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公路管理智能化范文

公路管理智能化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公路管理智能化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公路管理智能化

第1篇

关键词:OTN带宽 透明传输 干线传输

中图分类号:TN9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管理智能化越来越高,对通信技术的依赖也越来越强。辽宁高速目前是不停车收费和半人工收费相结合的方式;监控系统基本实现全程覆盖、收费场区无盲点;办公系统实现完全网络化,全省实现内线电话独立交换、传输和接入。这些智能化管理的实现都依托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辽宁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数据需求

通信系统主要承载的数据业务有:收费交易信息、音视频、监控图像、监控数据、OA数据、呼叫数据、会议电视数据等业务。各种业务对应不同的带宽。按照主干网络1个中心汇聚49个分中心信息计算主干环网固定带宽分配最大值996M。按省中心最大图像显示路数50,并且在同一时刻各种业务流量达到峰值计算干线网非固定分配带宽最大值为1376M。辽宁省高速传输主干网采用SDH技术,通信核心环网路由带宽选择10G,分汇环网路由带宽选择2.5G,接入网带宽选择622M。完全满足现有机电数据的传输和交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涉及到的4种常用通信技术

1、 OTN光传输技术

先介绍一下WDM技术。WDM通过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光波长而极大地提高了传输容量,但它的缺点也十分突出,如组网不够灵活,业务调度困难,难以对光波长进行调度,不具备像SDH一样可靠的保护倒换机制等等。而SDH也有单通道系统的弊端,不适合作为长途骨干网技术。

OTN就是为了克服WDM与SDH的不足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光传输技术。它不仅具有WDM传输容量大的优点,而且还具有SDH可运营、可管理的能力。OTN是SDH与WDM技术的整合,是光传送网发展的方向。

OTN相对WDM的优势很大,OTN技术在提供与WDM同样充足带宽的前提下,具备和SDH一样的组网能力,具有可扩展性强、客户信号的完全透明传送、灵活的光电交叉、多级串联连接监视、强大的前向纠错能力。OTN技术相对已有的WDM技术,具有多种客户信号封装和透明传输、大颗粒的带宽复用、交叉和配置、强大的开销和维护管理能力、增强了组网和保护能力等优势。

2、SDH传送技术

SDH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传送技术,SDH系统以及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可采用环形、星形、树形、网孔等方式灵活组网;支持二/四纤、通道/复用段保护,网络运行安全可靠;系统的网管功能强大,能够实现链路的端到端管理;具有国际统一的标准接口,方便不同厂家的设备互联。现阶段全国高速公路专网系统均按照SDH技术规划和建设。

3、智能光网络技术

智能光网络又被称作(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数据传送上兼容SDH、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映射、复用与接口技术,具有SDH/MSTP无差错、无时延数据传输等技术优势;系统控制上通过OSPF、RSVP等路由协议与信令,实现网络智能化控制。

4、基础数据业务传送平台

干线传输系统是在省局中心和各管理处分中心之间的基础数据业务传送平台,提供传输通道。SDH/MSTP技术是目前干线传输系统首选的技术,具备多业务接入和综合处理能力,网络自愈能力强以及灵活组网和扩展能力。结合辽宁省高速公路干线传输的现状,同时更着眼于未来通信业务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采用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构建全省高速公路骨干传输平台是发展方向。ASON连接省中心和分中心,实现大容量、高安全性的业务承载。

3辽宁高速公路维护层面概述

首先分析辽宁高速公路通信技术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1、接入系统现状

接入网系统由SDH传输设备和综合业务接入设备组成。光纤线路终端(OLT)通过V5接口与程控数字交换机连接,提供PDH、子速率、以太网、模拟音频等多种业务接口,具备综合接入能力。本地接入网内置光传输设备采用隔站相连的方式组成复用段保护环和通道保护环,按照STM-4系统容量设置,后期可以升级为STM-16。

2、干线传输系统现状

现有干线传输系统采用基于SDH/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设备组建,省中心以及分中心站点基本处于满配置状态。随着智能光网络设备的逐步安装,各分中心、省中心为主干节点引入大容量智能光网络节点设备,现有干线ADM节点设备可作为扩展子架使用,实现干线传输系统的网状组网,速率等级为STM-16,后期可以升级为STM-64。

3、高速公路通信技术应用的总体发展方向

SDH/MSTP技术会逐渐向ASON技术平滑升级。网络架构由目前的分层次的环形网络向扁平型的网孔状网络发展,形成多路由的网络保护能力。接入网系统容量具备从STM-4升级到STM-16的能力。干线系统的容量可以具备从STM-16升级到STM-64的能力,并且原有SDH传输系统还支持内置波分技术,可以持续升级到100G。总体发展方向主要考虑系统扩容升级潜力大、投资成本最低,充分保护原有投资、通过光口级联便于系统升级,确保数据传输连续、网管系统集中统一等。

通信技术应用的升级还要确保管理、维护人员做到对原有系统、机电设备和相关技术非常熟悉,系统升级只是单板升级或者增加,保证后期的维护工作顺利开展。在整个过程中要确保通过技术文件的管理和维护手册的完善,达到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管理、维护的高效性。

4结束语

高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涉及的通信设备以及软件系统范围广、结构复杂,在设计和部署上要求有很好的延续性和足够的升级扩展空间,在系统新建和升级过程中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技术员、工程师不但要全程参与,更建立系统的技术档案和维护手册,这样才能在全面把握通信技术环节的基础上做好机电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高速公路综合通信技术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庄亚俊,等.以太网的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5,(4).

[2]William stallings.高速网络与互联网-性能于服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第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支撑其运行的机电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成功以后,对于机电设备的管理要更加慎重,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实际情况不同,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高速公路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1通信网络的作用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分布于高速公路的周围,分布较为广泛,因此管理较为困难,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智能可视化管理,才能进一步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实效。高速公路机电管理过程中,以网络为支撑形成管理的基础,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通信网网络存在的基本作用是传输信息、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是展开智能化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保证网络的通畅和稳定,才能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完善的通信网络为基础,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建立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网络信息库,通过信息的传送、储存、分析等,可以有效控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运行,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清楚的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对于机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可以解决很多机电设备的实际问题,保证机电设备的良好运行,从而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的效率,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变革。

2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的应用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要实现智能化管理,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化设备为基本载体,在系统功能的协调下,在其他系统集成设备的共同协作下完成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从而减少人工的投入,提升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

2.1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现方式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以通信技术为基础,对机电设备接口和通信协议进行管理,保证机电设备和智能化设备相吻合,实现机电设备和通信设备的协同运作,确保基础技术的运行顺利。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接口进行管理而实现的,在对两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减少了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不相适应的问题,从而提升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工作的效率,也进一步的促进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由于高速公路分布广,路程长,机电设备分布于不同的高速公路路段周围,且设备数量庞大,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效率低,且工程量大,极耗时间,管理效率极差,要想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就要运用智能化设备,通过对通信协议和机电设备接口的共同管理,降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难度,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考虑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变化因素,考虑到环境的变化,考虑到设备的整体状况,然后依序开展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2.2智能化机电设备的功能

高速公路智能化机电设备的功能十分强大,以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其具有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系统功能,各项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提升高速公路智能化设备的管理效率。机电设备职能化管理系统要对机电设备进行远程操纵和控制,通过全天候的监测,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际状况,掌握高速公路实际存在的问题,为高速工作设备管理者提供基本的工作依据,并根据高速公路的设备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落实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同时智能化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还具有信息传送的功能,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进行设备信息的传送和储存以及管理,而后期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可以参观的数据。高速公路智能化机电设备系统还具有警报预警、成像、定位功能、可视化监管等功能,通过预警功能和信息收集功能的融合管理,可以及时的了解到设备的问题,并通过定位系统和信息传送功能的协作,可以使得设备管理者了解到问题设备的具置,从而实现精准化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升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高效的解决机电设备中的问题,从而解决机电设备中的隐患,促进机电设备的高效运行。

2.3系统组成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系统由多个集成系统所组成,不同系统实现不同的设备管理功能,不同系统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智能化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系统由水电控制系统、灯光控制系统、信息传送系统、成像系统等组成。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对电力设备的控制主要是依靠二级系统来实现的,以信息收集系统为机电,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科学化管控,从而实现机电设备的运行,为高速公路的运行提供基本的发展条件。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由多个集成系统所组成,不同系统发挥不同的功能,最终在多个功能的共同协作下,完成智能化的机电设备的运行,从而提升机电设备管理的效率。

3智能化系统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化机电设备具有极大的运行优势,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其应用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减少了很多管理阻碍,极大的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提升了高速公路的运行效果。高速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在实际的建设和管理中,工程量巨大,机电设备是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的重点部分,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结合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才能进一步的减少的管理工作中的阻碍,提供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效率。

3.1有效的缩短设备维护的时间

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运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大大的缩短机电设备的维护时间,提供管理工作的效率,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中,需要依靠人力去排查设备故障,进而才能安排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投身到设备故障排查中,耗时耗力,工作效率极低。应用智能化系统,能够缩短电力设备的维修反应时间,帮助高速公路管理人员快速的获取设备信息,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而快速的作出决断,制定设备的维修方案,从而大大的减少了设备的运维时间,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快速的了解设备情况,同时工作人员可以精准的了解到设备的问题所在,从而提升设备运维的精确度,减少管理工作中的误差。另外,在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机电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对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检测,可以大大的减少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高效的处理设备故障。

3.2降低成本

使用传统技术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成本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巨大,给管理工作造成较大的压力,运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管理,可以快速的对机电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和搜集,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和储存,应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快速的分析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整体情况,使得管理者可以快速的了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实际情况,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收集信息,大大的降低了管理的成本。且通过信息系统所输出的信息,其精准度高,误差小,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信息源,为工作的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的依据,从而减少了工作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难度,节省了支出,实现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高效管理。

3.3实现信息的高效收集

在实际的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信息收集十分重要,由于机电设备的分布十分广泛,其管理难度十分大,利用传统的信息收集方法收集信息,效率极低,且耗时耗精力,信息的质量也难以把控,如果信息收集有误,可能要重新进行收集,从而进一步的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高速公路信机电设备的管理可以为设备管理者提供精准的信息数据,通过信息收集系统对信息的收集、归纳、整合、分析,可以进一步的得到更为系统的设备信息,同时,利用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对机电设备全天候的监控,实现对机电设备的可视化管理,为设备管理者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信息数据采集设备,管理者可以全面的了解设备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无障碍的传送,可以将信息传送给领导层,进而落实设备管理方案,然后根据设备管理方案依序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有效的提升了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管理中,只有进一步的加强管理的质量和效果,才能保证高速公路顺利运行,应用智能化系统进行机电设备的监管,可以降低设备管理的难度,提升设备管理的效率,从而进一步的促进高速公路机电智能化系统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能选,刘娜,张润等.关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探讨[J].人民交通,2020(7):83-83.

