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的规范范文

会计核算的规范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会计核算的规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会计核算的规范

第1篇

摘 要 现阶段,随着医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的变化,医院的财政体制也在发生着改变,进而引起的医院会计核算的基础和条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导致了相关的一些会计方面的信息已经不能够预测医院的运行前景。同时,加强医院的会计核算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进而深层次的推动医院的长远发展。因此针对现在医院的工作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相关要求,就如何规范医院会计核算提出一些方法。

关键词 医院 会计核算 规范 方法

自从2011年7月1日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就开始在一些国家指定的试点城市进行实施,到2012年1月1日起,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就开始在全国实施,本篇论文主要是阐释了现阶段医院会计制度的新的组成部分,以及结合笔者自己工作中发现的在医院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制定有落差的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掌握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协调好医院中会计和财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促进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新医院会计核算制度的构成

(1)医院会计和其它的事业单位的会计一样,都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这几个部分。而且它们之间的平衡公式为: 。这样一方面清晰的对会计科目进行了分类,另外一方面可以让人对于医院资金来源和资产配比一目了然,更方便社会和相关部门对医院的监督管理。

(2)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院的会计核算针对的就是收入和支出这两部分的核算,同时这两部分也衡量了整个医院的财务状况。一来,财政和上级的补助、医疗和其它方面的收入都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方式;二来,财政、医疗、药品和其它方面的支出就是医院的主要支出方式了。与此同时,新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规定,把权责发生制作为医院会计核算的基本,无论款项完成了没有,只要在一定的期限之内,且是属于这个期限内的收入和费用都应该作为这个期限内的款项进行处理。否则,即便是在期限内收到或者支出的款项,不属于这个期限的,就不能够进行处理。

二、在新的形式下,我国医院会计核算存在有哪些问题

(1)医院新的会计制度的使用范围的问题。新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只是适应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盈利性的医院,但是随着医疗改革,现在的社会上有许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新的会计制度并不适用于这些机构。

(2)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医院大部分的资产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的,总体来说,差不多占有医院所有资产的1/2左右。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也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由于医院是一个十分重视医疗技术的地方,所以相应的一些医疗仪器及设施也是和医疗技术相互配套的,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那些设备仪器就会被淘汰,它们的价值也会发生下降,但是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时,并没有进行关于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所以最终造成固定资产的真实值不够准确[1]。

(3)医院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对外投资核算方面的问题。医院会计核算都会有一个会计报表,这样可以对医院的管理进行一个基本的评价参照,但是现实中,医院的会计报表体系不完整,无法真实的反应医院的当前各项业务的真实收支情况,这样就影响了管理者和决策者对医院的发展的整体规划方略。首先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对外投资核算的项目,所以,医院在对外投资这一方面所做的会计处理是各式各样的,这样就打乱了医院资金和对外资金的界限,人为性质的变动了营业收支,使医院可能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4)医院管理方面费用的分摊问题。医院的管理费用的核算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由于管理费用核算范围广,那么一些不属于管理费用的核算内容也就会被计算到其中,这样就会造成一些虚增的费用数目;另外一方面,由于医院管理费用的内容太多,然而对于费用的分配却是按照药品成本或者是医疗成本进行分配的,这样对于药品成本和医疗成本就不能够进行准确的核算。

(5)医院福利基金提取的分配的问题。现在,许多的医院都出现用药养医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医疗业务的亏损。这样就最终造成医院员工的福利基金的降低。

(6)医院成本、药品支出、费用核算方面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大多的医院都已经是独立自主的经营实体,对于政府给予的一些财政方面的补助,早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医院对于内部管理和开展成本核算方面的一些需要;而且现在的医院会计制度也没有在成本的支出范围和项目核算方式上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就让医院的一些成本项目变的乱七八糟,毫无章法;同时一些关于成本核算的信息也存在一些错误,这样就会造成对一些医疗服务方面的成本核算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参考依据;而且,成本的开支范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医院在成本的支出方面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会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漏洞,出现腐败的现象。

三、针对现在医院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哪些规范措施

(1)对于新的会计制度的使用范围的问题,现阶段只能够在使用时,分清它的使用范围,以防止出现差错。

第2篇

一、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

地质勘查过程中资金支持是资源勘查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合理的会计核算能够监督项目进度与成本支出是否配比。当前,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往往没有能够严格按工作手段、工作内容进行分类,对资金的使用、核算比较粗放,最终形成账面费用与项目预算仅是总额相当,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资金支出明细中部分超预算,部分则未达预算;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组上报项目的进展情况以预算数申报,这样与财务数据不一致。

其次,由于在地质勘查项目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计核算人员队伍整体的素质不高,有些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会计核算人员对会计专业知识了解较多,但是对地质勘查基金方面的知识往往比较生疏,从而在对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的时候无法结合项目本身具体情况,导致资金的核算不合理。

再次,由于相关部门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工作成果的重视而忽视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工作,在基金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人为的损失从而导致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核算的不准确。

二、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的思考

(一)提升有关人员的素质

重视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计核算工作,提升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促进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会计核算规范的有效环节。加强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工作,要从了解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做起,同时,需要掌握相关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的相关专业知识,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会计核算时核算人员需要对有关核算内容综合分析。因此,增加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使会计核算人员在学习交流中提升业务知识。同时,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会计核算人员思想道德的建设,保障会计核算规范运行。另外,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会计核算的部门领导自身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和地勘知识,在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中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控制资金的流向。

(二)科学合理核算基金项目

加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管理 ,规范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根据基金项目核算的特点和要求,按照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遥感、海洋地质调查、钻探、坑探、浅井、槽探、岩矿实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设备使用和购置费这14项工作手段分类;形成费用按照人员费、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专用材料和燃料费、咨询劳务费、委托业务费、设备使用和购置费、维修费、其他费用列支科目,这样分类比较细,比较规范,成本费用核算比较精确,为以后准确编制预算奠定基础,为项目立项竞标成功增加可靠系数。同时,避免项目审计过程中发现超预算、违规列支费用等问题,使项目核算顺利通过验收。

(三)加强内部监督工作

在会计核算中,实行有效地监督是可行的,就其监督能力、范围和深度是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所不能替代的。企业内部监督是在国家、社会检查监督的督导制约下进行,由于国家与社会监督的方式和职能有所不同,因而它不可能对所有行业作出全面地监督,所以企业内部的监督,在财务业务的核算中独具特殊作用。没有内部监督,就难以实现业务核算正确性和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会计核算过程中对资金使用情况设立具有针对性的内部监控小组,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监督会计人员是否严格按照会计核算有关规章制度进行准确的会计处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促进会计核算技术进步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社会方方面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也需要互联网平台的支持,将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进行信息化处理是促进资金管理更加准确有效的现代化手段,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智能化和科学化,将使地勘会计核算更加具有可靠信,核算的内容更加规范。另外,互联网+的大容量也给会计核算资料的存储提供便利,有利于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会计核算资料的保存,方便日后调用和查询。

(五)完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地勘基金项目会计核算管理需要制度制约,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管理制度要不断完善。一方面,在会计核算管理中加强内部核算制度建设,针对基金项目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核算手册,利用相关手册、规定指导会计核算工作有效进行。另一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定期对相关项目进行审计,对违规的会计人员进行严肃

的处理。

第3篇

【关键词】核算稽查;会计;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而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各企业按照市场规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稳健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企业的财务工作,特别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一个细致不容丝毫差错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一定弊端。

一、现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职能发挥受到限制。一套完整的财务制度包括企业的会计稽查、会计监督、定额管理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会计工作的无法正常运行。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多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制定,会计工作人员与管理者是“老板与雇佣”的关系,企业没有真正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某些管理者明目张胆的进行数据篡改或者做假账等行为,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手段,因此,即便会计核算细致,会计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也无法把一项数据不真实的会计核算工作做好。

2.建账工作不规范,财务处理长期处于混乱状态。现行的企业会计工作制度依旧不是很完善,在建账和财务处理方面处于比较混乱的局面。部分企业甚至没有账,以票代帐;部分企业为了应付不同的部门或者稽查,随意做假账、假报表,甚至建立两套账本,应付国家税务部分一套,应对银行部门一套;也有部分企业存在账目不全的现象,甚至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会计人员调动时间不明,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面上存在挖补,涂抹,刮擦和数字书写错误,类似的不规范给会计核算带来较大的阻碍。另外,在账簿设置方面,总账确实也给对账带来很大麻烦,加上财务处理的长期混乱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便,“收入已经实现了,账上却没有反映出相应的销售收入和销项税金;费用、成本人了账,相关的收入却没有同步人账;收入人了账,对应的费用、成本却没有全部人账;本应列为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的物资采购成本,却被一次性地记入了费用、成本等”现象经常发生。

