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能源设备行业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能源效率;投入产出法;产业关联;可持续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1)03-0034-04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Murillo-Zamorano(2005)得出能源如同资本与劳动力,对加速生产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能源效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Andrew和Warren(1982)把能源效率称为“第五类能源”,以突出能源效率在节能中的重要作用。改革以来伴随着安徽省(以下简称“我省”)工业化水平日益提高,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能源消费增长迅速,资源瓶颈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制约性越发显现。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历元下降到2010年的1.03吨标准煤历元,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但节能降耗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目标,可见节能降耗已上升为我国基本国策。众所周知,服务业能源消耗相对较少,而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的大户,且工业化是我省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如何将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有效缓解我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短缺的矛盾,在能源约束下,通过节能降耗来实现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研究的焦点。
有关能源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两种:一是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能源效率进行测算,一是将投入产出分析法引入能源分析,通过编制能源投入产出表及能源结构分解分析(SDA)来研究能源、环境、经济、产业间的关联。本文与已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将投入产出分析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相结合,研究节能降耗约束下,工业内部产业发展的思路及调整的依据。二是本文不但借助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进行单独分析,而且利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综合关联评价分析了工业各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
安徽省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从2007年安徽省42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纺织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建筑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及其他矿采选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这些工业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较明显。而其余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均较小(小于1),说明它们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较低。
从2007年安徽省42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来看,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批发和零售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农林牧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感应度系数较大(大于1),反映出这些工业部门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在对其他部门发展表现出较强支撑性的同时,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即所谓“瓶颈产业”)。而其他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较小(小于1),说明这些部门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支撑性较弱。
二、安徽省工业各行业能源强度计算
由于投入产出表中将工业划分为24个部门,而中国统计年鉴中工业包括采掘业(7个行业)、制造业(29个行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3个行业),共计39个行业。因为安徽统计年鉴中没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H2)的数据,且其他采矿业(H6)的数值较小,为了减少计算误差,将其剔除,因此,计算结果中没有H2和H6两项的分析。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万元GDP能耗均超出同期安徽省万元GDP能耗平均值,其中安徽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005-2007年万元GDP能耗均值超过同期安徽省万元GDP能耗均值的10倍以上,这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是推进安徽省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所在。在2005-2007年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万元GDP能耗呈稳定下降趋势;安徽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呈V形波动;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则呈现A起伏,如何提高安徽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推进安徽省节能降耗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结论与启示
结合安徽省42个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及安徽省工业各行业能源强度的测算,笔者提出了在节能降耗约束下,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层次可选择的思路。
第一,优先发展具有强辐射性、强制约性、能源效率高的行业,如:金属制品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充分发挥该行业对对其他产业的支撑性和拉动性,在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同时,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过渡。
第二,有选择性地发展强辐射性、强制约性、能源效率一般的行业,如: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同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共同作用,改变其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现状,为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扶持强辐射性、强制约性、能源效率低,但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关联紧密的行业,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关键词:节能因素;结构因素;效率因素
能源作为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昆山的企业充分发挥区位、土地、环境、劳动力和基础设施等资源优势,紧紧依靠节能后的技术优势,在生产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的节能状况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昆山市的单位产值能耗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继续保持能源平稳较快情况下将面临较大的挑战。目前,昆山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已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七成,本文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和节能因素的变动情况作一些分析,以探究这几年昆山如何实现产值能耗的下降,在节能降耗的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在未来如何更好地做好全市的节能降耗工作。
参考江苏省统计局做的《江苏能源消耗变动因素的实证研究》、《产业经济研究》期刊上的《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等文章,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节能的变动因素进行分解,并作出相关的分析研究。考虑到昆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产业涉及到31个行业大类,若对全部这些行业进行节能因素的比较,行业分类过多,比较难度大,行业间可能由于存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且主导的IT产业在昆山经济中占据绝对的地位,因此本文将运用聚类分析,将这31个行业分成4大类,并结合指数分解法,分别从单位产值能耗、节能量、综合能源消费增量三个角度对昆山能源消耗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构、效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挖掘昆山今后节能降耗的潜力,寻求做好节能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进而对未来的节能工作提出建议。
一、能源消费情况的理论分析
(一)行业分类。根据产值、综合能源消费量、能耗增速和产值增速,运用聚类分析将涉及的31个行业分成4大类。
(二)综合指数分析。对于一个地区的能源利用水平来说,其变动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地区各行业的能耗水平,反映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二是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即各行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所以有:
其中e为单位产值能耗,E为规模以上能源消费总量,G为规模以上生产总值,Ei为第i类行业的能源消费量,Gj为第j类行业的工业总产值;ei为第i类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gj为第j类行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上式表明,单位产值能耗的变化可以通过行业的结构变动和效率变动来反映。
根据统计中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首先,将各类行业的平均单位产值能耗固定在基期,那么,
单位产值能耗变动的结构因素为:
而能源消费的效率影响因素为:
如果结构变动因素的结果大于0,说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导致产值能耗上升,反之,如果小于零,说明产业结构的变动推动产值能耗的下降。效率影响因素说明各类行业的能耗变动情况对规模以上企业单位产值能耗的影响,如果结果大于零,说明各类行业能源利用率的表面,导致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上升,反之,如果结果小于零,说明各类行业能源利用率的变化,影响产值能耗的下降。
同时通过能耗变动量的绝对值
、
和总的能耗实际变动量的比率,比较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对能源消耗变动的影响程度。
二、昆山能源消耗情况的实证分析
(一)昆山市的行业分类。根据不同行业间的距离参数,通过聚类分析,将全市的31个行业分成了以下四类:
1.(主导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IT行业)
2.(高能耗低产出行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低能耗低产出行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皮革等、木材加工等、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和黑色金属冶炼
4.(低能耗高产出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印刷业、文教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造业、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工艺品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回收业
(二)实证分析。根据国家“十一五”计划,五年内单位GDP能耗要实现20%的下降目标,因此将2005年作为基期,比较05年以来昆山市产值能耗和行业结构的变动情况。2005年昆山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为0.1135吨标准煤/万元,到08年下降到0.0618吨标准煤/万元,三年的下降幅度达到45.6%,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1.05年-08年四类行业的相关指标(见表1)
表1反映,昆山市主导产业IT产业的比重不断提升,05年IT行业的占比为49.51%,到08年上升至55.88%,上升了6.37个百分点;而高耗能低产出和低耗能低产出行业的比重不断走低,三年这两类行业的产值占比合计下降了6.15个百分点。说明全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实现调整,而且由于能耗水平偏低的主导行业比重不断提高,影响我市产值能耗进一步下降。
另外,从产值能耗的方面来看,主导行业、高能耗低产出行业、低能耗低产出行业和低能耗高产出行业四类行业的产值能耗都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说明这几年昆山市的节能降耗工作在各行业中都体现出了一定得成效。
2.结构因素与效率因素的指数分析(见表2)
表2反映,连续三年我市的能源强度都保持下降态势。首先,从横向来看,主导产业由于结构变动引起的正增长,因效率提高被抵消;其他几类行业的结构和效率,基本都呈同向的负变动,说明近几年昆山市的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成为推动我市能源强度更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从纵向来看,06年到08年,虽然因行业间的变动,有一类或两类行业的结构指数为正,但也会被其他几类行业的负结构指数所抵消;且近三年,昆山市四类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效率因素呈现明显的负变动,推动了全市四类行业连续三年的能源强度都呈同向的负变动。但在效率因素中,主导产业――IT行业,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在三年的全部的效率份额中,IT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5.9%、4.9%和56.3%。
而高耗能低产出行业在三年的效率份额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该类行业的产值能耗从05年的0.6861吨标准煤,到08年的0.4213吨标准煤,下降幅度达38.6%,年均下降15%。08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比05年增加了70.98万吨,而其中高耗能低产出行业仅增加了9.51万吨,占比为13.4%。
3.从节能效率来看(见表3)
表3说明,结构的变动对昆山市的能耗下降并没有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反而还可能引起能源消费的增长和能源强度的上升,07年结构变动反而影响能源强度上升12.57个百分点。尤其是IT行业,虽然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很快,效率因素的作用比较明显,但是由于IT行业比重不断提高,减弱了它对全市能源强度下降的推动作用,06年和08年两年IT行业的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都为正增长,影响了能源强度的下降。
而在近三年中,效率变动对能源消费减少的贡献分别达到95.39%、112.57%和97.46%,且连续三年四类行业的效率因素都呈较为平稳的负向变动,因此提高效率在昆山市节能降耗的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三)存在问题
1.产业过于集中。昆山市的主导产业IT行业,在全市的工业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表1数据反映,IT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从05年的接近50%,到08年的55.88%,提高了6.37个百分点,使全市的工业经济过度依赖于IT行业。而昆山的IT行业中,新兴的企业多,设备相对比较先进,影响全市IT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低。08年IT行业的产值能耗仅为0.0198吨标准煤,不足全市平均水平的1/3,对全市保持较低的能耗水平有很大的贡献作用。但从上面几张表格可以看出,由于IT行业的产值占比高,且近几年的占比不断走高,使效率节能的成效一定程度上被结构变化所抵消。
2.能耗下降空间小。昆山市是以IT行业为主的低耗能产业结构,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单位产值能耗为0.0618吨标准煤,低于苏州全市0.2167吨标准煤的水平,而且在近两年的节能工作中,大部分的高耗能企业都已通过更新设备,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设备更新带来的效率节能的空间不断被挤压,因此要实现能耗进一步的下降难度加大。
3.金融危机的影响。从08年11月开始,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外市场明显萎缩,客户订单明显减少,但为了保持生产线的恒温,持续运转,生产设备利用效率下降,能耗出现回升。而且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产品价格被进一步下压,使企业的产值明显减少,给产值能耗下降带来较大的压力。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昆山市节能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节能降耗一方面依靠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即技术节能;另一方面也与行业结构的变动密不可分。但通过节能技改或设备更新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合理调整行业结构是今后节能工作的一个重点,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由于我市的主导行业是低耗能的IT行业,任何高耗能企业的进入或扩产对我市产值能耗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仍然要严把项目的准入关,在招商引资上坚持“三为主”:即以招引国际大企业和知名企业为主,以招引高新技术工业项目为主,以招引国内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为主,围绕现有的较大规模企业,为其配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
