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疗监护设备管理范文

医疗监护设备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疗监护设备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疗监护设备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核心课程群;整合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生物学、医学及工程学交叉构成的一门综合学科。[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岗位的需求量逐渐增多,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也在逐步加宽。[2-3]目前,长治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共设三个方向,分别是康复器械工程、医疗设备管理维护和医学物理三个方向。这三个专业方向各有侧重,如康复器械工程方向侧重于临床康复器械的开发、设计、维护与管理等;医学物理方向侧重于医用放疗设备的临床应用及维护管理等;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方向侧重于医学仪器的研究、设计、维修和维护等。三个方向培养的人才均服务于医学。为让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医疗器械行业获得较高的匹配度和认可度[4-5],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做起,从专业建设上寻求突破,而加强专业建设的基础就需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从教学的源头直接与社会需求对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包含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环节。但在这五部分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独立性较强,课程与课程之间衔接不好;部分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等。因此,整合优化本专业的课程结构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方向为例,结合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特色、本专业人才需求以及本专业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构建核心课程群。

一、核心课程群初构

医疗设备管理维护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满足临床需要的工程人员,又能够从事医学仪器的研究、设计、制造以及能够从事医疗器械产品的经营、技术服务[3]等工作的人才。根据本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已毕业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反馈及就业情况,我校设置了相互衔接,但各有侧重、特色突出的核心课程群。按照本专业方向课程之间的互通性、独立性及综合性,我校将本专业方向课程划分为基础医学课程群、医疗设备课程群及医学信号课程群,每个课程群所包含的课程如图1所示。基础医学课程群是本专业方向学生了解、掌握基础医学的入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生物体的代谢规律及其与各种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为后续医疗仪器在临床上的使用及临床上各类医学信号的分析处理奠定基础。医疗设备课程群是上述三大课程群中的核心,具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介绍影像类仪器(如X线机、超声、MRI、CT等仪器)、检验类仪器(如光谱分析仪、电化学分析仪、色谱分析仪等)及测量与监护类仪器(如心电图机、呼吸机、病房监护系统等)等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使用方法、故障分析处理以及仪器的设计;另一方面介绍如何购置医疗仪器、购置完成后仪器设备的验收及安装、临床使用过程中设备的维护保养、管理及质量控制。[6]医学信号课程群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医疗仪器采集生理信号的原理、过程,以及对采集到的医学生理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辅助医生完成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为打破各核心课程群之间的壁垒,加强核心课程群之间的联系,我校在开设各核心课程群之前,首先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课程作为本专业方向的学科概论课。一方面,该课程为学生介绍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基本理论、本专业方向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个核心课程群在本专业方向中所起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二、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改革

(一)整合、优化核心课程群的课程本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以生物医学工程导论课程为主线,设置了基础医学、医疗设备及医学信号三大课程群。各核心课程群中均设有自身的基础或核心课程,其他课程在此课程上进行延伸或扩展。但是,各课程存在内容多且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因此,学校首先需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及优化,具体优化策略如下。第一,每个核心课程群的教师团队成立相应教研室,并设立课程群的主要责任人。责任人与承担该核心课程的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对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使其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如医学信号课程群中信号与系统课程与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Z变换与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等内容上存在重复。因此,根据设置课程的先后学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不再开设重复的内容,而加强突出具有本课程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第二,结合本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医工学生,适当调整更新课程群中部分课程的总学时及理论与实验的学时分配比例。[7]如实用传感器课程由原来6/21(理论/实验)学时调整为24(实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由原来总学时54(42/12)调整为32(20/12)。通过总学时调整,学校更加精炼了课程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索、发现自身感兴趣的课题。此外,适当增加实验在总学时中的占比,尤其是增加设计或综合性实验所占的学时,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的设计、调试等阶段,锻炼并挖掘自身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激发自我主动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验成果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激励学生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继续扩展或融入更多可实现的设计或功能。

第2篇

我国对于人民医疗是相当重视的, 每年投入居民医疗的资金也是相当巨额的, 对于每项医疗设备又应该进行相应的保养, 保证医疗效果的最优化,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当前医院的发展现状, 分析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并且探究加强医疗设备巡修检修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1 分析我国医院医疗设备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民对医疗条件越来越重视, 使得我国医院医疗条件不断提高, 国家建设医院规模不断加大, 医疗设备也大规模采购, 但是在医院使用医疗设备的过程中不注意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导致医疗设备的准确性降低, 最终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已经报废了, 对院方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损失, 而且由于医疗设备不准确导致的医疗事故也严重影响医院的治疗效果, 因此要注意对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 保证医院医疗水准的提升。

1. 2 医院中医疗设备经常出现问题, 导致不能正常进行工作。我国医院的规模大, 患者基数大, 而医疗设备都是精细的电子仪器,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 医疗设备的线路会出现损坏的现象, 使得医疗设备不能够正常运转, 导致医疗出现中断的现象。这种情况普遍多发于患者多, 机器少的医院, 是导致医院本身医疗可靠率低的重要原因, 是使医院医疗效果低下的罪魁祸首, 要重视这样的问题, 需要专业的维修队来进行检查与维修, 保证医疗设备维修的可靠性, 对医院医疗可靠率的提高有着不小的帮助。

1. 3 没有形成定时维修维护的习惯, 维修人员专业技术不过关。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影响着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 一般来说将医疗设备的运转率与医院的可靠率相挂钩, 因此要重视医院的医疗设备, 需要定时定期进行维护与修理, 但是我国现如今的医院医疗设备维修队还没有真正的形成, 使得医院的医疗设备在使用中老化, 损坏, 甚至报废, 让医院的对患者的治疗需求无处解决, 使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成为了一个死结。国家为了带动医院医疗水平的发展, 城市的建设, 对医院的扶植力度很大, 所以医院在发展中要注意配合国家, 响应国家的号召, 为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做出一点贡献。

2 关于医院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

2. 1 建立医院医疗设备保养的制度。通常由医院管理部门进行制定, 对保养医院医疗设备的周期进行规定, 对维修队伍的建设有监督性的作用, 对维修设备支出也作出明确规定, 保证了医院医疗设备保养有据可依。并且在进行医疗设备维修的过程中, 制度是监督医疗设备维护有效性的最有力措施。

2. 2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管理制度。对于医疗设备来说, 正确的使用方法是最好的保养手段, 因此要明确规范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制度与条例, 并且要对设备技术人员进行周期性的培训, 保证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技巧的最优化, 对医疗设备维修的专业化。

3 探究加强医院医疗设备巡修检修能力的手段与措施

通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对各部门的医疗设备的使用状况要进行实时监控, 保证进行最有效的医疗设备巡修检修方案。定期进行医院各部门医疗设备的检测与维护, 减少因未维修而造成医疗中断的情况。在我国医院医疗设备使用中难度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医院医疗设备会出现常规性的损坏, 导致医疗设备不能够正常医疗, 进而造成了医院医疗效果可靠率低的现象。医院的管理部门应该组织专业的维修队伍, 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 加大巡修检修的力度, 对医疗设备已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维修, 对可能出现的状况要进行预防, 全面的解决医院医疗设备的问题, 使我国医院的医疗可靠率大大提高。对于这样的维修队伍, 医院要选拔专业知识与技术过硬的人才, 还要有丰富的医疗设备维修经验, 这样才能保证在高水平完成检测任务的同时保证资金的最优化使用, 这是能大幅度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率的方法之一, 希望医院管理部门能够重视。

4 小结

对于现如今我国医院的医疗设备条件, 是十分符合我国居民医疗情况的, 而加强我国医疗水平的根本措施, 就是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在进行医疗设备的维修同时, 要注意对维护保养队伍的建设, 以及保养的制度建设, 保证医疗设备的常年有效。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计算机管理;计算机维护

一、计算机部件的特点

1.1 医用计算机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技术和平台的广泛发展,也使医疗设备的发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现在,计算机系统在医用设备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医用诊疗设备的操控平台;(2)作为医疗影像工作站,通过计算机对设备进行设备控制、数据分析、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存储等一系列功能。

1.2 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各种医用诊疗设备广泛采用计算机来提高自动化性能的同时,各种功能齐全的高精尖医疗设备也会出现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故障,如系统感染病毒、数据丢失以及系统崩溃等,这些都会给正常的使用带来隐患。

二、管理方式

2.1 故障分析

根据所引起计算机问题的原因,可以将故障原因分为人为故障和机器故障。(1)造成人为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设备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将系统文件或者数据误删除,导致系统运行故障;设备操作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在专用计算机设备上安装了不相关的软件,造成不同程序之间的冲突;设备操作人员通过USB接口连接移动设备,造成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2)机器故障是指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由于保养不勤、使用不当,从而造成设备冗余数据过多,或者在机箱内积累过多的灰尘、散热不均等一系列问题,最终造成系统的死机和黑屏等故障。

2.2 合适的管理方式

根据引起计算机故障的原因,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1)减少人为操作故障。首先,医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该对各自的职责明确,让专业人员操控设备,而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则不得颤动机器,禁止操作人员利用设备计算机完成其他跟仪器操作无关的工作。作为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的专门部门,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应该对设备权限进行适当设置,禁止医学工程部门之外的人擅自安装无关的软件,使用USB接口、光盘连接移动存储设备,应该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备份、安装杀毒软件和系统防火墙,定期对病毒进行扫描和查杀。(2)减少机器故障,对设备进行管理的医学工程部门应该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系统清理,减少机器故障的发生概率。

三、正确的维护措施和方法

3.1 设置系统BIOS密码

通过重新设置BIOS密码,可以对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缺省设置进行修改,对USB接口和光驱进行屏蔽,这样,就可以禁止外部文件进入计算机,也可以通过对注册表进行修改来禁止非权限用户安装软件,通过安装杀毒软件来禁止病毒感染,还应该在使用中对系统进行及时的备份,便于系统的恢复和修复。所有这些措施都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人为故障的发生。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应该对计算机权限进行分级别设置,对于BIOS密码的设置,主要目的是防止非设备管理人员对系统硬件配置进行误修改和操作。

