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范文

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第1篇

一、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研究背景分析

根据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拥有一定的合理性。众所周知,这些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到2010年,国内中小企业比重约为99%,吸纳的就业人数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0%左右,其最终产品及服务价值占比也高达60%以上,所以说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它们的发展。尽管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一部分中小企业会发展为大型企业,然而占绝大多数的依旧是小企业。也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中小企业存在着不小的压力与挑战,考虑到其规模较小、管理水平有限、运营模式不健全、风控能力低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更高一些。究其根源,主要是这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系统、不完善所致。因此,要想更加有效地保障企业管理效果、资金安全以及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推动企业迅速发展等,需要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及方式。

本文通过对目前杭州中小企业财务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有效的对策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调查问卷及访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阐释了当前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可行性方案等。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形式及类型分析――以杭州中小企业为例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手段

1.问卷调查

所谓调查问卷,指的是研究人员借助之前拟定好的提纲内容同被调查人员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形式。这一研究方法的优势在于:首先,它能够省下大量的时间与人力、财力,仅仅通过邮件或者书面形式即可;其次,能够借助部分专业性的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信息的交互分析,有助于实施及分析;再次,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更易量化。因其书面化的特点,进行发问的流程及形式是不变的,可以借助像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还有,便于对问卷进行管理和调整,打破空间的束缚进行大范围调查,解决了传统纸质问卷的不足,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筛选数据的准确性。举例说明,由于杭州市范围内样本广布,具有很大的跨度,借助邮件问卷调查等方式除了能够减少对费用和人力的耗费,也能够打破调查空间的局限性,从而使得样本数据来源更广。如表1所示,该表是对杭州部分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员工频数及所占比重做出的问卷调查数据:

2.访谈法

所谓访谈,指的是调查人员借助和被调查者间的面对面交流形式,将预先准备的问题向被调查人员收集客观材料的一种口头交流形式。其优势包括:第一,具有普遍的运用,简便性很强;第二,适用的范围领域较广,收集到的信息更为可靠、完整;除此之外,它可以通过数据信息的自由交换,捕捉到更深层面上的一些内容,可以反映出更加可靠的想法。最关键的优点在于其可以大幅度降低漏答、少答的情况。

(二)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的具体分类

我们参照中小企业在资金链中的运作情况,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下列几个类型:

首先,筹资风险。这一风险指的是企业筹集资金出现困难的概率、筹资费用过多的可能性,再加上企业筹资无法满足预期收益而不能偿还资本成本的可能性。筹资风险是前一次资本循环产生的风险结果,尤其是上次循环的经营风险及利润分配风险对其的作用,而这也是资本价值经营财务风险的基本点。

其次,投资风险。其指的是中小企业投资人在投资环节所承受的风险,也就是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性。由于投资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投资收益与风险同在。因为在资金同收回资金两者间存在某些不可预知的现象,从而造成投资的预期收益用收回资金数目不一致,甚至收不到本金,进一步导致投资活动无法满足预期收益目标。

第三,经营风险。它指的是部分中小企业不能卖出产品并且收回垫资的概率,主要分为营销风险及收款信用风险,它也是资本价值经营财务风险的最终体现。

最后,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就是中小企业因利润获得以及分配对资本价值起到作用的概率。它概括反映出营业产品产出节点上的经营风险及资金支付风险,其作为下次资本循环垫支价值的重要资金来源,束缚着资本价值的规模。

三、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因素――以杭州中小企业为例

(一)筹资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

国内企业以杭州中小企业为代表,其财务风险出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筹资。杭州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较大,其通常依靠内源性的融资,所以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不多,筹资费用较高。即便在直接融资方面,政府已经颁布了有关方针来促进杭州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然而目前的上市管理体制影响了绝大多数杭州中小企业争取到股票上市的可能。由于杭州中小企业的资金状况、信誉等因素均很难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因此,杭州中小企业想要取得外部资金,就必须进行担保业务,或进行资产抵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外部融资风险。也正是如此,这部分企业就必须从民间渠道来获得筹款,然而这些渠道不仅较为分散,利息也远远高于银行,最终造成了杭州市小企业筹资费用高于大型企业。另外,杭州中小企业的融资呈现出规模不大、频次高及对短期借款依赖性高等特点,这一切均提高了杭州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投资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

本文以我国的杭州市为例,将中小企业投资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成因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首先,杭州市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具有很低的投资比重,因其资金有限,外源性融资大多数属于短期借款,能拥有大量、长期闲置资金投入其他公司股权及债权的企业并不多,但是经济的灵活性对资金的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和大型企业进行比较,这些中小企业的金融负债率更高,自有资金比重小;短期金融负债占比很高,长期投资率不高。

其次,因杭州市中小企业一般比较缺乏系统合理的投资决策机制,其在开展投资活动之前,缺少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和预测,加上人员的限制,无法开展更细致的投资预算。因此,这也大大增加了杭州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经营环节导致的财务风险

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深入分析,作者认为当前杭州中小企业由于经营造成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其缺乏有效、合理的资金使用规划,所以财务风险容易导致企业巨大的损失。此外,其负债比重大,加上财务风险的不稳定性高,对企业未来经营及财务的影响重大。其次,杭州中小企业对日常现金收支缺少严格有效的管理,造成资金浪费、流失严重,流动性资产的周转效率低、灵活性差,流动负债到期无法偿还等,出现棘手的三角债务问题。另外,杭州中小企业不合理的资源、人力配置,产品 质检体系不够健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它们的财务风险。

(四)收益分配环节导致的财务风险

杭州中小企业各内部机构间、企业同上级企业间,在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利润分派等环节出现了职权不明确、管理不善的状况,从而导致资金利用率不高,安全系数低的情况。资产负债率的持续不下造成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加重、偿还水平不高,引起了更大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以杭州中小企业为例

(一)对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为了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杭州中小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前需要遵循如下准则:一,稳定性,也就是企业借入的钱需要长期、稳定,由于借入资金到期需要还本付息,若到期偿还时,资金未能及时收回,便无法按期偿还,影响企业的信誉度。例如,杭州中小企业在借款期限方面应当尽量延长一些,时间的安排上需留有一定的余地等。二,适度性。我们可以理解为企业筹集到的资金必须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实际需求,具体包括筹资的金额、时机、周期及途径。三,低费用,就是指最好选取最低费用的筹资途径及类型。除此之外,企业应当拓展筹资渠道,转变筹资理念,优化资本结构。例如,我国杭州的中小企业可以适当使用发行股票、租赁等手段进行筹资,拓宽筹资的渠道;同时也可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获得财政支持,借用国际资金等,也可以适时地引入新投资方,增加自有资本的规模,从而提升防范财务风险的水平。

(二)投资风险的管控措施

对于杭州中小企业来讲,投资活动最关键的就是资金的安全性、可收回性及盈利性。最普遍的企业投资手段包括固定资产、证券、房地产、无形资产等投资。所以,杭州中小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项目决策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利用事中控制的风控理念,全面考虑投资组合方式,考虑投资项目间的关联性,降低非系统风险。企业应当更加科学地估计投资收益,增强各种方案的可靠性;充分协调经营同筹资间的关系,同时加强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强化对投资环节的预算、决策、规划等工作,从而有效预防投资风险,保障财务安全。

(三)经营风险的预防

目前,杭州市中小企业的现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漏洞,因此,必须借助更多更先进的现代结算工具及方法减少现金的往来,强化内控机制,保障内部资金的安全,避免费用开支的任意性。同时,进一步增强杭州中小企业资产及负债运营中的风险控制水平。

(四)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控制策略

为了更好地管理收益分配不均导致的相关风险,杭州中小企业应当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考虑。举例说明,利润的分派必须依据国家法律规定执行,通常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超过用税前利润抵补期限的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提取公益金;(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此外,杭州各中小企业还应当以收抵支,保持稳定的分红比例,充分考虑管理层及基层员工的利益。

第2篇

关键词:离岸外包;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服务外包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服务外包业既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又是高端现代服务业,同时也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大力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有利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出口;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近几年来,我国大量服务外包企业的建立就顺应了这~转变的要求。服务外包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而且服务外包业的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要根据其与服务外包发包商签订的中长期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外包项目服务。其所承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信息技术外包(1TO),包括应用管理外包、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信息管理外包等;二是业务流程外包(BPO),包括远程财务管理服务、远程采购、存货管理服务、远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呼叫中心等。虽然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近47亿美元,截止到目前全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超过4100家,从业人员近67万。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服务外包企业进发展的问题,其中,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是每一个服务外包企业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外包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我国承接的离岸外包业务中,由于服务的客户分布在世界各地,各国的法律法规明显区别于我国,客户的业务类型及发包项目各不相同,使得服务外包企业完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自身的原因,财务风险始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服务外包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

