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范文

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第1篇

【摘要】:社会各界举办大型活动时,考虑到会出现急症和伤情及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对活动期间医疗保障服务工作极为重视。医疗机构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了相关的工作组织方案,人员配置培训方案,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得到了整体提升,也有助于医学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医疗保障工作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爱惜生命已经成为时下人们普遍的追求。考虑到存在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以及活动期间,对出现急症和伤情的患者来说,初期就得到医务人员及时的救治和护理,能为其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社会各界在开展大型活动时,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举办地政府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因此,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可以有效地预防突发重大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死亡率,保障大型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背景

我院所处区域――吴家山台商投资区,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引得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相关企业的大型商业活动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招商引资活动也不断增加。为保障各项活动的圆满举行,在区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自2004年开始,大型活动举办方都会郑重邀请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参入,因此,我院接受此项工作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

而在数次活动中,对突发的急症、昏厥、中暑、心绞痛、高血压、脑血栓、摔伤、骨折、拥挤踩踏等事件,医疗保障服务小组不负众望,进行了及时、有效和妥善的处理,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被社会大众所认知。

为满足社会对医疗保障服务的需要,我院根据大型活动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健全了相关服务工作,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

二、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组成部分

要健立健全医疗保障服务工作,首先要制定工作组织方案,明确医务人员职责、做好医务人员的配置和培训工作。

1、由业务院长领导并任组长,医务处、护理部、急诊科、门诊部、其部门负责人为其成员。当出现急症、伤情和突发事件时,院内人员在业务院长的领导下,各部门负责人要担当起各自职责,同时启动我院急救预案,在医院统一部署下协同合作,投入抢救,形成现场(院前)、院内“接力式”的救护体系。

2、医务人员的配置和培训。要明确医疗保障服务是配合组织方共同将活动举办成功的一项工作,在强调自身职责时还应注意:医疗保障服务工作者不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主办方的工作人员。所以,在人员配置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⑴事件的突发性:急症和伤情的出现不可预知;⑵事件的紧急性:一有呼救应立即投入救治;⑶病种的多样性;⑷急救环境的复杂性和条件的局限性;⑸高标准的身体素质要求:有时医务人员需持续几天的工作或搬运病人,因此需要身体健康,体格健壮;⑹高水平的沟通、协调能力:不仅需与患者有效沟通,还要有效配合主办方的工作。

根据以上工作特点,我院领导小组从门诊部和急诊科中着力挑选精干的医护人员。具体要求包括:⑴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做到沉着、冷静、果断;⑵具有较全面的医疗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⑶体格健壮,吃苦耐劳;⑷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

医护人员培训是医疗保障服务的重要基础,因此,医护人员应每月开展一次培训,力争做到熟练掌握各项急救、医疗、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此外,还应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对重要技术,重要部门的重要人员要进行经常性排练,以确保各个环节的工作得到有效落实,使我院医疗保障服务的整体水平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1、做好责任分工。一个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小组一般由一医、一护、救护车和司机组成,门诊部分管对外医疗工作的主任担任小组负责人。当出现急症和伤情时,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小组与应急援救各方形成合力,投入抢救,对轻度伤病患者作现场治疗,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抢救性处置后,迅速将其转送到医院。此外,小组负责人还负责与主办方的协调、沟通工作及与院内的联系、沟通和汇报工作

2、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小组负责人在大型活动举办前应与举办方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了解活动的性质、特点、场地、规模、人数、时间、气候等情况。再结合以上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来准备药物及器材,及院内所需准备事宜。

3、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急救箱内放置的各类急救药物,并标名分类整齐放入,以便抢救时迅速找到所需药品,提高抢救效率。此外,急救车内也应配齐所需医疗设备,如:氧气筒、心电图、呼吸机、担架、外科急救包、内科急救包、听诊器、血压计、医用耗材等(还可以根据活动需求增设配置)。

4、熟悉场地环境。应在指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迅速与活动举办方相关负责人见面,进行工作对接,熟悉周边环境、方位,选好急救通道及可利用救治的场地,测试好通讯器材,并在指定位置安置急救箱及其他急救器材。如有不利于医疗保障工作开展的情况,应及时与举办方交换意见,排除干扰工作因素,争取医疗保障安全最大化。

5、现场工作处置适宜。在活动现场工作时,医生护士应交换巡视,排查现场存在的隐患并及时纠正,做好预防,减少风险。如需持续几天工作时,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对较轻伤病员治疗后,应做好病情、治疗、护理记录,根据病情发展密切观察,并向活动举办方相关负责人报告患者情况。如出现急重症者或突发事件,应采取全面、适当、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并迅速向医院报告情况,启动急救预案,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准备。

6、活动结束后,做好善后工作。活动结束后,应再次与活动方相关负责人联系,汇报医疗保障服务工作情况,听取评价意见。直至活动相关人员全部离去,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小组才能清理物品撤离。

四、医疗保障服务工作体会

1、大型活动中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大型活动往往会和政府形象、社会稳定相联系,其举办水平具体体现了政府的组织和控制能力。因而大型活动中的出现突发重大事件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性和危害性,所以在大型活动中应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工作极为重要。

2、大型活动中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对完善医疗体系、加强医学学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大型活动中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为急救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为医院服务社会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助于急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展示医务人员良好形象的展示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带动区域医疗机构的整体提升,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医学建设和发展。

第2篇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心、老百姓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也是从中央到省、市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市政府专题召开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把这件事关民生的大事做实做好。刚才,吕市长就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请大家按照吕市长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教体局、剡湖街道作了表态发言,都讲得很好,希望大家一并加以贯彻落实。

下面,我在吕市长讲话的基础上,再强调三点: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是关注民生,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已经成为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重点。政府的主要精力,正逐步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从中央到省,围绕就学、就医、就业、社保、环保、安全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惠民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对我们嵊州来说,下一步既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要及时关注事关民生。今年年初,市政府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和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今年以来,这一目标正在化为一桩桩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如我们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全面开展了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的推进力度,等等。今天部署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这些事关民生的事情,既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也是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其次,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我市正处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经济社会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不稳定因素始终存在。在这种大背景下,更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是,由于这两项保障制度一个是以城镇职工为服务对象,一个是以农民为服务对象,还有相当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被排除在医疗保险之外。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将这部分人纳入到保障范围之内,使他们能够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医疗保障的权利,对于解决当前城镇居民看病难问题,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试点工作,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不遗余力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坚定信心,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前期工作已经开始。今天召开工作会议,就是要在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具体措施和规程。由于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而且又是整个医疗保障制度的最后一环,难度也最大。因此,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顾全大局,克难攻坚,按照市政府文件和这次会议精神,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积极实施,确保工作的圆满完成。

(一)加强宣传发动。医疗保险对城镇居民来说是件新事,大家很期盼,但也有不少人对相关政策还很不熟悉,甚至可能有误解。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意义讲清,把政策讲透,把参保及就医的程序讲明。只有让老百姓充分了解和理解了,才能赢得广泛支持和主动参与,从而保证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资金筹措和管理。做好筹资工作,确保一定的参保率,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此次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试行办法的出台,是经过财政部门和社保部门认真测算,各乡镇、街道要始终把保证参保率、完成筹资任务作为工作的重点,紧抓不放。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实行专户专账,建立“收、管、支”运行机制,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强化监督”,确保参保资金的规范、安全、有序使用。

(三)提高服务效能。这次参保的居民和职工不同,相对分散,管理难度大,而且还有不少是弱势群体。在居民医疗保险的管理上更要强调服务意识,让老百姓感到方便,把好事办好。除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外,还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在居民登记参保、变更信息、政策咨询和就医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引导参保人员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要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强化管理,方便群众。还要充分利用金融系统等社会服务机构资源,开展社会化服务。

三、强化责任,确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现在距离20*年1月1日全面启动实施已不到两个月,时间紧、任务重,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为确保工作圆满成功,必须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是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能否如期实现工作目标,既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又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整体部署,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对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妥善加以解决,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要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劳动保障部门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负责做好制度实施及相关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基金的监管,确保医疗保障资金的及时到位;卫生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为城镇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市级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使广大城镇居民和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和乡镇(街道)、社区组织等有关单位都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通过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形成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3篇

关键词:医疗保障;人口健康;劳动供给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49(2014)04-0014-09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4.04.002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edical Care and Health Status of the Population on the Labor Supply in Megapolis: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City

WANG Jinying1, LI Jingbo1, SHI Beibei1, ZENG Xuchun2

(1. School of Economics,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China;

2. Shenzhen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Research, Shenzhen 518048,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health and health care system on the labor supply of Shenzhen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care system will promote the labor supply, while with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development, it’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level of health care and labor supply, to provent excessive welfare which could level reduce labor supply, and respond to reduction of future labor supply active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reduce the possible financial pressure on possible future caused by labor supply reduction.