2.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扶持力度。从昆山目前发展现状看,主导产业仍然缺少对高科技的吸收、消化、再创新,加工型企业较多。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标准等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企业节能技改的资金扶持,鼓励企业的节能积极性,带动昆山产业整体升级。尤其是可以学习韩国的产业政策,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地培育产业的增长潜力。
3.挖掘有节能潜力的“中间”行业。从上面几张表的计算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耗能低产出和低耗能低产出行业的能耗下降作用并不明显,事实上这部分企业的能源消费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能源消费的50%以上,要加强对这部分企业的节能宣传,让企业看到节能背后的巨大利益,由被动节能转为主动节能。
参考文献:
[1]尚红云.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综合指数因素分解分析[J].统计教育,2008,11
[2]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5
[3]史丹.张金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3,8
[4]李国璋,王双.区域能源强度变动:基于GFI的因素分解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
[关键词] 行业碳排放量 能源利用效率 要素禀赋结构 洛伦茨曲线 基尼系数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在资源稀缺情况下,行业领域能源分配不均,是社会公平正义在经济领域出现偏颇的重要表现。先不考虑行业是否需要以能源为主要原料和行业投入多少的情况,每个行业得到能源消费利用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换句话说,不管该行业对该种资源消费与否,每个企业都有权利获得满足自己所需要的能源消费量,或者至少能得到属于自己与其他行业等额的消费权利。而目前行业的能源消费是不公平的。
一、研究范围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范围具体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炯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丈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木材加I: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橡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二、行业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不公平分析
按照经济学资源稀缺性前提假设,行业间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不公平,意味着资源使用存在普遍竞争的情况下,不同行业之前碳排放量和能源利用效率是存在差异的,但是这种差异违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 原则,有的行业用较少的能源消费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T业总产值),而有的行业消耗了大量能源(伴随着更大的二氧化碳 )却创造了较低的财富(T业总产值)。按照国际惯例作出分析:若低于0.2表示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图1描述了按照碳排放量大小排名的前十名和后十名行业,总体呈现轻工业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少,重工业碳排放量相对释放较多特点。
三、行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及不公平的原因探析
影响碳排放量大小的因素,目前主要归结为: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增长状况、人均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对外贸易水平和能源效率等,具体到行业内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还未有人总结,行业的单位能耗强度可能是影响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并且行业碳排放量大小和行业对能源消费量大小成正相关,行业要素结构必然影响行业碳排放量大小,选用从业人口作为控制变量,并借鉴C—D函数双对数形式建立方程(1)采用分位数同归方法,回归结果如表1。
根据表1和图1可知,在各分位点上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均达到70% 以上,在20% 的分位点上只有截据项没有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外,其他情况下各变量均通过1% 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各解释变量均能很好的解释该模型。首先,行业从业人口状况对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作为行业投入要素之一,具有很重的影响度。但随着分 位点不断上升,即当行业面临较高的碳排放量时,该因素对行业的影响度却是十分平缓的,只是在分位点的最初经历一个短暂的上升,到20%分位点上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直到在45% 的分位点上开始变为平缓,并除了在65% 的分位点上经历一个突升为0.967之外,一直保持平缓的趋势不变。
四、行业碳排放量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证明
以上分析了单位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行业之前的差异,以及单位能耗对行业碳排放量影响的重要性。减少行业碳排放量,提高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有必要测算行业碳排放的拐点下对应的能源效率值。
建立行业碳排放量和单位能耗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如模型(1),考虑结果的稳定性和行业要素禀赋差异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建立扩张性的碳排放量库兹涅茨曲线如模型(2)
(详见表2)。
令(2)式为零,得出LNEFF=0.574 (只留取最大值点对应的LNEFF,下同),EFF=1.624,对应于图6中左图E(0.574,8.953),此行业碳排放量的库兹涅茨曲线是“N”型。根据计算结果,中同共有11行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在单位能耗过高现象,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大约占总研究行业的1/3。
五、结论和建议
鉴于本文研究结果,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缩减行业碳排放量、提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行业碳排放量和单位能耗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9、0.49,行业碳排放量和单位能耗均存在较大差距。在能源稀缺前提下,同样的产值在不同行业间的能源消耗却存在差异过大,严格意义上说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努力缩减行业单位能耗差距是社会公共正义在经济上的体现。
第二,行业要素禀赋差异是影响行业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关键的因素。
第三,单位能耗低于1.6—1.7万吨标准煤/亿元时,行业碳排放量存在拐点。加大重工业行业有效管理,提高能源开采、利用和保护技术是促进行业排放量拐点到来的关键手段。
第四,重视和鼓励能源技术创新和合作联盟建立。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和艰辛的过程。鼓励行业内进行合作联盟甚至是国际技术联盟,是一种节约智力资源,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有效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史丹 吴利学 傅晓霞等: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 —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J]. 管理世界,2008,(2):35—43
1目前通信网络能量消耗的内容分析
我国通信网络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极大的便利了工作的服务,虽然通信网络行业的发展有这么多的优势,但是通信网络行业也具有唯一的缺点,那就是能量的过度消耗。通信网络行业的能量消耗主要来源于通信网络的相关设备,主要包括在通信网络行业中的机房系统的能量消耗、通信网络的电力消耗以及其他方面的能量消耗。以下就对通信网络能量消耗进行详细的分析。
1.1我国通信网络行业的相关设备的能量消耗分析我国通信网络行业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由于一些设备的运行导致的过度浪费,在通信网络行业中,设备的运行采用大多都是电源直流的供给,所以在通信网络设备运行的时候要保证电力的一直供给,特别是通信网络设备的电源供给,使用的前提就是整个通信系统的电力安全可靠的持续提供。在进行通信网络设备的电源供给时,一定要对其进行特殊独立的电路结构,从而进行电力系统的供电服务,只有保证通信网络设备的电力能源供给才能够保证通信网络的信息传输的安全稳定。通信网络的设备运行是一个独特的工作方式,在进行通信网络设备的时候采用的大多都是比较消耗能量的设备,不仅会占用较大的资源,还会极大的消耗电力能量,使得整体的通信网络能源消耗现象严重,此外通信网络的能源消耗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来源就是指这些电力在进行转换时,也会形成能源的损耗。
1.2我国通信网络行业的机房系统的空调能源与能量的消耗分析一般情况下通信网络行业的设备运行都是在机房内进行的,机房的环境会极大的影响到通信网络设备的运行,想要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就要保证通信网络机房的规范化环境管理,尤其是对通信网络运行中的远程网络控制器,其他的一些通信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一般不能为较高的温度环境,还要保证合适的湿度,这样能够极大的降低通信网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整体机房的环境组成就是通信网络设备以及电力设备,这些设备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一旦机房的空调能源系统不稳定,就会造成通信网络设备损坏问题,若是通信网络机房内的环境温度与湿度不符合规范的要求就会降低通信网络设备的使用能力与寿命,一旦通信网络设备的使用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通信网络运行的过度能量消耗。其中导致通信网络设备能源消耗的原因就是机房内的空调系统的不稳定,导致整体环境的温度问题,形成通信网络设备的能源消耗。
1.3我国通信网络行业的电力系统的能量消耗分析目前我国通信网络行业的供电方式都是从基础的电源发散状的供电,这种供电类型若是设计合理就会降低通信网络的能源与能量消耗,但是在实际的通信网络的电源供给系统中存在着较大的供给结构方式的设计不合理现象,导致电力系统的电源供给存在着较大的设备老化以及设计不合理问题,极大的降低了通信网络设备的质量,造成较大的能源消耗。在通信网络的电源供给中还会产生较大的谐波干扰,这些干扰会造成供电质量的下降,极大的浪费了通信网络的能源与能量。
2通信网络解决能耗问题的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我国的通信网络能源消耗问题严重,以上我们对通信网络能源消耗的主要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此我们可以知晓在通信网络能耗中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通信网络行业要想跟随时代的脚步发展就必须要采用节能的新技术降低通信网络的能源消耗,根据科学的技术手段改善通信网络的设备,改善电源的供给方式,改善通信网络的机房环境,从而降低通信网络能耗。以下就针对节能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2.1节能技术在通信网络设备中的应用分析要想降低通信网络设备中的能源消耗,就要采取节能的技术对通信网络设备进行有效的改善。要换掉通信网络设备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设备构件,在进行通信网络的设备选择中,要选择具有节能性的设备,采用新型的高效低耗节能设备,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通信网络能耗。其次对于那些高耗能、老化导致效率低下的设备进行全新的更换,统一使用低耗能的通信网络设备,提高通信网络设备的质量,避免由于环境的影响造成的通信网络设备的损坏问题。最后我们在选择通信网络设备时,还要注意通信网络设备的外形,尽量选取一些结构简单,实用性比较强的通信网络设备,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还要加大通信网络设备的维护与检修,保证通信网络设备的质量达到标准,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降低能量的损耗,保证通信网络运行的节能环保性。
2.2节能技术在通信网络的机房系统环境里的应用分析在通信网络的运行中,导致能源消耗严重的原因之一就是指通信网络机房内的空调系统的过度消耗,所以节能新技术的应用之一就是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将节能理论与技术应用在空调设备的安装中,从而降低通信网络通信的能量消耗。通信网络机房内的环境会极大的影响到通信网络设备的使用,我们要使用节能的空调设备,从而保证通信网络机房环境的温度规范性,也降低空调自身的能量消耗。在通信网络的空调系统中安装节能的装置,将外部的环境引入到机房内,从而实现通信网络的节能目标,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应用在通信网络的运行中,可以有效的解决通信网络的能源过度消耗问题,符合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结束语
1新能源材料行业概述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处速发展的状态,充分提升了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但在促进各个行业发展的同时,却没有考虑到能源方面可能产生的问题,过度的开采各类能源最终带来了资源紧缺问题,甚至对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带来了影响,此类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有关人士逐渐意识到开发新能源、促进新材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1.1能源结构与组成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新能源占有比例还未达到10%,而传统能源的比例则高达85%以上,此方面比例处于变化中,而通过对风能发电技术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其所带来的优势较为明显,使得我国每年通过风能发电得到几十亿千瓦的电能,而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等资源也处于高度开发状态;
1.2从材料的合成与工艺角度来看
光电材料、纤维制品、人工材料均是未来该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电子技术可以有效改变物质属性,如硬度、粘度和柔韧度等,在转变属性的过程中也就出现了新的能源材料,如玻璃纤维和人工宝石等。
2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应用优势
2.1准确性能高
近年来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新能源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量,这与现有设备的高效应用有着很大关系,但此类设备的电子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在新能源控制方面有所欠缺。将电子技术应用其中后,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如将电子系统的控制水平进行优化,或是将传统电子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等,甚至可以使设备的操作更加方便简洁。准确性是衡量材料性能的一大标准,若无法保证此方面质量,也就无法保证新能源材料的应用效果。
2.2安全性能强
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研发,在研发的过程中往往会因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安全性不佳,无论是材料电子设备的安全性,或是研发人员的自身安全均会受到威胁。电子设备是新能源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电子设备性能也是保证新能源材料应用的必要措施,然而我国现有的电子设备在此方面还不够完善,将全新的电子技术应用其中,则可以将研发过程变得更加简易,也可以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充分保证各个方面的安全性。
2.3节能性能强
节能是开发新能源材料的最终目标之一,电子技术的应用在此方面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如在电子设备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电能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相关操作,使其转换为人们需要的能源形式,并保证能源的利用率,如此一来也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对电子技术、电子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其自身性能得以丰富,这样在研发、利用新能源时也可以增加效用,对于新能源的进一步推广十分有利。
3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具体应用
3.1在节能方面的应用
3.1.1电动机节能此方面应用中应做到如下几点:(1)调整转速。此举主要是为了能够节约用电,从而减少能源消耗。(2)调节功率。补偿电容器、交流异步电动机是此方面的重要设备,在对其进行处理时往往是采取并联,当在并联状态下时,其所需要消耗的功率也会有所减少。(3)调整电压。需要进行此操作的情况往往是电动机自身负载较轻的时候,若长期存在此种情况,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调整力度,必要时需要对两端均进行调整,以此来达到减少电压的目的。3.1.2无功功率无功功率方面的应用虽然如今我国还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在很多方面也已经基本完善,今后在此方面应注意的是,要做到合理抑制无功功率,在达到此标准后再对谐波信号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具有合理性,而电网中流入的谐波也要进行管控。只有充分做到此些方面才可以有效降低谐波损失,并将“无用电能”进行收集和应用。
3.2在电力系统方面的应用
电力系统方面相较于其他方面而言会相对容易些,在此过程中往往只是将各种新输电技术应用其中,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有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两种,技术不同,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应用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在选择使用何种技术时需要分析实际情况,并掌握两种技术的特点,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最终再决定启用何种技术,如高压直流输电方面,其即可以很好的完成远距离输电工作。
4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应用方面的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促进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资源匮乏的局面。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在电子技术得以应用后,然而即使如此也不可否认,在实际应用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半导体创新技术在新能源车上的应用“英飞凌”在上海慕尼黑电子展上的诸多产品[J].汽车与配件,2012(14):44-45.
