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心理学自我认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摘要:作为社会人都有进行和维持良好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特别作为高职学生群体,在大学校园内因人际关系不良造成诸多困扰,其中,自我意识心理障碍是造成不良人际交往最重要的因素,弄清自我意识障碍的成因可帮助大学生建立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自我意识;心理障碍;人际交往
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19世纪美国学者詹姆斯(W·James)曾对此做过广泛而深刻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自我及其评价,自我测量又重新成为社会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高职学生中,常有不少大学生为不良人际关系而困扰,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而造成的。因此,对自我意识心理障碍的探求尤显重要。
一、高职生自我及自我结构分析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以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自我的结构主要有五个层面,即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高职大学生首先应对自我有一个完整、正确的认知,詹姆斯提出过主我和客我的是自我的内容,那么就应分清的是主我是主动的自我,是进行中的意识流,也是认识的主体,而客我是认识的对象,即被观察者,也包括一个人所特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知识与信念。主要是自我的动力成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是制约主我的行动,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主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米德认为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我们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的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
因此,高职学生要想在人际交往中顺利,首先应把握好“自我”的概念的真实内容,明白主我、客我、镜我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盲目的自我。
二、高职生的自我意识障碍成因分析
在人际关系中存在很多障碍,如社会方面有经济障碍、地位障碍、语言障碍、文化障碍等,在心理方面有自我意识障碍、嫉妒心理障碍、羞怯心理障碍、猜疑心理障碍等,这里主要分析下自我意识心理障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自我意识过高即自傲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进入大学校园的高职生相当一部分人是有着自傲心理的,由于对自我的不准确认知,不少人认为自己在外表、能力等方面均有过人之处,造成鹤立鸡群之感,认为其它同学都比自己低下,加之家庭有经济实力者更是如此,曾经有报道说某大学新生入学报道那天,把家里的空调搬到寝室,此事引起哗然。由此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和讨论,同寝室的成是一个紧密而且亲密的群体,群体内成员有一致性,相同性倾向,如果群体内有成员,由于各种因素诸好显摆,自傲等造成的不一致,必会影响到群体内的其它成员,势必会造成不满而发生一系列矛盾,这当然会带来人际关系问题。
除了行为因素外,自傲的语言因素也是造成不良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因,恃才傲物,自恃过度,因此在语言上常对别人有贬低甚至侮辱词语,都是不当的,需知首先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其次每个人的优势和能力各有不同,以上不存在完美之一,包容别人缺点和缺陷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高职学生应拟高自我修养,学会用词,增加语言的艺术性。
(二)自我意识过低即自卑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自卑,是指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不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某几个都不为别人,从而产生的轻视自己,失去自信,畏缩的一种情绪体验,据调查(李晓萍、孟祥昕,2000)有52.43﹪的同学认为自己与人交往中,曾经因自卑而使人际关系失谐。
自卑有多种表现方式,退缩或过分地争强好胜是其中最明显的两种,都妨碍一个人积极而恰好其分地与他人交往,大量调查表明自卑心理一般多见于新入学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中学时期成绩优异者可能在大学就排到了后面,另外,家庭经济原因,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可能形成自卑的原因,一旦没有优势,就害怕与人交往,越不与人交往,越不合群,越容易被孤立,克服自卑应从认识、情绪、行为三个方面入事①从思想上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者与失意在智力上并没有显著差别,他们之间最主要的差异在自我评价上同,因此有信心是很重要的,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有信心不一定会赢,但没信心一定会输”就是这个道理。②善于调控自己交往时的情绪,学会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自我激励,可以暗地里用语言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再试试”、“我是最棒的”等等。③增强行动力,仅有信念是不够的,应立即引动起来,可以从容易处入事,如说话训练,在校园中主动和陌生同学打招呼,建立关系,以此增加信心,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三)孤独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孤独是因缺乏人际交往而产生的寂寞感与失落感,是宁可独处也不与别人交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据社会心理学家分析,孤独产生的原因大致包括:缺乏社交技巧,过度自我受好的立即满足,忽略别人的权益与需求,对人缺乏同情心与同理心,无法获得别人的感情回应,自责过重,与人交往时患得患失,因恐惧失败心理的影响而导致对社会活动的退缩与逃避,个性悲观,对人无信心,与人交往不能坦诚相对,因而无从获得对方的欣赏和尊重,孤独的人是不能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的。
我曾经对重庆万州某大学女生做过心理咨询,她苦恼地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宁愿一个人呆着也不愿意和其他人一起去玩,但我并不开心”从此个案的咨询中,我认识到,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个独狐的群体,而这类人的孤独并非都是由性格原因造成的,他们中有不少是因为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当而选择了孤独,一旦孤独了就更不愿参加群活动,这可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孤独和寂寞的心态是不同的,起码孤独的人并不真正开心和快乐。孤独会使人丧失社会交往,长失青春活力,丧失才智和健全的人格,故高职生要战胜人际关系中的孤独心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融入集体之中。心中包容整个世界,把个人永远融于集体之中,这是战胜孤独的根本;②多参加社会活动,多学习社会能力,并让别人认识、了解你,在集体活动中去寻找快乐和闪光;③改进不良性格,了解自我性格特点,对性格缺陷及于纠正,逐步改进;④培养慎独功夫,失意与独处是人生所无可避免的,应培养自己具有慎独的功夫,以期在个人独处时也不致会有太大的孤独之苦。
三、高职生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心情舒畅,学业顺利,高职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
(一)分析自我,解剖自我,我们自己真实的一面,如自我的性格、能力、仪表、身体状况等,多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明白世上无完美之人的道理,去伪存真,剥离出一个真实自我,在人际交往中才不会因为自视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矛盾。
(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中,许多人不是主动进行交往活动,主动去接纳别人,而是被动地等待别人,甚至处处试图去吸引别人的注意,原因有以下三个:一是怕伤自尊;二是误解;三是缺乏自信。其实,在观察生活中因主动交往而得不到回应的情况很少,相反,自己给自己设置心理障碍,当与陌生人打招呼、攀谈时,多数是成功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大可以自信点,主动出击,以此来增加成功的经验。
(三)把握好交往中的度
高职生在人际交往中还需要注意“度”,包括交往的广度、深度、频充的把握及语言、行为的分寸讲究等。交往的广度要适当,过广则易滥交,影响学业;太窄又可能错过许多交朋友的机会,人际圈子狭小。深度也要适当,有的人际关系要深交,有的则只能浅交,甚至拒交,不可能跟任何人都成为朋友。交往的频充要适度,即便是好朋友,如果天天粘粘在一起,既影响彼此正常生活,也会削弱彼此的新鲜感,反而会增加出现摩擦、矛盾的机会,当然也不能长时间不来往,这样会使原本亲密的关系慢慢变淡,甚至消失。
(四)学会换位思考
高职生在人际交往中还应学会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我是他,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会怎么办?我会有多痛苦?我会处理得像他那样好吗?事实上,人际关系的本质是心与心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大学生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由于彼此没有注意到对方对自己行为的感受和反应而引起的,虽然这种现象的发生一般都是无意的,但对朋友关系会有不小影响,应该引起注意。
总之,有准确的自我意识心理定位,真诚地对待别人,有一颗包容之心,无疑会为我们的人际交往带来和煦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进入ICU前带教师向我讲解ICU内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并介绍ICU环境,使我对监护室有所了解,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特别安排专科疾病知识讲座,即对胸心外科常见病的介绍,使我对胸心外科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术后监护。此外,
还进行基础护理方面带教,如对病人术前教育、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首先使我了解中心静脉测压的意义和重要性,它是直接反应左心功能和衡量血容量的客观标准,指导补液速度和评估血容量。影响中心静脉测压值的因素:①零点的测定;②卧位腋中线的第四肋,半卧位腋前线的第四肋;③病人必须在安静下测压;④测压管必须保持通畅,确保导管在腔静脉或右心房;⑤应用呼吸机PEEP时,必须减去PEEP值,才是真正的中心静脉压。同一时间由老师和我分别测压,对比我测量的准确性。注意无菌,避免从测压管注入血管活性药物,并确保管道通畅在位。
在进入临床实习后,我往往把学习重心放在了操作上,而对理论学习和临床思维的训练有所放松,在胸心外科尤其如此。胸心外科病种多、手术多,我极易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手术操作上。所以我把多上手术、多练手作为实习的主要目的,手术后的病理生理会发生很大改变,我必须全面准确的综合病史、体征、病情程度、手术方式等多方面考虑,方能准确掌握要害所在,看清本质,理解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制定正确的处理措施。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方能逐步提高其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使我对胸心外科术后监护有所了解,基本掌握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泵等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并能独立完成中心静脉压的检测,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出入量的总结等监护技能。最后均能通过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
一、教育的艺术在于认识自我:一棵树的智慧
奥苏贝尔研究证明,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学习动机的核心。针对学生不做笔记,不交作业的情况,我请每人画了一棵树,并把作品展示出来。“这一幅画画了树根,我想这位学生很懂得尊重和感恩。”一个体育生激动地站起来说:“是的,我很感谢我的体育老师!”“这棵树上有一只小鸟,我想这位同学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女生兴奋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做一名战地记者。”“这棵树画得非常小,中间写了一个字‘树’同学们都笑起来。”“这棵小小的树代表你对自己不是很认同,其实你知道自己努力不够,却缺少尝试。”“这是一幅温馨的有太阳、有房子、有树的画,这应该是一个非常有安全感的并且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的人。”当同学们正沉浸在对作品的欣赏中,我大声问:“你们有没有画果实?”学生都失望地说:“没有!”然后我大声说:“其实,这棵树就是你们过去学习的总结。我们就像一棵树,长得枝繁叶茂,却忘了结果。一节课上完了,我们却没有想过学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从那以后,每次上课同学们都主动做笔记,认真写总结和反思。
二、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关于一瓶水的对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个包含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又具有一定趣味性、挑战性的项目情境方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李×是我班一个体育生,喜欢打篮球,性格冲动,最近晚自习偷偷打网络游戏,上课也出现睡觉现象,最近考了班上最后一名。前几次谈话效果都不明显,这次找他谈话我决心改变策略,首先我在纸上画了(1)爱心(2)矿泉水(3)篮球。“哪一样在你心中最重要?”我递给他一支笔,“你来排序。”他排的是(2)(3)(1)。“你选水是最重要的,水是生命之源,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水,我们每天都喝水,如果有一天,这瓶水被污染了呢?”“我们就像一瓶水,如果我们每天的努力就是往水中加营养素,颓废一点相当于加一点毒素,你是想让父母看到一瓶五味杂陈的水呢?还是甘甜清冽的水?”后来他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调整了心理状态,开启了崭新的上升式学习模式。我想这次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最后借物喻人引发学生思考并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教育的前提在于尊重:一个不完美的苹果
论文摘要: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是个体人格结构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关自我概念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尤其受到重视。本文旨在论述自我概念的涵义和功能,追溯自我概念测量学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概述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一、自我概念的涵义
自我概念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亦称自我知觉、自我图式或自我结构,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形成的对自身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这种自我认识能力为个体提供自我认同感和连续感,使个体的存在和发展有意义并维持有意义的行为。因此,自从詹姆斯(W. James, 1890)自我理论的提出以来,自我概念理论就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二、自我概念的功能
(一) 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
保持内在一致性即保持个人的想法与情绪或行为一致。通过维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积极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引导人采取积极的行动。L. Festiger提出当人们的不同信念和态度之间或那些态度和他们的行为之间不一致时,就会出现不和谐状态。
(二) 决定个体对经验怎样解释
自我概念对经验的解释作用是指个体倾向于按照与自己的自我概念相一致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不同的人对于完全相同的经验的解释可能是不同的,自我概念影响着解释经验的方法。自我概念消极的人倾向于将每一种经验与消极的自我评定联系在一起。具有积极自我概念的人可能对每一种经验赋予积极的含义。这些积极或消极的经验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 决定个体自我期望的水平
