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艺术与设计的共性范文

艺术与设计的共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艺术与设计的共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艺术与设计的共性

第1篇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共性 公共大众

近年来,公共艺术成为艺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公共艺术为研究主题的会议、展览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同时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更是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和权力机构都是相对的,它讨论的是社会的公共事项,可以说“公共领域说到底是公共舆论”,它是对社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的肯定,是人们对基本权利的享受。“公共”作为艺术的定语来说明公共艺术是共享的,而非个人,是以共享和交流为前提的。笔者着眼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结合公共艺术设计的实践,探究公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引发的思考和体会,就如何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公共艺术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公共大众的共同意愿著名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 可以看出,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载体是公共活动场所,其面对受众主体是公共大众。公共场所是所有人都可以光顾的场所,另外其又有特殊的要求,这就是它的文化表述功能。就是说,这个“空间”是物质的实用的,同时又不是纯粹的“空”,而且有着非实用性的文化表征功能。正是这种文化表征功能的非实用性、非物质性,才证明着和叙说着这个空间的公共性,即人人都可以“分享”,都可以拥有,所以,才叫做“公共空间”。这才是“公共空间”的文化实质,体现方式就是“公共艺术”。这就涉及对公共艺术的公共要求,即它是公众的。

(一)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从操作层面上看,公共艺术是由公众、艺术家以及投资方,针对特定的公共场所或公众关注的社会主题,经过沟通合作,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有了公共合作的性质。而其中的投资方往往是政府或某一社会团体,而后者也是在政府规范下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设计投资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公众行为。而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一些开发商也把建筑开发的部分预算用于公共设施和公共景观小品的建设,但往往是应付了事,效果也比较一般。但不管如何,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二)公共艺术设计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必须林 强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林 强(莆田学院 福建省 351100)摘 要 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共性 公共大众位于公共空间中,公共大众可自由观看和介入;另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应该尽可能地表现民意,以打破精英艺术与大众隔绝的状态。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公共艺术的服务主体是公共大众,只有通过公共大众的使用和评判,才能鉴别其优劣。因而公共艺术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首先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公共大众的生理和心里要求、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满不满意,只有他们最具有发言权;其次,公共艺术设计一旦完成,就要置身于公共环境之中,接受公众的使用、鉴赏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评头论足,也可能是尖锐的,甚至是刻薄的批评。

二、公共艺术设计要符合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努力做到雅俗共赏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本质上是人类思想解放在艺术上的必然反映。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开放性和先进性,是广大公众普遍关注的、参与和认可的,并且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自由讨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状态,因而其审美具有时代代表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共艺术可看作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繁荣的标志,也可以看作是彰显时代风貌,昭示公众情感的形式之一。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必须具有高雅的审美力,必须符合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要求。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城市的复制现象从南到北蔓延开来,而公共艺术的发展也难逃其难。大多数的公共艺术设计都存在着盲目亮化、互相攀比、抄袭滥用的流弊。一些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根本不考虑本来的人文、环境、自然与实际发展状况,急功近利,盲目跟进,浪费资源,严重违背了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使公共艺术的品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在景观公共艺术中,城市里的“步行街热”、“市井文化雕塑热”、“休闲文化广场热”、“图腾柱热”等等,甚至颓废的、与人类精神背道而驰的所谓的前卫艺术也毅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些都是对公共艺术审美情趣的误解和亵渎。

作为受到公众制约的公共艺术设计不能是身处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也不能标新立异,让公众不知所云而敬而远之;更不能“原模原样”没有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创造。而应该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结合,既有审美的境界,又能为公众所接受,即所谓“公共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要群众化”。

成功的公共艺术都会强调重视艺术作品个体与环境整体之间的协调,关注公共大众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要求。注重艺术作品与公共大众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构造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

转贴于

三、公共艺术设计要传达公共社会的“公共精神”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与其它艺术不同,必须具备更深层次的社会艺术责任,必须抛开其材质、形状、色彩、风格、样式等表面因素,深入公共艺术的内涵,反映和传达时代精神。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面孔,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文化符号,反映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气质,展现一个地方独特的人文文化和素养。在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社会价值比艺术价值更重要,共性比个性更重要,公众的喜欢比艺术家个人的喜欢更重要。俄罗斯艺术批评家爱森斯坦指出墨西哥壁画绝妙地证明“一个真正卓越的艺术家首先是伟大的社会思想家及其对伟大思想深信不疑的表现者,这种信念愈强,这个艺术家就愈伟大” 作为一位致力于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而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作品与公共环境的需要相吻合,还要使作品服从公众的审美需要,甚至迎合公众的审美习惯与情感诉求,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一种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去传达人类至真至纯的崇高情感。

(一)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精神。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际,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也是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的主旨和意义。

(二)公共艺术应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产物,它的第一要义就是让艺术走出博物馆,走出艺术家的工作室、走出高等院校,而直接进入公共空间,进入公共生活,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公共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共艺术设计的大众化、平民化,是现代设计的本质所在,也是现代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是因为自现代文明以来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体现了人类的本质要求。只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艺术设计,并体现这些思想的艺术设计,才是最先进的设计,也是最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的民主化、平民化的传达就是让公共大众感受到公共空间的美好。它不是概念、不是标榜、不是象征,而是实现人文关怀的福祉。

四、结语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设计中具有内在规定性的本质属性,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公共大众是公共艺术设计使用和评判的主体,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只有充分反映公共大众的意志和审美,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的“公共精神”才能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也只有实现了“公共性”,公共艺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

林 强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参考文献[1]温 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马钦忠.雕塑 空间 公共艺术[M].学林出版社,2004.

[4]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5]杨 晓.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6]袁运甫.有容乃大[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

第2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设计;场域性;公共性

公共艺术设计涉及到诸如建筑学、艺术学、机械学的学科,进一步细分还涉及到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等二级学科。由此可见,公共艺术设计是一个包含众多学科知识在内,研究如何提升城市环境艺术品质,实现人文精神,打造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等具有综合现代设计手法的一种设计行为。现今结合城市环境建设展开的公共艺术实践项目越来越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结合相关学科对设计要素进行有目标和计划的排列解析、调整提炼,以此完成设计过程,在注重公共艺术所具备的艺术性之外,往往忽视了公共艺术的两个重要属性,即场域性和公共性。在公共艺术设计实践中,公共性和场域性是衡量公共艺术标准的重要所在。

1 公共艺术的空间环境要素和社会要素

1.1 空间要素

公共艺术与私有艺术最大区别在于设置场所。无论何种形式的公共艺术都是在公共环境里被设置或实施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作品与周边环境的物理空间,即可客观测量的实际的空间尺度。同时还要考虑作品给所在环境带来的心理空间,即作品所在环境的场域感。公共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必须与它所在的环境相平衡,既要反映设计理念和风格特征,还要和环境相呼应。另一方面,公共艺术作为大的外部环境的一部分,必须考虑大环境的组成因素和特征,表现出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包容性。

1.2 社会要素

人的参与是公共艺术的核心要素,而社会正是以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活动构建的,公共艺术设计源自社会公众,服务社会民众,并非个人之事。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环境、民生都对公共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公共艺术力争要传达表现的。小到民生民情的生活所系,大到地区地域的社会动向发展,公共艺术所具备的公共性其实就是针对社会和民众而言的,公共艺术要发挥一定的社会作用,它要解决的既包括环境审美,也包括社会民主和民众权利问题。

2 公共艺术的环境指向

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其主要载体是环境。没有了场所,公共艺术作品便失去了安身之处,更谈不上设计。公共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所在的空间环境是一种对话关系,两者要相互联系作用,以求达到公共艺术所在空间的场域性。

“场域”一词源于场域理论,该理论是美籍德裔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所研究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考夫卡把观察者面对一处环境时所感知到的东西称作心理场域(psychological field),促使观察者有所感知的现实环境称作物理场域(physical field)。每个人对于同一环境会有不同的印象,所感知到的心理场域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环境的物理场域也会对人的心理场域产生影响和作用,这说明人在环境里的心理活动往往是物理场域和心理场域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考夫卡还指出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和行为环境两个方面。物理环境就是现实的环境,行为环境是意想中的环境。行为环境在受物理环境调节的同时,以自我为核心的心理场域也在运作着,这表明心理活动是一个由自我、行为环境、物理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可见,场域性作为公共艺术的属性之一,所呈现出的并不仅仅是环境场地的物质属性。场域是环境氛围和环境特征给人所带来的一种心理环境,是人对环境所产生的心理感应。场域至始至终贯穿公共艺术设计过程的全部,设计方案必须与所在环境一同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被设计考虑。心理环境对人来说是最切近的环境。实现人在环境中的体验和感知,才会达成人与公共艺术的对话,并以此建立起新的关系,这样的设计才是成功的设计。

3 公共艺术的权力指向

公共艺术如何“公共”,是界定公共艺术得以成为公共艺术的标准。之所以被称为公共艺术,是其权利属性和社会目的决定的,它有别于政治意识形态派生的艺术;有别于精英派和自我个人化的艺术;也有别于纯粹商业目的的功利艺术。这说明公共艺术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即公共性。公共性的权力指向即公众,以下通过开放度、参与度、受容度三方面来界定公共艺术的权力指向标准。

3.1 开放度

开放度所指的是场所的开放和精神层面的开放。首先,公共艺术作品所设置的场所必须是公开、公共、可供人自由介入的场所,场所的开放度越大,身在其中的公共艺术作品所体现的公共性越强。其次,公共艺术作品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社会民众,与民众建立起一种平等共享,沟通交流的关系,尽可能表达民生,顺和民意。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飞舞张扬的个人艺术彰显和垄断。开放度要说明的是公共艺术和公共环境对每一个公民自由独立、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的认定和尊重。尊重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确定和尊敬;是对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确定和尊敬。

3.2 参与度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放置在公共环境里的公共艺术品无形中走进了普通百姓们的视野,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朝夕相伴。加之民众文化素养、民主意识、生活条件、精神物质需求的与日提升,普通百姓也开始关注起公共环境里的艺术品,并对如何在公共空间里放置艺术品展开评说,渴望对公共艺术的设置问题拥有发言权。可见,对于参与的主体公众来说,他们既是需求者,也是使用者和评价者。这就需要方案执行方要尽可能尊重民意,为民众创造参与方案决策的机会,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另一方,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环境里的艺术,它的价值和意义直接体现在民众的参与度上,受容度是提升参与度的关键,具备强大的亲和力,才能将周围的人从观赏者转化为参与者,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意义和价值。

