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范文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

第1篇

Study on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ressure Sore in Operating Room

LI Shan-shan1 JIN Xiang-shu2

(1.Department of Nursing,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Yanji 13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Province, Yanji 13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ressure ulcer in operating room patients. Method to consult the literature method. Results The common causes of pressure ulcers in operating room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pressure ulcers were made. Conclusion The pressure sore is important in the preventio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s should do th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preoperative visit work, preoperatively provide the patients with a comfortable and safe environment and soothe the patient's nervous emotions, and put the body position and the us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reasonably , Equipment nurses surgery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doctor, after the transfer to do a good job.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pressure sore; Related factors; Nursing measures

2007年美??国家压疮协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将压疮重新定义为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1]。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骨隆突处。手术室压疮(pressure ulcer in operation room)目前认为在术后数小时至6d内发生的压疮(大多发生在术后1~3d)[2]。压疮会给患者带来诸多问题,如住院时间延长继而加重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引起感染危及生命[3]。因此,本次对手术室发生压疮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预防性护理措施如下。

1 术中压疮的概述

1.1 力学因素

如上所述,压疮不仅由垂直压力所引起,还有摩擦力和剪切力的间接作用而导致,通常是2~3种力共同作用所致[1]。其中,压力是造成压疮最重要因素。当持续性压力作用于受压面时即可阻止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注,营养物质无法供应,代谢废物排出不畅,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有研究表明压疮还与组织耐受性有关[4],由于肌肉和脂肪的代谢比较活跃,因此最先受累且容易发生变性和坏死。摩擦力[1]作用于皮肤时,损伤皮肤保护性屏障,致使病原微生物入侵皮肤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剪切力[1]是由压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导致。剪切力发生时,由于毛细血管被牵拉、撕裂,继而导致局部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的血液供应受阻,引起深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1.2 皮肤抵抗力的改变

手术中患者皮肤容易受到汗液、血液、以及体液的刺激,使皮肤抵抗力下降,皮肤的保护功能下降,使皮肤组织破溃继发感染。

2 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

2.1 自身因素

2.1.1 体重

患者自身体重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 肥胖和消瘦都是压疮的危险因素[5]。患者太胖则压力源均来自自身体重。若体重太轻皮下脂肪少,压力会直接作用于使皮肤血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皮肤缺血、缺氧, 造成压疮。

2.1.2 年龄

郭月等[6]对115例发生手术室压疮的患者进行总结,其平均年龄为(40.23±18.31)岁;蒋琪霞等[7]研究中发生手术室压疮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72±18.47)岁,与朱琳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年龄与手术室压疮发生率并不是独立危险因素,其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2.1.3 自身疾病

患者还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等易导致末梢循环不良引起感觉障碍;肝肾疾病患者易引起水肿,都会造成压疮发生的风险[9]。

2.1.4 心理因素

患者情绪紧张时可使蛋白质的合成受限,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糖皮质激素生成受限导致组织容易被分解,易发生压疮。

2.2 手术相关因素

2.2.1 麻醉

麻醉使用的药物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引起组织灌注不足,造成血液循环减慢,局部皮肤缺血缺氧,易出现压疮。

2.2.2 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时间是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时间越长发生压疮的几率越大。

2.2.3 术中皮肤未能保持清洁干燥

手术前医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及术中冲洗伤口,都会使消毒剂和冲洗液流到患者受压部位,引起受压部位潮湿容易发生压疮。

2.2.4 体温过低

手术过程中患者新陈代谢减慢,且术中输液量较大、失血及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都会导致外周血液循环不良,增加手术室压疮发生率。

2.2.5 手术类型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心脏类、肝脏类、血管类、脊柱手术、颅脑手术以及器官移植手术等, 因手术需要大量时间, 手术限制, 更加容易发生压疮[10]。

2.2.6 手术

手术类型不同采取的手术也不同发生压疮的风险也不同,有研究认为[11]侧卧位发生压疮高于平卧位,俯卧位高于侧卧位。

2.2.7 矫正器械使用不当

骨折患者应用石膏固定和牵引时,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易发生压疮。特别是在夹板内侧衬垫位置不当、石膏内侧不平、矫正器械固定过紧都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发生压疮。

3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3.1 术前访视与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以压疮评估量表评价危险因素,如患者感知觉、皮肤潮湿度、营养、及术中可能产生的摩擦力及剪切力、手术及时间、麻醉方式等,对高危患者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在进行术前访视的过程中,对患者基本情况及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评估给予针对性指导。

3.2 术间环境

巡回护士要随时注意观察术间温湿度以及患者自身体温的变化,及时调整术间温度和正确使用输液加温器。

3.3 正确摆放手术

术前在手术操作允许得到前提下为患者选择最好的,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循环功能不受影响。术前应用约束带时,确保松紧合适,在受压部位充分使用软垫避免局部组织损伤。

3.4 合理应用垫及压疮贴

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采取的手术类型、评估手术时间选择合适的手术床及床垫,目前最常用的是海绵垫及透明敷贴。

3.5 手术时间

由于手术时间超过2.5h是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所以要不断加强医师的培训,以提高手术效率[12],护士在术前熟知手术流程,做好器械准备减少手术时间,预防压疮的发生[13]。手术结束后确定患者皮肤是否完好,一旦出现皮肤潮红、水泡及早处理并填写压疮报告单,仔细记录压疮位置、程度、大小做好术后交接。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制订合理有效的压疮预防措施,提高压疮的预防效果[14],术后对患者皮肤做好回访。

第2篇

[关键词]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术中压疮;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128-03

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手术中或手术结束后几小时至3d内发生的压疮[1]。手术压疮的发生有其特殊的原因,手术、手术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术中压疮的发生,而某些因素并不是手术室护士能控制的;及时作出压疮风险评估,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手术室压疮的发生;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中Braden量表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2],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运用于手术室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不符合本科室护理工作的项目,评出的分数不够客观,因此,在本院压疮小组的帮助下制订适合手术室的压疮风险评估表并投入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3月我科手术例数为1654例,术前访视1279例,随机选择手术患者116例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压疮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并对中重度危险的患者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对照组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24~75岁,平均(42.8±6.9)岁,住院时间15~46d,平均(25.2±3.4)d;原发病:骨折手术32例,肿瘤手术12例,其他14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21~72岁,平均(41.5±4.6)岁,住院时间17~43d,平均(24.4±5.1)d;原发病:骨折手术35例,肿瘤手术10例,其他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未发生褥疮;(2)年龄均大于18岁;(3)患者均为卧床被动;(4)无精神疾患;(5)有正常沟通能力;(6)均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单独或在他人帮助下能够完成问卷。以上条件需同时满足。

1.3 排除标准

(1)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2)住院时间低于24h;(3)因病情强迫者。有以上任何一条均予以排除。

1.4 方法

1.4.1 压疮风险评估与应用 根据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3],从患者、手术、麻醉三方因素中确立相关指标,从年龄、体质或皮肤、受力点皮肤、手术部位、预计术中施加的压力、预计手术时间、特殊手术因素共七项内容对手术患者进行压疮的风险评估;套用Waterlow评估表的计分方法,确定评估表内每个项目的分值范围。手术压疮风险评估由术前访视护士完成,在术前访视时对手术压疮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在评估表相应项目中写出分数并计算总分,对评分≥12分的患者应在交班上重点提示,并上报科护长及大科护长。对高风险患者,要进行相关内容的宣教,告知患者可能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配合手术的摆放及手术的进行。患者进到手术间后,巡回护士应再次仔细查看评估表,确认风险评级,按相对应的风险评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并在评估表上注明所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编号,完成评估表各项目的填写;科护长在该患者手术摆放时及时进行督导,必要时应请大科护长或院内压疮小组进行现场指导,如手术完毕后发生了术中压疮的患者,应及时填术室压疮记录表,并按医疗不良事件处理流程进行上报。

1.4.2 制订护理干预措施 (1)执行常规手术摆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骨隆突受压部位使用海绵软垫、布垫、采用悬空法;(3)严格落实术中患者保温措施,将室温保持在22~25℃,术中注意非手术野身体遮盖,冲洗液加温至36~37℃,严防术中患者低体温;(4)保持手术铺巾的干燥、平整,严防皮肤消毒液、冲洗液流至受压部位;(5)保持卧位稳定、肢体舒展,床垫衔接部位凹陷处用软垫支撑,选择柔软、有弹性、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分子凝胶手术垫或凝胶托头架;(6)保持各种垫与皮肤之间平顺、无皱折、无皮肤挤压;(7)约束带应柔软、平滑,固定松紧适宜,必要时内衬柔软布垫避开粗糙面;(8)预先在皮肤受压的支撑点涂抹医用液,并垫上烧伤棉垫或泡沫敷料,增强局部皮肤屏障功能;(9)骨盆固定架固定正确,充分抵抗术中身体向下滑动及左右摆动的力量;(10)保护角膜,全麻手术患者双眼贴眼贴。