Keywords:health care system; population health; labor supply

一、引言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不仅仅需要有足够的资本积累,更重要的是需要持续的劳动供给。因此,劳动力作为最重要的社会经济投入要素,其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与否决定了社会能否稳定、健康发展。在人口规模和结构及其变动趋势既定的条件下,个体向社会提供劳动时间的长短和总体人口劳动参与的水平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个人是否参与劳动以及其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什么因素影响人口的整体劳动参与率?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文献林林总总,其结论不外乎是认为影响因素有年龄[1~2]、性别[3]、婚姻状况[4]、受教育程度[5~6]、人口健康等微观特征[7],工资水平、经济发展状况[8]、城市化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9]。此外,也还有少量研究者探讨了公共政策如教育政策[10]、社会保障制度[11]、税收制度[12~13]、公共卫生政策[14]等对劳动参与和劳动供给的影响。然而,从现有的研究文献看,对于人口健康状况和医疗保障与大城市劳动供给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献较少见诸报刊,特别是从理论到实证的探究这两个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地作用于微观个体的劳动选择、劳动时间以及整体人口劳动参与和劳动供给的途径、机制的研究略显欠缺,探究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保障执行等从福利和收入效应角度对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对于深圳市这样一个特大城市,其经济发展虽有国家优先发展战略指引的政策优惠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与深圳特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不断创新而吸引众多劳动力(特别是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的人才)的流入并充分利用分不开的。随着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的追赶,深圳市对于劳动力和人才的吸引力会逐渐减弱;同时,深圳市外来流入人口居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老龄化必然加速。在人口规模增长减慢的前提上,特别是外来人口增速减缓的背景下,一个特大城市如何获得保证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足够劳动供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深圳市这样一个快速成长并对未来城市发展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特大城市,对公共服务和政策如何调整资源开展研究,对如何利用现有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进行分析,为后来新兴大城市健康和医疗保障制度设计提供借鉴依据,这便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人口健康、医疗保障与劳动供给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

1.微观家庭的劳动决策研究

从微观上讲,劳动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微观主体的劳动供给直接决定了宏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率,因此,对微观主体的劳动供给最大化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力的供给包括现实劳动力资源,也包含了潜在劳动力资源,劳动供给挖掘空间主要集中在潜在劳动力资源上。作为理性经济人,普通劳动者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动力而支配劳动力供给的,但是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劳动供给不单单仅受利益驱使,它是综合多个因素进行优化配置的结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①个人劳动决策的性别差异。由于生理特征及其社会分工、婚姻和孩子抚养等多种因素的差异,男女在劳动供给行为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就业过程中女性普遍受到性别歧视的影响[15],导致就业性别差异不断增大[16~18]。②不同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和市场参与的影响,主要通过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年赡养比等指标的变化来体现;布鲁姆(Bloom)和威廉姆森(Williamson)认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使得“人均劳动时间投入”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19]。③人力资本对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研究。健康状况是反映个人人力资本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健康状况越好,则越有利于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20];反之亦然。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受教育水平对参与劳动力市场有正向的影响,并且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劳动者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程度也会提高[21]。

2.宏观因素的影响研究

从宏观上看,所谓的劳动供给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或时间点上),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所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广义的劳动供给是建立在狭义劳动力供给的基础之上的,其供给量取决于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的经济决策分析。影响整个社会或某个空间区域劳动力供给的因素还取决于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城乡结构、人口迁移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等因素。①社会保障对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伯克豪塞尔(Burkhauser)和特纳(Turner)利用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社会保障收入对主要年龄的男性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发现有社会保障比没有社会保障时每周的工作时间多2~3小时[22]。莫菲特(Moffitt)利用1955~198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社会保障对25~34、35~44、45~64、 65岁以上组的劳动供给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保障收入对劳动参与率存在负效应[23]。学者们研究中对社会保障减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结论几乎是一致的。②公共卫生服务对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布鲁姆和坎宁(Canning)总结了健康作用于经济繁荣的四条途径:第一,身体健康的人微观劳动供给更多并且生理和认知上更强壮,从而更具生产力;第二,身体健康的人预期寿命更长,更倾向于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增加劳动供给效率;第三,更长的寿命会引致在工作期间更多的储蓄,为经济提供更多的投资,一个健康状况良好的劳动力还可以增加外国资本投资;第四,死亡率的降低也减少了一国对新生儿的需求,使人口增长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而这一人口群体是经济增长与人均收入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24]。③工资变动对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除性别、年龄、教育等个人特征的影响外,劳动力市场状况也成为个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因素。

3.待检验命题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目的在于以深圳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人口健康和医疗保障对于劳动参与的作用途径和机制;揭示深圳市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决策和劳动力的劳动时间长短取舍的决定因素,阐明人口健康、医疗保障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为此,本文的待检验假设(命题)如下。

命题1:健康改善促进个体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因此,医疗保障在促进人口健康的情况下有利于劳动供给。

命题2:医疗保障对劳动者具有收入效应,在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劳动供给会随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当医疗保障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替代效应,劳动供给的增速会减缓。

命题3:高水平的医疗保障以及低比例的缴费人口会造成医疗保障账户的收支不平衡,适度的医疗保障水平,在保障人口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劳动供给。

为了对上述命题给予实证检验,本文将分别采用量表分析、主成分分析、Logistic回归方法,对以上命题予以验证。

Logistic模型公式为:

本文研究的微观数据是来源于深圳市2012年“深圳常住人口就医调查”抽样调查数据。该调查除了诸如性别、年龄、教育、工作情况和户籍等个人基本情况外,还涉及人口健康、医疗保障、劳动供给等相关指标,具体包括个人身体健康状况自评,就医意愿、医疗保险参加情况以及工作时间等。该抽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来自深圳市9个区的居民(总计1613户家庭,4466人,其中男性2301名,女性2165名)作为研究对象,就深圳市居民人口健康、医疗保障与劳动供给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访问。

2.样本描述

本文选取了深圳市9个区的1613户家庭作为调查对象,以龙岗区、宝安区最多,分别占总样本的26.6%、22.6%(见表1)。深圳市受访家庭以3人户为主,占38.3%,同时,60.8%的受访家庭户来自于省外,深圳市本地家庭仅占19.0%。受访户主参加综合医疗保险及劳务工医疗保险的分别占36.0%和17.7%。调查涉及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大概占76.6%,老年人最少。从受访人群受教育程度来看,受访人群以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主,将近半数(49.4%),低学历者(小学及以下)为少数。

3.量表分析

(1)深圳市人口健康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很好,仅有0.12%的居民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很不好。不同年龄组遇到健康问题有不同的反应(见表2),25~59岁之间的大部分居民会选择立即就医,而15~24岁及60岁以上居民大部分去药店买药解决,且22.9%的65岁以上老人会拖着不积极就医。由此可见,作为创造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25~59岁组青壮年,遇到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时往往会及时就医,以更健康的身体素质去追求更高的收入。女性较之男性而言,住院意愿更为明显,且最近三年住过院的比率为9.02%,而男性住过院的比例达到5.11%。结合个人健康状况自评指标及最近三年住院情况两项指标,居民整体身体状况良好,但男性与女性略有差异。

(2)深圳市居民医疗保障以及居民对医疗机构的认识状况。

深圳市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具有参保人群大,保险层次多,缴费率低,待遇高的特点。这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参保意愿,实际调查中71.2%的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这其中84.8%的参保人参加了深圳市医疗保险。根据调查显示,在居民对各医疗机构看法的研究中,发现居民对市级医院、区级医院、街道医院和社康中心的满意程度均达到50%以上,70%以上居民对私人医院及个人诊所的态度不清楚。居民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也呈相同的趋势。看病收费太高依然是限制居民选择性就医的主要因素,87.6%的居民认为收费太高,77.4%的居民认为看病手续繁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就医的主动性。

居民遇到健康问题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有一定的偏好差异(见表3),小病发生时,44.6%的居民首选去药店,32.4%的居民选择社康中心;大病发生时,超过半数(65.5%)的居民选择公立医院就医,仅有小部分的人群选择其他就医方式;与此同时,住院、急诊、普通门诊及特诊发生时,居民同样首选公立医院。值得注意的是,去厂里就诊及个体诊所并不受居民的青睐,整体而言,公立医院是普通市民遇到健康问题就医的首选,深圳特色医疗机构――社康中心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有病能医”成为可能。同时,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居民遇到健康问题以后的反应。加入医疗保障以后,大大提高了患病就医的主动性,患病立即就医的比例达到75.6%,而没有加入医疗保障时,患病立即就医的比例仅为24.4%。

(3)深圳市居民劳动供给情况。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当工资率维持在低水平时(如工资率在13.33元/小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月收入由2800元增长到4000元),工作时间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此时闲暇成本增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时间而从事工作以获取收入,即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增加;而当工资率在高水平的情况下(如在33.33元/小时高工资率的情况下,当月收入由8000元涨到10000元),劳动者宁愿放弃高工资而追求闲暇,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劳动供给减少。在被调查的样本中,48.6%的居民一天工作8小时,为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不会因工资收入增加的吸引而放弃闲暇,延长劳动时间。而就闲暇时间选择来看,呈偏左态分布,即劳动者月休息时间偏少,34.9%的劳动者选择休息8天。

参与市场劳动的群体中,已婚女性仅占31.9%,少于未婚女性,而已婚男性劳动参与率远远大于未婚男性,比例为1∶2.60,显示了婚姻状况对男女劳动者市场劳动时间投入的影响差异。调查中的已婚家庭成员之间的收入及工作情况可以验证道格拉斯-有泽法则,即丈夫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妻子本人的市场工资率越高,其劳动参与率越高。同时,男性和女性对劳动供给反应存在明显差异,这缘于两者在时间分配上存在的差异。女性除了用于社会劳动时间和闲暇之外,还要留部分时间做家务,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解释了女性劳动供给反应的乏力。

四、健康、医疗保障对微观劳动供给影响的定量分析

1.人口健康、医疗保障与劳动供给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揭示大样本、多变量数据或样本之间内在关系的一种方法,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降低空间维数,以获得最主要的信息。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以得出数据的主成分(即特征向量)与它们的权值。

通过交叉表相关性检验,选取相关性较高的指标做主成分分析,选定以下变量,设x1:最近三年内是否住过院;x2:健康状况自评;x3:个人负担费用满意程度;x4:住院意愿;x5:住院时间;x6:就医及时性;x7:最近一个月休息的天数;x8:最近一个月是否带病工作;x9:最近一个月是否因病请假。把上述数据用于主成分分析,可知KMO=0.672,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同时sig.=0.000

