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身运动康复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襄阳市;瑜伽健身;市场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51-03
“瑜伽”来源于印度梵语,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的哲学体系及其指导下的运动体系,古老而易于掌握,能提高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形式,是一种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近年来,瑜伽运动风靡全球,它不仅仅是一项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而富有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底蕴,这才是瑜伽健身运动经久不衰、趋势蒸蒸日上的真正原因。随着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工作重心的转移,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襄阳市,群众体育事业日新月异!瑜伽健身运动近几年也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然而,过快的泡沫式增长却凸现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以襄阳市辖区内瑜伽健身会馆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俱乐部数量分布、项目设置、运营模式,会员人数及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为襄阳市体育管理部门规范健身市场提供数据支持和建设性意见。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借助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及专业书籍等工具,查阅大量关于统计与分析瑜伽运动发展现状的文献资料,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对襄阳市瑜伽健身市场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为后续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2)问卷调查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多家健身俱乐部填写会员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9份,回收率95.8%。会员包括学生、教师、白领、商人、公务员、工人等,年龄分布在10~60岁且以30岁为中线近似正太分布。调查问卷发放前,我小组成员及老师对问卷中的设计问题进行效度检查,确认符合要求。
(3)走访调查法。咨询襄阳市体育局、文化局及行业专家,了解职能部门的管理机制与水平、行业准入制度与标准、执业师资的资格认证等情况;走访部分健身房和瑜伽会馆的老板和教练,了解俱乐部运营方式与现状,同时与健身会员面对面交流,掌握会员的参与动机与目的,为调查问卷的设计提供参考。
二、结果与分析
1.瑜伽运动。瑜伽运动老少皆宜,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健身性和艺术性。瑜伽是生理的动态运动及心灵的练习,其终极目标就是控制自己,驾驭身体感官,驯服内心。不但对人体肌肉和骨骼的锻炼有益,也能强化神经系统、内分泌腺体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过激发人体潜在能量来促进身体健康。现代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较大。适当参加瑜伽练习,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协调机体功能,增加身体活力。还能和谐心灵、稳定情感,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状态,保持身体协调平衡,增进健康。
2.襄阳市瑜伽运动现状。近年来,襄阳市成立了“瑜·美人”等多家专业瑜伽会馆,参与瑜伽练习的居民人数逐年递增;市区较大规模的俱乐部(铁伊人健身俱乐部、炫动时刻健身中心、飞扬健身俱乐部等)瑜伽开课率高,发展势头良好,会员人数每年以11.2%增长;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瑜伽健身运动以其独特的方式吸引着众多的中青年女性和大学生。如:企业健身活动月的瑜伽班、高等院校的瑜伽选修课等。(1)特征。随着我国群众体育的蓬勃兴起,瑜伽健身运动在襄阳市异军突起,成为居民健身的主打项目,并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①市场繁荣。近几年来,瑜伽会馆在襄阳市大有雨后春笋之势,数量不断增加,包括所辖县市在内近200家健身俱乐部中70%设置了瑜伽项目,并配备专职的瑜伽教练,加之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类健身场所、丰富多彩的健身项目,为襄阳人带来了崭新的现代生活方式。②项目多元。瑜伽项目种类繁多,呈多元化趋势。按练习环境分为:高温瑜伽、户外瑜伽、家庭瑜伽、水中瑜伽等;按健身功能分为:纤体瑜伽、力量瑜伽、减压瑜伽、美容瑜伽、康复瑜伽等;按练习主体分为:孕妇瑜伽、男子瑜伽、儿童瑜伽、老年瑜伽、双人瑜伽、亲子瑜伽等。丰富多彩的项目门类和环境条件为襄阳瑜伽爱好者提供了便利,满足她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目的选择。③会员广泛。瑜伽运动老少皆宜,在襄阳市有较广泛的会员渠道,无论年龄、性别、工作性质,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瑜伽练习种类,尤其是广大女性对瑜伽健身情有独钟,成为瑜伽运动不可动摇的会员基础。④行业规范。瑜伽运动进入我国时间短,发展仍不成熟,至今为止未被列入正规的体育比赛项目,从国家体育总局到各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对瑜伽项目还没有统一的行业准入制度和标准。目前,对于瑜伽俱乐部经营管理和教练资质认证等问题仍处于行业公约阶段,市场运行良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育主管部门会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以保证我国瑜伽健身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2)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①会馆分布地域差异。同其他健身俱乐部一样,瑜伽会馆的分布大都集聚于商业区、高等院校、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区、大中型企业等人口密集地区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出现会馆分布的地域差异。②会员层次不均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所有瑜伽会馆的经营运作都摆脱不了其商业目的,市民普遍反应瑜伽运动成本太高,主要表现为俱乐部收费太高。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从事瑜伽运动的多为有稳定收入,且收入较高的人群,而低收入瑜伽参与者仅占2%,另外城市居民参与较多而农村居民参与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说瑜伽运动在我市还处于奢侈消费层面,对瑜伽运动的推广产生了极大的阻力。故而从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及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出现了会员结构层次的不均衡性,同时产生了价值观、消费观、健康意识、生活习性与质量的明显差异。经济因素是其原因之一,在健身市场还存在另外一个现象:在高收入城市居民群体中从事瑜伽健身活动的中青年女性比率远远高于男性、老年人和小孩,究其原因应该与女性健康相关。这是襄阳市瑜伽健身运动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③行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国内仍未形成完善的行业规范,从体育总局到各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对瑜伽项目还没有统一的行业准入制度和标准,对于瑜伽俱乐部经营管理和教练资质认证等问题仍处于行业公约阶段。襄阳市瑜伽健身会馆因物质资金和人力技术条件的差异,导致经营与管理水平各异,参差不齐。会员反映,部分俱乐部教练并非专业瑜伽教师,只是兴趣爱好者经过短期的业务培训而已,没有足够的授课能力,对于会员的问题无法给出科学答案。
三、对策与建议
1.建立政府管理机制。国家对运营机构的规范要求是我国商业性机构合理管理的关键因素,也是现如今纷繁冗杂的瑜伽市场最有效、最显著的控制手段。我国瑜伽会馆和俱乐部遍布全国,其发展和规范程度不一,良莠不齐。要想改善这种现状,权威机构的规范和调控为决定性因素。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快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与标准、执业师资的资格认证与水平评价标准等。规范市场秩序,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保证瑜伽健身运动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地方政府要多维度扶持符合标准的俱乐部,鼓励其扩大经营规模,活跃健身市场。
3.规范技术培训,加强技术交流。职能部门应组织发展一批具备足够水平和能力的瑜伽培训机构,提升培训机构人员的文化素养;严格瑜伽教练资格审批制度,并完善行业执行、监督机制。规范教材,开设特色课程,努力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瑜伽精英教师;组织技术人员参与国内外瑜伽文化交流,吸取和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以提高本地区瑜伽健身行业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推进瑜伽行业的发展。
4.大力宣传,合理营销。任何新生事物的被认可和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加强宣传力度不失为缩短这一过程的有效方法之一,襄阳市的瑜伽健身运动同样需要宣传和推销。襄阳市城区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瑜伽项目的开展时间不长,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瑜伽练习中来,宣传是关键的一步:可以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瑜伽、认识瑜伽;举行瑜伽比赛、表演等推广活动,设立专业奖项,提高瑜伽运动项目的知名度;大力拓展社区和大学校园市场,制作瑜伽健康宣传板,开设各类瑜伽讲座和课程,使更多的人认识瑜伽并参与其中。
5.加强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职能部门批准成立专门的瑜伽协会,鼓励健身俱乐部与高等体育院校合作,让瑜伽文化走进校园,走近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场地器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学区体育,倡导资源共享,服务瑜伽健身市场。
6.优化运营,科学创新。襄阳市现有几所正规的瑜伽俱乐部,要共同商讨合理高效的运营方案,明确各自的经营范围和方式,因地制宜,统一制定区域价格,避免恶性竞争,让市场更规范,营业模式更健康高效。
襄阳市的瑜伽健身行业要发展,就要勇于创新。创新不仅仅表现在对现行瑜伽教材的继承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科技的发展,了解瑜伽最新情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襄阳市的区域优势,开发具有民俗特色的瑜伽项目和瑜伽器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努力打造襄阳市自己的瑜伽品牌,为全民健身做出襄阳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红尘.印度瑜伽圣地密码[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摘 要 水中健身是一种新颖的运动形式,是在特殊的水环境条件下采用不同节奏的音乐随着教师的带领做出各式各样的身体动作和舞蹈步伐,即使完全不懂水性也可轻松参与。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水中健身运动项目的特点、功能及课程内容和水上运动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开展现状进行论述,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契机,使水中健身运动顺应大学生健身需求。
关键词 水中健身 北京体育大学 可行性 普修课
水中健身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健身项目,目前在高校水中健身课程开展的现状并不乐观,水中健身在高校中的开展还很少。而在体育院校开展水中健身课的条件比较成熟的,师资充分,场馆资源相对可以满足水中健身课的教学需要。本文通过对水中健身的功能、特点、以及课程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努力方向,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北京体育大学推广水中健身为普修课的可行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的需要,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互联网检索收集的有关研究的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
2.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北京体育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自编调查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共发300份问卷,回收294份,回收率98%,有效样本280份,有效样本率95%
3.访谈法。通过对本校老师和学生进行相关访谈,了解师生对开展水中健身课程的态度,影响开展的因素等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一)水中健身项目概述
1.水中健身运动项目的特点。(1)具有高消耗低损伤的特点:水中健身操消耗的热量比陆地上多。同时水中跳操时关节受到的冲击和震荡几乎为零,大大减少了运动中关节、肌肉的压力,使人不易受伤。(2)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特点:由于水中健身操变换形式和姿势的多样性,可使练习者体会到运动的趣味性和其中的健身乐趣。(3)具有适宜所有人参与运动的特点:所有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水中健身运动。
2.水中健身运动项目的功能。(1)最佳的塑型运动:由于在水的特殊环境下做练习,可以使人在最小的地心引力下,完成诸多类型的练习。同样的时间和强度运动,在水中能量的消耗要比陆地上大。(2)有效提高心肺机能:经常进行水中运动,特别是水中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的影响。(3)具有运动损伤后的康复作用:由于水具有粘滞性和流动性的物理特性,在水中做各种慢动作对人体运动损伤后具有水中按摩作用。
(二)水上运动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开展现状
1.北京体育大学水中健身运动场地。水中健身操的训练场地一般以1-1.4米的较低水位为主,北京体育大学所有水中健身课都在老游泳馆的浅水区上课。
2.北京体育大学水中健身的课程及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北京大学水中健身课分别以专项和选修课的形式分别开了一个班,一周上两次课。专项课和选修课的上课内容并不相同,对于竞技体育学院的学生来说专项课学习和练习的内容比较专业,他们主要学习水中韵律操、水中器械操。而对于选修课的学生来说,他们学习内容娱乐性更强,上课主要是水中走、跑练习和水中娱乐活动,目的在于缓解学生压力,改善学生体质。
3.北京体育大学水中健身教练员情况。通过调查可知,北京体育大学目前只有两名教授水中健身课的老师,据了解黄秀凤老师主要负责游泳训练课,而葛晓薇老师主要上水中健身课。
(三)水上运动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开展普修课的可行性
1.北京体育大学在校学生对水中健身喜爱程度调查统计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喜欢水中健身的学生有72.9%,不喜欢水中健身的学生只有7.1%,说明水中的运动在北京体育大学很受学生欢迎。
2.北京体育大学相关领导和教师对开展水中健身普修课态度调查分析。本研究对北京体育大学的游泳教研室主任王虎和游泳老师黄秀风和葛晓薇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他们对水中健身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开展普修课都表示赞成。老师们一致认为这样不仅能响应高校课程体制的改革,还能提高学生体质。
