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其对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分析目前在对军校学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探讨心理弹性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效果,并分析心理弹性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如何在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进行使用,探讨心理弹性对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意义。结果影响军校学员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面临危险或是遭受重大压力以及良好的适应压力事件均为主要因素,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使用心理弹性的方法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结论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弹性可以得到较好的使用,让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展开,并保证到军校学员在学习训练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对其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军校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府,对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军校和地方大学在管理制度上实际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从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要较快的适应军校的环境,对其心理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尤其是随着目前对军人素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军校学员的行为规范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在有限时间之内要实现从普通群众高中生转化成为军校大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训练,因此这就对军校新生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较多的研究显示,在目前军校教育,即军事训练+专业学习的教育模式之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够及时的适应,这就形成了一些军校的开学时期出现的新生退学现象。同时军校新生个人主观方面的心理问题也是导致军校新生教育无法较好进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军校学员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针对目前军校新生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心理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心理弹性,能够为军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较多的参考资料。
一、心理弹性的概念以及研究现状
1、心理弹性的概念
心理弹性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心理弹性就是在受到严重威胁之下也能够产生使用较好或是发展顺利等结果的一种现象,这也是心理弹性的结果性概念。在过程性的概念上,心理弹性表示一系列的能力以及特征通过动态交互作用导致个体在受到了较大危险或是压力后,能够迅速的恢复成功应对的一个过程。在心理弹性的能力性的概念上,是个体所有的一种主要特征,也是一种品质角度的定义。有学者对能力性的研究发现,心理弹性指的就是个体在受到压力时能够保持自身适应的一种重要能力。能力性定义、过程性定义以及结果性定义虽然并不相同,但都会强调心理弹性主要是在个体受到了危险以及压力后,自身产生积极的应对能力[3]。同时这种能力也能够帮助个体更加轻松的面对困境以及挫折,积极的去适应社会以及主动发展。
2、心理弹性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研究现状
虽然目前军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同时军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开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目前较多的军校对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没有一个成系统的并且完整的体系。同时在军校中,很少有任何的专业性心理健康教师对学院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仅是通过团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的团体辅导。这种心理教育模式显得非常单一,极易流于形式化以及表面化,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基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心理弹性的应用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使用。通过使用心理弹性的教育,能够帮助军校学员在进入到军校的初期,在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后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应对能力,学生也可以更加轻松的面对在初入军校时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以及身体压力,这对军校学员及时的调整心态并较快的适应军校环境均有着重要意义。
二、心理弹性在军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使用方法
1、关注基层环境的支持
在军校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最普遍的就是基层环境。因此通过以环境支持为主的健康教育,开始成为了军校心理教育的主要实施手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明显改善军校学员的生活环境,并能够较好的修复军校学员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军校学员遇到了训练困难或是学习困难,这些困难均会导致军校学员受到较大的心理问题[5]。通过对其实施环境支持,可以为军校学员带去强大的心灵力量,明显的提升军校学员的自信心,帮助军校学员对于生活中的困难有着巨大的信心,并主动寻求帮助将这些困难解决。而通过基层环境的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军校学员也能够主动的关注心理弹性的好处,并学着自我使用心理弹性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解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2、关注对军校学员的心理培养
通过研究显示,目前军校新生在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渠道上,仅仅是中学时期的生物教育以及健康教育。这些心理知识片面、业余,无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可以从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解决军校新生的心理问题[6]。首先可以加强团体辅导的专项性,使用青少年心理弹性评定问卷以及青少年发展与心理弹性问卷等专业性的调查量表,对目前的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类,并针对每组大学生自身的视觉心理特点,对其建立起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我军目前的教育模式和心理弹性理论进行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尤其要注意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技能以及技巧的培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多媒体应用以及情境创设等方式实施教育和培养,这种手段也能够明显的加深学生的印象,起到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加强学员自身能力素质的培养
随着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目前我国军队对于军校学员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当代军人的素养更是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正是在这种前提之下,各种挫折以及困境就要求基层的指挥员以及后勤人员需要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军政素养,对于军校学员尤其如此。对此,军校学员需要自己树立起一种积极的应对心态,增加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以及训练过程中的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尽量的降低危险性因素对学员自身的影响。尤其是可以使用自我暗示等手段,适当的夸大保护性因素的相关作用,在心理上取得较好的保护效果,保证到心理弹性在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能够得到较好的使用。
三、展望
心理弹性是目前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主要手段,通过使用心理弹性的方式,能够明显的改善个体在遇到困难后的心理状态,帮助解决问题。对于军校学员而言,在初入军校时,巨大的身心压力会对学员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此时通过心理弹性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军校学员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在军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习文 单位:昆明消防指挥学校
参考文献:
[1]彭李,陈珑,孟涛等.军校新训学员的训练疲劳与其心理弹性、人格及心理健康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8):1989-1991.
