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变电运维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根据“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大检修”的要求,运行及检修专业的工作模式将发生较大改变。由于电网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力资源成本的显著提高,电网检修模式将转变到以状态检修为基础,以设备全寿命全周期管理为抓手的动态检修模式,这就要求员工不但要懂得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还要求员工能够进行倒闸操作以及做好相关安全措施。创立新型培训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建立基于运维一体化的大检修模式势在必行。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提出
运维一体化培训“234”模式的概念
为更好开展运维一体化培训创新工作,特提出“234”模式,其中:“2”是指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的“两化”管理;“3”是指培训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岗前培训、试点研究、岗位技能提升;“4”是指培训的四个步骤,分别为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和试点带动、学习团队提升弱项业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策略
分析现有体制下运行、检修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化培训管理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技能实训基地为依托,分阶段开展运维及检修人员技能培训;通过运维人员跟班学习、业务帮带、班组实践等步骤,提高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试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范围和目标
以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为培养对象,强化运维、检修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技能操作培训,改变运行、检修专业人员的传统工作模式,通过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模式,培养具有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推进“大检修”的落地,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资源和智力保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指标体系
建立两化三阶段四步骤的“234”培训创新模式,培养运维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构建运维人员现场培训考核体系,切实提高人员知识和技能水平;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确保培训取得成效。
运维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
工作流程
具体培训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培训模式的实施
(1)优化培训组织模式,实现“两化”管理。部门培训管理一体化: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培训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部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组织。班组培训管理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的培训职能归属同一班组,实现班组层面运维一体化培训的统一实施。
通过部门和班组两个管理层面分别统一和实施运维一体化培训,让员工有序进行现场实践培训,达到快速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C、D类检修维护的技能人才。
(2)创新技能培训三阶段四步骤的过程管理,快速培养运维人才。
①第一阶段:运维人员岗前培训――对运维人员开展以检修基本技能、安全知识、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
第1步:分批次开展运维人员跟班学习,每批次分别从各变电运维站安排1-2人到检修班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学习。采用“师带徒”的“一对一”帮带、组建学习型技能攻关团队等形式,检修部门为跟班学习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安排表”,详细安排每个培训阶段的学习安排,并为每位跟班人员安排一位师傅,签订师徒协议,师傅负责每个培训项目作业卡编制以及作业卡内容理论讲解培训、现场实际技能操作培训,在每个培训项目完成后对所带徒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培训项目的学习。每个检修班组的师带徒成绩纳入班组月度培训统计。修试中心负责提取每对帮带人员技能难点,由本批次人员组成学习型团队,对技能难点进行技术攻关,由运检部相应专责组织对学习型团队进行技能考问或考核,实行逐个过关考试。
第2步:以业务帮带为手段,开展全体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培训。在跟班学习的基础上建立运维人员C、D类检修单元制、模块化培训课程。参加检修班组跟班学习的两名变电运维人员,培训结束后,负责对本运维站其余人员C、D类检修维护项目110个单元制、模块化课程的培训,通过单元制、模块化培训后,开展每个项目考核,直到使每位变电运维人员均能掌握C、D类检修维护工作内容。
变电运维中心组织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至变电维护班的人员进行变电运行业务的现场培训,现场培训内容包括各级调度规程、安规、两票实施细则、变电站运行基本知识、倒闸操作技能等,并指定正值以上人员与变电维护班人员签订师徒培训协议,并严格按照明细表的培训内容及完成时限进行培训,使检修人员逐步掌握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技能。达到变电站副值班员水平后,由变电运维中心组织考试,并经人资部确认相应任职资格。同时,变电维护班人员对运维人员进行维护性检修业务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现场技能等。
②第二阶段:建立试点研究,以点带面。
第3步:以班组为单位,通过试点带动,开展技能实践。国网泉州供电公司以清运维站为现场培训的试点,从检修试验中心抽调6名检修工作负责人(一次专业2人、二次专业2人、试验专业2人),加上清运维站原值班人员24人,共30人成立变电维护班,与清运维站合署办公,归属变电运维中心管辖;变电维护班人员会同清运维站运维人员,共同开展清运维站所管辖10个变电站(5个220kV站、5个110kV站)的110项单元制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等业务。变电维护班开展维护性检修工作时,由检修人员担任工作负责人,由运维站人员担任工作班成员,开展倒闸操作时,由变电人员担任工作监护人,检修人员担任操作人员,通过交叉实践培训,以工作带培训,促进检修及运行专业相互融合。
其余各运维站同其组建帮带关系,由清运维站带动其它运维站人员的110项检修维护项目的单元制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帮带培训,全面促成运维业务的开展。
③第三阶段:岗位技能提升――重点攻克运维、检修人员知识及技能的薄弱环节。
第4步:建立帮带团队,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根据清运维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梳理运维、检修人员在运维体系工作中的业务薄弱项目,建立“专责(运检)+专业人员(检修)+运维人员”分专业团队帮带队伍,对变电维护班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集中授课:采取“每周、每月”集中授课的方式,由专责和专业人员每月汇编典型运维消缺项目案例库,对团队内运维人员开展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提升专项活动。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各专业团队分批次到检修基地开展部分维护性检修项目的实战演练。结合现场缺陷处理,开展省公司2013年82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实战演练。
专项培训后通过组织各运维人员对移交业务逐项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和资格考试,同时将考核情况列入运维人员晋升和岗位级别薪金上调的主要依据。按计划,周期性调整各变电运维站人员到运维站,继续深入学习掌握110项运维一体化维护性检修项目内容。
构建现场培训考核体系
(1)现场培训激励政策。现场培训过程中,以“月”为单位,由各供电公司专业部室组成考核小组,对培训学员进行月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月度培训计划中所列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技能操作,对于连续3个月考核优秀者,按个人年度绩效+1分嘉奖;2次优秀,1次良好者,按个人年度绩效加0.5分嘉奖;考核1次不合格年度绩效扣0.5分。对每一位参与现场培训授课的人员,根据国网公司、国网福建电力等有关教育培训经费管理规定,发放授课津贴。
(2)优秀“师带徒”团队评选。成立评选小组:现场培训结束后,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运维检修部主要领导共同组成评选小组,负责运维一体化现场培训优秀“师带徒”团队的评选工作。
评选方式:由评选小组根据培训学员的月度考核成绩,以及班组、部门评价意见,选出培训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师带徒”帮带团队,各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颁发“优秀师带徒”证书。结果应用:获得优秀“师带徒”的帮带团队,优先推荐参与部门年度评先评优,且“师傅”在兼职教师选聘上享有优先权。
制定现场培训的评估反馈体系
(1)成立培训沟通反馈小组。各变电运维中心、检修试验中心以及人力资源部共同组成培训沟通反馈小组,负责制定现场培训方案、政策,组织、协调现场培训事宜。
(2)评估反馈方式。现场培训过程中,“师傅”负责以“月”为单位,填写《师徒协议跟踪监督卡》,每月反馈上个月的培训情况至沟通反馈小组处;
培训沟通反馈小组根据每月帮带团队反馈的月度培训及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月度培训报告,根据报告分析结果,调整下一个月的培训计划。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与改进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评估方法
在“两化三阶段四步”的培训过程中,定期对每个培训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分析,检查参培人员的知识及技能提升情况,由专业部室领导对培训人员及参培人员分别进行访谈,了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难点,总结出经验,用于下一阶段的培训。
在试点实践过程中,每月定期评估生产运行各项指标,评估运维一体化建设对生产运行的改善成果。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改进
针对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变电检修实训基地,对运维人员开展设备结构、原理、检修工艺培训,同时将运维人员送到厂家,开展厂家带客户培训,全面提升运维人员技术水平。
组织调度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运维人员开展不同负荷潮流、运行方式下电网运行的特点,同时开展操作票填写,促进操作票填写的正确性。
开展技术规程、技术标准专场培训,由省公司相关专家担任讲师,开展技术规程和标准培训与讨论,推动规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运维一体化培训的开展成效
精简人员及用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使变电运行人员从所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运行管理工作,转变为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设备定期试验轮换、一次设备维护性检修、二次设备维护性检修等工作。检修人员从过去的只管检修、消缺,转变为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掌握运行维护、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等,使运维人员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以一个常规缺陷的处理为例,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设备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2名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停电操作2-3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电保护或一次设备消缺处理运行人员验收”等最少6个流程步骤,实行运维一体后,变电运维人员仅需经过“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缺陷进行记录(分析、分类后)审核(批)汇报进行现场处理”4个工作流程即可完成整个缺陷处理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实施专业管理前后流程的优化对比如图2所示。
缩短停电时间,提升生产效率
【关键词】三集五大;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1年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目标,需要加快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其中,“大检修、大运行”是“五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对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强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提升设备可靠性和综合利用效率。
1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背景
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同属于我国电力安全生产五大专业中的变电专业。变电运行担负着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重要的生产运行单位,传统的变电运行人员主要负责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巡视、倒闸操作与事故应急处置。变电检修负责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小修预试、大修技改以及日常缺陷处理,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传统的变电检修人员是指从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的专业人员。在以往的组织结构里面,变电运行和检修是分属两个部门,相对独立的完成对同一变电设备的各项工作,而在国网公司“运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工作的要求下,则要求将传统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部门进行整合,由一个部门完成对所辖范围内变电设备的运行和检修任务。
所谓运维一体化,[1]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运维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工作,成功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2]
2 变电运维一体化具体实施
根据国网公司“运维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在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性业务,实现一体化运作。同时,规范各级运维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内容,根据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目标阶段,分级逐步推进运维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人员精简、作业高校、成本合理的目标。
以某供电公司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为例说明:
(1)实施阶段
实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已经开展运行维护工作的基础上,讲接地导通、接地电阻、铁芯接地电流、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等技术难度较低、安全风险较小的D类检修业务纳入运维班职责;第二阶段,将变压器带电渗油处理、断路器、隔离开关带电操作机构处理、继电保护、监控装置带电缺陷处理等专业性较强的D类检修业务及变电站设备专业巡检纳入运维站工作职责;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将超高频和超声波局放检测、油色谱带电检测分析、SF6气体成分分析等技术难度较高、专业性强的带电检测或停电检修项目,以及变电设备停电例行试验纳入运维站;第四阶段,对前三阶段的工作进行调整、总结、验收。
(2)实施步骤
①制定标准及流程。包括工作标准、标准作业指导书(卡)、工作流程、设备管理制度、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配备等。
②编制相应的运维工作培训方案及技能鉴定标准,开展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培训及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评定变电运维人员的技能等级。
③对变电运维业务的各级人员进行资格认定。
④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效果进行评估和改正。