[2]李能选,刘娜,张润等.关于高速公路机电设备智能化管理探讨[J].驾驶园,2020,000(007):83.

第3篇

1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档案管理在工作实践之中不仅具有当前的、现实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兼具着长远的历史内涵。具体档案管理重要作用分析如下。

其一,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处理的转变后,将过去的集中立卷改变为随时整理文件归档,将集中的工作量化为分散的工作量,同时随时拾遗补漏,确保档案资料不会形成存积,不仅能完成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归档,还极大提升了信息检索的便利。此外,信息网络管理的推广与应用让新增文档资料的插入设置十分方便,档案管理员只需简单几步键盘操作,辅以修改档案目录即可完成项目增设。

其二,确保档案的原始性。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将原资料文件直接扫描,档案完整进驻管理系统,便可以直接查看档案的电子格式文档,又能够直观地将原文无损呈现。

其三,提升档案整理与使用率。采取模糊检索、高级检索等细化辅助功能,能让档案管理与利用频率在保持高质量、高精度的基础上得到极大地提高。此外,借助网络设置专用VPN通道,还能够对异地档案进行远程管理与查阅,将档案管理功用覆盖直径无限扩大。

其四,增加信息保密等级。通过对档案管理将档案按照内容涉猎面的敏感程度、机密程度等进行明确的等级划定,将档案有针对性地建立防护墙,能够让保密档案得到一一相对的有效保护。同时,对每一查阅涉密档案的情况记录在案亦有利于事后跟踪追查责任归属。

2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优化路径

(1)加大档案管理业务建设力度。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在对于问题决策至关重要,在每一个事业单位中都应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档案作为记录事业单位中珍贵历史的载体,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力度,不仅可以记录下事业单位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还可以为今后事业单位的建设提供前车之鉴。为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事业单位首先应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在选择归档文件材料上,慎重辨识来源的可靠性,尽可能收集可靠且全面的资源信息。其次,管理人员自身必须严守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标准进行整理归档,确保档案类别清晰规范,符合调阅习惯。最后,管理人员载明档案的具体情况应该做到记录完整,字迹规范。

(2)增强管理层人员自身认知能力。新时期优化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强化管理层从业人员对本职工作的认知能力及业务能力。其次,档案管理需要健全管理制度,即应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适时举办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法规的培训活动,使得管理人员清晰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工作责任感以及管理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管理层人员的培训指导活动中可以适当穿插档案管理的发展历史,向其强调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意识到档案作为其他部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从而调动档案管理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自豪感,继而推动管理工作取得实质进步。

(3)提高工作人员全面素质技能。素质技能是对从业人员具备多方面综合条件的能力体现,对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来说,素质技能的优劣常常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产生影响。由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进度,事业单位可以适时举办一些相关的进修活动以及宣传讲座,以达到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技能的目的。该研究者者建议可以将档案管理人员的学习拆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作为培训重点。

第一,事业单位应全面推广普及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比如通过讲座以及小组会议的模式,对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正面宣传,加深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防止档案管理人员作风不当,触犯法律底线,同时也鞭策管理人员努力做好自身工作。

第二,事业单位应积极做好观念纠正工作,让广大员工领导体会档案在单位各部组成中的重要地位,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也使其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巨大价值,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依时、依事高效完成。

第三,事业单位应注重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技术操作能力,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准确快速地处理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节省档案管理工作的时间。

第四,事业单位还应注重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的考察工作。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跟踪、考评以及理论知识的培训,挑选出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思想培训以及业务锻炼之后,筛选既具备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又拥有广阔的知识面的人员留用档案管理岗。

第4篇

一、相关概念

1.云计算。云计算的到来无疑会给IT行业带来一次新的发展浪潮,它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能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同时可以实现自我维护,动态管理庞大的数据资源池,向用户提供各种IT服务。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资源交付方式,用户对其提供的服务采取按需付费无需高额的硬件租赁费,这为用户大大的节约了运营成本。

云集算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以往技术和计算模式发展和演变的一种结果,当然云计算也未必是计算模式的终极结果,而是适合于目前商业需求和技术可行性的一种模式其发展历程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主机系统与集中计算、效用计算、个人计算机与桌面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

目前不同资料和文献对云计算的定义有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云计算是一种并行的、分布式的系统,由虚拟化的计算资源构成,能够根据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事先商定好的服务等级协议动态地提供服务[1];云计算是一种可以调用的虚拟化的资源池,这些资源池可以根据负载动态重新配置,以达到最优化的使用的目的。用户和服务提供事先约定服务等级协议,用户以用时付费模式使用服务。纵观国内外企业和学术界对云计算的定义,比较权威的定义应该是来自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给出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对IT资源的使用模式,是对共享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提供无所不在的、方便的、随需的网络方向。

2.智慧企业。2008年11月6日,美国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纽约市外交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提出了“智慧地球”一词。 “智慧地球”(Smart Planet)就是要利用下一代网络技术,把电脑芯片和传感设备嵌入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 甚至包括所有家用电器, 如电饭煲、 热水器等等,形成比现代互联网更为宏大的“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智慧地球”意味着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实现数字化和互联互通。在智慧地球的提出之下,智慧城市建设已逐步得到各国的关注,而作为构建智慧城市的关键力量――智慧企业,是推动智慧城市乃至智慧地球建设的强劲动力。

目前学术界对智慧企业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对智慧企业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根据各行业对智慧企业的理解主要有一下几种定义:

2010年宗平,朱洪波,黄刚等在《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 智慧企业”》一文中将智慧企业定义为:通过云计算、虚拟化、物联网等技术将企业的硬件资源与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 智慧企业”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引入到企业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共享和协作;二为企业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2011年11月15日,在北京梅地亚会议中心举行的"首届(2011)智慧企业高峰论坛"中,国脉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杨冰之做了《智慧企业--大型企业网络转型战略》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对智慧地球做出了如下定义:"智慧企业"就是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为载体、以创新为特征,充分、敏捷、高效地整合和运用内外部资源,处于价值网的关键节点,实现有效管理风险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2014年龚炳铮在《关于发展我国智慧企业的思考》一文中做出了这样的定义: 智慧企业是利用智能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信息、通信和自动化技术工具,通过智能感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手段,实现企业核心业务智能化(工业企业实现产品智能化、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过程与机械装备智能控制)、经营管理、决策和服务智能化、企业各种资源获得智能调配和优化利用,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业务工作流的高度集成与融合、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的企业。智慧企业是数字化企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结果,是实现高度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与产业化深度融合的企业,是具有创新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是有智慧的领导和职工可持续发展的基业长青的企业。

通俗的讲,智慧企业主要是指基于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二、智慧企业模型构建

在智慧企业模型中,可以将智慧企业从基础设施到顶层的智能化目标实现划分为三大层级:感知层、联通层、智能化。

感知层:在强大的硬件基础(主机、服务器)的支持下,建设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SOA的企业网络,私有云品台及应用软件平台,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充分感知。

联通层: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通信网、互联网、3G网络、GPRS网络、广电网络、NGB,将从企业内外感知的信息传输到企业的云端,实现云管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关键信息为企业智能化管理、智慧决策提供依据。

智能化:核心业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研发设计智能化、生产过程与装备智能化、主营业务智能化;企业管理智能化:人财物等资源管理智能化、企业决策智能化;经营服务智能化、智慧化;智慧商务、精准营销,客户服务管理智能化。

三、智慧企业特征

智慧企业的一般特征: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敏捷化、绿色化。

数字化: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的推进下,产品设计及研发的数字化、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将逐步在企业内推广普及,并不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应用。作为实现物联网的数字传感器, RFID及其读写器将迅速发展。

集成化:在智慧企业中各个方面将更加趋向于集成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的管控一体化,企业资源规划(ERP),柔性生产系统(FCS)集成;产销一体化,产销一体化系统由销售、采购、库存、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等模块组成;供应链企业集成,实现上下游企业数据、过程和供应链的全面集成。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信息集成、数据集成、业务流程集成、企业集成、供应链集成、价值链集成,应用集成的基础之上的。