3.2 禁止光驱

可以通过BIOS来禁止光驱的使用。对系统的光驱进行禁止应该首先确认光驱的数据线接在哪个PCI IDE接口上,然后在系统启动的过程中进入BIOS,将“On Chip Secondary PCI IDE”项中的“Enable”设置为“Disabled”,这样,光驱的状态就可以改变为禁用。

3.3 禁止USB接口

可以通过BIOS来禁止USB口的使用。在设置过程中,选中BIOS中的“Integrated Peripherals”项,按回车进入后选中“On Chip PCI Devices”后再回车,再把里面的“On Chip USB Controller”设置为“Dissabled”,这样,就可以禁用所有的USB设备,不过,这种方法仅适用于鼠标键盘全为PS2接口的计算机。

3.4 安装杀毒软件

医用诊疗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由于工作的需要有时需要连接PACSHIS、LIS等局域网,此时,网络上的各种计算机病毒就可能乘虚而入,可以采用安装杀毒软件的办法来进行病毒的控制,从而防止病毒对系统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安装具有主动防御功能的杀毒软件,具有对各种病毒进行防御和查杀的功能,定期的对计算机进行查杀和软件升级,就可以很好的抵御计算机病毒的侵入。

3.5 在逻辑分区上备份安装程序

在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软件,特别是医用软件中出现的问题,只要将其重新安装即可,所以,为了在短时间内恢复软件的正常使用,可以事先在逻辑分区上对安装程序进行备份,以此来解决软件使用中遇到的异常和问题。

3.6 利用Ghost系统恢复数据

计算机在使用中由于故障的原因,操作系统需要经常性的重装,重新安装系统和各种应用程序不仅耗时过长,且容易耽误医院工作。所以,可以才有Norton Ghost进行安装程序的备份恢复,这样,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将系统状态恢复正常,该方法的特点是耗时短,数据恢复全面,已经成为数据恢复的常用方法。

四、医用计算机维护

4.1 硬件维护

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计算机主板和附件容易吸附大量的灰尘,造成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缓慢,甚至使得程序无法正常响应,因此,需要定期对主板及其附件进行定期的清理,可以使用毛刷来清扫主板上的灰尘,只是在清理的过程中不要碰到主板上的电子元件;

在清理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机箱通风口的清理,如果机器在运行过程中通风口堵塞,则机箱就不能进行散热,造成机箱内部温度的提升,会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的缓慢和死机等故障。

4.2 软件维护

医用诊疗设备的计算机在日常使用中,运行频繁,开机时间长,使得机器在长时间地运行后,系统资源被大量的占用,造成系统运行效率的低下。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设备计算机应该每天定时重新启动,也可以通过任务规划功能来设计计算机的重启任务。

五、结论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医用诊疗设备的发展水平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是,计算机在促进现代医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对医用计算机设备的特点分析,提出了医疗设备中计算机部件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从而保障了医用诊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胡春海,医疗设备中计算机系统的备份维修[J].医疗装备,2006,19(3).

[2]甘登岱,BIOS与注册表现用现查[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北京.

第4篇

探讨我院通过设立ICU专职仪器设备管理岗位,由该岗位专职护士负责ICU仪器的维护质控、使用的培训和考核以及床旁使用督导等工作。岗位的设立保证了仪器管理的一体化和规范化,仪器故障发生率、维修率较实施前6个月分别降低了16.3%和28.9%。仪器维护完好率由83.8%提高到了97.8%,仪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前降低了18.4%,最大限度地提高ICU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与完好率。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专职护士;设备完好率;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集中危重病人进行加强治疗的病房,它集中了医院多种最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临床护士是医疗仪器的主要操作者,护士工作与医疗仪器越来越密切[1],在国外,ICU有专门负责各种监护治疗仪器使用的治疗师,我国与国外的ICU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以往由于仪器培训与使用,以及使用与管理工作的脱节,缺乏连续性的分散式专人仪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我科自2014年6月起设立专职仪器设备管理岗位,在仪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一般资料

我院综合ICU床位数10张,呼吸机、血滤机、监护仪等急救设备142台。护理人员22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14人。平均年龄(23.6±3.7)岁,在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8人,2~4年10人,1年及以下4人。

2专职仪器设备管理岗位的设立

2.1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ICU的仪器种类杂、数量多,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与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有着密切关系。以往ICU的护士对仪器设备的学习与使用、维护因缺乏专人规范化管理,经常因错误操作及维护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因维护、保养不及时影响抢救速度,延迟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2014年6月起为最大限度提高ICU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与完好率,我科设固定专职仪器设备管理护士1名,要求其具有5年及以上的ICU工作经验,熟练掌握ICU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操作规程,通过自荐与考核的方式竞聘上岗。

2.2专职护士的职责每日负责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的表面做清洁与消毒,并检查仪器使用记录;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质控,对上报的异常情况进行排查,负责故障仪器设备的送修,并与器械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仪器设备隐患分析及相关知识的强化培训与考核。

2.3工作方法及内容(1)仪器设备交接班内容。专职护士负责每日与倒班护士进行仪器的交接班,主要内容为:①各仪器设备数量及送修、外借仪器、数量;②运行仪器是否正常运转、备用仪器状态、标识及流程卡是否规范;③仪器故障排除情况或特殊使用要求;④仪器相关损耗用品使用情况,特殊仪器及备品使用需求。(2)仪器设备的维护。专职护士负责日间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消毒及维护,保证备用及外出检查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及时补充相关仪器损耗品,避免使用时物品不足影响使用及抢救。对不能满足本科室需要临时使用的仪器设备,及时联系相关科室进行外借,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周对仪器进行检查、维护,评估仪器的质量和性能,对故障仪器及时联系器械科或厂家进行维修,并填写仪器维护登记本,建立与工程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在使用过程中了解仪器对病人的作用,安全操作、识别病人的反应、观察数据和结果并且处理故障等[2],保持临床使用的仪器处于性能良好的安全状态。(3)仪器设备的质控。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由责任护士负责及时、据实、准确登记,专职护士每日质控,对临床医疗仪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报告并找出原因,改进操作流程,减少医疗人身伤害,保证护理安全[3]。应用PDCA模式每月对仪器设备质控及故障处理内容进行汇总,在科室每月的护理安全隐患会上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相关内容培训。(4)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科室新引进的仪器设备,专职护士负责制定该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编制《仪器常见故障排除及应急预案》。专职护士负责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新仪器的使用培训及考核。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及时对科室仪器的使用流程进行修订,使每项操作规程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根据科室仪器配置,有计划的完成每季度的仪器设备知识考试和操作考核,注重仪器操作技能的实际应用。(5)评价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1)实施专职管理前后仪器设备维护情况比较,见表1。(2)实施专职管理后开展仪器设备专项培训12课时,护士考核合格率为100%,较前提高19.9%。实施医疗仪器设备专职管理人员前后考试考核情况比较,见表2。

4讨论

(1)有利于提高仪器管理质量,降低维修率。定期检查、清洁消毒是消除仪器故障、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4]。以往ICU的仪器设备每日及终末的清洁、消毒均由管床护士完成,专职仪器护士岗位的设立,在减轻管床护士的工作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维护质量,保证了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中或应急状态下的及时、高效和安全使用。

(2)改变以往专人分散管理模式,有利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应用。以往科室设备多由护士长兼管,由于护士长的行政事务繁多[5],使仪器管理工作很难到位。专职仪器管理岗位的设置使ICU仪器做到专人全程管理,并强调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施仪器使用前检查把关-使用中督导、质控-使用后维护、保养的规范管理。保证ICU仪器始终处于全程、规范的常态化管理之中[6]。专职管理岗位设置6个月排查仪器安全隐患51例,上报不良事件11例,其中人为因素4例,定期召开仪器设备隐患分析会,从根本上消除仪器使用安全隐患。密切建立与工程师、设备科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定期评估仪器的质量和性能,及时反馈信息,减少和规避不良事件发生[7]。

第5篇

【关键词】 抢救室;设备;管理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医疗安全意识的增强,抢救室作为医院的重点医疗科室,确保抢救室的医疗设备在抢救过程中的安全运行,成为现代医院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相对较为繁多复杂、精密,例如吸氧设备(氧气筒给氧或中心给氧系统)、电动吸引器、电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及电动洗胃机等等,若是无法正确、科学的使用和管理这些抢救室仪器设备,必将延误病症患者的抢救与治疗。因此,必须对抢救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最恰当的管理,以保证顺利进行抢救室对病症患者的救治。1 抢救室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对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的安全、科学管理是抢救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抢救室经常会开展对病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各种仪器设备必须可以随手可及并安全有保障,因而加强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抢救室的仪器设备是相对较为集中的部门,对于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的保障管理是避免和消除医院医疗事故隐患的重要措施之一。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应用是抢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延伸着医生的急救思维,是抢救室工作能否正常、稳定进行和成功的关键,采用急救设备对危重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是抢救室医疗护理工作中的紧急任务,必须做到争分夺秒实行抢救措施,抢救室的设备管理人员应时刻做好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于可以对病症患者进行全力以赴地抢救。2 抢救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抢救室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抢救室的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抢救室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重要的问题,严重影响抢救室设备的安全和对急诊病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一些医院由于在抢救室的仪器设备方面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抢救室的仪器设备没有进行正确、有序的管理,从而导致抢救室的仪器设备得不到正确、安全的管理与维护,进而影响到抢救室的急救工作的展开。

