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社会经济 ;劳动力再生产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素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在德国,企业界人士更是认同职业教育就是产品质量保证--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1 职业技术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实现。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说过“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另一方面,职业技术革新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的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的确,职业技术教育正好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即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2 职业技术教育是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说过“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技术”,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是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职业技术学校(院)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 职业教育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恩格斯曾经提出并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即智育、德育、美育、技术教育、体育。这里提出的“技术教育”,就是要“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基础”。职业技术革新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因此最能有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本”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描述为“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者熟练程度的总和。”这本身就包含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之中。舒尔茨还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因此,能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同样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4 职业技术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首先,职业技术教育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训练科学的生产技能,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发个体在职业方面的潜力。从而使个体获得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能促进个体在职业岗位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使劳动者提高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并能使劳动力有更多的技术革新与生产创新。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能塑造劳动者的政治观念,职业道德、专业思想,影响着劳动者的劳动态度,从而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第四,职业技术教育能通过塑造劳动者的现代人格,实现劳动力的现代化,从而使劳动力能认同现代企业文化,能与现代管理要求相一致。积极配合现代管理的施行,提高现代管理的效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2篇

1、观念上不够重视

首先,职业学校是高等学校录取剩下的学生分数低、学习不好,高等学校常常将职业学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使社会上普遍认为进入职业学校的都是成绩差、素质低的学生。同时,社会上技能型人才的工资及福利一般不如智力型人才,劳动用工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第一标准,社会认识上不将技术工人视为人才,以致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认可度不高,一些用人单位过度追求高学历,也加剧了社会重文凭轻技能的现象。其次,职业学校学风、秩序较差,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者大多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动手能力较强,活泼好动,又处于个人心理发展叛逆期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校也只为了混文凭,管理起来不容易,学生旷课、打架、早恋问题相对普通学校较严重,想要认真学习的学生及其家长考虑到学校这样的情况多会选择学习环境更好的高中或大学。再有,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者职业素质、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处于普通教育的从属和补充位置,以至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

2、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在办学经费问题及在投入机制方面还没有建立起长期的、有效的、稳定的农村职业教育投入机制。现行“以学生学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致使农村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来源单一,缺口很大,办学经费困境引起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在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中,政府拨款不足60%。然而,据有关教育成本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村职业教育的成本是普通教育的2.64倍,农村职业教育需要有更大的资金投入,而财政拨款的额度对职业学校一般参照普通高中标准,有的连普通高中拨款标准也达不到。其次,在现行农村职业学校中,学生负担的学费一般为2,000~3,000元/年,高于普通高中500~800元/年的学费。而这造成了大多数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大多数职业学校为增加经费只能是扩大招生,造成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下降。再次,农村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达不到国家的要求标准,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工资水平较低,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制约。待遇低、人才难吸引、编制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农村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缓慢。

3、管理上缺乏活力

科学、有序、合理的内部管理是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我国农村职业学校管理僵化,没有活力。在内部管理体制上,和普通教育一样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能适应现代事业教育遵循市场化、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模式。浓厚的政治色彩,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办学模式上盲目套用普通高校办学模式,或发展成营养不良的学科型学校,或发展成不符实际的技能型学校。总之,职业教育没有与市场很好地结合。

4、就业跟踪服务不到位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的问题还表现在就业不理想,特别是就业跟踪服务完全缺失。学生从学校毕业,基本上都被学校直接安排进工厂、企业,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就基本上是交人即交责任和义务,更不谈组织毕业生回农村就业、创业,基本上是回农村即又回到了上学之前的半失业状态。农村职业学校没有对毕业生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这与农村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有关。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学校,需要对毕业生就业给予更多关心、指导、帮助和政策上的扶持、优惠,要让他们从职业学习到事业发展都有外力的支持和保障。这样才能给予进入农村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和家长一颗定心丸,农村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良性发展。

二、农村职业教育对策

1、加强职业教育宣传管理

各地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态势,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等,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职教政策,通过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宣传,使人们重新认识职教的地位和作用。

2、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农村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要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实施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改善办学条件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首要性、基础性的问题。政府应扩大面向农村学生,面向涉农专业学生生活费的资助和免学费的力度,吸引更多初中毕业生来学习涉农专业,将国家补贴真正落实到学生本人。另外,应确保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经费逐年增长,在师资建设、实验实训设备配备及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保证。大力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只有这样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从而保障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公办职业院校运行机制创新、规范学校办学和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职教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真正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实体,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体制。继续支持产学结合等新的办学方式,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积极吸引民营资本为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充分发挥民办职业教育贴近市场、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对接较好的特点,促进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让更多的农村学生能接受到职业教育。另外,积极开展面向农村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利用现代卫星、网络等设备推广农村职业教育。

4、加强就业指导

第3篇

没有一个企业家不希望通过改制转型发展,促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各项业绩都能够有长足的发展。当前,改制优惠政策即将结束,而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进一步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员工思想教育,不断提升员工思想意识,加快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显得尤其重要[1]。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企业的一线员工在企业中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主要从事测绘、勘察一线基础性工作,可替代性较强,薪资待遇低,岗位晋升机会少;同时一线员工大多为80/90后,从小的娇生惯养也使得部分成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现实的工作情况和家庭截然相反的环境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部分人员思想迷茫,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归属感较差,主人翁意识不强,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从而限制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公司的和谐可持续发展[2]。

