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民办学校托管范文

民办学校托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民办学校托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民办学校托管

第1篇

摘 要 近几年来,户外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形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可。事实上,如果能将户外拓展运动以合理的方式引入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的话,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民办高校户外拓展与体育教学融合”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户外拓展运动对体育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户外拓展 体育教学

一、引言

近几年来,大学生体质的连年下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事实上,高校的体育课程对于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然而,从目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与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了。户外拓展凭借其自身的诸多优势,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事实上,从走访和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将户外拓展引入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如何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等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由此可见,对民办院校户外拓展与体育教学融合的探讨与分析尤为重要。

二、民办院校户外拓展与体育教学融合的策略分析

要想真正实现户外拓展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户外拓展的引入必须符合体育教学的目标

户外拓展虽然有着诸多的优势,但是如果真正要将其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要符合体育教学的目标,不能盲目照搬,否则很难真正达成预期的效果。众所周知,户外拓展训练中有一些非常新颖和富有意义的游戏方式,这些游戏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的凝聚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一定要围绕既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为有力依托,去选择最为恰当的拓展方法,为充分发挥其应用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与此同时,户外拓展的引入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切忌不要过分强求学生去完成那些训练内容,只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就可以。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户外拓展的引入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户外拓展训练的项目种类繁多,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将这些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来,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可以说也是一种挑战,这不仅仅需要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掌握所要引入项目的特点、目的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等,更为重要的是要针对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师是否应该介入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在哪里介入等,如何去加以评价等等。上述诸多目标的达成都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不断加强学习,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充分发挥户外拓展对体育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提供保障。

为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更加努力。从学校的层面来说,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准入体系,招收具有良好专业能力的体育人才,严格准入;与此同时,要做好新教师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和其他教师的继续培训活动,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以此来达到提高体育教学的拓展训练水平和教学质量。

从教师个体的层面而言,教师一定要不断加强学习,不仅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以便保证户外拓展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的实际效果。

(三)户外拓展的引入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时间和精力过多地集中在那些所谓的体育尖子生身上,这样不仅仅无法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甚至还会挫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入户外拓展后,教师一定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为此,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体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用20%左右的“导”为学生们提供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进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四)做好对拓展训练结果的评估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活动形式多样化,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所能够产生的教育意义也不尽相同。为此,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入户外拓展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对拓展训练结果的评估工作。这种评估既可以通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评价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来总结拓展训练活动的方式,总结本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不同形式的拓展训练活动的感受特点,这样就能够使拓展训练更加有针对性地应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使拓展训练的教学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将户外拓展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必要性,但是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只有恰当地引入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效果。为此,教师一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而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充分发挥户外拓展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积极推动作用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凌寒.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5.01:110-111.

第2篇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注册招生;学生管理;新特点

1高考招生新形式

自2011年,江苏省高考招生首次采取二专批次院校注册招生的新形式。所谓注册招生,即凡是参加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且未被统一录取批次录取的文、理类考生,均可向注册院校申请注册入学。它是一种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特征的招生方法改革,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2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新特点

不可质疑的,作为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批次,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相对来说都是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加上民办院校学费相对较高,能够愿意参加注册入学的,大多数都是家庭相对富裕,平时衣食无忧,但学习不努力,成绩不突出,在高中阶段几乎垫底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

特点一,从小就是在宽松的环境里长大,家长对于孩子比较溺爱,学习上的事情过问不多,造成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玩世不恭的心理比较突出。

特点二,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游,缺乏成就感和自信心,长期的低分和垫底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信心,而中学的某些行为也伤害了他们,如分好坏班等,使他们感到学校放弃了他们,他们成为真正的“差生”。

特点三,能力相对偏低,精力过于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特点四,学习不勤奋,意志薄弱、毅力差,在长期内形成了懒散、松懈的缺陷,忍耐性差,易受外界引诱。有些学生跟家长和老师交流时谈理想、谈计划,头头是道,可是每次只坚持了几天,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特点五,对集体漠不关心,我行我素。尽管这类学生数量并不多,但在班级里负面的影响却很明显。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他们往往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班级缺乏热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对于集体凝聚力的建设有很大的阻碍。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学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有自己的优点。比如,对于除了学习以外的事物往往投入的精力比较多,兴趣点比较多元;在某些偏科领域拥有一定知识储备;参加除了学习活动之外的课外竞技或体育活动,相对积极踊跃。这些都是目前注册入学的新生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3面对新特点,开拓新的学生管理思路

对于新生的特点,我们在做学生管理时,也要及时调整思路,面对新的问题要能够积极对待,敢于改变原有的风格,不能一成不变。

3.1正确、正面对待学生

正确对待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有了管理难度就将责任完全归结到学生身上。作为老师,该做的一定要做,该管的一定要管,不能总在学生面前提“差生”,“无可救药”等等的字样刺激学生,那样只会使他们更加抵触,对学习更加的没有兴趣而失去信心。相反的,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引导他们往积极的心态上靠拢,多给他们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所长,表达自己的心愿,让他们成为主角,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3.2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