2.2 管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 现今的许多医院对抢救室仪器设备方面的管理不到位,没有明确详细的设备管理职责,导致抢救室的设备管理不善,从而影响到抢救室的设备安全及抢救工作的进行。抢救室的设备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急诊护士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时的气管插管时喉镜接触不良,未备好呼吸囊;除颤仪由于充电不足或电源关闭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应用,从而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电动吸引器由于压力不够,造成分泌物误吸,引起病症患者的窒息;呼吸机在使用时没有备好呼吸囊,一旦发生停电等意外情况就无法保证及时对重症患者的通气;洗胃机由于进出液量不均衡,进大于出或只进不出等问题均有可能会贻误抢救急诊患者的时机,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人身损伤,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问题。

2.3 没有及时保养管理设备 抢救室仪器设备进行使用后的保养管理对延长设备寿命、保证设备性能稳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使用、保养、管理贯穿于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抢救室仪器设备的故障问题常常是由于管理人员最先发现的,一些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的对设备进行管理,没有较强的保养管理意识,若是抢救室的设备出了轻微故障却还强行运行,会导致仪器出现更加严重的损坏,对急诊抢救工作造成更大的威胁。

2.4 使用设备不够规范 对抢救室仪器设备使用不规范也是造成设备主件损坏、阻碍抢救工作的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对人工呼吸机的使用,如果先开主机后开气源,就会造成对主机的损耗;粗暴的安装呼吸机管道会造成管道螺纹的撕裂;如果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电除颤仪等带有蓄电池的设备的电池电量没有耗尽就充电会减少蓄电池的电量;电动吸引器的吸引瓶太满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吸引器电动机等等。3 如何很好的管理抢救室的设备

3.1 实行专人管理制度 医院应实行专人管理制度对抢救室的设备进行专门的管理保护,安排专人负责抢救室设备的日常管理保护工作,了解设备的具体运转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还要详细填写抢救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本。对每台设备都配一个专门的使用登记本,悬挂在仪器设备旁边,详细记录包括机器的运转情况、故障现象、处理情况等内容。加强抢救室设备的使用环境检查,保证设备是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的。抢救室的设备管理负责人应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组织专业集体的设备管理理论授课及操作示范,对设备操作不熟练者、新护士、实习护士等进行单独的教导训练。

3.2 做好日常保养工作 要使抢救室仪器设备长期处在良好的环境下以更好的进行急诊抢救工作,因此要做好抢救室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应做到:①每天对仪器设备进行表面的清洁、消毒及擦拭各种仪器外壳的灰尘,用1:200的84消毒液对疑有血液体液污染的仪器设备进行消毒;②对各种仪器部件的进行消毒,如在使用喉镜、监护仪导线等之后,要用百分之七十五浓度的酒精将其擦干净再放入无菌柜内以便于备用;③对急救仪器进行每周一次的全面的维护,包括对重要零部件的清洁及检查,注意检查各类探头、传感器、导联线、血气分析仪的测试卡、回收液槽等配件是否有缺失或损坏;④经常检查电动设备是否有插头插座松脱、地线接触是否良好、仪器储电是否充满;⑤抢救床最好是能升降的活动床,应另备木板一块,以便在需要时做胸外心脏按压等等,并将这些保养、检查的具体情况详细登记到仪器设备的维护登记本上。

3.3 完善抢救室设备管理制度 要使抢救室的设备管理更加的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功能,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力度,在抢救室医疗设备的检查、使用、维护及记录等各个环节上建立档案保障制度并得到落实。健全抢救室医疗设备档案,建立救护车医疗设备台账,从根本上解决“帐目”不清、帐物不符、管理不力、操作不当等问题,为提高抢救室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的记录管理,每一环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

3.4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抢救室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便于更好的对抢救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正确科学的管理保护。抢救室设备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设备、机器的使用、操作方法,能够排除设备的简单故障。强化抢救室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对抢救室的设备执行严格的“四定制度”,定数量、定放置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与消毒及维修。4 结 语

抢救室是医院危重患者相对较为集中的场所,对抢救室的仪器设备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医院的抢救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及医院领导必须充分重视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保护,为抢救工作的正常运行做好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冬梅,陈珺,王玲.急诊抢救室设备管理方法探讨[J].护理学报,2009,16(24):23-25.

[2] 杨冬梅.急诊科护士在急诊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6):817-818.

[3] 赵丽君.急救中心救护车医疗设备使用与管理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4(18)4B:32-34.

[4] 张娟.浅谈手术室器械及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245-246.

第6篇

满足医疗功能要求

“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使医院管理体系、医疗体系建设的观念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使医院建筑的建设观念发生了改变,传统医院建筑的医疗功能设置,已不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满足绿色环保要求

绿色建筑体系,是由生态环境、社会 经济、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建筑法则和适宜性技术等多种构成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综合体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绿色建筑设计以能源、资源、废弃物、建筑材料、灾害、文脉、室内环境、灵活性、技术为设计目标和原则。

满足人性化要求

人类精神世界与物质环境有密切关系,同时,人类活动与建筑形体空间也存在密切关系。人类个性化需求向多元化发展,要求医院建筑建设,在人体工程学、社会心理学、健康权、隐私权等方面,需充分体现“人性化”要求。这具体体现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幻觉”的美感。

在医院建筑设计、施工中,设施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针对设备、仪器、设施使用人群的情况,对其“特殊性”具体设计。医院的设施,应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尤其要注意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设置。

满足智能化要求

智能化建筑一般要求信息通信、办公、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而医院建筑有其特殊性,还需具备医疗设备管理自动化的特点。同时,根据医院管理的需要,各个系统都应有各自的特点。

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

医院的通信系统,除具备宾馆类建筑信息通信系统的功能外,还应具有呼叫寄存、呼叫转移、病房紧急呼叫、热线电话、无绳电话、综合语言和数据系统等信息接口的功能。

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

医院建筑设备的电气、空调、卫生设备、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公共安全管理系统中,医疗设备电源各项指标检测、净化系统各项指标检测、医院空调系统各项指标检测、污水处理各项指标检测、医疗区域24小时动态安全监控,是与一般建筑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不同的。

第7篇

将“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引入到医疗质量管理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医院管理者探讨的重点[3]。这与《标准细则》中强调的管理工具PDCA循环理念完美契合。医学装备、设施与环境管理要以患者安全为关注点,纳入全院医疗质量管理范畴,建立完善的准入、存储、使用和运行保障等环节的管理体系[4]。要以准入标准和临床需求为依据,建立明确的标准化流程,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设备的质量控制意识,建立健全跟踪管理制度[5]。将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实际运用于医院医学装备管理中。

2加强医学装备培训在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在医疗设备管理中,通常会把精力放在医疗设备的采购及维修等方面上,培训环节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医疗设备能否用好,并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培训环节至关重要[6]。《标准细则》6-9-2-1和6-9-5-1条款中均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接受岗位培训,业务能力考评合格方可上岗操作,对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操作培训和考核有制度与程序”。设备科要侧重加强对医疗设备操作和维护培训的管理,新购入设备必须经过严格培训,使用人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使用科室的医护人员熟悉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步骤,负责设备日后的维护保养工作。管理人员应积极与临床使用人员沟通联系,收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定期汇总,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联系有关专家,安排举行相关人员针对性的培训,解决医护人员的使用疑问,提高医护人员对设备的应用水平。

3建立保障装备应急调配机制

《标准细则》6-9-6条款中要求“有保障装备处于完好状态的制度与规范,对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为使设备资源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医院应实施医疗设备的调配管理,成立调配中心,调配设备由设备科统一管理。要将医疗设备按类别划分(如生命支持类、监护类及护理类等),建立医学装备应急预案的应急管理程序,在遇有突发事件和装备故障时实现应急调配保障。要动态掌握在用设备使用现状,关注闲置或使用率低的医疗设备维护,保证设备的性能正常且可即用。在帐设备应由调配中心统一标识管理,根据各科室实际使用情况,按需进行调配,实现资源共享。使用率是设备效益评价的关键指标,是医疗机构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要条件。医疗设备调配工作的开展,可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并减少设备资金的占用,实施设备调配管理可使医疗设备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4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规范化管理

第8篇

1 资料与原因分析

1.1 资料

重证监护病床12张;急救仪器:呼吸机12台,除颤仪1台,心电图机1台,PHILIPS中央监护系统(2机带12台床边监护仪),中央吸引器12台,BM25血滤机1台,血气分析仪1台,纤维支气管镜1台;护理人员25人,女性20人,男性5人,学历:中专2人,大专18人,本科5人。

1.2 原因分析

在仪器使用过程及检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仪器分类放置不明确,标识指引不清,无配套放置或仪器损坏不能使用。新入职护士操作不熟悉,进修人员及实习生的带教不规范;各种仪器使用后未处于完好状态;呼吸机使用不规范;除颤仪使用率低,操作不熟练,心电监护仪检测不当;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报警,护士不能处理,对仪器的维护和保养认识不足,全员参与意识淡泊,无专人负责和监督。

2 全面开展 “五常法”管理活动

2.1 常组织

2.1.1 组织计划 首先制定仪器设备质量标准:仪器设备定人,定位,定期检测;确保医疗安全及抢救成功率;仪器完好率达100%。

2.1.2 由护士长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学习“五常法”的概念、意义。经过学习,全体人员统一了认识,认识到其重要性,对仪器设备管理真正起到促进作用。

2.2 实施清理整顿

2.2.1 根据物品使用率,仪器设备合理定置进行分类管理。

2.2.2 监护室的仪器保持整齐有序的状态,所有仪器张贴明显的标签,并标明仪器的种类及名称、利用安全标记以提醒安全问题,定置处加上标识以便于索取,杜绝乱堆乱放,仪器混淆,该找的东西找不到等无序现象的出现。