有不少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员工思想教育活动,大部分员工在行动上能与企业共同进退,能真正将企业的发展理念化成内在的动力和自觉行动,但是,由于教育方法方式不当、个人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仍有少数员工对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把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统一,造成工作的消极落后。为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员工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改进教育方法,走入员工思想深处,触动员工的思想灵魂,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深入调查员工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以前,思想教育工作习惯于用理论进行说教,总是理论式,程式化,不但不能使得我们的教育深入人心,有时还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员工的反感。为此,必须转变员工思想教方式,使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有说服务力、感召力和渗透力。要想提高思想教育的说服力,必须针对员工的思想实际,深入基层,在了解发现员工内心深处的需求、挖掘员工内在动力的基础上,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这就要求在加强员工思想教育之前,要开展员工思想调查活动,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只有这样才能真实了解员工的思想内在需求,才能为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提供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利用企业文化管理,搭建思想教育平台

企业文化管理作为当今先进的管理方法,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的功能,在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存在必将为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新的平台。 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思想教育工作是不同的工作,但是在本质特征上却有着相似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工作对象相同,企业文化管理和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工作对象都是企业员工;工作目标一致,企业文化管理目的就是要出效益,企业思想教育工作通过调整员工心态,理顺员工情绪,提高企业在员工心目中的亲和力,从而实现企业整体凝聚力的增强和最终效益的提升;工作方法相近,企业文化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都是从工作对象头脑外面开展工作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要依靠企业文化管理的力量,让企业文化管理中的制度化,促进思想教育工作取得实效[3]。

三、灵活掌握工作要点,做到生动有效

思想教育如果只是一味地理论说道,或者是“霸王”式强迫接受,就会引起员工的反感。人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思想教育工作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入员工的思想深处,就能得到员工的认同[4]。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工作要点:

1.要尊重个体

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让员工在企业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个前提下顺势而为,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实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2.要有理有据

在进行员工思想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尺度,既要有理论作指导,又要以事实为根据,摒弃空喊口号,让员工心服口服。

3.要寓教于乐

呆板教条是员工思想教育的大忌,要注意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是要注意言语的生动性、幽默性、趣味性,让员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4.要潜移默化

思想教育不是靠一次两次的活动就能取得实效的,需要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加强环境的打造,让员工的思想在潜移转化的感染中得到升华,灵魂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得到净化。

5.要富于实践

开展实践活动,让员工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中,使自己的思想及时得到提升和感悟。要经常开展一些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和技能比武活动,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及时跟踪评价,检验思想教育效果

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要及时总结评价,对效果好的活动要及时总结经验,对效果不佳的活动,也要及时总结教训,以便于在以后的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从而不断改进员工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员工的思想教育效果。只要能尊重人的本性,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在加强员工思想教育的时候,坚持做到既考虑企业的发展要求,又考虑员工内在的精神需求,就能促进思想教育有效推进,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这包括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我们要大力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把企业员工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树立坚定的理想信仰,同企业共荣辱、心连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员工主人翁和主力军的作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宏潮.育人视野下的高校后勤职工思想教育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94-96

[2]付华.论职工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3,(1):242

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课;薄弱

一、引言

一提到职业教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群初中文化课成绩差、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到职业教育学校学些职业性较强课程,这些学生成天不干别的,要么是跟车床打交道,如车钳铆电焊专业,要么是和畜、禽打交道,如畜牧、兽医专业,要么是和剪刀、布匹打交道,如裁剪专业等等,他们技术学得倒还可以,但是一问到一些文化常识、著名历史人物往往答非所问,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一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所偏见,存在一种误区,另外,就是当下的职业教育也确实存在一些注重于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文化知识学习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来探讨、交流中职教育文化课的重要性。

二、职业教育学习内容

职业教育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也被称作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的任务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类科目一样具有基础性,这就说明职业教育不单单要学习专业的职业技能,还要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职业高中,面对学生就业和升学两种需求,因此,文化课相对来说更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情况来看,各学校开设的职业课程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既有传统也有创新,既有地域性也有时代性。相对于多样化的职业技术课程来说,文化课显得“孤独寂寞冷”,课程传统、科目单一,对于原本文化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没有一点吸引力,再加之一些职业学校忽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结果造成很多毕业生文化基础越来越薄弱,导致学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三、职业技能课和文化课二者关系

职业技能课与文化基础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二者应是相辅相成,不可偏颇,就好比一个人,如果只有一肚子文化,只会高谈阔论,却不能很好的应用和发挥,那么也只是纸上谈兵,百无一用,反之,如果一个人空有一身技术,却一点文化没有,说话时念白字,写文章时错字连篇,不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不但令自身尴尬,也会让别人笑话,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所以说,二者只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和作用。文化是基础,职业技能是手段,文化可以显示出人们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体现一个人素质和修养,职业技能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技术能力,为人们提供谋生手段,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在职业教育中,二者就好像人的两条腿,要协调,不可顾此失彼,否则就会“瘸腿儿”。另外,就职业教育而言,文化课的学习要与职业技能密切相连,贴近实际应用,必须有助于职业技能的提高,不能像空中楼阁一样,虚无缥缈,毫无用处。

四、文化课的重要性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的培养固然重要,因为通过它可以学得一技之长,成为谋生的重要手段,但也不能忽视文化课的重要性,文化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因为它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一个人如果连字都不认识,连别人说的话都理解不了,怎么去学习?同时它还是社会交往,与人交流沟通,融入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是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的,会被孤立,最终会被整个社会边缘化,这是很可怕的。文化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致力于教会学生谋职求职的能力和技术职能,它不仅是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统一,而且还是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体现。

五、文化课教学改革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中的文化课也应适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进行改革,而改革的重点在于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教育能力上,兼顾文化课与职业技能课,让文化课在学生素质的培养、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文化课改革也是文化课重要性的一种体现。文化课教学改革,要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增加教育选择性,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为重点,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全面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文化课教学改革,学校和教师务必要认识到职业教育文化课改革的重要性,不要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要居安思危、丢掉包袱、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否则,就会浪费了教育资源,耽误学生青春,阻滞职业教育的成长和发展。文化课教学改革,要体现出“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一些新的课程,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又要具有实用性,如,在必修科目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点选择自己的选修课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学分制进行考核、管理。文化课教学改革,要借鉴、学习国、内外的改革、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其弃糟粕,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同时要善于总结、不断改进。

