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骨折术后的康复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康复指导
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其术后并发症日渐增多,术后康复训练也引起更多的重视。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和减少各种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防止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功能受限,减少住院时间,大大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1]。2002年8月至2007年8月我科对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追踪随防,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手术患者中,男54例,女66例,左髋68例,右髋52例,年龄60~91岁,平均65.4岁,新鲜股骨颈骨折头下型86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34例,120例均有功能障碍, 且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本组均采用国内假体。82例采用骨水泥型固定,30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固定。8例采用混合型固定,住院14~20 d,平均17 d。经系统的康复训练至出院,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和康复训练。本组术后2周拆线,切口均甲级愈合。2例出现关节周围粘连致髋关节活动度小,功能受限,4例因患者锻炼不当致脱位。1例术后1个月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处理得以康复。5例骨折前活动能力差且有严重并发症,但能耐受手术,出现皮肤压疮。术后第5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90分)68例,良(80~90分)40例,尚可(70~79分)10例,差(
1.2 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由同一组医师负责进行手术,术中证实假体稳定,术后X线摄片显示假置良好。
2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2.1 皮肤压疮、肺部、泌尿系感染 本组为老年患者,骨折前常合并有心、脑、肾等方面并发症,手术耐受力较差,术后卧床时间相对延长,术后早期行功能训练较困难,而老年男性患者往往又合并有前列腺肥大,止痛泵的应用和导尿管的刺激等影响使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延长,易发生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沁尿系感染。预防措施:①术后1周内以平卧为主,经常检查后凸部位皮肤情况,特别是背部和尾骶部皮肤,做到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的动作;②深呼吸及有效咳嗽;③扩胸运动:患者平卧位,双上肢握拳相对上举,然后向两边尽量分开,10 min/次,2~3次/d,进行上肢拉伸锻炼;④对患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给予口服克拉唑嗪2 mg,1次/d,晚上服,并嘱多饮水,保证尿量在2 500 ml/d,以对尿路起自净作用。术后第2天起定时夹闭尿管,即2 h开放1次,训练膀胱功能,5 d后拔除导尿管。
2.2 切口感染及关节腔内感染 由于手术创面相对较大,剥离较深。且有金属植入物,易有死腔形成,加上老年人各系统器官功能较差,全身和局部抗感染能力低,易合并切口感染,诱发关节腔感染,造成化脓性髋关节炎,致手术失败。预防措施:①注意观察切口敷料包扎是否完好,清洁干燥,如有渗湿,及时更换;②及时排除切口内的渗血、渗液、消灭死腔、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缓解组织张力,利于消肿;③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指导其适时、合理的康复训练;④L-S多功能激光照射切口,2次/d,20 min/次,促进渗出液吸收,保持创面干燥,加速水肿消退,抑制细菌生长,控制感染。本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2.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部损伤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可引起下肢深静脉机能不全致手术失败,并可引发致命的肺栓塞,应予以高度重视[2,3]。预防措施:①麻醉清醒后,督促患者早期开始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及趾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并辅以向心性按摩,以消除静脉血的淤滞;②患肢予以适当抬高,并避免小腿后方的肌肉受压,以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③遵医嘱适量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④加强巡视,注意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皮色、皮温、浅静脉充盈情况,有无肿胀、肌肉疼痛及压痛,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⑤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补液,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 康复训练与指导
本组均按统一训练计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分别于术后1~3 d开始康复训练,术后第1、5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第一阶段(术后2周内,住院期间)
重点是患肢的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增强股四头肌和绳肌的肌力,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由护士帮助实施相关的锻炼项目,包括: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②踝关节主动背伸背屈运动;③主动臀收缩运动;④被动髌骨推移运动;⑤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抬高
第二阶段(术后2周~3个月,即出院指导)
重点在改善患者步态,加强患肢的负重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延长髋关节的使用寿命。此阶段主要是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锻炼,包括:①侧卧位外展运动,运动时两腿间夹1个枕头,禁止内收、内旋;②卧位到坐位运动,利用健腿和双手的力量将患腿移至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③坐位到站立位点地训练,扶双拐站立,患肢不负重;④站位到行走训练,从脚尖点地至部分负重,再至完全负重,负重力量逐渐递增,从开始20~30 kg(≤自身体质量的20%)直到完全负重。术后第1个月内建议使用步行器或双拐,第2个月使用单拐,第3个月可弃拐或用手杖行走;⑤在扶助器下练习下蹲训练,扶拐上下楼梯行走训练;⑥借辅助设备完成日常穿脱衣裤、鞋袜等动作,直至功能恢复。此阶段以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落实并指导其出院前后的康复锻炼,嘱其出院后应坚持锻炼,并与主治医师保持联系,定期来院检查髋关节的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方式,并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4 小结
随着老年人群数量的快速增长,材料、医疗技术和配套设备的成熟与发展,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手术指征较以前有所放宽[4],由此而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因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已成为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在护理上,由患者密切配合,医护患三者及时交流和沟通,把重点放在背部及尾骶部皮肤、肺部及防止切口与深部感染和髋关节的脱位上。要充分利用床上的提手装置,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上肢拉伸锻炼以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率。在康复训练方面,提倡术后早期适当的训练,对促进患肢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减少周围组织粘连,增加周围肌力群的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与骨的负重能力,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总结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体现在指导患者合理进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负重与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四个方面,其中肌力训练是该手术后康复中最重要的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银波.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现代康复,2001,5(5):12-13.
2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84-543.
3 沈素红,陈柯,张江涛.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中医下骨,2004,16(1):7-8.
4 李伟宝,盛璞义,韩士英.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52.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6-0691-02中图分类号:R 681.7文献标识码:B
我院自2003年3月以来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21例,术后早期指导主动运动,并配合CPM锻炼、局部冷敷等康复措施以预防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中,男10例,女11例,右侧骨折14例,左侧骨折7例。按Mason分型[1]均为有移位分离的(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年龄21~57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为坠落伤3例,自行车上跌下9例,平地滑倒6例,车祸伤3例。手术时间:急诊手术7例,伤后1天8例,伤后3天4例,伤后4天1例,伤后7天1例。术中16例在导向器内行Herbert螺钉内固定,另5例复位后临时用克氏针固定再行Herbert螺钉内固定。所有患者均以2枚螺钉固定,以达到牢固的内固定,防止骨折块旋转,并能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术后所有患者均不用石膏托固定。
2.方法
(1)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 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天拔除伤口内皮片后即开始肩部摆动运动。第3天开始,增加肩部主动运动和主动握拳、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恢复初期作关节屈、伸和腕关节的主动运动,肱三头肌抗阻练习。第5天开始,增加前臂旋转主动练习,肱二头肌抗阻练习并逐渐增加前臂旋转的抗阻肌力练习和前臂旋转的关节被动运动。术后第2周开始鼓励患者应用患肢进行免负重日常生活训练,术后第3周配合行肘关节周围肌肉渐进式抗阻训练。
(2)辅助功能锻炼 患者术后3周内均以CPM辅助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即开始行CPM锻炼的患者为15例,术后3~5 d开始CPM锻炼的患者为6例。第1周每日2次,每次15~30 min,1周后逐渐增加至每日2次,每次30 min~1 h。避免强力的引起疼痛的主动运动、被动运动。
(3)物理疗法 肘关节康复治疗后局部施以冷疗,化学冰袋或冰块袋置于肘关节周围压力包扎30~60 min。患肢康复训练后颈腕吊带或支具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1~3周。康复期间每周拍片复查,以检查骨折及内固定物是否发生移位。
3.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2]进行评定:优为肘关节功能总分≥90分;良为总分80~89分;可为总分60~79分;差为总分<60分。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在院康复时间3~4周,随访7~12个月,平均随访9.6个月。所有患者肘关节伸屈和旋转力量及手指握力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工作不受限,平均恢复工作时间为3.5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5例,良6例,优良率100%。随访中X线摄片检查未发现桡骨头坏死改变和螺钉的移位,骨折均完全愈合。
讨论
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所组成,其周围包裹着关节囊及众多的韧带。从功能角度考虑,肘关节屈曲重要性要大于肘关节伸直,另外由于和重力作用的自然趋势是伸肘,因而当肘关节功能一旦不能完全恢复时,往往是屈肘受限较多,而伸肘正常,失去了发挥手的作用最有利的活动范围。所以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重点是恢复屈肘,其次为伸肘。与上肢其它关节相比较,肘关节由于其解剖特性,更容易产生僵硬和关节囊、肌肉、肌腱的挛缩。按照AO理论,本组均为关节内骨折,一般认为受损关节软骨愈合潜能非常有限,故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和肘关节僵直。据Sojbjerg[3]报道创伤后肘关节僵直发生率约为5%。Josefsson[4]认为术后肘关节制动时间超过1周就可导致肘部僵硬。这就要求术中尽量使骨折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稳定的内固定,以便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我们使用的Herbert螺钉无螺帽,可以完全埋入桡骨头软骨面下,能提供牢固的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以使关节功能获得最大的康复。
对患者强调早期、无痛、主动功能锻炼,有助于关节软骨及关节囊组织形态学及韧带抗张强度的恢复。通过主动活动关节能够牵伸关节囊及韧带组织,改善关节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内滑液分泌及循环,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吸收及静脉回流,从而消除水肿;主动活动关节能防止关节僵硬、消除关节内外粘连,降低关节腔及周围韧带、肌肉的张力[5], 有利于关节解剖结构恢复正常,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范围;同时通过关节功能锻练,能促进患肢运动条件反射功能的恢复,使肌肉收缩力及关节灵活度增强,有效预防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6]。术后CPM辅助功能锻炼可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修复,并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等作用[7],所以本组病例未出现肘关节僵直,其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CPM装置应用时应注意患肢放在CPM机上后要系好固定带,防止肢体离开机器支架,以至于达不到要求的活动角度。一般应从小角度开始,逐渐增加至最大角度。停机时间,一般在伤口愈合,肿胀停止或消退时(大约3~4周)。
本组均为肘关节内骨折,加之手术的进一步损伤,极易并发肘关节异位骨化,如锻炼不当将会加重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桡骨头骨折患者术后不宜作强力的引起疼痛的主动主被动运动。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遵照循序渐进原则,避免产生过快、过强的运动,防止出现肘关节异位骨化等继发性损伤。进行主动和CPM辅助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应以患者的耐受度,或者轻度疲劳为宜。治疗中一旦出现肿胀,或者疼痛超过患者的忍受,应该减少锻炼强度和时间,预防发生骨化性肌炎的可能。我们采取康复治疗后立即进行局部冷敷,有效减少了出血,阻断了形成骨化的途径,故本组均未发生异位骨化。总之,肘部骨折术后早期指导主动运动,并配合CPM锻炼、局部冷敷等康复措施,不仅能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和肿胀,更能够促进骨折愈合,最大程度地恢复肘关节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术后康复治疗时间越早越好,应鼓励患者对其有足够重视。年轻患者肌肉、韧带弹性好,易恢复,在保护范围内活动以力量型,多次重复为好;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肌肉、韧带力量差等特点,以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强度为主。本组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明显优于KS Leung 等[8]的报道,说明综合康复疗法对预防桡骨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是行之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ML MASON.Some observations on fractures of the head of the radius with a review of one hundred cases[J].Br J Surg,Sep 1954,42(172): 123-132.