2.2.3 仪器每周五进行安全大检查并做登记。不用的仪器及时切断电源,定期充电、使其处于备用状态,每次抢救完毕时检查仪器使用情况及时做好备用状态,护士长定时进行抽查,对不符合的情况及时指出和纠正。依据“五常法”要求制定考核标准,分别对每个仪器制定考核表,对照标准定期评估“五常法”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改进。养成工作仔细认真、规范的习惯。

2.3 常清洁

2.3.1 建立清洁责任人,分配每个人负责清洁、整顿、检查的范围,以便更好落实常清洁的工作。

2.3.2 定期进行全面清洁,注意清洁隐蔽的部位如监护仪,吸引装置、呼吸机管道、输液泵等,杜绝交叉感染,减少损耗。为使清洁更容易,对仪器设备每次用完后要清洁干净,经常检测,定期维护和补充,保持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2.3.3 护士长每天不定时检查急救仪器的定位、设备完整情况、消毒情况、以及护士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2.3.4 设备管理护士每周登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4 常规范

在护士长领导下,由设备管理护士,全体护士参与共同制定具体仪器设备管理方案。召开护士会议,讨论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处理方案,提高对急救仪器管理的重要性;在每月护士大会时,对急救仪器的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呼吸机的使用,心电图的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吸引器的使用,抢救车的应用;注意事项,故障排除,消毒等进行讲解。每次针对一个仪器讲解,依次循环往复。每月进行理论考试,每季进行操作考试;设急救仪器管理登记本,每周与技术人员检测一次,并登记。仪器设备故障随时记录及时处理;设急救仪器在抢救中运用的反馈本,以便更快的正确使用急救仪器;将各种抢救设备操作规程,使用注意事项,掌握故障的排除等形成文字,制订成册,供大家学习;正确使用急救仪器外借制度。每周定期检查抢救设备,要求仪器设备功能良好。

2.5 常自律

素养的实践始自内心,心而形之于外,则外在的表现再去塑造内心,要使“五常法”活动持之以恒,重要的是平时经常教育和训练[2]。教育培训每个人养成良好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操作常规、规章制度和有关管理规定,增强人人参与管理意识,并树立物品归位放置的好习惯。坚持每天执行“五常法”,尤其提倡下班前5min对自己当班的工作进行回顾,检查哪些工作未做好,及时纠正。

3 效果

3.1 提高了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全员参与服务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明确职责,提高责任感,改掉个人的不良习惯,养成事事讲究的良好习惯。促进护理人员品性和道德素质的提升。

3.2 加强对仪器的维护与修养,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支出成本。物品分类放置,并做到最佳配置,节省备物时间,赢得抢救时间。

3.3 提高了护理质量

规范了病区安全管理,使仪器管理达到定位管理的标准。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环境整洁,护士心情愉快,同事间团结协作,发挥了团队精神。

3.4 提高了工作效率

各类物品分类、分规格摆放,标识清楚,物各有位,工作人员拿取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体会

急救仪器的使用往往影响着整个急救过程,通过开展“五常法”管理活动,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和规范急救仪器的管理,有效进行警戒性缺陷控制,使问题得到及时发现。不仅有固定的设备管理护士,制定了具体的急救仪器管理方案,使急救仪器定人、定位、定期检测,为抢救赢得了时间,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护理人员还从环境优化中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觉共同维护和巩固良好的环境,使病区环境能保持最佳状态。同时,护士对急救仪器的操作技术明显提高,杜绝了急救中急救仪器不能使用的现象,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设备技术人员主动性明显提高,并进行操作指导。5S方法的应用,使护理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通过对急救仪器管理和落实,培养了护士急救意识,提高了业务操作水平,为危重病人的抢救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满意率。

参考文献

第9篇

1 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变迁

传统的卫生事业讲究医院的科室按照病种划分清晰,医院为各科室配置开展医疗所需设备,管理模式基本特点是以医院行政结构为主体,按照科室划分,专科的设备专管专用多数科室配备专门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修。随着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种类的增多,医疗对设备的倚重性进一步加强。医疗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导致不同的科室所需的功能交互在同一台或不同的设备上,且医疗设备正在朝信息化发展趋势明显。合理引进设备和使用设备成为医院发展的新课题,医院设立专门的医学工程部门对设备作统一的战略规划和管理维护,提高了对设备的管理能力。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现状

2.1 设立专业的组织机构

随着医学工程学科的成立和发展,相对以前的科室式分散管理,现在都有专门的设备管理和维护机构,对医院的设备统一规划管理。

2.2 信息化管理手段

现在多数医院都引进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做到帐物相符,有据可查,便于设备数目和分布的统计、查询和管理,也为对设备整体的调控和设备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技术基础。

2.3 优化医疗设备资源配置

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分配资源和提高设备在正常生命周期的使用率,既保证了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3 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网络化建设

现今,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均实现了计算机单机管理,为网络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说,我院基本具备了医疗设备信息网络化管理的条件,要真正实现设备信息网络化管理,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网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医疗设备信息的网络化管理,网络系统安全运行是确保提高管理效率的第一要素,也是网络化管理的根本关键所在,因此,医疗设备信息在网络化管理过程中,一旦网络在受到恶意攻击以及破坏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求网络维护人员必须尽快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并阻止非法用户肆意窃取和修改网络中的关键数据,将可能因此而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

3.2 医疗设备信息数据管理与人员管理

医疗设备的网络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科室、管理人员、装备及操作规程等,仅靠某一科室、某一人或某一台设备都不可能予以实现。众所周知,医疗设备信息数据的采集与录入,必须要完整、准确、规范、及时,其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各科室设备管理员,为此,设备管理部门必须与各科室紧密协作,切实将管理人员思想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纳入日常重点工作之中,把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相结合,用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充分调动各科室及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安全技术规范操作,避免人为或其他因素造成的各种损失。

3.3 管理信息的准确性是决策的保证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信息网络化建设与发展,对设备管理部门的决策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无论是医疗设备的采购论证,还是医疗设备使用年久需要报废,其决策正确的根本依据就来源于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因此,要求各科室相关人员,一定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力争做到四勤,即脑勤:时刻将身边无声的战友医疗设备,记在脑海里; 腿勤:有事无事常去看看工作运转中的设备;手勤:随时记录下设备运转情况,有无异常,是否达到额定指标;口勤:医疗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及时向本科室主任及设备管理部门汇报。积极与设备管理部门沟通联系,经常准确地提供设备管理信息,为医院领导决策大型医疗设备购入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

4 网络化管理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1 信息的来源和整理

信息技术提供了管理和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带来了谁提供信息,是否愿意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提供大家分享,信息是否能满足需求和信息的可靠性及可用性,各类人员能否将其充分使用等。这需要设立合适的组织结构,如成立中心或委员会来对信息进行处理和,采取培训制度来指导使用,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引导相关人员创造价值和为系统贡献知识。

4.2 医疗风险的防范

医疗事故的倒置举证进一步加强了医院经营的风险意识。据统计,大多数医疗事故与医疗设备的使用有关。所以设备的流动性是建立相对固定的前提下,这儿的相对包括地点和使用人员,例如按设备用途分类建立在某类设备供应中心基础上。在流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加强定期计量工作,对高风险的设备要工程人员监督和采用预防性检测和维护。流程要标准化,并留存可为法律认可的记录。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Web访问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医院局域网网页访问在线提交的方式实现各项管理流程。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应借助这种局域网网络,积极拓展设备管理思路,努力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现代化医院医疗技术的进步促使大量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相应带动了RIS, LIS, PACS及HIS等专业化信息网络的发展。相比传统的医疗业务管理模式,运行于医院局域网之上的专业应用网络有着准确、及时、信息开放共享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的普及应用,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和医院运营成本,提高了医院服务管理水平,产生了巨大社会效益。下文旨在探讨借助医院局域网架构技术,对医院设备科的管理模式加以改进,创造一种基于Web网页访问开放共享的服务环境,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Web技术特点及优势

Web是一种超文本信息系统,它是Internet发展和普及的利器,通俗的讲是一种信息的集合体,它的最大特点是提供超级资源链接以及自由动态交互式操作。任何运行于网络上的机器,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站点,即可获得Web服务器提供的资源链接服务,这一点体现了Web的信息开放共享特点;同时,WP.b服务器端创建应用数据库,后台运行脚本程序对该数据库进行访问和读取操作,接受用户的查询请求,并把查询结果反馈给终端用户,这种交互式操作模式提供了动态请求应答机制。Web网页访问以其简单易用和提供友好互动式窗口服务成为当前网络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

2当前医院设备科科室职能划分及改进目的

2.1医疗设备前期考察论证、设备购置安装、设备调配管理及运行期间维护保养

医院陈旧设备的淘汰和高精尖诊疗设备更新应用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由于科室管理人员的变动往往造成管理信息的缺失。医疗设备维护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点,医学工程人员对结构、功能、原理不同的设备开展及时有效的排障作业以及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都需要详细的设备信息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调度安排。

2.2医疗耗材的采购供应

设备科耗材仓库职能是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的目标是最大化的物资利用率,既要满足临床科室的物资需求,又要降低耗材资金占用率,在保证供给的基础上实现动态零库存。管理措施上关键是供货商、仓库和科室三者之间信息通道要畅通便捷。

2.3仪器设备计量检定管理

医疗诊断设备年度检定,是医院自身和上级质监部门的要求。医疗计量器具和诊疗设备检定信息实行标准化管理,检定数据及时汇总,避免设备重检漏检。

2.4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设备基础信息数据是实现设备信息网络共享的基础。医疗科室设备档案能帮助管理人员动态了解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合理统筹安排全院医疗资源,同时,医疗设备的合同文件和技术档案是医学工程人员了解设备信息状态,维护保养设备的信息来源。