网络化:在智慧企业构建中物联网、无线互联网、外联网、内联网、以太网等多种网络更广泛地应用。

智能化:智能化可以说是智慧企业最突出的特征,企业核心业务的智能化,产品、设计、控制、调度、管理、决策的高度智能化。

敏捷化:智慧企业对市场需求、客户要求反映快速,能够实现市场定位、业务调整、经营决策、供应链运行的高敏捷性。

绿色化:智慧企业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最高效运用和动态分配,实现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低碳经济,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能源消耗最低。

四、加快发展智慧企业的建议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结合现有十二五有关规划、两化融合行动计划和智慧城市计划的实施。将智慧企业的建设纳入到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去,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扶植智慧企业建设的试点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和相关法规,为智慧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多种管道筹集资金,建立智慧企业发展专项发展基金。各级政府加大对智慧企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各地区提供配套资金支持,主要用于智能技术研究、各类软硬件产品的开发与商品化、应用示范及推广等工作。

第三,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氛围,鼓励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高新技术示范企业,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快速产品化、市场化。

第四,建立智慧企业示范企业。培育各行业可推广的智慧企业试点示范典型,在行业内树立标杆智慧企业、智能工厂。在示范企业中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不断吸收高科技人才、培育智能化人才。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提高企业领导的智能化决策水平、培育员工自我完善和自我学习能力,提高企业综合人才素质,使智慧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在行业内起到示范作用。

最后,建立并完善智慧企业测评考核机制,对行业、地区智慧企业试点项目,按期进行考评,加强对试点工程的监督,确保试点质量与效果。促进智慧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5篇

交通运输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各种运输方式都得到了有效发展,但伴随着经济新常态,交通发展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重,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约束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服务品质需求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服务面临的效率、生态和安全矛盾突出,迫切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走综合、平安、绿色、智慧的发展道路。

一、智慧交通的理论探讨

智慧交通是信息、管理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应用,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其在提供信息和知识方面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判断、自处理、自适应能力,是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现代交通决策科学、管理智慧、生产智能、服务人文等各个方面将发挥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基本特征

1.变革。智慧交通本质是交通领域从信息社会向智慧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交通自身革命的过程,必然会引起生产技能和生产工具的变革,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动力,同时引起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的变革,成为生产关系变革的动力。

2.融合。信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重点在业务、技术、文化融合等三个方面。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形态,是交通运输由注重设施设备能力向注重设施设备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发展的变革,是交通运输线上与线下,虚拟和现实,跨区域、多方式之间协调运行的变革。

3.智慧。智慧交通的根本是让交通具有人一样的、甚至超人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途径,通过信息化的共享性、可预知性,掌握交通运输业务的规律性,预测交通运输的未来趋势,而且还通过其渗透性、改善性和可干预性实施交通运输状态的自动高效调整和转变,达到优化交通运输的目的。

4.全面。涉及到交通运输的所有业务、所有人、所有设施、所有装备、所有企业,涉及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各方面、各环节,统筹协调是实施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战略的根本要求。

(二)支撑和引领作用

信息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改变和影响的实践证明,智慧交通不仅可以实现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服务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和约束,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交通生产要素,转变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形态,实现交通运输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资源配置,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一是高效衔接经济社会需求。交通运输的目的和归宿就是支撑经济协调运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服务百姓日常出行,智慧交通的应用可以全面促进交通运输服务与经济社会各方面需求的按需实时对接。

二是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通过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安装各种传感器,实现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自身状态和周边环境及时准确的检测、预警、智能控制,提高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适应自身或周边环境变化,避免风险隐患的发生。

三是改造交通运输生产和管理方式。通过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打破部门间、业务间、区域间信息壁垒,实现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扁平式、协同式、智能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业务新模式,形成伞网络、大规模、大范围、多业务、多环节、多方式的综合物流的生产组织模式,甚至是调整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提高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效率,降低行业管理成本。

四是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方式的精细化、科学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及时应用,实现交通运行状况的全天候全方位实时掌控,交通运输态势的及时预警,转变交通运输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相关分析和深度挖掘,寻找并发现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明晰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转变交通运输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科学决策,降低交通运输管理的决策风险。

五是透明服务公众和企业。百姓获取出行信息、办理票务更加方便;企业随时随地都能办理各种许可、提交各种材料、支付各种费用、获取各种规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取行业运行状态,发现并解决行业日常运行存在问题,制止各种违章违法行为。

二、智慧交通实现路径

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通过实施若干重大信息化工程,使信息化应用全面覆盖各业务领域。例如,加强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路网运行、航道运行掌控能力明显提高;加强综合运输、现代物流和城市客运试点工程建设,生产协同能力逐步增强;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公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发展决策能力有所增强。同时,社会化交通公共信息服务迅猛发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推出了路径导航、实时路况、出租车电召、公交动态、航班动态等多种类型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产品,并呈现互联整合、规模经营、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一)智慧交通建设的趋势分析

未来,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社会变革作用将集中显现,这些变革作用倒逼交通运输行业利用新技术增强交通运输运行感知、预控和应变能力,改变交通运输乍产组织和服务交付模式,提高行业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并切实提高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科学决策效能,推动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总体来看,智慧交通的趋势性变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决定了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要求不同区域间、不同方式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一体运行。

2.便利化。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克服了交通运输服务时空限制和约束,改变了支付方式,服务多样化、个性化、流动化。

3.精准化。车联网、传感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交通生产、运行的实际状态的全面掌控,使交通管理智能化、精准化成为可能。

4.集约化。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瓦联网等新技术推动行业技术体系的集成发展,形成国家和地方统一的集成技术体系。

5.市场化。公众信息服务是交通信息化主体,通过积极推进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市场化发展,百姓可以感受交通信息化带来的快乐。

(二)智慧交通发展目标

通过交通运输信息能力的大幅提高,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显著增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发展决策数据化、运输服务智能化、行业管理一体化、出行服务多样化。具体体现如下:

1.发展决策数据化。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加大应用范围和力度,实现交通运输决策基于大量鲜活、真实的数据,满足新形势简政放权管理方式的需要。

2.行业管理一体化。开展交通运输管理业务的顶层设计,实现交通行业行政许可、应急处置、市场信用、行政执法等行业管理的一体化、智能化,形成交通运输协同管理新格局,满通运输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

3.运输服务智能化。实现城市公交、长途客运、货物配送、远洋运输等运输调度和港口装卸、枢纽换装等生产调度的自动化。实现交通运输票据的电子化、规范化,实现多种方式联程联运,满足综合运输发展的要求。

4.出行服务多样化。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广播、电话、交通卡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获得出行前中后的集成连续的信息服务、售票服务、联程票务、交通电子支付服务等,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多样化,满足人们交通出行新期待。

(三)构建智慧交通的框架体系

初步构建成决策科学、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人文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提升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体系

转变数据采集方式,加大数据网络化采集力度;深入推进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着力深化交通基本要素、共享要素和重要系统间交换的信息标准,构建部省市三级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数据中心;建立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推进交通运输信息的统筹管理和共享服务。充分利用行业业务系统产生的各类交通数据,转变交通运输统计信息采集方式,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实现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测预警,提升交通运输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打造互联互通综合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智慧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加大大范围交通动态和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测力度,积极推进路网运行、养护、管理、应急与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推动跨省、跨区域路网运行管理、日常养护、应急处置、公众服务的业务协同,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全国ETC联网运行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水运管理,继续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和内河水网地区“数字航道”建设,加强“电子巡航”、“E-航海”等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水上交通、航道运行、海事应急、溢油处理、船闸调度等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内、沿海和内河之间的协同管理,促进水上交通安全发展。积极推进智慧运输服务,完善交通运输电子证件体系,实现交通运输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的全国统一认证和服务;加大公路运政与路政、水路运政与海事的协同管理,促进交通运输系统协同运行。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交企业、客运企业、出租车公司、货运企业、路段公司等生产调度系统互联互通,掌握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和安全状况。

3.建立协同联动的交通执法体系

开展交通运输执法信息全国联网,实现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信息在全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市之间互联互认。推进行政执法信息与行政许可信息的双向共享,促进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间的业务协同、联防联控,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优化行政许可效果;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交通综合执法建设,实现多业务协同执法。创新交通运输执法模式,加大交通运输非现场执法力度。开展交通运输执法监察,实时执法情况,实施全国性重大违章违法对象追逃制度,实现跨区域协同联合执法、阳光执法,提高交通运输执法的威慑力和公信力。

4.智化综合运输体系

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货运企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增设信息化能力作为行业准入条件;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平台健康发展,依托第三方物流平台开展“中小企业联网行动”,大力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广大中小企业实现运力、线路、货源等资源的整合;加大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城市配送综合信息服务力度。鼓励并引导大中型货运企业加强调度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提高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电子路单制度,建立多式联运机制,推动多式联运信息服务,深化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方式的联程联运生产服务:依托公交都市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公交智能调度,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城市出租车电召服务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并有效保障乘客权益;鼓励公路、铁路、民航等综合客运枢纽加强换乘综合信息服务,推动多种运输方式间的协同运行。

5.建设惠民便民信息服务体系

完善交通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网上办事平台,凡是能够网上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政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显著提升政务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提高百姓满意度;建立统一的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用等级评定公开透明、信用信息开放共享。有序促进政府交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交通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发交通出行、联网联程售票、交通电子支付、物流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公共信息服务产品,显著提升公众体验感。积极推动交通客运电子支付和电子客票服务,积极推进电子检票;鼓励开展客运联程联网服务,支撑公路、铁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客运一体化运输服务的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交等电子支付体系建设,引导公交企业或第三方运营企业推进区域性电子支付联网工程,并推动城市公交与地铁、城际铁路等电子支付业务的融合。

