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健康教育的着眼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健康教育的着眼点

第1篇

关键词:乳腺癌;电话回访;健康教育;遵医行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恶性肿瘤的7%~10%[1],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有超过子宫颈癌的倾向。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切除患侧,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外观形象,加上患者出院后仍需定期进行放疗及化疗。已有调查结果显示[2],患者出院后后续治疗的部分依从性比例较高。如何将患者的部分依从转变为完全依从,如何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身心全面康复,重新投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患者有良好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其行为(用药、饮食、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要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仅靠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远远不够,我院于2008年12月开始,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以期改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维护和促进患者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住院乳腺癌术后出院患者198例,均为女性,年龄22~79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98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科室内设立电话回访登记本,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身心状况、治疗情况等,建立回访情况记录本,记录回访内容及相应指导措施。

1.2.2护理人员的选择 选择护师以上且愿意从事回访工作的护士担任;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乐于奉献,同时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能够满足患者多层次需求,使患者主动遵从医嘱,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1.2.3回访过程 于患者出院前1 d由回访护士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填写健康资料,出院后1 w开始进行回访,第1个月1次/w,之后2次/月,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减次数,详细记录回访内容,下次回访前要了解上次回访效果。回访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鼓励患者多食富含高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以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其中牛奶、鸡蛋可改善放疗后反应。多食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甲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荠菜及蜂王浆等。忌食肥腻、油炸、霉变、腌制食物,忌食公鸡等发物,加强营养,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指导患者上衣应宽松,避免衣着过度紧身,不宜紧勒肩、臂、肘、腕[3];少穿无色透明,下垂感好的真丝或贴身上衣。对身体要求美观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出院后可佩戴无重量的义乳,介绍义乳的作用及应用,向其讲解术后3个月可行再造术[4],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按时来院进行放疗或化疗的重要性,以达到根治及控制癌细胞扩散的目的;放疗期间应注意保护皮肤,出现放射性皮炎时应及时就诊;化疗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症状,告诉患者不必恐慌,化疗结束后症状可缓解;化疗时会出现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低,避免到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向患者讲解我院成立了肿瘤康复俱乐部,由专职康复专家对肿瘤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还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如小讲座、茶话会、聚餐、旅游等,有利于患者之间互相交流,解除心理障碍,使患者身心得到全面康复。

3结果

3.1两组患者遵医情况分析 对两组患者在饮食方式、情绪控制、药物治疗、运动疗法、按时就医等方面遵医嘱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上述5个方面的遵医嘱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2两组患者进行规范化放化疗情况分析 从出院后的2年内,实验组中有87例入院进行规范化放化疗,规范化放化疗人数率为87%;对照组54例入院进行规范化放化疗,规范化放化疗人数率为55.01%,两者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0,P

4讨论

电话回访是应用现代化通信工具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将健康相关信息输送给患者及家属,使整体化护理延伸到院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5],为患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护理服务,达到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1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出院指导是患者出院时获得的一份重要的健康教育内容[6],对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起着指导作用。只有了解患者出院时存在的健康问题,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出院指导。出院时患者对于护士出院指导只能记住60.0%[7],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忘医师与护士的嘱咐,遵医行为降低。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能有效提醒患者的遵医行为。调查显示,100%的患者都不同程度地遵从出院时的健康指导,说明电话回访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对患侧肢体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同时电话回访可以随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了解不遵医行为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以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和健康行为的有效建立。

4.2提高患者的自信能力患者术后因自我形象的改变,患肢活动受限,定期放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脱发等,使患者的自信能力下降,依赖心增加。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能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健康支持,提供患者改变自我形象的方法,积极主动地配合后续治疗及功能锻炼。平时除了生活自理外,还适当分配一些家务让患者去完成,使患者感到其对家庭还是有价值的,同时介绍同种疾病成功的例子来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为逐渐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4.3电话回访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延伸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使医院的健康教育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间而且延伸到出院后追踪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去,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它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进一步加强了医患沟通,延伸了护理服务内涵,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提高了护士在维护健康中的地位,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使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得到了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交流与沟通的技巧得到了提高,进一步提高了业务水平,也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5结论

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健康指导,是一种方便、高效率医疗护理服务措施,不仅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对患侧肢体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增加患者自信心,还是医院人性化及个体化护理的具体实践,是医院健康教育的延伸,有利于出院指导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周达生,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5,15(2):34.