3 Web网络应用方案的实现及在科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利用Web访问共享优势,在医院日益成熟的局域网架构基础r建立基于B/S ( Browser/Server)结构的Web服务网站来实现设备信息数据的资源共享。B/S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终端用户通过WWW浏览器访问设备管理服务网站,通过业务流程界面输人查询及申请信息,服务器端接受请求信息,通过数据库应用方案,后台动态对设备信息数据库进行查询及维护操作,同时把操作结果反馈回终端用户,以实现具体的业务流程。

3.1建立医疗设备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医疗资源的动态合理分配

设备资源信息库里的字段属性包括设备型号、设备编码、设备所属科室、运行状态、运行时间、设备维护责任人、成本效益记录。目前,很多医院为了减少设备投人,提高设备使用率,成立设备调配中心。医院的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除颤仪、心电图机等通用性强,在各临床科室广泛使用,但各科室使用的时间和频次不平衡,传统上设备固定到科室的管理模式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医疗资源的分配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分配调动的频率也会不断加大,调配人员仅凭账单记录和记忆管理很难保证信息确切和资源均衡合理,而依据设备资源信息数据,通过特定字段索引,可以一目了然的查询医疗设备在全院的分布及运行状况。调配设备时可以参考其性能状况、使用频次及效益分析,科学合理作出调度安排,保证医疗资源均衡分配。

3.2建立设备基础信息数据库,为设备购置前期考察论证分析提供直接依据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评估组对设备购置进行前期考察评估,其中医院医疗资源的配置及需求分析是重要的环节。设备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包含设备资源的分配位置、设备型号、购置时间、使用状况、故障维修记录、成本效益分析等重要信息,评估组可以查询设备管理网站的资源数据,了解详细的设备配置使用情况及科室的需求,从而为设备考察论证提供参考依据。

3.3建立设备报修服务窗口

通过开通在线Web网页访问形式的设备维修工作提交系统,实现设备网络在线报修。临床医护人员需要申报设备维修时,使用局域网上的任何一台终端电脑登录到设备管理服务站点,通过互动式窗口在线提交设备维护请求。服务器端根据用户提交信息生成一张维修业务单,医学工程人员通过后台程序调取该业务单进行维护保养工作。通过这一工作流程,临床科室一次提交就可以记录下故障设备重要特征信息,避免了反复的电话沟通,同时可查询所提交事件的处理进程,如已提交待处理、处理中、处理完毕等状态。对于管理科室,首先,实现了设备维护的有序化管理。对维护设备的故障现象、维修过程、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维护人员等都有详尽记录。其二,可以进行科室设备维护工作量的统计以及设备经济效益和医院设备资产评估等方面的分析。

3.4建立科室物资申领在线提交系统

医院对医疗耗材实行物资申领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资金占用率,实现医院人、财、物的高效利用。实际运作中,市场化运作机制借助较为发达的物流业使供货商的供货压力大为降低,相反,医院内部管理上,科室物资申领的渠道上由于缺乏灵活动态调整机制,临床科室申报数据由于人为遗漏或者随机需求变化经常会产生变动,库管人员需要反复调整采购计划,很容易造成差漏。开通物资在线申领系统,通过医院局域网随时提交申领信息,并且可以多次提交,完全不必考虑遗漏信息,这样,实时的需求信息直接反馈给管理科室,管理方根据指定时间段内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联系供货方发货到科室。

3.5实现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设备信息查询服务

医院大中型医疗设备合同文本、使用说明、技术资料般由设备科档案室管理,传统借阅模式存在诸多不便之处,而通过文档扫描形成数字化文档存人服务器实现网络共享可以发挥更大的效能。医护人员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疑问时,通过在线网页浏览的形式,调取该设备的数字化文档进行辅助参考,能更快的全面掌握设备的操作技术要领,最大程度的发挥设备性能,间接地提高设备经济效益。同时,这种实践中的主动学习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档案管理上存在的资料长期闲置形成死档的难题。医学工程人员进行设备维修作业时,可以极为方便的查阅设备技术资料,避免原始资料使用中污染损毁甚至丢失的现象。同样,把设备计量管理数据记录在设备档案数据中,设备的检定档案及下次检定时间均予以公布,科室人员可以清楚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并适时和设备科进行双向沟通提醒,共同促进仪器检定工作的开展。

3.6设备管理网站的拓展应用

3.6.1开展针对设备操作技术的培训,为医护人员提供网络学习平台。作为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常规的设备知识技能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像临床使用频繁的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注射泵等中小诊疗设备,医院没有固定的人员操作,医护人员不熟悉基本的操作,有可能对设备造成潜在的损害。此类设备操作培训一般都是医院组织集中学习,人员多时间紧学习效果不好。设备科医学工程人员可以参考设备技术说明文档,结合对设备维护保养的经验,总结制作出幻灯片模式的培训资料上传到WEB服务器上,定期通过网页公告引导医护人员浏览学习。

第11篇

关键词: 手术室 ICU 洁净区域管理 安全系统

Abstract: How to enhance the system security of the operation room and ICU overall equipment and doing well in maintenances is an unneglected link in the hospital security management. For realizing this goal, the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merging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medical working team and equipment maintenance team is a new project of beginning to make security measures in hospital clean zones, and the building the learning team is also the effective way to guarantee the innovation of the hospital security system.

Key words: Operation room ICU Management in clean zones Security system

一、医院手术室、ICU系统和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在目前医院后勤社会化的转变中,洁净区域的安全要求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系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管理上的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有与洁净区域安全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均需严格培训,医院的医务人员、运营维护人员在培训中相互了解,在协作的基础上形成制度性的保障,以保证医院洁净区域的安全。

现代化的建筑、先进的设备、高素质的医疗人员和专业的运营维护人员需有医院管理层的统领,以此保障和全面提升医疗安全。

强调以上3点,是因为我们看到,手术室、ICU净化区域具有设备复杂、使用频率高、使用人员多、突发状况多等特点。而医疗质量的保证和医疗行为的结果,则完全依赖于设备安全。这是一个系统安全工程,它需要医护人员、设备维护专业人员的整体协调与配合。任何一处稍有疏忽,就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安全问题。

根据设备以及设备相关辅助装置的规模大小、与患者接触程度、消毒处理方式的不同,手术室与抢救设备有多种分类管理的具体规定和方法,对设备、尤其是重要设备,要真正做到定人管理、定员操作,并且附有严格的操作规程。遗憾的是,近年来在不少医院出现的医疗事故中,有很多是在操作人员进行调换时, 没有严密的交接班手续, 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不熟悉操作仪器而酿成大祸。

按医院设备安全管理要求,大多数医院相关部门对手术室现有的运行设备,都建立了台账,转借、调拨设备也做到了有相应的记录,有案可查。但不少医院在设备动态管理上还缺乏严密的台账和信息记载,对每台在用设备的使用、维修等记录也不完善。尤其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生命体征探测设备本应建立使用登记制度,把每次仪器的使用时、运转情况、使用人员及维修情况等记录在随机保管的登记本上,以监测设备性能可靠性。但不少医院相关人员却做得不符合医院安全管理要求。例如,手术室设备是否需有专人负责,定位放置?使用仪器设备前是否认真检查了仪器的运转情况,确保设备完好后方可使用?对于内窥镜系统等与患者直接接触的非一次性设备,是否严格执行了消毒?同时是否也对消毒设备进行了维护,确保消毒设备正常工作、消毒剂浓度及活性符合要求等等。这些往往因为医疗人员及维护团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不胜担当而频发事故。

二、学习型安全团队构建的系统管理理念

创建“学习型安全团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学习型安全团队”是在共同愿景――医院安全发展战略的指导和约束下,医疗人员和维护团队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围绕安全第一、医疗质量第一的目标,全面构建医疗安全责任和不断自我超越的团队。 “学习型安全团队”有以下特点:团队内的非契约性约束下的安全制度性约定;以人为本的安全团队理念;全面责任负责的行为准则;不断超越自我的奋斗意志。

(一)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具备系统思考的能力

系统思考要求手术室每一位相关人员将遇到的安全问题放在整个医院系统内加以考虑,从医院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寻找恰当的解决办法。责权分明,安全处置时注重团队内相关部门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致使安全制度和方案对短期、局部,对长期、整体都有利。

(二)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安全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建立“学习型安全团队”和开展知识管理十分关键。首先应改变领导者和下级人员的心智模式。领导者的心智模式应从相信权力控制变为承认团队人员可对安全目标进行自主管理,从扮演权威角色成为扮演安全研究设计者的角色;下级人员则应树立安全规范的自我管理的思想,运用系统思考方法,从医院整体安全利益出发,自主决策,积极、创造性地完成所承担的洁净区域安全任务。

(三)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都有建立设备安全的愿景

医院安全愿景是指团队内成员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事实上,愿景有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之分。在医院洁净区域――手术室、ICU的设备安全管理中,“学习型安全团队”建立共同愿景实际上是将个人愿景整合为医院安全战略的组织愿景,目的是将每一位相关人员凝聚在一起,激发他们追求卓越和主动、真诚献身的热忱,从而造就洁净区域――手术室、ICU安全的随机应变能力。通过反思和探询的方法来寻觅医院手术室、ICU设备安全使用和维护的共同愿景――安全目标,然后再通过多次交流与会谈将成员个人的责任和谐统一起来。

(四)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自觉构筑团体安全学习的氛围

在安全学习中,不仅团队整体能出成果和业绩,每一位相关人员的成长也优于其他方式。学习往往从安全责任和义务的“深度会谈”开始,“深度会谈”是让每一位医疗和维护人员讲出自己心中的安全目标愿望。通过“深度会谈”找出妨碍安全的“自我防卫模式”,然后通过讨论、辩护等方法来寻找克服妨碍安全的方法,建立良好的责任心智模式,整合出医院安全战略的组织愿景。