六、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技能竞赛 衔接问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符合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大事。技能竞赛对于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产业布局的调整,产品的升级换代,我国企业用工正在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就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的产业工人和人才做保障。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正是符合这一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随着全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教育主管部门也在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多年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的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为今后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等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二、教师与学生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

1.学生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

截止到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通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组织和选拔,有效地调动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突出了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的位置,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学生通过技能竞赛,增强了自身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树立了服务行业信心,取得了职业资格认定。

2.教师技能竞赛的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教师技能竞赛和学生技能竞赛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没有全国综合性的技能竞赛。选拔机制没有形成i各级各类比赛水平参差不齐:参加范围不够广泛,社会影响力不够;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高。

在全国范围内,沈阳、江苏等几个省市十分重视教师技能竞赛的发展。特别是在沈阳今年将举办第二届全国教师信息化技能大赛,虽然全国性教师大赛起步较晚,涉及专业较少,但是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教师技能竞赛的重要性,发展势在,必行。

三、教师与学生技能竞赛衔接的必要性

1.教师与学生技能竞赛衔接对教学的影响

技能竞赛系统全面地检验了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技能竞赛对于教学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于选择教学内容的引导;对于改革实训方式的引导;对于更新课程模式的引导;对于确立育人理念的引导。

教师技能竞赛与学生技能竞赛是联系的,有机的整体,是不可分割而独立存在的。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做好学生技能竞赛的前提必须做好教师技能竞赛。教师技能竞赛是对教师技能素质,动手能力的检验,竞赛的手段和设计方法都应该是最紧贴行业企业生产实际一线的,最先进的,最具引领作用的技术。

2.建立顺畅的师生技能竞赛衔接的通道

建立顺畅的衔接通道必须有体制机制作保障。通过教师技能竞赛选拔出获奖教师,职业学院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鼓励其成为本专业带头人或骨干力量。并由此形成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教师中形成~种参与技能竟赛的热情,带动一般教师或年轻教师提高业务和动手能力,增强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3.通过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师生技能竞赛的有效衔接能够使得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更加系统化、规范化。通过师生的技能竞赛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系统的了解到最新的产业技术和最新产品。技能比赛衔接的成功,日常教学中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就自然会围绕行业企业的产业链和产品链进行。这样职业教育就真正做到了工学结合。

四、教师与学生技能竞赛衔接方法的探索

1.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技能竞赛的体制机制

学生参加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4届,相比之下,教师参加的全国性的综合性的职业技能竞赛还没有举办过,各级各类的教师技能竞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的教师技能竞赛,通过选拔最终推荐参加全国性质的教师技能大赛人员,把教师技能竞赛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为与学生技能竞赛的有效衔接做好准备。

2.为教师、学生同台技能比武创造条件

在教师与学生各自开展全国性技能竞赛的基础上。应该分步骤的尝试建立师生技能竞赛全国性的平台,比赛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或者师生同台竞技等多种形式,教师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对行业最新技术的掌握等,这种形式应该成为检验技能竞赛是否引领教学和有效地衔接师生技能竞赛最好的方法。

3.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支持。在日常教学中,学校通过和企业合作,进行顶岗实习、培训,建立校外生产实训基地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行业企业可以通过也职业教育的合作在技能竞赛上展示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引领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技能竞赛的积极性是关键。

4.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作为一项国策被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可以看出技能竞赛在职业教育中重要地位。政府应该加大对职教教育技能竞赛的投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政策,打通教师与学生技能竞赛之间的壁垒。帮助建立有效的沟通衔接之路。

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制度监管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我国社会所独有的概念和体系,能够从办学模式中找到恰当的发展策略,有助于实现现代教学质量的提升,完善职业教育职能,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素质,还促进了社会工业发展,带动了国家整体经济腾飞。结合我国社会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从实际涉及的办学情况中找到相关的提升方法,实现对分析框架的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此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概念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概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办学模式的内涵评价,另一方面是办学模式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对比分析。办学模式的概念比较宽泛,它不是针对一所学校而言,而是面向整个教育体系。针对我国形势、地域以及教育机构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需要全面适应整体的发展进行进一步规划。为了实现对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培养,体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性,也就形成了与众多相似概念的比较和研究,通过细致地区分实现办学模式的深入探讨和发展。

二、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1.职业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

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主要侧重的内容是我国形势、地域以及教育机构的具体情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因素,就是要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能够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与素质教育中的本科学生专业知识不存在差异。

2.职业教学与未来工作的联系问题

职业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的职能联系,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格认证,有效地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市场经济的提升。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获得资格认证的同时,也需要得到相应的就业机会。能否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成为与工业和企业合作的优化模式,是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面向发展局势的重要服务问题。

3.各种职业教学之间的关联问题

各种职业教育办学之间存在的关联问题,也是办学模式分析框架的主要考虑因素。树立正确的技师职业评价体系,充分解决职业院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规范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模式内容,也是各种类型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否能够成功地构建办学模式分析框架,如何搭建合作关系,也是关联问题的内容之一。

4.职业教育内部设置的体系因素关系问题

职业教育内部设置的体系因素和发展关系,也是影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框架建立的关键问题和工作重点。职业教育院校的内部管理问题应当充分重视起来,涉及相对应的管理部门是否能够实现管理体系的完善,也是考虑的问题节点之一。如何选择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需要考量办学的宗旨和目的,综合性的院校或者是专业的职能教育是办学模式考虑的重点问题。