[2]毛焕云,曹林生.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05-1006.

[3]李雪琴,蔡红卫.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0-502.

[4]康晓风,李峥.冠心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42-444.

[5]宋晓玲.利用电话回访延伸脊柱手术后外科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4):362.

第2篇

关键词:电话回访 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出院患者 健康教育 延续护理

电话回访作为随访方式中的一种手段,随访工作的开展与否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医疗管理是否先进的主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提升科室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1]。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上多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中老年女性。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等[2]。患者往往出院后服药间及功能锻炼依从性差[3],而电话又是人普遍用的通讯设备,利于电话回访,为患者传递相关健康教育的信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9月~2015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患者。入选标准:①在临床医师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患者。②年龄45~65岁;③初中以上学历;④意识清楚,有良好的语言及沟通能力;⑤自愿参与研究者。排出标准:不能坚持者、不配合者、主动提出退出者。按住院时间排序,将80例分为2组,偶数组为实验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0例。

1.2.1实验组 患者在入院时,建立健康宣教卡,填写一般资料,建立患者回访登记表,同时告知本科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具体方法:①临床护理分两个护理小组,分别由2位高年资护士为组长,组员各2名,分别收集各组患者的电话回访信息。②根据护理实施流程表,分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同时确定患者联系方式的准确性,告知患者出院需电话回访,取得患者的认可。③患者出院时,发放医患连心卡。再次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④初次回访于患者出院1w内进行电话回访,1月2次回访,并做好用药、饮食、锻炼、复诊等指导。

1.2.2对照组 患者在入院时,建立健康宣教卡,填写一般资料,建立患者回访登记表,同时告知本科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具体方法:①临床护理分两个护理小组,分别由2位高年资护士为组长,组员各2名,分别收集各组患者的电话回访信息。②根据护理实施流程表,分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同时确定患者联系方式的准确性,告知患者出院需电话回访,取得患者的认可。③患者出院时,发放医患连心卡。④患者出院1个月内回访1次。

1.3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

1.3.1评价方法 各组主管护士在1个月内对本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评价患者的用药、饮食、服药的依从性、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复查的重要性、疾病知识的掌握。

1.3.2效果评价 采用?字2检验对80例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回访后的效果比较,了解患者是否掌握正确的用药、锻炼,以及复查和疾病相关知识。

2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电话回访提高了患者的坚持服药、坚持锻炼的依从性、复查率以及疾病知识的掌握,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3.1电话回访的必要性 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制度建立则是必不可少的[4],随着健康教育的多样化,电话回访也更直观的了解到了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的程度,也培养了护士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专业知识的巩固性。患者可以在脱离医疗利益关系的情况下与回访人员进行有效交流,所反应的的信息真实性较强,数据也更加可靠,有助于医院管理层管理重点的明确,促进医院服务质量的改进,有助于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高[5]。

3.2 电话回访带给患者的 患者回家后没有了医护人员的督促,行为约束明显减弱,通过回访使患者正确的认识到疾病,按时服药、锻炼、以及复查等相关信息。这种回访形式即快捷、经济、实用,且患者也很乐意接受的一种健康教育形式[6]。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狄桂萍,廖秀梅,张国晖.对患者随访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3):2793-2794.

[2]沈林林,黄国付,田雯,等.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5,02:146-148.

[3]吴清香,亓英,周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1(30):122.

[4]陈欢欢.电话回访出院患者服务满意度分析[J].中国病案,2014.15(12):47-49.

第3篇

H型高血压属于高血压的一种,其是一种比较凶猛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在本组试验中,以我院收治的96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护理,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诊的96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45.55±2.37)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30―68)岁,平均年龄为(50.17±2.32)岁。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组试验的过程和目的有全面的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的48例患者接受常规的电话式护理,为患者建立档案,在科内设置相应的电话登记本,对患者定期进行电话回访[2]。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有效的掌握。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的电话式健康指导护理干预。在电话式访问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血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1)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护理,在电话式回访的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不断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为患者讲解H型高血压疾病的基础知识,加强患者对H型高血压疾病的认识。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2)运动干预,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采取适当的运动方式[3]。(3)生活方式干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具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特别对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4)药物干预,适当进行随访,鼓励患者科学合理的用药,进行督导用药。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时,主要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4],满分为60分,小于20分为极差;(21~30)分为差;(31~40)分为一般;(41~50)分为较好;(51~60)分为良好。