1 服务对象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对象广义上是发包的客户,狭义上讲是指客户发包的项目,即具体的服务内容。无论哪些对象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外包的承接方。首先,如果服务的客户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增加新的客户评估费用、新项目的培训费用。同时,由于服务外包企业往往会花巨资建立服务于客户的灾备中心(灾备中心投资巨大,并且主要服务于特定的客户),所以一旦客户发生变化,服务外包企业要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客户服务内容的变化使得外包企业要调整已制定的营运方案。在项目服务过程中,任何服务项目的调整或变更都会额外增加企业的营运成本支出。

2 发包方国家政策的影响

发包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明显区别于我国,任何一点国情和政策的变化都会给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带来各种影响和冲击。如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保护性条款,以减少本国的损失,包括劳工政策、税收政策、外汇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均是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考虑。另外,服务外包企业为了适应发包方所在国税法的变更而对服务软件的调整和人员的培训均会增加营运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发包企业由于所在国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取消了已决定发包的业务项目,将对业务承接方带来不利的影响,使接包方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3 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

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如汇率的变化、服务外包市场的变化及地区的贸易保护等等。对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企业来说,由于其承接的经济业务来自世界各地,其业务活动的具体对象发生在境外,自然会使用各种外币进行款项的收付结算,使得企业时刻处在外汇风险中。当外币作为业务活动中的计量货币时,汇率的任何变动都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对外汇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使企业发生了较大的汇兑损失。

4 资金供给渠道的影响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面临规模小、缺乏品牌、缺少资金、创业环境不足等问题。其中,由于部分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小,业务开始阶段运营效益不好,并且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自然会伴随着高风险,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筹集渠道不畅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国家给予服务外包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对规模较小的服务外包企业来说也难于享受到资金上的优惠。

(二)服务外包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1 经营活动带来的财务风险

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并且都是发生在境外的经济业务,使得服务外包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经济业务本身在服务外包企业的服务中时刻潜藏着不可知的风险。当服务外包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国际化后,财务管理活动也自然变得复杂起来,其中自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 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差

由于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的时间较短,服务外包企业也在经历着成长的过程,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应对风险的措施不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较多地注重业务流程的科学管理与维护,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系统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不注重对财务风险规避策略的研究,对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没有科学的评估,一旦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非常事件,企业将陷入财务风险中。

同时,由于企业财务风险意识较差,在资金使用中也蕴藏着各种财务风险。在离岸外包业务中,企业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灾备中心的大规模投资也使得企业的资金被长期占用,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循环;由于承接的外包项目服务周期长及部分发包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因素而产生的应收账款问题也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入。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增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应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在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加强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防范。离岸外包业务的项目实施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在组织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应注重拓宽企业资金的筹集渠道,以保证企业资

金的正常供应,从而保证项目进行的资金需要。服务外包企业应加强对外汇资金的管理,遵守国家的外汇管理规定,时刻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化,对可能发生的外汇风险要根据汇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同时注意发挥汇率的杠杆作用,平衡企业的外汇收支,对远期的外汇收支必须进行科学的预测,以避免发生外汇损失。

应在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辩识、评价和分析财务风险,提出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二)科学评估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

服务外包企业要将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现在外包项目运营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的洽谈、初期的评估、承接后的运营及运营中的维护等过程。在离岸外包业务中,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具体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科技含量高、交付时间快、业务虚拟化、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必须加强对外包项目的风险评估,并实行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风险控制。

对发包方的风险评估包括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对发包方的信誉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资信情况直接影响服务外包企业未来收益的实现是否顺利,是否可以保证接包企业的现金及时流入;对发包方的经营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经营活动顺利与否将直接影响接包方的未来经济效益情况,因为一旦发包方产生经营风险,如其市场萎缩就会终止项目的外包;对发包方的环境风险评估中,发包方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政治、经济环境,发包方的环境因素会对其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接包方的经济利益。

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包括业务承接风险评估、灾备投资风险评估、营运成本风险评估、收益实现风险评估等内容。对业务承接风险评估主要是预测项目承接的可行性,承接项目后的效益情况;对灾备投资风险评估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灾备投资是指服务外包企业应客户的要求所进行的灾备中心或设施的建设投资,因其往往投资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必须注意加强管理;对营运成本风险的评估是指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营运成本支出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对收益实现风险评估是指对影响未来收益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力求实现收益最大化。

(三)实行谨慎处理原则。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由于服务外包企业从事的是国际市场环境下的经营活动,国际市场的任何变化都会给外包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并且其承接的业务具有项目规模大、服务周期长、环境差异大及营运成本高等特点,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实行谨慎的处理原则,并建立外包业务风险的处理机制,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

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具体可包括:离岸外包风险基金、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及坏账准备金制度。

1 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服务外包企业从承接离岸外包业务项目开始,在其业务活动进行过程中始终是收益与风险共存的。企业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离岸外包风险基金,即在外包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预提方式预存出来,建立用于防范外包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外包风险基金的设立、提取及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2 制定灾备系统的快速折旧制度。服务外包企业可按照国家的规定,对用于灾备系统的投资采取加速折旧的办法,以尽快收回投资,应对可能产生的损失。企业应加强对灾备投资的管理和核算,所采用的折旧办法和对纳税的影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处理。

3 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企业应按照国家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计提准备金,以应对应收账款形成坏账的风险。企业必须加强对客户的信誉评估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信誉水平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和期间,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的会计核算。

(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加强对各种财务信息的整合利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资金管理对任何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服务外包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应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政策,争取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持。商务部已出台政策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强做大,强调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要创新金融服务,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兼并、收购、重组、上市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做强做大。企业要抢抓机遇,通过海外并购争取国际市场。拓展外资市场。各地方政府应将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纳入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金融发展资金、科技研发资金、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现代物流发展资金和文化产业资金的使用范围,为服务外包企业广开资金筹集渠道,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取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同时,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合理调度和安排,使企业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服务外包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科学评估接包项目,并对承接的外包项目实行业务全程风险控制。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制定外包风险准备制度,增强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燕红我国一些企业集团财务失败的原因分析[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7(9):16-18

[2]郭强企业财务风险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79-83

[3]陈华 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6)116-117

第3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到市场经济复杂多变性以及企业自身管理情况的影响,极有可能出现各种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发生时间、发生状况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不确定的。如果对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不当,不仅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企业战略发展的挫败。因此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一、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复杂多变。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这种复杂多变性就决定了客观上存在着风险发生的条件,如果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对于一些关键环节控制不当,例如筹资借款管理、负债经营以及投资经营等方面,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企业财务管理环境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约束条件,是不会随着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所改变的,例如企业经营面临的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等内容,这些环境的变化调整都有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3.企业财务风险意识不高,财务风险管理的局限性强。在现代企业管理形式下,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重视不足,而且也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导致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较差。此外,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法选择上还存在着较多而问题,财务管理流程设计不合理,导致对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各种财务风险问题经常发生。

二、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分析

1.企业的债务比例较高。一些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不当,因此造成了企业债务资金处于较高的水平,财务负担沉重,如果偿债能力不足,极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的断链,造成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投资决策不科学。企业的投资项目由于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以及资本投入,如果企业投资决策之前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风险分析,容易出现投资风险问题。

3.应收账款管理力度薄弱。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不足或者是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大量应收债款回收困难,很容易造成企业继续生产或者是扩大经营缺乏资金,严重的可导致资金链断裂。

4.企业存货量过大。现阶段一些企业生产计划制定不合理,导致在生产经营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存货积压,同时对于存货缺乏盘点分析,导致存货量不断增加,大量存货的长期积压势必会造成大量资金的占用,造成了企业负担的加重。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1.准确把握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为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开展管理工作之前,必须对宏观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以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环境、金融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企业文化环境的分析数据为基础,制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策略。同时结合宏观环境的变化及时的对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职能分配、制度建设以及流程设计等内容进行优化调整。此外,应该在企业内部全面树立风险意识,通过使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工作的重要性,将财务风险防范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财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的建设。在市场环境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财务风险问题就不可避免,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来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首先,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建立系统的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由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主要负责人,由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主导,重点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对于财务风险防范预警体系的建设,应该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投资报告等资料作为依据,通过采用模型分析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进行分析,明确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以及重要程度,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完善措施。

3.合理的选择财务风险防范方法。为了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合理的选择财务风险防范的方法,现阶段应用较多的财务风险防范方法主要有分散法、回避法、转移法以及降低法。分散法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联合经营、多元化经营以及多种经营等方式,来降低大额投资项目的风险问题,通过将投资风险分散承担,规避财务风险。回避法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活动时,通过对多种投资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选择风险较小同时又能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投资方案,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转移法则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财产保险或者是担保协议,来将财务风险全部或者是部分转移给他人来承担的方式。降低法则是指对于客观存在的风险,通过采取配套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后损失的措施。企业应该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特点以及项目情况,合理的选择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四、结语

财务风险防范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复杂激烈市场环境形势下企业实现经营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在企业内部全面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完善财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建设,强化全面预算执行管理,以及制定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方案和应对预案等措施,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月昕,伊基红.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识别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J].商业会计,2011,4(18):162-163.