3.会计信息失真,偷税漏税现象普遍。会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信息保障之一。目前,仍然存在“不设置账簿,或人为搞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许多民营企业的利润不实,绝大多数会计信息显示为“零利润”、象征性“利润”和账面亏损。“缩水”的营业额和虚设成本”等不良现象,通过这些违法手段,不仅能够偷逃增值税和营业税,并且偷逃巨额所得税。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在中国企业信用经营高峰论坛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民营企业中存在严重的隐瞒利润现象,其隐瞒利润的金额几乎达到了总资产的10%,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黑洞给税收监管带来极大的难题。”

4.财务组织机构不够完善。首先,各地的会计核算中心的级别不统一,有的是独立的副科级事业单位,而有的则成为财政局的内设科室;名称上也存在不统一的问题,预算会计核算中心、财务核算(结算)中心等名称五花八门,导致职能上也相应的混乱;其次,隶属关系没有明朗化,目前,省、市、县相继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但上下级会计核算中心既没有存在隶属关系,省、市编委在批复建立省、市会计核算中心时,又没有赋予指导下级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最后,是会计组织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福利待遇是与工作人员密切相关的利益问题,直接关系会计核算工作是否精准。目前,会计核算中心与财政局的行财、农财、经建、社保等科(处)室同样是财政预算的执行机构,但福利待遇却完全不一样。这些,对会计的核算工作有造成不同层次的消极影响。

二、解决会计核算工作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探究

1.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就要针对目前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预见会计工作中将出现的各种风险,通过各种法律法规、会计制度的规范监督,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个击破。

2.政府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执行,增强会计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的规范力度,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加强会计监控工作,及时有效地堵住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同时,也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纪观念,自觉遵守各项财务法律法规,保障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而,要保障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国家法律和财会制度的双重约束,做到有法必依、指法必严、违法必究。

3.正确认识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会计核算精准意识。在市场经济中,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通过收支记账核算、比较与分析,从而到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意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全方面的加强会计管理者的会计精准意识是会计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至于高层管理者,会计工作人员要在思想上保持其独立性,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高层管理者,做出阻碍会计核算工作的行为;而在会计人员的应用过程中,要首先考虑会计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其次是其工作能力,从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会计核算环境,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执行。

4.建立健全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和监督机制。首先,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同时加强会计思想指导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法建账、算账、报账;其次,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业务内容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检测,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最后,加强宣传力度,特别是对《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会计管理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促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执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保障财务组织机构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赵东进在《浅谈会计集中统一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到,要做到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要求“各地会计核算中心的名称、级别、福利、隶属等要实行四统一,即:一是机构名称统一为:×××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级别统一为:省级的会计核算中心为副厅级单位,地(市)级的会计核算中心为副处级单位,县(市)级的会计核算中心既可以是正科级单位,也可以是副科级单位。二是隶属关系统一,省、市财政部门报请省、市编委批准赋予省、市会计核算中心在业务上,有指导下级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三是福利待遇统一,按照各级财政部门的有关政策、标准执行,并要按月实行严格的业务考核制度。”建立系统性科学性的财务组织系统有利于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规范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探讨[J].经济学术.2010

第4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规范;医院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善,社会上对医院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应用更好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为了适应社会上对医疗机构核算成本的迫切需要,这也正是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首先,现行固定资产的核算没有“累计折旧”科目,不能有效把握资产的新旧程度,因而也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实际净资产情况;其次,对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未作出明确规定,又不能够按照重置价值来调整账面价值,使得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重置价值发生严重背离。对此,医院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的改进措施。

(一) 设置“累计折旧”科目

想要规范资产核算、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就必须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保证资产项目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净资产项目如实反映实际用户有的净资产。具体的核算办法就是沿用企业会计制度,有区别的要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加速折旧法和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在计提的期限方面,按照规定的使用年限计提,提前报废的资产不会再补提折旧,超过期限仍然在使用的固定资产不用再续提,但是一定要做好备查登记,以此作为设备更新与考核的依据。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的支出科目,并要记录固定的资产明细总账,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出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资产的净值,使其负债表反应医院实际的总资产和净资产。

(二) 各种设备要及时统计入账

医院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医院的原定资产、负债和收支结余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目前,许多的医疗公司为了让产品卖得更好,想出了很多的创新方法。比如,首先让医院无偿使用其产品,在医院已经逐渐适应了此类产品在医院的流通后,再与医院方面签约。即医院可以在设备使用期限内分期付款或者是一段时期后再支付设备款。但由于设备从最初的试用到最后的付款期间,出现了合同不能及时报账而不能转作固定资产而计提折旧的问题,所以受益的收入增加了但却没有增加成本,导致了其盈利状况虚高,却没有反映出真实的情况。由此可见,在购买设备时,医院负责采购的部门应准确及时的将相关信息报告给会计部门,及时说明情况并对相关设备计提折旧,这样就会反映出医院的真实财务信息状况。

(三) 建立科学的资产核算计价方法

对核算所处的环境作出合理判断是作为会计核算人员的基本前提,假使核算工作人员不能做出明确判断时,就应该采取谨慎细致的原则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所以,作为医院来说,就应该对存货类资产提取存货跌价损失做准备;对对应的收账款计提坏账做准备;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避免了虚帐和假账的出现。

二、核算管理费用问题的改进措施

管理费用即医院的行政部门、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因为具体开销而产生的各种费用。所涵盖的范围除管理部门外,还包含一些辅助的部门的费用等。管理费用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种医疗产品成本,最终影响着净资产值的大小和收支结余。现行的医疗制度对此做过了严格规定:后勤部门所产生的费用不可以在“管理费用”的科目里计算,而是直接统计进入医疗、药品、再加工材料的支出账户里。在其相对应的科目里核算。如此看来,作为间接费用的管理费用是按医疗或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来进行分配的。但是这样的分配方式看似简单明了,却是非常的不合常理,它不仅没有把相关的医药成本降低,而且成本核算时极有可能出现错误,导致最终的核算信息不准确。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采取以下措施可相应给予解决:

(一) 管理费用应该明细化

为了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更高,把繁杂的费用简化,使得会计核算可以更清晰明了,可以在成本核算时将管理产生的费用放在收支结余中,即把管理费用分布在相对应的盈利服务项目里的成本明细帐内,或者将管理费用独自反应在项目的收支结余中。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与其它同等水平下及相近床位数量的医院作出真实的比较。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医疗机构的各项收支状况。此外,为了让管理费用更加真实化和明细化,应该把各项费用分开,详细的区分各种费用的来龙去脉,记录每一项费用的最终去向并做好严格记录,能记入医药成本的就不要记在管理费用里。最后,医院相关人员要做好费用明细表,将主要费用指标填写清楚。

(二) 医院成本要仔细审核

医院想要自身的核算信息清晰化和明晰化,就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建立管理网站、规范核算单位收入、费用项目和收支范围,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核算的评价工作等,医院目前的成本会计核算,主要包括医疗和药品方面。

第5篇

1.职工薪酬的概念、范围、内容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它支出,是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佣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在尚未支付给职工之前,它是企业当期应偿付的一种债务。为确保企业人工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企业要严格对职工薪酬各项目进行确认和计量的综合考虑。

职工薪酬核算的主要内容,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构成工资总额的计时、计件工资超额劳动报酬,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其它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高温津贴、夜班津贴等),以及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等。

1.2 职工福利费主要是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或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内设医务室、职工浴室、幼儿园、食堂对集体福利机构人员的工资、医务经费、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及其他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1.3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是指企业按照国务院、各地方政府或企业年金计划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并向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五项费用。对企业给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也属于职工薪酬范围。

1.4 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缴存的公积金。

1.5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工会活动等相关支出。

1.6 非货币利是指除货币以外以自己产品、外购商品、发放的福利,以及给予职工无偿使用,或低于成本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等。

1.7 因解除与职工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1.8 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职工薪酬对企业实现年金基金和以股份制为基础的薪酬不适应。[1]