[2]MR Modabber,JB Jupiter.Reconstruction for post-traumatic conditions of the elbow joint[J]. Bone Joint Surg,Am,Sep 1995,77: 1431.
[3]JO Sojbjerg.The stiff elbow[J].Acta Orthop Scand, Dec 1996,67(6): 626-631.
[4]PO Josefsson,CF Gentz,O Johnell,et al.Surgical versus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ligamentous injuries following dislocations of the elbow joint[J].Clin Orthop Relat Res,Jan 1987, (214): 165-16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308.
[6]刘 颖,陆一帆,杨少锋.运动对大鼠骨骼肌废用性萎缩的恢复及血清雄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133-136.
[7]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587-1590.
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均给予关节恢复锻炼,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及格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结论:中药熏洗的方法治疗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不会引起复杂的并发症和发生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提高,可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中药熏洗 膝关节周围骨折 关节功能 康复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93-02
由于骨牵引、石膏托、夹板外固定、关节损伤等造成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1]。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较困难,目前,保守治疗较困难,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因术后易发生关节黏连从而导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中药熏洗有热疗、药疗双重作用。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我院给予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中药熏洗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1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0±2.6岁。单侧左膝10例,右膝12例,双膝18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12年;股骨髁上骨折13例,股骨髁间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髌骨骨折5例,复合骨折5例。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41±2.5岁。单侧左膝8例,右膝15例,双膝17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1年;股骨髁上骨折15例,股骨髁间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髌骨骨折6例,复合骨折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关节功能康复护理。术后2~3天,使用膝关节功能锻炼器,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膝关节活动;术后5~7天,指导患者行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持续至出院。另外,使用膝关节功能锻炼器时要注意,屈伸角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角度由10°开始,逐渐增加,以患者无不适为宜。
1.3 中药熏洗方剂组成和用法。治疗组在采用锻炼器对相关关节进行恢复锻炼的基础上,术后7d予中药熏洗。该方剂的药物组成为:伸筋草、红花、当归、宣木瓜、三七、乳香、没药、茜草、木香、木通、鸡矢藤、七叶莲、三棱、细辛、草乌、苏木、桃仁、防风、地鳖虫、白芍、甘草,将上药用小块纱布按药名分类包好投入盛5000mL清水的盆中浸泡30分钟,再煮沸30分钟。将患膝置盆上先薰后洗,亦可将热药袋敷于患膝上进行治疗。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7天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4个疗程。每剂中药可用2~3天。注意薰洗时勿烫伤皮肤,避免弄湿衣被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范围>120°,伸直0°;显效:肿胀、疼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范围90~120°,伸直受限10°,或膝关节活动幅度较治疗前增加30°以上;无效:膝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无任何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恢复效果及格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及格率
治疗组4015(37.5%)10(25%)9(22.5%)6(15%)34(85%)
对照组4011(27.5%)8(20%)7(17.5%)14(35%)26(65%)
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膝关节或邻近部位的骨折损伤,局部血肿机化,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黏连挛缩,导致关节伸屈活动发生障碍,关节僵硬,使膝关节活动受限。中医传统医学认为,骨折后膝关节僵硬为骨伤或术后关节长期不适当外固定,跌打损伤后因其疼痛,患肢关节不能活动导致骨节失动、气血瘀滞、经脉闭阻、津液运行不畅,筋骨关节失去气血津液的温煦濡养,日久则肌肉失养而萎缩,经脉挛缩,屈伸不利[2]。治疗当以舒筋活络、除湿消肿通利关节、活血化瘀为主。中药熏洗能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我院利用中药熏洗的热效应及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局部新陈代谢,松解粘连等作用治疗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收到很好的疗效。方中当归、红花、伸筋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宣木瓜、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川乌、草乌、细辛、艾叶温痛散寒止痛;乳香、没药、三棱具有破血逐淤的功效,茜草、木香、苏木、白芍、防风、甘草具有行气消肿、缓急止痛的功效;,细辛、木通、地鳖虫脱水温经通络,全方具有活血化淤、温经舒筋通络、脱水消肿止痛等作用。减轻了对神经未梢的刺激,药力从皮到肉,从筋到骨,层层渗透,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力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治疗组患者在中药熏洗治疗后,患肢普遍有轻松感,屈曲加压时无痛感,患者易于接受此法。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肢好转程度明显,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了康复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表一显示,治疗组的及格率率达85%,对照组仅为65%。
总而言之,在给予接受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临床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熏洗的方法,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手术治疗较困难,致残率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粘连是其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未能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常导致肢体功能受限或需二次手术关节松解治疗。作者总结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6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术后疗效及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4例、股骨髁间9例、髌骨21例、胫骨平台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3d。本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其中股骨髁上、髁间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逆行髓内钉或国产锁定钢板;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胫骨
平台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国产锁定钢板。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泵留置48h止痛。
1.2方法
(1)心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术前即让患者了解康复的原理和方法,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使其消除功能锻炼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缓愈合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
(2)常规护理:术后应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及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征象;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剂;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立即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练习,24h后连续被动运动(CPM)康复锻炼。
(3)康复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防治,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康复前先向手术医师了解患者骨折的特点、手术过程、内固定稳定程度。让患者在健侧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有节律地进行,以髌骨能上下移动为有效。这是一种主动锻炼的方法,可维持肌力、减少粘连。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CPM康复活动。应根据康复医学原则和康复护理内容与手术医师共同制定出CPM应用计划,包括CPM的开始时间、初始角度、每天增加的度数及活动时间、治疗周期、出院后的活动方法[1]。术后镇痛,使膝关节在无痛下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功能锻炼。运动速度一般选择1个周期/min。运动时间2次/d,1~2h/次。在CPM间歇期,作股四头肌主动舒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主动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关节腔积液、促进消肿,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主、被动运动相结合,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屈伸功能。骨折术后的稳定性必须与主刀医生沟通、分析,如骨折未获足够稳定性,术后肢体仍需制动
1.3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根据Kolmert[2]标准进行评定: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120°,无疼痛和成角、短缩<1cm;良: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90°,无或偶有轻痛,有轻微成角,短缩<2cm;可:伸直受限<10°,活动范围>60°,常有微痛、内外成角<10°,短缩<2cm;差:伸直受限≥10°,活动范围<60°,疼痛稍明显,内
外成角>10°、短缩>2cm。
2结果
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时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82.3%。
3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滑膜关节,长时间的固定极易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关节僵硬或强直,最终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膝关节周围发生骨折经过内固定术后,活动障碍主要因关节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腱挛缩或关节内外粘连所致。缺乏运动和负重的刺激,软骨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的营养受影响。制动后肌肉发生萎缩,肌力下降。下肢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康复特点是早期活动和延迟负重,若固定稳定,建议使用CPM,可增
加关节活动、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4]。康复介入的早晚与膝关节功能成正比[5]。作者认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及骨折特点,加强患者的康复教育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另外,除锻炼关节活动外,中、后期需指导下逐渐负重活动,还应包括全身血循环、心、肺功能的锻炼等,改善患者整体活动机制,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鲍素珍,马清亮.CPM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88~189.
2KolmertI,WullfK.Epidemiologyandtreatmentofdistalfemoralfracturesinadults.ActaOrthopScand,1982,53(6):957~967.