6.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加大行业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推广和规范密码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重要数据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有效解决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问题,并为安全审计、安全可控提供支持。开展行业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测评工作,根据业务系统、工控系统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相应安全防护建设和管理,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和危害程度。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协调指挥和通报机制,统筹建设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平台,重视行业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性和灾难恢复能力建设。建立和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处理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

第6篇

关键词:物联网 城市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RFID 技术

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

中图分类号:U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交通对城市拓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车辆日益增多,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现有的交通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则就迫切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科技手段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而物联网的出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契机。物联网技术可以夯实交通管理科技基础,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1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 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从技术角度理解,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

1.2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在体系结构上可分为感知、网络和服务应用3 个层次。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终端、传感器网络等,主要是实现实体的信息获取,即通过各种传感设备采集实体信息; 网络层包括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网络、网络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处理中心等,主要完成信息的传递、融合和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互联网; 服务应用层主要是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的智能化[2]。

1.3 RFID 概述

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其特点为:非接触式双向通信,具有定位,长期跟踪管理及可全天候信息采集等优点,且受环境影响较少。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RFID是一种利用电子标签进行数据采集的信息识别系统,RFID一般由3部分组成: RFID阅读器,电子标签( RFID卡) 和天线,电子标签是RFID系统的数据载体,其一般安装在机动车挡风玻璃或机动车车牌上,天线用于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RFID工作原理[3]为: 当装有RFID电子标签的机动车驶入 RFID阅读器所发射的频域范围内时,由RFID阅读器发出的信息通过天线发送加密数据载波给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的发射天线工作区域被激活; 同时电子标签将加密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高频加密载波信号采用某种调制方式经卡内高频发射模块发射出去,从而将电子标签本身所携带的信息传送到RFID阅读器,阅读器接收并解码,并提取出可用的识别码再传送到后台进行处理,完成预先设定的功能。RFID 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RFID 工作原理

Figure 1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RFID

2城市交通管理

2.1 我国目前的城市交通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20年,城市公共交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得以相应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出行逐步改善。但长期以来,城市公共交通没有明确的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经济发展。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位,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这些问题首先表现在交通的规划设计上,规划设计不合理,导致实际的交通运行能力难以达到设计的期望水准;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运营管理有待改善,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当然这也是地理和历史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关的指标和评价体系不完善,不能很好的预测和评估交通管理质量的高低。

2.2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ITMS)是面向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先进的交通控制、交通管理和交通决策系统,通过先进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把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信息和各种交通服务信息传输到交通控制中心,交通控制中心对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所获得的实时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交通控制管理优化模型进行交通控制策略、交通组织管理措施的优化,交通信息分析、处理和优化后的交通控制方案和交通服务信息等内容通过数据通信传输设备分别传输给各种交通控制设备和交通系统的各类用户,以实现对道路交通的优化控制,为各类用户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服务[4]。

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交通管理者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当前交通状况,预测交通流动向,制定合理的交通诱导方案,实现快速反应,准确、及时地处理交通突发事件,提前消除交通隐患。增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管控能力,改变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性能将得到根本改善。但是,由于ITMS建设工作多由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自行开展,缺乏统一指导和技术标准,存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盲目发展和重复投资等问题,亟需改善和提高其建设水平。

3 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的应用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广阔前景的,这是因为首先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是融合的,而不是分立、分割和分别运行的,信息虚拟世界与物理实体世界是联通的,互反馈的,人类完全获得了通过“虚拟世界”来全面感知并智慧(理智)地操控物理世界的能力,从而也使人类开始创造出了一个支撑其与自然和谐共处并可持续繁荣昌盛地创造财富的新体系。

第7篇

1RFID的系统架构设计

RFI(D射频识别技术)它的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旗下分公司、数据库和派送终端等部分,网络总线路通过分公司、仓库RFID管理数据进行连接,派送移动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来建立联系,同时还能利用GPS来连接通信。

2RFID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RFID技术是电磁原理为基础的通信手段,其方式是利用射频来通信信号建立不用接触就能连接的通信方式,从而利用这种方式交换数据建立联系开发资源共享模式。在高速公路收费,汽车防盗,货车集装货物识别中都得以广泛的运用。RFID系统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

2.1读写器

读写器是由读写板面与射频器还有天线三个重要点组成的。其中天线用来放射射频波动信号并接收回复信号,如此就建立了通讯功能;这样也让数据加密功能、数据纠错、错误警报功能;还可以标签录入计算机中,实现与计算机通信的功能。

2.2射频标签

射频标签不同于一般获取电能的方式,其中有源射频标签与无源射频标签。有源射频标签它本身就自带电量,电量持久、工作时间长、信号距离传授远。无源射频标签内部没有电池供应,而它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读写器。无源射频标签它的提点就是能够长期使用,而标签信息需要大量读写的时候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无源射频标签也能够长时间的接收信号传输信息能够永久性的得到保存也是一大特点。但缺点就在与它要比源射标签传输的数据距离要短了很多。

3RFID技术下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在RFID的物流管理模式下它的主要运作方式有接收订单、入货、货物入库、分拣、货物分配、出货、货物派送、交货等环节,其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被RFID物流管理系统进行详细记录与替换当前物品情况信息,所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使用到RFID技术的检验。全过程从客户发单,到客户收货结束。一下就是最检验的主要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3.1订单处理

期初是客户发起意向订单,物流管理系统归纳用户订单,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到供货商手中,供货商依照订单发送货物。

3.2入库管理

供应商发货后,货物通过派送站RFID系统检测物件的详细数据,并记录清楚货物的数据信息存入数据库,完成记录后,把货物存放入库。

3.3库存管理

物件入库后,采用RFID货物清点技术进行货物存点,数据库随时跟新当前货物信息,通过RFID监控技术监测货物固定存放位置,实现智能的货货物管理方式。

3.4出库管理

出库管理主要是在分拣与分配上。在分拣与分配的运作中,首先是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分拣出货物类型;然后依照每个托盘中的重量进行分配、分配好的货物数量与货物信息,智能化的分配给托盘,并记录好物品的信息和更新掉货物当前流动方向与信息;分配托盘之后,在派送中心出口准备出货登记,出货是使用RFID技术进行智能检测物品详情,并在数据库中做好数据记录。

3.5配送运输管理

配送运输管理其中包含了三个方面。车辆分配、智能化路线选择与交货登记。出货流程完成后,开始进入配送环节,这个环节要根据RFID中录入的物品信息确定好每个车辆的运送内容,并精确的勘察好每台车辆的路线规划,依照规定行驶路线下达车辆路线方向;货物在配送中途,可借助GPS定位货物当前存在的位置,准确的知道了货物当前存在的位置与完备性,从而实现了对物品派送时对车辆的实时监查,确保物品能够准确的到达目的地;抵达目的地之后,把货物交给顾客,然后通过车载RFID技术检测货物是否与顾客需求物件一直,把信息反馈给物流系统,这就是整个的物流流程。

4RFID技术下物流管理系统实现

4.1实现的关键技术

在RFID物流管理中其其中包含了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RFID、人工智能等技术,车在模块的移动性使得RFID系统模式太过于复杂。怎样提高系统智能化技术和保障系统安全性成为了整个项目的关键因素。

4.1.1智能优化关键技术智能化方面,主要是智能化技术分配与智能化托盘分配。智能托盘分配的模式其中因素量太过于庞大,其中包括货物的数量、货物体积、货物的目的地、托盘范围、托盘容量、货物与目的地所存在的距离。数学算法较为成熟,且仓库货物数量有限,因此可以使用数学求解的模式来优化;而智能路径规划其范围在于出货量、货物目的地、GPS地图、货物送达时间一系列的问题,使用以往的数学算法是数学规划计算方式,而在规划性系统模式下这种算法往往行不通,甚至很多问题理论上得以解决而实际状态又是无法得到答案。所以,智能化路径选择上使用传统规划性运算方法是最好的选择。

4.1.2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在安全保障技术上,因为车载模块所存在的环境较为复杂和公共网络数据的传输等特点,所以系统强制性的采用安全保障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为了避免车载数据丢失,在数据的存储上必须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并采用限权设置;电子货物的运送应在互联网中传输,由此来保证传输中的安全隐患;此系统涉及的接单员、货物配送人员、当地系统管理人员、上级系统管理人员等工作人员必须对所有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行为规范管理,防止其中有人员越权使用私权谋取私利,以来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规范与隐秘性。

4.2系统实现与应用

RFID下的物流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信息传输的服务器应选取“服务器操作系统”,管理物流终端服务的系统应使用“视窗操作系统”;本地信息服务器、仓库RFID终端、系统终端与核心服务器应使用软件VC++6.0版本。开发与选择的数据库为“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企业版;配送移动终端和仓库管理终端的RFID读写器可以使用msp430-2174芯片和ca2500射频型芯片,开发语音为C语言。而在路径的规划范围上,采用了遗传算法的选择路径;在车载数据上应采用三重DES模式,其中的加密运算防范可以使得数据得到很好的保存,用户必须回答密码才能进入数据;电子商务配送单在互联网中传输时也要采用互联网的安全防护系统;此系统严格的限制了用户的所有权限,每个阶层的用户只能使用到自己能够使用的权限范围内,并使用记录进行了严格的存储,唯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删除此记录。

5总结

第8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高速公路;应用

1.引言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得以普及应用。具体说来,物联网技术通过一系列红外感应器、GPS系统、射频识别等传感器设备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人、车辆以及公路的相互联系,有效提高了高速公路路网的监测水平和公路运营的管理效率。