1.5 风险级别[3]

评分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014年1~3月我科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压疮风险评估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观察组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压疮发生6例,发生率为10.3%,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5,P

3 讨论

3.1 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更符合手术室的实际情况

正确的评估压疮高危患者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步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国内外已使用较广泛,虽亦包含有手术相关因素,但不能抓住手术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不适合评估手术患者[4-5]。自制的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项目贴近手术室的临床实际情况,易于掌握及使用,使术前访视的护士能正确、客观评价患者各方面情况,对高危患者进行分值评估并记录,提高各护理人员对手术压疮风险的预见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我科采用自制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评估高危患者58例,所有压疮风险评估正确,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到位,观察组压疮发生1例,发生率为1.7%。对照组压疮发生6例,发生率为10.3%,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5,P

3.2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术中压疮的发生

在评估表中,除能直观显示压疮的高危因素及风险评级外,同时还列出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巡回护士可根据表内相应的指导完成各项防范措施,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的预见性和护理业务能力,减少手术室压疮的发生率[7-8]。

3.3 提高业务能力

在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制订完成后,科室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培训,该评估表清楚列出各种引起术中压疮的因素,在培训过程中,对护士来说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压疮知识的普及,加深护士对压疮形成的认知,提高了各人对术中压疮的重视[9-10]。同时,评估表中也作出具体指导,列出各项防范压疮的护理措施,使年资较低的手术室护士也能正确掌握,提高其护理业务能力[11]。

[参考文献]

[1] 张秀平,张兰梅,任杰平.术中压疮护理单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7): 2237-2238.

[2] 谢小燕.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5.

[3] 钱维明,黄立峰,项海燕,等.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24-27.

[4] 陆彩萍,刘秋鸣,黄淇敏.风险管理在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495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年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S].2005.

[6] 王永明.压迫性溃疡的原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9):407-409.

[7] 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医政司.病人安全目标手册(2008)[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

[8] Bristol N.Patient safety alliance to tackle hand washing world wide[J].Lancet,2005,366(94):973-974.

[9] 彭雪花.1例Ⅳ期压疮患者应用中药马勃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26-27.

[10] Harriso MB,Logan J,Joseph L,et al.Quality improvement,research,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5yeays experience with pressure ulcers[J].Evidence-Based Nuring,1998,1:108-110.

第3篇

关键词:手术患者;压疮;手术室相关原因;护理对策

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造成该组织及组织周围出现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甚至是溃烂坏死现象。据相关文献报道[1-2],每年死于压疮综合征的人数可达到六万人次以上,可见压疮已然成为影响手术或住院患者生存质量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选取73例手术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如下。

1R床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6月收治的73例手术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33~79岁,平均年龄(53.21±2.14)岁;手术时间为3~7 h,平均手术时间(4.65±1.22)h;Ⅰ度压疮51例,Ⅱ度压疮2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未发生压疮,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参与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2结果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部位依次为:骶尾部22例,所占比例为30.14%;髂部16例,所占比例为21.92%;足跟部14例,所占比例为19.18%;踝部12例,所占比例为16.44%;肩胛部9例,所占比例为12.32%。

3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

3.1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重视力度低下 在手术室工作中,手术室工作人员为配合手术,往往对患者进行错误的指导,单纯的满足了手术的实际需求,而忽视了发生压疮的潜在风险。一些手术室工作人员并没有认真研究配合医师手术的正确,这不仅增加了手术压疮发生率,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承受的痛苦,激化了医患矛盾。此外,当患者安置不当,使其局部组织长期处于受压情况下时,则会造成患者的血液循环能力受到阻碍,致使其发生压疮。并且,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随意压、靠患者肢体,也增加了压疮发生率。

3.2手术室人员操作不规范 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不良工作习惯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例如,术前手术台上的手术铺巾不平整,造成患者局部皮肤及周围组织受力存在不均匀性。针对局部组织上存在血液、冲洗液或物,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或在其未干透的情况下就让患者平卧,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受潮,大大降低了皮肤自身的免疫能力和组织保护能力。在此种情况下,皮肤上繁殖了大量细菌,皮肤则较容易发生破损和感染现象。除此之外,手术室内的电线、管道、导管等放置不当,也会造成患者的肢体受到压迫,发生压疮。

3.3手术室人员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 大量研究证实[3-4],手术患者出现压疮与手术时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在预防压疮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承受到的压力及剪切力。同时,在手术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缓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局部组织承受的压力。若手术医师及手术室护理人员未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时间以及发生疾病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则难以对患者的手术情况做出正确、科学的评估。手术室人员对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信息的评估不足,对手术室中的高危人群未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和预防措施,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手术压疮。除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外,手术室人员对物的使用情况没有进行及时评估,也会增加压疮发生率。

4护理对策

4.1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要加强对手术室工作人言的业务培训,利用晨会、岗前教育等多种形式,向手术室工作人员宣传预防压疮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对出现压疮的原因进行综合性评估。通过正确的风险评估,对手术操作进行规划,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压疮的认识,保障各项手术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降低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其次,改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不良工作习惯,在手术过程中要时刻检查并督促手术人员不能随意压在患者的肢体部位上,避免由于手术室工作人员个人原因造成患者发生压疮[5-6]。最后,提升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急处理不良事件的效率。在发生压疮后,手术室工作人员要及时查找发生压疮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4.2规范术中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操作者要严格遵守手术的操作规范及相关操作流程。术前,保持手术巾放置平整,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部麻醉后,需要待消毒液干透后调整。若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则需要在手术开始前,为患者留置导尿管,避免体液外渗导致皮肤浸湿。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手术切口处的引流袋连接好,避免发生体液、血液渗漏等情况,避免外部冲洗液引流造成患者的皮肤受潮引发压疮。此外,护理人员要正确摆放患者,使其在配合手术医师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舒适。必要情况下,可使用柔软的压疮凝胶垫,保障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能力,从而降低局部受压迫组织的摩擦力,降低压疮发生率。

4.3加强对患者的综合评估 ①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术前,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询问,通过患者主诉及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了解患者术前的基本情况。在术前评估中,需要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安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接受手术,提高手术依从性。同时,对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手术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皮肤的情况,覆盖患者肢体的末端,从而避免局部组织受到低温的影响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此外,手术医师要使用吸引器将手术视野之外的血液及体液吸出,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清洁。

5结论

在手术室工作中,手术患者发生压疮与手术室的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包括手术室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对手术情况评估不足以及手术操作不规范等。针对此种情况,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综合评估。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和干预,进而大大降低手术压疮发生率,减少手术患者承受的痛苦,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璐敏.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以及护理对策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6(11):230-231.

[2]郭盼盼.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10):1196-1197.

[3]郭晓杰.手术室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1):45-46.

[4]杨高,李民,胡秋芳,等.围手术期压疮发生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及护理措施[J].河北医药,2015,37(21):3352-3354.

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疗事故最容易发生的高风险科室,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意义。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护理工作的质量也就直接决定了手术进行的成功与否,当然其中如果存在有一些护理风险,其同样也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手术室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手术科室、血库、麻醉复苏室等多个部门和学科之问的紧密联系,而且手术室中相关人员也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不可预知性等,这些因素使得手术室变成了一个高护理风险的科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有机敏的应变能力、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格规范的操作方法。本文笔者浅谈一下手术室中常见的一些护理不良事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对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现将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的风险因素

    1.1 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

    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于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 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 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1.4 器械物品清点核对:手术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器械物品直接与患者的身体接触,因此在手术前、中、后一定要认真清点手术器械物品,防止其遗留在患者的体腔或深部组织中,而且还要检查器械物品的完整性,消除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压疮:在手术病人中,较容易发生压疮。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压迫而成,不仅给患者造成疼痛,还对手术护理工作和l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几方面:(1)压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压力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压疮。(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组织相对移动,阻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血流供应,造成组织受损形成压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与床单接触直接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诱导压疮形成。(4)体温因素:手术中患者处于低温麻醉中,低温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运行变慢,造成组织缺氧,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5)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随之而下降,诱发压疮。

    2.2 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

    2.3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 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 防范措施

    3.1 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将手术室内的手术床进行改良,改制成高质量舒适度高的床,舒适的手术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制定高效的手术配合流程,尽量的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压疮的发生。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于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3 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检查清点器械物品,确保患者的安全。

第5篇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纠纷 原因 措施

1 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查对制度不严格 手术室应执行严格的查对制度,如病人的查对制度,包括科别、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等应与病房责任护士查对交接后入手术室,入手术室再次查对,以确保无误。再如手术台上用品的清点,包括各种器械、纱布以及无菌手术包灭菌日期、化学指示胶带、灭菌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在关闭刀口时再次清点,以免器械遗留在手术区里或发生术中感染。

1.2责任心不强 手术室护士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如果护士粗心大意,不按照护理操作规范工作,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1.3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