3LiYR,ChenXW,FanY,etal.Thetherapyofparaffinwaxandjointmobilizationfordysfunctionofkneejoint.ZhongGuoLinchuangKangfu(ChinJClinRehabil),2001,5(6):100.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康复护理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手术治疗较困难,致残率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粘连是其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未能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常导致肢体功能受限或需二次手术关节松解治疗。作者总结2004年8月至 2007年2月6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术后疗效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4例、股骨髁间9例、髌骨21例、胫骨平台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3d。本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其中股骨髁上、髁间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逆行髓内钉或国产锁定钢板;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胫骨
平台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国产锁定钢板。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泵留置48h止痛。
1.2 方法
(1)心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术前即让患者了解康复的原理和方法,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使其消除功能锻炼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缓愈合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
(2)常规护理:术后应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及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征象;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剂;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立即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练习,24h后连续被动运动(CPM)康复锻炼。
(3)康复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防治,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康复前先向手术医师了解患者骨折的特点、手术过程、内固定稳定程度。让患者在健侧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有节律地进行,以髌骨能上下移动为有效。这是一种主动锻炼的方法,可维持肌力、减少粘连。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CPM康复活动。应根据康复医学原则和康复护理内容与手术医师共同制定出CPM应用计划,包括CPM的开始时间、初始角度、每天增加的度数及活动时间、治疗周期、出院后的活动方法[1]。术后镇痛,使膝关节在无痛下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功能锻炼。运动速度一般选择1个周期/min。运动时间2次/d,1~2h/次。在CPM间歇期,作股四头肌主动舒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主动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关节腔积液、促进消肿,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主、被动运动相结合,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屈伸功能。骨折术后的稳定性必须与主刀医生沟通、分析,如骨折未获足够稳定性,术后肢体仍需制动。
转贴于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根据Kolmert[2]标准进行评定: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120°,无疼痛和成角、短缩
外成角>10°、短缩>2cm。
2 结果
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时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82.3%。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滑膜关节,长时间的固定极易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关节僵硬或强直,最终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膝关节周围发生骨折经过内固定术后,活动障碍主要因关节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腱挛缩或关节内外粘连所致。缺乏运动和负重的刺激,软骨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的营养受影响。制动后肌肉发生萎缩,肌力下降。下肢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康复特点是早期活动和延迟负重,若固定稳定,建议使用CPM,可增
加关节活动、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4]。康复介入的早晚与膝关节功能成正比[5]。作者认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及骨折特点,加强患者的康复教育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另外,除锻炼关节活动外,中、后期需指导下逐渐负重活动,还应包括全身血循环、心、肺功能的锻炼等,改善患者整体活动机制,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 鲍素珍,马清亮.CPM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88~189.
2 Kolmert I,Wullf K.Epide 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 Acta Orthop Scand,1982,53(6):957~967.
3 Li YR,Chen XW, Fan Y,et al. The therapy of paraffin wax and joint mobilization for dysfunction of knee joint.Zhong Guo Linchuang Kangfu(Chin J Clin Rehabil),2001,5(6):100.
关键词:现代化医院 人性化服务 康复指导 医患和谐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37-01
近年来,医院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除了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吸引患者外,加强软服务也成为制胜法宝。目前我国的医院均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可如何做到人性化服务却值得我们反思,患者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换位思考?其实患者的治疗过程不仅是住院期间,关键是在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目前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在医院管理中是一项空缺,如何系统化、专业化地指导出院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借鉴美国的医院管理经验提出:康复指导有两个方法:一是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二是电话随访。
功能康复锻炼是术后治疗的重要阶段,是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患者骨折后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地遵循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结合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对骨折病人进行术后功能康复专业指导远远不够,康复科与手术科室不能有效的衔接。对病情较重的骨折患者,可通过康复科的专业指导逐渐恢复其患肢的功能,但对轻、中度骨折患者来说,出院后缺乏专业指导来恢复肢体功能,造成患者的不便。
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活动障碍最主要的措施。所谓早期,是指受伤或手术后2至3周以内。骨折的早期疼痛、肌肉痉挛、血液回流差、肢体肿胀、骨折处不稳定,以及外固定等影响了关节的活动,此时的功能锻炼,既要早期进行,又要适可而止。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个性化地进行治疗。有些骨折经手术作了坚强的内固定,即可早期练习关节活动;有些则必须稍晚些锻炼,此时的功能锻炼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患肢功能锻炼的同时还应加强健肢的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在美国,手术后的患者如果病情稳定,直接转到康复科进行专业的康复指导锻炼;对不需住院治疗的患者,针对该患者的病情,制定出个人的康复计划,并把各康复期不同的康复目标用图表的形式发给患者,方便其在家锻炼。例如:笔者在美国的一个亲戚左侧腕部粉碎性骨折,经内固定术后,当天出院回家,出院时医院给患者的康复指导(Personal Exercise Program)以图表及文字说明的形式分阶段进行指导,即出院后的整个康复阶段进行分阶段的康复锻炼。例如笔者的亲属在第一阶段:出院当天至第11天,针对左侧腕部小幅度地弯曲及抓握锻炼。第二阶段:第12天至第22天,通过右手的帮助加大弯曲力度,并且通过负重和抓握进行锻炼。她还同时患有胃病,医院同样以图表及文字说明形式给出了平时不能吃的东西以及餐前和睡前的注意事项。以图表及文字说明形式进行康复指导能更加生动、有趣。直观的图表和简单的文字说明更有利于患者轻松地执行医嘱。
笔者有感于美国医院的个性化康复服务,认为在我国医疗行业,应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对出院后的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方案,定期电话随访,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康复指导。
医学是关注人的生命与健康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疾病的科学。现代的医院管理要秉承治病救人的本质属性,更要提倡人性的传递、情感的延伸。这既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的方法,也是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医患和谐的途径。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干预; 肘关节骨折; 骨折愈合; 并发症; 肘关节功能; 护理满意度
肘关节的结构非常复杂,存在较多的重叠骨质,也正是因此,肘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在全身骨关节骨折发病率中是最高的[1-2]。由于肘关节的结构非常复杂,因此骨折愈合中稍有不当就可能造成关节功能障碍,尤其是对于复杂肘关节骨折,治疗难度大,且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预后差[3]。随着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师认为术后的康复锻炼对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4]。本院对79例肘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有效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58例患者为2014年
8月-2016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肘关节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均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纳入标准:(1)符合肘关节诊断标准;(2)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3)均为闭合性骨折。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肿瘤、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存在意识障碍、交流障碍者。此研究方案获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符合标准的158例患者按照随机法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79例患者,男49例,女30例,年龄17~53岁,平均(38.7±6.5)岁,其中肱骨远端骨折53例,桡骨小头骨折8例,尺骨鹰嘴骨折18例。对照组79例患者中,男53例,女26例,年龄19~55岁,平均(39.5±6.6)岁,其中肱骨远端骨折50例,桡骨小头骨折10例,尺骨鹰嘴骨折19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并发症处理、功能锻炼等。
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从术前开始给患者灌输康复护理干预的内涵,将康复锻炼渗透到围术期,主要措施:(1)心理康复护理。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立刻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安慰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术后认真接受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会恢复如初,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前让患者认识到术后康复锻炼对关节功能恢复的积极意义,并详细介绍术后康复锻炼的方法、必要性、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其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耐心给患者说明术后康复治疗师会根据其骨折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早期康复锻炼计划,只要循序渐进地接受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就会慢慢恢复,减轻患者的急于求成等心理。在术后,卧床休养期间护理人员给患者简单介绍康复锻炼方案,用轻柔、温和的语气与患者交流,获得患者的信任,减轻不良情绪,并主动配合康复锻炼。(2)中药熏洗。由本院中药房负责煎药,每剂包装成2包,每包200 mL,护理人员煎好的药液取2包以及3 g冰片放置到熏蒸容器中,加入800~1000 mL的水,然后旋紧容器盖子上的螺母,接通电源,并将压力调节到最高,药液煮沸后调节到中低压力,让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肢平放于床上,进行中药熏蒸,熏蒸的部位距离熏蒸口大约为30 cm,2次/d,30 min/次。(3)关节推拿手法。在熏蒸结束后立即给予患者关节松动推拿,对于桡尺关节的推拿,让患者取坐位或是仰卧位,将前臂旋后,肘关节弯曲,护理人员的一手内侧绕于患者前臂固定尺骨,另一手则环绕桡骨头部,将桡骨头向背侧推拉,接着以同样的手法进行桡骨远端的推拿,3~5 min/次。在肱桡关节松动上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护理人员一手固定患者的肱骨,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桡骨远端并使其向远端牵拉,尽量伸直肘关节并旋后,握住桡骨背侧,用手指向掌侧推,接着护士的一手大鱼际部扣合患者的患肢手大鱼际部,另外一手则固定患者尺骨、肱骨近端,施力于大鱼际部,向桡骨长轴推,3~5 min/次。(4)被庸δ芏土丁J鹾6~8 h即可开始被动锻炼,护理人员给患者进行相关部位的按摩,预防肘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肿胀等现象。术后24 h,使用上肢持续被动活动仪来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首先从0~30°角进行训练,1 h/次,2次/d,接着根据肘关节恢复情况循序渐进的加大训练角度。训练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伤口疼痛、出血等情况,立即停止,并通知医生,结合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康复锻炼方案进行调整。术后1~3 d进行患肢前臂的等长收缩训练,护理人员全程监督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15个/次,2次/d。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手指关节、腕关节、患侧肩关节的宫内运动。术后4~6 d,开展肘部的宫内锻炼,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其耐受力,从而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范围,每次康复训练完后,对患者的训练关节进行15~20 min的冰敷。术后7~9 d,给患者进行肘部的屈伸运动,每天进行一组屈伸运动,运动结束后进行15~20 min的冰敷。(5)主动运动。一般主动运动在术后10~14 d,当肘关节进行被动屈伸可达90°后,开始进行主动运动,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前臂旋转锻炼,在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全程指导患者如何进行主动运动,保持动作的轻柔、缓慢,逐渐增加运动的幅度。术后5~6周,开始肌肉收缩训练,并适当进行日常生活训练。术后7~12周,开展抗阻力训练,以小负荷和渐进式牵拉来促进关节功能的改善。骨痂形成后可进行强牵拉运动,增加关节屈伸、旋转的角度,增加抗阻力和肌肉牵拉的力度,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肘关节功能(使用Mayo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包括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和活动能力这四个方面,得分越高表明功能越好,于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评估)、护理满意度(于出院前让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成20个条目,采用1~5分记分制,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指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14±1.31)周,明显比对照组(14.35±1.43)周更短(t=10.129,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肘内翻、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
2.3 两组肘关节功能对比 术前,两组疼痛、活动范围、稳定性和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8±6.6)分,比对照组的(90.2±6.3)分更高(P
3 讨论
上肢骨折在治疗方法上一般采用内固定、外固定、石膏、夹板等方法治疗,要对上肢大范围进行制动,且制动的时间较长,这就可能导致关节周围纤维粘连、软组织萎缩等现象,进而导致术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到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5-6]。对于肘关节骨折患者,在术后采取康复锻炼,进行尺桡关节的旋前、旋后运动,肱桡、肱尺关节的屈伸、伸直运动,能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7]。体外实验指出:人在伸长和施加轴向负荷时,大约有40%的负荷会集中于肱尺关节。加强术后的康复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康复护理干预是指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功能康复的护理活动。一般而言,康复方案制定和开展得越早越有利于相关功能的恢复[8-10]。而在康复护理中,必须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促使其主动配合方能最大限度发挥康复锻炼的效果。在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上,其是手术治疗的延续,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11],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肘关节是协调肩关节、前臂以及腕关节活动的一个复合关节,其解剖结构非常复杂[12],在出现骨折后,关节软骨遭受损伤,关节内出现粘连现象,关节囊以及周围软组织出现瘢痕情况等,进而出现关节挛缩、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康复[13]。因此,必须早期介入到患者的康复锻炼中,笔者认为,康复锻炼需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展,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对其开展心理的康复护理,让患者在术前认识到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后,肘关节功能逐渐恢复,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护理人员大力鼓励患者,设身处地的为其考虑,多讲解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促使其主动配合康复锻炼。
中药熏蒸是一种中医学的外治法,对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采取中药熏蒸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的吸收,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软化瘢痕和粘连,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关节推拿手法是一种被动训练方法,是通过对肘关节进行牵拉、牵引、滑动、摆动等实现关节内粘连的松解,肌肉、关节韧带以及皮下组织的牵伸,促进滑液在关节腔内的扩散和浸润,促进静脉回流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组织的粘连和挛缩,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促进患者的康复[14]。而在推拿中,手法非常有限,且每次的时间短,因而效果有限,护理人员循序渐进地进行被动运动,直到关节功能可以接受主动运动后,根据康复锻炼方案开展主动运动,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主动运动,如在术后5~6周开始进行肌肉收缩训练,进行适当的生活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随着肘关节功能的恢复,逐步开展抗阻力训练,预防废用性肌萎缩现象的发生,也促进肌腹、肌腱滑动,预防粘连,使得骨折断端间的靠近,促进骨折的愈合[15-16]。而在每次运动后给予患者15~20 min的冰敷能预防出血、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预防继发性关节肿胀[17],促进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
综上所述,将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肘关节骨折患者中是可行的,有助于改善愈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而护理人员要将康复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全程中,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展心理的康复护理,并制定个体化的、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方案,以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春平.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51-52.
