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创新思维训练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尝试训练。
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是课堂,思维潜能的发挥需要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环境。教师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只有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常规,标新立异,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敢于质疑,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牵着学生走,只注重知识,忽视思维能力,学生个性受到压抑,不可能发展自己的创造潜能。而今天我们在落实新课程精神中,要求和谐、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把能力培养放首位,学习知识是为了提高能力,训练创新思维。富锦六中是寄宿制学校,师生在校相处时间较长,交流沟通时间更多,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更为良好的创新思维训练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我们课堂中崇尚“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让学生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激情飞扬,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发展创造的潜质。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合作交流,是当代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方式。教师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的看法,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我校的一位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了一段:“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读后,教师问:“读后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有学生说:“我觉得写得很美,可跟课文主要意思没关系,好像是多余的。”有学生问:“为什么把紫藤萝写得那么具体?我觉得作者简要地写一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写得那么生动呢……”于是,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最后都认为这段话不是多余的,这与作者抒发感情分不开,所以才极力写出这样的美景。
在地理课堂上,在学习“地图三要素”的课前准备中,地理教师布置学生合作测出学校的操场、教室、教学楼等位置,并绘出校园平面简图。因为学校要求,创新思维训练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自愿组合,合作交流,有分工,有配合,真正动手实践。尽管有的学生画得看不明白是何东西,且图的大小比例不等,但通过教师的耐心指导,同学们顺利完成了地图三要素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教师注重保护学生求知发问的勇气和兴趣,营造和谐的氛围,善于发现学生稍纵即逝的闪光点,以及时的鼓励激励,让创新思维的点点星火燃起来。
二、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中尝试训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教师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千方百计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畔,漫步在校园里,可以听到松花江涛声阵阵。在开展创新思维训练过程中,我们把课堂搬到江堤上,老师在讲授《春》一文时,带着自己的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春风、春草、春雨,体验“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境,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吗?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学生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如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朗诵、讲故事、猜谜语、书法、字词训练、介绍家乡古迹等,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课堂,有效调动了学生良好的自我表现欲、集体荣誉感。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竞争气氛,防止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训练。
三、在鼓励学生质疑设问中尝试训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平时的创新思维训练中,注重鼓励学生质疑,在质疑中不断拓宽思维。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进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质疑:皇帝为什么喜欢新装?大臣为什么不敢说实话?小孩为什么道破了天机?学生通过看、听、读、思、议,学得积极主动,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提出不同见解,展开激烈讨论,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一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有的教师还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特点,在教学时开展课本剧表演。学生自己组织找来服饰和道具、化妆用品。值得肯定和赞扬的是,学生们还改编课本剧,这是创新思维训练的更有效的尝试。学校适时举办了课本剧改编竞赛,创设更好的环境氛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飞起来。
四、在启发学生无尽的想象中尝试训练。
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教师又是这一使命的具体承担者。因此,如何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贯彻这一主题,是每一位教师应密切关注、研究的新课题。
很多人包括政治课教师在内有时会质疑思想政治课能不能培养创新意识?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创新教育。关于创新教育应该有两点应该明确:第一,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单纯训练学生发明创造的技巧的教育,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第二,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只重结果上的创新特征的教育,而是一种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上的创新特征的教育。所以,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明确了这两点,思想政治课中的创新教育就应该定位重在创新意识培养而非某种具体的创新结果。使学生有自然而然的创新意识,并伴随学生终生的成长。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渗透一些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见惯有怪”,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举例子的时候也都是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方面,如何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例中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呢?我经常鼓励学生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比如在《经济生活》教学中,谈到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一般都是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这时设问:降价是促销的唯一手段吗?引导学生分析市场中高端品牌的营销战略,或是限量供应的“促销”手段。高价格或着限制销量反而能促进销售,让学生从现实案例中体会逆向思维之美。
2.标新立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对于同样年轻的学生,我们更要鼓励学生多点“胡思乱想”,敢于“胡言乱语”。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上进,有情感的人,他们渴望成功,期望受到尊重,即使老师一句表扬、鼓励的话,也能温暖学生的心田,使之缩小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具匠心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不仅可以让学生“胡思乱想” 提出更多的问题,更可以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胡言乱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站起来,说出他们想说的话语,讲出他们想讲的心声,这需要勇气,更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有机的组合。记得有一次上课时,讲到《政治生活》中,“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时,一位男同学突然站起来说他有不同意见,我便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位男同学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元朝时期是蒙古族入侵了中原地区,那个时候中原政权已经灭亡了,怎么能用蒙古的侵略史计算在中国的历史当中呢?”所以他认为应该对中国的历史做重新的认识!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还是微笑着倾听他说完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课后鼓励他可以再查找相关的信息,以后有机会也可以请教更多人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是一位倾听者,一位可以平等对话的朋友,你的一句热情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目光,就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创新之火,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和心理障碍,让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