1.3.2 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5],共10题,每题10分,满分为100:其中大于80分为满意;(50~80)分为比较满意;小于50分的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在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运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X±s)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9%,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X2=6.0077,*P

3 讨论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1理论基础不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列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为准绳;而心理咨询则以心理学、精神医学、社会学、咨询心理学等为主要理论基础。

2二者的着眼点不同。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是人的政治思想面貌,重在外显行为的改变;心理咨询的着眼点是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尊重个性,关注人的心灵深处,不强求一律。

3沟通双方的关系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以辅导员为主体,辅导员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当学生出现行为或思想问题而影响大局的时候,辅导员往往会以严师的面目主动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辅导员与学生就具有上下级关系;心理咨询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主动的,以主动来访为前提,如果学生并不想寻求帮助,那么就不会有咨询。当咨访关系建立时,咨询师是以一种朋友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与咨询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由于咨询员与来访学生之间没有一般人际关系所具有的利害冲突与日常等级关系,使学生在毫无戒心的情况下发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虽然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之处,但是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做人的工作,所以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两门科学。

1二者的对象和工作本质是相同的。具体来说,目的都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素质。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有效地调整好各种心理不适和心理危机,让自我人格得到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直面现实,抛开幻想,实际的解决学生的一些困难,使部分心理问题得到缓和解决,以此来共同实现人的素质的整体提高。

2学校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根本上讲,这必须是一个“健康的人”,换句话说,健康的心理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而学校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且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难以接受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

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作用上联系紧密,有交叉互补之处。有些思想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解决,有些心理障碍也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辅以解决。一些咨询活动实际上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一些思想政治工作也能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例如,我经常遇到一些情绪低落、对前途茫然、不知所措的大学生来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合理安排时间,规划前程,重新找回自信心,这其实不也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吗?而作为辅导员,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与学生促膝谈心,循循善诱,使一颗麻木的心灵复苏,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难分彼此的。这时,两者在本质上都是帮助人们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宗旨。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尽管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但只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吸取各自的优势、长处,灵活运用,就完全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更大的威力。

1将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心理咨询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所缺乏的,如果我们大胆借鉴,对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程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是有帮助的。那么心理咨询作为一种理念和手段,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补充,而且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2正视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避免二者混同或对立强调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并不能回避二者之间的差异。目前仍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种认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形式,会逐步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另一种倾向认为,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两种性质毫无联系的工作,心理咨询应该完全独立于思想政治工作之外。我们必须看到,不管把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混同还是完全对立,都会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在目的上是有一致点,在内容上有交叉点,在方法上有共同点的。尽管两者有诸多的差异之处,但是并不互相对立。在实践中, 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各自发挥优势,构成了一个同质互补系统,目的都是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对问题学生甄别的能力由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限性,对于一些问题学生的甄别,就需要辅导员具有相关的心理专业知识。因此有必要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加强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做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让工作人员及时区别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针对性帮助。

4将心理咨询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和资源有机结合,构建信息互通平台把心理咨询工作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体系,建立一个以学校的心灵驿站为依托, 以心理专家为龙头,心理咨询工作者为骨干、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主体的信息互通平台模式。将班主任、辅导员收集到的负面信息反馈给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双管齐下,帮助学生纠正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性格缺陷,从而避免可能悲剧的发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智模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建立互通的信息平台有助于把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如图)

此图即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信息互通平台模式图。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既可通过心理咨询师又可通过辅导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帮助自己觉得心理问题。

四、总结

心理咨询工作者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信息网络收集大学生中有关心理、生活适应、职业选择等方面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及时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有较突出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心理专家和心理咨询师进行研究后提出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方案作用于学生,从而更好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具实效性奠定心理基础。

总之,我们可以认为学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好比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只有两翼同时扇动,才能飞得又高、又快、又稳。因此只有二者融通结合,才能使得大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相关学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牛临虹.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2):93-94.