[2]肖静.实施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4):230.
[3]吴静,万晓华,叶建龙,等.康复护理对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探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8):286.
[4]冯瑞萍,刘桂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锻炼在肘部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6,28(6):76-77.
[5]吴丽梅,陈红卫.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4):89-92.
[6]谢伟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预后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3):152-154.
[7]吕秀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71-73.
[8] 李S芹.组合式康复护理在促进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3156-3158.
[9]苏玉雪,郑婷,朱研霖,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6,37(8):2079-2080.
[10]贺艳霞,王盈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儿童骨折预后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1,8(31):33-34.
[11]刘晨红,高强.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4):3800-3802.
[12]李涛,周谋望,侯树勋,等.肘关节骨折患者康复模式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4):261-266.
[13]曹晶晶,唐金树,周谋望,等.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5(3):194-198.
[14]冯崴,代永静,路桂军,等.臂丛神经置管在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2,19(11):69-70.
[15]李秀芳,郭英俊,王丽萍,等.早期功能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8):1151-1153.
[16]冷忠诚,郑先成,霍同玲,等.儿童肘部软组织改变在肘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85-86.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运动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81-01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严重者常合并半月板、韧带、排总神经损伤,导致关节失稳、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经手术复位和固定,但在康复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影响疗效,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是直接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选自2005年8月~2010年8月随访185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疗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85例,男122例,女63例;年龄13~68岁,平均43岁。入选标准:根据Hohl分类法,均为移位骨折,且平台压缩在2mm以上,劈裂骨折分离在5mm以上。根据Schatzker分类I型12例,Ⅱ型34例,Ⅲ型30例,Ⅳ型41例,Ⅴ型25例,Ⅵ型43例。其中右侧79例,左侧106例;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膝关节周围损伤:其中侧副韧带损伤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半月板损伤8例,血管损伤2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基数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1周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经X线片、CT三维重建检查,对关节面塌陷的形状和程度进行充分评估。根据胫骨内、外侧塌陷分别采取内外侧弧形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注意避免关节软骨及其下的骨质分离。对压缩明显的骨折取同侧髂骨行)期植骨,将关节面连同其下的骨质撬起,使关节面平整,将髂骨板填充在撬起的骨质下缺损处。胫骨双髁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应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复位满意后外侧采用高尔夫钢板,内侧加用“T”型或“L”型支持板行坚强内固定,避免骨折的松动。活动关节检查固定可靠后,关闭切口。
1.3 康复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常规给予抗感染、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治疗。2~4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适当膝关节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常规功能训练。术后第4个月开始逐渐负重步行练习。
实验组:首先制定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固定方式,以及软组织情况综合评估患者康复运动安全性评定得分,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处方。对内固定牢固的骨折,总分100分。71~100分运动较为安全;41~70分运动康复应慎重;0~40分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不宜早期等张收缩。
1.3.1 71~100分之间者术后 即进行股四头肌、踝泵练习,绳肌等长收缩训练,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500~1000次/d。术后1~7d:如疼痛不明显可开始直腿抬高练习以避免腿部肌肉过快萎缩,疼痛明显则可推迟数天。(1)直抬腿练习;(2)侧抬腿练习:10次/组,10~15s/次,每次间隔5s,4~6组/日;(3)后抬腿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5s,4~6组1d。术后24h在牢固内固定基础上及术后保留硬膜外镇痛泵持续止痛的情况下进行,术后1~3d终止角度不超过40°,术后3d停止使用止痛剂,术后4d应平均每1~2d增加10°,2~3次/d,60min/次,一直锻炼到膝关节屈曲达120°后停止CPM机锻炼。术后4~6周:根据具体情况开始膝关节的伸展练习。术后6~12周开始负重练习,必须经过X线检查,在骨折愈合允许的前提下,术后6周由1/4体重1/3体重负重,术后8周1/3体重10周1/2体重2/3体重,12周4/5体重100%体重逐渐过渡。可在踩秤上进行量化,逐步增加负重量,5min/次,2~3次/d。
1.3.2 41~70分之间者骨折欠稳定,骨折固定欠可靠,或软组织损伤较重者,术后即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5s/次,15min/组,3组/d。术后1周开始直腿抬高训练,CPM机辅助锻炼,具体方法同前。于术后2周开始肌肉等张收缩;术后10~12周开始负重练习。
1.3.3 0~40分之间者骨折极不稳定,固定可靠性差或软组织严重损伤。术后亦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但须慎重。术后2~4周,待软组织恢复较好后开始等张训练,同时注意心理康复: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减轻患者思想顾虑,让患者明白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化被动为主动。此类患者负重练习须适时推后,因有发生再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可能。大都在3个月开始负重练习。
1.4 疗效分析分别于术后6、12个月进行随防。 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rating score):总分100分,优:≥85,良:70~84,可:60~69,差:≤59。分别统计两组HSS得分及根据得分,70计算优良率(%)。
2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软件,对两组HSS得分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优良率采用x检验,P
3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术后6、12个月康复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个月膝关节功能比较,实验组81例,HSS77.3±13.5,优61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对照组80例,HSS69.6±11.4,优45例,良24例,可9例,差2例,优良率56%,(P
4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上因缺乏合理、规范、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程序和方法,导致术后膝关节僵直而致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患者并不少见,对于塌陷骨折,因康复训练不合理而造成再塌陷者,临床时有发生,文献亦有报道。本实验中两组病例均出现内固定断裂,其中对照组2例:1例为骨折不愈合造成,另外1例为患者过早负重造成。康复组中有3例内固定断裂:1例为内固定安放位置不当,另外2例为骨折不愈合所造成。所有患者均采取内固定取出,同时植骨加长钢板内固定。另外,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不论是何损伤类型,康复训练时均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骨折的治疗一方面要恢复受累骨骼的解剖关系,并在正确的解剖关系上得到愈合,即复位、固定。然而,骨骼正确解剖关系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并不是骨折治疗的全部。临床常见骨折复位很满意,骨折也愈合良好,但病人术后关节功能并不好。有研究表明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与骨折类型、皮肤条件、随访时间、使用不同内固定器械有一定关系。因此如何进行安全而又积极的康复训练是困惑医生和患者的一个难题。为此,作者针对以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多中心随机、单盲等先进研究手段,克服临床研究干扰因素多等实际困难,探索出一套以骨折的稳定性、固定的可靠性、软组织的完整性3个方面来综合考虑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设计“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表),制定出因人、因病、因时的康复运动处方,并在多中心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并于2008年11月出版《骨科运动康复》,用以指导骨科安全运动康复。
本实验在术后6、12个月按照HSS评分,发现康复组膝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根据“骨折病人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制定出因人、因病、因时的康复运动处方进行积极康复是安全而又有效的。因此,作者认为100分制运动疗法评定是合理可行的,可以作为运动康复的安全性评定参考。
表 骨折病人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大纲(总分100分)
骨科其他疾病参照此表评定。本表为体内承重长骨手术后的评定参考值,脊柱骨盆等参照评定。71~100分运动康复较安全;41~70分运动康复应慎重;0~40分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不宜等张收缩。
参考文献
[1] 戴闽.骨科运动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6.