摘要: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要求的各种能力的核心,它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都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就能使学生对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
关键词: 化学教学;思维训练;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53-01
现代教育不能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也不能采用注入式让学生强硬接受,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用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能使学生对化学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看法。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学好化学,就必须关注社会现实,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用一个苹果,再加上两条活性不同的金属条(Fe和Cu)及一只小电流计,就可以做成一个水果电池;将成熟的苹果和青香蕉放在一个塑料袋中扎紧袋口,与只有青香蕉放在塑料袋中扎紧袋口,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成熟的苹果放在一起的青香蕉熟得快还是单独放置的青香蕉熟得快,通过实验比较,再联系课本有关乙烯催熟作用的知识,学生一目了然。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不但喜欢化学,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知识网络,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就要从教材内容出发,运用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如了解“卤素”的知识,就必须知道氯气及其化学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可以以点引线,点线结合运用知识网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分析主线:结构 决定 性质 决定 制法和用途
在知识网络内氯气的性质中以反应:Cl2+H2 H++Cl-+HClOHCl+O2为线索展开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归纳出:①氯气能溶于水(1:2)其溶解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变化;②氯气能导电,但氯气不是电解质;③氯气的成分复杂,包含的分子有Cl2、H2O、HClO,离子有H+、Cl-和ClO-及少量的OH-;④氯水会变质为稀盐酸贮存方法:棕色瓶盛装,置于冷暗处;⑤氯气只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l2在水中才产生强氧化剂HClO)联想漂白粉的漂白机理和漂白粉失效原因,引导学生将HClO漂白作用于SO2的漂白作用比较;⑥收集氯气的方法:向上排气法和排饱和食盐水法因大量Cl-离子抑制了Cl2水反应;⑦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这样引导学生思维发散,重点突出,脉络清楚,收到温故知新的良好效果。
3.利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推理思维能力
有了兴趣就有了成功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实验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学生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应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硫酸性质时,我补充演示了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方法:取白砂糖10g研细后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1~2ml水调和,然后注入10~15m198的H2SO4
小心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并列出观察提纲:①反应物颜色状态;②反应现象;③生成物颜色状态。演示后提出问题:①反应过程中有哪些现象?蔗糖由白逐渐变为棕色,最后变为黑色,并像“发酵”那样体积膨胀成疏松多孔状黑色物质。②用于接触容器外壁--放热;③体积为什么膨胀成疏松多孔状?浓H2SO4起脱水作用的同时,将碳氧化成CO2,自身还原成SO2,反应放出的热使H2O蒸发。
总结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又如在演示NH3的喷泉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NH3溶于水呈碱性?NH3可以形成喷泉,什么样的物质能够与NH3一样形成喷泉?以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是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并推断出CO2、SO2等用NaOH溶液吸收也能形成喷泉,通过上面的训练,培养了吸收观察能力,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挖掘隐蔽因素,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中激发引导学生的思维,目的在于使学生动脑善于思考,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消除其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试题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蔽因素,这些隐蔽因素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1、在通常情况下,用气体密度法测定下列气体的式量,所测结果偏高的是 。
A、CO2B、Cl2C、NO2D、H2S。
分析:本题隐蔽着2NO2N2O4这一化学平衡,所以以实际测得的是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结果必然偏高,故正确答案是C。
例2、在50ml 8mol/L的H2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在一定温度下,为减缓反应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Na2CO3固体B、水C、K2SO4溶液D、硫酸铵固体。
分析:本题易漏选C,因只考虑到K2SO4与硫酸,锌均不发生化学反应,而忽视了K2SO4溶液中隐蔽着水。正确答案是B、C。
例3、下列离子组能否大量共存?
Na+、、HCO3-、K+、、AlO2-
分析这一组离子粗看好像能大量共存,但实际上不能共存的,因为AlO2-离子只能存在于强碱溶液中。欲使AlO2-离子存在,溶液中必须有大量OH-,而HCO3-+ OH-= CO32-+ H2O此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培养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且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数形结合,类比联想、归纳、总结和推理等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避开“陷阱”,学会“辩证思维分析”等,使思维能力得到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实现思维创新。
参考文献
一、训练学生会想,激发创新意识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的时候,而不是靠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心理特征,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处理,或设置感性材料引导发现、或引用旧知迁移学习,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进行抽象、概括,思维有据,思维有序。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了思考,在遇到新问题,遭遇到新障碍时,他们才会去想该怎么做,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创新意识也就随着学生观察思考的过程而萌生。
如: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时,出示例题12×3后,让学生观察直观图思考:要求有多少个小方格,可以怎样列式?可能出现的典型答案有: 12+12+12;10+10+10+2+2+2;10×3+2×3;12×3
简要地说说a、b两种算式的列式依据、计算过程、结果后,重点讨论c、d两种算式的列式依据、计算过程、结果。在讨论中相互碰撞、联想,从而得出计算12×3 的思维过程:把12拆成10和2,10×3=30、2×3=6、30+6=36。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的细心观察中充分思考 ,学会想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可以促学生创造性地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训练学生愿说,营造创新氛围
现代教学论认为,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传递知识的无声媒体、启迪智慧的钥匙及陶冶品德的潜在力量,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可爱的,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才能敢想、敢说。充分调动起学生“说”的积极性,既符合儿童的心里特征,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构建新知、发展思维。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小数应用题“整理和复习”时,设计如下开放式的练习: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补充条件后,再列式解答。
甲班有图书900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班有图书多少本?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比较典型的补充条件有:
(1)乙班图书本数是甲班的4/5;
(2)乙班图书本数比甲班少1/5;
(3)是乙班图书本数的4/5;
(4)比乙班图书本数多1/5等
其中一同学补充的答案是:乙班有图书720本,答案一出,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可老师并没有否定他,肯定了他补充整数的思路是对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同学们陆续得出了A.乙班的图书本数比甲班的少180本;B.乙班的图书本数是甲班的3倍;C.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的多2倍等答案。在宽松、和谐中,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沟通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与整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达到了预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训练学生敢疑,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虽说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早已为我们所熟识,但现实的课堂教学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力,学习被演化成“学习回答问题”,于不经意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孰不知,思维自疑问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变“学答为学问”,于无疑处生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侧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长方体形纸盒或立方体纸盒,合作小组,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等获得长方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践中,多数学生将长方体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有学生问:“老师,我从公式中去推导,不用剪开可以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是个长方形,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大家一起动手操作,一起反馈思考,很快领会了长方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的道理。此时,教师再出一些具体运用的习题,学生就轻而易举了。在学生的自行解疑中,既发展了思维,又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更增强了创新意识。
四、训练学生善猜,挖掘创新潜能
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善猜即让学生对于问题作出合理的、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养成对各种实际问题的善于推想、勇于尝试的好习惯。
例如,教学求和:1/2+1/4+1/8+1/16+1/32+1/64+……+1/(n÷2)+1/n=?可联系用线段上的点表示数,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依据上述图形表象,猜想得出:
1/2+1/4=1-1/4=3/4;
1/2+1/4+1/8=1-1/8=7/8;
1/2+1/4+1/8+1/16=1-1/16=15/16;
1/2+1/4+1/8+1/16+1/32=1-1/32=31/32;
……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质疑;训练;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63-01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构件,是获得创见均第一步。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有小疑则有小进,有大疑则有大进。所谓质疑,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敢于独立思考,设疑问难,敢于大胆发言,热烈讨论,敢于追根究底,探索未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注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问质疑是创新意识的标志,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创新过程的萌芽。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创新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智能的最集中表现,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下面笔者就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质疑训练的方法探索如下。
1.例如──要求学生对一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用人、地、事、物、时(过去、现在、未来)的假设发问。
例如:当讲到高一“摩擦力”“重力”等这些内容时,问假如没有摩擦、重力消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2.例举──例举符合某一物理条件或特征的事物或资料。
例如:当讲到“反冲运动及其应用”时,要求列举出我国应用反冲原理制成的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的种类,在日常生活中反冲运动的应用有哪些?你能利用反冲原理自制几种不同类型的简易火箭吗?
3.比较──就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或事物比较其异同。
例如:当我们学过“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内容后进行力学复习时可以拿出几把外形、构造、用途各不相同的菜刀(普通菜刀、剁骨刀和锯齿形刀)让学生根据不同形状(静态)进行力学分析,学生通过观察综合运用力学知识进行解释、分析。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质疑的空间。
4.替代──即用其他材料方法探究、设计演示实验的过程来取代原来演示实验或资料。
例如:讲到“波的产生”出示波动演示,提出演示的目的和要求时,问:波的产生、传播还可用什么简易的材料来替代波动演示器?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时,用两张相同的纸片、一个硬币和一支抽真空的牛顿管分4步设计演示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5.除了──即针对原有的资料、概念、规律和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思维定势寻找不同的方法、答案。
例如,当讲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这节内容时,教师在完成课本中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后,问: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运动?除了可用课本中的频闪照片来分析得出结论外,能否用实验来研究?怎样将课本后面的学生实验作为探究性实验搬上黑板?在学生发表看法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自制教具进行演示。
6.想象──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进行大胆的设想。
例如,在讲到《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这节课的内容时,首先向学生提供20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仅仅是猜想的原子模型。然后让学生对原子内部的构成像科学家们一样提出各种假设、猜想和质疑。最后问:若原子核的复杂结构一旦被人类所掌握,它将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7.组合──即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图片、器材),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建立联想、多渠道检索信息,从中寻找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并组合成文字加以表述。
例如,讲到“万有引力定律”时,提供一名宇航员“漂浮”在外层空间的照片,要求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寻找出此宇航员是否受地球引力作用?该宇航员受力是否平衡等问题。在讲到“全反射”时,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器材(如烧杯、试管、水、光源等)。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索和实践,问:大家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哪些现象?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解释你所看到的物理现象。
8.可能──即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性与前瞻性了解。
例如:在讲到“光的电磁说”向学生介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作用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另一面,即它们对人类环境的污染。问:如果我们不对光污染进行系统的研究,任其发展,可能会带来什么恶果?
9.六W──即利用英文中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哪里)、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
当笔者在进行原子物理教学时,就是利用六W来训练学生的质疑习惯的。例如,当讲到原子是电中性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时,问:(1)是谁发现了电子?(2)哪一年发现的?(3)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了什么?(4)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提出了全新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5)卢瑟福在整个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矛盾?(6)玻尔运用了什么理论解决了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中的困难?(7)卢瑟福理论的缺陷和玻尔理论的局限性在哪里?