根据表4可以看出,f1对变量 x7、x8、x9的因子负荷较大,f2对变量 x3、x4、x5、x6的因子负荷较大,f3对变量x1、x2的因子负荷较大。x7、x8、x9与第一个因子高度相关,这些指标主要概括了人口健康水平,因此以f1作为评价人口健康的综合因素具有代表性,这里命名f1为人口健康因子;x3、x4、x5、x6与第二个因子高度相关,这些指标主要涵盖了医疗保障的主要评价,因此以f2作为评价医疗保障的综合因素具有代表性,命名f2为医疗保障因子;x1、x2与第三个因子高度相关,这两个指标主要概括了劳动供给的变化情况,因此以f3作为评价劳动供给的综合因素具有代表性,命名f3为劳动供给因子。

为了明确各个因子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程度,利用主成分提取法的因子分析来做进一步的探讨。将各变量进行正交旋转以后,以x7(即最近一个月休息天数)作为评价劳动供给的变量,各因子与变量关系如下:

x7=0.332f1-0.017f2-0.012f3(1)

将x8(最近一个月是否带病工作)作为评价劳动供给的变量,通过因子分析各因子对变量的影响如下:

x8=0.356f1-0.009f2+0.005f3(2)

将x9(最近一个月是否因病请假)作为评价劳动供给的变量,因子分析的结果为:

x9=0.356f1-0.009f2+0.006f3(3)

通过上述变量的解释程度,选取最近一个月休息天数作为劳动供给的指标更佳,对于这个反向指标所构建的模型,因子对模型整体的解释能力都很强。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人口健康因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程度更大些,且呈正向的影响,而医疗保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虽然相对小很多,但是已经呈现负向的影响。如此则验证了命题1、2,即健康改善促进个体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因此医疗保障在促进人口健康情况下有利于劳动供给。医疗保障对劳动者具有收入效应,在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劳动供给会随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医疗保障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替代效应,劳动供给的增速会减缓。因此,有效提高劳动的供给,可以在人口健康因素方面寻求突破点,就人口健康的影响因子而言,应加大身体与心理健康两方面积极的作用,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加强,能有效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劳动产出,更大程度地提高劳动供给效率;对于医疗保障方面而言,不宜采取过度保障,因为医疗保障对劳动供给的影响虽很显著,却为负向影响,当医疗保障水平过高时,只会增加劳动成本,而不能很好地增加劳动供给。高水平的医疗保障以及低比例的缴费人口会造成医疗保障账户的收支不平衡,适度的医疗保障水平,在保障人口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劳动供给。将医疗保障水平维持在适度的范围之内,这样既能吸引劳动力的投入,又能降低劳动成本,实现劳动的最优化产出。

2.人口健康、医疗保障与劳动供给二元Logistic模型

综合人口健康与医疗保障的作用探讨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为了研究各影响因素对劳动参与的作用,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来研究调查中影响劳动参与的不同因素,以“是否有工作”作为因变量来拟合Logistic模型,其中参照项为有工作,模型表示劳动者不参与工作的概率的对数值,拟合模型见表5。

模型的sig.=0.00

加入人口健康因素影响之后,人口基本要素对于劳动参与情况的影响并无太大变化。而健康状况越好,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概率越高。健康改善促进个体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因而医疗保障在促进人口健康情况下有利于劳动供给。随着居民追求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增加,劳动者将身体健康放到了首要的位置,当劳动者身体状况恶化时,劳动者会及时对身体恶化做出反应,选择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参与工作的概率。

最后将医疗保障因素加入模型,明显可以看出,受教育状况与婚姻状况对劳动参与的影响加大,医疗保障因素的加入更加强化了人口素质的重要性,只有劳动参与者认识到在工作参与过程中医疗保障的重要性,才能更加深刻地发挥医疗保障促进劳动参与行为的作用。是否有医疗保险成为参与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医疗保障制度的存在能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一旦受到疾病的困扰,能及时获得基本的治疗和护理。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就业条件下,医疗保险可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居民对于不同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不同程度地影响劳动参与情况,市级医院及个体诊所信任度越高,劳动参与概率就越大,而其他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并不显著影响劳动参与。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现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参与到了劳动者保障过程中,这恰恰就为未来医疗改革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五、主要结论

1.完善医疗保障供给,提高人口健康状况

在不考虑人口健康因素的前提下,医疗保障并不会显著影响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在考虑人口健康因素后,定量分析显示,适度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参与行为。无论加入医疗保障与否,男性较之于女性而言,更容易对健康状况恶化作出回应,同时男性参与工作的概率高于女性。人口健康状态的变化会直观地表现在劳动力供给意愿方面,身体健康可以提高劳动者工作出勤率,降低因病请假的概率,减少由于伤病而损失的工作时间从而增加劳动生产时间。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85-02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各高校的招生规模正在有序扩大。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这个群体又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他们是建设国家的未来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力资源。所以,大学生的健康与否不仅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有着不可预期的影响。2008年10月,国家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规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范畴,覆盖所有大学生,以期减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使困扰高校多年的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将得到解决。虽然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障改革已有雏形,但具体的方案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并完善,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若干问题分析

1.高校对基本医疗保险和风险意识教育的宣传不够。虽然大学生的参保率高,但通过我们调查,学生对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相关规定及实施方法的了解也不多,很多学生仅限于知道自己通过学校组织参加了医疗保险,缴纳了保费,因而导致许多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意愿不高,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不高。

2.保险制度的原则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一部分,强制性原则是社会保险的重要原则之一。然而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采用自愿原则,这无疑是矛盾的。关于政策的落实方面,社会保障部要求“在校大学生必须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体系,同时这项工作又必须坚持自愿原则”。这些矛盾都不利于政策的真正落实。中国大部分大学生在经济上对家庭存在严重依赖。因此,在医保政策的推行上采用自愿的原则很难有较好的执行力。二是不重复购买保险的原则与重复购买保险行为之间的矛盾。基本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围,为了避免道德风险,一般不得重复购买。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重复购买保险的行为。例如:来自农村的同学有一部分已经在家乡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而这一部分同学在同一保险年度内又被要求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些重复购买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保险不重复购买的基本原则,且重复投保并不能使学生同时享受双重保险,反而加重了学生和政府的经济负担。

3.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问题。不少新入学的学生已经在生源地购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是新农合,进入新学校后可能又会被要求参加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就面临着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寒暑假和专业实习等原因,常会在多地居住、停留,发生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地域不再局限于学校所在地。此外,大学生毕业后在及时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医疗保险的转接;如果未能及时找到工作,是否能继续在高校所在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是否回到生源地参加当地的基本医疗保险;怎样做好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的延续,这些都是尚待完善解决的问题。

4.筹资笼统化,缺乏灵活性。政府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大学生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各大高校具体也以此为实施的准则。我们在实地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大学生对于这些细则存在不满。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缴费标准单一性,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灵活性较差;二是相当一部分家庭极度贫困的大学生并没有得到更好的保障,没有政策上的照顾,这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处于经济原因考虑,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但他们恰恰是最需要保障的人群,这样便会产生“逆选择”。由此可见这样的单一性缴费标准,并不能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缴费标准和细则的制定仍需要改进。

5.医疗保障范围有限。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只有三到四年,并且大多数大学生身体健康,很少患病,大学生的就医类型一般以门诊为主。然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于这类比较普通的小病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或报销很少,就实际而言,门诊费用对于大学生这一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来说还是比较高的。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应该扩大保障范围,充分考虑大学生就医类型的特殊性,做到大病与小病兼顾,减轻学生医疗就诊的经济负担。另外,现行城镇攻保对于重大疾病的保障能力有限。当大学生遭遇重大疾病时,个人一般要负担40%~50%的医疗费用[1],再考虑到很多检查项目和药品不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因此患重大疾病的大学生往往要担负更多的医疗费用。除此之外,目前大学中存在的15%~20%的贫困生[2],这部分大学生经济、健康状况都较差,遭遇重大疾病的风险更大。因此,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样统一的筹资水平和医疗费用偿付比例,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种种特殊情况,在贫困学生遇到重大疾患时,捐款仍旧会成为唯一途径。

二、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建议

第5篇

医疗保险工作经验交流会经过会议代表近两天的努力,主要会议议程已经顺利完成,根据会议安排,我做一个简单小结。

这次会议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医疗保险工作部署和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管医疗(生育)保险的厅局长、处长和经办机构的负责同志共1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福建厦门等15个省市做了大会经验交流,分别从城乡统筹、门诊统筹、地级统筹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工作等方面介绍了经验。在城乡统筹方面,广东、江苏、福建厦门等探索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一些地方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某、杭州等城市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险管理体制的统一。在地级统筹方面,许多城市按照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基金统一,管理统一的要求,实行了地级统筹。有的城市采取了基金统一管理和调剂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调动区县积极性。门诊统筹方面,探索的城市普遍坚持低水平起步,根据当地实际合理确定待遇水平,如青岛规定报销从30%起步;厦门市设立了的起付线。在就医管理上,坚持充分利用社区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广东一些地方采取了按服务人数定额付费的办法。在居民参保经办方面,各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加大扩面力度,如海口市充分利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层次落实责任;某市与教育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由学校代收医疗保险费。各地普遍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和信息系统建设。如湖南省采取全省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集中开发的方式,避免了重复建设。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对于各地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座谈,XX副部长主持了厅局长组的讨论,大家互相交流了各地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经验,共同分析了医疗保险工作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于下一步的医疗、生育保险工作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刚才,XX副部长做了重要讲话。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达到了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工作任务的预期目的。下面,我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XX副部长讲话精神

XX副部长的讲话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客观总结了上半年医疗、生育保险工作取得的成绩,透彻分析了医疗保险工作的形势,明确了今后三年医疗保险工作的主要任务,布置了今年四季度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对干部队伍的要求。整篇讲话总结客观,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要求明确,是近期关于医疗、生育保险工作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学习贯彻XX副部长讲话,我个人体会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深刻认识当前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形势和任务。XX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不论是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医疗保障事业都已经进入了向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2008-2010年将是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着力完成四项主要任务:一是扩大医疗保障覆盖面,参保率要达到90%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2000万大学生纳入居民医保;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多种措施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二是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的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和60%以上;逐步推开门诊统筹,支付率达到30%以上。)三是做好政策之间的衔接,解决人员流动、身份转变等的医疗保险关系接续等问题。四是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地级统筹。探索整合管理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和发展社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等。