摘 要 康复训练是在人体损伤后所进行的身体上的活动,它有利于恢复并且改善各项身体功能,除了非常严重的损伤之外,一般的损伤都可以进行或多或少的身体锻炼。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胡某为例,对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用合理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手段,尽最大可能尽快地通过身体活动使该同学的肌肉、韧带、关节及整个机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并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探析胡某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机理。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运动康复
一、前言
康复训练是在人体损伤后所进行的身体上的活动,它有利于恢复并且改善各项身体功能,除了非常严重的损伤之外,一般的损伤都可以进行或多或少的身体锻炼。合理的、有目的的身体训练对于伤口的快速愈合和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有着良好的作用,当然我们还要防止停训综合症,个人在长时间的体育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性联系,一旦突然停止训练就有可能遭到破坏,并且产生严重的机能紊乱现象,如失眠多梦、肠胃不舒服等。在受伤以后进行合理的康复练习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改良受伤部位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并且加快损伤部位的伤口愈合。通过运动康复练习,不仅使人体能量代谢接衡状态,还可以防止体重增加,大大缩短受伤痊愈所需要的时间。
胡某是因在下楼时不慎将脚扭伤,后送往医院进行处理,体X线显示该学生为右足舟骨,股骨粉碎性骨折,断骨对位对线差,骨折线模糊,余右足跖耻骨未见明显骨折征象,关节面及关节间隙显示正常。总体印象为右足舟骨,股骨粉碎性骨折。本文以胡某为例,对其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用合理的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手段,尽最大可 能、尽快地通 过身体活动使该同学的肌 肉、韧 带、关节及整个机体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并通过伤后的康复训练,使该同学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防止体重的增加,缩短伤愈后恢复锻炼所需的时间。
二、本运动康复方案的总体设计
从长时间的康复效果来看,很少锻炼的人肌肉萎缩和关节退化的速度更快,锻炼则能有效减缓萎缩和退化的速度。这就提示我们:简单的身体活动并不能阻止人体氧化和退化的进程。
(一)踝关节伤后急性期
目的:把疼痛、肿胀、和发炎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缩短恢复的时间。
方法:RICE。休息(R)冰敷(I)压迫(C)抬高(E)。
时机:受伤后立刻开始。
(二)康复早期(术后1-3周)
目的:控制疼痛和肿胀,防止肌肉的萎缩。
方法:静力性练习,大腿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时机:一般从伤后当天到3周的时间段,视损伤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康复中期(术后4-6周)
目的:恢复肌肉的张力,协调肌肉间平衡支配能力,为患肢负重做好充分准备。
方法:肌肉耐力练习,PNF
时机:治疗后第四周开始。
(四)康复后期恢复阶段(术后6-12周)
目的:做患肢部分负重功能活动,并逐渐增加负重量,至术后12周离拐完全负重行走。
方法:肌肉力量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等
时机:骨痂已基本形成,骨折已基本稳定下来,恢复状况良好。
三、运动康复方案的实施
(一)踝关节伤后急性期
保护患肢,避免二次伤害,在踝关节损伤的急性期间注意制动,休息、冰敷、用弹力绷带加压、抬高患肢,尽量将小腿和踝关节抬起高过心脏水平。主要是进行动态的休息,同时止血与降低发炎的概率,并减少肿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二)康复早期(术后1-3周)
早期的康复内容主要为活动足趾练习、大腿肌肉群练习、抬腿练习,练习以3-5组为宜,练习频率为每周5次以上。在练习时要注意量力而行,感到有任何的不适就要立即停止练习。
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地活动足趾。但绝对不可引起踝关节活动。15个/组,每天做5组。建议练习前用热水泡脚20-30分,用来提高肌肉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的效果,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具有重要意义。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练习时大于10次/每日。
开始尝试抬腿: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M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3组/日,在练习过程中有可能因石膏托过重无法完成,尽力而为。要根据损伤的特点,在石膏固定期间未经医生许可只能进行上述练习,否则盲目的活动很可能造成二次损伤。
在这一时期也可以进行改善踝关节的活动度练习,在受伤早期一周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简单的踝关节活动度练习,但是不要进行内外翻练习。如果活动度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也会上升。所以在疼痛可以忍受的情况下,可以试着进行练习。建议每天做5组,每组做15个左右的活动足趾练习,并且要逐步进行合适的腿部肌肉收缩,使血液循环更加流畅,更有利于受伤部位肿涨的消退。一周左右,受伤部位的发炎症状开始消退,局部的疼痛开始舒缓。
评估:全身机能状况正常,骨折处感觉疼痛,虽然下肢肌力下降,但经过这一时期的练习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减轻。
(三)康复中期(术后4-6周)
中期主要以橡皮带进行辅助练习,对受伤部位进行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练习。
橡皮带足背屈:双膝伸直坐于地板。将橡皮带系成一个圈,一端固定于地板,另一端固定于足背,将脚尖对抗橡皮带阻??向身体方向,然后慢慢返回。30秒/次,休息10秒,5次/组,3组/日。
橡皮带跖屈:双膝伸直坐于地板。将橡皮带中部固定于足底双手握紧两端,将脚尖对抗橡皮带阻?伸直,然后慢慢返回30秒/次,休息10秒,5次/组,3组/日。
橡皮带内翻:坐于地板,训练腿伸直,另一腿弯曲。将橡皮带系成一个圈,一端固定于地板,将练习脚放于圈内,将踝关节对抗阻?向内翻,然后慢慢返回。保持膝关节稳定,?要旋转腿部完成动作。30秒/次,休息5秒,5次/组,3组/日。
橡皮带外翻:坐于地板,训练腿伸直,另一腿弯曲。将橡皮带系成一个圈,一端固定于地板,将练习脚放于圈内,将踝关节对抗阻?向外翻,然后慢慢返回。保持膝关节稳定,?要旋转腿部完成动作。30秒/次,休息5秒,5次/组,3组/日。
随着疼痛及肿胀的缓解,就可以开始此阶段得康复练习。通过之前的固定制定方案,此时损伤的韧带基本趋于稳定,开始向愈合阶段进行,轻微的应力牵拉不至于加重。肿胀和疼痛控制后,可以开始一些简单内外翻训练。但是不要使损伤部过度用力和牵拉。这一阶段也要防止肌肉的萎缩,并恢复肌肉的张力,还要努力协调肌肉间平衡支配的能力,为患肢负重做好充分准备。
评估:脚着地时,踝关节,骨折处感觉疼痛,可走路200米左右。局部尚有肿胀,压痛,走路跛行。
(四)康复后期恢复阶段(术后6-12周)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康复练习,受伤部位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后期还要进行等张和等长肌肉练习。
等张练习方法: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的收缩训练,称为等张练习。 每次训练选取踝关节的肌肉应以最大重量进行3至4组的练习,负荷标准是以能重复的最多次数(RM)来 表示。显然,RM越小,重量越大。用次数少、接近最大重量的练法最能增长力量,等张训练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休息恢复。
比如胡某做的提踵练习,开始动作是,使后脚跟低于支撑脚踩的台阶,支撑脚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尽可能高的提起脚后跟,放低身体回到准备的姿势,这就完成了1次重复,尽量双脚提踵逐渐过渡到单脚提踵。2分/次,休息5秒,5次/组,4组/日。
等长练习方法:等长练习是指在肌肉两端固定或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能缩短,只能产生张力。比如胡永静同学做的扶墙后蹬练习,手扶墙,身体与墙成一定的角度,用力蹬地,体会蹬地的动作。每次练习选取踝关节的肌肉应反复进行练习1-5次/组,然后休息2-3分钟,5组/日。
此期间骨折的部位伤口痊愈的还不足够坚固,所以练习及训练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勉强或者盲目冒进。并且要强化肌力以保证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应注意安全,绝对避免再次受伤。
在这一时期,骨痂已经基本上形成,骨折部位已经趋于稳定。在加强踝关节康复练习的同时,还要使踝关节部位一部分承受重量。这有利于骨折部位的伤口愈合,还防止骨质疏松,更有有利于踝关节肌肉力量的恢复。在练习中受伤的部位要逐渐加大负重力度,至术后12周完全负重。
在恢复正常运动之前,要保证关节活动度至少恢复到了80%-90%,而且能够完成以上所述的训练。可以做一些固定自行车、跑台以及游泳以恢复心肺功能。但是要根据损伤处疼痛耐受度来选择。训练时建议配带护具或者肌内贴保护至少6个月,直到本体感觉和肌力等完全恢复。
跑步一定要选择平坦路面,不建议在斜坡、草地或者不平的路面,容易增加再受风险。跑步练习直线跑,但是可以增加曲线的行走。建议穿着舒适厚底的运动鞋。跑步速度缓慢增加,之后可以增加加速跑。
评估:不再跛行,肿胀消除,无痛感。右腿肌力基本恢复,踝关节ROM及耐力素质恢复,恢复运动能力,基本可进行正常行走,慢跑等活动。
(五)注意事项
1.最重要的是功能锻炼。所谓的功能锻炼就是在骨折允许的情况下,对骨折的肢体、关节进行足量的活动,必要的时候需要让骨折的地方承受一定量的力量,骨折的地方承受的力量是骨折能不能愈合以及愈合是否良好的关键。
2.不同时期的骨折需要的锻炼不同,不充足的锻炼,可能会导致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过于剧烈的锻炼可能会出现钢板断裂、再次骨折、骨折变形等。
3.至于饮食方面,要提供足够骨折愈合的营养物质,不挑食、偏食,那么营养一般来说是充足的。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喝高钙奶,适当晒晒太阳,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4.药物对于骨折愈合应该辅助作用,没有炎症的话,“消炎药”不适合,中医和西医都有不少关于骨折愈合的促进药物,可以选择1-2种,没必要吃太多,骨折的愈合是个长期的过程,拔苗助长不见得是好事。
四、建议
运动康复是在相对系统的基础上,对患者踝关节损伤的不同时期,实施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方案。运动康复的过程比较漫长,中间也会有实施不到位的地方,经过不断实践和改进,三个时间段的康复训练使同学胡某和我受益匪浅。
(一)踝关节骨折后运动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防止关节粘连,改善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痛苦。
(二)建议从各个方向强化踝关节肌肉。
(三)运动损伤治疗的康复训练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四)为?预防踝关节的再次受伤,我们需要加强肌肉??以及本体感受和?经肌肉性控制。
(五)当感到任何?适时,请停止练习并向医生咨询。
参考文献:
[1] 布拉德・沃克.运动损伤解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
[2] 黎万友.运动骨创伤学[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
【关键词】下肢骨折;护理;指导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综合外科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对下肢骨折患者康复的护理,及早减轻病痛,使这些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残疾,恢复最大限度的生活和活动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恢复身体健康。现报告分析如下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院内指导临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本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双下肢16例,右下肢18例,左下肢16例。年龄30~58岁左右。是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手术方法为行内固定手术。功能不全(DVT)的时间为8~34 d发生下肢深静脉瓣膜在手术后, 21~501 h左右为受治疗的时间发病到开始。本组均有毛细血管的充盈时间延长,患肢疼痛,压痛明显, 相应平面的周径的相差056 cm以上左右在双侧下肢。瘀血及皮肤颜色青,紫皮温升高,经尿激酶10万左右U加用091%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输入(在11~21 h滴完),复方丹参121 ml左右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左右静脉输入(11 次/d, 1个疗程为7 d),在治疗7 d后25例患者的肿胀与疼痛基本消失,症状明显增加了改善, 彩超证亦皮肤颜色比较正常, 4个月后就能下地行走同时下肢静脉通畅。有2例继续治疗的患者, 明显好转在二个疗程后的症状,症状明显好转有4例在经三个疗程后。
