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第1篇

一、班级目标建设策略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并且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就会向目标看齐,朝目标前进,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因此,班级要有明确的可实现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由师生共同制订近期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乃至三年目标等。班级目标建设在实践中要力求创新,在创新中要追求卓越,积极构建“内涵丰富、特性鲜明、文化厚重”的班级文化体系,把营造热爱学习的风气放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首位,打造班级精神。

二、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教育者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和载体,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构建精神文化,从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它能巧妙、自然地渗透班级文化。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在营建班级精神文化的活动中,教育者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班级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活动,创建特色,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名人名言的摘录、班级环境的布置、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辩论赛、文化小品、诗歌、民乐、艺术等参与创作,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完善学生人格,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营造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

(2)建立新型班级管理体制,培养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级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要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可通过各种角色设置,让学生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尽量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可根据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学生选为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应严格要求,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实践证明,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

2.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是鲜活的内容,“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在学校班级里,应特别注重诚信教育,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引起学生对人格问题的关注。同时还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班级,关心学校,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

3.言传身教,以宽阔的胸怀,做真诚的教育。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就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如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的个体角度去包容、接纳。学生可以自私,也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但是无权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去学习、去生活。在工作中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在学校里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是教师去顶、去争、去压,这就不正常了。教师的天职是引导和施教,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做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学生就会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班集体的温暖,这样班级的精神面貌又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物质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陶治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例如:在教室左右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室前方墙壁的空白处可张贴班风、班级“宪法”、知识园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可以是嘉奖区和学习园地,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的布置。

四、制度文化建设策略

1.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制定的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以达到建设良好班风学风的目的。各项制度要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清晰,内容具体简明,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学生乐于执行和遵守,促使班级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班级的管理制度。

第2篇

关键词高校 班级文化 实践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班级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之分。广义班级文化是指全体班级成员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班级文化则指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被所有成员认同并执行的目标、规范、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存在和取得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亲身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并结合自身长期担任班长的切身感受,主要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做了尝试性阐述。

2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主要问题

2.1 班级制度简单化

高等教育班级管理采取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并行的方式。但现行的辅导员一般而言均带班200人以上,按30人为一个班级来算,一个辅导员老师基本上带班数量为8个,很难顾及到每个班级的发展,在没有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设立和规范的时候,班级在进行制度建立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规范,最终导致班级制度建立的简单化以及可实施性差。

2.2 班级目标缺失化

班级文化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以班级目标为重要建设内容,但是现在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高等学校虽然有先进、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但依然是按照成绩为主导、活动为载体来判断一个班级的好坏。在21世纪,各类思潮如网络化、创业背景等影响下,一味的再强调班级的学习成绩或者文明寝室比率显然是行不通的。

2.3 班委分工模糊化

普遍意义上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班级中的班委设立一般为: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几类。但各类班委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一旦学校、学院有任何工作分配到班级时,基本都是由班长接收信息再往下分配,如果分配不得当或者时间紧急则导致班长将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的做完。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负责任的班长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而其它班委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班长与其它班委之间没有沟通协作,班级凝聚力不强,久而久之,班长则只做分内的事不再关心班级同学和建设。

3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

3.1 班级精神文化

3.1.1 班级精神文化的基石——目标建设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可分为长期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季度目标等。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点。第一,发挥全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议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本学年的工作重点和以往的经验将班级的学年目标制定出来,并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商后作出决议。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由实施主体商议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共商的过程可以增进个体之间的情谊,增进师生友谊和联系,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根据班级情况直接制定出目标和决议。但是第二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现有情况下,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所管辖的班级数目众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很难摸清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目标可操作性较差。

3.1.2 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作为班级隐性文化之一的班级精神文化最重要的是班级核心价值观、信念的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从的统一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原动力。统一的价值观得到认可程度越大,它所形成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化作无形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班级所有成员认可并主动维护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自我尊重成了最主要的需求。班集体只有建立起符合大多数成员需求的价值观才能达到获得尊崇和育人的目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如下一些方面:集体荣誉感的建立、毕业后去向的需求、有价值的大学生活范本、考试作弊的看法等。

3.1.3 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班刊的建立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许多理想之花在这里开放,成功之路在这里开启。每一个人成年后都渴望能不断回顾自己从前的时光,当作怀念也当作审视自己。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并且不可磨灭的美好时光,通过班刊这样一种形式在记载每一位同学的大学生活可谓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班刊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诸多好处:第一,能够记载班级成员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增进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第二,记载班级在这四年中的变化和成就,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创办班刊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特长,如写作、摄影等,锻炼了个人能力,增强了个体的综合素养。第四,加强班级对外宣传效果,增加班级与外界的联系,可以将班刊广泛传播于学院内部甚至其它院系。第五,为班级个体成员留下珍贵的记忆,在毕业以后甚至很多年后成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让集体的光辉闪耀的更加长远。

3.2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组织构架及成员分工如下: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班级管理下,班级分为两个委员会,一个为班长带领的班委会,一个为团支书带领的团委会,每个委员会下最多设置四名班委共10名班级管理者(见图1)。班委会负责班级总体事务,团委会则负责团支部相关事务,两个委员会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在高等学校班级人数为例,大多数院系班级基本人数为30人,此类模式最多能发挥10个人的管理和创造能力,如果加上该班级有寝室长8名,则剩余12人完全没有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利,只能听从指挥任人摆布。这部分同学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落后许多,更别提被他人尊重和自尊了。然而大多数班级由于班委分工不明确,许多班级的班长将班级除了有明确管理者以外的事务大包大揽,或者权责不分明导致的赏罚不分明让其他班委对于分配的任务拖拖拉拉,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班长则成了这个班的“保姆”,长期按照这种模式管理,班级管理建设形同虚设,除了班长以外的大多数同学没有感受到班级存在,没有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更没有机会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2)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新模式。以人为本的理论倡导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因此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将班级成员设立在一定职位上,让每一位同学得到尊重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理想状态是班级成员每一个人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是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笔者试着将班级划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事务小组,5个部门依照班级的各项事务共设12个小组(见图2),试图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健全,机构完善的集体,并将全班30名同学都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发挥其作用。

图2人本主义思想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3.3 班级物质文化

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都是在寝室度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收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数目,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班级成员生活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寝室文化建设。各类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关于寝室卫生的管理层出不穷,大多数学校采取四人一间寝室为一个基本单位,出台了繁多的寝室规章制度,如晚归制度、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等。各类文明寝室的评选工作也进行的轰轰烈烈,但一个班级如果没能很好的理解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则很难对班级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这就特别需要班级管理者针对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管理,加强寝室管理,营造多种多样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得大多数同学从寝室文化中受到关于个人的卫生和文化教育。

(2)走廊文化。走廊是班级建设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走廊包括楼道的墙壁、寝室的门框、门头贴画和寝室命名等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者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建立走廊文化,例如带领宣传委员对班级宣传栏进行设计和更新,带领生活委员为每个寝室门框上题上关于班级名称的特色对联等等。这些都是凸显走廊文化的意义所在,班级成员每一次路过这样的走廊自然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班级的认识和凝聚力自然增强不少。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2.