2.物联网与智能高速公路概述

2.1物联网应用原理

在高速公路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旨在运用其中的云计算、物联网、WebGIS、数据挖掘、无线接入、有线接入、视频分析以及工作流等主要技术对高速公路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从而有效实现包含高速公路全程实时监控、路政管理、机电管理、收费管理以及养护管理等在内的多种技术、多部门的业务应用,切实提升高速公路运营效率,并最终实现对高速公路的智能管理和控制。

2.2物联网在智能高速交通中的作用

第一,缩短人们出行时间,提高人们出行效率。在智能高速公路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使得信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升,减少了人们出行过程中的绕行情况,提高了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第二,对事故预防以及处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够有效实现公路上各个车辆信息的交互。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物联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辆具置和车速的智能感知,为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三,有效形成综合性的交通运输管理网络,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实现信息的顺利交互和综合运输的网络化管理,继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物联网在智能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3.1收费系统

加强高速公路收费网络体系建设,并运用中间不设主线收费站的方式,实现不同运营机构依据不同路段进行拆账收费的目的,提升收费效率。切实提升高速公路包含道路通行费、运输费以及停车费等在内的各个收费项目的自动化水平,并通过对电子标签或电子卡的运用,实现高速公路的“一卡通”,为收费的自动化和标准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2智能监控系统

建立健全的高速公路智能监控系统,并将多种信息和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序化管理体系,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运行物联网中的电子地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定位导航技术、无线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车辆管理系统等,实现对路面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并通过无线通信将相关数据信息传送到相关监控中心;第二,信息在监控中进行处理之后,会直观地反映到电子地图中;第三,运用智能监控系统中的自动跟踪功能,实现对高速公路特殊用车的紧急处理;第四,对车辆实行多屏幕、多窗口的统一跟踪监控,实现对其的应急指挥和动态监视;第五,紧急救援。一旦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实现紧急救援功能,确保高速公路的运行畅通;第六,导航及线路规划功能。智能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对路况的动态分析,以便公路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指挥管理。

3.3通信系统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具有数据杂乱、业务量大、传输距离远等特点,这给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畅通和信息化服务水平,相关部门可在所管辖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建立数据、语音以及图像等“三网合一”的通信系统,具体来说,主要包含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综合业务接入网系统以及语音交换系统等三方面内容。“三网合一”不仅为高速公路日常运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信息,还为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3.4数据仓库系统

高速公路数据仓库系统是一个有关公路运营信息的共享平台,且在数据的收集、存储、查找、通信以及共享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取共享信息,主要通过各个物联网传感器设备以及相关系统得以实现;第二,对多种数据资料进行融合处理。在对高速公路运营情况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数据庞杂且来源渠道众多,有效利用数据仓库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自动组织和分类,确保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大大提升数据信息的管理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第二,提供具体信息服务,依据客户要求并结合相应的权限制度,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翻阅和咨询服务,有效实现高速公路的人性化管理。

4.结语

就目前而言,我国智能交通中对于物联网的应用还不够全面,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随着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高速公路中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从而切实提升高速公路的整体运营水平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野,王晶波,董利波,周国志,宋俊德.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研究[J].移动通信,2010(15):15-17.

[2]赵建东,张昊,王自上,李兆轩.交通事件视频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04):79-80.

[3]叶茂祯.浅谈物联网时代的交通管理智能化普适关键技术[J].福建电脑,2010(07):63-64.

[4]周伟.计算机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07):37-38.

[5]王振业.关于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现状的研究[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03):12-14.

第9篇

2013年9月,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和改革委、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初步建成“苏南智慧城市群”,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达到0.85以上。这为苏南地区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所具备的群体力量提供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群体的优势

据了解,苏南城市群主要是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等构成的一条城市带,这几座城市具备不错的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基础,加深联系能够集中城市的各方面力量形成群体优势。

例如,南京作为江苏智慧城市13个市分站当中的一个重要分站,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时间较早,目前南京借力物联网技术在一系列市政项目中的应用,逐步打造“智慧城市”。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积极推进政务数据中心、市民卡、车辆智能卡、无线宽带行业专网等项目。南京作为一座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反应,同时人性化的“智慧城市”正在逐步成形。

城市群中其他城市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为推动城市群朝着更明确的方向发展,在《意见》中江苏省提出了加快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产业智慧转型升级、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增长、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和推广、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共七个方面20大项的重点任务。随着任务的实施将加快推进江苏省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的土地、空间、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促进江苏智慧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重点任务的提出为城市群规划了较为详细和具体的发展方向,并明显强化了城市总体发展的量化指标。

例如,智慧产业发展中重点强调,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显著提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生产、管理、创新活动的比例达到60%以上,创建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50个,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超过8000亿元,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业务收入超过5500亿元。信息应用消费指数达到0.92;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60%;网络购物交易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信息消费产业高地。

在城市管理层面提出实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建成面向市民和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行政事项在线办理广泛推行,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广泛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居民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惠。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支持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自动化和精准化,加快发展交通信息感知基础设施和全路网智能监控体系,统筹规范市政、通信、广电等管线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构建涵盖供水、排水、燃气、市容、环卫、绿化、园林等方面的智能化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城市级智能化管控中心,实现城市关键运行系统状态自动感知和事件智能处理,提升城市运行效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体系的三维仿真平台,完善以感知网络、云计算中心为主的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环境,探索适合本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模式、共享模式和服务模式,依托个性化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智能化、可视化和协同化。

智慧转型升级的互动

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是否紧密有的是因为空间因素,有的则是因为产业调整的必要。苏南智慧城市群则从多维度深化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

根据江苏省的规划,推进将智慧城市群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传统行业智能化改造,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物流、服务等各环节的全面深入应用,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模式转变。

以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和出口基地,物联网研发、生产和应用先行区及全国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中心。加大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等核心基础领域的自主研发力度,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打造以南京“中国软件名城”为核心的苏南软件产业带。

大力发展生产业,促进智能制造业与生产业协同发展壮大。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基地,实现产业与现代物流业互动发展。建设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软件信息、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旅游、商贸、宾馆、餐饮、房产、娱乐等生活业。

构建“带”、“群”、“网”状分布的智慧产业基地格局,推动各地根据自身发展基础和现有产业布局,建立智慧型、知识型产业园区,实现优势互补、差异竞争、协调发展。引导、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智慧园区”。

第10篇

【关键词】汽车导航系统 交通管理 智能系统

1前言

目前,汽车导航系统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开全球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和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等,通过各种高科技技术的综合应用,将汽车导航系统的革新进行的更加彻底。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不断更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相应的对交通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影响。汽车导航技术不光是汽车智能化的标志,更是交通管理智能化的提升。通过对下文的介绍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汽车导航技术的重要性,也能够对交通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2汽车导航系统的功能

2.1对目的地路途引导的动态信息检索

利用汽车导航技术可以轻松做到对目的地进行路途信息检索。可以使当前的所处位置显示在已有的地图之上,通过输入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利用汽车导航系统的智能化技术对其进行检索。对于这项技术的革新方向是将其与交通信息系统相互结合,这样一来,对于目的地的信息检索会更加准确,同时还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最新的交通拥堵动态,可以很好地智能化控制路面,同时还能够给使用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2具有快速再检索功能

导航系统还有快速在检索功能,通过这项功能可以使使用者在当前道路不通顺时快速查询新的路线,系统将提供新的路线供使用者参考。更方便的是可以通过导航系统查询附近的日常应用的地方,比如可以查询加油站、自动提款机、商店、酒店等,只要是在系统查找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快速提供给使用者。

2.3转向语音提示功能

在开车时最避讳的就是双手离开方向盘,然而导航系统通过语音提示可以很好地为驾驶员提供道路信息,比如前方有转弯或是其他突发路况,系统就会通过语音播报的方式告知驾驶员,这样一来就可以使驾驶员专心驾驶而省去用双手查询的环节。

2.4提供丰富的菜单和记录

汽车导航系统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并且还具有较为丰富的菜单供使用者选择。全方位地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选择是现代技术智能化的具体体现,通过高科技技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真正地为人服务。

2.5扩大十字路口周围建筑物和交通标志功能

为了驾驶员的安全,导航系统能够全方位地为驾驶员提供最好的驾驶画面。对于十字路口或高速公路口等路况较为复杂、安全系数较低的地方,系统会自动将附近环境以及路面状况进行放大,方便驾驶员清楚地了解附近的环境,更好地选择行驶路线和速度。同时还能够指出汽车位置、交叉点的名称、到交叉点的距离、拐弯后的路线名称及方向。

2.6扩展功能

导航系统的扩展功能是将车辆与交通管理部门、邮电部门、建筑部门的VICS、ATIS、IIS联网,真正将车辆行驶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为汽车提供最新的路况信息,还能够为汽车的行驶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2.7导航系统部件和娱乐系统部件共用现代汽车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可以很好地体现实用性和人性化,在汽车行驶途中,可以将导航系统与娱乐设备集于一身,随着电子技术的革新,将各种复杂的电路集结在车辆应用结构中,可以让车辆在行驶途中增添一些乐趣。导航信号接收机、控制系统、存储器、可视显示设备、声音设备等设备已经成为汽车的必备设备,这些设备共同组成导航系统和娱乐的共同体。

3汽车导航原理

汽车上使用的汽车导航系统主要应用的是GPS卫星导航和惯性自律导航。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24颗导航卫星组成,可以24h不间断、全天候地提供全球范围内高精度定位和导航信号,在军事和民用(军用和民用的精度不同)的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当GPS接收机同时接收到4颗以上的卫星发出的信号时,经过计算处理后,就可报出GPS接收机(目标)的位置(经度、纬度、高度)、时间和运动状态(速度、航向)等。当可能遭受偶然的干扰,如坏天气的影响、隧道和建筑物的遮挡、超宽无线电干扰等。与GPS卫星失去联系、中断信号的瞬间,机内可自动导入自律导航系统。

