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项目管理知识归纳范文

项目管理知识归纳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项目管理知识归纳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项目管理知识归纳

第1篇

[关键词]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可操作性;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 F06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4-0111-03

一、引言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创建于1969年,在推进项目管理知识和实践的普及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PMI对于项目管理最大的贡献在于最早将项目管理知识化和体系化,并提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组织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PM3,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等关于项目管理的一系列标准。PMI早在1987年就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随后于1996年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Guide) 第一版。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以1996年版的PMBOK Guide为框架,制订了IS010006作为关于项目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

项目管理是一门取之于实践,用之于实践的学科。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PMI非常重视这一点,自1996年PMBOK Guide第一版正式以来,固定每四年修订一次:2000年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MBOK Guide) 第二版,2004年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MBOK Guide) 第三版(下文简称第三版),最新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Guide) 第四版(下文简称第四版)于2008年。

近十年来,以欧洲为主的众多项目管理协会组成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发展迅猛,形成了在全球项目管理领域和PMI并驾齐驱的势态。根据中国学者基于网络计量学对六类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研究(张晓鸣,李思伟,李小菊,2008),PMBOK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基准ICB(IPMA competence Baseline)在项目管理领域的影响力,远超建立较早的英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APMBOK)、澳大利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NCSPM)、ISO10006项目管理质量标准和我国于2001年推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

2006年,IPMA了ICB第三版。PMBOK如何应对ICB的挑战,2008年PMI的第四版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PMBOK Guide第四版的最新变化及其特点,以期预见当前国际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趋势。

二、第四版修订的总体情况

与第三版相比,第四版在项目管理的整体框架上没有变化,仍旧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划分为九大模块和五大过程组。在第四版的前言部分,PMI概括了修订后的第四版与第三版的主要差异:

1.所有过程名称都采用动宾结构。

2.在讨论事业环境因素和组织过程资产时,采用了标准的方式。

3.在讨论请求的变更、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和缺陷补救时,采用了标准的方式。

4.过程数从44个减少到42个。2个过程被删除,2个过程为新增,另有项目采购管理知识领域中的6个过程被重组为4个。

5.澄清了项目管理计划与用来管理项目的项目文件的区别。

6.澄清了项目章程所含信息与项目范围说明书所含信息的区别。

7.第4章至第12章开头的过程流图均被删除。

8.为说明相关过程间的输入和输出关系,每个过程都绘制了一张数据流向图。

9.新增了一个附录,以说明项目经理在管理项目时所需用到的关键人际技能。

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理解和归纳,第四版的修订从总体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强调了一致性。第四版对所有过程都采用了动宾结构;在描述反复出现的概念时,全书使用了统一的措辞;对于四个地方出现的过程定义也采用了更加一致的方式。

二是更注重清晰性。第四版删除了九大模块每章的流程图,增加了数据流向图;同时,把项目管理计划与项目文件更加清楚地区分开来;在保留项目章程与范围说明书之间某些必要的渐进明细的同时,试图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内容,以减少重复;另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缺陷补救以及请求的变更,在第四版都被统一归于“变更请求”之下。

三是增加了附录。在原有的六个附录外,第四版增加了附录G:人际关系技能领导力。附录G描述一些重要的人际关系技能,包括团队建设、激励、沟通、影响力、决策、政治和文化意识、谈判等内容。

四是修改了过程。过程修改主要是为了配合以上一致性和清晰性的要求,一共有9处:

1. 4.2 制定初步范围说明书——删除;

2. 4.7 项目收尾——改为4.6 结束项目或阶段;

3. 5.1 范围规划——删除;

4. 5.1 收集需求——增加;

5. 9.4 管理项目团队——从控制过程改为执行过程;

6. 10.1 识别干系人——增加;

7. 10.4 利害关系者管理——改为管理干系人期望,从控制过程改为执行过程;

8. 12.1 采购规划和12.2 发包规划——改为12.1 规划采购;

9. 12.3 询价和12.4 卖方选择——改为12.2 实施采购。

梅 钢: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四版修订评述三、第四版修订的探讨

(一)修订的背景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于1998年在APMBOK的基础上,由英、法、德、瑞四个国家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认证标准综合,推出了自己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ICB。根据中国学者的研究,发现PMBOK、ICB 的全球影响力具有明显优势;虽然PMBOK提出时间最早(1987年)并且至今影响力也最大,而ICB提出时间比美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晚(1998年),但影响力已接近PMBOK,可见其发展尤为迅速(张晓鸣,李思伟,李小菊,2008)。2006年,IPMA了ICB第三版,2008年PMBOK Guide第四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

同样是项目管理理论体系,PMBOK和ICB在指导思想、结构安排、知识构成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但造成了项目管理理论上的分歧,甚至引发了对项目管理的职业独立性的质疑(Zwerman,Thomas,2001)。针对全球同时存在多种项目管理体系的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比分析了这些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差异。杨伟,戚安邦,杨玉武(2008)在方法论层面对PMBOK和ICB进行比较,认为PMBOK关注工作而ICB关注人;PMBOK以因果逻辑方式呈现知识而ICB以问题导向方式呈现知识;PMBOK旨在规范人的行为而ICB重在引导人的发展。Wirth及Tryloff则较早提出了一些推动PMBOK和APMBOK融合的有益思路(1995)。

从第四版的修订来看,由于PMBOK成型的时间较早,整个体系还是和ICB有很大不同。根据上文对于第四版改版的总体情况来看,第四版持续了以实践需求为基础的可操作性特征并显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特征,其突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向:可操作性的持续和人性化的发展。

(二)可操作性的持续

从第四版强调一致性、注重清晰性来看,第四版延续了PMI一贯遵循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了以实践需求为基础的可操作性特征。例如,第四版用数据流向图代替了九大模块的流程图,这样使用者就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输入输出操作,而不必像以前要对流程图的走向非常熟悉。尤其对于初学或不需要透彻研究知识体系的使用者,这种清晰性更加体现了以实践需求为基础、易于操作的理念。

从过程修改来看,最重要的是第四版在“范围管理”模块中明确提出了“收集需求”,同时删除了“制定初步范围说明书”。第三版中,在项目启动、章程得以确立后是“制定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这从过程层面上很好理解,因为在项目启动以后,从前期得到的项目章程和工作说明书演变出“初步范围说明书”就可以了。但是作为项目管理从业人员,起步时往往从需求的角度去考虑问题,PMBOK这里突然出现一个“初步范围”确实让人感觉到无所适从。所以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一般会把这个过程体现为收集需求之类的工作。此次改版中,PMI将该过程删除,在范围管理中增加了“收集需求”并且对一系列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顺应了业界的使用习惯,更进一步贴近实践。

可操作性的持续改进,一直是PMBOK Guide历次改版的主要内容。改版都是PMI充分考虑全球志愿者意见和业界实践者需求的产物,第四版只是延续了这种理念。

(三)人性化的新发展

从第四版增加附录G来看,PMBOK显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特征。在与ICB的比较中,人性化的缺失一直使得PMBOK受到非议。第四版虽然仅仅是增加了一个附录,却是PMI第一次将人际关系技能写入了PMBOK Guide,具有重大的趋势意义。

提出“收集需求”同时删除“制定初步范围说明书”作为最重要的过程修改,虽然可以理解为可操作性的改进,但从更深层次的理解来看,是要指引使用者从先前的“文档生成范围”转变到“以人为本”,体现为从“干系人获取需求”,这也是一个转变。另外一个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地方是将“识别干系人”加入到项目沟通管理中。这是对干系人的重新定位,是将干系人对项目的影响再次重申。通过这处修订让我们看到了干系人分析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这一点和“收集需求”过程密切相关。此外第四版修订还强调,不仅要收集干系人的各种需求,还必须面对干系人之间的冲突和影响。通过识别出来的干系人的利益,期望和影响,并把他们与项目的目的联系起来,从权利和利益两个维度加以分类,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可见,从增加附录到过程修改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特征,这是第四版修订的新发展。

四、结语和展望

从第四版的修订情况来看,PMI除了继续进行可操作性的改进之外,也逐步意识到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人性化特征的重要性。无论是增加人际关系技能的附录,还是对干系人相关过程的改进和强调,都是PMBOK Guide历次改版没有出现过的新发展。这种人性化的新发展,一方面是PMI应对ICB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是PMBOK对于全球项目管理理论发展和人本主义发展的自身调整。虽然许多中外专家预言的PMBOK和ICB的融合并未在第四版有实质的进展,但是能够看到PMBOK终于显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特征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的趋势意义。

PMBOK一直专注于项目管理理论的流程化和实用性,而ICB主要体现出开放性和人性化特征。国外较早的研究认为,要想项目成功,单纯地参照PMBOK进行项目的时间、范围、进度、成本、资源、质量和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是不够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人事问题、商务问题、环境问题等同样至关重要(Baker.N.R.,Green,S.G.,Bean,A.S.,1986),因此ICB才有了用武之地。国外最近的研究表明,ICB之所以在全球发展迅猛,主要原因是其开放性,不同的国家都可以根据国情和文化特征推行自己的ICB体系,但是和PMBOK相比较,ICB更像一个“相关要素的集合体”(Renate Prantner,2007)。对比ICB,PMBOK具有更加简便、操作性强的特点,对于多数项目的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坚持流程化和实用性的前提下,适度导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特征,将是未来PMBOK的发展趋势。

PMI是非营利性组织,其所有的研发活动都是由全球的志愿者和合作机构来完成。他们对每次的新版本PMBOK Guide推出,都使用了严格的项目管理方法,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纵观PMBOK Guide四个版本的演进,每个版本都是准时送达读者手中,相关的PMP考试也能够如期进行。正是实践了有效的项目管理机制,PMI才有了旺盛的生命力,他们所提倡的项目管理理论才能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些改版修订的背后带来的新发展,也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张晓鸣,李思伟,李小菊.基于网络计量学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206-216.

[2]PMI.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Guide)—Fourth Edition [M].Pennsylvania: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Inc.,2008.XXII-XXVI.

[3]Peter W G Morris.Updating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ies of Knowledge [J].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sep 2001,32 (3):21-30.

[4]Zworman,B.,J.Thomas.Barriers On the Road to Professionalization[J].PM Network,200l,15(4),50-62.

[5]杨伟,戚安邦,杨玉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两大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分歧[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1):161-164.

