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范文

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第1篇

[关键词] 农机新技术 培训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25-01

农机技术培训主要是指在相关农业部门推广和带领下,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农民普及农机和新技术的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机新技术培训是当前农机推广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农民自身科学素养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手段。伴随着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这就需要农机新技术推广部门能够明确自身职责所在,不断加强创新,提升培训成效。由此看来,加强农机新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 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现状

就当前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现状来看,农机新技术推广部门通过讲座和新机具展示的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开展,促使广大农民更加深刻感受到了农业新技术和教育水平。但同时也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培训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

1.1 培训能力薄弱

由于种种客观因素限制,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起步较晚,农机技术培训体制还不够完善,无论是培训手段还是措施都要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加之培训师资力量和较为匮乏,导致培训工作开展成效不高[1]。当前农机新技术培训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专题讲座、培训班中,或是在现场观看新机展示。对于一些季节性较强、技术难度大的新型农机设备却不能提供更加完善的培训支持,致使农机新技术在推广工作开展中未能达到预期成效,农民采用不合理的农机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挫伤农民农机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1.2 农机新技术培训内容单一

现代化农业生产中,为了更好的应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脚步,农业生产已经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粮食产出方面,而是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出现了生产、种植和加工等相关产业,促使农业出现了新格局。但是农机新技术在推广培训工作中,却并未同步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耕、种、收几个方面,同新技术脱节,新技术涉及较少,有待进一步完善[2]。

1.3 农机新技术培训经费短缺

对于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开展中,经费的支持是尤为关键的,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是无法有效将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国家对于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重视程度较高,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农机新技术培训经费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政府出资组织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无法全面普及。此外,还有部分地区政府财政困难,无法为农机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提供专项费用,严重阻碍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有序开展。

1.4 农机推广培训人员的素质偏低

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对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的需要将以往陈旧的知识和技术淘汰,迎合时展需要,促进农机新技术持续发展。在当前很多地区的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开展中,由于技术人员只是参加过省级农机新技术推广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并未参加过其他农机新技术培训课程,所以自身的综合素养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2 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对策

2.1 加强资金投入,打造培训基地

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开展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培训资金投入,对于挪用培训资金的行为坚决杜绝和制止,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在不同农业生产条件下,构建合理的培训基地,加强培训设施的投入,将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促使农民能够掌握更多农机新技术知识,提高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3]。

2.2 更新办学理念,提高人员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完善自我上,充分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优势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宽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范围,为后续农业生产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培训人员业务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促使工作人员能够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此外,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尤为激烈,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时展需要,应该将更多新式理念融入到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4]。

2.3 加强合作办学

在提升农机新技术培训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架起那个农机和农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促使培训工作更加有效发展。通过精心调研,寻求合理的方法来强化企业和农机推广部门之间的合作,将更多新知识和新技术传授给农户,促使农户能够获得更为前沿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现代化农业生产活动开展。此外,还应该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促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机新技术培训推广工作开展中,应该明确当前农业发展需要,完善和丰富农机新技术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促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将更多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普及给农户,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春华.农机新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20(4):227,231.

[2] 岳方建.谯城区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82-182,190.

第2篇

为扎实做好当前抗旱促春管农民培训,按照农业部统一工作部署和要求,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迅速动员和组织全体系,发挥自身优势,迅速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为抗旱保苗和春季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与人才支撑,最大限度减小旱灾影响,为千方百计夺取夏粮和全年农业丰收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央农广校近日要求各级农广校:

一、迅速行动,积极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冬麦受旱较严重的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江苏、陕西、甘肃等省农广校,要紧急动员,落实责任,力求实效,加强对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的组织领导。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加强与农业行政和农技推广等部门的紧密配合,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确保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工作迅速全面展开,帮助广大农民进行科学抗旱和科学生产。

二、突出重点,加强培训和服务针对性、实效性。旱情严重的北方冬麦区农广校要根据旱情和春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方案,要按照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制定的《2011年冬小麦抗旱促春管技术方案》要求,因时、因地、因苗、因墒开展好小麦抗旱和春管技术培训,要突出开展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镇压提墒、促进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预防早春冻害等技术培训,增强抗旱和春管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他地区农广校,要围绕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突出做好大、小春作物的育苗播种和田间管理、畜牧养殖、节本增效等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帮助农民依靠技术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

三、上下联动,充分发挥体系作用。农广校系统要协调配合,统一行动,继续按照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要求,及时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开展技术培训,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入户技术指导,利用农民科技书屋、农业科技直通车、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把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的知识、技术、信息送到农民手中。近期,中央农广校将派出工作组,携带有关技术资料和光盘,与旱情严重省份的农广校一起,共同进村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系列活动。同时,为响应农业部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的有关部署,工作组将开展农民培训需求等情况调研,宣传推广抗旱减灾技术措施和国务院新出台的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协助和督促当地农广校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工作。