第4篇

一、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一) 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1、财务风险的基本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预期收益偏离实际收益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本质就来源于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企业生存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企业财务运行结果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引起的企业普通股股东净收益的不确定性。因为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筹资决策引起的,所以也叫筹资风险,其大小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而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或收益,它在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在不同的理财环境、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险类型。关于财务风险的划分标准也很多,如以可控程度划分,以研究对象划分等。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 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资金分配风险四个方面。这里,我们主要以风险的成因为标志,将财务风险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等九种风险。

( 二)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财务风险管理客观存在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以财务风险管理的存在无疑会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民营企业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但其主要是一个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表现在财务上就是业财务目标。因此,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 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内部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实际财务状况与财务目标发生负面偏离的可能性。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与成因分析

( 一)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缺乏筹资渠道。

当前,筹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由于受到了自身规模的限制,根木无法通过发行证券、股票等方式从资木市场筹集所需资金,还有就是多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产小、信用度低以及没有相应的担保和抵押作为依据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商业银行通常不会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由于缺乏筹资渠道,致使民营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资金,对其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筹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银行信贷依旧是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可是,在银行的信贷中,所增设的贷款一般都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所以,银行贷款机率不高。就算是民营企业在银行中获取了所需的贷款,但还是会因贷款程序复杂繁琐,手续办理时间太长,且收费高,最终导致民营企业需要支付过高的筹资成本。

3、财务风险控制缺失。财务控制在企业则务管理工作中属于核心部分,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则务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则务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起新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大多存在着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的情况,并且资金管理不严,资金流失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企业资金结构缺乏科学合理性,大大降低了资金实际使用效率。

( 二)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内部原因。

( 1) 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在初创期往往采取简单的家庭式治理结构,向成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而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势必凸显其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固有问题,并产生一系列新的矛盾。随着民营企业成长和扩张,这种简单原始的公司治理结构势必无法满足需要,而其管理环境的先天不足导致其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将导致更多问题的产生,造成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更多的利益冲突,产生更多的成本。

( 2) 缺乏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与科学的风险管理手段,而成长型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很多都应归咎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对于仍在摸索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民营企业,其管理者往往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具备正确的风险观念,很多民营企业由于人员、机构和管理成本所限,不愿或者暂时难以专设内部控制机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也很难建立。

( 3) 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夹缝中产生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是业主自己的家人或是亲戚。这些人要么没有文化,要么没有财务知识。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财务人员听命于管理者的意志,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这些人员不能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并结合外部环境制定财务战略,即使是日常的财务决策也缺乏科学性。而业主又不敢放手引进外来专业人员,这种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开发培养和更广范围的择优选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健全和发展。

2、外部原因。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具体分析是金融市场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向金融机构贷款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处于转轨过程中,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备,民营企业的融资投资环境不佳,融资渠道、融资规模和投资领域都受到限制。但是引发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还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

三、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措施

( 一) 建立科学的防范制度。企业内部体制的健全还要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要综合企业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及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筹资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有效结合,对于资金的额度以及期限都要有一个计划,这样才能够正确的估算出成本,对成本进行控制,管好资金,将资金用在正道上。另外,还要制定出一个还款的计划。财务要做到严格的事前控制,做好预算工作; 做好资金的事中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的有序流动; 事后还要构建一个资金审核体制。

( 二) 选择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1、筹资风险的管理策略。资金结构具体指借入的资金和自有资金两者间的比例。最优的资金机构指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的风险范围之内,在总的资金成本最少且企业的价值最大的时候的资金结构。可以用负债的比例去表示最大的筹资风险。一个只具备自有资金而没有借入资金的企业尽管实现了无筹资风险的愿望,但是它的总成本是比较高的,也不能够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但是在债务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总额降低了,进而收益也可以增多,但是筹资的风险会愈加的大。

2、投资风险的管理策略。作为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重要内容组成部分的投资决策可以直接左右到企业在长时间内的经营效益以及资金结构,投资决策一旦失误了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令企业遭遇困难险境甚至破产。在选定投资项目之前一定要对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进行缜密的研究,要秉承投资决策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对投资资金必须合理配置,处理好专业化和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的投资风险分散开来。

3、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在对客户的赊销行为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标准,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好、信誉不高、来历不明确的、负债比例高的,上一次的赊销还没有结账的企业都不应该再次给予赊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的资金不外流,避免给企业带来亏损。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货款的回收考核制度去强化收款、企业可以将货款的回收程度作为销售人员的重要考核标准,还要和企业的内部经营责任联系起来,共同促进货款的及时收回。

第5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1.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1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及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1.1.1内部原因

(1)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小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2)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1.1.2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在此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

1.2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小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供求变化多端,汇率随之变化,从而产生风险。企业在原料采购中没有话语权,处于相对被动地位,只有依赖自身能力消化高成本带来的外部风险。

2.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口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2.2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因此面临财务风险,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防范财务风险,这对于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3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2.3.1筹资活动风险控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将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2.3.2投资活动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平衡器作用。

2.3.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坏账损失成本。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应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并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建立销售责任制。

3.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3.1明确警义

明确警义也就是明确预警的对象。所谓警义是指警的含义。警义又可从警素和警度两个方面考虑。警素是指构成警情的指标是什么,而警度则是警情的程度。

3.2寻找警源

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根源。从警源的生成机制看,警源可分为3种:(1)来自自然因素的警源,即自然警源;(2)由国外输入的警源,即外生警源;(3)来自经济运行机制内部的警源,即内生警源。

3.3分析警兆并预报警度

分析警兆是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警兆也叫先导指标。一般不同警素对应着不同的警兆。当警素发生异常变化导致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定的先兆,这种先兆与警源可以有直接关系,也可以有间接关系。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入手,也可以依经验分析。

确定警兆之后,要进一步分析警兆与警素的数量关系,然后进行警度预报。警度预报是预警的目的,主要有两种方法:(1)建立关于警素的普通模型,先做出预测,然后根据警限转化为警度;(2)建立关于警素的警度模型,直接由警兆的警级预测警素的警度。在预报警度中,应结合经验方法,专家方法等,这样可提高预警的可靠性。构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预警指标应是最具代表性的财务指标,不能太多;同时又应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也不能太少。本着普遍性、系统性、动态性的原则,选择预警指标体系由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模块构成。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个基本部分,而周转能力的高低又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此外,企业的成长能力也尤为重要。在具体指标的选择方面,考虑到各指标间应既相互补充,又不重复,尽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故每个预警模块各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在利用财务风险预警评价模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过程中,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并不一样,为此,需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4.结论

发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警度,不论是处于哪一警限区间,这都不是我们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根据警度预报来寻找是哪些因素的异常导致了这种警情的出现,即与标准指标离差巨大的先导指标(警兆),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警情产生的根源(警源),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对其加以控制、排除,以免风险的发生。构成预警模型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周转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四个模块中,盈利能力的权重最大,因为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没有盈利企业经营就没有意义,当然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其次是偿债能力,企业虽然有盈利,但只是帐面上的盈利,而没有获得现金净流量,很可能面临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或无资金继续持续经营而导致破产的结局。综上所述,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损失。我们单位是一个大型国企,在日常工作中,作为车间的成本会计,主要是每月核算车间发生的成本费用,向公司成本科提报成,在产品等报表。在车间材料领用的审批和控制过程中,通过运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 [科]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风险 管理 问题研究

一、引言

财务风险管理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当前中小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其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和可转移性等诸多的特点。从成因来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因为内部管理不到位、受到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动的影响、融资困难等导致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较高,对其发展造成了诸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对策,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全方位有效的管理,以此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一)客观性

对中小企业而言,其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能被完全消除,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要贯穿其发展的始终,且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体现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中。所以,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一味地追求低财务风险或者是零风险,必须要全面加深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使其在整个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相关工作,进而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