3.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对开设水中健身运动态度调查分析。经过对北京体育大学在校学生是否赞成在北京体育大学大学开展水中健身普修课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大部分同学都对目前开设的普修课不满意,所调查的学生中有165名为女生,115名男生。其中有140名女生赞成开设该课程,赞成率84%。而男生只有46名男生赞成,赞成率40%。可见北京体育大学女学生对水中健身的兴趣更加浓厚。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校老师对水中健身普修课在北京体育大学开展都持有积极的态度。2.该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这对水中健身在北京体育大学开展非常有利。3.学生赞成开设水中健身普修课的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水中健身运动更能满足女生的需求。
(二)建议
1.北京体育大学游泳教研室应充分借鉴其他院校和国外高校开办水中健身课的经验,进一步优化水中健身课程。2.加强体育水中健身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游泳教研室老师进行水中健身培训,提高教练员教学和科研能力。3.加快水中健身课程教材建设。4.提高北京体育大学游泳馆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摘 要 据唐山市老年协会统计,60岁以上人数超过10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老年人身心健康已成为家庭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河北省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依据,以唐山市路南区、路北区参加健身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问法、问卷法、统计法,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老年人健身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老年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健身
老年体育就是老年人进行的以增进健康、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疾病,丰富晚年生活为目的的身体锻炼的统称。河北省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省老年人超重与肥胖率略有增长,老年人力量素质有所提高,柔韧性和反应能力有所降低,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提高、呼吸机能水平稍有下降,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上升。老年体育的发展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呈现出社会化的趋势[1],从功能上看,呈现出综合功能的全方位开发趋势,其追求的是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从老年体育锻炼方式看,呈现出常态化和低运动强度的趋势。
一、民族传统体育对发展老年体育的意义
适宜的运动方式可以消除老年人单调、孤独的心理,在健身的同时,可以相互交流锻炼身体的技艺和感受,使得老年人真正从运动中获得身体、社会和心理的健康及幸福,达到改善健康、预防疾病并最终实现健康的方法。对于健康的老年人,体育健身可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对于患病的老年人,适当运动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民族传统体育具备适合不同群体的、低投入的、简便易行的特点,许多项目既可以个体独自练习,又可以群体练习,对抗性动作较少,容易控制运动量。其所需要的场地基本是平整、干净,要求简易;所用器材的重量适中,价格不贵。
二、唐山市老年体育发展现状
在走访调查唐山市体育中心健身公园、凤凰山公园、燕京体育健身公园、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以及小区周围等户外健身场所中,老年人健身群体占的比例较大,健身项目种类较多,如:门球、乒乓球、健身球、柔力球等球类,交际舞、扇子舞、秧歌、腰鼓等舞蹈类,太极剑、空竹、风筝等器械类,太极拳、木兰拳、推手、健身走、慢跑等徒手类。
唐山市政府、体育局、唐山市老年协会依托重要节日、重大政治活动之际开展大型活动,吸引老年人投身到健身活动中去。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每四年举行一届,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2011年5月成功举办了首届老年人体育舞蹈大赛。老年体协积极组队参加河北省体育大会老年比赛和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老年体协每年开展的体育活动多达20多项大型活动,据其所属太极、木兰、柔力球、空竹、健身球等7个工委的统计,每年为各社区老人进行健身项目的培训。
三、老年健身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健身要根据季节和自身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难度应遵循从低到高,运动量由小到力所能及,始终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老的目的。
(二)老年人健身应选择有氧运动、低强度、低频率、娱乐性强的项目,如散步、慢跑、跳舞等。有氧运动使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大体相当,可以有效改善心、肺与心血的机能,增加血液总量,增强肺的功能,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使老年人保持愉悦的心情。
(三)合理的膳食和适量的运动可以使老年人保持在适当的体重,可以预防多种老年病。老年人运动健身时间一般掌握在每周3到5次,每次或相加在30分钟以上,应尽量选择在空气质量适合的下午和晚上。如果是清晨锻炼,不宜空腹进行。
(四)控制运动量比较简便、易于掌握的方法是测定脉搏。健身运动时的正常脉搏数=170-年龄。如果健身运动后1小时内脉搏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示运动量适当;如果脉搏快速或减慢,应考虑运动量过大[2],及时调整运动方案。
四、结束语
唐山市在老年体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提高了广大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发了科学锻炼的积极性,各级老年体协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指导老年人科学锻炼,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使老年体育工作稳步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之都做出新贡献。同时,唐山市各级政府、各部门应进一步增强为老年人服务的意识,重视和支持老年体育工作,为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健身场所等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医院校;体育资源;社区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81-02
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应该归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要为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提供服务。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状况仍然不尽理想,直接影响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开展。中医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应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探索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的有效途径,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一、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必然性
(一)高校具有社会服务职能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职能已经由最初的单一的教学功能,发展到现今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功能,社会服务功能日益重要。高校社会服务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狭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在保证正常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活动前提下,依托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和知识等资源优势,向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性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1]。如今,大学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不仅取决于自身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而且更多地来源于大学对社会的贡献力和影响力。高校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进而改善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形成高校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循环。
(二)有利于满足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追求健康、休闲娱乐的意识不断增强,对社区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大,社区却无法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绝大多数的城市社区缺少经费,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公益健身器械损毁严重,得不到及时维修,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基本上是公园、小区空地或是江畔湖边等非正规场所,有些场所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此外,居民的体育运动知识贫乏,在锻炼项目的选择、运动量的控制、练习的时间和锻炼后的保健与恢复等方面都缺乏指导,因而身体锻炼随心所欲,没有长远的锻炼计划,缺乏科学性与持续性,锻炼的效果不理想[2]。社区体育指导员的缺乏也严重制约着社区体育的发展。1998年我国约有10万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每2万多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现在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0多万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了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计划到2015年底,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将增加到100万以上。城市达到每千人至少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校体育大有可为。
(三)提高高校体育资源利用率的必由之路
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相对较为充裕,全国现有850, 080个体育场地,其中,学校系统有558,044个,占总数的65. 6%,高校系统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3]。高校还有一流的体育设施,这些体育场地设施在保证学校日常体育教学、训练和师生课余活动之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除了这些场地设施以外,高校还拥有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而他们很少参与到社区体育或是全民健身服务活动中。这些有形和无形的高校体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可见,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不仅能够缓解社区体育资源不足的难题,又能够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中医院校服务社区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独具特色的中医传统保健与养生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历史悠久,中医学将中庸、和谐等思想渗透于太极拳、太极剑、气功、武术等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是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训练、身心的修养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以此达到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目前,各中医院校均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将中国传统保健与养生理论的内容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在体育课程中增加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医院校大学体育必修课或是选修课,如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普及传统体育项目,满足一些传统体育爱好者的需求,学校还成立了武协、太极拳协会等,不仅开展校内交流,还有校际交流、国际交流,在传统体育项目方面成绩斐然。中医传统保健与养生意识与社区体育目的的契合,再加上多年来,中医院校在传统保健养生体育项目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积累,不仅为中医院校服务社区体育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医传统保健运动形式深受群众欢迎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中,中老年人不仅数量居多,而且能够长期自觉坚持锻炼。在诸多的锻炼形式中,传统保健体育运动项目由于其具有健身、保健、预防疾病,对于某些疾病还有治疗或是康复功能,且动作舒展、柔和,可动可静,尤其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晨练中随处可见的简化太极拳、太极剑等项目吸引了为数众多的练习者,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三)中医院校拥有场馆设施、专业体育人员等资源
中医院校由于自身的办学特点,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向性,招生群体特定,学校规模有限,所以,和一些综合性大学比较而言,中医院校体育场馆设施也十分有限。但是,伴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目前,各中医院校体育场馆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作为高校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院校的体育资源也应得到充分的利用,为社区体育服务。中医院校拥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设施,如室外场地: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运动场等;室内场馆:篮球馆、羽毛球馆、体操馆等,硬件设施上种类较为齐全。此外,还拥有大量的优秀体育人才,体育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还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体育基础,能够把学到的体育技术、理论、健身理念运用到社区体育活动过程中,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素养。
三、中医院校服务社区体育的途径
(一)实现场地设施资源与社区共享
和社区体育相比,中医院校拥有正规且较为完善的场地设施等的体育资源,在确保学生教学及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向社会开放其场馆设施,采用无偿或是有偿的方式,考虑到部分场馆运营和维护等因素,适当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但要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最好能够争取到一定的地方政府补助,或是企业的赞助,健身费用的减免既降低了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负担,又可以极大地激发居民的健身热情,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开展。在场馆开放的时间上,可以安排在早晚或者是双休日、节假日等,这个时间段正好是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高峰时段,也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且,学校闲置、半闲置的体育场馆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确定了开放项目、时间、收费标准后,学校还应和社区配合,深入居民区,广泛宣传,使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学校场馆开放的情况,提高场馆利用率,服务于民。