3.3 受容度

受容一词源于日本,意指接受、容纳、顺应。此词多用于感觉、意志、文化等方面,也可理解为受容力、受容量。当一件公共艺术作品无论从视觉形态还是心理感受上都能得到观众普遍的接受和认同,可以说这件作品就具有了一定的容力和容量,说明它所承载的内容和它背后的意义是丰富而深远的,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受众面。可见受容的强度是作品得以存在的关键所在。民众对于公共艺术的受容度往往体现在对作品所具备的艺术性、文化性、趣味性和功能性的认知上。诸如艺术性所体现的平民化、通俗化、个性化;文化性所体现在的人文历史、生活时尚、社会经济、环境生态;趣味性所体现的意识创新;功能性所体现的娱乐、休憩、共享交流等,在此原则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精神所需,生活所系。发自内心地喜爱和认同身边的公共艺术,才会主动地介入和参与其中。这说明受容行为往往作用于参与行为,受容度的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的参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森林.公共艺术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第3篇

关键词:风格;融合;元素;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99-01

服装是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社会文化的物质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精神、新的观念,融合了其他类型艺术设计的精髓,那些设计形式给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异的着装心理。

一、建筑与服装设计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物质实体进行表现的空间造型艺术,与服装一样,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物质生活条件,是人们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从近代女装的发展可以看出服装发展的趋势是立体与平面设计的融合。建筑的结构和廓型等在建筑中备受关注的元素也成为时装大师们关注的焦点。

(一)哥特建筑艺术

哥特式建筑始于12世纪40年代,通过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线条,使建筑高耸入云,使人有置身于天国感受,如尖顶建筑,四根大柱支撑高高的拱顶,由此产生出直线和流线型的外观效果。

(二)哥特式建筑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哥特风格服装在造型上呈现锐角三角形、筒形和喇叭形,着力强调肩部的突出效果,借鉴传统长及地面的罩衫款式,大多采用短装配长裙,裙身极长,甚至拖地,裙摆向外展开。服装上的分割线、装饰线多采用纵向的,垂直的线条。色彩上,神秘、庄重的黑色和深红色最能传递哥特风格的精髓。在2007年秋冬时装秀中,Alexander McQueen以神秘的深红色为主调,搭配黑色和米色,硬朗的上装分明带有哥特烙印,现代的、古典的、异域的、时尚的、交相辉映。整体造型上,稍宽松的针织外套由腰带束起,微蓬的超短A型裙形成完美的X型造型。

二、绘画与服装设计

绘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服装常以绘画艺术为其创作根源。但作为兼具实用性、功能性的综合造型艺术,服装在满足审美要求的同时,又不能失其实用性。最具代表性的绘画风格在服装上的应用当属波普。

(一)波普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是与时装结合最为紧密的现代艺术形式之一,并成为主流现代时装风格一。波普艺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兴盛于60~70年代,指的是一种“大众化的”、“年轻的”、“便宜的”、“趣味性的”、“即时性的”形态与精神的艺术风格。

(二)波普艺术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时装中,波普艺术找到了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主要体现在服装面料及图案的创新上。波普风格的服装将文字、色彩、线条搭配运用到服装上,加以夸张和变化,往往富含意味和情趣,卡通、幽默、的标语、艳丽的色块对比,报纸印刷图案、随手的涂鸦、连环画或是肖像拼贴都是波普风格的素材,展现着生活的睿智和幽默感。伊夫・圣・洛朗1956年秋冬推出了以抽象画家蒙德里安的几何绘画为主题的作品,20世纪90年代,范思哲也曾以玛丽莲・梦露头像图案的长裙表他了他对波普艺术的推崇,可见波普艺术风格对服装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深远,它已经从最初的艺术形式变成与人们随影随行的生活文化。

三、音乐与服装设计

音乐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思想和情感,反应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这与服装设计有着共同的作用。时装设计不断从音乐中汲取灵感,20世纪60年代一直到现在,无论是朋克、披头士、摇滚等音乐文化,还是众多的流行音乐它们都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一)朋克音乐风格

朋克风格诞生于70年代的英国,青少年们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他们崇尚自由,他们反叛世间的丑恶,却又创造出新的丑恶。朋克精神是一种自由和解放的象征,也代表着人性的另一面,挣扎、不安于现状的矛盾。

(二)朋克风格服装

朋克风格主张DIY,把廉价服装和布料进行再造加工,使服装呈现出一种新的粗糙的风格。不规则的缝线设计、高高的黑色网眼丝袜、皮带上大大的环扣、格子超短裙、黑色皮革、铆钉……提到朋克就不得不说有“朋克教母”之称的设计师Vivian Westwood,她始终是朋克时装的先驱者,她的设计常常表现为不对称的剪裁结构,凌乱的缝线处理,坚持走性感路线,特别突出胸部和臀部,胸线挖得很低,搭配夸张的大领,故意将文胸穿在外面,开创了衣外穿的先河。

现代服装设计已不是单纯的设计服装,它越来越多的融合了其他形式的艺术设计,艺术是没有界限的,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共同性,服装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并与其他的文化类别相互影响,作为服装设计师应多了解世界各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从中获得灵感,创造出有特色、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时装。

参考文献:

[1]华梅.西方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凯瑟琳・麦克德莫.世界设计大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3]克雷格欧哈拉.朋克的哲学――不只是噪音[M].台北:商周出版社,2004.

第4篇

室内环境空间设计主要是将在建筑空间基础上加以设计达到改善环境和体现风格的目的,运用人体工程学、建筑美学等原理对建筑物体进行二次设计,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相结合,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更高层次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使人们在高强度压力的都市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能够放松和减压的环境,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家居环境。在现代都市中,大部分的建筑物都市水泥混凝土材料,并且材料都会选用了冰冷的材质,比如玻璃、钢筋等坚硬的材质,会给人以距离感,并且长期生活工作在此,使人们思想压抑,并且生活压力促使人们越来越想要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不仅仅是一个能够居住的房间。因此,仅仅满足人们的居住性已经不能够达到人们对于家居的要求。设计过程中,我们一定是要满足人们把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放在第一考虑,是室内空间环境更加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同时,也要考虑人们的空间活动规律,处理好空间关系,把握好空间尺寸,严格从人机工程学角度出发,设计出合理的设计作品。

功能性与艺术性如何能够同时体是我们所面对的家装问题,因此,空间的合理划分以及如果从美学角度去整合科学技术的成本,就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功能虽不是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但其目的却是造物,功能是产品最基本、最普通的属性,因此产品的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的需求,室内环境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空间环境,其构造基础是以科学为依据,功能性作为室内设计的基本属性,已经作为室内设计中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室内设计属于艺术设计,其特点也是艺术设计共有的特点,室内设计的实质就是用美学原理去整合科学技术的成果。而精神生活的满足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性范畴,比如说室内色调、氛围、环境视觉效果等。我们可以想象下,不同的灯光就会给整个室内环境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材质、形状、色彩等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艺术感受。室内设计的艺术性需要满足三个特征:装饰性、生态型、发展性。我们在选择设计风格与家居装饰品时,不能够仅仅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要对其外形提出更高要求,满足精神需求,增加其装饰性,包括其色彩、灯光、材质和陈设等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应遵循设计原理,如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重复与渐变等艺术表现手法,给人强烈的稳定感、韵律感、节奏感等视觉感受,从而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在满足业主的需求基础上进行设计,每个人的心理变化都有所不同,因此,设计时不能够仅仅依据设计师个人意愿进行设计,要从精神层次出发,达到设计目的,带来设计效果。艺术性表达方式中包含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为生态型,现在人们越来越喜欢和大自然相融合,贴近生活的生态性艺术风格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现代家装中很常见的景观鱼缸、景观盆景等,都是将大自然的生态性与家居环境相结合,使人们得到一个放松的悠闲的生活环境,比如现在家居很多都会有露台、平台等空间,人们会选择在这些区域中种植摆放各式盆景和花卉,可以随时的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使身心得到放松。创造一个环保的生活环境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室内设计的重要显著的特点。

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不仅仅提供了居住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并且,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着不同的变化,人们会随着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时期的生活环境、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来选择空间居住环境,因此,一尘不变的空间环境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们的生活追求。所以,在进行空间二次改造的同时,我们应保证其发展性,给它留有能够变动的空间,这也是其艺术性非常重要的体现。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理念都有着相应的变化,这就更加需要要求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过程中,满足其必要的空间可移动的发展性原则,体现出人们的生活节奏、生活理念的变化。功能性与艺术性作为室内设计中重要的两个属性,功能性是最为重要的,其艺术性是在满足其功能性基础上来体现的。首先,设计作品如果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比如说不能够到达一个功能分区合理、功能实用性合理等,那么,即使再具有艺术性,也是一个不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的作品,满足不了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室内设计还是应该以实用为本,在实用的基础上体现其艺术性。其次,艺术性现在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室内设计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由于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日渐追求,室内空间成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形式。但是艺术性是实用性的补充与延续,它是不能够脱离实用性而单独存在的,他们只有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够体现出它的市场价值和商业地位,被消费者所认可。

然而,当代很多的设计时仅仅从其美观性出发,往往忽略了其实用性的基本特征,创作出很多富有美感但是缺乏实用性的设计,他们仅仅是从大胆创新方面考虑,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在视觉表达上能够传递出新奇的感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发现其不合理的方面,当然,对于追寻设计感而忽略了实用性的设计是不符合建筑学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所以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设计时进行设计之前,应该了解业主的心理需求,从其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出发,了解其生活爱好、特殊需求等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对其赋予必要的艺术效果,做到功能与艺术的交融融合。结语:功能性是室内设计的主要方面,艺术性是实用功能性的补充与延续,如果做到设计出符合生活环境需求的设计,就必须了解消费者的个人需求与爱好,满足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要求,在享受美的同时,一定要满足其实用功能,因此,在我们生活中,室内环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如何打造出一个功能合理,风格独特,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生活环境成为现代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作者:戚久琳

第5篇

关键词:竖流折板 絮凝工艺 絮凝时间

由于竖流折板絮凝工艺在国内应用仅20年,设计与运行中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笔者就其若干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1 单池设计流量与折板间距

由于折板絮凝工艺属边壁附壁紊流耗能方式,折板壁板的边界效应对絮凝效果影响很大。当折板间距增大至一定距离时(笔者认为此距离约为0.8 m),壁板边界效应将大为减弱甚至到可忽略程度,影响了絮凝效果,故折板间距不宜过大,因而折板絮凝池单池设计流量也不可过大,反之,间距过小会造成清洗絮凝池不便,故大型絮凝池的设计应合理确定单池流量和布置流程。上元门水厂2#沉淀池采取大型水厂小型化措施,将池内流量在絮凝池前两段分为3个单元,后4段分为6个单元,增强了水流中附壁絮流作用。为提高折板絮凝池对运行流量变化的适应性,3个单元各设一根DN 500 mm进水管和闸阀以便调节水量。

2 絮凝时间

絮凝时间是絮凝池最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最早建成的六合县水厂折板絮凝池絮凝时间为6min,镇江市金山水厂和湖北汉阳县水厂折板絮凝池絮凝时间分别为10min和7.7min,上元门水厂2#絮凝池絮凝时间10.6min。现行设计规范和设计手册规定为6~15min。为确保工艺效果,提高折板絮凝池的适应能力并留有余地,折板絮凝工艺絮凝时间不宜少于10min。有些地方折板絮凝池因絮凝时间过短,出现絮凝效果欠佳或适应性差、药耗过大现象。