12临床护理由于治疗的需要在下肢骨折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在进行术后制动或骨牵引时,特别应注意和加强临床期的护理对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的要点有以下:①要保护针眼对于牵引肢体,每周对针眼清洁消毒与包扎,保持牵引力线,每日对针眼滴酒精,使针眼保持清洁干燥。②对患者进行正确功能锻炼的指导,对于牵引或手术后的肢体根据患者的病情,应进行肌肉收缩练习是为了防止肌肉萎缩。③ 鼓励患者为康复创造条件应进些高维生素、营养丰富、高蛋白、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抵抗力,增加营养。④防止感染泌尿系:鼓励患者多饮水并且加快排泄。要定期更换尿管、尿袋及行膀胱冲洗,保持清洁干燥在会如果有留置导尿管,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及尿量。促使膀胱恢复功能的应定期的[1]。⑤坠积性肺炎的预防:鼓励患者咳痰、咳嗽,进行口腔护理,定时拍背,鼓励患者戒烟,可按照医嘱雾化吸入或使用祛痰药物在痰液粘稠时。⑥褥疮发生的预防: 给予气垫、棉垫等在骨突部位,保持床铺无皱折,平整、干燥、清洁,应该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使局部改善血液循环。
2结果
为了使他们尽快康复应给予全身心的护理,医护人员要把患者看作一个整体在护理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时。患者因人而异制定的护理计划是根据护理评估对下肢骨折, 可能不会发生诸如坠积性肺炎、骨筋膜室综合征、压疮、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僵硬、软组织感染及缺血性骨坏死等一类并发症如果可以做到这些,也可通过及时、正确的处理化解如果出现了。要时刻的保持警惕, 把它消灭在萌芽的阶段,认真观察和术后的评估, 要及时的处置一但经发现。采用个性化评估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随之对下肢骨折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讨论
为血流减慢、血液凝固性和血管壁损伤增高是骨折及创伤术后的DVT的发生机制。本组仔细分析发生DVT的原因有,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表的静脉牵拉有6例, 下肢输液有7例,不同程度的导致了血管内皮损伤术中发现静脉损伤有3例,血流缓慢是因手术后血容量相对不足的有10例。使得抗凝物质的减少增高了血液凝的固性,本组在量合用止血剂11例,输血13例。预防发生DVT的措施有:①髋部骨折患者每小时督促做上肢悬吊抬臀的动作,卧床期间定时更换(每11~21 h更换一次为宜); ②指导并督促实施根据护理评估因人而异制定的活动计划,③减少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应该保持大便的通畅。④避免髋部过度屈曲应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回流压迫静脉。⑤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应劝告患者禁烟。⑥卧床的时间一般在101 d左右以内为宜,抬高患肢高于肺平面约201~301 cm左右。⑦避免滞缓血液,促进静脉回流应以最大的限度, 早期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预防DVT的目的达到。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焦虑;应激;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c)-028-02
The influence of the fast track surgery concept on fracture of lower limb patient perioperative anxiety
YANG Linghui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Binyang County,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inyang 5304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ast track surgery(FTS) concept on perioperative anxiety on fracture of lower limb patient. Methods: 62 fracture of lower limb patients who received FTS treatment were asked to assess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and to test the arterial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puls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HAM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FTS treatment, and the arterial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pulse of thes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eoperation and psotoperation (P<0.05). Conclusion: FTS concep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on perioperative anxiety of fracture of lower limb patient.
[Key words] Fast track surgery; Anxiety; Stress; Perioperation
焦虑是患者围术期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兴奋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患者出现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及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干扰手术进行及术后恢复[1]。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种外科治疗新模式,其主张在围术期应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2],其应用价值已在结直肠癌切除术等手术治疗中得到充分体现[3-4]。关于其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焦虑影响的研究,目前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对62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FTS治疗,初步探讨FTS理念对患者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7月~2010年7月本科行手术治疗的62例下肢骨折患者,男47例,女15例,年龄17~60岁,平均(37.5±16.5)岁,病程(41.5±22.5) d,关节活动度(43.6±25.4)°;骨折部位:股骨中下1/3骨折18例,股骨髁上骨折14例,髌骨骨折10例,膝骨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10例,踝部骨折4例。患者骨折后立即就诊,8 h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术。排除以下病例:①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者;②近1周内使用过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者;③年龄>65岁不宜行FTS者;④不能配合并完成测试者。
1.2 快速康复外科治疗
1.2.1 科主任、主管医师及护士共同制订FTS方案。
1.2.2 严格实施FTS方案:①术前1 d发FTS知情书,医师及护士向患者解释FTS流程,缓解其紧张心理;②患者术前6 h禁食、3 h禁饮、2 h静脉输10%葡萄糖250 ml,术前不常规灌肠清洗、不常规留置胃管,确须留置胃管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拔除;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限制补液量、补液加温至36℃再输;④采用硬膜外止痛至术后48 h;⑤术后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凝血时间正常者不用止血药;⑥指导患者术后6 h开始饮水、12 h进食流质、3~5 d基本恢复正常进食;⑦指导患者术后12 h主动深呼吸及咳嗽排痰,1~2 d开始踝关节功能锻炼,按摩下肢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1~2周坐起并扶拐下床活动,4~8周去外固定,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5]:①该表有14项,每项分“无症状”、“轻”、“中等”、“重”、“极重”5个级别,分别记0~4分,各项累加得HAMA评分;②评分标准:无焦虑(<7分),可能焦虑(7~13分),焦虑(14~23分),明显焦虑(24~29分),严重焦虑(>29分)。评分由专门护士于术前1 d及术后7 d与患者交谈及观察的方式完成。
1.3.2 生理反应指标:护士于术前1 d及术后7 d测血压、心率及脉搏,连测2次,每次间隔5 min,结果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AMA评定结果
62例治疗后的HAMA积分的均值为(12.5±8.5)分,较治疗前的(18.4±8.9)分显著降低(P<0.05);经HAMA评定后,焦虑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见表1。
2.2 生理反应指标变化
62例治疗后的心率、血压及脉搏频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可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等心理应激反应,引起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兴奋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脉搏变化,从而干扰手术的进行以及术后康复[1]。因此,缓解围术期的焦虑对手术进展及术后康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笔者以FTS理念为指导,术前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并向患者讲解、术中限制补液量并采用硬膜外止痛至术后48 h、指导术后早期进食及活动等一系列优化措施。结果显示,患者术后HAMA评分(12.5±8.5)较治疗前(18.4±8.9)明显降低(P<0.05),经HAMA评定后,焦虑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表明FTS能有效地缓解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表2显示,患者术后的心率、血压及脉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表明FTS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结合表1可知,FTS减轻生理应激反应的作用与其改善焦虑水平密切相关,而且生理应激反应的改善又反过来促进焦虑的改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与常规侧重术前心理干预以缓解焦虑的方法相比,FTS理念强调术前、术中及术后各个环节的优化处理来减少手术应激损伤以促进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住院费用。
4 小结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初步表明,FTS理念能有效促进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降低生理应激反应。然而,鉴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及观察时间较短等不足,以及焦虑产生的复杂性,单纯以FTS断定其对焦虑水平的影响,其意义可能有一定局限。为了全面而确切地评估FTS对这类患者围术期焦虑的影响,需要增加样本以及考虑其他因素,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Ismail S,Khan FA,Ahmed A,et al.Premedication in surgical day care patients[J].J Pak Med Assoc,2007,57(1):37-38.
[2]江志伟,李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2):131-133.
[3]Basse L,Jakobsen D.H,Bardram L,et al.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open versus laparoscopic colonic resection: a randomized,blinded study[J].AnnSurg,2005,241(3):416-423.
[4]钟就娣,辛明珠,孔丽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免灌肠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43-444.
[5]周炯,王荫华.焦虑抑郁量表评价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0):665-667.