[2]石磊,李敏,陈珑等.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其对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11):1024-1026.
[3]陈珑,彭李,孟涛等.军校大学新生体能训练成绩与其心理弹性、应对方式的关系[J].预防医学杂志,2014,32(6):531-532.
[4]王芙蓉,吴慧,陈欢等.军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基于与地方高校经验的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4):120-124.
1.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强,使得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过大,同时,学校和家长的过度否定又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巳经变得十分突出,高中校园中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幽默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应用,能够让高中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调节,并逐渐走出心理阴影,让高中生能够乐观、积极地进行生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1.2 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开始逐渐增强。当前形势下,部分高中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显得有些特立独行。采用幽默心理学教育方法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力疏导,并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1.3帮助学生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就使他们盲目地去追求个性,喜欢冲动。因此,当代的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幽默心理学应用其中,能够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别人,进而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2.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幽默心理学的具体措施
2.1帮助高中生正确理解幽默的含义
对于“幽默”,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幽默要适度,恰到好处的幽默可能会打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僵局,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而过度的幽默和调侃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际关系变得恶化。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幽默心理健康教育时,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幽默并理解幽默的含义。一方面,要区分“幽默”和“贫嘴”,一个幽默的人必然是有品位且宽容大度的人,而不是一个喜欢遇事钻牛角尖的人;另一方面,幽默是一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的外在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对“幽默”二字的理解,让同学们充分参与其中,并将最终答案告诉他们,加深学生对幽默含义的深刻理解。
2.2在教会学生幽默技巧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社会生活中的幽默总体来说有着不同的种类,运用幽默心理学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幽默技巧,正确掌握幽默的各种形式。首先,幽默可以是社会性的幽默,掌握社会幽默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设定特定的场景,鼓励学生用幽默的方式彼此进行交流。其次,自励性幽默就是鼓励学生处在尴尬的环境中,要利用一种自嘲的方式将窘迫的局面进行化解,这样通常能够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例如:某校一学生由于成绩下滑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鼓励该学生采用自嘲的方式鼓励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使学生逐渐走出了自卑的阴影,不仅整个人变得非常开朗,而且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再次,幽默种类中有一种不值得鼓励的幽默就是“敌对性幽默”,这种幽默方式是利用他人的弱点进行人身攻击,容易让别人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某校一班级学生之间经常开伤害对方的玩笑,班级学生将这种行为当作幽默的一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间的这种幽默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并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幽默是不可取的,促进了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回弹性的幽默是在面对别人的攻击时做出的回应,但是这种回应往往不是具有攻击性的,而是用睿智来进行回击,幽默感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防御,它能够让人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使紧张的心情最大程度的放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幽默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幽默教育的渗透,可以建立相应的“幽默室”,让学生学会用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这样不仅能够使高中生变得越来越独立,还能有效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培养。让当代的高中生能够掌握缓解压力的有效手段。
3.结语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智力发展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大学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1、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
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如,同样进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适应得好,顺利度过,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孩子适应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团伙,或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面临着心理危机。而一个面临心理危机的青春期学生,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与帮助,在其后的发展中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踏上心理健康发展的道路。心理健康的这种阶段性正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可行性的。
2、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绝对的,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但在当前的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在学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诚然,个别生在心理健康发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别的教育和帮助。但是,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许多研究与实践证明,有时这些“好”学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如,一些“好”学生由于长期被宠、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变得极脆弱,稍不如意就发脾气,有的还采取极端措施进行打击、报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清华大学铊中毒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还有的就此迈上了自杀、轻生的道路来面对失败和挫折的压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学生教育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三、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据我调查和一些相关资料反应。近年来,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市七城区2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了“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工程”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得到了广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与好评。为了推动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北师大也在各大城市办起了有关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师研修班,我本人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同仁的探讨,研究,根据近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1、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4、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