(二)落实三项重点工作。XX部长在讲话中,对第四季度要落实的三项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亿人,为明年全面推开打好基础;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年底前全部纳入医保范围,打破“封闭运行”的壁垒;落实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要求,规范医疗保险委托管理。这三项工作都是国务院都已做过部署,要提高对这三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XX部长讲话要求抓出成效,按时完成任务。

(三)积极探索三个统筹。城乡统筹、门诊统筹、地级统筹等是涉及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大问题。城乡统筹主要解决当前医疗保险体系统筹规划,制度间的衔接问题;门诊统筹是提高保障水平,扩大受益面的关键;地级统筹有助于提高医疗保险基金支撑能力,实现更大范围共济。XX副部长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探索门诊统筹、地级统筹、城乡统筹等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指明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各地要按照XX部长的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向,加大探索力度,使三个统筹逐步在全国推开。

(四)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在管理理念方面,要树立服务至上的思想,以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来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基础建设方面,要强化信息系统和技术标准系统建设,为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管理的精细化提供技术支撑。在经办管理制度方面,加强内控制度,用严密的体系管业务流程,确保医疗保险基金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管理能力方面,要提高分析能力,对相关制度运行作出评估,及时调整政策措施。同时要提高应急能力,妥善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证信息安全和人员安全。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基本医疗保障新的历史阶段,XX副部长对医疗保险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深谋远虑,勤于思考,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勇于

创新,以改革的意识、改革的精神,推动医疗保险工作的深入发展;要求真务实,一丝不苟、锲而不舍地抓落实,把中央和国务院的科学决策更好更快地变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福利;要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推动工作的合理;要清正廉洁,培养医疗保险干部队伍的浩然正气,博然大气,沛然清气。

大家回去以后,要尽快将会议精神向厅党组和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组织劳动保障部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认真学副部长讲话精神。要根据部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当地实际,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做好今年四季度工作,同时,及早谋划明年和今后3年的工作。

三、及早谋划明年工作

今年已经到第四季度,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要按照XX副部长讲话的要求,着眼于2010年的目标任务,统筹规划好2009年的工作。2009年将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年,也是实现2010年目标的关键一年。在研究明年工作的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统筹考虑城乡医疗保险工作。一要强化基本医疗保障的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明确各项基本保险制度的定位,着手研究衔接的办法。二是加快建立统一的医疗服务标准,努力实现城乡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定点范围、信息网络系统编码和接口、业务经办流程和规范、统计报表以及财务会计制度的逐步统一。三是整合管理资源,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统一管理。一些省市政府有意向将新农合移交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对于是否接收,各地观点不尽一致,我个人认为,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角度,从事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统一管理是方向,但接收后的困难也要向领导反映,争取政府在经办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谋划如何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一是测算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的人数,特别是研究制度的人叉问题,如新农合以家庭为单位参保,很多农民工既参加了新农合和职工医保;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鼓励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可以参加居民医保,但参加居民医保的人群数量要有预测。二是明确扩面的重点和难点,在2009年优先解决。如居民医保、历史遗留问题、灵活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参保等。

(三)充分考虑改革推进的难度。一是压力加大,要有预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各地要根据平时工作经验,提前梳理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如异地就医、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问题。二是处理好提高待遇与基金风险关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明确提出要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要明显减轻,同时推进门诊统筹,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任何一项待遇标准的调整前都必须要详细的论证和测算,不能凭一时的热情,盲目提高待遇。要充分认识待遇提高后福利的刚性和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要真正做到低水平起步,逐步发展。三是统筹协调难度大。如解决地方性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的同时,也要同步研究地方政策性和依法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还要研究困难企业和困难人员参保问题,要对各类情况心中有数,工作有预案,才能把好事办好,保持社会稳定。四是经办能力不足,各地普遍存在长期超负荷工作问题,达到参保人数翻一番的目标,工作量可能成倍增加。对此,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四)配合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特别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要积极跟进: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涉及到门诊统筹的建立和推进,我们要利用这一机会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的标准和办法。二是基本药物制度,涉及药品生产、采购、定价、配送、使用等一系列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如何使用基本药物、参保人员如何获得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如何与基本药物制度衔接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三是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这项改革十分复杂,目前医疗保险的经费支出主要支付给公立医院。对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每一步都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代表患者的利益,提出我们的要求,促进公立医院改革向节约资源,提供良好服务的方向前进。

同志们,2008、2009都是完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之年,相信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共同努力,医疗、生育保险的各项任务一定能够顺利完成。

第6篇

近日,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开展了“最受员工欢迎的福利调查”,根据员工对各项福利的喜爱程度排名,“最受员工欢迎的福利TOP10”最终出炉。

员工对现有各类福利的关注度,虽未表现出太大的年龄差异,但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趋势特点:35岁以前,员工最关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35岁开始,员工会更加重视医疗健康福利;伴随年龄增长,投资储蓄意识会不断增强(各类福利重要性随年龄变化趋势,详见表1)。

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福利

最受员工热捧

从调查结果来看,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福利毫无悬念地最受员工热捧,认为社会福利最重要的员工比例达到61.5%。医疗保障福利紧随其后,表明员工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除此以外,员工对其他福利的关注度依次为:补贴型福利、职业发展型福利、投资储蓄型福利和员工生活福利 (员工对各类福利关注度的打分排序情况,详见表2) 。

新型医疗保障和特色补贴备受员工期待

多数企业主要通过提供“年度体检”“补充医疗保障”和“人身意外保障”三类福利来满足员工基本医疗需求。然而,基于对健康的重视,员工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福利内容,而对新型医疗保障福利更加青睐,比如:仅有6%的企业提供的“牙齿医疗保障”福利,却得到了66%的员工喜爱。

调查显示,员工在希望自己获得充分健康保障的同时,对“配偶医疗保障”和“子女医疗保障”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这说明员工在越来越关注个人健康的同时,也希望家人能享受更多新型医疗保障福利。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员工医疗保障投入,同时也可采用“定期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满足员工需求,以便更好地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爱。

目前,“餐饮补助”“交通补助”“房屋采暖”“防暑降温补助”在企业中的实践相对普遍,普及率均超过30%。但是,当日益高涨的房价逐渐成为白领们普遍的“后顾之忧”时,76%的员工认为最重要的补贴型福利内容是“住房补贴”。

职业发展规划成为保留人才的重要福利

调查发现,员工对职业发展福利的关注与喜爱程度普遍很高,但企业对相关福利的普及率不高,供需差距明显。

培训是企业培养内部人才的必要手段,对于员工来说,也是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培训一直被员工所重视,高达68%的员工希望得到培训。但调查显示,仅有35%的员工表示公司为自己提供了各类培训,供需相差33个百分点。可见企业在人才使用和招募的同时应注重对内部人才的培养,成熟的培训体系是吸引和保留核心人才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为员工提供到国外工作的机会成为员工职业发展方面最受欢迎的项目,不过只有10%的员工曾经有过这样的机会。调查结果显示,“晋升机会”“岗位轮换”和“学历教育”等其他形式的福利内容供需差距更大,均超过50个百分点。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公司应该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晋升计划,这样有助于提升士气和保持企业的活力。有条件的企业如果能够为员工提供到国外工作的机会将会大大提升公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投资储蓄型福利是员工

长远生活保障的新亮点

随着形形的投资储蓄型福利应运而生,“企业年金”“股票期权”已让职场中人不再感到陌生。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年金”与“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已经逐渐被许多企业认同,但能享受到这两项福利的员工仅有11%,这些员工大部分来自500人以上的大型外资企业。其次,能享受到“人寿保险”“股票期权”“子女教育储存型保险”的员工比例分别为9%、5%和1%。相比之下,员工对各项福利表现出了强烈的期待,需求程度均超过60%,供需差距最大为6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投资储蓄型福利只在部分企业中开始推行,但整体实践并不广泛。随着年龄的增长,员工的投资储蓄意识不断增强,对于企业年金、商业补充养老保险及子女教育储蓄型保险的喜爱程度也普遍提高,反映出员工对生活保障的长远考虑。

因此,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适当加大相关投入。一些福利制度比较完善的公司已开始为员工提供子女教育储蓄型保险,帮助部分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使员工更专注于工作。

员工最期待弹性工作

在员工生活福利方面,“年休假”是员工目前享受率最高的项目,普及率达到88%,其余福利项目普及率较低,均未超过25%。

而从员工需求上看,“弹性工作时间”是员工的最爱,比例高达65%;表示喜爱“俱乐部活动”“员工互惠平台”的员工也都超过了60%,而表示自己享受到此两项福利的员工比例分别只有19%和9%。

从对弹性工作的强烈要求,到对“工作与生活相平衡”的极度渴望,这些都充分表明,员工希望通过一些娱乐活动释放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因此,有条件的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考虑弹性工作时间,推出一系列的员工生活福利等都将会有效减缓员工压力,从细节上体现对员工的关怀,从而增加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FESCO供稿)

第7篇

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作为一名欠发达县的县人大代表,通过对有些乡镇干部(垂直部门即工资不在乡镇发放的同志例外)的座谈调查,发现他们除了经济待遇低、工作艰苦外,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险很不到位。原因如下。

1、财政体制造成。自从1994年财政分灶吃饭后,乡镇的财力就开始紧张,尤其税费改革后,乡镇的财力捉襟见肘,加上干部体制的漏洞,乡镇人员急剧增加,有的甚至工资都发放不上,不要说发展了,就连起码的养老金都难以交纳。财力的不足是乡镇干部职工不能纳入医疗保险的的根本原因。