[2]邓永华.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和新材料行业中的应用[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2(08):12-17.
[3]郭志猛,杨薇薇,曹慧钦.粉末冶金技术在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J].粉末冶金工业,2013(03):10-20.
关键词: 新能源信贷政策经营对策
Abstract: as a big province of qinghai province power output, as a national important energy base position increasingly. In the water and electricity, thermal power, the traditional energy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restriction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role of the emerging energy hair shows more and more importance. How the national industry in qinghai icbc of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 background, seize the qinghai of new energy industry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realize the fact docking, common development is a realistic project, need to be solved.
Keywords: new energy credit polic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青海省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青海将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工业体系。主要工作是打造十大优势产业[青海十大优势产业是指,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轻工纺织、钢铁、装备制造、生物十个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在十大优势产业中,由于具备资源和土地禀赋优势,青海发展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势相对突出。在全国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如何抓住青海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金融业经营发展的有机结合和共振发展,是青海工商银行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青海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新能源产业规划投资将达250亿元以上。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风能、锂离子电池和生物质能产业。拟建成太阳能光伏产业、动力储能电池产业和风能产业等三条产业链。
1、在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拟建设多晶硅、单晶硅―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系统平衡部件―光伏系统与应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着力构建从多晶硅、非晶硅等光电转换材料到光伏并网发电的完整光伏产业体系,打造西部发展光伏、聚光发电产业及光伏电站一体化的产业基地,建成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2、动力储能电池产业方面,拟立足盐湖锂资源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以发展蓄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组件为重点,辅助发展锂电池、铜箔、铝壳、正极用料等工业品。
3、风能产业方面,将坚持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加快适合高原风能特点的风力发电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着力培育发展风力发电和风能装备制造业。
二、新能源行业信贷政策简介
工商银行发放贷款,均有行业信贷政策作为支持,而青海新能源产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涉及电力生产(其他能源发电)、电机制造(发电机组,风电)、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锂电池制造)等行业。对应行业信贷政策行业分别为新兴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光伏(光伏材料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风电设备等。
(一)新兴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行业信贷政策。对于新兴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行业,虽然与水电、火电一同被列入压降范围,但总行未调整其行业分类结果,仍然为适度进入类,总体信贷原则是:积极拓展,分类指导,择优支持。一般要求,风电项目配套电网建设进展顺利且项目建成时具备完全上网条件,机组具备低压穿越能力;由十五家重点营销客户及其全资(控股)企业或由主营业务突出、发展前景好的大型央企及省级电力投资集团全资(控股)或提供融资担保;太阳能发电项目须控股股东为十五家重点营销客户及其全资(控股)企业,原则上由控股股东提供全程连带责任担保;项目总装机容量1万千瓦(含)以上,配套电网建设进展顺利且项目建成时具备并网发电条件。同时提出,对不符项目准入标准但确需办理信贷业务的新兴能源发电项目,可以报工总行审批。
(二)风电设备行业信贷政策。2011年,总行确定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为谨慎进入类行业。总体信贷原则是:谨慎进入,优选客户,以销定贷。由于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国家已将风电设备列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同时,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还存在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尚未建立行业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因此,工总行要求原则上不介入无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风电设备制造企业。
(三)光伏(光伏材料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行业信贷政策。2011年,工总行确定光伏行业为谨慎进入类行业,其中被国家列为产能过剩的多晶硅行业为限制进入类行业。总体信贷原则为:精选客户、优化品种、关注订单、防范风险。信贷投向把握要求为:对于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和国有控股大型电力集团投资成立的光伏企业,可在综合考虑其偿债能力、发展前景的前提下,予以适度信贷支持,但需谨慎把握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类贷款;对于财务状况良好、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较为稳定的光伏企业,根据企业订单情况积极开展供应链融资及其他贸易融资业务;对于产能较小、生产技术落后、经营状况不佳、存在环保问题的小型光伏企业,不予信贷支持。
三、信贷经营对策
青海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工行青海省分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要在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所作为,实现工行信贷经营策略与青海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匹配和吻合,既是工行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工行改善“贷大贷长贷集中”信贷结构的现实需要。
(一)适度支持新兴能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行业。青海省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太阳能为全国第二大高值区,同时具备太阳能、风能发电所需土地资源优势,建设荒漠型新兴能源发电基地潜力巨大。近年来,国家级电力企业纷纷来青海参与太阳能发电和风电项目建设,新兴能源发电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太阳能发电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工总行《关于加快信贷结构调整的意见》(工银发〔2011〕144号)虽将新兴能源发电与水电、火电行业一同被列入压降范围,但未调整其行业分类结果,仍然为适度进入类。鉴于青海省资源禀赋优势,对于电力行业,需要辩证地对待,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与青海省资源开发衔接较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电力项目就应当支持。对于青海省新兴能源发电项目的基本态度,应当是积极竞争,主动作为。否则,工行将会失去与青海产业经济和谐共振发展的良好机遇。具体来讲,对于青海省新兴能源发电项目,只要其股东实力雄厚,或者能够提供担保,并且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具备并网发电的条件,就应当积极介入,给予信贷支持。
新兴能源发电行业主要融资需求为项目融资,与信贷结构调整要求有一定差异,但也应当看到,只有给与了新兴能源发电行业必要的项目融资支持,才能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与客户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获取更高综合收益。对于信贷支持新兴能源发电行业与调整信贷结构的关系,要从推动工行信贷和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去把握。
(二)合理支持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对于布局于青海省,配套青海省风力发电产业的整机制造企业,只要其股东实力雄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且经实践检验或论证,技术较为成熟,且符合业务办理基本条件的,即可给予信贷支持,主要是固定资产贷款(或项目融资)支持。对于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只要与整机制造商(适度进入类以上客户)配套,并建立稳定供货合同关系,即可给予信贷支持。鉴于大型风力发电企业一般均由行业内龙头企业投资设立的实际,可主要以订单融资方式满足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融资需求。
(三)合理支持光伏(光伏材料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行业。鉴于青海省内部分光伏材料生产企业已经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过程中,工行前期并未投放项目贷款的实际,工行可在客户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向客户投放流动资金贷款(含订单融资等贸易融资)给予支持。
另外,着眼于未来,为深化和创新对光伏材料行业的金融服务,对于将单晶硅、多晶硅(及其切片等)列入商品融资目录商品的可行性研究也应同步开展,待条件成熟时,可将单晶硅、多晶硅(及其切片等)列为区域内或全国性融资商品,为我行大力发展以单晶硅、多晶硅为质押商品的商品融资业务创造先决条件,积极抢占融资业务先机。
(四)创新服务方式,以供应链融资为营销切入点,实现高效信贷投放。青海省新能源产业链贯通,客户关联度较高,大多数客户均由大型企业投资设立,其股东实力雄厚,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条件良好。因此,要在梳理研究青海新能源产业链方面狠下功夫,从抓核心客户扩展到抓整个产业链,以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为主要融资服务工具,以此实现快速有效的信贷投放。
作者:柯向军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1年7月
籍贯:河南信阳
研究方向:金融
学历:MBA研究生(在读)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中国产品适合东盟国家
在越南与中国接壤的芒街、凉山和平顺等地,一条条输电线路将中国的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越南。“这不仅解决了居民用电问题,同时也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电力。”越南平顺省官员说。
其实,不仅是电力和电网技术,东盟国家需要的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技术等都可以在东博会上找到。中国优质的电力、新能源技术企业每年汇聚东博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针对东盟国家的采购需求,第13届东博会将继续展示中国的发电设备、输配变电设备、成套设备及电工附件等电力设备。同时,为满足东盟商家对新能源技术不断上升的需求,本届展会还将继续展示中国在电力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太阳能、风能和生物制能技术项目展示及应用等新能源技术及应用。
据了解,报名参加第13届东博会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展的中国企业十分踊跃,知名的企业包括中国大唐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国家电投、中国广核集团和鲁能集团等。
集思广益共推电力合作
第13届东博会会期将举办“2016年中国一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作为本届东博会35个重要论坛活动之一,该论坛将以“共建能源丝路”为主题,就中国与东盟国家电力行业合作发展以及电力行业领域的配套服务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
湖南新能源产业也已起步,以湘电股份为代表的风电设备制造业、以长沙中电48所为龙头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业已走在国内同业的先进行列。但其他一些起步较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发展极不平衡,制约甚至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大发展和进步。
如何科学、有效地拓展和管理好湖南的新能源产业,即时为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产业链实时基础数据;如何专业地为生产企业提供最新行业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所求,建立和组织行业战略联盟机制,统筹解决新型企业所面对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这些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1.能源需求
由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我省每年从外省调入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调入电煤超过2500万吨,调入石油超过600万吨,调入天然气超过9亿立方米。可见能源紧缺仍然是影响和制约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而这些都属于常规能源或传统能源的范畴,因此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
2.新能源及其产业
新能源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除化石能源等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等),目前尚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亟待推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新能源技术、新能源设备研发,完全符合湖南四化两型建设需要。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风电设备制造以及生物质发电等方面已具备一些领先技术和龙头企业。但要将其打造成新型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3.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涉及从整体规划到具体生产、调度、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及节能降耗等多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提出新能源产业战略研究的课题,就是试图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新能源产业战略模型(数据库结构),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分析、制定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有力依据,这对于推进湖南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使其迅速成为千亿元支柱产业具有前瞻性意义和作用。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昭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其中所列七大新兴产业有四项涉及节能环保产业、现代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因此,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各级政府需从国家层面的战略前瞻性角度来认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千亿元支柱产业没有前瞻性眼光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高度重视,统一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新能源及其产业研究各方面的工作。湖南必须尽快制定省级中长期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要陆续进入年度计划,并将新能源发展工作切实列入各级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畴。