[2]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高教视窗,2010.3.

[3]冯磊,卢莎.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科技信息.

第3篇

关键词高校 班级文化 实践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班级文化有广义文化和狭义之分。广义班级文化是指全体班级成员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班级文化则指班级所表现出来的被所有成员认同并执行的目标、规范、信念、价值观等。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存在和取得进步的灵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亲身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众多班级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并结合自身长期担任班长的切身感受,主要对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做了尝试性阐述。

2 班级文化建设的现有主要问题

2.1 班级制度简单化

高等教育班级管理采取辅导员制度和导师制并行的方式。但现行的辅导员一般而言均带班200人以上,按30人为一个班级来算,一个辅导员老师基本上带班数量为8个,很难顾及到每个班级的发展,在没有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设立和规范的时候,班级在进行制度建立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规范,最终导致班级制度建立的简单化以及可实施性差。

2.2 班级目标缺失化

班级文化重要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都是以班级目标为重要建设内容,但是现在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导向。高等学校虽然有先进、优秀班集体的评选,但依然是按照成绩为主导、活动为载体来判断一个班级的好坏。在21世纪,各类思潮如网络化、创业背景等影响下,一味的再强调班级的学习成绩或者文明寝室比率显然是行不通的。

2.3 班委分工模糊化

普遍意义上来看,现在高等教育班级中的班委设立一般为:班长、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等几类。但各类班委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一旦学校、学院有任何工作分配到班级时,基本都是由班长接收信息再往下分配,如果分配不得当或者时间紧急则导致班长将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的做完。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负责任的班长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而其它班委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班长与其它班委之间没有沟通协作,班级凝聚力不强,久而久之,班长则只做分内的事不再关心班级同学和建设。

3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

3.1 班级精神文化

3.1.1 班级精神文化的基石——目标建设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建设的整体发展规划,根据规划的时间可分为长期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季度目标等。确定班级奋斗目标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最重要的方法有两点。第一,发挥全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议根据学校及学院的本学年的工作重点和以往的经验将班级的学年目标制定出来,并与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协商后作出决议。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由实施主体商议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共商的过程可以增进个体之间的情谊,增进师生友谊和联系,提高个体的综合素养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二,由班主任或者辅导员根据班级情况直接制定出目标和决议。但是第二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现有情况下,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所管辖的班级数目众多,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很难摸清每一个班级的情况因此制定出的目标可操作性较差。

3.1.2 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作为班级隐性文化之一的班级精神文化最重要的是班级核心价值观、信念的建立。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从的统一价值观,这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实施和发挥作用的原动力。统一的价值观得到认可程度越大,它所形成的班级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化作无形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成为班级所有成员认可并主动维护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原则。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生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自我尊重成了最主要的需求。班集体只有建立起符合大多数成员需求的价值观才能达到获得尊崇和育人的目的,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如下一些方面:集体荣誉感的建立、毕业后去向的需求、有价值的大学生活范本、考试作弊的看法等。

3.1.3 班级精神文化的载体——班刊的建立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许多理想之花在这里开放,成功之路在这里开启。每一个人成年后都渴望能不断回顾自己从前的时光,当作怀念也当作审视自己。大学四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忘怀并且不可磨灭的美好时光,通过班刊这样一种形式在记载每一位同学的大学生活可谓班级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班刊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有诸多好处:第一,能够记载班级成员每一个阶段的变化,增进同学之间的联系和友谊。第二,记载班级在这四年中的变化和成就,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与个体之间的联系。第三,在创办班刊的过程中发挥个体的特长,如写作、摄影等,锻炼了个人能力,增强了个体的综合素养。第四,加强班级对外宣传效果,增加班级与外界的联系,可以将班刊广泛传播于学院内部甚至其它院系。第五,为班级个体成员留下珍贵的记忆,在毕业以后甚至很多年后成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让集体的光辉闪耀的更加长远。

3.2 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组织构架及成员分工如下:

(1)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传统班级管理下,班级分为两个委员会,一个为班长带领的班委会,一个为团支书带领的团委会,每个委员会下最多设置四名班委共10名班级管理者(见图1)。班委会负责班级总体事务,团委会则负责团支部相关事务,两个委员会相互协作。以笔者所在高等学校班级人数为例,大多数院系班级基本人数为30人,此类模式最多能发挥10个人的管理和创造能力,如果加上该班级有寝室长8名,则剩余12人完全没有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的权利,只能听从指挥任人摆布。这部分同学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落后许多,更别提被他人尊重和自尊了。然而大多数班级由于班委分工不明确,许多班级的班长将班级除了有明确管理者以外的事务大包大揽,或者权责不分明导致的赏罚不分明让其他班委对于分配的任务拖拖拉拉,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班长则成了这个班的“保姆”,长期按照这种模式管理,班级管理建设形同虚设,除了班长以外的大多数同学没有感受到班级存在,没有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更没有机会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2)人本主义理论下的新模式。以人为本的理论倡导班级每一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因此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作用,将班级成员设立在一定职位上,让每一位同学得到尊重发挥自己的潜能,并且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理想状态是班级成员每一个人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是以一个30人的班级为例,笔者试着将班级划分为5个部门,每个部门下设事务小组,5个部门依照班级的各项事务共设12个小组(见图2),试图将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健全,机构完善的集体,并将全班30名同学都安排在一个岗位上发挥其作用。

图2人本主义思想下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3.3 班级物质文化

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生活都是在寝室度过。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教育应该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毕生难忘的教育,而这种潜移默化过程中收到的教育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数目,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由此可见,班级成员生活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1)寝室文化建设。各类高等教育学生管理中关于寝室卫生的管理层出不穷,大多数学校采取四人一间寝室为一个基本单位,出台了繁多的寝室规章制度,如晚归制度、不得使用违章电器等等。各类文明寝室的评选工作也进行的轰轰烈烈,但一个班级如果没能很好的理解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则很难对班级起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这就特别需要班级管理者针对寝室卫生、寝室文化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管理,加强寝室管理,营造多种多样的寝室文化氛围,使得大多数同学从寝室文化中受到关于个人的卫生和文化教育。

(2)走廊文化。走廊是班级建设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走廊包括楼道的墙壁、寝室的门框、门头贴画和寝室命名等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者会运用多种手段来建立走廊文化,例如带领宣传委员对班级宣传栏进行设计和更新,带领生活委员为每个寝室门框上题上关于班级名称的特色对联等等。这些都是凸显走廊文化的意义所在,班级成员每一次路过这样的走廊自然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对于班级的认识和凝聚力自然增强不少。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2.