(3)人员调整方案
根据各运维站管辖的设备量,测算变电运维一体化后的工作量,结合变电运维人员的资格认定情况,在变电运维工区适当调整各运维站人员配置情况,对于技术难度高、专业性强的项目,调整部分检修专业人员转岗到变电运维工区。
(4)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配备
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需求,分析各运维站管理的设备的各项运维工作,测算各运维站需要配置的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的种类及数量,依此制定运维站的标准装备配备方案,同时提出各运维站的差异化配置需求。
(5)安全管控
通过分析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存在的危险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范风险,同时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与安全意识。
安全质量监察组、技术支持组要对运维站开展的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风险分析,根据技术难度、专业性、危险性不同制定不同的措施。
(6)备品备件管理
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需要,每个运维站应根据管辖的设备确定所需备品备件的种类和数量;改造现有的备品备件库,使之符合备品备件存放条件;完善运维站的备品备件管理规定,在PMS上建立台账。
3 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我国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由有人值班向操巡队模式转变,一个操巡队集中管理多个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三集五大”后,操巡队又转变为运维一体化的运维班,按照能力的发展逐步实施运行与维护一体化各项生产任务。运维人员除了要负责所辖变电站内设备的巡视、倒闸操作等工作外,还要对设备进行维护性检修。维护性检修指的是无需使用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C、D类(传统意义上的小修)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针对这个要求,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原运行人员开展变电检修技能培训,二是对原检修人员开展变电运行技能的培训。具体来说主要以下四点:一是要能掌握变电站运行方式和电网结构特点;二是要掌握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三是要能熟悉各类调度规程及现场运行规程并能应用;四是要提高动手解决设备故障的能力。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面临着机遇和调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工作作风上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开展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将进一步推进电力系统向大容量、大系统、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关键词:运维一体化;分析;培训;实践;发展
作者简介:罗艳娟(1972-),女,云南大理人,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副教授;周宏宇(1981-),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工程师。(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62-02
我国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多年来形成了分工明确的发、输、变、配、调五大专业。而变电专业又发展为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专业。变电运行是供电企业主要的生产运行单位之一,担负着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1]而变电检修[2]是维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最基本的保证。所谓变电运行人员主要指的是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巡视、倒闸操作与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而变电检修人员是指从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的专业人员。对应着变电运行与检修两个专业,各地有着相应的劳动组织构进行管理,并按照以上两个专业分别从安全工作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调度规程等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相互合作、相互监督,为保障快速发展的电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运行、大检修”体系中提出在电网变电生产作业中实施“运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3]所谓运维一体化,[4]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运维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工作,成功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5]
一、国内外变电运行与检修模式分析
发达国家电网企业生产管理方式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通过对澳大利亚越网公司、英国国家电网公司、新加坡新能源电网公司等国际先进的电网公司调研发现,这些公司普遍建立了扁平化的设备运维组织体系,电网运行实行集中监控,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合一,设备专项检修工作实现社会化,电网企业生产核心业务精简而高效。
我国电力系统形成的现有变电运行与检修分开的模式与我国历史发展的国情是相适应的,主要是历史上我国电网基础薄弱,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较低,运行倒闸操作频繁,生产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高技能人员缺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我国电网有了较大的发展,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4.2万亿千瓦·时,是1980年的14倍。总装机容量达到9.66亿千瓦,是1980年的14.6倍。改革开放以来变电容量的飞速发展带给变电专业的深刻影响令人关注,值得深入研究。
二、我国电力系统运维管理面临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系统变电专业面临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变电站数量大量增加。据初步估算,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35千伏变电站数量达到了25000座以上。二是变电站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35千伏及以上具备无人值班条件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比率超过80%,而且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建设的推进,这一数字还在迅速提升。三是变电设备的制造运行水平显著提升。主要变电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从过去的不足10年提升到20~30年,变电设备可用系数也达到99.9%以上。四是变电人员文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技能水平仍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需求。近年来新进电力系统的变电人员原始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大学生比例高达70%以上,但由于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电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内容与模式难以适应电力系统对工作技能的需求。五是变电运行人员数量普遍紧张。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变电站人均运行人员数量不足3人,一些企业反馈变电运行人员严重不足的比例高达78%以上。综合以上分析,随着我国电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主要电网企业现有的变电运行与检修分开电力运维管理模式从人力资源角度分析,员工的人数与业务素质等方面均不能满足需要,但基本的文化程度是具备各类技能提升的基础,必须通过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进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借助社会化力量,缓解人力资源矛盾。
三、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思路、目标与原则
有资料显示,未来20年我国用电需求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研究表明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我国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10亿千瓦、14亿千瓦、19亿千瓦,分别相当于2010年的1.5倍、2.1倍、3倍,期间变电容量将继续大幅度增长,因此变电专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对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用2~3年时间逐步实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80%的运维单位由变电运维班(站)统一负责实施设备巡视、倒闸操作、带电检测、维护性检修业务,以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并确立了“确保安全,稳步推进;培训先行,素质提升;合理引导,激励保障”的工作原则。以上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思路、目标与原则无疑是积极主动的,将有利于国家电网迅速适应快速发展的电网需求,创造先进的变电运维管理模式,大大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劳动生产效率,值得相关电力企业借鉴。
四、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主要任务与内容研究
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有人值班和无人值班模式。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无人值班的比例将高达90%以上。变电运行的模式大部分也已由有人值班变化为一个维操队负责多个无人值班变电站区域集中运维管理模式。实施运维一体化变革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调整专业管理模式,在现有区域维操队的基础上调整充实现有的检修人员,形成运维一体化的运维班组,按照能力的发展逐步实施运行与维护一体化各项生产任务。而现有的模式是一项生产任务,首先是运行人员完成倒闸操作,然后交由检修人员实施检修工作。因此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对原有的运行人员开展变电检修技能培训,对原有的检修人员开展变电运行技能的培训。需要指出的,受制于变电运维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主要精力限制,所谓变电检修技能的培训主要指维护性检修技能的培训。所谓维护性检修指无需使用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C、D类(传统意义上的小修)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而专业化的检修(大修改造类)则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检修队伍来完成,专业化的检修队伍来源于电力系统内部专业化的综合检修机构及社会化的各大设备类型厂商。通过以上的变革形成了我国电力系统变电运维一体化、检修专业化的新型劳动组织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电力安全生产的专业化与精益化管理水平,满足我国电力系统特别是电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五、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实践经验
变电运维一体化主要思路、目标、原则及任务的提出确定了变电运维一体培训的主体内容。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主动适应运维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从500千伏超高压变电站开始,多年前就开展了无人值班改造、变电运维一体的劳动组织模式创新与主要内容的理论与实训等实质上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良好效益,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适应湖南主电网的快速发展。总结运维一体的培训,其主要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带电检测部分,主要掌握红外测试、主变铁芯接地电流测试、SF6电气设备气体检漏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二是一次检修部分。主要掌握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及辅助设备、漏电保安器等一次设备检测与维护知识与技能。三是二次检修部分,主要掌握继电保护基础知识、各类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定值修改、保护装置程序升级与更新、故障录波装置的操作与维护以及二次专业化特巡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三是变电运行部分,主要掌握倒闸操作、设备巡视、事故异常及处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变电运维一体的推广过程中培训工作所获得的主要经验如下:一是运维一体化的开展可以大大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二是运维一体化顺利实施的关键是要确定运维一体的主要任务与核心工作内容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进行运检双能的培训。把过去检修专业人员培训成为运维一体化专业人员的难度要比预想得要低。运行人员经过培训也能迅速掌握维护性检修技能。四是经过运检双能培训后将原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按适当比例编在同一运维班组工作,通过结对子、互帮互学提高人员技能水平。五是确定运维人员技能等级。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重新定义岗位工种,综合原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继电保护专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立一至六级“运维工”工种,确定能力规范和岗位岗级。六是运维一体化培训的难点是熟悉各类运行与检修的制度要求,并养成很好的工作习惯。七是在一些快速发展地区,因基建投产或设备改造导致倒闸操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受人员精力影响,继续维持运行与检修专业独立设置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各地区因按照差异化原则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
六、变电运维一体化发展展望
要迅速建立运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模式需要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电网发展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展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发展,须着力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快速提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与智能水平,提高调度远方操作能力,大力运用计算机程序化操作、一键式操作等技术手段把运行人员从繁重的倒闸操作任务与高风险的防误操作中解放出来,为快速推进运维一体化提供技术保障;二是要建立运维一体化专业发展规划,确立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逐步要将简单的维护检修能力发展为具备有较高级的设备状态诊断与检修消缺能力;三是开展运维一体的专家队伍建设,建立运维一体的多层次技能等级标准,并建立起技能等级标准与不同复杂程度的运维一体任务之间的关系,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向更高技术层面发展;四是修改完善现有变电运行与检修管理规程与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支持和规范运维一体化的健康发展;五是开展针对性的运维一体化模块化培训,满足现有转岗人员与新进人员的培训需求,并支撑运维技能等级标准的发展与完善。
七、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需要的人力资源将进一步紧张。变电运维作为电力系统核心专业,技术要求高,知识要求广、工作作风要求严,其承担的任务将更加重要,必将成为保障我国电力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宏,张怡.供电企业变电运行专业培训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
[2]马野.浅谈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1,(8).