个体对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与自我概念相一致,其后继行为也由自我概念的性质所决定。所以说自我概念积极的人,自尊、乐观、健康、成功,而自我概念消极的人则自卑、无望、沮丧、孤独。可见,培养个体对自己合理的认识和评价,能使之提出恰当的期望值并倾向于运用可以实现该期望的方式行为。
三、自我概念的测量
(一) 建立在单维阶段理论模型基础上的测量
Coopersmith 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根据这种理解,他编制出自尊测量问卷(Self-Esteem Inventory, SEI)。这是一种单维建构的测量问卷,没有内部结构维度,Coopersmith用SEI的单项成绩来衡量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与此相似的还有Piers Harris的自我概念两量表,Rosenberg编制的自我概念测量问卷。
(二) 建立在多维阶段理论模型基础上的测量
Shavelson (1976)是自我概念多维测量的开辟者。Shavelson等人一个多维的自我概念模型,使自我概念的多维测量成为可能。他把自我概念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一般自我概念,第二层分为学业和非学业的自我概念。第三层具体将学业自我概念分为具体学科(包括数学、英语、历史、科学等)的自我概念,非学业的自我概念又分为社会自我概念(包括同伴关系、有意义的他人)、情绪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包括体能、外表)。Shavelson的这一理论模型对Marsh,Song,Hattie等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随着自我概念理论模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测量学技术、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和推广,心理学从以往的仅在宏观上笼统的、模糊的研究个体的总体自我价值信念,转向了微观的、多维的研究。
(一) 不同群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及特点研究
Marsh (1989) 用自己编制的三个SDQ量表对数千名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7~9 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开始下降,9~11 年级开始回升,呈U型曲线。
(二) 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
Dusek 和 Flaberty (1981) 研究发现,男孩子在男子气概、成就、领导者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概念,而在社会性等方面的水平较低,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高于男生,而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高于女生。
(三) 社会教化对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在社会教化方面,很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自我概念的发展深受社会教化的影响。Hattie 发现生活中重要的他人,如父母、教师、同伴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很大。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自己过去的经验的总结,也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父母的影响尤为深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自我概念的理论正在快速发展,测量工具不断得到改进,研究层次也较为深入,但由于自我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完全认识它还有许多困难,以至对自我概念的研究还不完全,已有的研究结论有些还存在分歧:第一,对于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心理学者已经作了许多研究,取得一些成就,但还不是很清晰。第二,自我概念究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还是许多自我图式的集合,不同的心理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第三,自我概念究竟是主动、动态的,还是像认知派所说的那样是被动、静态的。第四,多维层次模型存在自我概念是否存在层次分布及层次分布是否合理、究竟有哪些具体的成分自我概念、成分自我概念中哪些是主要的、之间的关系如何、低层次向高层次整合和重构的机制是怎样的等问题,还有待心理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国内对自我概念的研究,有以下几点丞待改进:一是对身体自我概念研究较少;二是缺乏艺术方面自我概念的研究;三是缺乏自我概念的本土化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和谐自主 教育环境 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参与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普遍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是环境的人,所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校园环境。上海市MX中学努力创设和谐自主的教育环境,探索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新渠道。
一、和谐自主的德育环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班级创建”工作的第一阶段是立项申报,各班商定本班创建目标,目标涵盖“文明礼仪班级”、“勤俭节约班级”、“学习互助班级”、“自主管理班级”等多,并制定评定标准;第二阶段是监督评估,包括创建计划交流和中期反馈;第三阶段是全校范围的总结和表彰。班级创建工作充分尊重班级个性差异,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2、学生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团委下属独立机构,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参与所有与学生有关的行政决策。这一举措将学生推上了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舞台,在调查、讨论、表决各类学生事务的时候,学生运用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逐步实现自律,实现自我。
3、通过主题校会和班会培养学生的人格体验。例如,残奥会结束后,各班学生自主策划班会,在感悟和思考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扶残助残的意识,同时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转化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学军、学农、学工、国防教育、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都生动淡化了德育的痕迹,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的愉快情绪、对生活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等个性品质。此外,校会晨会中对学生开展的教育营造出民主、公正、和谐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遵守规则的自我约束力,培养自觉践行规则的心理品质。
二、和谐自主的智育环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心理学认为:对学科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是取得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智育工作的重点。教师精心设计多维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事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生成良好学习习惯。扩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开展无疑尊重了学生的需求,开拓了学生的学习面,学生可以学自己想学、学自己能学,非智力因素在此得到刺激和开发。
和谐自主的智育环境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顺畅的合作与交流。教师从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出发,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三、和谐自主的心育环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而高中阶段正是个体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在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四个层面上展开了心理辅导工作。这四个层面经过有机整合,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共同构建成为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网。
1、着重学生心理辅导、创建主观育人环境。心理课是团体辅导的主要形式,课程围绕“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和“学习心理”等专题开展互动式学习活动。心理咨询是个别辅导的主要形式,同时开展心语信箱、信件和QQ等个别辅导形式。心理周是学校传统活动之一,以各类主题心理周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关于各类情感的正确认知,在活动中逐步走向——从关注开始,在关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2、区分年级心理特征,重建良好素质品质。高一年级的重点是“信心与习惯的重建”,高二年级的重点是“恒心与态度的重建”,高三年级的重点是“决心与目标的确立”。学校根据各年级的不同重点,结合教育教学任务来开展相应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3、强化教师心理辅导、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定期对班主任队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涵盖“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青春期教育的意义和措施”等主题,帮助班主任习得心理辅导技术,引导学生各方面积极发展。
4、开展家长心理辅导,营造家庭育人环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单靠学校教育活动的滋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开发和整合家庭的教育力量。家是学生所处时间最长的环境,家长也是学生最亲近的人,鉴于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缺乏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特点,学校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引领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号召家长们身体力行,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文化,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供家庭教育沃土。
师者,不仅“解惑”,更要“授道”。自主和谐的教育环境更加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适应相协调的需求,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其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识品质,提升兴趣能力,弘扬个性特长,促进人格健全。非智力因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潜能,让我们充分挖掘,并期待着每个学生都能实现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版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作为一种认知因素的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被看成是人的自我调节得以持续的心理原因。所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班杜拉赋予自我效能感极其重要的地位。
基于对自我效能理论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构建自我效能感主要有四个信息来源:成功经验,代替性经验,言语劝导,情绪唤起以及自我效能信息的认知加工。这一构想说明了建立和改变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采用“导,控,营,评”多员结合渗透培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渗透模式是指在不改变学科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与学生学习,发展相关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不增加教与学的负担,达到既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又培养相应心理素质的双重目的。
“导”: 个性化地指导学生学习。展开“小组拼图”合作学习:
首先,按学生的性别、数学基础和能力、性格等情况好、差搭配进行分组;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遵循“起点低,小步子”的原则,编制出目标明确的教案,将学习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针对每个子任务为学生准备相关的材料,设计小组活动的要求说明,并注意将任务内容明确地提示给学生;
第三,每个小组成员应首先独立完成自己接受的学习任务,然后在各自的小组内展开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小组成员还要准备“讲稿”,梳理自己承担的学习任务;
第四,解散原来的小组,重新分组后,每个小组均有来自不同子任务组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地向新小组成员讲述他们在原来小组中准备的内容。
教师在整个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优势智力,利用适时的情绪反应和现实化的言语评价等方法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及时对学生谈论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修正。
“控”:全方位地监控学习过程。要求学生每天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小组拼图”合作学习中学习到的内容,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成败的原因,存在的不足,独到的想法等学习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心理历程,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有全面的了解,进而实施全方位的监控。
“营”:有意识地营造课堂氛围。教师要精心设计和谐愉快,积极提问,互相讨论的课堂氛围,用自己的激情达到唤起学生的激情,用角色期待的方式感染学生积极的情绪,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
“评”:多角度地评价学生行为。在数学教学各环节中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对自己进行积极评价,注意评价方式多样化。在评价内容上既注重结果评价,更 注重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总的来说“导,控,营,评”多元结合渗透培育模式以“成功体验、积极归因、榜样示范、策略指导、目标设置、情绪唤其等--------内化为学生自我心理结构的一部分-----良好的数学自我效能感”为主线进行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有效培养,而科学评价有机贯穿于整个培养模式始终。
同时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学习方式,策略的个性化的考察与评价,对知识,技能,能力的考试,可以设目标水平不同的几种试卷,使学生自主选择,变考试为学生自我挑战,主动进取的机会。
【关键词】 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交流恐惧
A Study on Group Counseling for Personal-communi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Yang Shuang, Wang Ya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 counseling on improving the personal-communication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s. Methods 15 students who were selected by measurement, opening questionnaire and diagnostic interviewing were recruited for group counseling in 8 weeks. They were tested with the 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PRCA), 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 and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16PF) before and after group counseling.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member's personal-communication quality (9.40±2.44/14.87±3.04, P