第5篇

1.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此外,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6篇

1.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此外,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第7篇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 因素;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我国学者王茂泽认为:健康教育是以全体人民为对象,通过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与健康密切相关知识的知识教育,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使人人具有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达到在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保持健全的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卫生的观念的建立,预防工作在整个卫生保健事业中占重要地位,社区健康教育作为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与作用就越来越重要了[1]。因此,根据伊犁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特点很好利用本地社区资源,探讨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对策。

1 我区社区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1.1 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足 伊犁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的护理人员来自各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临床护士。民营医院的护士大部分是合同制护士,受教育程度低;公立医院护士大部分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社区护理工作的经验。我国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健康教育未纳入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多数护士上岗前仅经过短期岗位培训,未经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培训内容还没有摆脱医院护理模式。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把健康教育活动停留在“卫生宣教模式”初级阶段健康教育[2]。社区健康教育方法主要通过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或宣传拦的方式,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服务范围窄,方式单一。同时习惯用“卫生宣教”替代健康教育,使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停留在知识普及、宣传层面上,得不到深入发展。

1.2 社区各相关部门缺乏沟通和理解 伊犁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刚刚起步,一方面与社区护理工作各相关部门不了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内容,认为只是各医院设立的进行看病打针的方便门诊,以增加医院收入为目的。另一方面社区各相关部门不了解健康促进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没有认识到健康教育的意义,认为社区健康教育是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事,社区健康教育开展时,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1.3 社区不同群体的依从性影响社区健康教育顺利开展 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也是影响社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校学生及3岁以上的在园幼儿比较好组织,依从性较好,可顺利开展健康教育讲座;退休、老年人群对健康教育的作用、意义不了解,对民营医院转型及市级医院下设的卫生服务中心(站)缺乏信任,有实质优惠的服务项目才肯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依从性较差,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是否顺利需要技巧;在岗的工作人员、打工人员、流动人员的依从性最差,是最难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人群。

1.4 专业理念的局限性 伊犁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一部分由民营医院转型,一部分由各公立医院下设组建,因此单纯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和观念依然存在。在转型前,大部分卫生服务部门的护理工作者所受的护理教育以医院和临床护理为主,现所具备的知识和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缺乏健康教育的理念,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3]。

2 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针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加强培训,提高社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通过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项目或培训班的形式在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具体指导,让在第一线护士真正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法;根据社区护士知识的需求增加常见病的预防与护理、社区护理概论、社区卫生服务概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康复、社区传染病的预防、社区紧急救护等知识[3];另一方面,进行进修学习,到内地观摩学习,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技能;三是通过讲座、小组讨论、模拟等方式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最后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基础,社区护士只有掌握扎实的方法和技能,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才能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2.2 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理解 加强与辖区社区街道(居委会)、学校等机构建立友好信任伙伴关系,首先,让他们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首要对象,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理解健康教育的意义。通过加强沟通、广泛宣传,改变各相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街道(居委会)在社区服务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他们熟悉社区环境,了解居民情况,因此应多与他们沟通,征求意见,有利于社区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2.3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用多种健康教育方法 3岁以上的在园儿童较容易组织,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以做游戏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在校学生可根据生长发育的特点变化,开展适合于他们的健康教育讲座。退休、老年人群以健康体检项目为主,向社区居民讲解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处于初始阶段,国家的卫生资源很有限,对社区健康服务投入有限,各项政策落实需要一个过程,以热忱、耐心、热心、关心的态度宣传健康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取得该人群的信任,以座谈、书写板报、图片、幻灯、组织参观等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岗的工作人员、打工人员、流动人员集体集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是非常不现实的,应改变健康教育的方法,比如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报刊杂志、计算机多媒体等方法,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3岁以下幼儿可利用预防接种的机会向幼儿父母,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逐渐建立一个良性的健康教育环境。

2.4 转变专业理念,突破思想上的局限性 社区护理人员要真正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健康知识的传播,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转变并逐步实现行为转变,健康教育最终目标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这一过程实现是长期的、复杂的。

参考文献

[1] 刘佳艳主编.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第8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9―01

目前,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医院,少量在社区。在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围绕与个体疾病有关的健康问题,体现个体化的特点;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更多侧重在疾病的康复、预防和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体现一定的普遍性。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虽未广泛开展,但这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一种较好途径。

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1.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

据常亚萍等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5.3 min,人均护理时间是31.5min。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

1.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有84%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0.5%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1.3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2.1 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社区护理教育更是十分欠缺,在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社区护士没有接受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而采用的方法较简单,停留在一般性的卫生宣传上,且内容泛化,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抓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2 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改变并逐步实现行为改变。