[2]吴亮.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的建设.高教视窗,2010.3.

[3]冯磊,卢莎.以人为本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探索.科技信息.

第4篇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小学班主任在培养人才这方面的重要性。教学模式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意味着小学班主任要克服更多的难题,遇到困难应当没有畏难情绪,理性处理,确保教学工作成功完成。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学也不例外。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尤为重要,充满文化氛围的班级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许多,心灵得到洗礼。

关键词:

文化建设;小学班级文化

一、做好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是基础

对学生们来说,班级环境文化对他们的学习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长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和相处,有利于身心健康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不知不觉他们的心灵就得到了洗礼。所以说,小学班主任要致力于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文化。

(一)征集班级标语,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班级文化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班级标语也被囊括在内,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它可能起着引导的作用,可能起着鼓励的作用,典型的富有特色的标语更是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标语征集活动,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作文也可以是美术等,将较为优秀的挂在教室的显眼处。我们班现在的标语为“快乐学习,积极向上”,出自一位学生,是该生也是其他学生内心的吐露,标语中指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正确的引导,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手段。

(二)做好班级布置,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传统的班级布置格局统一,不能体现创意和独特性。教师要为了学生考虑,同时又不忽视班级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创意,为学习天地增添美感、趣味等。小学生会跟着班主任的引领,逐渐形成为班级文化建设服务的意识。

二、做好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是关键

班级文化体现在班级开展的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也是对构建班级文化做贡献。健康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小学生们身心健康成长、健全人格。所以说,班主任应该经常组织班级活动,活动要丰富多彩而又健康积极,如此一来,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就形成了,有助于教师教学。例如,笔者为了保证“小手拉大手”班级活动的成功进行,前期举办了班级活动动员会,提出学生们应当描述出自己“小手拉大手”期间要实现的目标,在教室的墙上留出一块空白,贴上学生们的描述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激励他们帮助他人。这一活动的持续进行,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得到帮助的同学告知老师,老师为帮助他人的学生提供爱心以作奖励和标记,同时写入评比栏。学生们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前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班级的凝聚力提升。除此之外,班级文化的提升也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发挥作用。学校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锻炼能力的地方。在上半学年,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锻炼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举办了以“变废为宝、梦想畅游”为主题的校级活动。活动期间,大家对废品收集和筛选,再根据创意对废品进行加工和改造,制作成工艺品。其中包括由塑料瓶改造得到的花瓶、易拉罐改造而来的通信工具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大家独特的创意以及大家对此次活动的喜爱。

三、做好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重点

眼下教育的目标就是将学生们培养为创新独立的杰出个人。班级管理不仅让学生们服从管理,也培养学生们的自觉性。因此,小学班主任要注意这一点,提高学生们自觉性。班主任要制定班纪班规,致力于创建班级制度文化,对学生们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管理,提高他们的自觉性。

(一)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引导自主设定班级公约遵守班级公约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同时班级公约制定工作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完成,其中包括老师和学生,从而增强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制定工作的具体内容按照顺序依次为:第一步工作就是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召开班会的形式实现这一目的;第二步就是对征集得到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产生书面文件,该项工作由班委会完成;第三步工作就是投票筛选得出最佳公约。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增强学生们对班级的认可以及团体意识。

(二)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促进自主设定小组目标班级精神文化有利于塑造学生的思想,坚定学生的意志,监督师生的言行举止,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学生和老师们的精神支撑,对学生和老师的观点是一种认同。班级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班级文化精神的塑造。要注重感染力、号召力以及震撼力的体现,从而激励老师和学生共同为班级服务。班级目标的制定工作由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完成,以班级的总体目标为基准,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人目标进行确定。二是班训的制定。班训的制定目标是挖掘学生的潜质,激励学生努力奋斗,打造良好的班风,班训的内容多出自言简意赅的标语,其中指出班级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同时还包含班级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三是口号的提出。简短的口号反映了班级目标的主要内容,同时激昂的口号,有利于工作的成功开展。对老师和学生们来说,有利于共同努力,一同为班级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第5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环境;管理;精神

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班级文化作用,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格,促进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由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等组成。其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它决定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高度”。

一、加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让班级环境建设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美的环境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它虽然“桃李不言”,却能如一缕春风、一阵细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孟母三迁”就是揭示环境文化对人的个性和情操影响的典型例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教室的环境文化建设呢?教室环境文化建设应该力求达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首先,我们应该设置奋斗目标、班训、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班级公约、名言警句、图书角等内容;布置应该是错落有致、疏密合理;风格上,动静搭配、色彩和谐;内容应该讲究艺术,使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使学生愉悦,让学生奋起。此外,还可以创置疯狂英语一角,设立学习、创作成果展示台、经典名著小书柜等内容,从而使教室学习形式多样化,形成深厚的学习文化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

教室环境文化建设也可以在教室建立“绿化角”,这样,不仅能美化教室环境,还可让教室与自然融为一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其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宿舍应该有宿舍雅号、宿舍公约,还可有学生制作的手工、字画等作品,也可建立“绿化角”。寝室公约由学生民主制定,共同遵守。学生长期置身于这种浓郁的文化环境中,情操自然而然得到陶冶,心灵得予净化,良好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激发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还可以让家长参与教室、宿舍环境建设中,让班级更有家庭的文化气息。如家长为班级制作一个储物架,一张图片,培育一盆花草,写上一句祝福,既丰富了班级文化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让学生在班级里还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班级班级管理文化建设,让班级管理上升为深厚的班级文化内涵

首先,是抓好细节。我们加强班级管理文化建设,应该把行为规范细化,让每一个成员都牢记在心,自觉接受约束,时时都感到不遵守规范是不行的。比如,我们要求尊师爱生,那么怎样才算是尊师爱生?我们就应该有具体的行为要求,制定出相关的条例,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督考核措施,谁要是违反了,谁就会立刻受到处罚。这样,久而久之,尊师爱生的要求才能变成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文化。

其次,是注重引领。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文化氛围,需要教师的引领。一是注重舆论导向。要建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对好的事情大加褒扬,对不好的事情及时贬斥。当一个群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每一个成员的一言一行就会受到它的监督,这种监督就是一种导向,时间一长,人们不需要它的监督也能自觉地按照规范去做了,那文化也就形成了。文化一旦形成,反过来就会对人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二是教师要有爱心,因为教师有爱心才有教育,有了爱心才有责任心。当教师的学心如甘露般注入学生的心灵,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

最后,是持之以恒。建设班级文化,说到底,就是培养所有成员的良好习惯,改变其不良习惯。我们知道,人的心理规律是这样的:一些学生思想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教育现象,这是由于这些学生的认知状况和规律决定的。他们经常缺乏一种正确动机,在受到自满、畏难、外力不良因素的影响时,他们的认知就很有可能出现反复,从而导致他们的言行也有反复的过程。对此,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非常具体,他认为培养人的习惯,必须坚持训练,不能破例,因为“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次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次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可见,习惯的培养,最需要的是持之以恒,最忌讳的是一曝十寒。

当师生们不需要任何提醒也知道按照规范去做了,此时,他们的好习惯已经养成了,素质提升了,良好的班级文化也就建成了。所以,建设班级文化必须以行为训练为抓手,以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素质为目标,从小事抓起,从老师做起,注重引领,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三、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师生的精神转化成班级精神文化内涵。

让师生的精神转化成班级精神文化内涵是班级文化建设是核心,它决定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高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呢?