【Key words】 Personal-communication; Group counseling; Undergraduates;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在以往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相关调查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王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存在交往能力欠缺和强烈的交往需求之间的矛盾[1]。张改叶的研究中涉及大学生进入高校后感觉最烦恼的问题时,结果有79%的学生选择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差”,在人际交往中最缺乏的是“不知道该怎样表现和表达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处理好与同宿舍同学的关系”、“不知道怎样处理好与异性同学的关系以及与老师的关系”等,并常常会因这些事情而烦恼[2]。故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大学生心理辅导研究和探索的热点。
团体心理辅导也叫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3]。与个体咨询相比,团体的情境一方面可以提供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发现问题的共性,产生共情,减轻焦虑,同时有机会学习和演练他人成功的交往策略;另一方面团体咨询的条件下,参与者不仅可以得到他人的接纳和支持,而且能够学习接纳和帮助他人。这种合作、参与的关系有助于体验和增进交往中的亲近感。
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干预方法在提高心理辅导的实效性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研究将如何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作为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旨在从团体辅导的角度,探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策略,改善大学生不当的交往方式以及由于人际关系不良所导致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加强人际的沟通与交流,增强适应能力,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海报招募的形式从河南大学自愿报名的72名学生中筛选出15名符合条件的同学参加团体辅导,分成新生组与混合年级组,基本情况见表1。筛选工具包括:①量表。运用本研究选取的作为评价工具的3个量表,对报名者进行测试,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前测。②开放式问卷[4]。③诊断性面谈。
1.2 评价工具
1.2.1 由华东师范大学祝蓓里修订的卡特尔16PF中的交际性因子 共13道题,采用3级分制。在本研究中用以检验参加者人格交际性特质的变化。
1.2.2 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PRCA)[5] 包含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各有6个题目,分别用于测量在小组讨论时、2人交谈时、参加会议时和当众演讲时,个体的交流恐惧程度。量表采取5级分制。分量表分数之间的内部相关系数为0.40~0.69。总分的α系数超过0.90。分量表的α系数超过0.75。PRCA在测量人际交往方面显示出高度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中用以检验参加者人际交流中的感受变化。
1.2.3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的回避分量表[6] 共14道题,采用“是-否”记分。在本研究中用以检验参加者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变化。
1.2.4 团体满意度评定调查表[7] 调查成员对团体活动的满意程度,用以检验成员对活动的接纳和认同,显示团体辅导的效果。
1.2.5 成员自评量表[3] 通过成员报告参加活动的主观感受,结合前后测的数据结果,对团体辅导的实际效果起到丰富和补充的作用。
1.2.6 统计方法 调查基本采用集体施测,当场收回的办法收集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与t检验的方法,用SPSS 11.5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实施方法 将15人分成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全部为大一新生,另一组包括各年级学生,两组干预过程相同。采取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团体辅导由一名指导者带领,每周1次,每次2小时,共8次,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相应的活动[3,8],具体活动内容见表2。
1.3.1 建立关系阶段 运用一次活动时间,将团体辅导相关情况向小组成员作一简介,签署团体协约;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成员间互相认识,消除陌生感与戒备心,建立信任关系,创设良好氛围,在互动中学习与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
1.3.2 探索问题根源阶段 通过两次活动,促进团体成员的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增强自觉的能力;同时找出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的个人原因,为接下来的领悟与改变进行铺垫。
1.3.3 领悟与行为改变阶段 通过4次活动,聚焦于人际交往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学到的人际交往技能。
1.3.4 结束阶段 在最后一次活动中,总结各自的收获与成长。完成相关量表,作为活动效果的检验标准。
2 结 果
2.1 各量表前后测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实施团体辅导前后,团体在交际性因子、小组分、会议分、公众分和总恐惧分的差异上具有极大的统计学显著性(P
2.2 主观评价 由表4可以看出,大部分成员对团体咨询活动满意并认为有所收获。成员选择“不满意”的题项集中于将团体经验运用到现实中、如何自我表达以及自我认识等方面。成员自评量表的主观报告表明,团体的经验对成员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在开放性、自信心、接纳自我和他人方面有显著提高,团体设置的具体活动能促成个体认识上的积极转变和领悟。
在活动中期和末期分别进行的小结与收获中,成员也对这次团体辅导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有的同学在谈自己的感受时认为,“每个人都很坦诚,在小组中找到了家的感觉”,“与别人的交往不再紧张,变得轻松、自如了”,“希望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等。在团体进行过程中指导者也感受到了成员精神面貌上的明显改善,同时感受到团体的力量,并为这种团体力量所感染。
3 讨 论
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背景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其中又以心理因素为主。心理因素又包括认知因素、技能因素、行为方式及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易改变,有些则不易改变[9]。本研究证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个性特征、人际交往中的消极情绪、回避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改善作用。同时在本研究中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发现大一新生与其他年级学生在团体中的表现与体验有所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3.1 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人际交往个性特征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时期,个性特征仍有较强的可塑性,如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以及某些个性特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就能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在团体辅导中开展探索自我的活动,对深化自我认识和自我觉察,挖掘个性中的积极成分的潜力,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20个我是谁”、“自画像”分析以及动物想象投射测验等活动,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逐步认识自己,发现自我评价当中的不合理认知,树立自信。通过对潜意识自我意象的发掘与讨论,小组成员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认识自我,找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在优势,从而增强自信。通过活动小组成员人际交往中的畏缩性降低,开放性提高,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个性因素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研究结果也使笔者认识到,有些成员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尚不够深入,可能与团体咨询的特定形式有关,团体活动往往难以触及到每位成员的深层次问题,如能在团体辅导的同时,适应成员的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辅助以个别辅导,则更能体现心理辅导的效果。
3.2 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交往中的情感体验 团体心理辅导重视创设安全、和谐、轻松的氛围。在这样的气氛中展开与他人的互动可使成员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在团体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成员彼此间的信任逐步加深,个体开始放松自己,减少心理防卫。整个团体辅导侧重于激发成员间的相互帮助、支持与鼓励,使成员感到踏实、温暖、有归属感,从而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力量。具体的积极情感体验包括: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初期感受轻松、和谐的交往氛围,降低人际交往中的顾虑和敏感性;通过前期的自我探索过程体验被关注,以及其他成员提供的积极帮助和肯定;在中后期的具体问题解决和专题辅导的过程中,成员们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他人存在的问题,减轻了焦虑体验,并且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和交往技巧的掌握增强了自信心,在向他人提供帮助和经验参考中感受到个人价值感的提升。团体辅导使参与者体验到了交往带来的积极情感,对交往行为的主动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3.3 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交往中的行为表现 通过认知上的调整改变成员在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理思维,配合具体的人际交流技巧的探讨和演练,如角色扮演、心理剧、关于如何拒绝别人和如何接受赞美的专题辅导等,并在此基础上布置家庭作业,改善成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回避倾向,成员交往的主动性和开放性都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部分成员反映难以将在团体中获得的经验及时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分析原因一方面将团体经验内化到自身日常行为规范当中需要一个逐步转变的过程,每个人都需要建立适合自己的人际交往模式,包括如何自我表达,这往往需要在团体活动以外持续摸索和尝试;另一方面在辅导过程中应强调家庭作业的重要性,要求成员尽可能完成作业。例如在模拟应聘的环节中,是否完成家庭作业的成员之间,其活动效果差异是十分显著的。
3.4 新生组显示出较多共性的问题 成员均为大一新生的一组,表现出诸多共性的问题,主要是新环境中的适应不良。如迫切希望融入新的集体和环境中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希望获得所有人的肯定;还没有完全从家庭和以往朋友圈中脱离出来;处理不好参加团体活动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同时在组织活动中感受到大一新生的活动积极性非常高,气氛非常热烈。自我开放性和对他人的关注程度都非常高。他们渴望与人交流,只是找不到合适的途径,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不少同学表示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由此考虑到大学一年级是改善学生交往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团体辅导也可针对如何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开展工作。
3.5 由各年级学生混合组成的小组在开放程度上低于新生组,团体辅导应考虑到年级的差异 大一新生在生活经验、面临问题等方面有较多的相似性,故较容易产生共鸣。而高年级学生在各方面相对更成熟,自我认识、自省能力更强,也更内敛,其心理需求趋向于多元化,故在小组内开放程度较低。加之在团体情境中,个人深层次的问题本来就不易暴露,各年级学生混合组成的小组对团体活动的感受显得略低于新生组。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活动采用团体咨询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形式,将在团体中发现的问题在个别咨询中进行深入讨论,达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由此感到大学生心理辅导应考虑到年阿立哌唑治疗老年阿立哌唑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为喹啉类衍生物,它的抗精神病作用可能与D2受体及5-HT1A受体的部分拮抗作
级差异,各年级学生混合组成的小组与大一新生组成的小组,在团体辅导的方式方法上应当有所不同,这将是笔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继续探索的问题。
4 结 论
4.1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交往个性特征、交流恐惧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回避行为的干预效果极其显著。
4.2 团体咨询中的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发生困难,应引起注意。
4.3 大一新生与其他年级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表现不同。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4.4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以个别咨询对全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王瑶.小组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4,27(5):1254-1256
[2]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8-290
[3]樊富珉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2(1):179,198-212
[4]Ed E. Jacobs, Robert L. Masson, Riley L. Harvill. Group Counsel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洪炜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0:82-84
[5]马弘.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PRCA).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2-235
[6]马弘.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 SAD).见: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41-244
[7]周永红,李辉,张智,等.团体咨询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4):156-157
[8]邢邦志主编.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212-246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自我评价 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有助于学生再现所学知识拾遗补缺,减少学生练习时的错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繁重负担,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来安排教学。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培养语文的自我评价能力呢?