关键词:创新思维 情境 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为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作为阅读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朗读究竟对语文教学有哪些作用?由浅入深可以概括成:有效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深刻地体味文章所抒发的鲜明独特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含蓄美和形象美的感染能力。想要达到这些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那需要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把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训练。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在教师巧妙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有效的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即在具有创新的模式下,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激情,使教师和学生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朗读的习惯,也需要教师提供有利的引导,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文字中的乐趣,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1.边表演边演说
边表演边演说,既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和教师所喜闻乐见的,让学生或是教师充当课文中角色,分角色把文章中的各个人物,各种语言,以及各种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2.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意境。我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一文时,则在学生朗读或是教师范读时,配以扣人心弦的旋律,衬托出泉声的美,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
3.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语言也是一样,只有把语言文字投入到实践中,在现实情境中使文字长久地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才能形成慢慢积累的能力。国家新课标中指出“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在教学中,不仅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要注重朗读、默读、语感等感知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感
培根曾说过“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与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是没有积极性,那么教与学就像两个互不相干的过程,从而会导致学生或教师对课文中的文字内涵不深加追究,漫不经心。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加深语感,从而提高朗读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
1.教师融情范读,建立文字的美感
教师融情范读,景随字出,便可以唤起文章中美的形象。如叶圣陶先生的《瀑布》,这首诗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其中贯穿着作者由“听到――远看――近看”中所产生的强烈情感。如“啊!望见了瀑布全身”,山路忽然一转,瀑布猛然出现。这表现出了作者的异常惊喜。读的时候,要猛吸一口气,发出惊呼“啊!”但不加重语气,要突出“喜”,再强调“全身”,表现出作者感叹的意图等。让学生在教师的融情范读中跟随着进入情境,体味着美妙的文字中表现出的美丽事物,增加学生对文章中文字的美感。
2.进行小组竞赛,提升朗读能力
运用分小组或分角色的竞赛形式,一般情况下,只要一听说竞赛,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个个充满激情。为了给本小组争光,学生在踊跃起来朗读的同时,都比较注意语言的连贯性,或是语言的感彩。利用这个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朗读能力,从而在竞争中提升每一个学生以及整班集体的朗读能力。
3.引导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
自我表现意识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体现,又可以渲染周围的气氛。比如,教师可以指名朗读,先指出一些比较大方,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进行朗读,在气氛调动起来后,再让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起来朗读,并不时地加以鼓励和肯定。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推荐。这样,就可使学生有这一种意识;我的朗读还是可以的,因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信任。等到下一次,他们就会更积极地参与朗读训练。由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良性循环。要想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需要在教师巧妙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有效的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的知识,即在具有创新的模式下,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渗透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意思维训练,学生熟悉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步行街呼唤文明》、《“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入渗出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1.引导求异、求新思维
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学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看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2.设立自主自能作文
入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拓展观察思考空间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据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进行语言思维训练,通过“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思想开拓,思维敏捷。有了思维的敏捷性,在处理和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就能够适应迫切的情况来积极地思考,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善于口头表达则是思维敏捷的重要表现。但是现代的学生由于平时只注意书面语言的训练,不重“说”的训练。故而,学生只会“埋头苦干”,久而久之,一说话就紧张,面红耳赤。我们清楚地知道:一个人说话能力强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人。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尤为重要。因而作为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语文课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思维上进行有系统地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此来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二、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的设疑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设问”,可以让学生把那已有的感知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解除疑惑。问题的设置关键在“为什么”,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思路广阔,而且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地探讨,从而达到举一而反三,触类而旁通的功效。
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用于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简单一点的问题有时也可起到训练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当然,教师提问,鼓励学生思考,要放开手脚,激励学生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不满足于书本提供的现成答案,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或认识的差异,学生只是将自己的看法与教材作比较;或以教材的观点,哪怕是一个词一个标点,都可以使学生认识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
三、创设思维情境,推动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思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引导他们进行发散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新思维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四、通过比较,激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思路,让学生在标新立异中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发挥创新潜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内心演算有着“希望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是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适时、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为释疑而主动去探究,启迪创新思维。
六、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这个时展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并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教师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培养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由此可见,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这个时展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并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教师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一般是开拓人类知识、新领域的思维活动,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超越”,在前人和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教学中任何学科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百科之母,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中是举足轻重的,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