1.支持鼓励技术创新
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鼓励、支持研发机构和科技人员锐意创新,追踪世界前沿科技,发挥风电设备、光伏制造技术既有优势;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科研开发投入,结合湖南农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及设备开发应用,不断培植新的以及更多的技术优势行业,在各级政府及科技主管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下,建立和健全省、地(市)级风电、光伏、光热、地热、生物质能以及新型燃料电池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最大力度地支持新能源技术创新,最大效应地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2.积极推行产学研道路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科专业强势以及各级新技术产业园区实力,积极推行产学研道路。具体来说,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组建湖南省新能源战略研究会,作为社团机构,可以在政府部门、研究院所以及生产企业各方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宣传贯彻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制定实施战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着力于能源经济领域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积极推广;另一方面,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科研成果市场转化,促进新能源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间的对接交流与合作。在展开长期研发技术交流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新能源产业联盟机构,形成优势互补的联盟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3.积极帮扶新能源企业
政府层面要大力支持、扶植新能源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做到有效管理现有企业,积极培养新生企业,努力将其做大做强,切实形成支柱型中长远发展模式意识;社会层面则调动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新能源战略研究会(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协会的科技创新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另外,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的行业产业联盟机构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帮助新兴中小企业克服技术难题,统一、协调地推进行业壮大、发展,进一步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加强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共同做大做强湖南的新能源产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从目前的公告来看,战略新兴产业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一个长期的主题,值得持续的关注。通过与行业的沟通,我们关注以下领域的投资线索。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含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网络,应用环节机会多多,如物联网。
投资者对于“物联网”概念其实已经并不陌生。这个在近两年时间才兴起的名词,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市场资金的关注。而随着管理层在物联网项目上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利好政策亦随之向其倾斜。统计显示,中国RFID市场需求已形成规模,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已达8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在全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美两国。
在机会的把握方面,申银万国表示,具备丰富行业经验、领先技术优势,已有大量用户积累的信息化提供商,将受益于物联网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推进,并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结合国内各行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我们认为智能城市、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化厂商值得关注。推荐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提供商:银江股份、辉煌科技、赛为智能、东华软件、东软集团。
而日前物联网领域出现的另一个投资机会亦值得关注:即在物联网应用领域,业内一般愿意参考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方向。业内预计,在未来不久的时间内,智能电网、移动支付等行业应用将率先普及,成为物联网最先商业化的应用。东兴证券的报告认为,信息采集领域的相关公司在未来两三年内的确会挣钱,但不是最赚钱的,而信息传递领域的企业,特别是电信运营商,由于直接涉及到下游应用,将有望直接分享收益。而物联网应用的相关企业,比如长城开发、卫士通,在未来几年都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华力创通:北斗后续服务商。
新大陆:物联网走势的龙头。
节能环保:关注工业节能中的变频器和余热锅炉,以及脱硝、脱氮除磷、重金属污染等方面。主要研究公司有:
荣信股份:产品线丰富,未来3年业绩年均增长40~50%;川润股份:上半年风电和余热锅炉订单增长迅速,公司介入余热锅炉总包(EMC领域),收益节能政策;碧水源:是MBR,因脱氮除磷在“十二五”期间快速普及的直接受益者;九龙电力:火电行业十二五强制脱硝的直接受益者;龙源技术:火电行业十二五强制脱硝的直接受益者;格林美:重金属污染“十二五”规划的间接受益者。龙净环保:环保龙头之一。
生物:创新药物研究、先进医疗设备制造和干细胞研究。主要研究公司有:
N沃森,新上市公司300142以及创业板的300119瑞普生物。
恒瑞医药:四个具有化学专利的一类新药:阿帕替尼、瑞格列汀、艾瑞昔布、卡屈沙星;恩华药业:一类新药:埃他卡林;乐普医疗:无载体支架。
高端装备制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主要研究公司有:
中国一重:公司业务主要涉及冶金成套设备及其配件(轧辊)、发电设备(水电、火电、核电大型铸锻件)和石化设备(重型压力容器)。2008年冶金成套设备占到营业收入的66.6%,但未来占比将下降;而石化设备和核能设备是公司业务的主要增长点,在08 年至2009年上半年新签合同中(225.53亿元),重型压力容器、大型铸锻件、核能设备分别占19.7%、30.8%和18.1%。国内只有公司具备核岛整套设备(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堆内构件等)的制造能力,目前是国内制造核压力容器时间最早、数量最多,也是目前在手订单最多的企业,占有国内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约80%市场;核锻件市场方面,公司占有率约在90%。
二重重装:大型铸锻件的加工和生产能力处于国际顶尖水平;整体加工能力已经跻身全球少数几家企业组成的第一阵营。核电设备业务快速发展;集团的航空模锻件业务蓄势待发。
中集集团:中集目前正进入海工、能化装备、重卡配套件等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领域。通过收购兼并、吸引人才公司已具备上述行业的技术要素,配之以一以贯之的优秀的营运能力,公司在上述领域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新能源:自从去年巴菲特买入比亚迪的股票后,二级市场就掀起了一波“新能源”汽车投资热,不仅如此,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替代品的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核电等,相关上市公司亦受到了资金的强烈追捧。太阳能3~5年仍有巨大空间风电行业看好前端接入相关领域和零部件国产化率较低的短板;核电看好在手订单充沛和具有国产化关键零部件的企业,包括央企重组的000777中核科技。
乐山电力:多晶硅持续涨价(乐电弹性最大),长期收益太阳能行业增长,天威保变:多晶硅持续涨价,太阳能行业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浙富股份:收益水电行业恢复,对抽水蓄能弹性较大;东方电气:受益于核电、风电的快速增长;久立特材:核电中的弹性品种,看好核级蒸发管未来增长。
新材料: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主要研究公司有:
金发科技:全面向上游阻燃剂及新材料高温尼龙、生物完全可降解塑料、碳纤维等发展。
巨化股份:公司拥有业内相对最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目前盈利较佳的是拥有10万吨产能的R22(二氟一氯甲烷),实际产能1.8万吨的R134a,近期R134a设备改扩建完毕,产能提升至2.8万吨,为下半年业绩增长提供新的支撑。
新能源汽车:看好碳酸锂,正极材料和充电桩等子行业.汽车厂商仍处于概念炒作阶段,真正实现盈利厂商较少,预计还有5年左右尚能成熟。主要研究公司有: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降低;建筑能耗
1.引言
国家建设日新月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飞速发展,一栋栋光鲜亮丽的建筑在我们身边矗立起来,在装饰我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建筑行业的进步,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建筑的能源消耗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全世界的能源正在呈直线下降的态势,出现了能源资源枯竭的现象,而且我国的建筑总量在逐年上升,且多为高耗能建筑,据统计,我国单位建筑的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二到三倍,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今的城市建设方面也在不断的摆脱传统的施工观念,注重于先进技术的引用,通过技术不断的改进提升建筑的整体质量。建筑行业对资源的消耗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研究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意义重大。
2.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现状
如今我国的城市建筑行业越来越红火,住宅建筑在不断的增加,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但是在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和工作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带来的严重的能源消耗问题,整体的建筑趋势呈现出了高度浪费的形式,属于高能耗产业。据资料显示,1996年我国建筑能源消耗量就已经占到社会总能耗的19%~20%,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并且处于持续发展之中,那么这个比例已经是非常巨大了,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持续扩大之中,建筑能耗在逐年增加,已经到了不得不抑制增长的程度(如图1所示)。
图1 1996~2010年建筑能耗统计图
目前我国的建筑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能有效结合当前的先进施工技术进行建设的情况,有很多的技术处于研发阶段,有很多的欠妥部分,特别是在建筑材料方面,很少采用高环保度的材料,现在很多建筑企业只注重于发展的进度,忽略了能源消耗问题,并且由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产生的污水、建筑垃圾等处理不当,导致工程结束后要耗费大量能源来治理环境污染,这又加大了能源消耗,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非常的不利。我国大部分的建筑都是高能耗的类型,这种建筑的方式与我们的建筑施工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对建筑施工技能进行科学的优化改良,能够有效减少建筑能耗,促进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3.建筑能耗的主要表现形式
3.1施工设备消耗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施工设备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施工设备,尽管使用这些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但与此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物质能源,却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于经济利润过分追求,只注重工程进度的控制和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往往并不重视施工环节的能耗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工作不到位;(2)工程设备缺乏维护与保养;(3)设备老化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及能耗问题。同时,由于设备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许多施工设备的低效率运转,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现象。
3.2建筑材料内含能量的消耗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建筑工程完工后使用寿命长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建筑材料的质量的高低与建筑材料的内涵能量也有着较大的关系,建筑材料的内涵能量指的是单位重量的建筑材料在生产时所消耗的能量的总值,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中显示,在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能耗大约占据了90%以上,而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占据的地位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就是:水泥、钢材、砌块以及玻璃。
4.建筑施工技术在降低能耗方面的改进措施
4.1降低施工环节的能源消耗
建筑施工的能源消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环节,因此,降低施工环节的能源消耗是降低建筑总体能耗最有效的方法。施工设备的能耗占施工能耗的绝大部分,所以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施工设备的检查工作,选购施工效率高、能源消耗相对较低的设备参与工程施工工作,从而有效解决施工能源消耗问题。另一方面,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能源消耗,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建筑物的护墙,这是一种利用火力发电厂排放的粉煤灰作为主要原料,经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对于建筑物的保温节能具有很好的效果。
4.2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因为建筑施工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而且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由于施工遗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或者资源消耗,也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施工能源的消耗控制工作、降低环境污染的影响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且意义非凡。
4.3合理利用建筑材料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用户的使用效果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合理利用建筑材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建筑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加大对可再生新能源的利用是降低能耗的有效途径;(2)要增加对新能源的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以被应用的建筑施工现象的有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针对不能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新能源(如图4);(3)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利用率。
图4:墙体结构的能耗优化
5.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建筑业进步显著,但是,建筑行业是消耗能源资源较多的行业。因此,在施工设计时需要选择正确的建筑结构,在材料选择及施工能耗上合理控制。加强建筑施工技术,合理规划设计,减少建筑施工能耗环节,才能有效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促进建筑行业健康的发展。通过建筑施工技术的提高,来实现建筑能耗的降低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心成,论节能理念在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应用[J],建筑工程2012(1):204.