对于学生厌学的状态,要充分了解原因,摸清学生是因为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还是真得听不懂。如果是不感兴趣,那么作为教师,要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多用一些案例和显而易见的形式把课堂内容表达出来,从与学生有关的生活经历中去发掘案例,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体会深刻。如果学生普遍反映听不懂,那么作为老师,则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从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上找突破口,用简单实用的教案来教导学生,不能过于依赖课本知识。

3.3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不管是任课教师还是辅导员,都要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作为教师,只有具备更多的社会企业历练的经验,才可以将课堂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才能对课本知识有更实际的深入的解读,才能跟上社会发展步伐。作为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各种知识储备,不断完善自己,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吸收更多的新科技、新理念、新名词,从而实现比学生懂得更多,比学生了解的更透,力争做到“学生知道的,我们都知道”,以个人魅力引导学生。

3.4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生之所以厌学、厌管,是因为在他们目前的大学生活中,只有课堂和宿舍,过于平淡和单调。作为学校各级组织,要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活跃起来,不能因为搞活动会耽误本职工作或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而不敢作为,要大胆尝试,把学生课外活动是否丰富的开展也纳入到工作范围之内。

3.5培养学生干部,带动其他同学

在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性尤为明显。好的学生干部往往能够在学习上、生活上、管理上发挥极大的带动作用。有时候,学生干部的魅力甚至不比老师差。他们来自于学生,更了解学生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所以,培养好学生干部,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动态,最关键的,可以把教学管理思路通过学生干部传递到普通同学当中。应该把学生干部管理纳入到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中来。

3.6增强校外实训能力,提供更多机会使学生参与实践

目前各高校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对社会现象的很多认识是有误区的。所以,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比如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企业的兼职行为,体会工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勤工俭学岗位,让他们知道冷暖;帮助企业策划和举行一些公益性活动,通过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吴作武.“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年第05期.

第3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观;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101-03

引言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日益增多的民办高校毕业生融入就业队伍,因其自身存在的弊端,使之在择业就业竞争中面临更多的挑战,因而使其面临更大的择业就业压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问题的根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观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择业就业状况做出更新的阐释,也为民办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学习。

从就业、考研、创业、公务员、西部计划、基层服务等方面设置问卷,对755名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从中探析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基本信息显示,参与调查的男生占75%,女生占25%。从数据来看,毕业生中男生数量是女生的3倍,就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非常有利的。民办高校通过对毕业生开展“创新人生”训练,针对就业技能、面试技巧、专业技能培训、考研冲刺、基层服务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一、就业意向调查问卷情况

在学生希望毕业后的去向问卷中,选择出国的占3%,选择升学的占28%,选择就业的占54%,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3%,选择暂不就业的占2%。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这就要求民办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的就业;升学类占28%,也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所以民办高校要积极为升学类的学生做好各项基础服务和升学辅导,提高升学率,为学校的整体升学率和就业率再创新高。

学生在就业时优先考虑的主观因素的问卷中,选择社会地位的占23%,选择发展机会的占58%,选择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占33%,选择满足自身兴趣爱好的占31%,选择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20%,选择经济收入的占36%。数据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工作主要考虑发展机会,所选择的工作对自身有发展空间,有利于自身的能力培养和个人成长。

在学生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客观因素选项中,选择薪酬待遇的占55%,选择工作地点的占40%,选择专业对口的占22%,选择解决户口的占8%,选择工作性质的占26%,选择稳定性的占36%。以上数据显示,学生就业有一半以上会考虑工资待遇,这是学生的生活基本需求,也是经过多年的求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出发点;40%左右的学生选择工作地点,主要是学生适应的问题,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在陌生的地方工作,大部分学生选择工作的地点都是自己的熟悉的地方或是有亲戚朋友的地方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工作要看自己的稳定性。

在学生认为,最理想的是在那个地区就业的问卷中,选择京、津、沪、渝直辖市的占17%,选择沿海或东部发达地区的占29%,选择内地省会城市的占29%,选择中小城市的占8%,选择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地区的4%,选择家庭所在地的占10%,选择学校所在地的占3%。数据显示,近30%的学生选择沿海或东部发达地区和内地省会城市就业,学生认为这些发展较好的大城市能够提供较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也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选择西部计划的相对较少。下一步要加大“三支一扶”和西部服务计划的宣传和动员,并积极的给学生灌输思想,服务西部,在西部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机会。

在您最想进入的行业的选择中,选在IT与通讯业的占44%,选择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占18%,选择商贸业的占14%,选择电力、石化等能源业的占4%,选择新闻出版业的占1%,选择房地产业的占7%,选择医药食品业的占2%,选择旅游交通民航业的占1%,选择建筑业与制造业的占2%,选择政府机关的占3%,选择教育行业的占4%。从数据分析,有大部分学生想进入IT与通讯业,这和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有关,不仅表明学校能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同时体现出该行业的市场和前景也是相当的广阔。