1.4语言行为不规范 手术室应该是安静、严肃、认真的地方,有些手术室人员不注意自身形象和同事大声说笑或议论些损害他人的事,对患者冷漠、指责,甚至侮辱等行为,均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1.5手术的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由于病人手术时间较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衬垫不当引起呼吸困难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制动,手术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种种预防压疮的措施,如手术床安置泡沫垫、小棉垫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手术,避免压疮的发生。尽管通过以上措施,可避免绝大多数手术时间短、体质好的患者发生压疮,但是少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如低蛋白、恶病质,加上手术时间长、术中不能移动等原因,还是有发生压疮的可能。如何让医患双方对这类情况达到相互理解,是一个可以商量解决的问题。

2 防范措施

2.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意识 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护理操作常规,对预防医疗纠纷有重要作用,如交接班制度、清点制度等等,从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每一步护理工作都必须做好查对。首先是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科室、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者是病人、病人的肌肤有无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敷料的查对,用药、输血的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两人两次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行事,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且要加强学习有关法律常识,这样既可为自己敲响警钟,也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严谨、规范。

2.2加强责任心,护理记录要规范 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手术护理记录的内容有三不宜:(1)不宜过于详细地描述患者的手术过程,减少与医疗记录的重复和避免在书写过程中出现人为的差错;(2)不宜将麻醉医生观察患者的内容和麻醉医生已做记录的资料重复,过多的重复,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3)不宜将超出手术室护理工作范围以外的资料纳入。现医疗纠纷实行举证倒置,使医院陷入被动,但及时、完善、准确的记录是最有力的依据。

2.3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医院竞争的也是服务,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真诚、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这样就会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不易产生抵抗情绪,服务质量是患者就医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2.4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对于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可建立一个由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订一份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如果患者对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有疑问,可由医院的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如情况属实,患者应在签同意书后,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5手术中病人的 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的生理功能为原则。有些时候往往为了术野暴露,忽视了病人可能引起病人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常常是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协商的一个交点,但护士要坚持原则。

总之,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为防范护理纠纷,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技能,并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6篇

[关键词] 心胸外科手术; 压疮防范; 表格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c)-0168-02

手术患者术中不能自主翻身,手术也可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较易导致压疮的发生。既往报道显示[1-2],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5%,其中,心胸外科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患者体温波动大,且采取肋间隙入路常需保持侧卧位,压疮发生率更高,压疮防范是手术室护士工作重点之一[3]。目前对于手术患者压疮评估和防范多凭手术室护士经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术室于2012年自制了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主要目的为规范手术室压疮的评估和防范,而对于表格的使用是否可有效降低心胸外科手术压疮的发生率尚无研究,故本研究旨在分析使用我院自制的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在心胸外科手术压疮防范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选取2012年7~12月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380例,年龄18~65岁,平均(41.2±7.4)岁;男206例,女174例;体重45~66 kg,平均(53±3.6)kg。所有患者术前均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无皮肤破损和病变,无药物依赖和药物滥用史,体重指数(BMI)为20~24 kg/m2。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90例,其中,平卧位正中入路90例,侧卧位肋间隙入路100例。A、B两组患者的年龄、姓名、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按照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进行压疮评估与防范,B组患者不使用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我院心胸外科专业组手术护士共18人,年龄24~46岁,平均(34.4±4.1)岁;女16人,男2人;职称情况:护士2人,护师8人,主管护师8人;年资3~25年,平均(10.2±3.3)年;将我院心胸外科专业组手术护士随机安排在A组或B组,两组护士的年资、职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的制定

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由手术基本信息、压疮风险评估、压疮防范措施和术后压疮评估4个部分组成。

1.2.1 手术基本信息 包括患者病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体重、手术名称、手术、手术间号、预计手术时间、实际手术时间。

1.2.2 压疮风险评估 包括压疮发生的各种高危因素:年龄≥65岁、术前生命体征不稳定、术中体温或血压可能降低、极度消瘦、皮肤水肿、皮肤原发伤、术前长期卧床等。

1.2.3 压疮防范措施 根据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提供多种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干预措施:①按照手术安置原则和流程安置;②选择合适的垫减轻接触面压力;③受压部位皮肤保护;④床单位平整清洁,避免潮湿;⑤体温监测与管理;⑥保障组织有效灌注,维护术中血压,合理液体输注;⑦其他措施如避免术者对患者加压、加强术中观察、尽力缩短歇性解除局部压迫等。

1.2.4 术后压疮评估 术后判断是否有压疮发生,如有发生则详细记录发生部位、压疮级别及面积。

1.3 方法

术前1 d各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① A组:访视时携带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根据表格内容逐项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并制定压疮防范计划,术中根据表格规定的压疮防范计划采取压疮防范措施,并详细填写表格,术毕根据表格进行皮肤压疮评估,所有发生压疮病例均作为不良事件进行汇报,并对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和学习经验教训。② B组:访视时不携带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术前对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的具体内容不知晓,术中也不使用该表格,所有压疮防范措施均根据巡回护士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术毕进行皮肤压疮评估。

1.4 判定标准

压疮分期参考NPUAP/EPUAP《2009压疮快速参考指南》,即分为6期:Ⅰ期表现为完整皮肤局部压之不褪色的红斑;Ⅱ期表现为部分真皮受损,表浅溃疡、水疱或淤紫;Ⅲ期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层;Ⅳ期表现为全层皮肤缺失累及骨组织、筋膜和肌肉组织;无法分级:溃疡完全覆盖伤口无法判断溃疡深度;可疑深部受损:完整皮肤呈褐紫色或出现血性水疱,疼痛、硬结、潮湿、皮温升高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中出现压疮1例,侧卧位,Ⅰ期压疮,发生率为0.53%;B组出现压疮8例,其中,平卧位1例,Ⅰ期压疮;侧卧位7例,Ⅰ期压疮4例,Ⅱ期压疮3例,发生率为4.21%。B组压疮总发生率高于A组(χ2=5.58,P = 0.018),B组侧卧位压疮发生率高于A组(χ2=4.69,P = 0.030)。见表1。

3 讨论

压疮原指由于局部组织受压后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持续缺血缺氧性坏死[4],现更新为由于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5]。压疮定义的范围增大,发生率较高。心胸外科手术难度较大、时间较长、多取侧卧位,发生压疮的风险更高[6]。而一旦发生压疮,不仅使患者病情变复杂,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也增加护士工作量,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压疮的愈合缓慢,护理不当容易导致局部组织坏疽、骨髓炎、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7]。因此,压疮的预防意义远远大于治疗。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中Braden量表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8],并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此表格对外科手术患者压疮风险预测效度低[9],不适合手术室使用。当前针对手术室的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仍无权威的量表可供使用,通常仅凭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经验,使得手术室压疮防范缺乏规范,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压疮危险因素了解不多,对压疮的防范措施不熟悉,进一步增加了手术压疮的发生风险[10]。针对这种现状我院于2012年制定了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

本研究中,A组使用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后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尤其是侧卧位手术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通过手术室压疮防范记录表对心胸外科手术中压疮高发因素进行系统性评估并规范性预防,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本表设计简洁明了,易于掌握和使用,手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和防范措施均明确列举在表格中,即使是经验不足的年轻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学习本表格,对压疮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干预。而且表格还设计术后评估环节,既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又有利于阶段性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更优方案,突破了对手术患者压疮评估和防范仅凭手术室护士个人经验的局限,提出明确的参考标准和防范规范,从而有效降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Price MC,Whitney JD,King CA,et al. 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intraoperative pressure ulcers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05,32(1):19-32.

[2] 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6.

[3] 周萍,何巧芳,张益辉,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神经外科手术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4B):43-46.

[4]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 胡军,王秀锋,李玉环,等.压疮分期与危险因素的研究与预防进展[J].上海护理,2011,11(2):69-72.

[6] 仲继红,陈雪莲,王晓峰,等.心胸外科压疮全程预防干预的做法与效果[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6):637-639.

[7] Cremasco MF,Wenzel F,Zanei SS,et al. Pressure ulcer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ing workload,illness severity and pressure ulcer risk [J]. Ostomy Wound Manage,2012,58(10):14-31.

[8] 谢小燕.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5.

[9] 王欣然,韩斌如,张建华.外科重症病人压疮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6):1677-1679.