2.3 多途径与多层次地培养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要求从事社区工作的护士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来承担,因此培养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当前,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可分在校、在职和岗前培训3种:一是在护理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增加社区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三是建立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制度,学习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理论,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是把保持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作为目标而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其内容涉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而完成每一项服务内容都离不开健康教育。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区护士要根据不同个体和群体的特点而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决定着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将护理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总之,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的应用性科学,社区护理人员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应加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理论研究方面涉及健康教育的内容、范围、组织、规划、运作和评价体系,健康教育处方的使用,有关的伦理、法规等,形成能真正指导护理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健康教育理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建立更适用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指导、评价及评价测量工具等,使社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真正达到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每个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挑战。

参考文献:

[1] 朱晓芳;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护理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1年31期

[2] 龚燕娟;翟惠敏;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18期

第9篇

经历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经过一天的学习,使自己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现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谈一点自己肤浅的体会。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是人的各种行为的准则,是个体进行的社会活动思想基础”。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认知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自主的,可以对自己未来进行选择。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提高生命的质量。

再进一步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展开之前,我们不妨接受中国古人的一个经典的论断:“人之初,性本善”。这也许能解释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对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这种源自人类自身最深层次的追求是人类成长,进步的基本动力。把古人的这种普适的哲学的观点放在今天的心理学上面来讲就是: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即自我实现)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坏和毁灭的。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过去人们所普遍认为的“心脏是心理的器官”。但对于更多的认识目前我们大多还只停留在一个描述性的阶段。大脑是一个如此复杂而精准的构造,以至于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细节。脑机能定位尝试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对不同心理活动产生及发展的分工情况,并已经取得很大成果。这是对古代人类迷信的认为灵魂是脱离肉体独立存在的否定。进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是可以想控制身体其他部位一样,控制我们的心理活动(当然这种控制并不是绝对的控制)。这给“人拥有自主的意识”以科学的依据。人也就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心理,进而掌握生命的主动权,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第10篇

河北省沧州市中医院河北省沧州市062450

【摘 要】社区护士必须运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实施健康教育。加大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组织开展进社区入户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注重社区护士沟通的能力培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认识社区健康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持之以恒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健康教育;社区;宣传;沟通;持之以恒;提高水平

社区卫生服务是把保持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作为目标,而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其内容涉及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而完成每一项服务内容都离不开健康教育。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区护士要根据不同个体和群体的特点而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讲,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决定着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社区护士必须将护理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下面浅谈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1社区护士必须运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实施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更多侧重在疾病的康复、预防、和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体现一定的普遍性。护士是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不仅要把知识和技术交给病人或家庭,更重要的是要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这就要求护士运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实施教育。健康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一样要从5个步骤进行:评估阶段,不仅要评估整个社区需求,而且要评估每个参与者的学习需要。诊断阶段,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与学习的准备度,然后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作出诊断。计划阶段,对将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安排,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形式进行教育,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应鼓励学习者参与制定教学计划,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以顺利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实施阶段,是将计划中的各项健康教育措施落实的过程,要灵活机动地施教,因人、因时和和因事制宜,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评价阶段,以预期学习目标为标准,对学习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及构成变化的诸多因素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决定教育程序是否终止。

2加大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

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社区护理教育更是十分欠缺,在健康教育平培训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目前绝大多数社区护士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规范的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训练,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因而采用的方法较简单,停留在一般的卫生宣传上,且内容泛化,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必须加大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对正在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或培训,一是对已经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二是建立社区护士健康教育岗前培训制度,使其逐步掌握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比较全面的医学知识,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三是把健康教育作为培养护士的一项基本要求,尽快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社区健康教育及其相关课程,学习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组织开展进社区入户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3注重社区护士沟通的能力培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区护士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耐心的解释和真诚的关心能融洽相互间的人际关系,让沟通更加流畅,并从交谈中了解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达到预期目标。首次交谈要从对方关心、有兴趣的健康话题开始,建立一种互信的基础,根据具体情况控制交谈时间,不要让服务对象感觉到疲劳和不耐烦。学会倾听与引导交谈是有效沟通的保证,始终保持和蔼可亲、聚精会神、姿态自然的形象能让交谈者受到鼓励和得到尊重。引导性格内向、心情郁闷的服务对象将压抑在内心的痛苦、冲突和心理矛盾倾吐出来,使其产生轻松感,最后通过疏导让对方得到安慰和心情舒畅。

4充分认识社区健康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持之以恒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使受教育对象通过知识改变、态度改变并逐步实现行为改变。但要彻底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已定型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不容易,即使是对健康不利或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要做出极小改变也是困难的。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人的行为改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开展持之以恒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范震,胥春.患者心理变化与心理护理[J].广东牙病防治,2002(03).