三、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逻辑探讨

1.学历教学模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主导

目前,职业教育形式作为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当下的职业教育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学历职业教育,另一种是职业培训,这两种是职业教学主要的基本形式。学历教学模式之所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导办学模式,是因为其存在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符合我国职业教学的发展道路,更适合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的发展需求。此外,当下我国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注重学历的分量,因此建立完整的、全面的学历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养成,能为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加切合的专业型人才。

2.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缺乏制度监管

近几年,我国为了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模式向全面化、长期化、整体化方向迈进,实现综合性的产业教育合作制度框架。致使不良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缺乏有力可靠的监管制度,无法利用制度的权威性来保障教育的可行性,缺少制度的监督性和管理性。因此,面对这一现状我国的职业教学模式要认清理论制度与办学措施相结合的重要性,清晰地认识到职业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等。

3.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需要相关政策支持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需要得到政府和教育管理机构的配合,推出相应的政策扶持院校的发展。结合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内容,实施相关的扶持工作具有良好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实际的操作过程存在比较繁琐复杂的问题。通过历史经验积累沉淀,实现对我国文化、经济发展的引导,满足社会工业发展需要。从发展的角度进行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分析框架研究,能够充分实现社会发展角色转换,有效地促进教育体系的完善,形成全面、完善的社会进步理论,并以实践能力推动国家发展,促进我国社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完善教学框架的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李富,卢宝华,刘仁坤.我国远程教育地方学习中心建设模式研究.基于绥棱电大学习中心“多元为体”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4):24-32.

[2]刘晓.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3(01):39-43.

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发展;职业鉴定;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水平是衡量人才能力的重要指标,职业技能鉴定就是考核职业技能水平的主要途径,主要是通过职业考核机构对从事某项职业的人员进行该职业应具备的知识理论与技能进行客观的考核与评价【1】。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职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操作技能的教育形式,其培养内容同时也是职业鉴定工作的主要考核内容,因此职业鉴定结果也可作职业教育结果的反馈,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可有效提升职业鉴定工作的深度,两者存在着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下本文就从职业教育及职业鉴定工作的当前现状出发,对两者的重要性及联系展开探讨,着重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对于职业鉴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如下。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过硬职业操作能力的全面综合型人才在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战略发展中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因此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于此同时国家提出了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强化职业教育各部分的有效衔接,推动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最终形成由政府主导,就业行业作为指导方向,同时各用人企业共同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政府、社会等多方面共同承担职业教育的基础建设,落实校企合作,在企业方面的帮助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图1 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体系

由图1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职业技术院校在校生,除职业院校外,为普及职业教育,我国针对如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群体等也均开展了提升其专项职业技能的惠普培训,倡导全民式职业教育,助力社会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必将迎来一次质地飞跃。

二、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现状

2014年职业鉴定工作得到稳步前行,鉴定总量呈显著的增长态势,其中初级工鉴定较2013年相比增长29%,中级工鉴定增长16%,高级工鉴定增长6%,技师及以上鉴定增长28%。主要增量集中在初级工、技师及以上等几个就等级鉴定中。此外计算机高新鉴定考试程序经规范化调整后,鉴定人数同比增长近50%【3】。由此可见,在国家人才战略及考核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后,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了大幅度发展,随着人才战略的升入,必将实现稳步前行。

三、职业教育发展在职业鉴定工作中的作用

(一)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提升了企业对职工技能评价的主导作用

校企合作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很多用人单位都与职业教育机构实现了校企联合办学制,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定向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同时在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在依照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强化技能鉴定中的业绩评价、工作过程评价,并适当将考核内容针对企业需求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充分带动用人单位参与职业鉴定工作的主观积极性,并使职业鉴定工作更贴近工作实际,并满足企业对职工的技能要求,从而为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职业人才。

(二)促进特殊行业鉴定逐渐形成规模

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有效促进了特有行业鉴定工作逐步形成一定规模,以监狱系统为代表,监狱系统机能鉴定考生同比增长超过30%,为各监狱系统输送了大量人才,受到来自监狱领导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的高度评价。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促进了职业鉴定部门渐渐摸清了关于监狱系统鉴定工作的主要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基于提升监狱系统工作效率的考核内容与规范【4】。此外如残联系统等特殊行业的职业鉴定工作也均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带动下,成为鉴定领域中的新增长点。

(三)提升专项能力考核的发展潜力

所谓专项能力考核主要是以社会就业需求大,同时易于掌握的职业单相技能作为考核对象的鉴定形式【5】。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人才培养对象将不仅仅局限于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群体等都可作为人才资源。职业鉴定部门可联合当地总工会、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妇联、残联开展针对下岗人员、农民工、残障人士的惠普职业技能培训与专项能力考核制度。以2013年某省为例,该省针对下岗人员、农民工群体开的专项能力考核仅一年就达到近3000人次,并成为专项能力鉴定的主要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和职业鉴定存在着相互依托与促进的关系,为分析职业教育发展对职业鉴定的作用,本文以我国职业教育及职业鉴定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机遇作为切入点,在对两者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特殊行业鉴定以及专项能力考核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对于职业鉴定的促进作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薛叙明,曹红英,赵昊昱. 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2014,02:75-78.

[2]马玉蓉,邱利军,郎莹,赵立新. 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方案研究[J]. 职教论坛,2010,24:65-69.

[3]姚红云,赖昌林,陈开平. 浅析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与学历教育证书的双证制结合的优劣[J]. 大家,2011,11:89-90.