2.应付职工薪酬的结算分配与发放核算

2.1 应付职工薪酬的结算分配

在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的计量上,应按照企业实际发生的应付金额来进行结算,其基本流程是各部门将员工当期的考勤表于月末送交企业人事部门,由人事部门提供各个部门职工应付工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变动情况;后勤部门提供代扣的房租、水电费等情况;会计部门提供代扣托儿费、职工家属医疗费、逾期未结算的各项借款需从工资中扣除名单。人事部门最后编制员工当期应付工资数和应扣款项、实发工资金额的“工资结算汇总表”送有关领导审核签字后,再送会计部门进行复核,且数据准确无误后,按当地政府确认标准从应付工资额中计提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并按照员工劳动服务对象和部门进行分配并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2]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按照其内容设置“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辞退福利”等进行明细核算。

2.1.1 工资分配、计提福利费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计提比例是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规定“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计算的。另外对应由于职工福利费开支的人员工资,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1.2 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教育经费计提的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2.1.3 扣除代垫付款项的账务处理

在工资结算汇总表中,我们常常看到在应付工资后面有各种代扣款项,反映是职员中的房租、个人所得税、托儿费、家属医药费等。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收款——代垫房租等

其他应付款——工会经费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家属医药费)

2.1.4 应付职工薪酬计提比例

第6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企业 规范

前言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和强大的实例。而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主要对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并处理,属于企业内部核心体系,是企业发展和经济活动运行的基础,也是预防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更是企业决策和管理人员对企业活动进行审核、差错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十分重要,而且要保证严格规范的建立原则。

一、企业会计核算建立的基本原则

会计原则对会计核算提出了一定要求,会计原则也是会计事务处理的根据,同时能够保证会计核算质量。会计原则的基础是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如果不存在,就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也就没有会计原则的存在。但是,会计原则和会计假设又不是完全相同,他们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会计假设,但是会计工作规范是会计原则。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原则起到指导性作用,同时对会计核算也具有指导作用。

企业建立会计核算的原则主要有三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即会计核算中的信息要保证客观性、相关性、一贯性、及时性、可比性和明晰性等原则,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要求原则,要符合资本支出原则、收益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修订原则,修订会计原则要符合谨慎原则、实质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二、企业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的措施分析

(一)加强对财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培训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逐渐改善,因此各项税收和经济法规政策等也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趋势就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确保会计从业人员能够通过培训或继续教育对税收政策和经济法等熟练掌握,不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并且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的操作,同时逐渐了解会计报税纳税新形式。另外要针对企业会计人员实行激励制度,不断培养激励会计人员,予以合理的奖励措施,激发财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会计政策规范化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计核算需要遵守一定原则,企业也要有一定处理方法,这些统称为会计政策。一直以来,企业都是对会计科目很重视,但是对会计政策却较为忽视,这对企业会计工作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规范化的会计政策,那么该企业的会计信息就没有很强的可比性,从而导致会计预算考虑没有理论依据。根据对多个企业的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部门管理者的调查,很多集团性企业对子公司会计政策不了解。会计预算管理的核心是损益预算,因此预算管理就要求会计政策规范化。

具体包含以下几点:收入确定政策;费用、成本确认和划分政策;资产减值政策;无形资产摊销及折旧政策;短期投资和存货会计政策。企业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具体包含如下两种。第一,纳入预算管理的经营单位业务范围保持一致,也就是这类企业具有行业专门性特点,如电信行业、供电行业等;第二,纳入预算管理的经营单位业务范围没有达到一致,这类企业是比较多的,而且在这些企业内部,业务种类也很多。如服务业、制造业、物流,控股公司或国有企业等,集团公司未建立标准化会计制度,就需要加强管理。从预算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入手,会计核算方法由集团制定或审核。

(三)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

在进行企业核算和预算过程中,统一会计科目能够有效降低工作量,是建立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个别企业的预算是企业部门制定的,预算科目和会计核算科目不尽相同,会计数据不能综合整理,核算数据和预算标准不符,很难进行考核管理。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业务考核,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包含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财务处理程序制度等多个内容。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企业才能开展会计行为。

完善企业内部制度首先从稽核制度着手,应该建立健全稽核制度。严格依据制度审核账本、财务报表和财务凭证,强化管理,如果审核中出现问题,应该立即修正并追究管理者的责任,严防再发生类似问题,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强化管理。大力推进企业内部稽核制度,是落实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途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成本核算制度是由核算对象和成本核算方式构成的,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该强化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从制度上确保会计核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难免会有不足之处,但是随着我国国家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企业会克服种种困难,寻找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不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带来的不便和危害,为了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应该将重点工作放在会计核算上,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形成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丁贤友.关于我国会计核算体系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08年10期.

[2]杨凯.浅论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9期.

第7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对会计核算的重视不够,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企业缺乏规范、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内部会计核算管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会计核算体系

1.1会计核算体系概述

会计核算体系也被称为会计方法体系,是由各种具有独立性、联系性的会计计算方法统一组成的有机整体,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任务规划、配置资源及业绩考核系统,预算管理的有效运行必须以会计核算数据信息为基础,而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信息采集、汇总、加工、分析系统,构建健全、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1.2构建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性

能有效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的落实,有效科学的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保障企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发展,能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各项经济政策提供准确关键的基础信息,也是实现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合法性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

构建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检查方法,及时准确采集会计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利于企业资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费用管理、投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决策,为企业的投资、生产、销售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借款决策,商业客户进行商业决策,同时能将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对生产经营信息及时的管理、规范,企业决策目标科学化开展,企业生产、营销有效的开展都离不开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高效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分析、会计控制、会计决策。构建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利于企业进行预算管理。会计核算的历史数据直接影响到企业对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增量预算对会计核算历史数据依赖程度最深,历史核算的稳定程度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使用增量编制法进行预算编制,如果作为会计核算结果的历史数据在各个经营年度之间难以总结历史规律缺乏可比性,则意味着增量编制法不适用,同时企业预算编制的公允程度取决于历史核算的公允程度。零基预算对会计历史核算数据的依赖程度相对较轻,但是依赖也难以避免,零基预算立足未来,遵循因素分析理念编制预算的同时,也需要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使编制预算更合理。

2.企业构建规范、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的相应对策

2.1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核算以及企业会计人员工作规范的制度,它主要是对会计岗位的划分以及对应的岗位职责的制定规范。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则主要规范于会计相关人员的招聘、培训和具体岗位职责范围的确定。会计工作交接管理办法,主要是会计知识和会计资料的交接,我国就业人员流动性低的就业特点影响了企业对会计工作交接管理的重视程度,造成大多数企业历史的会计信息记录不详细完善,也影响了企业会计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会计档案的管理主要针对日常会计材料的完善和归档,将相关的会计材料有效的分类、排列,便于日常的管理。会计的检查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会计检查的项目以及相关的内容、检查周期、检查结果的汇总与反馈等作出规定。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则主要是规范对会计适用软件的选择、会计信息秘密管理于系统的维护工作。

2.2制定规范的会计政策

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好坏,关系着企业能否长期稳定的发展。如果会计政策制定的不够科学合理,就会导致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开展得不顺利,有的时候也会造成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失真,这样就不能为企业制定相关的财务预算编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当前,由于部分企业不注重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使得企业的会计政策也不够完善,会计政策的不完善也导致企业相关的会计工作开展得不够规范和科学,长期以往,会给企业的财会工作健康稳定带来严重的隐患,影响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实施。

从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一般企业所在的行业专业化水平较高,在整个集团内部只存在一种或少数几种行业,如我国的电信行业、供电行业等,集团公司可以从整个集团立场出发,制定全面系统的会计制度体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纳入到预算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拥有不同的业务范围,这类企业一般资产雄厚,涉足的领域也颇为广泛,涉足行业多为大型的项目周期长的工程建设一类的,如,我国的建筑行业、制作业等。集团公司需要其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同时集团公司在制定会计政策时,需要保证预算考核信息数据真实有效,就一定要做好会计相关的管理工作。