[6]ITZHAK W1RTH,DOUGLAS E.TRYLOFF.Preliminary Comparison of Six Efforts to Documen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5,13(2):109-118.

第2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支撑技术;研究

1. 引言

“管理知识”最早起源于人工智能领域。1986年,卡尔・维格首次在苏黎世国际劳工组织会议的报告中提出了“知识管理”一词[1]。在西方,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已进入到理论深化和实证应用推广阶段。但是,知识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仍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为对象,以实现知识对管理效能最大贡献率为目标,将知识视为重要的无形资本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管理相思。对于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就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构建项目知识管控平台,对项目实施中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有效地组织,使知识为各个项目参与方和参与者所获取、交流和共享,并通过他们将知识转化成现实的项目管理绩效;同时完成对已有知识的创新和个人知识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项目本身和参与者在知识利用上的“双赢”[2]。

在工程项目管理引入知识管理,对提升组织的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在工程项目中引入知识管理,有必要对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关键支撑技术进行研究、了解和认识,其有助于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

2.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知识地图

知识产生于项目管理的流程中,并将作用于项目流程,同时在流程的实践中进行转化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不同上工程项目的各个流程是知识的来源[3];同时正是这些跨学科、跨组织、跨流程的知识构成知识管理的“鸿沟”。因此,以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流程进行知识组织、管理是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据美国管理项目协会1996年颁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大纲,将项目管理知识划分成九个部分,分别为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和风险管理。对水利水电工程这样大型而复杂的项目,在项目管理流程上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决策的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阶段。在每一个流程中都涉及到项目管理的九个方面的知识。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知识地图可以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工程项目的流程构成一个二维体系表示,如图1所示。

3.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挖掘技术

在工程项目知识管理中,由于隐性知识具有默会性、个体性、情境性和随意性的特征,人们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往往忽视了它的价值和作用。其实在知识当中只有20%显性知识,另外80%的知识是深藏于员工内心,是隐性知识。尤其对于一个大型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来说,项目参与者和组织都是临时的组合,其隐性知识的比重相对于公司企业来说比例会更加大。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对知识的挖掘,尤其对隐性知识的挖掘非常重要。

对于工程项目的知识挖掘,不仅仅局限于对数据库中知识挖掘,也包括的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即要利用IT技术进行知识挖掘,又要利用非IT技术进行知识挖掘[4]。对于工程项目的知识挖掘可以分成3个步

骤,12个动作来完成。(1)从动态隐性到动态显性,包含发现、挖掘、引出和沉淀四个动作;(2)从动态显性到静态显性,包含试用、修正、判断和固化四个动作;(3)从静态显性到静态隐性,包含定位、普及、培训和默化四个动作。

如果再加上一个对知识的创新过程,即从静态的隐性到动态的隐性,它包含实践、优化、仿真和提升四个动作。这样整个知识会形成不断上升而循环的知识圈,如图2所示。

4.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知识模型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很难进行有效的划分。如果根据知识能否清晰的表达和有效的转移,可以将整个项目所涉及到的知识分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对于显性知识,比如工程项目涉及的施工图、工程图集、施工规范、施工组织方案等,它们可以通过归纳、分类、整理存于文档数据库中,利用知识搜索和访问方式,项目参与者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访问。而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个人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等大量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种知识的管理,一方面通过规范化的语言对其进行结构化描述;另一方面就是以案例的方式实现知识的传递、积累和共享[5]。在知识管理中,必须借助于知识本体来实现共享、集成和重用,以通识术语、形式化、结构化、体系化、标准化、描述性语言,并以元模型、元元模型为载体进行知识的表达和建模。

知识本体就是一个模型(model),它是一个元模型(metamodel)的实例,而元模型是元元模型(meta-metamodel)的实〖LL〗例。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元模型与元元模型具有相同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来说,隐性知识不仅仅量大,而且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为了便于项目参与者共享、利用和快速准确的检索知识,采用元元模型构建的知识管理知识模型更为有利。基于元元模型的大型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知识模型如图3所示。

5. 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数据库

对于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的数据与普通的业务和办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来说,有很大的差别,在大型工程项目的KMS中,即包含大量表单的结构化数据,又包含以文档、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元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一般文档型数据和关系型数据库都不能满足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KMS对数据库方面的功能需求。

各种数据库不能单一有效处理这些知识数据,混合数据库作为一种平衡体,比单一数据库更加具有生命力;因此,采用混合数据将更加有利[6]。同时,通过配合XML技术,能更加便于用户对数据库的管理,可以说XML的出现,以及相关运用标准的制定(如Xquery.SQL/XML),为数据库引入面向对象的技术提供了新的动力。使用混合数据库对文档型数据可以利用配备有DOMINO(R8)的服务器,借助于DOMINO的强大的功能,丰富的界面,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多方、多人的协同工作。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形成表单用JAVA+RDB对数据进行处理。对于非结构化数据(比如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通过建立三个字段的表(mumber编号,varchar(1024),blol内容)来处理;其中引用可通过编号实现,检索可通过关键词的描述。对半结构化数据则通过XML格式来组织数据并保存在CLOB字段中。

6. 结束语

本文从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的核心支撑技术从发,将知识管理与工程项目相结合,提出知识模型、数据库构成、知识地图以及知识挖掘技术。对应对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难题,提升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能力,确保运用效果,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易凌峰,朱景琪著. 知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王众托. 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J]. 土木工程学报,2003(3):1~7.

[3]刘晓冰,邱元鹏,等. 知识管理在备件供应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2):2473~2480.

[4]冯新民,王建冬. 知识挖掘的概念困境与广义知识挖掘[J]. 情报杂志,2008(7):63~65.

第3篇

“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项目-任务”式的课程设计模式,通过2年的试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中采用的方法和理念以及取得的经验对于同类院校以及理论课增加实训环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0前言

如何提高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效率,追求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巨大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吸引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为了适应船舶和海洋工程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以及后备人才,结合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在管理上的实践,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开设了“修造船项目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项目管理”课程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开设尚不普遍,同时没有成熟完善的可以推广借鉴的课程体系。笔者与项目组对于“修造船项目管理”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2年的试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获得的经验对于同类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项目管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船舶工业是涉及航运、海洋开发、国防建设的综合性产业[1]。在船舶建造领域,从2010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后,至2016年我国船舶的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都为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重要造船中心之一[2]。但我国船舶建造在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相比较日韩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海洋工程领域,我国中、浅海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效率相比新加波和韩国有一定差距;海洋工程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落后于美国和欧洲。鉴于此,为了大力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水平,实现国家向深海挺进的海洋战略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人才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

1.1行业的需求

从国内船舶和海洋工程企业生产模式来看:一是使用日本造船企业的精益化造船模式;二是针对个性化建造对象的项目化制造模式。当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造船和海洋工程企业所接订单,都需要满足船东在设计、用途和使用地域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单艘或者小批量订单式成为市场的主流。针对这一特点,为了适应船东和市场的需求,我国绝大多数造船和海洋工程企业在生产管理模式上引入了项目管理。

1.2企业的需求

基于企业生产模式的要求,船舶和海洋工程制造企业任一生产工作岗位都是在特定的生产项目中。笔者曾对10家国内比较重要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企业人事与生产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过人才需要调研(图1所示),显示项目管理知识能力已成为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最为重视的员工能力之一。

1.3从业人员的需要

笔者对465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从业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发现,被访问者中对补充项目管理知识的需求比例较大(图2所示),可见从业人员对于管理及项目管理知识需求度较高。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岗位方向上具有极高的针对性,学习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学生工作后可以尽快了解企业生产模式,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其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中开设此课程,可以作为学生重要的能力拓展,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学生掌握一种生产管理中的技能,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项目—任务”式教学课程设计

在一般高职高专院校中,现在课程设计都倾向于理实一体化。该类课程的内涵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2]。而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管理类课程通常情况下采用理论教学体系来实现,较难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要求。笔者通过深入研究“理实一体化”课程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化”与“任务式”两种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满足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要求的“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

2.1项目化与任务驱动式课程结构

项目化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中“项目”指一个个精心挑选的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3]。项目课程的设计定位于专业面向的岗位,从岗位工作任务入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项目化课程结构如图3所示。任务驱动课程基本含义是“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思路是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的学习[4]。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任务,通过实践学会蕴含其中的抽象理论,自主地初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课程结构如图4所示。

2.2“项目-任务”式课程结构

“项目-任务”式教学课程是融合了“项目式”课程与“任务式”课程两者特点而设计,将授课知识按照岗位任务以项目形式用于课堂教学。在本门课程中,还结合了案例化教学,即通过教师授课,布置项目任务,组织学生讨论,完成角色任务或撰写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施教学。

2.3设计符合课程个性要求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案

以任务主导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的知识更贴近实际生产需求,具有实用性。课堂教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案的设计十分重要。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授课内容,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精选有代表性的项目案例,并以案例化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师理论讲解--学生提前阅读准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撰写交流报告,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过程。在课程中选择什么的案例,是“项目-任务”式教学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来选编案例。授课使用的教材,是采用案例引入、知识模块化拼接的方式编纂的教材,在教材中已经体现了很多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较为典型案例,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细致差别,还需要选择更加贴近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因专业,换句话说就是因岗位施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选取、编写的案例应具有启发性。用于教学的案例必须包含一定的问题,最好是显而不露、引而不发的问题或者类型,让学生自己挖掘;另外,特别要注意,案例中隐含问题不一定是多多益善,要把握能启发学生思维即可。第三,选取、编写的案例应具有实践性。在案例选择或者编写的时候,为了授课需要需要重构或者变换个别背景或是假设条件,编设的内容必须有客观依据或者说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需要,以强调其操作性,使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第四,选取、编写的案例要贴近实际,生动,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实践。

3结语

“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项目-任务”课程教学体系的最终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在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水平的考核上,注重平日项目化作业的完成,特别是项目小组共同的完成情况,让学生深刻理解任何工作都是在项目中。本教学改革取得的经验可以为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也可以为高职院校理论教学课程如何增加实践内容提供可参考的范例,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和企业生产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国发〔2013〕29号)[R].2013

[2]李雄杰.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规划与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

作为从事项目管理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笔者发现,以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进行项目管理的教学,教学效果相当不理想,因此一般项目管理教学都采用“案例+分析案例+理论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然而这其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1.1书本中,课件中,教学中出现的案例一般都是针对性较强,专业性较强的实例,而学生们在学习项目管理