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和谐社会 就业问题

一、什么是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其中包括对青少年学生的就业教育,也包括对已就业人员的继续及转岗教育。无论哪一种,其宗旨都是使接受教育的人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日后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一项积极、稳定、长远的就业促进政策。

职业教育涉及千家万户,连接着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问题,与经济、就业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职业教育在世界工业化过程中不仅成为许多工业强国崛起的“秘密武器”,而且也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就业问题。世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来,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组织优化在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为此各国采取了各种促进就业、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其中最为有效、被誉为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的措施,就是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在国际上,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副总干事长早在1999年第二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每个国家不论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努力革新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以解决下一个世纪的就业问题。”

三、职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无数的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在改善就业问题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双元制”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其青年失业率比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低得多。根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报告,2002年,德国青年绝对失业率为9.7%,而OECD国家平均为13.1%。这与其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职业教育在世界工业化过程中不仅成为许多工业强国崛起的“秘密武器”,而且也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就业问题。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解决好就业问题要比发达国家具有更大的难度。但同时,发展好了职业教育,对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矛盾效果就更加明显。所以,采取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成功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了6000多万名毕业生,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达14亿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改善了劳动力的技术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走了一些弯路。但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一项新的政策目标。多个省市已经逐步在实施职业教育全免费政策。应该说,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一种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在我国,已经成功地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短缺人才培养工程”,职业教育瞄准劳动市场需求,把人才培养培训与促进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

教育部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已将“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为优先录用的标准。这说明了职业教育在就业市场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由于职业院校普遍重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第9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业教育;就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5402

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的十年,整个在校生的规模和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数量都得到了大跨越,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与当代的经济发展形式与发展的结构相适应,在教育部的多个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发展的文件中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都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在2011年年初的关于国家教育“十二五”的规划当中也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的课题进行了提及。其中整个文件的最开头就谈到对人才的培养当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由此可见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职业素质是教育的重点,而创业教育比较好的体现了人才的培养的方式。1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其他方面得到了大踏步的发展,创业教育却在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体现没有得到重视,因此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大致有:

1.1 创业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没有得到体现

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还有定岗顶岗实习等等,整个课程的体系也比较适合基于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技能的教学模块,学生的课程的建设与实际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结合,但是整个课程体系中没有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仅仅只有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类似的边缘课程,所以没有一门专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知道的专业课程。

1.2创业课程的教师比较缺乏

有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开设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但是该课程的实施的效果值得推敲,首先授课的教师仅仅是有思想政治的教师转变而来,教师本事对马克思等相关理论有比较深厚的造诣,但是对于创业教育本事没有实践的经验,所以即使开设了课程也是基本的照本宣科,都是些基本的创业的理论,没有说服力,学生的收效也甚微。再者整个创业教材在市场比较稀缺,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就更少了。

2创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创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很多学校的领导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都没有被意识到,所以通过对创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了体现才能逐渐得到发展,尤其是类似市场营销和管理类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

2.1通过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缓解就业的压力

根据相关的调查与研究,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还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30%,如果有更多的学生能够毕业后选择创业,那么就可以减少每年进入职场的高等职业毕业生,缓解当今就业的压力,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因此国家有很多政策都是在支持大学生毕业进行创业的,有小额的减免利息的贷款,还有相关的注册企业的相关的手续费用和税费的减免的大好的支助政策等等。这意味着,从政府主导解决就业难题的政策理念向政府引导积极创业以解决就业问题的新的政策理念转变已经完成,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一战略性转变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国情所必需。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基。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教育引领创业,这是我们的基本认识。

2.2创业教育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精髓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提倡和发掘人的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而创业教育则是非常好的体现了这点。创业教育能够积极调动和最大限度发挥人的创造性,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努力培养人、改造人,不断解放人、发展人。开展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充分发展,是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阶段新要求和新内涵的具体体现。所谓人的充分发展,就是基于人原有基础上的尽可能的发展,或最大程度地发展。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形势下,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社会提供时代急需的创新型、创造型、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不是枝节性、附加性的内容,要和主体教育、课堂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内在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2.3创业教育符合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潮流

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作为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开发的课程,这是一种国家层面的能力本位课程。在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培训包相关的课程都较好的体现了基于职业发展的创业教育,国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应该是能力本位,而不是知识本位,需要对对应的职业有着对应的发展与创造。

3创业教育的实施

3.1通过思想政治课来切入

第10篇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15-02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1.论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职业教育的理论功能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黄炎培认为,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把职业教育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建立“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教育职业补习再补习”的体系;不仅要建立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沟通;要破除以为升学做准备的普通教育为正统,以为就业做准备的职业教育为偏系的传统观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等量齐观。

2.论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黄炎培提出了明确的职业教育目的,奠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他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是随社会和历史形势的发展而发展的。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论的核心,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1930年前后,随着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目的修正为“谋个性的发展”,“解决刻不容缓之严重问题”,“谋民生主义的实现”,最后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无业者有业”,就是通过职业教育为工商业发展培养适用人才,同时解决失业的问题,使人才不至于浪费,以裕生计;“使有业者乐业”,就是通过职业教育给人以知识技能,使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热爱所从事的职业,进而能有所发明创造,对社会做出贡献。

3.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首先,他认为职业教育是社会化的,应努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联系,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的沟通。因此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设什么科,怎样确定修业年限,设置怎样的课程,黄炎培都要了解当时社会现实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社会调查之后再作决定。其次,黄炎培还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为把教育工作引入科学的轨道,他特别重视调查、试验、总结以及借鉴国外经验。再次,黄炎培提出,教育的重心应在下,真正“为大多数劳苦民众服务”。他的这种职业教育思想,已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只有提高全民的职业素质,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4.论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要形成这种能力,必须手脑并用。因此,黄炎培提出以“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他还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应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奠定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为了保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原则的实施,中华职业学校选聘讲授与职业经验并重者为师、招收有某方面职业经历的学生入学、规定半日授课半日工作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安排要求理论课与实习课课时数各占一半,教材的选编注重实践性。