第7篇

1.手术室护理工作缺陷的原因分析

1.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①接患者时粗心大意,未查对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接入手术间时摆错手术;②术中用药不认真核对药物名称,执行口头医嘱时没有认真倾听并复述一遍再执行;③术中输血时对患者姓名及血型核对不认真;④器械纱布缝针清点不清,导致纱布器械纱条等遗留在患者体内。

1.2器械物品的准备问题 术前物品的准备充分与否,是决定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物品准备不齐全或者因仪器性能不良将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延误手术时间。

1.3 “手术护理记录”的问题[2] 手术护理记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隐患。

1.4 手术安置不当的问题 由于患者手术时间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或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翻身架位安置不当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等。

1.5 术中医嘱的问题 在手术室有大量的临时医嘱需要护士执行,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的使用等等。从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的角度出发,术中临时医嘱的执行也应当留下客观详细的记录。

1.6 送检标本的遗失问题 标本是进一步确诊手术患者病情的依据,如果标本遗失,将会延误诊断失去抢救的最好时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报告以电话方式通知,会传达不准确,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1.7 大手术时患者的压疮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因为制动或者全麻等原因,手术室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压疮的措施,但还是会有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低蛋白血症、恶液质以及手术时间长等原因,还是会有发生压疮的可能。

1.8 语言行为问题 语言行为不规范,工作人员在手术间里讨论与手术无关的问题,如果发生意外,或者患者对服务不满意,都会引发护理缺陷。

1.9 消毒隔离问题 破伤风、气性坏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不明原因新病毒感染者,术后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在同一时期出现多个手术后患者感染情况类似现象,手术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医院也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2.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防范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医院的相关工作制度,特别是护理核心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 从患者被接进手术间那一刻起,护理工作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个环节都要有两人以上进行认真查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环节。

2.2 加强物品管理 保证手术物品齐全,各种仪器性能良好,术前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所需特殊物品和特殊器械,巡回护士术前检查所用仪器的性能,防止仪器性能不好,延误手术时间。

2.3 明确手术记录的内容,建立术中医嘱本 由巡回护士书写,及时记录术中所用的物品、器械的清点情况,并查对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和所带药物的种类、数量。麻醉医生在医嘱本开医嘱,巡回护士执行后,填写执行时间和执行者姓名,可先执行口头医嘱,术毕,由医生补开,护士填写执行情况。

2.4 手术中患者的 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要求,又不过分妨碍患者的生理功能为原则,不要只为了术野暴露,而忽视了患者的体会,可能引起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5 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 对于术中压疮发生高危人群,可建立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定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缺陷。

2.6 加强标本管理 标本常规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结束后认真登记并把标本放入固定溶液的容器内,贴好标签,填好病理申请单,由手术室专人送病理科。送检人和接收标本人要登记签名。

2.7 防止灼伤 使用电刀时,负极板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时,注意平整放置,保证接触面积不要让患者皮肤接触到金属,随时检查,并观察皮肤情况,防止灼伤。

2.8 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是医院生存之本,是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先决条件,只有提高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缺陷的发生。

2.9 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 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迈向科学化的得力措施,包括:①患者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各化验检查结果;②患者的一般情况;③术前诊断、术前准备、手术名称、手术方式;④麻醉方式,找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术后访视有利于护理问题的改进,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3.体会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有半点马虎。提供尽可能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护理缺陷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参 考 文 献

第8篇

方法 按时间分段法抽取5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照全麻手术预防压疮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于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分值施予不同的分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和压疮程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压疮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及减轻压疮程度。

【关键词】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全麻;压疮;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3.02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ssure ulcer risk factor assessment scale on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Methods 50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ime segment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to prevent pressure sor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ssessed with pressure ulcer risk factors assessment scale before surgery.Different grading nursing was applie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score,and the incidence and the degree of pressure ulcers after surger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ressure ulc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egree of it was lighter,so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Conclusion Pressure ulcer risk factors assessment scal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pressure sores and alleviate the pressure ulcer degree in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Key words】 pressure ulcer risk factors assessment scale;general anesthesia;pressure ulcer;preventive care

全麻手术时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强迫、知觉丧失等原因导致压疮的风险大大增加。有资料报道,手术时间>2.5 h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时间>4 h,每延长30 min压疮的危险性增加33%左右[1]。因此,压疮评估是预防全麻术中发生压疮的关键。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是钱维明等[2]学者于2013年专门针对手术患者设计的科学的手术室压疮评价工具。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压疮危险评估中,尚无对全麻手术患者的针对性量表,为预防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我院手术室于2016年1月起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全麻手术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进行预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按时间分段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9例,女191例;年龄28~82岁,平均(52.24±8.50)岁;体重47~85 kg,平均(61.00±11.50)kg;手术时间3~9 h,平均(5.25±2.16)h;手术范围:妇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入选标准:手术均为仰卧位,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择期手术,术前皮肤完整,预计手术时间≥2.5 h(手术时间的计算方法为从麻醉医生开始麻醉至切口缝合完毕截止),住院期间首次手术,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皮肤有破损、有压疮、患有影响观察的皮肤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疾病的患者。将2015年6月至12月的2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7月的2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手术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全麻手术预防压疮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内容包括:合理安置手术、合理使用垫、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规范操作避免损伤患者皮肤、加强术中受压部位的皮肤观察等。观察组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于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分值施予不同的分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全麻术中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培训

1.2.1.1 评估

采用钱维明等[2]编制的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作为评估工具,该量表包含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和麻醉因素3个维度,分年龄、体重指数、活动能力、手术、手术预计时间、失血量、术中施加外力、麻醉方式、受压点皮肤类型、神经感觉障碍等10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实际权重分别赋0~8分,分值越高发生压疮的风险越高;总分≥12分为危险,≥16分为高度危险,≥20分为极度高危[3]。

1.2.1.2 培训

为使评估量表得到正确的使用,2015年5月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通过课件、视频、模拟训练等方法学习量表应用的目的和意义,使用方法、测评的准确度及注意事项,以及各专科手术摆放原则、要点、流程和注意事项,各种摆放的配套用具和皮肤保护器的使用等,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并通过考核确认全体护理人员均熟练正确掌握后方正式启用。

1.2.2 手g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应用及预防护理措施

1.2.2.1 术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术前1 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行术前访视时,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患者全身进行综合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体型、身高,危险部位的皮肤类型,食欲、饮食状况,运动能力,组织营养状况,神经感觉障碍,药物治疗和手术时间等,向主管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现病史、手术方式、预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施加外力等因素。

1.2.2.2 预防护理措施

根据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测评的分值结果予以不同级别的预防护理措施。①分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术后72 h内压疮发生率和压疮程度。患者术后回房时、术后24 h、术后72 h由手术室护士到病房与病区责任护士按照压疮判定标准共同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判,若术后72 h内出现Ⅰ级、Ⅱ级、Ⅲ级中的任意一级皮肤状况为发生压疮。压疮判定标准采用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工作组(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NPUAP)推荐的最新分期标准基础上,参照手术急性压疮的分期办法将患者皮肤情况分为4个等级。①正常:术后受压部位皮肤完整,无压红;②Ⅰ级:术后受压部位皮肤即刻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但3 d内消退;③Ⅱ级:术后受压部位皮肤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但3 d后仍未消退;④Ⅲ级:术后受压部位皮肤出现水泡或破损,或术后3 d内之前被列入Ⅱ级压疮的皮肤损害加重,出现破损或溃疡的则重新纳入到Ⅲ级压疮[5]。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压疮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72 h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压疮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72 h内发生Ⅰ级、Ⅱ级、Ⅲ级压疮的患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1 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可确定全麻术中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手术是压疮发生的多原因之一,手术过程中发生的皮肤损伤称为术中压疮,研究报道,术中压疮可能发生于术后几小时内,但是大多数发生在术后1~3 d,其发生率为3.7%~27.2%[6~7]。术中压疮的发生主要与手术室特异性包括手术、手术时间、手术类型、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用药、手术床垫及其填充物、术中皮肤潮湿等密切相关,此外患者的年龄、体型、营养状况、伴发疾病等内源性因素,术中受压部位皮肤的摩擦力、压力和剪切力等外源因素都对术中压疮的发生产生影响。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参照Braden和Waterlow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了临床实践筛选出患者最易发生手g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通过专家咨询及德尔菲法进一步验证确立,具有较高的信效度(信度0.886,Cronbach,s 系数0.812),克服了既往手术室护理人员使用普通量表或仅凭借经验评估手术压疮的风险,具有准确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手术室压疮护理科学的评价工具[2~3],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的术前压疮评估,可确定全麻术中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3.2 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应用效果

压疮是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其发生率[8]。林菊英提出[9],除不允许翻身的特殊病人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压疮的预见性护理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本研究我们术前采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护理人员通过评分结果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性、程度及高危因素,从而能提前采取针对性、预见性、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预防压疮的发生,减少了压疮预防护理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最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从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为4.00%,低于文献报道的手术患者4.7%~66.0%压疮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14.80%,且观察组术后发生Ⅰ级、Ⅱ级、Ⅲ级压疮的患者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将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可以有效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及减轻压疮程度。

参 考 文 献

[1] 陈晓唯,向承红.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183-1185.

[2] 钱维明,黄立峰,项海燕,等.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8):24-27.

[3] 王英丽,张圣洁,蒲 霞,等.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骨科后路手术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7):905-909.

