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第1篇

关键词:地理教具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应用

在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初中阶段的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时期,保证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意义已毋庸置疑。地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质量。然而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不仅带有着众多的抽象概念,同时各知识的复杂性也较高,对于学生来说,地理的学习普遍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惯性影响作用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均在围绕教材照本宣科,在地理课堂中,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仅仅是对地理教材的平铺式展开,单一化的理论灌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改的普及,对初中地理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改政策的要求,地理教具的应用逐渐被赋予了高度的关注,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教具的意义

地理教具就是地理教学工具,是用于辅助地理教材进行地理知识讲解的重要教学资源,包括地图、地球仪等实体以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化媒体设备等。长期以来,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均以教材的理论灌输为主,学生身处于抽象且复杂的知识体系当中很难提高学习兴趣。而教具的应用,则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对地理教具的认识形成对地理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比如应用地球仪,能够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认知世界,并更清楚地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地图的应用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教具的意义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一方面,便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教学内容拓展,借教具的辅助将更多更抽象且复杂的关键地理知识点有效传递给学生,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即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吸收和转化率,并且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具的应用引导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更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地理教具的应用优势已经被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鉴于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处于重要的基础时期,在此阶段打好学生的地理基础意义重大。然而初中地理教学的综合性过强导致复杂性上升,宏观性特点也极易使学生陷入学习的困境当中,地理教学的立体化与系列化成为了地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不断创新与完善地理教具实为促进当代地理教学质量的根本动力。新课改政策要求当代教育课堂要切实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调整为师生双向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的理论讲解也被要求过渡到启发式的引导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普遍具有着较强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教师对于地理教具的合理化应用能够有效化“静听”为“动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够由此体现,对于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大有裨益。要想实现地理教具价值的重要前提是要能够保证教师对地理教具的正确利用,只有教师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将教具应用到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上,才能有效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深度开发达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化利用既有教具

初中地理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基础阶段,此时期的地理教学以基础知识为主,对于学生来说,初步接触地理并不会对地理知识具有多么深刻的了解,而地理知识又具有着无可避免的宏观性与抽象性,理论概念等更是相对严谨,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较高。用于地理教学的既有教具主要包括地图与地理学图片等,尤其是地图之中更囊括着众多的地理信息,学生不可能用很短的时间就将地图当中所承载的信息刻进脑海,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对地图的利用频率,给予学生以更多的时间对地图进行浏览以深化记忆力。为了避免学生对此产生抵触情绪,教师有必要掌握好地图等教具的使用时机。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图》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对地球仪和地图形成一定的认识,并可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熟悉地图的重要性,从而为后续内容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对地理教具进行科学化开发

对地理教具的开发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反过来从地理学科的教育目的来看,为的就是能够使学生具备了解地理现象与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生活常识的储备量。相来说,地理知识体系有着极其广阔的覆盖范围,除了重大的地理现象之外,还会涉及诸多微观事件,也都能够用地理知识进行解释。因此对于地理教具的开发并不一定非要集中在基于现代化多媒体的视频与微课等方面,完全可以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保证地理教具开发的科学性。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具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进行模拟,以此对地球的运动知识原理等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参与地理教具开发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潜移默化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地理教具的应用对于促进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以教具的应用辅助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奇.浅谈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才智,2015,(32).

[2]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4,(12).

第2篇

关键词:考试命题 研究

1.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坚持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本着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基础性,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稳定正常教学秩序的原则;注重考察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觉地学习。

2.命题的基本要求

2.1基础性——“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

根据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精选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以基础知识为主

人教版教材都是根据“课标”的要求精选了是初中学生必备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地理知识,注重地理知识的基础性。在模拟试题中我选择了例如:七年级的经纬度、大洲大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八年级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图、我国干湿区图、我国轻、重工业部门等。

(2)注重学生最基本技能的培养

识图能力既是地理课程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不仅对学生地理学习有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有用。现代社会将会越来越多地与地图打交道,生活离不开地理,地理离不开地图。因此,识图能力是地理能力的重点。在模拟试题中我选择了例如:七年级的经度图、海拔和相对高度、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八年级的我国土地利用百分比图、我国省级行政区图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地理的基本能力之一,试题中也占一定的比例。例如:分析三种民居分原因、水果与我国所生长的地区的关系。

2.2指导性

新课程教材怎样使用,教师把握到什么程度,那些知识点需要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是目前新课程实施的难点、重点。在平时教研、培训的基础上,试题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一方面注意关注不同类型的学生,在选做题中选择了这一样道题:用地理学的原理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目的是使有一定基础的尖子生有提高的空间,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让尖子生也能吃饱。另一方面注意引导教师教学中不单纯重知识的结论,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题型上不采用书上的原题,有些试题是靠分析得来的。例如读图分析,就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期末出几张复习题,只要学生期末背好了,平时上课不听也能得高分的局面。教师平时教学指导不到位、不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学生也得不到高分。所以要求教师平时教学不能按老路子走了,必须按新教材的步骤,由浅入深逐步引导,教师要清楚什么是基础,怎样逐渐培养基本技能,学生应该学会什么。