1.课堂教学要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产生求知的渴望
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容易产生兴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手段,设计形式多样、手法新颖的教法去激发学生,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而增加兴趣,才能因势得导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我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准备了一张桂林山水图,启发、引导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游客(由学生扮演)介绍美丽的桂林风光,从中感悟桂林山的奇、秀、险,漓江水的清、静、绿的特点,让学生置身于画面中,亲身感受那里人间仙境般的美。
2.在课堂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自由设想和创造性设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自由设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教《女主人与乞丐》一文时,启发学生自由设想:①如果女主人当时看到乞丐可怜,就施舍于他,满足他的乞讨要求的话,那么,乞丐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子?②女主人不但没有施舍,反而让乞丐搬砖,想想看,乞丐起初会是什么心理状态,后来又会怎么想?③成功后的乞丐又会怎样评价女主人?在探究、交流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把握课文主题: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自爱。再如:我教《小鸟与牵牛花》一文时,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设想:“凤仙花和小草没有陪伴生病的小鸟,小鸟生气了。小鸟病好后,再也不理睬凤仙花和小草了。假如你是凤仙花和小草 ,你想怎样向小鸟解释?”这样的活动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跃跃欲试,争先表现,而且想像合理而丰富,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让人感觉到:情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动物、植物之间也存在着情感,它们和人一样,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爱护。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遭受不幸时,我们都要伸出双手,献上一份爱心,那么人与人就会变成更亲密,社会就会变得更和谐,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温馨、更美好。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设想,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3.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体验思维过程
关键词:会计思维;培养;实践;教材
会计学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目前,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实力成倍增长,国内企业现代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会计学,由于其经济基础性、实践可操作性,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专业人才,也日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会计思维,即在提高会计意识的同时,不断的增强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那么,什么是会计思维,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在会计思维的引导下,我们又怎么优化会计专业培养模式。关于这些问题,本文将在以下做出详细的论述。
一、概念辨析
(一)思维
一般而言,思维是主体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的能动性操作的一种活动。思维的主体主要指的是人(哲学观点),电脑虽然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表达,但由于是人为的操纵,所以不能称其为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是信息,包括以存储、采集、传递、提取等方式获得的信息。思维的能动性主要指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某思想或思路下主动做出的。这里的思维活动可以是一种思维、思考方式,也可以是一种实践应用活动。
在哲学中,思维主要有广义说和狭义说两种。具体而言,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通过筛选、分析,从而概括出的一种观念,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外在形式间的联系。狭义的思维通常是专指逻辑思维,这主要是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的。由于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事物比较多。因此,本文采用广义思维说,以便于论述。
关于思维,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客观事务本质与特征的集中反映。比如会计学中的会计概念、会计六要素、会计的基本假设等。二是思维中的概念与现实表达、词语标示可能会有偏差,因此需要我们透过词汇看本质。例如会计学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利润”、“利益”、“税务筹划”、“税务谋划”等。
(二)会计思维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涉及到的一些内容。那么,如果我们将思维与会计学联系到一起时,会计学思维又会包括哪些内容呢。
简而言之,如果套用思维的概念,那么会计思维就是会计专业学生、教师、相关研究者对采集到的有关会计的信息进行主观能动性操作、应用的一种活动。在进行会计思维时,我们主要是以会计语言为媒介的,对会计实践中相关的原则、规则进行批判性的概括与应用。
我们知道,认识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是知识的三个层次,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创新。会计思维的应用也是如此。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学科的同时,增加课堂实验,课外实训,在实践应用中不断的创新,将会计的认识推到更高的层次。
(三)会计思维训练
会计思维训练的内容一般可以包括: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系统思维训练、决策思维训练、分析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思维训练、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思维的培训,思维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引进了思维培训项目。
一般来说,思维培训的步骤是:首先学习思维与物质存在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理解思维一般规律,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是了解思维指向的对象,通过集体方式讨论,提高认识水平;最后是实践应用,一方面是检验思考方式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培养会计思维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相关理论也在“更新换代”,为了跟紧时展的步伐,我们的会计思维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按照会计思维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其思维流程。本文将会计思维具体成逻辑、创新、应用思维。
(一)会计逻辑思维
会计逻辑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怀疑思维(批判思维)与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作者写书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正视这一点,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话,那就尤如“刻舟求剑”,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任何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具有“怀疑思维”,会计学也不例如。再加上会计学的实践应用性比较突出,因此更需要不断质疑,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于供职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全素质能力培养,比如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会计创新思维
国家的发展战略报告中,明确了创新思维,鼓励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怀疑;另一方面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配备相应的设备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培养学生的新思维,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企业都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列表分析等具体会计工作进行思考与创新,以利于创造更有效、更合理的会计工作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探讨
一、引言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三、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一)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二)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四)针对性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兵法上强调迂回,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亦如此。当一个问题在正面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就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下手,冲破思维定视,间接求解,利用正难则反的思维。数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证明题,就可以利用这一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看到逆向思维的功能。
(五)有机地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与发散思维训练,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具有价值,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够单单从集中性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应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陈奇峰.试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0(03).
[2]李晓龙.也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园地,2009.
[3] 陈实.创新思维——数学教育的核心[N];学知报;2011年.
