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范文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新思维训练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

第1篇

一、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尝试训练。

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是课堂,思维潜能的发挥需要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环境。教师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常规,标新立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于质疑,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牵着学生走,只注重知识,忽视思维能力,学生个性受到压抑,不可能发展自己的创造潜能。而今天我们在落实新课程精神中,要求和谐、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把能力培养放首位,学习知识是为了提高能力,训练创新思维。富锦六中是寄宿制学校,师生在校相处时间较长,交流沟通时间更多,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更为良好的创新思维训练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我们课堂中崇尚“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让学生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激情飞扬,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发展创造的潜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合作交流,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方式。教师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的看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我校的一位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了一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读后,教师问:“读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有学生说:“我觉得写得很美,可跟课文主要意思没关系,好像是多余的。”有学生问:“为什么把紫藤萝写得那么具体?我觉得作者简要地写一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写得那么生动呢……”于是,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最后都认为这段话不是多余的,这与作者抒发感情分不开,所以才极力写出这样的美景。

在地理课堂上,在学习“地图三要素”的课前准备中,地理教师布置学生合作测出学校的操场、教室、教学楼等位置,并绘出校园平面简图。因为学校要求,创新思维训练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自愿组合,合作交流,有分工,有配合,真正动手实践。尽管有的学生画得看不明白是何东西,且图的大小比例不等,但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同学们顺利完成了地图三要素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注重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营造和谐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稍纵即逝的闪光点,以及时的鼓励激励,让创新思维的点点星火燃起来。

二、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中尝试训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教师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畔,漫步在校园里,可以听到松花江涛声阵阵。在开展创新思维训练过程中,我们把课堂搬到江堤上,老师在讲授《春》一文时,带着自己的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春风、春草、春雨,体验“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吗?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学生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如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朗诵、讲故事、猜谜语、书法、字词训练、介绍家乡古迹等,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课堂,有效调动了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欲、集体荣誉感。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竞争气氛,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训练。

三、在鼓励学生质疑设问中尝试训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平时的创新思维训练中,注重鼓励学生质疑,在质疑中不断拓宽思维。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进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质疑:皇帝为什么喜欢新装?大臣为什么不敢说实话?小孩为什么道破了天机?学生通过看、听、读、思、议,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提出不同见解,展开激烈讨论,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一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有的教师还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特点,在教学时开展课本剧表演。学生自己组织找来服饰和道具、化妆用品。值得肯定和赞扬的是,学生们还改编课本剧,这是创新思维训练的更有效的尝试。学校适时举办了课本剧改编竞赛,创设更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飞起来。

四、在启发学生无尽的想象中尝试训练。

第2篇

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教师又是这一使命的具体承担者。因此,如何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贯彻这一主题,是每一位教师应密切关注、研究的新课题。

很多人包括政治课教师在内有时会质疑思想政治课能不能培养创新意识?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创新教育。关于创新教育应该有两点应该明确:第一,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单纯训练学生发明创造的技巧的教育,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第二,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只重结果上的创新特征的教育,而是一种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上的创新特征的教育。所以,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明确了这两点,思想政治课中的创新教育就应该定位重在创新意识培养而非某种具体的创新结果。使学生有自然而然的创新意识,并伴随学生终生的成长。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渗透一些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见惯有怪”,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举例子的时候也都是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方面,如何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例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呢?我经常鼓励学生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比如在《经济生活》教学中,谈到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一般都是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这时设问:降价是促销的唯一手段吗?引导学生分析市场中高端品牌的营销战略,或是限量供应的“促销”手段。高价格或着限制销量反而能促进销售,让学生从现实案例中体会逆向思维之美。

2.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对于同样年轻的学生,我们更要鼓励学生多点“胡思乱想”,敢于“胡言乱语”。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上进,有情感的人,他们渴望成功,期望受到尊重,即使老师一句表扬、鼓励的话,也能温暖学生的心田,使之缩小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具匠心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不仅可以让学生“胡思乱想” 提出更多的问题,更可以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胡言乱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站起来,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语,讲出他们想讲的心声,这需要勇气,更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有机的组合。记得有一次上课时,讲到《政治生活》中,“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时,一位男同学突然站起来说他有不同意见,我便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位男同学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元朝时期是蒙古族入侵了中原地区,那个时候中原政权已经灭亡了,怎么能用蒙古的侵略史计算在中国的历史当中呢?”所以他认为应该对中国的历史做重新的认识!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还是微笑着倾听他说完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课后鼓励他可以再查找相关的信息,以后有机会也可以请教更多人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是一位倾听者,一位可以平等对话的朋友,你的一句热情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目光,就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创新之火,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和心理障碍,让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