最关键的是要让教师知识和人格精神转化成班级精神文化内涵。孟荀在人性善恶论中,虽然一个崇尚于性善,另一个崇尚于性恶,但他们最终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班级精神文化中,教师应该是班级精神文化内涵最持续的体现者,他们不能仅仅成为解题的工具,而应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学生精神的导师。他们要传播给学生人类最美好、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变成应试演练战场,学科的魅力、文化的传承在课堂上了无踪影。作为教师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身上是否形成文化内涵的载体,在现实活中能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学生的生命灵魂,为其人生的健康、持续发展而悄然发挥促进作用的。教师只有不断挖掘学科魅力,完善知识和人格,让其形成班级文化重要文化内涵,比如语文教师通过激情情操成为带领学生品味精炼语言,品读精典名著,挥妙笔书写人生榜样;数学教师通过严谨和理性成为带领学生由未知而已知,找准人生的坐标榜样;物理教师以务实成为带领学生究物穷理,悟尽物中之真理榜样。这样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要点,而是学科的精髓和内涵,让学生被学科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那么肯定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普通教师与名师相比,知识和人格精神并不欠缺,但在名师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知识和人格精神已经转化成班级文化内涵重要因素,就算某一天名师不在班里,但还有一种无形力量激励着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拼搏,那就是名师的知识和人格精神已经转化成班级文化内涵无限魅力。

第6篇

关键词:教育治理;班级文化;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特征

班级文化能够团结和激励学生,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班级文化有着自己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性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的文化,不同的班级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的价值观,班级之间的文化是互不相同的,因此,班级文化具有独特性的特征。

(二)不可互换性

班级文化应该是被班级学生都认同的文化,但是甲班级的文化不一定也能被乙班级认同,也不适用于乙班级,班级文化具有不可互换性。

(三)难模仿性

一个班级的环境、配备的设施等物质层面的东西都是可以模仿的,但是班级文化却不能被模仿。班级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是班级发展的原动力,是由班集体的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具有难模仿性。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营造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

教师要从教室的布置抓起,营造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室里的每一样布置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学校的各种活动都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契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参加。

1.“美化”墙壁

教室的墙上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利用进行墙壁“美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装饰,可以悬挂名人名言,也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还可以张贴班级内的评比光荣榜,提高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度,营造氛围。

2.“美化”课桌

可以在学生的课桌角落设计座右铭卡片,学生可以写上自己的座右铭或者自己的目标,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前进。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意义重大,其作用远胜过教师对学生按照书本进行空洞说教。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

(二)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一个班级必须制定班级制度才能更好地发展,制度的设立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发展的保障。教师要本着平等、民主的原则与学生共同商议制定班规,使学生能够认同制定的制度。

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很多事情和道理都没有明确的认识,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规矩的道理。例如,学生一起做游戏的时候,游戏是有规则的;在街上走路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在学校里学习,学生就要有规范意识,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好的习惯。只有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学生才能在规范中成长。

2.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规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是班集体内学生都必须要遵守的制度,包括在班级内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班规制定的过程和最终确定都是学生亲自参与的,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心理上对班规认同,能够更好地遵守班规。教师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进而可以约束学生按照班规的要求学习、生活。

3.建立有效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要做好教师的帮手,按照分工做好班级内的各项工作,同时学生可以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民主测评,形成学生和班干部之间互相监督的C制,促进学生共同进步。要安排班干部分组进行值日,对班级内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总结,从班级内部选树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班干部在班级内的工作中要做好带头作用,促进学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通过班规规范学生,但是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为班级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文化氛围。

4.充分利用班会,建立沟通渠道

班会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开班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班会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也是一种教育途径和教育资源。教师要丰富班会的形式,班会能够凝聚班级的向心力,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教育治理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学生应该摆在主体的位置,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充实学习生活,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仅仅是配合教师,得不到锻炼的方式,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团结同学,共同进步。

总之,教育治理背景下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而班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基本的环境,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培养、素质锻炼。建设一个特殊班级文化对学生发展影响深远,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对班级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通过“美化”墙壁、“美化课桌“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为班级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强化班级制度的建立,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树立学生的规范意识,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瑞君,赵冰.解析组织的共同愿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董军胜.优化班级管理 创设开放学习环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2).

[3]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

第7篇

关键词: 班级文化 管理沟通 沟通策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每年高校都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高校的教育与管理观念不断更新,在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基本前提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但是在大学教学环境日新月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复杂的形势下,如何构建良性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有效沟通机制,避免比如云南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清华大学的学生朱令被投毒案、复旦大学的黄洋被室友毒杀案等一系列校园悲剧,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深切思考的命题。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开了班级文化研究之先河。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美国的科尔曼、克拉克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等人关于青年文化、学生文化类型的探讨导致班级文化研究进入系统化与科学化阶段。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与班级有关的各类人群,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又包括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班级文化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包括教室布置、环境卫生、宣传规划等看得见的环境;隐性文化包括班规、班训、班风、班级成员间人际关系等看不见的氛围。

二、良性班级文化的特征

笔者认为,良好的班级文化应具有以下特点:

1.成员独立、自由

大学校园允许大学生有相对独立自由的心理和生活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学习需求。独立自由的班级文化是大学生心理成熟的表现。

2.价值观和心理需求多元化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有不同需求层次的价值观体系和心理需求结构。

3.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

在和谐的班级中,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老师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等,彼此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使得成员心理上处于舒适的互动状态。

4.班级对成员有约束和激励的正向作用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激励成员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扩展视野、尊重个体差异,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增长才干、实现梦想。

三、管理沟通的启示

美国学者James S.O’Rourke IV认为,人际交流之间的沟通是动态的、连续的、迂回的、不可重复的、不可逆转的和复杂的,客观上存在生理的和心理的障碍,因此在沟通中应解决信息发出者、信息接收者、信息、信息媒介、信息编码和解码、信息反馈和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James S.O’Rourke IV,2007)。他进一步提出,成功的沟通策略采用以下步骤:

1.把要传递的信息和组织的策略和目标联系起来。

2.吸引潜在信息受众的注意力。

3.以信息受众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释信息。

4.鼓励信息受众接受信息并按照信息行动。

四、建设良性班级文化的沟通策略

笔者认为,建设良性班级文化,核心问题是实现良好的沟通,可适宜采用以下沟通策略。

1.依托所在高校的校园文化

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熟悉本校的校训、发展史、校园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创建良好的集体归属感,避免个别学生孤立于集体之外。

2.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

班干是传递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有效桥梁,教师应培养学生干部在参与各种活动中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3.辅导员、班主任应深入班级和学生交流

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应在教学和生活中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迷茫和苦恼,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和谐发展。

4.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寝室关系

班级文化包含各种层次的人际关系,不仅限于学生之间。当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班级成员之间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

5.利用各种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一个具体的组织,教师和辅导员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课内和课外的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梁.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2]李国梁.关于大学班级文化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8(6).