4GPS导航系统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4.1车辆跟踪

汽车GPS导航系统中的LCD显示器具有对比度好、扫描线多、视角宽、低反射等特点,实现了高亮度视频图像显示。

4.2信息查询和提供最佳的行驶路线

由驾驶员确定起点和终点,由计算机能根据全球定位接受系统的信号和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地图数据计算处理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到屏幕上。通过检索查询找到要去的目的地和最佳的行驶路线。如旅游景点、宾馆、医院等数据库。

4.3话务指挥导航系统中的GPS信号接收机

主要由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组成。接收单元主要包括以下部件:信号波道、存储器、计算与显示装置。当GPS信号接收机同时接收到卫星发出的信号时,经过计算处理后,就可报出相应的自检信息。其中,CD-ROM播放器还可用来存储数字地图库和导航软件,以及播放音乐。指挥中心可以监测区域内车辆的运行状况,对被监控车辆进行合理调度。指挥中心也可随时与被跟踪目标通话,实行管理。

4.4紧急援助通过GPS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

可以把交通原始信息数据集合、处理,并利用一定的交通预测得到进行导航所需的路网交通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向监控中心发出报警信号、求助信息。例如:为110、119、120、工程抢险等车辆服务。

5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技术将汽车导航系统发展为空间基准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将系统与交通各个管理系统相互联系,这不仅仅促进了汽车的进步,更加快了交通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只有将使用设备真正地实现人性化与智能化,才能扩大汽车在未来的应用市场,才能够真正地满足现代人对高水平生活的高要求。所以说,提高汽车导航系统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对汽车行业以及社会经济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文库编.著汽车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董长兴主编.汽车构造与使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第11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信系统

引言:在当前高速公路装配电子监控系统下,使得高速公路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高效和合理的知道路况,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三大系统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尤其是调式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成立项目的办法从而希望能够找到相关解决办法,旨在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的智能化、高效化、信息化。

1、高速公路三大系统调式中存在的问题

1.1监控系统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是通过一列措施来实行对高速公路系统的监控,已达到高速公路的安全和高效率性的目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能够起到高速公路实时监控和交通管理的作用。基于当前高速公路的道路情况下,对于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全面的分析、仔细处理和大胆预测,并采用有一定作用的交通管制手段,使高速公路上可能发生的交通事件、车祸和阻塞防患于未然。如果高速公路发生突然性的重大交通事故或因为道路交通环境变化而导致交通阻塞时,高速公路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监控系统快速发现并采用有效办法进行解决和排除,用来防止对道路交通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从而能够通过这些措施来加强高速公路运行的效率和安全,进而为整个高速公路的方便化提供便捷。

(1)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管理部门数量过多,在某些分工合作下有着重复的工作,导致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在对监控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上,并不能做到放眼全局,把整个监控系统当作一个整体来运作,最后导致在高速公路的某些区域造成了监控盲区或者使得某些区域监控重复交叉,而且在整个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运作下,实际上每个单独的小区域监控系统有时候并不能与另一区域的监控系统实现共同作用,最后导致一些交通堵塞甚至交通事故的发生。

(2)通过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调试的检测,发现整个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调式时间都过于漫长,尤其是对前端设备的各部分摄像机的调式中,耗时颇大,占据了整个调试耗时的64%,在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前端设备的调试过程中,要经过调式准备、IP地址录入、调节摄像机安装角度、后期处理等几大步骤,在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前端设备的整个调式中,IP地址录入和调节摄像机安装角度的耗时又占据了整个前端设备调式的70%之多。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的前端设备尤其在摄像机这一方面,由于安排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造成了整个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调式的耗时过于庞大。而在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中间设备(传输设备)的调试中,要经过前期准备、地址码及其他硬件设置、软件调式、后期收尾等几大步骤,调式耗时仅占整个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调试的29%。最后再对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的终端设备进行调式,经过了视频光端机调式、静态字符叠加、硬盘录像机调式、视屏矩阵调式以及工作电脑调式等几大步骤,但最后发现整个后端设备的调试耗时是最短的,占据7%。

1.2收费系统

(1)在我国目前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高速公路的收费站大多数的形式是以IC卡人工半自动收费,但是由于这种半自动收费的方法使得收费站的收费效率比较低,进而导致了车辆通过收费站的速度变慢,使得收费站对于高速公路车辆通行的数量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啊,而达到饱和,另一方面因为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停车次数增多,汽车排放的尾气和产生的噪音污染,对高速公路环境质量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2)目前国外和国内试点的ETC系统普遍采用单片式ETC技术,但是,因为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IC卡收费方式完全独立,而建立ETC收费系统则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的封闭式系统,即在高速公路道路上所有的入口和出口,即便是大多数、过往车辆少、交通量小、车道数量少的小型收费站,都必须设置一条以上的专用ETC收费车道,只有采取这样的单独ETC收费通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1.3通信系统

(1)在我国当前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存在一系列程度不等的问题和瑕疵,例如通信网络不完善、每条道路的执行标准不够统一、整个通信系统整体运作不协调、信息较独立而不能与其他系统联系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使得整个高速公路的通信系统的运作效率变得较低。

(2)高速公路整个管理系统正在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快速发展,而通信系统也在跟随这一脚步,但实际上,要实现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目标,这里面需要做大量的努力,以及很大的人力物力。

2、高速公路三大系统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2.1监控系统的应对措施

针对高速公路整个监控系统调式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制定详细的策略,经过课题选定、目标设定、可行性分原因分析、要因确定、制定对策、效果检查、巩固措施、总结及下一步打算的一些列严密措施,采用头脑风暴法,通过多渠道,找原因,找理由,找方法。对前端设备调试时间压缩,特别是对IP地址录入以及调节摄像机安装角度进行分析用关联图进行整理找出5个末端因素,然后将IP地址及调节摄像机安装角度压缩50%,这样就能大大地缩减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调试过程的时间,进而减少相关方面人员的工作量,为提高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全面而高效的运作做出贡献。

2.2收费系统的应对措施

建立一种能够将ETC收费和IC卡收费的组合在一起共同收费的技术,即基于ETC和MTC相结合的高速公路混合车道收费系统。ETC与MTC混合车道是指在一条车道中既安装ETC收费设备,同时又有MTC收费设备,使车道能够完成不停车收费和人工收费切换自如的目的。但是实际上一些收费站的ETC车道的使用效率没能达到当初所设计和预料的要求和效果。车道过往车辆的不均匀以及用ETC过站的汽车司机数量增长较慢等原因导致ETC车道空闲,造成了车道资源浪费。

2.3通信系统的应对措施

由于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存在着通信网络不完善、每条道路的执行标准不够统一、整个通信系统整体运作不协调、信息较独立而不能与其他系统联系等问题,所以针对这一些列问题,应该加强整个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的信息智能化建设,统一每条道路的执行标准,出台符合高速公路运行的相关规定,使各个系统间的系统相互共享实时信息和路况,一步步进军智能化信息高速公路。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增加,私家车数量的与日俱增,造成了高速公路车流量的增大,高速公路三大系统的完善也指日可待。针对高速公路三大系统调式中出现的问题,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必须科学而合理的采取一系列措施,使高速公路管理智能化。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超.基于高速公路的道路监控系统[J].科技致富向导,2012(20):48

[2]刘轰,王瑞,杨根成.国家高速公路智能全程监控系统及关键技术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1(8):93-95

第12篇

关键词:现代营房建设;军事优先;以人为本;信息主导

中图分类号:E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和我军使命任务,全军基建营房系统确立“打造现代营房”为主线的发展思路,提出建设现代营房基本内涵是“军事优先、以人为本、经济适用、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这一基本内涵,在推进现代营房建设中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现代营房建设发展,必须坚持军事优先原则。“现代营房”作为“现代化军队”的载体和官兵军事训练、文化学习、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是推动部队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提升广大官兵思想、文化、军事等现代综合素质极为重要的物质条件,对于我军增强威慑和实战能力、确保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全面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信息化条件下,现代军营的建设,也需要坚持遵循以“军事优先”为核心原则,合理规划营房建设项目、布局和经费投入。在营房部署安排上,要充分考虑信息化条件下部队人员、装备较大规模集结的需要,具有便于部队灵活机动的军交道路,骨干道路要与军港码头、国家公路网相通。

第13篇

关键词 :全程监控视频分析智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 X924.3 文献标识码: A

一 前言

舟山跨海大桥作为目前舟山群岛和大陆相连的唯一陆路通道,是舟山群岛新区港口集装箱物流输送的大动脉。舟山跨海大桥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总投资超过130亿元。是全国为数不多实现全程监控的高速公路,位于金塘岛的跨海大桥监控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监控中心之一。总投资约1200万元,舟山跨海大桥cctv监控系统摄像机基本实现了全程覆盖。全长50公里高速公路上共安装摄像机248台,平均大桥上间距200米设置一台摄像机,路基段在上下坡、转弯、开口部、锚室等特殊地段设置摄像机,基本实现了全程监控。

二 全程监控改造的应用背景舟山跨海大桥开通伊始采用的是传统的监控系统,由于大桥沿线海景壮丽,由于监控点数量繁多,利用人工监控的方式常常由于监控画面过多而遗漏一部分事件,并且也很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对违章停车等事件进行处理。据了解,自2009年12月25日开通以来,停车观光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仅2010年庆长假期间,平均每天就有二三十起违法停车现象发生。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保证大桥路面行驶的安全,舟山跨海大桥管理中心决定在监控系统中增加智能分析的部分,主要有以下智能监控的需求:(1)非法停车检测(2)车辆慢行检测(3)行人出现检测(4)抛洒物检测