[2]孙洁.运用循证护理指导疗养院护理培训[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03).

[3]钱保侠.循证护理在国内实施中面临的问题[J].淮海医药,2006(06).

[4]李爱夏.58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并发伤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06).

[5]李天雅,徐萍,张莉,周勇.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认识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12).

第11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可行性;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46-01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是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学校的体育与健康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体育教育,对学校教育而言,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并指导学生增强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品德的活动。它的内涵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健康教育绝不仅是一般的卫生知识传播和宣传动员,而是全民健康的改革和疾病的预防、残疾和死亡的减少以及影响行为因素为重点的实践。它的内涵是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增进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

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那么,体育教材、授课所要达的目的是什么呢?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并发展个性。健康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卫生保健知识,从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增进身心健康。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自身的身心健康。但两者经历的途径不同。不能说两者并不关联,其实在过程中还是相同的。体育教育主要是通过增强肌体自身的生理技能,来达到健康目的,而健康教育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本文探讨我国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

二、研究背景

社会发展促进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目的趋于统一,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要所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身体和健康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是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然而,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又都源于各自对人自身认识和发展的需要,并沿着各自的轨迹发展。考察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到,体育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社会对人的不同体质需要所决定的,它经历了以传授生存技能、健美体形、发展体能为教育目的的发展过程。而健康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需要逐渐增强,进而促使了健康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使发展呈现出了泛化的特点,其含义已不是一般知识的传播、宣传和动员,它的着眼点转向了行为问题,旨在建立与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纵观体育教育与继康教育的发展过程,其发展是随着社会而发展的,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目的越来越趋于统一。

为了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2l世纪,我国体育教育必须发生变化。而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增强体质,还要把培养现代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为了保证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适应现代化健康观的要求,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相结合也是符合现代化对人的发展要求的。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能给现代化生活消遣提供娱乐的方式,使,人门保持身心行为的健康。

在今天,现代化对体育又提出了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发展方向。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这两个方面的结合,能达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促进学生健康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

三、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一是体育教师的优势。体育教师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强,对于开展体育教育工作是具备有利条件的。

二是两个环节教育相结合关系密切。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都是以健康为中心,促进学生获得健康知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健康人。

三是从两个教育相结合看,内容、形式更丰富。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而我们提出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并在体育教育锻炼中运用正确的锻炼方法,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健康的目的。总之,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必然的,是现代化体育不能缺少的内容。

四、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

现代健康观点认为,健康应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健康四个方面的内容。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必然条件,这两者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生理与心理都健康的人才具备良好的适应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能力,实现道德健康和社会健康。因此,建立与现代健康观相适应的新的促进健康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具有必然性。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应是立体的、多功能的,它应包括旨在促进生理、心理的机能状态提高的体育教育,以及旨在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这两个方面,我们称为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教育。

第12篇

【关键词】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发展历程。然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轻视;重形式,轻成效;重说教,轻体验;重矫治,轻发展;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也有待加强。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真正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最终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走上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道路,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给予重视,加强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到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帮助学校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力度,加大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

二、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工作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它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它对学生个人的参与性要求比较高。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将出发点和着眼点定位到学生身上,真正将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建构,把目标定位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上。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自己生成知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

三、创新工作方法,重视工作成效

工作思路的改变,必定要求工作方法的创新。在传统的以学校或者教师为主的教育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无非是上心理健康课、学科渗透、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虽然也考虑到学生的需求,但却无法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效果一般。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多搞一些以建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体验活动。例如:心理活动课程、心理素质拓展、心理剧等,同学们通过活动参与、情境体验、经验分享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起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积极影响。这样提高心理素质的效果是明显的、持久的、深刻的。

四、重视教师成长,加强师资建设

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因此,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培训体系,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通过培训逐步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也可灵活采用专家下校指导、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另外,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给予制度上的保障。

五、整合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发展

张大均教授认为,在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单一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采取整合培育模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事实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单一地限定为心理老师的专职工作,没有与学校其他教育环节有效地融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更是严重缺失。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开发和有效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并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事半功倍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常规性、系统性的工作,因此在教育教育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乃至教师,都要重视其发展,从制度上、管理上、资源上、队伍上、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层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也要加强行动研究,及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并走向规范化、学科化。

【参考文献】

[1]唐为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科学教育前沿.2010(12).