[4] 魏 革,胡 玲,祝发梅.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78-580.

[5] 张云凤,宋思贤,梁亮芳.医用高分子凝胶垫在侧卧位手术中预防急性压疮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49-50.

[6] Schultz A.Predicting and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 in surgical patients[J].AORN J,2005,81(5):986-1006.

[7] 魏彦姝,路 潜,张海燕,等.成人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阶段评估框架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8):541-543.

[8] 高菊玲,胡翠莲,李雯婷,等.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J].护理学杂志,2015,30(12):44-45.

[9] 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22.

第9篇

关键词: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2]。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 有报道手术患者局部压力持续超过4h 将不可避兔发生压疮[3]。

1 术中引发急性压疮的相关因素

1.1生理因素

1.1.1年龄与性别 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组织再生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减退, 70 岁及以上老年人术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了3 倍。

1.1.2体型因素 体型对术中压疮发生的影响也是不少学者关注的问题,认为消瘦者较肥胖者压疮发生率高,当患者极度消瘦或体弱时,体重< 58 kg 皮下无组织保护,易发生压疮,而体型过度肥胖患者也易发生压疮及组织拉伤[4]。

1.2客观因素

1.2.1物理因素 压力:是造成压疮最主要的力,其中垂直压力是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因素。摩擦力:摩擦力是机械力作用于上皮组织,手术时操作振动过大对受压部位有明显的摩擦力。剪切力:亦称切应力,是由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滑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位力。剪切力是导致压疮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害。手术:因引起的压疮占手术室安全隐患的第4 位,手术决定了患者的受压部位,俯卧位比仰卧位者更易发生术中压疮。

1.2.2手术室特异性因素

1.2.2.1麻醉因素 由于物的阻滞作用, 受压组织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 血流变慢, 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 使患者反应迟钝或暂时丧失了身体某些部位的不适反应, 使患者皮肤组织缺氧, 无氧代谢物无法及时排除, 导致急性压疮的危险性增加[5]。

1.2.2.2 手术人员不良习惯 安置不当使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铺巾不平整打皱导致局部皮肤受力;血液、冲洗液或腰麻、硬膜外麻醉消毒液没有干透即平卧位使皮肤潮湿,皮肤保护能力下降,细菌繁殖,皮肤容易发生破损和感染;导管、电线放置不规范;手术人员随意压靠患者肢体等均可引起压疮的发生。

1.3患者个体因素

1.3.1特殊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神经组织能量供给不足,出现多种感觉减退甚至消失,这样的皮肤容易破溃和感染,因此,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急性压疮且不易痊愈。同时肺部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和风湿性疾病,因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等均会增加手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1.3.2精神心理因素、环境温度等由于神经压抑、焦虑恐惧、情绪打击而引起淋巴管阻塞,导致无氧代谢产物聚集诱发组织损伤[6],意识障碍程度越深越易发生压疮。

2护理对策

2.1术前充分评估 在术前1d,利用术前访视采用Waterlow 危险因素评估法进行压疮危险评分。Waterlow 评估表包括性别和年龄、体形、体重与身高、皮肤类型、控便能力、运动能力、食欲、心血管及全身情况、营养缺乏及药物治疗,累计评分< 10 分为无危险, ≥10 分为有危险,其中10 分~14 分为轻度危险,15 分~19 分为高度危险, ≥20 分为极度危险。

2.2合理放置手术患者平卧时,足跟部和骶尾部承受的压力最大,最易发生压疮,要在这两个部位放置厚薄适宜的海棉或棉垫,侧卧位时,两膝之间要放置棉垫,同时为避免由于下肢压力增加,脚踝部骨隆突处发生压疮,在脚踝处也要放置厚海绵垫,距腋下10cm 处放置腑枕,俯卧位时,要避免耳廓放置不当造成压疮,截石位时,要在骶尾部放置海绵垫,避免骶尾部脂肪层较薄而受压。

2.3 保护受压皮肤避免潮湿 术前根据手术摆放要求规范相似的摆放方法,将患者的前突处、关节处、受压处皮肤擦拭凡士林使皮肤湿润柔软,保持皮肤的正常屏蔽功能。

2.4 改进护理器具 ①加厚手术床垫: 在手术床上垫1 层6cm 厚的减压海绵垫,大小与手术床一致,有利于防止手术床中后部1 个圆10 洞边缘对身高1. 75m 以上患者侧卧位时髂嵴的损伤,同时加厚手术床垫能分散重力,减轻接触面的压力。②应用新型垫: Defloor 等分析了泡沫样垫和胶冻样垫、聚合醚样垫、聚烷样垫后,认为聚合醚样垫和聚烷样垫对减压作用较小,可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但没有一种垫能达到预防压疮的作用。

3结论

术中压疮防治是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术中护理难点。正确认识术中急性压疮的形成因素, 选择正确的护理措施, 采取合理的护理对策, 减少术中压疮的产生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积极预防积极处理可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秦柳青, 郑艳花, 莫慧珠, 等.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河北医学, 2011, 17(4): 519-520.

[2] 姜安丽. 新编护理学基础[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782282.

[3] 陈蕾, 张育森, 蔡坤和.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10, 17(6A): 32-33.

[4]房民,段姚尧,杨学谨,等. 压疮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进展[J].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 4) : 359 - 360.

第10篇

[关键词] 手术室;安全护理;危险因素;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185-02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成为很多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手术室作为各种手术施行的场所,其安全问题尤为重要[1],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护理工作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手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伤害,同时还影响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2]。因此,笔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给予及时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手术室常见不安全护理因素

(1)手术患者的接送不正确。(2)手术人员配置不合理。(3)手术器械的消毒不彻底。(4)手术护士对术中用品的清点不正确。(5)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6)术前用药、术中输液不正确。(7)术中患者摆放不正确。(8)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

2 护理防范措施

2.1 手术接错患者的防范

由于小儿、老年人以及昏迷患者的交流水平有限,比较容易发生接错的现象,所以手术室护士术前的病房访视显得格外重要。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加护士对患者的了解,手术当日由巡回护士亲自到病房接,接患者时要护士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及麻醉医生与麻醉前和手术医生洗手前再核对1次[3]。

2.2 患者在接送途中的安全

护士在接送患者前应应检查推车是否完好,车轮是否灵活,年老体弱、昏迷、及小儿患者应加以固定并加护栏;对于清醒患者,护士应嘱其推动过程中不要将手脚伸出推车边缘,防止进、出门时碰伤。术后护士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以及各种引流管有无脱落,到病房后认真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的各注意事项,交接无误后方可离去。

2.3 术前用物准备不足的防范

如果抢救仪器、物品、药品未处于应急状态,这样就会延误抢救的时机。护士应当定期对手术室器械、敷料准备工作进行清查,特殊物品随时检查,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器械、物品,并检查器械的性能是否良好,备齐急救用品,发现问题及时与手术室主任联系。

2.4 安置不当的防范

不当会引起神经麻痹或因长时间手术致组织压伤。护士对患者的肢体捆绑不可过紧,悬吊时间不可过长,肢体不可过度伸展和旋转,需避免损伤神经。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年老体弱及肥胖的患者避免皮肤压疮的发生。

2.5 术中电灼伤、烧伤、压疮的防范

护士在外科医师使用高频电刀前,需要对常规检查仪器的性能进行排查,管理好手术台上的电刀笔,把电刀笔固定于安全位置;压疮高危患者骨突处垫软垫,患者有躁动、移动时,应重新垫好软垫,防止局部压疮[4-5]。

2.6 防止术中感染

手术室指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护理人员认真进行灭菌消毒工作是对患者健康的重要保证。术前严格进行消毒,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使患者在尽可能安全、洁净、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手术,防止逆流,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减少污染源;消毒隔离制度为重中之重,认真执行手术中的各项无菌操作技术常规,尤其是器械护士要特别注意污染器械、纱布的更换及污染部位的消毒,对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进行监督,对违反无菌操作者及时给予提示和纠正。

2.7 避免体腔内遗留纱布、纱垫、器械、缝针异物

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所有物品,巡回护士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术中新增加的物品要及时补记。关闭体腔前,按记录单逐一核对台上物品,与之相符后方可关闭。关闭体腔后,做第三次清点,确保无一遗漏。术中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8 加强输血和药物的术前查对

术中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6-7],使用前认真检查药液有无浑浊、沉淀及是否在有效期内。由于抢救时执行的是口头医嘱,应该先重复一次得到确认后吸药,吸药后再与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用药,用药后药瓶保留。输血时,要严格执行输血的规程,血液由血库取出后,经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核对后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2.9 防止病例标本遗失

为防止病例标本丢失混淆,护士应当对手术医生在患者机体上切下的任何组织认真保管,贴上标签连同填好的病理通知单放指定位置,术后标本连同填好的病理单送至存放标本处,并填写好标签。

2.10 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

护理人员需要弹性排班,减少职业疲劳,随医改的深入,医院患者增多,手术室工作量加大,合理调配,适时增加护理人员,减少护士个人工作量,避免因疲劳造成的失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11 积极参加护理安全讲座

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特别是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从而术中做到准确的执行医嘱。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8-10]。

3 体会

手术室是一个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岗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护理安全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关于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正确防范措施的落实。作为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完善检查,明确其在手术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术中加强护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充分配合外科医师,严格执行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家属满意,社会满意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徐洁. 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195-2196.