3 折板絮凝的组合方式

折板絮凝的组合方式分为同步折板和异步折板两类。异步折板水流速度和方向转变频繁,射流作用和液流左右振荡强烈,颗粒碰撞剧烈;同步折板水流运动状况变化程度较异步折板弱。为使输入能量与絮凝体成长过程相适应,折板絮凝的组合方式为:絮凝区前段采用异步折板,中段采用同步折板,后段为平板。上元门水厂2#絮凝池前两段为异步折板,后4段中的12个流道为同步折板,最后1个流道为平板。

4 GT值和流速的选取

竖流折板絮凝工艺各段流速和时间的选取是决定絮凝效果的关键。G值和流速的递减必须与折板絮凝工艺流程中絮凝体由小到大的形成过程相适应,以提高絮凝效果。G值的递减不宜少于5段,每段流道数为3~4道,以防流速突变打碎已形成的絮凝体。异步折板段设计时,应注意后段波峰流速要小于前段波谷流速,起始流速宜为0.4 m/s左右,以增加颗粒碰撞几率,降低药耗;末端流速宜

表1 六合、汉阳县水厂絮凝池设计参数 段序 六合县水厂 汉阳县水厂 现行设计规范 1 2 3 4 5 1 2 3 1 2 3 折板类型 同步 异步 同步 平板 异步 同步 平板 波峰流速(m/s) 0.29 0.35 波谷流速(m/s) 0.10 0.25 流速(m/s) 0.26 0.18 0.13 0.10 0.08 0.21 0.098 0.25~0.15 0.15~0.10 时间(s) 68 60 110 105 43 119 116 119 120 120 120

表2 上元门水厂2#絮凝池设计参数 段序 1 2 3 4 5 6 G(S-1) 204 80.79 61 32 23 13.7 T(s) 52 76 105 110 128 171 波峰流速(m/s) 0.40 0.24 波谷流速(m/s) 0.25 0.19 流速(m/s) 0.152 0.109 0.094 0.07 5 折板设计参数

折板的夹角有90°和120°两种。折板夹角过大会减少波折数,影响紊流强度;夹角过小则不易滑泥。实践证明:折板夹角为120°运行效果较好。

在有效水深一定的情况下,折板的波折数取决于折板夹角和折板宽度,并影响液流的紊流强度。折板宽度小则波折数多,液流紊流强度大,折板块数也增多。折板宽度应随着絮凝体成长情况而沿程递减,宜采用30、40、50 cm三种宽度。折板长度与流程布置有关,但过大会增加结构厚度。

折板的材质有钢丝网水泥板、铝板和轻质填料3类,一般宜采用铝板。折板的安装有嵌入池壁预留的凹槽和装入固定在池壁上的角钢槽两种,后者耐久性较差。

转贴于 6 阻力系数ζ的选取

目前国内已投产的竖流折板絮凝池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水头损失的设计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实测值

实践证明,折板絮凝工艺阻力系数ζ值宜取:同步折板0.3,异步折板渐缩0.05、渐放0.2、上转弯1.8、下转弯3。

表3 部分水厂折板絮凝池水头损失值 厂名 水头损失设计值 水头损失实测值 镇江金山水厂 3136 2458 镇江江边水厂 2195 1225 南京上元门水厂 3724 3136 7 排泥

絮凝池通常不设排泥设施,但因竖流折板絮凝工艺各段尤其是末端流速较低,且为上、下翻腾,造成絮凝区池底易积泥,故应考虑排泥设施,一般采用穿孔管排泥,排泥周期可为72 h。

8 过渡区的设置

在絮凝区与沉淀区之间设置过渡区的作用在于:①从絮凝区向沉淀区均匀布水;②降低Re数,使絮凝区所要求的紊流过渡到沉淀区所要求的层流。若合理布置流程即絮凝区流程,形成絮凝区向沉淀区的多点布水,同时降低末端流速,则可不设过渡区以节省混凝沉淀设备容积,这尤其适用于老水厂挖潜改造工程。上元门水厂2#沉淀池未专设过渡区,首先将反应区后四段分为6个单元,沿池长方向平行排列,在絮凝区进入沉淀区处形成六点均匀布水,布水均匀性良好,均匀性优于通常设置的穿孔墙、整流堰等过渡区形式;同时降低絮凝区末端流速,最后一段流速为0.07 m/s,Re数已很小,完全满足流态过渡的需要。

9 运行情况

1989年至1990年测试情况见表4,1995年测试情况见表5。

表4 上元门水厂2#沉淀池运行测试情况(1989~1990年) 测定日期 原水浊度(NTU) FeCl3单耗(mg/L) 聚合硫酸铁单耗(mg/L) 运行水量(104m3/d) 沉淀池出水浊度(NTU) 絮凝时间(min) 1987-07-24 920 16.09 8.66 5.2 6.83 1989-08-15 580 14.97 7.54 9.2 7.84 1989-07-05 600 14.03 8.82 6.8 6.71 1989-09-09 420 4.28 8.44 8.8 7.01 1989-10-31 345 6.15 8.80 7.4 6.72 1989-10-14 310 5.08 8.10 10.0 7.25 1990-06-02 205 7.12 8.4 5.4 7.03 1990-07-10 870 18.4 8.80 8.2 6.80 注 1 运行流量采用进水室内矩形薄壁计量堰测得

2 根据南京市自来水公司规定,聚合硫酸铁单耗按单位重量价格比(FeCl3与聚合硫酸铁之比为1:5.62)折合为FeCl3单耗。 表5 上元门水厂2#沉淀池运行测试情况(1995年) 原水浊度(NTU) 292 原水碱度(mg/L) 90 运行流量(104m3/d) 4.72 沉淀区上升流速(mm/s) 1.51 反应区各段取样静置5min 后剩余浊度(NTU) 段序 2 3 4 5 6 数值 1362~162 116~122 108~122 82~102 82~102 反应区各段矾花 状况 未形成 形成 碎小 较密实 密实 混凝剂品种 聚合硫酸铁 折合FeCl3单耗(mg/L) 92 沉淀池排泥水浓度(mg/L) 序号 1 2 3 起始 45000 18500 15000 结束 810 440 720 排泥周期(h) 8 排泥历时(min) 5 注 1 运行流量采用测定沉淀区上升流速法测得;

2 聚合硫酸铁单耗按单位重量价格比折合为FeCl3单耗。

第6篇

关键词:形式;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07-01

一、引言

设计是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综合体现,它是一种创造,贵在创新。设计的目的是创造为人服务的物和环境,并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协调,其核心是“人”,那么设计的形式和功能最终也是为人服务的。我们探究设计中的形式与功能,也从而更好的解决设计中艺术和技术双重性的问题。

二、艺术设计中形式的作用

可以感知的、外在的形象就是形式。而设计对形式的要求,是在有用性前提下的,再把美的因素从外部附加给形式。例如:现代设计中,除了根据人体工学的测定设计、材料上的革新以外,形状的变化,更是设计师主观情感的倾注。

设计的形式是设计的内容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物质化的体现,因此,形式应该从属于准确而明确表达内容这一要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形式是我们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具有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思想、价值观等具有因差异形成的不同的审美观念,但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客观存在的形式法则,我们称之为形式美的法则确是大致约定俗成的,这正是我们的设计所表现的内容之一。设计的形式美是由具象到抽象的凝炼,也是功能的抽象形态。

三、艺术设计中功能的地位

当代设计的主流是将就功能的现代主义设计,其建立的思想基础是不会因为一些艳丽的色彩和异乎寻常的构想就可以动摇的。真正实现设计必须强调功能和机器生产这一原则的关键人物,是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格罗佩斯。他的观念使“功能崇拜”成为可能。现代主义设计立场以适应大工业生产为前提,强调大批量生产、产品功能良好、廉价、归根结底是服从功能,也就是“形式服从功能”或“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

米斯凡德罗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主张形式简单、高度功能化与理性化的设计理念,反对装饰化的设计风格,然而,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洛可可式的风格,绕过了巴洛克的喧嚣放肆和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表现华丽精巧,纷繁琐细。随后,十九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宣扬的“形式追随功能”,认为“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沙利文首先将“形式追随功能”引入到建筑于室内设计领域,即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功能,然后再加上合理的形式,从而摆正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虽然当今的各种设计流派层出不穷,设计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还是很多,但功能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居于设计的主导地位。

四、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设计艺术中,功能与形式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的。功能是形式的前提和基础,形式反过来也可增强功能的作用。形式是一种表现形态,它有着特定的含义。很明显,形式和功能既有本质的区别,又不可分割;即没有无功能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功能。形式是功能的存在方式。西方艺术发展基本上都是以一个艺术风格或者艺术运动形成一个艺术飞跃阶段,而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形式和功能的倾向又有不同的。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形式,尊重功能,尊重形式与功能的融合,同样要尊重形式与功能的分离。无论怎样,它们共同的宗旨是以不同的方式去探索满足人们视觉及心理需要的活动。我们本身就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一种螺旋式前进的进程。

设计是为人而造物的艺术,说到底是为人的设计。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处理上,也应该把注重人的价值放在首位,既不能一味地追求产品的效用功能,而忽视人类自身的情感要求和风格特征,从而使人在功能过于强大的产品而前束手无策,也不能过于强调形式,以至于影响功能的发挥,从而使设计失去意思。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因为产品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形式的发展也是同样的,因此,今后仍要从这种重功能-重形式-重功能观念的不断交替过程中,努力为两者在设计中找到恰当的位置,以求达到最终人-物-环境的和谐境界。

五、结语

设计是一种整体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思维的结果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设计可以改变技术的描述形式,技术则可以直接提高生产力,设计则可间接提高生产力,设计化的技术是具有创造力的技术。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未来的事业,生活是属于未来的,艺术设计也是属于未来的。与生活与未来联系着的设计是未来的象征,它将成为人类生活进步、文化艺术发展的标准。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汽车造型 数字化设计 手工艺术 逆向设计

前言

我国汽车工业正进行跨越性发展,制造和生产技术在国外硬件设备的保障下基本得到解决,而汽车设计则面临技术手段更新和人才紧缺的局面,特别是自主品牌的设计问题尤为突出。上海乘用车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奇瑞汽车设计有限公司等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高等院校艺术类工业设计作为汽车设计人才培养的基地,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手工艺术表能力,将美学很好地体现在汽车形体上,并结合现有的先进数字化设计方法及加工技术,使设计更具时代性。在汽车设计中动手能力培养主要指逆向设计的油泥模型制作,早期只是手工制作,而先进的制作方法是手工和数控加工技术完美结合,既能体现人的感知,又融合了设备加工的精确性。