2.3建立统一的会计科目

部分企业各部门编制预算时,会计核算科目和预算科目不统一,核算数据与预算指标无法匹配致使数据难以汇总考核难以实施,由于缺乏有效的核算数据,难以发挥考核的作用。由此可知企业各责任中心会计科目的统一是企业强化业绩考核和管理的有效办法。统一的会计科目制定需要企业领导的重视和监管,在企业内部实行的会计政策体系中,一般都遵循上级领导确定的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并明确到适用的一定层级;如果会计科目已经明确且使用的层级也已经确定了则相关的下级核算单位不能对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增加或减少,如果确有需要则只能在最末级下面设置对应科目,从而确保数据完整。各级企业需把满足本级企业预算管理作为设置会计科目明细程度的最低原则,集团公司在进行预算管理考核时,可以对“营业收入”科目进行明细科目的设置来满足集团公司单独考核下级企业收入实现情况的会计核算需求。

2.4建立系统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体系,固定的报告体系

提高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企业会计体系的地位,可以加强会计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方面的职能。另外系统的报告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会计报告者和使用者的需求,在企业实施预算制度管理,需要事先制定分析报告和风险防范机制,对异常情况及时深入分析,并及时报告企业管理者。完整准确的会计报告体系是企业生产经营分析和控制的依据,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和管理报告会计体系。

第8篇

关键词:规范化制度化;会计核算体制;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E23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迅速,各个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那么,企业要想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一定要有自身强大的竞争力和实力。企业会计核算体制的作用,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有效信息、资源数据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因此,企业内部的核心部门是企业会计核算体制,也是企业经济全面发展和充分运营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预防财务危机的有效途径,还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有关数据进行核对和决策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众多企业中,企业会计核算体制是十分重要的,要求企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规范化原则。

一、我国众多企业建立会计核算体制的重要原则

企业会计体制的重要原则对于核算提出了一些要求,会计原则是企业会计进行业务处理的重要依据,对于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会计假设是会计原则的重要基础,如果会计假设不当,企业不能正常进行核算工作,因此,会计原则就不复存在。但企业会计假设以及会计原则又有不同的地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具体表现为: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进行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原则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规范。因此,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企业会计原则的作用是导向性,对企业会计进行有效核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

企业会计核算体制建立的重要原则是:一是,企业会计资源质量原则,换句话说是企业会计进行核算数据过程中的一贯性和客观性、及时性和相关性、以及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工作人员要将会计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以及完整性有所保障;二是企业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要求企业要符合运营收支原则;三是企业会计修订原则是指,要求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小心谨慎,同时,要符合实质性原则和重要原则。

二、我国企业充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会计核算体系采取的手段

我国企业充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会计核算体系而采取的有效手段,具体包括: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逐步利用相关政策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逐步完善有效会计统一科目、逐步建立高效的企业会计核算体制。

(一)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我国当前经济体制不断改善,各项经济政策法规以及税收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生变化后,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对财务部门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具备高质量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同时,要求工作人员要非常熟练的掌握企业会计纳税报税的全新模式。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正向激励的方式,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全面激发,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会计工作者[2]。

(二)逐步利用相关政策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

众多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要想做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一定要遵守企业核算原则。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内部会计工作非常重视,但是对于企业会计政策工作却十分不重视,由于这个原因,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会计政策,这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是没有竞争力的。对众多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部门进行有效调查,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自身企业的会计政策不重视。公司会计政策的预算管理是整个企业的核心。所以,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实行制度化的会计政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企业内部会计规范化、制度化会计政策具体表现为:对企业收入政策的确立、对企业成本和支出政策进行有效确认、企业总资产减值有效政策的确立、企业的无形资产政策确立。进行短期存货和投资政策的确立等。企业要想进行有效的制度管理,设立统一的会计政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统一的会计政策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和纳入预算管理要统一,换句话说,这类企业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例如,供电行业和电信行业;二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和纳入预算管理不相统一。符合这类特点的的企业业务种类非常多。例如,机器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控股有限公司和物流行业以及国有企业等等,这类行业特点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化制度,因此,这类行业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并且要逐步从有效的预算着手[3]。

(三)逐步完善有效会计统一科目

企业在全面实行内部核算体制以及预算期间,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科目进行有效的总结,有助于降低财政部门的工作量,是企业充分健全内部会计核算体制的重要标准。部分企业的成本预算是内部财务人员制作的,企业内部核算科目同成本预算数据不一致,整理后的会计预算和核算数据不符合,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企业内部审核管理。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科目,能够高效的解决企业内部财务问题,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逐步建立高效的企业会计核算体制

企业要逐步完善高效的会计核算体制,具体的企业会计核算体制包括: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制度的建立、企业稽核制度的建立、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等等。所以,企业只有逐步建立高效的内部核算体制,才能有效的开展企业内部会计工作[4]。

企业要想逐步提高企业会计体制,一定要从建立企业稽核制度开始。对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工作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相关财务凭证以及企业的审核账本等,进行有效的企业内部核算制度管理,一旦审核核算出现情况,要做好应对措施,及时对类似问题作出决策,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情,只有这样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制才能有效建立,进而强化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企业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企业具体的核算成本、核算对象以及核算形式构成了企业的核算体制,同时,是企业内部核算体制的重要部分。所以,企业在实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逐渐强化企业会计核算体制,尽可能的从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制工作有效进行,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效率。

结束语: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制有待进一步提高,伴随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改善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众多企业内部将逐步完善会计核算体制,开辟出一条属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制度。因此,企业要逐步考虑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的内部核算体制的作用,同时,企业自身要想全方位、多层次的向前发展,一定要重视企业内部核算体制的建立,进而能够为企业带来无限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预防财务危机的有效途径是会计核算体制的全面建立;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有关数据进行核对和决策的重要因素是会计核算体制。所以,在众多企业中,企业会计核算体制是十分重要的,要求企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规范化原则,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向涛,金颖.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一旬刊),2013,06(11):32一33.

[2]孙金来,刘丽莉.谈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一旬刊),2013,10(31):16一17.

[3]齐晓晶.企业会计核算所需注意的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13,15(03):58一60

[4]王坯,李凤鸣.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瓶颈与突破[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3(11):147一148.谷雨

山东省泰安市公路局 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当前我国会计相关制度不断更新,但是,众多企业不重视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否,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于会计核算体系重要性的认识,部分企业经营管理中,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制,阻碍了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求企业一定要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体制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因此,本文针对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原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对企业如何建立制度化以及规范化的会计核算体制进行有效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规范化制度化;会计核算体制;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E23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迅速,各个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那么,企业要想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一定要有自身强大的竞争力和实力。企业会计核算体制的作用,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有效信息、资源数据以及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因此,企业内部的核心部门是企业会计核算体制,也是企业经济全面发展和充分运营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预防财务危机的有效途径,还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有关数据进行核对和决策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众多企业中,企业会计核算体制是十分重要的,要求企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规范化原则。

一、我国众多企业建立会计核算体制的重要原则

企业会计体制的重要原则对于核算提出了一些要求,会计原则是企业会计进行业务处理的重要依据,对于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会计假设是会计原则的重要基础,如果会计假设不当,企业不能正常进行核算工作,因此,会计原则就不复存在。但企业会计假设以及会计原则又有不同的地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具体表现为: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进行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原则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规范。因此,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企业会计原则的作用是导向性,对企业会计进行有效核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

企业会计核算体制建立的重要原则是:一是,企业会计资源质量原则,换句话说是企业会计进行核算数据过程中的一贯性和客观性、及时性和相关性、以及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工作人员要将会计信息资源的有效性以及完整性有所保障;二是企业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要求企业要符合运营收支原则;三是企业会计修订原则是指,要求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小心谨慎,同时,要符合实质性原则和重要原则。

二、我国企业充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会计核算体系采取的手段

我国企业充分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会计核算体系而采取的有效手段,具体包括: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逐步利用相关政策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逐步完善有效会计统一科目、逐步建立高效的企业会计核算体制。

(一)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我国当前经济体制不断改善,各项经济政策法规以及税收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生变化后,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对财务部门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具备高质量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同时,要求工作人员要非常熟练的掌握企业会计纳税报税的全新模式。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正向激励的方式,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全面激发,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会计工作者[2]。