第8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提高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本文从班级文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推进班级文化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目的是探索出一种新的学生管理理念。

1班级文化的定义

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道德品德养成、健全人格形成以及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发挥班级功能,提升班级形象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学生培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其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2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即不可复制性。有专家统计,做不可复制性工作的投资回报比是1:3,而做可复制性工作的投资回报是3:1,因此,班级文化力将成为团队的第一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绝不是产品,而是它的企业文化,就好比一个历史名人留给后世的绝对不是他们的身体,而是他们的理念,业绩或作品。

而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文化来管理,班级文化就像一间弥漫着某种味道的屋子,只要你走进这间屋子,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能闻得到,甚至出门之后,还隔身带有这种味道。管理者要做整个系统的构建者,形成和培育一个恰当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并为学生所信奉和践行,是我们能否成功管理的关键。

3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物质层:即硬件文化建设,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当前教室的净化、绿化、美化大都可以像电脑硬件一样可以迅速配置到位。而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

制度层:每个班级都能制定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班级周工作总结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公平问题,在执行中不能有效及时的跟进、落实到位,只制定不执行,对学生逐渐没有了约束作用长期以来,制度成了空架子。类似于电脑的软件,尽管安装了最新版本,但如不运行就相当于摆设。

精神层:即观念形态层,主要体现在班级精神,团队意识,凝聚力,文化活动等,反映了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是最能体现班级独特性的。很多班级没有一个明确的共同价值取向的班级目标,而目标管理是规范班级管理,推进班级发展的前提,因此开展工作时就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凝聚力不够,团队意识不强,目标或高或低,不易于对班级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开展班级活动不活跃,成员参与性不高,不重视沟通,沟通机制及渠道不完善,缺乏内外定时信息的交流,内部或多或少存在矛盾,不能有效地处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尤如一台配套高档的安装了很多软件的计算机,如果用户不能有效的整合其资源,最终是形同虚设。

4班级文化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述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络日益普及、技术应用日新月异的今天,拟从以下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坚持传统班级管理特色的同时,作为班主任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指导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推广实施,围绕现代班级管理的思路来开展,是传统班级管理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班级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原则是要将信息技术(通信、网络)作为一种手段。学生、教师是信息化教育的参与者、建设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学生与教师的培养成为班级文化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网络行为特征和信息需求,引人信息化平台,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加深了解、互通有无,将学生共同的爱好、兴趣、目标、观念和机构的人组织在一起,增强班级凝聚力、进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4.1信息化平台的作用:

4.1.1准确传递信息:一个团队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首先心须准确地理解上级的指示,团队和部门之间,也应该要有良好的沟通。

4.1.2增进相互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如果班主任不多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天长日久,学生就会情绪低落,学习积极减弱,不利于班级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必须经常与他们沟通,不管对不对,要多听听学生家长的想法。这样有种于增进人际关系和谐,减损内耗,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发性,家长的责任感,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富成效。

4.1.3了解真实情况:管理家发现:自上而下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级正确理解,而从下到上反馈则不超过10%,而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达到90%以上。

4.2拟采取的对策:

4.2.1建立班级主页、网站,主题学习社区虚拟社区:良好的沟通是无形的管理,管理活动都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上的。因为“一个领导的成功,40%靠人才、资源、制度、机会,60%靠团队内部之间的沟通与团队对外的沟通”。确立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班级目标,定班旗、班歌、班徽,班服。作为师生、家校、同学之间的虚拟化的网络交互平台,有利于班主任基于网络塑造本班的班级文化,受众面广,可以做到节假日期间班级形散而神不散,起到宣传班风、班规、班貌的作用,为展示本班精神风貌提供有力场所。

4.2.2建立班级blog、QQ群、BBS : blog不仅仅是个人记录及与人交流的工具,而且还可以借助blog传播自已的思想。有人认为blog有三种境界:第一,记录思想的境界。即对自已的想法作一个记录;第二,分享思想的境界。即在记录自已思想的基础上,分享自已的思想,允许别人使用自已的思想;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之一为资源共享,思想的共享更将这一精神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三,传播思想的境界。当思想的分享达到一定规模,并且得到他人认可的时候,这种分享就变成了一种传播。

Blog群的功能:

班主任blog与学生blog: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最主要的。学生通过对班主任blog的浏览与留言,了解班主任的思想与意图,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而班主任通过对学生blog的浏览与留言,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面临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激励和评价。

学生blog与学生blog:学生之间通过blog了解同龄人的学习状况,彼此之间进行评价和探讨,有利于形成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

学生blog与班级blog:班级blog在这里起公告、汇总的作用。一般而言,班级blog上会公共通知,进行优秀作品展示和就全班学生所关注问题的展开讨论。

班主任blog与班级blog:班级blog是班主任blog的延伸。班主任在上面一些公共性的通知,并收集一些共性的资料。

blog群的结构:

因此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公众活动中,是体现团队精神,增加凝聚力的有效途经之一。活动之前我们可以将前期工作的图片、宣传稿件、口号上传,在活动过程与后期可将参赛视频、获奖场景制作上传,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人人平等、民主的创建思想,由于可以事后重现反复点击这一特性,交互性好,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加强团队精神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进而在班级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使团队精神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

4.3 B1og、QQ、MSN上传励志材料,召开网上主题班会:管人重在沟通,沟通消除隔阂,沟通激发积极性,沟通提高效率。基于P2P(peer to peer,点对点)技术的QQ软件不仅可以随时知晓对方在线与否,而且交流双方的通信完全是点对点进行,不依赖服务器的性能和网络带宽,具有易学易用,操作简单等特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与视野,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沟通,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度。例如利用QQ建立QQ辅助班级管理互动平台,以QQ群、QQ邮箱,QQ好友和QQ讨论组四种互动方式为依托,为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实时和非实时交流提供了引导和交流。