5.论职业教育的课程:科学性、适应性。黄炎培提出的课程理论把科学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因为办职业学校,无论设科、课程、解决谋生问题,皆需要科学。同时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应以适应需要为原则。就此黄炎培又强调:“凡职业学校之设科,须十分注重当地社会状况。乡村与城市不同,即同是乡村,同是城市,其地方状况亦不尽同。万一设科不合需要,必至影响于他日学生出路。”黄炎培不仅提出他的主张,并且还身体力行地去做。

6.论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劳工神圣。职业道德教育的规范理论是黄炎培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既包括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也包括职业道德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在此背景之下,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道德规范,一是“敬业乐群”,一是“劳工神圣”,确立了中国职业教育重视职业道德培养的德育原则。他试图从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改变轻视生产劳动,蔑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地位、作用的论述,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黄炎培对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具有的作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这一观点对于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确立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无疑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尽管由于局限性,黄炎培当时的一些主张难免过于理想化,但是他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张是我们加以借鉴的。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已显现出缺乏具有熟练技能的高层次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工人的迹象,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因此职业教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2.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告诉我们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人,而且要培养有个性的人。并将“谋个性之发展”放在职业教育目的的首位,突出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人与社会是相统一的,人是社会的人,同时,又是具有个性的人,无数有个性的人组成了社会,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因而,职业学校的改革应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以人为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3.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方针的论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在当今社会,把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社会化、科学化与平民化”的办学方针作为职业教育办学与职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完全符合党和国家倡导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精神,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化、科学化与平民化的职教办学方针要求:职业教育要注重地区特色,谋求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同时要坚持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办学效率。只有因地制宜地开设符合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职业级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4.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原则的论述,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借鉴黄炎培“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主张,职业学校应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地位,促进学生技能培养。职业学校要在推行学生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争取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融合,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5.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课程的论述,确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与课程。职业学校要获得生存和发展,把握好专业和课程设置至关重要。借鉴黄炎培关于这一问题的思想,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深入调查和研究,打破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据的局面。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和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只有因地制宜地开设符合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职业学校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

6.借鉴黄炎培关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意识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之本。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建立和培养学生爱职敬业的思想意识,缺乏为用户服务的诚信态度,是很难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爱职敬业,干一行,爱一行,要有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把自己培养成行业状元。同时,职业院校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提倡高尚的校园文化,使职业院校的德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黄炎培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笔者认为,作为教育体系重要一环的职业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因此,从这方面讲,学习、研究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第11篇

职业教育是一定社会组织帮助人们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其中包括对青少年学生的就业教育,也包括对已就业人员的继续及转岗教育。无论哪一种,其宗旨都是使接受教育的人能够选择合适的职业和胜任日后工作,从而较好地完成个人职业定向的过程。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调整结构、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一项积极、稳定、长远的就业促进政策。职业教育涉及千家万户,连接着亿万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问题,与经济、就业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职业教育在世界工业化过程中不仅成为许多工业强国崛起的“秘密武器”,而且也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就业问题。世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来,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组织优化在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为此各国采取了各种促进就业、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其中最为有效、被誉为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的措施,就是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国际上,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副总干事长早在1999年第二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每个国家不论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努力革新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以解决下一个世纪的就业问题。”

三、职业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无数的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在改善就业问题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双元制”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其青年失业率比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低得多。根据世界经合组织(OECD)报告,2002年,德国青年绝对失业率为9.7%,而OECD国家平均为13.1%。这与其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职业教育在世界工业化过程中不仅成为许多工业强国崛起的“秘密武器”,而且也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就业问题。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解决好就业问题要比发达国家具有更大的难度。但同时,发展好了职业教育,对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矛盾效果就更加明显。所以,采取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成功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向社会输送了6000多万名毕业生,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达14亿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改善了劳动力的技术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想教育;发展;价值观

大学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意识形态,并将这种意识转变成指导学生各种行为的思想。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理论课程,更要重视实践教育,直面现实。职业教育具有现实性,可以促使思想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1 加强思想教育针对性、指导性、时效性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思想的多变性、独立性、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这样的形式虽然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意识、成才意识、自强意识的形成,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所以,思想教育课程需要与中国当前的经济体制结合起来,让学生思想的能动性更适应形势的变化。这样思想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更贴近生活地思考问题。

2 以职业教育作为载体进行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寻找一个载体来加强思想教育的实践性。而这个载体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具备广泛性;第二,具备根本性;第三,具备阶段性。

广泛性指的是它所针对的范围必须是所有的学生,而不是某一部分学生;根本性指的是它可以反映出学生最本质的东西,比如价值观与世界观等;阶段性指的是它所需要解决的是某一个时期的问题,而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解决的问题。考虑到这些因素,以职前教育作为载体是最合适的。首先,高等学校的学生几乎都会面临就业这一问题,只有极少数会选择考研、出国等,因此职前教育的这一特性符合载体的广泛性。其次,学生的求职与择业过程可以充分地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职前教育也符合载体根本性的要求。最后,职前教育针对的只是高校学生毕业前的这一段时间,因此同样也符合载体阶段性的要求。由此可见,以职前教育作为载体可以起到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的作用。