(二)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开展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多样化服务社区体育的活动
目前,社区居民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很多误区,锻炼效果自然不是十分理想,后果严重的更是非但没有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这些都和缺乏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有着密切关系。中医院校应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开展以自身特色为主多样的服务社区体育的形式。(1)开展中医特色公益讲座进社区活动。传播健康理念,倡导科学的保健运动以及生活方式,让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受益终生。根据中医院校专业特点,可开展诸如养生、保健、食疗、康复、推拿等讲座,也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结合科学的健身方式方法,以此达到身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和谐人我的至高境界。(2)对社区体育活动进行指导。为社会体育及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咨询、策划、组织等多项服务,深入群众健身运动中,对居民自发的健身活动进行定期指导,使广大群众在实践中更好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3)开办各种培训班。尤其是开办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武术等中医院校极具优势的项目的培训,再加上瑜伽、健美操、舞蹈、游泳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4)为社区体育培训指导员。通过开办各种培训班,为社区培养开展科学锻炼指导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区体育专业人才缺乏的窘境。(5)加强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交流。为了活跃广大师生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体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所以,开展校园体育进社区、社区体育进校园的活动,在活动中互相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设立体育互动活动年、活动月或是活动周,定期并长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有利于促进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同发展。
(三)完善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为了使高校体育资源更好地服务社区体育,除了高校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外,还要完善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明确政府、高校、社区的责、权、利,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场馆、器械使用、收费标准、人员职责、奖惩制度、经费补贴等具体规章制度,为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使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落到实处,真正为全民健身服务。
总之,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是缓解社区体育资源不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重要途径,我国拥有高校众多,且办学各具特色,可供发掘利用的体育资源也各有不同,所以,如何立足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有形及无形体育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社区体育的方式,才是切实可行之道。
参考文献:
[1]眭依凡,汤谦凡.我国高校社会服务30年发展实践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医疗体育 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和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以培养高等医学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将体育教学与学生所学的医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锻炼学生身体,又为将来所从事的医学事业服务,是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临床专业、护理专业和中医专业的体育教学中,开展了一些医疗体育的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开设该课程的10个教学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68份,有效问卷446份,有效问卷率97.3%。结果显示,82.4%的学生对医疗体育表现浓厚的兴趣,89.1%的同学表示会学以致用来治愈疾病。通过教学,总结出以下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开展体医结合师资培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具有主体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在充分利用医学院校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体医结合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体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地听取医学教师相关专业课程的讲授;和校医院联手定期为学生体检、体测、指导学生健身锻炼;积极从事体医结合的研究,申报体医结合的科研项目,撰写体医结合的论文,有计划地组织联合攻关,进行热点课题研究,努力促进自身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根据医疗体育的特点、作用与医学的内在联系,举例介绍一些通过医疗体育的方法治疗肺结核、肝硬化、肠胃病和冠心病等的典型病例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掌握好医疗体育知识、为医学事业服务的远大志向。让学生切身感受医疗体育的功效。通过医疗体育,可治疗或缓解某些常见小病,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例如,可以通过气功和穴位按摩结合疗法治疗近视眼。又如,对于身高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运动处方与营养配合方案实现身高的再次增长。
三、注重精心组织教材
应对原来教材内容体系进行精简、重组、整合,体现出医疗体育的职业性。如临床专业开设健身处方教学,让学生学会既能开诊断处方,又能健身处方,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康复治疗、保健预防和健康育的需要;护理等专业开设形体、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内容,现塑造优美的形体,培养优雅的气质,养成良好的礼仪,为未来职业奠定基础;中医等专业增设医疗保健体育的专业特点,既满足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终身锻炼的目的,又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提升就业能力。因此,医院院校体育校本教材内容编排上除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方法学的介绍外,重点要放在医疗体育上。
四、注重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一方面我们通过医学专业课、体育理论课,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运动医学、保健体育、康复医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懂得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体医结合、医体渗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体育实践课及课外活动,开展保健体育、健身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项目的学习;运用现代医学知识的观点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指导和监控,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两项以上保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掌握和运用体质测试、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地指导自己和他人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大胆改革,打破传统的体育教材大纲的内容体系,扬弃竞技体育的一些常规做法,同时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适应医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职业要求,开设体医结合的教学内容。
五、注重校内校外的有机结合
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保健体育和卫生健康知识的培训,如开展医学体检、体质检测,用学到的知识为测试者开运动处方,指导测试者健身。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健康需要体育,健康需要医学,体医结合,面向医学,服务健康,将成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人才培养思想和观念,修订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体医结合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体育更好的为大众服务。医学院校要大力开展医疗体育教学,就必须配备医疗体育的专门人才,做好师资准备。同时,配置一定的医疗体育器械和场地设施,发挥医学院校的优势,做到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陈勇.医疗体育教学对医学生提高医疗技能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2] 罗次立.开展医疗体育教学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4.
[3] 湛育明.医学院校体育教育中应突出医疗体育的功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2006.18(5):122.
[4] 蔡辉.体育教学中培养医疗体育能力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0.9.
[5] 杨磊,余香.医学院校设置医疗体育的必要性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2011.4.
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我们在河南省新乡市辖区内选取、调查了61个行政村,有学校的44个村共有体育教师52名(有的学校有2名以上体育教师).在调查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是否参与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中了解到,参与过的占21.4%,未参与过的占78.6%,究其原因,是行政村中的体育活动场所较少,能经常开展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行政村微乎其微.在调查是否愿意为农村体育提供无偿服务中了解到,有43.2%的体育教师表示愿意,有56.8%的体育教师表示不愿意,但有68.1%的体育教师表示愿意提供有偿服务;而不愿为农村公共体育提供服务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任务繁重、无时间、无经济效益和精神回报等.
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优势分析
可为农村公共体育提供专业化服务我国农村管理者多为行政干部,其中的体育专门人才少,缺乏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他们是健身锻炼、康复咨询、指导群众体育活动的最佳人选,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可为农村公共体育提供专业化服务.缓解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指导人员紧缺的矛盾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指导员人数少,专业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如果能吸引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可有效缓解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指导人员紧缺的矛盾.促进农村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农村体育发展对学校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可以不断了解农村体育状况,研究出现的问题,指导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又可在农村体育活动中运用和传播学校体育竞赛的方法和新的健身方式,促进农村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丰富农村体育活动内容体育教师通过在校学习和就业后的在职培训,掌握了多项运动技能,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以及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活动,吸引广大农民参与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可行性
论文摘 要: 社会体育属新办专业,创办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社会体育专业的出路和前途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为大众体育、全民健身计划培养实用型体育人才,明确办学定位,打造专业特色,从根本上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让社会体育专业逐渐为世人了解、认知,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社会体育应抓住国家大发展的机遇,练好内功,提高办学质量,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高等院校办社会体育专业不到二十年时间,但发展很快,目前全国设置社会体育专业(本、专科)的高等院校已达二百多所,办学规模已接近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加不容乐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该专业不为世人所了解和认知;二是与体育教育专业相比,办学目标不清晰,人才培养规格不明确,专业特色还未体现;三是学生特长、专长、一技之长不突出,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就我国目前形势来看,短期内不可能设立专职的岗位,也就是说在社区健身领域中不可能给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一些学者在调查中发现,天津市的124个街道办事处中,只有2名专职的体育干部,而像广州这样经济和体育发达的地方,82个街道社区体协目前尚没有一个专职的体育干部,更不用说一些中小城市的社区和街道办事处。种种因素迫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改行从事与体育毫不相关的工作,这就与社会体育专业最初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我们对本院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也没有一个能够在社区健身指导员岗位上就业。
那么,作为一个不为人熟知的新办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的出路和发展前途在哪里呢?