1、数字化设计

数字化设计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领域,通过基于产品描述的数字化平台,建立数字化产品模型并在产品开发过程应用,到减少或避免使用实物模型的一种产品开发技术。在汽车数字化设计中主要使用的软件是ALIAS、CATIA和UG,也有少部分使用PRO/E软件设。数字化设计具有以下两个显著优点:(1)造型准确、周期短、减少设计过程中实物模型的制造。传统设计中需经过反复多次的“手工模型-设计论证-修改设计-修改模型”的过程,这不仅耗费物力、财力,还使得产品研制周期延长。数字化设计则在制造物理样机之前,针对数字化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与测试,可排除某些设计不合理性;(2)易于实现设计的并行化,缩短设计周期。相对与传统设计过程的串行化,数字化设计可以让一项设计工作由多个设计队伍在不同的地域分头并行设计、共同装配,这在提高产品设计质量与速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手工艺术

本文说指的手工艺术不是中国传统的剪纸、木雕、纸雕、陶艺、编织、刺绣等手工艺,而是从事产品设计、美术与技术结合的手工艺术。手工艺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发展,艺术家通过手工艺术设计制作出精美的小批量的产品。在现代手工艺术主要体现在雕塑、首饰、陶瓷、玻璃和产品设计初期。目前在工业设计的前期需要手工艺术来表产品设计的思想,如:手工制作产品的雏形,特别是形体比较复杂的产品,如电动工具、交通工具等。艺术类的高等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一般的课程都有模型制作的要求,材料有木材、金属、塑料和油泥等。早期阶段交通工具设计课程,主要是手工制作阶段,学生测量车辆的实际尺寸,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找到设计点,手绘表出设计意图,用木材或者密度板制作出模型,只借助最简单的钻铣床,其他全靠手工挫、打磨,学生用手工制作的模型表了设计思想。手工制作模型的周期太长,最后的效果也不够理想:模型太重、尺寸偏差大、表面不光洁、形体准确性无法把握。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出数模无法利用,只用于效果图的表,和所做出的模型有比较大的差异,模型无法准确表设计者的意图。

3、逆向设计与模型

逆向设计是充分融合手工艺术和数字化设计的优点,发挥了手工艺术的创造性、数字化设计的准确性和快速性。逆向设计过程是指设计师对产品实物样件或者模型表面进行数字化处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并利用可实现逆向三维造型设计的软件来重新构造实物的三维CAD模型(曲面模型重构),并进一步用CAD/CAE/CAM系统实现分析、再设计、数控编程、数控加工的过程。逆向设计通常是应用于产品复杂表面的设计,例如汽车设计、摩托车设计和游艇设计等。对于原创的工业设计产品来说,设计师在逆向设计过程中手工艺术制作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模型是数据采集的基础,后期的数字化设计主要是数据上修正和曲面光顺。制作模型的方法有很多,在交通工具方面主要采用油泥模型制作,前期是1:5小比例模型,后期是1:1的等比例模型。

逆向设计的过程:手绘表出设计意图,通过ps软件设计出三视图,按照三视图的轮廓绘制1:5的AUTOCAD平面图,通过激光切割出轮廓模板,利用高密度泡沫材料制作型芯(如图1),粗敷上油泥,敷贴时要用力适当,既保证油泥层与层之间的贴合又不使整个模型因用力过大而变形,直到敷贴的油泥使模型超出初设计轮廓线2~5mm时为宜。

外形的初步形状通过粗刮完成(如图2),到造型准确并留有1mm内的余量。精刮要依据个人的主观感受、审美观和视觉差带来的各种艺术效果进行,力求使整个车身表面曲率过渡平稳,表面光滑(如图3),完成车灯、格栅和门线等各个细节。

在油泥模型上贴上对焦的专用MARK点(如图4),利用光学三维测(如图5)将iges文件导入UG等CAD软件,获得截面线和轮廓线,进行曲面建模(如图6)。将3D文件导入渲染软件,设置材质和灯光,渲染效果图(如图7)。

4、油泥切削机加工与模型

一直以来,汽车油泥模型主要依靠的是油泥模型师的手工制作,虽然表现力比较丰富,但缺点在于制作周期较长,曲线不精确,加工精度低,做出的模型左右不对称,逆向设计后的数模没有充分利用,模型比例太小,无法准确评判设计。随着数控技术发展和三维测量技术的改进,出现了大行程的油泥切削机(如图8)。以CNC铣削为原理的油泥模型自动切削机,将三坐标划线测量机与CNC数控技术结合,形成加工尺寸很大的CNC加工设备,其铣削力不大,适宜泡沫和油泥的铣削,其加工精度比较高,能加工大行程量,制作周期比较短,效率高,性价比高,具有手工制作油泥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油泥切削机的加工过程:按照逆向设计后放大到1:1的三维数模,对加工位置和加工余量进行分析,编制加工程序和生成刀具路径,并对各刀具路径进行防碰撞、过切检查和模拟加工,验证路径的正确性,通过后处理生成适合于本机读取的NC代码。首先加工骨架泡沫,一次性完成表面负余量切除,余量一般是-5mm,保证表面油泥的缚贴;泡沫的加工结束,把准备好的油泥缚在加工好的泡沫上,等待油泥变干继续加工;油泥的大进刀量粗加工,在电机功率、机器钢性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较大进给量,最大切除多余油泥,表面留0.5mm的余量执行精加工和轮廓线加工程序。如有必要可重复执行精加工程序,提高表面光洁度。油泥在加工完毕后,需要模型师根据加工完成的模型粗糙度进行修改,直到到要求。利用该设备来制作等比例模型,完善整个逆向设计的过程,实现了传统手工艺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红色历史文化;相关性

所谓城市公共艺术是受城市互动与心灵对话的影响,联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空间的艺术设计形式,其表现形式丰富,需要心理体验和情感互动,具有独特的传播能量.公共艺术的研究与应用涵盖了艺术符号、艺术设计、艺术活动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内容.

1城市地铁环境中的公共艺术设计

1.1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组成要素

城市地铁公共艺术包括艺术设计、和展示、符号标志、符号象征等元素,地铁公共艺术存在于城市地铁空间中,从艺术的公共工程功能上来说,公众参与的认知尤为重要.根据公共工程的信息,它可分为静态、动态、交互等.根据公共工程的现有形式,它可分为三种类型:平面、三维、虚拟,按区域可分为直接、间接和公共领域.在现代城市中,地铁正以它的快速、安全、污染低而成为城市交通的第一选择.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理想状态不只是纯粹的精神和艺术表现力,更是希望能够展现出文化内涵,特别是能够体现出红色历史文化,让城市地铁公共艺术变得更有“地方感”、“亲和力”、“历史感”.“在地铁站沉闷黑暗的公共空间,让快节奏的的城市人能够感受到红色历史文化的魅力.

1.2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地铁建设的发展,许多专家学者都对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重庆、武汉、深圳、南京等多个城市都建立了地铁站,都有其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特点.在国外的其他国家,城市地铁公共艺术也在弘扬与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世界各地的城市在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上都做足了功课,并设计出了他们认为满意的作品.如上海地铁二号线的广告设计关注到地铁视觉环境的统一,装饰布局统一,运用了古典诗歌的中国元素,并巧妙的采用了中国英文对照形式,提高了地铁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广州地铁的最大特点是根据不同风格的旅游景点,设计不同的风格,设计师充分考虑车站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将岭南文化融入设计中,风格古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岭南文化融入到地铁空间设计中.南京地铁是充分利用装饰壁画和雕塑,展现了南京城市的特色,展现城市的风范.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地铁公共艺术将城市文化科学合理的融入,并体现出艺术表达的特点,这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地铁交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红色历史文化对地铁公共艺术的影响

2.1地铁公共艺术地域性风格的建立

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受众是过往的行人,因此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表达风格的建立要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要与受众的需求要一致.城市地铁行走的路人,与艺术馆欣赏艺术作品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首先从心灵上来看,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的人们是有着充分的鉴赏准备的,他们有其特有的心理预期,而在地铁环境中,路人对于地铁作品往往是没有心理预期的,可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其次,从心情的观点来看,艺术画廊往往孕育着一种轻松、无忧无虑的心情,展示厅可将设计做的意境悠远,但对于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的受众———地铁的行人而言,他们的脚步是常快,很少会有路人停下脚步慢慢欣赏,因此,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中要注重公共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公共艺术的风格表达方面应有其特点,要根据乘客的具体地点有针对性地创建一个特定的心理感受,能够快速的表达出艺术主张,能够让路人在第一时间看到并领会.

2.2地铁公共艺术生态建设

在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表达中,公共艺术包括环境艺术氛围、空间设计和艺术设计、和展示等内容,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要注重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从艺术的公共工程功能上来说,公众参与的认知尤为重要,要注重城市地铁艺术的生态建设,让公共艺术的表达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满足受众的诉求.城市地铁公共艺术最高追求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公共场所中通过公共艺术的融合,将原本单调的公共区域建设的更具有艺术气息和人文气息,给人以亲切感,让人体会到文化遗产的影响力.由于地铁在地下,所以人们进入后会产生不适感,由于缺乏方向感,地铁站空间狭小、视野有限等,这就要求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要注重生态建设,能够让人们看到城市地铁公共艺术作品后有舒适的感觉,为车站创造更自然、轻松的环境.

2.3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形式

行为是人们出于对某种刺激的一种反应,而刺激可能来自内部,如心理、动机、需要,也可来自外界环境.人在地铁站地下空间中的反映是由通行、休息、社会交往、餐饮、信息交流等行为目的决定的.因而,人的行为活动会表现出轻松、欢快、仓促、紧张等情绪特点.由于人的行为、心理方面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加之行为与空间领域相依托的关系,从空间领域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人的行为特征与规律是必要的,需要把握地铁公共艺术表达的独有特点.

2.4对地铁公共艺术形态的影响

城市地铁公共艺术有其特殊性,这使得地铁空间的设计与其他公共艺术设计不同,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要充分考虑公共空间的特殊性.首先,地下空间的主体与地面上的空间是不同的.地上的开放的空间,能够尽量多的引入自然光照射,大量的植物绿色,实现自然统一,它更是活生生的长期空间,给人们一个舒适、安全的感受.地铁埋在地下,没有自然光的照射,空间狭小,有限的视野会让人缺乏安全感,产生恐惧及不适应.因此在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这些缺点.其次,地铁具有流量大、流动性高的特点,这也是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空间与其他公共空间不同的特点.地铁已成为人们首选的理想交通工具,由于地铁是方便、快捷为人们所选择,但由于空间小,很多乘客拥在一起,快节奏的行走步伐,容易导致心理上产生不安和焦虑.因此,地铁空间设计要避免这些缺点,这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地下空间环境给人造成的心理问题,许多学者都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在实际的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如何创造一个愉快、舒适、美观、安全的空间,打造人性化空间,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特点,以吸引更多人接受地下空间的环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讨论.