3 以职业教育作为载体加强思想教育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的路径

3.1 以职业价值观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当前的恶劣就业形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正确引起的。比如在中国大学生就业率排行上,法学专业的就业率排在最后。而与此同时,很多县级地方的基层法院又普遍存在着招不到已经通过司法考试专业人才的情况。大学生的这种求稳定求安逸思想使得中国的就业情况出现了极大的行业性与地域性差别,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择业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的就业观依然存在着重官位、轻商业的思想,这主要还是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次,以薪资报酬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大学生在就业时,过于在意薪资、报酬,因而很少有人愿意去落后、偏远的地区发展。最后,追求稳定和安逸,最明显的一个事实就是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作为国家精心培养的人才,大学生背负着发展国家、振兴经济的大任。大学生扎堆报考公务员这一现象充分反映出了他们思想上的缺陷,只注重自身的安稳与利益,缺乏努力奋斗的壮志与壮大国家的奉献精神。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将职业教育与提升大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感恩教育结合起来,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就业选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感恩教育,学生就能明白将个人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融入职业教育的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肩上所背负的社会责任,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服务社会。

3.2 以融入职业教育的形式来加强学生的适应性

现今的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并且独立能力也很差。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以后,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这种依赖性使得他们很难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在校大学生已经开始通过参加各种技能类考试来弥补这些缺点,比如计算机等级考试、司法考试培训等。所以,我们可以因势利导,通过职业教育这个载体来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工作状况、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等,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还能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

3.3 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学会务实

目标远大但是很少付出行动几乎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无非就是大学生过于懒惰因此毅力不够或是目标不切实际让学生无从着手等。这些其实都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不够务实、没有将自己的目标与实际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引入职业教育知识可以让学生迅速认清现实,并了解到任何一个远大理想的实现其实都需要以实际现实作为基石。学生在了解社会现实以后,就能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再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来制定发展目标,以务实的态度逐步实现理想。

4 结束语

将职业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后,实现了思想教育的渗透与深化,让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现实,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树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以及更加坚定自己奉献社会的信念。只有让思想教育的精神高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才能更加清楚个人发展与国家进步相协调的重要,而这一认识也可以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以职业教育为载体来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夏安,彭鹏,郝军.中职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0(8)

第13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前景;问题;建议

职业教育因其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民素质、促进就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90后”新生代对工作、生活与职业发展具有全新的观念,单纯的体力劳动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些因素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看到,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及相关政策性因素,使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困难分析,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给出建议。

一、职业教育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出来。社会分工与企业市场环境的改善是职业教育具有良好生存与发展机遇的土壤。以下笔者通过对几个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一)教育资源分配

相对于整体的教育需求来讲,高等教育资源一定是有限的。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不存在也没有任何必要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接受高等教育,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符合资源有效分配的原则。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相对比较完善,资源相对充足,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与本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特定职业或特定的劳动进行的直接以应用性的技能与知识为主的职业教育就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很好的发展空间。中国目前高等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5%,在高等教育方面,相对发达国家,我们还需要进行长足的努力,但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职业教育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中国经济环境

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坏还要看学生的就业情况。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良好,企业经营环境越来越好,企业的用工需求非常旺盛。并且,由于中国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外部环境迫使企业向管理要效益,所以企业内部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人员需求与培养的标准也越来越明确。这就为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本身指明了方向。

(三)职业教育的优势

谈完外部的影响因素,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职业教育本身的优势。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与高等教育相比,具有本身的一些优点。

首先,授课内容与方式的针对性强。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与技术指向直接应用,社会上需求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次,时间短,资源投入少。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目的,所用的时间比普通高等教育的时间短,需要政府、国家以及学员家庭投入的成本都比较低,在为社会输送应用性专业与技术人才上具有优势。再次,敏感性与灵活性。职业技术教育面向应用性知识与技术的传递,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员在社会上就业的优劣,而影响就业的就是社会的需求。所以,职业教育对外界因素的动态比普通高等教育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由于知识、技术等专业技术培养时间相对较短,这使得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较为灵活的安排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可能。

二、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国家来讲具有很好的战略意义,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职业教育在中国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在招生规模上占据中国整体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时教育资源的积累、管理制度与经验的总结为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看到这些好的方面的同时,我们还要认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不足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展开了部分专项活动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改善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但是,目前从总的教育投入上看,中国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相对欧美及日本等国家总体偏低,而职业教育则更少。投入不足,职业院校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进而导致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毕业生的就业也就不会理想,这反过来使职业院校招生更难,收入更少,教师的收入更没有保障,导致恶性循环,进入了所谓的“贫困陷阱”。

(二)对社会需求反应迟钝,没有发挥出灵活的优势

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特点,使得其教育内容对社会的需求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市场的需求始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与教育方式上一定要紧跟社会的需求才会具有很好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而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也完全具有紧随社会需求的灵活性。

但是,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在专业的设置上,存在要么盲目跟风,要么因循守旧的特点,没有认真分析市场的变化与需求,使得毕业生就业难。还有些职业院校在专业上追求大而全,没有一门经典的课程,无法建立自己的特色。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根据以上问题,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如下:

(一)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吸引优秀人才

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人员的数量与质量,是开发整个国家人力资源不可或缺的一步。这不仅事关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同时也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然而,职业教育的投入绝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地区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需要国家政策与资源的支持。

在职业教育投入的具体方式上,要避免投入不均的现象,教育资源事关全民福祉,无法也不能用市场化的形式解决。所以,平衡教育投入,提高学校的设施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工资待遇等,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职业教育中来,这是提升整体职业教育的根本。

(二)加强对社会需求的理解,创新思路,灵活办学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旺盛。但是社会需求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的,所以职业院校的教师选拔、专业设置、办学方式要增加针对性与灵活性。

总之,在当前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将越来越好,职业教育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应该抓住目前有利的时机,创新思路,将职业教育事业做好。

第14篇

关键词 杜威 从做中学 职业教育 教育哲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美国实用主义的创始人,并且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哲学理论“从做中学”。“从做中学”是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一部分,也是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思想对世界职业实践产生了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现实启示意义。