1.与国家的发展进步息息相关
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关于大众体育的发展,有两个信息值得注意,一个是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另一个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11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1.1国务院通知相关内容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5号文件中指出: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制定本计划。
关于目标任务有八条:
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
1.2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的讲话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2011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题为“科学规划,改革创新,迈出建设体育强国新步伐”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健全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要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设,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扩大队伍,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推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基层群众体育组织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组织体系建设,特别是向基层延伸,充分拓展乡镇文化站体育服务功能,完善城市社区体育服务。要发挥中国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和行业体协的作用,促进各级工会体育组织和行业体协的建设。要强化对群众体育的科学引导、科技保障,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要探索建立群众体育发展科学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各地体育工作的重要标准。
通知和讲话精神告诉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全民健身事业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全民健身就是全体人民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国家和政府为全民健身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公民在自愿的原则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锻炼身体的兴趣、意识、习惯。以国务院名义下发文件,对推动和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由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各级体委具体贯彻执行,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大众体育组织体系,在全民健身的基础上使中国逐步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体育强国。
2.通知和讲话传达的信息
2.1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在实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体育人才的培养是必须的,因此,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需要从大专院校培养社会体育的专门人才,使之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做准备。并通过中短期培训学习,将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培育成全民健身骨干,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当100万人手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10万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服务队伍。
迄今为止,在城市社区、广大乡镇进行的健身活动,大多由群众自发组织,起指导作用的大多是群众中的体育积极分子、体育爱好者,或在体育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而配备具有体育专门知识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很少,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进行健身指导的就更少。鉴于这个原因,现今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性还远远不够,亟待加强和改进。在体育管理部门主导下逐步配备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活动才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从而保障全民健身计划健康、持久、有序地进行下去,造福于全国人民。
2.2全民健身是宏大的系统工程
“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是通知中对组织实施的具体要求。中国地广人多,决定了全民健身计划是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组织领导机构。而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即场地器材设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体育类实用型人才和体育理论型专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因此全民健身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经过比较长期而繁复的探索过程,才可能根据国人的身体特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全民健身体系。
2.3科学健身是全民体育的保证
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反映了政府国家对民族体质全民健康的重视,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成果之一。从上世纪1995年至今,全民健身计划已实施了15年,作用和成效显而易见,但就健身的科学性而言,还远远不够,因此,不断加大科学健身指导的力度是今后努力的目标。具体是:健全体质测定服务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技术健身指导;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各类综合性体育中心,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提供运动健身指导;宣讲、咨询科学健身知识,教授运动健身方法,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并对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所以,在既有可操作性又有科学性的前提下,群众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运动才可能持久地开展下去。
从以上引述和分析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间及今后更长的时间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全民健身计划将继续推广并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为其配套服务。社会体育专业应抓住机遇,提高办学质量,在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上下功夫。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出社会体育专业特色
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目标应清晰准确地定位在为社会服务,为社会需要办学,与体育院系传统的培养方法和办学目标相比较,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社会实践、培养方法上应该有所不同,甚至于有较大的差别。
3.1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
社会体育的专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为社会培养的是体育技能型人才,一专多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管理、组织、运作体育比赛的能力。
首先,课程设置以实用性比较强的科目为主,概括起来,社会体育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3)具有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
6)了解国内外在社会体育方面的学术发展动态。
其中尤以前四种能力最具应有价值,是学习和培养的重点所在。
其次,学时分配不应等量齐观。运动技术的球类、操类、传统保健功法类;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类学时分配可相对较多,练好运动技术技能基本功,打牢体育理论基础。
最后,加大选修课程比例,开办学术讲座。根据社会需要设置选修课,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主动、自觉、积极的学习精神。聘请专家学者开办讲座,让学生开阔视野,从多方面汲取学术养料,提高自学能力、理解领悟能力、分析能力,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比单纯教给知识技术更重要。
3.2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是能够服务于全社会的体育人才
体育的健身锻炼作用受到多数人的认可,但因爱好兴趣的不同、健康状况的差异使人们对活动项目、内容、形式、运动量的大小有着不同的要求,如康复健身、家庭健身、形体训练、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健康减肥、残疾人体育、中老年体育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社会体育服务的方向和目标。为了毕业后更好服务社会,也是自身就业需要,对未来工作的设计不仅限于某些职位某种职业,而且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做好多种就业准备,充分利用在大学的读书时间主动学习,通过查阅资料,探讨问题,教学互动,争取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3.3给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参与实践的机会
每一学年都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体育人才,社会实践的去向可以是居民社区、机关企业工会、老年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小学。通过观察、调查、沟通交流,了解各种人群的健身需求。帮助基层做些群众体育竞赛组织工作、体育技能技术指导工作;向有经验的体育工作者学习请教,给他们当助手;让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使学习目的明确,积极主动求知,为服务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4.大众体育的发展将为社会体育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十二五规划”将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加快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的既定方针,而城镇化使人口更加集中,各项公益服务事业、文化体育娱乐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实践证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十多年,社区体育、广场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户外体育、俱乐部、建身中心等体育活动形式、体育组织形式遍地开花,与此同时健身方面的消费也在逐年增加。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有闲有钱的人会越来越多,因此体育健身也将成为大众生活的组成部分。体育多样化、体育生活化、体育娱乐化、体育个性化将成为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在人们追求不一样的体育活动和体育形式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培训的体育人才对人群进行个别或集体的指导和辅导。毋庸讳言,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只有切合实际,培养的学生为社会所需要,并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毕业后就业点多面广,服务对象宽泛,就业前景就会比较乐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有的职业将消失,而一些新的岗位将正式走上前台。如家庭健身指导、康复训练、假日体育、计时陪练、体育技术技能指导、传统养生指导、减肥健身、体育旅游教练、户外运动、节假日休闲体育,等等。总之,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是人们观念的改变,表现之一就是人们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更好地享受快乐、幸福、美好的生活。在新的社会发展机遇面前,社会体育的前途也和国家前途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
4.结语
毋庸讳言,社会体育在中国办学时间不长,没有成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也没有成熟的课程设置和教材,还在边走边看,边办学边总结,在探索和借鉴中发展、完善,要使其成长为有别于传统体育专业而具有自身特色自成一体的体育独立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在哪里,路就在脚下,明确办学定位,打造专业特色,从根本上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一条伸向远方的路。沿着这条路向前走,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给体育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老年人健身秧歌开展社区对策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变化着。如今新世纪的秧歌采用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形式,一改传统秧歌中动作单一重复、形式陈旧单调、队形呆板愚蠢等问题,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确定了以秧歌的形式推出新型健身项目,对传统秧歌进行了大胆创新。为了区别于传统秧歌,反映体育特有的健身功能,故确立新的健身项目名为健身秧歌。首先,动作风格上,在不改变主体风格的前提下,加入一些对比性动作,打破“可预见性”的审美原则,营造一种变化莫测的氛围,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为了增强健身效果和秧歌舞蹈的表现力,加大了动作的幅度,这是是秧歌现代意识的又一个重要表现,目的是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人的欣赏水平和艺术追求。另外,在装扮上也改变了以前脸上涂满大红胭脂的做法,而是轻妆淡化,既生动的展现了当代中老人的精神风貌和神采,又美观大方,不失时代感。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长治市市区部分秧歌队成员和相关社区作为调研对象,总计400人,其中20人为秧歌队相关负责人员。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长治市中老年健身秧歌发展现状分析
2.1.1长治市秧歌健身群体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从锻炼时间和强度方面分析,参与锻炼的活动时间多为六十分钟。由于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的保养和调理越来越好,能够主动去健身以得到更好锻炼,使得健身时间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但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社会、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能够进行系统锻炼的次数受到制约。开展秧歌运动的主要时期集中于春、夏、秋,每周活动次数约为2~3次,冬季的次数基本只在每周一次。
2.1.2长治市秧歌健身群体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分析参与者对参与目的可知,选择强健体魄的占41%,休闲娱乐的占21%,兴趣爱好的占15%,拓展人际关系、康复、其它的分别占13%、5%、5%。分析原因为,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增强体质的愿望越来越大,且很多中老年人认为多参与健身秧歌能够强健体魄,这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部分人认为参与秧歌锻炼能够帮助自己康复身体,通过采访证实了健身秧歌的确具有缓解心脏负荷,降低血压,缓解骨质疏松和风湿等症状的作用。
分析参与者对参与态度显示,选择强健体魄的占35%,仍然占据首位,这说明多数人把健康放在第一。经济投入小的占32%,可见老年人在选择健身运动时,仍考虑到经济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这也是秧歌运动适宜在中老年人中普遍开展的原因。选择秧歌动作简单易学的占13%,因为人年纪大后接受新事物、求知欲望、学习能力都不如以前,所以秧歌健身更适合中老年人。其余因素的存在比例均不高,说明其不是主要因素,只是有间接作用的外在因素。
另一方面,从外在影响因素分析,组织和管理以及场地环境是影响健身秧歌参与的两个重要外在原因。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健身秧歌活动需要合理的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对健身秧歌队伍进行系统整合编排,并为运动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适宜稳定的场所,坚决不能让影响社会治安和稳定的不利因素存在。另外,秧歌健身的顺利开展提需要政府提供适当的经济投入,以缓解参与者的经济压力,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秧歌健身的运动中来。如有专业的指导人员对参与者进行指导和培训,此类运动会更富有号召力和健身意义。
2.1.3参与者对健身秧歌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法的调查分析
分析参与者对组织形式满意度可见:参与者对健身秧歌目前情况基本满意,对健身秧歌的活动时间、次数、场地及队伍管理也基本持肯定态度,对秧歌队定期进行指导及队伍间相互交流与比赛表现则出无所谓的态度,深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老年人认为秧歌动作较简单,故对培训的兴致较低,并且老年人参与秧歌健身目的基本是为强健体魄,故不愿浪费时间参加繁琐的比赛,因此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健身秧歌的推广不可行。
分析参与者对活动场所的态度可知,大多数参与者都选择公园或广场作为活动场所。并且参与者对活动场地的要求很低,方便、宽广、稳定的场地就能够开展健身秧歌运动。更多的人选择公园或广场,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场所不仅可以满足以上几点要求,还拥有观众数量多,活动气氛好,可以提升中老年人积极性这些优点。
3.建议
3.1加强政府对健身秧歌的引导作用,优化健身秧歌的发展环境
长治市健身秧歌的兴起和壮大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引导息息相关,而健身秧歌文化仅仅是体育文化这个大范围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将健身秧歌运动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例如太极拳、中国武术等等。力求打造长治健身秧歌文化品牌,发展含有地方特色的健身项目,并加强管理,形成效益,在发展旅游文化的同时兼顾秧歌文化,努力将健身秧歌发展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性健身项目。
3.2创新健身秧歌表演形式,带动相关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健身秧歌运动在良好的管理下必然走上正规道路,健身秧歌作为社会新兴健身模式的典范,要循序渐进地发展,不能急于求成。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健身秧歌是维系社区组织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全面缓解压力的重要措施。从产业运营方面分析,健身秧歌更适合以俱乐部或其他产业化方式出现和进行,这样既减少政府开支,又能够壮大健身秧歌的群众队伍。
健身秧歌是一种集体性的运动,它能够密切社会不同群体的人友好交流,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于稳定社区环境,甚至可以维系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使社会充满活力。所以健身秧歌进社区,是未来社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可以与网络化社区接轨,有利于促M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邵月.论健身秧歌的产生、发展及健身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
[2]方媛,季浏.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83-185.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37-38.
[4]杨小凤,卫志强,李建国等.体育院系社会体育专业健身秧歌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体育科研,2006,25(2).