[3]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
【关键词】变电运维;多层次培训模式;实施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急剧增加,而且电力用户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些对于变电运行和维护人员来说,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对变电运维人员实施卓有成效的培训,是摆在电力企业面前的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
1 培训人员的结构层次及相应培训办法
对本变电站的运维人员学历层次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构如下:本变电站运维人员共32人,主要由中专院校毕业生、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以及各级技师技工构成。其中中专技校毕业人员5名,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9名,中级工6名,高级工8名,技师4名。根据本变电站运维人员的结构构成,人员特点、人员技能和知识储备情况等,对本变电站运维人员实施了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做到了培训工作的有针对性,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培训效果。
1.1 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培训
1.1.1 开展青年阳光成长计划
针对本变电站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每一个人建立青年阳光成长档案,对其工作业绩和各项评比获奖情况进行如实的记录,每年年底根据其当年度的实际表现对其成长档案进行一次总结。对于档案记录优良的优秀人才,应当推荐作为企业后备干部进行重点的培养。青年阳光成长计划可以分为两个层级,一是三年阶段性计划,该计划由企业为员工个人量身定制,二是年度个人发展计划,由员工与企业一同制定。所有这些计划都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保证计划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1.2 一抓三推进培训模式
所谓一抓三推进的培训模式,就是重点抓业务能力的培养,前推、实训三推进的培训管理模式,以便于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员工能够迅速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快速胜任自己所担负的职位。“一抓”就是抓员工业务能力,以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为第一要务。大部分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员工的理论知识已经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但是普遍欠缺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需要重点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三推进就是通过“强化、前推、实训”的培训模式,多管齐下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1.1.3 加强新员工思想教育
要加强新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关注员工的思想状态。尤其是对于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很容易眼高手低,急于展现自己的能力,并不专注于自己手上的工作。在对这类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首先要充分肯定他们对工作的热情自以及对自己的责任感,同时还要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助他们认清现状,在目前阶段打好基础,做好手头的工作,充分表现自己,为以后发挥更大的贡献做好充足的准备。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精通业务流程以及基层工作经验对于企业干部的重要性。
1.2 对中级工的培训
1.2.1 培训起点要合适
针对中级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然而知识架构不够完整,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的特点,对中级工的培训起点要合适,从中级工知识架构的薄弱点入手。在编制培训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中级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增加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1.2.2 步幅要小、频率要高、讲解要透、回头要多
针对中级工的特点,对其进行培训时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减少每次培训的任务量,便于消化,增加培训的频次,以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培训时要充分照顾基础差的员工,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知识要点,致力于员工一听就懂,一懂就会。对于过于艰难深奥的专业内容,要使用员工能够听得懂的话语当时进行介绍,有些员工可能暂时无法完全理解,这时只要求他们先掌握住具体操作要点即可,理论方面的知识可以先放一放,让员工在日后的实践中慢慢摸索,避免因听不懂而放弃培训的现象。同时,还要引导员工及时复查以前接受培训过的内容,看看有没有遗漏点和错误点,对于员工掌握不牢靠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二次培训。通过上述这样的培训模式可以增强接受培训员工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效的保证了培训的效果。
1.3 对中专技校生的培训
本变电站内的中专和技校人员多为2008年之前上岗的老职员,工龄相对而言比较大,实际经验十分丰富。然而,在中专技校生实践经验丰富的同时,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其理论知识严重不足,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新老员工之间可以通过交叉培训的办法,由变电站创造条件使他们共同探究问题,互为师徒,争取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 培训的主要手段及成效
本变电站根据员工的结构构成以后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总结了过往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实施了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因材施教,多管齐下,分层培训,创新培训办法,增强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较之以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从2012年以来,我变电站转变了培训思路,开始摸索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同时加大了培训力度,全变电站上下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 。
3 今后开展培训的重点与方向
3.1 智能化变电站
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对变电站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对变电站运行人员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我国已经落成了多座智能化变电站,使得变电站的发展进入了新的纪元。在国家电网建设智能电网的伟大构想与趋势下,变电运行人员迫切需要具备操作智能化设备、掌握智能设备原理、加强智能概念的相关能力,面对此种情况,我变电站组织开展多次智能化变电站知识讲座,安排人员参加智能设备生产厂家的调试工作,并积极组织、倡导员工自主学习智能化的相关知识,及时发放相关资料到各个班组,全力开展智能化培训。
3.2 培训措施
(1)挑选业务技能精湛、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人员首先介入智能变电站的相关工作中去,如参加厂家举办的培训课堂,参加厂家对设备的调试工作,积累丰富的智能化设备的操作经验,之后由其对班组其他成员开展培训。(2)加强新进大学生对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大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且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可使其先了解、掌握智能化原理,再以点带面,在全站开展普及新知识。(3)大力加强变电运维人员对智能化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智能设备巡视、操作、验收等重点工作进行培训,使其可以承担起即将投运的变电站的运行工作,之后再以他们为中心在变电站全面开展智能化培训。(4)针对县里的110KV变电站收归市局以后,县级变电运维人员面对110KV运维站到220KV运维站的转变,其技能水平和原先市局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有所差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通过讲座、专家指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变电站的结构人员构成进行分析,在充分尊重员工个人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变电运维人员的多层次培训,取得了理想的培训效果,显著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理应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业红,叶良明.变电运维人员多层次培训秘史探讨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30).
变电站现场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从事电力科研、设计、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力结构都将发生相应变化。正确分析和估计这种变化,是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的基础工作,只有了解对人力的需求,把握发展趋势,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最佳的战略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需要
作为一个有潜力有活力的电力企业,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首个要件。企业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对电力企业职工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培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做为电力企业的生产前沿的变电运行行业,以技术要求高,生产安全责任大为特点,因此如何提高变电站运行人员现场技术水平成了各个运行管理部门乃至整个电力企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是学习型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立“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对供电企业的创新能力及职工的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要想长远的生存发展下去,与企业职工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其素质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参加教育培训学习既为企业发展,也为个人进步,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是联系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纽带。生产现场是我们企业直接赢得效益的地方,现场培训的成果也应是效益中的一部分。现场培训的质量高,就意味着效益大,抓好这一项工作,无论对安全生产的保证,还是对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是最便捷的途径、最值得的投入。因此,抓好现场培训就等于抓住了企业的脉搏,效果会更显著、更直接。
变电站现场培训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变电站系统培训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可知员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是在现场岗位上完成的,技术理论的升华与实际操作水平的再提高也必须要经过现场岗位培训的反复磨练,这两种境界的达到也必须依靠现场才行。因此,抓好现场培训就等于抓住了企业的脉搏,效果会更显著、更直接。然而目前培训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现有现场培训方式方法单一化
一般意义上的现场培训,形式固定,且有明确的指标要求与时限,所以任务下达、开展、操作起来都比较方便。但是,效果一直是个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也就是说,在现场开展的几种培训形式(技术问答、考问讲解、技术讲课、事故预想、反事故演习等),每个班(站)所及个人都能按时、按期完成指标要求,可这种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抄抄写写,一定程度上已流于形式,作用不大。反而在现场个别员工的潜意识里被认为是累赘,不应付会被考核,只能敷衍了事,就更谈不上效果了。
缺少行之有效的培训材料
因为行业的局限性,市场上用于变电运行培训的书籍较少,专门贴近现场的培训教材更加缺乏。仅有的一些培训教材教条化,纯理论的部分过多,可指导现场实际的内容太少,并且缺乏形象的图表。到目前为止,企业职工培训教材建设仍未摆脱陈旧的教材模式,内容编辑、体系结构过于死板。
变电站培训系统研究
怎样让我们的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运行技能得到提高?现场培训是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和生产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掌握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构造、性能,熟悉本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技能、工作职责,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才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员工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业务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场培训的质量问题。但是目前我局所有运行部门的特点是:变电站集控化,而且多以大站带小站模式建立起来,设备老,人员相对少。人员技术上存在原220KV变电站人员需要学习10KV馈线及开关、消弧线圈等,而原110KV变电站人员又对220KV主变、线路及保护不是很熟悉。而由于是老站组合而成,因此各集控中心组织大家集体现场学习不太可能,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人员和技术,创造条件,强化培训效果,让每一份投入都有收获,利用计算机将现场培训指导制作的更加生动易懂,避免大量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图表和图册,使运行人员在日常巡视中参照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下边分两方面对本系统进行介绍:
(1)课程内容
本系统主要分课堂培训和现场指导两个方面,采用生动形象的自制系统的多媒体教材,异常处理的Flash以及带有说明的图纸为培训手段,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培训:
1)专业知识:变压器、高压断路器、熔断器和隔离开关、主接线和继电保护。
2)基本技能:一次和站用电系统、保护、监察、操作和控制、电气仪表及通信装置。
3)专门技能:运行监视、倒闸操作、安全措施和事故处理、电工仪表及常用备品、文字、记录、计算能力。
4)相关技能:掌握触电急救的原则和方法、会使用一般消防器材。
5)其他知识:电力法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调度管理和运行管理规程、现场运行规程、电力营销知识、线路、检修、调度知识。
(2)培训特点
通过对传统培训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总结,本系统扬长补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生动形象。针对传统培训方式单一,蜻蜓点水,涉及面过宽而深度不够,难以指导现实工作的问题,本系统从具体子站出发,采用实时对应的方式,具有实用价值。元件按被仿实物位置仿真,可操作元件(如连片、熔断器、转换开关等)按被仿实物仿真,保护屏上的保护装置按真实设备仿真其面板,面板上的电源开关、信号灯、按钮、选择开关、小键盘及仪表用仿真物理元件其它元件及符号用图形及符号表示,仿真面板应给人以真实感。
2)图文并茂。针对传统培训教材纯理论部分过重,体系过于死板,难以吸引职工的问题,本系统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注重实际操作,简单易懂。
3)具有实用意义。本系统注重现场运行,立足于使具备一定运行经验的运行人员到站通过本向导可以迅速熟悉本站,可进行操作与事故处理的原则,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价值。
赵 荣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
韩 强 国网河南检修公司
摘要:国网河南检修公司作为“三集五大”体制变革的实践者,为有效破解队伍素质提升的难题,公司对变电运维人员推行“四化四提高”现场培训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现场培训体系。
关键词 :“四化四提高”现场培训法 变电运维人员 素质 提升
国网河南检修公司高度重视变电运维人员的素质提升工作,大力推行“四化四提高”现场培训法,充分调动变电运维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实现了变电运行人员到变电运维人员的成功转型,促进公司运维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一、主要做法
1.灵活实施培训“现场化”,切实提高运维人员业务素质。一是定期开展现场培训。利用设备检修、更换或新建变电站投运期间,组织新入职员工和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员工,通过现场学习,加强实际操作技能。二是重点抓好安全培训。精心策划班组安全日活动,借助安全警示教育、事故通报等,开展多样化的班组培训,帮助员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三是开展运维专业培训。依据“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原则,组织变电运维人员逐步参与维护性检修工作。采用集中学习、“传、帮、带”、轮岗培训、实地观摩等方式,使其逐步掌握100项维护性检修业务。
2.坚持实行培训“全员化”,共同提高运维人员技术水平。一是开展全员竞赛、普考活动。通过全员岗位练兵等形式,分析查找差距,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定期开展以岗位技能和操作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变电运维专业培训和竞赛,竞赛成绩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依据。二是开展“学后施教”活动。挑选优秀变电运维业务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后,担任兼职培训师,开展“学后施教”,使变电运维人员在教学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深入实践培训“差异化”,大力提高年轻员工学习热情。一是导师带徒促提高。结合变电站内年轻员工较多的现状,组织新老员工签订师徒协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变电运维技能培训,提高了年轻员工的学习热情。二是培训内容多样化。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PPT、flash多等媒体手段,开发培训课件和试题库。公司根据岗位层级,梳理胜任不同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对变电运维人员进行分类培训。三是强化岗位自学。积极创造岗位自学条件,为运维人员制订工作标准、培训教材等资料。公司开发重点培训项目13个、培训课件20多个,自编运维一体化培训作业指导书和教材等,积极引导员工进行岗位自学。
4.努力实现培训“常态化”,有效提高培训成果转化应用。第一,一天一问。主要采用技术问答、现场考问等方式,通过一天一问使员工时刻紧绷“学习业务,提高技能”这根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技能。第二,一周一练。主要采用技能示范、现场演练等方式,通过一周一练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效。每人每月在现场停运或培训设备上,至少进行一次实操练习。第三,一月一查。主要采用问答和现场检查等方式,查验现场培训工作成效。每月班长对员工学习记录、学习效果进行一次检查,督促员工培训记录及时归档。第四,一季一评。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计划落实情况和培训效果的综合评定。落实奖惩措施,对成绩优秀人员和班站给予绩效加分,成绩差的提出改进措施。
二、取得的成效
1.形成齐抓共管大培训格局。形成了领导关注、各部门支持、员工广泛参与的变电运维大培训氛围,调动了员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013年以来,公司开展变电运维集中培训10期,培训600余人次,培训考试合格率为100%。
2.运维专业队伍素质得以提升。公司2名变电运维专业班组长分别被评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国网公司劳动模范;20名变电运维专业技术骨干入围公司级以上优秀专家人才;庄周变荣获华中电网500千伏变电站劳动竞赛优胜单位。
3.协同攻关项目成绩斐然。优秀专家人才领先公关完成的科技创新项目荣获省公司一等奖; QC成果喜获国优QC成果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优秀QC成果一等奖;提出的2条合理化建议荣获省公司合理化建议金点子。
4.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公司如期完成原有27座500千伏变电站的年度检修工作,并顺利投运500千伏变电站5座,实现安全生产800多天。