四、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光盘等媒体传播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技术。中央农广校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和中央电视台七套“农广天地”栏目,以及农广校卫星网、农广在线一农事网安排播出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节日。各地农广校也要以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为主线安排当地电台、电视台及农村村“大喇叭”广播的教学节目内容,重点安排春季小麦田间管理、大春作物抗旱技术等内容:加大农业抗旱技术的电视、广播等教学节目开发力度:将各种农业音视频培训节目,通过各级学校拥有的互联网、卫星网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及时传递给广大农民,方便农民获得技术。要结合农民读书月活动,迅速选择一批适应当地需要的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光盘和图书送到农村,充实农民科技书屋或新建农民科技书屋。要根据实际编印适合当地需要的农业技术手册、技术明白纸等,并及时送到农民手中,指导农民依靠科技抗击灾害,夺取丰收。

第3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技术培训

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为低下,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因此,需要各乡镇建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大力推广农业技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

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农业技术推广,就是把科研机构研究出的有关农业技术,通过授课或者讲座,和农民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民对农业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将相关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从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1]。同时,应用农业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民劳动的时间,降低农民的疲劳程度。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目的和原则

2.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目的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以往传统的劳作方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水平,可以使农民对生产知识有所掌握,从而将农业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劳作中,大大提高劳作效率,提高总体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与进步[2]。

2.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原则

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够将自身的想法强加在农民身上,让农民自主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通过实验示范,然后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技术推广;在推广农业技术时,要注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3]。

3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原因

由于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着人员力量不足,年龄整体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因此,要充分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使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使农业技术得到最大程度的推广。

4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4.1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民技术培训

农民技术培训作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有效途径,要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参与农民技术培训。可以针对农民对于农业技术了解不足以及农业技术使用的相关问题,开办培训班,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的相关问题有详细的了解。同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开办培训班的过程中,要把农业技术进行现场操作演示,使农民有整体的认识,知道如何进行操作。通过这种培训班对农民进行培训的方式,使农业技术得到推广,最终使农民适应现代农业生产。

4.2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开展技术推广试点工作

要想使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就需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试点工作。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同意在自己的田地上建立试点。在农业技术的帮助下进行耕种,以及后期对于田地的管理工作等。通过试点使农民看到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然后按照试点的工作模式对自己的田地进行管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试点工作的开展,使农民改变传统的劳作方式,采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劳作,使农业技术得到大幅度的推广。

4.3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有偿服务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种互利共赢的服务模式,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可以签订一份有偿的服务协议。可以根据当地的发展状况、土地质量及种植的农作物进行统一的管理,比如,可以统一进行种植、统一进行收割等。对于规模较大的田地,采用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技术的效果,使农民对于农业技术有全面的认识。

5结语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生产经营组织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使农业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第八届全国人家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R].2013.

[2]张晓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政府与市场的供给边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农机技术;培训;现状;对策

1农机技术培训的现状

农机技术培训是指对在相关农业、农机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对农民进行农机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最新的农机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农业行业发展。可以说是农机培训技术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但是就目前而言,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培训力量薄弱。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起步非常晚,因而无论是在方式还是在技术方面,我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远不如发达国家。目前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仍然停留在讲座、培训班中,这样就会无法针对最新的农机技术设备进行有效的培训支持,使得我国农业机械设备无法被农民们认可。②农机技术培新内容落后、单一。就我国现代化农业而言,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出现了生产、加工等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农业格局。但是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更跟不上时展的角度,仍然只偏重于粮食耕、种、收等,缺乏有效的新技术培训机制。③农机技术培训领域不够宽、培训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农机学校培训单一,多数仍只是培训农用车、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方式跟不上发展,迫切需要拓宽培训领域和创新办学方式。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有限。而且很多地区的政府财政吃紧,无法提供专项的培训经费,这严重阻碍我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④农机技术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足。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培训人员必须摒弃以往的知识,结合时代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采用新的培训方法,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质量。

2农机技术培训的对策

2.1增强农机技术培训力量

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就应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寻求新的培训工作方法,并结合新理念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力量,从而保障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加强合作办学,保证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更加有效。例如某地区农机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增加投入力度,充实服务内容,在培育发展农机大户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和引导农民成立农机合作社。同时对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骨干技术人员和一般社员进行了规范性建设、财务管理、机具保养维修、跨区作业常识、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进行多层次培训,从而农机技术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另外,农机部门还应当深入了解当地农机装备结构、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农机农艺结合状况、农机服务体系及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听取农民诉求,收集农民对农机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模式,完善农机化公益体系,将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机化推广与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强力推进,集聚新的力量,从而真正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质量。如建设公益性的农机培训技工学校,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免费接受培训,真正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

2.2丰富农机技术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农机技术培训不应当只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还应当进行拓展。从事农机技术服务的绝大部分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在培训中应结合当地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质量。在农机技术方面,相关培训部门应当选择最新且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技术,同时还可以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专项培训。比如山东某市结合当地的农产品种植状况,开展了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各种联合收割机和大型饲料青贮机、根茎作物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为主的技术培训工作。为了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培训人员采取了就近分区、分班开课的方式,并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制订通俗易懂,直观实用的教学方案,除了进行《新型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教材讲解外,还详细分析了新兴机械的使用方法和故障维修方法。而内蒙古某地区针对当地的深松整地状况,开展了以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基本知识、深松及的使用调试及安全操作规程为主的农机技术培训。或者通过建设甘蔗、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引进先进农机技术和机型,把甘蔗、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变成农民学习农机技术课堂和农民机手相互交流的场所。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地质等有所不同,在选择农机技术培训内容时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适用于当地的农业机械设备入手。另外,在纯粹的技术培训外,还可以针对农机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农机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防范措施、农机安全性能知识以及年度安全技术检验等进行培训,尤其是重点做好农机安全知识的培训,保证农业安全生产。如图1所示,农机安全事故每年都有发生,且随着我国农业机械水平的逐渐提高,其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在农机技术培训中,突出安全操作、知识培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直接影响到农机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安全生产的问题,又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与农村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民能够安全地开展农业生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驾驶目的。最终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并真正提高农民的农机使用水平。