2.3生动形象、灵活多样性

图文并茂,体现地理学科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增加一部分学生动手绘图题,具有趣味性,试题类型多样、灵活,答案不唯一,具有开放性,给学生发展和想象的空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根据“人口问题漫画”谈谈感想、“画出200C、00C、﹣100C的等温线”。绘制我国土地利用百分比图、“请你为当地人民设想一下,如何能充分合理地开发A区”、读漫画“所剩无几”分析回答以下问题等。

2.4注重“人文”性

以往地理教学内容偏重自然,忽视“人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人文素养”的形成。新教材“人文”地理部分比以前突出,比重是:人文、自然各占50%。模拟试题“人文”占51%,自然占49%基本符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简要说明下面三种民居设计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我们的宗教活动、农业布局、我国省级行政区、发展和建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的条件等。

2.5注重与现代生活、社会发展相联系

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模拟试题增加了生活试题。例如: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天气与生活、火山地震分布、节约用水、南水北调工程问题等。

3.命题的注意事项

3.1题型多样,覆盖面广

试题灵活多样,覆盖面广。给分点要小,一个大题不能占太多分。覆盖面要全,各个章节都要有题。每册教材所占比例:

3.2难易度要适中。易、中、难比例6:2:2 。

3.3不出教材的原题,教师自己编题,要有自己的思路、风格。

命题要准确、无知识上的错误。

3.4严格按“课标”的要求,达到课标程度。

例如:目标水平结构

3.5注意高初中衔接。

第3篇

《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都提到,高中阶段课程目标是:(1)了解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认识地理环境演变、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掌握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有关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地理科学的新进展。(2)学会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方法,学会收集、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的方法,学会进行地理观察和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调查方法,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3)认识地理学科的价值,形成地理审美情趣;养成观察、思考、质疑和交流世界与中国本土地区地理问题的习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上学年高二地理教学与考试经验总结

在上个学年,我校地理组全力以赴,最终整个高二年级学生地理结业水平考试全部合格,达到A级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A级、B级通过率达50%以上,基本实现预定目标。

1.学生学习状况

学生对于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对地理学科水平考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将初中时期对地理学科的不端正态度延续到了高中阶段,出现了诸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不做作业、不及时解答疑惑等问题,造成学习成绩一直落后;另外,由于学生家长也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地理学科无关紧要,所以对学生的约束力不够。

2.经验方面

(1)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去年在最后的备考冲刺阶段,整个高二备课组,以及任教高二的教师都全力投入到高二水平结业考试的复习中。全组上下团结一心,为考出好成绩而努力。

(2)夯实基础,抓好基本功的落实。对于基本知识点,教师要反复提醒,反复操练;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任教教师负责,逐个过关。

3.不足方面

(1)课时比较紧张。由于二期课改教材内容比较多,并且要提前一个月左右结束所有的课程,进行全面的复习。所以,在5月中旬就应该结束所有的新课进入到复习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思维方法等的不足,为了把握好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教师往往需要更多课时来帮助学生消化,因此,去年留给高二全面复习的时间只有两星期左右。因而学生习题训练不够,很多知识点不够熟练,把握不好基础内容。

(2)分层复习教学经验不足,没有形成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虽然在复习冲刺阶段,我们对高二四次考试成绩排名前100名的学生和后30名的学生进行了分层复习,但是没有形成一套贯穿整个学年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教学、复习的策略,更没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那些中等成绩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因而最终达到A级的学生并不多。

三、有效地教学和复习,提高学生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在总结去年高二水平考试的经验教训下,通过全体高二地理备课组的讨论和研究,本学年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业水平考试进行教学和复习。

1.利用学案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针对课时紧张的问题,我们决定充分设计好学案,利用学案提高课堂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利用学案做好预习工作。把一些浅见易懂的内容,设计成预习作业,上课时由教师通过提问或默写等方法进行检测,而不必再上课时花费时间进行讲解。(2)精心设计问题。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由问题呈现出整个思维推理的过程,当学生能够回答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这些难点也迎刃而解了。(3)精选习题。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应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或练习。这些例题往往是针对某个难点的不同提问角度,或是变式训练等。(4)以问题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于每个章节的内容,学案中都有知识点梳理。在设计的时候,这些知识点梳理是通过问题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只要回答出这些问题,就能掌握整个章节的内容。

2.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用科学的地理语言回答问题

对于基本知识点,只要进行反复的默写或训练就能够达到记忆要求。但是,综观去年高二水平考试的考卷,我们发现:很多题目不只是简单机械的记忆,而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有些题目甚至达到了高考的要求。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难点内容,用问题引导,强调思维的过程。对于重要的地理图表的阅读,要求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而不是就事论事来读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