这门课时往往不具备与之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同时由于案例涉及到的专业类型也比较多,如一个经管专业的学生在遇到一个土建项目的管理案例时也会由于专业内容方面的欠缺而缺乏兴趣或理解困难。

1.2虽然大学生将来必将走向社会

但从现在来看,大学也不完全是社会,对于某些案例,学生在理解时会不自觉产生一种距离感,觉得不切近生活,不容易接受,比如在授课过程中讲授一个大型水利项目或一个大型IPO(首次公开募股)项目会使学生们兴趣不大,理解也有难度。

1.3理论难以联系实际,学生在课后实际生活学习中

很难主动将课堂上的知识联系起来,遇到问题,仍然保持原来的思维,使得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不容易实现。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们的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

2培养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的实施和运用

笔者根据教学经历和思考,将其实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缩小案例范围,鼓励同学们寻找生活中的“项目”

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很多案例使得同学们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课程中的项目案例大多由学生们自己观察,寻找后提供。同时在课堂中注重理论在学生们实际生活学习的体现,培养同学们的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即生活中“项目无处不在”,同时“有项目就有项目管理”的思维。

2.2注重案例讨论,让同学们把自己当成“项目经理”,相互成为“客户”

针对生活中,学习中的“项目”,让每个学生成为这些“项目”的“项目经理”,而互相又是这些“项目”的“客户”,即“客户”对“项目经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项目经理”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对于项目的质量,成本等多方面不断加强管理。而老师更多的时候只是充当一个“咨询者”的作用(对学生们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和疑问给予解答或对客户提出的要求的解决给予建议和帮助)。如一个学生小组拟开展一个勤工俭学的项目,其他学生针对项目的内容,从“客户”的角度对项目的成员结构、时间安排、勤工俭学内容、资金来源和运作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同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和疑问“,项目经理”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加强对这个小组项目的管理,使之精益求精。这样就使得学生们在课余这种项目管理的意识和思维也在不断强化。

2.3大小项目相结合,注重以小见大

在学生们对于生活学习周围的项目进行管理之余,教学中也不断引入一些国内外的大型项目,引导同学们发现这些项目与生活中的一些项目的共同特点,尝试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管理。

2.4培养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的实际应用

笔者所教班级中有一个小组在课余承担了学院一次大型节日晚会的组织工作,学生们运用项目管理的思维对这次节日晚会进行组织,不但效果令人满意,同时还避免了学生工作中很多不容易处理的问题。

3影响项目管理教学中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培养的因素分析

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意识和思维容易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3.1学生素质

由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具备:项目管理特有的知识,一般管理的知识和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使得这门课本身对学生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这门课要求学生在平时多思考,积极参与项目的发现和管理,所以这门课的课堂内容和案例内容必须适度适量,同时注意“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学生们的这种意识和思维。

3.2课程设置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也对这门课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很高要求,不合理的开课时间可能会影响学生们对这门课的认知和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项目管理在中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学校项目管理这门课的学时都较短,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项目管理思维和意识。

3.3教师能力

由于在教学中,对于生活中“项目”的管理,教师作为“咨询者”需要为“项目经理”提供帮助,而如果教师能力有限即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亦无法解决项目小组遇到的问题。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培养这种思维和意识。

4结语

第5篇

目前项目管理理论在国内外公司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趋于白热化,但许多公司在项目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基础上,提出项目化管理模式。通过对H公司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分析,表明借鉴PMBOK中通用的项目管理程序,可将项目管理的过程分为项目启动阶段,项目计划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控制阶段和项目收尾阶段。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充分有效的利用资源,增强对项目的控制能力,使质量、时间,花费在预期的范围内完成项目,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关键词: 项目化管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办公室;PMO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如何对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是投资方(业主)最为关切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项目的投资主体已呈多元化,公司资本、民间资本、外资等大量进入工程建设领域。公司项目实施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投资方战略发展规划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本文试图在充分学习与掌握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的基础上,结合H公司的项目化管理实践的实例和分析,阐明项目化管理对企业的帮助和提高。

H公司目前位于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H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是一家新成立的美国独资工厂, 公司目前主要业务为研发及生产汽车组合开关,点火锁开关,雨量/灯光传感器,后视镜开关,窗提升开关,告警灯开关等各类车用开关。

文献综述

1.1 项目管理起源与发展概述

项目管理是古老的,也是新兴的。人类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无数的奇迹:金字塔,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等。这些都是国际上尽人皆知的项目典型,也是项目管理古老的例证。工程建设项目是最早也是最广泛运用项目管理知识的领域之一。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因为战争的迫切需要,在开发新式武器装备的项目中,因技术复杂,参与人员众多,时间紧迫,人们开始关注如何能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来实现项目目标。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才逐渐发展起来。

1.2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发展历程

1965年,以欧洲国家为主的一些国家成立了一个组织―“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缩略为IPMA)。4年以后,美国也成立了一个相同性质的组织,取名为“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缩略为PMI),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由于这两个国际性项目管理组织的出现,大大地推动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PMI首先于1976年提出了制定项目管理标准的设想。经过近10年的努力,1987年他们推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简称PMBOK。这是项目管理领域又一个里程碑。因此,项目管理专家们把80年代以前称为“传统项目管理”阶段,把80年代以后称为“新项目管理阶段。这个知识体系把项目管理归纳为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和综合管理九大知识区域。PMBOK又分别在1996年和2000年进行了两次修订,使该知识体系指南更加成熟和完整。

2案例研究方法

本案例选择了单案例研究方法对企业的项目化管理实践进行研究,理由有二:一是因为单案例研究是在多案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上的,可以在单案例研究基础上探讨在企业层面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而后通过其他人的多案例研究来检验理论;二是单案例研究使本文能够以单个企业为载体,更加深入具体地进行资料收集和案例分析。

2.1 案例选择

典型性是案例研究的主要魅力所在。本文选择的H公司在苏州成立于2007年,在6年多的时间内,在公司整体范围内,从传统项目活动到职能管理活动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项目化管理实践,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使公司从一个刚刚建立的新公司一跃成为苏州相城区的纳税大户,苏州的天合项目化管理的成功实践对于探寻企业进行项目化管理实践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H公司研究对象。

2.2 资料来源

在案例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资料分析和实践结合的方法。本案例的资料来源于H公司相关部门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公司网上公开资料。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效度,在选择公开资料时,本研究希望借助方法上的严谨性,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以确保对案例的解析与讨论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基础上。

3案例背景

3.1 行业背景

自2002年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自2006年以来,由日本汽车工业保持的世界第一的位置,在2009年也被中国取代。在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变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市场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实现了平稳增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出口高速增长,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汽车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2012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汽车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各类车型增长幅度相差较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2年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取得良好成绩:全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

2013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市场均突破1000万辆大关,增速高于预期,汽车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各类车型增长幅度相差较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中国汽车产业作为世界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十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期,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过程,正在逐步实现由弱到强的巨大跨越,全球汽车工业将向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进一步转移,这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仍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发展快,而且汽车消费需求变化也快,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自主品牌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有望占据全球汽车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将是美国市场销量的两倍左右。中国汽车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2 公司背景

H公司的集团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的利沃尼亚 ,在全球有超过6万名员工, 在26个国家设有185家工厂,13条试车跑道以及22个研发中心 ,为全球所有主要整车生产商都有合作 ,是汽车主动/被动安全系统的技术领航者和供应商 ,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排名世界前列 ,H公司是在2008年在苏州相城区成立的一家全外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美元,2012年拥有在职员工731人,为6大洲的22个国家超过110个工厂提供零部件,销售业绩从公司成立初的2000万美金提高到了2012年的1亿美金。

H公司将美国PMI的项目管理模式融入公司内部的管理,从业的项目管理者都必须拥有PMP资格证书,在公司推行项目化的GDPIM管理(H公司根据PMI的项目管理体系自拟的项目管理流程),在项目的每个节点都进行严格的管控,提高了项目的成功率,有效的控制了项目的运行成本和时间,也增强了客户对公司项目进行的满意度。

4.H公司项目化管理实践

4.1项目启动阶段

4.2项目计划阶段,

4.3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控制阶段

项目收尾阶段

5企业成就

在项目式管理的推动下,H公司的销售业绩从公司成立初的2000万美金提高到了2012年的1亿美金。

而且获得了以下客户的审核认可:

ISO /TS 16949

ISO 14001

德国大众评分88分,获得供应商B等级

2010年9月获得美国通用公司QSB认可

2010年11月获得美国福特公司Q1认可

通过德国奥迪MMOG审核

获得上海汽车新供应商资质

获得广汽菲亚特新供应商资质

6.结论

结合国内外项目化管理的理论以及对H公司项目管理的实践分析,本案例的主要结论有:

结论一:项目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对于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项目化管理吸收了项目管理和职能管理的优势,克服了各自的缺陷,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将是未来企业管理运行模式的发展方向和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坚实基础,特别是对于快速扩展型企业和项目型企业,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将是其实现经营管理提升、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管理方法。

结论二:H公司通过探索和实践,总结出项目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即聚焦项目和强化管理。聚焦项目和强化管理能很好地阐述了在企业中如何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应用流程和具体操作问题。

结论三: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成功运作,H公司在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技术研发等方面打造了一批精品项目,培养了一批素质优秀的项目经理和专业人才,公司的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Abstract:

The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is becoming intense in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companies, but some of the companies still have some issues 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Project Management Knowledge (PMBOK) from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 we put forward the model of project management for the company. After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on TRW Automotive Suzhou, we could classify the proces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to project initiated phase, project planning phase, project execution phase, project control and project closeout phase. There ar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methods in respective stages. By implementing this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 we can promote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ation on project management, make good use of the resources, improve the ability on controlling, product quality, complete the task on time and within the commercial target, increas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ustomers

Keywords:Management by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

参考文献:

[1]丁贵荣.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管理关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Elonen S. Artto KA. Problems in managing internal development project multi-project environment. Inter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3

[3]周雪梅,刘冉.企业的项目化管理初探.经济论坛,2006

[4]胡滨.流程再造与企业项目化关系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5]桂志刚.浅析企业项目化管理, 民营科技,2009