2.3加大农机技术培训资金投入

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应当具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购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健全农机技术培训基础设施,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培训环境。当前农机技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这严重制约着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况且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对农民参加农机技术培训进行经费补助,还有一些省设立了专项财政奖补资金,对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证书的人员,进行资金奖励。因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另外,我国还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针对这一政策各地政府要积极出台与之配套的措施,利用这一机遇充分调动农民的技术培训热情。如某地农机财政部门事权和财权分开,农民群众先购机、后报账,既保证了农民购机自,又从源头上斩断权力寻租空间,确保了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同时,该政府还免费了开展了农机技术培训活动。这次培训主要是针对贫困户中身体符合有关规定的人员,进行农机操作、农机维护、农机安全知识等培训,考核合格后将发放相应的操作证书。总的来说,相关部门既要重视加大农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还应当从政策、资金方面出发,创新农机技术培训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2.4提高农机技术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当前形势下,农机技术培训人员应当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顺应时展,学习技术培训新方法、新理论,从而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模式,提高农机技术培训效率。①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不断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农机设备,并确保其能够把这些技术、知识进一步讲解给农民。例如某地区分别就农机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及原因分析,《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解读,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等内容,对学员展开培训教学,主要培训人员包括公益性农机人员、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②农机技术人员要重视不断学习新知识,用理念武装自己,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机技术培训的工作中,应当深入了解当前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现代化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从而使农机培训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最终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农机使用知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这不仅是加快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何文中.浅谈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0:12~13.

[2]金兰英.农机新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225.

第5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为尽快构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意见》(农市发[]17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意义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就是在现有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体系中,通过培训考核,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有利于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了农业部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全新职能,迫切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转变;从以行政推动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转变。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落后,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已成为农业部门依法履行法律职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迫任务。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有利于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确保消费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最近一段时期引发的“红心鸭蛋”、多宝鱼等事件,也为农产品的消费安全敲响了警钟。建立一支能够贴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销售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对农业生产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有利于提高农业部门的综合服务能力。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拓宽工作思路、转变工作职能、提升服务能力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投入品,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可以有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树立各级农业部门和推广单位的崭新形象。

二、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职责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就是在省里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检测和技术推广队伍中,选择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通过培训、考核,经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担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原则上每个乡镇均有1-2名专、兼职监管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主要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一)监督管理。依法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流通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督促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生产大户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对生产基地即将上市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测,严格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准出;监督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市场准入工作;监督“三品”企业质量管理状况,加强标识管理,规范使用农产品标识和防伪标志;对已获证产品,开展日常监督管理。

(二)宣传指导。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指导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指导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安全使用,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监督农业生产者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对限用的根据限用范围指导合理使用。

(三)技术培训。对农业生产者进行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对增产增效增收作用显著的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养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者、经营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培训,引导对上市产品主动检测。

(四)协调配合。向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传递、有关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文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向管理部门反馈生产、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理,协助农产品质量追溯,查找问题根源。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组织领导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督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执行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推广者。各地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一)严格培训。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培训,重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农业标准化、安全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方面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素质,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

(二)规范管理。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管理,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到结构合理、作风优良、业务过硬。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继续履行职责。

第6篇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作为省政府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中的一项,我局承担年培训2万人的工作任务。今年以来,已组织讲师团专家进村开展培训400多场,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30多种9万多份、科技书籍1200册,已建农民培训科技书屋5个,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5个。

一、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1、建立组织,强化领导。局成立了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成立了培训讲师团,由局属各单位中级职称以上人员40人、镇农业服务中心20人组成。讲师团设立培训工作首席专家10名,按专业及人员情况分成10个组,每个组负责两个镇(区)的培训任务。各组的培训任务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对分工镇的培训工作进程和工作质量负责。

2、开展调研,按需培训。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针对性提出11类47项实用技术培训菜单,供各地安排培训时选用。统一编写技术明白纸用于培训现场发放。

3、会议交流,组织推进。先后召开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启动会、农业科教工作研讨会、讲师团成员培训会议、工作推进会和讲师团组长工作例会等,及时交流通报工作进程,布置工作推进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组织有序,运行高效,按时序按省市工作要求积极开展。

4、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加大宣传,营造培训氛围,利用电台、电视台、培训简报、进村培训通知、条幅标语、农业教育网站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民培训工程的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培训工作氛围。