三、改进方向
第一,公司制定变电运维人员素质提升规划,对新进员工指派优秀专家担任导师,制定三年素质提升计划,帮助其尽快达到岗位要求。第二,公司开展阳光心态教育进班站活动,营造浓厚的感恩企业、回报社会文化氛围,培育健康的员工心态和班组文化。第三,公司在在各班站设立图书角,为班组配备业务培训书籍,激发员工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备运维管理;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提高变电运维安全,规范变电运维设备管理,提高变电站内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设置优化变电运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保证社会电网安全运行。以下本篇对此做具体介绍。
1强化变电运维设备维修管理的意义
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做好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才能保障变电站电力资源的正常供应,有效保障电站的电力输送质量。提高变电运维安全性,防范变电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电力资源正常输送,满足电力行业发展建设要求,满足电力企业的经济建设。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水平的提高,决定整个变电运维安全状况,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有助于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变电运维管理人员主动性。同时,在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中,还可以加强工作人员的巡视与检查,能够有效紧密把握变电设备的状态,及时消除变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变电运维安全能力。
2当前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弊端
实际上,在实际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还会因人员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管理手段不同的因素,造成管理弊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给变电设备运维安全管理带来影响。
2.1安全隐患
在电力系统变电设备运维中,设备运维操作人员操作行为缺乏规范性,操作人员日常工作中,操作难度大幅度大,专业能力没有严格的要求,忽视综合素质培养,存在不规范行为,使变电设备运维的安全性下降。
2.2制度不完善
变电设备运维中,没有安全管理制度,无法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存在局限性,使得变电设备运维安全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且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比较差,这就容易使得在人们在设备运维中出现问题,导致电力系统运行中发生故障。
2.3维修不当
在电力建设中,电力企业为节约成本,在选择变电设备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其质量和性能,在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隐患。而且,长期使用中的变电设备,工作过人员都没有对其进行维修处理,导致设备零件老化、损坏。在变电运维设备维修管理中,无法确保变电设备稳定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效果无法提高。
3提高变电运维安全的措施
在变电运维安全中,提高变电设备运维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变电运维设备异常,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变电运维的安全。
3.1强化运维人员培训
增加变电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加强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使变电运维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维修、保养能力;加强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工作人员素质,促进工作人员对工作过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做好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拓展员工视野,激发职工学规程、用规程、保安全的积极性,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巩固运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变压器、断路器等主设备消缺维护知识培训,尽快使运维人员具备C、D类作业的技能,做好人员和技术储备。把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人员的安全生产防范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放到重要位置,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生产知识的培训,营造“珍惜生命、保证平安、促进和谐”的氛围,使员工自觉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
3.2强化管理制度
在变电设备运维中,强化管理制度,健全变电设备运维制度,可以根据变电设备运维管理部门要求,进行设备定期检查、清扫以及维修工作,以保证变电设备运维的各项性能达标,达到延长变电设备的使用周期,有效提高变电设备运维的综合运行能效。健全变电设备运维制度和章程,约束强化各部门人员的责任意识,贯彻执行维修工作,时刻监测变电运维设备状况。建立变电设备运维缺陷记录,详细描述变电设备运维缺陷内容,报告变电设备运维现场状况,把变电运维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
3.3设置危险点管理机制
在变电设备运维管理过程中,进行危险点预防中,要有效控制危险点,应对变电站倒闸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用对各节点的风险管控解决现场问题,制定出行针对所有可能危险点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通过制定制度,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控制危险;根据现代安全理论,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通过闭式循环对危险点控制,监测现场执行情况,有效控制变电设备运维误操作的发生。紧抓变电运维中的危险点,针对变电站倒闸操作及设备运维,设计周密计划,积极配合检修,有效的预防和消除危险点,提升电网安全。
3.4创新设备运维工作
在设备运维管理中,加强设备检测,进行反事故改造、技术改造,定时开展设备检测,针对变电设备红外热像精密检测、带电维护、保护差流检查、通道检查、压板检查等工作,全面掌握设备状况,发现设备不足并给与改进,应用先进的设备维修用具,使用安全的设备维修用具,保证电压等级合格,采取先进的设备维修工作方法,保障变电设备安全运行。
3.5完善监管制度
在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应该完善变电设备运维管理中的现场跟踪职责,督促工作人员应该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细化、深化监督机制,树立起变电设备运维管理责任意识,强化变电运维监督机制。加强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流程控制,及时完善和修订各种作业指导书,以适应新的运维模式的变化。加强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流程控制,修订各种作业指导书,以适应新的运维模式的变化。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做到每一个岗位都有标准化要求,每一项任务都有标准化流程,提高制度和标准约束力,推动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递、任务层层落实。
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人员的变电设备运维管理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变电运维监督,有效维修管理变电运维中的危险点,加强对变电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电网安全,加强变电运维管理,提升变电运维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变电运维;安全隐患;解决方案
引言
尽管电力企业在不断的改善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管,但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管方案,导致变电运维人员缺乏良好的工作意识,尤其是工作人员无法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疏忽职守。现县级供电企业变电站大多数是35kV的,变电站都实行了无人值守,以下则是对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进行研究。
1、关于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隐患的分析
通过对35kV电压等级分析,从中可知,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维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变电运维工作缺乏安全管理
当前,据调查结果显示,部分电力企业在展开变电运维工作的过程中,都没有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方案,从而导致变电站缺乏科学的管理。正是因为缺乏安全管理方案,使得电力企业很难有效的管理员工,进而形成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安全意识较轻的局面,这样变电站就产生大量的安全隐患。
1.2工作人员缺失正确的操作观念
由于变电运维作业的操作量较多,而且操作时间较长,从而导致工作人员缺失正确的操作观念,在操作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并且因为判断失误,而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这就严重影响变电站的运行。
1.3仪器设备老化
变电仪器设备时变电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整个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都会受到影响。根据研究发现,部分变电站的员工由于工作意识薄弱,没有良好的责任感,进而在检查仪器设备时,没有发现仪器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器设备老化,安全问题也不断的产生。
2、针对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维的安全隐患提出的解决方案
2.1确定运维操作存在的危险点
操控变压器作为变电运维中重要流程,其主要功能为正反充电、切合空载运行等,因此,在控制安全隐患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确定运维操作系统中存在的危险点。在操控变压器时,要能确定分合电出现高低的差,检测变压器的承受能力和存在的危险点。当明确危险点时,要及时让员工了解,保障其在操作时能加强防范。
2.2遵守操作流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在解决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运维存在的安全隐患时,电力企业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在培训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培训方案中,进而在培训员工时,提升员工操作技能。此外,电力企业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员工在操作的过程中能遵守操作流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对员工明确变电运维存在的危险点,如:直流回路操作存在的安全问题、并解列操作时产生安全隐患、母线操作时出现的问题等,并将相关的解决措施灌输于员工的思想中。
2.3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对于电力企业的员工而言,其自身的工作性质影响着自身的人身安全。因此,电力企业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先进的操作理念灌输于员工的思想中,并且也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安全教育,使其意识到自身的工作的重要性,要能保障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能具备安全第一的操作理念。另外,电力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违规操作的员工及时进行教育和惩罚,以避免其工作态度影响其他员工。
2.4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
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要能做到定期检测仪器设备,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设备要快速的进行检修,而对于无法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将其处理掉,以预防因为仪器设备质量的问题,产生安全事故。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形成正确的监管意识,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检测,从而确保变电运维时能维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也能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5将新技术、新科技融入变电运维
目前变电运维采取的航拍技术、红外热像仪技术、动态采样分析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已经大大缩短了变电运维的电气设备与人的距离,并安全可靠的有效进行非接触式的探寻和诊断工作。这其中从发现隐患、到分析隐患、到确定隐患和缺陷的种种步骤已经趋于规模,如何成熟合理的应用还是目前和将来需要细致分析的课题。
2.6加强培训,提高调度运行人员的业务技能
电网要想安全运行必须有业务素质过硬的技术人员做保证,电力运维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来实现,具体可以采用外送培训与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及请专家现场指导、进行一些必要的反事故演习等方式开展。与此同时还应重视运维人员的现场培训的开展,通过实施现场培训运维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此外,为了有效防治变电运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应重视在变电运维中积极引入一些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探索一些非接触式探寻与诊断技术,以提高运维工作的安全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需要结合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特性和实际的变电运维工作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大力实施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其次,电力企业需要对运维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和指导,运用合理的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并将相应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只有增加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才能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坚守岗位,做好自身的工作,进而减少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应用
1.概述
在以往电网企业运营中,电网生产工作都是按照职责分工,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电网调度、运行、检修等业务分类,这种分工方式在电网业务专业化发展、保障电网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电网的发展进步,但多年的运营模式已经逐渐固化,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电网运营发展,不能适应电网发展和生产现代化要求,同时也造成了生产作业效率较低,已有的人力资源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尤其在变电生产作业中,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人员分属不同的部门(工区),专业、岗位、职责相互独立,在变电站进行设备检修时,所管理的对象是同一变电设备,且业务交互十分紧密,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运维一体化既在对一定范围的变电设备开展一定内容的维护、检修工作时,将传统的由不同部门、人员所承担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的职责,经过合理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由同一部门或人员承担传统的变电运行和检修的双重职责,从而达到释放资源效能,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
2.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的基本条件
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建设,不能盲目跟从,否则会造成生产体系混乱局面。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
(1)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要有完整的组织体系,成立相关机构,建立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各级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明晰,运转正常有效。还要准备齐全得基础资料,收集人员、设备、车辆、办公场所、备品备件等基础数据作技术支撑。
(2)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结合“五大”体系建设同步开展,基本工作内容包括:前期调研、基础信息收集、方案制定审核、方案批复与实施、试运行及正式运行、评估验收、总结等环节。前期调研工作应全面深入,要把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所涉及的单位、班组全部调研到位,做好思想渗透和教育培训工作。基础信息收集应全面准确,收集内容包括人员信息、设备资产信息、车辆信息、备品备件信息、办公场所信息、生产装备、工器具信息、检修能力等。
(3)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还应健全保障措施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管理单位应根据“大检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逐步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预案。完成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配套措施,落实规章制度保障、业务交接保障、信息系统保障、装备工具保障、宣贯培训保障等保障措施。
3.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思路、目标及基本原则
总体思路:以“五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为指导、结合电网装备和生产管理实际,以管理创新为主线,以生产精益化为重点,通过精简规范组织架构,创新生产管理方式,优化调整业务流程,统筹配置生产资源,做强做精变电运维运检业务,构建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变电运维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变电专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建设目标:统筹变电专业人力、技术、装备资源,通过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全面深化状态检修,实现变电资源集约化、组织扁平化、业务专业化、管理精益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
基本原则: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有所创新。由于运维一体化对班组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职责界面会有很大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
(1)确保安全,稳妥推进
在实施运维一体化工作时要首先保证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在实施方案中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职责,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避免变电站运行和维护工作出现空白期。
(2)制度先行,提供保障
应制定本单位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和相应管理制度、细则,明确工作部署和保障措施,明确分工界面,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保障。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要把变电站设备的各种维护类检修工作进行细分,将C、D类检修项目详细列出,结合实际确定变电运维班的阶段性维护项目及时间节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通过持续培训来提升运维人员的工作能力,逐步扩大维护项目范围,最终达到全面实现运维一体化的目标。