[2] 何玉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8):137-138.

[3] 李凤华. 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505-3506.

[4] 潘星.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6-67.

[5] 陈晓明,王丽华. 伦理教育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91-492.

[6] 杨绮云,刘美斯.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与防范措施[J]. 全科护理,2012,10(10):931-932.

[7] 延海燕,郭旭光,林海燕.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控措施[J]. 北方药学,2012,9(4):120-121.

[8] 张玉林,原欢萍. 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139.

[9] 单风清. 护患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83-284.

第11篇

【关键词】 全麻;俯卧位;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护理

腰椎间盘摘除手术(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to excise an operation)是手术室常见的手术之一。由于俯卧位手术视野暴露充分、手术视线不偏离中线、便于手术医师操作等优点。因此,俯卧位是腰椎间盘摘除手术较安全合理的,而正确的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腰椎间盘摘除手术虽然常采用全麻俯卧位,但由于该不符合正常的生理学特点,首先是胸腔受压,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并易导致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减少并发症是全麻俯卧位腰椎手术护理的热门课题[1]。现就我院自2009年6月1日加强了对该手术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以来,至2011年5月31日共有在我院手术室行全麻俯卧位腰椎间盘摘除手术40例,全部未发生不良情况,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的选择

病例的选择:选自2009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在我院外科住院择期行腰椎间盘摘除手术40例患者,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5~73岁,年龄中位数为43岁。全部手术均采用全麻俯卧位,手术部位为腰2~骶1;手术时间1~8.5 h。

2 手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护士需做好以下准备:①准备好所需物品:有马蹄形头托、头架、软垫、棉垫及约束带等。②访视患者:手术室护士需在术前到外科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身体能否担负起全麻手术的打击,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外科主管医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仔细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情况,防止手术中发生压疮。对睡眠不佳的患者可建议主管医师睡前给予适量的安眠药。③术前30 min准备:巡回护士要在洗手护士做好准备后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患者住院号、床位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等基础项目后,再着重检查是否已完成术前用药(包括注射药和口服药),还需检查义齿是否已摘掉、衣服是否已更换、备皮情况等项均符合手术要求后,才能将患者接到手术室上手术台;洗手护士连接并调试各种仪器,准备手术所用各种无菌器械和物品,以避免术中出现故障。

3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

3.1 建立静脉通路

手术室巡回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并协助麻醉师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①巡回护士要时刻陪患者身旁,用拉家常的方式与患者沟通,多听取患者当时的心理状况,较为常见心理是怕手术不成功、怕手术中自己承担不起而发生意外等。手术室护士要以关心、爱护的心态用实例说明说明这些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无论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水平做这样的手术是有把握的等,树立患者信心。②做好静脉穿刺护理。巡回护士要协助麻醉医师建立静脉通道,便于顺利实施麻醉。注意选择大隐静脉等较粗的静脉血管,便于在术中麻醉和快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静脉穿刺成功后,还要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静脉复合麻醉插管。

3.2 俯卧位手术的护理

手术是手术能否做好的重要环节,一般需要在制订手术方案时,根据患者的病变位置、手术方式、患者的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经充分讨论演示决定。对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几乎都采用俯卧位,采用该做腰椎间盘摘除手术过程中,展现给手术医师的视野最广,操作最方便。采用俯卧位手术由于不是正常生理,护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护眼部:在俯卧前,嘱患者将眼睛闭合,给患者双眼涂金霉素眼药膏,也可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部。用胶布将眼睑贴紧,可防止患者俯卧位引起眼球外凸、发生角膜干燥及消毒液流入眼内[2]。②改变:巡回护士站在患者的脚侧,保护好患者的下肢静脉,麻醉医师站在患者的头侧,保护好患者的气管插管,手术医师分别站在患者的头颈部、胸部、腰和下肢处,使患者头颈部、胸部、腰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注意在给患者翻身时,必须先抱起患者才能翻身,密切注意患者的皮肤不能与床垫产生摩擦,以免皮肤擦伤引起压疮。③头部、双上肢的摆放:俯卧位的患者脊椎需固定牢靠,以免术中因脊椎任何部位晃动引起损伤。头颈部可用马蹄形头托固定,并需略前倾,将颈部固定在中立位,双臂自然弯曲放置头两侧的托臂板上,双臂腋下加垫软枕,以免臂丛神经受压而损伤。双上肢向前自然弯曲平放,外展90°以上,以免压迫尺神经。巡回护士每小时检查1次患者眼睛,前额和双侧颧骨受压情况,预防眼部受压导致视网膜受损而失明,必要时征得手术医师同意并配合下调整受力点,预防压疮发生。④胸腹部呼吸活动的保护措施:胸廓部及髂部用大软垫垫至腹部悬空,便于膈肌活动有利于呼吸。俯卧位常引起血压下降,这是由于当胸廓受压时胸廓活动受限,胸廓容积缩小,膈肌升高,肺泡受压萎缩,肺顺应性降低,下腔静脉受压所致。因此,保持腹壁呈悬挂状态,除有利于呼吸功能。保持腹部悬空外,还可防止因胸廓压迫时间过长,引起的下半身静脉血通过椎旁静脉网经奇静脉回流入心脏而出现的脊椎手术野渗血增多,增加手术操作难度。⑤保护下肢与关节:患者双大腿和小腿用软垫垫好,使膝关节悬空,同时使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30°角,即可避免脚趾受压;大腿与背部呈20°角,凹陷部位要垫以软垫保持着力均匀,避免手术中发生压疮或(和)神经损伤;双膝关节与踝部等与床面着力的骨突部位,必须要用海绵垫垫好,巡诊护士常需检查受压情况和程度,做好压疮的防护;同时用大小合适的敷料膜贴封会,保护术中不受损伤,手术完毕即将除掉。

3.3 全麻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人体处于全麻状态下,自身的保护功能几乎全部损失,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保护,完全依靠医护人员,尤其是手术室的巡回护士责任重大。巡回护士要随时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生命体征外,还需监测瞳孔大小、是否对称,每15~30 min需监测1次并做好记录,特别是血压、瞳孔的变化不可马虎,一旦发现变化就应立即向手术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另外,对患者的尿液量、颜色及性状也要注意观察并记录;手术室的气温应控制在22~24℃并做好对患者的保暖性覆盖,避免患者受凉;检查并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若有异常应立即仔细检查原因,如支撑点是否滑脱、管道是否受压等,原因一旦发现就要想法尽快排除,保持管道畅通[3]。

4 手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共同配合将患者平稳翻身成仰卧位,因背部有手术伤,需特别加以保护,并将患者移至推车上,以确保在还原患者时不导致身体扭伤、擦伤或导管滑脱等问题。配合麻醉医师清理呼吸道泌物,待清醒后拔去气管插管,保持患者各种引流管通畅。然后详细记录好各种护理记录单,将患者护送回病房,并向病房护士交待需注意的事项。

5 结语

俯卧位是全麻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最常用的,因为该暴露在手术医师面前范围广,清晰,又符合医师操作的要领。然而,俯卧位不是正常的生理卧位,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是要尽量减少俯卧位带来的不良影响,预防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手术室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要领标准进行操作,尤其要注意避免受力点直接与床位垫接触,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完成。

参 考 文 献

[1] 张晓萍,浦莉萍,陈瑶.脊柱外科护理进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1中): 71-72.