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增速较快,新能源企业迎来海外并购良机,“走出去”步伐加快。
光伏产业迎来艳阳天
目前,尽管欧洲光伏产品价格已经接连下滑3个月,价格也屡创近2年新低,但多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正在积极扩大产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晶硅制造商以及台湾地区的电池制造商与薄膜厂商。各大光伏厂商最新公布至2011年底的产能目标分别为,晶澳太阳能3GW、天和光能1.9GW、新日光(台湾地区)1.8GW、以及晶科能源1.5GW。此外,薄膜太阳能技术迎来新一轮投资潮。2011年一季度至2012年一季度,有多达65个薄膜电池扩产计划,薄膜制造商总产能预计将增长70%,达到4.8GW。
为扩大产能,电池制造商在设备引进方面的投资将较上年增长31%,而薄膜设备投资增长可达71%。其中,基于非晶硅薄膜与CIGS技术的投资增长最快,占据计划扩产的薄膜技术市场份额的78%。一季度,全球光伏设备支出创新高,达到37亿美元,预计第二季度将会是本轮光伏设备支出周期的最高点。
中国新能源行业大整合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新增风电装机250万千瓦,同比增长19.6%,风电累计装机达到3394万千瓦。多家风电上市公司集中2011年一季报,季报显示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出现负增长,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均大幅缩减,这预示行业大规模整合将不可避免。
华锐风电4月27日一季报,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4.38亿元,同比微增1.02%;而此前另一风电整机制造巨头金风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则较去年同期下降16.99%,为2.06亿元。风机叶片领域领军企业之一的中材科技净利同比缩减28.37%。为2631万元。
各风电设备公司一季度业绩滑坡并非偶然,而是近年来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过剩”暗流所积之“沉疴”开始发酵的直接体现。而这一势头如果延续,将加速目前已渐渐开启的产业整合进程。
说完风电设备企业,再看光伏产业。2011年初,国内多晶硅价格延续2010年的高位,价格在68-76万元之间震荡。1~2月,由于国内多晶硅大厂纷纷进入例行检修期,全国产量降入低谷,现货供应十分紧张,市场上一度出现了有价无货的行情。3月中下旬后,多晶硅价格出现一定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各国补贴政策摇摆不定令投资者感到疑虑,减少了光伏产品出货量,光伏组件及电池片的集体降价令多晶硅涨价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目前欧洲光伏产品较2010年末降幅已达到4%左右,在下游产品大幅降价的束缚下,国内多晶硅价格继续往上试探可能性很小,而国内产量增加也将进一步削弱多晶硅涨价动力。
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分别为5521及3316吨。前2月进口总量为8837吨,同比上升52.2%。其中1、2月份从美国进口2626吨,占进口总量的29.7%;从韩国进152516吨,占比为28.4%;从德国进口1758吨,占比19.8%。我国多晶硅前三大主要进口国的所占比例基本与2010年持平。3月,多晶硅进1215921吨,同比上升82.8%,环比上升78.6%。1-3月,累计进口14759吨。3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韩国、德国,进口量分别为1830吨、1559吨及1125吨。3月,我国出口多晶硅136吨,1~3月累计出15386吨。
迎来海外并购良机
当前,不少本土新能源企业对境外企业战略投资、收购境外资产跃跃欲试。
全球领先的多晶硅片和光伏产品生产商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4月1日宣布,以近3300万美元价格完成对美国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SPI)70%股份的收购,此举无疑是中国光伏企业深化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作为在南非影响较大的光伏发电企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则从2010年开始在南非运作一个装机容量为10M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南飞雁”,还在肯尼亚、尼日利亚等非洲其它国家拥有零星的、规模较小的项目。其他国内光伏企业也正在积极布局南非市场。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也早在去年即准备联合南非当地企业共建一个100兆瓦级别的太阳能电站,总投资规模在10亿美元左右,并已与南非方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4月18日,澳交所上市的CBDEnergy Ltd.宣布,将与两家中国企业――大唐新能源及天威保变组建合资公司AusChina Energy Group,在澳大利亚发展风电场运营业务。根据CBD Energy的公告,合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风电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初步计划在3年内建成一家价值30亿澳元的风能及太阳能发电厂,而未来8年的总投资计划更高达60亿澳元(约合412亿元人民币),其发展目标是希望获得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市场份额的33%。
而在此之前的4月13日,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运营商,国电集团旗下龙源电力也与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商西班牙歌美飒(Gamesa)公司在北京签署了风电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歌美飒将和龙源在国际市场合作开发风能项目。双方目前已着手研究在美国、欧洲及南美等地区联合开发风场。
除风电运营商之外,国内几乎所有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都正在谋划大举进军国际市场。“不管是比较成熟的欧洲或者北美市场,还是澳大利亚、南美等市场,我们都在看。”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表示,“国内市场的发展速度终有放缓的一天,海外市场不仅可以创造利润,而且可以使企业客户市场多元化,东边不亮西边亮,是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如何抓住时机
中国新能源行业如何抓住时机,快速壮大呢?这里,以本土光伏产业作为典型案例去分析,或许对其他新能源产业有所借鉴。
由于多晶硅为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材料而备受市场关注,利润丰厚、进入门槛低也促使众多企业蜂拥而入,但对于利益的追逐也使得大部分小企业不顾环境污染,高能运转,超额排放,而且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经造成产能过剩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370家光伏企业,多晶硅企业占到了80多家,而就在这80多家企业中,小企业就占到了80%,这些小企业产能普遍在几百吨规模左右。
为了有效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淘汰落后产能,摆脱行业低端无序竞争的市场状态,工信部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多晶硅行业准人条件》(下简称《准入条件》),要求行业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信贷融资、生产许可等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中的标准执行。这将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壮大,《准入条件》将从市场上挤出那些资质贫乏的小企业。
3月以来,受日本地震,日本多晶硅厂商停产,出口锐减与去年年底国内多晶硅厂商放缓生产的影响,国内多晶硅价格高涨较去年年底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关键词:能源型;转型升级;轻资产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11-03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轻资产运营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不少国企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与实践。而理论界关注的研究对象相对有限,更多集中于科技型企业的轻资产运营,没有对能源型国企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从国企转型升级的角度分析,认为轻资产运营是企业基于价值创造驱动的经营战略,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集中自身资源于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扩大可利用的外界资源,以实现能源型国企转型升级的战略意图。
企业轻资产的资本回报率较高,显得轻便高效,经营上通常指无形资源,包括企业品牌、管理经验、治理制度、客户关系、企业文化等。相反,企业重资产的资本回报率较低,显得沉重低效,经营上通常指有形资源,包括厂房、设备、资源储备等。不同行业涉足轻资产运营的程度不同,能源行业不属于轻资产行业,但能源型国企仍然可以开展轻资产运营,提高企业的资本回报率。
一、化解过剩产能要求轻资产运营
能源型国企大多属于周期性重工业,在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很多问题即使出现了,也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解决;在行业低速调整时期,企业经营难度加大,长久积累的问题急需解决,化解过剩产能已经刻不容缓。在实践中可以发现,重资产运营是制约过剩产能化解的重要原因,而轻资产运营能够减轻能源行业的重负。相应的解决办法是提高轻资产运营的程度,以实现提质增效目标。
(一)重资产运营制约过剩产能化解
在一些人看来,过剩产能似乎变成了能源行业的专用名词。但事实上,很多轻工业和周期性重工业一样,也存在严重的过剩产能问题。比如国内的彩电业和冰箱业,都曾经历无序竞争,引发激烈的价格战,行业内大规模兼并重组,一些企业破产重组。时至今日,代表科技发展水平的智能手机业的产能利用率愈来愈低,竞争者既有国际产业巨头、国内先进制造企业,也有互联网创业公司。因此,不能说过剩产能是能源行业的特有问题,只能说解决能源行业的过剩产能问题关系全局成败。
能源行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处于上游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解决了上游行业的问题,就能够带动中游行业,从而影响下游行业。如果上游行业一直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价格被压得很低,对中游行业和下游行业来说,原材料价格便宜,生产制造成本很低,很难抑制投资冲动。必须承认,上游行业的问题最难解决,因为上游能源行业以重资产运营为主,重资产的特点是投入加量时容易,等需要减量时就困难重重,解决能源行业过剩产能问题的一个办法是调整轻资产和重资产的比重。
(二)轻资产运营减轻能源行业重负
轻资产运营重视开发无形资源,不但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无形资源,而且在外部市场中发掘无形资源。轻资产的特点与重资产不同,投入时可以缓慢加量,需要减量时也容易撤出。比如下游的手机业,虽然行业竞争激烈,但并没有引起全社会普遍担心。手机业很大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轻资产运营,手机制造商并不生产全部部件,很多部件是模块化组装,手机制造商更多的是比拼品牌运营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产品销售能力,归属于对无形资源的开发能力。