(二)逐步利用相关政策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进行制度化管理

众多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要想做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一定要遵守企业核算原则。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内部会计工作非常重视,但是对于企业会计政策工作却十分不重视,由于这个原因,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会计政策,这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是没有竞争力的。对众多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部门进行有效调查,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自身企业的会计政策不重视。公司会计政策的预算管理是整个企业的核心。所以,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实行制度化的会计政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企业内部会计规范化、制度化会计政策具体表现为:对企业收入政策的确立、对企业成本和支出政策进行有效确认、企业总资产减值有效政策的确立、企业的无形资产政策确立。进行短期存货和投资政策的确立等。企业要想进行有效的制度管理,设立统一的会计政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统一的会计政策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和纳入预算管理要统一,换句话说,这类企业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例如,供电行业和电信行业;二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和纳入预算管理不相统一。符合这类特点的的企业业务种类非常多。例如,机器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控股有限公司和物流行业以及国有企业等等,这类行业特点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会计规范化制度,因此,这类行业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并且要逐步从有效的预算着手[3]。

(三)逐步完善有效会计统一科目

企业在全面实行内部核算体制以及预算期间,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科目进行有效的总结,有助于降低财政部门的工作量,是企业充分健全内部会计核算体制的重要标准。部分企业的成本预算是内部财务人员制作的,企业内部核算科目同成本预算数据不一致,整理后的会计预算和核算数据不符合,因此,难以进行有效的企业内部审核管理。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科目,能够高效的解决企业内部财务问题,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逐步建立高效的企业会计核算体制

企业要逐步完善高效的会计核算体制,具体的企业会计核算体制包括: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制度的建立、企业稽核制度的建立、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等等。所以,企业只有逐步建立高效的内部核算体制,才能有效的开展企业内部会计工作[4]。

企业要想逐步提高企业会计体制,一定要从建立企业稽核制度开始。对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工作要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相关财务凭证以及企业的审核账本等,进行有效的企业内部核算制度管理,一旦审核核算出现情况,要做好应对措施,及时对类似问题作出决策,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情,只有这样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制才能有效建立,进而强化企业的内部会计管理,企业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

企业具体的核算成本、核算对象以及核算形式构成了企业的核算体制,同时,是企业内部核算体制的重要部分。所以,企业在实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逐渐强化企业会计核算体制,尽可能的从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将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制工作有效进行,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效率。

结束语:

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制有待进一步提高,伴随我国经济制度的不断改善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众多企业内部将逐步完善会计核算体制,开辟出一条属于企业内部的核算制度。因此,企业要逐步考虑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的内部核算体制的作用,同时,企业自身要想全方位、多层次的向前发展,一定要重视企业内部核算体制的建立,进而能够为企业带来无限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预防财务危机的有效途径是会计核算体制的全面建立;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有关数据进行核对和决策的重要因素是会计核算体制。所以,在众多企业中,企业会计核算体制是十分重要的,要求企业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规范化原则,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向涛,金颖.如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一旬刊),2013,06(11):32一33.

[2]孙金来,刘丽莉.谈对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一旬刊),2013,10(31):16一17.

第9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规范 意见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是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是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而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也是其他相关会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对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变化,适时地增加或减少会计科目,调整相关账户对会计核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必然应顺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而做出相关调整。

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一)事业单位管理不规范

1、管理过程中将财务和会计核算分离

二者的分离使得单位事物管理和账簿的管理无法有效结合,从而导致财务人员在资金管理规范的时候容易忽视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

2、原始凭证填写有误

信息表述不清晰,相关栏目说明不完整,数据随意更改等都是当今会计核算过程中违背会计核算制度要求的表现。会计信息的不准确,会影响到记账凭证等后续会计工作,从而影响整个会计工作的进行。

3、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

一些事业单位目前依靠的会计核算制度与配比原则相违背,容易造成财务混乱,使得单位真正的资产以及负债情况不清不楚,同时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结余情况数据不准确。

(二)会计制度不完善,适应范围不全面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依托的管理制度,而事业单位作为国有单位,它的会计核算依据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核算中由于科目和内容的缺失,使得核算过程的难度加大。同时,对事业单位监管的不到位和其内部管理不善,使得一些单位擅自挪用国家资金,做出一些不合法律规范的事情。

(三)资产核算存在偏差

事业单位购买以前的固定资产,其资产科目体现为它的原值,而基金科目则表示它的净值,二者有差别,类似的问题在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中同样存在。而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往往由于核算人员的忽视使得无形资产的核算也不准确,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二、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有了保证,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同时保证事业单位经济发展需求,更好地规范事业单位对于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显得十分必要。

(二)可行性

根据事业单位自身会计核算发展的情况,结合外国会计核算改革的成功经验,统筹规划,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改革。

三、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举措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监管资金流向,进一步改革会计核算制度,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向更加合理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

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财务,计算盈亏的会计核算制度,而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常常在经营性收支业务使用。基于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信息的特点,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有效结合更有利于会计核算的进行,在财政拨款和一些收入部分,使用收付实现制,而在现金、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等的核算上,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便合理规避风险。

(二)严格落实会计核算制度

修改制定好了会计核算制度仅仅是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切实执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会计制度的落实以发挥其作用。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要切实落实固定资产账套建立和卡片设置的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以免造成财产的损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四)强化预算管理

由于新的改革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得采用原有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处理财务管理的难度以及工作量有所增加。因此要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环境,深化务实财政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排,认真执行,严格监督,并且做到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单位预算经上级批准后,要及时根据上级所批复的预算调整预算计划,对于所批准的项目支出,制定科学的计划,提高经费利用的效率。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并严格按计划执行。

改革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得到增强,这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国库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我们发现其中的不足并积极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建立起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同时我们还应当积极的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其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欣.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

[2]徐远东.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N].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张立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4]徐远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

第10篇

摘要新世纪以来,农村财务会计核算正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它要以《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执行的根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强农村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良好的会计核算体系;健全农村财务人员培训体系;重视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的执行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财务环境,积极探索有效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主动化解农村基层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财务 会计核算 新时期

在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财务会计核算正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它不仅要以《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执行的根本依据,而且要从会计工作的实物款项、原始凭证、财务收支、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及其他的各种经济活动等方面着手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在各个村集体中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定期对以上的六个方面进行监控,对农村财务的公开情况、农民的负担情况以及各种相关的经济活动做好监督工作。

农村财务制度的实施是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侧重点,应该加强完善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农村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农村财务制度顺利执行是提高村农村财务管理的必要保障,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推进:(1)公开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村委会相关内部机制的透明度,提高农民群众对村委会的信任度,从而进一步缓和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要确保农民群众清楚村委会内部所实行的相关财务制度,使得农民群众能按参照标准对村委会进行监督;(2)上级政府进行定期的审计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大上级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这是农村财务制度执行的有力保障;(3)提高农民群众的监督意识。村民有权了解村内的财务资金运行情况,经理财小组村民代表对村委会进行定期检查。

二、建立良好的会计核算体系。实现监督目标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建立完善的核算体系。现如今会计两大职能就是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实现监督的功效,才会完整的实施。及时、准确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而且在有力的监督下才能保证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所以应该从村级实际情况着手,建立起有针对性、系统的核算体系,才能确保核算具备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健全农村财务人员培训体系。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由于农村的各种因素和特殊的环境,人们往往对监督体系的建设不太理解,而且农村财务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所以要想建立好监督体系的难度就比较大。因此必须要做好财务人员相关的培训、宣传工作。其以,要培训好村委会计人员和负责人的相关业务知识,尤其是加强农村负责人的相关监督意识;实际上,农村的负责人是整个监督体系中的第一线人员,所以其监督作用得大小直接关系到最终效果。

四、重视农村财务公开制度的执行。为确保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检查组在开展每一项监督检查活动时都应坚持抓好五个环节:制订监督检查方案,明确监督检查对象、内容和项目;及时发出监督检查通知,使被监督检查单位明确被监督检查项目,及早做好准备;做好详细的调查记录,为监督检查报告和结论提供充分、有力的依据;拟定监督检查报告,提出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跟踪监督检查决定的落实并建立监督检查档案。在规范监督检查工作程序的同时,要针对以往财务检查及监督检查初期查出的问题少改或难改的情况,加大整改力度,实行专项督办,使查出的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

建设新农村是农村干部与农民群众共同的目标任务,提高农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合作,关键是要增大村级财务的透明度来缓和农村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冲突。应该加强农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通过严格选拔的理财小组成员来直接负责财务公开的具体事项。农村理财小组的主要任务是:(1)对村内重大经济事物进行事前监督。(2)设定好固定的财务公布栏。(3)要清晰、易懂地及时公布财务信息。