2、人员复杂有关。现在乡镇机关上班的同志中有三种编制。一是行政编,二是事业编,三是企业编。由于乡镇卫生院的上统,医院职工的工资和保障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了,但是事业编中的大头-教师的数量却是如此庞大,这一块占乡镇事业编人员的80%左右。企业编的人员应该在企业领取工资,但是,随着改革的进行,乡镇企业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部分工人又必须上班,加上地的人,必须安置,还有关系户,等等,总之,为了稳定,统统让这些人进入机关,又是一个大头。还有离休和退休的同志又是一块。人员数量多,编制关系复杂,乡镇不敢也不愿意去多思考这些问题,怕顾了这部分,得罪了那部分,怕烧香引出鬼。

3、乡镇之间的关系平衡。不同的乡镇,不同的财力,但都同属于欠发达县,没有哪一个乡镇愿意去当第一,既要出钱,又把兄弟乡镇之间的关系得罪,而且上面又没有硬性要求。

4、乡镇干部的任劳任怨的性格使然。很多乡镇干部,尤其是老同志,手里都有一大把药费单子,都有一段疼。乡镇干部虽然是“三苦”干部(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但是他们默默奉献,讲大局,讲风格。小病抗一抗就过去了,大病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去找领导,即使找了领导,也决不会提报销药费的事,只能是借钱,这个钱到时候,还要从工资里扣除,或者及时还上的。因为他们知道,乡镇是没有医疗保险的,他们体谅乡镇的难处。但是他们对参加医保的是心情非常迫切的。尤其是在受到病魔折磨的时候,尤其是在面前高额的医疗费的时候。

但是,乡镇干部职工纳入医疗保险既是医疗保险改革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乡镇干部职工的迫切愿望,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关系到改善干部职工生活、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尤其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连弱势群体的农民也从2006年开始享受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今天,而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默默奉献的乡镇干部职工却无能力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致使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得不到医疗保障,这将极不利于社会稳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把他们尽快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让他们不再流汗又流泪,应该到了时候了。

二、几条建议

1、加强医疗保障的立法,不断完善现有医保制度

由于我县的医疗保障制度刚刚起步,医疗保障方面的立法工作还跟不上实际运转状况的需要。建议县人大尽快制定和实施《医疗保障法》等有关规定(或督促政府去制定和实施),使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具有强制性,以保证筹集资金方式的有效性。有权对不参保、不按规定缴费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给予制裁和处罚。要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发放社会化机制,真正使医疗保险走上法制化轨道。使我县的医疗保险不仅做到广覆盖,而且要做到高水平。

2、思路明确,建立基本制度框架

根据乡镇财力的实际,乡镇的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实行县级统筹。县级财力实行转移支付,力求使全县医疗保险水平基本平衡。考虑全面启动运行初期,基础工作薄弱,管理功能不够完善等因素,县级和镇级的医保金先分块统筹运作,也就是说在乡镇干部工资如此低,乡级财力如此差的情况下,个人:县:乡镇三者的交纳比例是2:4:2。条件成熟后乡镇的比例逐步扩大到位。二是建立相对完善的医保体系。使所有参保患者都可以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三是用政策和机制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遏制浪费,统筹基金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确保医疗费用的均衡支付,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3、其他建议版权所有

第8篇

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作为一名欠发达县的县人大代表,通过对有些乡镇干部(垂直部门即工资不在乡镇发放的同志例外)的座谈调查,发现他们除了经济待遇低、工作艰苦外,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险很不到位。原因如下。

1、财政体制造成。自从1994年财政分灶吃饭后,乡镇的财力就开始紧张,尤其税费改革后,乡镇的财力捉襟见肘,加上干部体制的漏洞,乡镇人员急剧增加,有的甚至工资都发放不上,不要说发展了,就连起码的养老金都难以交纳。财力的不足是乡镇干部职工不能纳入医疗保险的的根本原因。

2、人员复杂有关。现在乡镇机关上班的同志中有三种编制。一是行政编,二是事业编,三是企业编。由于乡镇卫生院的上统,医院职工的工资和保障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了,但是事业编中的大头-教师的数量却是如此庞大,这一块占乡镇事业编人员的80%左右。企业编的人员应该在企业领取工资,但是,随着改革的进行,乡镇企业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部分工人又必须上班,加上地的人,必须安置,还有关系户,等等,总之,为了稳定,统统让这些人进入机关,又是一个大头。还有离休和退休的同志又是一块。人员数量多,编制关系复杂,乡镇不敢也不愿意去多思考这些问题,怕顾了这部分,得罪了那部分,怕烧香引出鬼。

3、乡镇之间的关系平衡。不同的乡镇,不同的财力,但都同属于欠发达县,没有哪一个乡镇愿意去当第一,既要出钱,又把兄弟乡镇之间的关系得罪,而且上面又没有硬性要求。

4、乡镇干部的任劳任怨的性格使然。很多乡镇干部,尤其是老同志,手里都有一大把药费单子,都有一段疼。乡镇干部虽然是“三苦”干部(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但是他们默默奉献,讲大局,讲风格。小病抗一抗就过去了,大病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去找领导,即使找了领导,也决不会提报销药费的事,只能是借钱,这个钱到时候,还要从工资里扣除,或者及时还上的。因为他们知道,乡镇是没有医疗保险的,他们体谅乡镇的难处。但是他们对参加医保的是心情非常迫切的。尤其是在受到病魔折磨的时候,尤其是在面前高额的医疗费的时候。

但是,乡镇干部职工纳入医疗保险既是医疗保险改革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乡镇干部职工的迫切愿望,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关系到改善干部职工生活、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尤其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连弱势群体的农民也从2006年开始享受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今天,而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默默奉献的乡镇干部职工却无能力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致使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得不到医疗保障,这将极不利于社会稳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把他们尽快纳入医疗保险的范围,让他们不再流汗又流泪,应该到了时候了。

二、几条建议

1、加强医疗保障的立法,不断完善现有医保制度

由于我县的医疗保障制度刚刚起步,医疗保障方面的立法工作还跟不上实际运转状况的需要。建议县人大尽快制定和实施《医疗保障法》等有关规定(或督促政府去制定和实施),使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具有强制性,以保证筹集资金方式的有效性。有权对不参保、不按规定缴费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给予制裁和处罚。要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发放社会化机制,真正使医疗保险走上法制化轨道。使我县的医疗保险不仅做到广覆盖,而且要做到高水平。

2、思路明确,建立基本制度框架

根据乡镇财力的实际,乡镇的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实行县级统筹。县级财力实行转移支付,力求使全县医疗保险水平基本平衡。考虑全面启动运行初期,基础工作薄弱,管理功能不够完善等因素,县级和镇级的医保金先分块统筹运作,也就是说在乡镇干部工资如此低,乡级财力如此差的情况下,个人:县:乡镇三者的交纳比例是2:4:2。条件成熟后乡镇的比例逐步扩大到位。二是建立相对完善的医保体系。使所有参保患者都可以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三是用政策和机制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遏制浪费,统筹基金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确保医疗费用的均衡支付,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

3、其他建议版权所有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主动扛起责任担当,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救治防治放在第一位,全力确保全县医疗保障各项特殊报销政策落实落细。

二、工作目标

加大保障力度,做到“两个确保”。落实好确诊患者的医疗保障待遇和要求,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医保经办机构要提升经办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到特事特办。

三、工作措施

(一)在疫情期间,对确诊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使用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的),原医保基金不予支付部分临时纳入基金支付范围(按甲类执行)。

(二)在城乡居民今年缴费期结束前(2月29日前),凡属我县参保登记的城乡居民,无论是否已缴纳个人年度医保费,均享有医保待遇。对于确诊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承担部分暂由医疗机构垫付,再由医疗机构向卫健局、财政局申请结算补助资金,及时支付患者费用,打消患者就医顾虑。

(三)对于确诊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异地就医患者,无需办理转诊转院或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先救治出院后直接结算,按参保地同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执行,减少患者流动带来的传染风险,无法直接结算的,可回参保地经办机构申请报销。

(四)对收治患者较多的医疗机构,可预付部分资金,减轻医院垫付压力。及时调整有关医疗机构的总额预算指标,对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医疗费用单列预算。

(五)在疫情期间,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对患者必需的药品及医用耗材可不受省药械采购服务平台网上采购限制,可采取线下采购方式自行采购,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六)医保经办机构要提升经办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到病毒感染的肺炎医保经办事项马上办、简化办、特事特办,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经办管理服务。

四、相关要求

(一)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意义,做到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

第10篇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数十日,各界人士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反馈的意见来看,大家对征求意见稿的满意度较低,许多人士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总体来看,这次征求意见稿对宏观政策方面的原则性问题阐述较多,具体执行措施层面上的问题涉及较少,医改执行力度以及如何执行仍然困扰着大家。

怎么做是个问题

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历时两年左右的时间才姗姗而来,虽然在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但在整体宏观思路上进行修改的可能性不大,只会在具体配套措施的执行层面上有所变动。

医改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明确了政府在医改中的主导地位和资金上的投入,但考虑到中国国情,广覆盖的医疗保障面临着低水平的保障,首先是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就医问题,至于民众更高的医药保障需求就只能借助各种商业医疗保险和自身负担。因此,在医药行业销售链中,中低端市场的药品需求格局会受到极大影响。

在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中,方案的思想是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二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优化医院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等等。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将在本次医改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医药品的销售将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医院的临床推广工作将重心下移,尤其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为主的处方药的销售终端将下移。新医改方案针对医生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几乎没有,因此,针对医疗机构药品销售的主要模式将不会改变,只是重心下移。

医改所倡导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等全国人民。医疗保障体系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药品的市场需求和份额,为药品市场销售的不断扩容奠定了基础。同时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药资源重新合理分配也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带来新的契机。 【谈机遇】

新医改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对药品销售的营销工作影响主要在于:一、营销工作终端下移是发展趋势;二、低水平的医疗保障对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中高端医疗药品服务影响不大;三、低端市场所需求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等普药销售的市场份额将会迅速放大,市场竞争格局将会更加激烈。