假期学生自由上网时间不限,空间不限,自由度增加,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后写读后感,在网上,可供同学们浏览进行反复反思。而传统班会,仅有即时重现的特性,不利于学生深人反思。由于借助网络技术手段使相互之间不受干扰,网络环境下的交往具有不可见的特点,如QQ群具有信息交流与传播的相对隐秘性和开放性,学生经常通过网络与同学交流传播自己的想法,更容易让学生袒露真心,说出自已真正的观点,教师通过阅读学生在QQ空间中的个人日志,使老师能更为具体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爱好、兴趣、困惑、情绪和心理状态,并通过QQ服务以留言或讨论等形式面向每位同学,教给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心理等各方面问题的办法,使得思想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具针对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这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另外网络信息图文并茂,网络声音画面同步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环境,因而极大地增加了思想交流的次数和频率,学生在自主交流、自我教育、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道德和诚信的教育,提升了人格水平,使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4飞信:加强家校合作交流的平台采用飞信,短信1对多、1对1方式受众面广,速度快交互性好,意义传递准确。主要面对家长发送紧急消息、学校收费、放假时间等公众消息,以及学生的请假等。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教师与家长共同管理的沟通,效果最好。和家长经常沟通是互补关系,教师不仅可以和家长及时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还可以与家长探讨怎么教育学生,真正做到家校互联。

4.5其它:班级间考评结果、学生综合表现,奖罚细节及名单、班费开支等可用BLOC, QQ公布公示,体现其透明公正,而师生之间的一对一的消悄话,可用E-mail,保密性最好。教师也可用E-mail的抄送通知部份学生或发送相关附件等。而着手开发电子成长档案系统,其中班级档案袋模块,将全方位记录班级学生成长过程,必将成为班主任构建班级文化的又一有力武器。

第9篇

关键词:班级安全文化;进化博弈;有限理性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元。班级安全文化是指班级在教学、科研以及生活等领域所创造的理念、形象、设施与行为等的总和,班级安全文化建设是学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安全文化是全班学生共建共享的,一个班级的安全文化氛围浓厚只是一枝独秀,只有当学校所有班级的安全文化不断优化,才能有助于学校安全文化的提升,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安全保障。彻底否定传统博弈论赖以成立的基础即“理性人假设”的进化博弈理论从具有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出发,分析参与人的行为从而建立起崭新的分析框架。自从1973年生态学家史密斯和普赖斯引进进化稳定策略,TaylorandJonker于1978年提出模仿者动态概念后,进化博弈论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经典的博弈论建立在完全理性的假设基础上,在解释现实行为方面具有明显不足。而进化博弈论用于解释群体之间的行为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因而适用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解释性分析及探索性研究。

二、有限理性条件下学生之间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化博弈分析

学生作为行为主体,具有有限理性,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策略选择也是可模仿学习的。运用进化博弈原理对具有有限理性的学生间的相互行为及班级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分析,颇具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基本假设

学生之间是无差异的,由学生组成的群体成员间进行了随机配对博弈,形成两人对称博弈,学生的策略选择受其他学生的策略影响,策略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调整过程。

(二)模型构建

第一,博弈参与者。根据进化博弈原理,将随机配对的两名学生分别记作“学生1”和“学生2”。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学生有认真参与和敷衍了事两种选择。第二,博弈方的行为策略。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学生采取的博弈策略有两种:一是积极主动,另一种是敷衍应付,分别记作“主动”和“敷衍”。第三,博弈得益。通过开展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假设两名学生都能够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防范常见校园安全事故,即使遇到安全事件也能尽其所能成功应对的概率为1,从而获得一定的效用,记作V。假设两名学生中,一名学生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采取“主动”策略,安全素质得以提高,从而获得了安全文化建设效用,另一名学生选择“敷衍”策略。严格来讲,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即两名学生在防范和应对校园安全事故时也有一定的成功概率,分别记作R和r。因此,采取“主动”策略的学生获得的效用水平为V*R,采取“敷衍”策略的学生获得的效用水平为r*V,且r≤R,0≤r≤1,0≤R≤1。假设在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两名学生都采取“敷衍”策略,则获得的效用均为M,可正可负,在学校安全形势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学生即使不积极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此时M为正值。相反,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会造成一定的人身财产损失以及不良声誉,此时M为负值。

(三)随机配对的两名学生

对称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求解根据划线法对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班级安全文化建设中“主动”的学生都能获得较高的效用,即V*R≥M。根据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实际,运用划线法求解得:当r≤R,V*R>M时,“主动”是每名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占优策略,因此(认真学习,认真学习)成为随机配对的两名学生对称博弈模型的唯一纳什均衡。当r≥R,V*R<M,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即两名学生会相互影响,(认真学习,认真学习)和(敷衍学习,敷衍学习),学生以一定的概率选择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策略,要么都“主动”,要么都“敷衍”。当r≥R,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即“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学生仍然不幸遇到安全事故,当事故具有偶然性时,“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学生会改变策略,转为“敷衍”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

(四)有限理性条件下学生之间的安全文化建设进化博弈分析

当进行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时,假定以y(t)表示选择纯策略———“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策略的学生人数在群体中所占的比重,则选择“敷衍”策略的学生人数所占比重为1-y(t)。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构建学生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进化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得到不同条件下两种不同的进化稳定策略,从而得出学生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其他同学的影响非常明显,要么都“主动”,要么都“敷衍”。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系统工程,如同温水煮蛙实验。从学生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演化过程看,要改变目前多数学生都存在“敷衍”的现状,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主动”参与班级安全文化建设的效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对学生开展人性化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参与式管理,例如通过应急演练、情境模拟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班级安全文化建设实效。

参考文献:

[1]石连海学校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1,(16):27-30.

第10篇

[关键词] 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共同的奋斗目标,为班集体增光,大家一起努力,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4)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形成一种循环动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 “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孩子们互相竞争,共同努力,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在这个过程中,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品行优,思维活,能力强,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1]这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班级;策略;

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 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所以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概论

1. 班级文化的科学内涵:

班级文化, 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 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 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

2.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

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引导, 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 共同的奋斗目标, 为班集体增光, 大家一起努力, 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 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 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 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 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 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 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

3.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1)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2)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3)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4)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

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 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 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 形成一种循环动力, 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1、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持教室整洁, 养成良好习惯,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美化教室墙壁, 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 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 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 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等;精心办好黑板报, 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 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 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

2、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 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 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 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 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创建切实可行班规, 保障班级正常运转;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 强力支撑班级运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 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创建班级激励制度, 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

3、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 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 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 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 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适时开展感恩教育, 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4、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 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 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 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 孩子们互相竞争, 共同努力, 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 在这个过程中, 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 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 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 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 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 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 品行优, 思维活, 能力强, 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 [1]这是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 作为班主任, 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 不断创新, 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第12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班级文化是教师和班级学生共建的一种良好的班级学习、生活、发展氛围,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远的影响;班级文化的组成包括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的内容有班训、班风、班级目标等。班级物质文化一般由班级的硬环境和班级的软环境组成。班级文化有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并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兴趣。班主任是班级的建设者、组织者、管理者,因此,班主任应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放在班级建设的重要位置,运用科学原理的指导,创新班级文化建设。本文试对班主任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性和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一些有效对策。