(4)做好培训,严格考核
运维一体化是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工作模式,在新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班组人员只有掌握变电运行和维护性检修业务技能后,才能顺利开展相应的运维一体化工作。因而,人员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考核,培训合格后方能开展相关工作。可根据不同岗位职责,重点掌握人员岗位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安全生产职责等内容,对转岗或专业交叉等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和考试,未经培训和考试合格,不得从相关岗位工作。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绩效评估结果还应纳入生产管理绩效考核范围。
4.变电运维一体化组织与建设保障措施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必须首先调整规范变电专业生产组织架构。操作模式有两种。一是可将原变电操作队直接向变电运维班过度,经过培训使其具备实施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能力。二是对原变电操作队和检修班组进行整合,从而保证变电运维班具备变电运行维护,C、D类检修能力的综合班组,实现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在机构上可在检修公司成立若干个变电运维班,每个运维班下设四个值,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电压等级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巡检、运行操作,C、D类维护检修、分析评价等工作。
(1)组织保障
为统筹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工作,首先要成立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明确责任人员,落实工作要求。
(2)工作机制保障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组要及时向“大检修”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向基层班组传达领导小组指令。建立周例会工作制度,及时沟通,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随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规章制度保障
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管理模式要求,全面梳理、修订各类生产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和业务有序开展。坚持“不立不破”原则,在新的制度体系没有确立之前,仍然按原有的制度体系运行,确保电网安全和队伍稳定。
(4)信息系统保障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中出现的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流程调整和人员调整情况,同步调整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中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设计、基础数据、人员权限,以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的需要。
(5)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管理人员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培训,强化班组人员新岗位、新设备、新业务培训,确保业务平稳过渡;制定适应“变电运维一体化”要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一专多能”和“双师型”人才考试晋升机制,为有效实施“ 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6)装备保障
积极配备和应用满足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所需要的先进、适用、高效的检测仪器和作业装备,建立起满足设备运行状态巡检、异常诊断分析、应急抢修、供电保障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生产装备体系,提高设备运维检修工作效率。
5.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应遵循的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五大”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变电运维建设工作终极目标计划在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依据“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持续完善”的总体步骤。
(1)统一部署
根据“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意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组建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然后组织制定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细化方案、管理办法和工作推进计划,进一步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和修试专业化的相关作业项目和责任分工,组织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各项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等。
(2)分步实施
①启动阶段:正式启动变电运维一体化体系建设,明确思路、目标和建设原则。
②组织实施阶段:编制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工作推进计划和管理办法,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和建设工作验收细则,期间应完成人员集中培训和变电运维一体化机构调整。在建设初期,可通过对现有变电运维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将原本需运行专业和检修专业双方配合的简易、低效作业划归单方全程负责。把变电站维护性检修业务和现行变电运行巡视操作业务进行整合,实行变电运维巡视、操作、C、D类检修维护等工作的一体化运作,达到人员精简、作业高效、成本合理的目标。
③试运行阶段:变电运维一体化试运行期一般为3个月,主要任务是磨合、暴露问题并进行整改,试运行期间变电运维班开始执行规定的运维业务。试运行前,应完成相关生产准备工作,完成记录、档案等资料建立。
④实际演练阶段,结合“春、秋检”工作正式执行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运维业务,开展各项C、D类检修作业。期间可对执行C、D类检修作业进行作业现场进行检查指导,随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宜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查缺补短,完善整改。
⑤验收评估阶段:结合“大检修”体系建设评估工作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评估和自建验收,形成自检报告。
(3)持续完善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经过实际运行后要接受上级验收,并完成整改获得批准后方可正式运行。每月及时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反复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工作流程更加畅通,形成制度化,长期贯彻执行。
6.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的效果分析
实施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后,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了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具体工作实现了四个方面的提升。一是提升了状态检修的标准化水平,使状态检修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形成了标准化业务流程。二是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益,变电运维人员查找缺陷后自行处理缺陷,倒闸操作完毕后进行简单维护,这样不但节省时间,更免去了中间传递出现的误解和遗漏。三是大幅度提升了变电运维人员的业务水平,运维人员将从简单的办理工作票向实际的检修作业转变,明确了各类设备的机构机理,为以后的巡视、验收提供宝贵的经验。四是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C、D类检修项目转入运维一体化之后,检修试验专业可迅速向专业化检修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程、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7.结束语
【关键词】“大检修”体系;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应用
1.前言
在传统生产模式管理中,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与检修属于不同单位,二者独立运作,分开管理,尽管传统的变电站运检管理模式,可以保证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但是,这种运行检修管理模式存在职责界限不清晰,工作时间长等问题,传统的运检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集约、经济和高效的运行检修管理新模式。为了改善这一管理模式,变电站推进了“大检修”体系的改革,使运行维护与检修逐步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而变电运行维修人员利用这种管理方式,将设备的检修、运行和巡查等有多人工作变为单人工作,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也提高了变电所的工作效率,进而健全了变电运行、维护、检修的管理模式。
2.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概述
2.1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
变电于心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高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第二,优化资源配置;第三,培养多方面人才[1]。
第一,采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变电运维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担任维修检查工作,及时发现运行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晶鑫文体清除。而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解放共走人员工作时间,提升变电所设备运行检修质量和效率,进而降低电网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变电运维人员根据运维业务的需求将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作出调整和改变,让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站工作,以便促进变电运行、维护、检修、保护等工作的融合,从而实现变电运维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释放劳动力最大化的目的。第三,变电运维一体化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为了优化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新环境适应能力、上岗操作能力等都需要有所提高。因此,变电站应该培养和吸收这类复合性人才,以便促进电网精益化发展。
2.2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要求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包括:一,安全第一。即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推进过程中,首先,必须立足于系统可能会出现风险和安全隐患,以便提前做出工作计划。其次,要健全科学管理体系,明确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规范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行为,以便保证变电运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合理配置设备资源。由于变电运维一席话的开展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期,为了保证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设备的质量问题尤为关键,因此,变电运维人员必须顶起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与维护。三,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于变电运行维护的主体是人,因此相关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处理突况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四,采用分层推进手段。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应该从低压到高压、不带电作业到带电测试逐步展开,以便通过差异化的阶梯培训,提高缤点运维人员的工作水平。五,以激励的方法进行工作评估。只有适当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
2.3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为了实现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首先,变电运维人员应该按照专业进行工作整合融合,并依照工作的性质进行工作人员的整合以便增强变电运维人员之间的合作,实现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例如:将原本进行检修的工作人员分配到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模式中变电运维班组中。其次,变电站应该遵循一个岗位多种职责的管理模式,对通过培训受到资格认证的变电运维人员开展多种专业的工作,为发展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奠定基础。同时,变电站还要优化工作人员的值班模式,合理安排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出现因为加查作业和责任重叠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3]。最后,变电站应该组间一支独立的班组,专门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和测试工作,以便实现运维一体化的统一管理。除此以外,变电站还要从变电站的现场环境和工作周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设置变电运维工作,以便保证工作效率。
3.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对策
3.1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变电运维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一岗多责工作模式带来的风险。由于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职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个工作人员可能同时担任设备检测员、设备操作员、设备维修员等多种工作,因此,会导致工作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功效效率降低的现象出现。另外,由于当前的变电运维人员专业素养不高,有部分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对设备结构的认识不到位,无法同时担任多个工作职能,进而导致运行维护缺失现象频繁。
第二,变电运维人员思想转换带来的风险。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中,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常常要进行多个工作角色之间的思想转换,因此,工作人员的思想可能会随之产生一定的转变,这给日常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技术支持不够带来的风险。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给变电运维工作人员带来了工作新要求,不仅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多个专业的工作经验,还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是受一岗多责工作模式的影响,变电运维工作人员无法同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效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2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对策
针对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变电站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模式[4]。
第一,变电站应该健全约束机制。变电运维人员作为工作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应该加强权威监督部门的把控,强化监管措施,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上。为此,首先,变电站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便约束变电运维人员的行为,使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业务可以做到有据可依。其次,变电站应该通过定期抽查的方式,严格把控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变电运维工作的监督人员应该根据检修标准进行监督,以便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后,变电站应该立足于变电站的经济效益,定期考核变电站的相关部门工作,以便确保变电运维人员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变电站的功效率,保证变电站的经济效益。
第二,变电站应该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一岗多职工作模式的影响,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明确鉴定标准,严格要求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为此,变电站可以开展培训班,定期培训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变电运维人员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变电运维人员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其次,变电站要强化变电运维人员的一体化思想意识。为此,可以通过开班公开讲座的方式,使变电运维人员深刻认识到一体化工作管理模式的优势,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最后,变电站应该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变电运维人员的薪资待遇,有效地降低变电运维人员的顾虑,从而激发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质量。
第三,变电站应该优化内部结构,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首先,变电站应该定期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充分掌握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等的实际情况,以便根据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进而通过培训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而在开展培训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便促进变电运维人员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然后,变电运维人员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以便遇到突况能及时作出反应,寻找合理科学地解决措施,进行问题清除,保证变电站工作能顺利进行。最后,变电站应该建立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可以让相关部门领导及时了解工作状况以及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从而对工作任务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工作人员之间互相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从而通过交流丰富自身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更为专业、更为严谨,因此,变电运维人员应该转变观念,从思想、技能、工作经验等多角度出发,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质量,进而优化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另外,变电运维人员还要从工作效率、人才培养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健全工作管理约束机制,强化一体化思想意识,进而优化管理模式,保证电网工作能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波.“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2(34):74-75.