村集体作为经济组织受《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约束,但又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村财产管理权和所有权属于全体村民及村民委托的法定代表者,村集体不是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不具有国家政权的性质,因此一般只设村出纳和会计,不设独立的会计机构,农村内部的会计监督由村会计人员实施。

第二,村集体特有的“村民自治”的管理体制,决定了群众监督的重要地位。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实行民主选举、发展基层民主、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村委会有依法办理本村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的权利和义务,有条件的村可以设置村民会议领导下的“审计监督委员会”对村干部和村财务实行监督权。审计监督委员会行使村民会议赋予的权力,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三,按照国家制度和法律规定,农经、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有权代表国家对农村集体财务实施国家监督。

由此可见,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的监督主体所进行的监督是相辅相成的,相关政府部门实施的国家监督是对农村村集体内部实行严格的会计监督制度的必要保证,而群众监督具有一般内部监督无法比拟的优势,是脱离会计主体的第三者的监督。

农村会计监督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账、报账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的生产经营过程、经营成果、开发资源、兴办企事业、发展农村经济以及开发管理等,进行全面的、连续的、系统的、综合的反映和控制的一种经济监督。会计监督是农村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济行为,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确保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正确处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减轻农民负担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层次多,经济关系复杂,从而也决定了农村会计监督具有监督范围广、监督难度大的特点,由此要特别予以重视。农村会计监督的方法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监督、会计制度监督、会计机构监督和会计人员监督。

第11篇

关键词:新准则 无形资产 会计规范

随着知识的来临,技术和知识的创新步伐越来越快,无形资产在企业整个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也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在此背景下,以我国已有的无形资产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规定的会计规范为基础,在借鉴并吸收相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为了规范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新准则对无形资产核算的会计规范作了较大的调整。除了对无形资产进行了新的的定义外,新准则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在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上所作出的有关新规范。

一、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的会计处理,这是新准则的一项重要变动。这种变动,既解决了我国以前对其正确处理所存在的争论,又弥补了原准则在这方面所作规定的缺陷。

首先,新准则将原准则所称的研究开发费用改称为研究开发支出,这更符合会计逻辑和认识。从会计上讲,有了支出才会有费用,但支出并不都会形成费用,因支出既可费用化也可资本化;而对费用而言,则无费用化与资本化之说。

其次,原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的规定过于狭隘,使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过于谨慎,导致无形资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原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这严重忽略了研究开发支出还存在可以资本化的情况,导致资产价值被低估。

在借鉴相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按新准则的规定分别进行处理: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即计入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若同时满足第9条所规定的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即将其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也就是说,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仍按原准则的规定进行费用化处理;而对于其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符合新准则规定的相关条件,则应进行资本化处理,否则仍进行费用化处理。新准则的这一规定无疑比原准则科学得多。因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探索性,已进行的研究项目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会否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该阶段的支出不能资本化是合理的。而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是指已经完成了研究阶段的工作,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之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于某项计划或设计。它的最大特点则是,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企业很可能因此而获得一项无形资产。最终能否将该阶段的支出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那就取决于前面提到的新准则规定的条件能否得到同时满足。

最后,新准则要求企业在将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为研究阶段的支出与开发阶段的支出时,应当根据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确定。对此,新准则的应用指南通过例举的方式,列示了两个阶段的相关活动,以供企业实际区分时。若两个阶段的支出无法区分的,应当按照新准则第6条的规定,将所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全部费用化,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的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这是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中的一个主要。从新准则对此所作的新规定来看,是要求企业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完全等同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以此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首先,新准则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于取得无形资产时判断其使用寿命”,将无形资产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同时,在第17条与第19条中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地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而只计提减值。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是指无法预见其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的无形资产。

其次,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新准则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其核心是:(1)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年限或者构成使用寿命的产量等类似计量单位的数量,并规定其价值摊销“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它没有强调原准则中按照规定年限摊销的做法,显得更符合实际工作中具体情况。至于如何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年限,新准则的指南作了详细的说明,笔者在此不赘述。(2)根据无形资产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其价值摊销的。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的方法既可以是直线法,也可以是加速摊销法,但无法可靠确定其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它改变了原准则一律“分期平均摊销”的做法,使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更为,以体现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3)确定应摊销的金额。新准则第18条规定,“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经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并具体规定了预计残值如何确定。它提出了“预计残值”这一新标准,使新准则比原准则更为周密、细致。(4)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以适时对其进行调整,以合理确定损益。同时还规定,“应当在每个期间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并按本准则规定处理”,以正确进行无形资产的价值摊销。

最后,从新准则的应用指南在会计科目中设置了“累计摊销”这个一级科目来看,进行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的账务处理应为借记“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以体现价值摊销后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前作成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是冲销而不是摊销无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科目反映的是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这样处理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不但包括其价值的摊销,还有其减值准备的计提。根据新准则第20条规定,无形资产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减值准则)的规定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是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以及合并形成的商誉。

第12篇

关键词:监狱生活;会计核算;思考

1 当前生活卫生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活卫生会计核算包括罪犯“囚粮”、“囚服”、监狱食堂、罪犯生活费、“三自一站”等。类别繁杂,业务量大。生活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罪犯切身利益和监管改造工作。做好生活卫生会计核算工作至关重要。根据笔者了解,当前监狱生活卫生会计核算工作整体上能够遵循政策要求,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但一些监狱生活卫生会计核算工作仍有待加强。

1.1 现金管理不规范

按要求,罪犯禁止接触现金,所有罪犯零用钱、接见款、罪犯在狱内消费一律实行“一卡通”。由于传统上罪犯生活费由生活卫生部门管理,生活卫生部门帐套名目繁多,既有囚粮、囚服等经费帐,又有“三自一站”、狱内食堂超市等账目。在专设账目、专款专用方面很难达到规范的要求。由于会计规范化不能落实到位,按照制度规定的罪犯生活费业务须经本人签字手续不能有效落实,不能有效保障罪犯权益。

1.2 税务核算不规范

罪犯自种自养自加工和狱内供应站(以下简称“三自一站”)是为了改善罪犯伙食、提高实物量标准而由监狱组织罪犯劳动的自行经营项目,不以营利为目的。有些监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由于科目设置不合理、取得票据不合法、会计处理不适当,比如:在会计科目设置上采用“收入”“利润”等以来反映三自一站的经营效果,即使产生的效益最终用来改善罪犯生活水平,但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在取得外票据时,由于会计人员职业水平不高,无法判断发票真伪,更有甚者直接用收据入账,等等。从而在税务机关进行纳税检查时按照税法规定要求监狱纳税,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1.3 库存材料核算不规范

在囚粮、囚服库存材料的收发中,由于实物保管、支领和核算都在同一单位,无法实施内部控制,材料单据填写、实物收领等环节流于形式。为了满足罪犯实物量考核的需要,实物管理和价值核算“两层皮”。造成长期的库存材料帐实不符。财务监督的职能无法得以实现。上级部门无法掌握库存材料的实际情况。长期积压库存物资不能及时处理,造成物资浪费。

2 规范和改进生活卫生会计核算工作的对策

近年来,司法部监狱局明确要求生活卫生会计核算工作纳入监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目前,国内一些监狱普遍实行了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国家《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司法部《监狱体制改革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规范监狱生活会计核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1 整合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的基层财务管理新体制

多年来,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将生活科的会计人员合并为财务部门集中管理,统一核算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习惯性做法,监狱生活的会计核算和会计人员,普遍归属于生活卫生部门独立管理,核算职能包括囚粮、囚服经费,罪犯零用钱、狱内供应站、食堂、“三自一站”等诸多行政会计核算的职能。和监狱财务部门形成两套各自独立的财务运行体系。这样的模式造成了会计人力资源配置的浪费和不合理,如,两套会计机构需要双倍的会计人员,增加了大量的运行成本,对会计人员、会计业务、监督、管理、检查等项工作造成了瓶颈和障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和政策的要求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更不符合监狱体制改革财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财政经费国库集中支付政策的要求,当务之急必须对基层监狱会计机构和会计核算业务流程进行整合,统一会计机构,统一会计核算势在必行,以基层机构改革为契机对会计机构整合有如下益处:一是加强了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符合当前政策要求;二是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加强收入、支出管理,有利于科学编制预算;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清除系统之间的壁垒;四是规范资产管理,避免弄虚作假;五是有利于建立财务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2.2 实行基层会计人员“三统一”管理模式