第3篇

摘要: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要求的各种能力的核心,它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就能使学生对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

关键词: 化学教学;思维训练;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53-01

现代教育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也不能采用注入式让学生强硬接受,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能使学生对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看法。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学好化学,就必须关注社会现实,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用一个苹果,再加上两条活性不同的金属条(Fe和Cu)及一只小电流计,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将成熟的苹果和青香蕉放在一个塑料袋中扎紧袋口,与只有青香蕉放在塑料袋中扎紧袋口,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成熟的苹果放在一起的青香蕉熟得快还是单独放置的青香蕉熟得快,通过实验比较,再联系课本有关乙烯催熟作用的知识,学生一目了然。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不但喜欢化学,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知识网络,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就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运用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如了解“卤素”的知识,就必须知道氯气及其化学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可以以点引线,点线结合运用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分析主线:结构 决定 性质 决定 制法和用途

在知识网络内氯气的性质中以反应:Cl2+H2 H++Cl-+HClOHCl+O2为线索展开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归纳出:①氯气能溶于水(1:2)其溶解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变化;②氯气能导电,但氯气不是电解质;③氯气的成分复杂,包含的分子有Cl2、H2O、HClO,离子有H+、Cl-和ClO-及少量的OH-;④氯水会变质为稀盐酸贮存方法:棕色瓶盛装,置于冷暗处;⑤氯气只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l2在水中才产生强氧化剂HClO)联想漂白粉的漂白机理和漂白粉失效原因,引导学生将HClO漂白作用于SO2的漂白作用比较;⑥收集氯气的方法:向上排气法和排饱和食盐水法因大量Cl-离子抑制了Cl2水反应;⑦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这样引导学生思维发散,重点突出,脉络清楚,收到温故知新的良好效果。

3.利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推理思维能力

有了兴趣就有了成功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实验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学生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应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硫酸性质时,我补充演示了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方法:取白砂糖10g研细后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1~2ml水调和,然后注入10~15m198的H2SO4

小心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列出观察提纲:①反应物颜色状态;②反应现象;③生成物颜色状态。演示后提出问题:①反应过程中有哪些现象?蔗糖由白逐渐变为棕色,最后变为黑色,并像“发酵”那样体积膨胀成疏松多孔状黑色物质。②用于接触容器外壁--放热;③体积为什么膨胀成疏松多孔状?浓H2SO4起脱水作用的同时,将碳氧化成CO2,自身还原成SO2,反应放出的热使H2O蒸发。

总结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又如在演示NH3的喷泉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NH3溶于水呈碱性?NH3可以形成喷泉,什么样的物质能够与NH3一样形成喷泉?以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并推断出CO2、SO2等用NaOH溶液吸收也能形成喷泉,通过上面的训练,培养了吸收观察能力,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挖掘隐蔽因素,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中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目的在于使学生动脑善于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消除其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试题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蔽因素,这些隐蔽因素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1、在通常情况下,用气体密度法测定下列气体的式量,所测结果偏高的是 。

A、CO2B、Cl2C、NO2D、H2S。

分析:本题隐蔽着2NO2N2O4这一化学平衡,所以以实际测得的是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结果必然偏高,故正确答案是C。

例2、在50ml 8mol/L的H2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在一定温度下,为减缓反应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Na2CO3固体B、水C、K2SO4溶液D、硫酸铵固体。

分析:本题易漏选C,因只考虑到K2SO4与硫酸,锌均不发生化学反应,而忽视了K2SO4溶液中隐蔽着水。正确答案是B、C。

例3、下列离子组能否大量共存?

Na+、、HCO3-、K+、、AlO2-

分析这一组离子粗看好像能大量共存,但实际上不能共存的,因为AlO2-离子只能存在于强碱溶液中。欲使AlO2-离子存在,溶液中必须有大量OH-,而HCO3-+ OH-= CO32-+ H2O此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培养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且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数形结合,类比联想、归纳、总结和推理等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避开“陷阱”,学会“辩证思维分析”等,使思维能力得到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实现思维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