[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6]宋修妮,等.秧歌歌舞锻炼对中老年人体质影响程度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
关键词:瑜伽运动;抑郁症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伴有认知、行为和躯体改变等。多表现有情感低落、悲观绝望,兴趣感丧失、自我评价低,常伴有焦虑情绪,严重者有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1]。瑜伽是一种自古印度相传集冥想、放松、控制呼吸、肢体伸展和体力运动于一体的健身运动。曾有报道称,通过瑜伽运动可以改善研究对象的负性情绪、均衡身心机能,显著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提高社会功能[2]。本研究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瑜伽运动,探讨瑜伽运动对该类患者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抑郁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患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 42 例,年龄35~69岁,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
1.2.1成立干预小组 干预小组由专业瑜伽教练、经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组成。进行5次/w,1 h/次,连续治疗8 w。
1.2.2瑜伽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三部分:(准备部分:瑜伽室布置温馨、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备好瑜伽垫、患者穿宽松舒适衣裤。(基本部分:先用双手拍打全身经络热身,再循序渐进配合呼吸练习姿势,如肩膀转动式、蜂雀式、山式、夕阳式、双腿背部伸展式、三角伸展式、风吹树式、轮式、弓式姿势等。(结束部分:伴随舒缓动听的音乐,进行冥想放松,带领患者想象在蔚蓝的大海、绿油油的草原、宁静的湖泊等地方放松全身肌肉,教练与护士为每一位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和心理抚慰。
1.2.3心理辅导 由心理咨询师每周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一次,主要引导参与者说出练习瑜伽的感受,对每个阶段的运动效果进行评价,切实感受运动带来的好处,讨论练习瑜伽过程中情绪的变化,增强自信心。
1.3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初、入院2月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对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初和入院2个月后SAS和SDS的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初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个月后比较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入院初和入院2个月后SCL-90得分情况比较 入院初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个月后比较,观察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惧方面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抑郁症发生率持续上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该类疾病症状严重,治疗复杂,如果不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自杀率可高达15%[4]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健身术,通过法、呼吸训练和意识冥想达到身心融合的运动。瑜伽属于有氧运动,可以平衡机体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调节各种腺体的激素分泌水平,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同时释放压力,缓解抑郁、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消极念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5]。提高自信心,促进心理平衡。训练结束后的心理辅导可以巩固瑜伽运动的康复效果,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提高患者的人际交流能力,使患者在集体融洽的氛围内消除对外界的抵制和敌意[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比较,观察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瑜伽运动方便易学,安全有效,对场所及器材的要求不高,如能长期坚持瑜伽运动并结合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更明显,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身心健康,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4.
[2]赵勤菊.瑜伽锻炼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7):1859-1861.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
[4]龚玫芳,李典银,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双向情感障碍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160-162.
关键词:涪陵健身;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85 -03
在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体育资源分布不均,一方面不能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体育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体育资源闲置浪费和管理不善的现象。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身体素质却没有上升,特别是面对我国各类人群健康状况普遍低于国外同年龄段人群的严峻现实,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不能得到合理满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涪陵区人口分布,对不同年龄阶段、文化水平、职业类型、消费水平的人群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区分不同类型的人群;第二部分是健身现状调查;第三部分是健身需求调查。
问卷共设62个问题,随机共发放600份,采用网上填写和纸质两种形式。共回收570份,网上问卷302份,纸质问卷268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547份。
2.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
根据涪陵城乡结构分布,抽样调查了李渡和涪陵主城地区。对公共健身资源和市场健身房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针对不同人群代表进行了健身访谈。
二、涪陵健身现状
(一)人们健身频率较低
自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涪陵区人民对健身的认识逐步得到加深,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健身锻炼次数逐渐增加,身体状况逐渐改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随着健身方式呈现多样化,健身活动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许多人把体育健身活动看成是改善生活的方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这是可喜的一件事。但从统计数据看,每周锻炼不超过一次的比率是57%,两次及以上占比率是43%。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不锻炼或者缺乏锻炼的,达到全民健身还存在差距;而每周锻炼次数超过四次以上的人只有13%的比率,人们对健身的习惯性较差。同时运动结构相对不合理,即运动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成年、中年和老年人相对较少,导致运动的间断性强以及全民缺乏健身。
(二)各年龄段的人群对健身的需求不同
伴随涪陵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日趋成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改善,各年龄段健身需求呈现多样化。调查发现,少年健身主要集中在校内运动和培训课程,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舞蹈等;青年人健身集中于户外运动和强身运动,如篮球、足球、网球、游泳、骑行等;中年人主要喜好休闲运动,如羽毛球、跑步、游泳、健美操等;而老年人的健身喜好主要是保健运动,如广场舞、爬山、气功、太极等。说明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健身价值取向与消费兴趣存在明显差异。
(三)健身参与动机呈多样性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从调查数据中可知,人们健身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减肥、健美形体以及休闲娱乐,自身爱好、康复训练、交友等占少部分。说明大部分人是了解健身的作用,也正是这些动机会促使人们去健身。但是也有部分人动机不够明确,对健身认识片面单一化,认为健身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以至于动机不足缺乏健身,使健身的动机太弱不能突显其重要性:例如青年群体大部分人在空闲时间会选择看电视、玩游戏、去娱乐场所玩而不会选择健身,而大部分中年人和老年人更是对健身需求认识不足,参与动机不强。
(四)健身运动参与者人数与文化水平成正相关
从健身参与者来说,健身参与者的文化水平与健身次数成正相关。初中以下文凭的人群每周健身的有55人,从不健身的有78人;高中或中大专文凭的人群每周健身的人数有117人,从不健身的有69人;本科以上文凭的人群每周健身的有168人,从不健身的有60人。说明文化程度越高者,每周健身次数越多;文化程度越低者,每周健身次数越少。因为初中以下文凭的人群健身意识薄弱,对健身认识不明确,以至于缺乏健身意识;高中及以上文凭的人群对健身的认识较好,运动频率较大。受教育程度越高,人们对体育健身的认识越清晰,体育锻炼的价值观愈牢固,体育健身主动性愈高。
(五)健身资源供给较少
健身资源是健身的前提,健身依赖健身资源的拥有。全区拥有体育场8个,体育馆3个,游泳池(馆)29个,健身广场22个,健身登记步道9个,市场盈利健身中心18所。全区人口116.67万人,体育场地面积205.3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2平方米;相比上海的人均体育场地2.6平方米,涪陵人均享用健身资源是不够的。另外,大部分公共健身资源如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等对人民的开放使用率低,导致人们健身场地资源有限。
三、分析制约涪陵健身行业发展的因素
(一)全民健身意识薄弱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良好的健身意识促进健身的发展。目前涪陵人均受教育年限10.1年,相当于初中水平。人们受教育程度低,健身意识薄弱,健身价值观不牢固。全区有高等教育3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而全区人口116.67万人,人口比例远远大于教育资源比例。教育资源的薄弱,势必导致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健身意识的落后,健身行业发展的迟缓。所以中老年人健身意识更是薄弱,尤其是农民对健身认识还停留在体育健身比赛活动中,缺乏主动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
(二)居民收入水平低,阻碍全民健身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一个地区的健身行业必须依赖相应的物质基础,就如经济实力决定上层建筑。2014年涪陵政府的年度统计报告中,农业人口68.21万人,非农业人口48.46 万人。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49元,人均工资性收入16019元;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3元,人均工资性收入3012元。全年农村低收入人口8.81万人。然而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相比较涪陵人均收入低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说明涪陵经济水平落后全国整体水平。而全民健身的发展依赖于全民健身的投入,这些投入主要由政府公共部门和市场对其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信息等方面的投入。涪陵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总收入较低,可支配资金有限,对健身资源投入少,阻碍全民健身。
(三)市场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经营模式不合理
调查发现,涪陵的市场健身资源主要为商业型健身俱乐部。从经营项目看,单一项目经营者居多,即单一健身健美俱乐部占多数;综合性项目其次,即除提供健身、健美项目服务外,还提供康复理疗、按摩、健身咨询、美容、健身器材等服务。经营项目的单一化,导致经营场馆的利用率低、缺乏竞争优势。总体而言,场馆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健身器材的利用率较低,不少场地器材经常处于闲置状态。经营模式主要是会员制(准会员制):会员制的收费方式是优惠制,即采用年卡、季卡、月卡,年卡800~2400 元,季卡450~750 元,月卡130~450 元;其他为散客方式:按照每次健身收费,消费不固定。价格的制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合理的价格促进消费。此外,健身俱乐部规模小,缺乏有品牌的连锁店,而且缺乏规划管理。实地考察发现,仅在兴华中路附近圈190m内,竟然开办了启航健身、涪陵博健武术健身俱乐部和涪陵区老年人健身大学三个俱乐部。按照“有效经营半径”的原理,显然布局是不合理的。
(四)公共健身资源管理模式缺失
公共健身资源占较大比例的是社会福利性质的俱乐部,即社区公共健身资源、公共娱乐场地健身资源、集团内部健身资源,这些健身资源属于非盈利、公共性性质。社会公共领域的健身资源供给是多样性的,但资源的管理缺乏合理性。通常社区健身设备设施是体委和开发商赠送的,往往配置单一、规模场地小、后期维护管理无人担责;公共娱乐场地健身设备属于政府提供,健身空间大,健身项目多,但损坏程度大,辐射范围小,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等健身场所的开放度、使用率低,闲置浪费多;集团内部健身资源属于部分集体健身场所,健身项目丰富,健身环境好,健身设备质量高,管理维修较好,但排他性强,闲置浪费大,使用率低。
四、建议
(一)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宣传健身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宣传正确的健身理念,树立正确的健身观;构建网络社交平台,促进人们健身学习和交流;打造天天健身的氛围,提高健身的主动性。
(二)传播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文化,提高大众参与积极性
根据涪陵的生活习俗和传统,加强健身运动项目的组织力度,充分发挥本地地域的人文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项目。积极引进和举办大型赛事,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推动体育运动走进千家万户;推广各年龄段人群的流行运动,例如广场舞、瑜伽术、跑步等项目的推广,使更多人参与大众健身。此外,规范健身活动,设立专业化健身指导中心,正确引导人们健身。
(三)政府着力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体育设施利用,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增强居委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坚持“属地管理、齐抓共管、条块结合、落实基层的原则”开展社区体育工作;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公共体育健身资源,杜绝公共健身资源的无管理维护现象;合理规划公共健身资源的分布,满足大众需求。完善经营管理模式,采取高效便捷、节约环保、公益性健身经营模式。
(四)扩大公共健身资源的投入,缓解现有健身资源的空间压力
政府不是唯一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者,在资金短缺情况,可以运用多种招商引资的方式来增加公共健身资源的投入,例如BOT模式、特许经营权转让、TOT模式等方式;响应群众健身需求的多样化,增加健身、娱乐、休闲的体育场地的投入;为群众提供免费、优质的健身场地,提高群众健身质量。
(五)政府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推动全区体育事业新发展
正确引导市场健身资源建设,促进健身行业的发展。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对市场健身行业的监督管理,扶持健身产业,采取减税、减租、补助等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保护健身市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公平竞争的环境。
(六)市场健身行业发挥其内在活力,转变经营模式
合理定位,满足消费需求,转变单一性经营模式为综合性;培养专业健身人才,促进健身指导的专业化;加大健身设施、器材的投入,合理满足供求关系;拓展健身项目,满足大众需求的多样化;设定合理消费价格,激发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潜能;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品牌效应,提高竞争力;加强创新,开创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施芳芳.健身娱乐市场的特点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4).