工业和商业公司:

抓住核心 抢占基层

针对医药工业企业,尤其是以生产处方药为主的制药企业,其生产的药品首先必须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的药品报销目录。至于本次医改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目前医改征求意见稿中只有筛选原则和使用指导,没有具体内容和措施。

抓住核心目录

有人认为,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限定在500~800种之间,国家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全部或按一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这类药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受限,市场推广力度因费用问题而受到限制,如果能够获得国家强制性使用也会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个人认为,这些药品的执行力度和到位程度值得怀疑,而目前收入水平较其他大型医疗机构相对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面对就医患者不断增长,用药量不断增大,基层医生“久旱逢雨露”的机会来到了,但能否真正完整执行下去是个问题。

因此,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能否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核心问题,其一在于能否顺利进入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报销目录,其二在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能否强制性按计划经济的模式实现销售量的突破,其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是否需要经历再一次的降价洗礼,医疗机构能否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和基本药物的用药比例要求。如果没有以上关键因素的明确指导,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统一制定和将难以执行到位。

面对中高端人群使用的药品若能在不降价的前提下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当然是好事,毕竟多了一条产品增量的途径,但若价格降得太厉害,进与不进都没有多大区别,只要能依然抓住几个核心医疗保障的报销目录,销售影响不会太大。

制药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所生产的药品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医改带来的医疗保障体系资金多分一杯羹。

抢占基层资源

制药企业的药品销售,尤其是处方药销售,营销工作下移是医改将带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医改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和倾斜,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份额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目前许多企业重点工作的大型医院今后将是我们学术推广的重点,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教育和培训指导的作用,而基层医疗机构将是临床推广工作的重点。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与大医院之间的差距决定了营销工作在下移过程中,模式必须有所调整,半学术推广将会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主要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第三终端营销工作将会把县级医院纳入营销管理的范畴之中,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指导和培训作用决定了其在未来营销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新医改方案中,药品销售份额的最大受益者是基层医疗机构。获得各医疗机构(包括数量众多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格将是医药商业公司市场竞争的关键点,当这些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格不是被惟一一家医药商业公司独占时,医药商业公司的竞争格局开始展开。这时,医药商业公司市场开发和销售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医药商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在于:1.终端市场的开发和维护能力;2.配送和网络建设能力;3.销售人员终端市场的服务能力;4.市场开发和销售的资金实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医药商业公司要注重销售部门人员配置和能力建设,以及配送能力和范围的发展。

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

多元化,基层化

本次医改方案最不得利的就是医药零售企业。基层医疗机构大力发展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患者的回归,直接影响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零售药店要在本次医改中扭转劣势,除了加强零售药店药品销售便利的优势外,还应该增强零售药店对顾客购药的药学专业服务功能和其他促销活动的氛围吸引,不断提升药店的品牌美誉度和信任度。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也会促使零售药店经营的品类进行符合医改后市场需求的调整,更加符合“大健康”的经营理念,加快零售药店多元化经营的步伐。

第11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医疗保障;二元体制;社会公平;政策建议

一、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基本概念界定

(一)统筹城乡

统筹城乡在我国应该说是一种崭新的理念,这一理念至少包括统一筹划、平等对待和共同发展几个涵义。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指的是逐步消除一直以来存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看成是整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统筹策划、综合考虑;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以农村促进城市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城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筹解决,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城乡界线,实现共同繁荣。

(二)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保障社会的整体公平和人们的应享权利,即不论贫富,保证所有公民平等地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

医疗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公平性、社会性、共济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保护和提高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保障制度通过收入再分配和为公民提供保障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社会冲突,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统筹城乡医疗保障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是指,从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整体上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进行筹划和制度安排,将它们看做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消除城市和农村在享受医疗保障方面的不公平现象,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医疗保障体制,使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社会,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能平等地享受保障,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概括来讲,在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是责任主体,对象是城乡全体居民,手段是体制和机制创新,目标是全体社会成员均等享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障,最终实现医疗保障的城乡统筹发展。

二、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相关理论

(一)福利经济学理论

福利经济学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影响非常大。福利包括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社会福利中能够直接或间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即经济福利。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提出了国民收入极大化和收入均等化两个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主张通过国民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再分配两种方式来增加社会福利。国民收入总量越大、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经济福利就越大,因此,要想更好的增加社会福利,不仅应提高国民收入总量,更要逐步增强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性。

(二)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包括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又包括垄断性公共产品和优效产品。供水、供电系统等属于前一种,基础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属于后一种。在准公共产品中,垄断性公共物品一般在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的前提下,可由私人企业来提供。而优效产品则需要由政府来提供,是无论人们的收入水平高低都应该得到的。同时优效产品还具有正外部性,对于它的提供可以使政府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疗保障产品即属于优效产品,无论人们的收入水平如何都应该有权利消费或者得到,并且当达到一定数量后,消费者人数的增加会减少全体消费者的效用,具有明显的拥挤性。

(三)公平公正理论

社会公平涉及诸多领域,是一个跨界概念,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罗尔斯是社会公平理论的集大成者。罗尔斯在他的著作《正义论》中提到: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两个原则。首先,人们应当在资源方面平等一一平等原则。一般来说,资源指的是外在物质资源,比如收入或财富。而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所指的资源,是社会可以为个体提供的基本有用品,主要包括自由、权利、机会、收入和财富。其次,在个体的基本有用品得到满足和保障的前提下,允许收入或财富的不平等分配一一差异原则。但对差异原则的要求是,这种不平等必须有益于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贫穷者和弱势群体。基本医疗保障,作为一种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利的公共品,也属于罗尔斯所提出的基本有用品的范畴。

(四)城乡发展观理论

美国伟大的城市规划理论家和杰出的作家刘易斯・芒福德在他的名著《城市发展史》中,把城市社区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区域。他认为,所谓区域,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是既定的;而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单元则部分体现了人类深思熟虑的意愿。这里所说的区域也可称为人文区域,它是地理要素、经济要素和文化要素的综合体。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城市都存在着深层次的人文差异。自然的影响愈是多样化,城市的整体特性就愈复杂、愈有个性。这是避免人们长期形成的过分简单化趋向的一种永久的保证。他提出,为保护人居系统中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城乡之间一定要关联发展,并指出其重要性。

三、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议

(一)推进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消除二元差异

第一,要加快城市化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二,对农村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加快包括生态环境、水利建设等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第三,要从各城市实际承受能力出发,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建设。

(二)整合相关管理机构,实现统一管理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作支撑,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成本的降低。目前,整合、重组医疗保障相关管理机构,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和优化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依据医疗保险职能的对口管理原则,应把各个医疗保险制度统一到一个机构,分列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理顺各部门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这样,社会保障部门不仅能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培养出高效高水平的工作队伍,还能够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社会保障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三)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

政府在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工作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应责无旁贷地在财政上加以支持。不仅应在总量上继续加大对城乡卫生费用的投入,而且应向基础薄弱的农村倾斜,加大农村财政的拨款、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农村公共卫生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具体来说,首先,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硬件建设,对乡镇卫生院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使其既具有村卫生室的快捷方便,又具有县医院的可靠技术。同时,乡镇卫生院也要根据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来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村级卫生机构的建设,对村卫生室的基本医疗设备购置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其次,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软件建设。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机制、灵活的实践训练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在职在岗培训,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健全和落实其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四)增加财政补贴,稳定筹资机制

我国现行的筹资水平是逐年提高的,但筹资机制还不够规范,有很强的随意性,因此,探索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筹资机制势在必行。有学者提出参合农民可以按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来缴纳保费,而参保居民则可以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保费,同时,各级财政也根据居民医疗费用开支增长的一定比例来补贴,这种提法较为科学合理,值得参考。

(五)完善工作机制,实现信息衔接

完善工作机制需要集中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完善医疗保障监理,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约束机制;通过谈判、协商,制约医疗消费不合理增长,有效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探索医疗保险谈判机制。实现信息衔接指的是通过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衔接,以及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提高统筹层次,减少异地就医人数,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续接,使参保人员在身份发生变化时或者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流动时医保关系“可转移、可衔接”。异地就医机制的完善还需要医疗保障电子系统的技术支持,因此要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应该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医疗保障电子系统,使各地医保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等服务能够实行全国计算机联网管理,使劳动者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金转移和续存,逐步解决参保人员跨省以及跨市异地就医结算问题。此外,还要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发挥医疗保险“团购”的优势,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

(六)加强监管力度,降低城乡居民就医成本

首先要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对骗保等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严惩不怠。医疗保险基金是整个医疗保险制度的根本,因此必须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完善管理机制,并加强对经办机构及人员的监管,对医疗保险管理人员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考核,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加大对骗保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其犯错误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杜绝此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其次要加强对医药价格的监管力度,努力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在目前我国医疗、药品市场尚不规范的情况下,各地价格、卫生主管部门要下大力气规范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质量监管机制,强化患者对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使医疗服务产品的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其价值,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对患者利益的损害。

(七)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促进农民工自由流动

2009年新一轮医改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提出: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保。当务之急,应逐步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以解决因农民工在城乡和地区流动性大而导致的医疗保险关系难以续接的问题,促进农民工自由流动。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的,由原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其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到新参保地,个人账户余额一并划入其个人账户。其次,在制度设计上要以大病统筹为主,做好大病风险的防范,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需考虑农民工的年龄结构特点,把覆盖范围扩展到门诊服务,设置较低起付线。另外,还应加快国家级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为农民工群体跨省就医即时结报创造良好的技术平台支撑。

(八)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加快城乡统筹法制化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的立法,是完善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要加快推进医疗保障法制化建设,建立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法律手段,规定医疗保险缴费标准、报销比例、基金监管等。就我国现阶段来讲,应当制定一部统一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法》应当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围绕城乡统筹的基本理念,针对农村的特点做出特别的规定。在《社会保障法》基础上可以再制定子法,包括一些相关的单行法规,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区分立法。

参考文献

[1]邓大松,刘昌平.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张再生,赵丽华.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经验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9(8)

[4]仇雨临,翟绍果.城乡医疗保障的统筹发展研究、理论、实证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1(4)

[5]仇雨临,龚文君.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全民医保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10)

[6]王翔.对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的建议和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1(10)

[7]张鹏.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1(5)

[8]车莲鸿.试论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统筹发展路径[J].卫生软科学,2009.23(5).