一、班主任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最小的组成单位――班级形成的一种文化,他深刻地影响着所处其中的每一个孩子,或好的或不好的,或轻的或重的。因此,班主任如何高效地建设最适合的班级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塑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能激活班级管理

通过各种班级活动的开展,树立鲜明的班级文化,将学生的心理发展凝聚成班级发展合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和集体智慧。

2.班级文化是班主任专业化的灵魂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建设者,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班主任专业化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也可以丰富班主任的知识内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同时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班主任的专业智能,提高教学机智和协调能力。

3.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建设科学的班级制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学生逐步形成符合班级文化要求的行为习惯、思维和观念,并形成某种特定的心理氛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班级文化,为学生带来更好的班级环境,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建设班级文化的问题分析

班主任和学校越来越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因为班级文化对学生之深远之重大;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1.对班级文化的内涵把握不够,过分强调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形式化,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欠缺

没有弄清楚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到底该做什么,将班级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教室布置,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首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班主任不能认识到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浪费时间、影响学校,往往布置教室也是完成学校的任务。其次,忽视了班级文化中非物质的、隐性的、精神方面的建设,而这些正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良好的班级舆论、价值观等等这些,都将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而很多班主任都往往忽视或无视这些方面的管理与建设。

2.班级文化建设民主程度低,班级成员参与程度不高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容易导致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一言堂”的现象:班干部的任命由班主任选,班级活动由班主任组织诸如此类现象,尤其在班级制度建设方面体现得最为突出。同时,我们发现,孩子年级越高,参加班级活动、建设的热情就越低,一是课业压力的增大,二是周围人常常灌输的思想,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

3.班级文化同质化严重,没有个性,没有创新,形式僵化,主题、内容没有新意

班级文化本应是最能体现班级特色、精神面貌的,但因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对待,班级文化建设趋同化现象普遍,缺乏创新力,无法形成班级的独特魅力。班级文化要符合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抄照搬别的班级的班级文化,也不能按部就班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班主任怠于思考打造班级文化特色,学生缺乏积极性,以致班级文化建设不能形成合力,不能深度挖掘自身的独特优势。

三、班主任建设班级文化的对策

班级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整个校园体系中的班级组织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是班主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日常性、基础性知识教学的重要辅助,它是一种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特殊教育力量。下面,我将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上一节提出的问题,提出一些提高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效率的对策,希望有益于实践。

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和内涵。作为班级文化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负有班级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主导的责任,因此必须要在作出班级基本情况判断的基础上,尽快抓住班级的学生、师资各方面特点,针对其个性和共性,反复权衡利弊,确立班级文化建设的明确目标,梳理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提炼出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以营造良好的班级软、硬件条件为依归,实现较为丰富的班级物质环境、建立民主和谐的班级规章制度,形成有内核、有思想的班级精神文化。

硬件方面:一个班级的基本物质环境是班级文化的载体,比如,教室的设置、布置或班徽的设计、确定,这些实体的呈现方式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对整个学生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让学生不自觉地认同和融入一个班集体,并持续地形成和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同时,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班级基本物质文化建设的方式,其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班级形成的过程,不失为一种班级文化建设的优良途径。

软件方面: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形成的重要保障,它主要包括班规的制定及其执行人员即班干部的选任两大部分。在班规的制定及其执行人员选任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特别重视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班集体的每一个相关人员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做到全班参与、自由民主。班主任要极力构建班级文化中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让班级成员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并且应真正学会放权,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使班级文化真正属于“班级”。同时,允许班级中“小众文化”的存在,善于发现和利用非正式群体文化的价值。而在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惩罚分明、严格有序,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让牵涉其中的师生都能明确接收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意图,让所有人感受到班规面前大家一视同仁、不会区别对待。

通过一系列软、硬件建设,进而实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个核心。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教师的影响力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威信、优秀的班主任将更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与提高。此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有效开展,不仅能培养甚至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从而推动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的塑造成型,必定有益于班级文化建设。

另外,班级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和从班级基本情况出发,扎根于学生群体之中,因势利导、突出特色,建设有“个性”的班级文化。

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到班级活动的开展,从班干部的选拔到班级氛围的塑造成型,都应体现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一些能够作为班级特色和标志性的事务上,如班徽、班训、班旗、班歌的确定和诸如此类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制定,从而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自豪感和凝聚力,而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参与越广泛和持久,班级精神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就越丰厚,作为个体的学生就越能在不断的争论、合作、争论中自然地融入班级这个精神家园,形成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也就更能形成独特的、有性格的班级精神文化。当然,班主任自身也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学习心,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学习型的榜样,不墨守成规,敢于表现与突破自我。

参考文献:

[1]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杨欣.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3.

第13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班级文化;思考

班级文化是中小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形成的必备条件。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随着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和课堂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给传统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根据高效课堂建设的新理念,重建班级文化,也就成为当下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一、高效课堂建设对传统班级文化的挑战

1.高效课堂建设,从理念层面上来说,实质上就是以“生本”为核心价值取向,着力重建班级精神文化,推进班级建设指导思想的根本性转变。然而,传统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虽然每个班级教室墙上都贴有奋斗目标,但都依然停留在“文明守纪团结好学”这样的“千班一面”的层面,既缺少班级个性,也体现不出“生本”价值取向的精神文化。

2.高效课堂建设,从制度层面上来说,要求班级管理制度全面服务于“以生为本”,使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从“管、卡、压”向“导、扶、放”转变。然而,传统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绝大多数班级制定的“班级公约”,依然停留在“管、卡、压”的层面上,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3.高效课堂建设,从物质层面上来说,要求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方面,一切以方便学生学习为最高原则,可是,传统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一味强调教室环境的美化、净化和绿化,以至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只见物,不见人”,环境育人的功能体现并不明显。由此可见,长期以来,班级文化建设沿袭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思路和做法,与高效课堂建设倡导“以生为本”价值取向背道而驰。为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班级文化,是当前中小学推进高效课堂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二、高效课堂背景下重建班级文化策略的思考

1.“以生为本”,重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为此,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重建班级精神文化,一是要牢固树立“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的思想观念,并以此作为班集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着力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文化学意义上来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为此,班主任教师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感到和谐温暖,心旷神怡;三是要正确引导的班集体舆论。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三是要培育良好的班风。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班主任教师要多措并举,构建以“生本”为灵魂的良好班风。

2.“以生为本”,重建班级环境文化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环境,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沟通师生的心灵,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重建班级环境文化,就要以践行“生本”理念为宗旨,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比如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班级的眼睛”。过去许多班主任把布置和更换黑板报、墙报的任务交给少数能写善画的学生。而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如果对这些黑板报、墙报不感兴趣,那么再美再好的黑板报、墙报对于整个班级的教育活动毫无意义。因此,为办好黑板报和墙报,充分发挥其作用,班主任应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从而来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3.“以生为本”,重建班级制度文化

长期以来,在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级制度生成的价值取向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的水平上,过分强调制度“管、卡、压”的强制,忽视用制度塑造文化,引领学生行为的育人功能;二是班级制度生成的主体从来都是“以班主任为本位”,过分强调班主任教师在制度生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在班级制度生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不强,以至于班级制度难于贯彻落实,甚至使班级制度流于形式,变成一纸空文。在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重建班级制度文化,必须汲取这一经验教训,牢固树立“以生为本”价值理念,采取有效策略,在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出台过程中,通过增设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提交全班学生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等关键性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班级制定出台的规章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减少制度执行的障碍和阻力,进而真正确保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聚集整合班级一切相关资源力量,着力打造强劲有力的制度执行力,确保所有制定出台的班级规章制度落地生根,为班级教育教学活动高效运行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2012-07-01.