(五)医院安全系统创新要求手术室、ICU每一位相关人员都能达到自我超越的境界

在“学习型安全团队”,成员个人的目标和需求与医院的安全战略密切相关,他们具有自我指挥管理、随机自主决策的能力及较强的合作精神。这些特性要求保证了“学习型安全团队”的灵活性。而要培养这样一些特性,应该鼓励每一位医疗和设备维护人员进行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实际上是通过发挥创造力突破个人极限的安全知识学习和实践过程。进行“自我超越”修炼,要确定并加深个人的真正的安全责任愿景,认识并正视愿景与现实间的差距,然后运用潜意识的手法实现安全目标愿景,实现“自我超越”。

三、手术室安全管理的系统创新实践

通过学习型安全团队自我管理首先能得到以团队为中心的安全保证,即:医疗及维护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医疗和设备维护人员对工作充满激情;医疗及维护人员对工作责任的认知度,对医院、设备和患者的倾心,对安全的关心。这些结果又会导致以医院安全为中心的结果。这是一种医院安全战略系统创新的思考。详见医院安全战略实践与医院手术、ICU室设备安全业绩的关联模型图。

(一)定期巡查

在医院手术室学习型安全团队的框架下,按照JCI工作相关规定,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需要对院内设备进行定期巡查。而手术室、ICU作为医院外科重要的部门和全院的急救中心,其设备安全性也成为重中之重。发现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如能当场解决,可及时排除故障;如需要进行维修,由使用部门向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维修申请,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维修或联系外修。修复后由设备管理部门鉴定,使用部门验收签字,在设备使用记录中进行备案。设备管理部门需定期回访,施行下一轮巡查。

(二)制定维护计划

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对院内设备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由于手术室、ICU环境有相对特殊性,手术室、ICU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更严密地监控,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保障患者在使用设备中的安全。

(三)注重电气安全

手术室、ICU是现代医院中电气暴露的二类场所,也是医学工程保障中电气安全性能检测和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有些医疗设备直接地利用电能对患者实施手术或抢救,如高频手术器等,使得医患直接暴露在电气之下,因此,要杜绝因手术室电气安全和质量问题而可能导致医患伤害的发生。

对于手术室、ICU的电气安全监测,在四种状态下进行对地漏电流测试:1.正常状态;2.正常状态反向;3.单一故障模式下的一根电源线断开状态;4.单一故障模式下的一根电源线断开的反向状态。当同一设备的四项漏电流值都在允许值范围内时,可判断该设备电气安全性能合格。在此过程中,保证供电系统插头、插座规范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内容。由于当下手术室、ICU大多采用国标扁三线单项插座,导致诸多欧式电源插头的进口医疗设备不能有效接地。因此,当发现类似不能满足手术室、ICU电气安全的问题出现时,有必要对电源插座进行改造,保证医患用电安全。

(四)不可忽视设备本身机械结构安全

手术室、ICU的设备向大型化、电子化、精密化发展,但设备本身的机械结构安全依旧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无论是手术灯的灯臂系统还是ICU的吊塔,都关系到手术过程的顺利进展和抢救患者的安全。对于设备的安全监测应慎之又慎,医疗和维护人员在使用前和使用中都要对设备进行稳定性检测,确保设备负重、稳定性达到要求,各设备活动关节、无活动阻滞;在设备预防性维护过程中,设备管理部门还要派专人对各机械系统进行维护保养。

(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手术室、ICU中,对于诸如血压计、心电监护、麻醉监护等与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相关的设备,设备管理部门有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的计量标准,推行法定计量单位,接受政府计量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技术业务培训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暂停该设备的使用,悬挂、粘贴设备检修标签,通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进行检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和维护人员紧密协同的手术室、ICU学习型安全团队是医院安全管理系统的一种创新,它具有很强的自我完善意识。对手术室、ICU设备进行安全系统的监测,旨在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随着医疗设备的日益现代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手术室、ICU设备的安全监测、使用和维护工作也将在医院其他洁净区域的安全发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 九十年代的管理[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世界著名企业研究组编. 世界著名企业管理模式[M]. 广东:珠海出版社,2004

[3](美) 斯蒂芬・乔治. 管理是金[M]. 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

[4] 芮明杰,袁安照. 现代公司理论与运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5]芮明杰,杜锦根. 人本管理[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6]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芮明杰主编. 管理重组[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第12篇

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国家不断加大对医院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中,除基建外,基本被医院用于新置或更新设备,特别是购置一些大型、高端的设备。因为作为医疗、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影响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设备总资产约占医院总资产的50%以上,一些超大规模的三甲医院的设备甚至占到全院总资产的70%?80%,并仍有上升的趋势2。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先进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成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和医院管理层十分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的力度虽然不断加大,但是指导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却凸显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缺陷。我国仅在1996年颁布了《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俗称大绿本),2000年颁布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俗称小绿本)。十几年过去了,没有任何新的医疗设备管理规定出台。显而易见,就医疗设备管理而言,国家政策法规更新速度相对太慢了。

一般而言,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往往会最先应用在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的医疗设备上。国内外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大批引进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医疗设备管理的职能部门,探索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的办法,探索如何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先进的设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探索如何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等,都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设备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本文结合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实践,探讨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2重视医疗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应当结合当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不断改进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现在绝大多数医院实行的往往是以使用科室提申请、设备科汇总、院领导批准的关于设备问题的办事程序。没有把医疗设备的管理作为医院的重要的经济、效益管理内容进行统筹。

笔者认为要想管理到位,应建立医疗设备三级管理体系。

第一级是由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财务处、设备处及医院相关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的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是医疗设备管理的总决策机构,其职责是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并监督落实,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审核年度设备预算、大型医疗设备(10万元以上)的招投标工作、设备报废工作等。

第二级是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科、器械科、医工科等。这一级是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是医疗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

第三级是使用科室,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为医疗设备的使用责任人。

三级管理制度使医疗设备的购置、使用、成本核算、维修、调配、报废、监督等全过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例如医疗设备的报废,每年度由医疗设备的使用责任人提出报废申请,在“医疗设备报废申请表”上注明医疗设备型号、启用时间、设备原值、报废原因等,并由设备科技术人员做评估,以确定该设备是否达到报废标准,是否可以维修后调配给其他科室。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设备科统一汇总,按年度报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审批。报废设备交由财务处及时做账务处理、收回残值;调配的设备及时变更使用科室;处理设备的残值由财务处入账。报废后的设备经管理委员会审批,还可以由设备科利用有使用价值的零配件,以节省开支。如果医院属于教学医院,报废后的设备可以供学生学习设备的结构、进行拆装实践。

通过医疗设备报废的三级管理体系,解决了医院资产账、物不符的问题,有效地杜绝了国有资产的随意丢弃、报废和流失,做到设备的管理有始有终,形成了完整的设备管理链。

除了建立医院医疗设备三级管理体系外,针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还应建立并落实以下管理制度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验收管理制度”、“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大型医疗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医疗设备报废制度”、“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完善、全面、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医疗设备的购置论证、合同签订、到货验收、建档入库、使用管理、维护维修、保管调剂、报废销账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实现规范、制度、标准的管理目标,使医疗设备的管理由台账管理为主向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过渡,确保医疗设备的良好运行,为医院带来不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工作重心的转变

—方面高精尖医疗设备被临床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医院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匮乏。据《2007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提供的数据,我国30多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60多万人,而从事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还不到10万人,并且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偏低,而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基本没有维修技术人员。在医院,先进的设备和持续老化、萎缩的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矛盾曰益突出。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医院重采购,轻维护;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被边缘化,评职称难度大;高学历、高素质技术人才被国际医疗设备生产商高薪挖走;维修技术人员培训机会少等。这些原因造成人才培养和储备的不足,难以适应临床医疗发展的需要。

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人员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医疗设备的能否正常使用,直接影响医院维修费用支出的多少,直接影响医院医疗设备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一方面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上给予平等待遇,另一方面和培养卫生技术人员一样,送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院外深造。要杜绝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并吸引高素质毕业生来医院工作。

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医疗设备的技术含量、复杂程度日益提高,但厂家出于技术保密的需要,提供给医院的维修资料越来越少。因此,针对某一设备故障诊断和维修经验积累的价值也曰益淡化。

医疗设备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必须逐步从设备损坏后的维修工作向预防性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转变。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应变被动维修为主动服务,变事后维修为预防性维护与维修相结合的策略。将医院现有工程技术人员按照专业技术进行分工,根据人员的专业技术特长,分为放射、检验、电子、机械、基础设备等不同的专业,制定每一台设备的保养巡检计划,责任到人。

保养巡检应每个月进行一次。巡检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环境检查、设备外观检查、电源系统检查、设备自检程序检查、光学系统检查、故障报警测试、设备除尘等,要求做好详细的保养巡检记录。要严防设备带病工作,避免使小隐患变成大故障。设备发生故障,轻则增加大笔维修费用,重则给病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此外,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督促他们做好每日的清洁保养工作,及时纠正设备使用中的不正确操作。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完好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维修费用,对医院的增收节支起到良好效果。

4重视增强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率

医疗设备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而单价10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更是在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有效治疗疾病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型医疗设备的存在,还标志着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技术实力,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因此,设备如何购置、购置后如何提高使用效率,成为医院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目前,医院大型医疗设备不同程度地存在使用率低下、投资回收期长的问题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1)内部原因。各科室只顾本科室局部利益,片面追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医疗设备配置模式,以本科室使用方便为出发点,造成了医疗设备的重复购置。这主要体现在一些通用设备上,如呼吸机、监护仪、各种手术器械等。每个科室的病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设备使用效率自然低下。