[2]张寰.“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J].科技与企业,2015,22(14):57.
关键词:运维一体化;大检修;三集五大;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41-04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是“大检修”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电网运行及检修专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将发生较大变化,如何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达到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的目的,并保持安全生产良好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1-2]。
2013年以来,湖北宜昌供电公司依托国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按照“试点先行、优化标准、加强培训、稳步推进”的思路,从建立工作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完善设备管理、加强应急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和探索辅业外包等方面,率先在省内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截至2013年末,公司已基本实现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中的近期目标,其中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达55项,占64项目标总数的85.93%,同时进一步深化拓展了部分设备C、D类检修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业务。
目前,公司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精益管理1年,优化了生产工作流程,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提升了设备健康水平及相关生产指标,应急处置响应更快,变电运维质量更高,日常管理更精,各类成本更低,变电设备缺陷消除及时率、设备可靠性等指标在省公司对标中名列前茅,在给公司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效益、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变电运维效率的提升,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可供直接操作的管理范本,在全国同类单位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一、运维一体化实施背景
1.宜昌电网的特点
湖北宜昌电网地处三峡、葛洲坝电力外送的起点,境内多山地和江河湖泊,电网结构复杂,管理设备较多,输电通道密集,检修覆盖半径大。现管辖18座220千伏变电站,66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变压器146台,总容量8333兆伏安。2013年变电站呈大幅度增长模式,而运维人员却远远不及变电站增长定员人数,如图1所示。另外,由于宜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变电站辐射管辖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检修行程达4000公里,最远变电站需5个小时以上的车程,特别是偏远、山区变电站道路老旧,对运行、维护类检修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
2.传统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下,维护类检修工作由市检修公司检修试验工区人员承担,维护类缺陷的发现和消除由不同班组负责。从变电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到检修人员消除缺陷,大致经历六个环节(如图2所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3-4]。
据统计,维护类缺陷占发现缺陷总数的50%以上,检修试验工区专业人员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类缺陷的处理上,没有足够时间从事专业化检修工作,导致设备缺陷、故障处理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对厂家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加,增加了电网运营成本,结构性缺员矛盾日益增强。
随着地区电网快速发展和“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不断扩张的电网和有限的资源给宜昌电网的检修、维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各单位开展此项工作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加上每个地市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电网结构、人员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并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范本。因此,探索符合宜昌电网实际的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
3.运维一体化模式的优势
首先,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维护类检修工作将由运维人员自行承担,维护类缺陷的发现和消除均由运维人员负责,并通过巡视、维护等日常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巡视维护和缺陷的发现到消除流程将大大简化,时间大大缩短。检修试验工区专业人员将从维护类检修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专业化检修试验工作,对于提高检修质量,节约电网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5]。
另外,实施“运维一体化”按照“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释放劳动生产力,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需要,开展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培训,适当调整检修人员转岗,安排变电检修人员转岗至变电运维站(变电站),进一步加强变电运行、检修、试验、保护、自动化、直流专业间的融合,能够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
再次,实施“运维一体化”能够培养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复合型“运检双能”人才,这是解决电网快速发展与人才结构性缺员矛盾的必要手段和提高效益效率的最佳途径,对满足电网精益生产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
二、“运维一体化”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1.“运维一体化”模式管理的范围
“运维一体化”是以运维站为单位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实现设备巡检、倒闸操作和维护性检修由同一组人员负责实施的电网生产组织模式。运维站除负责所辖变电站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辅助设施维护等变电运行业务外,还负责变电设备的维护性检修业务。
维护性检修指《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导则》中所列无需使用的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C、D类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7]。
2.“运维一体化”模式管理目标
在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性检修业务重新整合,实行一体化运作[8-9]。规范一体化运作各级运维岗位的业务标准,明确变电站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内容,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目标阶段逐步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实现人员精简、作业高效、成本合理的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所辖运维站64项运行维护业务高度融合。
公司根据运维一体化的实际特点,将其划分为巡视、维护,操作、检修,应急处理三个部分,积极推进。一是维护围绕巡视转,巡视准确维护精,开展的设备运维项目有48项;二是操作围绕检修转,操作高效“腾”时间,需停电进行的维护性检修项目有9项;三是应急围绕服务转,响应突出快、准、优,应急抢修类的项目有7项。
3.“运维一体化”工作实施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坚持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薪金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岗位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坚持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三、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体系
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统一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设备类别和作业项目,分电压等级明确运维一体化和检修专业化分界面;对开展实施的运维项目进行研究,在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所列运维项目优化后共64项中,确定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近、中、远期可开展的运维项目。
统一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业方式,明确哪些项目采用标准化作业卡,哪些作业需要开工作票。统一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业流程,以PMS为平台,固化项目作业流程,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
公司共新编26个管理制度、20个岗位职责、26个标准作业流程,涵盖了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化典型工作流程及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标准体系突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
2.强化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
宜昌供电公司超前谋划、提前启动,大力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先后开展六批变电运维一体化技能培训,培训人次覆盖率达98%以上,组织运维人员针对维护性检修项目进行培训,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综合技能水平。安排运行人员到检修班组轮岗,学习变电设备检修、试验技能;安排转岗检修人员学习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3年,公司以亭变电站为变电运维一体化人才实训基地,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能手,采用理论讲解、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式丰富多样,效果明显。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后,运维人员均已具备运行操作及开展运维项目所要求的各项工作技能。
同时,公司还组织编制了《变电运维一体化技能培训教材》《运维人员能力规范》和《运维人员成长规划》,作为运维工技能培训、鉴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性文本。
3.完善装备管理,确保变电运维一体化设备充足
根据运维业务开展需要,公司采用“购买+租赁”的方法,分阶段逐步配置相应的仪器仪表、试验设备、工器具及备品备件。制定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确保装备充足,管理高效,维护及时。典型维护性检修初期目标需配仪器,立即采购并配备到各运维班组,每个运维班应配置运维车1台,检修试验车1台,操作应急车2台。
4.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安全
在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中,分阶段开展的运维业务项目由公司运检部、安质部共同审定,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分析,认真梳理完善,保证作业安全,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针对农网110千伏变电站上划后维护工作量大,在短期内造成应急抢修效率和优质服务水平下降的问题,对部分有富余检修力量的县公司建立由地(县)调控中心统一指挥、市公司与县公司协同抢修、检修试验工区协助配合的应急抢修工作机制,进一步理清了“大检修”体系下的应急抢修业务界面和工作流程。
5.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可持续开展
为推动运维人员快速岗位成才,公司率先建立了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制定变电运维岗位技能鉴定标准,根据运维人员岗位职责的变动和工种技能的增加及提升情况,重新测算岗级,设立1至5级运维工,对取得维护类项目资质的人员薪酬待遇提升1至2个岗级。同时优化绩效考核,将员工薪酬工资按照运行工作40%、维护工作20%、检修工作10%、岗位技能20%、综合评定10%纳入运维一体化绩效分配范围,并相应调整运维人员薪酬水平,对倒闸操作、C/D类检修项目单独进行绩效核算,拉开分配差距。
围绕“劳有所得、苦有所得、学有所得、和有所得”的价值导向,进一步细化安全指标、作业违章、系统台帐等刚性指标分值,完善数量、质量和对企业贡献的“三考核”,明晰员工上升通道。
配套薪酬激励措施和机制,营造以绩效管理为手段的“比学赶帮超”工作氛围,促进员工转变观念,稳步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改革工作,实现工区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6.探索辅业外包机制,提高运维工作专业化程度
按照《国网公司生产业务外包管理规定》,公司将变电站的辅助设施维护、保洁、环境整治等辅工作纳入物业管理,以合同形式明确运行人员与物业公司维护分工界面,运行人员负责变电站设备的维护、安全工器具管理等工作,物业公司负责变电站的保洁、变电站辅助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及维修。此举减轻了运行人员的日常维护工作量,方便其精心从事倒闸操作、运行管理等核心业务工作。公司目前已外包项目12项,提高运维工作专业化程度。
7.依托公司与高校建立的研究生工作站,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公司与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获批湖北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学术上加大专业应用性合作,科研上采取联合申报项目、合作攻关、共同申报成果、联合申报科研平台等形式,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先后开展了《变电站防误闭锁方案研究》《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研究》等科研课题研究。同时,借助三峡大学师资力量,整合变电、检修、运行专业资源,组建运维专家智囊团,定期举办“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会”、“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评估会”等专题会议,开展管理诊断、效能评估、督促执行、指导纠偏。
四、实施效果
1.人力资源效率明显提升
人力资源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运维人员不足矛盾得到初步缓解。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公司在国网定员标准的基础上,加强业务培训,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开展情况及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情况,充分挖掘了现有人员的潜力。原有运行人员228人,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后,对照国家电网公司定员标准,运行和检修人员折算仅163人,劳动效率提高30%。
2.减少了停电次数,缩短了停电时间,增加了对用户的供电量
变电运维一体化精益管理实施以来,各类生产指标明显提升,设备故障率明显下降。维护类检修处理的缺陷均可在运维班内部完成全部流程的流转,部分缺陷可以实现当天发现、当天消除,大大缩短消缺周期。同时减轻了运行和检修专业的协调难度,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设备停送电时间,提高了设备可用率,增加了供电量。
以220千伏某变电站为例:
4个220千伏间隔每次停电处理时间减少了2个小时(4000千瓦*2小时*4个=3.2万千瓦时)
6个110千伏间隔每次停电处理时间减少了1.5个小时(1200千瓦*1.5小时*6个=1.08万千瓦时)
8个10千伏间隔每次停电处理时间减少了1个小时(30千瓦*1小时*8个=240千瓦时)
每站增供电量:3.2万千瓦时+1.08万千瓦时+240千瓦时=4.304万千瓦时。公司所辖84座变电站(含220千伏变电站18座,110千伏变电站66座),总计增供电量18座*4.304万千瓦时+66座*1.104万千瓦时= 150.336万千瓦时,创效150.336万千瓦时*5988.5元/万千瓦时=900287元。
3.应急处置响应更快
变电站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后,实施应急抢修“属地化”,确保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缩短客户停电时间。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现场运维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进行判断处理,确保倒闸操作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理的速度,现场设备缺陷处置时间由以往的平均3小时以上提高到现在的1个半小时,时效提高近50%。
4.运维质量更高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后,由于专业化巡视持续开展及运维人员对设备的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变电站设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共巡视6511次,包括正常巡视4586次,特殊巡视1925次,维护性工作数量6116次,发现缺陷183处,缺陷消除及时率达到99%(见图7),相关生产指标位于省公司前列。
5.设备健康水平更高
结合变电运维一体化开展的每周专业化巡视、每月设备问题专题分析,深入落实设备“运行检修”双主人制度,变电运维一体化班组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加彻底,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更为全面、准确、及时,为变电站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
6.节约了设备维修、人工、车辆等运营成本
运行人员不必重复往返各检修现场,节约了人工、车辆、器具使用费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极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实行运检一体化管理,使变电设备维护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设备完好率、可用率达100%,安全管理成效显著,生产成本明显下降,通过合理安排任务,减少了重复检修,有效降低了油料费、旅差费、材料人工费和生产维护费用。
效益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模式下,运行维护人员配置、车辆、司机数量、往返路程、油费均有所降低。其中每个运维班年节约车辆运行成本60000元-48000元=12000元,每年节约车辆运行成本总计12000元*10个运维班=120000元。
五、总结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运维模式不再适应电力生产的需要。“大检修”运营模式优化组织架构,实现电网检修维护人、财、物的集中管理与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由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在“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潜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宜昌供电公司对“运维一体化”管理创新模式的探索,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
(33):144-145.