一、什么是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小学生数学自我评价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动机、习惯和个性特点等各方面的判断和评价。
二、自我评价的意义及可行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而从低年级开始,更应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叶老指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自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做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学习。所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引导儿童进行自我评价,对培养高效、自主的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对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年龄段学生而言,都应是日常学习和评价的一部分;教育者只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自我认识的发展规律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手段,培养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可行的。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的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
1、为学生创设自我评价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1)、一个学生喜欢评价的课堂。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所以经常采用实物演示、情景展现等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以直观形象的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自我评价的积极性。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和肯定;面对学生的种种思维结果,或精彩或不尽人意的回答,教师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充满信任的眼神,宽容的态度,多元化的激励评价和精当的讲解。
2)、一个充裕的时空环境。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保证他们评价的时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师生问答的环节里,学生基本是被动地接受,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努力改变这种状态,要求教师每节课至少给予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评价。
3)、课堂开展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做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评价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此长期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从而也形成了自我评价能力。
4)、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无所顾虑的表达意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组内合作、班级反馈时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猜测与揣摩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想法
2、客观评价学生的行为,为学生自我评价做好示范。
小学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开始起步的阶段。他们的进步是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自我的肯定与否定。因此恰当的评价,对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要做笼统的评价,笼统的评价很容易扼杀他们努力的火花。这样的评价就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怀疑。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还应表现在他能看到每个人的进步和闪光点,对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学业自我概念 发展特点
1.研究背景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学业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在学业情境中对于自己学业能力、学业体验、学业行为、学业成就等方面有比较稳定的认知、体验和评价,它是自我概念研究的重点之一。从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对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的对象多是大、中和小学生这样的大群体,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或者各个年龄阶段自我概念的特点。然而,其他特殊群体、特定领域,如农村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如何,因有它的特殊性,不能照抄以前的研究结果。现在农村的中学生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留守儿童问题、单亲问题、家庭经济问题和教育问题,等等,农村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有其特殊性和自身的发展特点。同时,学业自我概念对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心理健康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学业成绩问题等。
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农村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发展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掌握农村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和水平。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业自我概念,还能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咨询提供依据,指导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业自我概念,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州市郊区――从化区两所农村中学(从化区第五中学和从化区第六中学)的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200份,获得有效数据1079份,有效率达89.9%;其中男生468人,占43.4%,女生611人,占56.6%;初一学生200人,占18.5%,初二学生203人,占18.8%,初三学生128人,占11.9%,高一学生162人,占15.9%,高二学生196人,占18.2%,高三学生190人,占17.6%;独生子女312人,占28.9%,非独生子女767人,占71.1%;城镇学生415人,占38.5%,农村学生664人,占61.5%。
3.研究工具
3.1测量工具
本研究选用郭成(2006)编制的青少年学业自我概念量表中的一般学业自我分量表,共包括22个条目,包含学业能力、学业体验、学业行为和学业成就四个维度。具体学科自我概念主要采用郭成(2006)编制的青少年学业自我量表中关于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的自我概念条目组成的分量表。该量表共包括24个条目,分别是语文自我概念、数学自我概念和英语自我概念三个维度。
3.2统计处理
数据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
4.农村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4.1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4.1.1总体状况
对参加本研究调查的1079名中学生在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各因素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进行描述性统计,其中最低分是1分,最高分是5分,中等临界值是3分。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总均分为3.289,略高于中等临界值,处于中等水平。具体看,除学业能力均分低于3分(M=2.977)外,学业体验、学业行为和学业成就的均分都高于3分,处于中上水平。
从年级的横向发展特点看,初一到高一,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发展水平处于下降趋势,但总均分均高于中间临界值3分,从高一到高二呈上升趋势,从高二到高三有呈现下降趋势,整体上看呈现V型发展态势。这与他们所承受的学业压力、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等相关。
4.1.2差异分析
为考察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城乡之间上的差异,我们以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城乡为自变量,以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及各维度均分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发现,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及各维度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存在差异,但在城乡、是否独生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1.2.1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查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及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首先,从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总均分看,男生的总均分为3.2290,女生的总均分为3.335。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显著(t=-2.430,p
4.1.2.2年级差异
为考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在年级维度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中学生共6个年级的差异情况。结果发现,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及其各维度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及各维度在年级变量的差异表现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在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维度上,初中生的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发展水平显著高于高中生,初一学生水平最高,高二学生的水平最低学业能力的维度上,初中生的自我评价显著高于高中生,高一显著低于高二;在学业体验、学业行为、学业成就三个维度上,都表现为初一初二显著高于初三和高中三个年级,这应该受到教育者的格外关注。
4.2农村中学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4.2.1总体状况
通过对农村中学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进行调查分析,得到语文学业自我、数学自我和英语学业自我的基本统计量。结果显示,从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看,语文、数学和英语自我概念总均分都小于临界值3,未达到中等水平,其发展顺序由高到低依次是:数学>语文>英语,这表明中学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总体偏低。
对于中学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在年级上的发展特点,具体看,语文自我概念:从初一到高一处于下降趋势,从高一到高三处于上升趋势,整体上看呈现V型发展态势。数学自我概念:从初一到高一处于下降趋势,从高一到高二有上升趋势,但是高二到高三又出现下降趋势,整体上看呈现V型发展态势。英语自我概念:从初一到初二处于上升趋势,但从初二到高二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直到高三稍微有点回升趋势,整体上看呈现V型发展态势。
4.2.2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考查农村中学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城乡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分别以语文、数学和英语自我概念为因变量,分别以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城乡为自变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在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2.2.1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农村中学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在性别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具体学科自我概念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显著优于女生,而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和英语自我概念显著优于男生。
4.2.2.2年级差异
为考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中学生共6个年级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中学生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自我概念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语文自我概念上,初一年级学生的语文自我概念处于发展的最高水平,而高一处于发展的最低水平,初中显著高于高中,高中无显著差异;在数学自我概念上,初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概念处于发展的最高水平,而高一处于发展的最低水平,初中显著高于高中,高中无显著差异;在英语自我概念上,初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自我概念处于发展的最高水平,而高二学生处于发展的最低水平,初中显著高于高中,高中无显著差异。
4.2.2.3是否独生上的差异
为考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在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以是否独生作为自变量,以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具体学科自我概念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独生子女的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5.讨论与分析
5.1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5.1.1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总体水平
从调查结果看,我国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总均分为3.2891,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农村中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认识、体验、评价及行为表现并不积极。就其具体维度来看,学业能力的发展水平最低(M=2.9771),学业成就的发展水平最高(M=3.5387),这一结果与郭成(2006)对西南地区青少年的研究结果类似,这说明国内对农村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具有普遍性,导致农村中学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与我国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对学生学业价值的追求存在必然的联系。在我国实际教育中,读书与升学存在密切关系,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读书就是他们摆脱现状、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学习和升学成为他们学业活动的主体和核心,这一切都以追求考试、考上大学、实现人生价值为主要目标,所以农村中学生学业成就价值发展水平较高。上至国家、社会,下至学校家长,都在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这对促进学生个体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为什么农村中学生在学业愉悦情绪体验和学业能力知觉上的发展水平较低呢?这与现行的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是有一定关联的,教材难度的不断增加,教育方法的外部强制性程度逐渐加重,这对农村中学生来说,完成高强度和高难度的学业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最终导致他们失去自我肯定,降低自我效能感,进而失去信心,所以农村中学生的学业能力知觉发展水平较低。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说明农村中学教育存在许多不足,不仅会导致学生对自己学业认知水平的下降,还会带来一些负向的情绪体验,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心理问题。这提示我们一定要关注农村的学校教育,控制那些教育情境中阻碍学生积极学业自我发展的消极因素,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教育机制,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5.1.2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特点
关于自我的性别特点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对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430,p
5.1.3农村中学生一般学生自我概念的年级特点
本研究发现,农村中学生一般学业自我概念总体发展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从初一到高一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而后略有上升至高二,然后到高三又呈现下降趋势,这种波浪式的前进发展趋势比较符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从教学实践看,农村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学习要求和学业期望会不断提高,对顺利升学存在潜在的忧虑,导致他们的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而且高中时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这应该引起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就其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具体维度看,初一学生的四个维度得分均是最高的,这可能与他们刚入学时的学习状态有关。刚步入学校,有着一种对未来学业和前途的美好憧憬,时常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促进学业自我的健康发展。正是因为刚刚新的学校,所学知识的深度和难度都不高,考试的成功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信心,这种积极的学业经验会使中学生的一般学业自我概念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5.2农村中学生具体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5.2.1农村中学生具体学业自我概念的总体水平
本研究发现,农村中学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不高,均未达到中等水平,这与他们对具体科目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关,尽管现行的教育体制提倡中小学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但对于学科教学的引导不够,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科的难易程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科目重点学习,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消极学业自我概念的产生,比如英语学科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属于陌生学科,到了初中之后才开始系统的进行英语学习,农村中学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也是学生对英语学科认识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者在实施具体科目教学时,更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科目知识的介绍,让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理解学科学习的意义。
5.2.2农村中学生具体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特点
本研究发现,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显著优于女生,而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和英语自我概念显著优于男生,这种学科间的性别差异与男生和女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有关,特别是认知发展的差异性,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存在不同的性别优势,男生比女生在数学学科上更具优势,而女生比男生往往在语文和英语学科更具优势。所以,对于男生来说,往往会对数学这种理科类的学科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更积极,而女生则会对语文和英语这种文科类的学科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更积极。
5.2.3农村中学生具体学业自我概念的年级特点
本研究发现,农村中学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的发展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在不同年级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语文自我概念上,初一至高一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高一到高三开始回升,但仍显著低于初一;数学自我概念上,从初一到高三一直处于波浪式的下降趋势;英语自我概念上,初一到初二处于上升趋势,尔后到高二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到了高三有所回升。可以看出,具体学科自我概念在年级间出现较大的波动,这种发展趋势反映了我国农村中学生具体学科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学业经历密不可分,尽管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不断积累,心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提高,但是学科自我却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学科自我的发展与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存在线性关系。
5.2.4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具体学科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本研究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具体学科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独生子女在具体学科自我概念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关,本研究调查的对象是在农村中学,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计划,每个家庭只能生育一胎,公务员、教师等公职人员的家庭只能生一胎,但是农村还是会存在两个或三个子女的现象,且大多都是农民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这就导致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所差异,文化程度高的家长会给子女带来更清晰的学科教育或入学前的引导,使他们对不同学科有更清楚的认知,而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本身就不高,难以对子女进行学科方面的教育。这一现象揭示了农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在教育方面对子女的引导对他们学业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聂衍刚,张卫,彭以松,丁莉.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功能结构及测评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2):411-414.