对于智能视频技术本身来说,高质、稳定的图像源是实现高精度识别和分析的关键。但该项目中,由于监控摄像机要全部安装在桥面灯杆上,而整个大桥跨越近50公里的海面,海上巨大的风浪造成摄像机的抖动非常明显;此外,舟山跨海大桥光线变化较多,视频画面经常出现明显的阴影、明暗的变化,如果遇上阴雨天气,摄像机上还会有水珠水雾等。这些对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应用,系统部署以及实施等,都是极大的挑战。

为杜绝此类危险事件发生,进一步确保桥面畅通,舟山跨海大桥管理中心决定安装一套更为领先的智能管理系统。经过充分调研,最终杭州海康威视成为大桥智能管理系统的提供商。通过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全天候地对车辆违章停车、车辆减速、行人出现、遗落物等各类交通异常事件进行智能检测,有效提升了高速交警处理危险事件的效率,保障大桥正常安全运营。

三全程监控系统改造工程

浙江舟山跨海大桥2010年7月31日全程监控系统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安装了这套国内领先的智能管理系统。在大桥上,每隔几百米的路灯柱子上就装有一个监控探头,这些探头组成了整个舟山跨海大桥的智能管理系统。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桥上平均每200一个监控点,基本实现了监控无盲区,桥面上的实时情况能在第一时间传回跨海大桥应急救援中心。 系统通过视频解析,可以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内,根据画面的运动情况,有效识别大桥桥面上的停车、行人徘徊行走等违规行为以及车祸等相应情况,并实现自动分析报警。高速交警随后用一辆执勤车进行了试验,当车子停下来后,救援中心的智能管理系统终端设备就开始报警。

图1舟山跨海大桥监控中心

经过在现场持续的调试和总结,并通过海康威视算法工程师专门的技术攻关,以及近三个月的升级、测试,最终,投入使用的舟山跨海大桥智能管理系统现场使用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误报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四智能监控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系统部署上,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到项目为新建的监控系统,DVR(硬盘录像机)是必要的设备,因此,项目采用基于DVR的解决方案,即产品形态选用内嵌智能分析算法的新一代智能硬盘录像机海康威视iDS-9116HF-SH,减少了基于DVS及后端服务器解决方中相应设备的投入。在该工作机制下,前端桥面监控的模拟视频通过光端机接入iDS-9116HF-SH,进行24小时的录像备份。同时,利用设备内嵌的智能分析功能模块,全天候对车辆违章停车、车辆减速、行人出现、遗落/留物等各类交通异常事件进行检测,并将报警上传到监控中心。当有异常事件发生时,监控中心的智能管理软件发出语音报警提示,提示当前发生异常事件的地点及事件类型。同时客户端上自动全屏弹出报警视频画面,便于监控中心人员进行报警确认。另外,监控中心通过电视墙实时显示前端监控画面。

图2舟山跨海大桥智能管理系统拓朴图

整个智能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是在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融入智能分析技术,主要完成以下功能:智能分析功能自动检测异常停车事件自动检测车辆慢行事件自动检测行人闯入事件自动检测抛洒物事件管理配置功能添加(注册)、修改、删除智能分析设备,监测智能分析设备的运转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中心报警提示智能规则的配置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在视频中配置各项报警规则报警联动配置功能,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配置智能报警联动方案支持分区域/分功能管理智能分析监控点监控功能支持在预览画面显示智能分析结果,包括显示警戒规则、目标框和报警信息支持在报警列表栏显示报警列表,报警列表记录了报警的时间、事件类型、发生地点等信息,用户可以在报警列表中点击查看报警抓拍图片及回放报警录像。报警查询及日志管理功能支持按时间段、监控点检索、回放录像资料支持按智能报警类型搜索及回放录像资料支持智能报警日志的搜索及管理功能支持下载、备份录像资料

自动报警功能:全天候主动对所有视频进行智能分析,有异常事件发生时,自动上传报警,无需人工长时间盯看大量的监控画面; 丰富的报警提示方式:当有报警发生时,智能管理软件自动发出语音报警提示,提示当前发生异常事件的地点及事件类型,客户端上自动全屏弹出报警视频画面,便于监控中心人员及时进行报警确认,让工作人员在几秒钟之内就能搜索到路面的违法情况,改变了人工监控方式难以有效避免疏忽发生的现状;智能监控系统的主要特点:

报警精度高:采用先进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结合项目实际调试磨合,漏报率低,误报率低,例如对于监控点远处的停车事件依然具有非常高的检测率,减少了对异常事件遗漏处理情况的发生;报警取证:自动保存报警图片、报警日志、报警录像,当有需要时,可以用作事后取证。系统的智能规则设置灵活、设备安装简单,勿需用户投入额外的学习成本;安全性:系统采用多级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的隐私安全;系统整合:采用内嵌智能分析功能模块的前端编码设备,智能分析、编码、录像、报警上传于一体。相对于普通监控系统,在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的基础上即可实现智能事件检测功能,系统整合度高,减少了设备投入成本。高稳定性:基于纯嵌入式技术,采用高速专用媒体处理DSP,实现监控点的音视频编码和网络传输,监控前端无须PC机或工控机支持,具有超强的稳定性,提升用户设备的性价比。

五 全程监控实施成效和意义

舟山跨海大桥全程监控系统改造工程共投资 1200多万元,新增加摄像机136台,使大桥桥面、弯道及危险路段监控覆盖率由原来的38%提升至100%,为大桥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如今,舟山大桥智能监控系统每天检测到的非法停事件可车达三四十起之多,对保障舟山大桥桥面通畅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经全程监控效果检测数据如下表1

表1全程监控效果数据表

注:上表数据依据监控中心事故记录表。

5.1 监控系统应用效果:实际应用效果如下(以下为部分报警图片):

图3非法停车检测 图4车辆慢行检测

图5抛洒 物检测

图6行人检测

5.2 全程监控意义5.2.1 开辟大型陆岛联络工程“智能化”管理的先河舟山跨海大桥全长50多公里,桥面监控点(监控画面)共有上百个,项目本身的规模以及监控点的数量目前在国内同类项目中都居于前列。而此次采用智能监控系统,也是国内同类项目中的率先之举。由于新系统的应用,解决了之前传统监控带来的人工工作量大,捕获信息不及时、不全面的诸多问题,将大桥的交通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到了新的层次。

5.2.2 智能监控在大型交通管理项目中的实战应用舟山跨海大桥的智能管理系统,结合了用户的特定需求,实现了对所监控路面的非法停车、车辆慢行、行人出现、抛洒物遗留等多种异常事件的智能检测。系统具有非常高的检测率,例如检测目标可以小到路面上的一张纸。高精度和高检测率,大大减轻监控人员的工作负担,让智能监控系统真正发挥于实战。

5.2.3实现人工与科技相结合,提高监控人员的工作效率。

在跨海大桥上率先使用了视频检测系统,对全桥进行全程实时监控,有效监控桥上重大事件、违章停车、抛落物等情况,确保事故有效、快速的处置。

5.2.4监控视频的人性化排列。

舟山跨海大桥监控中心为了让监视人员一目了然,把全程监控所有的图像按照监控布点的地理位置,进行了物理排列。从舟山起点的1号摄像机到蛟川收费站的138摄像机,从左到右分上下两排显示在9台32寸显示器上。监控人员可以熟悉的知道摄像机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排列更好的加快了大桥应急救援的效率。

六 结语:

早些时候,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有局部的应用。现阶段车牌识别技术已日臻成熟并获得应用广泛,而交通事件检测分析和交通状态检测应用也正在快速扩大。随着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其智能化管理的优势将越发明显,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高速公路领域的发展将有着广阔的前景,并发挥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车牌识别的研究 阮晓波 合肥工业大学 2010

新华网最大跨海大桥实现“智能化”管理 新华网 2011,11.2

第14篇

关键词 铁路信号技术现状及发展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铁路不断提速及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的普遍推广应用,推动铁路信号设备技术飞速进步,现阶段正使用的铁路信号控制系统综合性、信号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自动处理智能性、设备设施模块化,是与现代高速铁路相适应的行车必备设备,但是还有待进步提高性能、拓宽应用。

一、铁路信号技术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铁路通车里程不断的快速增加、高速铁路的飞跃发展、铁路运输经历了6次大面积提速,我国铁路信号设计师们抓住了此阶段良好的发展机遇,自主创新研究,并借鉴国际先进行业管理模式经验,创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铁路信号综合系统。从运行时间、运行状况、市场调查分析,显示我国铁路信号系统运行安全、工作稳定;产品基本实现国产化、标准化、系统化。

铁路信号设备主要包括车站信号、区间信号、行车指挥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驼峰调车控制等项。现阶段的车站信号大量使用了计算机、通信科学技术,主要应用于车站联锁、平面调车控制、车站信号遥控遥信等。使用了继电集中联锁,以及允许车列溜放、保持退路安全的平面调车控制和节省电缆、人力的车站信号遥控遥信系统。区间信号:用以保护区间内列车行车安全,主要包括区间闭塞、车内信号、铁路道口防护、防护报警和轴温探测等。区间闭塞是为了防止在区间运行的列车发生对撞和追尾事故。区间半自动或自动闭塞应用使得区间信号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将机车驾驶室中能够和地面信号形成同样的车内信号;而与平交道口可设置面向公路的道口防护和防护报警。铁路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是应用了计算机等设备自动收集信号设备状况和列车运行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及时发出指挥列车运行的命令,以实现调度集中控制。行车指挥自动化的技术设备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后,拥有了车次跟踪、计算机控制、通信设备和设备故障自检等功能。铁路列车运行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根据对列车追踪数据对进路控制和运行状况进行智能化调整,是对列车起动、行驶、调度和停车实行自动监督、控制,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运行效率,并改善司机的工作条件。目前在驼峰调车场上应用的驼峰调车控制自动化的技术仍然不够成熟,为了实现控制货车溜放进路和溜放速度,完成列车的分类、解体和编组,多为非机械化、机械化控制方法。