教师培训是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师培训项目日趋增多,但很多培训的效果却是言人人殊,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条件下,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方便地学到很多知识,培训成为既重要又易流于形式的事项。在现实中,很多参与过培训的教师大多都有一种“抱希望而去,带失望而归”的感受。当前,教师培训重点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培训,注重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二是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注重观念更新和教学技能提升。在培训方式上,要么是按学科培训,要么是按岗位培训。
简而言之,教师培训就是进修提高,查漏补缺,检视修复,更新观念。但从实现来看,一些教师培训进入了为“培训”而“培训”的怪圈。其实,这都是当前教育中司空见惯的从“教育”到“教育”的思维定势所导致的,没有把问题放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去拿捏、思考、衡量、破解。笔者认为,教师培训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破解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一方面,培训方式要打破从“教育”到“教育”,从“培训”到“培训”定势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培训破解广大教师长期在教育教学中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学习、工作的最初阶段是有益的、积极的,但随着学习、工作的不断深入,其消极性也就显露出来,成为阻碍学习、工作进步的因素。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被动应付、成效甚微、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思维定势而导致的,同时,这也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学校管理僵化的原因所在。因此,教师培训要打破以往培训的方式方法,把学科与岗位培训为核心的培训课程设置,转变为以思维训练为培训向导的课程设置。即以思维训练作为抓手,打破原先教师培训以学科、岗位分野,知识、能力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把教师培训放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中,构建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教师培训模式,从而破解困扰教师教育教学的思维定势。首先,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社会人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就教师培训中的思维训练性质而言,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思维训练。具体实践中可以不受已有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的束缚,放飞想象,打破已有的条条框框,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进行深度思考。
其意义在于运用这种思维训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无限的想象力,生成无与伦比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它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思维穷尽训练,减少学校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思维的影响,而是置身于问题发生的综合情境之中,将教师从习惯性教育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其次,培训方式上要打破从“教育”到“教育”、从“培训”到“培训”的定势思维,破解培训机构的一维目标。在实施创新思维训练中,要把教师培训放在社会经济、文化和信息发展的整体大背景下,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放在区域、社会、世界中去思考,用教育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培训,即运用规范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来审视教师培训。具体操作中教师培训机构要重视当地教育问题,使得培训有针对性,以问题为导向,打破为“培训”而“培训”的形式化培训。突出“走出去”,充分利用当地培训资源,解决在教师培训中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理想与现实兼顾、理论与实用并济、校内与校外一体的培训模式。最后,通过培训破解教师长期在教育教学中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层面上最重要的目标。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就是与先前比较的一种变化,所以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培训引领受训教师在思想意识、认知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
培训中要达成这一维目标,就得把培训课程设置作为抓手,以当地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重大问题、难点问题、教师教育观念、知识能力更新、教学方式滞后的问题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在培训过程中通过指导———研读教学模式、提问———讨论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质疑———发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亟需什么,就培训教师什么;教师缺什么,就培训什么;当地教育缺什么,就培训什么。从而一扫过去盘踞已久的思维定势的阴霾,使受训教师真正达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发展目的。
作者:马希良
关键词: 二次创业;训练;训练计划;有效途径
我国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需要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合进行,创业教育的基础是课程设置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创业训练计划是创业教育的延续和深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我国旅游行业处于二次创业阶段,旅游经济、旅游市场、旅游企业需要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提出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型计划和创新性项目,推动旅游经济向前发展。我国教育部“十二五”期间的创业教育计划提出: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创业、研究新项目。首先,通过导师指导,让每个学生模拟企业运行,通过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模拟创业企业实践,其次,在导师指导下,将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运行的具有前瞻性的计划,推动市场发展。最后,运用旅游创业项目、技能训练为载体,与社会、企业、学校结合,形成创业心理训练、创业技能训练、专业知识转化训练、团队协作能力训练为一体的训练计划,总之,在不同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创业人才的培养及旅游市场向创新型转变。
一、 我国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旅游行业二次创业需要创意思维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教育培养模式可以激发、鼓励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客观专业知识、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塑造学生的创意思维。这样的创意思维具有创造性,改变了学生原有的传统思维活动,训练主要集中在实训、实践课堂,创新思维训练及创业项目训练,但目前创业项目训练缺乏旅游行业创业培训及相关创业教育比赛,更没有专项基金支持,因此,创业教育与训练仍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二、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结合,须建立在旅游项目建立的创业教育与训练平台基础上,这里的训练主要指创业技能训练。第一,旅游项目是实践教学的载体,与社会、企业是紧密结合,是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教学的平台,通过旅游项目管理、组织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让学生参与实践创作过程,建立全新的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和师资培养模式的标准,并以此为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在旅游创业项目中的创新思维训练认知、判断、组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水平,达到以旅游项目为载体,与社会、企业、学校相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此模式与创业、创新思维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在项目实践工作中,不断根据职位需求工作的积极性。第二,技法在职位工作总推动市场发展的创新性设计理念。这正是旅游行业二次创业的需求,技法通过技能培养训练可以提升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中的创业组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第三,创业意识培训,在实训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组织经营能力等创业组织能力及创业技能,会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师定时进行创业心理教育,在实训课堂中进行创业技能训练。可以学生的创业心理及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此模式可以形成创业管理中,具有专业知识的创业管理能力。以上四方面的训练,是创业教育在旅游行业中,通过旅游项目、技能实践课堂为载体,将社会、企业、学校结合在一起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创业心理、创业精神。推动了旅游经济向创新型转变的可能。
三、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计划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的结合,是社会、企业、学校与创业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紧密结合的产物。其中,创业项目、创业技能的结合,将会形成训练计划,这将更有效地转化学生创新、创业成果。首先,基于中小型企业的训练计划,针对中小型企业经营模式,进行知识、专业、技能的创业训练、创业拓展训练,提高融资、经营、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并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创业训练课程指导及创业拓展训练,培养双师型教师参与培训与指导。其次,进行案例教学,申请学校旅游创业项目,在课程、旅游项目中带领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经营方面的基本常识,为学生提供职业方面的指导,提供学生了解中小企业创业经营方面的优劣势特点学习,并针对案例,教会创业企业根据个体经营发展目标,进行长时间的创业教育课堂培训,允许学生申请相关基金进行旅游项目创业实训。或者申请国家相关基金进行实训。再次,通过拓展训练计划,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勇敢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思维,将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创业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和培养。最后,通过训练计划,有步骤、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师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业经营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创业能力,形成拥有一定行业标准,符合课程设置和实践课程设置符合创业教育需求的创业教育训练教学模式,最终提高创业项目社会认可度,培育出的创业管理人才、创新思维人才的组织能力、融资能力、判断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符合市场需求。