(二)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也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之一,其属于风险的一种正常现象,对于某一项事物,其风险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是难以确定的。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具体的发生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难以有效确定,对中小企业而言,必须要通过对相应因素的控制,来降低其风险的发生程度,进而起到控制风险的作用。

(三)可转移性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可转移性,比如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一定的保险,避免出现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来转移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对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转移和分散。也可以通过对其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和管理,降低其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都是中小企业当前进行财务风险转移的重要途径。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内部管理不到位

财务风险是中小企业的内部风险之一,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其内部控制制度很不完善,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管理失位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其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使得中小企业在当前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将很多管理措施的实施流于形式化,其具体的实施情况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督。由于受到人力和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内部权责失衡,管理交叉,管理混乱,对现金的使用效率较低,难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内部财务管理相对十分混乱,因此使得中小企业发生偿债能力不足等财务问题,进而会使其出现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同时,中小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普遍较低,没有形成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的氛围,因此其在风险管理方面出现诸多的不足。

(二)受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动的影响

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动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如果国家的货币出现贬值,则实物资产就会出现增值,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不足,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物价的上涨会使得劳动力价格上涨,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对其发展也会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变动会使得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受到较大的考验,尤其是对外贸型的中小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财务风险会被逐渐放大,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融资难问题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抵押物,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普遍“惜贷”,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获得必要的资金;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进入门槛较高,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致使中小企业筹资渠道普遍狭窄。另外,我国当前的民间借贷等机构虽然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其成本和风险都较高。融资难使得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较为紧张,在很大程度上使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显现,进而威胁企业的发展。

四、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经营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在日常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转变其理念,增强对风险的认识程度,对其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和理念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提升对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时刻注意防范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要组建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审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的因素,并及时对其作出有效的处理,最大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要对现有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使其能够切实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和财务风险管理的需求,为其财务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全面的保障。同时,要不断学习和借鉴知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经验,细化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强化相关人员的权责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时刻注意防范相关的财务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三)增强团队力量,抵御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要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努力创建出企业自身的软实力,真正提升其在融资方面的信誉度,从而解决自身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对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并从高校和科研院所或者是其他企业中引进专业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组成强大的财务风险管理团队,对其财务风险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制定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抵御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五、总结

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的企业组织形成之一,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风险管理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财务风险具有诸多的特性和诱因,因此必须要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增强团队力量,抵御财务风险,以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梅.中小企业内控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6(09).

[2]李思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与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2).

第7篇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存在问题 整改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已经进入了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企业并购对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利益有很大帮助,也是企业资本扩张的主要途径模式,一旦企业并购成功,就能通过最小的成本获得最优的运营资本。企业并购需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通常情况下企业收购成功的概率要远小于并购失败的概率。通过不完全统计,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因素就是财务风险,因此如何有效控制企业并购中发生的财务风险,对企业并购成败有很大帮助。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企业并购

所谓企业并购指的是企业和企业之间收购和合并重组的行为,其主要目的是并购企业获得被并购企业市场、产品、产权、控制权等。合并重组是就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的企业通过一定的协议合并重组为一家全新企业。通常情况下由一家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吸收另外一家或者多家企业。企业并购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合理合法的企业扩张行为,不但能扩展企业经营业务,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也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二)企业并购风险

企业并购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确的对象,就会导致并购失败,同时市场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和相应并购法律法规问题等因素,同样会导致企业并购失败。除此方面风险问题外,如果并购活动中包括定价、融资以及支付等并购活动中的任一环节出现纰漏,就会在并购后出现财务问题,使并购磨合的难度加大。综上,企业并购活动涉及了企业业务、管理、财务等多方面内容,环节众多,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后期的财务风险,故为保证并购效益,必须针对并购活动的特征,制定全面的风险应对方案,推动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并购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解析

(一)并购前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及其成因

1、企业并购前的价值评估风险

企业并购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决策,主要并购流程是:企业制定并购计划、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筛选并确定并购目标、对选择的目标企业进行合理评价、企业和被并购企业进行首次面谈、如果谈判失败,需要重新寻找并购目标,如果谈判成功就可以进行并购交易,如果并购交易成功代表企业并购成功,如果并购交易失败,就需要重新筛选并确定并购目标。所以说企业并购过程非常繁琐复杂,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只是并购的开始,目标企业评估的准确性是后期企业并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决定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而收购企业获取的被收购企业的信息质量是评估定价准确性的基础。在实际的并购交易活动中,很多企业内部信息是不对外公开的,无论是并购企业还是被并购企业都很难获得对方详细的信息,就双方信息掌握程度而言,双方都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这也是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定价高于实际价值的主要原因,有的时候价格甚至超出了收购企业的能力范围。

2、价值评估风险的成因

很多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仍然使用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报告为价值评估的主要依据,但是却忽略被并购企业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和缺陷。甚至有的被并购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弄虚作假,从而增加了企业并购过程中价值评估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并购前期需要专业的中介结构密切配合。我国目前的中介结构有投资银行、并购经纪人、顾问公司、会计事务所等。虽然我国企业比购的数量和规模在逐渐增加,但是毕竟我国企业并购起步比较晚,而且还没有达到全面市场化,能够提供真实、准确、有效信息的专业中介机构匮乏,有些反而会加大企业的并购成本,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并购的财务风险。

(二)并购过程中融资与支付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1、并购过程中的融资与支付风险

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需要预留充足的资金储备以完成并购交易,这些资金的融资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条途径,如果是企业内部融资,那么就会占用企业的财务资源,降低财务风险抵御能力,带来经营风险。而外部融资主要是通过股票、债券的发行,可能导致企业损失一部分股权还可能使企业面临债务压力,这都会对企业未来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除融资风险外,支付风险也是并购过程中常见的财务风险问题。企业并购时具体选择何种支付方式,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常见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股权、杠杆收购、混合支付等,如果支付方式并不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就可能带来财务风险。

2、融资与支付风险的成因

(1)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

企业融资的渠道具有很多种,如果并购企业仅选择单一一种融资方式,如通过借贷的方式取得大量资金,不但会需要较多的时间成本,延误并购的时机,而且会增加企业偿债压力,并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可能因债务压力过大出现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日常资金的运转。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建议选择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另一个因素是企业的融资结构,并购企业要想保证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除了需要坚持多元化资金融资渠道之外,还要考虑融资的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有效。通常情况下,并购企业的融资结构主要由股权资本结构、债务资本结构共同构成,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不但会造成融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并购失败。股权资本结构通过扩大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达到实现融资的目的。其主要的特点是审批严格,成本较高,融资时间比较长。债务资本结构的组成主要包括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企业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贷款等渠道砘竦貌⒐鹤式稹F渲幸行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批困难、限制因素比较多,但是融资的成本比较低,时间比较短,面临的融资风险较少。债务融资对企业并购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并购企业并购的动机不同,同时每个并购企业都具有不同的资本结构,使得企业长期资金投入和短期资金投入的比例不同。

(2)现金支付带来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现金支付指的是收购企业通过固定的现金收购目标企业的股份,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支付方式比较方便灵活,不会受到原有股权的影响从而降低企业的控制权。如果在并购过程中存在其他企业也在并购目标企业,可以使对方因难以在短时间内拿出足够的现金而退出竞争,同时目标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支付款项。但是现金支付也存很多缺点,比如:可能在并购过程中不能在数量和时间上满足其对资金的要求,从而造成并购失败。

(3)股权支付产生的股权稀释风险

股权支付是指以股票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并购企业在股票市场发行新股或向原股东配售新股及换股方式实现并购两种形式。这种方式减少了并购企业在短时间内支付大量现金的压力,也不会挤占公司正常的营运资金,被并购企业还能占据企业部分股权,对目标企业和并购企业都有好处,基于此,选择股权支付的企业越来越多,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企业发行股票的数量和能力逐渐增加。通过股权支付的方式不但能满足企业并购的融资要求,而且不需要庞大现金。同时通过股权支付,使得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相互持股,成为利益的共同体,对并购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样股权支付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如果并购企业选择的换股比例不合理,就会造成企业股本扩展,稀释每股股票收益和股东的权益。

(三)并购后整合风险及其成因

1、并购后的整合风险

企业并购以后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经营规模,但是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比如:企业文化差异、经营管理差异等等,势必会在后期整合过程中出现各种摩擦,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但会导致企业失去原有并购带来的利益,甚至会对原有的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影响。