2.5对地铁公共艺术结构的影响

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有其结构特点.地铁的空间环境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模式,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让人们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价值.分别观察车内乘客的行为,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都会使用通信工具打发时间.很多地铁车厢的广告没有创造力,无法吸引乘客的注意.一般乘客都会坐着发呆,等待到达目的地.因为地铁站通常的广告灯箱以商业目的存在,其形式和内容不能引起乘客的注意.连接所述平台层和上壁的两侧的电梯的地面空间公共领域几乎没有可观看性.因此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要体现出结构性,在多个方位进行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能够吸引各个年龄层次人们的注意力,体现文化内涵,根据位置设计不同的结构,在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表达中体现出多层次、多方位的结构特点.

3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对红色历史文化传播的意义

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突出地域文化,展现城市的特点,是地铁公共艺术空间的重要作用.在整个大都市的地铁,公共艺术空间设计的共同特征是根据区域、国家和国际标准,结合城市的地铁线路,形成一个多层次的艺术作品,展示和体现城市文化,展现城市活力和创新精神.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的红色历史和文化传播,利用壁画、雕塑、艺术设施及其他公共艺术的手段来设置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让人们感受到在地铁公共环境的舒适优美,并为公众所认知,对情感和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展现红色历史文化的内涵,让人们在产生美的享受时,感知文化的特色.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公共艺术墙主要是用于壁画的形式,使用不同的材质,展现不同的主题,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不同的历史文化精神.能够体现当地地域文化与城市文化精神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精神文化的特色,在地铁空间中融入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强化了行人的视觉体验,在美学升值的过程中,激发人们的情感记忆,实现真实的景观的再现以产生共鸣.每个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景观,要能满足最恰当的要求,反映红色历史文化,要注重将现场周围的环境与自然景观的整合,地铁公共艺术设计表达要非常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在公共工程的建设中要发挥艺术作品的作用,在主要场所大量的展现人们使用的图像.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构成了心理的投射,接收的现实的实景感受,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展现出红色历史文化,注重美学功能、红色文化教育普及意义与地铁的主要功能美的统一,实现传播的目标.地铁公共艺术设计要从审美角度作为服务的出发点,从进入地铁开始,就注重景观的设计定位,在各个地点,即展现出作品的特点,一步一景,充分发挥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作用,扩展了整个空间的主题.以简单直观的形式表现出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诉求,弘扬红色历史文化.强调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感受,给人以观赏的美感.

4基于红色历史文化的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原则

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要充分考虑公共工程及相关的环境因素的特点,要结合周边环境和地域文化的特点,来进行红色历史文化自然传播.城市地铁公共艺术专注于工作本身的完整性,同时也对整个系统及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地铁公共艺术需要结合区域特征,将地铁空间展现的更具有文化特点,表现出地铁公共艺术的文化主题,弘扬时代精神,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基本设计原则为:

4.1基于大美术观念的统筹规划

红色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应坚持大艺术的理念进行总体规划.大艺术理念包含了所有的艺术精品,这与传统观念不同.从深层面上,伟大的艺术内涵是一种艺术文化.这两种艺术创作,包括艺术教育和艺术展览等艺术活动都崇尚大艺术.事实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设计艺术,如雕刻、壁画、建筑、景观等,都放入艺术范畴.现代艺术的理念,对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有直接的影响,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运用大艺术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完整和谐、与现场景观元素相互呼应和的红色历史特色文化.

4.2坚持审美与功能相结合的整体谐调

基于红色历史文化设计的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设计要坚持审美与功能相结合的整体谐调原则,对艺术概念进行总体规划,坚持整体和谐美观的功能,在传统的公共艺术基础上,进行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传播红色历史文化,坚持以功能和整体协调体现美观性.城市公共艺术需要结合工作和艺术设计美学的公共职能,并创造出更适合城市建设和生活需要的艺术产品.事实上,对于公共工程的艺术,美学、社会、生态三大方面缺一不可,要建立一个综合平衡的艺术创作体系.

4.3服务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创新

基于红色历史文化设计的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设计,要坚持服务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创新原则,公共艺术设计的目的是满足审美需求.公共艺术设计如没有联系地域文化特色,模式化的现象会使区域特色消失,也会造成审美疲劳和厌倦心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要本着创新的原则,构建起新的方式、新的方向,在艺术表现方式上使用新视角.创新的技术往往会带来新的思维和理念,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地铁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元化和创新的概念.基于红色历史文化设计的城市地铁公共艺术设计造就了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文化属性,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特征,将艺术创新和地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突出城市公共艺术的个性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张启泰.论公共艺术中的人文精神[J].艺术教育,2007(5):105.

〔2〕杨沤蔫.我国公共艺术城市纯进程昀探究[J].吉林:吉林大学,2007.4-5.

〔3〕陈继军.中小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5.

〔4〕孙伟.日本公共艺术的历史与现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9.

〔5〕杨酝蕊.我国公共艺术城市化进程的探究[D].吉林:吉林人学,2007.3.

〔6〕周丽霞.论地铁空间设计的入文关怀[J].装饰,2007,3(167):8-9.

第9篇

关键词:自行式平地机;回转圈;制造工艺

中图分类号:TH1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30-03

近年来,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作为筑路机械设备之一的平地机产品,在国家对公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商机中,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平地机的主要功能是把作业对象整平,而回转圈结构件作为平地机刮土工作装置的核心部件,起着传递动力与控制刮土板回转运动的作用,承受平整运动的所有应力与高冲击载荷,直接决定了平地机整机的性能与可靠性。文章以国外某品牌平地机回转圈设计加工为例,简述该结构件先进的设计与制造工艺技术。

1 平地机回转圈的基本结构

回转圈是平地机运动系统的回转基础,其部件结构如图1所示,由齿圈、左右侧板、左右肋板、管横梁、左右管支撑、左右盖板、定位块、定位环、吊耳、板支撑、楔形块、垫板及尾架组成。外形尺寸:Φ1590×621.6。齿圈采用高强度结构钢Q345E制造,其余结构分别采用Q345B、20Mn及20钢焊接而成,侧板、肋板、楔形块与齿圈的组合焊缝是Ⅰ类焊缝,其余均为Ⅱ类焊缝。齿圈内径加工有内啮合齿,所有齿均需进行表面感应热处理。

2 回转圈制造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①齿圈零件的节材结构设计技术。其中齿圆环(见图2)采用板材卷制设计技术,齿面板(见图3)采用四等分扇形板拼接设计技术,齿圈所有零件均采用火焰切割下料方式,取得高达80%以上的平均材料利用率,该技术大大提高了齿圈的性价比。

②八轴联动机器人焊接系统的技术。通过使用自动焊接技术,保证这种大型回转圈结构件的复杂焊缝质量稳定可靠,与手工焊接工艺相比提高焊接效率2倍以上。

③回转圈啮合齿表面感应热处理设计技术与加工工艺技术。国际先进的平地机回转圈啮合齿均采用表面感应热处理技术来提高齿的耐磨性能,这是其质量与可靠性高于国内平地机企业的一个重要设计技术。由于回转圈结构复杂,因此啮合齿的表面感应热处理工艺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主要工艺方法有逐齿感应热处理与三段式整体感应热处理,需视感应器的功率大小而定。

④回转圈结构件全焊缝超声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原是应用于军工与航空领域,国际先进企业将其应用于回转圈的焊缝内在质量检测中,确保了焊缝质量,提高回转圈的可靠性。

⑤长焊缝厚板自动焊接技术。主要解决板厚达

40 mm、焊缝周长达5 m以上齿圈的齿面板与支承圈焊接焊缝易产生裂纹的技术难题。设计采用自动焊接工艺技术,对研制过程中出现的裂纹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分析成形系数大小,设计出合理的焊接坡口角度,既保证焊接质量,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⑥一体化拼点技术。设计高效合理的拼点工装设备,所有回转圈零件在一次组合过程中完成所有拼接工序。

3 平地机回转齿圈的制造工艺及要求

3.1 主要零件的制作

①齿圆环。采用数控双割炬火焰切割下料,需进行机械冷矫,矫正后的钢材表面的表面不能有明显的凹痕或损伤,确保高度方向的直线度,矫正后的高度方向直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TB10212-98《铁路钢桥制造规范》中的规定。

②齿面板与侧板。采用数控火焰切割下料方法,其中侧板依据如图4所示套料工艺进行切割,材料利用率得以提高。

③斜管支撑。如图4所示,斜管支撑A面与B面为两空间平面,其精度与批加工尺寸一致性与拼点总装密切相关,需采用专用工装进行定位,并采用金属铣切机进行加工。

④坡口加工。由于直径达1.5 m以上的齿圆环系卷制而成,椭圆度允差为5 mm,因此坡口无法采用车加工方式,需采用坡口机加工,同时将坡口机改装成可绕周向柔性调节的专机,即可提高生产效率,又可确保坡口尺寸精度。

⑤成形加工。如图5所示,对左、右肋板与左、右侧板分别采用专用模具在大型油压机上进行冷弯成形。

3.2 拼点组装、焊接、切齿及机加工

①拼点组装。设计的拼点组装工装,一次性将14个零部件组装拼点一起,拼点后采用便携式关节臂三坐标机进行尺寸检验,确保各零件组装后的空间尺寸与位置满足要求。

②焊接。齿圆环与齿面板采用专用自动连续焊接机床,内外环均分两道焊接,焊接之前应采用U型夹消除齿圆环与齿面板间的间隙,焊接顺序为内环打底外环打底内环盖面外环盖面,可有效减小焊接变形。拼点后的回转圈采用八轴可转位变位机的焊接机器人进行焊接,质量可靠、稳定性好。要保证回转圈的焊接质量,并有效控制其焊接变形,焊接工艺是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施焊前检查。应检测各拼点零件间的离隙是否超过1 mm以上,否则需先将离隙填补;必须进行抛丸以清除坡口及焊缝两侧的油、污、水、锈及其他杂质,需在抛丸后四小时之内完成焊接。其二,焊接参数选择。选用

Φ1.6 mm的焊丝,采用气体保护焊接,焊接电压35V,送丝速度12 m/min,保护气体为90%Ar+10%CO2,气流量为25 L/min。其三,焊接顺序。楔形块与齿圈、侧板焊接肋板与侧板焊接侧板与齿圈焊接垫板、尾架与齿圈焊接尾架、侧板与齿圈焊接侧板、垫板、尾架与齿面板焊接管支撑与侧板焊接管横梁与侧板焊接定位环与管横梁焊接吊耳与管支撑焊接定位环、板支撑与管横梁焊接垫板与齿圈焊接肋板与齿圈焊接侧板与齿圈焊接盖板与肋板、侧板、齿圈焊接。

③切齿。将回转圈定位在具有自定心功能的专用夹具上,采用精密数控火焰切割机切齿,加工关键是齿形精度的控制与切割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其中火焰的调整与预热方式是重要手段。