将各监狱生活卫生岗位会计人员统一并入监狱财务部门,实行人员统一管理,业务分工负责,进行人力资源重组整合,再造业务流程。有利于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及指导监督,缩短管理链条实行扁平化管理,突破管理瓶颈,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理顺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三统一”,并保持分线审批的管理权限,有利于提高分局财会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充分发挥电算化软件作用,扫清行业壁垒。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统一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完善会计管理体系,改变两套电算化软件双轨运行的现象,统一网络,统一软件,避免浪费资源,节约资金。完善财务控制制度体系,规范财务行为,从强化财务管理简化核算程序,规范会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入手,健全财务制度,以财务控制制度为核心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健全财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集中控制,财务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网络的融资估算中心,监狱从整体把握下属核算单位的资金运用及调配状况,随时跟踪监控。

2.3 规范罪犯生活经费、囚粮、囚服、现金、库存材料等资产的管理和“三自一站”的核算

确保罪犯生活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与侵占,彻底根治虚假核销生活经费现象,严格囚服、囚粮和库存材料的出入库手续,切实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杜绝实物管理和价值核算“两层皮”现象。罪犯现金统一实行“一卡通”,统一由财务部门在规定的账户保管核算,严禁任何形式的私存罪犯现金行为。“三自一站”的核算工作,按照税法要求提高依法纳税意识,做好收入、成本、损益核算,按规定计提和缴纳税金,真正做到依法理财,规范管理。以资金、成本、费用预算为主线,深入推进全面财务预算管理。进一步强化资金集中管理,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资金保障,利用资金手段调控成本预算的执行。

第1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规范与会计核算 关系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指单位为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及时、准确的收集单位的财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2014年1月1日施行的《规范》中提到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会计工作,体会到认真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对提高单位会计核算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人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提出几点个人的观点。

一、内部控制目标与会计核算目标存在密切关系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这一目标确保了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是合法合规的。该目标要求单位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履行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活动,在守法的基础上实现效率和效果。

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等目标与会计核算的目标一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会计核算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财产清查制度,保证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相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也要求各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帐册,进行会计核算,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二、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与会计核算责任主体一致

《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会计法》会计核算中也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

三、内部控制的客体与会计核算客体一致

事业单位的内控的客体限定为单位的经济活动,具体包括:预算管理、收支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6项业务。这些经济活动都与资金有关,而事业单位的资金又主要来自国家财政,通过预算的形式加以管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客体范围可以概括为“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为核心”,强调对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经济事项。总之会计核算的客体也是单位的经济活动。

四、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方法,有助于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同时会计核算内控体系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会计控制有助于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一是促进会计凭证填制的规范化。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仍有会计人员不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随意性很大,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进行财务处理。《规范》的实施将促使会计凭证填制的规范化,会计从业人员只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即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才体现会计核算的客观性要求。二是促进会计科目设置的规范化。《规范》的实施杜绝单位为了减少核算手续而不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而导致的企业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的发生。三是促进记账、结账的规范化。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核算,不得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并按照规定定期结账,结账前,须将本期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

会计核算内控体系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合理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确保单位资产的完全完整,单位要确保所有的资产都在账内体现,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均严格按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结合财产保护控制措施。如果单位的资产经常被盗、流失、账实不符,说明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缺乏科学性。二是合理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确保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需要通过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规范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和控制的职能,有助于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合理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将单位经济活动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等步骤由不同的人或部门实施,以防一人履行多职而导致舞弊和腐败行为,有助于单位对会计核算各个环节、节点进行控制和监督。

五、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体现“关口前移”的特点,为会计核算中相关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提供了法规依据,从而保证了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这一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控制,这些业务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其中收支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直接影响会计核算中会计要素的确认问题。

《会计法》会计核算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实施《规范》的单位,上述所指的“不真实、不合法”包含未执行或不完全执行内部控制措施的情形,会计人员应当在各会计要素相关业务事项的风险点进行审核,审核相关责任人(或部门)是否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实施有效控制,并综合其他条件确定能否确认相关会计要素,能否根据其确定的金额进行计量。

以固定资产控制为例。第一为避免固定资产购置不符合资产配制标准或未纳入预算,财务部门可审核涉及的控制岗位是否有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办公室、财审等负责人及单位领导,是否采取以下控制措施:确保经办人员及时全面掌握资产配置标准规定和预算指标;请购与内部审核审批相分离;加强部门间联系,负有审核责任的部门要履行职责;大宗设备采购适用议事决策机制,领导班子集体审议通过。第二为避免固定资产购置程序不合理,财务部门可审核涉及的的控制岗位是否有资产管理部门、办公室、财审部门,是否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对外购的资产加强采购控制,对自行建造的资产应加强工程项目控制。第三为避免固定资产验收程序不规范、导致质量不符合要求,财务部门可审核涉及控制岗位是否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负责人,是否采取以下控制措施:技术设备由资产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验收;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比对。第四为避免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形成账外资产,可审核涉及的控制岗位是否有财审部门及相关部门,是否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内部审计定期清查或不定期抽查;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定期沟通。

六、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体现会计核算的结果为内部控制评价提供指标依据,内部控制监督为会计核算提供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查找缺陷,不断完善。其评价指标多数应用到财务指标,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就是:是否为防止、发现并纠正财务报告重大错报而设计了相应的控制,是否合理保障资产安全而设计了相应的控制。

会计核算必须在一定的监督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与安全。由于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保持相对独立,着实起到对会计核算的监管工作,为单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展铺平道路。借助外部监督,建立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内部监督的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立健全会计账簙体系,促进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研究组编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解》,2013年3月第1版

[2]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第14篇

关键词:财务制度;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企业财务制度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可以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规范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控制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较为严密的,完整的财务控制制度体系。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财务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1)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由于部分企业过分重视生产经营,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在制度的设计方面没能综合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规模、行业特征、岗位设置等情况,造成企业财务制度不具有可操作性,因得不到有效执行而流于形式。使企业的约束和防范机制没有真正完整的建立,也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不健全,使财务管理与会计控制措施在企业中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2)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不够全面。企业一般对资金等有形资产的制度设计较为完备,但是在员工素质、信息以及会计控制的执行力等一些无形的资源上往往较为忽视,导致企业无法实施有效的控制。而这种只重视有形资源,却忽视无形资源的做法,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造成了直接影响,也无法使其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3)企业财务制度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及有效性。当前,许多企业在设计财务制度时没有与绩效考核有效结合,没有与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有效结合,也没有对不相容岗位做特别规定,使得监督、牵制机制相对靠后,财务控制很大程度上只是对事后错误的补救,缺乏对事前和事中的有效控制,也导致了企业财务控制目标的难以实现。

2.会计核算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1)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与重点。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由于财务制度的缺失,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混乱,内部责权分配不清,会计核算体系不明确,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认识不足,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等多方面问题。导致企业财务基础工作不扎实,信息失真,财务数据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2)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约束制度。核算与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企业应当积极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财务监督机制。然而当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对会计监督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建立起完善和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甚至有些企业因为制度的不健全或不明确,使得财务监督工作无据可查、无章可循,对业务部门不能形成有效控制,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也无法得以有效的发挥,进而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二、加强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实施财务内部控制,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基本准则与行为规范。为此,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真正建立起一套合法、适用、科学、全面的企业财务制度,这既是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制度保障。

首先,企业的财务中心应将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作为整个财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制定出从资金管理、成本费用核算到利润分配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企业财务制度;其次,企业各部门应严格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实施财务的内部控制,坚决制止和杜绝出现各行其是和无法可依的现象,从而保证企业各部门和各环节中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能依据企业统一的财务制度,科学、有序、健康、合理的运行。

2.实施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深入。企业通过实施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管理,通过标准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企业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及系统工程建立一个能以最佳方式处理数据资料和达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从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而且使得会计核算能更加系统、科学、规范,进而有效保证企业财务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真正落实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标准化,企业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现:

第一,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控制。

(1)企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并以此来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使会计核算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及时、准确、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通过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从会计基础工作着手,真正实现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2)企业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保护企业财产安全,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对资产的采购、领用、处置等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将资产的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岗位纳入不相容岗位,从而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完善资产盘点制度,在保护企业资产安全的前提下,督促资产管理人员时刻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企业通过对资产的一系列控制行为,从而有效避免了会计造假、会计报表虚报瞒报等财务问题。