5、制定措施,完善考核。制定推进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一是制定对镇考核细则;二是建立讲师团成员考核、聘任制度;三是培植受训农民典型,在专家指导、技物帮扶及跟踪服务上优先安排。

6、规范培训,有序开展。一是明确任务,多方结合搞培训。为全面开展好培训工作,多次组织实施培训“突击月”(5、7月等),采取集中到村培训为主,分散指导为辅的方法,统筹安排讲师团人员,统筹安排时间,通过和有关镇、村及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培训。培训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与科技入户相结合,与推进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自身的全年目标工作相结合。二是认真备课,规范程序搞培训。讲师团成员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农民实用技术的需求,认真准备了讲稿,各讲师团成员讲授体现了“五多”的要求(多思考、多收集、多结合、多延伸、多引导),达到“八个一”(一份较完备的讲稿、一张明白纸、一份签字表、一张名片、一套照片、一条横幅、一个总结、一本汇编)。三是规范运作,统一制作了会标。每个村的培训都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统一制作会标,统一印发培训资料,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成效突出,新型实用技术全部进村到户

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今年以来,我局围绕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主题,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工作,组织发动全系统科技人员,深入田间村头,通过到村举办培训班、发放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白纸、技术讲座光盘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县培训首席专家组成员多次深入调研,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对各地出现的重大生产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意见,保证了技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做到了常态化经常培训、关键环节主动指导、技术咨询随时服务,全面提高实用技术的推广入户率和到位率。一是重点推广应用了一批生产新品种,徐稻3号、4号,淮麦20,早春红玉、小兰,中杂九号,日本新黑田五寸人参等。二是推广了一批农业种植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安全用药技术、棚室蔬菜病害防治关键技术、优质西瓜良种及栽培关键技术、沼气利用与生态家园建设增收关键技术等。三是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高效农业规模化是我县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在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我局针对高效农业种植的不同类型,围绕产业特色,分作物、分区域制定技术指导方案、加大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应用,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全力推进高效规模农业生产。

三、排找差距,创新方式硬化措施再推进

我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虽然有很好的基础,但离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主动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强;二是培训后学员的典型带动作用不突出;三是受训人员接受新技术能力不强;四是培训工作不平衡性较大。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1、把握培训重点。以农业生产技术及技术更新、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市场农业知识、农业法律法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立发展及运行管理等为培训重点。

2、丰富培训方法。组织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农民经济人等到县集中培训和讲师团成员进镇到村现场培训相结合;建好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引领达到技术应用的辐射带动;定期组织农户代表外出观摩学习、激发学用科技热情。

3、强势组织推进。充分调研熟悉农村情况、了解农民需求,开展好针对性的宣传发动,营造培训氛围。加强与基层镇村的联系和协调,通过很好的组织、有序的发动来提高培训面,让更多的农民走进培训现场,选择适应自已需要的培训内容接受培训。

第7篇

【关键词】农民;培训;方法;技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的全面发展,应加强对农民的生产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保障。为此,笔者于对桑洲镇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求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并根据综合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一、农民对生产技能培训的需求意愿分析

1、农民需要的培训内容

为了全面了解对该镇农民对生产技能的需求程度,笔者调查了农民所期望的培训内容,调查结果。农民期望的培训内容:农业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知识、进城务工技能、政策法规、创业知识。农民对培训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产和市场的刺激,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的现实需求巨大,被调查农民最需要的是农业生产技术,占43%,其次是市场营销知识占26%,农民对政策法规和创业知识的关注度不高,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分别占13%和11%。农民进城务工技能培训的需求最低,占5%。

2、农民需要的农业技术培训

受访农民对农业技术和服务的需求普遍性排列为:优良品种、肥料农药、机械耕作技术=农村政策法规=产后贮存、加工技术。37%的农民需要优良品种服务,排在第一位;21%有农民需要测土配方、植保技术,20%的农民需要农产品销售服务,机械耕作技术、农村政策法规、产后贮存、加工技术并列第四,有7%的农民需要这些技术或服务。因此,相关部门在技能培训时,应该有针对性进行如何选择优良品种的技能培训、加强农民销售技术培训和测量配方与植保技术的培训。

3、农民的培训意愿

(1)农民对培训方式的偏好。据笔者了解最受农民欢迎有培训方式是参观学习,有28.2%有农民选择该项,其次是课堂讲授与田间示范,分别占调查对象的27.7和27.3%,而喜欢会议形式,电视广播、VCD学习的比重不高,在10%以下,说明农民还是喜欢直观的、能够与实际结合紧密的培训方式。课堂讲授侧重于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阐述、现在课堂讲授都采用多媒体,授课老师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得到了受训对象的认可。田间示范、参观学习能够直观地、直接地看所传授技术,对于农民解决种植、养殖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给与现场指导,是很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方式。