【关键词】太极步;膝关节稳定;四柱学说
【中图分类号】R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14-02
膝关节损伤是关节外科学常见的损伤,术后需要较长的周期固定。从而导致了膝关节僵硬,软组织粘连,伸膝肌群及屈肌肌群萎缩,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减退,进一步使膝关节稳定性下降。采用太极步训练方法后,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疗效。
1临床资料
从我科自2008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2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对照组各31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为59岁;髌骨骨折1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34例,内侧韧带重建术后6例,外侧韧带重建术后3例,单纯半月板损伤5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2例。患者膝关节制动2-12周,其中髌骨骨折在2-3个月行康复治疗,韧带损伤在2-8周行康复治疗。
2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及中医按摩等治疗方案。用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进行治疗,改善因制动引起的关节粘连,每日1次,10-15min/次。运动疗法包括伸膝肌群及屈膝肌群的肌力训练,每日1次,3-4组/次,肌力训练以等张结合无痛点不定角度等长训练为主。运动疗法结束后对膝关节周围肌肉进行中医按摩, 10-15min/次。上述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
2.2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康复治疗方法上,加入了以四柱学说为理论基础,采用传统太极拳中的太极步桩功的训练方法为康复手段的训练模式。运用四柱学说,把膝关节分为四个柱,即前柱:股四头肌、髌韧带、髌骨及前关节囊;后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及后关节囊;内侧柱:内侧韧带、缝匠肌、股薄肌及内侧关节囊;外侧柱:外侧韧带、髂胫束及外关节囊。太极步即双脚开立,比肩略宽,双脚脚尖外撇到自己感到舒适位置,双手交叉放在小腹上,双膝缓慢屈曲,到不引起患者膝关节疼痛为度;脚掌虚拢,五趾抓地;然后缓慢移动重心,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在移动过程中上身务必保持与地面垂直,双眼目视前方,呼吸均匀,重心一侧为脚掌外缘着地,另一侧脚掌内侧缘着地。治疗时间为每日2次,10min/次,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5个疗程。
3评定方法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5个疗程后采用全膝关节评定系统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双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和患者步行与上下楼梯能力的评定量表两部分,满分100分。
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X±s)表示,数据分析应用SPSS14.0版统计软件ANOVA方法进行,P
5结果
治疗结束后,训练组及对照组的关节功能评分,步行、上下楼评分均有所提高。训练组合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膝关节损伤术后,一定周期的绝对固定和相对固定,引起膝关节的关节囊、韧带、肌腱、肌腹等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挛缩及萎缩,阻碍膝关节正常的生理运动、膝关节动态肌力及静态肌力明显下降,本体感觉功能减退。
针对上述因素,对照组首先采用关节松动术,对髌股关节、膝关节、胫腓关节进行松动,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生理运动。然后对膝关节周围肌力不足时采用等张结合无痛点不定角度等长训练模式为主;患者仰卧位,负重直腿抬高及膝关节屈伸开链运动模式,增加肌力及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患者俯卧位,采用伸髋屈膝运动模式,增加伸髋及屈膝肌群的力量;以训练结束后患者伸膝肌群酸痛,膝关节无痛为训练标准。训练结束后对其参与的肌肉进行中医按摩,视膝关节运动结束后的肿胀程度决定是否使用冷敷。
训练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入了加入了以四柱学说为理论基础,采用传统太极拳中的太极步桩功的训练方法为康复手段的训练模式。依据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及膝关节损伤恢复速度等因素制定了重心高低即关节屈曲角度的大小训练强度以训练结束后患者伸膝肌群酸痛,膝关节无痛为训练标准。
太极步的训练模式以静力训练为主导思想,避免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对膝关节滑膜的刺激,增加了静力练习的趣味性;在运动过程中使股四头肌及分厂腓肠肌得到充分锻炼,也避免因长时间静态马步练习对关节腔的压力,在放松和紧张中对膝关节内的软组织进行无损性恢复性训练。另外,五趾虚拢时,使踝关节得到康复训练,在重心左右转换中对患者一定周期的制动引起的本体感觉功能减退得到恢复。
因此,把太极步的训练模式融入到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中,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此外,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关于膝关节术后应用太极步训练模式进行康复训练的临床机制研究和太极步训练模式长期疗效的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外固定架;T型钢板;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非常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见于老年妇女,青壮年发生均为外伤暴力较大者,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1]。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骨折端牵引进行闭合复位, 然后用石膏、夹板外固定,一般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2-5]。但对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由此其多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关节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而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因此,对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以保证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6-7]。随着手术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内固定手术治疗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逐渐被临床所接受且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涉及关节面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X线片检查确定为FrykmanⅢ-Ⅷ型骨折。其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3.8±6.8)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6例,高空坠伤46例,重物致伤14例。手术均经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部位的严重骨折、内脏严重疾患、严重意识障碍及骨结核等其他并发症患者。将96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T型钢板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在第2掌骨中部和基底部与掌骨垂直,与手背成45左右角度拧入2枚掌骨外固定钉,再在骨折近端骨折线3cm左右的桡骨骨干上拧入另外2枚固定螺钉,安装外固定架,骨折断端得以显露后,进行必要的清理后,牵引下进行复位,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的固定,将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等进行一一恢复,满意后锁紧外固定架螺钉。观察组组给予T型钢板进行治疗。在患者臂丛进行麻醉后,取平卧位。于掌侧Henry切口纵行切开皮肤,在皮下自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进入后,L行切开部分旋前方肌可使得修复方便。骨折断端得以显露后,进行必要的清理后,牵引下进行复位,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的固定,将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等进行一一恢复。复位满意后, 植入斜T型解剖钢板, 远端用松质骨螺钉固定牢固,将钢板紧贴桡骨用螺钉固定, 取出内固定的克氏针。术后48h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术后ld可进行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活动,术后3d开始腕关节屈伸锻炼,术后1w后开始腕关节主动活动。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开始治疗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
1.3.2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评定标准:①优:腕关节无疼痛,活动不受限,功能完全恢复正常;②良:腕关节偶尔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功能接近正常;③可:腕关节经常疼痛,活动轻度受限,有一定的功能障碍;④差:腕关节持续疼痛,活动受限,伴有部分的功能障碍。优良率=(疗效优的例数+疗效良的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且用t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开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优良率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伸直型骨折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尺桡骨茎突在同一平面,直尺试验阳性。屈曲型骨折畸形与伸直型相反[8-10]。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入路方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掌侧入路。由于其手术损伤小,桡骨远端骨腱鞘结构不受影响,不需要经桡侧腕屈肌肌腱尺侧,因此对正中神经不会造成牵拉以至于损伤。手术操作过程中并不需要进入关节,因此对掌侧的韧带不会造成损害,从而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复位效果好。可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功能恢复快[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T型钢板治疗方法在康复治疗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外固定架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Tosti R, Ilyas AM.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pronator quadratus repair following volar plate fixat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2013,38(9):1678-1684.
[2]黄俊明,张光明,王建炜,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2,33(13):1927-1929.
[3]刘宁,赵承斌.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4):299-301.
[4]杨能,何爱咏.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1):73-75.
[5]Gertraud Gradl,Nadja Mielsch,Martina Wendt,et al.Intramedullary nail versus volar plate fixation of ex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Two year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Injury,2014,45(1):S3-S8.
[6]马立峰,于浩淼,杨稳,等.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4):559-561.
[7]田治标,俞益火.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8):2475-2476.
[8]陈海东,王培民,范竞.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治疗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6):941-944.
[9]肖红强,刘艳玲,邱海波,等.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35例报告[J].中外医疗,2013,32(18):88.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康复锻炼;依从性;相关性;老年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最为成功的外科治疗手段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虽然手术技术是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但作为治疗的整体,康复护理则是最终功能康复的关键。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不同的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大不相同。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科从2008年1月~2013年6月获得完整随访的126例接受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的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病例126例,根据患者对康复锻炼依从性高低分为两组进行对照,依从性高组71例(男45例,女26例),年龄60~93岁,平均80.3岁。依从性低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61~92岁,平均80.1岁。全组病例均为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股骨颈骨折107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3例,髋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6例,合并糖尿病32例,脑梗肢体偏瘫11例,冠心病23例,肾功能不全12例,呼吸功能不全9例,同时有2种以上合并症的37例。
1.2依从性高低的判断标准 依从性高:患者及家属术前能充分理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术后及出院后能严格按医生制定的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康复锻炼的。
依从性低:患者因患有肢体偏瘫或老年痴呆等疾患而不能主动进行康复锻炼的,家属不能理解并配合监督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
1.3康复锻炼的方法与步骤
1.3.1术前沟通 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病情的严重程度,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术后康复过程,充分说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时间性,可能是痛苦艰难的,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股骨颈患者术前需进行皮肤牵引制动,目的在于防止骨折端因活动而加重组织出血、水肿而不利于手术进行,造成术后组织粘连和挛缩[1],不利于康复锻炼。
1.3.2术前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掌握肌肉的收缩与放松,学会床上翻身、屈髋等动作。训练患者行深呼吸、咳嗽、床上排便等。
1.3.3术后康复锻炼 ①术后1~3d,患者卧床,穿防旋鞋,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保持髋关节外展中立位,行踝关节的屈伸及旋转活动。②术后4~7d,在康复师的帮助与指导下,行CPM机训练,从30~40°开始,3d后改为60~120°。2次/d,30min/次,训练后需冰敷20min。逐步开始行髋关节的外展活动,膝关节的滑行活动,直腿抬高练习,次数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能最大主动耐受为原则。③术后第2w,鼓励患者坐位及起床,站立练习,站立后在有搀扶的情况下,开始抬腿屈髋、外展及后伸髋关节的练习,在辅助步行器的帮助下开始步行练习。④术后第3w,康复师或陪人握持患者双手练习平步行走,2次/d,走100~300步。⑤术后第4w,扶双拐独立行走,3次/d,100~300步/次。同时可进行下蹲运动练习,2次/w,40回/次。⑥第5w以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步增加步行及下蹲等屈髋屈膝的练习。要争取在术后3个月内髋关节的功能达到平步无跛行,下蹲、坐便器无障碍,能练习穿鞋等动作。
1.3.4出院前与患者及家属再次沟通,指导家庭康复,设定随访时间,一般6个月内每月随访1次,6个月后每3个月随访1次,要避免出院后康复锻炼的中断。