[9]宋振,马跃申.关于我国医保城乡统筹以及制度衔接的探讨[J].天津社会保险,2012(5)

[10]王东进.关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城乡统筹[J].中国医疗保险,2010(2)

[11]周国训.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作者简介

第12篇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全民参保计划

国家医疗保障局2020年8月《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基本医保参保率在微观层面上有所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属于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实际上,目前我国仅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仍然有不少群体,例如:流动人口、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等并未参加医疗保险。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进常态,随之也带来了医疗保险方面的问题,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形成全民覆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医疗保险参保的现状出发,研究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参保中的问题,找到导致部分人群不加入医疗保险的原因,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的现状

从宏观来看,我国已基本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然而从微观层面来看,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仍有提升的空间。第一是职工的参保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虽然职工参保是强制参保,但可能是平台经济等新兴经济迅速发展而形成的新业态的就业人员和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弹性随意、工作不唯一等其他原因,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参保困境。第二是居民医保实行自愿参保政策,导致有病参保无病退保的现象。全球范围内疫情的爆发,让更多的居民意识到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参保意识也不断加强。但仍然还有部分群体依然存在“不得病,医疗保险费用就白交了”这样错误的认知,造成了部分群体的逆向选择和风险道德。第三是由于属地管理和户籍限制等客观因素,许多城市流动人口陷入被户籍地和流入的同时遗忘的困境。可见从多数人参保到全民参保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的主要问题

2.1流动人口参保率低

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多、流动性大,他们可能既被户籍地遗漏和又被流入地忽视,容易出现漏保、断保的问题。流动人口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流动,户籍地的追踪就更为困难;并且流入地还可能不重视甚至不承认流动人口的参保,使得流动人口陷入被户籍地和流入地遗忘的境地[1]。因政府部门缺乏大数据支撑和城镇人口的准确信息,使得政府部门在动员流动人口参保的工作上稍微有些不足。最终导致政府部门无法精准动员参保,出现大量流动人口漏保的情况。并且,自愿参保制度也使得部分单位监管不到的流动人口群体参保率不高,尽管职工医保具有强制性,但许多流动人口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收入而放弃参保。可见流动人口所面临的社会风险较大、人口情况复杂,是全民参保的攻坚区域。

2.2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产生逆向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许多投保人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利益,而忽略自身身体状况,因此在自愿纳保的居民中,身体健康的人参保意愿比较被动,身体状况不好的,则参保意愿比较主动。同时,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对个人的长期稳定参保的激励不足,也会导致居民无病退保。这种有病参保无病退保的现象,是国家实现全面参保需要解决的问题。道德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参保人和医疗机构认为医疗费用可以国家报销,进而大量使用昂贵的医疗费用,国家财政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医疗支出,加重了社会负担。部分群体仍然存在政策盲点,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的出现,阻碍了我国全面参保的进程。

2.3公平性的欠缺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以及达到95%以上,整体覆盖率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高不意味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较高。我国目前城乡分割的格局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变,这导致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和户籍差异,从而使得我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无法保障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我国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还比较低,多数处于县市级统筹,由于不同统筹区域的经济和财政收入水平不同,待遇差距也比较大。同时,在医疗保险服务公平性低的地区,其提供的医疗保险服务质量相差较大。医疗机构成为独立的经济核算机构,具有独立的经营意识和利益主体,医疗卫生产品和服务成了私人消费品。近年来医疗费用的增长,更加重了基本医疗保险的不公平性。不同地区或不同收入群体所享受到的医疗保险服务具有巨大的参差,进而提高了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2.4部分基层机构存在督导力度不足和权责不一致问题

国家医保局作为政府的独立部门,自成立以来,在医疗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等方面进步非常快。但作为一个新部门,组织体系尚待完善,基层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社保费征管纳入税务系统后,医保系统和税务系统在医保费征管方面还存在权责不对等的情况,尤其是税务部门接管医保费征缴后,对居民医保费的征收管理处于“被动收缴”状态,在督导扩面等工作中,与企业征税相比,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基本医疗保险的全民参保对象是我国全体公民。面对城乡居民,动员力度较大的是乡镇街道等基层政府组织,需要依托县区政府加大对乡镇街道的督导开展工作。政府部门可将相关工作纳入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中,以加强基层单位对医疗保险全民参保工作的重视,实现全民精确参保,杜绝“漏保”“有病参保,无病退保”“无处可保”等现象的产生。

3实现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的策略建议

3.1明确财政职能,鼓励社会资本

政府需进一步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中的职责范围,优化财政结构和合理调整公民纳税补贴比例,因为财政补贴不可能全方位补贴,而是有限的。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明确自身财政职能的同时,大力发展民营资本以及其他社会资本的投入。在具体工作要做的是:一是深入研究各大医院的经营模式,进行相应的资金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二是加大卫生事业的建设,并建立相应的监管管理制度。国家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同时,通过对医疗机构使用医保基金的强力监管,可以有效保障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减少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发生,增强居民对医疗保险的信任度。三是对社会资本进行再分配,鼓励社会资本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健康问题解决了,经济才会更加健康发展。总之,各方面的筹资主体都要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中央财政应该做到领头羊的作用带动社会其他资本参与到卫生事业的建设中来,优化我国医疗保险的筹资结构。避免因筹资机制不完善而出现的退保问题,应建立起可持续的筹资结构。

3.2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全民参保力度

首先,政府可建立相应的城镇居民数据库,实现各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攻克流动人口群体漏保难题。在医保费用征管方面,医保部门和税务部门应理顺居民参保缴费中的权责,取消一个部门登记一个部门缴费的繁琐参保缴费程序。医保部门可直接将税务征缴信息共享为参保登记信息,实现医疗保险征缴职能的彻底划转。将权责统一到一个部门后,医保费的征管力度会有效加大。第二,加强医疗保险的长期参保激励机制。在加大刚性约束的情况下,同时加大长期缴费居民待遇提高的幅度,给予居民自主长期参保的正向引导。例如:增大断保的机会成本,对中断缴费的居民适当降低医保待遇;还可增加补交成本,设置一定短期限内的待遇恢复期。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还可根据当地经济情况,设立一定的激励措施,以培养居民的自主参保缴费的习惯和意识。第三,加强政府的考核力度。在全民参保的工作中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县区级政府,以加强基层各级政府部门对全民参保的工作力度。同时,加强政府考核力度,将全民参保纳入县区政府民生工作核心绩效考核的指标,对全民参保工作进行加压。

3.3加强医疗保险公平性

从目前看来,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参保工作的核心是改变医保的统筹结构,由多轨制转变为并轨制,实现医疗保障一体化。政府执行并轨制之后,中国公民身份将作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准入标准,不存在地域的差距而带来的医疗保障的缺失公平性,不同地区享受相同的基本医疗待遇。在这基础之上,公民应“按缴费获益”的原则,享受基本医疗保险。这样一个多层次、全面化、平等化的医疗保障结构,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促进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全民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从而提高全国的医疗保险的参保率。由多元化到为一体化的并轨战略,有利于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一致化,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中国的整个大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改革大框架下坚定不移地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13篇

平均住院日是一个评价医院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比较硬性的综合指标。目前,平均住院日较长已经成为大型综合医院经营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对影响大型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有利于医院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平均住院日,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最终达到医院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分析

(一)医院管理工作的影响

医院管理一直是中国公立医院的软肋,目前大多数医院都还是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绩效管理等不够规范、科学、高效与细化。主要原因:(1)很多医院还做不到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医院对各病区、医技科室的接诊能力和具体应该配备多少台设备,配备多少名工作人员,配备多少间手术室,手术如何安排,一个月总共需要做多少台手术等等,都缺乏科学、精细化的规划、测算与安排,医院领导无法准确把握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导致有的科室资源过剩,有的科室资源短缺;(2)很多医院绩效管理落实不到位,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有的医院甚至没有将平均住院日纳入医疗质量考核指标;(3)激励机制不够,医生工资基本固定,缩短平均住院日意味着要多收治病人,工作量大大增加,但是对医生来说通常只是增加部分奖金,往往这部分增长的收入对大多数已经处于高强度高风险工作状态的医生来说并没有太多吸引力;(4)信息管理系统不够科学、高效,职能管理部门工作效率不高,后勤保障不力,影响临床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医技辅助科室工作的影响

目前,预约、等待检查和等待检查、检验结果时间过长导致病人平均住院日延长是大型综合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型医院的医技检查项目一般都需要预约,而且等待检查的时间不等,一般3~5天,也有超过1周的,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主要原因:(1)医院投入不足,辅助检查、检验设备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2)设备老化或保养不当,故障较多,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3)医技工作人员不足,尽管已超负荷工作但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4)预约、候检查、发放检查报告单等过程中人工处理环节多,检查科室信息处理不及时;(5)检验、检查科室与病区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不能有效解决。

(三)病区诊疗工作的影响

由于病区的诊疗工作流程不够科学、便捷、高效或者流程运行不畅,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导致平均住院日延长。主要原因:(1)住院病人多,医生人力资源不足,工作压力过大;(2)临床医生对病床工作效率的认识不全面,不少医生还没有真正理解缩短平均住院日的重要性;(3)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不高,诊疗规范、医疗核心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如病人人院第一天未能将全部的常规检验、检查项目开出,上级医师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查房等;(4)需请其他学科会诊的病人等待会诊时问过长;(5)择期手术病人因手术室手术台、消毒器械、麻醉人员不足导致等待手术时间过长;(6)需转科治疗的病人因转入病区无空床而无法及时转出。超级秘书网