(2)农民对培训时间、季节、地点的偏好。在培训时间上,农民喜欢短、平、快的短期培训方式,选择1天以内的占42.1%,选择2-3天的占37.5%,愿意接受7天以上的培训人仅占6.4%。在培训季节方面,49.7%的样本农民更倾向于根据季节和生产的需要随时接受短期培训,37%有样本农民选择在农闲季节节培训,与农民实际、实用、实效物生产方式有关。按照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来分,尽管其主要收入来源不同但是都倾向于根据农业生产需要随季节安排,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民也喜欢农闲季节安排培训,占有35%,收入来源主要是经商的农民更喜欢随季节安排和随时举办这两种方式,所以在安排培训季节上要充分考虑不同的群体,以便使培训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培训地点选择上,农民没有特别的偏好,其他选择在附近的都在20—25%之间,说明由于交通便利,培训距离远近已经不是影响农民是愿意接收培训的主要因素。

二、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分析

1、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对于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现在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但是作为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受益者,有些农民对培训并不热心,在调查中有些培训很难将农民组织起来。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民观念陈旧,小农意识强,小富则安,认为学不学一个样,主观上不求进取;另一方面是农民对培训缺乏信心,认为目前开展的培训对自已并没有多大帮助。 同时部分基层政府和农业部门对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认识也不到位,没有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培训、穷于应付,为数字、为考核而培训。

2、农民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影响农民参加培训的最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农民之所以没有时间参加培训,主要因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往往把培训作为兼学,他们在本村或在周边村务工,他们不愿意放弃务工时间参加培训,特别是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效果具有滞后性,而且有些培训的内容缺乏针对性。由于上述原因致使30%的农民没有参加培训。从分类是看,影响因素分为两类, 一是农民个体的因素,包括没有时间,自己不会学。二是培训学校的因素,培训内容不适时、课堂结构不合理、单调,没有根据当地的产业特点来设计课程,来激发农民的学习积极性。

三、完善农民生产技能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1、提高农民培训意识,调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如典型引路,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首先就要努力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使农民具有现代农业思想,让“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观念深深扎入农民心中,根据农民怕风险而善于模仿的特点,大力宣传通过参加生产技能培训,培训增产增收的典型,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农民参加培训。

2、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政府投入是农民培训的实施主体,对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要有实质性的投入,通过政府“买单”来调动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实现培训投入的的长效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农民培训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来承担。如该镇近几年通过对茶农的茶叶加工培训、农民信箱培训、高山蔬菜的培训全部委托成人学校完成。强化服务。在投入资金的同时,政府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民培训工作的统筹管理上。尤其是确保农民培训信息渠道的畅通。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培训工作在信息上存在选择性,并不是向所有农户。信息的不畅通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机会。充分利用广播、手机短信、电话等扩大培训宣传。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农户报名,登记农户信息。

3、培训时间形式多样、培训时间不宜过长。按照形式要活、渠道要通、针对性要强的要求,采取课堂讲授、田间示范,参观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本着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努力搭建符合农民要求的培训方式。田间示范是以从事生产农民作为培训对象,以田间为课堂,辅导员与农民面对面的交流,现场教学,学员边学边会边做。通过做给农民看、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农民主要想通过针对性、时效性、专业性的短平快的培训方式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培训时间不宜太长,建议培训时间1—2天为合适。建议把农民学历教育与短期的生产技能培训分开,学历教育应是长期的,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所应根据培训目的的不同安排,在培训时应根据农业生产需要或在农闲安排培训,教学时间上应根据农时确定培训时间,采用农民来说更容易接受,培训好的方法。

4、要着重抓好核心农户的培训。由于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绝大多数是向左邻右舍有经验的农民学习,这样看得见、摸得着,风险小。因此,开展以大户为龙头的核心大户的科技培训是解决当前农业科技到户率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重要措施。要在面广、量大的培训工作的基础上,选拔一部分一定基础的骨干农民有重点的开展技术培训,再由这些农民做给左邻右舍看,进而吸引他们学着做,还有要重视普通农民的培训,增加培训机会和培训次数。

5、充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现在“家庭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改革的一大成果,是亿万农民的一个创举,中央强调国家在农业基础实施、技术推广、培训、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优惠扶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通过培训对农民生产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此来提高生产技能,优化市场反应。

第8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优化措施;农业生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迅猛而稳定的发展,农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科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科学推广方式的创新,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农业对国计民生的贡献,保证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很多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运用,因此,对于我国农业来说,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就有着很大的意义。

1农业科技推广的意义及作用

1.1有利于得到农民的认可

切实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将先进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现实的农业生产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形式还不够先进,推广方法和概念也不够统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一方面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向农民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帮助农民从事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除此之外,还应该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基础服务,结合新的创新研究成果,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得到农民的支持和鼓励。

1.2农业科技推广技术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

结合我国现实的农业生产环境,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必须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先进的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到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兼顾当地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新技术的推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同时也会保护当地环境。

2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不足

2.1推广模式与需求存在矛盾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农业推广模式还不具有相对完善的服务,推广区域也有待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数正在不断增长,但是大多数都是负责宣传的人员,真正的技术人员在其中占的比例还很低,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还很欠缺。而我国的农民数量庞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与农民数量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个情况说明,推广力度与农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很多地区无法接受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现阶段,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大多是从各级的会议中来进行传递的,没有深入到基层群众,推广效果差,农民的真正需求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和解决。