[2]李晨,陈希正,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 (9):12-13.
[3]李庆梅.“大检修”下的标准化成本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
(18):267.
[4]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50-53.
[5]张龙,董勤伟.变电生产管理新型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力安全技术,2005,(1):5-7.
[6]徐金雄.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实践探索[J].电子世界,
2013,(13):70-71.
[7]张海涛,刘方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3,(5):103,231.
[关键词]变电运维 一体化 存在问题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318-01
前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变电运维工作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支撑,而在当前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变电运维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出现了一些隐患风险问题,影响了变电运维的质量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推进变电运维工作的一体化进程,成为提升电网运行稳定性的重要举措。
1 变电运维一体化概述
变电运维一体化,简单来讲,就是将电网的运行维护工作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对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保证良好的运维效果。在我国,电网的运行维护一直都是采用按职责分工的模式,电网调度、电网运行以及电网检修等业务相对独立,虽然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电网运行维护的要求,但是也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变电运维一体化逐渐成为电网运行管理的首选模式,具有非常显著效果。首先,变电运维一体化以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为重心,对变电运行和维护进行了优化,能够切实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维修人员可以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开展灵活的检修作业,能够有效缩短故障处理的时间,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然后,变电运维一体化要求电力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使得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在保证变电运维工作效果的同时,也推动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1]。
2 变电运维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变电运维一体化在实际落实中尚缺乏完善的制度和经验保障,导致其出现了一些问题:
2.1 工作量增加
传统的变电运行和变电维护工作由相互独立的部门分别负责,而变电运维一体化则对其进行了整合和统一,使得员工需要同时负责变电运行和检修维护工作,工作量大大增加。而用电需求的扩大要求对变电站进行改造、升级和扩建,更使得变电运维一体化在过渡期间面临的任务繁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巨大。
2.2 管理模式缺陷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过程中,电力工作人员必须针对大量类型不同、规格各异的设备进行运行管理和维护,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3 现场安全隐患
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推进,增大了员工的工作量,使得其在现场作业环节缺乏对于设备检修安全管理的重视,变电设备检修和后期检查工作马虎,增大了作业的安全隐患[2]。
2.4 人员素质偏低
变电运维一体化对于电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变电运行及设备维护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时间经验,在遭遇突况时,可以灵活快速的应对和解决。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员工的素质欠缺,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影响了变电运维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推进变电运行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3.1 重视安全问题
在变电运维工作中,安全问题是必须始终放在首位的问题,如果无法保障安全,则变电运维的作用和意义也就失去了赖以立足的土壤。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关部门必须高度关注安全问题,将生产管控与风险防控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管理效果。具体来讲,一是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现场管控,落实安全责任,尽可能减少作业现场的安全隐患;二是应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提升变电运维工作的效果,提升作业水平,在无法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该避免展开变电运维一体化操作;三是应该提升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电力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确保其能够针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3]。
3.2 加强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工作应该贯穿于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整个过程,促进电力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确保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要求,推动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之前也提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会导致工作量的增加,而且较大的工作风险会影响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于员工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使得其能够从容应对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各种要求,另一方面,应该完善岗位培训激励机制,结合岗位需求,从不同的阶段展开培训,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每一个阶段的培训都应该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对于培训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使得其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培训活动,推动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有效落实。
3.3 完善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也是必须重视的内容。对于电力部门而言,在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新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同时,应该对责任制度进行完善,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结合相应的奖惩机制,调动员工对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积极性,傻逼的其能够在高标准、高要求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4 强调管理控制
针对现阶段我国变电运维一体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该进一步强调管理控制,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具体来讲,一是在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合理设置工作内容,遵循先低压后高压、先简单后困难的基本原则,尽可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应该立足当前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业务需求,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系统性的管理控制,实现变电维护业务有维护人员向运维人员的分批转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三是应该保障运维人员能够树立责任意识,掌握安全职责和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细则,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4]。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变电运维一体化逐渐取代了传统相互独立的变电运行和变电维护,对作业流程进行了简化,减少了工作重叠和交叉检修的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提升电网的运维管理水平。不过在实际应用中,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电力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石海英,伍忠文.浅谈变电运维一体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141-142.
[2] 王丽蓉,黄卫江,洪波.浅谈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过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114,(5):138-139.
关键词:运维站、运行管理、激励措施、人员技术
引言
每个运维站基本都管辖着二十个左右的变电站,每个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接线方式、直流、所用、辅助设备等都是运行维护人员必须掌握的。这就增加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给运维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克服各种困难,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方法管理好运维站。
1.运维站存在问题分析
1.1.运维站管辖的范围广
变电站有人值守的时候只是管好一个站的运行操作维护工作,成立运维站后,要管辖一二十个变电站,按照要求必须对每个变电站都要定期维护到位。变电站分布范围广,管辖范围扩大后每天工作时间将近一半是花在车程上,交通安全压力随之加重,这些都给运维站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2.日常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加大
运维人员要对所管辖的每个变电站的一二次设备、接线方式、直流、所用、辅助设备等都必须熟悉掌握,工作难度以及操作、工作许可、验收、维护工作量就随之加大。倒闸操作是按照检修计划及异常情况进行的,一个变电站工作结束后就转移到另一个变电站工作,总有种“疲于奔命”的感觉。日常要对每个变电站进行设备巡视检查、设备测温、清扫、防火、防盗、防汛、防小动物,加热、所用系统切换,空调等等一些辅助设施都要进行检查维护,一个变电站易维护但所有的站集结起来工作量就大,除此之外平时还要完成上级安排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1.3.管理方法不当
平时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倒闸操作上,其它工作没有重点做,没有全面管理好运维站。岗位职责不明确,班站安全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值班长与值班员没什么区别。所以在树立运维站的管理思想的同时,必须客观分析,充分考虑本站的实际情况,如本运维站所辖变电站范围广,最近的变电站要六七十公里,最远的变电站要两百公里才能到达,所以首先要保证的是交通安全,只有交通安全后才能去完成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1.4.激励措施不完善
激励措施不全挫伤了部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养成了一些不良工作习惯,造成工作滞后,能干活的永远就那么几个。反正自己不会干别人能干就让他干,我俩工资都照拿,没多大区别。干多干少一个样,反正事情有人干。干好干坏一个样,反正就是混日子。技术力量强的与技术力量差的没多大区别。
1.5.人员技术力量参差不齐
运维站人员构成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验主义、理论水平不高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管理机构也就缺乏执行力度。运维站中有转岗人员、即将离职人员、新进厂人员,运维站没有技术培训员,只能由技术力量强的员工兼职,所以导致运维站的培训工作难度很大,培训方法单一。部分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应对运维操作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导致问题滞留,影响了安全、稳定生产,带来了安全风险。
2.采取的措施
2.1.狠抓安全生产
运维站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没有安全就没有资格谈论一切,安全生产需要全员参与,不是站长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要大家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关注细节,把握大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协作搞好运维站的安全生产工作。
2.2.强化管理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对人员状况、设备状况了解清楚,安排工作时要合理,要有计划、分析、措施、检查等,保证生产顺利完成。
2.2.1.运维站应定期对车辆进行集中检查维护,确保车辆正常。每天出车前收车后驾驶员应认真仔细检查车辆情况,保证所开车辆状况良好,车辆行驶中应按交通规则要求驾驶,不要为了急于处理异常或工作结束后着急回家而超速驾驶。严禁疲劳驾驶、酒驾。
2.2.2.倒闸操作工作要提前准备两票,有必要时提前查看工作现场,熟悉所要操作的设备,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到达工作现场前不要急于展开工作,首先应多想一想,多思考,梳理一下当天的工作任务、人员情况、危险点、采取的措施等,做到工作任务清楚明白,心中有数。要对当日的工作现场进行监督检查,杜绝违章。
2.2.3.维护工作要按照站内月初制定的计划进行巡视检查维护,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标准作业卡,工作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和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工作结束后应填写设备巡视检查回执单,及时将检查的问题向上级反馈。
2.3.梳理岗位职责
梳理站长、安全员、值班长、值班员的岗位职责,明确和规范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职责明确。使大家明确各自肩上的担子,认识彼此间的责任,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进一步梳理,将工作量化到岗位,落实到个人。使岗位职能更加明晰。有效避免职责不清,不要什么都是站长的事,杜绝副站长不管事、安全员不管安全、值班长与值班员等同、他干他不干的问题,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发挥各级人员的作用,培养大家主人翁意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共同完成运维站的各项工作。