2、并购后整合风险的成因

(1)财务组织机构整合不力

财务组织机构整合是企业并购整合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并购后的价值和作用能否顺利实现。财务组织机构整合不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当企业并购前期完成以后,并购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应的部门岗位进行调整,如果并购企业目标定位不明确,会导致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的职能发生冲突,使得双方企业不能顺利融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运行。第二,财务组织责任和权利分工是否明确,是保证财务部门履行责任的主要指标,有些企业并购后新的财务组织结构设置不当,不能与集权、分权的程度相互适应,造成岗位重叠和效率低下。不但增加了企业并购的成本,降低了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能出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组织管理的漏洞损害企业利益,进一步增加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2)财务制度建设不完善

企业并购的目的有很多,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长企业业务和经济利益。企业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的控制。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财务制度的管理整合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包括:核算、审核、成本管理、税务管理、股利分配等等都需要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如果不能科学、合理、规范、统一财务制度标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双方企业文化存在差异

导致企业文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并购后企业对文化的整合不够重视;第二,双方文化存在固有差异,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整合完成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并购以后,企业机制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差异,通过文化或者物质形式体现出来,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都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才能保证并购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企I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并购前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控制

1、充分掌握目标企业的基本信息

为了确定科学合理的并购交易价格,规避因错误评估而导致企业财务面临风险,收购企业要派遣专业人士到被并购企业中充分全面掌握其基本信息,比如:企业成立时间、组织结构、固定资产、负债情况等,从而为评估提供真实的数据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对被并购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固定资产等,因为通过财务报表能得知目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从而杜绝财务造假的现象发生;第二,为了避免被并购企业存在隐藏真实财务的状况,使企业陷入财务陷阱,并购企业要利用其他方式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比如: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收集材料、信息以及相应信息的真实性;第三,并购企业也要委托律师对目标企业进行法律调查,通过律师对目标企业的历史沿革、经营业务、产权等提出评估意见。评估的内容不能仅仅限制在目标企业的账册资料中,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评估,并提交相应的律师报告。

2、科学选择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

就理论而言,评估企业价值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资产价值评估、现金流量评估、清算法评估等等,不同的评价方式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可以选择单一的评估方式,也可以结合多种评估方式进行评估,以便降低在价值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一步降低财务风险。在实际并购过程中,每一种评估方式并没有严格的好坏之分,并购企业要根据具体企业财务信息以及经营状况,同时结合本企业的经营性质和发展战略方针,选择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方式。我国企业并购起步比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证券市场的制度和管理机制还不够成熟,所以在选择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时多选择资产价值评估法和现金流量法进行。

(二)并购中融资与支付风险的控制

1、灵活选择并购融资方式

融资是企业并购顺利完成的主要关键因素之一,选择科学、合理、灵活的融资方式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面临的财务负担,从而降低企业并购成本。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避免选择不恰当的融资方式增加企业债务压力。同时根据目标企业基本的财务信息、股价的变化,对每个流程环节需要的资金进行预算,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结合融资规模选择科学合理的融资方式,为后期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2、确定合理的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是影响融资风险的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并购企业在明确融资方式基础上,根据并购的资金总额、财务风险和成本管理选择合适的融资结构,并确定相对于自身而言最佳的资本结构。从而使得财务利益和风险保持合理、均衡的状态。

3、确定最大现金支付承受额

企业并购需要较大的交易数额,如果在并购前期没有明确企业能够承受的最大现金支付额,就会增加企业债务负担,进而出现债务利息大于收益的状况,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运行。基于此,如果并购企业选择了大部分现金支付或者全部是现金支付,就需要考虑并购企业现金支付的最大承受额。

4、确定合适的换股比率

换股比率的选择有不同的方法,如用每股税后利润确定换股比例,用将来预期的收益确定换股比例,用市场价格确定换股比例等,净资产比率法,此种方法主要用在双方公司在并购前一年每股净资产比率为换股比率,主要缺点是没有考虑资产的收益性,双方企业缺乏信息缺乏可比性。净资产加成法,对净资产的实际内容进行调整,把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比值当作换股比率。市价比法,每股市价法是以并购各方每股市价为基础确定换股比率的方法,此方法应用的前提是合并双方的在健全、有效、充分竞争的市场上进行交易。

(三)并购后整合风险的控制

1、组织机构的整合

组织机构的整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财务组织机构,根据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把经营过程和会计核算业务量纳入财务组织当中,设置科学合理的财务组织机构;另一种是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安排,无论并购企业还是被并购企业都拥有各自独立的人员设置,并购以后在人员管理上经常出现重叠现象,因此要整合人力成本,营造高效氛围。

2、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

为了加强并购之后的整合,对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有效实施,应该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企业的性质和所处的行业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所以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完善财务制度就显得的尤为重要。

3、融合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

马克思.哈贝曾在其著作《合并整合》中明确提出,“公司文化主要定义了员工的做事方式、工作信念以及认可行为,而组织团队中的成员一般无法解释公司文化内涵。尽管如此,在接收到共同行楣娣逗凸蚕硇拍詈螅组织内部成员会自动和不遵守规则的人区别开。”在这一思想领导下,在进行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企业要对其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以及管理进行整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并购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践,首先分析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其次,分析了企业并购中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后,提出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希望对企业并购业务的发展有一定帮助。总而言之,企业并购过程中涉及的环节众多,每个环节都一定的风险。为保证企业并购产生的效益实现最大化,就需要采取如强化并购前企业价值评估、结合企业实际选择多样化的融资与支付方式以及整合并购双方的制度、企业文化等,从而促进并购活动的有序开展,尽可能规避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倩.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

[2]邓尧雄.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5

[3]吴志勇.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5

[4]赵东娜.试论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科技信息,2013

[5]吴茹月.企业跨国并购战略中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基于中国移动并购巴基斯坦Paktel公司案例[J].财经问题研究,2013

第8篇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融资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16-01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并购逐日增多,据统计2009年一季度共有企业境内并购案例38起,并购金额26.81亿美元,环比降幅达到87.0%。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许多企业面临着重大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过并购可以维护大小企业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甚至可以避免破产,并购后如果经营恰当,可以达到双赢,有利于收购方拓展市场,实现技术上的互补,从而更具有生命力。

1 企业并购相关概念

1.1 企业并购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指一家企业通过取得其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从而实现对企业控制的一种行为。而企业兼并,通常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兼并指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得它们的控制权的经济行为,相当于公司法中规定的吸收合并。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行为。广义的兼并除了包括吸收合并外还包括新设合并和其他产权交易形式。而收购则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收购和广义兼并的内涵非常接近,因此经常把兼并和收购合称为并购。并购实际上包括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所有产权交易活动。

1.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并购融资或因兼并背负债务,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由此可看出,由融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但融资决策并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唯一原因,因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等。另外从公司理财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还应该包括“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2 企业在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2.1 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是指并购方对目标企业并购价值预期与并购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是由于并购定价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企业并购定价时,要考虑各种成本,而成本有直接的、间接的,有短期的、长期的等等。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确定并购价格的主要依据是目标企业的年度报表和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企业的价值,有可能对提供的报表进行粉饰,并不充分、完整、准确地提供企业信息,这显然会使并购方不能合理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往往导致估价过高,从而使得出价过高。另外,即使信息真实,评估实践本身也存在着结果是否客观、准确等问题。定价风险即使能够使并购后的企业运作良好,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理想的回报。

并购定价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由两个阶段构成:首先是评估目标企业价值;其次是以评估为基础进行谈判。定价风险有价值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很多企业的并购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许多企业对协同效应的预期过高,支付了过高的并购价格,而陷入协同效应的陷阱。据调查显示,并购失败的三类原因依次为战略不明、价格太高和整合不成功,从中可以看出价格决策在并购决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购定价风险会带来很大的并购实现价值的波动。

2.2 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并购会对企业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占用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就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财务安排不当,大量的现金流出使研究开发资金紧缺,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3 融资风险

融资方式包括权益与债务融资的外部融资及可降低风险又能产生新的财务风险的内部融资。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如果采用内部融资,则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从而又产生流动性风险;若企业采取股权融资方式来实现并购交易,则需因较长时间的整合而带来的整合成本。且在并购交易完成后的一段时期内,企业原股东权益会被稀释,企业资产收益水平下降,从而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运营与业绩。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筹资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资金,是企业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3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 改善信息不对称,合理定价目标企业价值

(1)并购前做好调查,不断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客观公正地对目标企业价值做出评估。特别关注或有事项、期后事项以及非财务事项对企业并购估值的影响。

(2)合理使用财务报表信息,预防财务陷阱。并购方在接收目标方信息时,不能盲信、盲从,要进行观察、跟踪和鉴别,在经过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再对定价策略和方案做出相应的调整。