2.2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

在现阶段的推广过程中,很多的新型农业技术成果不能被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被忽视,或者不能被及时推广到基层群众手里,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成果丰硕,但是农民真正接收并运用到的却很少。据调查,当前农民对于农业新型技术的运用,只占了20%左右,这说明还有很多的新型研究成果没有被推广和使用,这对于研究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损失,对农民来说也是一个损失,农民无法运用这些成果,产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2.3有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

在我国的和各个地区,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负责农业生产的部门,如农机部、种子部、牲畜部等,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这样可能会导致相互之间分工不明确,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不统一,不协调,推广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农业生产部门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存在着很大的隔阂,在向行政部门传递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时候,由于行政部门缺乏相关的知识,可能会出现差错。这些由于缺乏有效交流导致的推广效果差,也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3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措施

3.1主动宣传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以市场和农民的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切实的基础服务,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农村的剩余生产力,促进城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还可以通过城镇企业对广大农民开展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

3.2将农业技术、科学研究、教育结合在一起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将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方法之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有着相关的行政与组织方法,但是缺乏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研究部门有着极其丰富的新型研究成果,但是没有相关的行政能力进行推广;高校有大量的高素质、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而且具有科研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设备,但是缺乏行政上的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所以说,三者的紧密结合,必然有利于促进农业新型技术的全面推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彼此的不足,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9篇

全县的每个乡、镇、村每月都有赶农村大集的习俗,利用赶大集时聚集来很多农民的机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组织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到大集现场发放技术资料,解答农民提出的技术难题;举办各级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县乡农技推广部门根据不同地区产业机构特点,制定农民培训计划,对各村组、种植大户、合作社、生产企业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注重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实效性;设立为农服务网站,通过整合现代网络通信资源,构建农科知识快速传播体系,采取农业科技宣传专栏,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培训渠道,整合各种优势资源,建立农民培训科技特派团,特派团由100名特派员组成,分为不同专业,分类指导培训,让农民群众接受专业培训、学到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生产水品[4]。

2注重培训实效,让农民学以致用

2.1培训农民与促进转移就业相结合

要积极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近年来,全县开展多项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例如焊工、农事企业经纪人、乡村旅游等专业,将普通农民培训成为产业工人,实现转移就业,提高经济收入。

2.2培训农民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

要着眼从农业内部挖掘增收潜力,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5]。近年来,通过围绕“一县一业”配套开展现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与推广工程,重点培育发展中药材、大榛子、冰葡萄等特色农业产业,转变农业技术培训重点,使农民学以致用,提高生产收入。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实现土地流转,发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优势,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健全培训机制,实现农业科技培训长效化

第10篇

1 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农业技术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统筹城乡,实现科学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当前我国对于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尚未形成健全的体系和完整的思路,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和进一步推广。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模式和方法必须具备“切实可行的节本增效技术”、“项目依托”、“经济效益”这三个要素,只有具备这三个要素,我们才能够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经费、技术人员,才能够确定该项技术是否能够大范围的得到推广。针对不同的地区,我们根据上面提到的三个要素?M行示范模式和推广模式可行性检测。

2 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应用的对策

2.1 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实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新技术的应用,首先应该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出试验基地的辐射作用,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展示,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示范辐射体系,从而提高新成果和新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扩散的效果,并进一步增强农业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率,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我们选取农村里“既能吃苦、又有文化、有头脑”的农业技术核心户,发挥这些人的影响力,发挥核心户的示范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民接受和采纳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带动农业生产技术的更新和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农村科技试验站,试验站既可以作为大学生的实习基地、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同时还可以作为农业技术的示范基地,很好的实现产学研三者之间的结合,使得资源优势得到很好的整合,使得各自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从而带动当地生产技术的更新和当地产业的升级。

2.2 加强农业技术宣传推广力度

为了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应该加强农业技术宣传推广的力度,建立农业技术信息网站、开设农业科技频道、农业科技栏目等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我们也可以利用光盘、广播等方式加强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农业技术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使得更多的农民掌握新的农业技术并投入使用。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科技人员等在宣传当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宣传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的过程当中,使得农业技术为社会广泛认知。

2.3 采用多样灵活的新技术培训

农村地区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们应该根据培养对象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培训方法,采用这些多样灵活的新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得农民对农业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我们可以采取讲座、培训班的培训方式,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农业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将通俗易懂的农业技术资料发放给农民;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培训活动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素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4 由点到面全方位推广管理

为了确保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由点到面全方位进行推广管理,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试验示范核心区主要用于农业技术安全性和先进性的是法案,从而增强农业技术的集成性和适应性;示范试点区主要是面向农民,“示范方建设采取标准化管理,插标立牌,牌上注明地点、面积、品种、产量指标、技术内容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等,为农民提供参考依据,带动农民将新的农业技术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实现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广管理,不仅使得农业技术实现试验示范,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推广,并加强新技术的运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并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 县市农业 实用技术培训 实践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98-01

引言

农业生产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要使其形成规模、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必须依托科技平台,加以拓展农业的水平,为县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农业生产中,只有掌握了实用技术,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 实现科学生产,获得丰收。因此,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民的农业技术的运用能力,转变他们的生产观念,对县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农业培训中, 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农业培训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一、县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1.宣传不足,对培训关注少