1.3.5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合并症多,应激反应差,术前术后要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积极防治骨质疏松,防止术后假体周围骨质吸收致假体松动或骨折[2]。康复锻炼的同时应积极给予镇痛等对症处理,尽量使患者在无痛或微痛的状态下进行功能锻炼[3]。加强医护合作,在患者面前就康复治疗的方案口径一致,共同取得患者的信任。
2 结果
根据Harris评分(4)进行疗效评定,满分为100分。评分标准的内容分为疼痛、功能和活动范围,其主要强调疼痛和功能的重要性。其中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69分。出院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拍摄一次髋关节正侧位X片。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
依从性高组:71例术前平均49.3分(31~67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88.2分(62~96分)。其中优50例;良1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2.9%。
依从性低组:55例术前平均48.7分(29~68分);术后末次随访时平均80.5分(63~91分)。其中优24例;良15例;可10例;差6例。优良率70.9%。
3 讨论
人工关节康复护理的目的包括:预防治疗并发症,消除或抑制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恢复肌肉强度,恢复关节平衡感觉(本体感觉),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通过本组病例的研究分析发现,虽然所有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锻炼依从性高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依从性低的患者,因此,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依从性的高低与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如何提高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是围术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认为,完整的康复应当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包括良好的沟通,术前康复治疗指导,术后因病因异的康复方案以及整个治疗团队的有效协作。
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首先要有良好的沟通,良好的康复治疗应始于术前,术前的积极沟通是很重要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中、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积极参与,提高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良好的医患沟通是避免医疗纠纷的最重要一环。术前让患者了解手术,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对于术后康复锻炼很有帮助,因为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时间长短的功能障碍,加上术后由于疼痛,肌肉力量和感觉的降低,对各种锻炼的把握和控制力下降,如果术后才开始进行指导,常无法实现康复目的。因此,术前要常规指导关节活动的功能锻炼,肌肉力量训练,因为术前就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使患者产生参与感,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的心态,提高他们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进行。有学者在评估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风险时认为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5]。
另外,良好的术前护理也直接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对于需行关节置换的患者,特别是因为股骨颈骨折而需要手术的患者,因疼痛,术前牵引等原因不敢活动,需要卧床制动,再加上老年人皮肤感觉迟钝,皮肤弹性及抵抗力差。易发生褥疮,肺炎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这些并发症,将严重影响术后的康复锻炼,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因此,要重视术前护理,尤其是加强基础护理,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以预防坠积性肺炎和呼吸系统感染,督促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勤翻身防止褥疮等。
术后康复,要因人因病而异:①对于因骨折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由于术前活动量比较大,功能受限小,因此康复锻炼较容易完成,但也因为活动量比较大,常容易出现脱位及假体早期松动,因此,对这类患者,要特别重视保护性负重和预防脱位。②对于术前即有关节功能明显受限的患者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需要严格按照计划积极而循序渐进地完成,这类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高低对关节功能的恢复影响最大。
术后康复要重视行走辅助器的使用,行走辅助器包括助步器、双拐、单拐、手杖等。是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辅助器械,由于术后关节和肌肉的平衡能力下降,这些辅助器械应当具有防滑装置,以免摔倒。积极鼓励和指导患者使用这些器械,提高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也能极大的提高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能更好更快的恢复关节的功能。良好的术后康复,可加速运动和功能的恢复,减轻跛行,早日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6]。尽早下地行走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并能使关节功能恢复更佳,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7]。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也显著影响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一旦患者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患肢将严重肿胀,严重者会出现肺栓塞危及生命[8]。这会极大打击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也不利于有效完成康复计划。因此,一定要重视血栓形成的风险,重在预防,预防措施主要包括:①骨折患者术前牵引制动;②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③经常观察术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时处理;④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皮肤黏膜情况,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等。
另外,家属也是康复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成员,他们了解康复目的,康复过程和康复反应,有助于得到患者的配合,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还有,家属是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治疗的有力监督者,因此,术前、术后、出院前需要与家属做良好的沟通,这是整个康复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患者的依从性高低有直接的影响。
整个治疗团队团结协作,同样显著影响患者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这个团队包括手术医师、护理、康复师等多学科。只有通力协作,目标一致,才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他们对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手术医师除了完成好手术,还需要术后指导康复,与康复师、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护理人员每日接触患者的时间最多,担负着宣教的重任,包括手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协助康复锻炼。同时理解鼓励患者战胜疾病。康复师应与手术医师积极沟通,了解手术情况,与手术医师一起制定康复方案,执行康复治疗,评估康复效果。当患者完全信任了这个治疗团队,对术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就会极大的提高,从而显著改善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卢建丽,包苗苗,陈鄂秋.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5.
[2]高广凌,黄相杰,姜红江,等.接骨药丸防治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3,25(9):20-21.
[3]王少林,谭祖建,周明全,等.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累及股骨干的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2,32(7):630.
[4]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1969,51(4):737-755.
[5]安帅,沈惠良,曹光磊,等.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4):289-291.
[6]毛宾尧,庞清江,吕厚山.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8-240.
[关键词] 髌骨骨折;康复训练;依从性;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b)-184-02
髌骨骨折是外伤中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伤后除了实施有用的外科治疗,正确系统的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康复指导对关节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科于2008年4月~2010年5月共收治髌骨骨折50例,开展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措施,并与2008年4月以前入院的4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患者中男72例,女26例,年龄15~63岁,平均41.6岁。其中破损性骨折67例,横行骨折31例,均为单发性。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75例。2008年4月~2010年5月的50例患者由于功能训练,大多数患者肌力达4~5级,关节活动度达80°~100°,恢复了无痛和理想的关节活动度,设为康复组。2008年4月以前入院的48例患者为常规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术后护理措施
常规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即术后行常规护理,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要求每小时做80~100次,每天活动4~6 h,术后卧床2周,卧床期间行常规锻炼。
1.2.2 康复组术后护理措施
1.2.2.1 心理康复指导患者心理康复是提高锻炼依从性的有效途径,把心理康复作为技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技能康复。术后患者常因伤口疼痛、担心过早活动影响伤口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不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信心,以促进康复。术前运用合理情绪治疗,在术后康复锻炼中运用全身松弛疗法、行为疗法、鼓励和暗示疗法,可降低患者焦虑状态,缓解锻炼时的紧张情绪,同时抑制皮质下中枢疼痛神经元的活动,降低其兴奋性,使疼痛的阈值提高,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1]。早起适当活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反流,阻止液体返流到细胞外间隙,故能促使伤口周围胶原愈合,减轻疼痛,并使伤口无水肿和渗出。这些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起恢复。使患者掌握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从而调动患者的依从性。护士除讲解有关疾病康复的内容外,还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学知识及时发现与康复有关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和教育,消除其焦虑或抑郁情绪,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功能锻炼。
1.2.2.2术后1周护理术后l周内,局部组织创伤未愈合,患肢肿胀疼痛,痛苦,可应用超短波、红外线、低中频电疗等物理体例以利消肿。术后第2天即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先在护士的指导下锻炼健侧,然后患者按照自己的感受锻炼患侧[1]。卧位锻炼股四头肌的示例:仰卧位,两腿伸直,恰当抬高3~5 s,再慢慢放下,依次锻炼,一般为500次/d。坐位锻炼股四头肌的示例:患侧小腿绷沙袋锻炼(重量为1.5~2.0 kg)。开始锻炼时时先协助托起患侧小腿,然后移开双手,嘱患者连结患腿抬高3~5 s,再轻轻放下。一般为每小时5 min。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
1.2.2.3 术后2~4周护理拆除石膏托,骨痂已慢慢生成。可指导患者锻炼肢体重力增强肌力和关节勾当度。嘱患者坐床边,小腿下垂,做膝屈伸活动,循序渐进,以自动屈伸为主,辅以恰当被动活动。加重肌肉的按摩,并慢慢在踝部上悬重,用指推活髌法防止髌骨与关节面粘连。术后4周开始负重锻炼。
1.2.2.4术后7周护理第7周可弃拐行走。若是呈现痛苦悲伤或不适感,可恰当推迟负重时间[2]。进行功能锻炼要按照患者体质及前一段功能锻炼的情况,进行评估打分,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幅度并慎防摔伤其他部位的骨折。
1.3 疗效评定
采用Lysholm Ⅱ评分对关节镜手术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根据陆氏疗效评定标准分4级:优为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良为膝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无疼痛;中为膝关节屈曲受限,但大于90°;差为膝关节屈曲不足90°,疼痛,跛行下蹲困难。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周末Lysholm Ⅱ评分,常规组为(86.6±0.5)分,康复组为(92.7±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计划完成量比较,康复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具体见表1。
3 讨论
髌骨为膝关节的籽骨,能起到呵护膝关节,增强股四头肌肌力,伸直膝关节的作用,尤其对膝关节伸直的最后15°~30°规模更为主要。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应贯彻解剖复位、增强内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的原则,以尽快恢复关节面平整,削减髌股关节炎的发生。髌骨骨折术后早期行髌骨推移和按摩,能促使肿胀消退,预防关节粘连和避免肌肉纤维化。股四头肌的自动收缩促进血液轮循环更有利于消肿,避免肌肉萎缩,为膝关节的屈伸和下床活动打好基础。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系统的康复指导,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自觉自动地配合康复锻炼。康复组应用此套康复方案锻炼后,术后7周末Harris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t=3.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有84%的患者术后恢复达到优等,而且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因此该结果证明了提高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能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伟明,陆廷仁,王颖.心理治疗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2005,20(6):354-355.
[2]林世红.舒适护理在心脏手术病人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6):201-202.
[3]朱海燕,王继红.骨科患者抑郁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6,14(3):72.
[4]王艳.心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焦虑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8,14(3):23-25.
[5]孙玉姣,崔翠英,张银.循证护理在老年难治性压疮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现代护理,2006,12(2):173-174.
[6]张显文,柳晖,陈武鹏,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后膝关节创面愈合和功能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25(18):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