或路由器,根据通断来判断即可。
如果线路稍长,或者网线不方便调动,就用网线测试器测量网线的好坏。也可以用ping检查线路远端路由器端口是否响应,或检测该线路的流量是否存在。若发现远端路由器端口不通,或该线路没有流量,则该线路可能出现了故障。此时有几种处理方法。首先是检查ping线路两端路由器端口是否关闭。若其中一端端口没有响应则可能是路由器端口故障,若近端端口关闭,可检查端口插头是否松动,路由器端口是否处于down的状态,若远端端口关闭,线路又比较长,则要通知供应商检查线路,看是否线路中间被切断或路由器配置出错。
2.1.2端口故障
端口故障通常包括插头松动和端口本身的物理故障以及网络插头误接。
对于插头松动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进行更换,对端口故障可以通过信号灯状态比较直观大致判断出故障的发生范围和可能原因,也可尝试换用其它端口看能否连接正常。对于网络插头误接,应熟练掌握网络插头规范,搞清网线中每根线的颜色和意义,诊断此类故障没有特别好的工具和办法,只能靠经验进行解决。
2.1.3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集线器和路由器故障诊断.最简单和常用的方法是替换排除法,首先用通信正常的网线和主机来连接集线器或路由器,以判定集线器或路由器是否正常;不正常,再转换集线器端,判断是否是端口故障。一般集线器或路由器的指示灯也能提示是否故障,正常情况下端口指示灯应为绿灯。如始终不能正常通信,则可认定是集线器或路由器故障。
2.1.4主机物理故障
网卡多装在主机内,靠主机完成配置和通信,可以看作网络终端。对于网卡松动,网卡损坏,主机网卡插槽的故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换插到插槽尝试,若不能解决问题,就再到其他正常工作的主机上测试网卡,如若仍无法工作,可以认定是网卡物理损坏,更换网卡即可。
2.2逻辑故障的诊断和处理
2.2.1路由器逻辑故障
路由器端口参数设定有误,会导致找不到远端地址。用Ping命令或用Traceroute命令(路由跟踪程序:在UNIX系统中,我们称之为Traceroute; MSWindows中为Tracert),查看在远端地址哪个节点出现问题,对该节点参数进行检路由循环就是远端端口路由又指向了线路的近端,这样线路远端连接的网络用户就不通了,这种故障可以用raceroute来诊断。解决路由循环的方法就是重新配置路由器端口的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把路由设置为正确配置,就能恢复线路了。
路由器CPU利用率过高和路由器内存余量太小,导致网络服务的质量变差。检测这种故障,利用MIB变量浏览器较直观,它收集路由器的路由表、端口流量数据、计费数据、路由器CPU的温度、负载以及路由器的内存余量等数据,通常情况下网络管理系统有专门的管理进程,不断地检测路由器的关键数据,并及时给出报警。
2.2.2主机逻辑故障
(1)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不当。网卡驱动未安装或安装了错误的驱动出现不兼容,都会导致网卡无法正常工作。在设备管理器窗口中,检查网卡选项,看是否驱动安装正常,若网卡型号前标示出现“!”或“X”,表明此时网卡无法正常工作。解决方法很简单,只要找到正确的驱动程序重新安装即可。
(2)网卡设备有冲突。网卡设备与主机其它设备有冲突,会导致网卡无法工作。对此,光盘大多附有测试和设置网卡参数的程序,分别查验网卡设置的接头类型、IRQ、I/O端口地址等参数。若有冲突,只要重新设置(有些必须调整跳线),或者更换网卡插槽,让主机认为是新设备重新分配系统资源参数,一般都能使网络恢复正常。
(3)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对于主机的网络地址参数设置不当造成主机不能连通,查看网络邻居属性中的连接属性窗口,查看TCP/IP选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参数,进行修复。
(4)主机安全性故障。主机安全包括主机资源被盗、主机被黑客控制、主机系统不稳定等。发现主机故障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恶意攻击。一般可通过监视主机流量、或扫描主机端口的服务来防止可能漏洞并加以预防。
3.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故障也来越复杂化,尤其是恶意程序对网络的攻击,上述介绍了维护中常见的网络故障和处理方法。对网络故障诊断,一般遵循先直观后复杂,先软件后硬件的原则,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科]
【参考文献】
[1]徐健.计算机网络常见故障处理和维护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04).