[2]彭以松,聂衍刚,蒋佩.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
[3]吴素梅,等.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及培养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4).
美术教学自卑心理自信自卑,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它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
美术学习中的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画得不好、创新能力等原因导致美术成绩差而产生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
一、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片面的自我认识
学生经常会根据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但是,有些学生却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自己,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同时放大了自己的不足,从而过低估计了自己。在美术学习中,一个学生如果经常受到其他同学较低的评价(如“蠢驴”“笨猪”“太笨了!”“太差了!”“怎么这也不会?”“跟…一样”等),特别是集体的过低评价,就会影响这个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使他经常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过低地估计自己。如果他总是拿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优点作比较,就会会越比越泄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消极的自我暗示
在绘画技法上学习中,学生总是根据经验来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有的学生乐于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有的学生因自我认识不足,常以为“我可能学不会、做不了”。这在我们美术课的教学和学生互动时尤其突出。如水墨画课中需要学生上台来试着画一画时,学生都不敢上来,有的绘画的不敢上来,有的索性发呆。又如老师布置有美术比赛需要报名参加时,有许多学生都不敢报,好些学生不仅自我暗示,同时伴有害怕的心理。由于这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增加心理负担,产生消极情绪。
(三)生理缺陷和学习挫折的影响
在美术学习中,有的学生因色弱、色盲、或有残疾等原因,识别不了色彩,因而对美术教学失去兴趣。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预期目标一旦不能实现,难以正视挫折。先是产生恐惧感和焦性格外向的学生会变得少言寡语,不苟言笑;性格内向的学生会变得更加心灰意冷,消极悲观,放弃目标,逃避现实。
二、克服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关注弱势群体
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上美术课时,往往上课不举手,总低着头躲着不被老师看到。动手操作课时,自己组合小组时,他们总是被其他同学遗忘,没有人和他一组,原因是和他一组,他不会做,会降低整体作品的效果。看到这些种种教师
不仅不应该不闻不问,而且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关怀和关爱,使他们觉得他们更被关注,而不是忽视;更被关怀而非漠视;更被关爱而产生亲近感。感情上的亲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让亮点点亮学生
作为一名以全面发展眼光与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所在,从而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尤其在基础差的学生教育问题上,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最后还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所有能够成材的学生成材,让所有可能成材的学生成材。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突出的亮点,哪怕那个亮点在其他人眼里显得微不足道。教师应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鼓励学生要有独特的见解,开展有效研究性学习。如教师围绕着课堂中的学习内容,进行大量的实践性课的文艺活动,如听音乐、看画展、阅读文学、观看戏曲,活动中教师展示“导”的主体,达到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成效;引导学生做一个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心理健康的和谐人;引导学生做一个对他人、对自然环境、对社会有着关怀之心的人。
(三)帮助学生建立和增强自信心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句诗词,它告诉我们自信心是何等重要。建立自信心的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
1.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自己觉得“我能行”。对自卑的孩子,教师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埋藏的创新意识萌芽。
2.在教学中,应注意情景设置,及时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自己觉得“我真行”。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只要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首先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并及时激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还要及时做出评价。并用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你说的真好”,“画得真棒”,“真会动脑筋”,“你简直就是小画家”。这样既激发学生自身感觉到“我真行”,又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有时一个赞许的眼光或微笑,甚至有时来一个手势(如竖大拇指)他们都会觉得快乐.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鼓励学生:“不要着急,慢慢说”,“教师相信你明白了,一定能说好”,“这回画得真不错”,使每位同学都感到“我真行”,体验到品尝出胜利果能实的喜悦。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从而形成滋育创新意识的土壤。
3.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内心发出“他行,我也行”。
心理研究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过努力都获得成功。
4.教学中要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集体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师生双向的活动,而且存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是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弥补,共同完成学习过程,迸发出创新的智慧火花。例如,我教学《我的未来》一课,绘画我的未来是怎么的?我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举出了较贴切的例子,如我以后想成为科学家发明先进的武器,我想成为医生帮助病人减轻病魔的折磨等等,这样教学,在共同探讨的情境中,形成了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放飞梦想
对于那些有经常受挫折或心理自卑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采取两种心理补偿的方法:首先,用勤补拙,知道自己哪方面不足或有缺陷,不必背负思想包袱,用最大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缺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次,扬长补短,拿破仑因身形矮小,就立志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美术方面的培训,帮助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并可以将学生作品贴在橱窗、或在各个网站杂志上,还可以设立一些奖项(如进步奖)等,让他们的长处展现在别人面前,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农村孩子有一些是来自单亲家庭,有一些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学习等原因而导致孩子在生活学习上产生自卑的心理,作为美术教师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视而不见。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及方法进行教育引导,让美术作品陪伴孩子走出自卑的世界,让他们重拾信心,重展笑容。
参考文献:
[1]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反思;教学;教学能力
《反思教学》一书是新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丛书之一,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靳玉乐教授主编。全书共七章,分别是:一、反思教学概述;二、反思教学的理论基础;三、反思教学的理念;四、反思教学的内容、层次和类型;五、反思教学模式;六、反思教学的基本途径;七、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反思,顾名思义,又反过来、回顾的意思,是一种对思考的思考。反思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跟行动密不可分,倡导从经验中学习,注重唤醒教师的自主意识。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还比较简短,但是在今天却受到学术界和一线教师的深切关注,我认为究其主要原因是它对传统教学的改进意义重大,特别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对指导我们年轻的教师如何更好地参与教学改革,具有方向标的重要作用。
反思性实践运动中的另一有影响的思想家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萧恩,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发展和开拓了杜威的思想。他认为反思可在两种时候出现。首先,行动前和行动后,他称此为“对行动的反思”;其次,反思也可以发生在行动过程中,萧恩称此为“行动中的反思”。后来的研究者以萧恩的阐述为基础,按反思的时间对它进一步划分为行动后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和为行动反思。这样的反思有时是因为已经发生的教学事件困扰着教师,有时也会出于教育教学的要求而反思自己的教学的各个方面。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教学中的反思直接指向课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突发问题进行反思,批判的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做出决策,给予及时改正、调整,从而确保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关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出现了那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课堂上出现了跟原先的计划不符的教学状况如何调整等等,这就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加强,突出的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课堂调控、应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教学的反思是通过实践中的反思与实践后的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使教师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和教学后进行的反思所做的总结来认识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出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对接下来的教学警醒前瞻性思考、预测,拟定计划,未雨绸缪,以促进以后的教学更加有效的实施。
反思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的学科吸收了不少丰富的营养。它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心理学基础是元认知理论,什么是元认知理论,各国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论述。我国学者张庆林把元认知解释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董奇教授在《论元认知》一文中把元认知视作“认知的认知”,“知道如何知道”,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的自我控制”。反思教学的教育学基础是批判主义教育学。
反思教学的基本途径有三条,分别是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和教学日志。行动研究的兴起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关于它的含义学术界说法不一,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由社会清静的参与者,为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省研究。行动研究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环节组成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具体操作程序如下:1.计划,(1)明确问题,(2)拟定计划;2.行动,(1)实施计划,(2)搜集资料;3.反思,(1)整理和描述,(2)修正和分享。案例指在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发生的具有展现一定教学经验问题的事件,并以某种合理的文字叙事方式表达出来的文本。案例分析则是指在已有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观点,对案例的重新认识和解读,并反顾自身的教育经验,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认识和水平。如何进行案例分析不详细介绍了。最后介绍教学日记。如何做到在实践中自我认识和反思,日记正在变成教师手中的“法宝”。日记所记内容很多样,可以记录成功或失败的地方,可记录发生的事件,也可记学习心得等。记录方式分为备忘录型日记、描述型日记、解释型日记、反思性日记等。
总之,反思性教学自兴起以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备受重视。反思教学被认为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在反思中成长,已经成为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我们怎样思维》.1910.