[6]王宾.基于项目管理推进企业项目化管理的探讨

[7]赵建生.关于创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企业活力,2006

[8]Thomas J, Thomas M. Preparing project managers to deal with complexity-Advanced project management educ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8

[9]梁隆.项目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基础分析.生产力研究,2010

第6篇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发展史 问题 注意事项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史

1. 古代

其代表作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供水渠这样不朽的伟大工程。我国汴梁古城的复建也可称为成功项目管理的典型例子。

2. 近代项目管理的萌芽

在四五十年代主要应用于国防和军工项目。美国把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任务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命名“曼哈顿计划”。美国退伍将军莱斯利•R•格罗夫斯(L.R.GROVES)后来写了一本会议录《现在可以说了》,详细记载了这个项目的经过。

3. 近代项目管理的成熟

项目管理的突破性成就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1957年,美国的路易斯维化工厂,由于生产过程的要求,必须昼夜连续运行。因此,每年都不得不安排一定的时间,停下生产线进行全面检修。过去的检修时间一般为125小时。后来,他们把检修流程精细分解,竟然发现,在整个检修过程中所经过的不同路线上的总时间是不一样的。缩短最长路线上工序的工期,就能够缩短整个检修的时间。他们经过反复优化,最后只用了78个小时就完成了检修,节省时间达到38%,当年产生效益达100多万美元。这就是至今项目管理工作者还 在应用的著名的时间管理技术"关键路径法",简称CPM。在这一阶段,项目管理有了科学的系统方法。

4. 项目管理的传播和现代化

PMI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即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于1987年推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简称 PMBOK。这是项目管理领域又一个里程碑。因此,项目管理专家们把八十年代以前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把八十年代以后称为“新的项目管理”阶段。这个知识体系把项目管理归纳为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和整合管理九大知识领域。

5. 现代项目管理的新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又跨越了世纪之交,项目管理有了新的进展。为了在迅猛变化、急剧竞争的市场中迎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挑战,项目管理更加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力求在变革中生存和发展。

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项目管理基本内涵和知识的学习了解,造成了认识观念上的模糊

项目管理的特征是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目前项目部不规范,固化现象严重,实行项目管理就是应以项目经理为主要形式来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即根据项目的大小来决定。

2. 项目部机构庞大,管理层、劳务层多元化,效率低下

目前,许多企业的制度仍然沿袭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实行的一套,从国外引进的理论和方法很多,项目经理制的推行仍流于形式,项目经理部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管理层、劳务层多元化,分包合同不清,内部矛盾、扯皮现象严重,极大地挫伤了彼此的积极性,使项目部的工作效率低下。

3. 项目部人员配置不合理,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不统一

项目部职责不清,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项目部成员的责任心、能力和稳定性不强,影响了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工作。目前项目部对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利方面的规定比较明确,可是在项目经理的利益方面却比较含糊,由于责、权、利不统一,造成以下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一是项目经理吃“大锅饭”,认为反正工程一到手,就干几年,干好、干坏与自己的直接利益没有挂钩,所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大;另一种是没有全面考虑项目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4. 成本管理观念淡薄,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

项目成本管理未能体现企业全员、全过程、全环节和全方位的管理,没有真正体现“责、权、利”的统一,使得生产要素不能合理流动,难以形成“低投入高产出”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进行项目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项目管理

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而不仅对个别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势在必行。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实践,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此应有开放的心态、改革的勇气和务实的态度。全面推行项目管理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接受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调整认识和工作态度,利用每一次项目活动实践项目管理理念。

2. 实施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改造

从稳定的生产运作过渡到以项目为业务核心,企业项目的数量和业务流程的复杂性都大大增加,有必要对组织进行改造。组织再造要遵循以下原则:组织结构应有利于“按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观念渗透到企业所有的业务领域和流程;组织结构要多向发展,伸缩自如,虚实结合;组织制度应有利于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应使员工能快速反应,薪酬制度应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又能使他们对项目的盈亏负责。

3. 以客户满意为管理中心

对客户需求的正确理解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企业应把以客户为中心、让客户满意作为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其次,企业作为项目卖方也必须有利可图,因此项目启动前对项目目标进行透彻分析,为项目在业务需求中找到充分依据并准确把握盈利前景同样重要。制定项目选择程序,确保企业所承担的每一个项目都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建立一套科学严谨且被始终贯彻的工作程序,为项目成组管理提供支持;积极争取客户在项目各阶段介入,加强沟通,提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郝丽峰.浅论施工项目管理的四大要素[J]. 山西建筑,2010,(02):239―240.

[2]赵来喜.谈如何搞好项目管理[J]山西建筑,2004,(06) .

第7篇

关键词:CDIO理念;项目管理;三维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82-02

一、引言

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后由华罗庚教授在50年代引进中国。20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的应用范围也还只是局限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但因为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项目中取得巨大成功,项目管理开始全面得到应用。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学科地位获得国内外的普遍认可。为了适应现代项目管理在各领域、各行业深入应用的需要,目前我国财经类、理工类和综合类高校大都开设了《项目管理》课程。它以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手段,以不同领域行业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或行业背景为基础,培养将现代项目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本领域、本行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理论和方法,还应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实务工作的职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由于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多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仅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未能达到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为了能更好地改进《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CDIO教育理念,简要分析《项目管理》的课程内容体系,提出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三维优化措施。

二、CDIO教育理念

CDIO是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的缩写,即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一种学生主动、可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和老师之间协作进行,基于项目实际运作的,项目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和交流,一起通过完成项目实现知识的学习的方式。CDIO教育理念是典型的“干中学”模式,以学生的团队合作为中心,以项目的完成为目标,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围绕项目的实施,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促使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1]。

这种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存在明显差异。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式的接受知识的方式,通过项目的实施,促使和带动学生主动的学习,以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的问题。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工合作,模拟真实项目管理,锻炼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课程所需教授的基本技能,完成《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项目管理》课程概述

项目管理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是以项目及其资源为对象,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管理方法体系[2]。《项目管理》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并重实践,是偏技术型和操作型的课程。这门课程理论部分包括项目概述、项目管理概述、项目组织、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以及Project 2007项目管理软件应用指南等内容。传统教学方式下,老师制作PPT,大量给学生灌输课程概念和理论,少量运用相关案例和提问进行教学,内容多而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和吸收效果也不好。同时,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一般以闭卷为主,考核内容一般是概念性和理论性的题目,考试卷面成绩占到最后总评的70%左右。学生只要把课本知识突击记忆,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最终成绩,并且对课堂教学不重视,逃课率较高。导致课堂教学环节不活跃,课终考核失去约束和激励作用。

四、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三维优化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明显不足,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索,以及相关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借鉴,基于CDIO理念,从理论教学环节、协作教学环节以及课程考核环节三维改进《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协作学习相结合,实现一种学生主动的、可操作的和实践的课程教学方式。教师在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观察者及答疑者[3,4]。

1.理论教学环节。该环节是《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基础环节,通过理论教学可让学生获知《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打好理论基础。理论教学环节教师传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要求教师把握《项目管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基于传统口述和提问教学方式,引入并合理使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以及情景教学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基础知识。

小组讨论:主要目的是通过组内交流的方式对《项目管理》课程理论知识难点进行讨论学习,老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答疑。具体做法是:①课堂教学之前由老师布置明确的学习计划和内容,辅以必要的思考题目来引导学生作好课前准备。②课堂教学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由小组组长检查小组成员课前准备情况,以组内交流的形式开展对疑难知识点的学习。③对学生讨论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再交由老师进行针对性的答疑和分析[3]。

案例分析: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项目管理案例的学习,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点,并理清在项目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具体做法是:①教师选择若干项目管理案例,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项目管理案例紧密结合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点,偏向学生熟悉的案例,例如讲授“项目的团队建设”知识点时,可以以唐僧师徒为案例。②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案例讨论,教师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提前分发案例资料并做好案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组织和引导。③做好案例分析点评和疑难讲解,以及评价和总结,强化学生对案例中项目管理知识点的理解。

情景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情景教学,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寓教于乐,活泛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项目管理知识点有深刻的体会。具体做法是:①在《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中,借助一些优秀案例,精心设计若干场景。例如讲授“项目沟通的管理”知识点时,设计一个沟通训练项目让学生完成。②学生在其中扮演各种角色,通过角色在特定场景的演绎和互动。③做好情景互动的点评、评价和总结,归纳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问题、难点的解决技巧,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

2.协作教学环节。该环节是《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提升环节,通过协作教学培养学生对项目管理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协作教学环节以学生项目讨论与模拟决策论证为主,教师引导和答疑为辅。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单元,以培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为目标,将每一个学生置身于一个项目团队中,合作完成一个项目的策划、计划、分析和模拟实施,从而达到让学生以“干中学”的方式对项目知识点可以活学活用的目的。这种实战演练过程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掌握良好的项目管理方法、规范的适用环境。学生通过逼真的演练过程,掌握面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具体做法是:①开课时,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以两个寝室为单位,男女寝室各一个,形成男女基本各半、10人左右的项目团队。各团队选出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核心模块如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负责人。②项目团队自主选择一个可行的模拟项目,以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为主线,围绕项目管理的核心模块,穿插项目管理实战演练,比如项目计划与章程的制订,项目启动大会的召开,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创建,项目进度和成本管理计划制订等。有序模拟实施项目管理全过程。③各个“项目经理”进行项目推进阶段性小结和汇报,以便及时了解和协调各模拟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交流经验和体会。同时,各项目经理和任课教师分别对阶段性小结和汇报打分,从而形成各项目管理团队的阶段性评价[5-7]。

3.课程考核环节。《项目管理》课程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制定一套注重实践的考核方式,侧重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由过去占总评成绩的30%提高到60%。平时成绩占比增加,考核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课程评分标准及各项权重在第一堂课时就应公布。

这门课程的考核成绩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做法:①平时到课、课堂发言情况占总成绩的20%,由学生的出勤情况得分和课堂表现得分加总获得。学生出勤情况得分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给出,占总评成绩的10%;学生课堂表现得分可以围绕课堂综合表现、平时作业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占总评成绩的10%。②项目团队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由项目团队整体得分和项目成员得分加总获得。项目整体得分根据团队分阶段提交的项目资料和成员汇报表现由项目经理互评和任课教师给分,占总评成绩的20%。项目成员得分由项目团队内部成员互评获得,占总评成绩的20%。③期终课程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通过闭卷考试得分。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促使学生重视课堂表现以及学习实践活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最终达到使学生将课本知识深度消化、活学活用的教学目标。

五、结语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一种学生主动、可操作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基于CDIO理念对《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环节、协作教学环节和课程考核环节进行优化改进,突出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导向的教学思维,提高了学生在《项目管理》课程中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改善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方法技能的掌握上、团队的分工和合作意识上都得到了强化。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三维优化是对《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进,但在实际课堂运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搭便车现象、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机制不完善、教师的项目管理经验缺乏等问题,仍需在今后教学改革中逐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保婵.基于CDIO理念的《投资项目评估》课程教学方式改进的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1,(12):195-196.