④齿形热处理。采用独特的卧式回转传动机构、逐齿连续加热淬火技术、可自动调节感应器与回转圈之间感应间距技术,实现360°的回转圈齿形表面全部淬硬,保证回转圈变形小且耐冲击。

⑤无损检测。回转圈结构件对焊缝质量要求高,焊缝形面复杂并需确保零缺陷,因此要求采用相控阵超声波无损检测方法。相控阵超声波技术具有检测灵活性高、速度快,现场检测时只需对焊缝进行一次简单的线性扫查而无需来回移动即可完成全焊缝的检测;检测结果直观、重复性好,可实时显示;可检测复杂形面或难以接近的部位,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

4 结 语

平地机回转圈是平地机的一个核心部件,结构复杂,集钣金、焊接、机加工、热切割、表面感应热处理、无损检测等技术为一体。因此,笔者采用了合理的加工工艺技术措施、焊接顺序、专用坡口机设备、表面感应热处理设备等,成功开发出了平地机专用高性价比回转圈,满足了产品的尺寸与精度及内在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第10篇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摘要】艺术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世界众多的教育家对艺术教育都尤为重视,如美国的艺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曾说:“在艺术的教育当中,艺术本是达到目地的一种方式,而并非是一种目标,艺术的教育目标是使人变得更有创造力、想象力,同时将艺术适用到生活和职业当中,那么艺术教育的目标性就已达到,必要性也显现出来。”笔者身为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的一名考官,通过自身在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教育工作岗位上多年的经历,结合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考察收集论据及解决方案,阐述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服务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教育普及;服务;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教育,只有重视艺术教育,并不断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才能使受教育者的专业潜能不断得到提升,展示个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为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培养良好情操及人格奠定坚实的根基。当前全国的艺术培训中心鱼目混珠,多种不同大小规模的艺术培训教育在全国遍地开花,大到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培训基地合作方、YAMAHA音乐培训学校;小至出租民宅,地下室无照办学;无论是哪种办学方式与环境,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有学可教。师资力量方面更是参差不齐,所以更凸显了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服务的重要性。高等艺术院校作为艺术教育领域的领跑者,不仅是培养艺术复合型英才,更应在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中发挥规范、促进完善艺术教育培训市场,为社会学生们能接受到正规、优质的艺术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根据文化部的关于加强和改进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主要内容:艺术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专门人才的学校,要重视从自身的行业特点出发,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艺术教育自身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强文艺理论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艺术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加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教育,使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教育,使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和学习借鉴外国优秀文化艺术成果过程中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这也是艺术院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

二、高等艺术院校为普及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责任与义务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部门的任务是科学公证地评价和确认考级者的能力与素质;使广大的考级者通过学习艺术,懂得艺术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解艺术内涵,提高艺术表现力。

高等艺术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正确引导学生与家长对学习艺术教育的认识,让其充分了解艺术对孩子现在和将来的影响。引导家长怎样为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适合自身孩子的专业,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操;让高校艺术教育走向大众,让百姓了解高校专家讲学并非奇门遁甲,纠正社会艺术教育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艺术教育系统在正常轨道上良性发展。

三、高等艺术院校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点评、讲座与精品音乐会工作同步并行

(一)点评打分工作

在学习艺术的学生与家长心目中高等艺术院校是他们的梦工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考官是他们备受尊敬的专家与标杆。他们非常重视每年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初级到高级的考试中学生们也得到了锻炼,包括临场发挥和心理素质的锻炼;而且业余学习艺术的学生通过考级还能得到专业评委的评定,得到评委们给予的综合认可与鼓励。如沈阳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打分单分为键盘类、声乐类、管弦器乐类、民族器乐类、舞蹈类、播音主持类等,考官根据学生所报考的规定作品,通过节奏、音准、乐感、礼仪、熟练程度、完整性、流畅性、协调性、基本功等十余项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官通过每次言简意赅的点评内容给学生与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启发,对学生进一步学习艺术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与激发作用,为业余学习音乐的学生提供了专家级水平的鉴定。

(二)讲座交流工作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与当地考级机构合作方商榷,为社会学习艺术的学生建立专家讲学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学习、培训等工作,为国家选拔培养后备艺术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精品音乐会

高等艺术院校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每年应组织评选优秀考级学生,组织优秀学生举办精品音乐会,为其提供良好的演出锻炼机会;建立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优秀学生数据库,为挖掘艺术人才提供推介平台。

四、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工作服务的理念与重要意义

高等艺术院校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应以教育服务的角度出发,为社会艺术教学工作做好引导、督促、挖掘艺术人才、培养艺术的后备力量,让每一位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爱、学有所通、学有所用、学有所展。为学习艺术的学生接受正规、优质的艺术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积极督促与严格要求各地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合作机构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做好学生与专业、学生与家长的良好桥梁;让其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五、结语

高等艺术院校为社会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服务不是一项短期的形象工程,而是长期有效实施的常态化工作,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国民的艺术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研究、探索、更新而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数控加工;梯形螺纹;加工工艺;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164-02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业在不断发展,研发了很多新的元器件,从而使得一种新型的数控加工工艺被开发和使用,即梯形螺纹数控加工法。这种加工工艺主要考虑梯形螺纹的精准度,这主要是由于螺纹牙形深度大,且牙形角度小,能与数控机床中的梯形母螺相匹配。因此,这种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用以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

1 数控加工过程中的梯形螺纹加工工艺

1.1新型梯形螺纹加工工艺与传统的螺纹加工工艺

传统的梯形螺纹数控机床加工工艺是采用直接进入,然后再左右切割,制成成品,这种方法很容易出现扎刀现象,而且机床生产效率很低。而新型的梯形螺纹数控加工工艺程序设计更加科学规范,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使用软件对工艺程序进行设定,其加工过程中先对机床的精度进行检查,然后对元件进行多程序的加工。新的梯形螺纹加工工艺从编程、受力分析以及背吃力量等几个方面都比传统的加工工艺具有优势和积极推广的意义。

1.2新型梯形螺纹加工工艺

首先,对数控机床的精准度进行调整,然后将选定的加工材料放入数控机床中,在加工前,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机床的精度进行检验,确保机床加工的精准度,使之能满足梯形螺纹加工的需求。其次,工作人员应该使用规范的装夹方式和机床车削方法,一般我们使用的装夹方法就是在工件的一端使用三爪盘夹持,另一端用顶尖将其顶住,将机床装夹的一端设计成为台阶式,以防止加工过程中工件轴震动而导致机床在加工过程中的精度得不到保证,从而对梯形螺纹造成一定的误差。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到,另一端在绑定顶尖时,不能使顶尖顶得太紧,应该保持一定的空间范围,有效防止梯形螺纹的变形。

螺纹车削又分为粗车和精车两道加工工序,在具体加工中,当零件进入车削时,先进入粗车道,对元件进行初步开槽,并且将径向保留0.1mm-0.2mm的加工余地,还要保持梯形螺纹底径到顶径牙形之间的距离为0.2mm-0.4mm。在粗车加工中保留元件加工余地是为了元件在精车加工中不会变形,确保最终加工出器件的精准度。在精车加工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两次精车加工,并且在加工过程中使用G92系统的动态误差检测器,一般机床的背吃刀量尺寸为0.2mm-0.3mm,需要使用精车刀对精车内径尺寸进行测量和调整,将背吃刀量调整为0.25mm-0.55mm之间。而由于粗车和精车都使用直进切割方法,在加工时,对精车刀的刀刃有一定的要求,保证精车刀刃的宽度等同于螺纹牙槽宽度,最终编制精工程序,在编制过程中,应该直接将径向尺寸编制到螺纹的底径,工程传动速度设定为120-150r/min,最终完成加工工艺。

2数控加工过程中的梯形螺纹程序设计

梯形螺纹数控加工工艺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由于该加工工艺的程序设计比较复杂。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生产设备中应用计算机程序对加工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器件生产的精准度,减少人为操作造成一定范围内的误差。梯形螺纹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主要利用VERICUT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中技能,将机床与计算机连接,然后通过VERICUT软件对机床编程、受力分析以及背吃力量等情况进行设定。首先是选择控制系统与机床,打开程序,选择控制菜单,点中fanOt.ctl;然后点击机床,出现机床控制菜单,选择turn—thread—cycles.much;然后输入要生产旗舰的规格,初步设定成功后,再就是建立坐标系统,在项目树中开始程序设置,在器件规格建模的右端,点击打开G-代码设定项目,然后在菜单栏中设定机床参考点,根据实际生产规模设定。其次,对机床中的加工刀具进行设计,工作人员根据加工要求,一般设定三种刀具,分别为切槽刀、外圆刀以及梯形螺纹刀。首先从项目菜单中打开刀具管理器,然后点击添加新车刀,在界面中出现设置对话框,选择刀具类型和不同的刀夹,分别对三种刀具进行选择和设定,最后调整刀片和刀夹的位置,于是提醒螺纹数控机床加工工艺的程序基本设定完成。

在整个程序设计中包括:程序设计、工艺工装、形状选择以及刀具材料等方面的工作,数控机床加工效率直接由程序设计所决定,程序设计完美,那么,数控机床的效率就高;反之,程序设计劣质,则导致加工效率低。新的梯形螺纹加工通过将普通车床的加工工艺及路线与计算机设备连接,利用数控机床的基本功能和软件的特殊功能,使传统的程序设计更加简洁,编程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加工效率也得到提高。但是,目前加工工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程序设计中经过认真计算,然后在程序中输入正确的精度值。工作人员要做好梯形螺纹的在线测量和误差修改,梯形螺纹通常使用锯齿厚的游标卡尺对中径进行测量,在不破坏工件的前提下,降低检测结果的误差。如果检测结果有误,那么必须要重新运行精加工序,因此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梯形螺纹游标卡尺的精确度进行调试,确保加工模型的精准度,可以先调好齿厚,然后使齿厚卡尺与梯形螺纹轴线之间形成一个弯曲角度,确保卡尺量得中经数值的精准度,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梯形螺纹数控加工工艺与该工艺的程序设计进行简单分析后,我们可以得知,梯形螺纹数控加工工艺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该种数控加工工艺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推广意义。因此,技术研究人员还要针对这种加工工艺在具体运用中实施难度大的问题,不断简化程序设计,从而简化实施工作,使得这种加工工艺的使用得到全面的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克江,郝明.在经济型数控车床上加工梯形螺纹的新方法[J].机床与液压,2010(20).