(3)持股比例的合理选择。并购的目的是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能够对其经营和财务政策拥有决定权,所以并购方可以取得控制权为限购买目标企业股权,而让目标企业原股东仍持有部分股权,以有效地分散并购定价风险。

(4)在谈判中引入信号博弈机制与目标方进行讨价还价。一般来说,目标方比较清楚自己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不会让谈判价格低于真实价值,评估价值成为目标方讨价还价的底线;另一方面,并购,方以“评估价值 + 协同效应”为参照确定了一个预期价值并以此作为价格谈判的上限,价格谈判的空间由此被框定在评估价值与预期价值之间。但在信号定价博弈条件下,由于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并购方会根据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目标方所发出的报价信号不断调整定价策略和方法,使得价格谈判的底线逐步接近真实价值,价格谈判的空间也随之定格在真实价值与预期价值之间。信号定价博弈推动了价格谈判底线的下移,对控制定价风险有明显的改进作用。

3.2 谨慎确定目标企业

并购的首要环节是选择目标企业,在选择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程序进行。为了减少并购可能产生的风险与损失,并购方在选择并购目标企业时,更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与评估,从中发现对企业有利和不利的情况。尤其是对一些可能限制并购进行的政府行为、政策法规等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外部环境看,影响企业经营的主要因素有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社会等因素;从内部情况看,要重点观察目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市场前景、盈利能力等。在并购之前,应通过以上严格的调查分析,选择最适合企业合并的企业,制定一套可行的并购策略。

3.3 拓展融资渠道

并购最常用的筹资方式为自有资金、发行股票、配股和发行新股。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贷款等负债型融资手段。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兴起的杠杆收购,充分利用了银行贷款等融资手段,一般公司用于收购的自有资金只占收购总价的10%-15%,所以应该寻求其他融资手段与之相配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资本结构,选择恰当的融资手段。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并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能获得的流动性资源、股价的不确定性、股权结构的变动、目标企业的税收筹措情况,对并购支付方式进行结构设计,将支付方式安排成现金、债务与股权方式的各种组合,以满足收购双方的需要来取长补短。

总之,企业在并购时,应从目标企业选择、并购价格制定、并购融资、并购后经营等方面控制财务风险。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并购时,更应为财务风险做好完善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沙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金融经济,2008,(16):170.

[2]裴亚.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 国际商务财会,2009,(4):36-37.

第9篇

摘 要 本文针对露天煤炭开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问题,首先分析了露天煤炭开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常见风险类型,并分析了当前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强化露天煤炭开发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实施策略,可以为企业管理人员开展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开发企业 风险 类型 问题 策略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开展阶段,由于市场或者是企业自身原因等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企业的财务目标脱离预期计划目标。露天煤炭开发企业作为以煤矿资源开发为主的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投资开发项目的不确定影响因素日益增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不断增加,对于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露天煤炭开发企业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强化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以及控制能力,确保企业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一、露天煤矿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类型分析

(1)融资风险。由于露天煤矿开采一般属于大型开发建设项目,具有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巨大、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以及风险较高的特点,因此为了露天煤矿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企业通常需要进行多渠道的融资,而最主要的便是通过股权融资以及债务融资,不同的融资结构会对项目实施产生不同的影响,融资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投资风险。露天煤炭开发企业作为以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企业,经营活动主要为露天煤矿的投资建设活动。由于投资活动受到投资对象、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企业投资过程中出现资产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较差或者是生产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便会造成企业出现投资风险,导致企业的财务成果脱离原计划,企业的经济效益收入达不到预期目标。

(3)资金流动性风险。资金周转流动是确保企业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条件,露天煤炭企业作为建设项目一般属于大规模的投资建设项目,资金筹集主要是通过银行解决,如果银行对于企业的贷款政策进行调整,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甚至可能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造成企业出现资金流动性风险问题。

二、露天煤炭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1)露天煤炭开发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由于露天煤炭开发企业大多属于资产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受传统经济体制时期管理观念的影响,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重视程度不足,在投资管理项目上的风险意识淡薄。部分煤炭开发企业管理者为了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合理的开展露天煤矿的扩建以及项目投资建设,导致煤矿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造成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露天煤炭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部分露天煤炭企业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企业的项目投资管理上,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在财务管理工作上也没有侧重于财务风险问题进行重点管理,缺乏系统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导致露天煤炭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是有发生。

(3)露天煤炭开发企业的投资决策体系不完善。露天煤炭开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学合理的项目投资决策体系,在开发项目的投资管理上缺乏细致的分析,经常出现凭着高层管理者个人决策或者经验决策投资项目,导致投资决策风险问题是有发生。

三、露天煤炭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策略

(1)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建设。为了对露天煤炭开发企业投资开发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控制管理,首先必须结合企业的自身组织结构特点以及企业经营活动情况,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防范体系。并通过财务风险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财务风险的评价以及财务风险防范应等一系列流程,提高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能力。

(2)进一步优化煤炭露天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对于露天煤炭开发企业的投资决策管理,应该采取投资决策模型模拟分析的管理方式,通过综合项目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影响因素,借助于定量以及定性分析方法,明确企业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并采取事前控制的方式来避免露天煤炭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3)强化露天煤炭开发企业的市场分析能力。由于煤炭开发工作受到市场环境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为了规避企业在投资项目中出现风险问题,必须做好企业投资管理的市场环境分析工作。通过对露天煤炭行业的市场整体环境、国际的煤矿能源产业政策、风险多发领域以及经济形势的走向等一系列内容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为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进而避免企业投资风险问题的发生。

(4)重视预算管理以及财务审计监督。通过在露天煤炭开发企业内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资金管理不善造成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当结合投资项目以及经营活动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收支计划,规范企业的资金难管理。此外,为了强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监督,企业应该以财务审计作为财务管理监督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细致的审查,进而起到规范财务管理工作,避免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作用。

四、结语

露天煤炭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手段。因此,露天煤炭开发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自身在投资项目管理上的风险问题,并通过强化制度管理,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防范水平。

参考文献:

[1]梁景丽.管理开创新天地――记煤炭工业优秀矿长、神东天隆集团公司武家塔露天煤矿矿长刘志全.中国煤炭工业.2008(11).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成因;治理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操作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讲,风险与收益成正相关。风险越大,固然可能获利越大,冒大风险就有招致失败的可能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不进取就必然招致被淘汰的风险。企业经营者应当掌握应付风险的本领,提高风险承受能力,理智地应对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经营活动所面临的自身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是不相同的,但不同的财务风险的原因却不尽相同。企业面临风险的原因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具体原因如下:

(一)企业财务管理不适应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

财务管理受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任何一个环境因素的突变都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中。比如汇率的变化必然会产生汇率风险,导致企业外汇收支不平衡,产生汇兑损失。

(二)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我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 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预警,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导致企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变能力不足,容易带来财务风险。

(四)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的财务决策也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在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过程中,未能科学判断投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失误,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财务管理的适应能力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内部财务监控机制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结论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及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并加强管理,才能防范各种不利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管理有序,保障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

参考文献

[1]盛桂花. 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 财会月刊. 2010年26期

[2]刘丹.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探析[J]. 经营管理者. 2010年13期

[3]刘鑫.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 商业经济. 2013年04期

[4]李铭泽. 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金融经济. 2013年10期

[5]祝亚辉.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控制与管理――以安徽太和为例[J]. 商. 2012年05期

[6]牟荣. 浅论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J]. 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年05期

[7]金英惠.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及对策研究[J]. 企业导报. 2012年15期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内控管理;改进对策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的作用非常关键,财务管理掌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企业的资金链、资金流通、成本收益都息息相关。在市场化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的激烈,任何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非常的风险和隐患,企业的财务风险和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稳定性的关键工作。做好企业的内控管理的作用是能够提高企业内部资产的信息准确性给企业的经营奠定基础,可以让企业对内部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控制,加快企业指定的目标可以快速,正确的执行。在企业的运营中各种资金问题比如资金的筹备情况、资金的回收、资金分配这些环节都会让企业的财务出现风险隐患,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企业破产这也是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越来越重视的原因。

1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现状分析

1.1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和限制,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本没有指定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对于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意识。一旦企业的内控管理不健全或缺失,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效应,企业的内部组织架构势必也会存在问题,会让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内控的问题上出现管理的疏忽或者是遗忘,那么在企业的经营中就不会根据当前的经营情况来制定出科学的奖惩制度,内控制度几乎不存在,使企业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

1.2风险意识淡薄

现在企业之间竞争的压力和生存环境都十分严酷,在这种背景下不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意识薄弱都是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导火索。只有在经营中重视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的才能够尽量的降低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在现在的绝大部分企业中有些根本没有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即便有也是象征性的存在,工作中能应付则应付,只有在领导和上级检查时才会重视,这样的工作状态和方式显然无法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企业的内控和管理完全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1.3监督机制不健全,有待完善