[2]骆,等.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王涛.三阶段教学法在《投资项目评估》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8):194-196.

[4]孟曙艳.高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成功(教育),2011,(02):36-37.

[5]赵志刚.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4):211-212.

[6]甘大力.“项目管理”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1,(06):116-119.

[7]吴瑛.以项目为导向的“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04):81-82.

第8篇

以项目为导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让学生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获取项目管理知识。该教学方法,可改变传统教学弊端,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是基于如下几个理论依据的:1.项目实施的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根据经验之塔理论,人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所需的媒体和途径可分为三大层次,即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种方式结合更有助于知识的习得。2.项目实施的过程,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综合分析能力根据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PBL(问题为本的学习)理论,以真实且较为复杂的问题为核心来引导学生,能够让其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互动讨论及概念辨证等方式,形成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归纳整合及沟通表达等实际应用能力。3.对于活动的有效参与可提高学习主动性根据参与式发展理论,通过对目标群体赋权,让其积极、主动、广泛地参与,借由其主人翁意识的发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项目实践,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以团队为单元的项目运作方式,更有助于人才成长根据情境学习理论,知识是在真实的情境中经由与他人和环境等的相互作用而获得,而在团体氛围中个体所获得的知识又塑造和发展着共同体。另外,根据团队角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团队构建中,如能合理地进行人员配备、实现个体角色担当,可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在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教学目的,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和人才需求特点,确立课程教学基本目标:熟悉一类知识、掌握一门技术、学会一套方法、锻炼一种思维、形成一些能力、积累一种素质。如图1所示。

课程实施思路

教学内容的展开结合项目管理的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顺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团队合作方式,策划并实施项目,在按五个过程顺序实施项目的同时践行对九大领域的管理。项目执行初始,教师根据教学重点提出阶段性任务,如项目策划、WBS工作分解、项目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等。项目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实施项目,技术方案的解决采用自主性探求方式或依据课堂讲授内容,学期末完成项目并上交项目报告。课程实施基本架构如下(详见图2):1“.关键法”授课授课过程中,把握“关键”。一是把握课堂时间上的关键:基于学生注意力和认知的特点,利用关键时间陈述关键问题,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二是把握内容上的关键:并非面面俱到,而是主要阐述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难点,其余细节性内容由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性探索。2.策划项目项目的来源主要有三个。第一,在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基础上,策划并成立项目,这类项目需要教师把关,考虑操作难度和可行性。对于较好的创意,可鼓励转化为创业项目;第二,正在进行的项目。许多学生正在参与学校组织的SRTP、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项目,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借助“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之机,指导项目有效实施。第三,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如实习、校企合作、亲友企业等,借助这些平台,鼓励学生在现实项目运作中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3.项目运作和实施学生根据自愿原则组建项目团队,推选“项目经理”。笔者建议团队组建中考虑个性和思维差异,进行任务分工和合作。教师依据初始布置的阶段性任务掌握进度,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任务细化和调整。对项目实施情况采用两种方式监控,一是在课堂上,随机抽取项目,进行团队项目汇报、提问和探讨交流;二是对于已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分阶段提交电子文档,内容要求记录项目阶段性成果、实施中存在的难点及解决方案。项目运作中,教师重在关注学生对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项目运作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重考评团队合作效率,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4.典型案例分析及研讨教师主要针对团队项目案例进行点评,同时辅之以相关教学案例,如日常接触的项目、学生开展的其他项目、来自企业的案例、来自网络的案例等。案例研讨中,尽可能形成开放式课堂氛围,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采用讨论、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给学生创设能使思维发散的空间和产生头脑风暴的氛围。5.考核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学习效果评价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期末项目报告:每个小组上交一份。报告中除了体现项目成果外,还包括对项目管理过程的评价以及团队成员互评的内容。成员期末成绩在考虑报告总体质量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进行加减区别。二是项目汇报交流、案例分析以及其他能反映团队学习实践能力的自主学习业绩的内容。

教学效果分析

第9篇

现在的建筑施工项目随着经济利益的驱使,在质量上很难以保障。基于这种情况,就得控制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笔者在这方面梳理了很常见的问题,供大家参考借鉴。

1.1管理思想不到位

现在的一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平日里只是按照操作规范硬性地操作,不加以总结归纳,这是从思想上不够重视造成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1.2施工程序出现的混乱

有些施工企业在接受项目的同时只是一味追求面子工程,而是把工程的施工程序先是按照能操作的,简单的来做,使施工顺序严重颠倒,这就对后期的设计、更改等环节造成麻烦,及容易出现管理的不及时和质量的问题,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难以得到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1.3建筑单位施工人员技术不够成熟

现在有的建筑施工单位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等。同时一些项目负责人缺乏管理知识,技术意识,更是对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等没有足够的把握,这样就会导致在机械设备操作、周转材料时技术不娴熟,导致机械设备出现故障,进一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有效措施分析

下面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工作实际,总结了管理的措施。

2.1建立施工项目的管理制度

保障管理思想落实到位,促使团队建设有章可循。制度的建立对一个企业的建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专业化的管理制度是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核心,而专业的管理团队则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反过来,失去了专业化的管理制度施工项目管理也是空中楼阁。

2.2做好施工项目决策阶段流程管控

流程的管控对于项目的决策实施也是很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业主方、客户、设计方、运营方、相关的政府机构,这其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实施。

2.3做好项目内部的管理

所谓的内部管理是指在项目部施工前编制好项目管理大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同时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精细化,并要确保在不同的特点和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再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随时调动,是人员解构合理化,规范化。

2.4做好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合同的管理是双方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合同条款,以便于施工过程中合同的贯彻履行,保证工程质量。另外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2.5做好成本控制的管理

成本的管理是对整个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的把控,我们可以采取“全过程三阶段”的管理模式来加以实施成本控制的方法,确保工程质量。

2.6采用科技的信息化管理

第10篇

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概念起源于美国.如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计划,北极星导弹计划等.他们在采用“关键路径法”管理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计划编排,结果提前完成了预定的研制任务,之后被总结为“计划评审技术”。现代项目管理科学便是上世纪50年代末从这两项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关于项目资金、时间、人力等资源控制的管理科学。

目前国际专业人士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概念已有了初步共识,各种专业性组织如学会、培训教育机构,咨询服务机构和研究与开发机构等等,如雨后春笋,竞相成长,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据报道,一些国际知名的学术组织和大公司,如IEEE,IBM,Motorola,ABB,Boeing等等也都特别青睐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及其证书制,并积极鼓励他们的员工获得这些认证。在这个领域中,成立于己于1969年的美国的PMI项目管理协会走在了前列,目前全球将近有90,000会员,取得PMP资格的超过10,000人.由于PMP认证考试难度大,考试严格加上苛刻的专业资格审查,它的含金量非常高.目前在国内也开展了与国际上同步的PMP考试.

项目管理被引入我国的时间不算晚。20世纪60年代初,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倡导下,就引入了我国,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试点应用,当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统筹法”。中国科学院管理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所还牵头成立了“中国统筹法、优选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在水利、建筑、化工等领域大量被应用,是在改革开放后。比如,联想集团结合业务对项目管理的需求,配合项目管理相关理论、方法,于2000年底在天麒、天麟产品的开发过程中编制软件方案,使该项目在8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达到了全球PC技术的最高水平。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项目管理尚处在较低水平,主要问题是未能在项目中全面系统地采用项目管理这种先进管理方法,没有形成专业化。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从事项目管理的人数已达上百万。这些人多从属于各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上了新项目就调来做项目管理,项目结束又回去做其他事情。他们往往只有一两次实践,无法积累经验,管理水平难以提高。而在发达国家,中、高层项目管理人员已逐步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像律师、医师、会计师那样形成有特色的行业。从业者大都要通过培训、取得专业资质证书,并参加行业协会或学会。而我国至今未建立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1999年,一家外企想在国内寻找一位持有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证书的管理人员,开价年薪5万美元,竟无人应聘,最后只好花10万美元到海外请。

一方面是差距显著,而另一方面则是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市场日益广阔。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每年的社会投资都达数万亿元。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又将带来新的一轮投资项目的热潮。而实施项目管理已几成国际惯例,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金融投资机构的项目,都要求应用项目管理。因为实施项目管理,可以在保证项目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预防和控制风险等诸多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月24日—26日,国家经贸委、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北京共同举办了“中国(首届)项目管理国际研讨会”,会议以学术委员会的名义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纲要》,从而为指导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准。

从1999年开始,项目管理在国内被日益重视,各种培训,讲座,认证,考试让人目不暇接,俨然已成为培训热门.归纳起来,目前阶段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瞄准全球化,与国际接轨.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与经济的全球化。因为竞争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促使了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具体体现是:

·国际间的项目合作日益增多。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往往都是通过具体项目实现的。通过这些项目,使各国的项目管理方法、文化、观念也得到了交流与沟通。

·国际化的专业活动日益频繁。现在每年都有许多项目管理专业学术会议在世界各地举行,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项目管理专业信息的国际共享。由于Internet的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已在国际互联网上建起了自己的站点,各种项目管理专业信息可以在网上很快查阅。例如美国PMI的"AGuidetothe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整本书都可以从网上查阅或下载。

项目管理的全球化发展既为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高水平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2.学科专业化

为了加快项目管理专业的发展,我国于近期在北京的几所高校先后开设了项目管理专业,这标志着项目管理正式被纳入到学位教育体系.同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美国PMI从1984年提出至今,数易其稿,并已将其作为该组织专业证书制考试的主要内容。欧洲IPMA和其他各国的项目管理组织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体系。可以预计中国在借鉴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规范和指南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教育体系,将会使我国的项目管理专业化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培训+认证制度

由于项目管理从业人员日渐增多,培训的需求急骤增长,世界各国的学校,专业学术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咨询公司等,纷纷提出可以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例如单是美国PMI从1998年到起,每年都安排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举办的研讨及培训班,与专业证书考试相结合,两者是相得益彰.同时,国内以推进证书制为突破口,促进专业人员水平的提高与学科发展。从国外发展经验看,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做法,它完全靠专业的权威性吸引着广大项目管理从业人员真正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而努力。目前PMP考试的急剧升温就是很好的证明.