(四)病区护理工作的影响

病区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不高同样影响病区平均住院日。主要原因:(1)住院病人太多,护士人力不足,工作压力过大;(2)护士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医嘱不及时,导致病人的各种检查、治疗不能及时完成;(3)护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病人出现并发症;(4)病人痊愈后未能及时办理出院手续等。

第1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医疗保险前言:随着高职院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难度不断提升,学生、学生家长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学校在处理各种纠纷、安全问题、突发事件上所面临的运行风险越来越高,因此,学校需要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风险评估、强化预警防控机制。学生的医疗保险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就诊治疗的重要保障,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纠纷,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笔者根据在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保险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谈谈几点高职院校医保工作的看法。

1.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医疗保险的现实意义。

1.1维护学校稳定

由于政府对学校教育缴费的不足,加之教育风险的较大的同时(比如,笔者单位在2009年,一名学生由于心肌梗塞不幸去世,该案件学校花费不低于15万元,对维护广大在校大学生利益、解除学校后顾之忧、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减轻了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让学生能安心在学校学习

因为现在医疗费用昂贵,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宽裕。比如:笔者单位2009级一名来自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但是不幸患上癌症,由于该学生思想乐观,情绪较好,该学生在休学在华西治疗1年,该学生幸运地治愈疾病,从而重返校园,完成了学业。这些只是工作中遇到的部分案例。因此,学生参加学生医疗保险,对学校、对家庭以及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高职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分析

2.1学生对参加医疗保险意识薄弱,理解不够深刻

因为保险政策并不能实行强制措施,而是由学生自愿参加保险,导致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医疗保险;或是以参投了商业保险为由不愿意参加医疗保险;甚至有极少数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身体很好等等原因不愿意参加医疗保险,根本没有意识到保险是帮助当事人在意外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手段,这为日后的患病者和学校保险工作者带来了诸多麻烦。

2.2家庭经济因素

部分家长带自己孩子到学校报到时,自己觉得交了很多费用,又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好,觉得能省就省,后来很多问题往往就出现这类学生身上,比如笔者本单位10级XXX学生,学校要求他参加医疗保险,辅导员也专门强调参加医疗保险的重要性,但是该学生就是不参加医疗,结果学校刚刚把所以学生医疗保险手续办理完毕,该学生马上就来找学校,他参加医疗保险,原因是他就在这期间突发疾病。最后学校管理保险工作的老师到社保局作了不少工作,才跟他办理医疗保险手续,这种案例给自己利益带来较大风险,给学校工作开展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2.3用药和报销程序比较复杂

医疗保险虽然给学生看病减轻一定的负担,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都愿意到级别较高医院去看病,甚至有些病情必须要到技术较高的医院看病(因为技术和医疗条件都较好),但是自费药太多(医疗费用很高,报销比例较低)、报销程序复杂以及医疗服务不到位,故学生对医疗保险的满意度并不高。

2.4高职院校校医条件较差

高职院校的医务条件以及诊断学生病情技术有待提高,就笔者本单位医务室来说,学生很基本的病情(比如:扭伤、重感冒等等)校医院都不能处理,要么是没有药物,要么是把握病情。故很多情况都直接把学生送往市区医院,这些都给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带来负担。

3.做好大学生保险工作的对策。

3.1加强对学生保险意识开导

首先,学校做保险知识宣传,帮组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其次,请保险专家给学生作专题演讲,让学生对医疗保险的重要性理解透彻。再次,辅导员(班主任)对个别学生做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真正难处。

3.2学校要科学选择保险公司和保险险种

目前社会上有众多的保险公司,保险形式也多种多样。首先,学校要选择诚信度高、服务到位的保险公司,有利于学校保险工作的开展,增加学生对保险的满意度。其次,选择好保险险种是关系到学校以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学生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险种应选择尽量规避学校风险、保障学生利益的险种(比如:基本医疗保险、学校应该买校方责任险、无责任险、学生意外险等等)。

3.3认真做好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管理工作

虽然学生参加保险是学校统一收取保险费,再把钱交到社保局。但是有很多工作环节(比如:收费、学生信息录入以及统计等等),这些工作环节虽然简单,但是需要认真仔细,笔者本单位由于财务处不收保险,直接由管理部门收费,每年都有出错的地方(收费和学生人数不一致,导致收费老师自己贴钱),另外学生信息录入也容易出错,导致学校的学生信息迟迟不能交到社保局参加医疗保险。

3.4学校管理人员认真做好理赔工作

做好医疗保险赔付的宣传工作,主要宣传报销程序和报销手续以及学校制定的学生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和保险公司理赔的制度(通过展板、宣传栏、海报以及辅导员进行宣传),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办理学生保险理赔的程序以及理赔时学生必备的(如病历本、证明、医药发票、出院诊断书等)相关资料,避免学生因情况不明来回跑路,给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学校应该对一些较大和较难的理赔,给予全力支持和帮助,以至于保障学生最大利益。

4.结束语

高职学院学生保险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每个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和学校稳定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从事学生保险管理工作的人员,要充分认识其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负责,同时更需要在现实工作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为对学生服务的本领,最大限度地去保障学校和广大学生的利益。(作者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参考文献:

[1]魏新民.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4,(12)

[2]陈丽娟.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6,(5)

[3]覃艳华等.医疗保险大学生住院费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5,(12)

第15篇

【关键词】大学生医疗保险;城镇医疗保险;问题;建议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我国人才的储备军。随着环境的恶化,大学生发生疾病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医医疗费成为了一大难题,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大学生的就医问题成为保障。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

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首先,弥补了国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缺陷。其次,在校大学生均可参保,参保范围涵盖省内各类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科研院所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及非在职研究生,这一规定凸显了教育的公平。在学生个人缴费的基础上,根据高校隶属关系,分别由中央、省和所在市财政按规定的标准实行分类补助。

但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都不甚了解,蚌埠市大学城有90.36%的大学生参加了大学生医疗保险,其中80.32%学生觉得有必要参加保险;对于参加保险的高校生只有10.61%认为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2.91%不清楚有没有提高;只有2.69%的学生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很满意,有19.58%的学生不满意;75%的大学生不清楚医疗保险所包含的项目。在学校宣传方面,58.42%的学校根本没有向在校大学生如何使用保险就医、报销;对于商业保险只有1.65%的学生非常了解,18.68%初步了解,2.20%大部分了解,77.47%完全不了解。对于如何报销、报销的上线和报销的程序等问题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二、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保险指导。在调查中,只有少数大学生对医疗保险有一些了解,而大多数大学生对医疗保险制度根本不了解。因为大学生在入校时学校只是单方面的收费,在政策方面宣传和指引的力度不够,只有5.26%的学校很详细的向学生介绍过如何使用保险就医、报销等问题,又由于只有1.65%的学生很了解商业医疗保险,从而导致大学生参保的积极性不高,也不愿意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二)参保意识淡薄。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会出现问题,所以不愿意参保。另一方面,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着弊端,报销制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校医院只是一些常见的药可以报销 一旦发生大病有些药将不在保险范围之内,寒暑假和休学的学生在校外有疾病的也只能在回到学校时才能报销,在那期间自己垫付,这对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且对一些重大疾病由于报销费用低还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

(三)大学生在毕业到找工作这段时间医疗保障不完善。在学生找到工作之前,既没有城镇医疗保险,也不能参加新农村医疗保险,这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的不到保障。

三、国外和国内一些地区的先进经验

(一)德国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德国分为法定参保和自愿参保,德国从法律上规定高校学生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否则不能注册。参保后,投保者的医药费由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和医院直接担负。

(二)新加坡强制储蓄。新加坡主要通过强制性储蓄的积累方式满足居民医疗保障需求实行储蓄基金型医疗保障制度。对于在校高校生,通过保健储蓄计划,根据父母工资的一定比例缴款建立保健储蓄基金,来支付投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住院和部分门诊费用。同时,于无力缴纳的穷人,由政府出资承担。

(三)法国多种保险相结合。法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由法定医疗保险互助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及困难人群医疗救助组成。而大学生医疗保险包括:法定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意外保险。在大学生入校之后注册一个账号,该账号将保留到29岁。而且法国的医疗保险在世界各国都能够使用,且在毕业到找到工作的过渡时期也是生效的。

(四)上海市全市集中统筹管理。上海市对大学生住院和大病门诊实行全市集中统筹管理,普通门诊沿用原公费医疗制度的学校管理并实行本校医疗机构首诊制,还要求各校建立大学生医疗互助基金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四、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保险意识。高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对医疗保险的相关报销比例、覆盖范围等问题加以宣传,让在校大学生对医疗保险有深入了解。从而加强参加商业保险意识。另一方面,对大学生应进行教育,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健康风险,加强大学生对于社会医疗保险重要性的认识,逐步进行引导,增强其主动投保的积极性。

(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等方式构建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商业医疗保险为辅,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基于“广覆盖,低保障”的原则,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范围和保障额度不能满足重大疾病的医药费用,不能把投保人的面临的所有健康风险转移出去。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优势互补,使患病大学生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和康复。再根据属地原则,建立大学生医疗救助基金,对于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医疗救助基金予以保障,目前安徽省已经建立的医疗救助基金。

(三)制定相关政策解决过渡时期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我国应该借鉴法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对于大学生毕业到就业这一过渡时期医疗保险问题应该得到相应的处理,使得在这期间能够保障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只要大学生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享受原来一样的医疗保险,这样就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四)政府要加大财务投资力度,保证医疗基金的正常运行。社会医疗保险是由国家和政府、个人、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建立的制度。对于大学生这一没有收人的特殊群体,为减轻大学生参保的经济负担,要加大政府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财政投入,以支定收,确保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的到位,保证医疗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良性运作。

参考文献

[1] 夏侯建兵.大学生医疗保险的三种模式[J].经营与管理,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