随着铁路类型的变化,我国信号使用类型,产品的技术含量都非常多样化。兴建的高速客运铁路、现代化改造的主干铁路等伴随科技的进步与应用及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这些铁路基本上都使用与之相适应的配套信号设备,这些信号设备的特点就是系统化、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模块化层度高,技术比较成熟;部分工矿企业铁路、货运铁路及国家非标准铁路使用的铁路信号系统,仍旧是传承下来的信号设备,这些信号设备虽然也算比较成熟,但是比较机械笨拙、操作不灵便、耗能大等特点,对火车运行速度、安全有很大制约。

二、铁路信号设备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信号的发展主要是随着铁路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信号技术变化主要表现在信号显示、信号连锁、行车调度指挥、运行控制、枢纽信号及信号设备等方面,其主要特征是使用的科学技术具有时代特征和与该阶段铁路的结合性、适应性。我国铁路信号技术发展速度比较快,近几年许多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综合技术含量比较高,其可靠性都也都得到实践检验,安全高效,取得让世界瞩目的成绩。目前在近期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虽有部分原件取得较大进步,但整体综合技术水平还不够高,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使用的许多电源屏、信号表示器、继电器等都还是二三十年前的产品,发展速度缓慢,先进技术还跟不上时代,保养维护比较麻烦,且费用较高,故障率仍然很高,某种层度还是影响了行车安全和效率,和国外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2、智能化、模块化、集成化应用和发展层度低。原有内燃及电力型号机车由于原设计时并没考虑到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机车车载和地面、车载等信号设备,且这些机车已经大量生产并投入使用,升级改装等花费巨大;我国现有的信号设备正在完善和使用验证阶段,设备技术还不够先进完善,并不能全部代替原有信号设备,这两点严重制约了现代信号技术发展和应用。

3、信号技术设备能耗高,不环保、不经济。由于现代的应用的信号设备智能化、技术水平还不高,使得信号设备不够节能;且使用的大都是发电厂用电,绿色能源用不上,不够环保;自动化层度低,空置时间不能够自动关闭,设计不精细等,造成很大的浪费,不经济。

三、我铁路信号设备技术的方向

针对我国铁路信号出现的不足,铁路信号发展的主要方向应是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以便保证行车和各种作业的安全、准确,提高效率,减轻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1、要整体化发展进步,提高整个信号系统的综合性能。

2、加大研发力度,增加科技投入,研发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信号设备。

第15篇

关键词:京秦高速公路;运营期;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成本控制正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和改进突破,逐渐向全员化、全生命周期化、全过程目标成本管理方向转变。但不容忽略的是,在此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的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局限性、相关法律法规滞后、运营资金成本高、公路养护难度大、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低等及不重视环境保护等问题。本文试图对京秦高速公路运营期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结合其需求提出改进对策。

二、京秦管理处成本管理状况

京秦管理处作为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下属的一个子单位,主要负责两段路(一是京秦宝山段,二是京秦廊坊段,统称京秦高速公路)的收费、路政、养护和经营开发工作。在对京秦高速公路管理处进行调查走访时发现其运营成本管理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人员成本管理观念淡薄。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由收费标准和车流量决定,其中通行费收费标准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确定,车流量主要由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等宏观经济因素决定,因此由于客观实际和历史原因,长期没有经济效益考核工作。由于缺少经济效益的目标考核和没有建立成本指标控制体系,更缺乏一种成本控制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的机制,造成了工作人员成本观念淡薄,使用的成本管理方法落后,甚至存在一定的舞弊问题,导致了成本的不合理增长及资金的流失。

2.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水平低。京秦高速公路目前含京秦宝山段与京秦廊坊段,全长237.61公里,其运营项目复杂且成本支出较高,需要良好的硬件与软件支持。相比其硬件的发展,尽管软件设施初步实现了“智能化”,但仍相对落后,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成本费用不合理支出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当成本数据出现异常状况,而没有先进的技术予以监测与分析时,就会造成不必要成本的支出。

3.道路养护成本控制现状。2005至2010年京秦处年日常养护实际支出是逐年递增的,但存在浮动现象,基本上是实际支出小于预算支出的,在成本预算合理的情况下,说明实际支出得到了有效的成本控制。京秦处将其日常养护分为基本养护、机电养护、房建养护、绿化养护、收费设备设施养护,其中占日常养护成本最大比例的是基本养护,其次是机电养护。房建养护、绿化养护、收费设备设施所占比例较小,而且三年内波动较大,所以基本养护和机电养护是日常养护成本控制的重点。

4.专项工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京秦处对于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还并不完善,同时存在责、权、利相结合原则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造成员工对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不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对成本控制应采用动态控制,首先应不断的对控制方法和控制标准进行可行性评价,以确保这些方法和标准符合项目实际情况,已发挥作用;其次是不仅要重视事中和事后控制,还应该重视事前控制;第三是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落实,从成本预测到成本分析,每个环节都会对专项工程成本起到控制和节约作用。目前,京秦处的专项工程成本控制就存在成本控制方法使用不当、轻视事前控制以及对成本管理各环节界定不明、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5.质量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通过观察,京秦处对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是伴随着工程质量的形成而逐渐发生的。所以需要我们对质量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要求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全员要树立质量成本的观念,明确质量成本源以及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建立适合自己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而这正是京秦处目前缺乏的。

6.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京秦处对于环境成本重视程度不够,仍旧保持着传统的成本管理的观念,尚未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无法提供足够的环境成本信息来进行评估。即便涉及到环境成本的核算,有关计量仍旧显得过于简单,缺乏细化,有关环境成本的整理、分析和控制也有待于加强。而且,京秦处对于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化问题缺乏认识,没有将外部环境成本的问题纳入到决策的考虑范围内,也没有认识到未来环境成本增长的趋势。一旦环境政策收紧,成本风险迅速增大,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并没有事先处置的设想或规划,不利于长期发展。

三、京秦管理处成本控制的需求

结合京秦管理处实际和近京秦高速公路的历史发展情况,京秦管理处对于成本控制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需要树立起各部门、多人员参与的成本控制观念。运营成本是综合反映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项全面性的价值指标。京秦管理处要降低成本,实现最优的成本目标,必须全面动员,发动广大员工,人人都来参与。要管好成本,企业内各个部门要开源节流,杜绝浪费,把好成本关。

2.需要对运营成本的各个要素实行全面控制。从成本支出的每一项内容来加以控制,即对行政管理成本、养护成本、专项工程成本、质量成本、环境成本五个方面全面控制,否则就会出现成本损失。成本控制要有预见性,重大问题要通过科学决策,尽量把损失在事前控制中降到最低,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从全面控制的角度把成本管好。

3.需要加强成本控制信息化的建设。正如第一节所述,京秦管理处初步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程度低,软件使用水平不高;成本管理上有一定混乱,存在浪费和不合理情况;各级部门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也难以提高,成本运行体制不顺畅,效率低下;同时,管理处的会计内控制度也发展相对较慢,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这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都亟需解决,而建立一个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是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切入点。

四、京秦管理处成本控制改进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从以下几方面给出改进对策建议。

1.针对新的社会环境下,京秦处对运营成本分布体系的改进要求,建立一套适合京秦处的,涵盖行政管理成本、道路养护成本、专项工程成本、质量和环境成本的新运营成本分布体系,新体系不仅有助于京秦处管理人员对其成本支出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实施控制,而且细化的成本费用可以有效评估基层工作人员作业质量和日常支出。新体系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定期的监测,评价,调整,提出建议,做到以评促建。

2.针对京秦处目前在养护成本控制上出现的问题,本书建议首先要加大推进公路养护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以提高公路养护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加强公路养护装备与能力建设,以提升基层养护单位和道班的专业化、机械化养护水平以及应急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第三,加强养护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最后,积极推进绿色养护,研究推广符合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绿色养护技术。

3.针对京秦处专项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首先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其次建立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第三确立科学有效的目标成本和目标成本责任体系,最后做到全面、及时和灵活的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体现在要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从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过程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到成本考核的完整程序。这成本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检查成本执行情况,分析发现的问题和偏差,找出原因,灵活采取控制措施应对,使成本损失降到最低,以控制成本不超支,增加收益。

4.将质量成本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不可控成本包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成本。针对京秦处质量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分别给出各部分成本控制办法和措施。

5.京秦处应加强对环境成本控制问题的重视。首先,要明确高速公路环境成本的构成,制定适宜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其次,建立考虑外部成本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第三,实施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环境成本控制。第四,加强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和审计工作。第五,以事前控制为重点的全过程动态控制。当然,高速公路的环境成本控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必要建立一套全过程的动态控制系统。一旦高速公路企业形成良好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必将推动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模式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履行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环境责任和降低企业成本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姚晔.高速公路运营成本分析与控制[J].管理世界,2010(8):240-241.

[2]周正祥,刘妍娜,袁武,等.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评价内容及量化模型[J].中外公路,2008(11):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