化解能源行业的过剩产能要求企业做减法,减得越多越受市场欢迎。从生产函数讲,减少产能意味着减少生产设备、人员配置和资金投入。减掉的落后设备可以淘汰,减掉的资金将节约财务开支,但是减掉的大量人员需要合理安置,不能简单推向社会。因此,能源型国企只做减法很难彻底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重资产上做减法,在轻资产上做加法,向轻工业企业学习轻资产运营的方法,将企业的一部分业务交给其他企业共同合作完成。
二、发展清洁能源要求轻资产运营
清洁能源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按照国土资源部网站上给出的定义理解,狭义的清洁能源指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消耗时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这些能源在生产、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由此可知,化石能源在清洁化生产、消费时,属于广义的清洁能源范畴。本文讨论发展清洁能源,包括化石能源的清洁化,以及清洁能源的规模化。
(一)化石能源清洁化需探索轻资产的新路
随着我国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如何对待化石能源的发展引起社会关注。我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主要能源消费还需要依靠化石能源。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近日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仍占有绝对高的比例。如果化石能源实现了清洁化,那么就属于技术先进的产能,不再是落后产能,应该被提倡和推广。
化石能源要实现清洁化,必须要有资金投入。企业进行资金投入面临不同的选择:第一种是采购清洁化设备,相当于增加重资产投入,仍然是重资产运营的思维;第二种是研发清洁化技术,从而制造清洁化设备,或者对外转让销售清洁化技术,属于轻资产运营的思维。化石能源清洁化已经成为能源业发展趋势,能源型国企应该布局长远,将资金投入清洁化技术研发,提高轻资产运营能力。
(二)清洁能源规模化需探索轻资产的新路
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在逐年提高,绝对规模目前还不大。在清洁能源的早期发展中,非国有企业贡献了很大力量。传统能源型国企的主营业务大多是化石能源,清洁能源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业务。既然是新业务,就应该有新的发展思维,探索轻资产运营的新路,降低对重资产的投资,发掘企业无形资源的价值。
清洁能源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清洁能源代表了先进的产能。能源型国企具备研发实力,不应该把高端技术低端应用,不能仅是进入清洁能源生产行业,同非国有企业争夺生产市场,这样国内的清洁能源技术也会发展得比较缓慢。能源型国企应该坚持高端技术高端应用,做清洁能源技术方案的提供商,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三、资源基础理论对轻资产运营的启发
资源基础理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上都已经成果丰富。该理论从企业拥有资源的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进行了新的论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鲁梅尔特(Rumelt)和巴尼(Barney),三位学者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通过对该理论提出的资源特性分析,可以发现能源型国企开展轻资产运营的一些具体操作方式,如业务外包和“互联网+”模式等。
(一)资源的稀缺性思想启发
如果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是稀缺的,很容易被人理解。一块土地或一个矿在被一个企业拥有后,就不被其他企业所拥有,拥有土地或矿的企业相比其他企业就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能源型国企过去对资源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这种有形资源。但是,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用以构建和实施其战略的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也包括无形资源。有形资源用于使企业维持正常运行,无形资源用于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无形资源也具有稀缺性。
在能源行业繁荣时期,能源型国企在市场中争夺有形资源,利用较多的有形资源构建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在能源行业困难时期,有形资源占有越多,资金沉淀越多,能源型国企开始重视开发无形资源,利用无形资源的稀缺性,抓住轻资产运营的先机构建优势。能源型国企需要重视“互联网+”模式,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发展。通过对外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抢先占领信息优势地位,提高合作中对资源的控制力。
(二)资源的难以模仿性思想启发
资源的价值各不相同,从对企业贡献来讲,资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资源,容易在市场中交易获得,竞争对手容易模仿;另一种是特殊资源,很难在市场中交易获得,竞争对手如果要模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在种种困难下竞争对手会选择放弃模仿。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不是根源于所有资源,而是根源于难以模仿的特殊资源,存在供给刚性的特殊资源能够为企业创造经济租金,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
对能源型国企来说,需要识别出存在供给刚性的特殊资源。比如,一般操作性劳动力不存在供给刚性,容易在市场中交易获得,但高技术人才存在供给刚性,企业在培养人才时花费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企业应该把人才留在企业内部。在主营业务必需的、关键的、重要的岗位上,企业适合采用劳动合同制用工。而在其他一些临时性、辅或者替代性的辅助岗位、服务岗位上,企业适合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或者进行业务外包。
四、价值链理论对轻资产运营的启发
价值链理论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波特将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活动比喻在一根链条上,称为“价值链”。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单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价值链理论作为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已经被广泛应用。我们通过分析价值链概念,以及分析与此相关的产业链概念,从中发现能源型国企开展轻资产运营的更多操作方式,如战略联盟、兼并重组,以及混合所有制等。
(一)从基本活动到辅助活动的启发
波特首先将企业的所有价值创造活动进行拆分研究,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直接创造价值,包括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通过保证基本活动的运行,间接创造价值,包括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结构等。然后,波特又将这些价值创造活动进行整合研究,价值创造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动态演绎着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能源型国企的管理者将这种思维应用于实践,可以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企业活动进行梳理,将整个生产经营体系进行拆分,发现企业在哪些价值创造活动上具有明显优势,又在哪些价值创造活动上处于相对劣势。如果企业选择依靠自身力量弥补劣势,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费用,不符合轻资产运营的特点。而换一种方式,企业可以选择对外合作,与别的企业共同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合作伙伴价值链中的优势活动,弥补自己在这些活动上的劣势,在短时间内优化企业的价值链,快速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从价值链到产业链的启发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形态。价值链概念和产业链概念来源于不同学科,但从思维认识角度分析,两个概念存在着联系。价值链是在企业内部,考察整个企业链条上的活动,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价值链和价值链的竞争,或者说是企业管理价值链能力的竞争。产业链是跳出企业内部,从外部行业角度,考察整个行业链条上的活动,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企业对自身资源的管理,而是体现为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的竞争。产业链分析特别适合研究大型企业集团,探讨企业集团如何在产业布局上构建竞争优势;价值链分析则比较适合研究子分公司,探讨子分公司如何在生产经营上取得竞争优势。
能源型国企的转型升级是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型,从落后低效产能向先进高效产能转型。如果国企推行重资产运营模式,继续保留一批低效和无效资产,那么国企的资本回报率将逐年下降,失去行业领导地位。能源型国企集团有必要对资产进行全面梳理,以独资或控股方式保留核心资产,集中资源于产业链利润最高的部分,并且借助资本市场对行业进行整合,兼并重组其他企业,巩固行业领导地位;同时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转让辅助资产的部分股权,以杠杆原理利用外界资源,投入较少的国有资本来完成国企的战略任务。
五、结语
从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情况来看,轻资产运营的企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欢迎,市场中已经出现国企之间兼并重组的很多案例。资本市场是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大量资金正在涌向拥有先进技术、先进产能的公司。能源型国企要在资本市场中具有较强吸引力,需要及时更新商业模式。能源行业不属于轻资产行业,但能源型国企利用业务外包、“互联网+”模式、战略联盟、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方法,完全可以逐步开展轻资产运营,减少对重资产的投入依赖。能源型国企应该布局长远,既做清洁能源的供应商,也做清洁能源技术方案的提供商,继续引领能源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从能源型国企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根据能源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要求,以及发展清洁能源的需要,论证了能源型国企开展轻资产运营的重要性。在战略实施上,本文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式。在深化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能源型国企面临重资产运营带来的诸多问题,轻资产运营是一种解题思路,国企管理者已经引起重视,还需要企业上下强化轻资产运营的意识,将理念付诸于实践。
参考文献:
[1] 戴天婧,张茹,汤谷良.财务战略驱动企业盈利模式――美国苹果公司轻资产模式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1):23-32.
[2] 郭青.能源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并购研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4):52-54.