第12篇

关键词:工作室制;艺术设计;项目

关于艺术设计工作室制度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德国的包豪斯艺术学院。包豪斯艺术教学思想中第一次将美术教育与工艺技术教育有机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工艺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在特定的工作室环境中学习,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紧密,具有组织教学、承接项目、促进科研三大功能,能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在工作室运作机制中以工作室为学习环境、实现项目化的学习任务、职业化的学习角色,并将企业管理制度引入课堂,让学生各司其职,合作完成项目。教师则按照企业标准考核学生作品。可见工作室制是一种充分体现实践性和开发性的教学方式,其优越性有目共睹。

工作室的运行与管理研究能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方面的改革产生强大的推力,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面向市场、面向企业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由于工作室是专业教学的基本单位,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工作室制所反映出的最大特点是体现在其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因此,工作室的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把握基于工作室的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实施与监控。

1.基于真实项目的嵌入模式。通过企业提供项目来源,校企合作制订项目课程体系,遴选项目。在嵌入项目后,基于校企合作搭建的项目工作室平台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完成学生知识、技能的对接。同时,围绕真实设计项目的要求,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形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相关理论、技术要点的全面导入,构建并实施“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由校内的项目设计工作室、艺术设计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工作室组成了真实工作环境。基于工作室平台通过校企互派人员,面向市场、面向客户完成实际设计项目,校企共同考核、遴选采纳学生设计作品,并推广。这样不仅能实现项目成果的转化,也能促使学生不断经历从创意到设计,再到企业采纳与市场推广的整个工作流程的真实体验,真正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

2.通过创新项目导入机制、运行管理机制,严格把关项目来源,根据课程内容将项目一一分类,比对遴选,将能够覆盖整个课程知识点、技能点的项目依据其难度、规模、需求时间段导入对应课程。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素质水平,将难、中、易三个层次项目任务下达给学生项目组,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相关理论、技术要点的全面引入,实现理论知识传授与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3.可以在部分工作室和项目实施准入制,对技能水平高的学生项目团队通过校企联合考核,可以进入相对难度与规模均较大的项目工作室。并通过改革工作室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过程管理与项目成果评选激励,从工作室管理制度、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室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

4.按照艺术设计专业所对应的产业发展要求和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素质要求,在工作室的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主观能动性,将道德素质教育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在项目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用企业化方式对学生项目运行进行管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实现课程标准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协调。使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将职业视为事业,做到敬岗爱业,进而精业乐业。

总之,加强工作室的运行与管理,能够弱化一般性的行政化管理,简化行政管理的形式因素,将师生的教与学由以往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状态,实现外在的行政干预向内在的主动行为转化。同时,工作室模式能够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培养学生不仅具有系统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更要具有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就教学方面而言,既有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又有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亲身体验。教学活动双方相互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周宇.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管理探讨[J].美与时代:上旬,2013(09).

第13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等教育;艺术设计;隐性知识;共享;分析

中图分类号:J023文献标识码:A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 of Implicit

Knowledge Share in Art Design Education

ZHAO Wei, LI Yan-hong, TIAN Xiao-mei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个蕴藏着大量隐性知识的领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隐性知识是指师生所独有的、与众不同的、未公开(隐藏在其个人大脑、思维习惯和行为过程中)的艺术创作手法、思维方式、心智模式、个人经验、价值取向、灵感直觉、个性气质、内在修养等。由于艺术设计教育有的个性化、独创性、求异性等特点,隐性知识的共享变得更加举步维艰,导致隐性资源的浪费以及艺术设计教育学科发展潜力的损失。因此,挖掘隐性知识的巨大宝库,揭开隐性知识的层层面纱,是每一个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致力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隐性知识共享的意义

“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追求的境界,更是艺术设计的魅力和灵魂,这便注定艺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程序和刻板的模式,因而,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科学的、独特的安排和精心的、创造性的加工处理,创造出新的方法和技巧。因此,隐性知识的共享不但可以激发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师的知识创新能力;同时,隐性知识的良性循环也能提高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和师生的专业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另外,从宏观的角度也可以提高高校的整体知识存量,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分析隐性知识固有的属性知识的主要特征是形式多元化;难于理解,难以用数字、公式和科学法则等来表达;难以用文字、语言来精确表述,交流与转化速度相对较慢;获得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等;高度个人化和其受环境约束使得人员、环境的变动会导致隐性知识的不适用、变更和消失等。

(二)施教者方面的因素

1施教者传播知识的能力

隐性知识对个人是有依赖性的。受教者传播知识的能力和艺术专业修养直接决定了隐性知识共享的质量和数量,也是隐性知识共享的前提条件。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教师除具有本专业具体的知识技能外,还应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能力、想象能力、情感体验能力、教育表现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使受教者达成学习上的共鸣,使艺术的法则、规律以及教育媒介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知识文化等内容惟妙惟肖、动情传神地深入受教者的心灵,最大程度发挥知识的价值。

2施教者知识共享的意愿

施教者在开发自身隐性知识的过程中势必会支付一定的体力消耗、精力消耗、时间消耗和转移工具费用消耗等;隐性知识的共享意味着该知识的拥有者的垄断优势削弱或丧失;同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受教者能否配合施教者进行教学活动也直接决定了施教者隐性知识共享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施教者的知识转移意向、对知识的保护意识和对受教者的心理认可程度等都是隐性知识共享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受教者方面的因素

1受教者的接受能力

受教者对新知识的洞察力、敏感性,对新知识的前瞻性和艺术产品的市场潜力等预见能力,知识保持能力等与隐性知识共享的程度成正比。受教者的解码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领悟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智商,即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速度和进程。因此,隐性知识转移率与受教者的自身知识存量和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2受教者的知识接受意愿

受教者作为知识的承载者,往往因个人的差异和接受程度的不同而导致故意拖延、被动应付、虚假接受等隐形知识共享受阻的情况的发生。隐性知识的共享需要受教者积极投入与参与,没有受教者积极的响应隐性知识共享困难或失败,也容易使艺术设计教育陷入普通教育机械灌输的误区。

(四)隐性知识共享渠道方面的因素

1组织制度的影响

学校组织制度对教师隐性知识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制度和科层制组织结构的影响两方面。一方面,国内高校教师评价并不关注知识的总量,而是知识的显性化程度,即高校在人才招聘、职称晋升、奖励等方面片面夸大了学位、科研成果等显性知识,而忽略了隐性知识的价值。这种教师评价的实质就是仅关注了教师知识转化螺旋中知识的外化和组合的过程,而忽略了知识的社会化和内化过程,致使“发现的学术”成为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基本模式。另一方面,传统的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知识的上行与下行存在不必要的时间差,导致信息不畅,或转化失效。

2组织文化的影响

高校的组织文化代表了一个高校的价值观,从隐性知识共享的角度来看,高校的组织文化决定了师生获取和搜索知识的方式以及开发和共享隐性知识的积极性。因此,高校是否重视增强师生间的知识共享意愿,是否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知识共享的平台和渠道,也是影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知识共享的重要因素。

三、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研究

(一)从施教者的因素入手

1营造新型艺术教学环境,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化

首先,要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我们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信赖的教学氛围。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师生一道共同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的。

其次,营造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教师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从艺术类学生心理特点、个性特点出发,通过信息技术的平台,为学生创造开朗、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以此产生强有力的乐学“磁场”。诱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学习过程。

最后,营造“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法环境。艺术教学诚如庄子所说“口不能言,有道存焉于其间”,就是告诉我们受教育者需要自我发现,自我领悟。因此教育者就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不愤不启”,“引而不发”教法运用,引导学生凭自身的感觉和操作进入艺术欣赏和创作的过程,引导学生标新立异,让他们做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在艺术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2倡导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反思既是内隐的思维活动又是外显的探究行为。作为一种“考虑”,它是内隐的;作为进行“探索、搜集、探究的行为”,它是外显的。反思性教学的实现方式有很多,包括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札记反省、教师专业生活史分析等。自我反思模式强调教师对教学的自觉反思,有利于挖掘和发现高校教师隐含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把依附于个体而存在的隐性知识深刻概括和清晰地表达出来,使隐性知识在个体之间或个体向群体进行传播成为可能。

(二)从受教者的因素入手

1施教者要有针对性的对受教者进行“悟性”的培养

可以举办设计作品展览、邀请知名设计师进行专题讲座、对艺术品进行鉴赏或品评等活动,要求他们在“视听能力”、“想象能力”上下功夫,在“思考”上有突破,使其养成勤于探索,用心去体验,刻意感悟的学习习惯。

同时,也可以为每个教师的艺术创作专长和个人资料归档,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方向、知识结构、兴趣以思维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施教者;或针对于某一特定问题与该领域比较擅长的老师进行沟通和探讨,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2培养受教者的自学能力,加强社会实践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是“授之以渔”的归宿。

在现代的艺术教育体制下我们的教学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实践经验的积累。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参观设计工作室、出版社、广告公司、印刷厂等,使之在实际的设计任务中提高设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以此弥补课堂知识教学的不足,为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从隐性知识共享渠道的因素入手

1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

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是隐性知识传播渠道是否通畅的关键,是隐性知识有效共享的决定因素。只有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引导下,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机制,才能让学校中的每个成员切实感觉到彼此间可以毫无保留地进行知识交流,建立起师生自发交流和协作的文化,真正打破等级观,提倡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使得学校中的每个成员敢于在学术问题上自我表现,敢于向学术权威挑战。只有在这种交流和学术的争论中才能促使知识的创新。

2搭建隐性知识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

如果在艺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的将经验和新的整理、归纳、总结,那么隐性知识共享将会衰减或弱化。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隐性知识转化和共享的效率。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或者建立一个论坛、一个博客,让学生尽情发表对艺术作品、艺术理论的独特见解,也可以将设计作品便于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空间的分离会使学生以最轻松、最自我的方式面对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扩展了艺术视野和思路,加强了艺术批评和艺术鉴赏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修养的能力,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探讨中得到借鉴,科学合理的将知识运用到下一次授课中,使得隐性知识得以共享和积累。

3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和薪酬制度

教师的努力需要得到学校的承认和认可,公平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和薪酬制度有助于增强施教者发掘、转移知识的意愿。学校应向着“按知识贡献分配”的方向努力,可由督导、同行、学生各占相应的比例,根据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学态度等指标为其打分,结果分为ABCD四个档次,执行不同等级的课费标准。将数据存档、归类,为教师日后评职、培训、晋升、调职和降级提供依据和标准。

4创建学习型组织

高校要注重创建学习型组织,强调师生的终身学习,学会向他人学习,学会从失败和经验教训中学习。这种学习型组织的氛围有助于不断提升高校师生转移和接受知识的意愿和能力。

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缩短相互间的知识距离,提高知识转移和共享的效果。其次,高校要鼓励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进行探索与创新,建立容忍风险的机制,允许教师个体多样性的存在,以确保教师个体的学习提高,乃至整个高校学习能力的提高。除此以外,高校还需要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加强利用高校本身的社会资本,做到内部学习与外部学习并重。

当今普通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正处于教学转轨时期,重视隐性知识共享问题不但能够提高师生追求突破性创新的专业态度及相应的艺术设计感受力和表现力,对转变教育思想以及艺术设计教育改革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探索,擅于挖掘自身的隐性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实践当中去,促进隐性知识螺旋上升式的良性循环。因此,作为一名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乔闻钟,郭岚,廖方伟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困境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05)