4.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

第11篇

 

审计项目管理是指审计机关通过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和监督,目的是提高审计效用,实现审计目标,确保审计质量。目前,审计项目管理水平不高,是影响我国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审计与现代国际审计的主要差距所在。而若能将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成功运用到我国审计项目的管理之中,势必对提高我国审计管理水平,实现审计监督成效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一、项目管理的核心技术及其对审计项目管理的适用性

 

国际上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项目管理组织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国际项目管理协会是一个在瑞士注册的非营利性组织,它的目的是促进国际间项目管理的交流,为国际项目领域的项目经理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各自经验的平台。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创建于1969年,是美国项目管理的协调性组织,在推进项目管理知识和实践的普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PMI于1984年最早创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PMBOK)”的概念,随后于1996年进行了改进并正式了PMBOK。事实证明,PMBOK已经被世界项目管理界公认为一个全球性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该指南为框架,制定了ISO10006标准。PMBOK反映出的项目管理核心技术,在架构及管理特质要求上,与国家审计项目管理的需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一)在核心技术架构上的一致性

 

将项目管理划分为需求确定、项目选择、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项目评价和项目收尾共七个阶段,并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系统地归纳出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和综合管理,并分别对各领域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作了全面总结。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8号令)中对于审计项目管理内容的规定,PMBOK将项目管理划分的七个阶段,与审计项目管理中的审计项目规划、审计项目确定、拟定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审计项目现场实施、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审计报告完成及项目后评价等审计程序高度重合;PMBOK归纳的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与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审计范围确定、审计工作进程管理、审计成本及费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意见沟通及反馈、审计集成管理等内容高度一致。可以说,现代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审计项目管理的要求几乎完全是一致的。

 

(二)在管理特质要求上的一致性

 

一般来说,适合列作项目管理的通常是那些技术要求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繁重、不确定因素较多、资源有限的一次性任务的管理项目。而国家审计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工作量较大、需处理的关系复杂、承担的责任重大、审计资源紧缺、项目通常为一次性任务等特征完全与项目管理的特质相吻合。可以看出,现代项目管理的技术方法对于国家审计项目的管理具有高度的可借鉴性和适用性。

 

二、项目管理技术在审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项目管理按内容及程序通常可以划分为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风险管理、后评估管理等五个部分。项目管理的诸多技术和管理工具都可以应用于审计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

 

(一)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审计计划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对未来一定时期内,为完成审计任务而进行的一种安排。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确定审计目标、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必要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步骤,并对审计范围、审计重点、人员预算、时间进度等方面做出的周密安排。制定审计计划有助于审计人员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知悉审计程序和审计步骤,并为随后的审计测试及评价提供必要的标准。

 

在现代项目管理学科中,进行项目计划管理中常用的工具有:工作分解结构(WBS)、线性责任图(LRC)、甘特图(GC)以及网络计划技术(CPM、DCPM、PERT、GERT、VERT等)等。这些技术工具基本都能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应用,以工作分解结构的应用为例说明如下:工作分解结构主要应用于项目的范围管理,是一种在项目全范围内分解和定义各层次工作包的方法,即将项目的各项内容按其相关关系逐层进行分解,直到工作内容单一、便于组织管理的工作单元为止,并把各单项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构成直观地表现出来,以便更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项目整体实施的一种方法。例如,对于X市2011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项目,可编制工作分解结构图,如图1所示。

 

(二)在审计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审计项目成本管理是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力求以最小的审计成本最有效地实现审计目标。审计项目成本主要包括完成审计项目需花费的资金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审计工作实务中,一般运用工作分析表(详列项目期间必须完成的工作、预定完成日期及负责人等),人力资源分析表(确定执行审计工作所需审计人员的技能和专业性质),审计项目外勤经费管理表(根据审计人员数、审计计划天数和地区标准预算审计经费,具体包括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补贴、公杂费等外勤经费,以及加班补贴及其他费用等)等表格对审计项目进行费用预算和经费控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审计项目外勤工作进度的不确定性,随着项目审计的推进也难免会造成预算的调整,若不能有效控制,可能会使审计项目财务预算流于形式。

 

现代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成本管理,是通过项目成本估算、项目成本预算、项目成本控制等步骤进行的,其中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环节。项目成本估算、项目成本预算和项目成本控制中的诸多管理工具大多适用于审计项目成本管理,本文仅对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技术方法一偏差分析技术在审计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作如下介绍:偏差分析技术,也称挣值分析(EarnedValueAnalysis,EVA),是评价项目成本实际开销和预算进度情况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计划工作预算成本、已完成工作的实际成本和已完成工作的预算成本,得到有关计划实施的进度和成本偏差,从而达到衡量项目成本执行情况的目的。在使用偏差分析技术时,首先要确定偏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参数:①计划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CWS);②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成本(ACWP);③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成本(BCWP),即挣值(EarnedValue,EV),挣值反映了满足质量标准的项目实际进度。偏差分析主要通过计算成本偏差、进度偏差、进度执行指数和成本执行指数来实现其评价目的。指标计算公式及具体含义如下:

 

(1)成本偏差(CV):CV=BCWP-ACWP,当CV为负数,表明项目成本处于超支状态;反之,项目成本处于节约状态。

 

(2)进度执行指数(SPI):SPI=BCWP/BCWS,当SPI大于1,表明项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超过计划工作量;反之,项目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少于计划工作量。

 

(3)成本执行指数(CPI):CPI=BCWP/ACWP,当CPI大于1,表明项目实际成本少于计划成本;反之,项目实际成本超过计划成本。

 

(4)进度偏差(SV):SV=BCWP-ACWS,当SV为负数,表明项目实施落后于进度状态;反之,项目进度超前。

 

偏差分析技术不仅可用来衡量项目的成本执行情况,而且可以用来衡量项目的进度。通过偏差分析,可以对审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对审计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控制。

 

(三)在审计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国家审计项目管理中,审计时间(或进度)、审计成本与全面审计质量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审计时间管理可以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满足审计质量的要求,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项目进度管理中常用的技术工具有里程碑图、甘特图、网络计划技术、决策关键路径法、图形评审技术、风险评审技术等,这些技术均可以在审计项目进度管理中进行应用。以里程碑图的应用为例说明如下:里程碑图是标示项目计划的特殊事件和关键点。在审计实施中,对这些关键点的时间进行控制。以X国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项目为例,可编制审计项目时间管理里程碑图如图2所示:

 

里程碑图用于项目进度管理工作,具有直观、简单、容易制作、便于理解等特征。里程碑图一般适应于比较简单和中小型的审计项目的进度管理。

 

(四)在审计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

 

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控通常是通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去认识项目的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地使用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的应对和监控。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过程都有不同的技术工具和方法,比如风险管理规划会议、风险管理图表、信息搜集技术、假设分析法、SWOT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偏差分析、风险再评估等等。本文以项目风险识别为例,说明在审计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项目风险识别是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描述和归类的过程。项目风险是不断更新的,所以项目风险识别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项反复的过程,风险识别贯穿于项目生命期的全过程。项目风险识别的工具和方法主要有:文件审查、信息搜集技术、风险检查表、图标技术、假设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等。通过这些技术工具工作的结果就是得出该项目的一个初始风险登记册,也就是项目风险清单。这些风险清单中包括已识别的项目风险和潜在应对清单。在审计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评价过程中,通过确定审计项目风险清单,进而确定风险的潜在应对措施,为风险管理的后续工作打好基础。

 

(五)在审计项目后评估中的应用分析

 

审计项目后评估是指由独立于审计项目决策和审计项目实施的第三方,对已经完成的审计项目的目标、执行过程、绩效和影响进行分析,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实施过程是否合理有效、社会影响是否积极。审计署第8号令明确要求审计机关应当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持续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现代项目管理中,项目后评估成为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内容包括项目效益后评价和项目管理后评价。国际上通用的项目后评价方法有统计预测法、对比分析法、逻辑框架法及成功度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法等。由于这些后评估方法都是比较适用于工程类项目的后评价,所以这些评价指标都很注重项目预算值与实际值的对比,注重对项目未来发展效益的预测。本文以逻辑框架法为例,说明其在审计项目后评估中的实际应用。

 

逻辑框架法(LFA)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采用逻辑框架法进行审计项目后评估时,可根据审计项目后评估的特点和项目特征确立审计目标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并以分析审计项目的效率、效果、影响和持续性为主要分析内容。其中,效率性主要反映审计项目投入(审计成本投入)与产出(审计达到的效果)的关系,即反映审计项目把投入转换为产出的程度,同时也反映审计项目的管理水平;而效果性主要反映审计项目的产出(审计达到的效果)对审计目的和审计目标的贡献程度。审计项目的效果性主要取决于审计项目对象群对审计项目活动的反映,要受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限制;持续性分析则主要通过审计项目产出、效果、影响和关联性,找出影响审计项目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满足这些因素的条件和可能性,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三、我国国家审计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审计项目管理一直是我国审计管理的一个难题。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在审计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审计项目管理缺乏统一的审计规范和具体的管理标准,审计人员无规可依,造成在审计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盲目和无所适从;二是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普遍流于形式,模板化的内容多,对具体审计项目的针对性差,实施随意性大;三是执行审计项目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审计风险识别能力较差,风险控制手段严重欠缺;四是对审计项目时间的管理无具体的管理规范,项目实施时间随意性大,容易造成审计效率低下;五是缺乏对审计项目后评估的足够重视,未能通过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延展审计功效、总结审计项目实施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充分借鉴现代项目管理技术,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审计署应尽快制定独立的审计项目管理规范,构建科学完整、严谨适用的审计项目管理技术规则

 

