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考古文物修复专业范文

考古文物修复专业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考古文物修复专业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考古文物修复专业

第1篇

关键词: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科研;教育;提升

一、引言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大遗址保护领域日趋成熟的一种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它践行了"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促进保护"的理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强调在保护前提下,发挥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倡导文化遗产与人、与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陕西是拥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最多的省,"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的陕西大遗址保护已成为惠民的新路径。由此,本文将立足点放在陕西,并选取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科研及教育功能的提升。

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综合功能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首先是在保护国家资源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的基地,其次它又是向广大公众开放的公共场所,兼具科研、教育和游憩的功能。

考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考古性质的科研工作不会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所以,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给予充分考虑和支撑:对于规模较大和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考古遗址可考虑在公园内设立规模适度的科研中心,用于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出土文物的存放与修复,同时为适度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条件。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它被赋予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教育,而要实现教育功能必然需要一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和支持,由于一般考古遗址的可观赏性较差,而广大观众的考古知识又较匮乏,所以考古遗址展示设计应该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科研教育功能提升

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浏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体现考古遗址精神价值以及教育与娱乐的重要场所,因此,本文的观点是在已有的运营成熟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的基础上建立秦代文化遗产资源展示示范高地。

(一)多方位文物资源展示

秦陵博物院是秦始皇陵考古遗址公园内最受旅游者欢迎的景观节点,而文化遗产资源展示是博物院最重要的解说手段。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拥有保护性展示、陈列式展示、复原性展示以及间接展示等多种展示方式:

1、以三个秦兵马俑坑的展示为主线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两部分构成,是陕西秦文化展示圈的重要区域,整个博物院的展示体系都建立在各类遗址的基础上,强调原址展示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完整本真地展示遗址原貌或者现状,带给观众真切感受。秦陵博物院的展览体系中最为人熟知的三个秦兵马俑坑的展示,完全在秦代俑坑的基础上建成展示大厅。

2、以秦陵封土,9901、0006陪葬坑的展示为呼应

秦始皇陵9901、0006陪葬坑陈列厅展厅的建筑设计融合了多种新型绿色建筑技术,室内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能够保证合适的温度及湿度,并大幅度节约能源,为文物考古、遗址保护以及参观游览提供理想环境。9901陪葬坑的考古发掘工作将在展厅内继续开展,并使其与保护、展示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更为真切的参观感受。0006陪葬坑则进行原址展示,重现遗址发掘现状,带给观众真实的展览效果。陈列在展厅内的典型文物、图片和文字说明以及相应的讲解导览服务等,共同向观众全面展示这两个遗址坑的文化内涵。

3、以文物陈列厅的展示为补充

坐落于秦俑博物馆内的文物陈列厅既展出有两乘秦陵彩绘铜车马,又定期举办一些高质量的临时展览,通过对陵园内发现的城垣基址、地面建筑遗址、陪葬坑、陪葬墓、修陵人墓、陶窑遗址、石料加工场遗址等重要遗迹以及出土的典型文物进行陈列展示,增加观众对秦陵布局、陵园规模、遗址与文物埋藏的基本认识,丰富了秦陵博物院的展示体系。

(二)帝陵微缩景观展示

秦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帝陵封土占地面积庞大,旅游者很难全面的观赏到帝陵恢弘的整体风貌,因此可以根据帝陵的形制按比例建造帝陵微缩景观作为展示的一种手段,建造时可以参照锦绣中华建筑微缩景观。

(三)文物修复参观项目

文物修复参观项目是为文物古玩爱好者和收藏者提供的可以近距离观摩文物修复的体验项目,在修复场所内,邀请文物专家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为体验者讲授文物修复的专业知识,并通过专业的修复手段现场向体验者展示对残损文物的修复工作,从而让旅游者真正体会到文物修复的神秘所在。文物修复参观项目可以定期举办,以为旅游者提供最为真实的文物保护体验。

(四)模拟考古

考古模拟是通过模拟考古发掘现场的形式,由考古专家对发掘文物的要求进行现场演示与讲解,同时向活动的参与者教授考古文物发掘的基本知识及要求,让活动参与者可以进行现场模拟考古文物发掘,是一种为喜欢考古的非专业人士和考古实践者提供的可以亲自动手发掘文物的考古体验活动。模拟考古是一项独特的考古体验项目,园区三大功能完善后可以定期开展,可作为固定的文化旅游项目进行推广。

(五)秦文化论坛及交流促进会

第2篇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齐东方教授,首先我代表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全体同仁对齐东方教授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我院主要负责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调查、勘探、发掘与研究工作;对出土文物、库藏文物等进行修复、整理、保护与研究;发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的作用,宣扬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推动国际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推动中国对丝路沿线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的智力援助。

第3篇

博物馆学主要的课程有历史通论、国史概要、考古学通论、文物学、物质文化史、古文字学、中国玉器、陶瓷、书法、绘画、钱币、青铜器、文物保护技术、博物馆通论、博物馆经营管理、博物馆陈列设计、文物管理与法规等。一般大一、大二时所开课程基本上都是历史类课程和其他基础性课程,博物馆学的直接相关课程要到大三才开始涉及。

历史是博物馆学专业的主要支撑学科。没有历史大背景的支撑,就算对一件展品在物质层面了解得再多,也无法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理解其真正的内涵。每一件展品代表的都是某一个时段的一个故事,而历史的学习正是帮助未来的博物馆人掌握挖掘故事的能力。

与历史相呼应的是器物学方面的课程。器物是博物馆的主要展品,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做好展览的基础。很多人以为器物学都是着重于颜色、款识、流派什么的,就像是传统的金石学家研究的东西。但事实上,器物学还涉及诸如材料学、化学、分子学这样的科学领域。文物的修复、鉴定都离不开大量的科技手段。所以不要以为器物学的研究都是传统文人的领域,人文与科技在博物馆学这个专业中其实有非常紧密的结合。

奎于像博物馆学通论、博物馆展示设计之类的课程则是学习怎样通过传播学、心理学的角度;在展品和观众之间建立起联系,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让观众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

当然,刚才提到的那些器物学的课程在本科阶段也只能了解一个大概。比如,我学完古文字学之后,认得出的甲骨文也就这么几个。这是在本科阶段学习博物馆学的局限性,对器物等方面的学习只能停留在通识阶段。但你能学到一类器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清晰的脉络,社会的每一个进步也会反映在相应的器物上。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