关键词: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课堂实践
引言
计算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而伴随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各中小学开展了计算机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计算机课程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所以对其基本操控能力有较为实际的体现。初中计算机课程是计算机课程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做到有效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用途及基本操作,清晰计算机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方法就必不可少。
1.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特点
由于部分初中生接触计算机较早,可能对电脑有一定了解和应用,在计算机课堂上对计算机的部分软件的操作可能更加熟练。因此,对于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如何做到同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此外,计算机课程对实践操作的能力要求较高,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与学的需要,教师应该将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练习,对于无基础的学生应予以帮助讲解。
2.兴趣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关键,计算机对于众多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计算机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心态,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方法因人而异。例如:教师在课堂当中适当设置悬念,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自主实践,这样摸索的结果学生更容易记清记牢,或者再进行适当讲解,尽量通过多种方式达到同一效果,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程序的多样性,而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3.教学联系实际,适当鼓励,增强学习效果
计算机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熟练运用,所以计算机课堂教学应当有效联系实际,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运用计算机表现出来,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的实际用途。例如,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当讲解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中的Excel时,就可以对其中的公式的简称运用、表格的描绘、数据图的制作进行简述,然后由学生自主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之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甚至可以让学生讲述其制作细节,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点拨。在此,教师应当注意初中生喜欢被表扬与相互攀比的心态。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高于别人,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他们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而其他学生则会不认输,从而形成在学习中相互攀比的现象,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则将很好地激励他们树立信心,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让他们加深对此门课程的好感。所以在作品展示的同时,有效地利用夸奖的语言,可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你的表格排版次序分明,让大家一目了然”、“你设计得挺好”、“你的散点图很漂亮”,等等。当他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认可,对计算机学习必定兴致盎然。同时,在学习同系列产品Word等软件时,也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4.计算机课堂互动教学
4.1课堂互动实践
初中计算机课程除了软件学习外,对于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系统的学习也占较大比例。例如在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的讲解中,如果教师只使用口头阐述与解说,就很容易导致课堂中学生的主人公位置与其颠倒,而且学生容易犯困,对课堂知识的吸收率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可采用视频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视频当中了解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创造及后期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而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系统时,教师可采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实践观察。例如教师在拆解计算机主机箱时,每拆解一部分便需讲述它们各自的位置及其在电脑中的重要功能,并且可以拓展性地讲解一些计算机硬件维修与更换及其他相关知识。例如在讲解存储器知识时,存储器的容量就是一个支线知识点,学生可能对其并没有了解,教师应当顺其自然地讲解容量单位及换算比率。