第12篇

[关键词] 手术室;压疮;危险因素;护理;认知调查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0-0015-03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根据病情程度分别表现为红斑、水疱、溃疡状态,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手术由于固定、手术时间长、手术应激等因素影响发生压疮的几率较高。手术发生的压疮为急性压疮,为手术受压部位在术后6天内发生的压疮,病情进展迅速[2]。本研究对手术室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压疮认知现状进行调查,为手术室预防压疮发生和护理培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193例,男649例,女544例,年龄60~91岁,平均(67.93±8.29)岁,其中骨科418例,普通外科428例,心胸外科119例,妇科22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压疮及影响观察的皮肤疾病,术中均为全身麻醉;手术:仰卧位693例,侧卧位278例,俯卧位82例,截石位140例;手术时间149~483 min。

1.2调查方法

1.2.1压疮相关因素调查 采用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3]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皮肤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切力,总分6~23分,分数越高患者发生压疮风险越小;统计压疮发生率,分为压疮组和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raden评分、血糖、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手术、手术时间、术中生命体征指标、出血量。

1.2.2 护理人员压疮认知调查 依据2010年版《压疮防治快速指南》[4]和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制定的《压疮分级指南》[4]设计压疮认知调查表,共30个条目,5个维度,总分30~120分,包括压疮诊断、术中压疮危险因素、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中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各维度总分为6~24分,经专家评定,选取20名护理人员进行预实验,信度Cronbach’α为0.85。并附以压疮知识培训需求表,征集护理人员对压疮知识需求,安排培训,包括培训内容和形式。

1.3评价标准

持续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手术中持续受压部位出现红斑、水疱、溃疡则认定为压疮[6]。术中低血压为收缩压20%。术中低血氧饱和度为SpO2≤9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或F检验,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P

2 结果

2.1 压疮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185例(15.51%)发生压疮,压疮组和对照组年龄、体重指数、Braden评分、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手术、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时间、术中低血氧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中压疮危险因素分析

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中压疮呈正相关,Braden评分与术中压疮呈负相关,均是术中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2.3护理人员压疮认知情况分析

在本次调查总分为(76.69±8.19)分,其中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是得分最低的维度,学历与压疮诊断认知程度有关,年资和学历与术中危险因素认知程度有关,年资和职称与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中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认知程度有关(P均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术中压疮的发生率为15.51%,低于国内以往报道[7],但发生率仍较高,老年患者机体恢复功能低下,发生压疮后治疗难度大,恢复时间长,严重影响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手术室压疮的预防水平亟待提高。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局部组织受压,而手术时需要较长时间的保持同一,在患者皮肤菲薄、皮下组织较少的受力部位极易发生急性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8]。因此压力、均是主要的相关物理因素,压疮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受压部位承受的压力更大,局部压强高,组织压迫缺血缺氧损害发生风险较高。不同的手术方式采用的相异,压疮组仰卧位和俯卧位较少,而侧卧位、截石位较多,仰卧位是多数手术采用的,患者主要受力部位在臀部和背部,面积大,皮下组织丰厚,俯卧位采用较少,主要是脊柱手术,受力部位面积也较大;侧卧位也是较为常见的手术,由于人体侧面组织面积较少,肩部、髋部、膝部等主要受力点,存在肩峰、髂骨嵴、股骨远端等骨隆突,皮肤下组织相对菲薄,局部循环受压力影响显著,截石位主要是肛肠、妇科等手术采用,骶部和小腿受压部位较多发生压力性损伤[4]。多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是术中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重的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高,采用针对性的护理防护是压疮预防的重要措施。

压疮的发生还与患者自身身体状态有关,合并高血糖、营养不良等组织对外界刺激的应对能力减弱,本研究结果显示,压疮组空腹血糖、血清总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并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Braden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皮肤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切力等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压疮组Brade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患者术前存在更多的压疮高危因素,在相同情况下发生压疮的风险更高。术前采用Braden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将有助于制定防范压疮的措施,积极预防减少压疮的发生。手术因素也是重要的压疮风险,手术时间长是最突出的风险之一,更长时间手术则组织受压的时间更长,压力积累造成损害的几率更高,压疮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并且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术中生命体征的改变可能对组织的灌注产生影响,低血压和低氧饱和度都可能导致患者组织器官的灌注不足,加剧缺血缺氧损害[5]。本研究结果认为,两者是影响压疮发生的相关性因素。术中失血则直接的影响循环血量和组织灌注,在应激状态下外周组织灌注减少以保证重要器官需求,失血则加剧这现象,使皮肤血管灌注不足,皮肤组织失养[9]。压疮组每小时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护理人员对压疮的认知程度是压疮预防的重要基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总体认知现状不佳,其中以术中压疮风险评估的认知程度最差,而风险评估是预防的基本措施,与护理人员的年资和职称有关,年资和职称越高风险评估认知程度越好,但低年资护士则亟需加强培训。压疮诊断仅与学历有关,护理人员基础知识认知程度决定了对压疮诊断认知;不同年资和学历对危险因素认知差异显著,说明危险因素认知与临床经验和基础知识认知程度有关;而年资和职称与术中压疮风险评估、术中压疮防范、术中压疮观察和处置认知程度有关,说明临床经验积累是压疮预防实践的决定因素。针对影响护理人员压疮认知不同因素,制定针对性培训,将有助提高压疮预防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周玉萍. 不同阶段预见性护理方案对骨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效果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95-96.

[2] 孙玉梅,张雪. 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7.

[3] 李霞,华靖,郭延平,等. 术中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浙江临床医学,2012,(9):1160-1161.

[4] 刘曼,王爱敏,韩晶,等. 两种评估表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压疮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40-42.

[5] 魏革,胡玲,祝发梅. 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78-580.

[6] 李学思,赵婷婷,陈晓阳,等. 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57-58.

[7] 陈晓宁,彭春华,柴艳红. 外科手术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33.

[8] 陆凤清,李晓丽,陈彤彤. 结直肠围手术期老年压疮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51-253.

第13篇

1 压疮发生原因

1.1压疮发生原因分析 压疮是指身体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造成软组织溃烂坏死,其主要原因是身体局部组织受压引起、压力造成的损害是由浅至深的。

1.2压疮发生的内源性因素 感觉、营养、组织灌流状态、年龄、体重、体温、大小便失禁、精神因素。

1.3压疮发生的外源性因素 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浸渍。

1.4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视度不够 加强对压疮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对患者采取的保护不恰当,没有认真研究用怎样的既能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又能够效的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1.5对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①手术时间的长短;②手术进行中发生的低血压;③手术过程中的低温保护;④术后翻身及行动不便。针对不同情况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采取相应不同护理措施,防止压疮发生。

2 手术前护理

2.1开展皮肤护理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要求患者在病情许可下对身体进行必要的清洁,保证皮肤的舒适、干燥和清洁,对手术过程中身体身体可能的受压部位提前进行观察,对有压疮发生的高危部位、高危皮肤提前发现、提前有预见性的进行保护;椎管内麻醉患者需告知患者基本配合方法,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对身体不适进行表达,便于手术室巡回护士及时进行调整和保护。

2.2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手术前进行相关的手术及麻醉知识宣教,手术室护士应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皮肤护理及保护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压疮发生的相关知识及重要性,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过程中的各种操作。

2.3针对手术中压疮发生原因的分析

2.3.1手术时间过长,超过3~4 h以上,患者骨隆处、皮肤受压处保护不良。

2.3.2患者体质较弱,营养较差或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等;易加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

2.3.3患者由于全身麻醉、o意识,采取被迫;患者半身或局部麻醉,由于手术操作的特殊要求、采取被动。

2.3.4手术间温度过低,影响患者皮肤血液循环。

2.3.5术中输液输血温度较低,血库取回血液未在室温下充分放置等。

3 手术中的护理

3.1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在摆放时,加强对皮肤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的保护。

3.1.1平卧位时注意保护头枕部、脊柱、尾骶部、脚后跟等部位。

3.1.2侧卧位时注意保护耳廓、腋窝、髂前上棘、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脚踝等处。

3.1.3截石位时注意保护头枕部、肩胛处、脊柱、尾骶部、N窝处。

3.1.4俯卧位时注意加强对患者眼眶的护理,防止眼球受压造成对患者视力的影响;女患者加强对双乳的保护,防止长时间受压造成的损伤;同时注意保护两侧髂前上棘、膝盖及脚踝部受压情况。

恰当的使用各种防压垫、保护枕及棉垫等对受压部位进行保护及垫空,避免压迫组织;保证手术床整无皱褶;保证手术肢体的摆放舒适,不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不压迫神经及血管;手术过程中还应加强巡视及观察,及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按摩手法力度适宜,足够刺激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还应注意将导管,导线从不受力的部位穿过,特殊患者应对身体畸形部位加以重点保护如:脊柱弯曲患者注意将畸形的脊柱进行妥善固定,防止脊柱的局部过度受压。

3.2术中注意保暖,保持手术间温度22℃~24℃,湿度50%~60%;术中输血输液加温,冲洗液加温,冲洗液防止外溢,防止低造成患者皮肤的损伤,必要时利用保温毯进行保温。

3.3术中一些医疗器械也会造成压疮(如:导管、吸氧管、气管擦管、颈托、器械托盘等),术中应妥善放置,加强观察,防止压迫患者肢体。

4 手术后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及时观察患者身体各处皮肤受压情况,如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发生进一步的皮肤损害,妥善固定引流管道,防止管道及引流液对皮肤造成刺激;发现皮肤压疮隐患及时与病房护士交流,如实交接皮肤情况,建立压疮隐患登记,作为手术后回访的重点环节,与病房护士一起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加强护理,做到六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确保患者皮肤完整无压疮发生。

参考文献:

[1]Turco AE et al.Am J Kidney Dis,1996,28(5):759-761

[2]梅长林,李林.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的诊断及治疗现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12):685-686.