李冲,王前高校教师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隐性知识管理的视角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8)

程晋宽美国大学教师工作量浅析高等教育研究,2005,(06)

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教育研究,2002,(07)

第14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设技术;经济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建筑业蓬勃发展,各地不断上马工程建设项目,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实现最大的利益是企业所追求的,但是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则是一直困扰着企业的难题,通过使用工程造价可以将工程项目的预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企业的利润。

1 工程造价简介

建设工程造价通俗的将是将所需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的建设成本提前计算出来,即该建设项目(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最低量流动基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使人们有个大体的了解。建设项目投资,亦称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即该建设项目有计划地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我国现行的制度规定:建设工程造价由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组成。工程造价是企业对承担建设的项目全过程、动态的造价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工程结算、工程竣工结算、工程招标标底、投标报价的编制和审核、对工程造价进行监控以及提供有关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等。工程造价是评价总投资和分项投资合理性和投资效益的主要依据之一。在评价土地价格、建筑安装产品和设备价格的合理性时,就必须利用工程造价资料,在评价建设项目偿贷能力、获利能力和宏观效益时,也可依据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同时也体现着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工程造价作为对于工程项目总体花费的数目的统计,既能为投标决策提供依据,还能在招投标时作为标底的参考同时当项目开工时也能为整体的管理提供依据。工程造价在工程进行中时,还可以多次进行工程造价,或者是分阶段进行工程造价,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还有就是对以承包商为代表的商品和劳务供应企业的成本控制。

2 建设技术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建筑技术包含很多方面知识,包括从整体规划,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内部设计到施工工艺,结构设计等。时至今日,有很多新的建设技术被发展出来了,例如:墙体外保温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集成新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怎样在将使用新技术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是考验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保证工程项目的基建工程造价通过技术与经济双管齐下是最可靠的,工程项目建设主要需要抓住建设的技术、项目的管理和工程资金的控制这三个方面,项目的组织管理上需要理清项目管理的结构,将造价控制人员的责任落实到位,切实做好项目工程造价工作,同时在建设技术上需要从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做好工程造价,落实好企业降低成本这一目标。

3 落实好工程造价的措施

3.1提升项目建设技术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的沟通。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工程项目中建设技术和项目利润分管与不同的部门,各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负责,两个部门少有交流,建设技术人员在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面等方面并不比国外的差,但是在经济意识方面就要较国外的同行要差得多了,这就造成在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规范上要比国外的都差,国外的公司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造成国外的的施工人员需要无时无刻想着如何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保障获取最多的利润,从而实现更多的盈利,但是在国内,由于技术和经济长期处于两个独立的部门,这就造成了国内的技术人员从未考虑过经济问题,而是把这一问题扔给了造价人员和审计部门。但是,工程造价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现场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造价人员则缺乏这种经验,这就造成,工程造价人员在造价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因此,需要加强现场技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的沟通,将建设技术和经济相结合。从而做好工程造价工作。

3.2提高技术和造价人员的责任意识。要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编制质量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需要从思想上、从行动上切实履行自身义务,树立起良好的敬业精神,通过工程造价这一方式来把好工程建设的每一道关卡,把国家、建设单位的权利和利益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好单位的每一分利益。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工程造价作为对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需要具有相当扎实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应的良好的责任意识,工程造价需要了解建筑工程专业、建筑设计、建筑材料设备采购、建筑施工方法与投资控制等多方面基础知识,可以说建筑工程造价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工作,工程造价人员需要树立起敬业精神,切实做好工程造价工作,保证工程建设的利润。

3.3做好造价工作的具体措施。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决策、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余下设计及发包工作,在整个过程成中,全程做好工程造价工作,落实好企业利润。在项目决策阶段,通过依据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期的预算安排,做好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得出投资估算,将其作为投资的参考依据。在项目图纸设计阶段,通过选用符合我国实际的技术方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设计出合理、简洁的工艺流程,节省项目资金。在项目审核阶段,要将工程造价与设计图纸结合做好工程造价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超出预算金额的部分需要及时进行修改,对于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地方,应尽量将其放置在在设计阶段初期,以防到设计后期进行更改需要的改动量很大,造成工程项目的成本增加,特别是尤其是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是要尽量在设计初期进行改动。需要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多采用可以降低成本的新工艺,同时多咨询专业意见,建设绿色节能建筑。 对于现代建设,各开发单位应充分挖掘各工艺效果,以人为本,利用新工艺,建设绿色节能建筑。

结语

本文就工程造价和建设技术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做好工程造价的措施。

第1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项目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84-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将要实施的宏伟目标。教育部在最近十年将在高校做好推进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过程、人才成长途径、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逐步完善。尤其是对“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如何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方面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因此,在现代高校教育教学中如何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贴近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无疑将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摆脱以往本科教育的“浓缩型”模式,从而更加地体现了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紧贴社会需求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现代设计观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专业品位和专业素质等方面培养。特别是在教学观念上从过去注重以理论和审美素质为支撑转变为理论与审美素质和实践技能均衡发展。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又符合目前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这些年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关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国外的职业教育改革由来已久,特别是高职院校专业改革上进行各方面的探索。德国卡赛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盖尔哈特?马蒂亚斯(Pref.Gerhard Mathias)经过多年的研究,在专业工作室的结构、任务、培养目标等方面颇有建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内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华东师大等多家艺术专业院校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项目化”工作室的教学体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国内知名的中央美术学院最早根据教学思想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设立了11个导师工作室,并且在教学和社会实践项目上都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在一些高校有关专家学者不泛对此也有真知灼见,如河南中州大学艺术学院于会见教授就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建议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工作室,突出专业特色,解决教学中实践课程与社会的现状相互脱离,从而有效地带动专业整体发展,从“纸上谈兵”到“设计——产品——商品”进行转变,使专业建设真正走“教、学、做”一体化道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景秀眉副教授就从当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引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概念、设计和实施做了具体的介绍和说明;柳州城市职业学、华侨大学、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浙江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等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行“项目化”工作室以及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开发、运行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改革措施。

然总体而言,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对“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及模式的研究,虽有大量的学者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及有些部分高等院校专业在实施中,取得了一些业绩。但是,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受传统思维观念和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还存在着“项目化”工作室与诸多因素无法有效对接及工作室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匹配等瓶颈问题。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单一,制度不健全,思路不清晰,落实不到位。从而限制了专业的发展模式,导致教学内容和办学理念无法衔接,使专业“教、学、做”严重脱节。

二、研究的内容

(一)“项目化”工作室主要构成体系研究。经过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走访相关企业周密调研,了解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内容、职业定位、企业管理、企业项目运行模式等进行系统研究,掌握其功能和特色。同时,具体渗透到“项目化“工作室中。

(二)探索“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模式研究。在基于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二级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工作室所实施的特点进行研究。目前,我校二级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构建方式在大学一年级主要实行专业基础课和文化课程,实行“宽专业、厚基础、重修养”;大二阶段(第四学期)开始分工作室培养,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大三阶段实施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积极探索“项目化”工作室的构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经营管理型人才,办出具有地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色是该项目研究价值所在。

(三)重点对“项目化”工作室的运行模式研究。对“项目化”工作室课程体系研究。结合省内、地方企业特点及就业岗位,整合学校课程体系及对“项目化”工作室师资队伍研究。建立一支良好的“专兼结合”的师资教学团队。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项目操作能力,要具备“双师型”基本素质。兼职教师是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引进兼职教师是学校利用社会有效优势资源。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来担任指导教师,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兼职教师为工作室引进实际项目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对“项目化”工作室的校企项目研究。高职院校利用企业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合作,相互借重、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抱团作战,为校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通过企业项目实践为高职设计专业提供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实习实训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及对“项目化”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一)“项目化”工作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拓展了内涵

“项目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精神。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来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工作室的突出特点是面对企业、面对市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直接参与实际项目的生产与操作。将以往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式教学。在“项目化”工作室其教学模式和教学课堂得以无限延伸,由教室第一课堂延伸到教室外面的第二课堂。如:学校资料室、校内外图书馆、电子网络甚至客户市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了解社会、了解专业、了解行业岗位。使学生获得到了更多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的时间,让他们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个人自觉行为。同时,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上突破了内容不再依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而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在项目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淡化了“学校课堂”的概念。因此“项目化”工作室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拓展了内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构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优化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在“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它紧密地结合企业和市场需要,学生与企业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通过和企业、社会的直接交流,使学生的社会能力、技术能力得到了有效地磨炼。同时,在“项目化”工作室中学校是教学与市场的桥梁,它起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这对它实行“企业资源学校化、学校资源企业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节省了企业的研究经费,使校企得到“双赢”。同时“项目化”工作室教学使课程性质更具职业化,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职业方向,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学校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制作得到一定的锻炼和价值的体现。目前,我校艺术设计专业与衢州灵动广告设计有限公司、衢州原创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塑想数字设计有限公司以及广州市群创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构建“项目化”工作室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优化了校内校外教学资源。

(三)“项目化”工作室加强了高职院校设计专业协调能力

“项目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来传统的“大课堂”教学体制,实行了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提高了每个工作室的有效联系和互动性,使课程内容和实践能力更为紧密,使老师与学生、工作室与工作室、学校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如学校聘请业内专家担任学生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参谋”作用。以及加强了对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聘任,理顺与校内教师的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完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三大教学体系转变。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及培训等途径,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加强了该专业协调能力。

(四)“项目化”工作室模式体现了高职专业特色

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对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把能力培养的目标与过程、结果统一起来,以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高职教育目标。因此,必须坚持以“项目驱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办学理念下的“项目化”工作室制,形成以“工作室”为核心,院内外企业实训基地相互配合的结构优化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在教学过程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模拟一家设计公司,学生作为设计公司的员工进行角色扮演、商业调研、方案策划、项目实施。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设计师或主管。让师生体验整个“角色模拟”、“项目实施”的过程。在过程中所对“项目”提出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制作完成电脑稿、成稿、提交作品,接受网上评论,并不断修改等方式。通过此系列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服务意识。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三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突出高职专业发展特色。

(五)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

“项目化”工作室运行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定位。目前,我二级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六大工作室”(广告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艺术第一及第二工作室和展览展示设计),为学生制定了详细的课程体系、授课内容、学习目标。同时,对学生未来职业定位进行了确定,以满足于如:广告设计师、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师、包装印刷设计师、展示展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行业职位。其职业主要面向广告公司、装饰设计公司、企业形象策划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印刷企业、室内装饰公司、园林工程公司、城市规划等行业部门。通过构建“项目化”工作室和对工作室模式进行运行研究使教师对学生培养目标、职业方向更加明确,课程内容设置更加切合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行“项目化”工作室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同时,也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完善“教、学、做”教学模式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饶小丹.工作室?理念?实践[J].美术学报,2005.

[2]张锋美.姚蕊“以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技术示范学院学报,2005.

[3]徐秋枫.构建“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