对于县市农业使用技术的培训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宣传,以获得广泛的关注度,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做足准备[1]。但是在县市具体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上,由于不注重宣传,实际受训的人数较少,培训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农民普遍不知道实用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培训重视程度的不足,导致了技术培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受训人数过少、受训范围小也使得培训对县市整体农业的生产状况没有太大的改观。

2.投入不足,技术推广力度小

任何形式的培训都需要资源的投入,包括师资力量、资金的保障等[2]。当前在县市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上,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其投入的严重不足,培训人员不到位,投入的经费也非常有限,技术推广需要的设备不够充足,使得实用技术培训难以持续开展。对培训投入的有限性也使技术推广力度过小,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3.方法不足,培训效果不佳

由于受训对象基本上为农民,其对理论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而培训注重方法的运用很有必要。但是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往往过于单一,虽然参与培训的人员较多,但能够真正掌握知识,且将其实际应用到农业活动中的寥寥无几。而且培训方法的不足也使得培训效果不明显,直观化讲解没有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难以使农民理解技术的要点。

二、加强县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践的应对措施

针对县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应对,以提高培训的实践性。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强化宣传,提高对培训的重视

在县市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上,政府等有关方面应当足够重视,在培训前完善组织、做好准备工作,使用多种宣传手段进行培训宣传,例如海报形式、挨家挨户动员形式、电视广告形式等[3]。则可以让农业人员对技术培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及时转变他们原有的农业观念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技术带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宣传到位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实用技术培训经验,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根据培训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宣传工作越到位,人们对培训的重视越充足,参加培训的人数也就会越多,有了培训人数的保障,再结合县市的农业生产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术,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2.丰富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效果

培训手段的恰当应用是产生良好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培训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提高培训的直观性、形象性,使讲解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懂。在此期间,可以搭建咨询平台,对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文字等使培训更加直观化,增强实用技术的推广效果。此外,培训可以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培训员在讲解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相关资源设备进行示范,让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也能在培训中掌握实用技术的操作方法。在组织培训班等集体形式推广技术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帮带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碰到的困难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使其弄清具体的作应用。

3.培训与实际应用并举,提高参与度

培训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应当根据受训人员具体的农业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农民在培训中的参与度。要把培训与服务结合起来,通过讲解等环节,然后根据农民的实际农业活动,到实际环境中进行技术的推广,配合具体农业的生产。如某县市的农业以生产水稻为主,则在水稻现场,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实用技术应用的引导,可以在其中划出一小部分的试验区,采用培训中介绍的对应技术进行实施应用。这个过程既使受训者能够清楚技术的具体操作,也能通过对比将农业实用技术的优势突显出来,使人们愿意在农业生产中主动采用新技术,从而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推广技术的目的,推动县市农业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加强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应当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县市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使更多农业人员掌握新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增强培训效果,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当在培训过程中加大宣传与投入,采取多种培训方法增强效果,与此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培训方式,转变思维,大胆创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县市农业生产的增收。

参考文献

[1]杨丽丽,杨晓琴.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思考――以古浪县乡镇网络信息站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2,15(01):12-13.

第12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现代化 相关性 探讨

前言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科学技术是极其关键的,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与方法,应用新的技术来服务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

1.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探究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通过社会上的资源和产品等的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统筹、调配、协调农业经济活动,促使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的有机统一,保障我国的农业生产健康有序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包括了农业管理、农业经济的各个相关部分以及相关的企业和经营活动管理等等,是包含整体农业生产的管理。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也应当随着发生改变,才能够更好地为农业发展服务。首先,农业经济管理要做好技术改进,要根据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做好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其次,要适应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农业规模经济,规范相应的经济管理活动和过程。总体来说,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农业经济管理要从农业管理的要求和规范、农业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改变。

2.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是指将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运用现代工艺进行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生产工艺主要是指现代科学以及相关技术设施。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进行生产,并且用相关设备代替人工作业,并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化肥和农药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其次,农业现代化在生产技术方面是通过良好的农业环境、高效的农业生产力对自然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和改造进行的,农民的生产经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且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很多生产经验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就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最后,在农业生产规模方面来说,农业现代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专业性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十分明确,提升了相关的生产效率,提升土地利用率,直接、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力达到了空前的成绩。

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现代化相关性的对策探讨

3.1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随着社会上对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也不仅仅是提高产量和质量,而是要尽量的降低农业生产的耗能,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和循环农业的理念深入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并且将减量化和循环再利用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原则,在沃土工程、新型农药研发等多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3.2改善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形式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迫切要求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地延伸农业产业的链条,发展集生产、养殖、加工、销售、产业、商品为一体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链条。首先,要积极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优势确定和调整农业结构,以此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逐渐建立安全、生态的农产品生产销售降低。其次,要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和增加企业的辐射面,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另外,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解放工作,降低社会就业压力,构建稳定的基础,这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