[3]Wildman SS,Hooper KM,Turner CM,et a1.7rhe isolated polycystin-l cytoplasmic COOH terminus prolongs ATP-stimulated C1-conductance through increased Ca2+entry[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3,285:F1168-F1178.

第14篇

【关键词】压疮;手术病人;护理

压疮亦称压力性溃疮,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不能得到所需营养而失去正常功能,形成血流阻塞性坏死状态,虽然近年的压疮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手术患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压疮仍然时有发生。本研究对术中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旨在制定预防计划并为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一2012年10月在我院手术术前无压疮的病人3 600例,年龄22岁~ 88岁(50岁±14岁)。经积极的预防与护理,术后仅有31例发生压疮。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BMI异常(24.0 kg/m2)、合并疾病、不良心理反应、手术时间长短、不合理、体温下降、局部潮湿等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58.67±14.03)岁、BMI异常比例48.00%、合并其他疾病38.00%、存在不良心理反应32.00%、手术时间平均(133.59±35.18)min、手术不合理24.00%、体温下降20.00%、局部潮湿5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2±13.23)岁、22.00%、15.00%、1 5.00%、(98.43±20.43)min、10.00%、4.00%、21.00%(P

3护理对策

3.1手术前护理

①做好术前评估: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评估压疮危险因素,特别是对合并其他疾病、高龄、BMI异常患者重点评估,在定性、定量分析后,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从而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减少工作盲目性,避免预防压疮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同时加强对合并疾病的治疗,指导患者加强营养;

②实施心理支持:患者由于对病情、手术等多方面的担心,会有紧张和恐惧心理,手术前应给予患者抚摩、安慰、鼓励,加强心理支持,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③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手术室护理专科培训,提高配合质量,使医护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

3.2手术中护理

①正确放置患者、选用合理的护理器

②调整适宜的室温:注意为患者肢体保暖,除了对患者躯体进行保暖外,应对输注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和冲洗液进行提前预热,输注的液体及血液应接近体温[1];

③巡回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和局部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危险因素;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可能第2 h给受压部位按摩;

④保持受压局部皮肤干燥:受压部位皮肤使用安普贴或透明敷贴,可使皮肤不直接受压,又可直接阻碍外界水分和渗透液接触皮肤,保持皮肤干燥;也可使用赛肤润或凡士林,两者都能在受压皮肤上形成1层油性保护膜,从而保持皮肤正常屏障功能。同时,手术中要时刻保持手术巾的干燥,潮湿手术巾要及时更换。

3.3手术后护理

严格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班,压疮的防护是个持续的过程,手术结束后仔细检查受压部位、骨骼隆突处,评估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若有异常,巡回护士应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就手术过程中的皮肤受压情况及相应护理措施与病房护士做好详细的交接,以使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确保整个护理过程的延续性。同时,术后进行回访,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以促使压疮预防措施的持续质量改进。

4讨论

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本身并不是手术过程中急性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原发疾病,而是因大多数原发疾病未经良好护理而造成的损伤,临床上多认为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患者易发生压疮,然而手术患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加上重力学作用及组织再灌注障碍,故手术过程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也比较多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范围扩大,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随之升高,为4.7%~66.0%,显著高于综合医院1.0%~11.0%的压疮发生率,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本研究分析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年龄大。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和皮脂腺减少,表皮细胞再生缓慢,皮肤的营养供给不足和功能减退,血管硬化,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2];

②合并疾病。患者因患有其他疾病而手术时,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

加快、神经丧失感觉、蛋白质合成不足等会引起压疮的发生;

③心理因素。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强烈的应激源,当患者处于负性心理状态时,易情绪低落,抑制免疫系统,增加压疮发生机会;

④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常采用一定的被动,使身体与手术床面呈点状接触,压力分布集中,大大增加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⑤手术不科学。固定器压迫骨突处皮肤,手术床垫过硬,垫物安置不当,升降式器械台固定不紧,横杆下滑,对烦躁患者使用约束带过紧等情况都会使患者所承受的压力过大,造成局部皮肤缺氧[3],易于发生压疮;

⑥体温下降。低体温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影响组织灌注,不利于组织供氧,使机体整体抵抗力下降,导致产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增加;

⑦皮肤潮湿。潮湿可使皮肤处于异常脆弱的状态,浸渍状态下皮肤松软,弹性和光泽度下降,易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

⑧BMI过高。BMI过高时可致压力增加,压疮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质量,患者体质量与压疮受压程度成正比,而当患者BMI过低时皮下缺少脂肪组织的有效保护,也易发生压疮。

总之,压疮是手术中常见并发症,会影响疾病恢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护理质量,不过虽然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但只要解除诱发因素、认真做好相应护理,是可以减少或避免压疮发生的,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有高度的技术水平,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在围术期针对压疮的形成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潘丽莹.手术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对策[J]. 全科护理. 2013(17)

第15篇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它每天接纳着各种病情,各个年龄阶段的手术。手术对患者来说本来就是一种生理,心理创伤,让大多患者在手术感到恐惧,紧张,焦虑等每位患者对手术承受的心理压力存在着千万差别,所表现出的行为也就迥然不同。随着各种高科技医疗仪器设备的增多,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也与之增加。所以手术室护士除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及随机应变的处理事件能力。加强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根本目的。

1 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隐患

1.1坠床 手术室的床都是特殊定制,一般只有50厘米宽,成人躺在上面想随意翻下身都困难。护士在病人入室后应首先向其讲解手术床的功能,交代注意事项,对于老人,小孩及精神过度紧张的人,特别是意识不清的人来说,坠床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巡回护士在病人入室之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病人入室后首先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约束带,加防护栏等,并且要时刻陪护在病人身边,防止坠床的发生。

1.2 压疮 因为手术时间长,病人身体肖瘦,衰竭,手术中使用冲洗液,床单不平整等均容易导致病人压疮的产生,可采用受压部位贴压疮贴,垫软垫,手术切口周围采用防水薄膜(防止或减少冲洗液渗漏至受压部位),还有就是拉平床单,防止邹折,术毕酒精安摩受压部位等方法。评估容易产生压疮的病人要申报并填写《压疮申报表》。

1.3电灼伤 术中使用电刀是病人电灼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病人肢体接触了金属物,身体潮湿,或过度干燥,或电刀笔用后直接放在病人皮肤或组织上时一不小接触了按扭。另外术中使用电钻,电锯等也容易灼伤病人皮肤。因此,我们在使用上属物品之前,必须确保病人是处在安全的环境中才能使用,电刀电锯等用后提醒医生放在安全的固定位置。

1.4输液部位渗漏 物对血管壁刺激性较强;老人的血管弹性差;幼儿好动;麻醉诱导和麻醉苏醒时病人烦躁,意识恍惚;手术结束时搬运病人,这些都可以引起输液部位的渗漏,巡回护士一定要仔细观察,发现渗漏,肿胀时要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并根据药物性质及时处理,避免局部组织的坏死。

1.5跳楼 病痛的折磨,对手术的恐惧,还有就是对生活已绝望的人往往会远择在这个时候跳楼自杀。对于择期手术病人,护士在头一天作术前访视时应仔细观察病人,多与他们沟通,掌握其心里动态,并向家属了解更多的细节。发现有情绪或精神异常者,护士在病人入室后一定要寸步不离地守护在身旁,防止跳楼事件的发生。

1.6误吸 急诊病人大多没达到理想的禁饮,禁食时间,因此在麻醉后极易发生误。巡回护士在麻醉前应准备好吸引,根据情况安置胃管帮助胃排空,麻醉苏醒时 随时保持呼吸道畅通。

1.7短暂性精神失常 个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加之对手术的过度恐惧 , 焦虑,紧张等出现了短暂性精神牛常,如 大汉淋漓,浑身抖擞,不停地要大便或小便,有的甚至大小便失禁,自觉心慌,呼吸困难,自言自语或闭口不语,或者答非所问。护士在这时一定要关心病人,亲切与其交流思想,转移其注意力。

2 安全管理措施

2.1制度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查制度,能够防止手术差错的发生,是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1]。

2.2加强术中护理

①事先应了解病人病情,熟悉本手术的解剖知识和手术步骤,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认真负责、仔细检查,补充各种抢救用品及药物,杜绝差错事故。

②适当调节室温,保持在22―23C?。

③注意病人呼吸、血压变化,随时调整输血、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的通畅。巡回护士不得擅自离开手术间。

2.3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

对科内人员变动、新护士上岗、科内护理工作内容增加等变化,有些制度落实可能有偏差。针对这些情况,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平时形成各级督促制度,违反操作规程与奖惩年度考核挂钩。

2.4加强业务学习

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学历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会,要求阅读各类护理刊物,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做好术中主动配合。

3 体会

首先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新护士来说是工作行动指南,每个人都必须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上遵循操作规程。护理管理者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要常抓不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风险意识从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