四、 总结
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旦建立,学生创业心理、创业能力的塑造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自信心在创业训练相关课程中得以实现。第一,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挖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第二,通过实践训练塑造学生创业技能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以致用,实现专业知识成果转化为创业成果,第三,通过实践教师的正确引导,解决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认知、观念、品格、能力的塑造。第四,通过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旅游项目及技能实训平台塑造学生创新思维性、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及组织协调能力。总之,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教育与训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实用性较强的创业教育与训练、训练计划的结合的产物。在形成创业教育教学标准和教师培训标准后,根据训练平台和训练计划,进行基金的建立、教学的培训、创业学生的选拔,选择能够进行创业培养的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训练,将会培养出适合目前旅游行业急需的创新创业型高级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宁,创业教育与训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2)。
[2]王晓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特征分析[J],教材教法,2007,(8)。
[3]邓彦斌主编, 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实务全书点子[M], 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4。
[4]吴金秋等,高等教育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5]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
[6]张丽,胡明花,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
[7]罗晨,魏巍,经管专业大学生旅游行业创业与教师辅导[J],企业家天地,2013年第1期。
(一)会计思维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涉及到的一些内容。那么,如果我们将思维与会计学联系到一起时,会计学思维又会包括哪些内容呢。简而言之,如果套用思维的概念,那么会计思维就是会计专业学生、教师、相关研究者对采集到的有关会计的信息进行主观能动性操作、应用的一种活动。在进行会计思维时,我们主要是以会计语言为媒介的,对会计实践中相关的原则、规则进行批判性的概括与应用。我们知道,认识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是知识的三个层次,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创新。会计思维的应用也是如此。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学科的同时,增加课堂实验,课外实训,在实践应用中不断的创新,将会计的认识推到更高的层次。
(二)会计思维训练
会计思维训练的内容一般可以包括: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系统思维训练、决策思维训练、分析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思维训练、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思维的培训,思维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引进了思维培训项目。一般来说,思维培训的步骤是:首先学习思维与物质存在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理解思维一般规律,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是了解思维指向的对象,通过集体方式讨论,提高认识水平;最后是实践应用,一方面是检验思考方式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培养会计思维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相关理论也在“更新换代”,为了跟紧时展的步伐,我们的会计思维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按照会计思维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其思维流程。本文将会计思维具体成逻辑、创新、应用思维。
(一)会计逻辑思维
会计逻辑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怀疑思维(批判思维)与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作者写书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正视这一点,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话,那就尤如“刻舟求剑”,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任何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具有“怀疑思维”,会计学也不例如。再加上会计学的实践应用性比较突出,因此更需要不断质疑,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于供职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全素质能力培养,比如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会计创新思维
国家的发展战略报告中,明确了创新思维,鼓励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怀疑;另一方面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配备相应的设备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培养学生的新思维,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企业都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列表分析等具体会计工作进行思考与创新,以利于创造更有效、更合理的会计工作思路。
(三)会计应用思维
会计应用思维要求大中院校的会计专业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科学研究为突破口,走校企合作道路。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当中,要掌握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巧,接受工商管理、税务筹划、税务申报、定购原材料、财务管理、帐单制作、财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运用excel进行表格制作、分据分析等实际操作业务,具备投资理财的能力,具备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
三、会计学课程中会计思维的培养模式
(一)课堂教学方面
在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课堂教育中,我们应该力争做到:一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二是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当前,以教师授课为主,以课本知识为纲,以基本课程设置为准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重新构建教学模式。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要在关注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以教为主”的书本理念转变成为“以学为主”的人本理念,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要尽可能的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时,以会计基础课程(如《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为主,以会计相关领域课程为辅(如《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等)。此外,大中院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模式范围内,设置具有特色的学科和培养模式,例如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职场心理素质、会计财务技能等课程同时,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
(二)教材内容的时代性
目前,虽然我们极力倡导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获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教材。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与时俱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对会计学中的很多概念进行了修改和重新定位。例如会计基础理论部分的“财务报告目标”,新准则明确了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反映了会计目标中实践与责任、分析与决策的协调统一。针对这一全新的理论,我们的教材中应该加大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怎样做才是履行受托责任、财务分析与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真正懂得什么是会计思维。与此同时,教材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选择时,我们应该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内容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符合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二是选择影响较大且应用性较强的。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作者戴德明)一书,对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金融工具等难度较大的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当然,目前有些学校加大科技投入,组织教师编写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专业教科书,这种方式也未尝不可。