3.3注重对农村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

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管理的主体和主要对象,要从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多个方面强化农业的综合素质。政府应当对农民展开积极的培训,注重农民的转移就业和技术培训,鼓励农学院学生、相关人才和工商企业等参与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活动中,积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程,不断引导农民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3.4强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能够改善农业产品质量与品质,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在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农民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从而使其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由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主要部分,因此,提升农民的农业技能能够直接推动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应用。其次,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重要保证,从农业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生产路修建和平整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另外,要在农业技术发展方面加大相关的科学技术投入,加强相关农业科研单位与农业生产基地的联系合作,从而将科研成果最大化地转化为经济价值,注重新品种及技术的引进,提升当地地区的农业生产科学水平。

第13篇

一、切实把指导灾后恢复生产作为当前农业中心工作抓紧抓实

当前,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时间紧迫,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把指导灾后恢复农业生产作为当前农业中心工作来抓,要把技术专家和农技人员充分组织起来,成立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小组,深入灾区一线,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帮助灾区解决恢复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救灾物资的供应需要,确保各项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到位。全县组织100名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各乡(镇、场、区)至少组织5—8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积极开展灾后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二、明确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指导重点

当前,灾后恢复农业生产重点是围绕水稻、棉花、畜禽养殖、渔业、蔬菜、果业等开展技术服务。各地要根据受灾情况和农时季节,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技术服务,着力加强对中稻、二晚、棉花等主要农作物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要按照国务院年8月11日出台的“支持晚稻等秋杂粮生产政策措施”要求做好有关工作。中央财政安排江西省晚稻生产补贴资金2.6亿元,按每亩二晚11元的标准进行实物补贴,省下拨我县南方双季晚稻生产补助资金45.43万元,主要用于购买二晚8月底以前集中喷施一次稻飞虱所用的农药、二晚在破口始穗期集中喷施一次叶面肥及防寒露风所需的“九二0”等物资,确保中央补助的资金全部用在二晚生产上,促进二晚增产。要加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渔业和果业的灾后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要深入田间地头和养殖区,面对面、手把手地对粮棉种植大户、畜牧水产养殖大户和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重点指导。

第14篇

[关键词]创新 农机工作思路 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18―01

1创新农机工作思路的方式

传统农机工作模式仅仅停留在“走出去”的层面,为各个县村提供农机与生产技术,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的时候,不能有效地执行建议。受到此类问题的影响,导致农机工作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且农机技术人才严重稀缺,无法切实和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实行对接,导致农机技术出现疲软问题。为消除这类影响,进行“走出去”的时候,需同时应用“引进来”的管理模式。使农机工作人员与农民实行面对面的沟通,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并且引入先进农机技术与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另外,原有的农机技术培训模式相对死板,农民与农机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之后,无法以此类推地明白众多问题。而且农机技术人员对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充分的理解,无法把先进技术教授给农民。为了有效消除此类问题,需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农机生产企业需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在与其他大型农机生产商进行合作时,要虚心请教农机操作的先进方法,进而在进行农机推广阶段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还需重视启发形式的培养,提升操作人员的创新思维,使其在日常的操作阶段可以学到基本的操作方式。现代农机的持续发展与传统农机存在很大的差别,需农机站和农业实际生产有机结合,宣传模式同样自传统的田间走访变成现代媒体的宣传形式。并明确我国为农机工作制定的优惠方案,之后实行对应宣传。宣传时保证传统宣传形式和现代化宣传形式共用,切实结合农机站与实际的农业生产。

2健全后期推广工作体系

2.1后期推广工作的关键性

推广工作需以农民为基础,不可只凭借宣传。使农民真切地体会到农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的各项优点。与此同时,农机站在现实的操作中,需和农机生产厂商紧密沟通。农机生产商、农机站、机器保养者以及农民属于农机总体生产阶段的关键构成。其中,农机站起着协调与沟通作用。

2.2后期推广工作的方式

第15篇

1农业机械化推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传统农业技术生产效率低下,人力需要求量大,也不符合现代生产的要求和社会经济市场的需要,因此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广作用,可以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将农业生产由原来的资源依附性逐渐转变为知识依附性,利用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农业机械化推广技术,不仅仅能够帮助农民广泛应用农业工作技术和现代生产技术,还可以激发农民的生产创新思维,自己利益农业科技转变农产品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小,迫切需要有一支强大的队伍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培训,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推广主要推广生产自动化,产业结构化技术,其技术所涉及的范围也主要是以粮食生产技术为主,因此容易被农民所接受。另外,农业机械化推广还可以帮助农业生产依靠科技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农艺科技的大面积种植生产。因此,农业机械化推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大有用武之地。有效的农业结构调整,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农产品种植的规模化、集中化的前提。所以,加强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2农业机械化推广发展建议

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效率,充分发挥其推广的作用。需要加强推广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个队伍的推广水平。在发展推广队伍人员数量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通过将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送到相关的培训班进行技术培训,吸收先进的推广经验或进行当地的实践考查培训。可以利用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专家来授课培训,多途径多渠道的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从而使得其具有更加专业的技术完成推广任务。农机推广队伍建设要坚持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坚持综合素质能力和业务能力培养相结合,渐渐培养一个具有为农民服务,具有优良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顾全大局的优良作风,业务水平高,能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装备,能敏锐捕捉适宜本地推广的农机装备的农机推广队伍。

作者:魏秀芝甄怀林单位:汪清县百草沟镇农机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