[关键词]散热仿真技术;新能源;电力电子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351-01
一、新能源电力电子技术行业概析
电力电子技术是有效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应用电路设计理论及开发工具,实现电能高效能变换与控制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以电子技术、电力技术和控制技术为基础,其中,电子技术是硬件基础,电力技术是主要应用范围,控制技术则是软件算法的主要实现形式。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轨道交通和国防军仁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以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行业,就是对所有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研制生产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设备、提供相关设计与施工服务一大类现代工业基础行业的总称。整体来看,国内新能源电力电子产业可划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的电力电子元器件(产业链上游)、中游的电力电子设备(产业链中游)、下游的电力电子的行业应用(产业链下游)。其中,电力电子设备正朝着高性能化、智能化、全数字控制、系统化和绿色化发展。由于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节能高效、升级传统产业的关键技术,因而,整个电力电子行业也在倡导节能环保的当下,迅速成为当今世界上新兴节能的先锋。
二、散热仿真技术
散热仿真技术,就是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来对散热性能进行模拟,以评估温度分布、对流设计是否合理、高效,是否符合设计指标要求。利用散热仿真技术,能够提高电力电子产品的设计水平,缩短设备等产品研制周期,降低成本。在设备研发初期,利用散热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为设计者提供设计依据和参考,是未来产品设计的大势。
电子元器件及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输出功率仅占到设备输入功率的一部分,其功率损失通常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来。在电子元器件及电子设备功率密度的不断增加,温度已成为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温度的升高,电子元器件及电子设备的失效率呈指数增长趋势,一般地,环境温度每升高10 ℃,失效率增大1倍以上,因此称为10 ℃法则。据统计,超过 55%的电子设备的失效是由温度过高引起的。因此,为了避免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影响电子器件正常工作和运行,就需要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增加散热功能设计。
三、散热仿真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电子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以变频空调电子散热仿真优化设计为例,来探讨散热仿真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电子行业中的应用。目前,变频室外机的电子元器件散热器的相关参数一般都是设计人员根据经验设计的,为确保保证产品运行的可靠性,散热器各设计参数的裕度通常设计的也比较大。其缺点是散热器开发初期需要不断进行实验测试,导致开发周期变长,开发成本过高。通过CFD 数值仿真计算,能够优化电子元件散热器的性能,降低散热器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升变频空调控制器运行的可靠性。本文以某款分体式变频空调室外机的主要电子散热元件及与之相关的散热器为研究对象,运用先进的CFD 方法,并结合相关实验测试的方法,进行计算及详细的对比,验证仿真计算的准确性,并对散热器方案进行仿真优化设计。
初步CFD 仿真计算校核
以某变频空调室外机为研究对象,建立计算的三维模型,通过CFD 仿真软件进行三维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在仿真计算时,将轴流风扇简化为二维模型,设定其速度大小(或风机特性曲线)及出流方向,进口为环境边界条件。计算仅考虑该变频室外机的四个主要发热元件(IPM、二极管、IGBT、整流桥),其他热损耗小的电子元件忽略不计。图1是仿真计算建立的三维模型,图2 是该款变频室外机的散热片示意图。
由于运用电子元件运行的工况复杂性,运用测试仪器难以得到电子元件的真实热功耗,所以,仿真计算首先任务是需要预估各款电子元件的热功耗值。先研究四个主要电子散热元件中的两个元件之间的功耗变化对各自的温度及最高温度 Tmax(4 个元件的最大温度值)的影响,图3、图4分别为仿真计算的预估 IGBT- 整流桥及二极管 -IGBT 对 Tmax的影响曲线。将电子元件的所有以下组合 IPM- 二极管、IPM-IGBT、IPM- 整流桥;二极管-IGBT、二极管 - 整流桥;IGBT- 整流桥,按照如上的思路研究其功耗预估对 Tmax的影响,并将其与实验测试的 Tmax及其他的测点温度值进行比较,从所有的仿真数据里选择一组与实验的测点温度值比较接近的功耗预估值作为最终校核准确的温度值,其预估的功耗值即为各个元件的功耗值。
四、结论
借助热仿真分析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系统的热设计分析结果,给出设备的温度场分布以及元器件温度,从而使设计者对设备的散热能力有直观、准确的了解,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予以修改,迭代进行设计和仿真,使其最终满足技术要求。
通过CFD仿真计算方法对该款变频室外机的风道、电子散热元件以及散热器进行分析,说明电子散热的 CFD 仿真计算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为设计方案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对于此类变频室外机,虽然中间隔板打孔可降低各电子元件的温度(3℃左右),但是同时也增加了风机侧低频噪声与压缩机侧高频噪声的相互影响,恶化了噪声音质。所以当变频室外机运行工况下的电子元件温度过高时,可以考虑采用此种方法来实现降温;在变频室外机运行工况下的电子元件温升正常情况时,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工业能源 评述 能源需求 能源利用率
全球经济增长表现出了对能源较强的依赖性,能源的消耗,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尤为显著,工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建立在对能源的大规模消耗之上,可以说,工业能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发展。现有的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国工业能源的需求以及能源利用效率,分别从时间、区域、行业等角度考察了我国的工业能源问题。但其考察工业能源问题的综合性不够。鉴于此,本文梳理了关于工业能源消耗与利用的文献,在分别深入研究工业能源消耗与利用问题的基础上,综合探讨了我国工业能源的短期和长期发展战略,并对我国工业能源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关于工业能源需求的研究
了解不同行业以及区域对工业能源的需求差异可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的工业能源问题,现有的研究也分别从行业、人口区域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行业层面,王少平、杨继生(2006)以我国工业12个主要行业为横截单元、以各行业1985—2002年的时序数据组成综列数据,建立了我国工业能源消费的综列协整模型,得出了我国石油加工业及炼焦业、机械、电气、电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都具有能源高消费特点以及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都对能源具有强依赖特点的结论。蒋毅一、王皓良(2009)采用面板数据对我国36个主要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对能源具有高消费和强依赖的特点。从静态依赖性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都具有能源高消费的特点。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而言,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都对能源具有强依赖的特点。屈小娥、袁晓玲(2008)以1995—2006年我国工业部门10个高耗能行业的截面数据为依托,构建了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面板协整模型,认为各行业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差异,并把我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划分为:一是对能源消费依赖性大的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等;二是能源消费处于中等水平的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非金属矿物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等行业。
在人口区域层面,洪丽璇,梁进社、蔡建明、庄立(2011)对99个地级以上城市在2001—2006年间工业能源消费变化量进行分解,认为经济规模扩大是导致城市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并将区域的人口数量纳入研究范畴,通过分解99个样本城市2001—2006年工业能源消费变化量发现,20—5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具有最显著的结构效应,超过这一人口规模范围的城市,结构效应的节能作用随着偏离20—50万人口规模程度的增加而减弱,但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的结构效应节能作用要好于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
当然,影响我国工业能源需求的因素还有许多,刘畅、孔宪丽、高铁梅(2008)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刘畅、孔宪丽、高铁梅(2009)随后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再次证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于珍、李保明、施祖麟(2010)也将产业机构变化纳入考察,研究了其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通过分析1995—2007年工业能源消耗结构和结构的演变,发现多数产业能源消耗结构并没有变化,少数产业能耗比例下降或者上升,个别产业对能源消耗转变的情况。
二、关于工业能源利用率的研究
与工业能源的需求相类似,不同行业部门、不同区域间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现有的研究大都在研究我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现状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工业的节能潜力,为其转型提供理论以及实证依托。
余晓泓、张超(2012)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
唐玲、杨正林(2009)首先对能源经济效率的几种常用衡量方法进行了归纳,然后利用DEA 方法测算了1998—2007 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 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提升空间;工业能源效率变化具有明显的工业经济转型特征,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
屈小娥(2011)以中国省际工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 效率评价方法,实证测算并分析了全国30 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可节能量和节能潜力,研究了影响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结论认为,我国各省份工业能源效率差异较大,工业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工业节能潜力和节能规模较大,其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对于全国能源效率及节能力度有较强的拉动力。
王海宁、陈媛媛(2010)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DEA 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类)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三、综合性研究
事实上,关于工业能源需求以及利用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源利用率往往被视作影响工业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另外,行业或经济增长等因素也通常被视作影响能源需求的另一主要因素。
王少平、杨继生(2006)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调整效应,屈小娥、袁晓玲(2008)基于10个高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蒋毅一、王皓良(2009)则研究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特征,以如何降低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从而减小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为出发点,认为要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可以采取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两种方法。周建(2007)利用1978—2005 年的样本数据,通过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经济增长、效率改进等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等对能源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效率改进等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需求的短期波动除了受到相关因素的直接影响外,制度变迁等不可观测变量对能源消费的模式及其变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对我国能源需求影响的众多变量中,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尤其是重工业比例在国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提高对能源需求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四、结论与思考
纵观我国工业能源的现有研究成果不难发现,我国工业能源的需求存在行业以及区域上的差异,能源利用率、产业结构变化、行业发展、经济增长等因素往往也对其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大多的研究也证明了工业能源需求与能源利用率和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短期的关联以及长期的均衡,本文关于我国工业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也将分别从短期以及长期两个层面展开。
短期内,煤炭消费比重和工业部门内部重工业产值比重的下降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能有效提高能源效率。对于效率不高而短期调整效应又不强的行业,应建立一定的能源监督监管机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行业增长与能源消费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而短期能源利用率的提高需要政府针对各省区的能源效率特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短期调整速度的差异,制定有层次、分对象的调控制度,充分发挥邻近区域能源利用率的辐射和示范功能。
长期内,将各行业的发展趋势、能源开发与供给、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能源需求的因素纳入战略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需将低成本使用能源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使节约利用资源、能源的企业从中受益并快速发展。应对能源静态依赖性较强和收入弹性较高的行业进行适度调整与技术改造,特别应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创新与更新改造投资。另外,由于制度变迁因素错综复杂,其中许多是无法准确量化的潜在的重要解释变量,因此,若要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过度依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最根本的办法是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能源需求的安全保障体系。
总而言之,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问题不可忽视。由于技术进步相对于能源效率提高有相当长的时滞,因此,制定相应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短期节能措施,把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节能管理、政策指导结合起来,使行业增长与能源利用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少平、杨继生:中国工业能源调整的长期战略与短期措施
——基于12个主要工业行业能源需求的综列协整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4).
[2] 蒋毅一、王皓良:我国主要工业行业能耗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3).
[3] 周建:经济转型期中国能源需求的长期均衡及短期波动:1978
—2005[J].南开经济研究,2007(3).
[4] 屈小娥、袁晓玲: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面板协整分析——基于10个高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6).
[5] 郭金童、赵光明:我国工业能源消费与工业经济动态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8).
[6] 刘畅、孔宪丽、高铁梅: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8(9).
[7] 洪丽璇、梁进社、蔡建明、庄立: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工业能源消费的增长——基于2001—2006年的数据分解[J].地理研究,2011(1).
[8] 于珍、李保明、施祖麟:中国工业能源消耗结构演变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可再生能源; 电能; 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 TK 01+9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with the deterioration in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serious risks of energy shortage.Energy internet,whose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will bring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development,content of Energy Internet and its market prospects,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Internet,its architecture and technical support.As the new trend of future energy development,Energy Internet will bring the revolution to energy consumption,energy technology and energy industry.Energy Internet will also bring the society a great welfare during the promotion of 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Energy Internet; renewable energy; electric energy; internet technology
随着智慧能源概念的提出,能源发展与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关联性越来越强.近年来,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电网已成为行业热点,其快速发展离不开海量数据信息的计算与处理.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与能源网络的结合必然更加密切,对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将会是能源利用模式发展的新趋势.