[2]重庆市涪陵区统计局.《重庆市涪陵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建立体质与健康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体测中心),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作业实践技能有重要意义,也对广大教职工的身心体质健康具有良好的预防监督作用,是解决师生员工缺少对个人健康状况了解、改善他们实际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综合运动能力落后于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
二、国内高校体质与健康测试实验室建设现状
2005年开始,全国各地高校体育学院(部)陆续开始投入建设体测中心(或体质健康实验室)。
北京市高校中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陆续建立了体质健康研究实验室。其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已经联合校工会、校医院、校办等单位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了全面的健康体适能检测。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该校体育部正在逐步开展关于师生体质健康干预方法的探究。
三、我校体测中心建设规划目标
体测中心以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健康体适能》教程理论为指导,结合目前国内健康体适能发展的最前沿研究配置建设。基本可以满足全校教职员工健康体适能测试以及领域内研究工作。我校目前对体质检测工作还处在最基础的阶段,随之国内其他高校整体实验室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校应尽快启动体测中心的建设。
预计我校体测中心下设1个分中心(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中心),3个实验室(健康体适能研究实验室、体质健康促进实验室、保健康复实验室),1个信息化平台(健康校园管理平台(网))。
四、体测中心建设的目标
4、1、促进学生、教职工健康状况
通过对高校学生、教职工健康情况调查得出:个人健康担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每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状态,绝大部分师生担心个人健康问题,虽然每年都有健康体检,但是传统的医学体检已经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他们感觉到疲劳、腰酸背痛、抵抗力下降,不能完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这些问题在医院并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更没有改善的办法。通过建立体测中心可以为学校教职工进行的健康体适能测试,让大家对个人健康有了一个全新认识,不单单知道了自身的身体机能情况,同时得到了一种最为简便、实用、有效的改善办法。如何控制自己的体重,如何改善骨质状况,如何有效地、科学地参与体育锻炼,如何改善亚健康状态。
4、2、为我校学生及教职工健康管理工作探索全新模式
综合实验室已经结合先进网络管理技术初步建成网络健康管理平台,正在探寻全新的一种师生健康管理模式。该平台是以健康体适能管理系统为基础的网络增值服务平台。平台以建立个人健康互动平台为目的,同时整合健康资源与标准,建立个人健康数字平台,大力推进个人健康的数据分析和干预方法。
通过对个人健康体适能管理系统各种数据的评价、分析,提供不同健康体适能指标的评估方法和指导方法。可以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居住环境、接受医疗服务的情况以及职业特性等综合因素,制定营养保健、运动保健和心理保健的个性化建议,实施特定的干预措施和心理暗示,对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休息,有效地改善人体出现的疲劳、头痛、失眠等不适症状以及慢性病状况,同时能够评估个人发生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对潜在的疾病实行预防、治疗及控制。
4、3、实验室建设对科研的支持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保证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加快学科发展、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教育科研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大任务”,“担负着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任务”,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高等院校必须开展科学研究。
体育部将会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利用我们这个大平台全面的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尽快的为学校科研方面做出最大贡献。这样不仅能得到技术领先的成果,更能培养锻炼出高级专业人才,为学校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4、改善体育教育传统观念
我国的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方法的低层次上探索,而且学校体育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也越来越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运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首先应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改造千人一体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和特质,用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自信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去实现情感的释放和成功的体验。
4、5、成为伤病者的康复理疗及健康教育基地
体育综合实验室除满足教学任务外,还坚持利用课余时间,面向广大学生和教职工开放。主要针对运动过程中常见的一些运动性伤病,接待运动伤病者前来咨询和康复理疗,辅助治愈运动疾病。同时进行科学的运动相关健康教育宣传,为全校师生的运动提供科学指导。
有效提供学校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
通过科学检测、指导,以及长效健康教育宣传,充分带动大家的体育锻炼热情,以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的从分利用。
五、体测中心的建立的实施方式
5、1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完善体系建立的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实施工作的负责人和具体承担实施任务的执行人,同时还要确定相应的协作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形成依托学校、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5、2配备和培训实施工作人员
健康校园健身活动计划的实施需要相应的人员,特别是健身运动指导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实施人员应该掌握与实施健身活动计划有关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5、3建立体质测试与评价体系与健康指导体系
针对测评的结果,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和营养处方,指导学生进行健身活动,并进行跟踪调查,这是顺利实施健康校园健康管理的基本保证。另外通过健康咨询与评价,健身活动的指导机构还要不断研究与开发新的健身方法与手段以满足广大师生的健身需求。该体系依托于健身活动,服务于健身活动,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咨询,全面推动健康校园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太极拳;亚健康;影响
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全身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内外兼修,内练意气劲力,运太极阴阳;外练拳势招式,显气势神态。通俗说法:形体力量和精神气质同时锻炼。太极拳练身、心、意三家,合精、气、神三元的太极修炼功法。符合中西医学科学原理,具有神奇的疗疾健身、修性养生功效。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中医学的精华。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还能够领悟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数百年来的传播日益广泛,如今深受国内外广大爱好者的喜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为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太极拳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
一、亚健康状态的背景及概述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忽略了亚健康概念产生的背景,以及疾病的社会文化属性,实际上疾病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疾病既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复合的身心事件,给患者添加躯体和精神上的痛楚,还可以视为复杂的社会事件,小到影响家族的繁衍,大到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而对亚健康的重视体现了科技进步和时代的特征。亚健康状态是对现代人体健康状态处于非正常又非疾病的一种状态的概括。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学者就首次提出人的一般状态分为健康状态、病理状态及亚健康状态(Sub Health)即诱病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在日本多指“神经症、半健康”。我国学者认为,亚健康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别于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以严重疲乏或虚弱、休息不能缓解为特征的一种“疲劳亚健康”的表现形式。许多学者对正常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进行了研究,指出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问题。
关于亚健康,迄今也没有“诊断标准”,只有众说纷纭的各种归纳,这些经验的归纳是否也有一些合理之处呢?我们知道中医的“辨证”外,对于严格的疾病诊断完全依赖于西医,他们对亚健康的诊断学症状学的归纳充分体现了缺乏科学训练的本质。比如,有人归纳了亚健康的十种“典型”症状:心病不安,惊悸少眠;汗出津津,经常感冒;舌赤苔垢,口苦便燥;面色有滞,目围灰暗;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指甲成像,变化异常;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口吐粘物,呃逆胀满;体温异常,倦怠无力;视力模糊,头胀头疼等。
二、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一般认为,心理原因常常会起主导作用,即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紧张,而使人的心理失衡所致;其次,与膳食结构有关。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可导致机体失调;再次,个体的个性特征差异也常起着特殊作用。具有过高的抱负,敌意感甚强的行为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此外,“亚健康状态”形成的因素,还有过量吸烟、酗酒,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等等。
三、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1.轻松柔和。太极拳的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运动。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以参加锻炼;尤其是对体弱和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
2.连贯均匀。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虚实变化和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看不出有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贯串,好像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的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去,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的。通过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体现出柔和的特点,也能使身体得到均匀发展。
4.协调完整。在太极拳运动中,无论是整套还是单个动作,都要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打太极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是以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不要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显得呆滞脱节和支离破碎。
四、太极拳运动在改善亚健康状态中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习练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练习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善了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肌体疲劳,一次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
2.对骨骼的影响。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因此提高了人的平衡能力,防止了骨质疏松。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就太极拳动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疲劳,我们知道,全身各部骨骼的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意也能加上,这一点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因此能增强人的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对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习练太极拳是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的运动,它在神经系统缓解疲劳以及对骨骼和呼吸系统中的作用,能有效的改善亚健康人群的身体状态,并能更好的进行调节和提高身体素质。
应加大对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人习练太极拳;加强民间群众团体中太极拳教练员、辅导员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业余爱好者和亚健康人群得到正规的培训和健身;加强对太极拳运动的创新,使更多的亚健康人群得到更多更好的健身计划。
【参考文献】
[1]张瑞平.浅谈太极拳在医疗体育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6(5).