[2]游彤.试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误区及对策.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3):66-69.

[3]朱利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校园心理.2009,7(5):321-323.

[4]张大均.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整合研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22-28.

[5]于清莲,张立新.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辽宁教育研究.2005(8):95-96.

第13篇

方法和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从学校-班级-寝室-学生四级对影响高职学生心理的内外因素进行一年干预。学校:心理咨询室根据调查的内外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在校不同阶段特点精心设计学生团体活动内容。要求参与干预的学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且人手一份心理健康培训手册,每次讲座记分并纳入考评细则。班级:聘兼职心理咨询师担任辅导员,引导学生集体制定班级公约,内含总体心理健康目标;鼓励学生参加班级和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心理健康活动;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发展计划,要求每学期有总结,辅导员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正面引导学生,防止不良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寝室:每寝室另设一名心理联络员,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寝室同学每学年在班级至少设计、开展一次班级心理活动,除常规的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墙报等,主要引导她们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拟定主题班会内容,并负责主持主题班会,以此创造良好的集体环境,锻炼学生的参与与协作意识,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化。学生: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心理特点制定心理发展短期(一学期)、长期(在校两年)计划,每学期做一次总结。从而促进学生改变不合理认知,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的。分别在学生刚入校期间及入校一年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情况。SCL-90量表由9个因子组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1~5分5级计分法,任何一项因子分≥3时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质量控制与资料处理采取单盲法,两次调查均面向12个班级。所有量表测试前课题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明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后组织现场调查,当场收回问卷,为保证真实性,问卷只要求填写班级不要求署名。调查数据经双录入检错后用SPSS13.O统计软件进行恰当的统计学分析,同一受试对象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比较的t检验。

实验组从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来看,各因子分均有明显下降,除敌对外,其他各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表略)实验组干预后各因子分均下降,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说明经过一年的在校学习和心理干预,学生们对学校学习、生活环境逐渐已经熟悉,在学校-班级-寝室-学生四级心理干预下,通过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敌对因子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其项目包括厌烦的感觉、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等各方面。[4]但学生干预前后敌对因子分下降差异均无显著性,提醒今后新生入学心理健康调查要注意筛查敌对因子,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或个人心理干预。

由于在设计中我们采取匿名的方法来填写调查表,没有对新的干预方法干预前后的绝对改善值与传统心理干预措施前后绝对改善值进行比较,所以在下一步推广的同时需要做进一步探讨。研究结果提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切实掌握高职学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进而有的放矢地加以疏导。(2)着眼点不能仅站在教育者立场,应充分考虑学生本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教师、心理课程教师、辅导员及学校各相关部门正面引导作用的同时,应重视引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完善,提高学生培养良好心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化。(3)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积极因素多,进步力量强,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正面引导和积极影响,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4)寝室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交流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寝室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除发挥学校-班级-寝室-学生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外,家庭、学校、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作者:王玉蓉 周和玲 单文娟 项青云 单位:巢湖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

第1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护理;应用

高血压为脑卒中、冠心病与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核心危险因子,且高血压疾病的患病率正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因此进行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深化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复发率,避免高血压并发症是我院心内科现阶段着力开展的一项工作。文章将随机抽取自2011年4月~2012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并以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自2011年4月~2012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45例患者。上述两组患者包括57例男性,33例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4±4)岁。上述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为,本科12%,大专31%,高中与技校37%,初中以下学历20%。上述病例在没有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其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治疗组我们通过优质护理程序予以健康教育护理,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健康知识宣教以及一般护理。上述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