即便有的企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没有进行及时的监管,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对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导致建立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这就导致财政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在实施中出现较大的阻力。还有一种情况是一部分企业根本没有对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那么这就导致了公司对这一项工作的把控和监督,发挥不出企业内审和监督的功能。

2完善企业财政风险管理及内控管理的工作计划

2.1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企业良好的内部环境会让企业内部的财险风险降低,是对企业进行内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所以企业在进行内控管理和财政风险管理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和实施。需要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在深入的掌握企业财政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工作内容,才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制度、财务风险预防措施、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才能让各项工作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正常有效的进行。当企业的管理机制健全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可以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内部营造出团结向上,主动进取的优秀企业文化。还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和相关的员工进行财政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培训,让员工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当企业进行预算评估、合同签约、及项目中的相关决策的时候,在确保企业核心机密不外泄的情况下,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集体中进行决策,选取最合适的意见和想法,营造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2.2做好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

杜邦财务比率分析法对企业进行科学的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很有帮助,利用这项方法制定出长期、敏感性强的财务指标,以此作为基础对企业在未来的运营中可能出现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这就是财务风险指标。选择财务指标的标准是要具有配合性、灵敏性、预见性这几大原则。只有具备上述的几项指标才能保证对企业财政情况分析的准确性,也能在报告中体现出企业当前的财务、运营实力、经济效益、债务偿还能力。现金流量是财务风险指标的核心分析指标,通过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运营能力和价值。要分析现金流量可以从企业经营活动、投资现状、融资情况得到现金的总和,在这三项指标中经营活动是作为企业债务偿还能力的主要依据,现金债务比率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指标。

2.3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制定财务风险体系

企业需要根据目前的企业环境、经营规模、、市场规模几项指标为基础建立一套或者多套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部门来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企业要逐步完善和优化企业的投资方式和制度,全面的评估和调查投资风险和回报的情况。制定好的评估报告需要得到主管领导和乡级单位的审批后才可以执行。

3结语

在现在的企业运营环境下,作为一个具有现代化高水平的管理公司,需要高度的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重要性,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手段做好内部控制的管理,对企业运营中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及时监控和决策,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让企业能长期的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慧.关于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问题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4,33(33).

第12篇

摘 要 企业的财务活动伴随着资金风险,市场经济越是活跃,企业资金风险受到的外部干扰越大,而企业内部由于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资金管理存在漏洞、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都会造成资金风险。怎样降低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的资金风险管理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关键词 财务活动 风险管理 研究

企业在对内、对外的财务活动中,资金会受到来自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财务收益与预期计划收益形成差异,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这就是资金风险。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等财务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企业的资金风险。如何应对这些资金风险,成为当前企业在风险管理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市场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

1.1 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因素属于企业的对外财务活动,这种财务资金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上,也就是负债或赊账。有其它企业欠款,也有自身企业的赊账。主要形成于企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间,由于物料、原材料等进销压款造成,不但是资金风险,也是一种信用风险。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经过科学测算得出的负债比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少企业能做到严格把控负债比率并及时调整负债比率值的。因而造成企业在对外财务活动中多伴随着较大的资金风险。

1.2 市场环境影响的应对措施

有效控制对外财务资金风险的主要措施是实施资本结构的优化。资本作为企业的生命,其结构的优化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资本结构优化是有效控制资金风险的重要策略。资本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合理运用财务杠杆效应,也就是负债。

首先,及时调节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没有统一标准,而是依据企业自有资本状况、结合同业的平均值,制定的匡量范围,根据市场波动、负债预测等因素随时进行调节。当资本回报率下降时需要降低负债比率;而当资本回报率升高就需要提高负债比率,以此来实现资本价值的优化。

其次,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指企业各类负债数量配比,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而短期负债占比直接影响着负债结构。因此要有效降低短期负债,减少资金占用。

第三,广泛拓展融资渠道。企业发展需要多元化融资渠道,以降低筹资成本。在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仅靠有长期合作关系的银行作为融资渠道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企业还需考虑自身资本结构和偿还能力来确定贷款比率,为银企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2. 人为因素影响及应对措施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财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良莠不齐,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受利益驱使违规操作。最常见诸如虚开发票、挪用公款、违规投资、设置体外循环小金库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资金风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会计造假。会计造假的种类很多,如会计凭证造假、会计账簿造假、成本核算造假、税金核算造假等形式。主要由于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制度缺陷、审计环节漏洞、内部监控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

2.2 人为因素影响的应对措施

对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是资金风险管理中最难管控的环节,也是最易管控的环节。因为人是最不确定的因素,存在极大的变数,但是完善的制度和坚决的执行可很好地起达警示和降低风险的作用。

首先,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企业要严格选拔财务人员,着重考核忠诚度、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三方面;并且定期进行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考核与培训。广泛吸纳财务人员进入管理层,一来警示财务人员不能知法犯法;二来使财务人员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从根源上防范资金风险。

其次,强化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强化会计准则的实施,严把资金的流进流出,做好资金的入账审批,对于不明资金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处理,资金审批手续不全决不入账。财务部门定期进行自查,同时加强审计检查环节,使企业账务的透明化。

3. 资金使用不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1 资金占用与贬值

资金占用多因资金管理不当引起,是企业的内部财务活动。首先,资金管理缺乏整体规划,未做到专款专用,常常“拆东墙、补西墙”,大量闲散资金未被有效利用;其次,财务报表提供信息量不足,缺乏准确性、及时性,导致决策层盲目投资;第三,资金回收监控力度不够,应收账款长期未回收,导致资金循环不畅;第四,收益分配未按预算执行,或预算数据不实,导致收益资金分配不合理;第五,备用资金的规划与投资,受利率汇率等外因影响,或企业选择的投资方向与项目等内因影响,导致企业投资不当,大量资金被长期占用,因而形成资金贬值。

3.2资金使用不当的应对措施

资金使用不当是企业内部财务资金运作中的常见现象,与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企业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应收账款回收是盘活企业资金链的关键,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欠费考核机制,定期开展应收账款的清理工作;财务部门科学测算出企业的收支平衡点,可有效提升催缴欠费工作的弹性机制。

其次,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尤其是对于集团型企业,或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财务结算中心对资金应采取集中管理,可掌握集团及分支机构、下属单位的资金流向,严控资金审批流程,使闲置资金合理再分配,防范体外循环资金账户,有效控制收支平衡。甚至可实行财务负责人派驻制,可有效掌握下属单位或分支机构的资金动向,降低资金风险。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着外部市场环境、会计从业人员的人为因素,以及企业内部的资金运用不当等资金风险,适当的资金风险防范措施,是当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保障。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98-01

经济全球化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我国各企业的海外并购在21世纪形成热潮。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财务风险是一个现实问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海外并购起着关键作用。从2013年的报告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已有14家企业因为海外并购行为而造成企业严重的财务亏损,累计金额达到950亿元人民币。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价值评估风险。价值评估风险一般是由于跟并购企业所处的经济政治环境不同,使得信息获取不对称,从而演变出财务风险。我国在海外并购这一方面的经验不足,接触时间较短,对国外的市场运行模式不熟,故而对国外经济体制的认识存在误差。

2.融资风险。融资风险是指在筹资活动中,由于筹资规划的发生而导致的风险的收益变动。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上一般选择的都是以股票并购的方式进行,虽然这会夺取被并购企业股东的控制权利,但却并不能使股东失去其股权。一旦并购实施,股东股权会随之转移,这会让股东拥有更多的控制权。

3.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在我国并购主要采取现金支付方式,虽然很便利,但却可能引发财务风险。为了取得并购优势,买方企业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购买现金。而大量的现金流出,会对企业的流动资金产生不利影响,很可能引发巨大的财政危机。

4.资产流失风险。在海外并购时,被并购的目标企业很有可能隐瞒其财务问题,这样在并购时,会导致我国企业的资金大量流失。另外,并购时的决策失误也会引起资金的流失,而资金流失风险往往会加剧财务风险。

5.财务机制整合风险。在海外并购中,由于跨国的原因,两个公司的经济体制、法律体制都并不相同。不只是管理层的财务处理,还有财务涉及到的日后的融资、筹资以及投资活动。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规避评估风险。企业首先要加大信息的采集,提高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要涵盖被并购企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审查,确保信息准确可靠。

2.选择合理最优的融资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办法,让各个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统筹兼顾,为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保障。根据在前期的筹备阶段收集到的信息,采取最佳的适合的融资方案,同时随着不同的并购案例而做不同的变化。

3.采取灵活的支付方式。企业自身要选择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同时,在外部要积极培养高效的中介机构。中介机构的专家对国外市场的经济法律状况更加了解,更有利于企业选择并购方式。

4.加强资产管理。资产的管理可以指外部资金也可以指内部事物。并购施行时,会导致两家企业的资产进行汇集,资产项目突然增多,对此企业应该对资产进行评估并加强管理。

5.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企业并购后面临着财务机制不同而造成的财务风险。想要迅速整合财务管理机制,首先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从经营活动、管理活动和融资活动三方面抓起以实现整个财务系统的快速整合。

随着全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海外并购也日渐兴盛。但中国企业应该在并购过程中对财务风险保持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从而在海外并购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一凡.海尔为何联手阿里[J].新理财,2014,(3).