2.4.激励措施
重奖重罚原则,对发现不安全隐患、纠正违章、加强管理的安全生产优秀职工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对发生事故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教育,还要让有关责任人在分析会上剖析清楚,并给予经济处罚。采用这种鲜明的激励手段,可以使职工在安全文化氛围中不断强化安全观念。对一些技术力量强的、日常干活多的职工和那些技术力量差又不干活的应体现出收入差距,通过激励措施提高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2.5.技术培训
运维站的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运维站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人员技术力量参差不齐、工作性质等决定了培训方法枯燥,形式单一,应设立专门的培训员,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杜绝形式主义培训。开展人人上讲台,让技术力量强的人员轮流讲课培训,自己也得到了学习同时也培训了他人。培训学习要靠每个人来共同完成,平时工作中要多留心、多看、多问、多思,一点一滴的积累知识。平时积极开展、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技术技能,提升运维站人员的综合素质,保持人才队伍稳定,实现运维站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3.结论
随着电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运维站管理日趋复杂,现在对变电站的要求越来越高,标准越来越严。不同的变电站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必须要求有与之对应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通过对运维站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解决措施,杜绝不良习惯,不断学习进步,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运维站运行管理。
参考文献:
[1] 朱芸.[ 变电站站长必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李秋明、张卫.[变电站管理与运行].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变电站管理规范].中国电力出版社
关键词:变电运维;模式;一体化
作者简介:许艳阳(1975-),女,宁夏银川人,银川供电局运维检修部,高级技师。(宁夏 银川 750021)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144-02
笔者所在的供电局属于地市局,管辖56座变电站,其中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37座,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变电站19座。所有变电站分由三个运维班进行管理,站多片散,加之35kV变电站大多较为偏远、运维成本较高,传统模式下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35kV变电站现有设备和人员组织情况已经与当前检修运行管理不相适应。为了改变现状,该局有必要进行35kV变电站运行维护、常规检修的一体化模式探索。
一、现有模式的弊端
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现有的35kV检修操作管理模式已突显出不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现有模式下工作效率低下。随着银川电网的不断升级改造,各运维班所辖220kV、110kV变电站改造扩建工作较多,再加上35kV变电站的运行操作维护会导致运行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原有农网管理的35kV变电站大多设备老旧、型号不一,初期建设标准较低,交由主网管理后一次、二次设备都面临大量改造工作。35kV变电站会有大量检修、改造工作。
现有模式下人力、物力资源浪费。35kV变电站一般地处城市周边、路途较远,到达工作现场的运输成本很高。在现有模式下,一次停电检修工作时运行单位、检修单位要分别赶到工作现场,对于人员、车辆来说都是资源的重复浪费。
运行人员巡视后,把巡视结果反馈给检修班组安排缺陷处理,这样不但延误了缺陷的处理时间,而且造成了工作任务的重复,检修费用相应增大。
运行和检修人员只对各自工作负责,长期会形成对设备、管理的认识“误区”,对人员的培训及适应不同设备、不同工种的能力有很大限制,不利于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二、运维管理模式的改进方法
35kV变电站设备相对单一,操作简单,具备开展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条件。所谓运维一体化,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运维一体化模式可以极大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提高检修工作效率。35kV变电站的运维一体化结合设备状态检修、全寿命管理力求达到专业化检修和运维一体化的生产业务管理模式。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一次工作只需要一批人一部车就可以完成,对于运输成本来讲至少节省了50%左右,对于人力资源也是极大的节省。
三、实施策略
根据运维一体化的工作特点以及银川局的实际情况,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采取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策略。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间原有工作流程、职责范围、人员配置等的变更。在此过程中,对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运行有一定的风险。通过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有助于规避工作流程不规范、权责不明晰、人员配置不当等风险。同时,35kV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有一定的时间跨度,需要分步实施,有利于提高实施效率和成功率。
四、实施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坚持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薪金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岗位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坚持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五、实施方式
1.实施工区、班组运维职能融合的工区一体化
将变电运行、维护性检修业务统一纳入变电运维中心,在管理层面实施运维一体化。班组一体化:在变电运维站内将运行和维护职能归属同一班组。通过员工技能培训,培养既熟悉变电运行业务又掌握某方面的C、D类检修的技能人才,经考试合格后可独立承担运行和维护职责。
2.实施运维人员技能和业务的融合
实施运维一体化对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职责都将有很大的调整,因此,各单位应根据设备装备水平和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分阶段稳妥推进。
(1)实现设备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调整部分一次检修人员到变电运维中心,并入变电运维操作站,配合开展设备的D类检修和运行操作。通过检修人员的培训和带动促进运行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维护技能。在此阶段,要求实现运行与设备不停电维护、消缺工作(含D类检修)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设备巡视、操作和维护、缺陷处理任务,自行落实设备维护、消缺过程的危险点分析和风险控制措施,自行完成设备维护、消缺的质量控制和修试、验收记录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关键工作是明确设备维护、消缺工作的项目,培训运维人员熟练掌握巡视操作和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业务技能,及时编制有关维护、消缺项目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及现场作业控制卡,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
(2)实现单一间隔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在设备D类检修运维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运行、维护的专业融合,从较低电压向较高电压等级逐步开展单一间隔设备的维护检修、例行试验、二次系统设备(继电保护和站端综合自动化)检验等C、D类检修工作,通过运行与各专业的相互渗透和作业协作,逐步实现变电设备单一间隔的运维一体化。在此阶段,要求实现操作与检修工作的运维合一,由同一运维组人员承担巡视操作和维护检修职责,自行完成“设备停役—检修—复役”的检修全过程工作。因此,关键工作是培训运维人员熟练掌握运行操作和有关检修试验业务技能,成为运行、检修的全能型人才,并建立适应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安全、设备等管理制度。最终实现全部变电设备的运维一体化。在实施前两个阶段运维一体化的基础上,变电运行、维护已有较好的专业融合,大部分运维人员都已掌握运行、维护的双专业技能。通过对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人员的换岗交叉业务培训,最终实现变电设备的运行巡检、操作、维护检修(C、D类)的运维一体化。实现设备运维业务的完全融合应注意综合分析运维人员对运维业务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运维工作强度和作业风险的高低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运维合一的检修试验项目和专业化检修试验项目。原则上,应把检修技术难度高、专业协调复杂、规模大、工作量大、作业风险高等类型的项目纳入专业化检修项目,由专业队伍承担。
六、实施效果
该市电网现有变电站56座,变电运维一线运行维护人员共123人,人均2.196人/站,并且多数35kV变电站都在距离银川较远的地区。相对来说检修操作比较简单,检修人员由于平时对一次设备较为熟悉,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为有效降低变电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充分提高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农网规模扩大和专业分工细化后变电运维人员不足的矛盾,实施运维一体化运行模式。此外,随着运维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将分阶段减少一线生产人员。
[关键词]资料;管理;变电;运维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66
[中图分类号]TM63;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变电运维操作班资料主要包括安全、技术、设备、运行、培训、班务管理等,为使运维人员对基础资料管理精益化,使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清晰的查到相关资料,采取如下做法。
1 对资料进行分类
2013年3月阜阳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组织人员,参照安徽省电力公司《变电站无人值班管理规范》,制定了运维操作班资料管理制度,对资料进行了分类,并规定各类资料所包括的内容。
第一,运维操作站本部资料共分7类,包括安全、技术、设备、运行、培训、绩效、班务管理。其中,安全管理资料包括:安全管理目标及年度计划、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评价、两票、安全工器具、事故应急预案、反违章管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防小动物管理、消防、危险品管理、防误装置管理、安全文件。技术管理资料包括:法规规程、现场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指示图表、工作计划及总结、生产性装备。设备管理资料包括:设备定期维护、设备缺陷管理、继电保护管理、状态检修评价、新设备建设及启动、特殊天气、两措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运行管理资料包括:运行分析、缺陷记录、运行日志、各类报表。培训管理资料包括:培训管理文件、培训计划及总结、培训讲义、“311”岗位互动、岗位练兵、反事故演习、个人培训档案。绩效管理资料包括:绩效年度责任书、月度计划总结、绩效考核细则指标、岗位说明书工作标准、月度绩效成绩汇总表、月度绩效工资兑现表、年度绩效合约。班务管理资料包括:班务记录、站长日志、政治学习、合理化建议、QC活动、五小创新。
第二,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资料共分2类,包括技术资料和运行维护资料。技术管理资料包括:出厂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合格证、交接试验报告、图纸资料、单元间隔资料、现场运行规程、典型操作票、事故预案、保护定值单、指示图表、变电站制度(变电站安全保卫制度、变电站出入登记管理制度、变电站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运行维护资料包括:PMS系统中运行巡视记录、备品备件检查、钥匙外借记录、变电站人员出入登记记录等。
2 规范各类资料编码
对各类资料实行编码管理,如:安全管理资料编码为“A”。某一大类和这个大类所包含的小类之间为从属关系,小类是大类的子目录,编码中大类大写字母为一级编码“A”(B、C、……),二级编码为“A-01”(B-01、C-01、……),三级编码为“A-01-01”(B-01-01、C-01-01、……),以此类推,如“A-01”则表示为安全管理中的“安全管理目标及年度计划”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编码,方便资料查找,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 规范资料文档格式
采用颜色一致的资料盒,统一资料盒标签,实行分类集中管理,定置存放。规定资料封面、内页及各种文档格式,对字体、字号、行间距、标题层次等均作出明确规定,并制作出各种报告、计划、总结及图表模板。
4 规范各种运行记录的填写
变电运维班组记录较多,相关管理规范只对记录作了大体规定,至于如何详细记录、具体格式、统一术语未作具体规定,造成运行记录术语五花八门,记录内容填写也不规范。如:有些缺陷记录描述不清楚,定性错误,消缺后只填写“合格”,未对具体消缺情况进行说明。针对以上情况阜阳供电公司组织人员编写了记录填写规范,规定了记录填写术语、填写内容等并制定了记录填写范本,统一规范了运维操作站各种记录的填写。
5 健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运维操作站图纸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阜阳供电公司建立了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
5.1 建立运维操作站图纸资料抽查制度
建立运维操作站图纸资料抽查制度,即在变电运行管理过程中,定期(每季或每月)由变电管理人员对运维操作站图纸资料进行抽查,内容包括记录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条理性及书写的认真程度等,这样既能详细掌握运维操作站图纸资料规范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又能准确把握运维操作站图纸资料工作的质量。
5.2 落实运维操作站图纸资料借阅归档制度
将图纸资料列入交接班内容,运维人员交接班后,图纸资料应经值班负责人审查签名,及时归档保存,以免丢失,外来人员借用资料时需经值班负责人同意,并在借阅记录上登记签名。
5.3 建立变电站图纸资料规范化评价制度
每月由变电运维管理人员对运维操作站图纸资料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并将工作情况纳入月度绩效考核,确保运维操作站图纸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
6 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素质
变电运维人员素质是一种综合能力,管理各种图纸资料是变电运维人员的基础工作,也是运维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阜阳供电公司在培养运维人员综合素质中,把图纸资料管理作为重点内容,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选派优秀人员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培养了大批资料管理员,提高了运维操作站资料管理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