1.2方法 治疗组我们予以优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对此组患者发放高血压健康知识书籍,书籍里对高血压病理与成因、并发症等有细致的介绍。责任护士有指向性的按照制定的健康宣教措施反复和患者交流;对一些年龄偏高的患者进行反复宣教,宣教的内容涵盖了:①疏导患者的情绪,环节其压力,防止负面心理因素的侵袭;②患者住院阶段按时、定部位每天早、中、晚服药前测1次血压,同时予以记录,住院阶段让患者掌握自测血压的方式;③要告知患者进食低盐、低脂的食品,同时纠正患者偏食的习惯;④患者要严禁擅自用药、不规则用药、不测血压服药;⑤按照患者个体素质的差异适当的进行活动,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确保充足的睡眠等;⑥在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即将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以及服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予以宣教。

对照组根据医嘱予以高血压患者的常规护理:护士按时给患者发药,普测血压1/d次。

对上述两组患者在出院后1年进行随访。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41例出院后1年内血压控制良好,3例中,1例差,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有18例出院后1年血压控制良好,19例中,8例差,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4%,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超过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 。

3讨论

此次研究发现,治疗组42例患者出院后1年内生活方式有显著的改善,治疗组患者与其家属对高血压高危因子和相关知识都可以熟练掌握,同时可以做到自我监测血压,在生活中可以做到科学的膳食、合理运动,同时在医护工作者的指导下科学用药,此组42例患者自身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在出院1年内没有发生高血压并发症,有2例患者由于年龄偏高疏于自我监测,在用药调整期间发生血压波动大的情况,1例患者出院后1年内由于血压高而再次进入医院予以治疗。对照组的45例患者中有18例在出院后可以坚持用药,同时在1年中没有再因高血压而来院治疗,另有19例患者虽然没有再此来院进行治疗,不过血压波动较大,另有8例患者由于高血压以及并发症冠心病、糖尿病等出院1年内再次来院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血压控制、日常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善都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

本世纪以来,人类的健康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疾病和死因呈现由传染病向非传染病的慢性病患者转变的倾向,其中由高血压引起的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几种疾病死因分析证实,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占死因的48.9%。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等已成为影响健康,造成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治高血压疾病应从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入手,同时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该类患者乃至全体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因此,就有下对策:①提高医护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要开展健康教育首先要明确健康教育的含义。多年以来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健康教育不仅是一般卫生知识传播和宣传动员,它的着眼点是行为问题,主要达到的目标是如何促使人们建立与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促进和保护健康的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对此做出了回答,这就是以躯体和心理、社会结合的完全健康为标准。为达到这一护理目标,他们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现已形成一种以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相结合,即被称之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一体化的护理新动向[6]。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②动员全民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以来,我国在高血压病防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 得主要归功于对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确认及控制。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表明,高血压患者存在许多不良生活习惯,而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又与高血压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许多患者也清楚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但未引起重视,对于这些人应加强宣传与健康教育干预的力度提高他们的认识;其次获得社会的支持,采取一系列干预活动,如开展戒烟、戒酒运动等,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落到实处,以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综上所述,在医院高血压患者中予以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预防、治疗与预后具有较大的作用,在临床可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第15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阶段是青年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开始谋划和构建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世界的阶段,这个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断奶”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文化层次较高的年轻群体,大学生敏感、激情,富于创造性、挑战性。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人际交往、学习、情感、经济、求职就业、人生规划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所措,感到很大困惑和压力,容易产生各种不定的心理反应。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各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心理障碍。高校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不仅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大学生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大范畴,必须与其他教育工作整合为一。辅导员从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是高校从事德育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密切,不仅增加了相互间的交流,也成为辅导员了解学生的重要依据,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着眼点。近年来,高校的招生数量不断增加,辅导员在学生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难度也越发突出,所以,辅导员更应该明确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心理教育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解决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不但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还应积极投入到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应理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烦恼,理解学生心理,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只有真正爱护学生,才能做好思想互动交流。

仅从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性方面看待问题是传统方法,辅导员应从心理角度分析,积极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辅导,强调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完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然于心,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方法和交流沟通技巧。

三、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日常普及和宣传教育,辅导员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为心理工作创造良好氛围。高校辅导员可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报告会或参加一些积极向上的社会活动,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更加阳光。

2.重视集体教育,促进共同成长。良好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辅导员应加强班级建设和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研究表明,许多心理危机的产生往往起源于学生面临心理困惑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长期积压而导致的心理危机的产生。一个积极健康的集体环境有助于学生不良情绪的释放和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