另外,化石能源消耗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共同关注,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已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方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及:以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走向结束,以新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为特征的能源互联网将会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1].能源互联网是新能源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深入结合,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要一次能源,形成的新的能源利用模式.
1“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各界的强烈响应与高度认可,美国和欧洲对其的研究依然处于领先阶段.
200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立研究项目“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传输与管理系统”(the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简称“FREEDM”,以此作为“能源互联网”原型.FREEDM提出了“能源路由器”新概念,模仿网络信息技术中路由器的概念,运用“能源路由器”实现能源互联.该系统以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对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高效控制.另外,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以信息为中心的智慧能源网络”模型[2],实现能源信息的数据采集,并高效地对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各环节进行管理.该能源网络结合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以获取大量能源数据,通过云计算进行数据分析,应用于整个能源系统,实现能源与互联网的高效结合.
与此同时,2008年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门和环境部门提出建立新型能源网络EEnergy.该网络在智能电网的发展基础上,运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实现电网设施与用户端的相互通信与f调,其目标包括高效供电和优化能源供应系统.高效供电即通过电力系统的数字联网,确保电能的稳定高效供应;能源供应系统的优化可以理解为横向多种能源的优化互补,包括化石能源以及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的相互协调供应.EEnergy项目的重点将是实现整个电力系统信息网路覆盖,致力打造一个从发电到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的一个全新能源互联网.
我国能源互联网技术依然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北京市科委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能源互联网”专家研讨会;同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指出“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2014年6月启动了“能源互联网技术架构”;2015年2月,刘振亚的专著《全球能源互联网》首发仪式暨专家座谈会在北京召开.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另外,国家能源局在同年7月正式确定《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大纲》和12个支撑课题.虽然国内“能源互联网”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其已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和发展力度支持.
2“能源互联网”的内涵
“能源互联网”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对其并无明确的定义.杰里米・里夫金在其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也只是描绘了能源互联网的愿景,并没有给出具体定义.从欧美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方向以及各界专家对能源互联网的分析可知,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
(1) 采用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为模型,形成新型的能源网,其概念包括各种能源产业以及不同能源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对于各种能源产业,例如供热、供冷、供气、供电等不同形式的能源之间可以形成互联;对于不同能源网络,例如分布式能源网,各种微电网之间也可以形成互联.
(2) 搭载互联网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可更加准确、高效地处理能源供应、能源消费等问题,以实现一种新的应用模式――“互联网+智慧能源”.
以上两种理解,只是认识的侧重点不同,并不存在绝对的概念界限.作为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将变得更加深入和规范,而其内涵也必然包括以上两种理解.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指出:“要构建一个具有‘横向多能源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大能源互联圈.”[3]
为适应新的发展变革,不论从哪种认识角度,能源互联网应具有以下特征:
(1)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能源严重短缺等问题的出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将越来越普及.太阳能、风能、光能等新能源技术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以电能作为中介能源,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高污染化石能源,以提高能源消费的环境友好程度,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目前改变不了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但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深入,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引导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到未来理想的能源互联网愿景:“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创建的能源互联网可以让亿万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以及工厂里生产和消费绿色能源,多余的能源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现在我们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4]
(2) 搭载互联网技术实现能源共享.
2015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即利用“互联网” 或参考“互联网”的技术架构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产生新的应用模式[5].如果将互联网与能源结合,形成新的“互联网+能源”应用模式,将能源产业进行互联网化,并对能源产业通过ICT技术赋予数据属性,则对能源产业的控制与管理将更加高效、经济.在广域能源供应体系中,实现能源综合数字化互联,实时动态地收集和处理海量负荷信息、市场交易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气候环境等其他数据,进而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据云计算处理技术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能源供应的智能化,实现能源产业的最优化管理.“能源互联网”必须搭载互联网前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才能发挥其革命性作用.
(3) 能源消费终端改变消费模式.
目前可再生能源绝大部分转化为电能,可通过以电能作为中间介质,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其他一次化石能源[6].电能具有优质、清洁属性,增加其消费比重将为能源终端消费的结构优化带来推动作用.首先,推进电能消费发展可缓解因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污染问题;电能还是高效能源,提高电能消费比重有助于世界各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降低世界能源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在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气化交通系统将会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改变传统大量消耗化石能源的交通行业[1].通过将电能作为中间介质,不仅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提供了平台,而且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模式转变.电气化交通可节约大量化石能源,未来一定会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支撑.以电能为主的能源体系将不断强化能源消费模式,其不仅在汽车应用中发挥作用,在其他能源消费领域依然可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工厂各种加热设备可用电加热方式替换传统的煤燃烧加热方式,既容易实现热量的均匀控制,又可通过电力能源的高效性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7].
(4) “储能”的广泛应用.
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装置在接入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发电能量具有间歇不连续与波动不稳定缺点,将会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冲击作用.分布式储能技术可以缓解能量流的不确定性,抑制和平缓能量的波动,将成为能源互联网中重要的基础支撑[8].在今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储能装置将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智能储能装置通过互联网大数据进行云计算,以实现充电与放电的快速切换,更准确地匹配电源与负荷,更高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
3“能源互联网”架构
根据能源互联网的特点,可设计出能源互联网架构体系,如图1所示.
从横向和纵向对能源互联网架构图进行分析.从横向来看,为横向多能源互补.虽然目前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并不能完全替换化石能源,但可与化石能源相互协调供应.利用互联网技术赋予能源数字属性,准确分析能源供应情况,以达到多种能源的最优供给.
从纵向来看,能源进行供电、供热、供冷、供气等其他能源转换,然后传送至消费终端的过程中,电力行业起到了主干作用.从发电系统经电网传送到用户端,利用储能装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电力行业的高效运作.各个环节中,对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电能传送数据、消费终端负荷变化等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运行.由于交通行业的能源市场巨大,随着消费终端的消费模式转变,未来的电气化交通系统也将占据重要地位.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储能设备将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搭载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可确保电气化交通领域的稳定运作.整个架构体系中,互网技术将覆盖各个环节,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
4“能源互联网”技术支撑
从能源互联网的特点和架构中可归纳出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要求.从目前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五大技术将在能源互联网中发挥重要作用.
4.1先进传感技术
从能源互联网内涵可以认识到,其范围涉及到整个能源领域,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能源传输必须依赖于多种多样的基础设备.基础设备工作状态良好,系统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准确监测设备信息、保障设备工作正常是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的基础要求.因此,必须依赖先进传感技术对各种基础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实时准确地获取设备参数,并做出实时诊断,避免出现设备安全隐患长时间存在,以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行.
4.2先进故障自诊断技术
实时监测设备信息,分析系统运行参数,运用先进的数据处理与诊断方法,做出准确的故障预测与诊断,及时处理安全隐患,才能保证系统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故障诊断技术愈发地趋向于高效率、安全性、可靠性,其复杂性也越来越高.能源互联网体系庞大,系统复杂,其每一个环节不可能一直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各种故障与隐患,将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正常工作,甚至带来巨大损失.所以,为确保能源互联网的高效与安全,既要利用先进传感技术准确获取各种参数信息,又要利用先进的故障自诊断技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给出专家建议,并作出正确处理,维护系统安全.
4.3新能源发电技术
在介绍能源互联网特征时提及,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时,将电能作为中介能源,可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替换高污染化石能源.因此,新能源发电技术必将是能源互联网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4大容量储能技术
从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可以看出,大容量储能技术可为能源互联网提供重要保障.传统电网的运行时刻处于发电与负荷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即“即发即用”模式.[9]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要求的提高,这种模式的缺陷变得越来越明显.大容量储能设备可以有效地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峰和平滑负荷.另外,新能源发电、电气化交通的大规模接入所带来的电能不稳定与波动性问题,也促进了大容量储能技术的发展.
4.5互联网技术
在“能源互联网”架构中互联网技术覆盖其各个环节,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高效信息传输、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等都必须依托互联网技术才能实现.各种数据与信息的宏观体现、整体策略的准确部署、产业的最优管理都与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
5“能源互联网”市场前景
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主流.据业内人士分析,加上投资建设,我国能源互联网市场约为5万亿元以上,可见能源互联网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关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曾鸣教授指出:“能源互联网”将在能源消费、能源技术、能源产业方面带来革命潮流.[3]
美国通用电气将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全过程进行物联网化,通过准确处理产业链数据信息,合理优化发用电交易模式,并提供维修、节能等其他技术增值服务,其能源管理收入规模可达440亿元;Google收购Nest后将涉足智能家居能源管理行业;德国有上千家售电公司,分别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开展相关业务.[10]
2015年4月,国内著名光伏企业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本次合作,协鑫集成与华为致力打造一个智能高效光伏电站,拟在物联网、光伏电站开发与实施、光伏电站信息化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4月20日,中石化与阿里云达成技术合作计划,利用阿里巴巴在大数据、云计算等稻荽理方面的优势,对传统石油化工业务进行产业升级,开启多业态的能源产业全新模式[3].另外,新电改方案进一步得到落实.
能源互联网概念在不断加深.我国“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在制定和完善,它作为我国首个能源互联网概念、框架纲领性文件,将指导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6结语
构建“能源互联网”可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能源互联网”的出现将带来广阔市场,为社会带来巨大福利.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难题:网络信息安全、电动汽车充电装置覆盖率、产业转型初期的技术普及等,都是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以及纲领性文件正在完善,相信在其指导下,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等.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15):1-11.
[2]曹军威,杨明博,张德华,等.能源互联网――信息与能源的基础设施一体化[J].南方电网技术,2014,8(4):1-10.
[3]姚尧.5万亿能源互联网市场呼之欲出[J].中国经济信息,2015(11):58-59.
[4]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张体伟,孙豫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5]安建伟.什么是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与能源互联网?[J].互联网周刊,2015(7):64-65.
[6]周海明,刘广一,刘超群.能源互联网技术框架研究[J].中国电力,2014,47(11):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