4.2课后讨论
计算机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因而计算机课堂教学当中的互动环节必不可少。除了上述的交流外,课后探讨的环节也极其重要。在这个环节当中,可由教师提问,查看学生对此节课的掌握程度,也可由学生提问,教师解惑,甚至可由学生提问,先由学生解答,如果学生无法解答或皆不明所以,则由教师解惑。这样既可以整合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结语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及实践,应力求体现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人公,给予其自主探索的时间,营造宽松和谐、欢快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计算课程的学习当中变得更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且可以适当运用口头或实物奖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雪龙.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及实践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
一、算法如何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生长
在必修3中第一章算法是独立的一章,看似与传统数学内容的联系很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将它孤立起来,机械地、照本宣科地实施教学任务,教完后不会像函数、方程、数列那样在后续的教学中重复出现。学生常常是在高一新授课时利用两周学完,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做两套练习,此外就极少再接触到算法,有些学生及教师将算法比喻成“鸡肋”,食之无味,可有可无。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写到“算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它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算法的思想和初步知识,也正在成为普通公民的常识。在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中将学习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初步知识,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由此可见,不能孤立地教学算法,要使学生将算法的核心思想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结构主义也提出:学科教育的实质是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建立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数学的算法如何和信息技术的算法整合
如何整合数学的算法和信息技术的算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算法课既有数学味,又不失计算机的特色,这是困扰中学教师的又一个问题。
《标准》明确指出:“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可见数学的算法和信息技术的算法是不同的。信息技术的算法即编程,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通常要涉及大量细碎的技术问题。数学的算法不会让学生过多地纠缠于程序的调试和实现,而是要让学生感受算法的思想,理解算法的“算理”。
当然数学的算法也不可能完全脱离计算机的技术,教学中也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程序性、明确性、有限性等特点。必须帮助学生认识计算机工作的一些基本原理。
三、算法思想如何自然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
《标准》要求“算法的思想方法应渗透在高中数学课程其他有关内容中,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运用算法解决相关问题。”其实这个要求不过分,算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小学的四则运算所遵循的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则,括号的处理规则,到初中的方程组的解法,高中的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数列、递推数列求和都是算法的典型体现。几乎每个问题的解决都对应一个算法,高中数学的教学需要让学生站在较高的角度解决问题,算法思想的渗透和研究是必要的,这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都明白的。要学生很自然地认识到算法思想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一种思想、一种方法、一种工具,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四、突出算理,牢牢把握算法教学的重点
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明确算法的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是“对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其精髓是算理,算理具有概括性,它指向一类问题,以系列步骤为载体。因此教学的重点是突出算理,以教科书中提供的案例为载体,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防止将算法的教学变成程序语言和程序设计的教学。