Ingridz,英国伦敦心理星相咨询师。就学于世界著名的“英国星相学研究院”、英国伦敦星相学校,在那里研究心理星相学、心理学、星相与预测、古代心灵炼金术,并在该研究院的大师班修炼。她是星相研究院惟一的中国人。
不同于传统的星相学家,她有雄厚的科学基础,还以商务形象设计和人格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出现。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分别获得了电力及自动化工程学士、历史学硕士、城市建筑与规划硕士、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曾在西方的跨国公司任工程师。
从古到今,我们一直寻求幸福的规律。死亡意味着什么?我们所经历的痛苦是否必然?智慧的人能否躲过?幸福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吗?你前面的终点是期盼当中的幸福吗?每个人每时每秒,都在进行这样的实践,用欢笑和泪水实践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它的成本是岁月。请低头看看囊中吧,空空如也,可能却收获颇丰;鼓鼓囊囊,其实空无一物。
你看到和得到的是真实的吗?Ingridz用她的眼睛和智慧看到的世界,跟你我眼中的不相同……
与“女巫”相见
读到这篇报道的时候,Ingridz已进入的某个地方,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人能够找得到她。对于Ingridz来说,这样的修炼,早已成为她生命的本能,也是从事星相学研究者的必然。
约Ingridz做采访提前了一个月时间,一个清晨突然收到她的短信:我已到京。我再次检查了采访提纲,以确认内容比较全面周到了。
第二天出门之前,天色突然大变,还没有来得及上车,便下起了夹杂着冰雹的瓢泼大雨。车在雨中穿行,大小的冰雹拼命击打着车窗,疯狂的要把玻璃击的粉碎,四周白茫茫的一片。雨声,雷声,冰雹击打车窗的声音夹杂在一起,让人不得不联想到魔幻电影中女巫即将出现的场景。
来到北京的一片闹市当中,走近一排临街的16层楼房,后面有一幢5层的红色小楼,Ingridz就在里面。雨已变小,空气难得的清新,深吸一口,按响了门铃,一位30多岁的保姆打开了房门。
房间里格外简约干净,深色的柚木地板一尘不染,上面陈放着不多的家具,两个深蓝色的皮质沙发,一张深咖啡色的木质长桌和一把配套的深色椅子,两个被装满的书柜。大木桌上有两个透明的水晶球,一个水晶七星阵,一铜碟水晶小球,旁边还有几个水晶洞。雪白的墙壁上,挂着12星座图、星座人体图、曼陀罗图,太阳系行星图、哥白尼太阳系图……
一株长势旺盛的富贵竹放在高处,一篮优雅的不知名花草在一个角落里婷婷生成。
Ingridz从里屋走出来,一件蔚蓝色的条纹纱衣外套丝质花色短袖衫,淡粉色的裤子下有一双精致的黑底团花布鞋。个头不高,浅笑的脸上泛着粉红。一头健康的卷发让她的眼睛更让人过目难忘――不是漂亮,而是有种朦胧在里面,又似含着一丝笑意。手腕上一串碧玺手链,透露Ingridz笃信水晶之力。实在看不出来她的年龄。
Ingridz说话的声调很低,然而中气十足吐字清晰,她面前的大理石桌上放着一部采访机和一部手机。自始至终脸上都带着那种似有若无的浅笑。屋外雨声又起,屋里异常安静,传来雨打树叶的沙沙声。保姆打开门窗,一股凉爽的空气冲了进来。
“女巫”眼中的世界
命运
――“智慧的人不会着重于现实中的某一件事件来解决某个问题。”
――“生命之河并非一条直线才是完美的,所以也不要苛求一条直线。”
――“康德说:‘只有两件事情令我恐惧,一件是当我看到闪烁的星空,一个是内心不断发问的良心。’”
“人的生命尤如一条蜿蜒前行的河流,每个人的生命之河都是独一无二的。星相学让人知道走到哪儿的时候它会有什么弯,走到哪儿会有低谷、和大波浪,这个人就如同这条船上的舵手,能理解它一定要有这样的弯的,能理性地看待自己跟周围的关系,自己在什么位置,进而清楚自己的生活。”
“人是很渺小的,但人常常是自大的,我们就小心地把自大一层一层剥下,一点一点看清楚,最后就知道自己的命运是怎样的何去何从,知道怎样去超脱命运,拥有生活的自,开始特别幸福的生活。”
其实并不是为了拥有金钱,只是以为有了钱就幸福了
――“人类是有灵性的动物,所以不是物质可以解决的,崇拜物质,执著在物质世界里,是迷失的羔羊。”
“找我做咨询的差不多都是事业很成功的人,现在的成功怎么衡量?就是金钱。在我看来,成功是人生,你的人生都没有成功,你的生命没有成功,每时每刻就没有意义了,天天做着金钱的奴隶、社会的奴隶、他人的奴隶。钱能买来自信和别人的尊重(尊重也是表面现象),但惟一买不来幸福。不少有钱人原先以为有钱就幸福,后来有钱了还是不幸福,到底怎样才幸福?所以去学习。我认识一个人花费几十万人民币去上各种课,不惜代价去寻求,其实最终人的自我认识很重要,认识生命,认识幸福,认识意义。因为人是有灵性的动物,不是物质可以解决的,崇拜物质,执著在物质世界里,是迷途的羔羊。”
择业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颗种子,带有一定特质。”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颗种子,带有一定特质,怎样在我特有的基础上达到自己最好的人生目标,这是最有益的。你适合做艺术家,不要拼命去做生意,适合经商的人不要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商人,可能她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创造自己内在世界的和谐。”
运气
――“人一下从贫穷变成富有,然而内心不富有的时候,外在的富有留也留不住。”
“我基本上不承认运气的存在,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人,做了正确的事情,这就是好运气,这种正确需要内外一致,内心不是这样的人遇到这样的“运气”也是非常短暂的。比如一个人突然中了100万人民币大奖,但他不具备与这笔钱相配的素质的时候,这笔钱可能是灾难。这种事情我见到过,最终更加贫穷,或回到原先的状态。因为人一下从贫穷变成富有,然而内心不富有的时候,外在的富有留也留不住。有的人立刻去做慈善事业,捐一半钱给教堂或者穷人,走上一条非常好的道路,这份‘运气’对他来说是应该是正确的,是与他匹配的。”
缘分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这个人的使命完成了,再没有必要抓住这份缘分不放,学会让它走。”
――“任何一种现实的关系。现实的东西都没有永恒的,所以缘分一定有起有结的时候。”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宗教里面的用语,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在里面,指一件事情的发生有来由,有过去,有未来。星相学认为一个人走到另一个人的生活中,不管好与坏都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我们叫做未完成的Business,过去没有完成的现在来完成,坏的东西或许更让人成长。
“缘分已到,对方非得走,这便是缘分该结的时候,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这个人的使命完成了,再没有必要抓住这份缘分不放,学会让它走。其实也是对一种关系死亡的认识。”
“任何一种现实的关系。现实的东西都没有永恒的,所以缘分一定有起有结的时候。关系对世俗来讲最简单的爱情、父母关系等,都有个结的时候。你充分认识,但凡有死亡就有新生,缘分死亡的时候不是件坏事情,它已完成了它的意义,再存在就没有任何必要了。”
死亡
――“人就像一棵要长大的树,只要长一点,过去的东西就要死去一些”
“死亡的概念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不是指非得到生命终结。任何死亡都是改变和再生,很多人都恐惧丢掉这个以后就没有希望再生了,所以不肯改变――人就是这么简单。将情感抓住不放,把过去当成永恒,持久不放导致现实里很多的困惑,越抓越麻烦越不利于成长。星相学教会人成长有个空间,就像一棵要长大的树,只要长一点,过去的东西就要死去一些,肯定不能保持原型。其实万物都在变,很多人事业上、情感上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恐惧死亡,抓住一颗棋子不放,却忘掉了整张棋盘。对我来说我无惧死亡,无惧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不在乎它的结果,生命在我看来就跟玩游戏一样,什么都玩。”
其实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只是从别人的认可中才能找到自我
――“很多人的生命,从40岁开始。”
“很多人没日没夜地工作,这些人可能在社会上有比较高的位置,人们很崇拜他们,觉得这是成功的人,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很成功。但很多人走到最后内在非常痛苦。”
“这是因为人的世界有很多层次,包括心理世界、灵性世界、物质世界,当这个人没有心理世界和灵性世界的时候,自我的世界没有建立完整,依然是个没长大的婴儿,内里空空,惟有通过别人的眼光和别人的反映才知道自己,于是拼命建立外面的东西。建立外面他可以立刻得到回报,别人用赞扬崇拜的眼光看他,这个时候他有了一个自我,然而这个‘我’是个影子,要通过别人的照射才能看到,这缘源于希腊的神话故事,心理学上叫‘水仙花症’(美少年纳喀索斯有一天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却不知那就是他本人,他爱慕不已、难以自持,终于有一天赴水求欢,沉溺而死,死后化为水仙花。后世心理学家便把这种自爱成疾的病症称为‘水仙花症’)。”
“你冲我笑或对我亲热,我才知道我很好,但我不知道我自己是谁。所以自恋其实是没有认识自己,自恋直接导致精神忧郁症。影射到现实生活中,为什么那些人拼命工作,因为他没有看见过自己,这种事情在西方很多,他们成了拼命的工作狂,只有工作了才排除时间不去想,只有工作了才能得到别人的反射,一停下来会立刻忧郁,立即吃药等等。所以这样活到中年危机的时候,突然有一件事情爆发导致自我认识的倾塌,顿时一泻千里。但危机过后,生命重新开始,所以很多人的生命,从40岁开始。”
婚姻
――“女人对婚姻本身有很多情结,经历很多爱情,不过就是走过一个一个的情结。”
――“实际上所有伴侣都是对自己的反射。”
“现实生活中很多女人寻找婚姻其实寻找的是一种安全感。因为女人对婚姻本身有很多情结,经历很多爱情,不过就是走过一个一个的情结。”
“一些人在说到对方的时候有多么的不好,这是一面之词,实际上可能从别人身上求的东西她自己都没有,比如情感,自己都没有什么情感却要抓住别人的情感。而她肯定会遇见一个没有情感的男人。于是不断离婚,永远找不对人,陷入痛苦之中,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而抱住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比如以豪华的生活方式博取别人的尊重,一个又一个地换伴侣,认为这一生始终没有找对人。实际上所有伴侣都是对自己的反射。”
“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先认识自己,认识完了还不足以解决,因为还得健全和发展自身。有的女人像根绳子一样拴在对方的身上,因为她不能成为一个独立健全的、结结实实的个人。一个人自身的内在建设非常重要,这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做女人跟做男人还不一样,做女人先得做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很完善了,跟谁在一起都合适;自己一个人很安全了(安全来自于物质安全、情感安全和生理安全),跟另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很安全。成为一个很完善的个体,找到一个真我,就没有那么多畏惧了,对生活坦然从容,对生命乐观,对人际关系也很宽容,对男人也很宽容,感觉特别Comfortable,自信心也有了。”
爱
――“爱其实是一种自救。”
“我告诉很多人,先爱你自己,并不是让你自恋,爱自己是无论自己好坏美丑都坦然接受,造物主造人的时候,每个人的自身都是和谐的,只要和谐就美。”
“没有一份爱那么平淡顺利,包括爱情,听说有夫妻多年来不吵一句嘴,这是神话般的描述,不是一种健康现象。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矛盾,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完美无缺,矛盾总会出现在两个人的关系当中,而这种矛盾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认识到当你想享受爱情的时候,实际上是你在给予。”
“当一个人给予爱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知不觉中付出了,却得了许多的爱,所以爱其实是一种自救。但有些爱是束缚人往上升华的,比如只有自己妈妈我才爱,是我儿女我才爱他,这并非惟一的,当你心里的界限越来越打开的时候,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是可爱的。能否去爱,只有你的心里有了才能去爱。”
“最伟大的爱是无限的慈悲和博爱。在这个高度上看人生的时候,你就非常快乐非常和谐,会热爱身边每一样事物、每一个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地球。”
对话
GRACE:心理星相学是算命吗?
