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范文

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对科学技术的看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对科学技术的看法

第1篇

关键词:兴趣;主体;开放;合作

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必须走进课堂,而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于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去,不仅要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

一、设置生动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说明了“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将数学知识在数学情境中合理进行呈现,既体现了数学的真实存在性,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种方式共同作用的活动方式,课堂上教师应努力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如果教师只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和学,而忽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只会导致课堂枯燥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长此以往,将出现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的局面,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厌学情绪产生的重要原因。为了充分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积极地进行实践:

首先,认清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原学生学习主人的身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合适的场景与条件,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努力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丰富他们的课堂学习。

其次,预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讲得太多、太细,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太小,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质疑与讨论空间,使学生带着疑问去解决问题。如我在《角的认识》的教学,当讲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90度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书本和操场的形状都是长方形,但课本的四个角比起操场的四个角显然小得多。为什么说它的四个角都是90度的角呢?”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涉及角大小的本质问题,于是就顺水推舟,让大家发表意见。小组讨论后,我及时引导,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显示一个60度角,再把角的两边延长、缩短,结果这个角还是60度。最后总结归纳达成共识: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三、将“开放式教学”带入课堂

开放式教学既是对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挑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放他们的思维空间,促进他们的创新。在四年级《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发现教材主要是按两端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及一端植树的思路来进行安排的,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来认识间隔与植棵数之间在各种情况下的关系。

四、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通过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它将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方式改变为“小组合作”、“小组竞争”的方式,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各自探索的学习成果,批

判怀疑各种观点、假设、思路、方法等,通过交流分享同伴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干;善于动脑、善于动手。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进行探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做数学,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通过改革我们的教育理念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来转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5.

[2]陈清容,吕世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

第2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新授课模式

新授课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模式,教师通过教材及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要求授予学生应了解与应掌握的概念和知识点,完成授予知识的任务。

教师按照大纲要求要把知识点毫无遗漏地授予学生,模式严谨而纲常。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交流收获,布置作业五个环节重点突出一个“新”字。

2.问题解决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

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练习解答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上的习题及相应的练习册习题帮助巩固知识点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确保每个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达到数学知识的完善。通过练习,当堂消化所学的新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练习的设计要围绕重点,先求同,后求异,先基本,后综合。另外,练习需要一定的数量,精讲多练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4.复习模式

在每个模块讲完之时,都会有一个汇总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掌握情况不好的部分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并有针对性地练习,确保考试顺利通过。

教师可以通过强化结构体系,突破知识重点,解决知识疑点,联系教材内容,搞清典型例题,精选题目练习,达到立体复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应针对不同的学生

每个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环境不同、遗传原因、基础掌握等因素,因此他们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分化出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涯助一臂之力。

1.针对尖子生

尖子生基础掌握好,接受知识快,教师应注重对知识点的应用与思维拔高方面,布置中等偏难的试题。

2.针对中等生

中等生基础良好,接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欠佳,应该配以中等试题,侧重知识点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娴熟的能力培养。

3.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侧重对知识点连贯性的指导与应用。

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成长给予帮助,取长补短,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知识效益。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1.计算机应用屏幕展示

随着网络的应用日益增多,应用计算机教学,会拉近时代的距离,减少板书浪费的时间,增强教学的乐趣与学生集中注意听讲的效果,可谓双赢。

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教学课件,把每个知识点列在页面中,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利用相应的制图软件,可培养学生对二维三维等图像的理解能力,便于授课。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一些学生“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等,而数学学科又是逻辑性、缜密性要求极高的理性学科,因此在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和计算,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切实了解了计算的意义,培养了数感。

又如教师在教授立体几何,圆锥曲线等问题时,不妨分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既促进学生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思维能力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智力与思维的发散必不可少。教师应该以教学大纲为纲,以开发学生智力、发散学生思维为重点,收集或编写相应的试题,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假设推测法,集体发散思维法,材料发散,因果发散等。

第3篇

一、兴趣是复习课的内驱力

由于复习课都是旧知识,学生没有新鲜感,因此表现不像上新授课时那样积极、有激情,教学气氛往往比较沉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上好一节复习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老师们可以做以下尝试。

1.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如果复习课只是对已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自然不会受学生欢迎。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素材,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动画人物等都可以作为课堂上的有效教学资源。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小组竞赛。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是很强的,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小组竞赛。例如:争夺计算红旗手、数学擂台赛等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地、高兴地参与到复习中来。

3.利用数学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进入复习阶段,尤其是到了临考阶段,学生的压力大造成课堂气氛也很紧张。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数学小游戏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计算接龙游戏、爬数学云梯游戏等。这些小游戏虽然只是课堂中的小插曲,但是恰当地使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还能巩固数学知识,达到强化复习效果的目的。

4.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复习阶段尤其要鼓舞士气,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对自己有信心,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参与复习的欲望。

二、设计多样的练习

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一课,我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设计练习题,对平均数问题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剖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第一步:集体探究。根据学生期末的体检情况,我选择了其中一个小组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进行研究:①给学生时间充分观察统计表,讨论表中所反映的情况。②独立计算这一小组学生的平均身高,讨论第三小组学生的平均身高1.54米和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1.54米的区别。③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推理:从我班第三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1.54米,能否推测我班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数据范围?让学生从观察到的第三小组学生的身高在班级中具有典型性,推测班级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54米,进而推测我校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也在1.54米左右。④告诉学生:我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54米,超出了河北农村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的最高指数,达到了河北农村同龄儿童中平均身高的中等水平,由此推断我班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让学生从中体会研究平均数的意义。

第二步:根据学校气象小组同学测得的上周每天最高气温统计表,提出问题并解答。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上周的平均最高气温28℃”进行合理的推测和预测。由上周的平均最高气温推测本市和周边城市上周的平均最高气温,预测本周乃至下周的平均最高气温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步:进行具体的平均数应用题练习。列举求平均数的各种应用题进行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切实掌握平均数的知识。

这样,从班级中一组学生的平均身高,推测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以及全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引申到和同龄学生平均身高指数的比较,整个探究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有理有据的推理过程更是让学生的思维进入了空前活跃的状态,使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

三、知识再现,唤起学生回忆

复习课的主体是知识的再现,就是学习将已学过的知识不断提取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设置恰当的问题与习题,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唤起学生的回忆。

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但是,大部分教师都只围绕着课本总复习和一些事先编好的提纲进行复习,这样就不能够因材施教,也不能发挥复习课的实效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编拟试题进行因材施教,在基础训练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四、系统疏理,呈现知识联系

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我们应引导学生把那些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联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泛化,达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的,这些显然是复习课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促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逐步趋于系统化。

分层次的练习题的设计应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选择基本的一类进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五、引导自主复习,注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