审计署于2010年9月正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8号令),对于国家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了具体的规范。审计署8号令虽然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但毕竟仅属于一部基本审计准则,其内容也只能是原则性的法条规定。构建完整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除了应包括类似8号令这样的基本审计准则之外,还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审计准则、审计指南、审计技术指引等规则制度体系。作为审计准则体系中重要构成部分的审计项目管理,应该制定出相对独立的专业审计准则和相关审计指南和技术指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项目管理有规可依,才能在审计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二)制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流程,运用科学的流程化管理来替代人为的经验化管理

 

进行审计质量控制通常应该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展开,过程层面的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计划、审计活动实施、编制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复核、审计结果公开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结果层面的审计质量控制要实现在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面前,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由于审计对象规模的庞大和具体经营资料的繁多等因素,决定了审计查证过程只能是有限的抽样审计过程,面对大量的样本的选取、范围的确定、审计程序执行的详略等事项,都要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判断和分析。审计实施过程的这种特性,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流程化工作程序和具体的量化标准,就非常容易使审计过程陷入审计项目主管的经验化管理窠白之中,就会形成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准决定审计项目质量的优劣。而通过制定完备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流程,对于诸如审计样本的选取标准、审计范围的确定原则、审计风险关键控制点等审计核心内容制定明确的规定和指导意见,就可以有效减少因审计主管经验误判可能造成的审计质量偏差。

 

(三)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避免遭受审计失败

 

由于国家审计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意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从而使审计人员容易忽视审计风险,这种忽视可能会造成未能充分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致使审计机关出具不恰当甚至错误的审计报告、意见、决定等法律文书的可能性,甚至会导致审计失败。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通常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环节入手。风险识别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外界的风险信息、资料识别风险;二是依靠审计机构自身的力量,根据审计客体的特性识别风险。审计风险识别的方法可充分借鉴项目管理的相关技术和工具,比如检查表、流程图、情景分析、SWOT分析、敏感性分析、工作结构分解法等。审计风险评估是在审计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和责任大小,以及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接受等问题进行的判断和界定。风险处理是审计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进行充分的审计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后,确认影响审计结果的事项,采取追加审计程序以消除或确认审计风险因素,进而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意见,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与公正。

 

(四)做好审计成本的预算和控制,加强国家审计项目成本管理

 

国家审计项目成本主要包括审计组进行审前调查、现场审计的外勤审计成本,以及为该项目进行非现场工作的内勤审计成本。根据审计项目成本的特点,应建立以下管控措施:各审计组在开展审前调查阶段,根据掌握的项目初步情况,编制项目成本概算,报内部财务主管部门审核确定;审计组在正式进点前,根据经审定的审计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审定后的概算,编制项目成本预算;财务主管部门依据经批准的项目预算,建立项目经费支出账簿,对项目组发生的所有经费支出进行单独核算;审计组在完成现场审计工作后,要及时编制项目成本决算报表,到财务部门报账,财务部门以经审定批复的预算为依据,对项目成本支出进行审核认定。

 

(五)强化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延展审计功效

 

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后,即进入后续跟踪审计阶段,主要是审计项目后评估的工作。在后续跟踪审计阶段,应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审计质量评价包括对整个审计项目的评价和对审计人员的评价。对项目的评价包括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目标的完成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审计证据的质量、预期的审计发现和结果及审计小组的整体情况等;对审计人员的评价主要包括专业胜任能力和工作效率等情况。通过审计质量评价可以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责任追究制度并不是简单的惩罚措施,而是要通过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把审计质量控制落到实处,防范审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白思俊。2010.现代项目管理(上、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胳珣。2010.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刘兆明,李娜,刘旸。2008.论审计项目管理的架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史宁安。2008.国家审计项目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第1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新管理;质量;进度;风险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钢铁产业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加上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大力发展钢铁行业,导致目前国内钢铁产能过剩,供需矛盾突出,从2010年起,国家众多大型钢铁企业逐步步入了微利时代,那么如何在钢铁业快速增长期的过程中,保持高产值、高利润的回报,是每家钢铁企业摆在面前的一个课题。在融入WTO大家庭后,钢铁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也显得日益重要,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运用科技管理创新使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得以改变,从粗放式转变为科技创新带动企业高速增长的盈利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起有效的科技管理体系,使得大型钢铁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逐步走上国际化的道路,依靠科技管理的力量使得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利润率逐步提升。

科研项目在创新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在钢铁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渗入到了各层各业中,通过改进运作方式和思维模式,极大的优化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它的知识体系包含了九大管理领域,其主要是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经费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整体管理等。对于科研项目而言,除一般的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如:探索性、创造性、不确定性、成果隐形等。

钢铁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我单位的科研项目从项目论证、制定项目计划、组建项目团队、实施节点控制、项目经费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结题等部分组成。以某大型钢铁厂为例,其大多数科研项目具有项目的特征,可以利用项目管理的思路来指导科研活动。事实上,在许多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了项目管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以笔者从事科技管理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数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也缺少适合具体项目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项目管理作为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集成管理方法,是一种已获得公认的管理项目的科学管理模式。而与项目管理的特点相对照,科研活动与之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使科研项目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成为可能。

科研项目的创新管理

科研项目是一种创新的活动,科研项目的创新管理一方面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灵活的反应机制,使创新在复杂的智力系统中达到最佳的效果,另一方面的创新管理是探索一种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有效管理组织形式。

科研项目的成本管理

随着钢铁企业微利时代的来临,要从各个方面节约成本,包括科研项目成本也要控制。科研项目成本控制并非指压缩科研项目规模或者减少科研项目投资,而是指减少科研项目中不必要的开支,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科研项目成果。科研项目成本管理要和科研项目成果收益结合起来。某大型钢铁企业使用成本倒逼手段来管理科研项目的成本,使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获取的利益比例,来进行不同的投入,比如在新产品开发的时候科研项目投入较大,但是科研项目收益几乎没有,一旦新产品开发出来,受到市场的欢迎,则要加大科研项目投入,改进产品性能。到产品的成熟期,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改进科研项目投入要收缩,直至完全取消。

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

风险一般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所谓静态风险是社会经济正常情况下的风险,”即由于人们的行为失误造成的主观风险;“动态风险是以社会经济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风险,”即环境、技术、管理的因素造成的客观因素的风险。

科研项目中的风险大多是动态风险,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主要的风险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对于一个新的科研项目还没有现成的技术风险模式可以参考,也不能完全掌控项目实施过程所潜在的对项目不利技术事件和因素。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与否直接与风险管理的能力及信息搜集的程度相对应,这里所指的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大解,项目进度把握不够,不能预测成本等。外部信息包括:该科研领域的前沿水平,市场预测不足,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当信息不对称时,不确定性增加,将导致风险因素的增加;当信息能够充分获取时,不确定性减少,将导致风险因素的减少。显然,风险管理的重要策略是加大信息量的搜集,以进行有效的决策。

科研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

目前某大型钢铁企业的质量控制分为:质量策划、质量实施、质量检查、质量改进的PDCA模式进行。我单位的科研项目质量是通过质量计划的实施所开展的质最保障活动达到的,而不是通过质量检查得到的。大致步骤分为:编制一个保证科研项目质量的规划性的质量计划,随着相应的进展,再编制各阶段较详细的质量计划;然后从计划中明确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要求的工作安排;通过这一过程,努力控制有碍科研项目总目标实现的各种不利因素,最终达到质量要求。

同样,科研项目按不同阶段的质量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将项目质量的实际情况与项目质量标准相比较,确认项目质量误差,采取纠编措施,以消除项目质量问题,确保科研项目质量达到要求。这是贯穿全过程的一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是直接对科研项目质量进行把关的工作。

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

某大型钢铁企业按科研项目形成过程将进度的管理划分为项目策划、启动和项目执行、服务两个阶段。 项目策划、启动阶段控制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经常性的沟通,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与要求,有关项目信息,对需求进行分析,确定项目目标和进度要求。策划、启动阶段控制重在立项安排。项目执行、服务阶段控制管理的任务是:编制质量策划书、拟定进度计划并严格贯彻执行,控制相关节点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等。计划还明确提出了人员需求、资源配置与资金预算,毕竟人、财、物的合理安排,保证进度计划顺利执行。项目执行、服务阶段控制是项目进度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

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和学科建设工作。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科研项目正常开展的基本保证。因此对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目前,某大型钢铁企业在项目申报的阶段,就对项目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实行项目预算评估评审制度,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预算、经费的来源和支出预算进行审核,经费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负责人按照项目进度、项目需求、项目调整实行专项管理,切实有效的保证项目经费的正常支出。

现行科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科学管理意识单薄,缺少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手段

目前,在我单位还存在着许多的技术人员甚至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科技管理工作是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和领导的事,他们所从事的是具体的科研开发活动,是被管理的一方,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按考核目标完成科研任务,因而他们所关注的只是所承担项目的技术发展进程。其实,科技管理是对整个科技开发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总称,在不同的部门或组织机构,科技管理的范围、内容、任务、方法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作为科技开发活动基本组织单元的项目组,无论是项目负责人还是一般的技术人员,都有必要掌握科学的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对项目的研究进程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这样有利于加快科研开发项目的进度。

缺少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是科技团队中有决策力和影响力的人物,对科技开发项目的成功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既负责科研团队研究学术方向的确定,也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等。依照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一个有成效的项目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技能:优秀的领导能力、快速应变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非凡的沟通能力、高效的激励能力及其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因此,重视对复合型人才梯队的建设及项目负责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是提高科研开发项目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要重点培训现代项目管理知识,学习项目管理的规律、计划、控制、团队建设等理论知识,其次也要学习项目管理技术,如网络技术、进度管理、项目预算及成本控制、合同管理、风险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来提高复合型项目人才的科学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缺少多项目协同管理的机制

钢铁企业所涉及的较多的各类科技项目,有些项目需要同时使用企业的各种资源,例如:人员、资金、设备、仪器等。各业务、职能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下建立一个特殊的群体:科研团队,根据项目需要,将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组成。优秀的项目团队具有技能互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高、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容易达成共识、高度的合作互助、高度信任等特点,在运作上具有高效率。但是,高效率的科研团队不是一开始就能形成的,任何团队从建立到有效运作都有一个过程。优秀科研团队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是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的共同职责。其中,团队成员间的良好沟通与信息交流是建设优秀团队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解决分歧、促进合作,提高团队效能。因此,搭建协同管理平台是不可或缺的。