[2]杨胜.《高效课堂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2015-1-10.

第14篇

摘 要:文章论述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班级文化建设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并从建立班级日志制度、建立形式多样的橱窗文化、开展同理心基础上的班会活动等方面,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培养人文素养相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班级文化;人文素养;教学氛围;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1;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1008-3561(2017)19-0015-01

班级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培养班级成员共同的价值理念,唤起班级成员共同意识,可以使班级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可以营造高效的班级教学氛围。班级文化建设应当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增强人文素养。

一、班级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唤起学生的人文意识。班级成员是鲜活的有个性特征的人,生动丰富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对学生施加有效的教育影响,使学生在丰富的班级活动中得到道德、情感、思想等不同方面的熏陶。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还会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反思。良好的班级文化是通过情感起作用的,班级文化主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与思想方面。班级文化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促使学生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树立积极正确的人文观念,从而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二、班级文化建设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文化建设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满足日常教学需要,满足学生多方面活动需要,要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感兴趣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现象感兴趣,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营造文化氛围。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生动的卡通人物形象,喜欢鲜明的色彩,而高年级的学生初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珍惜班级和个人荣誉,因此高年级的文化氛围应当更显庄重。

(2)要满足日常教学需要。班级文化建设要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班级文化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以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首先,班级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要渗透感恩教育、学雷锋教育、中国梦教育等内容。其次,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体现出道德修养课程、语文课程、美术课程等对学生的要求。第三,要与学生的阶段性人文教育素养目标相结合,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3)要满足学生多方面活动需要。班级文化建设不仅要求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教师可为学生组织多种文化活动,例如“我的未来设计活动”“撰写活动体会活动”“观看电影活动”“抒发理想的主题班会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动脑训练中培养人文意识,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4)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感兴趣的活动。快乐与纯真是学生的天性,班级文化建设必须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得到快乐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文化活动中来。首先,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次,班级活动要有相对的复杂性和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之后才能完成,这样能使班级文化建设体现出教育价值。

三、班级文化建设与培养人文素养相结合的策略

(1)建立班级日志制度。采用班级日志的形式,对班级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首先,班级日志能够调整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的行为有导向作用。其次,班级日志能体现出学生的日常需要,学生可以利用日志记录自己成长中的困惑,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相关问题,使班级的氛围更加融洽。第三,班级日志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日志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

(2)建立形式多样的橱窗文化。形式多样的橱窗文化或墙壁文化,可以使学生沉浸在有效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首先,橱窗文化应当富有生活与生命气息,不能简单地使用名人名言代替学生精心选择的内容。其次,应当在班级建立“图书角”,使学生在班级里就可以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第三,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黑板报、画报、手工制作等形式来反映心声,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文化建设中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

(3)开展同理心基础上的班会活动。班会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班会对建设班级文化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有重要意义。首先,班会的主题形式要灵活多样,要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领会主题教育内涵。其次,班会要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结束语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文化涵养及人格修养水准的外在呈现,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应当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相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增强人文素养。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刘杰.建设班级文化促进共同发展[J].教育,2010(01).

第15篇

小学是学生开始学习生涯的第一站,也是最为关注的一站。小学的教育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在小学的教育中,班级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学生在学校的生活离不开班级,也离不开班级的文化建设。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度过在学校的生活。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目前我国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进行一下探讨。

【关键词】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与措施

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的地方,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地方,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度过的。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使学生们身心愉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而且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也能够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素质。班级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家,如何让这个家充满温情,是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的目标。

1.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最初点。刚刚上小学的学生还很小,刚刚离开爸妈的怀抱,进入集体生活当中,班级就是学生在学校的一个家,这个家里有很多不同性格的学生,他们都在这个集体中生活,所以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就成为了关键。学生在班级中不仅仅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样需要养成一些素质。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

2.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将重点都放在了学习成绩上,因为各学校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各学校为了争得优秀学校的称号,将学习成绩列入了重点培养的对象,导致忽视了班级的文化建设,使班级失去了活力,也疏忽了学生对于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人情味,只知道竞争,成为了只知道重视学习成绩的学习机器。

2.1班级气氛没有活力现在有很多的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没有注入大量的精力,都将目光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认为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都已忘记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班级文化教育本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充满温暖,充满感情的一个小家庭,可是现在却失去了它本有的气氛,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活力的竞争场。

2.2老师的素质不高老师是学生的教导者,也是学生人生中的指路明标,老师本就是充当着指路者的重要人物,但是现在有些老师早已忘记了他们最初为人师表的初衷,将名利看得更为重要了,班级的文化建设是老师与学生培养交流感情的重要枢纽,但是现在这条纽带却被疏忽了。

3.班级文化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兴趣培养,素质教育更是不容忽视。小学的学生正式培养他们的最佳时期,这时的学生的习惯会陪伴学生的一生。所以班级这个学生生活的家,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需要引起学校和老师的重视。针对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解决。

3.1建立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一个班级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处于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够使学生更加专心,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每个班级都应该有自身的特点所在,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也要协调好班级的文化特色。老师要将每个同学的性格进行分析,建立只属于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

3.2学校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需要老师的带领与学生的努力,更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支持班级的文化建设。学校定期的举办班级文化建设的评比,让每一个班级都能够融入进来,并且给班级文化建设好的班级奖励,激励所有的班级建设自己班级的文化建设,这样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他们都为了这个家而做出努力。

3.3班级开展图书角,英语角等学习角落并开展主题班会老师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与英语角这样的学习角落,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图书拿到班级和其他同学共享,这样可以养成学生的分享的好习惯,在英语角,同学们要用英语来对话,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老师也要定期的开展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班会上自由发言,有什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好的意见老师就可以采纳,并且实现,这样不仅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也能够培养学生对集体观念的重视。

4.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对他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很有帮助。小学的教育能够受益学生的一生,所以小学的教育十分重要,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家园,这个家园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文化的建设,一个好的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所以我们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并且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贾娥.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教师,2014,(21):117.

[2]叶红.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J].学园,2014,(17):162-162,163.