1 杜威的“从做中学”内涵

1.1 “从做中学”提出的时代背景

杜威从“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改革教育现状的因素。20世纪之初,随着美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人对普及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同时,资本家也希望通过教育使工人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更加快速掌握技术,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另外,杜威认为20世纪之初的美国的传统教育,它一方面脱离社会,另一方面脱离儿童学习规律。“从做中学”的教育哲学理论的提出符合美国当时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也符合儿童和青少年对学习求知的心理。

1.2 “从做中学”提出的实践依据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提出学校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听”的学习状态。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主动精神和能力的发展。杜威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教育哲学思想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另外,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在杜威看来,在“从做中学”时,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强制或命令的行动、不能将行动的人引入未来更广阔的领域的行动以及习惯性和机械性的行动。①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便去搜集有关资料,确定问题所在,并提出各种假设。这种过程能使学生丰富自己的经验。同时他认为教学活动要遵循“问题五步”教学即:创设情景、明确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检验假设五个部分组成。

2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关于职业的认识,杜威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工作的性质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性的,因为人们所从事的各种职业,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种种需要和目的。这些职业都在维持着构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种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甚至维持生存的各种活动,也要被适当安排在一个改变了人类的一切本能活动与思维的社会结构之中。这些职业是基本的社会生活即人类生活,没有各种职业,文明就无从绵延下去。②

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关键。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思想有密切的关系。而我国自从1996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六章的十四条,明确了我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并明确了职业教育目标人数,到2015年和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为2250万人、23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分别1390万人、1480万人。这体现了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3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看好职业教育。首先,受“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还片面地认为孩子读书是为了当官,讲究的是光宗耀祖,而只学一技之长被认为是雕虫小技和有失脸面的事情。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广泛存在着,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显然是人们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是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程度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正在向工业现代化大国迈进,需要大批适应信息工业化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此外,也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是个人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增强全民职业教育意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③

(2)招生政策导向问题。当前,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教育,上大学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高考的录取率也在逐年稳步提高。另外,由于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把它定位在选拔升高中或升大学后来录取学生,也就是说读中高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录取分数在招生政策上要比读普通高中或大学的分数要低,导致人们普通认为读职业教育的学生是学习很差的学生,在家长的眼里,读职业教育是孩子迫不得已的选择。

(3)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紧张,许多职业学校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没有经费够买,使得很多实践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另外,由于很多办职业教育的学校环境在城市的郊区或办学环境相比一般的院校差,导致一些职业学校很难留住优秀的教师,并且也很难吸引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到职业学校工作,这也是导致职业教育陷入办学困境当中的部分原因。

4 “从做中学”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从做中学”是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一部分,也是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思想直至今天,仍是美国和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教学的启发点和航标。因此,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思想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仍有启发意义。

第一,以开放的心态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向老百姓加大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重要性的宣传,使他们认识到像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职业是唯一能使个人的特异才能和他的社会服务取得平衡的事情。”认识到职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职业教育。

第二,在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上进行改革。这就要求把职业教育的政策提高到和普通教育的重要地位上来,这就是要求对职业教育进行招生改革,但也并不是提高或降低职业教育入学标准。

第三,努力创造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操作平台。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要投入充足的经费,来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加大力度来引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到职业教育中来。另外,要求领导和老师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沟通,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现实性,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要走出校园,到现实社会中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

最后,职业教育应该以满足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这主要像杜威认为的那样,“找出一个人适宜做的事业并且获得实行的机会,这是幸福的关键,天下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一个人不能发现一生的真正事业,或未能发现他已随波逐流或为环境所迫陷入了不合志趣的职业。”他指出一个人的职业如果能够满足自身兴趣爱好需要,他才会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异才能,很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他才会感到生活的意义。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的需要。“假如人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一个均衡、幸福和繁荣的社会就会出现”。④

注释① 单中惠.“从做中学”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77-83.

②④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98.

③ 曾令奇.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及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32-34.

参考文献

[1] 吕静,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系统模式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0.20:143-144.

[2] 唐晓曦.杜威的“从做中学”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0:10+16.

[3] 刘鸿雁.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75+82.

[4] 丁永为,兰玉婷.职业教育与民主——论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71-73.

第15篇

职业教育是为人们提供特定职业和更广泛劳动力市场所需知识、技能及能力的教育。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或雇主参与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工作场所本位学习或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怎样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及开展企业内培训的健全机制,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从国际视野看,在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著称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一方面是较强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传统,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认识到了职业教育本身对于企业发展的效益。具体来说,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提高企业的工作绩效,产生明显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维持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提升員工技能水平,丰富、改进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提高企业生产力;提供处理工作场所矛盾的技能,减轻各部门之间的分化,促进工人之间的合作;向員工发送一种信号,表示雇主非常重视其生涯发展,提高員工工作满意度;提供一种社会环境,使員工之间分享其工作经验,共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创新性。

基于如上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要源于经济和心理动机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要希望通过使員工获得相关技能提高工作场所绩效;在心理方面,主要是希望获得員工的支持,使員工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形成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这种心理和经济上的效益是互相强化、互相促进的,并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对雇主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强调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还要从提高工作质量的角度注重发挥职业教育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及开展企业内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于企业的效益,对于政府和社会合作伙伴来说,要使企业及其員工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于其发展的重要性,把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职业教育战略结合起来,制定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企业把培训及参与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持续、长期的工作,并从长远角度对职业教育进行规划和评估,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于职业教育广泛效益的认识;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要对职业教育采取一个更加整体性的观点,把其作为企业发展及绩效提升的一个必要因素,形成透明、包容性的参与职业教育及开展培训的机制,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充分的人力资源,并促进已有員工的持续专业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