结束语

实践证明,对钢铁企业来说只有创新才能得到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急速发展与钢铁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钢铁行业对科技投入的力度正在逐年加大,支持了很多科技项目,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力量,越来越依赖于研究与发展工作。由此可见,要提高钢铁企业科技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及创新效益,就必须大力加强科技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

现今,科研项目日趋复杂,实践范围日益广泛,钢铁企业中科研项目管理实践的深入发展又急需一套管理方法保驾护航,而且应该是综合了多个领域的管理方法。而项目管理必将对钢铁企业的科研项目管理提供一种有力的组织管理方法,以改善人们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科研项目的成功率。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赵清.科研单位项目管理模式浅析[J].科技资讯,2006(5):218.219

第13篇

1进度管理问题

工程项目能否在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进度控制的目标与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对立统一的,进度、质量与投资三个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就是要解决好三者的矛盾。实际工程实施中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人的因素、材料因素、技术因素以及其它难以预料的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影响最多也最严重。从产生的根源来看有运营商本身及上级主管机构的因素,也有来源于设计单位、集成商及设备供应商的因素。进度管理的具体问题表现在项目人员到位不及时,缺乏相适应的项目组织结构。工程项目计划编制不合理,缺乏项目计划变更制度,项目范围不明确,项目方案制定不完善,软硬件设备到货安装进度控制不利导致工期严重拖延。另外,工作分解不系统不完善及工作衔接不畅顺都会导致进度控制措施不力。

2沟通管理

项目是由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协作完成的,因此项目团队是否能够有效沟通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电信运营商的工程项目中存在大量的异地管理项目,存在着沟通效率低下和沟通有效性差的问题。工程建设管理中,由于很难建立良好的沟通,导致团队的凝聚力不高,团队效率低下。从现有的人力资源分配方式看,多是人工分配项目资源,电话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和相关厂家。工程进度必须电话询问才能准确掌握,工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主要靠人工电话通知而且无据可查。目前,工程进度管理主要依靠工程管理人员通过电子邮件或纸质传真的方式,每天与各分公司和施工人员交换报表信息还靠手工操作来统计报表,而且常常由于施工人员发来的报表由于格式的不统一致使工程管理人员还需逐个核对更新,可以说工程进度报表的汇总统计是工程管理人员最为繁重耗时的日常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准确性也无法保证。由此导致项目团队内外部沟通不充分使得系统各子项目进度不协调最终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展。

3风险管理

在现实世界中,每一个管理者都会面对着风险的潜在威胁,因此要掌握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的策略。风险有不确定性,如何提高风险的防御能力?有关专家指出几点防御策略,以努力降低项目管理的风险性。一是以信息化手段促进风险管理;二是进行量化的风险管理。即把量化的标准与模型内置到管理信息系统里,系统会自动收集并进行分析处理;三是强化风险管理事前评估,在进行重要决策前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重要依据之一。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控风险,对于可以预料的风险,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对于不可预料的风险则需要进行必要的系统的风险管理。通信项目在实施中会存在诸多风险,其产生的后果会导致发生项目生产延期与成本超支以及质量问题等。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有一些厂商对工程实施内容不了解,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会导致项目管理流于表面形式。另外还有一些不确定风险因素也要归入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中,以及时防御风险的发生。

二、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化策略

1认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较高的管理头脑,是一门有极强应用性的多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随着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一直在不断寻找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而所有的竞争优势的提高都是需要通过完善项目的管理来完成与实现的,由此可见项目管理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也移动通信公司,认识到项目管理重要性是每一个领导者应具备的管理意识,也是在公司必须对之进行有效实施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公司,可以组织一些对员工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讲座,使他们对项目管理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加强整个公司对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提高项目管理的时效性

移动通信工程的时效性及其重要,不但对战略的发展有严重影响,也会波及到网络服务的质量,投资和收益。由于移动公司项目具有复杂及施工地点分散而施工时间又很紧迫的特点,所以可以建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来实现管理的优化。

3完善项目管理的制度化

第1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高级职业学校教师,我常年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项目管理中, 如何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然而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理论填鸭式教学、缺乏与工程实践和案例的结合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效,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自2012年我校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作为施工项目管理精品课程开发小组的一员,不断深入思考课程改革方法,,突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现将思考的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科学选用教材教材,注重理实一体。

《施工项目管理》教材在市场上有多种,但内容大都重理论轻实践,不能与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适应,造成了学生学习中易厌烦的情绪。所以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注重实践案例的解析内容,能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也可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自主编写校本教材,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精心选择和编写与之相适应的案例,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全面性.案例本身应在整体上尊重课程体系及课堂教学规律,内容及授课顺序应与课堂教学同步.通过案例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满足专业需求为根本,以“必须、够用、适度”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精讲、简化。精讲,就是为满足专业能力需求中“必须”的部分课程内容开展重点教学,讲清、讲透、讲明白。例如在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主要环节的控制过程中的程序、方法都是实际运用中的重点内容,需细致分析讲解以让学生理解掌握,能够运用到现场管理中。简化,就是以“适度”为原则,在对一些内容进行教学时采用从总体把握,归纳总结,简而化之。例如在编制各种文件、报告时的依据,处理问题时的原则、要求、提交的资料等枯燥理论,要求学生能了解就可以了。通过以上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既能使课程内容要求得到满足,又能使学生工作后深刻体会到学以致用。

三、创新授课方式,灵活考核方式

传统的单向陈述知识的教学状态已不适合现在的教学环境,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的课堂应用。例如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学生以后从事建筑行业可能会遇到的现场情境,模拟施工企业投标报价、施工过程中现场纠纷、事故处理等。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进行实战练习,在此训练中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学生就业上岗的适应能力。另外也可适时地进行生校外课堂、工程现场教学、专家互动式专题讲座等结合起来,依据案例,传授书本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将每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相应部分建立起联系, 知道某一章节的理论方法是如何解决实践问题的,它在什么时候、什么环节使用。

课程考核也要以灵活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淡化传统的记忆型考核。如:即每个小组一份任务,要求其提交成果并能课堂展示,教师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评估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学习兴趣

现在我校教室都已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将传统纸质教案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可以节约板书的时间,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使得既能简化又能表述清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图片、声音、色彩、动画等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课程之初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演示一个较为典型的、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实施过程, 使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感性认识框架。教学过程中可到施工现场拍摄现场录像资料,利用动画形式展示各控制环节主要工作。这些方式与枯燥的语言表述相比更能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五、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建立专业化队伍

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手段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实践。师资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了总体教学质量,而且是影响预期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最重要因素。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工程背景下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又要具备相应的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因此,学校应从教师专业背景、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参与社会实践等方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造就一批经常参与工程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思想和业务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研究方向稳定,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群。使教师通过实践亲临其境的经验,把知识讲透讲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理顺观念结合在一起,为完善课程教学与实践应用结合,增强知识的前沿性、贯通性打好基础。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这些建议已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显出成效。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建设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更好,更有效,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尚在进一步探索之中。我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改革行动也刚刚开始探索和尝试,希望每位教师都能深入地研究教学改革与创新,将本专业课程建设得越来越好,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为高级职业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亚兰.论案例教学与教育学的教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2中).

第1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招投标风险管理 项目管理 学习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具体的建设项目或施工项目为对象、目标、内容,不断优化目标的全过程的一次性综合管理与控制。也就是从项目开工建设到交付使用,通过项目策划和控制来实现质量目标、进度目标、造价控制及安全管理目标。

建筑工程一般耗资巨大,涉及材料、人员等方方面面,为确保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减成本投入,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强建筑施工管理:

1 注重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主要风险因素可以归纳为经济风险、合同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是指工程所在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实力、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给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如:通货膨胀、经济危机。合同是维护当事人利益的行为规范,是工程招标投标—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因此,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将对有关当事人产生直接的重大影响。如:合同缺陷、合同条件有失公正。技术风险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如:工程变更风险;材料、设备等供应风险;地质、地基、水文、气候条件的异常。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该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做好风险预测,提前制定应急预案,通过风险转移等手段尽量将风险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2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项目管理要加强工程的过程控制

2.1 质量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就是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做好质量控制;定期检查产品质量。同时,完善质量监控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和“三全”控制理念全面监测工程质量,使其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

2.2 进度管理。目前,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大都来自气候变化、资金、技术、材料、人员等方面。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气候以及人员、机械的配备情况合理控制施工进度, 并逐项落实具体的进度计划,切忌纸上谈兵,草草了事。

2.3 成本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涵盖了三种形式,即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实际成本能反映成本节支和项目盈亏情况。施工成本管理主要涉及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内容,在不影响工期质量的前提下,从经济、技术等方面着手严格控制施工成本,防止成本超预算。

2.4 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就是在项目在建中以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为依据强化施工活动的管理,定期排查故障隐患,消除一切不安定因素,确保施工活动顺利开展。

3 构建学习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

3.1 学习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是由工程建设业主单位组织牵头,由建设、监理、施工、供应商等单位部门共同参与、基于项目建设实际条件而组建的学习型组织。内部组织结构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平等参与,没有职称、级别之分。通过强化管理实践的学习,增加内部成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素养,敦促其着眼于整体利益,树立大局意识,学会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联动性的思维模式,继而创新管理理念,运用所学管理知识灵活应对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办事效率。

3.2 组织成员个体的积累。因成长环境、教育程度和人生阅历的差异,每一位参建人员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式都有所不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优劣成败主要取决于每一位参建人员的施工管理经验和专业素养,也就是个体的积累。个体的积累涉及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形成。知识结构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而专业知识则是人在某一专业领域通过长期学习而磨砺出来的本领,它是人基本的生存技能。

3.3 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行业交流和合作,是学习型组织保持互动和沟通的最终目的。学习始终是团队活动的基本任务,通过强化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进而在自我能力上寻求创新和突破。通过交流平台,团队成员可以实时分项行业信息和优秀的管理经验,以便其他成员效仿和学习,将团队智慧融入个人理念,不断拓宽视域,提高团队成员的管理意识,使其能够以客观、全面的观念来对待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统筹全局,提高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实效性。

4 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①重构企业管理系统,使之符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②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③建设项目管理的标准化。④建立适合现代项目管理的组织文化。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需要我们既要统筹考虑管理的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又要抓住重点,关注细节,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更好的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发挥作用,以达到预期的理想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目前市政工程招标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经济,2009(S1).

[2]周永盛.浅析现代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J].现代商业,2011(06).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