在您首选的就业方向的问卷中,选择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占17%,选择学校及科研单位的占11%,选择自主创业的占13%,选择国有企业的占17%,选择外资企业的占11%,选择私有制企业的占13%,选择参军入伍的占1%,选择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占4%,选择非政府社会组织的占1%,选择其他事业单位12%。从数据来看,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有一大部分市政府机关或是国有企业,其他各个行业也都有选择,说明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择业标准。

在您选择就业地区的原因问卷中,选择生活条件好的占36%,选择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的占52%,选择良好的人才政策的占40%,选择看重创业环境的占25%,选择回报家乡的占12%,选择其他的占16%,数据显示学生选择就业区域的主要因素是较大的发展机会和良好的人才政策。

在对于首份工作,您预期的月薪的选择中,选择1 000—2 000元的占17%,选择2 000—3 000元的占50%,选择3 000—5 000元的占15%,选择6 000元以上的占5%,选择没有绝对的预期,根据求职情况可做适当的调整的13%。数据显示,50%的学生选择的月薪是2 000—3 000元之间,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位的。

在如何看待专业是否对口问题的选择中,选择专业不对口则不予考虑的占14%,选择先找份工作以后待机向专业方向发展的占35%,选择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想转行的占14%,选择不在乎专业是否对口,关键是有发展机会的占32%,选择其他的占4%,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是选择先就业再择业,以后根据工作的发展空间及其他情况再选择。

二、根据问卷探析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观

民办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机遇等就业能力外,还要看自身的择业观是否积极,职业期望是否合理。大学生求职时的择业观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求职的行为与结果,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地位获得。因此,探析大学生的择业观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正确对待就业

就业难是目前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史无前例的毕业生就业大潮,引导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从基层的工作做起,放低身段,先谋生后求发展,先就业再择业,这才是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较为合理的择业就业标准,千万不要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以薪酬来作为择业的标准。鼓励民办高校学生毕业之后继续深造学习,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更高层次的就业打好基础。民办高校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就业,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择业,大胆地参加实践创新活动,不要因就业难而退缩,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1]。

(二)定位择业期望

学生在选择单位过程中过多地考虑发展机会、酬薪待遇、工作区域等因素,在择业的过程中无形地给自己增加了枷锁,缩小了就业的范围,反而不利于自身的良性就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要过多考虑酬薪待遇,个人的价值是通过工作创造出来的,在工作的过程中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出色的工作业绩是提升酬薪待遇的砝码。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误区”,眼高手低,希望到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城市工作,期望到条件好、待遇高的地方工作,即使待业也不愿意到国家需要的基层和艰苦地区服务。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和技术岗位急需人才,部分毕业生不愿去一线、到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2]。面对当前就业难问题,大学生首要调整就业心态,进行合理的择业期望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把握和利用一切提升就业能力的机会,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三)调整心态、积极适应

择业、就业毕竟是大学生自己的事,所以只有靠自身主动调整、积极适应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策。首先,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3]。彻底根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和观念,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变化和社会岗位的需要,适应就业格局和用人机制的变化;改变倾向于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的观念,把就业意向的重点放到微型、中小企业中去;改变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的误区,选择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改变传统的一个职业定终生的观念,适应以灵活就业为主的趋势,适时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调整好就业心态,立足从基层干起。克服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等不切实际的想法,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励自己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基层干起,让自己历经困难考验,等待时机成就大业。最后,要苦练内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社会竞争在不断加剧,能力和实力是生存的可靠法宝。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扎实、深厚的本领,才能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4]。

三、思考及建议

通过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择业意识明显增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业意识也有所增强[5]。首先,大多数大学生能够面对挑战,接受社会的选择,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扬长避短,主动出击。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的需求,注重自身素质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渴望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理想的单位、理想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其次,大学生就业目的明确,多数大学生在择业中不再盲从,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意愿,看得远,在择业中把发展空间和发挥特长放在首选地位。“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示个性”,已成为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因而,在职业类型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多数毕业生也能处理好社会需求与个人择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就业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其择业就业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一)拓宽实践创新渠道,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方面,要增开一些应用性、技术性强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有针对性地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加大在这方面的师资、设备和场所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扩充实践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二)完善就业指导,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要不断调整和更新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在做好求职技巧、求职心理辅导的基础上,重点向大学生介绍国家社会转型、人才市场供求状况以及就业格局的变化趋势,使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引导大学生结合就业市场和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目标,鼓励他们到中小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就业。

(三)注重职业规划

大学生在高校中应对自身职业生涯和整个人生进行持续化和系统化的设计,根据自身性格、兴趣、特长、专业等条件以及外部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寻找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就业能力结构,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设计职业个人通道,进行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定位,并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养成进行定期调整,为就业选择理清思路,把自己打造成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四)强化求职技巧

一个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择业和就业,和其掌握的求职技巧多少是有很大关系的。首先,要根据择业目标,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准备求职材料;其次,要掌握面试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有效的面试;最后,加强自我推销能力,轻松又自信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为用人单位所了解和赏识,从而实现高标准择业和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滕文庆,杨大伟,颜海鹏,等.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意向研究[J].南方论刊,2011,(2):67-68.

[2] 罗毅华.大学生的择业观及职业道德教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 魏雪东,刘怫翔,魏秀芳.对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6):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