五、注重结构,有效突破算法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 总产出 增加值 计算方法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所以科学研究为主,兼具部分生产功能的科研型事业单位。这种特点使我单位总产出与增加值的计算较为复杂。由于我单位不是工业企业,因此在计算总产出和增加值时不能采用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我单位也不是公益型事业单位,因此事业单位的总产出和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也不适用。虽然我单位属于科学研究类服务业行业,但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我单位生产经营的比重在不断加大,已经占到总产出的五分之一。如何完整、准确的核算我单位的经济总量,关系到我单位的战略规划和长远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改进,我单位总结出一套将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总产出与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即在核算科研总产出的同时核算工业总产值。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科研总产出及工业总产值的统计原则
按照国家统计制度的规定,最终形成销售的产品才可计算工业总产值,因此科研试制产品不核算工业总产值,而纳入科研总产出进行核算。
2 总产出的计算方法
总产出是指我单位报告期完成的全部产业活动的总产出,包括科研总产出和工业总产值。
由于我单位既有科研活动又有经营活动,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大,因此,我单位分别核算科研总产出和工业总产值。即我单位在事业财务报表上对应科研收入、技术收入、财政及上级补贴收入(不含用于离退休人员费用)的产出计算科研总产出和科研增加值,在事业财务报表上对应产品销售收入的产出计算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
2.1 计算科研总产出
科研总产出是指我单位报告期内的科技活动总成果,核算方法有收入法和支出法两种。由于我单位的行业性质较为特殊,科研收入的结转一般都在年终进行,月度没有实现结算或结算较少,利用收入法计算科研总产出与实际产出不匹配,为了及时反映我单位的月度科研成果,我单位在月度核算总产出时,采用支出法,而在年度则采用收入法核算科研产出。
2.1.1 收入法计算科研总产出
“收入法”是科研事业单位核算科研总产出的基本方法,科研总产出等于科研收入扣除经常性支出的差额,公式如下:
科研总产出=科研收入-科研收入中用于设备购置的费用+技术收入+财政及上级补贴收入(不含用于离退休人员费用)
对于科研事业单位,其科研活动的成果核算,在财务上主要体现在科研收入、技术收入,因此科研收入、技术收入应计入科研总产出;财政补贴收入(扣除用于离退休人员费用)主要用于对人事科研活动人员的补贴,因此也可以将财政补贴收入(扣除用于离退休人员费用)计入科研总产出;科研收入中用于设备购置的费用是非经常性支出,应予以扣除。
2.1.2 支出法计算科研总产出
“支出法”是利用“科研成本”、“技术成本”等成本科目中的实际支出计算科研总产出的一种方法,具体计算如下(表1):
科研总产出=A01+A10+A24+A33+A34+A39+A53 +A62+A66
2.2 计算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是进入批产阶段的产品。计算公式如下:
工业总产值=报告期生产的成品数量×平均销售单价+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工业总产值的采集方式是由各部门依据当期生产的实物量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来计算本部门的工业总产值,再由综合统计汇总出本单位的工业总产值。
2.3 计算总产出
总产出=科研总产出+工业总产值
3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增加值对应科研总产出和工业总产值分别核算科研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增加值的采集内容如上(表2):
3.1 计算科研增加值
科研增加值是指科研活动提供服务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采用分配法计算,公式如下:
科研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B01×科研总产出÷总产出
固定资产折旧=B20×科研总产出÷总产出
生产税净额=B22+B23
营业盈余=A62
3.2 计算工业增加值
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应使用生产法计算,计算公式是:
工业增加值(生产法)=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年应交增值税
由于我单位不是工业企业,无法计算工业中间投入,因此采用分配法计算工业增加值,计算如下:
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B01×工业总产值÷总产出
固定资产折旧= B20×工业总产值÷总产出
生产税净额=B24
营业盈余=A63
3.3 计算增加值
关键词:水驱气藏 物质平衡 动态储量
中图分类号:TE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082-03
在非均质有水气藏中,随着气田的开发,天然气不断采出使气藏压力下降,导致水体侵入气区。地层水沿裂缝窜流,将部分天然气分隔开来,然后继续向未被水封闭区域运移,封锁气藏的更多区域。被水封锁的天然气,若不进行强排水,很难将这一部分气体采出,不但严重影响气藏的产量和采收率,也影响了对气藏动态储量的掌控,导致不能提出正确的开发技术对策。在研究水驱气藏动态储量时,首先关心的是有多少气量被水锁、水锁气量的水有多少、以及未被水锁气量大小,未被水锁气量的多少决定了该气藏在将来采取强排水时的采收率,水侵量决定了采出被水锁气需强排水的强度。