[2]周政,太极拳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功效[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中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而当人到中老年时期,机体各种功能水平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年下降。现在社会各界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用进废退”是人体身体素质最为主要的特性,一般来说,只要锻炼就可以使身体素质得以保持或提高,不良因素可加速体质变化,如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均可引发慢性病,从而会加速机体的衰退,随着全民健身的提倡和进行,健身运动对中老年人的机体机能的促进作用不断地被证明和研究。
一、健身气功
1.1健身气功概述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吐故纳新、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在继承先人文化的基础上,把原来的功法进行了全新的编创和整理,向大众推出了新的四大健身功法: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八段锦、健身气功六字诀、健身气功易筋经,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精髓。并把重新编排后的健身功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结合大众健身的号召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八段锦是一种在中国古明的健身方法,由八种肢体动作组成,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此功法历史悠久,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共八节,又分武八段与文八段两种。武八段多为马步式或站式,又称北派,适合青壮年与体力充沛者。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各种“现代文明病”和“社会老龄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项有效的、能够增进身心健康的运动项目来增加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八段锦是中国传统的养生健身操,其动作舒展优美,编排精致,尤其适合中老年人、体弱多病者、慢性病患者的健身保健。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
1.2健身气功推广及发展
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四套功法,以其优美、内涵丰富、简单易学、功效明显之特别,加之不收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场地、器械等限制,收到中华大地气功爱好者的普遍欢迎。为和世界人民一起分享健身气功带来的健康幸福生活,中国健身气功协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已经应邀向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推广了健身气功养生文化和功法技术,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目前,健身气功在全世界的推广发展趋势越来越好,而且越来越受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在温哥华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44个协会组织的327名选手报名参加功法比赛、裁判员培训、功法培训和段位考试等活动。
二、健身气功对人体机能影响
2.1五禽戏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沙鹏通过练习实验组和对照组练习对比测试TC、TG、HDL-C、LDL-C、睁眼静力平衡和闭眼静力平衡得出结果练功组的TC、TG与对照相比,得出结论:“健身气功・五禽戏”使中老年女性血脂得到有效改善,对提高心血管的机能具有重要,同时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
2.2易筋经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健身气功・易筋经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心脏后负荷得到改善,使心脏系统每搏射血量(SV)增高;因心脏排空量增大,前负荷得到改善,心肌顺应性、舒张功能增强,E峰、VE/VA上升。
2.3六字诀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赵东兴,张挪富研究探讨六字诀呼吸操联合氧疗对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康复疗效。发现六字诀呼吸操联合氧疗可显著提高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其生活质量。郑信团等研究得出六字诀新功法能使中老年人情绪的得到改善,提老年人社会适应的能力,对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影响,是一种能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运动方式。
三、八段锦的综述概况
八段锦是一种在中国古明的健身方法,由八种肢动作组成,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此功法历史悠久,简单易学,功效显著。共八节,又分武八段与文八段两种。
3.1八段锦的发展和演变
八段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它由八节动作组成,在练习的过程中,其体态动作古朴高雅,故名八段锦。其全套动作精炼,运动量适度,其每节动作的设计,都针对一定的脏腑或病症的保健与治疗需要,有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其名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中。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3.2功法作用
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拉长脊椎。左右开弓似射雕作用:可减轻胸闷与肩颈酸痛等症状。调理脾胃单举手作用: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酸过多、手脚冰冷或四肢酸痛等症状。五劳七伤向后瞧作用:缓解肩颈僵硬、落枕等症状。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祛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作用:可使腹直肌以及脚内侧的经脉得以伸展。攒拳怒目增气力作用:可增加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作用:有提神醒脑的功能。
四、八段锦对人体机能影响
4.1八段锦对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穆晓红刘铜华在《中国传统健身气功八段锦与中老年人健身保健》中介绍到八段锦是中国传统的养生健身操,其动作舒展优美,编排精致,尤其适合中老年人、体弱多病者、慢性病患者的健身保健。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老年人的健身保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八段锦是延缓生理性衰老的有效身心锻炼方法。八段锦功法能强健五脏,通过改善五脏功能,起到调整人体情绪、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长期锻炼可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水平。因此,八段锦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
4.2八段锦对心境的影响
刘洪福在《健身气功・八段锦健心功效实验探讨》采用实验方法探讨八段锦的健心功效。采用POMS及SCL-90量表分别测出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在心境方面,实验组被试实验前后紧张、慌乱、总分量表达到了显著水平,抑郁分量表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在心理健康方面,躯体化、焦虑达到了显著水平,在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方面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得出结论结论:八段锦属于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用来练习持久力和耐力,可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修心养性,调整心态,促使大学生心境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卢红梅.五禽戏、八段锦健身效果的实验对比[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134-136.
[2] 穆晓红,刘铜华.中国传统健身气功八段锦与中老年人健身保健[J].光明中医,2011,26(9):1749-1750.
[3] 周小青,曾云贵,杨柏龙,等.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中老年人血脂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765-767.
关键词:身体形态;职业女性;踏板操;心肺功能;脂代谢
中图分类号:G8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1)11-0076-03
Effects of Step Aerobics on Professional Female′s Morphology,Ca rdiopulmonary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ZHANG Qiujun,YANG Shiqiang
(P.E.Dep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Shaan x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bodybuilding function of the step aerobics so as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exercise in the bodybuildi ng field.Methods: test the body shape indicator,heart and lung function and re l ative lipid metabolism indicators of 32 professional females before and after th e step aerobics exercise.Results:1)Compared with the indicators before the exer cise,their heart rates at res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Key words: morphology; professional female; pedal; cardiopulmonary funct ion; lipid metabolism
踏板操又称有氧踏板操(Step Aerobics),是一种在长约100 cm,宽35 cm,高10 cm的踏板 上随着动感音乐(200拍/min)而进行健美操的动作和步伐练习的一种新型运动形式,它是把 体能测试中的台阶练习和健美操的动作和步伐相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健身功效的一种新型的 有氧运动形式。踏板操1968年起源于美国,90年代进入中国,作为一种新型的时尚健身运动 项目已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喜爱,目前踏板操已经在许多大中型健身房内开展。关于踏板操在改善练习者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在女大学生 中得到了印证[1,2]。但是关于踏板操对职业女性,特别是对肥胖女性健身功效的 研究还 没有报道,本文旨在对踏板操的健身效果进行探讨,为其在大众健身和俱乐部中的进一步推 广提供实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前来健身房进行踏板操锻炼的陕西职业女性的48名女性初学者进行临床医学检查,排 除有家族性疾病史患者心肺功能障碍者体重偏重或偏轻者以及近期使用过激素类药物者 。最终确定出生活习惯和工作性质相似,健康状况良好的32名作为试验对象,年龄 为(40.35±2.50)岁,身高(1.60±0.41)m,体重(62.35±4.20)kg, 且她们的饮食结构个体特征也都基本相似,锻炼的目的也都是健身降体重。
1.2 研究方法
1.2.1 训练方案 对受试者进行连续2周的基本动作培训,使所有受试者都熟练掌握踏板操的动作路线,然后 开始进行为期12周的试验练习。锻炼时间为下午7:00-8:00,4次/周,50 min/次,通 过改变踏板的高度,音乐的节奏及个体主管感觉来进行强度控制,使最终使运动强度始终被 控制在个体靶心率范围内。靶心率的计算公式为:靶心率=(220-年龄)×60%~80%。整 个练习过程 都由专业教练指导,以保证受试者完成动作的质量和强度。
1.2.2 测试指标 1)体成分及部分形态指标:体重、体脂百分比(BF%)、体脂重(BF)、腰臀比(WHR)、体质数( BMI)、瘦体重;2)心肺功能指标:安静心率、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最大摄 氧量(V•O2max);3)血脂代谢指标:TG、TC、LDL-c、HDL-c、TC、HDL-c、LDL-c、HDL-c;
1.2.3 测试方法 采用国产电子体重计测体重(W),采用德国产Oxycon-Pro运动心肺功能仪测安静时心率 VCMVVFVC。采用国家体科所研制的皮褶厚度计测体脂百分比(BF%),用标准无弹性皮 尺测围度,以计算WHR。 采用日本东芝800TOSHIBA TBA-4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TG、TC、LDL-c、HDL-c,试 剂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具体操作为:在实验前一天和实验后一天晨,采受试 者左肘静脉血5 mL,采血前一天晚禁用高脂饮食和饮酒,空腹12 h后,于次日晨清醒状态下 进行,2 000转/min离心10 min,取上清,冰箱4℃保存。
1.2.4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处理,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 异,P<0.01表示有机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试验对象和实验操作说明 32名受试者都顺利完成整个实验,未见有中途退出者。通过问卷调查还发现,所有受试 者在实验期间都与往常一样保持正常的生活饮食和作息制度,同时在试验期间也没有发生 重大影响体质的疾病和服用可能影响机体代谢的药物,思想上也都未有大的情感波动。此外 ,除了运动干预外,也没有从事其它额外的体力活动。在指标的测试过程中,同一指标有同 一人按操作说明严格完成,因此排除了可能干扰试验结果的因素,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
2.2 踏板操对职业女性心肺功能的影响 经过12周的踏板操练习后所有受试者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与实验前相比显著降低(P<0 .05),而VC、MVV、V•O2max和台阶指数指标与实验前相比都极显 著升高(P<0.01),FVC显著升高(P<0.05)(表1)。
2.3 踏板操对职业女性身体形态和体成份的影响 经过12周的踏板操练习后所有受试者体重、BF、BF%和BMI极显著降低(P<0.01), WHR显著降低(P<0.05),而瘦体重显著增加(P<0.05)(表2)。