Ingridz:心理星相学不是算命,它是一个自我认识的工具,发现一个人生来有什么特质,人生有什么动力,最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最好的运用自己的优势,回避一些劣势,修正自己的人生,最后实现成功幸福的人生。
GRACE:你会去预测星座运势吗?
Ingridz:星相学家不希望人们这么顽固地跟着星座运势走,并且职业星相学家几乎没有人做星相运势。我前天听人讲,一个人由于读了星座运势不出门了,甚至连工作都耽误了,我相信每一个星相学家听到了会非常的悲哀,我们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没有指导大家怎么样生活得更开阔,反而把人陷到被动的状态,不去干身边有意义的事,不去发展自己内心和谐的世界,而变成星相学的奴隶,这是非常糟糕的状态。
GRACE:除此之外,心理星相学对普通人来说还有什么用处?
Ingridz:自我认识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自我心理理疗,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带有一定的心理疾病,其实每个人问的问题都隐含着一定的根源,这种根源在一定的时候爆发出来变成一种心理障碍,很多情况下会导致人生某些事件的发生。
GRACE:之前有一种说法,行星对人类的磁场或者说能量有关。行星变化不同,带给人的能量和磁场也不一样,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个性。您是不是也是这么认为的?你觉得星相学的依据是从哪儿来?
Ingridz:我是学自然科学出身的,一切以能量的方式去理解。人是地球上生存的生灵,比其它的动物高明,但是人类并没有超越一切的更高级的能量,所以我们极大的受到自然界能量的影响,这中间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太阳系的能量,月亮对地球的影响有一些了解,比如女人的月经周期、精神病的爆发、还有潮水跟地震,然而天王星对地球地震的影响更大。那么地球在宇宙这样一个更大的系统中,是否也受着其它能量的影响,这个问题人们一直在争论中。
直到现在科学家也没有证实生命来源于地球还是外太空。最近的星系离地球是180万光年,人类对宇宙的了解非常有限,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在大师班的讲座上讲,当他离地球越来越远的时候,开始感觉还很美妙,再往上走入极其大的空间,恐惧到什么也说不出来,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觉得人简直太有限太可怜了,那种感觉只有到太空中,才能体悟到,从此他开始做一些演讲活动。
GRACE:12个星座的力量相对而言是否有强弱之分?
Ingridz:相对来讲,有些在理性里强一些,有些在灵性里强一些。12个星座各有所长。
GRACE:心理星相学与普通的心理学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Ingridz:区别巨大,心理星相学极大程度来源于荣格的心理学,容格的心理学不同于普通的心理学,它是接受灵性的,荣格强调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用在星相学上有很多原型,很多情结都是人类共同有的东西,这些东西只有领悟。人的智力并不是从逻辑上判断是否高智力,我们还有悟性,顿悟、开悟、领悟等能力。心理星相学不同于主流心理学,我更着重于看各大行星的能量,很大程度上要懂神话,要懂得这些东西如何延伸下来以及它的意义。所以心理星相学更大程度是让一个人理解自身的能量。
GRACE:忙碌的生活是否是你们心理星相学家的生活常态?
Ingridz:不是,这种状态太浮躁了,研究星相学本身是需要在一种境界里头,不安静的话,很难体悟种种能量。
我原来一个人在学习星相学的过程中,半夜两三点好像什么都能明白。晚上在静的时候自己的灵性才能发挥出来,正如道家所说“心死神生”。如果天天这么繁忙地跟人交流,我的整体就没有灵性了。我需要相当多的时候把自己封闭起来,接触你们记者,我得好几天都不能这样说话,因为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GRACE:你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样的?
Ingridz:我的正常状态是有相当多的时间留给我自己,一个是学习,一个是修炼,这种修炼很大程度是自我催眠,在这种强迫中达到静。道家炼内丹,佛家打坐,都是人类在非常原始的状态下发明的一些高明的让我们静下来的方式。惟有静下来才能看到水是透明的或是混浊的。正所谓深水静流,凡是流淌得哗啦哗啦的水流都是很浅的。所以但凡有深度的东西都不能太躁,否则无法实现灵性的沟通。
GRACE:你从小是否就对星相学有兴趣?
Ingridz:是。我4岁的时候,晚上坐在院子里发愁,想我是哪儿来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宗教问题。妈妈说我是她生的,她是姥姥生的,姥姥是哪儿来的?再上面是猿人演变来的,猿人又是哪儿的?是鱼,鱼又是哪儿来的?今天看来进化论实际上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儿童是非常有灵性的,她没有受城市的污染,没有被窒息被绑死在这个物质世界里头,很干净,总能问出很多作为人本性里头的疑惑。
GRACE:在您的记忆中有没有关于心理星相学一次难忘的传奇经历?
Ingridz:就是这次经历我才走到星相学的。那时我在伦敦,我当时到星占研究院的副院长那儿咨询,其实我是去测试他到底说得准不准,看到底他能讲到什么样子。我当时坐在那儿呆住了。他把我分析得淋漓尽致。说我的事业多变,是因为我的月亮在水瓶座上,非常渴望知识,认为我应该去灵学院去学习。后来一步就跳进去了。
GRACE:你在英国星相学研究院学习的课程分别有哪些?
Ingridz:星相学所涉及的每一种知识都是一门课程,星座的知识、元素、神话、心理学、历史、天文学(理解行星的特质)、古代心灵炼金术,哲学(星相学本身不教授灵性学)等等,现在学院的课程还在建设。学完之后你并不能重新认识星相,还需要很多很多外来的知识。我对古占星学、军事星相学、金融占星学没有兴趣,心理星相学是我研习的重点,现在比较多的关注哲学和宗教。最新的心理学科叫做超越个人心理学,是要求心灵和外在都要一致结合,才能最好地发挥个体的能量。
GRACE:古代心灵炼金术的内容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跟普通人的生活有关系吗?
Ingridz:这门课程要在大师班才有。炼金术分两种,一种是化学之父的炼金术,经历爆炸和死亡,只为了追求一块纯金。另一种是精神炼金术,就是古代心灵炼金术。人是一块混沌的大杂质,要经过一些过程炼成一块金,这个过程有阶段、有火候、有黑暗,不经过昏天黑地地煅烧,杂质不能出来;排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再经过下一个阶段,到最后求得一块“金子”。相当于人完成了个性化的过程,成为一样比较纯的东西,到最后意识到精神的永恒性。智慧不给普通人,所以心灵炼金术从来都是密传,跟中国道家内丹一样,不公开授课。因为给了不寻求的人一文不值,给寻求的人才是智慧。
GRACE:你会像电影里那样通过水晶球进行预测吗?
Ingridz:我是看生辰图的,但水晶对于星相学家来说,可以做一些生理上的理疗,因为水晶埋在地下多少年,载有的能量能帮助人记忆力集中,大家平时可以选一些白水晶戴在身上。
GRACE:心理星相学中的观星相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观天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Ingridz:实际上应该非常相像,不同之处在于诸葛亮是观星相,而我现在主要是通过行星的天文数据。
GRACE:现在不少人都这样认为,我们走入了一个阴盛阳衰的时代,在您看来这是怎么一回事?