[2] 顾露露.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J].经济研究,2014,(11).

第1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财务问题;财务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前言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这也促使我国国有企业要不断改革,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任务,针对财务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对策,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

一、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可以实现企业资产和结构的重组,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企业在国际社会的整体竞争力。但是,事物发展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国有企业的改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一)国企改制中的融资结构风险

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盾,但在对庞大国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或者整改的过程中,企业本身并不可能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改革,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进行改制。同时,单一的融资渠道也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这同样意味着国企需要面临一定的对内或者对外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融资规模过大,融资成本过高,融资能力不足,支付债务性融资能力降低等。尤其当经营状况恶劣时,过度负债,局部单位将导致债务本息不能支付。

(二)国企改制中的资产整合的风险

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资产整合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历史原因这部分资产的形态、归属及其运行状况大都呈现复杂状况,有必要进行梳理缕析,作出合理的处置。采取分类管理处置措施,加强企业治理结构,盘活优化资源配置,操作中涉及工商、银行、税务、土地房屋、员工安置、债权债务等方方面面。企业要科学处理重组中的股价和融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中的不良资产。资产整合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确保企业自身不会出现资产整合的风险。

(三)国企改制中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企业价值是衡量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关键指标,对一个企业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为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折旧率低,部分资产的折旧额低于实际消耗,从而形成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实际价值、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账面上无法反映、应收账款数据的不确定性等各种因素造成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二、国有企业改制中财务风险的规避

要确保国有企业改制之后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要注意规避过程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融资结构风险,资金整合风险,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等等。企业要在对不同类型财务风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企业改制。

(一)国企改制中对融资风险的规避

融资渠道和方式多样化是国企改制存在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要规避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融资风险,我们就要做到科学获取市场信息,对改制中不同类型的融资渠道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融资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是当前企业规避融资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国企在改制之后,要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企业要对自身以往的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将自身债务资产,权益资产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做到内外兼顾。因此,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要对企业自身的资金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要在确保企业合理运转的情况下,确保一定的流动资金对潜在的融资风险进行预防。

(二)国企改制中对资产整合风险的规避

国企在改制中,企业的产业结构都要发生变化,这就意味着企业要面临资产整合的风险。企业规避资产整合的风险,以合并重组、整体交易、建制吸收合并、退出生产经营、处置存量资产,向主业流动等形式进行处理,企业资产的整合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资产效率。实施国有企业资产整合改革规范有序推进,制定规划整体方案,明确整合的分类对象,把握整合步骤以及时间进度、测算整合成本以及规划整合后的资产、资金流向等,进行土地房屋资产整合,加强租赁合同管理,提前清理清退一批缺乏诚信的老大难,为优化整合创造前提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员工合理的个性需求,按民主程序有针对性地提倡一企一策。

(三)国企改制中对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规避

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国有企业进行正确的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及需要选择成本法、权益法、市场法等对企业进行评估。而在评估企业的流动资产时,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正确评估企业的债权资产,企业的债权主要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它们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这些资产估算时,一是清查核实应收账款数额;二是在评估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时,要关注并分析债务方的经营情况,合理判断其风险。对应收账款这类债权性流动资产的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评估应收账款的基本原则,并建立不同状态下的评估模型,遵循客观、公正、简便的原则对应收账款进行评估。

结语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机制,加强行政监督和行业监管工作的力度。面对国企在改制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财务问题,企业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财务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业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姜志娟.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金融经济,2008(09).

第15篇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发生了脱离,企业经济损失可能性发生,根据朱志义、孙艺文(2000),企业财务风险按收支活动过程可分为筹资风险(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筹资失败风险;外汇汇率风险)、投资风险(价格风险;汇率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发生导致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发展,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实现优化管理。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研究成果缺乏系统化、深入化和成效化,研究理论比较分散,不能形成企业财务研究的重心,仅仅是在融资、投资、回收和分配等各个分割的环节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不能系统化深层次的在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整合研究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另外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财务管理的会计法律法规环境发生改变,而当前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没有建立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大环境上进行研究,研究领域相对较狭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仅仅集中于在程序和方法上的研究,缺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应用层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困境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筹资方式多元化之间的冲突。筹资方式多元化,是一个企业获得良好资金保障的重要年第22期)封魯匈尤途径,多元化的资金筹措途径,能保证企业财务运行状况不受到突发状况的影响,但是多元化企业筹资方式,也加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因为企业可以将货币市场的筹资方式扩展到资本市场上,但是资本市场高收益和高风险同时存在,企业财务风险和融资面临两难。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投资策略选择最优化之间的冲突。为了确保企业投资策略选择最优化,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总是倾向于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风险最小的,盈利性最大的项目,但是此类项目一旦其利润低于企业资金平均利润,就会消弱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这就是企业的风险投资,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投资策略选择最优化之间产生冲突。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资金利用最大化之间的冲突。企业资金利用具有时间价值,企业财务管理是要尽量使企业资金流动起来,如果企业资金由于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不能够顺利流动,就会使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问题也随之加大。

4.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收益分配合理化之间的冲突。我国企业对于股利分配与员工福利分配上,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主要是以配股和送股的方式,这种方式的问题是,增加了个人投机行为,企业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收到影响,企业长久发展缺乏一定的保障,企业收益分配合理化必然伴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冲突。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偏高。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就很难实现,企业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与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报酬管理是不符合的,企业成本过高,企业财务风险就偏高。另外财务风险管理中,高风险高收入之间是成正比例的,但是一旦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过于追求财务杠杆带来的收益,就会加大企业负债率,这样资金和负债比例失衡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债权人就会追加风险溢价,企业定期支付利息和固定费用就会随之增加,企业投资者因为风险的增大,其报酬收益增加,企业股票和债券等其他方式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的加大,必将带来财务风险的加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许多配套制度不健全,使得许多企业投资者主要看重股票波动收益而不是资本利得。对于企业的经营收益主要通过送股或者配股来完成,这隐藏了企业财务的内在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使财务管理风险加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包含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规范,有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制度、投资核算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存货盘库管理制度和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这些制度普遍存在不到位,管理制度缺失,企业现金流管理不能按照国家有关管理制度进行操作,这就造成资金管理的混乱。而现有的管理制度又不能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制度过于陈旧,不能对当前财务管理活动起到监督和规范作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因流程缺乏制度保证,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财务风险缺乏预警机制。我国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单薄,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不够。特别是领导阶层意识不强。企业高层风险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状况,管理者风险意识弱的企业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也缺乏一定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专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是具备高等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一定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但是目前这种复合型财务人才还比较少。另外目前财务风险管理还没有一个可以起到指导性的理论来引导企业风险管理。企业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影响巨大。

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一)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减少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状况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状况密切相关,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以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为根本考虑前提,企业融资过程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并确保筹集资金顺利运行。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风险比较大,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十分严重,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资本结构的好转,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使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资本和负债之间的调整,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化,确立合理的资本负债比,预防财务风险发生。

(二)加强和完善企业制度建设,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水平

首先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主体明确,企业成为独立承担风险和责任的主体,其产权关系明确,企业享有民事权利的同时承担民事义务,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因此,企业责任者必须去关注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其次加强企业财务员工的综合素质建设,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相关核算知识和财务风险的培训,定期举行相关的讲座和培训班。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树立员工和管理人员的企业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引导员工和管理者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激发员工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并通过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企业财务活动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财务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再次,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法制建设。形成财务和审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企业法制观念提高,使企业人人学法、知法、懂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法制建设,并健全与企业财务风险相配套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企业财务部门职责和企业资产管理的法律责任,从制度上约束财务管理风险的发生,对于已经陈旧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要加以完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明确风险补偿方案,使企业风险管理实现系统化和有效性。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控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体系,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等各方面,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