2.4 踏板操对职业女性脂代谢的影响 经过12周的踏板操练习后所有受试者血清TC、LDL-c、TG与实验前相 比都极显著降低(P<0.01),HDL-c 极显著升高(P<0.01),而反映动脉硬化 的指标TC/HDL-c、LDL-c/HDL-c显著降低(P<0.05)(表3)。表1 锻炼前后受试者心肺功能指标比较安静心 率/
次•min-1VC/LMVV/L•min-1FVC/LV• O2max/
mL•kg•min-1台阶指数锻炼前
锻炼后72.30±5.40
69.13±3.80*2.85±0.54
3.50±0.41**73.15±20.21
88.79±15.98**2.40±0.31
2.65±0.59*25.57±6.33
30.03±8.78**19.90±5.14
22.98±5.38** 与锻炼前比较,* P<0.05,**P<0.01。以下各表同。
表2 锻炼前后受试者身体形态和体成份指标比较体重/kg BF%BF/kgWHRBMI瘦体重/kg锻炼前
锻炼后65.15±4.20
62.05±5.09*27.30±6.98
24.17±6.35**19.57±4.89
16.66±3.13**0.90±0.06
0.88±0.05*25.53±2.38
22.69±2.18**45.18±3.48
46.30±3.38*表3 锻炼前后受试者脂代谢指标变化比较TC
/mm ol•L-1LDL-c
/mmol•L-1HDL-c
/mmol•L-1TG
/mmol •L-1TC
/HDL-cLDL-c
/HDL-c锻炼前
锻炼后4.9±0.07
4.0±0.163.04±0.85
2.05±0.031.45±0.09
1.61±0.071.7±0.31
1.0±0.123.3±0.09
2.86±0.12.1±0.11
1.6±0.52
3 分析与讨论
3.1 踏板操锻炼对职业女性心肺功能的影响 关于运动训练对心脏功能影响的报道已经较多[3-5]。不同的运动负荷可以对心脏 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6-10]。本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2周踏板操练习后受试者安 静心率显著降低,降低率达4.5%。结果提示,踏板操练习可以增加受试者心率储备。可能 是踏板操练习引起受试者心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舒张时间延长,使安静时心率降低。还 可能是运动后回心血量增加,刺激心钠素分泌量增加,心钠素抑制了心脏交感神经兴奋性, 使心脏搏动趋缓,安静心率降低所致。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呼吸系统和有氧耐力功能也随之降低,主要表现为肺泡弹性和呼 吸肌力量降低,机体耐久力下降等。而运动训练则可以有效逆转由于年龄增长而引起的上述 机能的改变。本实验结果显示,12周的踏板操练习后受试者VC、MVV、FVC、台阶指数和V •O2max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原因可能是 踏板操练习提高了受试者呼吸肌 力量或肺泡弹性,使肺气排空更加充分,肺泡气体交换率提高,机体摄氧量增加所致。这与 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似[11]。
3.2 踏板操锻炼对职业女性体成份的影响 体重和BMI是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个体肥胖程度的简易指标,通常情况下BMI随体重增加而 升高升高。我国成年人群BMI的正常范围在21~23之间,当BMI>25时为超重,BMI>26时则 被视为肥胖。本实验结果显示,12周的踏板操练习后,受试者体重和BMI都有显著或极显著 降 低(P<0.05或P<0.01),其中体重下降4.8%,BMI也降到正常范围之内。提示,踏 板操练习 消耗了机体内更多的能量,可以使受试者在正常的饮食条件有效降低体重,效提高机体健康 水平。WHR的高低不仅可以反映形体匀称、协调和线条的美观程度,而且还被用来作为检测 身体健康状况的指标[12,19]。本实验发现,在实验结束后受试者WHR显著降低,说明踏 板操练习有 效降低了受试者腰腹部的围度,减少了脂肪储量,这可能与踏板操练习时过多的转腰、转髋 ,从而加速腰腹部的脂肪动员、分解。 进一步对比发现,受试者体脂重和BF%与运动前相比有极显著降低(P<0.01),降 低率分别为14.87%和11.47%;而瘦体重则显著升高(P<0.05),升高率达2.48% ,这可能是踏 板操练习使机体大量脂肪被动员和燃烧的结果。其次,踏板操连续的上板下板动作使臀部 和腿部肌肉收缩和牵拉,从而使肌纤维增粗,横截面增大,肌肉体积增加,瘦体重的升高。
3.3 踏板操对职业女性脂代谢的影响 研究表明,血脂异常(TC、LDL-c、TG的升高和HDL-c的降低)可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13]。此外,血脂异常的发生还与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14,15],而有氧 运动可以有效逆 转由于年龄增长而伴随的血脂异常的升高,起到改善血脂的作用[16]。本实验结果 显示, 12周踏板操练习后,受试者血清TC、LDL-c和TG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HDL-c极显 著升高(P<0.01)。提示,踏板操可效改善受试者血脂含量,降低受试者患心脑血管疾 病的风险,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似[17-19]。原因可能是踏板操提高了受试者肝 脏摄取TC的能力,加速 了TC在肝脏中的代谢,最终使血清TC降低。另外,运动也可能激活了组织中的脂蛋白脂肪酶 (LPL),LPL将CM和LDL中携带的TG水解成游离的脂肪酸(FFA),而FFA则被骨骼肌和心肌等 组织大量吸收,并转运至线粒体氧化和供能。同时,VLDL和IDL中富含有大量的TG,而VLDL 和IDL的分解、代谢也是造成TG降低的另一原因。HDL-c含量的升高可能与踏板操练习提高了 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活性有关,随着LCAT活性的升高,HDL可以不断与来自组织的游 离胆固醇结合,从而加速了HDL-c成熟,而过多的HDL-c在肝脏中代谢,这也可能是血清HDL- c含量升高、TC降低的原因所在。此外,还有研究表明,15周的中等强度的耐力训练后HDL 升高,同时伴随着肝脏脂酶活性的降低[20,21]。但踏板操练习升高血清HDL-c含 量的机制是否也与肝脏脂酶活性被抑制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近年来有学者指出[16],观察TC/HDL-c和LDL-c/HDL-c的比值比单纯观察LDL-c和TC 等指标意义更大。因此,本研究对受试者TC/HDL-c和LDL-c/HDL-c进行了对比,发现实验 结束后所有受试者TC/HDL-c、LDL-c/HDL-c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证实,踏 板操可以显著改善受试者血脂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4 结 论
1)12周的踏板操练习可以显著改善受试者心肺功能,提高机体耐久力。2)12周的踏板练习可以显著改善受试者体成分,并还具有瘦身美体的功效。3)12周的踏板操练习可以改善血脂成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具有较高的健身功 效,适合在健身房及大众领域推广。
参考文献:
[1] 舒健.踏板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研,2009,30(6 ):98-100.
[2] 于河.踏板操影响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及素质的实验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 ,25(19):54-55.
[3] 田振军,熊正英,郭进,等.运动超负荷与压力超负荷大鼠左室形态结构血流动力 学及心肌力学变化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1996,16(5):62-66.
[4] 田振军.过度训练对心肌间质胶原心肌收缩性能和AngⅡ变化的研究[J].中国运 动医学杂志,2001,20(4):423-425.
[5] 徐志斌.心肌细胞对耐力运动的适应[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3,12(4):23 0-234.
[6] 丁树哲,许纲,高彩霞,等. 急性长时间运动对大鼠心肌线粒体NOS/NO,COX和HIF-1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4):395-399.
[7] 唐量,熊正英.葛根总黄酮保护小鼠运动性心肌损伤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2 005,25(3):62-64.
[8] 林伟,蒋小毛,姚波,等.不同强度运动对老年人心肺机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 学康复杂志,2006,28(7):440-441.
[9] 马效萍,宋文民.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 18):2636.
[10] 朱杰,马灵芝,刘雅菊,等.有氧运动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左心功能的 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48-949.
[11] 张晓岩,张福金,赵冬林,等.海水浴医疗体操队中老年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含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7):442-443.
[12] 马卫东,王红梅.动静力牵拉运动对大学生体型三因子和身体形态指标影响的实验研 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71-74.
[13] Manson JE,Tosteson H,Ridker PM,et al.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myocardia infarction[J].N Engl J Med,1992,326:1406-1416.
[14] 梁万宁,吴赛珠,刘伊丽,等.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性激素变化的研究[J].中 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3(26):181-183.
[15] Pignone M P.Phillips C J,Atkins D,et al.Screening and treating adults f or lipid disorders[J].Am J Prev Med,2001,20(35):77-89.
[16] 刘善云,王丽,何玉秀.有氧运动和抗阻练习对中老年女性血脂异常患者血脂、超 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干预作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1):84-87.
[17] 黄晓丽.有氧健身操对肥胖女大学生脂代谢及相关激素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 学报,2005,28(9):1214-1216.
[18] 马学军,马向军.健美操锻炼对老年女子脂类代谢的影响[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0,26(3):91-94.
[19] 汪宏利,韩廷柏,刘宇.运动与女大学生血清脂联系化平的关系[J].沈阳体育学院 学报,2010,29(6):97-99.
[20] Seip R L,Angelooulos T J.Semenkoveich CF.Exercise induces human lipopro tein lipase gene expression in skeletal muscle but not adipose tissue[J].Am J Physiol,1995,268:E229-36.
[21] Peltonen P,Marniemi J,Hietanen E,et al.Changes in serum lipids,lipoporte ins, and heparin releasable lipolytic enzymes during moderate physical training in man:a longitudinal study[J].Metabolism,1981,30(50):518-26.
投稿日期:2011-02-26
科学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儿童早期发展的社会生物学意义
从玩伴到雇员:教育的演变
心理压力的身体负担感知
睡眠剥夺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2014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发育行为障碍的早期识别
面孔可信任度评价的研究回顾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跨文化视角
体育活动的生物学效应:“流动脑”机制
“双非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初探
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网络成瘾青少年情绪和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教育生物学:架起沟通生物医学与教育的桥梁
医教结合背景下脑瘫儿童康复管理策略
失乐症的认知神经机制及矫正和教育策略
特殊婴幼儿早期发现和干预的医教结合模式建构
手机移动互联网依赖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关系
音系结构:来自生物语言学的视角述评
空气污染物与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调查
超扫描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
增强记忆与改善语言学习的临床试验(英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状况
学习动机及方法与学科成绩的相关性
自闭谱系障碍干预面临的困境和意义
创造性思维酝酿效应研究进展及其实践隐意
挑战性游戏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香港三年级学童阅读中、英文时脑电图的分析
睡眠时间对不同性别学龄儿童学校表现的影响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对表情和情境情绪的认知特点
0~3岁婴幼儿早教调查:沪80后已婚女性的观点、参与和期望
心智、脑与教育——教育神经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香港小学生非上课日活动模式初步探讨(英文)
上海市嘉定区小学生肥胖防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估
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差异
家庭教养方式与智能发展的关系:气质的调节作用
健身运动对儿童认知、大脑功能和学业表现的效益
非线性语音分析在普通话语音发育障碍评估中的应用
学生营养改善项目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营养工作的启示
益生菌对儿童与青少年功能性便秘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心智、脑与教育——教育神经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香港儿童参与体能活动状况及自觉体能能力探讨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对表情和情境情绪的认知特点
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程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危机知识的作用
自发与诱发状态下老年人与青年人反事实思维比较实验研究
南京城区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流行现状与家庭环境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