(3)企业应当构建合理、科学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保证财务资料的完整性。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特别是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完整的财务资料,用于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实现管理策略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的需要。

第二,加强会计监督,严肃财务纪律。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会计监督,是财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与神圣使命。企业财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规、规章及制度的规定,依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维护财务管理纪律的严肃性。

(1)应加强对企业财务收支计划、投资计划、资金使用等众多财务会计事项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起到把关定向的作用。

(2)应加强对企业各部门及各生产环节在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监督,加强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及实用性的监督,坚决杜绝违法乱纪、以公谋私等现象的发生,保护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

(3)应加强对企业各部门中实体财务收支的监督,确保财务收支情况的合法性与合规性,杜绝和制止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收支,并通过正确、标准化的会计核算,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成果。

3.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应着力打造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素质高的财务队伍,这是做好企业财务工作及实现良好财务控制的基本前提与保证。目前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单一,学习能力不足,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在财务队伍中甚至存在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财务知识培训的人员或无证上岗,一人在多处兼岗的人员。加强企业财务队伍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1)企业财务中心要因事设岗,因才用人,注重各业务之间的配合性和协调性。其次企业要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财务人员要以身作则维护国家法制和企业制度的尊严,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企业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对某些财务人员没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疏忽大意,常造成会计处理不及时或者会计核算频频出错,导致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差,不能及时、准确、规范地提供财务数据,降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和效率的行为应纳入绩效考核,限期督促整改。

(3)企业要完善财务培训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财务人员及时掌握新形势、新知识、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能力,以适应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核算电算化的需要。企业可以通过轮岗等形式,培养业务能力多面手,坚绝杜绝财务人员业务技术垄断和业务能力单一。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训等多种途经,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以适应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4)企业要注意选拔和培养具有高层次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对于不具备任职资格、考核不合格的财务人员,应坚决予以淘汰,以确保企业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队伍,以满足企业财务良好内部控制及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总结

我国企业在近年来管理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规范,但由于内部控制体系起步较晚,经济环境较为复杂,这也导致国内许多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多流于形式,控制手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为了切实做好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则必须从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实施会计核算的标准化以及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等多个角度入手,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确保企业的良好运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第15篇

摘要:在科技研发、实践科技研发方面增加经费投入是强化高新科技公司整体竞争水平的关键方式。为了能够得到政府方面为广大科技公司提供的税务优惠,公司在编订科研项目经费计划时,需要参照政府出台的有关条例,对项目经费的审批计划进行分析,重点处理科技项目研究费用的核算工作,怎样为科技公司设立和创建完整的费用审批条例以及会计工作的核算机制,是国内大量高新科技公司财务工作的一大关键点。

关键词 :科技公司;高新技术;研发费用;会计核算

政府的科技主管部门、财政管理机构以及税务总局在近年共同出台了关于高新科技公司的认定法规,明确高新科技公司科研项目在税务上可享受的优惠,对科研经费的相关核算编订了对应条例,对高新科技公司的判定提出了严格的规则,同时还对公司的复审环节进行了约束及规范。所以对科技公司方面而言,应设立完善的科研经费及有关款项的核算结构。

一、围绕科技公司营运特点编订经费及款项管控原则

高新科技公司要对科技研况进行考察,全面把握单位运作的详细状况,编订科研项目经费配置制度及有关方法,使申请及提取款项的环节能更凸显规范性,防范冒领资金的情况,保证经费安全。遵循制度条例对肩负科技工作的个人及部门团队实施规范性制约管理,才可以确保经费款项管控的方式科学有效,使所有参与科技研发的人员能得到有效约束。

高新科技公司应调查当前世界科技研发进展,时刻把握科技领域的前沿信息以及科技研发趋势,将资源进行归集,筛选最值得研究、对公司最为有利的研发项目,使科技研发能呈现前瞻性。对于科技研发方面的款项,负责人需要对款项进行科学分配,处理好经费使用环节管理,同时利用考核方法控制经费的使用情况,对经费配置计划进行动态点评,使科研项目得以顺利实行,使科技公司能取得更高的效益。科研项目所使用的款项需要依照实际项目以及具体课题分别实施核算与监督,在向公司进行资金款项的申请时,项目的主管要担负规划资金的责任,使资金费用的支出环节得以控制。每笔申请到的款项都只能使用于对应的申请项目,专款专用。财务人员依照研发项目对科研资金进行有针对性的核算,确保经费能用到专门的研发项目上。

二、建设完备的科技研发核算系统

1.针对科技研发项目设立专门的预算管控制度

为了使科研项目的经费款项的各个核算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管理,公司应该针对项目编订相应的预算管控制度,对公司中的科研项目进行审议再编订专门资金款项预算计划,从而对不同科研项目的资金进行单独预算。其中在通过预算方式对科研项目所使用资金实施管控时,需要结合多方指标,要依照项目细节对资金进行精细分解,使指标能得到落实。例如,科技公司的研发经费总额占据收入总额的比例应符合如下要求:(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 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 万元至20,000 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利用合理科学的资金预算计划,能够把科研项目涉及的事后处理转移到前期进行,同时还能强化事中管控效率,令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并提升研发环节的控制力度,使其能按预期完成。

科研项目在落实时,公司的财务相关部门应该对成本款项进行精细核算。不同科研项目在进行调查、研究、开发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经费开销项目,负责人需要把细节消费准确记录在账目中,防止预算时出现款项误差,同时保证核算的数据精准,便于在科研项目完成之后能够申请到对应的著作权或专利权。与此同时,科技研发工作在实施进程中,需要规定一个统一时间核实研发过程的各种资金开销,并对开销情况进行监督。对资金的开销环节进行控制,掌握资金的具体去向,使资金使用情况能实现透明化。

2.确定科技研发项目资金的具体核算范畴

公司需要按照国家出台的高新科技公司认定文件,确定项目调研开发环节所涉及的经费开销列支范畴。要遵照法规文件中的明文规定将核算工作的范畴严格确定下来,并将核算项目全部归纳到研究开发款项中,款项的归纳以及核算环节必须尽可能精准,杜绝出现资金误差,在客观层面准确反映公司科技研发方面的经费开销情况,还要防范与制度条例相悖的资金开销被算入科研资金中。

3.对公司科技研发经费的会计处理进行管控

要想让不同科研项目产生的开销能更为准确、透明,公司可以在会计一级经费科目中增加研费用支出科目,并且对这个科目进行细化,分成费用开销以及资本开销,同时根据核算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对费用开销的明细项目进行编制和确定。在科研项目结束之后,要把研发环节的剩余资金上缴到公司的科技经费中。科技环节所产生的一部分无形资产需要按照公司的收益原则及有关条例把开销归纳到成本资金中。如果要把这部分经费划入另外的新科技研究项目或者产品开发项目,就要把无形资产在研发过程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彻底分摊到科技研发的支出资金中。

为了享受国家对高新科技公司的税务优惠政策,科技公司应当按照据国税发〔2008〕116 号文第七条的规定对进行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的研发费用计算加计扣除,为公司向主管部门上报研发加计扣除财务资料提供有利保证。

4.对报表的编制环节以及信息公开环节进行管控

科技公司的产品革新能力、技术创造能力与科技资金的实际投入款项之间存在许多关联,要确保公司的技术竞争实力,就需要从科学层面控制科研经费,使经费开销能更加合理,杜绝浪费或资金挪用情况。为此公司需要对报表编制环节以及信息公开环节进行管控。产品及技术开发资金的实际开销信息会影响公司的有关决策,所以公司需要适度地对经费开支信息进行公布,让核算人员能够借助资金开支信息对科技研发所创造的效益进行科学估测和评定。

三、结束语

处理科技公司的研究项目经费及款项核算是保证项目圆满落实、维持科技研发顺利的根本。高新科技公司需要在内部编订一系列完整科研经费核算系统,并使系统能在核算环节中得以运用,持续强化科研项目经费及款项方面的核算管理,从而优化技术开发经费的核算精度,使科技公司能达到政府所编订的审查条件,从而享受到税务缴纳方面的优惠。

参考文献:

[1]李雪.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核算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43(02):2657-2660.

[2]孟福利,闫兴民,吕喜斌.变革成本核算模式助推管理提升活动[J].中国总会计师,2013,75(10):1135-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