(三)教学实践模式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会计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大学教育中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也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我们认为,教学实践模式有广义说与狭义说之别。广义说认为实践模式包括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方面,而狭义的实践模式只指课外实训。在这我们为了更全面的分析、研究培养模式,故采用实践模式的广义说。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从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个方向做文章了。实践表明,模拟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大有帮助。
(一)会计思维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思维,以及思维涉及到的一些内容。那么,如果我们将思维与会计学联系到一起时,会计学思维又会包括哪些内容呢。简而言之,如果套用思维的概念,那么会计思维就是会计专业学生、教师、相关研究者对采集到的有关会计的信息进行主观能动性操作、应用的一种活动。在进行会计思维时,我们主要是以会计语言为媒介的,对会计实践中相关的原则、规则进行批判性的概括与应用。我们知道,认识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是知识的三个层次,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创新。会计思维的应用也是如此。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在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础学科的同时,增加课堂实验,课外实训,在实践应用中不断的创新,将会计的认识推到更高的层次。
(二)会计思维训练
会计思维训练的内容一般可以包括:创新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系统思维训练、决策思维训练、分析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思维训练、实践技能训练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思维的培训,思维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很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引进了思维培训项目。一般来说,思维培训的步骤是:首先学习思维与物质存在的关系,以及各种思维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理解思维一般规律,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次是了解思维指向的对象,通过集体方式讨论,提高认识水平;最后是实践应用,一方面是检验思考方式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解决问题。
二、培养会计思维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相关理论也在“更新换代”,为了跟紧时展的步伐,我们的会计思维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进。按照会计思维所涉及到的方面,以及其思维流程。本文将会计思维具体成逻辑、创新、应用思维。
(一)会计逻辑思维
会计逻辑思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怀疑思维(批判思维)与整体思维(系统思维)。书本知识反映的是作者写书时的社会发展情况,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正视这一点,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的话,那就尤如“刻舟求剑”,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任何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应该具有“怀疑思维”,会计学也不例如。再加上会计学的实践应用性比较突出,因此更需要不断质疑,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会计学是一门综合性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当然这也是现代企业对于供职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全素质能力培养,比如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会计创新思维
国家的发展战略报告中,明确了创新思维,鼓励创新精神。同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怀疑;另一方面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设置相应的课程,配备相应的设备软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努力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培养学生的新思维,积极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企业都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会计实务中的会计核算、列表分析等具体会计工作进行思考与创新,以利于创造更有效、更合理的会计工作思路。
(三)会计应用思维
会计应用思维要求大中院校的会计专业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科学研究为突破口,走校企合作道路。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当中,要掌握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基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巧,接受工商管理、税务筹划、税务申报、定购原材料、财务管理、帐单制作、财务审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运用excel进行表格制作、分据分析等实际操作业务,具备投资理财的能力,具备社会要求的综合素质,富有创业和创新精神。
三、会计学课程中会计思维的培养模式
(一)课堂教学方面
在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课堂教育中,我们应该力争做到:一是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二是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当前,以教师授课为主,以课本知识为纲,以基本课程设置为准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重新构建教学模式。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要在关注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将“以教为主”的书本理念转变成为“以学为主”的人本理念,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标。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要尽可能的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时,以会计基础课程(如《基础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为主,以会计相关领域课程为辅(如《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分析》等)。此外,大中院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国家规定的教育模式范围内,设置具有特色的学科和培养模式,例如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职场心理素质、会计财务技能等课程同时,还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办学。
(二)教材内容的时代性
目前,虽然我们极力倡导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知识的获取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教材。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与时俱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对会计学中的很多概念进行了修改和重新定位。例如会计基础理论部分的“财务报告目标”,新准则明确了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反映了会计目标中实践与责任、分析与决策的协调统一。针对这一全新的理论,我们的教材中应该加大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怎样做才是履行受托责任、财务分析与经济决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过程中真正懂得什么是会计思维。与此同时,教材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在选择时,我们应该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内容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符合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二是选择影响较大且应用性较强的。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作者戴德明)一书,对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金融工具等难度较大的部分作了详细的论述。当然,目前有些学校加大科技投入,组织教师编写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专业教科书,这种方式也未尝不可。
(三)教学实践模式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会计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大学教育中对于实践课程的重视也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我们认为,教学实践模式有广义说与狭义说之别。广义说认为实践模式包括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方面,而狭义的实践模式只指课外实训。在这我们为了更全面的分析、研究培养模式,故采用实践模式的广义说。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从课堂实验、课外实训两个方向做文章了。实践表明,模拟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大有帮助。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拟的企业财务部,并且按照现代企业的办公形式布置,设置财务经理、融资主管、财务主管、审计主管、融资助理、会计、出纳、审计员等职位,任意挑选一名学生担任上述职务,当然融资助理、会计、出纳、审计员职位可以由多名同学担任,由担任主管职务的同学任命。装备人员配齐后,由教师出题,学生根据所学按部就班的进行会计工作。此外,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公司也应该成为我们模拟的对象。课外实训是培养学生会计思维的另一种方式,比较可取的办法是学校与当地企业积极联系,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顶岗实习,在实践中领悟会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