(2)外部原因。地区医疗市场有限,医院比较集中,市场开发又做得不够,吸引不了其他地区的病源。而医院之间还有为了吸引病人而购置特大型设备(指单价超过百万元的设备)的攀比,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例如现在各级医院都斥巨资购置1.5了以上的核磁共振仪、64排甚至128排的螺旋CT,而不考虑医院的科室建设特色是否需要,其结果必然是特大型设备“吃不饱”,而包括折旧费、消耗材料费、管理费、人员费、维修费、水电费和场地费在内的运营成本却大幅度增加。设备越先进、越高档,其运营成本也越高。

提高这些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成了关乎医院能否持续良性发展的首要解决的问题。要提高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医院要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1)医院要积极推行和强化财务全成本核算制度,将设备折旧、人员、维修、水电、其他消耗材料等纳入科室使用医疗设备的成本范围,实行医疗设备的有偿占有和使用,促进科室重视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并通过上述经济手段引导科室合理配置医疗设备。

(2)采取专科设备专科配置使用、专人管理,而对于各科室通用的设备以及用于急救的设备由医院集中管理、租赁使用、合理收费。例如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通用型进口开颅钻系统、头部定位系统和手术导航系统等都是高价值大型设备,神经外科的6个科室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使用,但是各科的单独开机率都不高。这样的设备就可以由医院统一购置,手术室和设备科统一管理,放置在手术室,各科室按照需求使用,并按照使用次数缴费,手术室派专人对设备进行使用管理。对于呼吸机、除颤仪等急救设备,绝大多数科室因为没有需要进行特殊抢救的病人,一年也使用不上一次,但是如果不配置,万一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严重的医疗后果。以前,临床科室对明知用不上或极少使用的设备,即使收不回投资,也不愿意承担医疗风险而不配置;而现在,可以由设备科统一配置几台,统一管理,并且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临床科室可以及时使用,使用后合理收取一定的费用。

(3)对于PET-CT、1.5了以上MRI等特大型设备,由于医院利用率低,而静态消耗量也很大,医院可以与周边医疗单位建立设备共用机制,吸引周边医疗单位的病人来医院做检查,这样既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又促进了设备检查项目的开发,提高了临床的诊断质量,做到了医疗资源共享[12]。

5结束语

第13篇

【论文摘要】医院的生存和 发展 除了靠有一支水平过硬的医护队伍外,还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成本,使医疗设备更有效地为临床诊断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人员的服务宗旨。

随着 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医疗设备不断的更新,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保障临床的正常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高科技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先进、复杂、科技含量高的医疗器械被引进医院。同时也给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面对大量先进、复杂的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必须要掌握高科技维修工具和高科技维修手段,以前,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只靠一只万能表、两把螺丝刀及工作经验就能对付一阵子。如今,随着高科技对医疗设备的注入,许多大、中型医疗设备大都已由传感器系统、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人机对话界面等部分组成。仅靠原有的维修知识和维修方式是难以为继的。他要求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自动控制原理,数字、模拟电路基础,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理论学习,并善于总结,不断更新,跟上飞跃发展的先进医疗技术的配合要求,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一、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1、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要让临床操作人员养成在医疗设备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的习惯,并使之成为临床日常操作规范之一,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完好性,这是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这就要求维修人员。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二、医疗器械的维修及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医院的设备必须被正确合理地使用,才能让仪器良好地运作。为了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仪器的故障,我们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操作人员接受相应的培训后,需掌握和了解相关设备的结构、原理、用途等方面的知识,遵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正确地操作仪器设备。尤其是对精密贵重、大型、专项设备指定专人操作使用,操作人员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设备的合理使用,能有效降低故障,提高工作效率,更能保护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期限。设备维护是仪器设备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需要做大量具体和艰苦细致的工作。维护保养是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最关键的就是经常地和定期地检查和保养。维护内容及计划可根据仪器设备的结构原理、安装使用情况、操作规程、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以及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确定。例如检查医院放射科 X线机,B超及脑电地型图仪,各病区及手术室的MP-900多参数监护仪、吸引器,检查离心机、PCR等接地装置。紫外线灯等定时更换等。脱水机也需定期清洗管路,更换内部试剂。供应室高压锅,各科室空调和病员供水设备,洗衣房洗衣设施,院内通讯设备及线路,制药设备等的维修。保证医院院设备的完好率在90%以上,有效地保证临床使用。不断加强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继续教育 、更新知识的培养,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三、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好设备的申购、论证、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等各项工作;承担起收集、整理资料,归档等系列工作;加强设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和职责。如建立《设备科工作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申购制度》、《医疗设备验收制度》、和《医疗设备科科长职责》、《计量管理人员职责》、《医疗设备采购人员职责》规范各种可操作表格,根据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各类报表和操作流程。如:验收报表及其工作流程,申购报表及其操作流程,进一步规范机器操作流程,建立使用登记,加强设备使用管理。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委员会功能,加强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监管。

第14篇

【关键词】医院 设备 采购 管理 对策

引 言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取得医疗设备和管理医疗设备能使医院在未来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和营运能力,盘活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充分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现代综合性医院的业务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这就使得医疗设备不仅是医院硬件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为此各医院在医疗设备的投资上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购置、用好和管好这些设备,以最大限度来发挥其作用,降低医疗运行成本,改变过去医疗设备在购买和使用中存在的决策不科学,重购买轻管理的现象。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设备在购置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引导和决策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现结合个人的工作实际,对医疗设备购买和使用管理作浅显的探讨。

1、医院设备购置工作的具体做法及存在问题

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中,采购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环节。以本院为例,我们要求各科室按年度向主管科室提出设备购置计划,并书面写出申请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后经各职能科室审核后决定是否立项,然后对医疗设备实行公开招标制。招标会要求邀请三家以上的厂家、供应商参加,医院通知审计、纪委、财务及使用科室等。

人员出席。通过招标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打破了传统的采购方式,使医院可根据市场行情,真正做到“货比三家”、“价比三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医院获得了价格上的最大优惠,既节约了资金,杜塞了漏洞,树立了社会正气,也维护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但是,尽管本院对医疗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措施已实施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设备的购置没有从实质上与科室的经济责任挂钩,使得购置医疗设备的冲动远远超出经营效益的理念,造成了少部分设备只有投入而产出低下或零产出,从而增加了医院资金的投入风险。

设备的购买应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统筹安排,精打细算,有效利用资金,避免积压浪费,不仅考虑目前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发展的趋势。根据这个原则,为了加强仪器设备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本院制定了有关采购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还成立了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仪器设备管理委员会由主管院长领导,设备科和业务科室负责人、专家(包括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必要时聘请院外专家)以及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组成,并制定有关工作制度。对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决策、技术问题进行评价、咨询和质询;同时建立了设备申购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设备采购工作。要求各科室在增添、更新大型设备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制定本科室或学科建设中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的年度申购计划,并参照更新/新购仪器设备申请论证表的要求,提出可行性报告或专题论证报告,包括市场潜在的设备使用量、预计使用年限,设备投资回收期限等,财务科将设备折旧纳入科室成本核算。目的之一就是防止盲目跟风更新设备,克服科室争设备现象。

当然,由于缺乏经验,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标准,现有的设备招标采购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没有规范的招标管理体制,容易影响评标的公正性;(2)没有规范的招标专家选择方案,部分参与评标的人员根本就不了解投标厂家的设备性能和售后服务,影响招标评标的科学性与公正性;(3)没有统一的评标打分标准,容易掺杂较多的个人倾向,随意性较大,容易受人为影响[1]。

2、 目前医院设备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日常管理环节薄弱,缺乏控制体系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医院由于对设备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工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即使有制度也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同时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参差不齐,管理侧重点与财务管理要求有所不同而导致下列问题常常发生:(1)全院各科室缺乏对设备从申请、采购、入库、出库、验收、入账、淘汰报废等制度的了解及办理相关手续和程序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重视;(2)财务科和设备科入账存在时间差造成设备科已入账而财务未入账,从而导致账帐不符;(3)产权意识淡薄,资产处置不规范,随意性大。使用科室对要淘汰、待报废的设备,往库房一堆,不及时办理报批核销手续,造成设备账面价值虚增;(4)存在账外资产现象,资产流失得不到严格控制,赠送给科室的设备、出国人员带回设备或科室用结余资金购置的设备不能及时入账;(5)对合并、撤销科室的仪器设备未能及时清理,造成设备归属不清,账物间分离不清楚,加之科室领导对设备交接不够重视,从而造成科室账实不符;(6)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对设备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则出现的问题就更多。有的科室因管理不善造成设备被盗、丢失、公物私用等,未及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造成有账无物。

2.2 设备长期闲置,利用率低

有的设备自领回就一直未用成为摆设,无人员操作,或因科室申购决策失误等购置的设备;出故障不及时送修的设备;缺乏经济效益的设备;需淘汰、报废、超期服役设备,不及时办理有关手续等等。医院疏忽了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其闲置浪费,利用率低下,给医院造成巨额损失。

2.3 各职能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

各职能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主要表现在:(1)有的设备缺乏专人负责管理;(2)科室领导更换后缺乏交接手续,造成管理脱节;(3)有的科室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因资产增加而相应增加的折旧费的摊销,盲目地将设备进行淘汰和报废;(4)设备部门只管购,使用科室只管用,财务部门只管账,账务与实物相分离,加之各科室又缺乏全面的协调和综合管理,造成各部门都管而又都没管,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

2.4 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在设备的购买、验收入库、领用、报废管理上制度不健全,存在许多漏洞和问题,加之缺乏监管机制,造成资产管理工作混乱,对设备使用也缺乏动态管理[2]。