以往计算水驱气藏动态储量的物质平衡方法未考虑侵入水将气藏分割为未被水锁区域和被水锁区域的情况,与裂缝性水驱气藏的实际情况有差异,且无法确定被水锁的气量大小。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物质平衡模型,考虑了侵入水对气藏的分割与封锁,通过压力、累计产气量、产水量等数据,利用自动拟合方法计算水驱气藏动态储量、未被水锁区域和被水锁区域的气量及水侵量。
1 水锁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1)无水锁气时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对于水驱气藏,随着气藏压力下降,边水或底水将侵入气藏。此时水侵所占据的气藏孔隙体积加上剩余天然气所占孔隙体积等于气藏的原始含气孔隙体积[1-2],即:
(1)
式中:,―― 累积天然水侵量和累积采出水量,108m3。
―― 地层水的体积系数。
,―― 原始条件下和目前压力下气体的体积系数。
,―― 原始地质储量和目前累积采出气量,108m3。
令,为天然气采出程度;
,为视相对压力;
,为水侵体积系数;
(2)有水锁气时的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对于非均质强水驱气藏,随着气藏的开发,水体侵入气藏,并沿裂缝上窜或横侵,将原气藏分割为未被水锁区域和被水锁区域,随着气藏的进一步开采,更多的水侵入气藏,被水锁气量进一步增加[3],如图1所示。被水锁的区域可能是多个不连续的区域,未被水锁区域和被水锁区域的气量分别为和,侵入水量分别为、。
假定某一个时期水锁区被水分割为n个独立区域,每个区域的气量分别为,包含水体分别为,如图2。生产时未被水锁区压力降低,水锁区气体膨胀进入未被水锁区,膨胀的体积分别为。考虑水锁区各独立区域的物质平衡:
(2)
即:
(3)
未被水锁区的物质平衡为:
(4)
可以看到,在不同时期水侵量、,气量、均是在变化的,但在气井正常生产无强排水工艺时期,基本的变化趋势为气量不断减小、气量不断增大,水体不断增大,直至气井水淹。
将式(3)、(4)联立,得到水锁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5)
由于水侵量均符合水侵体积系数()与采出程度()的函数关系[4],采用常规方法计算:
(6)
式中:为水侵体积系数,;
为采出程度。
可得:
(7)
即:
(8)
令:,,则式(8)变为:
(9)
式中:为视相对压力;
A为未被水锁储量的倒数;
B为的水侵强度;
C为被水锁的储量。
2 水锁气藏物质平衡自动拟合方法
自动拟合的实质是参数识别问题,即寻求最优参数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最佳拟合[5],使其偏差为最小,可表示为。
(10)
式中:为测得生产过程中的视压力;
为由式(9)计算的理论值;
为目标函数。
式(10)为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采用自动拟合方法进行拟合,寻求一组合理参数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小,本文采用Complex方法进行自动拟合。
通过该方法对HB1井计算得到动态储量为9.02×108m3,分为未被水锁气量和被水锁气量两部分,其中未被水锁气量为7.45×108m3,被水锁气量为1.57×108m3,水侵量为30.22×104m3。结合HB1井试采实例知道该计算结果符合生产实际。
3 HB1井实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HB1井是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川东北地区的一口重点井,于2007年4月16日投入试采,生产至11月30日出地层水,具有典型的裂缝型水窜特征,水侵后气藏内部有水锁气存在。目前日产水达到200方以上,累计产水超过13万方;日产气10万方左右,累计产气超过2亿方(见图3)。
由不同计算方法计算出HB1井动态储量及水侵量对比(见表1)。
结合试采动态知道,该井至目前已累积产水超过13×104m3,且日产水量还有上升趋势。对比新方法与视地质储量法的水侵量结果,不难发现,视地质储量法计算的水侵量为19.7×104m3,侵入水量略高于产出水量,很难保证HB1井后续产水的动力,即后续产水很可能呈下降趋势,与HB1井产水呈上升趋势不符;水驱气藏视压力法仅仅是笼统的计算了一个动态储量,无法计算水侵量;通过新方法计算的水侵量为30.22×104m3,侵入量远大于采出量,既符合HB1井产水量,还能保证HB1井后续产水动力,显然新方法计算得到的水侵量较为合理。
通过水锁气藏物质平衡自动拟合方法计算的动态储量为9.02×108m3,分为未被水锁气量和被水锁气量两部分,与常规的视地质储量法、水驱气藏视压力法相比,动态储量较大,差额幅度分别达到7.4%和15.6%,因为考虑了被水锁气量,用该方法计算的动态储量更接近气藏实际,能作为后期开发技术调整的依据;被水锁气量高达1.57×108m3,说明提高HB1井区采收率有很大的余地,通过排水措施,可以产出更多的气;目前HB1井累计产水超过13×104m3,但从水侵量来看,侵入量远大于采出量,若不采取强排,仅依靠地层自身能量排水,很难将被水锁的气量采出,因此,后期可考虑人工助排方式提高排水强度。
4 结语
(1)根据水锁性水驱气藏的特点,提出了该类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利用自动拟合法计算气藏各时期被水锁的气量与水侵量。
(2)由新方法计算出了HB1井动态储量为9.02×108m3,其中被水锁气量1.57×108m3,水侵量30.22×104m3;提高HB1井区采收率有很大的余地,通过排水措施,可以产出更多的气。
(3)将新方法与未考虑水锁作用的视地质储量法、水驱气藏视压力法相比,考虑了被水锁气量,符合河坝区块裂缝性水侵气藏实际,新方法计算出的动态储量与水侵量更合理。
参考文献
[1] 张荣军.物质平衡中的线性处理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2007,30(2):62-64.
[2] John Lee.Gas Reservoir Engineering[M].1996.
[3] 李允.温八块凝析气藏开发实施方案研究[R].1997.
[4] Charles Smith R,Trncy G W,Farrar Lance R.Applied Reservoir Engineering[J].ISBN 7-5021-1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