Ingridz:在星相学看来,现在我们进入了水瓶座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渴望,因此星相学在西方越来越强盛,而东方的很多东西在西方都被接受了,包括中医、道教、印度教、瑜伽等。一个时代大约有两千年,过去的一个时代是双鱼座时代,下一个时代是山羊座时代,然而关于地球的生命,石油越来越少,人类克隆技术的高度发展,我们都不好说2000年后人类会是什么样的,长远来讲应该不是很乐观的。
GRACE:国外星相学家是怎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Ingridz:目前国内没有星相学家,国外的星相学家各自为体,他们知识渊博,在学校里做教授,但是都做咨询。他们有自己的组织不断地交流,不愿这个东西再丢失掉。
GRACE:除此之外,你有其它的爱好吗?
Ingridz:受家庭的影响,音乐是我最大的爱好,唱歌剧还是半专业的,曾经考过歌剧院。原来是中长跑运动员,在大陆华人羽毛球比赛中打过前3名。除此,我对高尔夫球一度打得还不错。
GRACE:学习星相学以后,人会不会变得没有纯真的爱情,因为学星相的人太了解别人了?
Ingridz:我认为学了星相学以后,前所未有的了解自己,不再是社会上或者你的父母、领导渴望的这种人,你是你自己。我想女人在很年轻的时候都缺乏一种安全感,我们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够掌控别人,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倾向,我们只能掌控自己,不可能掌控他人。所以我觉得星相学给我前所未有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能够接纳他人,无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这样子,我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不是把他们改造成我们渴望的样子。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越来越突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离婚率的上升造成单亲家庭子女的增多,升学、择业的竞争造成心理负担过重,使得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自卑孤独、紧张恐惧、猜疑、忧郁、嫉妒、报复等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甚至出现离家出走、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就可以完全奏效的,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教育,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使德育智育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条件,互相补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智力活动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过程,而且必然伴以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乃至理想、信念、价值观。前者是智力的因素,后者是非智力的因素,二者的结合才是心理活动的全过程。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我们承认德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与智力的发展有关系,但不是完全正相关的关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完全的正相关的关系。
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青少年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青少年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愁,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又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精力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青少年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准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天慧科技,2007.05.
[2]张保文,李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全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02.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高中生,自信心,对策研究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成功速度的快慢,与自信心的有无或强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打造出色的班主任培训平台
在培训中来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自信心是一个涉及心理学方面的问题,班主任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持,需要进行专门培训,以促进行为能力的跟进。比如:
1.集中培训
针对心理学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由学校负责定期组织集中性的专题辅导。通过集中训练,解决班主任在理论方面存在的困惑问题,引导班主任以正确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信。
2.自主培训
开出自信心方面的具体书目,班主任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学习、消化。同时,可以让课题组的老师共同收集有关自信心培养方面的资料、课件,放在学校的网站上,供班主任浏览,使用。
3.提供自我反思与相互交流的平台
给班主任搭建了新老班主任反思、交流、对话、分享的平台,剖析教育案例,进行理性思考,构建科学的育人理念。
二、搭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桥梁
家长也对学校、对孩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心,而这种信心的缺失,是导致学生信心不足的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学校、班主任与家长合力教育孩子就变得十分必要。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尝试:
1.大力宣传,让家长对学校充满自信
学校重视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让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充满信心。每到家长会,学校都会给每位同学写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学生带回家,让父母翻阅,让家长与我们的老师“亲密接触”,让孩子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和我校的教师以及教学状况有一个具体的认识。
2.对家长进行自信教育的有关培训
重点指导家长“赏识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引导,再多多正面鼓励,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尊敬,即自尊感和成功感。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3.实施感恩教育,从内容到形式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主要通过学生给父母写信,父母给学生写回信,举办感激父母的征文比赛,布置感恩教育作业等形式,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帮助家长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家长与学校有了更多的沟通,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转换自身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困境面前,积极尝试,奋力进取的学生更多了。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打开思路,引导、开展好家庭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
在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对学生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接触空间最广的老师就是班主任。以下是我针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途径及经验进行分享:
1.在评价中培养
教师对学生经常作肯定性的评价,可以激发并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但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评价要及时,易于激起学生成功的体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②评价要恰如其分,防止遗漏,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要遗漏。③评价要因人而异。
2.在自我暗示中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考前默念“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在情感激励教育培养
我经常会遇到各方面较差的学生,他们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感。以平等、宽容、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尊重他们,并给予更多的激励和关怀。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注意培养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4.在竞争中培养
竞争能力是一种具有远大抱负、一种不断追求、不断攀登的精神。当代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又往往缺乏耐力和信心,表现为开始做某件事情时,信心十足,斗志昂扬,但一遇到困难、失败,又失去勇气和信心。为此,我经常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构筑一种你追我赶、相互竞争、既团结又友爱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竞争精神,才能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学习中敢于冒尖、敢为人先、努力向上,永不自满,从而促进个人进步,增强自身实力,培养自信。
四、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要成功,必须把班级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人。我觉得班主任应根据本班级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核心力量,加强对班干部和团干部的培训,指导他们大胆工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班级日常事务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就会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在做中锻炼,在锻炼中逐步培养自信。
1.建立一系列学生自我管理单位,形成它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团结机制,并拓展它们的功能
比如,班委会在学生自我教育、自律发展、自主管理等方面发挥突现作用。团支部对班级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反馈、沟通,确实形成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有效体系,对班级整体工作的开展有较好的帮助。
2.开创学生自我管理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
(1)学习自主管理。学生自主成立班级学科兴趣小组,努力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每个学科由一名责任心较强的同学负责,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商讨学习上的问题,可以是一种题型的多种解法,可以是单元知识的整体梳理,也可以是学习方法的取长补短。在这个基础上,学科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将兴趣小组的成果由同学自己以总结述评的方式在课上推荐给全班同学,因为学生自己分析的问题往往更切合本班学情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班级的进步。
(2)行规自主管理。人人参与制定班规。利用班会课学生们根据自己本班情况定出班规,各有各的特色。学生参与制度制定,并且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他们产生了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自主展开主题班会活动
关键词 中英 价值教育 道德教育 实践与实效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01-02
一、英国价值教育实践与效果
自1988年,英国政府在全国范围的基础教育领域展开了一项名为精神、道德、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计划(SMSCD),该计划要求全英所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必须在精神、道德、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四个领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侧重领域,努力在精神、道德、社会与文化发展这四个领域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领域对学生有所促进。自此,精神、道德、社会与文化发展方面的内容开始融入学科课程的教学之中。
英国价值教育是出于对人生意义和幸福生活的关切,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以及对个体与社会和谐的关注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有效的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促进了全校成员发展及家校与校社合作的有效性加强学者与教师在研究中的有效合作;实现了价值教育的科学化、整体化发展。
二、中国道德教育实践与实效
中国是全球最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近年来德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实效性还有待商榷。中国道德教育与英国价值教育有相似之处,其本真的目的是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素养,增进人的价值与幸福,促进人的完满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由于教育评价体制和政策导向的影响而偏离甚至脱离其应有的轨道。
(一)道德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我国虽重视德育,但道德教育多数是抽象的,专门的德育课对学生来说往往是高不可攀的理论知识,缺乏学生熟悉的情境;重视专门课程的教育和专职人员的实施,忽视了其他学科课程所具有的教育性,使道德教育陷入孤军作战的尴尬境地。从心理学的角度,道德教育可以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我国德育过分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因此,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出现了断层,学生的道德情感没有形成,道德意志薄弱。
(二) 家校合作以及校社合作机制的欠缺
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家校合作以及校社合作,城乡差距使得城市和农村家庭的孩子享有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家庭文化、社会和经济资本,进而影响了家校合作的质量;我国农村仍然是以村而非社区为单位,城市的社区发展也不完善。家校合作和校社合作的机制并不健全。家长和社区人员素质普遍低于家校和校社合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加之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不信任,即使实施家校和校社合作,也仅仅流于形式,家长多数只是参与学校组织的一些德育活动,很少有意识、能力和机会参与学校管理。
(三)道德教育目的的异化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和教师道德品质和素养的提升,其主旨在于人和道德本身而非外在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然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良好的道德行为往往与利益挂钩,没有利益可图便不会做出良好的德行,道德榜样、感动中国人物等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学生的这种认识,道德教育更多的受到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影响,进而使其本真目的被异化。
(四)道德教育推行机制不完善
我国道德教育目标、手段以及对道德教育的评价一般都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往往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因此也很难以被人们理解和有效执行。自下而上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往往是发自教育主体内心的,这样教育主体往往会有效执行与实施某项教育决策和改革,因为他的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对具体的事件能够理解,也要对他作出的决策负责。
(五)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儒家文化传统沿袭下来的重视德育的传统,使得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内圣外王”的君子,要求牺牲个体利益来维护集体利益,这种价值观延续至今虽不能说是过时,但是至少应该做相应的调整,我们不可能按圣人的标准来规范社会每个人的行为,也不可能把学生都培养成德行高尚的“圣人”,我们德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合格公民所具有的品质。
三、英国价值教育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为提高我国道德教育实效性,首先必须回归道德教育的本真目的,将道德教育拉回其应有的轨道;其次,道德教育内容逐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第三,应改变和扩充道德教育方法,改变传统的说教和满堂灌、单一依靠道德知识传授的德育方法,充分利用其它学科教师资源,实现学校德育的“全员参与、全体动员”;第四,尝试进行深层次的家校合作,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有效的校社合作,并完善合作机制,要发挥社会作用提升家长素质,增强其与学校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学校办学自,改变僵化的教育评价模式。
从英国价值教育以及中国道德教育实践和效果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着必然的差距,无论是在价值教育理念还是在价值教育措施的可操作性方面,英国价值教育的实效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但是本文并不认为中国道德教育优势全无,因为在心理学意义上道德可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我国道德教育在道德认知方面做出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非常高,这也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主要优势所在,认清了我国道德教育的优势,那么我国道德教育的缺陷在哪里,如何将道德认知通过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是我们未来道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从英国价值教育的实践中所能得到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