3、 管理对策

3.1 加大宣传和业务培训,转变观念,强化经营意识

(1)使人人树立增强资产管理的观念,对各个科室的资产管理员应定期不定期进行培训。(2)在满足各科室开展正常业务的前提下,有计划地购置和更新设备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同时要确保重点学科投入,对科技含量高,能推动科研工作发展的医疗设备应优先购置。(3)对基础医疗设备如监护设备、呼吸机、各类输液泵等设备,提倡科室之间的调配使用,力求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存。(4)对某些效益不容乐观的、昂贵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投入可尝试合作经营方式,即双方签订相关协议,由供应商提供设备,医院使用,双方共同管理,实现双赢的局面。

3.2 设备购置决策科学化,做好设备购置前的论证工作

(1)在设备购置前,要对申购的设备进行全面的论证,以避免因盲目决策而浪费资金。(2)实行全成本核算,进行医疗使用效益分析。通过全成本核算,增强医疗设备管理意识,降低医疗的使用成本,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3)建立医疗设备使用效率问责制度。对于拟购进的医疗设备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确认其必要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要考虑到其经费、人员、技术条件、环境条件等是否具备,在广泛收集信息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选优、经济选优、维护选优的原则实行招标购买。对于只热衷医疗设备购置,不主动开展工作或设备使用率严重低下,无法收回投入,失信于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承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向科室负责人实行问责制[3]。

3.3 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工作程序

一项工作能否做好,制度是关键。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不可能管好医疗设备。多年来,本院在改革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仪器设备招标和集体采购管理办法”、“关于技术物资采购管理的暂行规定”、“计量工作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库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另外,对原来管理程序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了改进和完善,草拟了“仪器设备采购程序”、“办理固定资产入库程序”、“仪器设备报废程序”“仪器设备调拨手续”等,统一规范了审批单、维修记录、报废单、调拨单等,使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合理、有序,从而为仪器设备效益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3.4 推行分级管理制度

即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由主管院长、设备科和使用科室三级负责。设备科作为设备的直接管理部门,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管理全院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和报废,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由维修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验收、日常维护和报废设备的技术鉴定等;财务科派会计负责设备二级账务管理,建立设备总账和明细账,负责与财务科和使用科室对账;而使用科室作为设备二级管理单位,在科主任的分管下,设专人即资产管理员参与对本科室仪器设备,从申购、审批、购置、验收、建账、建卡、使用维修、调拨、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建立该科室的仪器设备二级管理分户明细账,定期与设备科设备台账进行核对,做到账账相辅、账实相符。

3.5 进行清产核资,理顺设备账务管理

这项工作应由医院主管院长牵头,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管理台账组织人员对全院各科室的实物彻底进行清查核对,对历史遗留问题应一次性作文字性质的了结,并办理好相关的下账手续,同时协助各科室建立好科室资产账、卡,使其与设备管理台账相符。从而保证了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之间账账相符,另外,对报废下账的设备应实行报废登记,由设备科统一回收仓库记账管理。

3.6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考核设备的使用情况

我们不仅要管好医疗设备,更重要的是要用好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效益,实现其增值。在实践工作中,设备科应定期组织人员对设备使用、保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应学会综合利用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三大指标,综合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等,从大到医院,小到科室范围内进行科学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未完成指标的科室进行处罚,造成资产流失的,必须追究个人责任,奖惩分明,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结 语

几年来,本院在加强仪器设备科学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地改革与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来说还有一定差距。随着医院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在加强仪器设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等管理方面还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正熠 王 哲 崔玉海 试论医疗设备购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管理杂志 2001,8(1):63-64.

[2] 崔介何 企业物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 尚长浩 龚德敬 医疗设备购置决策的基本要素分析 医疗卫生装备 2003(6):45-46.

第15篇

关键词:设备 信息化管理 效益分析 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c)-0000-00

作者简介:范人杰(1985-),男,汉族,工程师,上海人,上海市浦东新区公立医院设备科,工程师,主要从事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当前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各种高科技,高金额的医疗设备被引进到各个医院,如何管好这些设备,发挥这些设备的功效,为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带来正能量,已成为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新问题。所以在如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1 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各种高新设备大量购置,原有的设备管理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目前我国医院的设备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某些医院在设备采购前不进行充分论证,盲目跟进其他医院购置的一些大型设备。设备购置后患者人数有限,或者自身操作水平尚未达标,这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此外,有些医院本着进口设备好于国产设备,设备辅助功能必须全部配齐的原则来购置设备,结果买来的设备其性能并不比国产设备突出,而过多的辅助功能没有病源开展,这种事例并不少见。

1.2医院设备管理仍处于人工记账、手工统计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但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且数据不完整,会有较大的误差。

1.3由于缺乏有效的设备使用监测手段,使得设备使用情况不能动态监测,对使用率低下的设备不能同意调度和统筹使用,造成了部分设备长期闲置,即降低了设备使用率,又直接影响了医院效益、科研工作及疾病的治疗。

2 整体业务流程及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

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设备管理部门内部进行的日常管理,医疗设备管理是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的结合,静态管理主要针对设备的技术资料、购置信息、合同记录、出入库资料等,这将便于对单台设备的具体信息进行查询。动态管理主要针对设备的日常使用率,折旧率、维修费、耗材使用率、效益盈亏情况等,这将便于设备日常管理和为购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要考虑如何从医院其他系统(HIS、LIS、RIS)中提取相关数据。

在设计之初,必须先了解具体有哪些部门使用,而其中各部门间的关系是如构建的,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系统的设计方向。

2.1整体业务流程

整体业务开始由科室提出设备购置申请;然后由相关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物资采购办统一招标购置;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科负责开箱验收,并进行出入库登记,同时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计量、报废等工作统一由设备科负责管理;所有的账目由财务科统一处理;院领导把控全局,查看设备的申购及使用情况。

2.2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2.2.1医疗设备预决算管理

科室按照统一格式提出的设备购置申请需求,由相关科室(设备科、医务科、医保办、财务科、设备耗材管理委员会)对设备的维修情况,经济效益,医保准入,医院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制定采购计划。在整个预决算过程中,需把每个步骤中产生的文档以扫描件形式在系统中备档,以便日后查询。

2.2.2医疗设备电子档案管理

每台医疗设备都在系统中建立电子档案,设备档案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规格型号、产品数量、产品金额、设备序列号、安装日期、验收日期、保修期、计量周期、发票扫描件等。这些资料都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提示作用。

于此同时,系统要建立科室台账,每个科室的科主任及设备保管人可以随时查阅本科室设备的基本情况。

2.2.3仓库管理

包括设备及其附件的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退库、退货、供应商管理、付款管理、转移等。设备在出库时,因为设备贴上专有条形码,方便设备盘点和动态跟踪。每月统计供应商当月设备购置金额,根据设备购置合同打印付款通知单给财务科,然后付款。每月形成出入库报表。

2.2.4医疗设备资产管理

由医院资产专管员负责,包括设备帐明细、转移、调拨、削减、打印设备条码、折旧、盘点、设备报废。电子档案管理、仓库管理和资产管理是整个医疗设备信息化的基础部分,详细记录了医院设备的具体分布,建立较为完善的账务信息资料。

2.2.5医疗设备三证管理

医疗设备采购、招标、管理的时候需要对设备的证照进行资质审查,并且设备证照需求贯彻了整个设备使用生命周期。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在完成人工证照审核后(医疗仪器厂商或经销商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医疗设备产品注册证),就将证照扫描进系统,作为设备电子档案附件管理。

2.2.6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出现故障,由临床科室在网上递交申请,简单描述故障情况,这样方便设备维修部门对症下药。设备维修部门接到递交申请后,派专人上门进行检修。对维修费用问题,我们采取的是3000元以下设备管理部门自行审核,3000元以上由分管院长审核。每次维修结束后,维修工程师需在系统内填写详细的维修情况说明,包括故障设备名称、故障内容、维修方式、维修周期、维修费用。这样在日后的工作中既方便统计维修费用,又方便领导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在设备更新、报废时做出合理决策。

2.2.7医疗设备PM保养及计量管理

在设备日常PM保养及设备定期计量工作中,可根据数据库录入的设备定期保养、计量周期时间信息,设置预报警功能,到期进行报警提示,避免了认为因素造成的漏保养和漏计量现象。

3 设备效益分析

如何准确得出每台设备实际收入,是每个医院领导层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我院在做设备效益分析时采用的方法是,通过HIS、RIS、LIS、PACS系统做接口,设备收费代码与设备做对应,抽取设备的工作量及收入。当然这中间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实际工作量与实际收费金额没法做到对应,因为里面牵涉到很多误操作及人情操作等,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给每台设备5%的误差率,当你的实际收费金额低于理论收费金额5%的时候,缺少的部分从相关科室当月奖金中扣除。其次很多设备的收费代码相同,比如监护仪、输液泵等,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均摊,一个科室当月输液泵收入为1万元,他有10台输液泵,那我们就均摊每台输液泵当月收益为1千元。再次就是设备使用耗材问题,我们采用月结及均摊并行模式,独立设备,按月扣除其耗材领用成本;平台设备,按月均摊扣除其耗材领用成本。最终我们效益分析公式是:单台设备当月收入―当月耗材领用费用―当月设备维保费用―当月折旧费用=单台设备当月实际收益。

使用设备效益分析软件后,我们不但获得比以往手工记录更精确的收益数据,以供领导层在设备购置时做出正确决策,同时临床科室在设备日常使用中更关注设备日常保养,设备正确操作规范及设备耗材领用的实际消耗。对医院来说节约了不必要的损耗,对科室来说增加了自己的收入,这是双赢的模式。

4 小结

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可以使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通过信息化管理对设备查询、统计、管理、质量和服务等各方面进行量化统计。目的是确保临床应用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和综合效益。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使用中必定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改进,就一定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精确、直观。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在数字化医院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蕾.简论医院设备全面技术管理的信息化【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5):34-35

[2] 张红蕾,李斌.关于建立医院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的构想【J】科学管理,2011,26(11):67-67

[3] 李卉.浅析医院资产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27):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